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合同范本>青岛版三年级数学对称教案范文(19篇)

青岛版三年级数学对称教案范文(19篇)

时间:2024-03-10 14:33:04 作者:XY字客

三年级教案是教师根据教学大纲和学生实际情况编制的一种教学计划,它旨在指导教师进行有效的教学。大家可以参考以下三年级教案范文,了解更多教学设计的思路和方法。

三年级数学抽对称教案范文

style="color:#125b86">目标:

1、理解分数几分之一的具体含义,建立分数的概念。

2、知道分数各部分的名称,会读、写几分之一的分数。

3、培养学生在观察分析和动手操作中,正确地理解分数的概念。

教学重点:初步认识几分之一,会读写几分之一。

教学难点:理解几分之一的具体含义,建立分数的。初步概念。

教学关键:使学生理解几分之一的具体含义并形成表象。

教具学具的准备:教师准备:课件。

学生准备:纸片。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由分月饼不公平,引出“平均分”;把一个月饼分成大小的不一样的2份,不公平,再次强调“平均分”;把一个月饼平均分成2份,引出“一半”,不能用以前学过的数进行表示,引出课题,并板书课题。

二、探究新知。

(一)认识1/2的意义和读、写。

(二)认识1/3的意义。

(三)概括分数的意义并叙述几分之一。

(四)折纸游戏,补充分数的意义。

(五)引出分数的概念。

(六)自学分数的各部分名称并指生汇报。

三、巩固练习(闯关游戏)。

第一关:考查分数的读法。

第二关:看图写分数,并说理由。

第三关:判断涂色部分能用分数表示吗?

四、全课总结。

这一节课你们都有哪些收获?

五、拓展升华。

分数在生活中的运用,以班级人数为例,每个学生是班级人数的几分之一,培养学生的班级荣誉感。

六、布置作业。

青岛版数学三年级教案

那么二者之间的转化就非常重要了,你有什么好办法吗?(看课件自主总结方法。)。

小结:把普通计时法转化成24时计时法,时针第一圈所走的时刻,也就是中午12时以前的时刻,直接把前面的时间词去掉就行了。第二圈所走的时刻,去掉时间词,再在时刻前面加12。

青岛版数学三年级教案

用多媒体课件出示快餐店的店面图。

(二)介绍菜单。

师:请一位同学扮演服务员向顾客介绍本店的菜单,谁想试一试?

生1:本店有拌豆腐、土豆丝、炒芹菜……(只介绍了菜名)。

生2:我觉得我能说得更好、更全面。顾客您好!本店现有凉菜拌豆腐3元、土豆丝4元、水果沙拉6元;热菜有鱼香鸡丝7元、炒芹菜4元,……(此学生不但报出了菜名,还报出了价格。)。

师:通过刚才两位同学的介绍,你还发现什么?

生1:我发现本店最贵的菜是鱼香鸡丝,的是拌豆腐。

生2:我发现土豆丝与炒芹菜的价钱一样。

生3:我发现各种饮料的价格都一样。

生4:我还发现水果沙拉比烧茄子贵一些。

……。

(学生意犹未尽。)。

(三)合理点菜。

1、顾客1。

生1:我想老师应该要一个水果沙拉,因为能美容,还要鱼香鸡丝有营养,再要一个烧茄子、一瓶饮料、一碗米饭。一共花21、50元。

生2:太浪费了吧!刘老师吃得了吗?我认为刘老师应该点一个鱼香鸡丝、一碗米饭、还有一瓶矿泉水就足够了,一共花10、50元,比生1的便宜。

生3:我知道刘老师喜欢吃土豆丝,所以要一个土豆丝、一碗面条、再加上一瓶果汁,一共花8、50元。比他们的方法便宜一些,也很合算。

……。

2、顾客2。

(1)师:假如你们一家人到本店吃饭,你们想吃什么?共花多少钱?请大家设计一个最合理的方案。

(2)学生设计消费方案,并在组内交流自己的想法。

(3)汇报。

生1:我家有三口人,我要点一个水果沙拉、一个鱼香鸡丝,还有一个土豆丝,外加三碗米饭、2瓶果汁、一瓶汽水,一共花27、50元。

生2:我家也有三口人,我和妈妈都喜欢吃土豆丝,所以我们要一个土豆丝花4元,爸爸爱吃豆腐,我们再要一个拌豆腐3元,再加上3碗米饭,每种饮料来一瓶,一共花17、50元。

生3:我们家是第一次来本店,所以我每一种菜都要一个,一共花……(还没有等生3说完,其他学生已经着急地站起来想打断他的发言。)。

生4:我反对生3的做法,快餐店的菜这么多,你每一种都要,你们一家吃得了吗?太浪费了吧!

生5:我也有同感,假如你们是为了尝一尝本店的菜,你们可以分成几次来,每次点不同的菜,就可以了。

生3:好吧!我接受。让我再想一想。

生6:我家有4口人,所以我要点4个菜才够吃……。

……。

(四)新菜定价。

师:李叔叔在经营快餐店的同时,顾客都反应肉食太少了。于是,他就加了一道辣鸡块的菜。这个菜色香味美,比鱼香鸡丝的本钱要高一些,假如你是快餐店的老板,你打算卖多少钱?生1:我认为这是新菜,应该便宜一些推出,所以定价8元。

生2:我认为它的本钱比较高、味香,所以定价12元。

……。

生1:我们一家要花的钱是27、50―6=21、50(元),21、50+8=29、50(元)。

生2:17、50—4=13、50(元),13、50+12=25、50(元)。

……。

(五)合理配菜。

1、师:同学们,现在本店隆重向大家推出了20元三菜一汤并赠米饭的活动,假如你是快餐店的老板,你打算怎样配菜?怎样配菜才合理呢?请大家想一想,在小组内设计出一种合理的配菜方案。

2、学生小组交流,设计方案。

3、汇报。

生1:为了吸引顾客,我们小组认为三菜可以是:鱼香鸡丝、水果沙拉,烧茄子,再加一个三鲜汤。

生2:我们反对,假如这样配菜的话,快餐店肯定要亏本了。我们小组认为三菜一汤应该是,土豆丝、鱼香鸡丝、炒芹菜,再加一个紫菜汤,正好20元,这样能保证不亏本,也能给顾客赠送米饭。

……。

(六)总结。

青岛版三年级数学教案

过程与方法:根据以有的知识,通过合作、讨论探究,学会读写亿以内的数。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能力以及学习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心。

教学重点亿以内数的读写方法。

教学难点中间、末尾有0的数的读。

教具准备卡片和计数器。

教学过程一、复习引入。

1、看卡片,读数,说组成。

读数的方法是什么?

3、计数器上显示数,学生写出来。

五千零四八千九百六千三百四十三、八千零六十八,九千零一。

写数的方法是什么?

4、这节课我们赖学习:亿以内数的读写法(板书课题)。

二、探究新知:

1、例2读出下面各数。

千百十万千百十个。

万万万。

位位位位位位位位。

2496。

24960000。

6407000。

85000300。

读作:_______。

学生自己试读,讨论怎么读?

问:1)含两极的数怎么读?

2)万级数的读法与个级数的读法有什么联系和区别。

3)数位上出现0有该怎么读?

师归纳:个级的数表示的是多少“个”,万级的数表示多少“万”

4)问:怎么读亿以内的数?

2、例3。

有六千八百五十万少先队员参加了“手拉手”活动,三千零八十万人参加了“保护母亲河”行动。

千百十万千百十个。

万万万。

位位位位位位位位。

六千八百五十万:

三千零八十万:

一千五百六十九万三千。

六百七十二万三千一百一十三。

四万零九十。

学生试着写数。

讨论:含有两级的数怎么写?先写哪一级,什么时候写0?

完成做一做写数。

问:怎么写亿以内的数?

师归纳:先写万级,再写个级,哪一位上一个单位也没有,写0占位。

三、巩固新知。

1、练习一的2、3读出数。

2、练习一的第7题写数。

四、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和体会?

