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范本是许多学生学习写作的必备材料,它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写作技巧。小编收集了一些优秀的范文范本,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提升写作水平。
电梯事故种类及预防措施
安全就是没有危险,不出事故。危险是安全的反义,事故是不安全的具体表现。电梯事故是指电梯从安装到运行的各个环节中,发生与人的主观意志相违的意外损害事件。
电梯事故有人身伤害事故、设备损坏事故和复合性事故。
(一)人身伤害事故
电梯人身伤害事故主要表现形式有:
1.坠落 比如因层门未关闭或从外面能将层门打开,轿厢又不在此层,造成受害人失足从层门处坠入井道。
2.剪切 比如当乘客踏入或踏出轿门的瞬间,轿厢突然起动,使受害人在轿门与层门之间的上下门坎处被剪切。
3.挤压 常见的挤压事故,一是受害人被挤压在轿厢围板与井道壁之间;二是受害人被挤压在底坑的缓冲器上,或是人的肢体部分(比如手)被挤压在转动的轮槽中。
4.撞击 常发生在轿厢冲顶或礅底时,使受害人的身体撞击到建筑物或电梯部件上。
5.触电 受害人的身体接触到控制柜的带电部分或施工操作中,人体触及到设备的带电部分及漏电设备的金属外壳。
6.烧伤 一般发生在火灾事故中,受害人被火烧伤。在使用喷灯浇注巴氏合金的`操作中,以及电焊和气焊的操作时,也会发生烧伤事故。
(二)设备损坏事故
电梯设备损坏事故多种多样,主要有以下几种:
1.机械磨损 常见的有曳引钢丝绳将曳引轮绳槽磨大或钢丝绳断丝;有齿曳引机涡轮涡杆磨损过大等。
2.绝缘损坏 电气线路或设备的绝缘损坏或短路,烧坏电路控制板;电动机过负荷其绕组被烧毁。
3.火灾 使用明火时操作不慎引燃易燃物品或电气线路绝缘损坏,造成短路、接地打火引起火灾发生,烧毁电梯设备,甚至造成人身伤害。
4.湿水 常发生在井道或底坑进水,造成电气设备浸水或受潮甚至损坏,机械设备锈蚀。
(三)复合性事故
复合性事故是指事故中既有对人身的伤害,同时又有设备的损坏。比如发生火灾时,既造成了人的烧伤,也损坏了电梯设备。又如制动器失灵,造成轿厢坠落损坏,轿厢内乘客受到伤害等。
当前我国在用电梯中,20世纪70、80年代的产品比重很大,安全性能方面有很多需要改进,它给操作者的不安全行为提供了较多的机会,所以,当前电梯事故的特点是:事故中人身伤害事故多且死亡率高;伤亡者中操作人员所占比例大。
电梯事故的原因,一是人的不安全行为;二是设备的不安全状态,两者又互为因果。人的不安全行为可能是教育或管理不够引起的;设备的不安全状态则是长期维修保养不善造成的。在引发事故的人和设备的两大因素中,人是第一位的,因为电梯的设计、制造、安装、维修、管理等,都是人为的。人的不安全行为,比如操作者将电梯电气安全控制回路短接起来,使电梯处于不安全状态,这个处于不安全状态的电梯,又引发人身伤害或设备损坏事故。具体每个事故发生的原因各有不同,可能是多方面的,甚至可以追踪到社会原因和历史原因。笔者将电梯事故原因用框图表示出来。
我国安全工作的指导方针是“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电梯业的安全工作也必须在该方针指导下工作。
(一)电梯事故是可以预防的
电梯事故的发生有时看似偶然,其实有其必然性。电梯事故有其发生、发展的规律,掌握其规律,事故是可以预防的。比如坠落事故,许多事故类型、发生原因都基本相同,都是在层门可以开启或已经开启的状态下,轿厢又不在该层时,误入井道造成坠落事故,如能吸取教训,改进设备使其处于安全状态,只有轿厢停在该层时,该层层门方能被打开,可杜绝此类事故的发生。
(二)预防电梯事故需全面治理
因为产生事故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操作者的原因,也有设备本身的原因,以及管理原因;有直接原因,也有间接原因和社会原因及历史原因。比如,电梯安装及维保工作交由不具备相应资质的单位或个人承担,而导致事故的发生,这就是社会原因。在我国,有的在用电梯出厂在先,国家标准出台在后,电梯产品不符合国标要求,这是发生事故的历史原因。所以,预防电梯事故必须全方位的综合治理。
(三)预防电梯事故的措施
预防电梯事故最根本的是要做好教育措施、技术措施和管理措施三个方面的工作。
1.教育措施
教育措施是指通过教育和培训,使操作者掌握安全知识和操作技能。目前实施的电梯作业人员安全技术培训考核管理办法,就是一项行之有效的措施。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新产品、新技术不断涌现,知识更新教育也是培训内容之一。
2.技术措施
技术措施是指对电梯设备、操作等在设计、制造、安装、改造、维修、保养、使用的过程中,从安全角度应采取的措施,这些措施主要有:
(1)坚持设计标准,满足安全要求。
(2)产品质量必须符合国家标准。
(3)提高安装质量,坚持验收、试验标准和检验标准。
(4)有完好的安全装置和防护装置。
(5)做好维修保养工作,及时消除设备缺陷,对不符合安全要求的部件或电路,及时予以技术改造,使之符合安全要求。
3.管理措施
管理措施是指国家和地方行政管理部门制订和颁布的有关安全方面的法律、法规、标准;企业单位制定的规章制度,都必须予以认真贯彻执行。主要工作有:
(1)建立、健全安全工作管理机构,明确安全管理人员的职责。
(2)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指导方针,建立、健全安全管理制度。
(3)定期组织学习有关法律、法规,使作业人员了解标准掌握标准、执行标准。
(4)制订安全计划、开展安全活动,对电梯事故进行分析,总结经验,吸取教训。
(5)做好劳动防护用品的使用管理工作。这里特别要指出的是,从事电梯电气设备的运行维修工作时,应按低压电气运行管理规程的要求,穿戴好防护用品,如工作服、绝缘鞋等。但在实际工作中,有的单位不配置工作服和绝缘鞋,有的单位只配工作服而不配绝缘鞋。操作者违反规定,穿背心、短裤、拖鞋上班,更是比较常见。这些都是劳保防护用品的管理使用不当的表现。以前曾发生过因未穿戴防护用品而造成触电死亡的事故,这个问题应引起有关方面的重视,也应引起每个操作者的重视,生命只有一次,我们务必善待之。
火灾的事故预防措施
家里的可燃物多,特别要警惕吸烟引起火灾。随手扔烟头是很多烟民的不良习惯,要知道“一支香烟头,能毁万丈楼。”
家庭电器化已经普及,使用电炉、电热毯、电熨斗和取暖设备等,要做到用前检查,用后保养,避免因线路老化、年久失修或经常搬运、碰破电线而引发火灾事故。
冬季烤火取暖严禁使用汽油、煤油、酒精等易燃物引火;火炉周围不得堆放可燃物品;蒸气管道和取暖器材切勿烘烤衣物,以免发生火灾事故。另外,家庭不可用可燃材料搞装饰,避免给火势蔓延创造条件。
家庭自行焚烧垃圾不安全,要知道垃圾含有很多可燃易爆品,如液化气残液、玻璃瓶、鞭炮、废旧液体打火机等,一旦燃烧就有爆炸的可能。火苗乱飞,也很容易引起火灾。
。
家庭使用液化气罐或煤气管道时,要具备良好的通风条件,并要经常检查,发现有漏气现象,切勿开灯、打电话,更不能动用明火,要匀速打开门窗通风,排除火灾隐患。
欲话说:“不怕一万、就怕万一”。为了做到有备无患,每个家庭都要配备相应的消防器材,每位成员都要掌握使用方法,另外要定期检查,做到警钟长鸣,防患于未燃。
火灾事故的预防措施
1.易燃易爆场所如油库、气瓶站、煤气站和锅炉房等工厂要害 部位严禁烟火,不得随便进入。
2.火灾爆炸危险较大的厂房内,应尽量避免明火及焊割作业, 最好将检修的设备或管段拆卸到安全地点检修。当必须在原地检修时,必须按照动火的有关规定进行,必要时还需要请消防队进行现场监护。
3.在积存有可燃气体或蒸汽的管沟、下水道、深坑、死角等处附近动火时,必须经处理和检验,确认无火灾危险时,方可按规定动火。
4.火灾爆炸危险场所应禁止使用明火烘烤结冰管道设备,宜采 用蒸汽、热水待化冰解堵。
5.对于混合接触发生反应而导致自燃的物质,严禁混存混运, 对于吸水易引起自燃或自然发热的物质应保持使用贮存环境干燥,对于容易在空气中剧烈氧化放热的自燃物质,应密闭储存或浸在相 适应的中性液体(如水、煤油等)中储存,避免与空气接触。
6.易燃易爆场所必须使用防爆型电器设备,还应做好电气设备 的维护保养工作。
7.易燃易爆场所的操作人员必须穿戴好防静电服装鞋帽,严禁 穿钉子鞋、化纤衣物进入,操作中严防铁器撞击地面。
8.对于有静电火花产生的火灾爆炸危险场所,提高环境湿度, 可以有效减少静电的危害。
9.可燃物的存放必须与高温器具、设备的表面保持有足够的防火间距,高温表面附近不宜堆放可燃物。
10.熔渣、炉渣等高热物要安全处置,防止落入可燃物中。
11.应掌握各种灭火器材的使用方法。不能用水扑灭碱金属、 金属碳化物、氧化物火灾,因为这些物质遇水后会发生剧烈化学反应,并产生大量可燃气体、释放大量的热,使火灾进一步扩大。
12.不能用水扑灭电气火灾,因为水可以导电,容易发生触电事故;也不能用水扑灭比水轻的油类火灾,因为油浮在水面上,反而容易使火势蔓延。
1、爆炸性火灾多。爆炸引起火灾或火灾中产生爆炸是一些生产企业(例如石油、化工、矿山企业)的显著特点。这些企业生产中所采用的原料、生产的中间产品及最终产品多数具有易燃易爆的条 件。就会发生爆炸并导致火灾,火灾又能引起爆炸。
2、大面积流淌性火灾。可燃、易燃液体具有良好的流动特性,当其从设备内泄露时,便会四处流淌,如果遇到明火,极易发生火灾事故。
3、立体性火灾多。由于生产企业内存在的易燃易爆物质的流淌扩散性,生产设备密集布置的立体性和企业建筑的互相串通性,一旦初期火灾控制不利,就会使火势上下左右迅速扩展而形成立体火灾。火势发展速度快。在一些生产和储存可燃物品集中的场所,起火以后燃烧强度大、火场温度高、辐射热强、可燃气体液体的扩散流淌性极强、建筑的互通性等诸多条件因素的影响,使得火势蔓延速度较快。
1.有可燃物质。不论固体、液体或气体,凡是能与空气中的氧或其它氧化剂发生剧烈反应的物质,均可称为可燃物质。如碳、氢、硫、钾、木材、纸张、汽油、酒精、乙炔、丙酮、苯等。
2.有氧化剂,即通常所说的助燃物质。如空气、氧气、氯气、 氯酸钾以及高锰酸钾等。
3.有点火源。即能引起可燃物质燃烧的能源。如明火焰、烟火头、电(气)焊火花、炽热物体、自燃发热物等。所以只要使以上三个条件不具备,就可以预防火灾事故发生。发生事故以后,如果已经采取了限制火灾发展的措施,火灾便会得到控制,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就会减少。
火灾事故的预防措施
当两导线短路时,电流增大,导线绝缘层被破坏,线芯温度迅速上升,绝缘自燃引起火灾。比如,电气验收规范中规定,导线在配管中所 占面积不能超过配管截面积的40%,这主要是为了留有一定空间,保证空气流通,以利导线散热,并预防随着时间推移,导线绝缘层老化,两导线相碰造成短路。我们在监督工程的过程中,经常发现施工单位不能严格按规程施工,如配管超载的问题,有的在直径10毫米的配管中穿七八根导线,更有甚者,配管中导线出现接头,这是绝不允许的。
1、避免短路发生,使绝缘层完整无损。比如,导线必须用配管,不能裸露,不能直接抹在墙内,导线应带护套、槽、索等敷设;埋地电缆应注意弯曲半径足够大,以防电缆在抽拉的过程中损坏绝缘层。
2、保持绝缘水平。导线要避免过载、过电压、高温腐蚀以及被泡在水里等。随着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家用电器的不断增多,线路负载也越来越大,用户在未经设计部门许可的情况下,不应随意增大线路负载,特别是一些老建筑物,导线截面积都较小,如果一定要增加负载的话,也一定要另外敷设电源;对于新的建筑物,建议设计部门根据线路负载不断增大的趋势,在导线截面积的选择上留有一定余地,以保证线路绝缘的正常水平。
3、在敷设导线时,应采用阻燃配管,防火电缆、防火线槽等。
4、若已经发生短路,则应迅速切断电路,限制火势沿线路蔓延,防止线路互串。应注意在未切断电源时,不能泼水以免造成一些不应有的损失及人员伤亡等。
