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范本的丰富性和多样性可以启发我们思考不同题材和主题的写作方式。这些范文范本来自于不同领域和不同层次的优秀作品,可以帮助我们提升写作水平。
粮食安全形势与政策论文
民之所望,政之所向;民之所需,政之所为。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上,作出的万字政府工作报告,内容简约而不简单,在抗击新冠疫情的关键时期,国务院向全民派发民生福利,进一步彰显出人民至上的政府服务理念。其中,作为一名吉林人,我比较关注“着力抓好农业生产”民生福利,其关乎吉林农业大省的未来发展前景,更关乎14亿中国人民的饭碗。
民以食为天。清朝末年,东北地区曾是皇家封禁地区,由于当时山东、河北等地连年发生自然灾害,庄稼颗粒无收,甚至部分地区出现绝收的现象。加之满清政府沉重的苛捐杂税,使本就清贫的家庭更雪上加霜。而后,大批的山东人、河北人不得不背井离乡、抛家舍业,历尽千辛万苦才逃难到东北,面对当时荒无人烟的东北地区,逃难到此的百姓先后修建房屋、发展农业、开荒种田、饲养牲畜、繁衍生息,才有今朝繁华盛景,这就是中国历史上三次人口大迁移之一的“闯关东”。
党的十九报告指出,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已经转变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2020年,我们已经在解决温饱问题的基础上,迈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所以,抓好农业生产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必经之路。
坚守住18亿亩耕地红线。应当深刻把握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条主线,根据降水量、霜降期以及土壤肥沃程度等综合因素考虑,分类种植农产品。坚决防止“跟风种植”,如有地区玉米价格低,农户就改种水稻,根本未考虑到土壤和光照等因素,最终初次种植,导致低产亏本。还有农户的田间管理技术处于传统阶段,要更新思想观念,采取“走出去”与“引进来”相结合的方式,曾经在中央电视台观看过某些地区实行稻田养鸭、稻田养蟹的案例,既可以起到防治病虫害的功效,又可以靠养殖鸭子、螃蟹来增收。
实行最严格奖优罚劣措施。对于产粮大县、产量大乡(镇)、产量大村、产量大户要进行物质和精神奖励,一方面,引导其继续提高生产力水平,改进生产技术,提高粮食产量;另一方面,帮助贫困户和边缘户,带动他们生产致富。对违法违规侵占耕地的行为进行严厉处罚,如修建别墅、小产权房、大棚房等等,发现一起、处理一起,坚决推倒铲平,对于涉事责任人进行严肃处理,触犯法律者移送司法机关。
稳定农贸副食市场物价。不同城市、不同地区,同样的农产品物价会不同。新冠疫情发生初期,各地农副产品市场的菜价和肉价涨幅很大,国家进行宏观调控,严格压实“米袋子”省长负责制和“菜篮子”市长负责制。从蔬菜大省进行调拨蔬菜,从中央储备库调拨粮食和生猪,稳定一线城市的物价水平。特别是,全国“两会”首场部长通道答记者问,农业农村部部长韩长赋向全国民众发出了坚定的声音,“中国绝对不会出现粮食危机”。我所在的吉林敦化市,对比疫情发生前后,蒜价格由原来的6元/斤恢复至2.5元/斤,猪排骨价格也稳定在20元/斤左右。所以,看到朋友圈有人囤积粮食、蔬菜、水果等日常所需,我认为完全没有必要。
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事关每一个中国人,作为新一届中央人民政府,应当在稳定粮食产量的基础上,深入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不断研发和更新农业科学技术,带领更多的农民走出一条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
形势与政策粮食安全论文字
2022年世界粮食日和全国粮食安全宣传周活动10月10日在线上启动。在当前世界粮食安全形势严峻复杂的背景下,深入宣传粮食安全,强化全社会对粮食安全的认识,有利于准确传递政策导向,为保障粮食安全营造良好的舆论环境。
近年来,我国全面加强粮食生产、流通、储备能力建设,粮食安全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增强了全社会对粮食安全保障的信心。把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上,这本身就是对世界粮食安全的'最大贡献。
我国坚持立足自身,端牢“中国饭碗”,实行增产与减损并重的粮食政策。一方面,深入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持续提高粮食安全综合保障能力,以国内稳产保供的确定性应对外部环境的不确定性;另一方面,推进粮食全产业链节粮减损,实现粮食“绿色增产”。此外,注重引导粮食消费方式从“过度消费”向“健康营养”转变,形成科学合理的膳食结构、勤俭节约的社会风气。
适度进口是我国保障粮食安全的重要途径。受地缘政治冲突、贸易保护主义等多重因素影响,今年全球粮食价格高位波动,我国粮食进口呈量减价扬态势。从目前来看,粮食进口减少对国内供应影响不大。
充足的储备是保障粮食安全的“压舱石”。目前,我国政府储备规模、品种结构和布局更趋合理。中央储备规模保持稳定,地方储备规模进一步充实。政府粮食储备品种结构不断调整优化,合理的规模、品种结构和区域布局,增强了政府防范风险的能力。
提高粮食应急供应保障能力,对保障国家粮食安全至关重要。近年来,我国粮食应急储运、加工、配送、供应能力持续提升,国家、省、市、县四级粮食应急预案体系不断完善,粮油应急保供机制不断健全,我国有信心、有能力在重大突发紧急事件中有效保障粮油供应。
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和负责任大国,我国在立足自身保障粮食安全的同时,积极参与粮食安全国际发展合作及全球治理,为推动世界实现“零饥饿、零贫困”目标贡献力量。
形势与政策粮食安全论文字
在我国悠久的家风传统中,“勤俭”堪称古今第一家风。“万吨油装不满漏砂锅”这句话的含义是:粮满仓、油满缸、金银财宝装满箱,也经不住穷奢极欲,挥霍无度。正所谓“天下之事,常成于勤俭而败于奢靡”。蔡学岭父亲将其作为家训,就是提醒后人,“有余粮也不能忘了过去的苦日子,任何时候都不能浪费粮食。”这无疑是给后人最好的馈赠。
优良家风是一个家族最宝贵的财富,是无形的“传家宝”。勤俭家风既包含朴素持家的价值观念,也包含崇德向善的美好愿望,如诸葛亮《诫子书》中的“静以修身,俭以养德”;司马光《训俭示康》中的“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朱柏庐《治家格言》中的“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勤俭节约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节约不仅仅体现在粮食上,更体现在生活的方方面面。“勤俭”传家,就是要传承老一辈的优良品德,让家人及后人谨遵“传家宝”的教诲,让勤俭成为习惯,让节约成为生活方式。