五、作业:练习一5、6、9个人修改。

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经过学生的回答,教师简明概括,使学生进一步理解,掌握亿以内的数的读法。

教学效果不错,绝大多数学生已掌握。

青岛版三年级数学教案文案

1.借助“旅游中的数学”中“快餐店”这一具体情境,体验到日常生活中有数学,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2.丰富学生对现实生活的认识,让学生应用小数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主动探索的精神。

3.培养学生初步的合作和评价意识,使学生获得学习数学的信心,感受到学习数学的乐趣。

二、教材分析。

小数的初步认识拓展了数及其应用的范围,小数概念的理解是学生对“数”的概念理解的一个关键环节,有助于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数感。学生在本册的第一单元已经初步认识了小数,已经能正确地认、读、写简单的小数。而这节课,是新教材中增加的内容之一――实践活动课,是让学生应用小数的有关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以巩固、应用、拓展数学知识为目标,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创新能力,从而提高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应用能力。

教材中为我们提供的是一个快餐店的情境图,它体现了数学与现实世界的联系。让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应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经历一个“数学建模”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要将解决现实问题和小数加减法的计算结合起来,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感受数学和生活的密切联系;要给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机会,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与合理性。这不仅需要学生具有将现实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选择创造一定的数学方法的能力,而且还要有合作学习的群体意识。这样一来,就留给我们教师更多的创造空间,进行创造性的数学课堂教学。

三、学校及学生状况分析。

我校是一所农村小学,教学条件与本县同类学校比较属于中等水平。学生学习积极主动,参与数学学习活动的热情很高,特别是对于生活化的、具有挑战性的数学课堂,他们尤为喜欢。几年来,通过课堂教学改革实践,我班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在独立思考之上的小组合作的意识。《标准》总体目标明确地提出:教学目标要真正实现知识、能力、态度的整合,因此,在教学的过程中还要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以及各方面的能力。

由于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生活背景、家庭环境、特定的生活与社会文化氛围,这就导致学生有着不同的思维方式、不同的兴趣爱好以及不同的发展潜能。所以我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和知识的特点,在设计这节课时,以“介绍菜单、合理的点菜、配菜、定价位”为情节,对各个环节进行串联,力求体现数学知识的生活化,使整个教学过程充满生活的气息和挑战性,为学生创设良好的主动探索的氛围和空间,有意识地培养学生丰富的情感和积极的态度。

四、课堂实录(一)情境引入。

用多媒体课件出示快餐店的店面图。

(二)介绍菜单。

师:请一位同学扮演服务员向顾客介绍本店的菜单,谁想试一试?

生1:本店有拌豆腐、土豆丝、炒芹菜……(只介绍了菜名)。

生2:我觉得我能说得更好、更全面。顾客您好!本店现有凉菜拌豆腐3元、土豆丝4元、水果沙拉6元;热菜有鱼香鸡丝7元、炒芹菜4元,……(此学生不但报出了菜名,还报出了价格。)。

师:通过刚才两位同学的介绍,你还发现什么?

生1:我发现本店最贵的菜是鱼香鸡丝,的是拌豆腐。

生2:我发现土豆丝与炒芹菜的价钱一样。

生3:我发现各种饮料的价格都一样。

生4:我还发现水果沙拉比烧茄子贵一些。

……。

(学生意犹未尽。)。

(三)合理点菜。

1.顾客1。

生1:我想老师应该要一个水果沙拉,因为能美容,还要鱼香鸡丝有营养,再要一个烧茄子、一瓶饮料、一碗米饭。一共花21.50元。

生2:太浪费了吧!刘老师吃得了吗?我认为刘老师应该点一个鱼香鸡丝、一碗米饭、还有一瓶矿泉水就足够了,一共花10.50元,比生1的便宜。

生3:我知道刘老师喜欢吃土豆丝,所以要一个土豆丝、一碗面条、再加上一瓶果汁,一共花8.50元。比他们的方法便宜一些,也很合算。

……。

2.顾客2。

(1)师:假如你们一家人到本店吃饭,你们想吃什么?共花多少钱?请大家设计一个最合理的方案。

(2)学生设计消费方案,并在组内交流自己的想法。

(3)汇报。

生1:我家有三口人,我要点一个水果沙拉、一个鱼香鸡丝,还有一个土豆丝,外加三碗米饭、2瓶果汁、一瓶汽水,一共花27.50元。

生2:我家也有三口人,我和妈妈都喜欢吃土豆丝,所以我们要一个土豆丝花4元,爸爸爱吃豆腐,我们再要一个拌豆腐3元,再加上3碗米饭,每种饮料来一瓶,一共花17.50元。

生3:我们家是第一次来本店,所以我每一种菜都要一个,一共花……(还没有等生3说完,其他学生已经着急地站起来想打断他的发言。)。

生4:我反对生3的做法,快餐店的菜这么多,你每一种都要,你们一家吃得了吗?太浪费了吧!

生5:我也有同感,假如你们是为了尝一尝本店的菜,你们可以分成几次来,每次点不同的菜,就可以了。

生3:好吧!我接受。让我再想一想。

生6:我家有4口人,所以我要点4个菜才够吃……。

……。

(四)新菜定价。

师:李叔叔在经营快餐店的同时,顾客都反应肉食太少了。于是,他就加了一道辣鸡块的菜。这个菜色香味美,比鱼香鸡丝的本钱要高一些,假如你是快餐店的老板,你打算卖多少钱?生1:我认为这是新菜,应该便宜一些推出,所以定价8元。

生2:我认为它的本钱比较高、味香,所以定价12元。

……。

生1:我们一家要花的钱是27.50―6=21.50(元),21.50+8=29.50(元)。

生2:17.50-4=13.50(元),13.50+12=25.50(元)。

……。

(五)合理配菜。

1.师:同学们,现在本店隆重向大家推出了20元三菜一汤并赠米饭的活动,假如你是快餐店的老板,你打算怎样配菜?怎样配菜才合理呢?请大家想一想,在小组内设计出一种合理的配菜方案。

2.学生小组交流,设计方案。

3.汇报。

生1:为了吸引顾客,我们小组认为三菜可以是:鱼香鸡丝、水果沙拉,烧茄子,再加一个三鲜汤。

生2:我们反对,假如这样配菜的话,快餐店肯定要亏本了。我们小组认为三菜一汤应该是,土豆丝、鱼香鸡丝、炒芹菜,再加一个紫菜汤,正好20元,这样能保证不亏本,也能给顾客赠送米饭。

……。

(六)总结。

版青岛版三年级数学教案

style="color:#125b86">【教学内容】

1、本单元教材包括五部分内容:四边形、平行四边形、周长、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估计。在本单元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空间与图形,对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已经有了初步的认识。它为后面学习长方形、正方形和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打下基础。

2、本单元内容编写编写特点之一是加强了图形的特征、周长的概念等几何初步的教学。特点之二是既注意挖掘几何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有提供了大量与空间观念密切相关的素材,从儿童学习数学的客观规律出发,选择了活动化的呈现方式,使学生在活跃的课堂气氛中愉快的学习。特点之三是充分运用了直观手段来教学,特备注中学生的动手能力的培养,让学生的手、脑、眼等多种感官协调参与活动,积累感性认识,发展看空间观念。

【教学目标】。

一、基础性目标:

1、进一步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初步认识平行四边形,能在方格纸上画长方形、正方形和平行四边形。

2、通过学生实际动手摸一摸、量一量理解周长的含义,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计算公式,通过这些公式进行正方形和长方形周长的计算。

二、发展性目标:

1、通过操作、观察、比较,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培养学生[此文转于斐斐课件园ffkj。net]运用转化的思考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2、让学生在学习中能主动求知,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加强与同学的交流,增强学生合作交流意识,培养学生[此文转于斐斐课件园ffkj。net]良好的思维习惯和细心、认真的学习习惯,并在学习中获得自信。观点的启蒙教育.

【教学重难点】。

重点:

1、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

2、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的计算方法及正确计算它们的周长。

3、初步认识平行四边形。

难点:

1、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的推导和归纳。

2、建立周长概念。

3、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和平行四边形的共性。

【教学建议】。

1、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提供丰富的感性材料。学生生活的世界和所接触的事物大都和空间与图形有关,他们的生活经验是发展空间观念的宝贵资源。教材选择了与学生生活息息相关的题材作为教学素材。教学时要充分发挥这些素材的作用,注重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将视野从课堂拓宽到生活的空间并引导他们去观察生活,从现实世界中发现有关空间与图形的问题。

2、注重数学实践活动,突出几何探究所过程。空间观念是在活动的过程中逐步建立起来的。回忆生活经验、观察实物、动手操作、想象、情景描述等都是培养和发展学生空间观念的途径,也是学生理解抽象的数学的重要手段。教学时应根据低年级学生的特点,给予学生充分的时间和空间从事教学活动,让他们通过观察、操作、有条理的思考和推理,交流等活动,经历从现实空间中抽象出几何图形的过程,探索图形性质及其变化规律的过程从而获得鲜明生动和形象的认识,进而形成表象的认识,发展空间观念。

3、了解教材编写特点,恰当把握教学要求。学生对一些知识的理解往往不是一次完成的,需要有逐步深化、提高的过程。因此,教材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及认识能力,采用了逐步拓展、螺旋上升的结构,把空间与图形的内容均衡的安排在不同德学段中,每一段都有相应的目标。

4、本单元可以用6课时进行教学。

青岛版数学三年级教案

一、创设情境,调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引入新课。

1、今天老师给同学们带来了一位老朋友,(课件出示图片)。

2、话说一天猪八戒收到了一张请柬,打开一看,(课件演示)。

兹定于6月10日7时在瑶池举行蟠桃宴,请天篷大元帅届时光临!

