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工作计划>古诗二首教案设计(实用14篇)

古诗二首教案设计(实用14篇)

时间:2024-05-01 06:58:07 作者:纸韵

编写一份合理的教学工作计划,能够为教学活动提供明确的方向和目标。这是一份详细的教学工作计划,涵盖了每个学期的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

古诗二首雁门太守行别云间教案设计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它山之石可以攻玉,以上就是为大家带来的3篇《古诗二首雁门太守行别云间教案设计》,希望可以对您的写作有一定的参考作用,更多精彩的范文样本、模板格式尽在。

古诗二首:四时田园杂兴网友来稿

设计理念:

通过多层次地诵读引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领悟祖国古诗文丰富语言积累,培养语感,提高学生欣赏品味和审美情趣。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方式学习古诗,运用学生已有的画画认识基础和多媒体手段让学生身同感受地心领神会进入诗中的意境中去。

教学目标:

1、认识“蚕、昼、耘”3个生字,读准“蚕、桑、了、昼、供、傍、耘”7个字的字音,会写“蚕、昼、桑、耘”4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这两首古诗,并能默写。

3、借助注释、插图自主学习,正确理解诗意。在诵读品味、情景想象中感受优美的田园风光,体验繁忙、紧张的乡村生活,激发学生对乡村的热爱,对劳动人民的热爱。

4、激发学生对祖国古诗的热爱,养成课外主动积累的习惯。

教学重、难点:正确理解诗意在诵读品味、情景想象中感受优美的田园风光,体验繁忙紧张的乡村生活,激发学生对乡村的热爱、对劳动人民的热爱。

教学准备:

1、学生课前画好乡村田园风景画,学生收集诗人介绍的资料。

2、教师制作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赏画入诗,轻叩诗门。

师导语:那乡间的小路,那瓜果的飘香,那青蛙的歌唱,那牛羊的成群,深深地吸引着我们,吸引我们走进田园,热爱乡村。你们都画好了自己眼中的乡村风光画吗?展示出来和我们一起交流分享一下你的大作吧!

生汇报自己的画,师作适当评价。(预设:多么优美,多么自然啊,真想到你的画中去生活)。

老师也带来了两幅乡村生活画,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出示课件一(《乡村四月》插图画和《四时田园杂兴》插图画)。

同学们自由说说自己所看到的,师指名几位说一说。

师:是啊,多么清新自然的乡村生活画,宋代有两位诗人分别看到这样的画,诗兴大发,各自写下一首诗来赞美乡村生活。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这两首古诗。

板书两首诗题目,齐读课题。

师:比较这两首诗的题目,你发现了什么?

生:我发现了这两首诗都是写乡村的诗,“乡村”与“田园”的`意思差不多。

生:我发现“四月”和“四时”有区别,“四月”是农历四月,“四时”是四季。

师:你真聪明,你是从哪儿知道的?

生:我从课外资料中找到的。

师:从课外资料中学习是个好办法。我们要向你学习。

二、初读古诗,走进诗屋。

1、自由读这两首诗一遍,要求读准读通。

2、指名读,指明“了(liao)、蚕(can)、桑(sang)、昼(zhou)、耘(yun)、供(gong)、傍(bang)”的正确读音。“昼”字写法:太阳升出一尺,白昼开始了。

3、男女生相互读二诗,相互评价。

4、齐读两首古诗。

三、学习古诗,撞击诗心。

a、叩响古诗《乡村四月》。

1、乡村四月是一副怎样的画面?人们在做什么呢?请全班女生来读一读。

2、读得多好啊!同桌之间借助注释,插图合作弄清诗意。

3、交流汇报。

师:读着诗句,看着插图,我们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

生:我仿佛看到了原野的水面映着天空的光辉。

师:你是怎么知道的?

生:我是看到注释再看插图就明白了。

师相机多媒体展示课件二(“白满川“的乡村画)。

师:我们来看一看这一副画,天空的光辉是。

生:白白的、亮亮的。

师:原野水面的颜色是。

生:白亮亮的。

师:用诗中的词回答,真是。

生:“白满川”。

生:我仿佛看到了绿的山陵、绿的原野。

师:是啊,还绿了什么呢?(相机出示课件三“绿遍山原”乡村画)。

生:绿了树木。

生:绿了小草。

生:绿了竹叶。

师:绿了这么多,真是。

生:绿遍山原。

师:我们来齐读这一句诗吧!再指名读。

师:我发现你“绿、遍、白、满”四字读得特别有味,为什么啊?

生:我觉得这四个字写出了景物的特点。

师:你真聪明,我们跟她样读出韵味来。

(生读诗句)。

师:好,还听到了什么,继续交流汇报。

生:我仿佛听到了杜鹃鸟在叫。

师:你怎么知道的?

生:因为注释上写了子规就是杜鹃鸟,“子规声里”就是杜鹃鸟在叫。

师:你真会读诗!

生:我看到了雨下得像烟一样。

师:那是什么样的雨?

生:蒙蒙细雨。

师:说得多好啊!我们再来看一看图画吧!(相机出示课件四:乡村四月风光图)学生看图。

师:谁能用诗中两句诗来赞美这幅画?

生:绿遍山原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

师:带着赞美的感情读这两句。(练读)。

师:这么美的画面里乡村人们在干什么呢?我们来读读三四句。

(生诵读)。

师:你读完后感受到什么呢?

生:我们感受到他们好忙。

师:对,你从哪些词读出来的?