“勤俭”传家,不只是挂在嘴边的口头禅,更重要的是以身示范。宋代理学家朱熹历仕四朝却一生淡泊名利、安守清贫。一次,他去看望女儿女婿,留下来吃饭。因家中贫困,女儿只端出几碗大麦饭,对父亲很是愧疚。朱熹却不以为意,开开心心地吃了,并告诉女儿勤俭度日是良好家风,对于饮食,不必计较好坏。许多老一辈革命家也为我们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周恩来总理从不浪费一粒米、一片菜叶,每次吃完饭,总会夹起一片菜叶把碗底一抹,把饭汤吃干净,最后把菜叶吃掉,偶尔掉在了桌上一颗饭粒,也要捡起来吃掉。
但凡老一辈,都会思量日后为后人留点什么。“留财”还是“留德”,一定程度上体现了见识和胸襟。无论是古代先贤还是老一辈革命家,都崇尚“节用裕民,俭以养德”,不以家财留子孙,而以美德传后人。
今天,我们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虽然生活水平提高了,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不能丢,艰苦奋斗、厉行节约的本色不能变。“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这是我们从小家到大家,都必须遵循的道理。我们应该以“勤俭”传家,从“娃娃”抓起,从节约粮食做起,不浪费一粒米、一滴油、一度电,引导我们的家人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念,养成勤俭节约、反对浪费的良好习惯,让优良家风代代相传,让懿行美德生生不息。
形势与政策粮食安全论文字
稳走“三步好棋”端牢“中国饭碗”
芒种刚过,正值水稻拔节生长之时,沃野上孕育着丰收的希望。仓廪实,天下安。一直以来高度关注粮食安全问题。进一步推进农业高质量发展,走稳“三步好棋”,充分发挥基层党建引领的强大动力,能够更好地保障粮食安全这个“国之大者”。
走巧“大局棋”统筹谋划,有“合力苦干”的凝聚力。“农,天下之本,务莫大焉。”悠悠万事,吃饭为大,“民以食为天”。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从来都是与国家民族命运紧密相连的。粮安天下,农稳社稷,在这样一个14亿人口的大国,解决吃饭问题始终是治国理政的头等大事。从政治的高度讲粮食安全、抓粮食生产,要求我们务必学深悟透关于粮食安全问题的重要论述,提高政治领悟力、提高政治判断力、提高政治执行力。保障粮食安全的工作不是曲高和寡的“个人独奏”,而应当是党群一心、众志成城的“群演合奏”。在无数成功案例中,“石以砥焉,化钝为利”,只有合力攻坚、齐心协力克服困难才能无往不胜。在乡村振兴工作的实践中,充分发挥广大人民群众的参与积极性,怀揣一颗真心、带着一片真情,用真心真情感化群众、用实际行动带动群众,增强凝聚力,汲取人民群众的智慧和力量。
走好“创新棋”科技发展,有“善干巧干”的新能力。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现阶段正在举全党全社会之力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激活广大农村地区,推动城乡融合发展,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保障粮食安全工作不能按“老样子”办,需要紧跟时代发展形势,跟上群众的日益增长的现实需要。伟大的育种家“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是一位一心一意让大家远离饥饿的耕耘者,正因为他的创新思想以及在科研育种上的深知灼见,鼓舞了一代又一代农业创新者。在技术创新上,要依托作为党在社会基层组织中起到战斗堡垒作用的基层党组织,用活“线下+线上”互通的方式,用好远程遥控、移动大数据、互联网平台等服务载体。在粮食生产实践中,要将就近服务与远程服务相结合,让农民对农业农村具体问题有直观认识,大力推动农业科技发展,为处理农业问题带来便捷。
走好“民生棋”坚定信念,有“真抓实干”的保障力。“民之所忧,我必念之;民之所盼,我必行之”,粮食安全工作需要聚焦民生实事。党员要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激发和强化党员的先锋意识,增强党员的光荣感和责任感,主动亮出身份,主动认领任务,以实际行动深入田间地头开展为民服务。以奋斗姿态为民谋幸福,为人民群众办好实事。在实践中,推动乡村振兴的民生实事项目清单,把民生事一件件办好。面对新时代考卷,党员干部与群众“面对面”“心贴心”,才能更好接地气通民心,重实干聚民心,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增强与群众的血肉联系。心怀“国之大者”,筑牢国家粮食安全防线,把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坚决稳住“三农”这个基本盘,筑牢粮食安全“压舱石”。
粮食安全形势与政策论文
端稳“节约碗”掀起“新风尚”
调查结果显示,中国消费者每年仅餐饮浪费的食物蛋白和脂肪就分别达800万吨和300万吨,倒掉了约2亿人一年的口粮。随意倒掉的剩菜剩饭,可能是2亿人的口粮,因此迫切需要建立健全节约制度,需要我们绷紧“节约心”、做好“表率人”、打赢“光盘战”。
端稳节约碗,绷紧“节约心”。“侈而惰者贫,而力而俭者富。”在2020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14亿中国人的饭碗,我们有能力也务必牢牢端在自己手中。”今年全球新冠疫情所带来的影响更是给我们敲响了警钟,我们必须时刻绷紧粮食安全这根弦不放松,在全球粮食安全面临多重压力的情况下,必须保持高度警惕,树立“节约”的思想,开展“光盘”行动。必须时时刻刻紧绷节约的心,才能让“光盘”成为习惯、成为文化,让节约耳濡目染,成为一种风气,才能营造全民勤俭节约、珍惜粮食的良好社会氛围。
端稳节约碗,做好“表率人”。“切实培养节约习惯,在全社会营造浪费可耻、节约为荣的氛围。”以身作则发挥党员“领头羊”“排头兵”的引领作用,带头节约做好表率,不搞铺张浪费式接待,杜绝“舌尖上的浪费”。在生活中更要杜绝“剩宴”,形成“厉行节约、反对浪费”的社会风尚。党员干部做好传承中华传统美德的“领头羊”,消除物欲崇拜,消除“面子”思维,在聚餐聚会时不争“面子”,不比“气派”,为吃喝“减负”,坚决杜绝“剩宴”,做一个文明理性就餐的“光盘族”。
端稳节约碗,坚决打赢“光盘战”。李商隐《咏史》诗中说“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破由奢。”为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党员干部要把握机遇、抢抓机遇,将“光盘”精神融入到攻坚克难中,每一项任务都做到时时清、事事明、事事清,有效推动党和国家事业的发展。今年我国将要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当前脱贫攻坚进入冲刺阶段,值此紧要关头,党员干部更要将“光盘”思想融进脱贫“战役”中,补齐短板,不留漏洞,不遗死角,全力打通“中梗阻”,高质量跑完“最后一公里”,迎难而上为第二个一百年奋斗目标不懈努力。
粮食安全形势与政策论文
_年上半年,我局安全生产在县安委会和局党组的正确领导下,全面贯彻落实省、地、县及上级业务部门关于安全生产工作的各项部署,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和“一岗双责”制,本着对国家对企业对职工高度负责的态度,将安全工作常抓不懈,确保了粮食工作安全无事故,保障了各项工作有序进行,现将主要工作总结如下:
