每个人在写作之前都需要参考一些范文范本,以便更好地展开思路和完成作品。为了帮助大家更好地学习和掌握写作技巧,以下是小编整理的一些范文范本,供大家参考使用。
少数民族舞蹈的要领
民族舞蹈是各族人民群众在长期社会实践中自己创造并广泛流传的舞蹈形式,下面小编来给大家介绍少数民族舞蹈的要领,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朝鲜族舞蹈通常被称为最难掌握的民族舞,因为它极其赋予内心的韵律和不同于各个民族的体态。
朝鲜舞的体态:含胸,重心沉于下,由丹田发力,双膝放松,舞蹈动作以舞步、扛手、围手、横手、顶手等为主,注意手和脚的末梢神经。
朝鲜族的种类很多,而且每个不同的.舞种节奏,表现力都不同:古格里,安旦,羊三道,长鼓舞,扁鼓舞,扇舞等。
傣族舞蹈的特点:
1、三道弯傣族舞蹈富有雕塑美的典型的基本特征,第一道弯从立起的脚掌至弯曲的膝部,第二道弯从膝部到胯部,第三道弯从胯部到倾斜的上身。手臂的动作也是三道弯:指尖至手腕,手腕至肘,肘至臂。腿部的动作还是呈三道弯:立起的脚掌至脚跟,脚跟至弯屈的膝,膝至胯。
2、一顺边,手、脚、身体一致,都顺着一个方向,因而在舞姿造型上不仅有三道弯的特点,也具有“一顺边”之美。
傣族舞蹈分为水傣,花腰傣,孔雀舞,象脚鼓舞等 。
藏舞有着源于高原的淳朴的味道。
藏民长期穿着厚重的藏袍,所以藏舞的重点在于膝盖的屈伸,连绵不断的屈伸延续出藏族的韵律。
藏族的典型步伐:三步一撂,三步一踏等。
藏族舞的种类有踢踏、果谐、弦子、锅庄、热巴等。
蒙舞要求舞者大气,气场要大,节奏明快,热情奔放,这源于蒙古辽阔的草原,牧民们在一望无际的草原放声高歌,尽情欢舞。
蒙族体态规格上半身微微向上扬,尤其是胸腰部分,眼睛定位上方45度,双臂架起。蒙族牧民因长期食用牛羊肉及奶制品,身形高大,所以蒙舞的体态造型更是高昂。
蒙族的特定动作:碎抖肩,翻腕来表现蒙古族姑娘欢快优美,热情开朗的性格。男子的舞姿造型挺拔豪迈,步伐轻捷洒脱,表现出蒙古族男性剽悍英武,刚劲有力之美。
蒙古舞的舞种有顶碗舞,酒盅舞,(基本上是在原地跪、坐、立而舞。主要赁借手、腕、臂、肩的樟、挑、拉揉和以腰为轴的前俯、后仰进行表演),筷子舞(因为蒙古族人民好客,通常围着篝火用餐起舞),鄂尔多斯舞等。
贵族的气息,一个眼神,一个回头,一个拧身都充满火一样的热情。
维族舞蹈中,从头、肩、腰、臂、肘、膝、脚都有动作,传神的眼神更具代表性。
维族基本体态:身体微微向前倾,身体的3分之2的重心放在脚掌上,身体最大限度的拔高,胸腰向上,头,鼻子尖微扬。
维族舞的典型特性动作:动脖,弹指头,翻腕子,脚的步伐有三步一抬,前后点步,垫步,单腿跪蹲等。
维族舞蹈种类颇多,最为常见的有赛乃姆,盘子舞,手鼓舞等。
民族舞的舞蹈技巧
中国民族舞的种类繁多,形式多样。下面是小编分享的民族舞的舞蹈技巧,一起来看一下吧。
中国民族舞蹈历史悠久,有着不同形态、不同类型以及不同民族的划分,要说到每种类型的舞蹈技巧,是千差万别的,但它们的宗旨都是一样,为舞蹈服务,让民族舞蹈本身更加的吸引人,我们现在就以各民族的舞蹈来列举我们不同的舞蹈技巧,来诠释这些舞蹈技巧在民族舞蹈中的运用,以下我把平时教学中的汉、藏、蒙、维四个民族的传统技巧在此分析介绍。
汉族是中国人数最多的民族,所以汉族舞蹈一般会出现在新年、庙会等大型节日上,具有观众多、场面大等特点。所以这当中的技巧更是尤为重要。
1、安徽花鼓灯
这类舞蹈有个叫做“盘鼓”的部分,这个是此类舞蹈最经典的技巧。这些鼓主要在鼓架子肩上或者腰部,运用各种技巧来进行表演,如“燕子三抄水”、“倒爬城”等,表演者通常在这个技巧到达高潮的时候来展示自己独一无二的才艺,来突显表演者的身手。
2、山东鼓子秧歌
山东鼓子秧歌分武场合文场,在武场,通长用“鼓”、“棒”、“伞”来展示舞蹈技巧,表演者身手扎实有力,将其中的技巧很好的诠释,如果技巧不熟练,那么这种舞蹈所表现出来的风格就不会到位,所以表演者不但要会应用技巧,而且技巧一定要纯熟。
3、其它
汉族舞蹈还有很多是突显舞蹈技巧的的,比如东北秧歌等,笔者在此就不一一列举了,其中的舞蹈技巧也是显而易见的。
藏族舞蹈是技巧性很强的舞蹈,“颤”、“开”、“顺”、“左”、“绕”是藏舞的共同特点,也是区别于其它民族舞蹈的技巧。这些条件的形成主要是由于藏族的地域、信仰等因素逐渐形成的,藏族舞蹈主要表演者是流浪艺人,其中最精彩的就是男子铃舞,男子铃舞的技巧主要应用在“蹭”、“拖”、“踏”、“蹉”、“点”、“掖”、“踹”、“刨”、“踢”、“吸”、“跨”、“扭”等12种基本步伐。
这些技巧的应用主要给舞蹈表演带来了一种欢快自由的感觉,让人看了非常快乐,容易融入其中,这也是舞蹈技巧存在的意义。另外表演者还有一些小技巧,如辗转、刨腿转、跨腿转、跳跨转、蹲转、跪转、正反转、、拧身反跨转、点步翻身、平转、小蹦子、死人蹦子、吸腿跳、盖腿跳、、兔子跳、猫跳等等。这些技巧的应用也更使舞蹈具备感染力。
蒙族舞蹈中的太平鼓舞、盅碗舞、筷子舞都是技艺性很强的舞蹈。这些舞蹈具有很多很复杂的舞姿,例如立姿、坐姿、麓姿、跳姿、转姿等。随着节奏的变化,舞者也应该从身体的每个细节发生相应的变化,变化一定要干脆利落,不拖泥带水,然后民族舞蹈中有很多步伐是非常重要的`,比如说八字步、搓步、拖步等。舞者一定要做到这些步伐在舞蹈中运用自如。蒙舞中的太平鼓舞主要是由妇女来表演的,多数舞姿是以腰为轴来支撑做仰俯等有力的动作,这些动作一定要富有弹性,一些小技巧要运用得当,这样观众看了才会随舞者融入其中。蒙舞之中的蛊碗舞,这种舞蹈的技巧性动作是碎步,以前为男子表演,而现在多为女子表演,女子的动作流畅,将身体舒展开,在夹杂这其中带有技巧性动作的碎步和以“板腰”、“旋腰”为技巧的动作,直接带观众进入演出的高潮。
维族舞蹈当中盘子舞的舞蹈技巧非常强,而且也是尺度最大的舞蹈,这种舞蹈主要是由女子单独来表演或者是集体表演,盘子舞,顾名思义,舞者两个手各拿盘子,随着节奏跳舞,而且边打边旋转,最难的是,在跳的同时,舞者在头顶还放着碗,而且碗里面还盛满了水,这对舞蹈者的基本功是否扎实是很大的考验,真正跳好的舞者不但具备了扎实的基本功,还会在恰到好处的时候懂得运用舞蹈的技巧。维族舞蹈,从头、肩、腰、臂到脚趾都有动作,呈现昂首、挺胸、直腰的体态特征。通过动、静结合,大、小动作对比,移颈、翻腕等装饰性动作的点缀,形成热情、豪放、稳重、细腻的风格韵味。这种舞蹈具有独特的民间艺术,再加上这些技巧,让维族舞蹈换发出独特的艺术活力。