这是比短路更危险的起火原因。一般说来,接地故障回路阻抗大,导线接地连接不良时,更增大回路阻抗,此时便易出现电弧性故障,俗称打火花。我们要求进户线在进入配电箱时,箱体须作可靠连接接地,接地螺栓须加镀锌垫片,而且若是多股导线须加线鼻子,原因就在于此。
预防接地故障火灾,首先应在电气线路和设备的选用和安装上尽量防止绝缘损坏,以免接地故障的发生。对此,除了采取预防短路火灾的措施外,还应采取如下措施:
2、在建筑物电气装置内实施总等电位联结。当故障电压沿pe线进入线路时,建筑物内线路上处于同一故障电压,这样做后消除了电位差,电弧电火花无从发生,也就满足了防火要求。
电气火灾监控系统为用户省电降耗、保护设备、隐患预测、防火减灾。
另外,煤气爆炸事故也与电气打火花有很大的关系。一般来说,在一定空间的煤气达到一定浓度时,此时若有火花,将会发生煤气爆炸。当人们下班回家,若闻到一股煤气或液化气的臭味时,说明煤气或液化气有泄漏,这时不要急于打开灯的开关,首先应该做的是打开窗户,以免接触不良的开关打火花,引起煤气或液化气爆炸,造成不应有的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
若仅个别因电器短路起火,可立即关闭电器电源开关,切断电源。若整个电路燃烧,则必须拉断总开关,切断总电源。如果离总开关太远,来不及拉断,则应采取果断措施将远离燃烧处的电线用正确方法切断。注意切勿用手或金属工具直接拉址或剪切,而应站在木凳上用有绝缘柄的钢丝钳、斜口钳等工具剪断电线。切断电源后方可用常规的方法灭火,没有灭火器时可用水浇灭。
电器设备着火后,不能直接用水冲浇。因为水有导电性,进入带电设备后易引触电,会降低设备绝缘性能,甚至引起设备爆炸,危及人身安全。
变压器、油断路器等充油设备发生火灾后,可把水喷成雾状灭火。因水雾面积大,水珠强小,易吸热汽化,迅速降低火焰温度。
3、使用安全的灭火器具
电器设备运行中着火时,必须先切断电源,再行扑灭。如果不能迅速断电,可使用二氧化碳、四氯化碳、1211灭火机或干粉灭火器等器材。使用时,必须保持足够的安全距离,对10kv及以下的设备,该距离不应小于40cm。
注意绝对不能用酸碱或泡沫灭火器,因其灭火药液有导电性,手持灭火器的人员会触电。这种药液会强烈腐蚀电器设备,且事后不易清除。
火灾事故的预防措施
电气线路发生火灾,主要是由于线路的短路、过载或接触电阻过大等原因,产生电火花、电弧或引起电线、电缆过热,从而造成火灾。
(一)定义:电气线路中的导线由于各种原因造成相线与相线,相线与零线(地线)的连接,在回路中引起电流的瞬间骤然增大的现象叫短路。根据欧姆定律,短路时由于电阻突然减小则电流将突然增大。因此, 线路短路时在极短的时间内会发出很大的热量,这个热量不仅能使绝缘层燃烧,而且能使金属熔化,引起邻近的易燃、可燃物质燃烧,从而造成火灾。
(二)短路的形式
相线之间相接叫相间短路;相线与零线(地线)相接叫直接接地短路;相线与接地导体相接叫间接接地短路。
(三)电气线路发生短路的主要原因有:
1.使用绝缘电线、电缆时,没有按具体环境选用,使绝缘受高温、潮湿或腐蚀等作用,失去了绝缘能力。
2.线路年久失修,绝缘层陈旧老化或受损,使线芯裸露。
3.电源过电压,使电线绝缘被击穿。
4.安装、修理人员接错线路,或带电作业时造成人为碰线短路。
5.裸电线安装太低,金属物不慎碰在电线上;线路上有金属物件或小动物跌落,发生电线之间的跨接。
6.架空线路电线间距太小,档距过大,电线松弛,有可能发生两线相碰;架空电线与建筑物、树木距离太近,使电线与建筑物或树木接触。
7.电线机械强度不够,导致电线断落接触大地,或断落在另一根电线上。
8.不按规定要求私拉乱接,管理不善,维护不当造成短路。
9.高压架空线路的绝缘子耐压程度过低,引起线路的对地短路。
(四)防止短路的措施
1.按照环境特点安装导线,应考虑潮湿、化学腐蚀、高温场所和额定电压的要求。
2.导线与导线、墙壁、顶棚、金属构件之间,以及固定导线的绝缘子、瓷瓶之间,应有一定的距离。
3.距地面2m以及穿过楼板和墙壁的导线,均应有保护绝缘的措施,以防损伤。
4.绝缘导线切忌用 铁丝捆扎和铁钉搭挂。
5.定期对绝缘电阻进行测定。
6.安装线路应为持证电工安装。
7.安装相应的保险器或自动开关。
(一)定义:电气线路中允许连续通过而不致于使电线过热的电流量,称为安全载流量或安全电流。如导线流过的电流超过安全电流值,就叫导线过载。电线过载,一般在不考虑电压降的情况下,以温升为标准。
一般导线的最高允许工作温度为65度。当过载时,导线的温度超过这个温度值, 会使绝缘加速老化,甚至损坏,引起短路火灾事故。
(二)发生过载的主要原因有:
1.导线截面积选择不当,实际负载超过了导线的安全载流量。
2.在线路中接入了过多或功率过大的电气设备,超过了配电线路的负载能力。
(三)防止过载的措施
1.合理选用导线截面。
2.切忌乱拉电线和过多的接入负载。
3.定期检查线路负载与设备增减情况。
4.安装相应的保险或自动开关。
(一)定义:导体连接时,在接触面上形成的电阻称为接触电阻。接头处理良好,则接触电阻小;连接不牢或其他原因,使接头接触不良,则会导致局部接触电阻过大,产生高温,使金属变色甚至熔化,引起绝缘材料中可燃物燃烧。
(二)发生接触电阻过大的主要原因有:
1.安装质量差,造成导线与导线、导线与电气设备连接点连接不牢。
2.导线的连接处沾有杂质,如氧化层、泥土、油污等。
3.连接点由于长期震动或冷热变化,使接头松动。
4.铜铝混接时,由于接头处理不当,在电腐蚀作用下接触电阻会很快增大。
大家知道,线路接通电源之后,电流通过电线、接头和设备就会发热,这是正常现象。接头做得好,接触电阻不大,连接点的发热量就小,可以保持正常温度。如果接头接得不好,接触电阻就会增大,同时产生的热量也就多。在一定电流下,电阻越大发热量就越多。因此,有较大接触电阻的线段就会强烈发热,使温度急剧升高引起导线绝缘层的燃烧,以致引起附近电线上的粉尘、纤维等物质燃烧起来,若处理不当就会引起火灾。如棉纺厂的电动机振动时,就有可能使接头松动,产生接触电阻过大,因局部温度升高引燃棉尘或飞絮发生火灾。
(三)防止接触电阻过大的措施:
1.应尽量减少不必要的接头,对于必不可少的接头,必须紧密结合,牢固可靠。
2.铜芯导线采用绞接时,应尽量再进行锡焊处理,一般应采用焊接和压接。
3.铜铝相接应采用铜铝接头,并用压接法连接。
4.经常进行检查测试,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为了防止或减少配电线路事故的发生,必须按照电气安全技术规程进行设计,安装使用时要严格遵守岗位责任制和安全操作规程,加强维护管理,及时消除隐患,保障用电安全。
要根据用电情况,要配置相适应的二氧化碳、干粉1211等灭电火的消防器材,当电气火灾一旦发生的时候,立即使有效的扑灭电气火灾。扑救电气火灾首先要切断电源,然后根据火灾现场情况采取确当方法扑救火灾。如果因特殊情况,必须带电灭火时应该注意,对初起的电气火灾可用灭电火的.灭火剂和灭火器灭火,为了保证灭火人员和车辆的安全,应当使人体与带电体之间保持两米以上的距离。如电压为110千伏时,最小安全距离为一米,电压为330千伏时,最小安全距离位2.4米。有些单位设有固定式或半固定式灭火装置,可以迅速启动,扑灭电气设备火灾。用水带电灭火,最好用喷雾水枪,也可以用直流水枪打点射灭火。
每一位在校学生都必须做到:
1 严禁乱拉乱接电线,严禁在宿舍使用电热棒,电炉等电器,严禁在寝室使用蜡烛等明火。大功率用电器轻则造成跳闸,损坏电器或者电力设施,重则引发火灾或触电,学校的制度并无不妥。学生应自觉节约用电,不使用时要随时随手关闭电源。
2 注意用电安全,不得乱接电源,各种充电器材要在有人监护时使用,使用完毕后尽快拿下。
触电事故预防措施
(1)坚持电气专业人员持证上岗,非电气专业人员不准进行任何电气部件的更换或维修。
(2)建立临时用电检查制度,按临时用电管理规定对现场的各种线路和设施进行检查和不定期抽查,并将检查、抽查记录存档。
(3)检查和操作人员必须按规定穿戴绝缘胶鞋、绝缘手套;必须使用电工专用绝缘工具。
(4)临时配电线路必须按规范架设,架空线必须采用绝缘导线,不得采用塑胶软线,不得成束架空敷设,不得沿地面明敷。
(6)施工机具、车辆及人员,应与线路保持安全距离。达不到规定的最小距离时,必须采用可靠的防护措施。
(7)配电系统必须实行分级配电。现场内所有电闸箱的内部设置必须符合有关规定,箱内电器必须可靠、完好,其选型、定值要符合有关规定,开关电器应标明用途。并按规定设置围栏和防护棚。
(8)工地所有配电箱都要标明箱的名称、控制的各线路称谓、编号、用途等。
(9)应保持配电线路及配电箱和开关箱内电缆、导线对地绝缘良好,不得有破损、硬伤、带电线裸露、电线受挤压、腐蚀、漏电等隐患,以防突然出事。
(10)独立的配电系统必须采用三相五线制的接零保护系统,非独立系统可根据现场的实际情况采取相应的接零或接地保护方式。各种电气设备和电力施工机械的金属外壳、金属支架和底座必须按规定采取可靠的接零或接地保护。
符合规定。
(12)为了在发生火灾等紧急情况时能确保现场的'照明不中断,配电箱内的动力开关与照明开关必须分开使用。
(13)开关箱应由分配电箱配电。注意一个开关控制两台以上的用电设备不可一闸多用,每台设备应由各自开关箱控制,严禁一个开关控制两台以上的用电设备(含插座),以保证安全。
(14)配电箱及开关箱的周围应有两人同时工作的足够空间和通道,不要在箱旁堆放建筑材料和杂物。
(15)各种高大设施必须按规定装设避雷装置。
(16)分配电箱与开关箱的距离不得超过30米;开关箱与它所控制的电气设备相聚不得超过3米。
(17)电动工具的使用应符合国家标准的有关规定。工具的电源线、插头和插座应完好,电源线不得任意接长和调换,工具的外绝缘应完好无损,维修和保管有专人负责。
(18)施工现场的照明一般采用220v电源照明,结构施工时,应在顶板施工中预埋管,临时照明和动力电源应穿管布线,必须按规定装设灯具,并在电源一侧加装漏电保护器。
(19)电焊机应单独设开关。电焊机外壳应做接零或接地保护。施工现场内使用的所有电焊机必须加装电焊机触电保护器。接线应压接牢固,并安装可靠防护罩。焊把线应双线到位,不得借用金属管道、金属脚手架、轨道及结构钢筋做回路地线。焊把线无破损,绝缘良好。电焊机设置点应防潮、防雨、防砸。
一、触电事故的原因:
煤矿发生机电设备或供电线路触电事故,不是偶然的,有很多主、客观原因。但根据以往部分统计资料和发生触电事故的整个过程分析,造成触电事故的主要原因可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
(1)缺乏机电设备使用的安全知识。如用手直接触摸带电体或漏电设备外壳;带电操作高压开关或设备;带电拉接线路或安装设备;有人触电后不首先停电而直接去拉触电者等。
(2)违反机电设备的安全运行作业规程、违章作业。如设备外壳不接地;带电检修或搬迁电气设备;不使用绝缘工(用)具或使用没绝缘或绝缘程度不够的工(用)具;线路或设备检修时人员还未全部撤离现场就送电;在带电场所不设警戒或未悬挂标示牌,使人员误入带电场所,误触带电线路或设备,误送电等情况。
(3)对电气设备或供电线路的安装、维护不当。如缆线乱搭、乱接或接线不规范,不悬挂或悬挂间距、高度不够,甚至放置地上;设备无支架、淋水受潮;设备零件缺少或破损未及时补足、更换,敷衍了事,而使设备带病运行等。
(4)设备质量差,安全防护性能不合格。如设备绝缘性能差或不合格;缆线绝缘破损严重;设备缺少足够的安全保护装置;设备摆放的安全间距、安全通道及检修间距不足等。
(5)偶然因素。主要表现在意想不到的情况下发生的触电事故。
从以上各种原因分析,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
在煤矿安全生产中,触电事故的发生多数不是单一因素构成,往往是由2个或2个以上的因素引发的,触电事故的规律也不是一成不变的,往往会由于种种因素及新技术的推广而发生变化。因此,在煤矿生产过程中,应不断地分析和总结煤矿触电事故的发生规律,寻找预防和安全保护措施,减少机电事故发生率,为煤矿安全生产和减少触电事故提供可靠的科学依据。
二、预防触电事故的措施
为防止煤矿生产中发生触电事故,降低事故率,一方面要加强设备的技术管理和作业者的组织管理,另一方面要抓好预防措施的落实,预防为主,切实防止触电事故的发生。主要措施如下:
(1)加强对作业人员的供(用)电及机电设备的专业知识、安全用电、自主保安等培训工作。培训工作不能流于形式,要注重实效,并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切实提高作业人员的整体操作水平。从根本上减少或消除因作业人员缺乏必要的电气安全使用、操作知识而造成的触电事故。
(2)防止人身接触或接近带电导体,加强对带电设备的隔离、屏护工作,并悬挂标示牌,以警示作业人员与带电体保持一定的安全距离,控制不安全因素。
电导体时,通过人身的触电电流为变压器中性点不接地的供电系统的2.47倍,这无形中增大了触电事故的危险性。
(4)井下电网必须装设运行可靠的漏电保护装置并切实投入使用,电气设备的金属外壳必须有符合要求的保护接地。这两项保护是在触电事故发生时,从根本上降低人体触电危险性的有效措施,不能降低其完好要求,更不能形同虚设。
(5)提高机电设备的绝缘性能,严禁非煤矿专用、绝缘低劣的农用机具或机电设备在煤矿井下使用。良好的绝缘是保证设备和供电线路正常安全运行和有效防止触电事故的重要措施。
(6)对人身频繁接触的电气设备应按要求采用127v及以下的低电压供电,降低触电时的危险性。如手持电钻、照明设备、提升信号装置和控制电路、按钮等。
(7)严格执行供用电审批制度,同时加强电气设备的检查监督,发现问题及时停机维护,确保设备无病运行,把事故消灭在萌芽状态,扼制事故苗头,防范于未然。
消防事故预防措施
本工程为******工程,全部为砌体结构,地上六层,其中8#楼带有一层地下室。工程地点位于朝阳区,989公共汽车总站北侧。
建筑工地是一个多工种、立体交叉作业的施工场地,在施工过程中存在着火灾隐患。特别是在工程装饰施工和冬季施工的高峰期间,明火作业增多,易燃材料增多,极易发生建筑工地火灾。为了提高消防应急能力,全力、及时、迅速、高效地控制火灾事故,最大限度的减少火灾事故损失和事故造成的负面影响,保障国家、企业财产和人员的安全,针对施工现场实际,项目部制定施工现场火灾事故应急预案:
一、指导思想和法律依据:
指导思想:施工期间的火灾应急防范工作是建筑安全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地一旦发生灾事故不仅会给企业带来经济损失,而且极易造成人员伤亡。为预防施工工地的火灾事故,要加强火灾应急救援管理工作。我们要以党的“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贯彻落实“隐患险于明火,防范胜于救灾,责任重于泰山”的精神,坚持“预防为主、防消结合”的消防方针,组织全体员工认真学习法律法规知识,学习火灾原理及灭火基础知识及救援知识。用讲政治的高度来认识防火救援工作的重要性,增强员工的消防意识。
法律依据:《安全生产法》第十七条规定:“生产经营单位的主要负责人具有组织制定并实施本单位的生产事故应急救援预案的职责。”第三十三条规定:“生产经营单位对重大危险源应当制定应急救援预案,并告知从业人员和相关人员在紧急情况下应当采取的应急措施。”
《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第四十八条规定:施工单位应当制定本单位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建立应急救援组织或者配备应急救援人员,配备必要的应急救器材、设备,并定期组织演练。第四十九条规定:施工单位应当根据建设工程施工的特点、范围,对施工现场易发生重大事故的部位、环节进行监控,制定施工现场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实行施工总承包的,由总承包单位统一组织编制建设工程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工程总承包单位和分包单位按照应急救援预案,各自建立应急救援组织或者配备应急救援人员,配备救援器材、设备,并定期组织演练。
《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规定:“消防安全重点单位应当制定灭火和应急疏散预案,定期组织消防演练。”
二、火灾事故应急救援的基本任务:
火灾事故应急救援的总目标是通过有效的应急救援行动,尽可能地降低事故的后果,包括人员伤亡、财产损失和环境破坏等。火灾事故应急救援的基本任务有以下几个方面:
1、立即组织营救受害人员,组织撤离或者采取其他措施保护危害区域内的其他人员。抢救受害人员是应急救援的首要任务,在应急救援行动中,快速、有序、有效地实施现场急救与安全转送伤员是降低伤亡率、减少事故损失的关键。由于重大事故发生突然、扩散迅速、涉及范围广、危害大,应及时教育和组织职工采取各种措施进行自身防护,必要时迅速撤离危险区或可能受到危害的区域。在撤离过程中,应积极组织职工开展自救和互救工作。
2、迅速控制事态,并对火灾事故造成的'危害进行检测、监测、测定事故的危害区域、危害性质及危害程度。及时控制住造成火灾事故的危害源是应急救援工作的重要任务,只有及时地控制住危险源,防止事故的继续扩展,才能及时有效进行救援。发生火灾事故,应尽快组织义务消-防-队与救援人员一起及时控制事故继续扩展。
3、消除危害后果,做好现场恢复。针对事故和人体、土壤、空气等造成的现实危害和可能的危害,迅速采取封闭、隔离、洗消、检测等措施,防止对人的继续危害和对环境的污染。及时清理废墟和恢复基本设施。将事故现场恢复至相对稳定的基本状态。
4、查清事故原因,评估危害程度。事故发生后应及时调查事故发生的原因和事故性质,评估出事故的危害范围和危险程度,查明人员伤亡情况,做好事故调查。
三、成立应急小组,落实职能组职责。
成立工程项目部消防安全领导小组和义务消-防-队。
(一)、组长及小组成员、职能组:
组 长:项目经理
副组长:项目副经理
成 员: 职能组:联络组、抢险组、疏散组、救护组、保卫组、调查组、后勤组、义务消-防-队等。
(二)、领导小组职责:工地发生火灾事故时,负责指挥工地抢救工作,向各职能组下达抢救指令任务,协调各组之间的抢救工作,随时掌握各组最新动态并做出最新决策,第一时间向110、119、120、公司及当地消防部门、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及有关部门报告和求援。平时小组成员轮流值班,值班者必须在工地,手机24小时开通,发生火灾紧急事故时,在应急小组长未到达工地前,值班者即为临时代理组长,全权负责落实抢险。
《消防事故预防措施》全文内容当前网页未完全显示,剩余内容请访问下一页查看。
煤矿机电事故原因及预防措施探析
近年来煤矿机电事故频繁发生,不但造成了大量的人员伤亡、设备损坏,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而且严重的影响了煤矿业的发展。因此,为了有效减少煤矿机电事故的发生,探究煤矿机电事故的发生原因及预防措施是十分重要的。
1煤矿机电事故发生原因探析
1.1煤矿机电操作人员素质偏低
现如今我国的煤矿工人中约80%是农民工,他们大多都是中小学文化,受教育程度低,且多数人员在上岗前都没有进行过严格的培训,所以安全意识淡薄,专业技能不过关。当今社会,科学技术越来越发达,煤矿机电设备的功能越来越完善,操作过程也越来越复杂,设备使用之后的安全检查与保养修护的要求更是越来越高,这些都对设备操作人员的专业技术有了更高的要求,显然,文化知识不足、技能水平低的操作人员已经不能符合要求。此外,煤矿企业中经常性的岗位变换,新来代岗人员技能不熟练,都为煤矿机电事故的发生带来了隐患。
1.2煤矿机电设备陈旧
由于煤矿机电设备的投入需要成套,设备与设备间又需要配套,因此,更新一次机电设备所要投入的资金数目是十分巨大的。巨大的资金投入使有的煤矿企业无法快速的更新煤矿机电设备,只能新旧设备同时使用,而更多煤矿企业则是根本无力承受,只能一直使用已有的陈旧的设备,但是这些机电设备大多数都十分老旧,根本无法达标,有的甚至是早就超过了服务年限。设备上还存在各种伤痕,只能边修补边强行使用,这无疑会造成煤矿机电事故的频繁发生。
1.3煤矿机电设备检修不及时
修,或是维修不认真,只发现表面问题而没有发现潜在的问题,导致设备没有及时得到维修,从而导致机电事故的发生。此外,有的煤矿企业只注重经济效益,不注重安全生产,没有对设备定期进行检查维修也是导致煤矿机电事故发生的原因之一。
1.4管理制度不完善
许多煤矿的管理者缺乏责任心,安全意识淡薄,没有必要的危机感,心存侥幸,觉得机电事故不会轻易就发生,心中没有‘安全第一’,要为员工的生命安全负责的思想。煤矿生产中各岗位的工作人员分工不明确,一旦发生事故管理人员只会互相推卸责任,却没有人在事故发生前对生产工作进行严格的监管与适当的监督,对员工进行严格的培训与必要的安全教育工作,在事故发生后对事故发生原因进行详细的总结,以防此类事故再次发生。这些漏洞与缺陷都是造成煤矿机电事故的原因。
1.5电网触电
2.1提高煤矿员工的素质
在技术方面,煤矿企业可以通过请专家讲解,教授,演示等方法,在员工上岗前对其进行严格、专业的技术培训,培训之后要进行严格的考核,考核成功后发证,持证者方可上岗。上岗后要不定期对员工进行技能考核,考核通过者方可继续任职。以此来激励员工时刻注重自己的专业技能。在思想方面,煤矿企业要加强对员工的思想工作,可以通过开讲座等方法,用真实存在的案例让员工了解煤矿机电事故的巨大危害,杜绝他们的侥幸心理,增强他们的安全意识。
2.2对机电设备加大投入与检修工作
对于那些已经陈旧的应该退役的设备,煤矿企业应该及时进行更换,同时企业应该适当引进一些低能耗,先进的设备。每天每台机电设备都要定期进行‘小’的检查、维修,每月、每季度、每年要定期进行‘大’的检查、维修。每次检修都要严格遵守煤矿企业自己制定的质检标准,决不可麻痹大意。除此之外,煤矿企业可以实行包机责任制。每次换岗时,交接人员都要互相检查机电设备是否完好,确定没有问题后再进行登记换班。用这种方法来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延长机电设备的使用时间,减少煤矿机电事故的发生。
2.3健全煤矿企业的规章制度
煤矿企业应建立稳定的资金投入机制,以确保企业有足够的资金来更换、引进、检修煤矿企业的机电设备;煤矿企业还应建立合理的用工制度,尽量减少对临时工的使用,尽量减少对特殊工种人员的调换。煤矿企业的领导要增强自己的责任心,重视安全管理工作,使企业的各级领导,各个部门分工明确,职责清晰。同时,企业领导还应积极引进先进的管理技术,使企业的制度更加完善。这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企业的管理者积极学习管理方面的知识,提高自身水平,并在工作中运用自己所学的知识来将企业管理好;二是煤矿企业要尽可能的引进先进的科学技术,建立完备安全预警系统,以及时了解煤矿机电设备的情况,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进行维修,以防因为维修不及时而导致的煤矿机电事故。
《煤矿机电事故原因及预防措施探析》全文内容当前网页未完全显示,剩余内容请访问下一页查看。
消防事故预防措施封面
本工程为******工程,全部为砌体结构,地上六层,其中8#楼带有一层地下室。工程地点位于朝阳区,989公共汽车总站北侧。
建筑工地是一个多工种、立体交叉作业的施工场地,在施工过程中存在着火灾隐患。特别是在工程装饰施工和冬季施工的高峰期间,明火作业增多,易燃材料增多,极易发生建筑工地火灾。为了提高消防应急能力,全力、及时、迅速、高效地控制火灾事故,最大限度的减少火灾事故损失和事故造成的负面影响,保障国家、企业财产和人员的安全,针对施工现场实际,项目部制定施工现场火灾事故应急预案:
一、指导思想和法律依据:
指导思想:施工期间的火灾应急防范工作是建筑安全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地一旦发生灾事故不仅会给企业带来经济损失,而且极易造成人员伤亡。为预防施工工地的火灾事故,要加强火灾应急救援管理工作。我们要以党的“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贯彻落实“隐患险于明火,防范胜于救灾,责任重于泰山”的精神,坚持“预防为主、防消结合”的消防方针,组织全体员工认真学习法律法规知识,学习火灾原理及灭火基础知识及救援知识。用讲政治的高度来认识防火救援工作的重要性,增强员工的消防意识。