一、主要做法。
(一)完善机制,做到“四个到位”,不断强化目标管理抓安全。
1、组织机构到位。今年上半年,为进一步提升粮食工作安全管理水平,建立了局长为安全生产的一级管理者,分管安全管理工作的副局长为安全生产的二级管理者,各部门负责人为安全生产的三级管理者,干部职工为安全生产的四级管理员的安全管理网络,完善安全管理机构。
2、安全意识到位。局领导始终高度重视安全工作,并将该项工作和他各项工作同规划、同布置、同落实、同考核。认真落实《安全生产法》、《省消防条例》等相关法律法规。上半年来,召开了多次以抓安全稳定工作为主题的办公会,贯彻落实省、地电视电话会议精神,对各项工作进行具体的研究和部署,为全面确保安全生产奠定了良好的思想基础。
3、责任分解到位。为了强化落实安全责任,我局按照“分级管理、分线负责”的原则,积极推行安全生产责任制及“一岗双责”制度,进一步明确安全责任。同时,我们在年初与直属企业签订了20__年安全责任书,要求各股室和直属企业同干部职工签订20__年安全责任书,切实形成了层层分解,一级保一级的安全责任网,促使全员参与安全管理。
4、考核兑现到位。为进一步完善安全目标考核机制,年初,我们针对不同职能部门和各岗位的安全职责,突出针对性、约束性和可操作性,修订完善了安全工作考核细则,并将其列入考核与评比中予以兑现。基本形成了月度有检查、有考核,年度有评比、有表彰机制,做到了安全目标考核的系统化。
(二)精心组织,开展“三项活动”,不断加强安全教育培训促安全。
1、积极开展安全专项整治活动。一是广泛动员、统一思想。把安全专项整治行动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抓实、抓好。同时,指定专人及时向县安委办上报整治工作情况;二是严格落实,齐抓共管。建立各部门联动机制,落实中高度事故隐患督办制度;三是全面总结,及时上报。对专项整治工作中发现的问题,进行全面整改,并工作过程进行全面总结,确保行动取得实效。
2、积极开展安全生产月活动。一是统一部署,按照县局《20__年“安全生产月”活动实施方案》,召开专题会议落实活动要求,保证“安全生产月”正常开展。二是精心组织、广泛开展宣传教育活动。组织全体干部职工学习,提高员工的安全防范意识。三是认真组织检查,注重隐患整改。以开展“安全生产月”活动为契机,对车辆、办公区、仓库等重点部位进行一次安全大检查。
(三)不断排查安全隐患保安全。
1、重点抓好库区安全防范。一是在认真做好日常安全检查的基础上,以开展“安全生产月”和“安全专项整治”活动为契机,将车辆、仓库、宿舍、大院等部位作为检查重点,对查出问题责任到人限期立即整改。二是严格落实值班制度,实行24小时值班,带班领导经常性开展检查,严防值班人员脱岗,确保安全稳定无事故。
2、重点抓好安全隐患整改。我们以坚持开展安全检查、自查、整改制度的落实为有效抓手,对查出问题能解决的当场解决,不能当场解决的,下发安全检查隐患整改通知书,并规定了整改期限,到时进行复查,并认真做好相关记录,由此形成了检查--整改--再检查--再整改的循环模式。上半年以来,开展各项安全检查共6次,查出隐患5处,整改安全隐患5处,真正做到了事故隐患不遗留、事故苗头不放过,消除了存在的不安全因素,切实保证了我单位生产安全的良好局面。
二、存在的问题。
上半年以来,我局安全工作保持平稳态势,但目前的安全形势依然严峻。通过总结,存在以下问题。
(二)基础安防设施存在薄弱环节,仓房年久失修,设备老化,资金困难,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
三、20__年下半年安全生产工作思路。
下半年,我单位将继续坚持“安全第一”的方针,强化安全生产管理和监督,建立安全生产长效机制,全面实现安全责任目标。为此,我们将突出“四抓”做好安全生产工作。
一是抓基层基础。按照“重基层、打基础、强监管”的工作思路,完善安全管理制度和基础台帐,健全监管网络、完善安防设施,充分发挥安全监管职能,筑牢安全生产第一防线。
二是抓隐患治理。切实加强和解决安全生产薄弱环节和突出问题,突出抓好重点部位的隐患排查治理工作。坚持隐患排查治理活动常态化,针对安全生产工作的新情况、新问题,及时完善监管办法,落实监管措施,做到日日普遍排查,每周重点排查,真正把事故隐患消灭在萌芽状态。
三是抓重点防范。突出抓好重点时段、重大节日和重点区域的安全监管,强化防范。重点是落实安全监管责任,强化隐患排查,落实整改措施,及时消除安全隐患,确保安全。当前要重点抓好消防火灾和汛期防洪及雷电、大风等灾害防范工作。要加强与气象部门的联系,及时掌握汛情预测预报,及时发布预警信息,加强应急保障工作,确保安全度汛。
四是抓宣传教育。加强警示教育,增强全员安全意识。不断深入开展安全文化建设,形成人人重视安全、关注安全、防范事故的良好氛围。
粮食安全形势与政策论文范文
要加强立法,强化监管,采取有效措施,建立长效机制,坚决制止餐饮浪费行为。要进一步加强宣传教育,切实培养节约习惯,在全社会营造浪费可耻、节约为荣的氛围。
从古至今,我们的生活都在围绕着一日三餐不断发生着各种各样的故事。从远古时期人们因为寻找食物举族迁徙,到如今不断提高农业技术水平,使人们不再“愁吃愁喝”。时代在变迁,人类对“食物”的追随从未改变,但在新形势下,疫情的突如其来给我们敲响了粮食安全的警钟,洪水、汛情等自然灾害也使得全球粮食储备初显危机。粮食的安全工作不得不直面“黑天鹅”的挑战。身为一名党员干部,应率先垂范,以自身的模范行动来带动起身边的力量,弘扬节约为荣的正气,共同恪守珍惜、勤俭的健康生活理念。
“勤俭节约”是共产党人的优良作风。近些年来,我国粮食产量稳步增长,粮食储备能力显著提升,已然构建起了强大的粮食供应和应急体系,为国家安全提供了坚实的战略基础,为实现全民健康生活筑牢了坚强保障。粮食是人民群众的生活所系,不容出现任何差错。面对国内外风险挑战明显上升、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的复杂局面,共产党人要冲在守护粮食安全的第一线,带头从平时的小事做起,不浪费、不铺张,发扬艰苦卓绝的奋斗精神,主动践行“光盘”“n-1点菜”行动倡议,传递文明餐桌正能量,带头继续绷紧粮食安全这根弦,为确保我国农业基本盘稳定集聚力量。
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拥有今天的幸福,不能忘记昨天的苦难。俗话说得好,成由勤俭破由奢。广大党员干部肩负着决胜全面小康、决战脱贫攻坚的重任,必须要在“吃”的问题上做到知行合一,管住贪欲的嘴,管住浪费的手,狠狠刹住享乐主义、奢靡之风。党政机关要带头扎紧裤腰带过日子,不仅不能浪费食物,而且要在各个方面精打细算、节约开支,把更多真金白银投入到高质量发展和民生事业上来,用实际行动鼓励大家一起崇尚节俭之风。同时,各级纪检部门也要发挥起强效的监督作用,严查公款吃喝铺张浪费问题,剖析典型案例,加强宣传教育,引导大家在节俭问题上树立正确的荣辱观。
精打细算,才能油盐不断;粮收万石,也要粗茶淡饭。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和作风是党团结和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的强大精神力量,我们决不能忘记那段“饿肚子”的岁月,不能忘记那些为了端稳中国人自己的饭碗而努力拼搏的革命先辈,要始终牢牢高举着艰苦奋斗的大旗,一步一个脚印向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最高理想前进!