以上所阐述的是我国一些民族舞蹈关于一些舞蹈技巧的运用分析,一个舞蹈要真正把它诠释好,舞者首先应该把系统的肢体训练扩展到解放的肢体训练,掌握舞蹈的动态特征,刚柔并进,让观众能从心里面真正的迸发出美感效应;其次应该把握住舞者个人的气质,当跳一个舞蹈的时候,把自己的身体和感情全部的投入进去,眼神、步伐都融入进舞蹈里,只有这样,才会将舞蹈更好的诠释;最后,舞者应该学会处理节奏,跳舞的时候,体现出舞蹈的真正气质,把舞蹈节奏中体现的,无论欢快还是高亢的节奏把握住,从而换发感人的艺术魅力,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把握住舞蹈。之上说的再加上我们之前所说的各种舞蹈技巧的应用,把这些有机的结合在一起,才会让舞蹈更加的动人,才算是真正的舞者,笔者在此表达了自己对舞蹈技巧的一些相关见解,希望能够帮助一些舞者更好的去诠释舞蹈。
藏民族舞蹈的发展形态
民族舞泛指产生并流传于民间、受民俗文化制约、即兴表演但风格相对稳定、以自娱为主要功能的舞蹈形式。下面小编为大家搜索整理的关于藏民族舞蹈的发展形态,希望对你有帮助!想了解更多相关信息请持续关注我们应届毕业生培训网。
藏民族舞蹈是我们对藏族舞蹈的总称,具体说来它有两种不同的样态。一种是在藏族人民中世世代代流传下来古老的原生态的藏族民间舞蹈,一般是自娱性的,广场式的,多人参与的,也可称为传统民间舞蹈;另一种是吸收藏族民间舞蹈的风格,动作,节奏等特征,结合现实生活的再创作,以满足人们对民族民间舞蹈更新更美的审美要求,多是为舞台表演而创作的,又称为现代民间舞蹈。
在历史上,因为藏族地区相对封闭独立,受汉族及其它民族的影响比较小,因此,藏族的民间舞蹈很好的保留了它的原始面貌.这些来自于民间的原生态的舞蹈有表现古代原始社会的战争经历、图腾信仰以及各种传统节日里人们表达欢喜之情的娱乐活动等各种民俗、祭祀、礼仪活动的内容,也有表现劳动生活和青年男女的爱情的.在藏族原生态的民间舞蹈中很好的保留了藏族民间舞蹈原始的表现形式和观念.其中锅庄(卓),是最具代表性的藏族民间舞蹈之一。四川马尔康地区的锅庄最为典型,共有300余种,大、小两类。一般都是由舞手领头,舞手手持马铃,率领群众,顺圈而舞。大锅庄多用于宗教场合,也有少部分反映的是劳动人民的爱情生活和美好愿望的,起舞时男女全部手拉手一起摆动手臂,跟着节奏边迈步边舞动身体,当队形走成大圆圈时,所有的人都放开手单独舞,并加手的动作。小锅庄则多表现了劳动人民的生活、感情,如描写真挚的爱情,歌唱劳动,欢庆丰收等,大多生动活泼。起舞时男女分成两队各做动作,呈对称队形,集体绕圈。由于相互手拉着手,手上没有特别的动作,只跟着节奏轻轻摆动,脚上的动作也不大,通常是几个主体动作的不断反复。小锅庄动作活泼跳跃,生活气息浓郁。锅庄舞中,男性动作刚健有力、粗犷豪放,极富冲击力,而女性的动作相对秀丽、柔美。表现了藏族男性的刚强豪放,女性的温柔含蓄。锅庄旋律优美动听,动作简单而富有互动性,是藏族人民在民间节日或农闲休息时最喜爱的歌舞形式之一。又如“热巴”,又称铃鼓舞,是一种融说、唱、舞、杂技、武术和气功为一体的综合性表演艺术,以避灾祛祸、庆祝丰收、祝愿吉祥为主要内容,以粗犷豪放的高难度舞蹈动作和舞蹈造型闻名于世。“热巴”舞带有杂技、武术等高难度的技巧,动作难度高,且讲究舞姿的优美,过去是专业民间艺人卖艺求生的一种技巧和难度很大的舞蹈。舞时,男女人数相等,由领舞人扮主要角色,在铃声中,通过跳、转、翻动作,招来观众,然后男女演员上场,男摇铜铃、女敲手鼓,伴随着鼓点,在高亢激昂、奔放流畅的音乐中,应节奏而舞,舞者腰间系有短裙状的用羊毛或牛毛编织的染有三色或五色的辫条,随着各种强劲有力的高难度动作,裙条飘起,刚中见柔,潇洒自如。其动作节奏激烈紧张,表情丰富,情绪奔放,粗犷豪放,尤其具有较高的技艺和趣味性。既能娱乐,又达到锻炼身体的目的,深受藏族人民的'喜爱。这些藏族原生态的民间舞蹈向我们展示了世世代代藏族人民的生活状态,藏民族悠久的历史文化、民俗风情,以及藏民的精神信仰和情感,感受到藏族民族坚强勇敢的民族性格和民族精神. 这是民族舞蹈的根,也是我们发展民族舞蹈的源泉。
我们常在舞台上看到的藏族舞蹈就是这种以“原生态”中的风格、基本动律、服饰等为基础,结合现实生活与时代进步发展的要求进行创新,再造的一种新型的舞蹈形态,它既保留了藏族原生态民间舞蹈的风格韵律,又符合舞台艺术发展的审美要求, 使原生态民族民间舞从“民间”走向“舞台”,这种创新是藏民族民间舞蹈的优秀传统和现时生活的完美结合. 近年来,优秀的藏族现代民间舞蹈作品有很多.例如以浓郁的生活气息和藏族特有的艺术风格表达了军民之间鱼水深情的藏族舞蹈《洗衣舞》,它将藏族特有的踢踏步的基础上演化而来的――泼水步、秧歌踩衣步、捶衣等动作和经过提炼、美化、加工的一些生活中洗衣服的动作融合起来,风格轻柔.配合动听的藏族民歌-----洗衣时的唱的《洗衣歌》,“出打出打觉过出打咳”――来萨(快点洗啊)、“阿拉黑司”等劳动呼号,使全舞显得格外新鲜活泼、充满生机。体现了藏族姑娘活泼热情的性格和藏族人民对解放军的深情厚谊。又如藏族男子独舞《新康萨热巴》是在继承了原有的《康萨热巴》的风格的基础上经过发展创新创作出的,它没有伴奏音乐,是靠多变的鼓点、唱腔、铃声和独有的呐喊声来进行伴奏的。其鼓点变化更为丰富,从原来的点数最多为“九点鼓”(藏语称“古冬”),发展到了“十七点鼓”,使节奏更加鲜明、奔放,表现力更强,突出强化了热巴舞应有的个性 。它将男子特有的动作的幽默性进行了大胆的夸张,同时巧妙的运用了其他艺术门类如戏曲毯子功里的“小翻”、“倒爬虎”、“僵尸”、“过包”、“案头”、“叠肩”等技巧,,使其更具有观赏性、艺术性。《新康萨热巴》保持了热巴舞原有的韵味又摆脱了热巴舞传统动作的桎梏,既保留了古老热巴原有的艺术特征又迎合了现代人的审美需求,给热巴这一古老的艺术形式赋予了新的内涵,使其更具有时代性和感染力。新的动作风格和新的鼓点的问世可以说是当代热巴艺术以及舞蹈艺术继承传统发展创新的典型,在继承藏族优秀的历史文化的同时也为古老的藏民族民间舞蹈艺术增添了新的活力。
另外,近年来,随着社会生活的发展,特别是旅游行业的快速发展,使越来越多的人接触到并喜爱上了藏族传统的民间舞蹈,这样一来.为了适合表演的需要,在尽可能多的保持原生态风格的基础上,对藏族原生态民间舞蹈进行一定程度的改编的半原生态应运而生.在很多藏族地区,都有这种表演形式.青海玉树地区的藏传佛教各教派寺院,把作为藏传佛教法事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法舞《羌姆》搬上民俗节日赛马会进行展演,在保留原有的表演形式、结构、人物,原有的服饰、道具、乐器,原有的基本节奏、步伐、体态的基础上,进行了整理加工,更突出了民族色彩,为藏族传统民间舞蹈的保存与发展开辟了新的道路。
面对不同形态的藏族舞蹈,我们要解决的就是保存与发展的问题.毫无疑问,对于原生态的藏族民间舞蹈我们要认真的发掘整理,将其完好的保存下来,并使其在发扬民族文化中发挥更大的作用.对于再生态的现代藏族民间舞蹈,就需要我们努力创新发展,为藏族舞蹈增添新的生命力.