法律依据:《安全生产法》第十七条规定:“生产经营单位的主要负责人具有组织制定并实施本单位的生产事故应急救援预案的职责。”第三十三条规定:“生产经营单位对重大危险源应当制定应急救援预案,并告知从业人员和相关人员在紧急情况下应当采取的应急措施。”
《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第四十八条规定:施工单位应当制定本单位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建立应急救援组织或者配备应急救援人员,配备必要的应急救器材、设备,并定期组织演练。第四十九条规定:施工单位应当根据建设工程施工的特点、范围,对施工现场易发生重大事故的部位、环节进行监控,制定施工现场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实行施工总承包的,由总承包单位统一组织编制建设工程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工程总承包单位和分包单位按照应急救援预案,各自建立应急救援组织或者配备应急救援人员,配备救援器材、设备,并定期组织演练。
《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规定:“消防安全重点单位应当制定灭火和应急疏散预案,定期组织消防演练。”
二、火灾事故应急救援的基本任务:
火灾事故应急救援的总目标是通过有效的应急救援行动,尽可能地降低事故的后果,包括人员伤亡、财产损失和环境破坏等。火灾事故应急救援的基本任务有以下几个方面:
1、立即组织营救受害人员,组织撤离或者采取其他措施保护危害区域内的其他人员。抢救受害人员是应急救援的首要任务,在应急救援行动中,快速、有序、有效地实施现场急救与安全转送伤员是降低伤亡率、减少事故损失的关键。由于重大事故发生突然、扩散迅速、涉及范围广、危害大,应及时教育和组织职工采取各种措施进行自身防护,必要时迅速撤离危险区或可能受到危害的区域。在撤离过程中,应积极组织职工开展自救和互救工作。
2、迅速控制事态,并对火灾事故造成的危害进行检测、监测、测定事故的危害区域、危害性质及危害程度。及时控制住造成火灾事故的危害源是应急救援工作的重要任务,只有及时地控制住危险源,防止事故的继续扩展,才能及时有效进行救援。发生火灾事故,应尽快组织义务消-防-队与救援人员一起及时控制事故继续扩展。
3、消除危害后果,做好现场恢复。针对事故和人体、土壤、空气等造成的现实危害和可能的危害,迅速采取封闭、隔离、洗消、检测等措施,防止对人的继续危害和对环境的污染。及时清理废墟和恢复基本设施。将事故现场恢复至相对稳定的基本状态。
4、查清事故原因,评估危害程度。事故发生后应及时调查事故发生的原因和事故性质,评估出事故的危害范围和危险程度,查明人员伤亡情况,做好事故调查。
三、成立应急小组,落实职能组职责。
成立工程项目部消防安全领导小组和义务消-防-队。
(一)、组长及小组成员、职能组:
组 长:项目经理
副组长:项目副经理
成 员: 职能组:联络组、抢险组、疏散组、救护组、保卫组、调查组、后勤组、义务消-防-队等。
(二)、领导小组职责:工地发生火灾事故时,负责指挥工地抢救工作,向各职能组下达抢救指令任务,协调各组之间的抢救工作,随时掌握各组最新动态并做出最新决策,第一时间向110、119、120、公司及当地消防部门、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及有关部门报告和求援。平时小组成员轮流值班,值班者必须在工地,手机24小时开通,发生火灾紧急事故时,在应急小组长未到达工地前,值班者即为临时代理组长,全权负责落实抢险。
《消防事故预防措施封面》全文内容当前网页未完全显示,剩余内容请访问下一页查看。
职能组职责:
1.联络组:其任务是了解掌握事故情况,负责事故发生后在第一时间通知公司,根据情况酌情及时通知当地建设行政主管部门、电力部门、劳动部门、当事人的'亲人等。
2.抢险组:其任务是根据指挥组指令,及时负责扑救、抢险,并布置现场人员到医院陪护。当事态无法控制时,立刻通知联络组拨打政府主管部门电话求救。
3.疏散组:其任务为在发生事故时,负责人员的疏散、逃生。
4.救护组:其任务是负责受伤人员的救治和送医院急救。
5、保卫组:负责损失控制,物资抢救,对事故现场划定警戒区,阻止与工程无关人员进入现场,保护事故现场不遭破坏。
6、调查组:分析事故发生的原因、经过、结果及经济损失等,调查情况及时上报公司。如有上级、政府部门介入则配合调查。
7、后勤组:负责抢险物资、器材器具的供应及后勤保障。
8、义务消-防-队:发生火灾时,应按预案演练方法,积极参加扑救工作。
人员名单及分工应挂在项目部办公室墙上,
(三)、应急小组地点和电话有关单位部门联系方式:
地点:
电话:
应急小组长电话:
公司:
急救电话---120 火警----119 公安----110
四、灭火器材配置和急救器具准备:
具、一般五金工具、雨衣、雨靴、手电筒等。统一存放在仓库,仓库保管员24小时值班。 消防器材:干粉灭火器和1211灭火器。国标消防栓,分布各楼层。设置现场疏散指示标志和应急照明灯。设置黄砂箱。周围消防栓应标明地点。
急救物品:配备急救药箱、口罩、担架及各类外伤救护用品。
其它必备的物资供应渠道:保持社会上物资供应渠道(电话联系),随时确保供应。 急救车辆:项目部自备小车,或报120急救车救助。
五、火灾事故应急响应步骤:
领导,便于及时扑救处置火灾事故。
2、组织扑救火灾。当施工现场发生火灾时,应急准备与响应指挥部除及时报警,并要立即组织基地或施工现场义务消-防-队员和职工进行扑救火灾,义务消-防-队员选择相应器材进行扑救。扑救火灾时要按照“先控制,后灭火;救人重于救火;先重点,后一般”的灭火战术原则。派人切断电源,接通消防水泵电源,组织抢救伤亡人员,隔离火灾危险源和重点物资,充分利用项目中的消防设施器材进行灭火。a、灭火组:在火灾初期阶段使用灭火器、室内消火栓进行火灾扑救。b、疏散组:根据情况确定疏散、逃生通道,指挥撤离,并维持秩序和清点人数。c、救护组:根据伤员情况确定急救措施,并协助专业医务人员进行伤员救护。
d、保卫组:做好现场保护工作,设立警示牌,防止二次火险。
3、人员疏散是减少人员伤亡扩大的关键,也是最彻底的应急响应。在现场平面布置图上绘制疏散通道,一旦发生火灾等事故,人员可按图示疏散撤离到安全地带。
4、协助公安消-防-队灭火:联络组拨打119、120求救,并派人到路口接应。当专业消-防-队到达火灾现场后。火灾应急小组成员要简要向消-防-队负责人说明火灾情况,并全力协助消-防-队员灭火,听从专业消-防-队指挥,齐心协力,共同灭火。
5、现场保护。当火灾发生时和扑灭后,指挥小组要派人保护好现场,维护好现场秩序,等待事故原因和对责任人调查。同时应立即采取善后工作,及时清理,将火灾造成的垃圾分类处理以及其它有效措施,使火灾事故对环境造成的污染降低到最底限度。
6、火灾事故调查处置。按照公司事故、事件调查处理程序规定,火灾发生情况报告要及时按“四不放过”原则进行查处。事故后分析原因,编写调查报告,采取纠正和预防措施,负责对预案进行评价并改善预案。火灾发生情况报告应急准备与响应指挥小组要及时上报公司。
六、加强消防管理,落实防火措施:
火灾案例实际告诉我们,火灾都是可以预防的。预防火灾的主要措施是:
1、落实专人对消防器材的管理与维修,对消防水泵(高层、大型、重点工程必须专设消防水泵)24小时专人值班管理,场地内消防通道保持畅通。
2、施工现场禁止吸游烟,建立吸烟休息室。动用明火作业必须办理动火证手续,做到不清理场地不烧,不经审批不烧,无人看护不烧。安全用电,禁止在宿舍内乱拉乱接电线,禁止烧电炉、电饭煲、煤气灶。
《消防事故预防措施封面》全文内容当前网页未完全显示,剩余内容请访问下一页查看。
3、建立健全消防管理制度,落实责任制,与各作业班组、分包单位签订《治安、消防责任合同书》,把责任纵向到底,横向到边地分解到每个班组、个人,落实人人关注消防安全责任心。
4、规范木工车间、钢筋车间、材料仓库、危险品仓库、食堂等场所的搭设,落实防火责任人。
七、救灾、救护人员的培训和演练:
1、救助知识培训:定时组织员工培训有关安全、抗灾救助知识,有条件话邀请有关专家前来讲解,通过知识培训,做到迅速、及时地处理好火灾事故现场,把损失减少到最低限度。
2、使用和器材维护技术培训:对各类器材的使用,组织员工培训、演练,教会员工人人会使用抢险器材。仓库保管员定时对配置的各类器材维修保护,加强管理。抢险器材平时不得挪作他用,对各类防灾器具应落实专人保管。
3、每半年对义务消-防-队员和相关人员进行一次防火知识、防火器材使用培训和演练(伤员急救常识、灭火器材使用常识、抢险救灾基本常识等)。
4、加强宣传教育,使全体施工人员了解防火、自救常识。
八、预案管理与评审改进:
火灾事故后要分析原因,按“四不放过”的原则查处事故,编写调查报告,采取纠正和预防措施,负责对预案进行评审并改进预案。针对暴露出的缺陷,不断地更新、完善和改进火灾应急预案文件体系,加强火灾应急预案的管理。
防火工作是企业安全生产的一项重要内容,一旦发生火灾事故,往往造成巨大的财物损失或人员伤亡。企业火灾事故有以下一些特点:
1、爆炸性火灾多。爆炸引起火灾或火灾中产生爆炸是一些生产企业(例如石油、化工、矿山企业)的显著特点。这些企业生产中所采用的原料、生产的中间产品及最终产品多数具有易燃易爆的条件。就会发生爆炸并导致火灾,火灾又能引起爆炸。
2、大面积流淌性火灾。可燃、易燃液体具有良好的流动特性,当其从设备内泄露时,便会四处流淌,如果遇到明火,极易发生火灾事故。
3、立体性火灾多。由于生产企业内存在的易燃易爆物质的流淌扩散性,生产设备密集布置的立体性和企业建筑的互相串通性,一旦初期火灾控制不利,就会使火势上下左右迅速扩展而形成立体火灾。
火势发展速度快。在一些生产和储存可燃物品集中的场所,起火以后燃烧强度大、火场温度高、辐射热强、可燃气体液体的扩散流淌性极强、建筑的互通性等诸多条件因素的影响,使得火势蔓延速度较快。
发生火灾必须同时具备以下三个条件:
1.有可燃物质。不论固体、液体或气体,凡是能与空气中的氧或其它氧化剂发生剧烈反应的物质,均可称为可燃物质。如碳、氢、硫、钾、木材、纸张、汽油、酒精、乙炔、丙酮、苯等。
2.有氧化剂,即通常所说的助燃物质。如空气、氧气、氯气、氯酸钾以及高锰酸钾等。
3.有点火源。即能引起可燃物质燃烧的能源。如明火焰、烟火头、电(气)焊火花、炽热物体、自燃发热物等。
企业防火措施主要包括:
1.易燃易爆场所如油库、气瓶站、煤气站和锅炉房等工厂要害部位严禁烟火,工厂不得随便进入。
2.火灾爆炸危险较大的厂房内,应尽量避免明火及焊割作业,最好将检修的设备或管段拆卸到安全地点检修。当必须在原地检修时,必须按照动火的有关规定进行,必要时还需要请消-防-队进行现场监护。
3.在积存有可燃气体或蒸汽的管沟、下水道、深坑、死角等处附近动火时,必须经处理和检验,确认无火灾危险时,方可按规定动火。
4.道生炉、熬炼设备的操作,要坚守岗位,防止眼道窜火和熬锅破漏。同时熬炼设备必须设置在安全地点作业并有专人值守。
5.火灾爆炸危险场所应禁止使用明火烘烤结冰管道设备,宜采用蒸汽、热水待化冰解堵。
6. 对于混合接触发生反应而导致自燃的物质,严禁混存混运,对于吸水易引起自燃或自然发热的物质应保持使用贮存环境干燥,对于容易在空气中剧烈氧化放热的自燃物质,应密闭储存或浸在相适应的中性液体(如水、煤油等)中储存,避免与空气接触。
7.易燃易爆场所必须使用防爆型电器设备,还应做好电气设备的维护保养工作。
1.易燃易爆场所的操作人员必须穿戴好防静电服装鞋帽,严禁穿钉子鞋、化纤衣物进入,操作中严防铁器撞击地面。
2.对于有静电火花产生的火灾爆炸危险场所,提高环境湿度,可以有效减少静电的危害。
10.可燃物的存放必须与高温器具、设备的表面保持有足够的防火间距,高温表面附近不宜堆放可燃物。
11.熔渣、炉渣等高热物要安全处置,防止落入可燃物中。
