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工作计划>最新教学设计与教学分析(汇总19篇)

最新教学设计与教学分析(汇总19篇)

时间:2024-02-24 20:13:02 作者:文轩

范文范本是写作技术和表达能力的充分展示,它可以给我们带来学习和进步的动力。小编特意整理了一些优秀的范文范本,供大家参考和学习。

教学设计分析

一、教材分析:教材是立定跳远和竞技小游戏,要求学生通过本课的学习基本掌握立定跳远动作要领。立定跳远是跳跃动作的重要内容,它是在跳跃的基础上进一步巩固双脚起跳的练习,是发展学生腿部力量和弹跳力量,以及提高学生协调灵敏素质的重要方法,同时也有利于培养学生不怕挫折,克服困难的自信心和勇气。教材要求学生学会两腿用力蹬地跳起,上下肢的配合,平稳落地的动作方法,并能熟练地进行跳跃。立定跳远又是体育中考项目之一。于是在课中我分别安排纵跳摸高,立定跳远加冲刺跑,立定跳远加俯卧撑的游戏等教学,让学生在乐中学、在乐中练、在学练中使技能得以接受、使情感得以升华。

二、学情分析:九年级级的学生年龄一般在14-16岁之间,正处在生长发育的第二个黄金时期。这个时期他们的模仿能力、自我控制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都有了一定的提高,但是如果教学内容枯燥,大部分时间都是在做练习,他们就不怎么乐意学了,不过如果是他们感兴趣的活动(游戏)就不一样了,他们就很乐意去做,乐意去学,去锻炼。只有让学生在“玩中学,学中玩”才符合他们的年龄待征和接受能力,才能达到良好的效果。

三、教学目标及教学重点、难点。

(1)运动技能目标:掌握正确立定跳远动作。(2)身体健康目标:通过学习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跳跃能力,增强下肢力量及爆发力,提高身体协调灵敏素质。并达到“跑跳结合及上下肢均衡发展”运动生理目标。

(3)社会适应目标:通过采用游戏的方法不怕挫折,克服困难的自信心和勇气,以及相互合作团队的精神。

2.教学重点为:摆臂与蹬地的配合、落地屈膝缓冲。蹬地有力,落地轻巧,动作干净利索,毫不犹豫并充满自信。

3.教学难点则是:身体协调用力,起跳的角度,腾空中的展腹及落地时的收腹等。

四、教学方法和学法的运用。

1、教法:根据本课内容枯燥的特点,我首先采用了情景教学法和情绪激励法进行教学,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去学习。另外,还采用了示范法,以准确的动作示范激发学生“我要学习”的情感,以及采用讲解法和练习法,通过教师的讲解和学生的练习,使学生更快更好地掌握动作要领。

(1)讲解示范法:通过精练适度语言讲解,获得正确的动作概念;以准确的示范,利于模仿正确技术。

(2)纠正错误法:由于学生间个体差异,完成练习的情况不同,通过纠正获得正确的动作,提高学习信心。

(3)评价法:通过评价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学法:本课在学法上主要采用了尝试学习法、对比学习法和小组合作学习法。首先让学生尝试想象跳跃动作,然后小组讨论悟出动作要领、最后通过“小组协作探究”和“个人练习”相结合的学习方法,最终解决问题。从而促进学生主动积极地参与。

五、教学过程设计:本课结构采用“收心热身—育心强体、增智促技——稳定情绪、恢复心身”。

1、热身:绕操场慢跑600m,关节操,徒手操。(6分钟)。

规则:教师带领学生一起跑并带学生做操。

要求:秩序井然,做操认真。

2、小游戏:叫号起跳(2分钟)。

规则:学生分男女各两队共4队体操队形站立,教师叫“1”时,1队纵跳一次;叫“2”时,二队纵跳一次;叫“3”时,三队跳一次;叫“4”时四队纵跳一次;叫“5”时,1和3队纵跳一次;叫“6”时,2和4队纵跳一次;叫“7”时,全体纵跳一次。反应不及时者或错误者罚高抬腿10个。

要求:遵守游戏规则。遵守游戏规则。

3、导入启发:夏季池塘荷叶上的青蛙在受到惊吓时起跳落水的动作。(4分钟)。

规则:请学生代表发言并模仿动作,询问其它学生意见并请其做动作。教师由此展开立定跳远的概念。

注意事项:摆臂与蹬地的配合、落地屈膝缓冲。蹬地有力,落地轻巧,动作干净利索,毫不犹豫并充满自信。身体协调用力,起跳的角度,腾空中的展腹及落地时的收腹等。

5、教师示范,学生模仿练习。(2分钟)。

6、学生练习教师巡回指导并纠错。(5分钟)。

7、竞技游戏:立定跳远加冲刺跑,立定跳远加俯卧撑。(要求:遵守游戏规则。目的:符合跑跳结合,上下肢均衡发展的锻炼原则及运动生理)(9分钟)。

8、个人练习,小组合作,师生互动,生生互助(结对子)。(9分钟)。

9、学生放松,教师表彰学习优秀者,小结、作业,师生道别。(5分钟)。

六、教学特点:

本课围绕《立定跳远》的主题,在课堂教学中创造—种自然、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有利于学生适应能力的提高。在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平等相处的氛围中,建立—种真诚、信任、友好、融洽的人际关系。在教学中根据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运用“掌握学习”教学模式、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小组竞技的形式,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同时既重视群体教学,又注意学生个体化,最大限度的调动每一个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作用,真正体现教学的平等,让每个学生享受体育成功的快乐。

1、运动技能:学生基本掌握立定跳远动作和游戏的方法、规则。

2、运动量:达到锻炼效果。

3、心育意向:基本上能达到真诚,友好、相互合作的锻炼、有较好的团队精神及集体荣誉感。树立自信,发扬勇于克服障碍,战胜困难的精神。

八、场地器材:运动场粉笔卷尺。

本节课遵循精讲多练,以学生为主体,讲究课堂效率的原则,尽可能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练习与提高,在课堂上加入游戏和竞赛让学生在乐中学、在乐中练、在学练中使技能得以接受、使情感得以升华,达到熟能生巧的目的。注重发挥能力较强学生的作用,让学生学有榜样,赶有方向。

不足之处:竞赛的组织严密性有待于进一步加强;对于体质偏胖及能力偏弱的学生多采用鼓励的方法,关注过程与发展,使他们树立信心,增强兴趣;部分学生依赖性依然存在。

试卷分析教学设计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15分)。

1、教学模式是指在一定的教育思想、教学理论和教学理论指导下,教与学活动中各要素的学习理论相互结构组织形式。

操作程序。

3、学习目标描述中马杰的abcd法则的英文全写:a是。

对象、b是。

行为、c是条件、d是标准。

加涅。

提出“为学习设计教学”。

5、面向教学模式的教学设计原则:强调。

教与学的结合;重视学习环境的设计;重视教学过程的动态设计;重视可操作性。

6、在教学系统设计实践中,存在着不同层次的教学系统设计。按照教学中问题范围、大小的不同,教学系统设计可以分为三个层次:以“产品”为中心的层次、以“课堂”为中心的层次、以“系统”为中心的层次。

二、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

多选)。

a、教学系统设计b、学习者特征c、教学策略d、讯息设计e、教学目标设计。

2、“史密斯——雷根模式”在策略设计中提到三种策略,这三种策略是:.abd。

a、组织策略b、传递策略c、评价策略d、管理设计。

a、记忆b、运用c、发现d、知识。

4、影响教学系统设计的变量主要包括:.abd。

a、教学条件变量b、教育方法变量c、教学模式变量d、教学结果变量。

6、在编写教学目标是应注意的是:.bcda、教学目标的主体是教师。

a、理论依附性b、动态性c、可扩充性d、系统性。

8、学习环境的特征主要表现在:.abcd。

a、情境性b、建构性c、操作性d、动态性。

10、协作学习活动的基本特征有:.abcd。

a、以小组活动为主体b、强调小组成员的合作互助c、强调目标导向。

d、强调总体成绩作为激励。

三、

判断题(每题3分,共15分)。

2、教学设计就是对教学过程的设计。.错。

3、无论教学手段如何先进,教学媒体仍然是辅助教学的工具。.对。

5、创设情境就是提供一些相关的情节、景色和现象。.错。

四、简答题(每题6分,共30分)。

1.学习需要分析的步骤?

规划、收集数据、分析数据、写出分析报告。

2.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理论有哪几个阶段?