七月火把节舞蹈民族舞
《七月火把节》是阿木古楞演唱的一首歌曲。属于彝族舞蹈,下面为大家分享《七月火把节》民族舞蹈视频,仅供欣赏!
歌手:阿木古楞
所属专辑:喜马拉雅公主
又是一个把你双眼点燃的七月,
又是一个把你心灵点燃的七月,
骑上你的骏马穿上美丽的衣裳,
小伙姑娘一起走进爱的火把节.
又是一个把你青春点燃的七月,
又是一个把你梦想点燃的.七月,
跳起你的舞蹈奏起古老的音乐,
彝家和你一起走进爱的火把节.
咿哟,咿哟,啊咧咧咧咧,啊咧咧咧咧.
远方来的朋友请你过来歇一歇,
一起尝尝彝家的酒彝家的岁月,
献给你的吉祥幸福千万别推却,
你栽下的友谊花朵永远不凋谢!
彝语独白
又是一个把你双眼点燃的七月,
又是一个把你心灵点燃的七月,
骑上你的骏马穿上美丽的衣裳,
小伙姑娘一起走进爱的火把节.
又是一个把你青春点燃的七月,
又是一个把你梦想点燃的七月,
跳起你的舞蹈奏起古老的音乐,
彝家和你一起走进爱的火把节.
咿哟,咿哟,啊咧咧咧咧,啊咧咧咧咧.
远方来的朋友请你过来歇一歇,
一起尝尝彝家的酒彝家的岁月,
献给你的吉祥幸福千万别推却,
你栽下的友谊花朵永远不凋谢!
彝语独白
远方来的朋友请你过来歇一歇,
一起尝尝彝家的酒彝家的岁月,
献给你的吉祥幸福千万别推却,
你栽下的友谊花朵永远不凋谢!
彝语独白
民族舞蹈主持词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下午好!
新疆,真是一个美丽的地方!这里天山雄伟、草原辽阔、戈壁广袤,资源富饶,生活在这里的55个民族同呼吸、共命运,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一起用双手创造了美好的生活。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生活在这片沃土上的各族人民密切交往、相互依存、休戚与共,共同开发建设新疆,形成了新疆多民族多元一体的文化格局。在共同团结奋斗的历程中,结成的是牢不可破的血肉纽带和兄弟情谊,凝结的是各民族心手相连的真情实感。
家是一个家,国是大中国;作为一名新疆人,倍加感受到我们团结奋进,共创美好幸福生活的重大意义。
一年又一年,我们又迎来了第33个民族团结月!今天,我们欢聚一堂,同奏民族团结乐章!
共青团农场学校第33个民族团结月“民族团结一家亲”交流会现在开始!
1、通过一个短片我们来认识下在民族团结活动中涌现出的道德模范。
2、大家都被感动着,我们又都有哪些知道的哪些民族团结小故事,下面请几位同学分享他们心目中的民族团结小故事。
3、多个民族汇集成了中华大家庭,下面请少数民族代表讲讲他们的风俗习惯。
4、下面请欣赏梁雅欣和杨昕睿带来的《惊鸿舞》。
5、下面请欣赏努尔古丽带来的哈萨克族舞蹈。
6、大家都被努尔古丽优美的舞蹈深深吸引,大家一定都想学学吧,下面请同学们自愿上台学习几个经典动作。
结束语:
在如今的形势下,我们的每一份付出都将为社会增添一份和谐,我们的每一滴汗水都将折射出太阳的光芒。如果在维护民族团结的伟大事业中,做不了大海的滚滚波涛,那就做一股山间的潺潺溪流吧;如果做不了峰顶的参天大树,那做一棵河边的青青小草吧。让我们在平凡中创造不平凡,用实实在在的行动保卫来之不易的改革开放成果和稳定的政治局面,一起珍惜这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乘着科学发展观学习实践的浪潮,并肩携手、同心同德,共同担负起维护民族团结、维护社会稳定、维护祖国统一的神圣使命,弘扬民族团结精神,爱我中华,共创新疆辉煌的明天。
适合年会的民族舞蹈
2017年元旦将至,年会活动也差不多举办啦,大家知道哪些民族舞蹈适合年会吗?为帮助大家在年会上出彩,小编为大家分享民族舞《花开富贵》教学视频如下:
民族舞泛指产生并流传于民间、受民俗文化制约、即兴表演但风格相对稳定、以自娱为主要功能的舞蹈形式。不同地区、国家、民族的民间舞蹈,由于受生存环境、风俗习惯、生活方式、民族性格、文化传统、宗教信仰等因素影响,以及受表演者的年龄性别等生理条件所限,在表演技巧和风格上有着十分明显的差异。
民族舞能自学的基本功有压腿、压肩、推脚背、劈叉跳、大踢腿、下腰这几个方面。
1、压腿:
这是舞蹈基础训练中最为基本的训练内容,分别为压前、旁、后腿。压腿的练习有助于打开学生腿部关节的韧带。压腿时要注重腿部关节的直立,脚背向外打开绷直,并保持上半身的直立。在压旁腿时,同侧的手扶住把杆,另一只手臂紧贴在耳边,向腿上靠近并尽量向远处伸展,拉长旁腰。压后腿时,注重肩膀端平,颈部不要缩,撑住头部别掉下去,并向后伸展。
2、压肩:
这是打开肩部韧带的练习。压肩时,双手臂伸直放在把杆上。两腿之间的距离略等于肩宽。头部和脊柱都要放松,向下压时能够感觉到肩部韧带被拉长。
3、推脚背组合:
脚背的优劣因人而异,大部分取决于先天因素,但也不能忽视后天的训练。在训练之前,从脚尖到整个大脚背都要勾当开;训练时,双手扶把杆,挺胸抬头、收腹提臀,双脚并拢站好,先从单脚背训练开始。推脚背组合:1-2拍 单脚脚后跟抬起,5个脚指头紧扒地面 3-4拍 脚尖绷直,向墙内推,使整个脚背绷成月牙型 5-8拍 换另一只脚,动作不异 双脚背练习亦同。
4、劈叉跳:
是为学习中间大跳做好准备的手扶把杆的跳跃组合。在做这一动作跳起来时要注重双脚同时一前一后打开.打开历程中,绷直脚背,伸直膝盖,跳跃越高,腿叉越开越好。着地时,双脚迅速收拢,两脚并起来着地。
劈叉:
左脚在前劈叉,双手抱住左脚,控1-2分钟,然后腿不动,身体向后仰.右手撑住地面,左手抓住后腿控住。左脚在前的'竖叉不动,身体向右转的同时变胯,变为横叉.双脚背不要趴倒在地面。上半身和脚背都要立起来然后上半身趴倒在地面,双手臂向前伸展。趴胯1-2分钟.横叉不动,再向右转,变为右脚在前的竖叉。
5、大踢腿:
是培养腿的力度和开度的训练.不论是前腿还是旁腿,都要保持上半身直立,中段夹紧,秋水注视前方。踢腿的历程中,同样要注重脚背和膝盖的绷直。有许多学生在踢腿的时候,为了让腿部可以碰到身体,上半身极力向前够。大踢腿,颈部便往回缩,头向前探,双膝弯曲,非常难看.所以,在踢腿前要告诫她们,踢不高没有关系,最重要的是保持正确的仪态.在这一前提下,经过刻苦练习,腿会越踢越高,韧带越拉越长.