生:才……又,“闲人少”。

师:好,来展示读一读。

(生读诗句)。

(生自由回答)。

师:好,可以作诗了,我说上一句,你来接下一句。

师:校园课间同学乐,

生:才了爬杆又跳绳。

生:才了跑步又打球。

师:我们都诗兴大发了,我们课间是忙着出去玩,而诗中的人们忙着是为了什么呢?

生:为了得到丰收。

生:为了吃、穿、用。

生:为了幸福生活。

师:是的,他们的心情怎样?

生:是快乐的。

师:是的,尽管累但是快乐的,勤劳的人们用自己的双手得到了自己的收获,得到了自己的快乐,我们带着快乐的心情来诵读全诗吧!

(生诵读)。

师:多么好的一首诗啊,诗人是谁啊?谁来为我们介绍。

(生介绍)。

师:把快乐送进诗里,告诉诗人翁卷,我们配乐再诵读一遍。

(生配乐诵读一遍)。

师:太美了!我都陶醉了,让我再美美地陶醉一回吧!

(生再配乐诵读一遍)。

4、过渡:《乡村四月》村民在优美的乡村画卷中,忙着劳动,得到自己的快乐。《四时田园杂兴》诗中又有哪几种人物,他们又在忙些什么呢?我们来学习下一首古诗。

2、谁来帮我们来介绍一下诗人?

(生介绍诗人范成大)。

3、学生合作探究诗中写了哪几种人物,他们在干什么?

4、交流汇报。(师相机出示课件五《四时杂兴》插图画)。

生:我读懂了写了村庄儿女和童孙。

生:我读懂了村庄儿女白天耕田,晚上织麻。

生:我读懂了童孙学种瓜。

师:真了不起!读懂了这么多,我们再来读一遍诗,读出意思来。

师:谁能告诉老师三、四句诗的意思。

(生回答,生补充)。

5、拓展。

师:村庄儿女还做了哪些农活?

生:养猪。

生:种菜。

师:真是应了题目中的哪个字?

生:杂。

师:再读题及全诗,要读出情趣来。

6、悟诗情。

师:诗中写的是夏日农忙时节农户一家繁忙的景象,也是一位老祖父眼中的农忙景象,你从哪些词可以读出来。

生:我知道了,难怪叫那么大的人为儿女、管小孩叫童孙。

(生自由读)。

(诵读一、二句)。

师:和种瓜的孩子说什么呢?(师扮老人,学生扮童孙)。

情景再现。

师:孩子,你还不懂怎样耕织啊!

生:老爷爷,我可以在桑树旁学习种瓜啊!

师:多懂事的孩子,多聪明的孩子,种瓜得瓜,种豆得豆,一分耕耘一分收获。

师:我们来以老爷爷的口吻来诵读这首诗。

(生练习表情诵读)。

师:多么纯朴的劳动人民,多么朴素的田园生活,忙忙碌碌却开开心心,我们再来读一读,读出热爱之情来。

(生练习感情诵读)(配乐)。

四、巩固延伸,触摸诗情。

1、比较两首诗,发现共同点。

2、生自由汇报。

3、齐诵两首诗。

4、延伸。

从古到今,多少文人墨客,陶醉在远离尘世,民风朴实的乡村迷人世界,用心灵触摸田园风光,用情浓意切的诗笔勾勒农村景象的清新朴实。课后把这两首古诗默写在自己的田园风景画上,积累王安石的《书湖阴先生壁》,白居易的《池上》。

同学们,我们祖国的古诗文灿若星辰,用我们的心灵叩开古诗文大门,你会感悟到许多许多。最后,我送一句诗给大家,“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设计意图:

“诗是无形画,画是有形的诗”,我设计让学生从自己的画中入手,再到诗中画,切入诗句学习,让学生学习中画中有诗,诗中有画,在诵读中自然进入诗境中,用幼小的心灵感受诗句的清新朴实。在学习任务设计上充分激发学生主动学习欲望,要知道学生是一把需要点燃的火把。如:说出景物特点,用“才……又”来作诗,读懂了什么?发现称图中那么大的人为儿女等。通过多层次地诵读让学生的心与诗心撞击情与诗情融合。

古诗二首:四时田园杂兴网友来稿

教学目的:1.认识本课3个生字,会写本课3个生字,会读”耘田/绩麻/未解/耕织”等词语.

2.有感情的朗读本诗,背诵本诗;体会诗词的内容,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3.引导学生感受充满诗情画意的田园生活,培养阅读古诗词的兴趣并养成课外主动阅读和积累古诗词的习惯.

教学重点:体会诗词内容,体会诗人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培养阅读古诗词的兴趣,养成课外主动阅读和积累的好习惯.

教学准备:山水田园风光的:幻灯片轻松舒缓音乐卡片(1.词语昼耘田绩麻未解耕织傍桑阴2古诗.山居秋鸣)。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设计:。

一.创设情景,激趣导入.

1.师:同学们,今天老师要告诉大家一个好消息____现在我要带大家去春游!大家想去吗?(想)如果想去,就请闭上眼,做好出发的准备,因为我们这次乘坐的是无形无声的学生专用客机.”

2.多媒体播放轻松舒缓的音乐,同时出示一组山水田园风光图片.(师简介图片内容)。

3.欣赏后学生谈感受.

4.师小结导入本课:这么美丽的田园风光,这么宁静祥和的乡村生活,怎能不让人喜爱?怎能不让人陶醉?其实在宋代也有一位和我们一样喜爱山水田园风光的大诗人.___范成大(板书).他一生写下了大量的山水田园诗,其中最有代表性的就是四时田园杂兴(板书)现在我们一起来分享大家搜集到关于范成大和四时田园杂兴的资料.