感知运动阶段、前运算阶段、具体运算阶段、形式运算阶段。

3.布卢姆认知学习领域目标分类。

知道领会运用分析综合评价。

4.举出当代国外有影响的四种教学程序概念获得先行组织者掌握学习指导学习。

5.教学媒体的共同特性。

固定性扩散性重复性组合性工具性能动性。

请对书本第五章第二节编写学习目标做一个阐明学习目标的教学过程。

答案:

认知学习目标:掌握编写学习目标的基本要求;知道学习目标分三方面,认知、动作、情感。

动作技能学习目标:能编写出任意章节的完整学习目标;能熟练运用各学习目标可选用的动词;是学习目标与其他相关做法相辅相成。情感学习目标:正确评估学习目标。

教学设计案例分析

本文话题:幼儿园教学案例分析教育知识教学方法散文诗案例分析幼儿豌豆。

程中虽然孩子在动、虽然有多种活动情景和活动方式、虽然展示了“多样性”、“变通性”、“情境性”,但是儿童只是充当了“提线木偶”的角色,每一行动都由教师“提线”才作出反映,类似这样的教学过程还不值得我们深深的反思吗?例八:体育活动:接拍球(大班)简要过程:1、拍球进场,做球操。2、探索双人拍一个球的方法:俩人接拍球练习后交流:成功了吗?怎么接拍的?小结接拍球的技巧:规定每人一次拍几下;要边拍边数;最后一下要稍稍用力一些,另一个小朋友要接下来拍3、继续练习接拍球:俩人接拍;几个朋友接拍等。4、游戏:躲皮球。5、听音乐做放松动作。分析:五个活动环节既体现了体育教学的基本规律又展示了课程改革的风貌。首先由幼儿自主拍球进场、做操活动身体,然后重点练习接拍球,这里提供了让幼儿主动探索接拍球技能的时空,幼儿在多次练习的过程中,逐步通过自身练习、与同伴互学积累经验、习得技巧;又在自主练习中巩固技能、在开放性的过程中保证了幼儿自主学习的探索机会。幼儿和同伴共同经历的探索、练习过程要比教师只授予技能对他的成长更重要;在探索中思考,更能养成凡事动脑筋的积极学习的态度,这种习惯、态度、能力的培养对幼儿是终身受益的。

教学设计分析

授课时间:

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中国古代彩塑艺术在历史发展的各个阶段的重要成就和艺术特点,从而丰富学生的雕塑艺术知识,提高审美能力,增强民族自豪感和爱国主义情感。

教学重点:

彩塑在历史时期中具有不同的艺术特点。着重介绍敦煌、晋祠及“泥人张”的'典型作品。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具准备:课本、录象带、多媒体课件。

一.组织教学:(常规)。

二.讲授新课:(出示课题,开始使用课件)。

1.什么是彩塑。

以黏土加上纤维物、河沙、水,揉合成的胶泥为材质,在木制的骨架上进行形体塑造,阴干后填缝、打磨,再着色描绘的作品称彩塑。

2.彩塑的分类:

由摆放位置与使用范围可分四类,即:石窟彩塑、庙宇彩塑、陵墓彩塑、民俗彩塑。

3.典型彩塑作品介绍。

(1)敦煌石窟彩塑:

敦煌包括莫高窟(千佛洞),西千佛洞和榆林窟。有时也将其中最大的莫高窟称为敦煌石窟。

敦煌,远在二千一百年前的汉武帝时代,就是我国与西域往来的门户,也是“丝绸之路”上一颗灿烂夺目的明珠。印度佛教经过这里传入中国,张骞出使西域、玄奘西行取经,也经过这里。敦煌境内有两座山,两山之间有一小片绿州。据唐代记载,前秦建元二年,有位名叫乐撙的和尚,经过长途跋涉看到这一小片绿州,正当他疲乏又无处投宿之时,只见对面的三危山出现了奇景:山峰发出灿烂金光,如千佛之状,乐撙和尚立即感到这是块圣地,便顶礼膜拜,并立誓在此造窟,凿石供佛,遂成为莫高窟的创始人。

敦煌莫高窟壁画最多、最长,在492个洞窟中,计有壁画125000多平方米,如果这些壁画全部展开延伸,长度可达25公里。另有彩塑2400余身,其艺术精品之多,名列我国石窟首位。

敦煌彩塑是敦煌石窟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在我国数千年雕塑艺术传统的基础上,吸收和融汇了外来艺术,从而发展起来的具有中国风格和气派的彩塑艺术。

现存的多身彩塑,无不闪烁着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古代工匠们以纯熟的技巧、高度的概括能力和丰富的想象力,把泥塑和彩绘巧妙地结合起来,塑造了许多造型优美、神态生动的艺术形象,为研究我国的雕塑艺术和继承民族艺术遗产,提供了重要的实物资料。

教材中介绍的《迦叶、菩萨、力士像》和《供养萨》,以佛教内容为题材,其严谨的人体比例、逼真的神情、动人的体态,无一不说明是盛唐时期彩塑的精品。

(2)辽代华严寺彩塑的主要特点。

辽代彩塑的塑造手法明显继承了唐代彩塑造型的严谨写实,又在具体、精细、繁密中增添了婉丽的风韵。

(3)宋代彩塑的主要艺术特征。

以真人为依据,真实自然,具备凡人气质,缩短了人与神的距离。

《侍女像》进一步体现了人神统一的风格。这是晋祠圣母殿中十身侍女像之一。殿内共有43尊泥塑彩绘人像,这些塑像造型生动、姿态自然,尤其是侍女像塑造得更好。这些侍女像的身材比较适度,服饰美观大方,衣纹明快流畅。一个个性格鲜明,表情自然。加之高度与真人相仿,更显得栩栩如生。在技巧上,工匠们相当准确地掌握了人体的比例和解剖关系,手法纯熟,有高度的艺术表现力。这些塑像是我国古代雕塑艺术中的珍品,在美术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4)明代彩塑。

在山西平遥双林寺千佛殿四周的墙面上,有成百上千的壁塑,是圆雕、高浮雕和浅浮雕结合而成的。课本中的《童子参观音》即是其墙壁上的一组雕像,风格独特,形象生动,富有浓郁的民族特点,是该寺彩塑的精华。

通过对以上典型作品的欣赏,同学们对各个时期的彩塑有了初步的认识。从内容题材及表现形式看,它们有什么不同?请大家思考、讨论。

4.放映视频。

三.小结。

教学设计分析

《雷雨》是我国杰出的剧作家曹禺在大学时创作的一部震惊文坛的处女作。它是一部杰出的现实主义话剧,是一深刻揭露反动资产阶级的罪恶本质,反映20世纪30年代大变动的中国社会现实的悲剧。

学习本课的主要任务是把错综复杂的矛盾冲突和揣摩人物性格的特点。

《雷雨》写了两个家庭八个人物之间的错综复杂的关系,表面看是由血缘关系交织成的网,但实质上其中的三对主要矛盾冲突却反映着深刻的社会矛盾和斗争。周朴园同鲁侍萍之间的矛盾,反映了剥削阶级同被侮辱被损害的下层人民之间的矛盾。周朴园同鲁大海之间的矛盾,反映了资本家同工人之间的斗争。周朴园同繁漪之间的矛盾,反映了封建主义的禁锢、压迫势力和资产阶级对家庭、爱情的民主自由要求之间的斗争。

节选部分主要反映了前两种矛盾。第二幕的前半部分是周朴园和鲁侍萍的邂逅,一上场侍萍便认出了周朴园,而周朴园却没有认出侍萍,于是从周朴园的发号施令、居高临下的语言及他怀念侍萍的那些表情看,似乎他是真爱侍萍的,但他的爱却是虚伪的,为了自己的名誉和地位来伪装的。他的骨子里的对下层人民的歧视在他认出侍萍以后便暴露无遗,因此这一矛盾是无法调和的。

1周朴园明知和鲁大海之间是父子关系,但他却不认亲生儿子,这是因为鲁大海作为工人阶级的代表直接威胁到周朴园的切身利益,威胁到这个封建资产阶级代表人物的根本利益,于是周朴园对鲁大海不能也不可能有什么父子之情,有的只能是压迫的欲望和阶级的仇恨。通过人物短暂的对话,使我们看到了周朴园镇压工人罢工手段的毒辣,发家史的罪恶,看到了他狡诈、残忍的嘴脸;也使我们看到了鲁大海坚定的立场,不屈的斗争精神。

本文中人物的性格特点主要是通过人物的语言来表现的。如周朴园与鲁侍萍的对话,可以让我们认清周朴园冷酷、自私、虚伪的心理。从表面看,他似乎在深情地怀念“已死”的侍萍,他打听侍萍的坟墓并表示要进行修理,但当知道眼前的人就是侍萍时,他却签了一张五千块的支票递给侍萍,想以此来了结所有的事,这正是周朴园伪善丑恶心理的暴露,集中表现了他的处世哲学。

教读这篇课文,我釆用启发引导,点拨、示范,重点突破,以点带而的方法。遵循阅读思维程序和文学鉴赏规律,以诵读、研读、鉴赏、评价、交流、总结为活动经线,以戏剧冲突、人物性格、戏剧台词为知识纬线,编织课堂环节,推进课堂教学。使学生在参与认知、情感活动的过程中提高审美能力。另外,通过简单的戏剧表演,让学生进一步体会人物的心理和剧本的矛盾冲突。

彩塑教学设计分析

授课时间:

教学目的:

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中国古代彩塑艺术在历史发展的各个阶段的重要成就和艺术特点,从而丰富学生的雕塑艺术知识,提高审美能力,增强民族自豪感和爱国主义情感。

教学重点:

彩塑在历史时期中具有不同的艺术特点。着重介绍敦煌、晋祠及“泥人张”的典型作品。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具准备:课本、录象带、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常规)。

(出示课题,开始使用课件)。

1.什么是彩塑。

以黏土加上纤维物、河沙、水,揉合成的胶泥为材质,在木制的骨架上进行形体塑造,阴干后填缝、打磨,再着色描绘的作品称彩塑。

2.彩塑的分类:

由摆放位置与使用范围可分四类,即:石窟彩塑、庙宇彩塑、陵墓彩塑、民俗彩塑。

3.典型彩塑作品介绍。

(1)敦煌石窟彩塑:

敦煌包括莫高窟(千佛洞),西千佛洞和榆林窟。有时也将其中最大的莫高窟称为敦煌石窟。

敦煌,远在二千一百年前的汉武帝时代,就是我国与西域往来的门户,也是“丝绸之路”上一颗灿烂夺目的明珠。印度佛教经过这里传入中国,张骞出使西域、玄奘西行取经,也经过这里。敦煌境内有两座山,两山之间有一小片绿州。据唐代记载,前秦建元二年,有位名叫乐撙的和尚,经过长途跋涉看到这一小片绿州,正当他疲乏又无处投宿之时,只见对面的三危山出现了奇景:山峰发出灿烂金光,如千佛之状,乐撙和尚立即感到这是块圣地,便顶礼膜拜,并立誓在此造窟,凿石供佛,遂成为莫高窟的创始人。