踢后腿;
双手扶把杆小八字部站好,膝盖都要绷直,头抬起来平着看前方。在踢后退的历程中,上半身保持不动,不要侧身回头,胯不能松,脚背和膝盖都要绷直。切忌身体前倾。
6、下腰:
双脚打开至肩宽,双臂向上伸直,五指打开,手心朝前。下腰时,上半身向后仰,头抬起来向后找自己的脚后跟,身体和手都向脚后跟靠齐并往里卷。下好以后,手臂和膝盖都尽力撑直,秋水看脚后跟。
民族舞蹈主持词
女:层层峰峦,遮不住阵阵西羌风。男:又是一年秋风送爽时,女:又是一轮花好月圆日。
女:走过十月,我们用一样的眼神凝望金秋;
男:迎来羌年,我们有不同的感慨发自肺腑。
女:岷江、湔江、涪江,滔滔江水是我们剪不断的情。
男:岷山、九顶山、龙门山,层层峰峦是我们震不垮的义。女:热血染红的羌红啊,我们心中永不熄灭的火焰!
男:让这情,这义,这心中的火焰留在多难的20xx年,祝福我的羌族同胞!我的朋友!我的校友。节日快乐!
女:羌年也称羌历年,羌语称“日美吉”。根据地方的不同,又有“过小年”、“丰收节”、“还愿节”等多种叫法,以庆祝丰收和感恩还愿为主要内容,具有浓郁的地方色彩,在每年的农历十月初一举行,持续3到5天。日前在阿联酋召开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第四次会议上,羌年被正式批准列入首批世界《急需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当中。
合:传承羌族文化共庆羌历新年文艺晚会现在正式开始。
很荣幸,我们尊贵的嘉宾和学院领导们能在百忙之中抽空来到我们的节目现场,他们是......
羌族一个古老的民族,炎帝的后裔。早在秦汉时期羌年已经在羌区盛行起来,至今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为了庆祝每年秋收和来年的丰收,男女老少欢聚一堂,载歌载舞,其中过年或者遇有重大事情的时候有一件很重要的事情要做,那就是“砸酒开坛”。
1、舞蹈《羊皮鼓舞》羌族文化协会。
2、唱歌《舞动山寨》西羌部落。
3.唱歌《清凉凉的砸酒》西羌部落。
4、《羌笛演奏》羌族文化协会。
5、舞蹈《萨朗少女》羌族文化协会。
6、羌族推杆互动。
推杆是羌族的一项传统体育活动,杆长约3米,直径约8厘米。一般是两人各为攻方和守方相对而立,守方紧握木杆一端,并可用双腿夹住木杆;攻方双手抓住木杆的另一端用力向前推。若在5秒钟内将木杆推过去50厘米的一条线,即攻方获胜(裁判员以击掌5次计时),否则由守方取胜。推杆的比赛规则要求双方将木杆保持平衡,不得抬高,也不准左右摆动。
这种推杆比赛深受羌族青年男女喜爱。由于守方比较省力,因此有时攻方人数可以增加到两三人,比赛时间要相应延长。有时守方是一个小伙子,攻方是三位姑娘。他们的激烈争夺往往很吸引人。
推杆活动大家都觉得好玩吗?
带着欢快迎来我们羌族文化协会会长艺兮给我们带来他自己的原创歌曲。
7、《尔玛王子》羌族文化协会。
非常感谢我们艺兮会长的精彩表演,说句实话从羌族文化协会的申请成立到今天的晚会演出,他付出了太多的汗水,我们再次用热烈的掌声感谢我们的艺兮会长。
8、舞蹈《瓦儿俄足》。
9、唱歌《西羌大峡谷》羌族文化协会。
美丽的西羌姑娘们给我们带来了动听的歌声,带来了他们美丽的身姿,还有羌族的热情。下面给大家带来的节目是动感的藏族舞蹈《草原姑娘》,大家一定疑问多多了,这不是羌历年的晚会吗?怎么又来了一个藏族舞蹈呢,大家有所不知,其实藏族本属古羌族的一支,随着历史的发展被分离出来,成了今天的藏族,羌藏本是一家。草原姑娘们上场咯!
10、《草原姑娘》羌族文化协会。
11《欢聚绵阳》。
民族舞蹈孔雀舞的历史
孔雀舞是我国民族舞蹈中的一类,是傣族人们的舞蹈之一,本文就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孔雀舞传说的知识。
孔雀舞具有广泛的群众性和悠久的历史。早在一千多年前,傣族人民中间就已经流传着许多有关孔雀舞的优美传说,召树屯与兰吾罗娜的故事,就是其中的一个。民间在"赶摆"、过节以及各种喜庆日子里表演的孔雀舞,都是根据各种传说编成的`。其中有一个传说是这样讲的:
在很久很久以前,有一个贫穷的傣族小伙子为了谋生,他每天都到江边的一棵空心树下钓鱼,并且每次都能钓到很多。可是,有一天他从早钓到晚,连个鱼影子地看不到。他感到万分奇怪。
正在这时候,突然一阵轻风刮来,吹到他身后那棵空心树内。发出了"嗡嗡"声响。这时,江边的果树上熟透了果了,也随风叮叮咚咚落入江中,发出清脆悦耳的声响。就在这一瞬间,他见江中映示出山坡上孔雀窈窕的倒影。见此情影,小伙子惊喜地回头观看,只见一对绿孔雀展开了美丽的翎羽,正随着动听的声响翩翩起舞。
当时,小伙子再也抑制不住内心的激动,他高声说道:"啊!我今天到了神仙住的地方了!"于是,小伙子丢下钓竿,惊喜地跑回村寨,活灵活现地给乡亲们讲述所见到的一切。乡亲们听后了十分惊奇,都盼望自己也能亲眼看到那动人的情景。后来,小伙子带着众多乡亲来到江边,把那棵空心树砍倒,锯娄做成长鼓,蒙上一层黄牛皮,用手一敲打,顿时发出了"嘣-嘣叭-嘣"的悠扬声响,然后,小伙子又找来铜盆、铜锅盖,让其他青年随着敲的节奏声义织敲打。接着,小伙子在快乐的鼓乐声中,摹仿孔雀的一举一动,跳起惟妙惟肖的孔雀舞。当时,观看的群众都看得入迷,百看不厌。从那以后,乡亲们一致推选小伙子到"赶摆"的群众集会上跳孔雀舞。在"赶摆"的日子里,小伙子为傣家人首次表演人孔雀舞,艺术地再现了孔雀形象,博得傣家的赞赏。从此,这种在象脚鼓和 锣伴奏一的孔雀舞,就在傣族人民中间流传开了。
民族舞蹈的分类介绍
引导语:下面小编为大家带来民族舞蹈的分类介绍,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谢谢您的阅读。
新疆各族人民能歌善舞,"麦西莱甫"是一种最有广泛群众 基础的维吾尔族歌舞。根据地城不同,"麦西莱甫"又分为许多种 类。以喀什地区麦盖提县一带的"多郎麦西莱甫"最负盛名。它 的音乐是"多郎木卡姆",用多种传统民间乐器演奏,配有以情歌 和歌谣为内容的传统民歌。它的舞蹈有独舞、双人舞、群舞等形 式。舞蹈反复五六轮后,即进入娱乐阶段,其内容有敬茶、对诗、 夺腰带、唱民歌、判官司等。"多郎麦西莱甫"的内容一般有六种: 即节日麦西莱甫,喜庆麦西莱甫,集体麦西莱甫,邀请麦西莱甫、 赔情麦西莱甫、和解麦西莱甫。从形式上看,有同行间轮流举行 的麦西莱甫,有郊游麦西莱甫,有少女、少妇之间的麦西莱甫,也 有同龄人之间冬季举行的麦西莱甫。
藏族民间歌舞,最初为宫廷舞。跳舞时舞姿着意于脚,脚蹬 硬底皮鞋,手臂随脚步而动作,伴以弓腰、转身等,依音乐节奏踢 踏而舞,并以此表达内心的感情。踢踏舞多以横笛、扬琴、六弦琴、铜铃、月琴等伴奏,配以民歌,歌词生动,曲调流畅,舞姿活 泼,节奏由慢而快,达到高潮时,以结束步突然结束。