粮食安全形势与政策论文范文
为培养全体师生节约粮食的意识和责任感。__镇中心小学结合本校实际,开展了多种形式“珍爱粮食,从我做起”的主题教育活动。
首先,进行一次主题为“爱惜、节约每一粒粮食”的国旗下讲话,向全校学生发出倡议,要求节约每一粒米,每一颗粮食,不随意倒掉饭菜,不挑食,不剩食,让更多的人有粮吃。
其次,开展“珍惜粮食,从我做起”主题班会活动。通过看实物、听讲解等方式学习稻谷、玉米等粮食作物的知识,让学生了解“艰苦奋斗、勤俭节约”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自觉从现在做起,从我做起,节约每一粒粮食,抵制和反对浪费粮食的行为,养成勤俭节约的良好风尚。
第三,向家长发放“爱惜一粒米,珍惜一滴汗”宣传资料,让家长也了解爱粮节粮宣传周的重要意义。
第四,通过“小手牵大手”形式,开展“爱惜伴我在校园,我把节约带回家”活动;呼吁全体同学做“节粮小卫士”,从我做起,监督父母等家庭成员爱惜粮食,节约粮食,充分发挥孩子们“小小粮食宣传员”的作用,把有关爱惜粮食、节约粮食的意识传给家长,带动家庭参与节约型社会的建设。
通过一系列活动,不仅让孩子们了解了生活中节粮的种种做法,更是将环保教育的课堂延伸到了家庭,“爱惜粮食”这四个字深深扎根在孩子们的心中。
粮食安全形势与政策论文
随着经济发展和城乡居民食物消费结构变化升级,我国农业生产结构调整速度滞后于食物需求结构转变速度,导致粮食生产存在产需偏离的结构性失衡,这是当前影响我国粮食安全的主要矛盾。解决这一矛盾需要在大食物观引导下,不断夯实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推动农业供给侧改革,统筹利用国内外资源,构建我国粮食安全的新格局。
积极树立大食物观是基本前提。面对未来食物营养健康的多元化需求,传统的食物供给体系在需求压力与生态压力的叠加作用下,已经难以满足人民健康消费变化的迫切需要。对于粮食的认识应顺应新时代居民食物消费不断升级的新变化和新要求,从狭义的谷物、豆类和薯类等“口粮观”,拓展到与粮食消费具有直接替代性的肉蛋奶、蔬果油等重要农产品及食品。要积极树立大食物观,认识到食物的多样性,构建可持续的食物安全保障体系,避免把粮食生产仅局限在小麦、水稻等少数谷物上。保障粮食安全要从保障口粮供给向保障粮食及重要农产品供给转变,既要保障“米袋子”安全,也要保障“油瓶子”“菜篮子”“肉盘子”“奶罐子”安全。
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是重要基础。不论是生产什么农产品,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是有限资源条件下保障粮食安全的基础。首先,对于我国这样的人口大国,在大宗农产品生产上,耕地面积仍然是保障农产品供给的决定性力量。为此,要采取“长牙齿”的措施,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严守18亿亩耕地红线,遏制耕地“非农化”行为;要加大高标准农田的建设力度,提高耕地的综合生产能力,同时开展耕地土壤修复行动,推动绿色可持续发展。其次,增强农业科技硬实力,向技术要产出。与发达国家水平相比,我国主要作物单产水平还有不小的差距,我国土地产出率、肥料利用率、饲料转化率(猪料肉比)、水分利用效率等指标值分别为发达国家平均水平的35%、56%、86%、67%。要集中力量对国内短缺农产品在良种培育、栽培和养殖,以及经营管理等方面进行技术攻关,通过提高单位产量逐步缩小国内产品的供求差距。
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主要路径。树立大食物观是为了更好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多元化的食物消费需求,这就要求农产品供给要适应食物消费需求。在人多地少和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国情下,依靠国内现有的农业资源难以实现所有农副产品的自给自足,因此要大力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充分利用好有限的耕地资源。首先,依托国内资源确保谷物和口粮的安全底线;其次,要兼顾提高大豆和油料自给水平;最后,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优势产业。
用好国际市场国际资源是有益补充。粮食和农副产品进口已成为保障我国食物需求的重要补充,我国的粮食安全和人民群众生活质量提升已经与国际市场紧密相关。从构建国内国际“双循环”的战略布局出发,国内重点稳住口粮和大部分饲用玉米等主要粮食品种的产量和规模,保证我国粮食的基本安全底线;在国际上着手重要农副产品产地培育和安全供应链建设,用于满足我国居民日益增长的食物需求。
改革完善农业支持政策是重要保障。支持政策是引导农业生产的手段,要从大食物观视角重新审视当前的农业支持政策,不断进行改革和完善。一是持续加大农业支持力度,优化政策组合,整合补贴资金,对各类粮食生产者实施普惠性补贴,避免政策带来的结构性矛盾。二是完善粮食价格形成机制,尽快建立常态化的粮食市场调控储备和运行制度,将临时“撇余量式”的收储机制回归“削峰填谷”的市场调控本源。三是加强大食物领域的科技研发,包括动植物育种核心技术,智能农业与智能装备关键技术等。四是支持政策要能够引导农业绿色发展和可持续发展。
粮食安全形势与政策论文
小康,对于中国人而言,是盼了很多代,奔了很多年的愿景。是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年,我们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实现农村贫困人口不愁吃、不愁穿,义务教育、基本医疗、住房安全有保障,“两不愁三保障”成为贫困人口脱贫的基本要求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核心指标,这其中最基础的当属“不愁吃”。
“不愁吃”起源于“小康梦”的追求。最早在《诗经》“民亦劳止,汔可小康”中,就有无数百姓“久困于穷,冀以小康”,仁人志士“四海为忧,思欲小康”。古往今来,人们对吃都有着孜孜不倦的追求。像我们这样一个人口大国,“吃饭”一直是第一位的问题。新中国成立后,如何填饱人民的肚子是国家面临的难题。从到20连续十七年发布中央一号文件,不断强调“三农”问题在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时期“重中之重”的地位。在追求小康的路上,经济社会不断发展,老百姓都已迈入“不愁吃”的行列,在迈向“车厘子自由”的路上了。
“不愁吃”得益于“好政策”的扶持。提高粮食产量,保障粮食安全,调动和保护农民的种粮积极性……这些“不愁吃”的关键因素,都离不开政府的政策支持,而且好的政策才能确保中国人的饭碗任何时候都牢牢端在自己手上。今年4月,国际组织发布的《全球粮食危机报告》指出,新冠肺炎疫情大流行很可能导致全球遭受严重饥饿人口数量在今年底超过2.5亿人。反观我国,国家预计今年我们的米面油、肉蛋奶、果菜鱼等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能力和质量将进一步提升,农业农村部也明确表示中国不会发生粮食危机。新冠肺炎疫情不失为对中国农业的一次大考和检验,事实证明我们扛得住!
“不愁吃”得益于“高科技”的进步。科技的进步,让我们逐渐从“吃不饱”到“不愁吃”再到“随便吃”。,我国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已达到58.3%,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超过68%,农民告别了“面朝黄土背朝天”历史。在面对国外质疑中国人口爆炸式的增长,“未来谁养活中国人”的问题上,袁隆平通过投身水稻研究给出了惊艳答案,我国水稻的世界单产记录已经提高到每亩1149.02公斤。除了粮食,我国蔬菜产量也在飞速增长,从1990年人均蔬菜占有量的170公斤,涨到年的400公斤,中国已成为世界蔬菜种植和消费第一大国。此外,各种农业“黑科技”让我们竖起大拇指,“互联网+农业”的新兴产业模式也让我们足不出户享受着科技进步带来的生活红利。
“不愁吃”得益于“供应链”的完善。随着交通运输的不断完善,“一骑红尘妃子笑”的典故早已成为过去,人们一走进菜市场和超市就可以看到琳琅满目的商品,吃得越来越丰盛。而且,政府健全的保障体系也确保了农产品稳定供给,国家对副产品尤其是鲜活农产品开通了专用的绿色通道,免收过路费。疫情期间,各地也纷纷支援湖北农副产品,不仅彰显了社会主义制度“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优越性,更体现了我国“粮草先行”的强大供应实力。这一次,我们确实重新认识了中国人民丰富的“菜篮子”。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一个民族、一个家庭、一个人都不能少。,我们保持着连续7年减贫1000万人以上的“战绩”,而在今年,我国的绝对贫困将被全面消除。一方方不断丰盛的餐桌,不仅上演着我们的生活百味,更折射出从解决温饱到奔向小康的幸福历程!