3、原来是王母娘娘要请他赴宴。这下可把他乐坏了,第二天天还不亮,他就一个骨碌爬了起来,匆匆赶往瑶池去赴宴,可是他从早上一直等到晚上7时,瑶池的大门才姗姗打开。

4、这是怎么回事呢?

5、请柬上的时间该怎么修改呢?(课件演示:晚上7时)。

6、一天中原来有两个7时,那一天中还有两个几时呢?(学生回答)。

7、下面咱们把同学们说的这些时间按先后顺序排一排。首先要先弄清楚一天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谁知道?(学生回答)大家都见过这个场面吗?(课件出示春晚倒计时场面)这是年三十的晚上春晚倒计时的'场面,当时针和分针同时指向12的时候,旧的一天结束了,新的一天开始了。

8、利用活动钟表熟悉普通计时法,丰富感知。(播放活动钟表课件)夜里的12时就是一天的开始,接下来就是凌晨1时,凌晨2时……。夜里12时,这一天就结束了,新的一天又开始了。(设计说明:学生在此之前,学习了钟表的初步认识,只会读钟表上的时刻,以及时、分、秒之间的简单换算,通过调查了解到,大部分学生生活经验比较匮乏,只会读表,对普通计时法、一天24小时等不太了解或一知半解,而这些又是学习24时计时法所必备的。所以在这节课一开始我先安排这样一个环节,唤起生活经验,加深学生印象。为后面的学习做好铺垫。)。

二、引导探究、充分利用学生生活经验感悟24时计时法。

1、老师把刚才的时刻都记录了下来。

2、这种计时法在咱们的日常生活交流中,经常用到,我们就叫它普通计时法。普通计时法用1时到12时来表示时间,前面必须要加上凌晨、早晨、中午、下午、晚上等时间词,老师觉得用普通计时法来表示时间有点麻烦,并且前面如果掉了时间词的话,就会出错,就像刚才的请柬一样。那咱们能不能发明一种简明易记,又不易出错的计时法呢?咱们干脆不要前面的时间词了,夜里的12时,是一天的开始,我们就叫它0时,接下来就叫1时、…12时,那下午1时叫什么呢?对,接着12往下数,13、14……。24时。(课件演示)。

3、同学们真了不起,数学家们也是这样想的,用0—24时来表示一天的时间,这种计时法,就叫24时计时法。

4、24时计时法是怎样来计时的?

下面咱们一起来感受一下一天的时间,(出示课件)。

(通过活动钟表来感受一天的时间。)夜里12时,也就是24时计时法的0时,新的一天开始了,接下来是1时、2时………。12时。接着走第二圈,13时、14时……………。24时。一天结束了。下面我们再来一起感受一遍一天的时间,请同学们边看钟表边做动作来表示这时你在做什么。

5、想一想刚才在一天的时间里,时针一共走了几圈?共多少小时?(板书)所以人们才发明了24时计时法。

6、那一天为什么有24小时呢?这是有科学道理的,请看:(出示课件:地球的自转)。

7、小组探究,解决问题。

(1)拨一拨:在钟面模型上从0时拨到24时,边拨边读出每个时刻。

(2)填一填:用24时计时法填写钟面外圈的时刻。

(3)议一议:钟面上外圈数字表示什么?外圈数字和对应的内圈数字有什么关系?(如:1时和13时,2时和14时……)。

8、学习了24时计时法,刚才的请柬就可以写成19时了。

你在哪儿见过这种计时法?

9、24时计时法在我们的生活中处处可见,老师也搜集了一些这样的资料,请看大屏幕:(课件展示画面)。

(设计说明:在这一环节,我让学生自己来探究24时计时法这种计时方法,充分利用学生的经验与智慧来感悟新知,自然生成。既增强了学生学习数学的信心和兴趣,又培养了学生的思维品质。)。

青岛版三年级数学教案

一、班级情况分析:

本学期我担任三(-)班数学科教学工作,全班共有学生--人,其中男生--人,女生--人。由于三年级是新分的班,但班里有许多学生在一、二年级的时候我已经教过的,对于他们的一些情况也有所了解,班里有一小部分学生的基础较差。但有一部分学生是插转来的和以前是其他班的,对这些学生我还不太熟悉,因此,本学期重点工作除了继续加强学生的基础知识训练以外,还要加强对学困生的个别辅导及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培养,以及对新来的学生的了解和教育,力争使学生的整体素质得到提高。

二、教材分析:

这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时、分、秒、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测量、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倍的认识、多位数乘一位数、数字编码、长方形和正方形、分数的初步认识、,数学广角和总复习等。其中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笔算、多位数乘一位数以及四边形是本册教材的重点教学内容。

三、教学目标:

1、会笔算三位数的加、减法,会进行相应的估算和验算。

2、会口算一位数乘整十、整百数;会笔算一位数乘二、三位数,并会进行估算;能熟练地计算除数和商是一位数的有余数的除法。

3、初步认识简单的分数(分母小于10),会读、写分数并知道各部分的名称,初步认识分数的大小,会计算简单的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

4、初步认识平行四边形,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会在方格纸上画长方形、正方形和平行四边形;知道周长的含义,会计算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能估计一些物体的长度,并会进行测量。

版青岛版三年级数学教案

1、使学生理解有关时间单位"年、月、日"的基础知识。知道大月、小月、平年、闰年的知识,能够初步判断某一年是平年还是闰年。

2、引导学生进行收集处理信息,观察比较,进行联想,提高学生解决日常生活问题的能力和合作学习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3、使学生感受数学知识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珍惜时间的好品质。

三、教学重难点。

闰年、平年的区分与计算及大月、小月的记忆。

四、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教学辅助课件及某年天数统计表若干份。

2、学生课前收集不同年的年历、学具盒。

五、教学过程。

(一)谜语导入。

师:日历给我们带来了很多方便,今天我们就来研究它。(揭示课题)。

(二)探究新知。

1、大月、小月的认识。

(1)师:(出示2004年的年历)同学们从这张年历上可以得到哪些信息?说出自己最喜欢的日子(学生回答)课前同学们也收集了一些不同年份的年历,请同学们结合手中的年历,填出每个月的天数。(学生填表)。

(2)请3名学生拿上来展示,并说出每个月的天数。师:从你们的表中可以看出各月天数有哪几种情况?(学生回答,师板书:31天、30天、28天、29天)。

(3)师:(展示课件)我也收集了近十年的每月的天数,请同学们观察老师的统计表,你发现些什么?(小组讨论,把讨论的情况写在纸上)。

(4)小组代表发言。

(5)(教师引导学生小结)展示概念课件:大小月概念(一个月31天叫大月,一个月有30天叫小月)。

(6)小组活动:说一说自己的生日、父母的生日是大月还是小月?

2、闰年、平年认识。

(2)猜测:1994年、1993年、2005年、2006年的2月有多少天?

(课件展示万年历进行验正)。

(3)教师展示闰年、平年概念课件,揭示什么叫平年、闰年。

师:判断一年是平年还是闰年,主要是看哪一个月的天数呢?(2月)。

(4)质疑:刚才我们知道了2月的天数在四年里有3年是28天,1年是29天,这又是怎么回事呢?师:同学们随便说出几个年份,让老师说出这年是平年还是闰年,并说出2月是多少天。

(5)师:同学们想知道老师是怎么判断的`吗?讲解求闰年的方法(教师展示课件)。

反馈练习:给出1949年、1997年、1999年、2008年年份让学生分小组判断是平年还是闰年,并说说这几年发生了什么事情?(对学生进行品德教育)。

(6)师:同学们会判断平闰年了,但知道闰年、平年是怎么来的呢?(教师展示课件讲解平闰年的来历)。

(7)师:我们知道了闰年、平年的来历,那么一般多少年闰一年呢?(4年)为什么又有"四年一闰,百年不闰,四百年又闰。"的说法呢?(展示课件说明)。

3、大小月的记忆方法。

(1)师:怎样熟记大月、小月呢?请同学们伸出你们的左手并握成拳头。师展示课件:拳头记忆法。

(2)速记儿歌法。

"一三五七八十腊,三十一天总不差,四六九十一三十天,闰年二是二十九,平年二月二十八?quot;(老师对"腊"字说明,请学生齐念)。

(三)形成应用。

1、拖水果(判断大小月)。

利用课件展示,请同学们完成。

2、做做小侦探(一个罪犯经过整容,拿着一张1979年2月29日的边境通行证准备出关,可还是被警察一眼识破,这是为什么?)。

3、判断平年闰年,让学生到电脑前输入不同年二月的天数。

4、(分组讨论完成)小星的故事(小星在外婆家连续住了62天,刚好是两个月,是哪两个月呢?如果是61天呢?60天呢?59天呢?)。

(四)实践操作。

教师给出2005年一月日历,请学生利用学具制作一张2005年二月的日历,全班交流。

(五)情感激励,总结评价。

(六)板书设计(略)。

青岛版三年级数学教案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青岛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2-8页。