5.检查课前搜集请情况.

6.师小结.(多媒体出示:范成大,宋代诗人,字智能,号石湖居士.今江苏苏州人,出身书香仕宦之家,自幼聪明,官至参知政事,曾多次出使金国,不辱使命.晚年退居苏州石湖,写下了颇具影响力的田园诗四时田园杂兴它包括春日晚春夏日秋日冬日五组共60首.我们今天要品读的就是夏日中的一首.(多媒体出示整首古诗)。

二.初步感知,了解古诗内容.

1.初读古诗,读准字音.

1.出示3个生字:昼耘绩(指名读,正音,指名分析字型记忆生字.)。

2出示词语卡片指名读,全班齐读.

3指名读古诗,师正音.(多音字:“兴供”都读四声)。

2.再读古诗,读准节奏.

1放录音,生听并画出节奏.

2指名读,生评价.

3师生分句读。

4男女比赛读。

3.三读古诗了解诗歌内容.

1默读古诗,借助课后注释或工具书感知诗歌大意,弄不懂的地方作上记号.

2交流汇报a.出示词语卡片指名解释。

b.诗句:指名汇报后,师小结.(多媒体出示)。

昼出耘田夜绩麻:白天要除去田里的杂草,夜晚还要在灯下把麻搓成线.

村庄儿女各当家:村子里的青年男女各有各的拿手本事,各自都为家庭承担一定的责任。

童孙未解供耕织:小孩子哪里懂得耕田织布的事(却并不闲着。

也傍桑阴学种瓜):也在靠近桑树的地方学大人的样子种瓜.

3同桌交流:一人说诗句一人说意思然后交换.

三.品读古诗,感受诗人的心声.

2.生默读并思考。(播放舒缓音乐)。

4.小组交流。

5.全班汇报。生:我最喜欢“夜绩麻”的画面,因为它让我感受到了农民的辛苦。生:我喜欢“昼耘田”和“夜绩麻”,因为我仿佛看到了农民伯伯们不分白天黑夜的辛勤劳动。(板书:辛勤劳动)生:我最喜欢“学种瓜”的画面,因为从这个画面里我能感受到那些孩子们爱劳动。(板书:爱劳动)生:我也喜欢“学种瓜”,因为从这里能看到那些孩子们很天真有趣呀,自己不会,还去学别人得样子,真有趣。。。。。。(板书:天真有趣)。

6.教师小结:孩子们,你们真聪明,说的非常好。请大家再想想面对这么辛苦的农民伯伯,这么天真可爱又热爱劳动的孩子,范老先生会对他们说些什么?(你们很棒!你们值得我们敬重!你们很了不起。。。。)非常不错。诗人正是通过这首诗表达了他对农村劳动人民的敬重和赞美,同时也赞美了农村儿童天真可爱,热爱劳动的好品质。

四.指导朗读和背诵。

1.指导朗读。a.师:对这些勤劳的人们,你们是什么样的感情呢?(赞美敬重尊敬。。。。)请大家带着赞美和敬重的感情来读第一句,好吗?(指名读)。

b.对这些天真可爱的孩子们,大家又是什么样的感情?(赞美喜爱)好,我请个同学来读第二句,要读出赞美和喜爱的感情。

c.分组朗诵,全班朗诵(防轻松舒缓音乐)。

2.背诵。)a.看板书背诵b.同桌比赛背c.指名背d.全班闭眼在音乐中背。

五.拓展延伸。

1.师:同学们,田园诗美不美?还想欣赏别的田园诗吗?多媒体出示:王维的《山居秋鸣》及相关注释。

2.生自读古诗并借助注释了解大意。

3.比赛读,比赛背(对于读的好的同学和能背的同学奖励一个小奖品)。

六.作业布置。

师:古代诗歌是我国文化遗产之一,它体现了我国丰富深厚的文化底蕴。希望同学们下来多去积累,多去阅读。下节课我们接着比赛,看谁能夺得冠军?有信心夺冠吗?(好,下课)。

昼耘田辛勤劳动。

(赞美)。

夜绩麻。

学种瓜天真可爱。

(喜爱)。

作者邮箱:lylrj456@。

古诗二首:别董大送元二使安西送网友来稿

教学目标:

1.认识3个字。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这首诗。

3.学习借助注释初步理解古诗大意,懂得这首诗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学习借助注释初步理解古诗大意。

教学难点:懂得这首诗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准备:挂图和资料。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引出主题。

二、自选短文,初谈感受。

现在让我们一起来感受一下《别董大》这首诗,看看在这首诗中,到底是什么感动了老师,或许你读着读着,你也被深深地感动。(出示古诗:《别董大》)(学生读)。

三、简介背景,研读“雁”字。

这首诗前两句写的是当时分别时的环境。读了诗以后,你了解到他们是在怎样的环境中分别的?(板书:()的环境)。(请学生说)你读得可真仔细。

后两句是高适在临行前对董大说的赠言。你能从诗中找到根据吗?从哪里可以看出是高适对董大说的?(是从“君”字中看出的,因为“君”在诗中就是您,指董大。)。

现在先让我们来看一下古诗的前两句,读一读。(请学生读--个别读,小组读,集体读。)。

细心的同学可能已经发现这两句诗中涉及到的一些景物。你能来把它划出来吗?