粮食安全形势与政策论文
受新冠疫情防控影响,世界上一些粮食出口大国先后限制出口,由此导致连锁反应,粮价囿于供求关系有所波动。国际粮价会不会传导给国内,成了不少群众担心的话题。甚至部分群众对“米袋子”安全存在质疑,出现囤购米粮的现象。
民以食为天。吃饭是头等大事,是民生的重中之重。“米袋子”安全事关国家运转基石的稳定和谐。“仓廪足而知礼仪”,特殊时刻,群众对“米袋子”安全有所不放心,势必要引起高度重视。在疫情防控严峻时期,出现个别抢购生活物品和日常物资的现象,也从侧面说明“米袋子”的关键之处。不过,群众有没有必要对“米袋子”费神恐慌?笔者认为大可不必。
立于国内基本政策来看,守住“18亿亩耕地红线”的国策一直牢不可破,确保中国粮食自给自足、人人吃饱饭的原则没有变。退一步来说,境外粮食短缺欠收、价格波动、供求不平衡等,这些因素早已考虑在内,也是“18亿亩耕地红线”存在的价值意义。随着各地政府和农业相关部门发展农田水利和农业现代化建设,粮食产能和生产效率明显提高,对抗天灾能力、稳定产量更是具备先进优势。
尽管防疫工作是当前重点,然各地农业复工复产同样在有序火热推进中。如笔者所在的乡镇和村委会每天都在调度早稻播耕面积,同时配合县直涉农单位和专家团队加快政策指导农民出村下田、农资进村入田等工作。可以说,自上而下、层层级级,每一名涉农工作者都在同时间赛跑。时间不会亏待有心人者,“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的丰产景象一定如期而来。
此外据相关部门统计,近五年来我国粮食产量稳定在1.3万亿斤以上,20人均粮食占有量达472公斤,远高于国际粮食人均400公斤标准线。此外,我国粮食库存充足,库存消费超过联合国粮农组织提出的17%-18%的安全水平。存粮足、田丰产,足以夯实群众端稳“饭碗”的信心。何况,我国谷物进口量仅占进口消费量的2%,其中进口泰国大米等只是供给侧结构性调整,满足群众个性化和多元化需求。换而言之,国际粮食情况变化对国内粮食价格、供求关系影响极其小。
话说回来,每逢特殊时刻,少数群众极容易触发抢囤的“心弦”,如日本核泄漏抢购食盐、“非典”时期哄抢绿豆等,现在回过头来看就会有一种“黑色幽默”的感受。所以说,熟稔实际生活中“米袋子”安全的事实还不够,让心安分不重复“囤粮的故事”,还得擦亮眼睛、笃定意志、保持清醒,不要被少数谣言、传闻所蒙蔽,被夹带私货、别有用心之徒“牵着鼻子走”。对此,政府相关部门还得加强对散布“马路消息”、营造“缺粮假象”现象的打击力度,确保群众安心、放心、省心。
粮食安全形势与政策论文
稻菽飘香:在“苦难”中丰收“希望”
田间生长的是希望,粮仓充盈的是喜悦。粮食安全是百姓安居乐业、幸福生活的命脉,也是国家发展、社会安定的重要基础。
克服困难、迎难而上,稳保秋粮丰收,端稳人民幸福“饭碗”。仓廪实,天下安。保持粮食增产增收,维护国家粮仓充盈,百姓才能安居乐业,社会才能团结稳定,国家方能复兴强大。年,对于中国来说是极其不平凡的一年,也是多灾多难的一年,新冠疫情反反复复、迈过返春寒、遭遇病虫害,再遇旱涝洪灾,在这样艰难困境下,全国各地人民团结一致、尽心竭力,稳住了局势,夏粮获得了大丰收。稳定粮食生产,秋粮丰收才是大头,才是保证我国全年粮食获得丰收与成败的关键一环,重要一扣。面对疫情的大“考”、洪水的大“战”,还有各地遭遇不同旱情、虫害等重大灾难与风险,广大党员干部要以国家发展大计为重,始终与人民群众团结一心,一起战,一起防,一起赢,一起丰收。要克服秋粮丰收路上的种.种不利因素,迎难而上,不惧酷暑与炙热,不惧疫情与洪水,全心全意,尽心尽力稳保秋粮丰收,端稳十四亿人民饱食终日、安居乐业、幸福生活的“饭碗”。
转变理念、创新方式,力保农业提效,擦亮农业发展“底色”。民为国基,谷为民命。社会的进步、时代的发展,传统农业生产的“镐锄镰犁”悄无声息地离场,现代农业生产的“金戈铁马”走马上任,悄然走进全国各个“粮仓”,走上农民百姓的田间地。科技化、智能化、高效化已经成为了现代农业发展的普遍特征。面对自然灾害的频发、贸易之间的不和谐、世界格局的不稳定,为了稳好我国粮食市场、确保国家粮食安全、保好人民安居乐业、幸福生活的“米袋子”“菜篮子”,党员干部应该始终与人们一起守好粮食安全的重要关卡,保持我国粮食产业高产量、高质量、高标准发展,要时刻保证“仓里有粮”“手里有米”,才不会受制于人,被别人牵着鼻子走,才能把握大局、遇事不慌、心中不乱。学习先进的技术,转变粮食从种植到生产,再到加工、出口理念,理论联系实际,不断创造“新理念”,走出“新路子”,发展生态农业、科技农业、高质量高效益的农业生产模式。广大党员干部要和十四亿中国人民紧紧团结在一起确保秋粮增收,也要带领全国人民一起转变农业发展理念,转变耕作方式,走“新路子”,走“科技路子”、走“生态路子”,全力保证我国农业高质量、高效益、高标准发展,擦亮中国农业发展“底色”,绘染“天下粮仓”的“色彩”。
抢抓机遇、放宽眼界,确保粮食安全,护好中国发展“粮仓”。仓廪之实,是国家之福,是百姓之盼。粮食安全始终是人类发展面临的一大世界难题,今年受非洲蝗灾、澳洲大火、美国流感、全球疫情的影响,面临粮食不安全的人口数量由1.35亿剧增到2.65亿,形式十分严峻。粮食安全是一个国家安全发展的重要基石,也是一个稳定繁荣的重要基础,中国的粮食生产养活了世界五分之一的人口,我们始终要将粮食安全放在治国安邦、国家发展头等位置之上,片刻不容疏忽,稍有不慎,便会陷入粮食危机之中,我们要时常不忘灾荒之苦,要忆苦思甜,珍惜如今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作为世界粮食发展中极其重要的一份子,我们要始终扮演好自己的“角色”,保证粮食安全生产,守住18亿亩的耕地红线不能动摇,坚定走好中国特色粮食安全之路。广大党员干部要始终与党和国家同心同行,抓住社会进步的重大战略机遇,顺应时代发展的历史潮流,全力确保粮食安全,护好中国发展的“粮仓”,做好“天下粮仓”。
在充满希望的田野上,在这片大有可为的热土中,我们要充满希望,敢于直面苦难,大有作为,才能大有可为。我们要不惧苦难,迎难而上,全力稳保秋粮丰收,端稳端牢人民幸福“饭碗”;我们要转变理念、创新方式,力保农业提效,擦亮农业发展“底色”;抢抓机遇、放宽眼界,确保粮食安全,护好中国发展“粮仓”,做好、做实“天下粮仓”。
粮食安全形势与政策论文
受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影响,世界上一些粮食出口大国先后限制出口,由此导致连锁反应,粮价囿于供求关系有所波动。国际粮价会不会传导给国内,成了不少群众担心的话题。甚至部分群众对“米袋子”安全存在质疑,出现囤购米粮的现象。
民以食为天。吃饭是头等大事,是民生的重中之重。“米袋子”安全事关国家运转基石的稳定和谐。“仓廪足而知礼仪”,特殊时刻,群众对“米袋子”安全有所不放心,势必要引起高度重视。在疫情防控严峻时期,出现个别抢购生活物品和日常物资的现象,也从侧面说明“米袋子”的关键之处。不过,群众有没有必要对“米袋子”费神恐慌?笔者认为大可不必。
立于国内基本政策来看,守住“18亿亩耕地红线”的国策一直牢不可破,确保中国粮食自给自足、人人吃饱饭的原则没有变。退一步来说,境外粮食短缺欠收、价格波动、供求不平衡等,这些因素早已考虑在内,也是“18亿亩耕地红线”存在的价值意义。随着各地政府和农业相关部门发展农田水利和农业现代化建设,粮食产能和生产效率明显提高,对抗天灾能力、稳定产量更是具备先进优势。
尽管防疫工作是当前重点,然各地农业复工复产同样在有序火热推进中。如笔者所在的乡镇和村委会每天都在调度早稻播耕面积,同时配合县直涉农单位和专家团队加快政策指导农民出村下田、农资进村入田等工作。可以说,自上而下、层层级级,每一名涉农工作者都在同时间赛跑。时间不会亏待有心人者,“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的丰产景象一定如期而来。
此外据相关部门统计,近五年来我国粮食产量稳定在1.3万亿斤以上,20人均粮食占有量达472公斤,远高于国际粮食人均400公斤标准线。此外,我国粮食库存充足,库存消费超过联合国粮农组织提出的17%-18%的安全水平。存粮足、田丰产,足以夯实群众端稳“饭碗”的信心。何况,我国谷物进口量仅占进口消费量的2%,其中进口泰国大米等只是供给侧结构性调整,满足群众个性化和多元化需求。换而言之,国际粮食情况变化对国内粮食价格、供求关系影响极其小。
话说回来,每逢特殊时刻,少数群众极容易触发抢囤的“心弦”,如日本核泄漏抢购食盐、“非典”时期哄抢绿豆等,现在回过头来看就会有一种“黑色幽默”的感受。所以说,熟稔实际生活中“米袋子”安全的事实还不够,让心安分不重复“囤粮的故事”,还得擦亮眼睛、笃定意志、保持清醒,不要被少数谣言、传闻所蒙蔽,被夹带私货、别有用心之徒“牵着鼻子走”。对此,政府相关部门还得加强对散布“马路消息”、营造“缺粮假象”现象的打击力度,确保群众安心、放心、省心。