教材简析:

本单元是在学生已经认识自然数、小数和分数的基础上编排的,是对数的认识的又一次扩展,是对今后学习有理数及其运算的基础。本单元选取具有典型意义的素材,以“中国的热极—吐鲁番”为现实背景,从温度的表示方法入手,借助温度计来学习正、负数的知识,并且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学习新知。

教学目标:

1.结合现实情境,了解正、负数的意义;会用正、负数表示一些日常生活中具有相反意义的量,能借助温度计比较正、负数的大小。

2.在用正、负数描述生活中具有相反量的过程中,体会正、负数的作用,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供素材。

师谈话:同学们喜欢旅游吗?今天老师就带领大家去领略一下我国最热的地方—新疆维吾尔族自治区吐鲁番盆地的奇异风光。(师出示情境图,让学生认真观察)。

师谈话:你看到什么?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引导学生提出与本节课学习有关的数学问题)。

【设计意图】从学生感兴趣的教学素材入手,引导学生观察情境图,提出与正、负数有关的问题,感受数学就在身边,从而产生求知的欲望。

二、分析素材,理解概念。

小组合作探索第一红点问题。师谈话:谁能说一说零上13度与零下3度表示什麽意思?怎样用数学符号表示呢?请同学们动动脑筋,并把自己的想法在小组内交流一下,好吗?(学生分组交流)。

师谈话:哪个小组愿意交流一下你们的想法?(各小组展示自己的交流结果)。

师小结:用一组相反的符号表示出零上与零下的温度,通常这样表示:(教师板书)+13℃-3℃。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独立探索,合作交流,主动获得新知,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三、借助素材,总结概念。

1.小组自主探索第二红点问题。师谈话:比海平面低115米怎样表示?(请各小组自己解决,并交流解决办法)。

师谈话:地势高度称为海拔高度,是相对于海平面来说的,一般的以海平面为分界线,海平面以下115米通常表示为“-115米”。

师归纳总结:像+13℃、+38℃、+49℃??都是正数,“+”是正号,通常省略不写,像-3,-10,-155都是负数,读作负三,负十??“-”是负号;0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2.独立思考,加深概念理解。

师谈话:看小电脑中的问题,你能用正、负数来描述生活中的现象吗?(学生讨论,师提醒学生要从生活中找)全班交流。

师谈话:同学们都能用、负数表示生活中的一些量,你能说说它们有什么共同点吗?学生再次讨论。交流总结:描述具有相反意义的量可以用正、负数。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自主探索,教师适时总结,帮助学生建立了正、负数的概念.对生活中的一些鲜活的数学问题,学生会有不同的看法,教师鼓励学生阐述自己的观点,与同学们分享自己的见解,使课堂气氛、学生的思维活跃起来。

四、巩固拓展,应用概念。

1.自主练习第一题:这是一道认识正负数的基本练习题。(练习时,可让学生读出正、负数,再将正负数填写在相对应的集合圈里,提醒学生注意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2.自主练习第3题。先让学生仔细看图,分析题意,然后独立填空,再集体交流。

3.自主练习第4题。让学生独立完成,订正时,主要看学生能否正确运用正负数的意义解答问题。

【设计意图】通过有层次的练习,让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问题,形成初步的应用意识。

五、反思总结,提升认识。

谈话:今天。我们又学习了一种新的数,你有什么收获?能和大家分享吗?学生谈收获。

青岛版三年级数学教案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52页内容。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在认识年月日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24时计时法,并用24时计时法来表示时刻,在能力上要求学生能够对知识进行迁移,培养善于思考、发现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并结合日常生活中的熟悉场景,认识24时计时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意识到时间的宝贵,培养学生珍惜时间的意识。

教学重点:

24时计时法的意义。

教学难点:

24时计时法与普通计时法的互化。

教学突破:

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增大课堂的容量,将抽象知识形象化,结合日常生活中的例子,加深学生对24时计时法的理解和应用。

教学准备:

钟面模型、卡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调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引入新课。

1.今天老师给同学们带来了一位老朋友,(课件出示图片)。

2.话说一天猪八戒收到了一张请柬,打开一看,(课件演示)。

兹定于6月10日7时在瑶池举行蟠桃宴,请天篷大元帅届时光临!

王母娘娘。

3.原来是王母娘娘要请他赴宴。这下可把他乐坏了,第二天天还不亮,他就一个骨碌爬了起来,匆匆赶往瑶池去赴宴,可是他从早上一直等到晚上7时,瑶池的大门才姗姗打开。

4.这是怎么回事呢?

5.请柬上的时间该怎么修改呢?(课件演示:晚上7时)。

6.一天中原来有两个7时,那一天中还有两个几时呢?(学生回答)。

7.下面咱们把同学们说的这些时间按先后顺序排一排。首先要先弄清楚一天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谁知道?(学生回答)大家都见过这个场面吗?(课件出示春晚倒计时场面)这是年三十的晚上春晚倒计时的场面,当时针和分针同时指向12的时候,旧的一天结束了,新的一天开始了。

8.利用活动钟表熟悉普通计时法,丰富感知。(播放活动钟表课件)夜里的12时就是一天的开始,接下来就是凌晨1时,凌晨2时……。夜里12时,这一天就结束了,新的一天又开始了。(设计说明:学生在此之前,学习了钟表的初步认识,只会读钟表上的时刻,以及时、分、秒之间的简单换算,通过调查了解到,大部分学生生活经验比较匮乏,只会读表,对普通计时法、一天24小时等不太了解或一知半解,而这些又是学习24时计时法所必备的。所以在这节课一开始我先安排这样一个环节,唤起生活经验,加深学生印象。为后面的学习做好铺垫。)。

二、引导探究、充分利用学生生活经验感悟24时计时法。

1.老师把刚才的时刻都记录了下来,请看:(出示课件)。

凌晨1时。

下午1时。

凌晨2时。

下午2时。

凌晨3时。

下午3时。

凌晨4时。

下午4时。

早晨5时。

下午5时。

早晨6时。

下午6时。

早晨7时。

晚上7时。

上午8时。

晚上8时。

上午9时。

晚上9时。

上午10时。

晚上10时。

上午11时。

晚上11时。

中午12时。

晚上12时。

2.这种计时法在咱们的日常生活交流中,经常用到,我们就叫它普通计时法。普通计时法用1时到12时来表示时间,前面必须要加上凌晨、早晨、中午、下午、晚上等时间词,老师觉得用普通计时法来表示时间有点麻烦,并且前面如果掉了时间词的话,就会出错,就像刚才的请柬一样。那咱们能不能发明一种简明易记,又不易出错的计时法呢?咱们干脆不要前面的时间词了,夜里的12时,是一天的开始,我们就叫它0时,接下来就叫1时、…12时,那下午1时叫什么呢?对,接着12往下数,13、14……。24时。(课件演示)。

3.同学们真了不起,数学家们也是这样想的,用0-24时来表示一天的时间,这种计时法,就叫24时计时法。

4.24时计时法是怎样来计时的?

下面咱们一起来感受一下一天的时间,(出示课件)。

(通过活动钟表来感受一天的时间。)夜里12时,也就是24时计时法的0时,新的一天开始了,接下来是1时、2时………。12时。接着走第二圈,13时、14时……………。24时。一天结束了。下面我们再来一起感受一遍一天的时间,请同学们边看钟表边做动作来表示这时你在做什么。

5.想一想刚才在一天的时间里,时针一共走了几圈?共多少小时?(板书)所以人们才发明了24时计时法。

6.那一天为什么有24小时呢?这是有科学道理的,请看:(出示课件:地球的自转)。

7.小组探究,解决问题。

(1)拨一拨:在钟面模型上从0时拨到24时,边拨边读出每个时刻。

(2)填一填:用24时计时法填写钟面外圈的时刻。

(3)议一议:钟面上外圈数字表示什么?外圈数字和对应的内圈数字有什么关系?(如:1时和13时,2时和14时……)。

8.学习了24时计时法,刚才的请柬就可以写成19时了。

你在哪儿见过这种计时法?

9.24时计时法在我们的生活中处处可见,老师也搜集了一些这样的资料,请看大屏幕:(课件展示画面)。

(设计说明:在这一环节,我让学生自己来探究24时计时法这种计时方法,充分利用学生的经验与智慧来感悟新知,自然生成。既增强了学生学习数学的信心和兴趣,又培养了学生的思维品质。)。

三、提升认识,总结24时计时法与普通计时法的互化方法。

普通计时法与24时计时法你喜欢哪一种呢?

那么二者之间的转化就非常重要了,你有什么好办法吗?(看课件自主总结方法。)。

小结:把普通计时法转化成24时计时法,时针第一圈所走的时刻,也就是中午12时以前的时刻,直接把前面的时间词去掉就行了。第二圈所走的时刻,去掉时间词,再在时刻前面加12.