12.应掌握各种灭火器材的使用方法。不能用水扑灭碱金属、金属碳化物、氧化物火灾,因为这些物质遇水后会发生剧烈化学反应,并产生大量可燃气体、释放大量的热,使火灾进一步扩大。
13.不能用水扑灭电气火灾,因为水可以导电,容易发生触电事故;也不能用水扑灭比水轻的油类火灾,因为油浮在水面上,反而容易使火势蔓延。
14.钢铁水泄露发生火灾,不可用水扑灭,因为高温金属液遇水会发生爆炸。
企业火灾事故预防措施
企业火灾事故预防措施有哪些?许多人并不是很清楚了解,以下是小编整理的相关信息,欢迎阅读。
1.易燃易爆场所如油库、气瓶站、煤气站和锅炉房等工厂要害 部位严禁烟火,不得随便进入。
2.火灾爆炸危险较大的厂房内,应尽量避免明火及焊割作业, 最好将检修的设备或管段拆卸到安全地点检修。当必须在原地检修时,必须按照动火的有关规定进行,必要时还需要请消防队进行现场监护。
3.在积存有可燃气体或蒸汽的管沟、下水道、深坑、死角等处附近动火时,必须经处理和检验,确认无火灾危险时,方可按规定动火。
4.火灾爆炸危险场所应禁止使用明火烘烤结冰管道设备,宜采 用蒸汽、热水待化冰解堵。
5.对于混合接触发生反应而导致自燃的物质,严禁混存混运, 对于吸水易引起自燃或自然发热的物质应保持使用贮存环境干燥,对于容易在空气中剧烈氧化放热的自燃物质,应密闭储存或浸在相 适应的中性液体(如水、煤油等)中储存,避免与空气接触。
6.易燃易爆场所必须使用防爆型电器设备,还应做好电气设备 的维护保养工作。
7.易燃易爆场所的操作人员必须穿戴好防静电服装鞋帽,严禁 穿钉子鞋、化纤衣物进入,操作中严防铁器撞击地面。
8.对于有静电火花产生的火灾爆炸危险场所,提高环境湿度, 可以有效减少静电的'危害。
9.可燃物的存放必须与高温器具、设备的表面保持有足够的防火间距,高温表面附近不宜堆放可燃物。
10.熔渣、炉渣等高热物要安全处置,防止落入可燃物中。
11.应掌握各种灭火器材的使用方法。不能用水扑灭碱金属、 金属碳化物、氧化物火灾,因为这些物质遇水后会发生剧烈化学反应,并产生大量可燃气体、释放大量的热,使火灾进一步扩大。
12.不能用水扑灭电气火灾,因为水可以导电,容易发生触电事故;也不能用水扑灭比水轻的油类火灾,因为油浮在水面上,反而容易使火势蔓延。
1、爆炸性火灾多。爆炸引起火灾或火灾中产生爆炸是一些生产企业(例如石油、化工、矿山企业)的显著特点。这些企业生产中所采用的原料、生产的中间产品及最终产品多数具有易燃易爆的条 件。就会发生爆炸并导致火灾,火灾又能引起爆炸。
2、大面积流淌性火灾。可燃、易燃液体具有良好的流动特性,当其从设备内泄露时,便会四处流淌,如果遇到明火,极易发生火灾事故。
3、立体性火灾多。由于生产企业内存在的易燃易爆物质的流淌扩散性,生产设备密集布置的立体性和企业建筑的互相串通性,一旦初期火灾控制不利,就会使火势上下左右迅速扩展而形成立体火灾。火势发展速度快。在一些生产和储存可燃物品集中的场所,起火以后燃烧强度大、火场温度高、辐射热强、可燃气体液体的扩散流淌性极强、建筑的互通性等诸多条件因素的影响,使得火势蔓延速度较快。
1.有可燃物质。不论固体、液体或气体,凡是能与空气中的氧或其它氧化剂发生剧烈反应的物质,均可称为可燃物质。如碳、氢、硫、钾、木材、纸张、汽油、酒精、乙炔、丙酮、苯等。
2.有氧化剂,即通常所说的助燃物质。如空气、氧气、氯气、 氯酸钾以及高锰酸钾等。
3.有点火源。即能引起可燃物质燃烧的能源。如明火焰、烟火头、电(气)焊火花、炽热物体、自燃发热物等。所以只要使以上三个条件不具备,就可以预防火灾事故发生。发生事故以后,如果已经采取了限制火灾发展的措施,火灾便会得到控制,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就会减少。
煤矿职业病的预防措施
为了预防、控制和消除职业病危害,防治职业病,保护职工健康及其相关权益,促进企业稳定发展。以下是小编整理的煤矿职业病的预防措施,欢迎阅读。
职业病预防控制工作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方针,实行分类管理、综合治理,依法为职工创造符合国家职业卫生标准和卫生要求的工作环境和条件,保障职工获得相应的职业卫生保护,依法为职工交纳工伤社会保险。积极推广、应用有利于职业病防治和保护劳动者健康的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限制使用或淘汰职业病危害严重的技术、工艺、材料,矿安监科、矿办室设专人负责各职业病危害点的职业卫生、劳动保护情况监督,加强对职工职业病防治的宣传教育,普及职业病防治的知识,提高职工的自我健康保护意识。对防治职业病成绩显著的科室车间和人员给予奖励。
加强职工劳动过程中的`防护与管理。设置矿办室为我矿的职业卫生管理机构,配备专职职业卫生专业人员,负责全矿的职业病防治工作;建立、健全职业卫生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建立、健全职业卫生档案和劳动者健康监护档案;建立、健全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及评价制度;建立、健全职业病危害事故应急救援预案。为职工采用有效的职业病防护设施,提供符合防治职业病要求的职业病防护用品。在各在建工程施工现场醒目位置设置公告栏,公布有关职业病防治的规章制度、操作规程、职业病危害事故应急救援措施和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情况。
在可能发生急性职业损伤的有毒、有害工作场所,设置警示标志,在施工现场配置急救用品、冲洗设备、应急撤离通道。对职业病防护设备、应急救援设施和个人使用的职业病防护用品,进行经常性的维护、检修,定期检测其性能和效果,确保其处于正常状态,使用期间不得擅自拆除或者停止使用。一旦发现职工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不符合国家职业卫生标准和卫生要求时,立即采取相应治理措施,职业病危害因素经治理后,符合国家职业卫生标准和卫生要求的,方可重新作业。
对施工中所使用的材料,向施工人员提供相关的有害因素、可能产生的危害后果、安全使用注意事项、职业病防护以及应急救治措施等信息。与职工订立劳动合同时,将工作过程中可能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及其后果、职业病防护措施和待遇等如实告知职工,并在劳动合同中写明,不隐瞒或欺骗。按“三级教育”的原则对职工进行上岗前的职业卫生培训和在岗期间的定期职业卫生培训,普及职业卫生知识,督促职工遵守职业病防治法律、法规、规章和操作规程,指导职工正确使用职业病防护设备和个人使用的职业病防护用品。对从事接触职业病危害的作业的职工,矿按照有关规定组织上岗前、在岗期间和离岗位时的职业健康检查,并将检查结果如实告知劳动者。
1、在进行采掘作业时,坚持湿式凿岩,杜绝干打眼,是减少粉尘的重要手段。
3、严格执行放炮操作规程,坚持使用水炮泥,控制装药量和炮眼密度,采用松动爆破,减少粉尘量。
4、喷雾洒水,坚持放炮前后洒水湿润岩帮,在采煤机械、转载运输机头和装车点和回风巷中等产尘地点安设喷雾洒水装置,并坚持使用。
5、对井巷定期进行清扫,冲洗煤尘和刷浆工作,巷道中的浮煤必须定期清扫运出。
6、保持井下矿车完好,轨道平整,防止煤尘飞扬和撤落。
7、井下煤仓和溜煤眼保持一定数量的存煤,不得放空,进风眼不得作溜煤眼使用。
8、在保证供风量的前提下选择合理的风速,减少粉尘飞扬。
9、做好员工的个体防护,对井下有粉尘的地带,坚持使用防尘口罩,以控制粉尘对人体的危害。
10、经常检查和测量井下有毒有害气体,对超过《规程》规定的有毒有害气体,及时采取措施,加强通风,进行处理。
11、对地面充电、锅炉水质处理等经常接触硫酸、盐酸、硝酸等有毒有害物质的场所,保持通风良好,并戴好防毒口罩和防酸手套等防护用品。
12、为电焊工提供通风良好的操作空间。电焊工必须持证上岗,作业时佩戴有害气体防护口罩、眼睛防护罩,杜绝违章作业,采取轮流作业,杜绝施工操作人员的超时工作。
13、 在高温期间,为职工备足饮用水或绿豆水、防中暑药品、器材。建设必要的躲阴场所,尽量避免在烈日下长时间作业。减少工人工作时间,尤其是延长中午休息时间。
1、在检查安全的同时,检查工人作业场所的扬尘防护措施的落实,检查个人扬尘防护措施的落实,每月不少于一次,并指导施工作业人员减少扬尘的操作方法和技巧。
2、夏季,在检查安全的同时,检查落实饮水、防中暑物品的配备,工人劳逸适宜,并指导、提高中暑情况发生时,职工救人与自救的能力。
事故分类及预防措施
引言 化工行业就是从事化学工业生产和开发的企业和单位的总称。化工行业渗透各个方面,是国民经济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发展是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对于社会发展,人类经济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化工行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一个重要的基础产业,为我国经济的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然而,由于化工行业工艺复杂,物料危险性大,并且存在高低温、易燃、易爆和腐蚀等作业环境,使其成为潜在的危险性较大的行业,一旦发生事故,往往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我国化工行业的安全生产形势相当严峻,如不能得到及时解决,将会严重制约化工行业的健康发展,并对整个国家经济和和谐社会的建设带来重大影响。 本论文主要介绍化工企业常见的事故类型比如说:火灾,泄漏,化工反应,中毒等事故及预防措施。
一 火灾 火灾是指在时间或空间上失去控制的燃烧所造成的灾害。在各种灾害中,火灾是最经常、最普遍地威胁公众安全和社会发展的主要灾害之一。化工生产面临的安全和环境问题十分严重,化工生产的原料和产品范围广、种类多,且大部分属于易燃易爆,有毒有害物质。这类物质已发生火灾爆炸。
化工企业发生火灾的主要原因:发生火灾的原因有多种,如自然原因。但是常见的化工企业火灾都是人为造成的。如人为操作不当,违反电气安全,吸烟,静电等因素。 经验总结人为化工企业有一下火灾安全隐患:
(1) 企业的火灾危险性级别比较高,极易造成重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2) 企业使用、存放的危险化学物品种类、数量繁多,发生化工事故易造成环境污染和火灾发生。
(1)发现火情,现场工作人员立即采取措施处理,防止火势蔓延并迅速报告;
(2)灭火组按照应急处置程序采用适当的消防器材进行扑救;
(3)总指挥根据事故报告立即到现场进行指挥(总指挥不在现场由副总指挥负责指挥);
(5)救护组进行现场救护,如有需要立即将伤员送至医院;
(6)通讯组视火情拨打“119”报警求救,并到明显位置引导消防车;
(7)扑救人员要注意人身安全。
二 化学物质泄漏
危险化学品泄漏原因:
(1) 自然灾害。如地震、海啸、台风等自然因素造成化学物质的泄漏。
(2) 勘测、设计方面存在缺陷。如化工企业选址不当。
(3) 设备、技术方面存在问题。
(4) 违反操作规程,操作不当。
(5) 交通运输事故引发危险化学品泄漏。
(6) 人为破坏,如恐怖分子袭击。
泄漏处理包括泄漏源控制及泄漏物处理两大部分:
2.1 泄漏源控制
(2)包装桶发生泄漏,应迅速将包装桶移至安全区域,并更换。
2.2 泄漏物处理
(2)大量泄漏可采用围堤堵截、覆盖、收容等方法,并采取以下措施:1)立即报警:通讯组及时向环保、公安、卫生等部门报告和报警;2)现场处置:在做好自身防护的基础上,快速实施救援,控制事故发展,并将伤员救出危险区,组织群众撤离,消除事故隐患;3)紧急疏散;警戒组建立警戒区,将与事故无关的人员疏散到安全地点;4)现场急救:救护组选择有利地形设置急救点,做好自身及伤员的个体防护,防止发生继发性损害;5)配合有关部门的相关工作。