粮食安全形势与政策论文
充裕的粮食储备是我国保障粮食安全的优势所在。我国要进一步夯实国家粮食储备家底,守住管好“天下粮仓”,构建违法违规行为“防火墙”,确保储备粮数量真实、质量可靠,确保关键时刻调得出、用得上。
古话说,“备豫不虞,为国常道”。我国粮食储备充足,是市场供求的“调节器”、救灾应急的“蓄水池”和战略安全的“压舱石”,在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近年来涉粮违规案件时有发生,威胁粮食安全。我国要进一步夯实国家粮食储备家底,守住管好“天下粮仓”,综合运用法防、技防、人防等手段,构建违法违规行为“防火墙”,确保储备粮数量真实、质量可靠,确保关键时刻调得出、用得上。
党的_以来,我国高度重视粮食储备安全,粮食储备规模不断扩大,布局结构不断优化,库存管理逐步规范,粮食储备能力稳步提升。面对世纪疫情和全球性粮食危机,我国充分发挥储备粮“稳定器”作用,通过实施粮食宏观调控,确保了国内粮食基本供应不脱销、不断档,确保国内市场粮价始终保持平稳运行态势,与国际粮价大起大落、频繁波动形成鲜明对比。
充裕的粮食储备是我国保障粮食安全的优势所在。在当前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下,不确定、难预料的因素增多,疫情、极端天气和地区冲突等突发事件出现的风险较高。党的_提出要“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在聚焦粮食安全补短板的同时,更要锻造粮食储备这个长板,树立“大储备”意识,坚持“一盘棋”推进。要加快构建与大国地位相符的国家粮食储备体系,优化储备布局结构;加快健全中央和地方、实物和产能、政府和企业储备相结合的储备机制,完善中央和地方储备联动机制,不断增强防范化解重大风险能力。
储备粮数量是否真实、质量是否良好、储备是否安全,一直是社会普遍关切的问题。近年来,粮食和储备部门在每年例行粮食库存检查基础上,探索更加有效的监管手段,开展政策性粮食库存大清查,摸清了“天下粮仓”家底,交出了实实在在的“明白账”,建立了全国政策性粮食库存数量和质量数据库,为党中央、国务院进行重大决策提供了科学依据。
然而,令人痛心的是,近年来涉粮腐败案件时有发生,一定程度上影响储粮安全。为进一步强化监管,各级粮食和储备部门积极配合粮食购销领域专项整治,依法打击腐败。2021年,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牵头开展粮食购销领域腐败问题专项整治,各级粮食和物资储备部门认真开展粮食流通“亮剑2021”专项执法行动。重拳打击之下,一批胆大妄为、贪得无厌的粮仓“硕鼠”“蛀虫”“蝇贪”被绳之以法,“人情粮”“关系粮”“空气粮”“转圈粮”“升溢粮”等靠粮吃粮的腐败现象有所减少。不过,要杜绝储备领域的违法违规行为仍任重道远、丝毫不能放松。
我国储备粮库遍及全国各地,守护好“大国粮仓”,将各种问题隐患消除在萌芽状态,必须高悬监管利剑。除定期检查外,还须运用“飞行检查”“突击检查”“12325热线举报”等创新手段,构建全方位监督检查体系,全面提升监管效能。
运用先进的科技实现储备粮库穿透式监管,能够弥补传统监管手段的不足和短板。随着大数据、云计算等新兴科技快速发展,粮食储备管理从粗放式管理逐步向全程化监控、立体式监管、全社会监督转型,中央和地方储备粮库实现全程即时在线穿透式监管,能够以在线视频随机抽查、跨省份交叉检查等方式随时随地开展检查,真正实现粮食储备安全“看得见摸得着”,稳住粮食安全“压舱石”。
粮食安全形势与政策论文
近年来,我国粮食安全形势持续向好,粮食综合生産能力不断增强,取得歷史性的“十六连丰”。目前,秋粮丰收已成定局,今年又将是个丰收年。然而,从中长期看我国粮食産需仍将长期处于紧平衡态势,粮食供给结构性矛盾突出,粮食各环节浪费不容忽视。要传承勤俭节约优良传统,从粮食收获、仓储、运输、加工、消费等各环节做好节粮减损,让节粮爱粮成为一种新风尚。
把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
不同寻常的丰收,沉甸甸的收获。在克服新冠肺炎疫情和严重洪涝灾害影响后,我国粮食生産即将实现“十七连丰”。俯瞰祖国大江南北,红橙黄绿勾勒出一幅色彩斑斓的五谷丰登图。
“中国用全球9%的耕地、6%的淡水资源生産的粮食,养活了近20%的人口,实现了由‘吃不饱’到‘吃得饱’进而‘吃得好’的歷史性转变。”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局长张务锋指出。今年以来,中国粮食安全经受住了疫情的大考和检验,14亿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
“中国将坚定落实国家粮食安全战略,构建更高层次、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可持续的粮食安全保障体係。”张务锋表示,中国将推动现代粮食供应链建设,推动粮食産业高质量发展,构建粮食産购促销体係,加强粮食供应链法律制度保障,扩大粮食国际交流合作,积极维护全球粮食供应链稳定。
节约粮食是美德更是责任。
餐桌上的浪费、粮食储藏、运输、加工环节浪费……一係列浪费带来的粮食损失,引发社会高度关注。
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既是弘扬中华传统美德的重要举措,也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迫切需要。
为促进节粮减损,近日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发出《关于创新举措加大力度进一步做好节粮减损工作的通知》,要求推广适用于农户的多型规模储粮新装具,推广应用节粮减损提质增效、现代粮仓建设和物流配套,以及储粮“四合一”升级新技术,加强“智慧粮库”建设,促进节粮减损。
随着“厉行节约、反对浪费”蔚然成风,餐饮行业积极开展“光盘行动”,营造“适量用餐、杜绝浪费”的文化氛围。各餐饮企业积极行动起来,把控好採购量,避免食品存储过期、变质等造成浪费;根据餐食烹饪实际情况,严控食用油消耗;合理搭配荤素菜品比例,减少剩菜剩饭,真正实现“光盘行动”等。相关部门也毫不放松,打好监督“组合拳”,坚决向舌尖上的浪费“亮剑”。
“要统筹抓好粮食收获、仓储、运输、加工、消费等各环节减损工作,大力实施绿色仓储提升行动,支持节粮减损技术和装备研发应用,优化塬粮散粮物流运输体係;研究探索社会多元储粮新机制,指导帮助农民实施农户科学储粮项目;把粮食安全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係,发挥好粮食安全宣传教育基地作用,营造爱粮节粮的浓厚社会氛围。”张务锋説。
探索国际粮食合作新模式。
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和负责任大国,中国始终是维护世界粮食安全的积极力量。
数据显示,1996年以来,我国与联合国粮农组织实施了20多个多边南南合作项目,向非洲、亚洲、南太平洋、加勒比海等地区的近30个国家和地区派遣近1100人次粮农技术专家和技术员,约佔联合国粮农组织南南合作项目派出总人数的60%。
我国与6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签署了120多份粮食和农业多双边合作协议、60多份进出口粮食检疫议定书,与140多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农业科技交流和经济合作关係,与50多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双边农业合作工作组,粮食国际合作不断加强。
立足国内,放眼全球,中国将继续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粮食安全之路,全面实施国家粮食安全战略和乡村振兴战略,推动从粮食生産大国向粮食産业强国迈进,把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上。在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的同时,与世界各国携手应对全球饥饿问题,继续在南南合作框架下为其他发展中国家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共同推进全球粮食事业健康发展。