四、精心练习,巩固提高。

五、拓展延伸。

1.欣赏古代的计时法。(课件展示)。

2.随着社会的进步,科技的发展,人们对计时法的要求就越来越高了,未来社会的计时法就靠你们去发明创造了,希望同学们从现在开始珍惜时间,努力学习,将来才会有所作为。

小学三年级数学《轴对称图形》教案

教材简析:

本课的教学对象是小学三年级的学生,在此之前学生已经学过一些平面图形的特征,形成了一定的空间观念,自然界和生活中具有轴对称性质的事物很多,也为学生奠定了感性基础。他们的思维特点是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同时具有初步的抽象思维能力,对于具体、直观的内容有较大的依赖性。所以,本课尽量营造一种轻松愉悦的氛围,让学生在玩中学,在观察、操作中探索研究,以多媒体课件为学习媒体,让学生自主探索,在探索中发现,在探索中学习。在教学中,我通过让学生找生活中的对称物体,欣赏图片,加强了知识与生活之间的联系。同时,学生通过动手、折一折、画一画、猜一猜、剪一剪等活动,建立起了轴对称图形的概念,探索出了轴对称图形的特征以及判断轴对称图形的方法。

教学目标:

1、联系生活中的具体物体,通过观察和动手操作,使学生初步体会生活中的对称现象,认识轴对称图形的一些基本特征。

2、使学生能根据自己对轴对称图形的初步认识,在一组实物图案和平面图形中识别出轴对称图形,能用一些方法做出轴对称图形,能在方格纸上画出简单的轴对称图形。

3、使学生在认识和制作简单的轴对称图形的过程中,感受到物体或图形的对称美。激发对数学学习的积极情感。

教学重点:

使学生初步认识轴对称图形的一些基本特征,能识别出轴对称图形,能用一些方法做出轴对称图形,能在方格纸上画出简单的轴对称图形。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自己发现和认识轴对称图形的一些基本特征。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一套,每小组有不同的图形一套,小剪刀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情境导入:昆虫家族今天开了个舞会,它们正欢快的飞舞着。看!它们向这儿飞来了,不过只有它们的半个身影。它们说:“只要你猜对我们是谁,我们就会出现。”

1、请你猜一猜,他们分别是什么?

2、提问:你们怎么猜得这么准啊?(它们的两边都是一模一样的。)。

小结:像这些昆虫的两边是一模一样,我们就说它是对称的。

师:老师这还带来了一组对称物体的照片,请大家来观察,看看这些照片有什么共同之处。

生:左右两边一模一样。

二、合作交流,感悟新知。

1、初步感知。

过渡:刚才同学们的观察都很准确。生活中还有哪些物体是对称的?

生:蝴蝶,裤子,鞋子,七星瓢虫等。

学生回答:(剪一棵松树)。

提问:那么仔细观察这两个图形,看看它们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引导学生,让他们说出:这两个图形的两边是一模一样的,它们是对称的,中间有一条折痕。

继续提问:(出示提前准备好的一张音符图)那这个图形的两边也是一模一样的,中间也有一条折痕,那它和上面两个图形有什么不同的地方?请你们把它们对折后想一想。

引导:音符图对折后只上半部分重叠在一起,下半部分不重叠。像这样只有一部分重合在一起,我们就称为是部分重合。(板书:部分重合)而松树图和爱心图对折后能全都重合在一起。

小结:对折后能全都重合在一起,我们称为是完全重合。(板书:完全重合)像这样对折后能完全重合的图形我们叫它轴对称图形。这条折痕就是对称轴,我们用点划线来表示。

揭题: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学习的内容轴对称图形。(板书:轴对称图形)。

2、加深理解。

过渡:同学们说的真好。这里有三张照片,是我对同一只杯子从不同的角度拍的。

(1)出示这是从杯子的正面拍的。这个图形是轴对称图形吗?对称轴在哪?

(2)出示这是从杯子的上面拍的。这个图形是轴对称图形吗?对称轴在哪?

小结:对称轴可以有不同的方向。

(3)出示这是从杯子的侧面拍的。这个图形是轴对称图形吗?那你有办法把它变成。

轴对称图形吗?(添柄、去柄)。

小结:同一只杯子由于观察的角度不一样,看到的图形有时是轴对称图形,有时不是轴对称图形。

三、动手操作,巩固新知。

1、折一折。

过渡:今天我给大家带来了一些老朋友,你还认识它们吗?那我们就一起说出它们的名字。

(1)下面请你们用对折的方法,看看哪些是轴对称图形,哪些不是轴对称图形?

(2)生折交流汇报。

平行四边形不是轴对称图形。为什么不是,你是如何证明的?(对折后不能完全重合)。

能不能折一次就好了?

小结:我们要判断一个图形是不是轴对称图形,要看它对折后能否完全重合。

(3)那其他四个图形都是轴对称图形吗?你是怎样判断的?

生演示并说明理由。

等腰三角形、等腰梯形有一种对折方法,长方形有两种对折方法,圆有无数种对折方法。

小结:这些图形不管只有一种对折方法还是很多种对折方法,只要对折后能完全重合的图形,就是轴对称图形。

2、判断。

过渡:刚才同学们都用对折的方法来判断是不是轴对称图形。现在,不对折,你能用眼睛看出来吗?真的?现在就考考你们。

出图生判断,说说对称轴在哪?

四、再次探索,掌握画图方法。

(1)生尝试画一个,汇报交流。

你是如何画的?你为什么要和这个点连起来?这两个点为什么不用找?

(2)方法小结:第一步找对称点,第二步依次连线。

说明在找对称点的时候,如果图形的顶点在对称轴上,那么这个点的对称点就是它自己,就不用找了。

(3)用这种方法完成其他两幅图并汇报交流。

五、全课总结,分享收获。

六、欣赏图片,拓展知识。

留心我们的生活,你会发现轴对称图形、对称现象的物体无时无刻都在美化我们的生活。蝴蝶、蜻蜓等因为有了对称的翅膀,才能自由飞翔;我们的服装因为对称才显得大方、典雅;古今中外,有许多的建筑也是对称的,多么神奇,多么美丽。我们只要用心思考,就会感到对称的力量。

《轴对称图形》教材主要借助生活中的实例和学生操作活动判断哪些物体是对称的,找出对称轴,并初步地、直观地了解轴对称图形的性质。

轴对称图形的教学重点是使学生初步认识轴对称图形的一些基本特征,难点是掌握判别轴对称图形的方法。在此之前学生已经学过一些平面图形的特征,形成了一定的空间观念。但学生平时没有过多的留意积累,所以在教学中,我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补充了一些轴对称图形,用于拓展学生认识的范围。

本课通过大量的动手操作,如剪一剪、折一折、画一画等活动让学生自主学习知识,体会知识的形成,学生课堂气氛活跃,学生在相互交流和观察中也学到很多知识,并且从很大程度上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造能力。

本课的.不足之处在于对于个别学生的注意不够,并且运用多样的语言去评价学生,多培养孩子的自信心以及展示自我的勇气。

青岛小学三年级数学教案文案

教学内容:

小学数学义务教育课程实验教科书一年级上册8—9页。

教学目标:

1.通过实践简单的分类,初步感受到同一类物体有相同的特性。经历分类的过程,体会分类的思想,掌握分类的方法,能够按照给定的标准或自定的标准进行分类。

2.体验分类方法和结果的多样性,初步养成有条理地思考问题,整理物品的习惯。

3.感受到身边有许多与数学相关的事情,喜欢学习数学,乐于提出问题。在合作交流中培养善于表达和倾听他人意见的学习品质。

教学重、难点及教学突破。

重点。

结合学生熟悉的事物,让学生经历分类的活动,学会按一定的标准分类,在活动中体验分类的思想方法,感受分类整理在生活中的用途及作用。

难点。

让学生能学会自己确立标准分类,有时能按不同的标准多次进行分类。

教学突破。

以学生原有生活经验为知识背景,充分利用多媒体创设生活情景,让学生自主活。

动,亲自动手操作,经历分类的过程,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探索感受分类的标准和方法。按不同的标准分,选择通过讲它俩谁分得对的小故事把学生带进生机盎然的教学情境中,学生们讨论后明白我们可以按不同的标准分,结果是不一样的,从而突破教学中的难点。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一套。

学生准备:日用品和食品若干。

教学步骤。

教学流程设计。

教师指导学生活动。

1.创设情境2.教师指导学生按一种标准分和按不同标准分并组织练习。3.拓展延伸,课堂总结。1.观看录像,感受分类的价值。2.自主活动,经历分类的过程。3.自由发言,交流体验。4.实践延伸,学以致用。

一、创设情境,揭示课题(约4分钟)。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1.出示多媒体画面,画面中大头儿子,到超市想买一盒水彩笔,摸头自问:超市这么大,我该到哪儿去找呢?2.提问:超市里的商品是怎样摆放的?3.揭示课题。1.学生观看多媒体画面回答大头儿子提出的问题。2.学生说出超市里的商品是同一类的物品放在一起的。

二、自主活动,体验分类(约30分钟)。

(一)学习按一种标准分。

1.分一分,说一说。多媒体显示教科书上文具和学具的主题图。提问:有个做事马虎的小朋友,他把文具和学具都散放在桌子上。我们一起来帮他整理一下。哪些物品应放到文具盒里?哪些物品放到学具盒里?教师在学生回答时用电脑配合显示收文具和学具的过程。

2.分一分,理一理。谈话:下面请各小组将课前准备好的一袋物品拿出来,(袋内装食品、日用品若干件)说一说袋中有哪些物品?学生交流时老师巡视。

(一)学习按一种标准分。

1.学生观察后回答哪些物品应放到文具盒里,哪些物品应放到学具盒里。

2.(1)学生在小组中交流。

(2)谈话:现在老师想请小朋友们把这些物品分别装到两个篮子里,怎样放合适呢?看哪个小组分得又对又快!