朝鲜族和苗族民间舞蹈。历史悠久,在敦煌北魏(公元386 ~534年)壁画申,已有类似长鼓的击鼓舞乐图。朝鲜族长鼓舞, 多为女子表演。舞蹈时由舞者将长鼓挎身前,左手拍鼓面,有手 持一细竹鼓鞭敲击鼓面,边击边舞,十分优美。 我国湖南、广东、广西的苗族、瑶族也很喜欢长鼓舞。舞者一 般左手横握小长鼓中间,上下翻转舞动,右手随之拍击鼓面,也 有男舞者将大长鼓系在身前,双手边击鼓,边舞动。一般打法分 "文长鼓"、"武长鼓"两种,前者动作柔和;后者动作粗狙,多表现 劳动生活。
流行于朝鲜族民间的一种舞蹈。据说流传已近z千年,最初是单人或双人舞,后演变为群舞。以扇子为道具,主要动作有"活 阳舞"和"西蜜舞"两种。舞者在节奏舒缓的乐曲的伴奏下,潮潮 起舞,用手中的扇子,组成一幅幅美丽的图案,呈现出了浓郁的 民族特色。
扇子舞亦称“白鹏(xian)舞”,也是哈尼族的民间舞蹈,流 行于云南红河南岸哈尼族地区。相传与纪念当地人们认为象征 和平和自由的白鹏有关。系一神集体舞蹈,舞者身穿白衣,双手 持羽毛扇,舞时挥动扇子,模仿白鸭飞翔姿态,动作优美柔和,富 有地方和民族特色。
朝鲜族民间传统舞蹈。历史悠久,由狞猎胜利后的舞蹈演变 而来。农事开始或结束时多跳此舞。流行于延边地区。原来朝 鲜族农村申盛行农乐队,用小锣召集劳动,集合以后以农乐旗引 路,一路上吹吹打打,跳舞到地里,把旗插到地头,人们排成队型 从事劳动。劳动中有人领唱劳动号子,按节拍共同合作;休息时, 人们围成一圈,在锣和长鼓的伴奏下起舞。劳动后仍然跳舞回 村。舞时,舞者把长鼓悬在身前,左手持手鼓拍击鼓面,右手持棍 敲击,两手交错进行,边击边舞,变化多端。女子舞时,手持一把 小单鼓,舞姿欢腾优美,充满活力。男子舞时,头戴"象帽",帽顶 安有长约3尺(最长的有丈余)的"象尾"纸条。转"象帽"是最精 彩的部分;一面击鼓,一面用力甩动头部,眼球滚动,优美动人, 使"象尾"绕身体旋转,舞姿健美,风格活泼,由慢转快,形成高 潮。伴奏乐器有长鼓、法鼓、小锣、大锣、琐呐、胡笛等,舞蹈动作 变换都由小锣指挥。
亦称"阿细跳月"或"跳月",彝族阿细人、撤尼人的一种民间 舞蹈。流行于云南弥勒、路南、沪西等彝族地区。传说在很早以 前,阿细人居住的地方,发生了一场很大的山火,大火烧了九天 九夜。阿细人扑打了九天九夜,火仍未熄灭。地面被大火烧得滚 烫,扑火的人不断地换着脚,或单脚跳着继续扑打,终于把大火 扑灭了。为了欢庆胜利,大家弹起三弦,吹起笛子,模仿打火时的 样子,换着脚跳起舞来。这就是流传到今天的"阿细跳月"。"跳 月"是汉族人给起的名字,阿细人口h"跳"。现已成为青年男女社 交、娱乐活动的主要形式。每逢春节、火把节、国庆节的夜晚,青 年男女聚集在松林里或草坪上,男的弹起大小不同的三弦、月 琴,吹起竹笛,同女的共舞。姑娘们手牵手,拉成圆圈,左右摆动, 拍掌以为节奏,旋转而舞。主要动作是跳三步停两拍,向前抬脚, 同时拍手和原地跳转。舞蹈步伐刚健,节奏鲜明,踏脚击手,旋律 优美,整个舞蹈充满热情欢乐的气氛。
亦称"打柴舞","打竹舞"。是黎族民间舞蹈形式之一,流行 于海南岛黎族地区。一般在"芋念芋"(黎族传统节日)、沃日(即 做佛)、劳动间歇或农闲的晚上举行。舞前,人们在庭院里,或在 晒谷场,或在平坦的坡地上,放置两根4米长的大竹竿作垫架, 间隔为2米半左右,其上横放4或5对3米半长的竹竿(或杆 子)作跳杠。舞时,垫架两边各蹲4或5人,各自双手握住竹竿 (或杆子)的末端,有节奏地在垫架上张合击打,敲打垫架和在头 顶上张开合击。使之发出响亮悦耳之声。舞者(单人或双人等) 趁各对竹竿(或杆子)敲打垫架或张开之瞬间,两脚不断替换,敏 捷地上跳下踏,前冲后跃,左转右躲,下蹲,在避过双竿(或双杆) 张合击打的各种险关,跳出各种优美动作。当一对舞者机警灵巧 地跳过各种险关时,拍击竹竿(或杆子)者齐呼"嘿!呵嘿!"如果 舞者跳不过各种险关,被竹竿(或杆子)挟住脚或颈部时,就会引 起众人哄堂大笑。张合击打和敲打垫架时,一般分为5轮,由慢 而,决,由低而高进行。
民族舞蹈创作的要素
该如何创作民族舞呢,下面小编为大家带来了关于民族舞蹈创作的要素,欢迎大家阅读,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民间舞蹈创作要突出时代主旋律,要着力塑造当今新的人物形象,反映广大群众的理想、愿望、思想和情感。为此,我们要深入生活、深入群众,了解和掌握群众感情脉络的审美意识的变化及要求,使我们的作品具有时代气息和民族精神。否则,我们就会脱离群众,脱离生活,作品也难以引起观众的共鸣和产生应有的艺术效果。
人类文明社会的进步,必将与旧的意识、习俗和审美观点产生强烈的碰撞,这就要求我们善于辨别哪些是应该摈弃的,哪些是应该进一步弘扬的。只有内容、审美意识的出新,才能体现观念的更新。驰名中外的安塞腰鼓在民间舞蹈出新方面,为我们提供了宝贵经验。激越的感情、恢宏的场面、铿锵的节奏、磅礴的气势,再现了华夏民族的精神风貌;粗犷奔放、潇洒刚健的表演,塑造出当今生活在黄土高原上的陕北小伙子们敢于拼搏、敢于斗争的英武形象,给观众以巨大的鼓舞和激励,彰显了民间舞蹈所具有的`艺术魅力。如果不将原有的民间腰鼓加以提炼、加工和规范、提高,而是原模原样地搬上舞台,就很难达到今天这样的艺术效果。因此,在内容、审美意识出新,观念更新的同时,把握民族民间舞蹈艺术的基本倾向以及这种空间的内在凝聚力和时间上的统一,便构成了艺术精神的内容。这种精神是民族民间舞蹈艺术的基本构成,是古往今来的优秀民族民间舞蹈传统的反映,体现了民族民间舞蹈艺术发展的现实和未来。
总之,我们要以新的观念,对民族民间舞蹈进行认真学习和深入研究,并赋予它以新的内容、新的思想、新的感情和新的艺术精神,这样,才能使其富有民族精神和时代气息。
民间舞蹈是一个民族在长期社会生活中形成的一种艺术,也是民族的思想、情感、习俗、观念等艺术化的形象反映。曾有专家指出:“舞蹈决不能离开民族意识而存在。”因此在研究民族民间舞蹈的过程中,应将每个民族舞蹈的特征与民族的审美意识相结合,熟悉他们的生活,了解他们的情趣以及有关思想信仰、生活方式、风俗习惯及历史和文化背景等,从而把握民族舞蹈自身的特征。