粮食安全形势与政策论文
党的_以来,更加注重统筹发展和安全,坚决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国家经济安全保障能力得到全面提升,维护粮食、能源资源、重要产业链供应链安全成效显著。
粮食安全持续巩固。粮食产量稳步提升。我国粮食生产连续7年稳定在1.3万亿斤以上,人均粮食产量达483公斤,高于国际公认的400公斤粮食安全线,实现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粮食生产能力不断加强。累计建成9亿亩高标准农田,持续推进东北黑土地保护利用,农田灌溉设施不断完善,农田有效灌溉面积占比超54%。开展核心种源技术攻关,粮食作物良种基本实现全覆盖,自主选育品种面积超过95%,实现了中国粮主要用中国种。粮食生产机械化和服务社会化水平不断提升,小麦、玉米、水稻三大粮食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分别超过97%、90%和85%,培育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95万多个,带动小农户超7800万户。粮食宏观调控体制机制不断健全。适当提高稻谷、小麦最低收购价,稳定玉米大豆生产者补贴和稻谷补贴,保障农民种粮收益,近两年中央财政向实际种粮农民累计发放一次性农资补贴600亿元。储备管理和应急保障体系逐步完善,产购储加销协同保障能力不断增强,应急加工企业、应急供应网点和配送中心布局更加优化,有效应对了新冠疫情和重大自然灾害。
能源资源安全得到有效保障。能源生产能力显著提高。加快淘汰落后产能,有序释放先进产能,煤炭产能结构和布局持续优化,2021年平均煤矿的单井规模比2012年提高1倍以上,年产120万吨及以上的大型煤矿产量占比超80%。电力生产能力快速提高,截至2021年底全国发电总装机达23.8亿千瓦,比2012年翻了一倍,年均增速8.4%。水电、风电、光伏、生物质发电和在建核电等清洁能源装机规模稳居世界第一。油气勘探开发力度持续加大,2021年全国原油产量1.99亿吨,十年间持续保持在2亿吨左右;2021年天然气产量2075.8亿立方米,比2012年增加近1000亿立方米。
能源供应保障能力大幅提升。煤炭运输能力大幅提高,浩吉、瓦日等铁路建成运营,“北煤南运”“西煤东运”能力显著增强。大型清洁能源基地电力外送有序推进,电力跨省跨区输送通道建设不断加强,截至2021年底全国220千伏及以上输电线路达84.3万千米,变电设备容量达到49.4亿千伏安,分别是2012年的1.7倍和2.2倍。油气管网布局不断完善,基础设施网络基本成型,截至2021年底全国油气管道里程达18万公里,比2012年增长了1倍。
能源储备能力显著增强。企业储煤设施条件不断改善,煤炭应急保障能力日益增强。电力系统调节能力明显改善,系统调峰能力稳步提高,煤电机组灵活性制造、灵活性改造工作全面推进,储能技术持续发展,储能产业应用不断升级。石油天然气储备能力明显增强。能源市场体系不断完善。全国统一的煤炭交易市场建立完善,电力市场化改革全面推进,电力与燃料价格协调的市场化机制建立健全,2021年全国市场交易电量达3.8万亿千瓦时,占全社会用电量的45.5%。油品市场秩序不断规范,有序竞争、高效保供的天然气市场体系加快构建,油气体制改革迈出实质性步伐。
资源保障能力不断提高。逐步建立了较为完整的战略性矿产资源产业体系,国内找矿行动取得积极进展,海外矿产资源权益份额明显增加,主要矿产资源储量实现增长,煤炭等矿产品产量多年保持全球第一。
产业链供应链安全保障能力不断增强。创新驱动发展成效显著。重大创新成果持续涌现,多个领域实现从无到有,从能用到好用的重大跨越,载人航天、探月探火、深海深地探测、超级计算机、卫星导航、量子信息、核电技术、新能源技术、大飞机制造、生物医药等取得重大成果,5g、基础软件、工业母机、新能源汽车和智能汽车等领域的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步伐加快,我国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
制造大国地位更加坚实。我国工业增加值从2012年的20.9万亿元增长到2021年的37.3万亿元,年均增长6.3%,制造业占全球比重从20%提高至近30%。产业体系完整优势进一步巩固,拥有41个工业大类、207个工业中类、666个工业小类,是全世界唯一拥有联合国产业分类中全部工业门类的国家,500种主要工业产品中,我国有四成以上产品产量位居世界第一。造船完工量、新接订单量、手持订单量等三大造船指标,均超过全球总量的四成,稳居世界第一。输变电装备、轨道交通装备等技术水平国际先进。
转型升级动能加快释放。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围绕创新链布局产业链,持续强化共性技术供给,集中力量建设产业创新平台,改造提升传统产业链,在重点领域和节点加快补齐短板。高技术产业、技术改造等成为投资新增长点,为产业链供应链优化升级注入强劲动力,高技术制造业和装备制造业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分别从2012年的9.4%、28%提高到2021年的15.1%、32.4%,对规模以上工业增长的贡献率分别达到28.6%和45%。
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蓬勃发展。以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技术、高端装备、绿色环保等为代表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迅速,云计算、大数据、区块链、人工智能等数字技术与传统产业深度融合,北斗导航系统开展全球服务,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占全球市场超过一半,连续7年位居世界第一。
在看到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今后一个时期,我国仍处于工业化中后期和城镇化快速发展期,作为人口超级大国、制造业第一大国,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和更好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新期待,将使粮食、能源资源、高质量商品和服务等需求继续在高位攀升,我国作为世界最大的粮食能源生产国和消费国、世界最大的战略性矿产资源进口国和消费国的格局仍将持续,叠加世界进入新的动荡变革期、大国博弈加剧和全球政经格局深刻调整等外部因素,确保粮食、能源资源、产业链供应链安全还有许多重大问题亟待解决。
粮食安全形势与政策论文
洪范八政,食为政首。日前,农业农村部宣布,今年我国夏粮丰收已成定局。可谓是在特殊的年份完成了特殊的壮举,为我们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增添了来自于田埂上的信心和底气。
田埂上的自信,来自勤劳勇敢的中国农民。“农,天下之大业也。”我国是农业大国,重农固本是安民之基、治国之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业生产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从率先在农业领域完成社会主义改造,到小岗村“大包干”打响改革第一枪,再到农村集体经济在经济体制改革中率先突围,创下了连续16个夏粮丰收季,养育了世界近1/5人口,等等,这一个个丰功伟绩,都离不开一代又一代勤劳勇敢的中国农民,而今年春耕与疫情“撞期”,再加上倒春寒的不利因素,夏粮仍交上了一份优秀答卷,是广大农民和农业战线工作者辛勤劳作的结果。他们用吃苦耐劳、艰苦奋斗的精神品质继续书写着“中国奇迹”,彰显“中国自信”。
田埂上的自信,来自“金扁担”的“科技范”。近年来,我国深入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农业现代化不断推进,“金扁担”持续发力,农业生产从“体力活”变成了“技术活”,大马力收割机、无人植保机、智能插秧机、智能化灌溉等“硬核”农业科技“装备”飞入寻常百姓家,“扬鞭催马送粮忙”的“三夏”大忙时节变成了“只见农机不见人”收获之际,“面朝黄土背朝天”的传统农民也变成了“脚不沾泥、手不碰水,开着机器种田”的新型职业农民。让农业插上“科技的翅膀”,大大降低了劳动成本,提高了生产效率、效益。疫情期间,“金扁担”更是发挥重要作用,北斗卫星导航、人工智能遥控、机械化自动收割等新农机、新技术把粮食生产基础夯得又牢又实。