(学生划)--黄云、白日、北风、雁、雪。

学生读)--你读得黄云还不够多,只是一片黄云。(突出“千里”。)。

谁能再读一下?--你读得黄云还不够浓。谁愿意再来试试?(突出“曛”。)个别试读,男生试读,女生试读,全班试读。

四、由雁及人,感悟诗情。

诗人高适也看到了这只雁,他又有什么想法,又有什么感触呢?(学生说)。

(从学生的回答中见机引导)从哪里可以看出,高适他没有放弃,没有气馁。

(读古诗--找出“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五、结合生活,提升境界。

同学们,明年的这个时候,大家都已经是六年级的学生了,在学习中,生活中一定会遇到更多的挫折,遭遇更多的失败。我相信同学们在困境面前一定会:(学生说)。

送元二使安西。

教学目的。

1.感悟诗歌的内容,想象诗歌所描绘的情景,体会朋友之间的深厚友谊。

2.激起对祖国诗歌的热爱之情,培养课外主动积累诗歌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难点1.引导学生理解时局的意思。

2.想象诗歌中所描绘的情景,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从古到今,人们在离别的时候总是特别的难过。今天,让我们一起回到唐朝去,再次见证一段深厚的友谊吧。师板书课题。送元二使安西)。

二、学习古诗。

(一)复习学习古诗的方法:

师:谁还记得学习古诗的三大步骤?

1.解诗题,知作者。

2.抓字眼,明诗意。

3.多诵读,悟诗情。

师:你们的记性都很好。现在,让我们根据学习古诗的这三大步骤,来学习这首古诗。

(二)自主合作学习古诗。

1.解诗题,知作者。

(1)师:通过预习,谁来说说这首诗的题目应该怎么解释?

送元二使安西送:送别元二:王维的好朋友使:出使安西:安西都护府。

(2)强调题目读法送元二/使安西(3)齐读课题。

2.抓字眼,明诗意。

(1)师:知道了诗题和作者,现在就请同学们根据学古诗的第二个步骤,四人小组。

合作学习这首古诗,可以用铅笔在旁边做批注,写下你们的解释或感受。

(2)四人小组合作学习。

(3)汇报。渭城朝雨浥轻尘,

渭城(字眼,点明地点):秦时咸阳城,汉改渭城,在长安西北,渭水北岸。

朝(字眼,点明时间):早上(同朝辞白帝彩云间)浥:湿润(注意字型)。

轻尘:尘埃(注意“尘”字的“小”没有勾)。

解释:渭城早上的雨湿润了道路上的尘埃。

客舍青青柳色新。客舍:旅店。新:焕然一新。

解释:旅店外的绿柳被雨水冲洗得焕然一新。

师小节:这一句诗都是描写作者当时所看到的景物。

劝君更尽一杯酒,劝:请。君:对人的尊称,表示“你”的意思。更尽:再饮完。

解释:请你再喝完一杯酒。

师:从这句诗中,你看见了什么?感受到什么?(王维和元二喝了好几杯酒却还没离开,看出他们依依不舍)。

西出阳关无故人。西:向西行走。故人:老朋友。阳关:在今甘肃省敦煌县西南。解释:等你西行出了阳关就再也没有一个交情深厚的老朋友了。

师小结:从这一句诗你体会到什么?(诗人与好朋友的依依惜别之情)。

3.多诵读,悟诗情。

四、总结。

一首简短的古诗,往往包含着诗人的不同感情,希望同学们课后能自己找几首古诗来反复诵读,感受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后记:

古诗二首:凉州词浪淘沙

1.认知目标:学生自学课文,理解古诗内容,了解自然界中大海的壮阔,西湖的美丽。有感情朗读古诗,背诵古诗,提高学生审美鉴赏能力和创新意识。

2.能力目标:理解重点词句,感悟古诗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学习作者的写作方法;通过写景揭示深刻的道理,表达自己豁达的胸襟。引导学生学习课外古诗,扩大阅读量。

3.情感目标:通过对古诗的反复吟诵,品味古诗的语言美和情感美,与作者共鸣,产生热爱生活的美好情感。

教学内容及重点、难点分析。

本课有《浪淘沙》和《初晴后雨》两篇古诗。第一首作者是白居易,诗中语言奔放,颇有气势,生动地再现了波涛汹涌、辽阔壮观的大海景象,以及作者观后产生的联想。第二首是苏轼的作品,作者用细腻的笔触,描写了宁静素雅、美轮美奂的杭州西湖的景致。

教学重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体会诗句的美感,理解诗意。产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美好情感。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由景展开联想,培养学生善于思考的习惯,渗透学习作者用描写景物或事物表达自己要说明的道理这种写作手法。

教学策略及教法设计。

1.自主合作。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教学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初读时,放手让学生联系对古诗已有的认知水平,反复诵读。教师借助运用现代多媒体教学手段,分别适时播放有关大海和西湖的风光片,利用壮阔优美的水,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辅助理解古诗内容。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展开小组讨论,相互交流。教师可以挖掘学生学习古诗的经验,帮助学生归纳整理学诗的方法,在课堂上创设出一种生生互动、师生互动、和谐互助,充满人文气息的合作学习氛围,培养学生的主动意识和合作精神。

2.课内与课外相结合。语文教学得法于课内,延伸于课外。古诗教学的目的不仅是让学生理解所学古诗的意思,体会其中的情感,更是要让学生体会到祖国语言文字的韵律美,意境美,感受到古诗是祖国文化宝库中的瑰宝,培养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激发学生积极诵读、涵咏、理解古诗的兴趣。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一段关于大海的录象、西湖风景片;学生搜集有关写水的古诗。