(3)泄漏处理时注意事项:进入现场人员必须配备必要的个人防护器具;严禁携带火种进入现场;应急处理时不要单独行动。
三 化工反应造成的事故
虽然由于化学反应导致的事故发生频率要比火灾和泄漏事故要少,但是其后果却是引人注目和破坏性的。化工生产中的化学反应常常是在高温、高压、高浓度的情况下进行,稍有不慎,就会发生事故。近年来,因为不了解反应物理化学性质,缺乏准确的反应条件数据而导致的反应容器破裂、泄漏、爆炸的.伤亡事故屡见不鲜。比如说化学反应失控造成的事故伤害、灼伤。
3.1 化学反应失控造成事故的原因:危险识别不够充分,没有采取必要的措施;缺乏工艺安全信息和培训;批量生产配方变化提高了反应失控的可能性;化学过程安全防护问题;环境的变化等因素。
《事故分类及预防措施》全文内容当前网页未完全显示,剩余内容请访问下一页查看。
煤矿瓦斯超限分析及预防措施
在当下这个社会中,我们每个人都可能会接触到措施,措施是管理学的名词,通常是指针对问题的解决办法、方式、方案、途径,可以分为非常措施、应变措施、预防措施、强制措施、安全措施。措施到底怎么拟定才合适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煤矿瓦斯超限分析及预防措施,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1、监控值班员、巡视员、瓦检员发现监控系统瓦斯超限、超限断电时必须立即汇报调度室及通防工区。
2、通防工区接到通知后要和总工程师及时分析研究超限原因,制定专门措施进行处理。
3、分析瓦斯超限、超限断电情况时,当班监控值班员、瓦检员、监控管理员、工区值班员、矿值班员、调度值班员、总工程师等有关人员都必须参加分析会。
4、分析会上,汇报瓦斯超限、超限断电情况时,因瞒报、谎报、不报等隐瞒事实,而造成不良后果的,一经查实,对责任人根据有关规定进行严肃处理。
5、分析会完毕后,所有参加分析会的人员都必须在分析报告上签字。
6、分析报告要认真整理存档,以备以后参考查看。
瓦斯超限后,为预防瓦斯事故的发生,特编制矿井瓦斯超限治理措施。
(一)采煤工作面局部瓦斯积聚的预防和处理
采煤工作面瓦斯积聚地点主要在回风隅角,预防回风隅角瓦斯积聚的措施:
加大工作面风量,提高风速。
在上下端头吊挂风帘,冲淡上下隅角气体,防止瓦斯积聚。 在下端头设置风帘,减少采空区漏风。
加强检测,发现气体升高时采区措施,进行处理。
当采面回风隅角出现瓦斯积聚时,应采取以下措施:
1、吊挂风帘
(1)用风筒布在回采面上出口到上隅角之间挂一风帘,其吊挂高度、宽度以风流足以冲淡上隅角气体而补影响工作面回风为宜。
(2)挡风帘必须随着工作面的推进向前移,移架或回柱时要将挡风帘取下,移架或回柱结束后要及时挂上。
(3)瓦检员要经常检查上下隅角的瓦斯浓度,当瓦斯浓度超过1%时,不得进行移架、回柱、放炮等工作,只有上下隅角瓦斯浓度被冲淡到1%以下时方可进行。
(4)回采面上下出口要保持畅通,使回采面风量符合《作业规程》的要求。
2、用局部通风机处理上下隅角瓦斯积聚
采煤工作面上下端头超过进回风巷不足2米,用吊挂风帘的方法处理,超过2米时(带采),用局部通风机处理。
(1)在回采面进风巷安设一台局部通风机(进风巷安设有困难时,在回采面距上出口10米处安设一台小功率的局部通风机),将风筒接到上下隅角,启动局部通风机稀释上下隅角的瓦斯。
(2)局部通风机和风筒要随着采煤面的推进前移。上下端头需要放炮时,用挡板等维护好风筒。
(3)局部通风机的管理要符合《规程》规定。
(4)瓦检员要经常检查上下隅角瓦斯,瓦斯浓度超过1%时不得从事放炮、采煤等工作。
3、采煤机附近瓦斯积聚预防和处理
(1)加大工作面风量。通过扩大工作面控顶断面、上下出口地面或风量调整等措施提高工作面风量。工作面风量提高后,同时要加大工作面综合防尘措施,防止工作面煤尘飞扬。
(2)在采煤机上安装风水引射器,采煤机工作时,风水引射器既可以吹散采煤机附近的瓦斯,又可以降尘。
(3)加强采煤机内外喷雾的管理,保持雾化良好。
(二)掘进工作面高冒区局部瓦斯积聚预防和处理措施
掘进巷道在掘进过程中,因施工等因素造成高冒区后,很容易造成高冒区局部瓦斯积聚,如不及时处理会给以后的安全生产留下隐患,局部高冒区的瓦斯积聚应采取以下和处理措施。
预防措施:
严格工程质量,架棚支护巷道要有防止漏顶冒顶的措施
煤质松软顶板不好时,要少装药放小炮或用风镐落煤,并及时支护。
锚网支护巷道要及时支护,减少空顶距,网上的`浮煤要清理干净。 高冒区要用不燃性材料充填结实。
处理措施:
1、通防部门应及时掌握掘进巷道的高冒情况,做出标记,并记
录其冒顶高度、位置等,定期对高冒区进行检测或取样分析。
2、高冒区巷道长度超过3米,冒高超过0.5米时,必须对该段巷道进行喷浆处理,喷浆厚度不小于5厘米,顶帮及网眼要喷堵严密,不得留有供氧通道。
3、喷浆长度必须超过高冒段巷道5米,两端与顶结实。
4、高冒区巷道长度小于3米的局部高冒区,也可以喷浆处理,喷浆有困难时,可采取注凝胶方法处理。
5、注凝胶时必须编制专门措施,注胶量应充满整个高冒区及周边裂隙。
7、用注凝胶、挡风板及风筒处理时,都必须在高冒区设置检测导管,便于定期检测高冒区的瓦斯变化情况。
8、高冒区地点附近20米范围内放炮时,必须检查高冒区的瓦斯浓度,当瓦斯浓度超过1%时严禁放炮。
9、采取以上方法处理瓦斯积聚时,同时还要采取防止煤炭自燃的相关措施。
起重伤害事故预防措施
(1)起重作业人员须经有资格的培训单位培训并考试合格,才能持证上岗。
(2)起重机械必须设有安全装置,如起重量限制器、行程限制器、过卷扬限制器、电气防护性接零装置、端部止挡、缓冲器、联锁装置、夹轨钳、信号装置等。
(3)严格检验和修理起重机机件,如钢丝绳、链条、吊钩、吊环和滚筒等,报废的应立即更换。
(4)建立健全维护保养、定期检验、交接班制度和安全操作规程。
(5)起重机运行时,禁止任何人上下,也不能在运行中检修。上下吊车要走专用梯子。
(6)起重机的悬臂能够伸到的`区域不得站人,电磁起重机的工作范围内不得有人。
(7)吊运物品时,不得从有人的区域上空经过;吊物上不准站人;不能对吊挂着的物品进行加工。
(8)起吊的物品不能在空中长时间停留,特殊情况下应采取安全保护措施。
(9)起重机驾驶人员接班时,应对制动器、吊钩、钢丝绳和安全装置进行检查,发现异常时,应在操作前将故障排除。
(10)开车前必须先打铃或报警。操作中接近人时,也应给予持续铃声或报警。
(11)按指挥信号操作。对紧急停车信号,不论任何人发出都应立即执行。
(12)确认起重机上无人时,才能闭合主电源进行操作。
(13)工作中突然断电,应将所有控制器手柄扳回零位;重新工作前,应检查起重机是否工作正常。
(14)轨道上露天作业的起重机,在工作结束时,应将起重机锚定;当风力大于6级时,一般应停止工作,并将起重机锚定;对于在沿海工作的起重机,当风力大于7级时,应停止工作,并将起重机锚定好。
(15)当司机维护保养时,应切断主电源,并挂上标志牌或加锁。如有未消除的故障,应通知接班的司机。
全厂停电事故预防措施
1严格执行操作作制度,防止人为误操作引起的厂用电系统事故发生。
2对工作票所列的安全措施、接地线、绝缘隔板,应做好记录,并有明显的标记,防止恢复系统后安全措施未拆除引起系统故障。
3定期检查厂用系统的备用电源完好,各厂用备用电源的选择按钮在“自动”位。
4厂用母线装设的备用电源自动装置应经常投入,无故不得退出。对备用电源的自投情况应按规定,坚持定期试验,确保需要时能自动投入。
5加强直流系统的维护,保证在厂用电系统交流中断时,蓄电池组能够承载机组最重要的厂用电负荷。
6直流系统各级保险容量开关保护定值应有统一的整定方案,合理配置,保证在事故情况下不越级断开而中断保护操作电源和直流事故油泵。
7正常情况下必须保证最大限度的按正常运行方式运行。如需倒换运行方式时,必须做到可*、合理。在工作结束后,应尽快恢复正常方式运行。
8厂用电系统发生故障,备用电源自投不成功时,应检查有关厂用设备无故障后方可向停电的厂用设备试送电,未经检查,禁止送电。
9厂用电系统发生故障时,应积极稳妥地尽快处理事故,对重要负荷要可能在减少失电时间,保证机组可*运行。
10厂用电系统发生事故处理中,要防止系统非同期,扩大事故,使运行设备损坏。
11在事故情况下,直流系统带动力设备运行时,应严密监视直流母线电压,根据电压变化情况及时进行调整。
12柴油发电机必须经常处于良好的热备用状态,并定期进行联动试验。
13蓄电池应定期做好充放电工作,正常应工作在浮充电状态。
14定期做好启备变的检查与维护工作,确保事故下,备用电源可*投入。
1 运行人员应认真履行岗位职责,做好机组的运行参数调整、巡回检查、设备定期轮换试验等各项基础工作,保证设备可靠运行和备用。
2 热工维护人员应定期检查各主要测点完好,保证机组自动的可靠投入。在主要测点(如氧量测点、水位测点等)出现故障影响机组运行时,应及时组织连续抢修直至正常,如果确实无法及时处理的,安生部应及时组织制订措施保证机组安全运行。
3 在各种专项检查活动中查出影响运行方式的设备缺陷等问题,各部门应在安生部的统一安排下通力配合保质、按期整改,使机组及变电站主要设备可靠性保持100%。
4运行部、设备管理部按照安生部的统一安排,根据生产现场情况密切配合相关部门进行运行方式的调整及设备整改。
5 主机或主要辅机发生故障时,应按照相关规定停机消除或制订可行的安全措施维持机组运行。
6 大、小修应按部颁标准及检修工艺规程对厂用电源开关及负荷开关机构进行详细检查、调整传动,避免因开关拒跳造成越级跳闸或开关拒合造成厂用母线失压事故。
7 设备管理部对厂用电系统继电保护应选择最合理的整定方案,并利用大、小修进行检查传动试验,保证继电保护可靠、有选择性动作,避免保护误动或拒动造成越级跳闸而扩大事故范围。
8运行人员应利用大小修机会配合试验人员共同做厂用变压器联锁(包括保安电源联锁)试验,发现问题及时消除。
9 一般不允许在无备用电源情况下运行,在备用电源安排检修工作时,应考虑最合理的厂用电运行方式,并制订相应反事故措施。
10各母线负荷应均匀分配在a、b两段,尽量保证负荷均匀,各母线运行电流在正常范围内。
11 除安排大、小修对各备用电源系统进行检查外,还应加强日常的维护及消缺工作,保障各备用电源能可靠备用。
12 厂用电失压事故发生时运行人员应按运行规程中处理原则,根据声光、表计信号指示,正确判断处理,防止盲目强送开关造成事故扩大。
13 厂用电倒换应防止非同期并列,不符合并列倒换条件,应采用瞬切联动方式。
14 厂房内重要辅机(如送风机、引风机、给水泵、循环水泵等)电动机事故按钮防护罩应完好,以防误碰造成停机事故。
15 加强蓄电池和直流系统(含ups电源)及柴油发电机的维修,定期进行试验和切换,确保主机交、直流润滑油泵和主要辅助油泵供电可靠。
16 发生全厂停电事故时应首先注意保安电源、ups电源、直流电源系统的恢复、调整。
17 机组停运前或炉灭火,应首先将厂用电倒至备用电源接带。
18 运行值班人员在进行厂用系统倒闸操作时,应认真执行唱票复诵、核对制度,严防非同期或误拉、合开关、刀闸,并应特别注意负荷分配情况。
19 加强继电保护工作,主保护装置应完好并正常投运,后备保护可靠并有选择性的动作,投入开关失灵保护,严防开关拒动、误动扩大事故。
20 运行人员要严格执行电网的有关规程、规定。操作前要认真核对接线方式,检查设备的'状况。认真执行"两票三制",操作中不跳项、不漏项、严防发生误操作事故。
21 对于双母线接线方式的变电站,在一条母线停电检修时,要做好保证另一条母线安全运行的技术措施,防止因人为因素造成运行母线停电。当给停电的母线送电时,有条件的要利用外部电源;若用母联断路器给停电母线送电,必须投入充电保护。
22 加强防误闭锁装置的运行、维护管理,确保已装设的防误闭锁装置正常运行。微机防误闭锁装置中电脑钥匙的管理必须严格按规定执行。
23 在运行方式上和倒闸操作过程中,应避免用带断口电容器断路器切带电磁式电压互感器的空母线,以防止谐振过电压损坏设备。
24 认真搞好通讯电源的日常维护,确保能在事故时可靠供电。
25 对400v重要动力电缆应选用阻燃型电缆,已采用非阻燃型塑料电缆的,应采用分层阻燃措施,以防电缆过热着火时引发全厂停电事故。”
26 应优先采用正常的母线、厂用系统、热力公用系统的运行方式,因故改为非正常运行方式时,应事先制定安全技术措施,并在工作结束后尽快恢复正常运行方式。