丰富多彩的民族舞蹈长期活跃于民间,世代流传。从原始氏族社会舞蹈活动开始,民间舞蹈便以其自娱自乐的群体(集体)方式,表现劳动者进行狩猎、捕鱼、耕种等劳动和部落之间战争的生活,以及祭祀占卜等功利目的。原始社会的先民们在文字语言还不够发达的时候,往往突出歌舞艺术,以表达彼此的感情,因而一动感情就不知不觉地手舞足蹈起来,使舞蹈成为一种表达情感的形象化手段。随着社会的发展,民间舞蹈在世代相传的过程中,经过无数艺人和广大群众的创造,形成了具有鲜明民族风格的传统舞蹈形式。如汉族的秧歌是极为常见的形式,通过扭、摆、走、跳的动律特色和丰富的队形变化,展现出人们欢快、喜悦的情绪。每逢春节和喜庆之时,许多群众往往情不自禁地扭跳起来,简洁的动律、欢快的节奏、激越的情感、多变的队形,使人们产生欢乐的情绪和强烈的参与意识,成为无数人同歌共舞、宣泄各自感情的独特表现形式。藏族锅庄舞的特点是边歌边舞,每首曲子都配以舞步,先慢后快,歌词内容多表现自然景物和男女爱情等。通过高亢的曲调、抒情的动作和丰富的内容,表现了藏族人民诚实、奔放的性格特征。可以说民族舞蹈再现了人们在劳动中对生活、对事物的感知所引发的一种特殊感受,表露了人们心中的意象。通过舞蹈特有的本体,通过婀娜多姿的舞蹈语言所塑造的人物形象,形成了一种视觉与听觉有机 结合的时空变换艺术,以表达民族的思想、情感、理想、愿望和传统的审美意识。古人所说的“观其形而知其德”便是对舞蹈的功能与作用进行高度概括后的总结。
随着社会的前进,舞蹈创作更加丰富多彩。不论它反映的思想内容具有何等的深度,但其形式决不能脱离民族特色和民族的传统审美情趣。只有生动的思想内容与完美的艺术形式相统一,才能生动形象地表现人们的理想、愿望以及所具有的欢乐与痛苦,并力求使民间舞蹈在艺术形式和表现手法上得以发展和提高,进而成为具有鲜明民族特色的艺术作品。
如何给民族民间舞蹈注入现代意识,除了在内容上突出民族精神和时代气息,在形式上具有民族特色外,关键还要做到语汇的出新。近几年已有不少舞蹈工作者做了尝试,他们把现实生活中得到的感触所引起的种种表象,通过自己的情感和想象,变成创造性的思维,即由各具体表象进行组织安排和艺术加工,运用现代的思想观念和艺术技巧、手段创造出具有时代特征的艺术作品。这使得我国民族民间舞蹈从理论研究到舞蹈作品创作,都有了一个突飞猛进的发展,使我们看到了民族民间舞蹈的艺术风采和鲜明的时代气息,看到了中华民族民间艺术不断超越和延伸的希望。
浅议少儿民族舞蹈教学
我国是多民族国家,民族舞蹈丰富多彩,代表了不同文化的深刻内涵,是我国艺术宝库的重要组成部分。少儿是未来的希望,加强少儿民族舞蹈教学,不仅要传承民族舞蹈的形式,更要通过舞蹈传承民族文化。
少儿;民族舞蹈;教学
中国是多民族国家,每个民族在其历史长河中都发展出了具有自己特色的文化。民族舞蹈是其各自独特文化的集中体现。具有以下特征:
1.群众性、娱乐性:中国各民族的舞蹈发展都植根于民族的兴衰。在远古时代,舞蹈即已对人类的生活方式、宗教信仰、民情民风、道德规范等产生了重要影响,在发展中,后世发展逐步由最初的抒发、表达个人情感而具有了群众性和娱乐性,成为民族生活的直观变现之一。
2.感情色彩丰富:舞蹈不仅具有重要的娱乐性,也是人们表达感情、抒发情怀的重要方式,在重要时节,人们往往载歌载舞。
3.鲜明的民族特色:各民族的舞蹈都深深植根于本民族的生活之中,受到了本民族服饰、语言、习俗等的影响,特色鲜明。
在民族舞蹈体现出鲜明的特征之外,也具有重要的文化意义:
1.文化传承:民族舞蹈是广大劳动人民在长期的历史进程中集体创造、集体传衍、不断积累发展形成的,表现了民族的变迁,也通过舞蹈传授生产技能、传播宗教信仰等等,具有独特的民族气息和时代精神,是前人留下的宝贵精神财富。
2.文化积淀:在长期的历史进程中,各民族都确立起了自己独特的文化体系,民族舞蹈作为重要的文化内容,是文化积淀的必不可缺的内容。
3.文化交流:尤其是进入现代社会,“软实力”成为国家交往和较量的重要内容,舞蹈文化无疑是一项不可缺少的主体。民族舞蹈的展现,极大的促进了民族之间、地区之间和国家之间的沟通和交流。
4.文化创新:现代社会,民族文化受到了极大重视。但是更多的沦为“博物馆式”的保护,缺乏创新创造。舞蹈作为民族文化的一项重要内容,是文化创新的具体内容之一,根据时代特点、民族现状,对民族舞蹈的发展创造,实际也是对文化的发展创新。
少儿天真烂漫,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容易接受新鲜事物。对其开展舞蹈教学具有以下重要意义:
少儿舞蹈中处处体现着少儿的“童心”和“童趣”,蕴含着孩子们对于“真善美”的感受与亲和力。由于少儿舞蹈的体裁、主题表现形式丰富多彩,孩子在学习、排练和表演舞蹈的过程中,能够同时欣赏到优美的动作、悦耳的旋律、歌声,绚丽的景色及鲜艳的服装等。它不仅符合幼儿的情趣,而且会使幼儿的听觉和视觉同时感受到艺术的陶冶,这也是培养艺术素质的起点。
文化艺术作为人类文明的瑰宝,浓缩了人类发展进程的精华,舞蹈是这一内容的具体内容,通过对少儿开展舞蹈教育教学,有利于培养少儿对舞蹈的兴趣、对文化艺术的兴趣,促进文化艺术的传承和发展。
舞蹈在幼儿教育中,是促进幼儿体、智、德、美全面发展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重要手段之一。少儿舞蹈从艰苦的基本功训练到演出,本身就是一种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相结合的过程,舞蹈可以增强孩子的肢体灵活性及柔韧性、身体的力量、动作协调性、表演性与孩子的创新能力等,同时可以锻炼毅力、提高身体素质、培养自信心、培养孩子的想像力。
对少儿开展舞蹈教育,尤其是民族舞蹈教育教学,有利于培养民族舞蹈的后续人才,有利于民族文化发展和传承。
结合民族舞蹈的特点和少儿的身心特点,开展少儿民族舞蹈教学应坚持以下几点基本原则:
1.顺应童趣、启发痛心:少儿民族舞蹈看来简单,无非是一群天真活泼的儿童穿上民族服装聚在一起唱唱跳跳而己,实际却不然,它像成人民族舞蹈一样,有着极其丰富的`内涵和多样的表现形式。因而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必须顺应童趣,启发童心,抓住以下的少儿心理特点进行教学:
(l)少年儿童有极其强烈的上进心:儿童时期多数是“人小志大”,因而必须抓住这种心理特点和积极因素,激励他们的进取意识。
(2)少年儿童理解力弱、记忆力强:因此在教学中一定要循循善诱,百说不厌,百做不烦。每个动作要一点一点的讲到讲透,示范要一步一步地做准做好,循序渐进,由易到难,由简到繁地教会他们。
(3)少年儿童好学习,模仿能力极强,但玩性也大:因此,教学时必须让他们在玩中学,学中玩。少年儿童学习时注意力集中是有限的,好奇心使他们对许多事物感兴趣,却不能持久。因而对他们不能像要求成年人一样,一训练就是几小时,每天都不间断地训练。孩子们在学习时只能是练一会儿,玩一会儿,玩一会儿又练一会儿。教新课时尤其要特别注意掌握在他们注意力最集中的时候,教师抓住时机耐心细致地一个一个动作的细致解说,一丝不苟地示范给他们看懂看会,让他们在看懂看会的同时,自然而然地产生浓厚的兴趣而跟着做动作,这时他们才能很快的把新动作要领牢记在心,久久不忘。少儿的模仿能力极强,只要他们弄懂领会了具体的动作,学起来就特别快,而且惟妙惟肖。