教学过程。

课前预习:了解唐朝诗人白居易和宋朝诗人苏轼的生平,收集、背诵学过的他们写的诗。

一、导游介绍,激趣导入。

1.谈话:假期中,我们班的×××同学在家人的带领下到杭州的西湖游玩,那里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今天,我们就请他来当导游带我们一起去游览一番。(学生边介绍边出示课件,带领学生领略西湖的美丽风光)。

西湖美吗?从你们专注的眼神,惊异的表情,老师已经感受到了。面对西湖的山光水色,我们只感到语言的贫乏,可古时候的诗人们,却能用寥寥数语勾勒出西湖的美丽,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其中最有名的一篇。(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2.这首诗的作者是谁?你了解他吗?(交流苏轼的资料)。

(出示多媒体课件)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大文学家、大艺术家,在诗词、散文、书法、绘画等方面都有杰出的成就,对后世影响很深。他的诗词,挥洒自如,明快豪放,善于运用新鲜的比喻描写山水景物。

3.理解题目:一天,苏轼和朋友在西湖边上饮酒。开始天气晴朗,不大功夫竟阴了天,下起雨来。这样,饮酒未尽,诗人便饱览了西湖上晴和雨两种截然不同的风光。于是诗人挥笔写下了这首《饮湖上初晴后雨》。

你现在能明白题目的意思了吗?(指名解题,注意调整词序:“饮湖上”应为“湖上饮”,题目可调整为“雨后初晴湖上饮”,把省略的部分补充完整,意思是雨后初晴(在)西湖上饮(酒)时(看到的景象))。

4.过渡:900多年来,此诗妇孺皆能成诵,成为咏西湖诗中的名篇,为什么人们最喜欢这首诗呢?让我们先来读一读吧。

二、质疑解疑,理解诗意。

1.学生自读古诗,注意读准字音。

2.指名读,纠正字音及不恰当的停顿。

3.学生自读、质疑,将不懂的词、句标出。

4.学生自读感悟。鼓励学生借助工具书、结合西湖美景图片了解诗文大意。

5.小组交流学习体会:学会了什么,还有哪些问题没有解决。

6.集体交流不理解之处。(注意“潋滟”、“空濛”、“西子”、“总相宜”的意思)。

三、吟诵品读,深入感悟。

1.(课件出示古诗的前两句)指名读,谈感受。

2.从这两句诗文中,你感受到西湖在晴天和雨天的景色各是怎样的?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领略西湖的晴姿雨态都是美好奇特的,理解“晴方好”“雨亦奇”是诗人对西湖美景的赞美。)。

3.体会作者看到这般美景的心情。指导学生朗读,建议放慢语速去读。

4.学生练习,指名读,范读,齐读。

5.西湖晴天、雨天都如此美丽,不禁使作者想起古代的一个美女西施,发出如此感慨。

6.(课件出示古诗后两句)指名读。为什么作者拿西施来比西湖呢?(学生首先会想到两者都有个“西”字,更要引导学生理解两者都具有的自然之美:西施无论是化淡妆穿素衣,还是涂浓妆穿锦衣,总是美丽迷人。西湖无论是晴天的波光荡漾,还是雨天的迷蒙山色,都让人流连忘返。还有西施是古代春秋时期的越国人。那时越国的地域与后来及现在所称的“浙江”的地域大致相当。杭州及西湖正处在西施的故乡一带。苏轼在杭州就很自然地想到著名的古代美女西施,并拿她来与西湖相比。)。

7.因为这巧妙的比喻,使这两句诗成为传世名句;也因为这传神的比喻,使“西子湖”成了西湖的别称。让我们再来有感情地读一读,感受这美妙的诗句。

有感情地朗读最后两句。

8.小结:寥寥数语却能勾画出西湖多姿多彩的魅力,怪不得近千年来,人们每每来到西湖都要吟诵这优美的诗句。让我们也来回味一下,配乐(如《平湖秋月》)朗诵古诗,并配以西湖优美画面。

四、总结学法。

(课件出示:质疑解疑,理解诗意;吟诵品读,深入感悟)。

我们就用这种方法来学习第二首描写大海景象的古诗《浪淘沙》,

五、学习《浪淘沙》。

1.了解作者:白居易是唐朝诗人,字乐天,号香山居士。他是一位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诗常常状物抒情,表达深刻含义,让我们看看作者借这首诗来告诉我们什么。

2.自主、合作学习古诗。

学生借助工具书,自读理解,遇到困难在学习小组中共同交流、启发,对于“淘不住”“遂令”等词语,教师要给予讲解。

教师巡视,关注后进学生,参与小组交流之中,查找问题,适时点拨。

3.集体交流学习情况:指名读一读诗,学生用自己的话说说古诗的意思,品味“遂令东海变桑田”蕴含的深刻道理。

4.有感情的朗诵古诗。

六、比较两首诗的不同风格。

说说自己喜欢的原因,并有感情地读一读,比一比看谁读得好。

七、作业:(第二课时完成)。

1.搜集与“水”有关的古诗。

2.喜欢《饮湖上初晴后雨》的同学可以继续搜集有关西湖的风光图片、文字资料;喜欢《浪淘沙》同学,可以找到刘禹锡的《浪淘沙》(九曲黄河万里沙……)读一读。

古诗二首:春晓村居

《春晓》是一首富有情趣的五言诗。这篇讲读课文有一幅插图,画的是几只鸟站在开满桃花的枝头上,春燕和鸟在空中飞翔,正是诗的意境。这首唐诗有四行两句。作者描述了一幅雨后春天早晨鸟语花香的绚丽图景。第一句讲春天的夜里睡得很香,不知不觉地天已亮了,窗外传来了一片婉转悦耳的鸟叫声,这是通过所闻描述春天早晨的情景。第二句讲朦胧中想起昨天夜里听见刮风下雨的声音,经过风吹雨打,不知有多少花朵凋落了。这是通过所想来描述春天夜里的'情景。