27 母线侧隔离开关和硬母线支柱绝缘子,应选用高强度支柱绝缘子,以防运行或操作时断裂,造成母线接地或短路失压。
冲床事故的预防措施
目前,许多企业在利用冲压方法加工生产时,仍旧沿用着简单的手工作业方法,即用手直接在模腔内装取零件,而且,大量的冲压设备都担负着多种产品或多种工序的制造任务。在这种情况下,如果冲压设备和模具没有安全防护装置,就极易发生伤手事故。所以,在冲压生产中加强安全防护、安全管理和提高机械化程度,是防止事故发生的一项重要任务。 1.冲压作业伤害分析冲压作业造成伤害事故的原因有人员、设备、模具、工艺、环境5个方面的因素。
(1) 人是实现安全生产的中心环节
冲压生产是连续重复作业,大部分中小企业基本上采用的是手工操作。由于要求高速度、高生产效率,一个班次必须成千上万次重复用手送、取产品,体力消耗极大。工作时间长了,容易使操作者(特别是青工)产生麻痹思想,导致失误引起事故。同时各级领导生产组织安排不当,安全生产规章制度不严,安全管理不善,违章指挥,不重视安全生产,加之操作工人违章操作、侥幸冒险、任性急躁、骄傲轻率,以及多人集体操作的大型冲压机床,如果配合不够协调,都容易发生事故。
(2) 冲压设备对安全生产的影响
冲压设备对安全生产影响很大。如冲床本身就有缺陷,缺少安全防护装置,离合器、制动器不够灵敏可靠,电器控制结构突然失控而发生连冲现象,以及附件工具有缺陷等,均是造成事故的重要原因。
(3) 冲压模具存在的不安全因素对安全生产的影响
模具的不安全状态直接关系到操作人员的人身安全与冲压生产的正常进行。如果在冲压模具结构设计过程中,既没有考虑使用方便的安全工具,又没有考虑到尽量保证进料、定料、出件、清理废料等方便的安全因素,使操作者的手部在模具闭合区内停留的时间太长,势必造成事故。因此,科学安全地进行模具设计十分重要。
冲压环境对操作者的影响也十分重要。如作业场地狭小,产品堆放不齐,作业场地光线不足,通风不良,再加上噪声和周围温度过高或过低都会引发事故。
2.冲压事故的预防措施
针对上述原因分析,防止冲压事故的预防措施有多种。首先必须加强安全管理措施,其次是采取安全技术措施,二者缺一不可。
(1)冲压作业的安全管理措施
冲压作业的安全管理是一项综合性工作,它不仅要有技术措施,而且要有严格、健全的管理
办法。冲压作业安全管理涉及到工艺、模具、设备(包括安全装置)管理、生产计划管理和安全技术教育管理等,如果工艺纪律不严明,模具管理不善,设备事故隐患多,组织生产不合理,安全操作水平低,纪律松懈,伤害事故就会不断发生。
积极推行安全性评价活动。推行安全性评价活动,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规章制度,特别是抓好“安全生产责任制”的落实,使每个职工明确自己的安全职责,严格执行冲压安全操作规程,加强安全管理工作,杜绝责任事故的发生。
做好职工的安全教育是减少冲压事故的一条极为有效的途径。企业经常对职工进行安全思想和安全技术知识教育,使冲压工人、技术人员和生产管理人员牢固树立安全第一的思想,熟练掌握冲压设备、模具、防护装置的安全操作技术,就可避免和减少事故的发生。
加强冲压工艺的安全管理,把安全技术措施和要求纳入工艺文件是非常必要的。它不仅能够保证各项安全技术措施的落实,实现有效的安全生产,而且能够明确工艺技术人员的安全生产责任制。如在工序卡片上注明冲模安全生产状况、编号、所配备的`安全工具和安全装置的名称、编号等。有了具体明确的工艺文件作为生产依据,就可以有效地防止无章可循或工艺纪律不明等原因造成的事故。
此外,工艺技术人员必须经常了解和掌握生产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不断改进工艺技术方法。 在冲压模具的管理过程中,首先必须做到经常进行检查和保养,其次将模具按其对人身安全构成的威胁程度不同用色标加以区分。如红色代表危险模具,黄色表示安全模具,绿色代表自动模具等。
《冲床事故的预防措施》全文内容当前网页未完全显示,剩余内容请访问下一页查看。
中毒事故预防措施
当前,由安全生产事故导致的环境应急事故高发,在这些事故中,往往伴随着大量有毒、有害气体的泄露甚至燃烧、爆炸,给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构成严重威胁。因此,了解有毒、有害气体物化性质和毒理,贯彻预防为主的应急思想,采用适合的防护措施和设备,十分必要。
氯气为黄绿色气体,有窒息味。广泛应用于石油、化工行业中。氯气不燃,但能与一般易燃性气体或蒸汽形成爆炸性混合物,并能与许多化学品发生猛烈反应引起爆炸。如松节油、乙醚、氨气、金属粉末等。氯气主要对呼吸道、眼睛和皮肤有强烈作用。短期吸入可造成声门水肿,进而产生窒息或肺水肿,可并发气胸。
接触氯气的人员,可出现以下症状:流泪、流涕、咽干、咽痛、胸闷、气急,甚至出现肺水肿以至窒息,肺部可有干、湿罗音或哮喘音。
1.完善工业生产工艺,严加密闭,提供充分的.局部排风和全面通风,不跑漏氯气。
2.加强安全和环保宣教,加强预防措施。工作现场严禁吸烟、进食、喝水;工作后淋浴更衣;进入高浓度区域工作必须有人监护。
3.戴好防护工具。紧急事态下抢救或撤离时,必须使用正压自给式呼吸器,戴化学安全防护眼睛,手戴耐酸碱橡胶手套。
1.迅速撤离人员至上风处,隔离至气体散净,切断火源。避免氯气与松节油、乙醚、氨气、金属粉末等接触。
2.合理通风,切断气源,喷雾状水稀释、溶解,并收集和处理废水。抽排(室内)或强力通风(室外)。如有可能,将泄露氯气钢瓶放置于石灰乳液中,之后对泄露钢瓶做技术处理。
3. 处置中毒人员。迅速撤离人员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安静和保暖。注意观察早期病情变化,做胸部x光检查。中毒人员应避免活动。严重者速送医院抢救。
硫化氢有臭鸡蛋味,为无色易燃气体,广泛存在于石油、化工、皮革、造纸等行业中,废气、粪池、污水沟、隧道、垃圾池中,均有各种有机物腐烂分解产生的大量硫化氢。硫化氢主要损害中枢神经系统,短期内吸入即对呼吸道、眼睛产生症状。极高浓度(达1000mg/立方米以上)时吸入,可在数秒内突然昏迷、呼吸骤停,进而导致"闪电式"死亡。
接触硫化氢的人员,可出现以下症状:头痛剧烈、头晕、烦躁、谵妄、疲惫、昏迷、抽搐、咳嗽、胸痛、胸闷、咽喉疼痛,气急,甚至出现肺水肿、肺炎、喉头痉挛以至窒息,可有结膜充血,水肿、怕光、流泪,进而血压下降,心律紊乱等。
1.完善工业生产工艺,严加密闭,提供充分的局部排风和全面通风,不跑、不漏硫化氢气体。
2.加强安全和环保宣教,加强预防措施。工作现场严禁吸烟、进食、喝水;工作后淋浴更衣;进入高浓度区域工作必须有人监护。
3.戴好防护工具。紧急事态下抢救或撤离时,必须使用正压自给式呼吸器,戴化学安全防护眼睛,手戴橡胶手套。
1.迅速撤离人员至上风处,隔离至气体散净,切断火源。
2.合理通风,切断气源,喷雾状水稀释、溶解,并收集和处理废水。抽排(室内)或强力通风(室外)。
3. 处置中毒人员。有条件时静脉注射50%高渗葡萄糖20ml,加维生素c300~500mg。严重者速送医院抢救。
乡村道路事故预防措施
各省辖市、省直管县(市)运管局,郑州市修管处,局机关各处室:
第一季度,全省道路运输行业共发生安全事故9起,造成25人死亡、23人受伤。尤其“春运”和全国“两会”期间,事故接连发生,给人民生命财产造成极大损失,省厅领导高度重视,要求采取强硬措施,坚决遏制事故的再次发生。省、市运管机构按照厅领导要求,对事故发生企业进行调查,对事故相关的责任单位、责任人作出了严肃处理。现将事故发生与处理情况通报如下:
一、事故基本情况。
2月1日,河南万里运输集团项城市万达运输有限公司豫pz8593客运包车由浙江平湖返回项城,行至宁洛高速滁州段,因当晚下雪路面结冰,车辆发生侧翻,造成1人死亡、1人受伤。此事故为单方一般责任事故。
2月15日,鹤壁市浩通运输有限公司豫f15550货车行驶至107国道湖北孝昌县陡山乡路段,与对面越线驶来的鄂k8v958小型轿车迎面相撞,造成4人死亡、4人受伤。交警认定负次要责任。
2月17日,鹤壁市城市公共交通有限公司豫f08871公交车,行驶至陈家湾小学门口附近,与同向而行突然左拐的电动车发生相撞,造成骑电动车男子1人死亡。交警认定双方共负同等责任。
2月23日,信阳市运输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第二客运公司豫sa5059客车行驶至信阳市312国道工业城阳光医院门前时,与对面越过中心线的小轿车发生碰撞,造成小轿车上3人死亡、1人受伤。交警认定无责。
3月1日,鹤壁市远通运输公司豫f10235客车,由鹤壁市淇滨区沿大白线向北行驶至扒厂加油站附近,与豫fwd998小轿车发生相撞,造成1人死亡、1人受伤。交警认定负有全部责任。
3月11日,濮阳运昌汽车服务有限公司豫j73983重型创栅式货车,由北向南行驶到106国道480公里附近,为躲避车辆跨过道路中心线,与由南向北行驶的京am6197大型普通客车相撞,造成大客车上乘客5人死亡、16人受伤。当地政府成立事故调查组正在组织调查。
3月12日,许昌个体业户(徐书婉)豫k57915货车行驶至南洛高速(蚌埠市境内)下行线180公里附近,与同向行驶的豫an2h90面包车相撞,造成9人死亡。安徽省政府成立事故调查组正在开展调查。
3月19日,鹤壁市个体业户(李浩杰)豫f56178货车行驶至孟州市蟒河桥东段,与其前方豫h9b959面包车、豫h-c3975大货车连环相撞,造成1人死亡。事故正在调查中。
3月12日23时30分,许昌市万里运输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豫k95582货车(挂车车牌:豫k8049挂),由南向北行驶至g234线方城县境内独树段招扶岗公路桥时,由于车辆超限严重,压塌招扶岗公路桥一块梁板,车辆发生侧翻,造成招扶岗公路桥损坏,未造成人员死亡。这起事故为单方责任事故。
二、事故原因分析。
事故发生后,省局及时责成相关地市运管部门进入事故企业开展隐患排查,启动事故调查处理工作。上述9起事故从车辆类别看:客车事故3起,公交车事故1起,货车事故5起;从区域看:鹤壁4起、许昌2起、濮阳1起、信阳1起和项城1起。从事故责任看:负同等以上责任事故4起,由政府组织调查的2起,次责、无责或未划分责任的事故3起。
事故发生的原因,主要是驾驶员安全意识淡薄,违反安全规定,超速、超载行车,思想麻痹大意,紧急情况采取措施不力,处置不当。暴露出的问题,一是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不落实,“重效益轻安全”在部分企业领导脑海里根深蒂固,安全生产会议、安全例会成为形式,安全生产法规、制度成为摆设,教育培训、车辆和驾驶员管理成为表面文章,安全生产措施处处棚架;二是管理部门安全监管不到位,“重许可轻监管,重静态轻动态”的传统监管模式没有根本转变,只善于运输市场进口把关,缺乏事中事后有效监管,监督检查缺乏“严”,隐患治理缺乏“狠”,执行力层层衰减。三是缺少责任倒查,缺失问责惩治,不敢硬起手腕下猛药、治顽疾,没有对事故责任单位、责任人依法依规追究责任。
三、事故的处理情况。
根据事故调查原因分析和事故企业存在问题,省、市运管部门对相关事故单位和人员做了如下处理:
(一)项城“2·1”等四起责任事故的处理情况。
1、项城“2·1”事故。这起事故为单方一般责任事故,该企业负全部责任。企业存在主要问题:一是安全管理制度不落实,人员管理松散,安全组织不健全,安全生产会议、例会不落实;二是没有按要求选聘驾驶员,驾驶员素质低,安全意识淡薄;三是在路面结冰的情况下驾驶人员未安装防滑链,没有采取应急措施,导致事故发生;四是企业安全教育培训不落实,流于形式;五是企业动态监控制度不落实,对车辆无提醒无警告;六是行业部门对包车安全监管不力,企业包车管理制度不健全,安全措施不落实。
处理结果如下:一是企业对事故车辆承包人刘伟罚款5000元;二是企业对客车驾驶员刘连生予以解聘,运管局将其纳入“黑名单”,三年内不得在项城市所属企业从业;三是企业对安全副经理王松林处罚元,并降职处理;四是企业对动态监控值班员郭立博罚款2000元,予以解聘;五是运管局包车审核负责人李斌、公司负责人任新民向运管局写出深刻检查。