(3)提问:大家评一评,分得对不对?

3.分一分,做一做。

(1)多媒体显示“想想做做”第一题。把能在水里生活的动物圈起来。提问:小朋友们喜欢这些小动物吗?谁认识这些小动物?谈话:小朋友,这些动物中哪些能在水里生活,你能把它们圈出来吗?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用鼠标点击画面上的动物,画上圈,并发出该动物的鸣叫声。除了图上的动物还有哪些动物能在水里生活呢?小结:刚才我们把这些动物分成了两类,一类是能在水里生活的动物,一类是不能在水里生活的动物。多媒体显示两个集合圈,把这些动物分成两类。

(2)多媒体显示“想想做做”第三题。它们各在哪里行驶?提问:小朋友们,这些都认识吗?它们各在哪里行驶呢?各小组先讨论,互相说一说。指导学生根据行驶地方的不同,可以用不同的符号来做记号。如在天上飞行可以画个来表示,在地面上行驶可以画个来表示,在水里航行的画个来表示。在轻松的音乐声中各小组分别操作。学生把本小组分的两个篮子拿到讲台上,一个篮子里装的是食品,另一个篮子里装的是日用品。

(3)学生检查各小组分情况。

3.

(1)学生首先认识题中的小动物。并回答出是什么动物。学生在跳跃轻快的音乐声中在书上完成“想想做做”第一题。并回答。学生想一想,说一说。

(2)小组讨论,学生纷纷互相说出各在哪里行驶。学生在柔和的音乐声中独立完成“想想做做”第三题。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逐一点击画面上的交通工具,同时发出各自的声音,画上符号。提问:我们把这些交通工具按什么要求,分成了三类?小结:把一组物体按一种标准分,分得的结果是一样的。

(二)按不同标准分。

小结:小白兔和小灰兔都分得有道理,都对。一组物体按不同的标准分,结果是不一样的。

2.选一选,分一分。多媒体显示:观察下面八顶帽子,请你分一分。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对学生出色的回答给予表扬:小朋友们真聪明!只要他细观察,肯动脑筋,会学到很多知识。3.听口令游戏。现在我们来做个听口令的游戏。看哪些小朋友注意力集中。男生起立!女生起立!女生坐下!提问:小朋友们,想一想,现在我们把全班的小朋友按什么来分的?谈话:现在戴帽子的小朋友起立!这时我们全班的小朋友是按什么来分的?谈话:我们全班的小朋友还可以怎么分,小朋友们课后再去想一想。

4.分一分,说一说。多媒体显示“想想做做”第四题。谈话:小朋友们我们各小组讨论一下,可以怎样分?然后选择一种你喜欢的分法?在书上做上不同的记号。教师对于学生说出的分的结果只要有道理都给予肯定。小结:一组物体有时可以按多种标准分,分出的结果是不一样的。学生完成后,分别说一说,再把自己画的和符号和屏幕上一一核对。学生分别回答出:按天上飞的,地上走的,水上航行的标准分的。

(三)按不同标准分。

1.学生思考回答分得都对,分别是按颜色和形状来分的。

2.仔细观察,有的回答可以根据颜色分分成三类,有的说可以根据帽子的款式分分成两类。

3.玩听口令游戏。学生根据口令做一做。学生回答是按男生女生来分的。学生听口令做一做。回答是按有没有戴帽子来分的。

4.上“想想做做”第四题。学生观察后讨论,然后各小组在舒缓的音乐声中完成“想想做做”第4题。各小组展示分类结果,有的学生回答我们小组是按蔬菜和水果分的,我们把它们分成两类;有的学生回答我们小组是按照颜色来分的,有红的、有绿的、有紫的,我们把它们分成三类。等等。

三、自由发言,交流体验(约3分钟)。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谈话:小朋友们,你知道我们日常生活中还有哪些地方运用了分一分的`方法吗?学生追忆后,回答在生活中做过的、见到的用分一分方法的事。

四、实践延伸,学以致用。(约3分钟)。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多媒体显示一组房间衣屋散放的画面。提问:看了这幅画面你想说些什么?谈话:我们小朋友回家后运用分一分的方法把自己的小房间整理一下,好吗?学生观看后分别说一说自己的想法。如说这个房间太乱了,需要整理一下,准备回去怎样整理自己的房间等。

五、本课小结。

本课是让学生自己在探索中掌握分类的方法。学会分类可以根据同一标准分也可以按不同的标准分。在生活中有许多时候都需要用到分类。

青岛版三年级数学采摘节教案

一、学情分析:

五年级二班共有学生21人。大部分学生素质较好,个别学生由于各方面原因暂时存在差异。从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方面来看,仍存在一些不利因素,有少部分学生,由于知识脱节,单元知识能过关,但综合能力较差,对于概念理论知识理解过于肤浅,对知识运用也欠灵活,有一部分学生学习态度比较浮躁,计算能力较差,还需进一步提高,应用题分析能力还可以,个别学生仍需继续辅导。

从学生习惯方面看,有一部分学生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例如葛兴锋、方志财同学做题马虎,丢三落四,抄错数,不用直尺等许多学习习惯有待改善;还有个别学生由于缺乏自信心,并且懒惰,得过且过造成成绩不理想。

从班级常规看,也存在不少问题,主要表现在部分学生精力不集中,上课爱搞小动作,回答问题不够积极等。根据现状,在本学期应分期分类,定出实际目标,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为主,强化训练学生常规,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风,在愉快氛围中获取知识,成为学习的主人。

二、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包括:分数加减法(二)、分数乘,分数四则混合运算和比、应用题,长方体和正方体、可能性、方向与位置、统计等内容,以及总复习.分数加减法(二)包括:通分,异分母分数加减法,分数加减混合运算,及整理和复习.分数乘法包括:分数乘法的意义和计算法则,分数乘法应用题,倒数的认识,及整理和复习.分数除法包括:分数除法的意,义和计算法则,分数除法应用题,整理和复习.比包括,比的意义和基本性质,按比例分配。

分数四则混合运算包括分数四则混合运算顺序及运算定律的推广和应用,及解决稍复杂的有关分数的实际问题。长方体和正方体包括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表面积、常用的体积单位及换算,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及不规则物体的体积。可能性,根据可能性大小的知识,设计一个符合指定要求的方案。方向和位置包括用数对表示位置,根据方向与距离确定物体的位置,用方向和距离描述简单的线路图。

三、教学目标:

1、能结合具体情境理解分数四则运算的意义。

2、能正确进行分数加减乘除和四则混合运算,能解决生活中有关分数的实际问题。

3、理解比的意义和性质,会解决有关按比例分配的实际问题。

4、了解鸡兔同笼问题,会解决有关的实际问题。

5、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和常用的体积(容积)单位,会进行单位间的换算。

6、会计算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会求不规则物体的体积。。

7、能结合具体实例,设计一个符合指定要求的方案。

8、能根据实际问题设计简单的调查表,认识复式条形统计图和复式折线统计图。

9、了解数据描述可能产生的误导。

10、了解“黄金比例”的相关内容,会运用比的知识设计图案。

11、能从数学的角度认识溶解现象,并应用体积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分数四则混合运算和分数应用题。

难点:分数除法应用题,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

五、教学措施。

1、深入教材,认真备课,定好单元计划,提前一周备课。

2、注意新旧知识的联系,侧重发展学生思维能力。

3、抓重点、难点、各个环节的突破。

4、重视学生的智力开发,抓好素质教育,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重视课堂40分钟的利用,大面积提高教学成绩。