敦煌莫高窟壁画最多、最长,在492个洞窟中,计有壁画125000多平方米,如果这些壁画全部展开延伸,长度可达25公里。另有彩塑2400余身,其艺术精品之多,名列我国石窟首位。

敦煌彩塑是敦煌石窟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在我国数千年雕塑艺术传统的基础上,吸收和融汇了外来艺术,从而发展起来的具有中国风格和气派的彩塑艺术。

现存的2000多身彩塑,无不闪烁着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古代工匠们以纯熟的技巧、高度的概括能力和丰富的想象力,把泥塑和彩绘巧妙地结合起来,塑造了许多造型优美、神态生动的艺术形象,为研究我国的雕塑艺术和继承民族艺术遗产,提供了重要的实物资料。

教材中介绍的《迦叶、菩萨、力士像》和《供养萨》,以佛教内容为题材,其严谨的人体比例、逼真的神情、动人的体态,无一不说明是盛唐时期彩塑的精品。

(2)辽代华严寺彩塑的主要特点。

辽代彩塑的塑造手法明显继承了唐代彩塑造型的严谨写实,又在具体、精细、繁密中增添了婉丽的风韵。

(3)宋代彩塑的主要艺术特征。

以真人为依据,真实自然,具备凡人气质,缩短了人与神的距离。

《侍女像》进一步体现了人神统一的风格。这是晋祠圣母殿中十身侍女像之一。殿内共有43尊泥塑彩绘人像,这些塑像造型生动、姿态自然,尤其是侍女像塑造得更好。这些侍女像的身材比较适度,服饰美观大方,衣纹明快流畅。一个个性格鲜明,表情自然。加之高度与真人相仿,更显得栩栩如生。在技巧上,工匠们相当准确地掌握了人体的比例和解剖关系,手法纯熟,有高度的艺术表现力。这些塑像是我国古代雕塑艺术中的珍品,在美术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4)明代彩塑。

在山西平遥双林寺千佛殿四周的墙面上,有成百上千的壁塑,是圆雕、高浮雕和浅浮雕结合而成的。课本中的《童子参观音》即是其墙壁上的一组雕像,风格独特,形象生动,富有浓郁的民族特点,是该寺彩塑的精华。

通过对以上典型作品的欣赏,同学们对各个时期的彩塑有了初步的认识。从内容题材及表现形式看,它们有什么不同?请大家思考、讨论。

4.放映视频。

教学设计案例分析

看下面这段实录并回答问题。

生:读得不错,声音洪亮,字音都读得很准,但是,没有读出对春天的赞美之情。师:你的评价很到位,那你能不能读一读呢?生(很肯定地说)我不行!

师(略迟疑)那好,你推荐一位同学读读。

从下面提供的两个文章片断中任选一段,设计一份教学方案,并简要阐述设计理念。

这么大,这么美的草塘,我还是第一次看到,走了进去就像置身于大海中一样。浪花翠绿翠绿的,绿的发光,绿得鲜亮,欢笑着,翻滚着,一层赶着一层涌向远方。仔细看那浪花,近处的呈鲜绿色,远一点儿的呈翠绿色,再远的的呈墨绿色,一层又一层,最后连成一片,茫茫的跟蓝天相接。节选自人教大纲版第九册教材《可爱的草塘》,海底是否没有一点儿声音呢?不是的。海底的动物常常在窃窃私语。你用水中听音器一听,就能听到各种声音:有的像蜜蜂一样嗡嗡,有的像小鸟一样啾啾,有的像小狗一样汪汪,有的好像在打鼾……它们吃东西的时候发出一种声音,行进的时候发出另一种声音,遇到危险还会发出警报。

《可爱的草塘》教学片段设计。

设计理念:

“语文阅读教学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在新课程理念下,我们要开放课堂,放飞学生的个性,倡导一种自主探究的语文实践活动,引导他们自己读,自己想(即:自读感悟),自主地参与到学习实践中,自主地去捕捉、搜集、处理相关的信息。让学生始终处于亲身体验,主动探究,实现需要,满足兴趣的无限乐趣之中,也让学生的个性得以张扬,能力得以培养和提高。教材简析:

《可爱的草塘》本片段围绕题眼“大和美”描写了草塘美丽的景色。作者在描景写物时,巧妙地渗透了自己的真情实感,使得“景”和“情”完美地融合在一起,给人一种赏心悦目的感觉。教学中可引导学生入景入情,自悟自得。基于以上认识,教学设计如下:

教学内容:《可爱的草塘》教学片断,分析理解课文片段。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学习片段优美词语,理解片段内容。

2、能力目标:引导学生抓住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培养品词析句等阅读能力。

3、情感目标:体会作者情感的变化,了解草堂的可爱,培养热爱家乡,热爱大自然的感情,并能有感情地朗读片段,背诵自己喜欢的段句。教学重点:

1、引导学生感受、体验写草塘景美的段句,感觉作者思想感情的变化。

2、学习作者描景写物的方法,积累语言,培养语感。教学模式:“自读感悟式”初探教学过程及设计意图:

一、创设情境,感悟的前期预热。

1、复习引入:引导学生回忆作者初到北大荒的时候觉得这里怎么样?后来对这里又产生了怎样的感情?(师板书:没意思深深地爱上)。

2、质疑激趣。

师:学到这儿,你有什么疑问吗?

生:作者的思想感情为什么变化这么快?生:……。

(简析:“疑”是打开知识大门的钥匙,学生有了“疑”,就有了求知的欲望和思维的火花,才会自觉地去感悟,去探究,去创造。)。

二、略读浏览,感悟的信息基础。

1、让学生带着自己的疑问,自由地读课文。

(简析:这个环节要让学生从整体上读懂并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弄清楚作者感情变化这么快的主要原因是:这里其实是一个物产丰富、风景优美的地方。这样一来为学生自主感悟,深入探究课文,准备了信息基础。)。

三、

再读体验,感悟的初次飞跃。

1、找出描写草塘景美的段落,选择自己喜欢的读书方式,自由反复地读,找出你最喜欢的一句话做上记号,想一想为什么喜欢?有不懂的也做上记号,待会儿请同学帮忙。

(简析:描写草塘和小河景美的段落是实现题眼“可爱”二字,表达作者情感的重点段落,也是教学的重点。这个环节设计了开放型的课堂教学,以读为本,放飞学生的个性,让学生自己选择,自悟自得。)。

2、分小组交流。把你最喜欢的那句话读给小组里的同学听,可以站着读,也可以坐着读,反正要尽自己最大的能力,把你喜欢的句子读好来,并说说你喜欢的理由,刚才没弄懂的问题共同商量。(简析:这个环节继续开发课堂,让学生的个性得到张扬,让每个同学都能“动”起来。而且通过小组交流,使得他们的所感所悟所想更普遍,更广泛,更深透了,他们的兴趣和需要也在自主合作、探究学习中得到了满足和实现。)。

四、精读品味,感悟的心理升华。学生集体汇报交流刚才的学习情况。

(简析:这里有重点地选择了几个点,引导学生反复地精读口味,再现作者的真情,感受作者的情感变化,学习作者描景写物的方法,积累语言,培养语感。)(简析:这个部分并不是教学的重点,主要引导学生理解“棒打狍子瓢舀鱼,野鸡飞到饭锅里”的意思。从而了解这里的物产丰富,产生热爱之情即可。)。

五、熟读深化,感悟的必然归宿。

1、学了这片段,你觉得草堂怎么样?你想对大家说些什么?

(简析:教学不能只停留于文本的表面,要不断地深掘文章的情感素材,让学生的情感得以升华,而不仅仅停留于对草塘的热爱,要引导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热爱家乡,并立志把它们建设得更加美丽。)。

2、请同学们带着深深的爱意,再一次地读读你喜欢的段落。注意一边读一边在脑海中呈现草塘的美景,好好地感受一下大自然的美丽风光。

(简析:这个环节是让学生在充分感悟理解课文的基础上,再次入情入境,细细欣赏口味,升华情感,引起共鸣。)。

六、作业:摘抄你喜欢的词句,感情背诵你喜欢的段落。(简析:引导学生进行语文实践,积累词语,训练语感。)。

教学设计分析

1、会看起始格与其他格代表的'单位量不一致的条形统计图,并能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完成统计图。

2、初步学会简单的数据分析,进一步感受到统计对于决策的作用,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理解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3、加强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充分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一、情景导入。

1、出示课本p39统计表,观察分析:从统计表上,你知道了什么?

2、发现矛盾,引出新课。

(1)如果让你根据统计表的数据,绘制一个学生身高统计图,你准备一小格表示多少厘米?(让学生自由的发表自己的看法。)。

(2)师拿出事先准备的不同空白统计图,让四人小组合作画完。

(3)出示学生画的统计图,引导比较,发现问题。

(4)师问:有什么办法能解决这些问题呢?(引导学生积极思考。)。

2、引出新课,板书课题,出示书上的统计图。

二、探究体验。

1、学看统计图。

(1)引导生观察,这个统计图和前面学的统计图有什么不同?

(2)起始格代表多少个单位,其他格呢?这样画有什么好处?

(3)引导学生按照示例,把其他两人的条形补充完整。

(4)生讨论:在什么情形下使用这种统计图?它的优点是什么?

2、尝试画统计图。

(1)观察体重统计图:图中的起始格表示多少个单位,其他格呢?

(2)学生尝试独立完成该统计图。

(3)集体汇报交流。

3、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1)师问:根据上面两个统计图,你知道了什么?你能提出了什么问题?你能解决吗?