2.抓住民族舞蹈的特点和规律,顺应童心、童趣,生动形象的分解教学:孩子们一旦掌握了一定的基本功,就能自如应用身体的各个部位,做出各种舞蹈动作。这之前,教师必须先把每一个民族舞蹈的特点和民族风格准确抓住,把民族舞蹈动作一一进行分解。
3.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式:少年儿童富有朝气、勇于学习新事物、充满好奇心,而且极易被引导。在教学中应当抓住这一特点,不断积累经验,探索多种形式的教学方法,一方面,可以采用常规的教学模式,讲、练结合,这对于一些初次接触的动作、知识等非常有用,但另一方面,这种模式极易引起学生的厌倦,毕竟儿童自制力差,容易疲惫,这时就应当转换新的模式,如通过竞争引起孩子的兴趣进而主动学习。孩子之间十分重视荣誉,而且能够在老师的引导下十分努力的去争取荣誉,这样,就可以在舞蹈学习中引入竞争,激发孩子的兴趣和动力,努力去练习,相互比较、相互学习,老师再从旁加以指导,孩子在学习中一定能获得更大的进步,并且保持这种浓厚的兴趣。
4.舞蹈教学与文化教育相结合:民族舞蹈是民族文化的重要载体。舞蹈教学不仅要传授舞蹈技术,更要传承其中所包含的文化内涵,并进而延伸至传承整个民族文化。在日常教学中,长期单纯的动作联系也易引起少儿的厌倦,这时可以适当穿插文化教育,如讲述某个民族舞蹈的文化寓意、内涵、相关的美丽故事、传说等等,这样,在舞蹈教学中,不仅教授了孩子们舞蹈艺术,也陶冶了其情操、传承了民族文化,提高了孩子们的思想道德修养,有利于其健康成长,也有利于未来德艺双馨艺术家的培养。
少儿民族舞蹈教学是一门专业性很强的艺术教学事业,为了使这朵艳丽的小花常开不败,摆在少儿民族舞蹈教师面前的任务是十分光荣而艰巨的。在孩子们幼小的心田中播下美的因子,启迪美的灵韵,培养和造就一批民族舞蹈的优秀人才,教师们除了埋头于教学实际之外,还必须把汗水换的经验上升到理论的高度,找出规律,发扬优势,为少儿民族舞蹈艺术事业作出更多的贡献。
民族舞蹈的动作要素
民族舞蹈通常具有非常浓郁的民族特色,其动作体现的是民族内的艺术审美观,更是一个民族在长期发展过程当中积淀下来的精华。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搜索整理的关于民族舞蹈的动作要素,欢迎参考阅读,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想了解更多相关信息请持续关注我们应届毕业生培训网!
力度要素是指舞者在舞蹈过程当中肌肉的用力程度,民族舞蹈动作之所以对舞蹈力度提出要求主要是因为不同力度的舞蹈动作往往能够体现出不同的精神状态和情绪饱满程度,从而对民族风格的塑造以及民族特点的控制有重要作用。民族舞蹈中对于舞蹈动作力度的控制需要根据动作本身的性质以及动作所希望传达的意义来进行确定,并基于此来增添民族舞蹈动作的韵律美和协调美。
民族舞蹈动作的流畅是指一个动作结束到另一个动作开始之间的良好衔接,最好的效果就是衔接连贯从而给人一种自然的感觉,不至于转变过程太过突兀。而民族舞蹈的流畅性通常又受两个具体因素的影响:一方面是从动觉上来说,民族舞蹈的呈现通常需要舞者根据特定部位的姿态来进行表达,从而形成整体动作的轻重缓急和屈伸起伏;另一方面是从视觉上来看,民族舞蹈当中身体活动就是由一个一个动作连贯组合而成,从开始到结束整个过程当中都会涉及到各种变化,因此在变化的过程当中就要把握好承上启下或者是顺畅连接的问题,并同时处理好各种民族舞蹈动作之间的主次关系,这是因为民族舞蹈往往需要表达特定的含义,这就需要利用舞蹈动作的主次关系来进行表现。
姿态因素是民族舞蹈当中舞者体态在空间范围内的体现,舞者姿态贯穿于民族舞蹈始终,可分为静态和动态两种不同的形态,但在舞蹈过程当中都是通过身体各个部位的动作来进行表现。动作要点在于速度、节奏以及舞者整体的重心控制等,总而言之,就是要通过舞蹈动作的控制与表现来突出特定民族内舞蹈动作的显著特点。姿态要素在民族舞蹈当中的作用是十分关键的,这主要还是因为舞蹈这样一种艺术本身就是通过人体动作来进行呈现,而姿态则是在动作的启承转折当中进行表现,给观者最为直接的视觉冲击感受,使得人们更加直观地感受到特定民族内舞蹈的内涵和特色所在。
时间因素简而言之也就是民族舞蹈不同动作之间的时间间隔长短,所反应的是民族舞蹈当中动作完成的快慢和动作本身的连续性。除此之外,民族舞蹈的时间因素通常还需要将周期性动作的交替时间考虑在内,基于此来按照最为合理的顺序排列舞者各个身体部位动作的先后顺序。不同民族舞蹈的动作速度或者是说舞蹈节奏同样是有较大差别的,这样一种差别通常可以通过具体的表现形式表现出来,如快速度高节奏当中的跳跃性舞步或者是快速的旋转和倾摆等,这样一些动作通常能够体现民族内的热情和活跃,而一些慢动作则能够通过时间和动作上的延续来体现舞蹈的优美和舒展,这样一些动作通常表达的是民族内的含蓄和优雅。
节奏要素主要是保证民族舞蹈动作能够具有一定程度的程序和规则,其目的.是希望舞蹈动作能够得到更加合理和谐的分配,因此在实际的民族舞蹈创作当中往往被当作时间要素的一部分。在民族舞蹈当中,节奏包括轻重强弱和抑扬顿挫,通过这样一些要素来实现民族舞蹈的整体连贯性和和谐性,这就要求民族舞蹈的舞者在舞动过程当中不仅要把握好动作的良好衔接和变换,还要完全适应于音乐的节奏和规律。
舞者登上舞台,由于紧张,引起一系列的紧张失调的表现,这时就无法正常的表演。如若能很好的对自己的肌肉进行控制的训练,就能够随心所欲地、自如地控制和运用各个部分肌肉的活动。舞蹈动作各肌肉的分寸感掌握好,就不会因为紧张而使舞蹈动作变质。演员必须牢记舞蹈音乐的各种旋律和节奏,控制好舞蹈动作音乐节奏感的分寸。如在情节结构中的前奏、开端、发展、高潮、结局的整个布局里所出现的各种变奏、快板、慢板、行板等;这一连串的音乐、旋律、节奏均是体现舞蹈形象的感情色彩,也是舞者掌握舞蹈动作的符号。若表演过程中,一个舞蹈动作还没做完,另一个舞蹈动作的音乐又来了;或者一个作品的音乐都已结束,而舞者的动作还没做完,那结果大家也可想而知了。这是因为演员没有把握好自己动作的速度节奏的分寸,从而导致这样错误出现。
民族舞蹈技巧教学
民族舞泛指产生并流传于民间、受民俗文化制约、即兴表演但风格相对稳定、以自娱为主要功能的舞蹈形式。下面是小编为大家分享民族舞蹈技巧教学,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神--民族的神韵、神态和气质(古典舞的内涵);
劲--劲头儿(寸劲),古典舞的用力方法和节奏特点,轻重缓急、抑扬顿挫、慢和快、松和紧、开与合等对比方法(反衬法)
律--韵律及运动规律,平原、立圆、8字圆是中国古典舞的动势精髓。留下身、走上身,或留上身、走下身是中国古典舞的动势规律。欲左先右、欲上先下、闪展挪腾是从外形到内在的审美要求。
a. 除直立外的拧、倾、圆、曲
b. 以躯干为核心
c. 舞姿风格
以腰为轴,以胯为本,以脚为根