2、鹤壁“2·17”事故。这起事故为双方共负同等责任。企业存在主要问题:一是企业安全管理制度不落实,管理人员思想麻痹大意,疏于管理,安全教育只讲形式不重效果;二是企业安全防范工作不落实,对重点和危险行车路段缺少应急处置措施,无安全提醒;三是驾驶员安全意识淡薄,思想麻痹大意,通过复杂路况安全警惕性不高,采取应急措施不及时。
处理结果如下:一是对当事驾驶员停岗,接受培训教育;二是企业对全体驾驶员加强安全教育和培训;三是企业增加安全资金投入,加大技术装备购置,对所有运营公交车加装行车监控系统。
3、鹤壁“3·1”事故。这起事故该企业负全部责任。企业存在主要问题:一是企业安全管理制度不落实,对驾驶员管理不严格,驾驶人员所持驾驶证与准驾车型不符,违法驾驶;二是企业对营运车辆管理不严格,车辆派谴制度不落实;三是驾驶员安全意识淡薄,违反操作规程驾驶,未按通行规则行驶,对应急情况处置不当,造成事故发生。
处理结果如下:一是暂停豫f10235车辆的线路经营;二是企业安全生产整顿三个月,整改期间停止班线和车辆新增业务;三是企业对所有驾驶员驾驶证准驾车型、有效期、交通违章处理等情况进行排查,开展驾驶员安全培训和教育,完善驾驶员管理档案;四是企业加强车辆管理,严格落实车辆动态监控制度,车辆非营运期间未经允许一律不得私自外出;五是运管部门对企业经理、安全经理进行了约谈。
4、许昌“3·12”事故。这起事故为单方责任事故,该企业负全部责任。企业存在主要问题:一是企业安全主体责任不落实,安全管理不到位,对从业人员安全教育和培训不重视,重效益轻安全;二是企业车辆动态监控管理制度不落实,放松管理,发现纠正问题不及时,事故车辆自8月动态监控终端线拨掉,监控信号一直处于中断状态,动态监控长期未运行;三是事故车辆违反治超条例,严重超载运输,企业违规经营,驾驶员安全意识差;四是行业部门安全监管不力,督导检查不到位。
处理结果如下:一是运管部门对许昌万里运输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及货运有限公司主要负责人进行安全生产警示约谈;二是许昌万里运输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安全生产整顿、所属144分公司停业整顿;三是给予144分公司经理李建红记过处分,并写出深刻检查;四是解聘事故车辆驾驶员常锦伟。
(二)政府正在调查的2起事故处理情况。
1、濮阳“3·11”事故。政府调查组已对事故驾驶员齐志宽、公司安全经理采取刑拘措施。濮阳市华龙区运管局对事故的处理如下:一是企业停业整顿,整顿期间停办道路运输经营业务,并纳入重点监管对象,监管期限为三年。二是吊销驾驶员齐志宽从业资格证,且三年内不得重新申请参加从业资格考试。
2、许昌“3·12”事故。安徽省政府事故调查组已对豫k57915货运车辆进行查扣,两名驾驶员采取刑拘措施。
(三)省局采取的处理措施。
1、对许昌万里集团公司和河南万里集团公司下达了“责令安全生产整顿的通知”,提出以下处理措施:一是责令两个集团公司及所属道路运输企业全面开展安全生产整顿,整顿期一年;整顿期限内,暂停企业先进、荣誉的申报,暂停行业优惠、扶持政策执行,暂停项目资金拨付,暂停新增运力。二是责令两个集团公司成立整顿领导组织、统一动员部署、同步进行整顿,建立整顿台账和清单,逐项落实整改。三是责令全省各级运管机构将两个集团公司及所属道路运输企业纳入为期三年的重点监管对象,监督企业在整顿的基础上,进一步巩固、提升、规范整顿成效。
2、对河南万里运输集团有限公司的处理措施。一是省运管局联合省公安厅交警总队、省安全监管局召开安全生产约谈会,对相关地市运管局及企业主要负责人进行了约谈。二是责成郑州市运管局对该公司进行调查,根据调查情况,依法作出相应处理,整治不到位不销案。
3、对郑州、许昌、濮阳、鹤壁市运管局分别下发了“责令加强安全生产监管的通知”:一是责令该市运管局成立工作组进驻事故企业,按照“四不放过”的原则,查清企业存在问题,督促落实整改,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的,依据有关规定,吊销其经营许可证或相应的经营范围。二是责令运管机构启动内部监管责任倒查机制,对事故企业负有监管职责的相关部门和责任人提出处理意见。三是责令运管部门将事故企业纳入重点监管对象,重点监管期三年;重点监管期内,加大监督检查频次,督促企业认真反思事故教训,抓好安全生产。
四、下步工作要求。
(一)各级运管机构要认真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省厅领导关于做好安全生产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按照“党政同责、一岗双责、失职追责”和陈润儿省长关于安全“一个杜绝,三个持续下降”的要求,强化政治意识、大局意识、责任意识,确保全省道路运输安全生产形势稳定向好。
(二)各级运管部门切实履行安全生产监管职责,严把市场准入关,加强事中事后监管,以全省开展的“企业安全主体责任百日集中整治”行动和“道路运输平安年”活动为契机,全力以赴做好本辖区安全生产各项工作,彻底排查隐患问题,狠抓整改落实,提升安全生产监管能力和水平。
(三)各级运管机构要依据有关法律法规,按照“四不放过”的原则,严格事故调查和事故责任倒查,追究相关责任,对本辖区发生事故的企业调查了解情况,并组织人员对企业开展全面安全生产排查,发现问题和隐患,督促企业及时整改,对发现重大安全隐患、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的企业,依法吊销经营许可或相应经营范围,对相关责任人员从严从重处理。
年5月17日。
冲压安全事故的预防措施
目前,许多企业在利用冲压方法加工生产时,仍旧沿用着简单的手工作业方法,即用手直接在模腔内装取零件,而且,大量的冲压设备都担负着多种产品或多种工序的制造任务。在这种情况下,如果冲压设备和模具没有安全防护装置,就极易发生伤手事故。所以,在冲压生产中加强安全防护、安全管理和提高机械化程度,是防止事故发生的一项重要任务防止冲压事故的预防措施有多种。首先必须加强安全管理措施,其次是采取安全技术措施,二者缺一不可。
(1) 冲压作业的安全管理措施
冲压作业的安全管理是一项综合性工作,它不仅要有技术措施,而且要有严格、健全的管理办法。冲压作业安全管理涉及到工艺、模具、设备(包括安全装置)管理、生产计划管理和安全技术教育管理等,如果工艺纪律不严明,模具管理不善,设备事故隐患多,组织生产不合理,安全操作水平低,纪律松懈,伤害事故就会不断发生。
积极推行安全性评价活动。推行安全性评价活动,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规章制度,特别是抓好“安全生产责任制”的落实,使每个职工明确自己的安全职责,严格执行冲压安全操作规程,加强安全管理工作,杜绝责任事故的发生。做好职工的安全教育是减少冲压事故的一条极为有效的途径。企业经常对职工进行安全思想和安全技术知识教育,使冲压工人、技术人员和生产管理人员牢固树立安全第一的思想,熟练掌握冲压设备、模具、防护装置的安全操作技术,就可避免和减少事故的发生。加强冲压工艺的安全管理,把安全技术措施和要求纳入工艺文件是非常必要的。它不仅能够保证各项安全技术措施的落实,实现有效的安全生产,而且能够明确工艺技术人员的安全生产责任制。如在工序卡片上注明冲模安全生产状况、编号、所配备的安全工具和安全装置的名称、编号等。有了具体明确的工艺文件作为生产依据,就可以有效地防止无章可循或工艺纪律不明等原因造成的事故。
此外,工艺技术人员必须经常了解和掌握生产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不断改进工艺技术方法。在冲压模具的管理过程中,首先必须做到经常进行检查和保养,其次将模具按其对人身安全构成的威胁程度不同用色标加以区分。如红色代表危险模具,黄色表示安全模具,绿色代表自动模具等。在冲压设备的安全管理中,首先应制定设备维护保养制度,做到定期对设备及安全装置进行维护保养。在作业前必须认真检查设备的操作系统、 安全装置、电器和主要紧固件等,观察运转是否正常,严禁设备“带病”运行。在冲压作业的生产管理过程中,需要加强生产计划、调度工作,按照产品结构和生产规模合理制定生产进度和期限,保证生产均衡有序地进行,避免因加班加点引起的事故。
(2) 冲压作业的安全技术措施
化工序、简化操作、减小操作者危险的作用。
手用安全工具。使用手用安全工具可以避免如模具设计不合理及设备突发故障所引起的事故。 常见的安全工具有:弹性加钳、专用加钳、磁性吸盘、镊、钳、钩等。
模具的防护措施。包括在模具周围设置防护板(罩)和模具结构的改进。如改进模具危险面积,扩大安全空间;设置机械出料装置。在不影响模具强度和产品质量的前提下,将原来的各种手工送料的单工序模具加以改进,以提高安全性。
实践证明,采用复合模、多工位连续模代替单工序的危险模,或者在模具上设置机械进出料机构,实现机械化自动化等都能达到提高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率,减轻劳动强度,方便操作,保证安全的目的。这是实现冲压安全保护的根本途径。在冲压设备和模具上设置安全防护装置或采用劳动强度小、使用方便灵活的手工工具,这也是当前条件下实现冲压作业大面积安全保护的有效措施。如采用手工工具、模具防护罩、机械进出装置,双按钮开关、机械拉手、推手和拨手装置、光电自动保护装置等。
冲压设备的保护装置。冲压设备的保护装置形式较多,按结构分为机械式、按钮式、光电式、感应式等。机械式保护装置结构简单、制造方便,但是对作业干扰较大,操作工人不大喜欢使用,应用比较少。通常有推手式、摆杆式、拉手式等。
光电式保护装置是由一套光电开关与机械装置组合而成的,当操作者的手进入模具区内时,光束受阻,发出电信号,从而达到滑块停止动作,不能下行的目的,保证了操作者的安全。光电保护装置有红外线光电保护装置和白炽光电保护装置。由于光电式保护装置使用方便,对作业基本无干扰,故应用较广。
《冲压安全事故的预防措施》全文内容当前网页未完全显示,剩余内容请访问下一页查看。
设备事故预防措施
设备事故发生后,应立即切断电源,保护现场,按设备分级管理的有关规定上报,并及时组织有关人员根据“三不放过”的原则(事故原因分析不清不放过,事故责任者与群众未受到教育不放过,没有防范措施不放过),进行调查分析,严肃处理,从中吸取经验教训。
1、迅速进行事故现场的调查工作
凡发生重大设备事故后应保护好现场,若有人员受伤,应立即组织抢救,上级主管部门的有关人员未到场,任何人不得改变现场状况。 设备管理部门接到事故报告后,应立即派人前往事故现场,着手进行调查,掌握事故原因的第一手材料,避免发生错误判断,以便设备迅速恢复正常运行。
2、拍照、绘图、记录现场情况
特别是重大事故发生后,事故现场存在许多遗迹,应立即将这些遗物、痕迹拍摄成照片,收集有关资料,进行细致的分析研究,得出正确的结论。
3、成立专门组织,分析调查
成立由安全设备动力部组织,事故发生单位及其他有关部门参加的调查组。
调查工作首先应请现场操作和其他现场人员如实介绍情况,弄清事故发生前的操作内容、方法等,力求把事故全过程-真相搞准确。
调查的笔录,要经当事人过目并签名。同时要本着实事求是的态度,耐心、细致地做好当事人的思想工作,使当事人能反映出真实情况,给分析提供可靠资料。
4、查阅设备相关运行资料
在调查中查阅有关技术档案、运行日志,进一步弄清事故原因。
5、讨论分析,作出结论
在以上各项工作的基础上,调查组进行实事求是的科学的分析,从而得出结论,向企业主管领导汇报。
6、建立事故档案
每次事故发生后,经调查处理上报,应将每次事故的原始记录及各种调查材料立卷存档,妥善编号保存。对重大设备事故,应保存一切资料,以备今后查阅。
7、事故处理办法
严格按照《设备管理程序》相关规定执行。
3、加强对设备的使用、维护、保养、检查等工作,建立完善点巡检工作制,及早发现设备隐患并迅速处理,使机械设备不带病作业。
5、积极改善员工的生产作业环境,设备的改造应充分考虑到操作空间与周围环境,必须能够保证员工安全操作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