(3)引导学生为这些体重超正常值的同学出谋献策。

三、实践应用。

生独立完成p40—41的练习十第2、3题。

四、全课总结。

我认为一月份这种饮料刚上市大家都想尝一尝,可是这种饮料不好喝,因此销量开始下降。生4:我认为一月份的销售量是600瓶、5月份销售200瓶、8月份销售700瓶。我认为一月份这种饮料刚上市大家都想尝一尝,可是这种饮料不好喝,因此销量开始下降。于是生产厂家开始调整产品,味道好了销量又上升了。

《画》教学设计及分析

教学目的:

1.认读本课的11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仿照课文,写一首小诗。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谜语引入。

二、初读感知自主识字。

1.自由读课文,注意读准生字的读音。

2.小组合作交流生字并检查。

3.全班交流识字中遇到的困难和识记生字的好办法,点拨多音字“藏”

4.多种形式读生字。

5、指名朗读课文,为文中两幅图取名字。

三、巩固识字。

1.争与蜡笔交朋友:全部读对,得一张蜡笔激励卡。

2.游戏:给字宝宝照相。要求认读会写的字。

3.指导书写:重点指导“盒”“宝”“永”“底”的书写,其中“盒”与“宝”要与语文天地的书写结合,还要与“金钥匙”的写法介绍结合起来。

(2)其它生字学生用自己喜欢、习惯的方式进行识记。

四、学习诗歌第一小节。

(一)4人小组选择友情提示的一项或几项来完成。

a说一说:丁丁用彩笔画了什么,那表示什么景物?

b画一画:用简单图形把板书补充完整。

c读一读:怎么读才能把你喜欢的句子读好听。

(二)小组汇报按上面的提示汇报,相机指导朗读。

(相机理解“连绵起伏”,图片展示。

相机理解电视塔。问你为什么把电视塔画得这么高呀?

教师出示图片电视塔:电视塔给了你什么感受呢?)。

(三)总结第一小节:

1、齐读:我有一盒彩笔,我用它画美丽的今天。

2、丁丁说读法:每次读这一小节,我总喜欢边读边想象那些美丽的景色边读,读着读着,我仿佛就在美丽的景色中游玩,是多么的陶醉啊。

3学生出主意、提建议:怎么读才能把第一小节读好?

4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为课件配音。

第二课时(阅读教学比赛教学设计)。

设计说明:

罗杰斯曾说过:“在教学过程中,只有让学生处在一种无拘无束,自由畅达的空间,他们才会尽情地‘自由参与’与‘自由表达’,其形象思维能力和创新人格才得以培养”。基于此,本课的设计努力将课堂还给学生,给学生活动的空间,以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要。拟通过朗读、评读、绘画、想象等方式来感受诗歌的美;基于学生对语文材料的反应往往是多元的,在尊重差异的前提下,珍视学生的个性化体验,拟多次让学生选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读文,鼓励学生用他们喜爱与擅长的方式予以表达,在学生多层次朗读的前提下,拟通过朗读金钥匙及各种形式的评读让学生感受朗读的魅力。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出示本课的评价要求:回答精彩,朗读有味道,小组会合作的可获得蜡笔激励卡,若小组四人共能得到4张,就可以到“阅读天地”选择小组喜欢的“太阳”,不同颜色的太阳有不同的小诗。

二、课件出示生字词,复习引入(师再次提醒“藏”有两个读音),并送出教师的第一个理想。

三、检查上节课的作业。

1、同桌两人一人画,一人背第一节诗完成得怎么样。

2、说背诵好方法。

3、全班选择自己合适的方法来背,并送出教师的第二个理想。

四、学习第二节诗。

(一)师根据课件分步展示动画来范读第二节诗。

(二)学生找到喜欢的伙伴把第二节诗读一读。

(三)学生个人汇报:你觉得丁丁的哪个理想最神奇、最有趣?

学生提到哪引导到哪:

a画透明的海洋。

1、理解海底宝藏:播放图片。

2、你还知道海底有哪些神奇的东西?

3、学生个人试读、喜欢的站起来读一读……。

b画绿色的太阳。

1、说出自己喜欢这个理想的理由。

2、比赛读、评读。

c画结满面包的树。

1、理解饥荒(出示难民图片),相机提问:看完图片你有什么感受?

2、挑战读、评读。

d画长翅膀的小朋友。

1、倘若你有翅膀,你会飞向哪儿去干什么?

2、同桌读、评读。

(四)为怎么读好第二小节提建议,出主意。

1.丁丁朗读金钥匙。

2学生说。

3学生按自己喜欢的读与背。

五.拓展活动:

同学们如果你有一盒彩笔,你想描绘出怎样的今天和明天呢?请选择自己喜欢的一个主题:美丽的今天或明天的理想画一画:你想为画补充点什么?然后下面的句式编一编。

画或我画。

那是为了。

(一)学生画与编。

(二)学生作品展示。

(三)出示教师的四个理想。

五.选择性作业(选择其中的一项或几项来完成)。

1.选择合适的音乐背诵课文,让听的人能感受到图画的美。(一张蜡笔激励卡)。

2.你喜欢用彩笔画什么,仿照课文写一写诗,再为小诗画插图。(两张蜡笔激励卡)。

3.为自己写的小诗找到合适的歌曲,套词进去唱一唱。(三张蜡笔激励卡)。

六.拓展阅读(小组四人两节课合起来有4张蜡笔卡片的话,就可以到“阅读天地”换一张太阳小诗。)。

《画》教学设计及分析

二、 周学习重难点:

1. 生字:认识生字16个,会写13个,学习一个多音字“少”,两个新笔画“撇点”和“竖弯“。

2.积累:(1)复习声母、韵母、整体认读音节。

(2)拼音与汉字相对照,进一步巩固汉语拼音。

(3)背会《画》《大家都说普通话》。

3.作文:《妈妈,你看》看图讲故事的口头训练。

三、 周学科融合:把认识方位和识字相结合,利用插图认识前后左右的方向位置。

四、 周学情分析:本单元以复习拼音为主,在学生学习拼音后,练习拼读音节,继续学习看拼音识字的方法,巩固所学知识,从而培养动口、动脑以及相互合作的能力。

课题《画》      授课时间:周﹍﹍。

整体设计 个性设计。

分析 本课有一幅山水画和一首五言谜语诗。画上有山、水、花、鸟,给人鸟语花香、山水相衬的美感。课文扣住“画”这个谜底,抓住画的特征展开描述。图文对照,能使学生有滋有味的循图读文,从而受到美的熏陶。 (独特见解、灵感设计、重点改变、教学点指导过程等)。

学法 教师导法 吟诵、情景陶冶、解释等 。

学生学法 朗读、表演等 。

学习目标 1.理解目标:感受诗中描绘的景色,懂得这首诗讲的是一幅山水画。

2.积累目标:(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知道“远--近”、“有--无”、“来--去”是意思相反的词。

3.生字目标:认识6个生字,会写4个字。 。

2.细读感悟点:反复诵读,体会感情。 。

4.拓展延伸点:课外收集谜语,开展猜谜语活动。 。

板书设计             画。

远看山有色,

近听水无声。

春去花还在,

人来鸟不惊。 。

课后反思 。

课题《字与拼音五》    授课时间:周﹍﹍。

整体设计 个性设计。

分析 这是拼音教学的最后一部分内容。复习声母、韵母、整体认读音节,继续练习拼读音节,并利用拼音学习生字,巩固学过的汉字,掌握看拼音识字的方法。 (独特见解、灵感设计、重点改变、教学点指导过程等)。

学法 教师导法 摆卡法、游戏穿插法 。

学生学法 跟读法、摆卡法、自主学习法 。

学习目标 1.理解目标:复习23个声母、24个韵母、16个整体认读音节,能读准音、分清形,。

2.积累目标:(1)能熟练背诵、默写23个声母、24个韵母、16个整体认读音节。(2)掌握看拼音识字的方法,用儿歌巩固拼读规则。

学习重点 1.初读感知点:复习23个声母、24个韵母、16个整体认读音节。 。

2.细读感悟点:教学第65页、67页69页的练习题,巩固拼音。 。

3.能力训练点:教学儿歌《东西南北》,学习生字、新笔画。 。

4.拓展延伸点:收集反义词。 。

板书设计            东--西※南--北。

前--后※左--右。

大--小※多--少 。

男--女※老--少。

课后反思 。

课题《大家都说普通话》      授课时间:周﹍﹍。

整体设计 个性设计。

分析 。

这首儿歌采用了拟人的手法,以学生喜闻乐见的童话形式切入主题,语言亲切,趣味盎然。最后点明了学习普通话的重要性,从而激发学生说好普通话的强烈愿望。 (独特见解、灵感设计、重点改变、教学点指导过程等)。

学法 教师导法 吟诵、情景陶冶 。

学生学法 跟读、拼读、自主学习法 。

学习目标 1.理解目标:培养学生自觉学习和运用普通话的意识,从而激发学生说好普通话的强烈愿望。

2.积累目标:指导学生了解儿歌内容,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儿歌并背诵。

3.生字目标:认识6个生字,会写4个。 。

学习重点 1.初读感知点:指导学生朗读儿歌,了解儿歌内容。 。

3.能力训练点: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尝试背诵课文。 。

板书设计 风    鸟。

有的像……有的像……。

大家都说普通话。

课后反思。

教学设计前期分析

兴城华山九年制学校王波。

一、概述。

本课时的教学内容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四年级下册中的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在教师的引导下,利用学生已掌握的加法运算定律进行知识迁移,发挥网络技术的优势,加强课堂学习的信息交流,学生通过猜想、探究、归纳出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并理解其作用,为后面的简便计算作好铺垫。

1.知识与技能。

理解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的意义,能运用运算定律使计算简便。2、过程与方法。

经历发现归纳乘法交换律、结合律的全过程。学习“猜想—验证”的科学思维方式,提高分析、概括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探索运算定律的数学活动中,感受数学思考过程的条理性和数学结论的确定性。

学生在本课前已经学习掌握了加法的运算定律,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计算中感知运用运算定律可以使计算简便。这为学生学习本课内容创造了有利的条件,可进行知识迁移,帮助学生自主探索,理解并运用乘法交换律、结合律。