田埂上的自信,来自国家的支持。“农业根基稳,发展底气足。”面对严峻复杂的国际疫情和世界经济形势,中央提出了“六保”的新任务,而保粮食能源安全处于“六保”中基础性、前提性的地位,同时出台一系列含金量高的“硬”举措,有发放稻谷补贴、产粮大县奖励资金等直接领取的政策“红包”,还有提高稻谷最低收购价等政策“优惠券”,这些“拆到手软”的政策“福利”为应对风险和挑战争取了主动,调动并保护农民和地方的积极性,让农民种粮不亏、地方抓粮不难,托举起亿万农民对“更好的日子还在后头”的信心。
谁的“丰收”都不是天上掉下来的,而是拼出来、干出来的。今年夏粮再获丰收,犹如风雨同舟共同努力后而收获的信心,璀璨夺目、光辉灿烂。
粮食安全形势与政策论文
节约粮食——一个听了不知有多少遍的词语。x国拥有__亿人口,全世界人口的四分之一!我国的耕地面积呢仅仅占世界耕地面积百分之七,却养活着占世界百分之二十二的人口,也许有许多人不知道。从古人锄禾日当午,直到现在人们统计的精确数字,无一不表明粮食的来之不易。从播种至收割多少道程序,多少辛苦汗水,多少双饥饿的眼睛在渴望......再回头看看,又有多少不珍惜粮食的人,将热蒸蒸的白米饭倒入到垃圾袋。看到学校里的同学们淡漠的不屑的脸,丝毫不犹豫的动作,不禁有些心寒。
如果你是一滴水,你是否滋润了一寸土地如果你是一线阳光,你是否照亮了一分黑暗如果你是一颗粮食,你是否哺育了有用的生命如果你是一颗最小的螺丝钉,你是否永远坚守在你生活的岗位上节约是中华民族引以为傲的美德,是x国人永远不会弯曲的背脊,是大家坚信的理念。但是现在我们的行为为什么会变质了,节约不再被认为是美德,却被当成小气、抠门的意思。
现在似乎说到节约,大家就会不由想到低碳这个词。而低碳日的成立也是势在必行了,低碳日旨在唤起人类爱护地球、保护家园的意识,促进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的协调发展。在这一天,我们将动员地球村普通居民,通过个体和群体行动,参与创建国家及全球层面解决气候变化等紧迫问题的方案,并在各地展开大规模社区性低碳生活活动的具体构想。全球变暖,对于人类既是挑战,也是创造新时代、新经济、新文化的良机,是科技创新、产业创新、价值创新的动力。
我们需要改正的机会,浪费可耻,从某种意义上说简直是犯罪。凡事贵在坚持,节约要从点滴做起,尤其需要坚持。一天两天可以,一年两年呢?更长的时间呢不仅仅是对粮食,要让节约内化为自觉,成为习惯。我们更不能把眼光拘泥在这短短的一周——所谓的每年的粮食周,其实只要我们愿意每一天都可以是节约粮食日。节约粮食和低碳不仅仅是一种口号,不仅仅是因为我们和所有人的号召与呼吁,我们希望它是一种情结,熔铸在你与我的心中,从而自觉的作到。
马克思说过:节约无异于增产。提出建设节约型社会,也正是基于对x国国情和家底的清醒认识。无论从人均资源量或政府、企业、家庭的财政情况来看,我们手头其实都很紧。在我们这样一个并不富裕的国家,能否在节约的问题上进入到人生更高的境界,事关社会和谐乃至x国社会的未来。聚沙成塔,集腋成裘,只有当节约成为一种生活态度,成为一种生活方式,成为内心需要的时候,我们才离真正的节约型社会不远了。
地力之生物有大数,人力之成物有大限,取之有度,用之有节,则常足;取之无度,用之无节,则常不足.…..朗朗的读书声透着活力,希望我们可以把爱惜粮食、节约粮食的活动扎扎实实地开展下去。
建设节约型社会,关系到我们每一个人。节约资源,健康生活,让我们从珍惜粮食开始做起吧。
我国作为一个人口大国,如果人人都不珍惜粮食,那我们一天得浪费多少粮食。所以我们要求中学生都书写节约粮食的心得体会,这样可以杜绝粮食浪费的现象出现,x国作为一个超级大国粮食问题是我国的重大问题,所以节约粮食刻不容缓。
粮食安全形势与政策论文
多次强调要确保粮食、能源资源、重要产业链供应链安全。这些重要论述高屋建瓴、内涵丰富、思想深邃,充分彰显了对国家安全基本规律的战略把握,为我们做好新时代新征程经济安全保障工作指明了正确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
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是实现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国家安全的重要基础。我国是个人口众多的大国,解决好吃饭问题,始终是治国理政的头等大事。在系列强农惠农富农政策推动下,我国粮食等农产品产量稳步增长,实现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是有保障的,但个别品种依赖进口的局面短期难以扭转,粮食安全基础仍存在一些短板弱项。
从中长期看,一方面,我国耕地资源有限,人均耕地占有量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2/5,粮食生产受水土资源的约束越来越紧,在较高基数上实现持续增产的难度越来越大;另一方面,随着经济发展和民生改善,粮食等农产品需求刚性增长,粮食供求总体上仍将是紧平衡状态。
当前,随着地缘政治冲突加剧、国际粮价大幅波动,要在一个更加动荡的世界中把握主动、赢得未来,必须稳住农业基本盘,把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上。实践充分证明,只有始终绷紧粮食安全这根弦,牢牢把住粮食安全主动权,坚持以我为主、立足国内、确保产能、适度进口、科技支撑,才能更好应对国际风云变幻,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提供坚实的粮食安全基础。
能源资源安全是关系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全局性、战略性问题。能源安全对国家繁荣发展、人民生活改善、社会长治久安至关重要。我国已经成为世界上最大的能源和战略性矿产资源生产国和消费国,随着能源产供储销体系建设持续深入推进,煤电油气供应保障能力稳步提升,形成了煤炭、电力、石油、天然气、新能源、可再生能源全面发展的能源供给体系。
近年来,全球能源体系发生深刻变革,绿色低碳转型深入推进,乌克兰危机加速全球能源格局调整,能源地缘博弈等风险不断加剧。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能源需求仍将刚性增长,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对能源清洁低碳转型提出了更高要求,对战略性矿产资源的需求仍将保持在较高水平,能源资源安全稳定供应仍面临诸多风险挑战。实践充分证明,只有更好统筹能源资源发展和安全、开发和保护、当前和长远、发展与减排,系统提升能源资源安全和保障水平,才能更好保障经济社会发展所需的能源资源持续、可靠和有效供给。
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稳定是大国经济必须具备的重要特征。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稳定是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基础,作为一个大国,我们必须在关系国计民生和国家经济命脉的重点产业领域形成完整而有韧性的产业链供应链。2021年我国制造业增加值总量达31.4万亿元,连续12年位居全球第一,世界第一制造大国地位不断巩固,完备的产业体系、强大的动员组织和产业转换能力,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重要物质保障。
同时,当前我国经济发展面临的国际环境和国内条件都在发生深刻而复杂的变化,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稳定运行仍然存在不少风险挑战。实践充分证明,只有着力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稳定性和产业综合竞争力,在关系国计民生和国家经济命脉的重点产业领域形成完整而有韧性的产业链供应链,才能筑牢经济安全基础,为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推动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