5、对学生要高标准严要求,教给学生科学的学习方法,充分利用教科书掌握例题、习题之间联系,举一反三,灵活学习,真正地把知识学会。

6、精心设计作业,有层次,讲究目的性、科学性。

7、抓好后进生的转化工作,耐心辅导,因材施教。

六、教学进度:

(一)分数的加减法(二)(6课时)。

1、通分2课时。

2、异分母分数加减法2课时。

3、分数加减混合运算2课时。

4、整理和复习机动。

(二)长方体和正方体(12课时)。

1、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2课时。

2、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3课时。

3、常用体积单位及换算2课时。

4、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5课时。

5、整理和复习机动。

(三)分数乘法(11课时)。

1、分数乘整数2课时。

2、分数乘分数2课时。

3、解决“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实际问题。3课时。

4、分数连乘2课时。

5、倒数的认识2课时。

整理和复习机动。

(四)可能性2课时。

(五)分数除法(10课时)。

1、分数除以整数2课时。

2、一个数除以分数2课时。

3、解决“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的实际问题2课时。

4、分数乘除混合运算2课时。

5、整理和复习2课时。

(六)比(6课时)。

1、比的意义和基本性质3课时。

2、按比例分配3课时。

3、整理和复习机动。

(七)方向与位置(6课时)。

1、用数对表示位置2课时。

2、根据方向与距离确定物体的位置2课时。

3、用方向和距离描述简单的线路图2课时。

4、整理和复习机动。

(八)分数四则混合运算(8课时)。

1、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及运算定律的推广和应用4课时。

2、解决稍复杂的有关分数的实际问题4课时。

3、整理和复习机动。

(九)统计(5课时)。

1、设计调查表1课时。

2、复式条形统计图2课时。

3、复式折线统计图1课时。

4、数据描述可能产生的误导1课时。

5、整理和复习机动。

(十)数学与生活(2课时)。

(十一)总复习5课时。

新青岛版小学数学三年级教案

1、教学例3(比较两种结果的可能性大小)。

(1)观察、猜测。

出示小盒子,展出其中的小球色彩、数量,(四红一蓝)。

如果请一位同学上来摸一个球,你们猜猜他会摸到什么颜色的球?

和同桌说一说,你为什么这样猜?

(2)实践验证。

学生小组操作、汇报实践结果。

汇总各小组的实验结果:几组摸到红,几组摸到了蓝色。

从小组汇报中你发现了什么?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情况?

小结:摸到红色多,摸到蓝色的少,因为盒中球红多蓝少。

(3)活动体验可能性的大小。

小组成员轮流摸出一个球,记录它的颜色,再放回去,重复20次。

活动汇报、小结。

实验过程中,要让学生体会到两点:一、每次摸出的结果是红色还是蓝色,这是随机的,不以人的主观意愿而变化。二、但摸的次数多了以后,在统计上就呈现某种共同的规律性,就是摸出蓝的次数比红多。

(4)小组实验结果比较。

比较后,你发现了什么规律?

出示多组的实验结果,虽然数据不一致,但呈现的规律是相同的。

2、教学例4。

(1)出示盒内球(一绿四蓝七红)。

(2)猜一猜,摸出哪种颜色的球可能性最大,摸出哪种颜色的球的可能性最小?为什么?

3、p106“做一做”

图中每种颜色进行了分割,此时学生可以用数份数的`方法来看三种颜色所占的区域大小。

利用前面学过的分数的知识让学生说一说每种颜色占整个圆面的几分之几,为以后学习可能性的精确值做铺垫(因为概率与这些分数相等)。

青岛版三年级数学复习教案文案

教学目标:

1结合生活情境,认识到生活中处处有角,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2通过“找一找”“折一折”“比一比”等活动,直观认识角。

3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

教学重难点:

通过动手实践直观认识角。

教具与学具:

1实物投影仪,多媒体软体、一个大三角板、一个活动角等。

2学具:白纸2张、剪刀、尺子、小圆片、小纸条、三角板、一个活动角等。

教学过程:

一设置情境,导入新课。

t:小朋友,今天老师想和大家一起来认识角,探索角的秘密。

现在我们先一起来观看一段录象。

(师生一起观看录象)。

小朋友,刚才的录象你们发现了上面都有什么了呢?(角)。

[出示综合图]。

t:小朋友,刚才你们看到了那么多角,那么从这幅图中,你能找到角吗?

a:找角,与同桌说说。

b:汇报。

a:在小组内交流你找到了哪些角?

b:派小组代表汇报,均可补充。

二导入探究,学习新知。

(一)认识角。

t:小朋友,你们刚才找到了好多的`角,有一些老师都还没发现到,你们平。

时的观察很仔细,很细心,给每一个小组往上爬一格。

现在请每个小朋友从桌面上找出一个角来。

a:找角。

b:指出你找到的角再哪?汇报。

t:小朋友,老师终于知道角是怎样的,(教师画一点)原来是这样的。

a:学生判断。

b:汇报。

(学生判断错了,应该还要两条线)。

哦,原来还要两条线。

(教师针对学生的回答,进行一些负面的解题,让学生再次进行判断,逐步形成角的意识。)。

a:再次判断。

b:汇报:两条线要和那个点相连在一起。

[出示课件]。

顶点。

t:小朋友,我们把这两条线取个名字,叫——边,这个点叫——顶点。通常为了方便说出这个角,我们就记作:1。读作:角1。

(教师演示如何画小弧号:从上一条边往小一条边画一个小弧号,然后在旁边标上1。)。

(二)第一次尝试练习。

a:独立思考,与同桌交流哪些是角哪些不是?why?

b:汇报。

(三)角大小的认识。

t:小朋友,现在拿出你们桌上的圆片,有的同学是大圆片,有的同学是小圆片,然后想办法折出一个角。

a:动手折。

b:同桌(大、小)两人相互比一比,谁折的角大?谁小?

t:小朋友,通过刚才折角比角,我们发现了角有大小,对吧,那么,现在老师想和大家一起折角,好,我们把圆片对折,然后再对折,最后对折。

a:思考:同样折三次,同桌两人折的角,谁大谁小?

b:再次比一比。

c:汇报。

(生汇报)。

哦,与边没关系,那么角的大小跟什么才有关系?拿出桌上的两根小棒。

a:利用这两根小棒,制做一个角,再小组内讨论,动手实践,角大小跟什么有关系?

b:汇报,小结。

角的大小与边没关系,而是与角的两边的张口有关系。

c:教师利用活动角及课件加以演示。

三实践活动。

t:小朋友,我们发现了角这么多的秘密后,不知道你们现在能作出一个角来吗?

a:小组为单位,交流:有几种方法?

b:小组汇报。

c:全班参与评价。

四第二次尝试练习。

t:小朋友,这堂课我们发现了角什么秘密呢?

a:汇报。

哇,挖掘了这么多的秘密,智慧爷爷说想考考你们,有信心接受挑战吗?

q1:数角。

q2:思考。

对这个图形剪一刀,那么还剩几个角?

a:猜。

b:动手剪——证实。

青岛版数学三年级教案

1、整千、整百、整十数除以一位数的口算方法。

(1)用表内除法计算:先用被除数0前面的数除以一位数,算出结果后,再看被除数的末尾有几个0,就在算出的结果后添几个0。

(2)用乘法来算除法:看一位数乘多少等于被除数,乘的数就是所求的商。

2、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估算方法。

(1)除数不变,把三位数看成几百几十或整百的数,再用口算除法的基本方法计算。

(2)想口诀估算:想一位数乘几最接近或等于被除数的位或前两位,那么几百或几十就是所要估算的商。

(二)笔算除法。

1、牢固掌握两位数除以一位数、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笔算方法、步骤与格式,尤其是商中间、末尾有0的笔算算式的写法。

(除数是一位数的计算法则,除数是一位数,从被除数的高位除起,先除被除数的前一位,如果不够除,再除被除数的前两位,除到被除数的哪一位,商就写到被除数那一位的上面。除到被除数的哪一位不够商1,用“0”占位。每一次除得的余数必须比除数小。)。

2、会判断商是几位数。

比较除数与被除数位的大小,如果被除数位上的数比除数小,那么商一定比被除数少一位;如果被除数位上的数比除数大或相等,那么商和被除数的位数相等。

3、除法的验算方法:

(1)没有余数的除法:商×除数=被除数;。

(2)有余数的除法:商×除数+余数=被除数;。

4、关于0的一些规定:

(1)0不能作除数。

(2)相同的两个数相除商是1。(既然能相除这个数就不是0)。

(3)0除以任何不是0的数都得0;0乘任何数都得0。

5、乘除法的估算:4舍5入法。

如乘法估算:81×68≈5600,就是把81估成80,68估成70,80乘70得5600。

除法估算:493÷8≈60,就是把493估成480(480是8的倍数,也最接进492),然后再口算480÷8得60。

教学目标:

1、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体会0除以任何不为0的数结果都等于0。

2、经历探索商中间、末尾有0的除法计算方法的过程,并能正确计算。

3、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联系,增强自主探索的意识,提高合作交流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教学例1。

1、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出示情境图,问:从图上知道了什么?平均每只兔能采到几个蘑菇,算式怎样列?