学生日常课堂学习使用网络,利用bbs进行讨论交流,所以电脑操作比较熟练,能利用计算机进行自主学习。

学生在之前已经掌握了加法交换律、加法结合律等相关知识,对乘法运算定律也应让学生自己在叙述过程中形成,教师要加以引导,学生能准确地阐述什么是乘法交换律、乘法结合律,在教学中可以让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组织学生进行交流,在交流比较中体会不同特点,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思维的独立性灵活性。

本节课主要采用抛锚式教学策略,利用生活实际及多媒体课件,使学生在自主学习、合作学习过程中巩固认识乘法运算定律,并通过练习使学生再次将知识进行迁移,从而提高学生的信息能力、应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学习数学的兴趣,体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六、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89+72○72+89。

学生举手抢答。(逐个出示学生答一个出一个)师问:你为什么算得这样快呢?学生回答:应用加法交换律。师:怪不得呢。(课件出示a+b=b+a)。

师问:再来看这道题,看谁算得又对又快。课件出示:12+39+28=23+34+27=(学生举手回答)(逐个出示学生答一个出一个)。

问:你为什么算得这么快?你是怎么想的?(学生:应用加法结合律)。

师:原来是这样啊,怪不得算得这么快呢。看来我还真没有难住你们,你们真聪明。(课件出示:(a+b)+c=a+(b+c))(设计说明:通过比赛的形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拉近和学生的距离。通过这种复习形式,将学生已经学过的旧知识迁移出来,为学习新知识做好铺垫。)。

二、探究新知。

1.大胆猜想(学习乘法交换律)。

师:同学们,运用加法运算定律可以帮助我们更加快速的计算,那么,我们前面学过的乘法,是不是也有运算定律呢?会不会也有交换律?猜想一下?(学生:应该也有)。

师:大家提出了自己的设想,那么我们的这个设想成立吗?让我们来验证一下。

分组计算:(课件出示)教师读题:用计算器计算,在括号内填上合适的符号。学生分组计算645×32()32×645203×46()46×203180×53()53×180(每个小组计算一组算式)。

计算完后,分组汇报结果。你还能写出几组这样的算是吗。

师:同学们仔细观察这几组算式,看看等号的左右两边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和不同的地方?(先在小组里说一说吧)学生在小组内观察讨论。

师:谁来说一说?(明确:左右两边乘法算式的两个乘数调换了顺序,其结果相同。)(两个同学)。

师:你们和他发现的一样吗?我还有点不太相信,要不我随便说一个乘法算式,再帮我验证一下。例如:398×96()96×398学生用计算器分组计算证明两个算式相等。

师:这下我相信了,原来两个因数相乘,交换因数的位置,积不变。谁能把我们这个伟大发现再说一说?(一个学生)。

师:你说的真好。这就是乘法交换律(课件出示:乘法交换律内容)谁能把这段话大声朗读一遍?(一个学生)。

问:我们自己也能。

总结。

出定律了,真了不起。如果用a和b表示两个因数,你能用字母表示乘法交换律吗?学生思考回答。教师板书:a×b=b×a齐读一便。

3、小组学习讨论乘法结合律。

师:同学们,通过大家的猜想验证我们总结出乘法有交换律,很了不起。那么乘法还会不会有结合律?我们先来看这幅图。出示课件:饮料箱,学生看图。

师:同学们观察这幅图,看一看这些饮料箱每行有几个,有几行,有几排?学生回答。

师:你们能算一算一共有多少饮料箱吗?自主计算。

师:你是怎么列算式的?

学生回答(教师将学生的算式板书在黑板上)师:这个算式中你先算的什么?

学生回答。(预设:如果学生只列出了一种算式,教师加以引导。比如:大家请看从侧面(或正面)看,每行有几个有几行有几排呢?学生说出算式并计算)随着学生的回答,教师整理出两种算法:(6×4)×5=6×(4×5)。

师:同学们观察这两个算式,看看等号左右两边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和不同的地方?(注意指导学生把话说完整)。

师:三个数相乘,先算前两个数和先算后两个数,积却没有发生改变。师:真是太神奇了。我们再找两组算式来试一试。出示试一试中两组式题(1)(36×4)×25(2)(28×5)×636×(4×25)28×(5×6)。

学生分组计算。(每一组算式分两组做)。

每人举出一个这样的算式来算一算是不是相等然后教师引导归纳汇报计算结果,师:同学们观察每组算式看看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和不同的地方,在小组里先交流交流。

指名说一说自己发现了什么。

将学生的话做一下梳理,课件出示:三个数相乘,先乘前两个数或先乘后两个数,积不变。师:这就是乘法结合律。谁能再说说这句话?(课件出示定律内容)(一个学生)问:如果用abc表示三个数,上面的规律用字母怎样表示?学生思考回答。师:板书(a×b)×c=a×(b×c)。

小结:同学们真了不起,通过猜想、验证得出了结论,都很聪明。

创建量规,向学生展示他们将被如何评价(来自教师和小组其他成员的评价)。另外,可以创建一个自我评价表,这样学生可以用它对自己的学习进行评价。

八、帮助和总结。

说明教师以何种方式向学生提供帮助和指导,可以针对不同的学习阶段设计相应的不同帮助和指导,针对不同的学生提出不同水平的要求,给予不同的帮助。

在学习结束后,对学生的学习做出简要总结。可以布置一些思考或练习题以强化学习效果,也可以提出一些问题或补充的链接鼓励学生超越这门课,把思路拓展到其他领域。

彩塑教学设计分析

教学目的:

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中国古代彩塑艺术在历史发展的各个阶段的重要成就和艺术特点,从而丰富学生的雕塑艺术知识,提高审美能力,增强民族自豪感和爱国主义情感。教学重点:

彩塑在历史时期中具有不同的艺术特点。着重介绍敦煌、晋祠及“泥人张”的典型作品。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具准备:课本、录象带、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常规)。

(出示课题,开始使用课件)。

1.什么是彩塑。

以黏土加上纤维物、河沙、水,揉合成的胶泥为材质,在木制的骨架上进行形体塑造,阴干后填缝、打磨,再着色描绘的作品称彩塑。

2.彩塑的分类:

由摆放位置与使用范围可分四类,即:石窟彩塑、庙宇彩塑、陵墓彩塑、民俗彩塑。

3.典型彩塑作品介绍。

(1)敦煌石窟彩塑:

敦煌包括莫高窟(千佛洞),西千佛洞和榆林窟。有时也将其中最大的莫高窟称为敦煌石窟。

敦煌,远在二千一百年前的汉武帝时代,就是我国与西域往来的门户,也是“丝绸之路”上。

一颗灿烂夺目的明珠。印度佛教经过这里传入中国,张骞出使西域、玄奘西行取经,也经过这里。敦煌境内有两座山,两山之间有一小片绿州。据唐代记载,前秦建元二年,有位名叫乐撙的和尚,经过长途跋涉看到这一小片绿州,正当他疲乏又无处投宿之时,只见对面的三危山出现了奇景:山峰发出灿烂金光,如千佛之状,乐撙和尚立即感到这是块圣地,便顶礼膜拜,并立誓在此造窟,凿石供佛,遂成为莫高窟的创始人。

敦煌莫高窟壁画最多、最长,在492个洞窟中,计有壁画125000多平方米,如果这些壁画全部展开延伸,长度可达25公里。另有彩塑2400余身,其艺术精品之多,名列我国石窟首位。

敦煌彩塑是敦煌石窟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在我国数千年雕塑艺术传统的基础上,吸收和融汇了外来艺术,从而发展起来的具有中国风格和气派的彩塑艺术。现存的2000多身彩塑,无不闪烁着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古代工匠们以纯熟的技巧、高度的概括能力和丰富的想象力,把泥塑和彩绘巧妙地结合起来,塑造了许多造型优美、神态生动的艺术形象,为研究我国的雕塑艺术和继承民族艺术遗产,提供了重要的实物资料。

教材中介绍的《迦叶、菩萨、力士像》和《供养萨》,以佛教内容为题材,其严谨的人体比例、逼真的神情、动人的体态,无一不说明是盛唐时期彩塑的精品。

(2)辽代华严寺彩塑的主要特点。

辽代彩塑的塑造手法明显继承了唐代彩塑造型的严谨写实,又在具体、精细、繁密中增添了婉丽的风韵。

(3)宋代彩塑的主要艺术特征。

以真人为依据,真实自然,具备凡人气质,缩短了人与神的距离。

《侍女像》进一步体现了人神统一的风格。这是晋祠圣母殿中十身侍女像之一。殿内共有43尊泥塑彩绘人像,这些塑像造型生动、姿态自然,尤其是侍女像塑造得更好。这些侍女像的身材比较适度,服饰美观大方,衣纹明快流畅。一个个性格鲜明,表情自然。加之高度与真人相仿,更显得栩栩如生。在技巧上,工匠们相当准确地掌握了人体的比例和解剖关系,手法纯熟,有高度的艺术表现力。这些塑像是我国古代雕塑艺术中的珍品,在美术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4)明代彩塑。

在山西平遥双林寺千佛殿四周的墙面上,有成百上千的'壁塑,是圆雕、高浮雕和浅浮雕结合而成的。课本中的《童子参观音》即是其墙壁上的一组雕像,风格独特,形象生动,富有浓郁的民族特点,是该寺彩塑的精华。