根据小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古诗的特点,教学时,充分利用多媒体辅助手段,再现古诗的情景,激发学生的兴趣,指导学生了解古诗的意思,通过朗读领悟古诗的意境和韵味。

《村居》展现的是在草长莺飞、杨柳依依的春光中,儿童放学归来,放飞风筝,自由自在的村居生活,这首古诗表达了热爱大自然,热爱美好生活的情感。这一课的教学设计我力求体现快乐学习,自主学习的理念。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走近古诗,体验春天的美,感受村居生活的情趣。让学生在玩中学,学中玩,利用多媒体课件创设情境,通过比较、辨别,理解诗意;通过多种形式的反复诵读,感悟诗境;通过动手拼图,培养想象能力与口语表达能力。

想象拼图,口语训练环节,让学生在理解诗的基础上,展开想象,构建自己心目中的“村居图”,发展学生的个性。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扩大古诗学习的外延。

《古诗二首》教案设计

教学目的:1、在送别主题古诗对比中,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2、学会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

教学过程:

一、歌曲导入,激发爱好。

对于现代小学生来说,本习惯于电视和电脑这些多彩的生活中,忽然要他们来上这种对他们来说非常深奥的古诗文,他们可能会提不起爱好。因此,创设情境,奠定情感基调显得尤为重要。歌仔戏,对于闽南的学生来说,是非常熟悉的戏种,但在他们的生活中又没有会唱的人,何况是用在唱古诗上,一下子引起了他们的留意,并一定会对这节课产生浓厚的爱好。

师:同学们,你们听过用歌仔戏的曲调唱出的古诗吗?

生:没有!

师:今天,老师就唱给你们听。(用歌仔戏的曲调唱)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师:老师唱得怎么样?

生:真好听!

师:老师刚才唱时感情怎么样?

生:很有感情。

生:很深情。

生:送别情。

师:送的是谁呢?

生:是自己的朋友。

师:今天,我们也要来学习两首送别朋友的诗。

板书:《别董大》《送元二使安西》。

师:请同学们齐读课题。

生:(齐读课题)。

二、巧解诗题,发现奥秘。

诗的题目,大都是点睛之笔,理解诗的题目,可以为学古诗打下基础,因而在学习本课时,我让学习发现这两首诗题目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和不同的地方。这样既理解了题目,又为下一步学习古诗做好铺垫。

生:《别董大》中的“别”和《送元二使安西》中的“送”的意思是一样的,都是“送别”的意思。

师:脑袋转得真快,既然是送别诗,这两个字当然是“送别”的意思了。

生:第一首诗是高适在送董大,第二首诗是王维在送元二。

师:眼睛真尖,一下子就被你给找到了。那你们知道董大和元二是什么人吗?

生:董大是高适的好朋友,原名叫董庭兰,是盛唐开元、天宝时期的有名琴师。

生:我只知道元二是王维的朋友。

师:你们的资料都是从哪来的?

生:我从电脑上查的。

生:我从一本杂志上找到的。

师:还有别的意见吗?

生:第一首诗中没有点明送朋友到哪,而第二首诗我们可以看出元二是要到安西去。

师:从小小的题目中,同学们却可以发现这么多的秘密,可见,题目是非常重要的,我们学习每一首诗包括每一篇文章时,一定要留意题目,因为它可以给你很多信息。

三、教给方法,品味诗韵。

“所谓”读书百遍,其义自见”,我认为古诗词的感悟还是靠朗读去实现,因为朗读可以让学生融入到古诗中去,在理解中朗读,在朗读中理解。朗读,在诗的教学中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师:现在,请同学们自己试着把这两首古诗读一读,当然是越得越多遍越有感情越好。

师:现在,读三遍的举手,读四遍的举手,五遍的呢?六遍的有吗?(老师数人数)。

生:老师,我读了七遍了。

师:好,就你来把这两首古诗读一遍。

生:读。

师:刚才这个同学在读的时候,我认真地看了一遍其他同学,发现有好多同学都在跟着默读。他们真是时间的主人,不浪费一分一秒的时间。你问我是怎么知道的,因为他们的嘴在动啊!观察是很重要的!

师:大家来评评,这个同学读得怎么样?

生:他读得不是很有感情。

生:他读得有点快。

师:那综合你们俩的意思,也就是说要读得有感情必须……。

生:(齐声)读得慢。

师:谁来向他挑战?你真有勇气,你来读!

生:读。

生:是“朝”和“舍”。

师:你们认为应该怎样读才正确呢?

生:我认为应该读。

师:也就是说,这俩字在这里应该怎样解释才对呢?

生:可能是早晨和宿舍的意思。

师:可能?

生:是肯定是。

师:对,男子汉就应该果断点。

师:谁能更有感情地读一读呢?