平均每只猴能摘到几个桃,可以怎样列式?

2、结合旧知,解决问题。

三只小猴摘桃,可树上一个桃也没有,那你觉得每只小猴能摘到几个桃呢?

一个都摘不到那么03等于多少呢?

如果是4只小猴摘桃结果会怎样?5只呢?9只呢?算式怎么列?结果呢?

问:仔细观察这些算式,你有什么发现?

引导得出:0除以任何不是0的数都得0。

二、巩固练习。

想想做做1。

学生独立完成后指名回答。

小结:0除以或乘以任何不是0的数结果都等于0。

三、教学例2。

1、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出示例题图,问:你从图上知道些什么?

问:要求前3天平均每天生产鸡蛋多少千克怎样列算式?

2、自主探索,解决问题。

谈话:3063等于多少?先估算,再算一算。

了解学生的方法,有选择地请学生把他们的方法写在黑板上。

问:3063的商大约是多少?你是怎么估算的?

重点学习笔算的方法及书写格式。

分析引导:商的十位上为什么写0(因为0除以3得0),这个0能不写吗?为什么?让学生明确0有占位的作用。

讲解书写格式。

问:对比笔算的结果和估算的结果你觉得怎么样?如果漏写了商中间的0呢?

四、完成试一试。

1、出示题目,让学生说说商是几位数。

2、学生在书上独立完成,指名板演。

3、让板演的学生说说计算过程。

5、小结:如果被除数的个位上是0,除到被除数的十位正好除完,可以直接在商的个位上写0。

五、全课总结。

小结:如果被除数的中间或末尾有0,除到0前边的一位正好除完,就直接对齐被除数里的0,在商里写0。

六、巩固提高。

1、想想做做2。

出示题目,让学生说说每题的商是几位数。

再独立完成,指名板演。

选两题让学生说说计算过程。

2、想想做做3。

独立找出3题的错因,并改正,再指名回答。

七、作业。

想想做做4。

新青岛版小学数学三年级教案

教学内容:

教材p106—107。

教学目的:

1、能够列出简单试验所有可能发生的结果,知道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有大小的。

2、通过实际操作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

3、通过学生的猜一猜、摸一摸、转一转、说一说等活动,增强学生间的交流,培养学习兴趣。

教学重、难点:

能够列出简单试验所有可能发生的结果,知道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有大小的。

教学过程:

三年级数学《对称图形》教案

1、通过观察、操作活动、认识对称图形,体会对称图形的特征。

2、逐步培养主动探究和应用知识的能力,发展空间观念。

3、结合图案、物体的欣赏,培养审美情趣,培养想像力。

本课是学生学习空间与图形知识的基础,这部分内容对于帮助学生建立空间观念,培养学生的空间想像力有着重要的作用。对称是现实世界中普遍存在的一种现象,这一课时的内容是认识对称图形,让学生通过观察、探索、动手操作,了解“对称”“对称轴”等概念,并且初步体会对称图形的性质。

我校地处市中心,学生大多数来自于各方面条件相对优越的家庭,家庭给孩子创造的学习机会也比较多。学生的知识背景良好,具有较为丰富的生活经验。我校1年加入课改试验,三年级学生是我校第一批参与课改实验的学生。他们年龄小,好动,好奇,思维活跃,感性认识强于理性认识;形象而直观的教学容易被他们所接受。

(一)激趣引入:猜图游戏。

(将一幅完整的对称图形对折后出示给学生,让学生观察到原图形的一半,并结合生活经验猜完整的图是什么。)。

(二)自主探究:剪花瓶图。

1、出其不意。

最后一次猜图游戏,出示教材第12页花瓶图的一半,让学生猜。

师:这是什么?(学生能够回答出这是一个花瓶。)。

师:是不是花瓶呢?我们一一看。(图展开后就只是半个花瓶,打破原有定式思维,学生很诧异。)。

2、提出问题。

3、探索发现。

(1)师:先想一想该怎样剪,想好了再动手。

(每人一份学具:半个花瓶图。让学生动手尝试剪出两边形状、大小完全一样的花瓶。)。

(2)小组交流剪花瓶的方法。

(3)展示作品,比较各种剪花瓶的方法。

(4)发现:通过各种方法的比较,发现用对折剪的方法,就能剪出两边形状、大小完全相同的图形。

4、实践认识。

(1)实践――尝试对折剪法。

师:我们都用对折的方法剪一剪图2,看看是什么好吗?

(2)认识――观察比较揭示概念:“对称图形”“对称轴”。

师:同学们观察一下看,刚才我们用对折的方法剪出来的这些图形都有什么特点呢?(学生观察,发现折痕的两边都是一样的。)。

师:像这样的图形就叫做“对称图形”;而这条折痕就叫“对称轴”,对称轴用虚线表示。(教师示范画出对称轴。)。

(3)画出前面剪好的对称图形的对称轴。

5、归纳巩固。

师:大家再观察一下我们前面猜图游戏中的这些图形,你发现了什么?(它们对折后两边都是一样的。)。

师:因此,我们说这些图形也都属于“对称图形”。(揭示课题)。

(三)应用拓展。

2、根据给出的对称轴将对称图形补充完整,体会:对称轴的位置不同,画出来的对称图形可能就不一样。

3、寻找生活中的对称现象。

师:请同学们说说生活中还有什么是对称的?

(欣赏录像,发现生活中的对称,体会对称在生活中的作用;观察雪花图,小组讨论其是否对称。)。

师:在不对称中蕴含着对称,其实也是一种美。生活中还有很多不对称的图形,它们也是很美的。

(四)课外延伸――寻找五角星有几条对称轴。

师:老师给每一位同学都送一份礼物。这份礼物,蕴藏着一些小秘密,课后大家仔细观察,看看这颗聪明星有多少条对称轴呢?同学们可以讨论一下。

(五)全课。

1、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2、对称的知识在生活中应用十分广泛,只要大家留心观察,一定会有更多的发现。

相关范文推荐
  • 03-10 儿歌雨的教案(优质19篇)
    教学工作计划是指教师为了完成学校年度教学目标,合理安排教学活动和时间,制定的一份详细的计划。对于制定教学工作计划可能会遇到的困惑和疑问,以下是一些建议和解决方案
  • 03-10 单位工作证明的函(优质18篇)
    不同单位之间的关系可以是竞争也可以是合作,这取决于各自的目标和利益。以下是一些单位在转型时遇到的问题和解决办法,供大家参考和思考。兹有我单位休息)(身份证号:_
  • 03-10 合同管理制度主要内容(实用14篇)
    合同协议是人们在交易或合作过程中达成的一种约定,以确保双方的权益得到保护。阅读合同协议范文可以帮助我们发现自己在合同撰写中可能存在的问题,并加以改进。
  • 03-10 竣工验收报告意见(专业17篇)
    在职场中,报告是交流和汇报工作的重要方式,能够向领导和同事展示自己的能力和专业性。掌握一些优秀的报告范文范例,可以帮助我们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和表达能力。
  • 03-10 幼儿园交通安全教案设计意图(汇总24篇)
    幼儿园教案的编写还需要注意循序渐进,逐步提高幼儿的学习能力和兴趣。欢迎大家查看以下的幼儿园教案,相信会对你的教学工作有所帮助。1、引导幼儿喜欢古诗,并了解这是一
  • 03-10 天方夜谭读后感(实用16篇)
    通过读后感的写作,可以让我们更深刻地体会到文字的魅力和书籍对我们的影响。读后感是读完一本书后对书中所述内容进行思考和总结的一种方式,阅读是一种宝贵的学习方式,读
  • 03-10 农贸市场管理制度汇编(实用19篇)
    通过规章制度,组织能够更好地管理人员行为,保护员工的权益,同时也确保了公平和公正的实施。遵守规章制度是每个人应尽的责任,也是对自己和他人负责的表现。
  • 03-10 工作失误检讨书反省自己(模板21篇)
    通过写检讨书,我们可以加深对自己的行为和决策的思考,找出问题所在,并寻找解决办法。以下是小编为大家准备的各类检讨书范文,希望能对大家的写作有所帮助。
  • 03-10 补缴住房公积金申请书(实用18篇)
    更多申请书的写作要点包括清晰的表达、逻辑严谨和恰当的语言运用等。为了帮助大家更好地撰写申请书,我们整理了一些优秀的案例供大家参考阅读。本人姓名,身份证号码,现工
  • 03-10 it培训方案大全(22篇)
    一份好的培训方案需要明确培训的内容、方式和时间等方面的安排。以下是一些行业领先企业的培训方案,希望对大家的培训工作有所借鉴和参考。春光明媚的五月,应该是风和日丽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