轻重缓急、抑扬顿挫
技术技巧的风格、规格及动势特点
1. 转的技法动势与身韵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3. 跳类技巧的形成和发力方法有着古典舞的特点。
中国民族舞的旋转技巧种类繁多,形式多样。既有身体在直立舞姿上的旋转,又有身体在水平、俯仰、拧倾等舞姿上的旋转。它技术性强,难度大,具有独特的风格特点。作为一个优秀的民族舞蹈演员,必须全面的、高质量的掌握这些旋转技巧,以适应塑造各种角色的需要。因此,我们在舞蹈教学中,如何运用科学的方法和手段,使学生尽快掌握民族舞的旋转技巧,是提高民族舞蹈训练水平的一个很重要的问题。要做好旋转技巧,必须要有稳定的重心。而身体的直立最有利于旋转,因为身体直立以后,很容易找到旋转的重心,旋转的阻力也较小。对于初学旋转的.学生,由于身体的直立和本身的自然直立形态变化不大,使其容易正确的树立旋转重心的概念,便于身体各部位肌肉在旋转中的协调运动,从而正确的掌握旋转技巧的要领。而身体在不同形态上的旋转,改变了身体自然的直立形态,初学旋转的学生要掌握好身体的重心是比较困难的,必须具备一定的特殊能力,才能进行身体在各种形态上的旋转。因此,尽管民族舞的旋转技巧多种多样,但身体在直立形态上的小舞姿原地旋转,就成为我们训练各种旋转技巧的基础。
民族舞蹈动作怎样运用
民族舞与人们生活、劳动、环境和地域的风情息息相关,是由劳动群众集体创作,又在群众中进行传承,进而体现一个民族或地区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发展。民族舞在不同的国家和地区存在着明显的不同,因为各国家和地区人们的生活环境不同,受民族性格、民族传统、生活方式及风俗习惯的影响。下面是小编为大家带来的民族舞蹈动作怎样运用的知识,欢迎阅读。
民族舞具有鲜明的地域性,不同地域有不同的舞蹈形式,如西北地区的新疆舞:其表演形式有“赛乃姆”、“夏地亚纳”、“萨玛”、“多朗舞”等,该舞蹈主要分布在新疆地区以及维吾尔族聚居区;西南地区的藏族舞蹈:表演形式有“酒歌”“刀舞”“棍舞”“龙舞”等,主要分布在西藏和云南藏区;北方地区的蒙古舞:表演形式有“马刀舞”、“筷子舞”、“安代舞”等,主要分布在内蒙古地区;东北地区的秧歌民族舞:该舞蹈以东北二人转为风格的表现形式,深受人们的热爱;南方地区的黎族舞蹈:表演形式有“竹竿舞”、“驱鬼舞”“平安舞”等。
不同民族在生活生产中积累的自己独特的民族舞,如朝鲜族的“假面舞”、“剑舞”、“扇舞”;土家族的“跳丧舞”、“摆手舞”;苗族的“芦笙舞”、“铜鼓舞”、“木鼓舞”、“板凳舞”、“古瓢舞”;侗族的“狮子舞”、“芦笙舞”;傣族的“孔雀舞”、“大象舞”、“蝴蝶舞”;高山族的“杵舞”、“狩猎舞”等。因此我们可以说民族舞蹈是从各民族的生活习俗和文化传统形成出来的,它是人类文化发展的产物,也是融合了不同文化风格的舞蹈形式。
民族舞产生在民间,它是人民大众共同创造的精神财富,具有风格鲜明、韵律优雅、朴实无华、饱含真情实感的特点,能充分反映人民大众的日常生活和精神面貌,是传统民间文化的一个重要形式。因为民族舞产于民间,扎根在人民群众之中,在长期历史繁衍和发展过程中,历经历代民间艺人和广大群众的锤炼和创造,形成了完整的艺术表现形式和独特的艺术风格,能够比较典型地、形象地表现一个民族或地区的群众生活习惯,风俗礼仪、思想情感、道德观念以及共同的审美情趣,成为民族精神风貌的一种表现形式,并始终以多姿多彩的风貌在民间广泛流传。
人类舞蹈文化经久不衰,其就在于保存了人类文化生存和发展的基质,无论经历过多少次历史的变迁与民族融合,民族舞始终是民间文化的载体,这个特性体现在各个历史阶段。它以其自身特有的方式保存、积淀了不同历史阶段的文化因素。
休闲娱乐性是民族舞蹈最突出的特点之一。其表演性质一般都与群众自娱活动紧密相连。它来源于人们的“本能冲动”和“自我表现”意识,是广大人民群众自娱自乐的艺术表现形式,来自人们心中最真挚的情感流露。群众需要舞蹈主要是为了娱乐,离开娱乐这个根本特性,就离开了群众民族舞蹈动作的运用民族舞蹈动作的运用。通俗讲大家聚集起来在一起自娱自乐的舞蹈,就可是民间舞的表达形式。由于舞蹈动作步法比较单纯精炼,易于为广大群众所掌握。一般在家族,村寨中以言传身授的独特方式传承着。
当人们自娱自乐的表现着舞蹈的动作姿态时,随之动作的规范性也就显得较弱,动作的可变性就较强了,这时,人们的步伐、动作等也就可各种即兴发挥。
任何体育运动只要锻炼合理都会促进健康、增强体质,民族舞也不例外,它对练习者的身体素质有一定的要求,尤其是柔韧性和平衡性。经常从事民族舞练习对提高身体素质、增强体质有很好的促进作用,同时也能对中枢神经系统技能有积极的改善作用,进而对人们的循环系统、呼吸系统等方面的功能起到促进作用。
参与民族舞锻炼的人们,在参与过程中无形中就增加了他们之间的交往,使疏远的人们又重新走到了一起,是为了他们共同的锻炼目标(追求快乐、追求健康)。所以说民族舞有利于增强人们之间的交往,增加了团队力量和民族凝聚力。
民族舞具有悠久的历史,然而当前我国民族舞发展形式不容乐观,部分民族舞逐渐被遗忘,甚至慢慢消失,因此参加民族舞活动对继承我们悠久的传统文化有着极大的促进作用,让后代子孙继续传承下去。
民族舞是民族文化的精华,当前民族舞正在被逐渐遗忘,为了保持民族舞的长盛不衰,我们势必要对民族舞进行继承和发扬。因此笔者建议各有关部门通过新闻媒体、广播、视频等媒介进行宣传,就其健身价值以及文化内涵进行宣传。使越来越多的人真正喜欢民族舞,并积极参与民族舞健身锻炼之中。
民族舞因其自身艺术特点以及优越的健身功效,使其在全民健身发展活动中发挥了一定的积极作用,但目前尚未充分展现其综合价值及社会作用。建议相关体育、文化部门应加大政策调控力度,以宏观调控为主,出台相关政策法规,以更好地促进民族舞在我国全民健身中应该发挥的作用。
民族舞具有非竞技性特点,竞争性仅处在次要地位,更重视群众参与的整体性,如果各学校根据自身体育课程实际情况进行选择和改造部分民族舞内容,并将其纳入体育课程中,势必会丰富学校体育教学内容。在现代体育占绝对主导优势的学校体育教育中,民族舞项目所具备的强身健体、易教易学的特点和功能,无疑将弥补竞技体育的弊端与不足。建议组织专家进行论证,把民族舞教材化,纳入学校体育课程体系。
综上所述,民族舞具有地域性、民族性、群众性、传承性、娱乐性、即兴性等特点;民族舞的价值包括:有利于增强人们的体质、有利于人们形成终身体育的意识、有利于增强人们的交往、有利于调节人们的情绪和有利于传统文化的继承;民族舞推广策略有:通过各种途径和媒介,扩大宣传力度、制定相应保障政策,加大宏观调控力度、降低参与门槛,逐步走向公众化、将部分民族舞纳入学校体育课程体系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