观音,是佛教中的菩萨之一,佛经中称其能解救苦。

难众生。这组是明代的作品,塑、绘技艺高超,形象带有安祥和蔼的情味,具有浓厚的生活气息,达到了“传神”的意境。

(5)清末“泥人张”的彩塑。

“泥人张”的彩塑艺术最突出的贡献在于,将雕塑艺术功能重新开发,一改古代雕塑服务于陵墓和梵宇庙观的宗旨,转向对现实的人世生活的描写,从而扩大了题材范围。

“泥人张”的作品,表现出对现实生活的关心和对世俗趣味的认同,开拓了一个平民化和世俗化的于是天地,注入了生机勃勃的生俗人情。“泥人张”的彩塑艺术以民众喜闻乐见的彩塑为媒体,充分发挥物质的媒介功能,色彩丰富,刻画细腻,集多种风格技法于一身,其审美趣味也由宫廷艺术与文人艺术的“高雅脱俗”,转化成适应民间喜好的“雅中带俗”,因而其作品具有现实性、世俗性和艺术性。

《渔樵问答》这组彩塑,是一组典型的带有民俗、民风气息的作品,描绘劳动者的平凡生活,表现普通人的内心感情。劳动者的淳朴、乐观、善良、诚恳表现得惟妙惟肖。

通过对以上典型作品的欣赏,同学们对各个时期的彩塑有了初步的认识。从内容题材及表现形式看,它们有什么不同?请大家思考、讨论。

4.放映录象。

《画》教学设计及分析

《画》是鄂教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上册“古诗诵读”中的一首古诗。课文有一幅经过装裱的山水画和一首五言谜语诗。画上有山、水、花、鸟,给人以山水相映,鸟语花香的美感。课文以“画”这个谜底为中心,抓住山水画的形象特征展开描述,图文对应,妙趣横生。在教学本课时,要引导学生通过诵读古诗,展开想象,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语言文字。

[教学目标]。

1.认识“远、看、近、听、春、还”六个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3.了解古诗大致意思,懂得这首诗讲的是一幅山水画。激发学生热爱自然和喜爱朗读古诗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

学习生字;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设计理念]。

培根说:“读诗使人灵秀”。在新课程、新教材、新理念的指引下,我们要善于引导学生学习古诗,品味古诗,探究其趣味,以便更好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充实起来,“灵秀起来”。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的人本思想,意味着对每个学生学习个性的尊重。教学中,应让每个孩子自由地读、自由地学、自由地感受、自由地表达、学生有了自由、才会有灵性。课堂上,我让学生自由选择喜欢的诗句,自由选择喜欢的方式读书,引导学生在合作与交流中学会倾听、学会汲取、学会欣赏,从而产生思维的撞击、情感的交流、知识的共享和心灵的震撼。中国文字博大精深的美唤起他们去探究学习中华古文化的主动性,催化了学生情感,使他们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应把握“古诗诵读”这一课型教学的尺度,即重点是识字和熟读成诵,一定要让学生自己多读,要读准每个字的字音,要把每行诗读通顺,要读好整首古诗直至能熟读成诵。学生主要通过多读和结合看图,以及教师适当的诗意描述,了解古诗的大致意思,感悟诗的意境美。教师还应恰当创设出诗境,让学生通过多读体会美、欣赏美、评价美,以至于自己表达美、创设美。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刚人学的一年级小朋友,自我约束能力差,老师如若引导不当,会使他们产生厌倦情绪。因此,课堂上把游戏寓于教学中,可以让学生感受到学习是一件快乐的事情。

如本节课开课的猜谜语游戏,识字过程中的开火车、猜字的游戏等等,让学生学习情绪高涨,为他们创设了一个生动活泼、轻松和谐的学习环境,最大程度的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去,感受学语文的乐趣。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情境导入。

师:同学们,你们都猜过谜语吗?谁来出个谜语给大家猜?

(学生兴趣盎然地玩猜谜语的游戏)同学们真聪明,老师也请你们猜个谜语(出示古诗),它是一首谜语诗(板书:古诗诵读),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学完古诗,你们一定能猜出谜底。

二、初读古诗,认读生字。

1.请大家翻开书92页,自由读诗,注意借助拼音读准生字字音。

2.(出示小黑板)这六个字你们会认吗?先自己在下面读一读吧!

3.谁想读给大家听一听?(学生自主选择读宇,重点指导读好前鼻音“近”、后鼻音“听”)。

4.读得很好,去掉拼音朋友也能读这么好吗?咱们开火车比赛来读一读吧1。

5.猜字游戏:老师藏一张字卡在身后,让学生猜是哪个字宝宝这么调皮,在和大家玩捉迷藏的游戏。(学生在游戏中巩固生字的读音)。

三、再读古诗,读通诗句。

1.生字读得这么好,相信大家再读古诗时一定能把字音读准,把诗句读通,自己在下面读一读。

2.同座互读、评,指名全班读、评。

3.全班齐读。

四、品读词句,领悟诗境。

1.学生自由读诗,选择自己最喜欢的一行多读几遍,并读给同座听。

2.根据学生学习的情况调整教法,学生喜欢读哪一句,就指导学生读好哪一句。导读方法如下:

3.四行诗都读好了吗?现在我们把整首诗连起来读一读。

练读,指名读,齐读,看图读,引读。

4.让学生猜出谜底:画。(板书课题,齐读)说说是怎么猜出来的。

五、积累诗句,熟读成诵。

1.学生再来欣赏一下这幅美丽的画,配乐,学生边看图边吟诵。

2.学生在学习小组里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好这首诗吧!

(小组合作多种形式练读)。

3.小组学习成果展示。

4.熟读成诵。(背诵时指导学生抓住关键词“山、水、花、鸟”来背。)。

六、课外延伸,再现情境。

1.师:(充满激情地)这首诗可真有趣呀,短短几十个字就描绘了这么美的一幅景象。你们还知道哪些有趣的诗吗?(学生扩展背诗,激发喜爱朗读古诗的情感。)。

2.回家请爸爸妈妈猜今天学的谜语诗,如果猜对了,就画一幅美丽的山水画送给他们作为奖励,并搜集更多古诗参加下周班级开展的“古诗诵读会”。

教学设计前期分析

前期分析是美国学者哈里斯(j·harle)于1968年提出的一项技术,旨在教学设计过程的开端就分析清楚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教学前期分析是教学设计的起点,它可以使我们了解教学设计的背景情况,搞清楚影响教学效果的各种因素之间的关系,同时为教学设计提供依据。

笔者最近设计了一份《教学设计前期分析调查表》,旨在了解我校教师对于教学设计前期分析的了解情况。通过15位高中数学教师的问卷调查,分析结果如图1所示:。

从反馈数据中反映出部分教师对教学设计期分析并不十分了解,主要包括:(1)对前期分析意义不够明确;(2)对前期分析所包含的内容不清楚;(3)对前期分析的方法不明了。

我们平时在教学设计时,虽然也对教材与学情进行分析,然而这些分析大多数比较肤浅,并且不够全面,以致于教学设计的目标针对性不强,重点不够突出,教学方法与学习方法单调,教学效果不够理想。因此,对于我们教师来说,很有必要运用教学设计的理论与方法来指导教学实践工作。

在不同的教学设计过程模式中,前期分析的内容不尽相同。一般可从学习需要分析、学习任务分析、学习者分析、学习背景分析四个方面来进行教学前期分析。通过学习需要分析确定教学目标,通过学习任务分析得出任务的类型及学习任务方法,通过学习者分析确定学生学习起点及方法,通过学习背景分析确定影响教学的条件及所能利用的资源。

学习需要分析所要做的就是通过调查研究,发现教学中的问题,为学习者现状与所期望之间的差距提供有效资料和数据,从而在此分析基础上得到总的教学目标。

在本例中通过四个步骤来实现学习需要分析:。

(1)分析本课在教材体系中的地位。

(2)分析本课的教学要求。

(3)依据以上分析有针对的对学生的现状进行调查。

(4)比较期望值与学生现状的差距。

根据第一步学习需要分析得到的目标是学生学习的终点目标。对学生所必需掌握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终点目标进行分析的过程,就是学习任务分析。学习任务分析就是揭示学生起点行为(即学生学习的现状)到终点目标(即学生通过教学活动后所达到的结果)所必需掌握的任务及任务之间的关系。

学习任务分析在具体操作中可以分为三个步骤实现:。

(1)根据教学目标,确定任务分析的内容。

(2)运用学习目标分类理论,初步分析任务的类型与评价方法,确定教法与学法。本文的任务分析案例选取的理论依据是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加涅的学习结果分类方法,它包括言语信息、智力技能、认知策略、动作技能、态度五个方面。

(3)运用层级法对学习任务进行分析,确定实现学习目标的必要条件。

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对某项学习目标的学习已具备的知识和技能、了解和掌握的程度是教学成败的关键。这就告诉我们,在进行教学设计之前,必须分析学生在进入学习过程所具有的一般特征,此项内容就是学习者分析。它主要包括学习内容方面(即学习者原有知识)、学习技能、认知发展水平、态度等。

学习背景是指持续影响学习者学习的、由多因素组成的复杂系统。学习背景分析是指对这些复杂因素系统的考察。一般情况下它可以从以下三个角度进行。

时间角度:从此角度看影响教学的背景因素主要包括教学前、教学过程、教学后的背景因素。

空间角度:从此角度看影响教学的背景因素主要包括校内的背景因素和校外的背景因素。

综合角度:从此角度看影响教学的背景因素主要包括学校环境、教师、学习者、课程资源等。

综上所述,学习需要分析、学习任务分析、学习者分析、学习背景分析构成了教学前期分析的内容,四种分析是相互联系的。学习需要分析能让我们根据差距得到总教学目标,这个目标就是学生经过学习最终需要达到的能力水平即终点能力,它是整个教学设计的开始的第一步。学习任务分析就是对学习内容进行分析,同时分析出从起点能力向终点能力转化的必要条件和方法,它是教学过程中最为关键的一步。学习者分析能让我们确定学生的起点能力,学习背景分析能让我们分析出影响学生学习的各项外界因素,两者为任务分析提供依据。