生:读。

师:这个同学真不赖,我们发现,真的想读得有感情就应该……。

生:慢。

师:那么像老师这样读是不是就有感情呢?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师故意拉长声音)。

生:不仅没有感情,而且听起来很难受。

师:对了,有感情并不是每个字都要读得一样慢,而是要有快有慢,就是要讲到一个音韵。我们一般有四个声调,一声,二声,三声,四声。一、二声叫平声,三、四声叫仄声。(板书)平声时读得又慢又长,仄声时读得又快又短。(板书)。

师:老师已经把这两首诗的平仄声都标出来了,平声用横,仄声用竖。现在,谁能来读一读。

生:读。(随着老师的手势读)。

师:在我这名师的指导下,效果果然是好多了。还有谁敢跟他一拼高低?这生女生真是巾国不让须眉,来吧,我相信你会读得比他更好的。

生:读。

师:果然不出我所料,她真是读得太好了。现在,让我们全班同学随着老师的手势,一起把这两首诗读一遍,边读边找一找,你能找到这两首诗中哪能些相同或不相同的地方?(生齐读)。

四、对比参读,感悟诗情。

同是送别诗,两诗人取象的景物是一清新,一恶劣,表现的感情是一凄凉一豪迈,我们可以通过两个人的诗的对比,感受到他们所表达的不同的感情。

生:这两首诗相同的地方是前面两句都是写景的。

师:那你能说一说都写了哪些景吗?

生:第一首诗中有黄云、太阳、北风、雁、雪;第二首诗中有雨、轻尘、客舍、柳树。

生:老师,我发现这些前两句虽然都是写景的,但第一首中的景物感觉起来很悲,而第二首诗中的景物布满了春天的气息,非常清新。

生:我认为前两句读的感情应该不一样。

师:那应该怎样读才对呢?

生:第一首应该读得凄凉、悲壮一点,而第二首应该读得轻快、欢乐一些。

师:那你试试把两首诗的前两句读一读好吗?

生:读。

师:专心是体会果然与众不同,真是打从心里读出感情了。全班同学试试把前两句读一读。

师:还有谁来说一说?

生:我发现在第二首诗中有点明了送别时的地点,而第一首没有。

生:可以。(在黑板前写)渭城——阳关——安西。

师:同学们说说在这首诗中出现的这三个地名他标对了吗?

生:对。

师:真是个细心的孩子。现在我们来看一看这三个地方的位置。(课件出示地理位置)。

谁还有什么发现?

生:我发现了第一首诗写的是冬天,第二首诗写的是春天。

师:怎么看出来的?

生:“雪纷纷”可以看出冬天,“柳色”可以看出是春天。

师:(竖起大拇指)这个同学懂得从字里行间找答案,真是细心。还看出什么了?

生:我读出了诗的后两句都是诗人对他的朋友送别时所说的话。

师:他们都说什么了,你把它读出来好吗?

生:(读)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光无故人。(师红字出示)。

师:高适在送别董大时董大说……。

生: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师:而王维在送元二时,则对元二说……。

生: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师:同学们想一想,这两句诗所表达的感情一样吗?到底要表达什么呢?

生:“莫愁”应该是“不要忧愁”的意思,应该是叫董大放心吧!

师:叫他放心就是对朋友的……。

生:对他的安慰。

生:激励。

师:你在劝慰和激励别人时是怎么说的?你对那种语气把这两句读一读吗?

生:读。

师:有没有谁知道高适在写这首诗的时候,他的处境怎么样呢?

生:我在网上看到,高适在写这首诗的时候在官程上不得志,正到处在游荡,经常处于贫*的境遇之中。

生:他很乐观。

生:他有开朗的胸襟。

师:那用什么样的语气才能把他的乐观、开朗读出来呢?

生:应该是豪迈的。

师:对,当诗人对朋友说这句话的时候,他是布满豪情的。让我们用作者的这种语气把这两句读读。(全班随着老师的手势齐读)。

生:从“西出阳光无故人”,我可以看出,作者非常对他的朋友不放心。

师:对,是对朋友的不放心,你能用别的词来形容吗?

生:嗯,可以用担心。对担心他的朋友出了阳光之后就见不到老朋友了。

师:除了担扰之外,诗人一杯又一杯地叫他的朋友喝酒,还可以看出诗人对朋友的……。

生:依依不舍。

师:对了,那么这两句要表达的是诗人的什么感情?

生:表达了诗人对朋友的不舍与担忧之情。

师:谁能把这种感情读出来?来,你来试试。

生:读。

生:劝慰和激励,不舍与担忧。

师:现在请全体同学随着老师的手势,一齐把这两首诗读一读,留意读出第一首的凄凉与豪迈,第二首的轻快与不舍。

(全班齐读)。

五、课外延伸,拓展学习。

古诗教学仅仅局限于所教所学的这些古诗,很难完成大纲要求,很难使学习形成能力。所以必须从古诗教学积极向课外延伸,从课本到课外,让学生把课堂上所学到的知识,包括学习方法和朗读方法学以致用,开阔学习的思维和眼界。

生:我知道的有《芙蓉楼送辛渐》。

生:能。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师:好个“一片冰心在玉壶”,谁还有?

生:《送孟浩然之广陵》。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师:背得真好,能用今天学到的读诗方法来背,真好。还有呢?

生:《山中送别》。山中相送罢,日暮掩柴扉。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

师:同学们,先人们为我们留下了很多非常优秀的送别诗,老师希望同学们能多找些出来读一读,背一背,感受我国诗歌的魅力。

这节课就上到这里。

教学反思:

有人曾经把读者与诗的关系做了一个比喻:苏轼有《琴诗》,云:“若言琴上有琴声,放在匣中何不鸣?若言声在指头上,何不于君指上听?”这琴与指,正如我们的学生和诗,只有学生自己认真阅读,深入理解诗的意思,这诗才被他们赋予了新的生命,而学生也才能从这诗中得到感情的陶冶。

所以在这节课中,我大胆采用了“以读代讲,层层推进”的形式进行教学,让学生在理解中朗读,在朗读中理解,引领学生进行了一次精神的洗礼,从而充分展示了优秀古诗的独特魅力。语文课标也指出:“小学各年级的阅读教学重视朗读,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计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我想,假如每一个老师都能把课堂真正还给学生,让课堂中布满书声,那么我们的学生才是课堂上真正的主人!