通过教学前期分析可以让我们了解教学设计的背景情况,是教师在教学设计之前必须做的一项工作。只有高度认识前期分析的意义、科学地分析前期分析的各项内容,才能使教法、学法更符合学生实际情况,真正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画》教学设计及分析

根据刚入学小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年段训练的重点,在教学本课时,要教学生认识11个生字,会写4个汉字,了解“远”和“近”、“有”和“无”、“来”和“去”是意思相反的词,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懂得这首诗讲的是一幅山水画。因此,教学时,可以采取以下步骤:

由学生已知的谜语导入  新课,激发学生带着浓厚的兴趣去学习课文,同时又为本课猜出谜底作了铺垫。

2、方法多样,学习生字。首先,学生自由读,要求读准每一个字的字音,遇上不认识的字就请拼音朋友帮忙拼一拼,多读几遍。在此基础上,用同位互读,抽卡片读,开火车读等多种方法巩固读音。最后来一个拼字游戏,四人小组合作,用生字卡片在桌上拼出这首诗,比一比,哪个小组又快又好。既巩固了生字的认读,又活跃了课堂的气氛。

3、指导学生把整首诗连起来读好。指名读,齐读,看图读,引读。此时,让学生猜出谜底:画。引导学生再来欣赏一下这幅美丽的画,多媒体课件展示整幅画,配乐,学生边看图边吟诵,还可请学生上台来当小诗人表演这首诗。最后熟读成诵。背诵时指导学生抓住关键词“山、水、花、鸟”来背。

2、指导书写“人、义、火、文”

教学设计前期分析

一、教材分析《爱莲说》这篇文章采用托物言志的写法,在莲的形象中寄寓作者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以爱莲之情来表达对这种态度的赞赏,表达自己对追名逐利、趋炎附势的恶浊世风的鄙弃。本单元的教学目标是要求学生掌握一定数量的常用文言词语。养成诵读的习惯,在反复诵读中,领会文章内涵,体会作品精美的语言特色。

1、知识与能力目标:正确朗读课文,疏通文意,积累常见的文言实词、虚词,提高阅读文言文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理解作者是如何莲花之形言君子之志,把握托物言志、对比衬托的写作手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向往美好理想,追求高尚情操,仰慕正直人格的良好品质。

三、

本文可读性强,要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把诵读作为本课教学的最重要环节,指导学生在诵读过程中,要有意识地培养和切实掌握诵读文言文的三种方法:一是“疏解文意的读法”,旨在初步读懂文章,领会文章中词语、句、段的含义,要求读得通顺,语音正确,不读破句;二是“谁究文理的读法”,旨在读出词语、句、段间的逻辑停顿和逻辑重音,恰当地表达文脉的贯通和层次,要求读得流畅,语气、重音、停顿和速度得当;三是“品味意境的读法”,旨在读出文章的意味和情趣,要求读得铿锵悦耳,抑扬顿挫,声情并茂。)从教学对象看,他们理性分析能力弱,但感性认识及模仿能力强。因此教学中注意因材施教,由浅入深,“高视角、低起点”,以各种手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对于七年级的学生来说,因为很多文言知识是原来学生没有学过的,所以在目标的设定上既要对字词落实,又要掌握本文的写法及文章的中心,感悟古人追求的“君子”之风。对于八年级来说则更应该注意知识的系统性,尤其是知识点的整合。

《画》教学设计及分析

课后深入到学生当中去,通过特定的问题和学生进行沟通和交流,找出一些实际存在的问题,把握学生的学习程度,了解学生的知识结构,制定出相应的教学预案。下面是由小编为大家带来的关于《画》教学反思,希望能够帮到您!

《画》是一首五言谜语诗,画上有山、水、花、鸟,给人以鸟语花香、山水相衬的美感。本课的教学重点是识字、写字和练习朗读。课文扣住“画”这个谜底,抓住画的形象特点展开描写,图文对应。这一课是学生入学后接触的第一篇诗文。我抓住学生好动、好奇、爱表现的特点,利用他们感兴趣的谜语儿歌引出课题,一下子就抓住了孩子的心,激发了孩子们学习课文的热情,为教学成功地展开打下良好的基础。

教学时,我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画,并让学生先从整体再由远到近观察,知道这是一幅山水画,画上有山、水、花、鸟,感受景物的美。我抓住教学的重点及难点进行教学,引导学生自主读诗,画出生字借助拼音读准字音,用低年级小学生喜欢的方法进行检查反馈:出示课件“生字宝宝”请学生开火车认读;用生字卡片请学生抢读。在学生读通诗句后,我抓住诗句中的着眼点,把精力放在诗句的品析朗读上,借助精美课件在读中让学生感悟诗句的美,在读中受到美的熏陶。在教学中,我坚持以读为本,让学生真正成为语文课堂的学习主体,通过自由读、分组读、男女生比赛读、教师范读,引导学生图文对比,感悟诗句的内容。诗句的节奏感很强,朗读时我十分注意引导学生读出诗的节奏和韵味,在读中感悟、体会诗的读法,激发学生对祖国语言文字的热爱之情。在引导朗读的同时,我还指导学生学会评价他人,让他们从一年级第一学期起就进行积极有效的评价活动,从而培养他们注意学会倾听的能力和良好的评价能力。诗中有几对意思相反的词,我引导学生通过比较了解它们的意思。然后说一说课后的几对反义词,用音节把它们写下来,再说说生活中还知道哪些反义词,学生说的很多。最后用了十几分钟指导写了两个字。识字教学是很枯燥的,在教学识字时,我善于总结学生在生活学习中的识字方法,同时还适当的渗透一些识字的知识和方法,采用活泼有趣的方式重复再现生字,让学生从整体上认记字形,使识字得以巩固。

总之,这节课我能抓住一年级孩子的认知特点,创设宽松的教学环境,让孩子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下学习。多媒体课件的合理运用,极大地调动了孩子学习的积极性。教学重点突出了识字和写字的过程,并扎实有效。一类字的教学,我还是觉得老师自己在黑板上范写、多次范写是很重要的,我们现在的教学对多媒体课件的运用越熟练,对在黑板上书写就越来越生疏,孩子们被课件上的图片、生字卡片“惯”得有些懒于动笔了。今天的课上,我反复地在黑板上示范写字,第一遍写,要求孩子们仔细观察老师的笔顺、书写每一笔的方法和每一笔在田字格中的位置;第二遍写是巡视了孩子们自己练习写字发现了一些问题后逐一地改正他们的错误写法和笔画。但同时又有许多遗憾:没有很好的关注学生的学习情绪,对学生的学习没有很及时的评价,板书速度慢,教学中语言不够丰富,情绪不够饱满,有的环节还浪费了时间。学生在课上打开书、翻书不出声音,写字时桌椅不出声,这些都是教学过程中的细节问题,但它们却是反映一个班级是否建立起了严格有序的课堂常规的一个评价标准。在课上,听到我们班的同学放书霹雳啪啦的声音,以及写字时凳子扭动的声音,我的心里有说不出来的滋味。开学已经有两个月的时间了,在这期间,我也曾专门地对学生进行训练,在深入地反思后,我想:对于学生的常规训练,绝非一次、两次地专项训练就可以初见成效的。“好习惯21天养成”,我想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我也不应忽视这些细节,都说“细节决定成败”,课设计得再好,学生出现这样的常规问题,导致学生的状态显得特别的浮燥,也会使教学效果大打折。总之,对于低年级的语文课堂教学,我还有许多不足,还需要向身边有经验的教师学习,今后还需要不断地锤炼自己。

揭示课题后,我出示画面,放配乐朗读录音,为学生创设情境,并结合录音朗读,指出读好古诗首要的是字音要读准,其次要读出节奏,读出古诗的韵味。接着我让学生自由选择一种方法把课文读正确。学生或自己拼读,或同桌互读互查读音,或四人小组合作学习,再逐个拼读过关等形式进行自读尝试。随后我组织学生试读古诗并进行评议,在评议中纠正个别读错的字音。在学生的评议中我借机出示本课生字,帮助学生掌握生字的读音。

首先让学生看画面,我示范朗读,从而吸引学生的朗读兴趣在学生反复朗读后渐渐进入诗的意境时,我启发学生发挥想象并根据个人的感悟作出相应的动作。如读到“远看”学生把手放在额前,仿佛眺望远处,“近看”则低头下看,“花还在”做花开的样子,“水无声”学生则自摆双手或与同桌对摆单手。这样学生在看图、听读、伴读、表演中不知不觉悟出诗境而且也能因熟读而成诵。

学生会背诵之后,我又指图说“谁来当个小诗人,边表演边给这幅画面配上诗?”学生的情绪高涨,都想当小诗人体会做诗人的乐趣。于是我让学生各自作准备,进一步激发读、诵乐趣。最后学生们纷纷走上讲台,又是演又是背,演的尽情尽兴,背得韵味十足。

《画》教学设计及分析

《画》是一个谜语,谜面是一首五言诗,谜底就是插图的“山水画”,有一定难度。因此,在课前教师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对这些景物进行仔细观察,这样,上课时才能使学生对大自然,山水,花鸟,诗情进行联系比较后,顺利地悟出谜底。

1.能对照图画用自己地话说出诗句的意思,懂得为什么说谜底是一幅画。

2.学会“画、远、近、无、声、惊”七个生字,认识土字旁,掌握有--无,远--近等反义词。

3.会正确朗读、背诵、默写课文。

生字卡片、挂图、录音。

共分两课时。

教学目标 :

1.同上。

2.学会七个生字。

3.能正确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

一、观察图画导入  新课(课件)。

1.教师范读诗歌猜谜,出示挂图,并揭课题。

a.上课之前,老师先让小朋友们猜个谜语,听仔细了(范读课文)。

b.学生动脑筋猜。

c.出示挂图(课件):好极了,就是画,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一首古诗《画》(板书课题)。

2.仔细看这幅画,画上画了些什么?

二、初读课文,自学字词。

2.学生自读课文。

3.指名试读,正音:色、近、惊。

三、对照图画,再读课文。

1.看看图画再读读课文,想一想,每一行主要说什么?

2.指名交流(教师板书:山、水、花、鸟)。

3.请小朋友在这几个字下画上小圆圈,说明这首古诗主要写这些景色,课文主要写的景色,我们要读重音。

四、讲读课文,理解诗意。

(一)讲读第一、二行。

2.想一想:我们平时出去玩,从远处看山,山上的景色能看得清吗?水从山上直往下流,如果我们在近处听,会听见什么声音啊?你能学一学吗?(出示课件,让学生欣赏流水声)。

4.扮演诗人,远看山,近听水。

b.这就叫“远看山有色”

c.教学生字“色”:读准字音;说说怎样记字型;说说色是什么意思?(颜色,课文指景色)。

d.指名扮演诗人,到画前听听流水:问,你听到流水的声音了吗?为什么?

e.小结:因为是画,所以说听听--(水无声)。

g.教学声:强调字形,声的上面是“士”不是“土”。

h.指导朗读第一、二行,用自己的话说说意思。

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

(二)讲读第三、四行。

1.想一想,春天,许多花都怎么样了?可是课文里是怎么说的,为什么?

2.要是鸟停在树枝上,人来到鸟的面前,鸟会怎么样呢?

4.教学惊:说说你是怎样记住惊的?惊是什么意思?(吃惊、害怕)。

5.指导朗读第三、四行,用自己的话说说意思。

五、朗读全文。

六、小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这首诗写的是一幅画,而且是一幅有山、有水、有花、有鸟的画呢!

七、作业 :在田字格中指导书写7个生字;画:先中间,后两边;声:强调上面是士;色:注意刀字头;远近:注意走字底。

教学目标 :

1.巩固字词,掌握“有--无”、“远--近”等反义词。

2.指导朗读,背诵,默写课文。

教学过程 :

一、复习字词。

1.认读生字卡片(开火车)。

2.课堂作业 本第一题。

3.形近字比较,组词。

远()近()京()声()。

运()听()惊()色()。

二、指导朗读和背诵课文,加深理解。

1.自由朗读课文,说说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课文写的是一幅画。

2.指导朗读: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

范读-指读-引读-齐读。

3.根据画面背诵课文。

a.想一想,课文写了哪些景色?

b.课件(声画统一),试背-齐背-指背。

三、作业 指导。

1.写出这首诗的几对反义词:远--近、有--无、去--来。

2.默写课文。

彩塑教学设计分析

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中国古代彩塑艺术在历史发展的各个阶段的重要成就和艺术特点,从而丰富学生的雕塑艺术知识,提高审美能力,增强民族自豪感和爱国主义情感。

教学重点:彩塑在历史时期中具有不同的艺术特点。着重介绍敦煌、晋祠及“泥人张”的典型作品。

教学时间:1课时教具准备:课本、录象带、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常规)二.讲授新课:(出示课题,开始使用课件)。

1.什么是彩塑?以黏土加上纤维物、河沙、水,揉合成的胶泥为材质,在木制的骨架上进行形体塑造,阴干后填缝、打磨,再着色描绘的作品称彩塑。

2.彩塑的分类:由摆放位置与使用范围可分四类,即:石窟彩塑、庙宇彩塑、陵墓彩塑、民俗彩塑。

3.典型彩塑作品介绍。

之路”上一颗灿烂夺目的明珠。印度佛教经过这里传入中国,张骞出使西域、玄奘西行取经,也经过这里。敦煌境内有两座山,两山之间有一小片绿州。据唐代记载,前秦建元二年,有位名叫乐撙的和尚,经过长途跋涉看到这一小片绿州,正当他疲乏又无处投宿之时,只见对面的三危山出现了奇景:山峰发出灿烂金光,如千佛之状,乐撙和尚立即感到这是块圣地,便顶礼膜拜,并立誓在此造窟,凿石供佛,遂成为莫高窟的创始人。敦煌莫高窟壁画最多、最长,在492个洞窟中,计有壁画125000多平方米,如果这些壁画全部展开延伸,长度可达25公里。另有彩塑2400余身,其艺术精品之多,名列我国石窟首位。敦煌彩塑是敦煌石窟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在我国数千年雕塑艺术传统的基础上,吸收和融汇了外来艺术,从而发展起来的具有中国风格和气派的彩塑艺术。现存的2000多身彩塑,无不闪烁着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古代工匠们以纯熟的技巧、高度的概括能力和丰富的想象力,把泥塑和彩绘巧妙地结合起来,塑造了许多造型优美、神态生动的艺术形象,为研究我国的雕塑艺术和继承民族艺术遗产,提供了重要的实物资料。教材中介绍的《迦叶、菩萨、力士像》和《供养萨》,以佛教内容为题材,其严谨的人体比例、逼真的神情、动人的体态,无一不说明是盛唐时期彩塑的精品。

(2)辽代华严寺彩塑的主要特点辽代彩塑的塑造手法明显继承了唐代彩塑造型的严谨写实,又在具体、精细、繁密中增添了婉丽的风韵。

(3)宋代彩塑的主要艺术特征以真人为依据,真实自然,具备凡人气质,缩短了人与神的距离。《侍女像》进一步体现了人神统一的风格。这是晋祠圣母殿中十身侍女像之一。殿内共有43尊泥塑彩绘人像,这些塑像造型生动、姿态自然,尤其是侍女像塑造得更好。这些侍女像的身材比较适度,服饰美观大方,衣纹明快流畅。一个个性格鲜明,表情自然。加之高度与真人相仿,更显得栩栩如生。在技巧上,工匠们相当准确地掌握了人体的比例和解剖关系,手法纯熟,有高度的艺术表现力。这些塑像是我国古代雕塑艺术中的珍品,在美术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4)明代彩塑在山西平遥双林寺千佛殿四周的墙面上,有成百上千的壁塑,是圆雕、高浮雕和浅浮雕结合而成的。课本中的《童子参观音》即是其墙壁上的一组雕像,风格独特,形象生动,富有浓郁的民族特点,是该寺彩塑的精华。观音,是佛教中的菩萨之一,佛经中称其能解救苦难众生。这组是明代的作品,塑、绘技艺高超,形象带有安祥和蔼的情味,具有浓厚的生活气息,达到了“传神”的意境。

情。“泥人张”的彩塑艺术以民众喜闻乐见的彩塑为媒体,充分发挥物质的媒介功能,色彩丰富,刻画细腻,集多种风格技法于一身,其审美趣味也由宫廷艺术与文人艺术的“高雅脱俗”,转化成适应民间喜好的“雅中带俗”,因而其作品具有现实性、世俗性和艺术性。《渔樵问答》这组彩塑,是一组典型的带有民俗、民风气息的作品,描绘劳动者的平凡生活,表现普通人的内心感情。劳动者的淳朴、乐观、善良、诚恳表现得惟妙惟肖。

通过对以上典型作品的欣赏,同学们对各个时期的彩塑有了初步的认识。从内容题材及表现形式看,它们有什么不同?请大家思考、讨论。

4.放映录象。

相关范文推荐
  • 02-24 最新争做文明少年的演讲稿(通用16篇)
    在写作中,范本可以为我们提供灵感和思路,帮助我们更好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思考。小编为大家准备了一些范文范本,希望能给大家带来一些写作的思路和灵感。尊敬的老师、亲爱
  • 02-24 民间活动捐款倡议书(模板14篇)
    范文范本是写作过程中的参考指南,可以为我们解决写作中的困惑和疑惑。这些范文范本不仅在结构和语言上具备一定的参考价值,还能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作者的意图和内涵。
  • 02-24 大学生职业规划书(专业17篇)
    职业规划不仅仅是为了找到一份好工作,更是为了实现个人的终身发展目标。看看以下精选的职业规划案例,你可能会找到适合自己的职业规划灵感。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是指大学生
  • 02-24 行动担当心得体会(优质23篇)
    心得体会是对自己在学习、工作或生活中的一些感悟和领悟的总结。以下是一些关于学习、工作、生活等方面的心得体会范文,希望能给大家带来一些新的思考和启示。
  • 02-24 摄影师绩效考核方案(热门18篇)
    范文范本是经过精心挑选和整理的,它可以为我们提供不同类型和风格的范例,帮助我们写出优秀的文章。借鉴以下这些范文范本的写作思路和表达方式,相信您的文章会更加出众和
  • 02-24 博物馆游览心得体会报告(实用18篇)
    总结心得体会的过程不仅有助于我巩固所学知识,还让我更加明确了自己的学习目标。接下来是一些关于总结和心得体会的文章,希望可以给大家的写作带来一些启发和思考。
  • 02-24 专业春节活动方案(优质14篇)
    活动方案的制定需要与相关方进行充分沟通和协商,确保各个环节的可行性和可操作性。接下来,让我们一起来看看一些成功的活动方案,相信你会从中受益匪浅。活动背景:鉴于我
  • 02-24 返校安全管理协议书(专业15篇)
    可以通过对范文范本的研究,掌握一种文体的基本要素和表达方式。如果你对写作感到困惑或者找不到灵感,不妨先来看看下面这些范文,相信会对你有所启发。一、协议目的。因乙
  • 02-24 高中生上网课的感受(模板14篇)
    范文范本可以为我们解决写作时的困惑和难题,为我们的写作提供启示和指导。以下是一些写作范本,它们展示了不同层次和不同风格的作品,可以帮助我们提高写作水平。
  • 02-24 演讲稿的写作(模板20篇)
    演讲稿范文可以帮助演讲者更好地组织思路,提高演讲的逻辑性和连贯性。以下是一些经典的演讲稿范文,它们的主题各不相同,但都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演讲是发生在某个特定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