古诗二首:春江晓景江南春网友来稿

一、教学目标:

能力目标:

1.学习古诗,掌握生字词。

2.理解诗歌的意思,了解春天的美好。

3.发挥想象,口述诗意。

4.朗读诗歌,背诵诗歌。

情感目标:

通过朗读背诵,感受春天的美好,体会诗人对春天的热爱之情。

二、教学重点、难点:

1、理解诗歌,感受春天的美好。

2、体会诗人对春的热爱。

三、教学准备:

实物投影、小黑板、挂图等。

四、课时按排:

二课时。

五、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学习《惠崇春江晚景》。

一、揭题导入。

读题目,了解作者并解题。要求学生出示资料解题。

学生出示资料解题:

1、惠崇是宋代和尚,著名画家。

2、苏轼是唐宋八大家这一,宋代著名的文学家,又名苏东坡。这首诗是苏轼为惠崇画的《春江晓景》题的诗。

二、看图,初读古诗。

1、请同学们看看图画,说说你在图上看到了什么?他们都在做什么呢?

2、自由读诗,完成下列任务。

1)、将诗歌读通顺。

2)、根据工具书理解诗意。而后可以分成小小组讨论、交流你读懂和没读懂的地方。

三、检查读诗歌的情况。

1、先交流学生读懂的地方。

部分学生交流自己在读古诗过程中读懂的地方。(可以是一个字,可以是一个词,也可以是一句话。)。

2、再交流学生在读古诗过程中碰到的难题。正要上来的河豚想到了什么呢?知道了什么?想干什么?联系全诗思考。

3、谁能看着图画把这首古诗的意思说出来?(自己先练习一下。可以派一位同学上台当小老师,台下同学当评委。)。

学生上台串讲诗意。(竹外开着两三支鲜艳的桃花,鸭子最先知道春江的水暖了。蒌蒿长得满地都是。芦芽才长出短短的一截,正是河豚逆江而上要来到春江的时候。)。

讨论回答后,感情朗读全诗。

四、学生讲诗,画画。

1、这么美的春天在哪呢?

2、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再交接触这首古诗,可以读诗,可以画画。(请一名同学上台来画。

五、总结。

苏轼先生用优美的诗句写活了惠崇和尚的画,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呢?

表达了诗人热爱春天的思想感情。

六、布置作业。

1、抄写古诗,并背诵。

2、完成完成课后思考题。

板书设计:

惠崇春江晓景。

竹林、桃花、春江、鸭子、蒌蒿、芦芽、河豚。

喜爱春天之情。

第二课时。

学习《江南春》。

一、揭题导入。

1、出示题目:江南春。(解题:长江以南叫江南。)。

2、板书作者:杜牧。

二、初读古诗。

1、自由读诗,完成下列任务。

1)、将诗歌读通顺。

2)、根据工具书理解诗意。而后可以分成小小组讨论、交流你读懂和没读懂的地方。

三、检查自学情况。

1、交流学生读懂的地方。

2、交流学生在读古诗过程中碰到的难题。

在读古诗过程中碰到的难题。(“千里莺啼、山郭、烟雨中”)。

3、谁能把这首古诗的意思说出来?(自己先练习一下。可以派一位同学上台当小老师,台下同学当评委。)。

学生上台串讲诗意。(千里江南,支处莺歌燕舞,绿树红花相互掩映……。

4、江南春描绘了哪些景物?请会画的同学上台来画画。其它同学在下面自己画画。(这首诗歌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表达了作者热爱江南、热爱春天的思想感情。)。

5、请大家带着热爱的语气齐读这首古诗。计出江南的生机勃勃。读出江南的如诗如画。

四、延伸拓展。

1、杜牧写的江南春美不美,你们还学过哪些写江南春天的诗呢?

2、出示几首课内外学过的诗。

1)、忆江南(白居易)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

2)、绝句(杜甫)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泥融飞燕子,河暖睡鸳鸯。

3、以读诵为主。

五、小结。

《江南春》描绘了如诗如画的江南美景,赞美了春的美好,江南的美好,这就是。

诗的魅力。

五、布置作业。

1、抄写古诗,并背诵。

2、完成完成课后思考题。

板书设计:

莺、树、花。

眼前酒旗风。

江南春烟雨中美。

过去多少诗。

《古诗二首》教学设计

1、学会写字表生字,能够读准发音、记住字形,用正确的书写姿势进行规范的书写,把字写美观、工整、大方。

2、用多种方法熟读古诗,体会两首诗的不同之处。

3、体会诗歌所表达的情感,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古诗二首。

教学媒体。

课件。

教与学活动过程。

学习内容。

教师导学。

学生主体活动。

第一课时。

一、课前交流预习情况。

课前交流预习情况。

小结:关注查阅资料的方法和不达目的决不放弃的态度。

提出本节课的要求,联系运用查阅的有价值的资料体会学习,及时做好批注笔记。

交流课前查阅的资料,相互学习。

二、板书课题导入新课。

板书课题导入新课。

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

齐读课题。

说说,怎样才能学好一首古诗。

三、学习古诗《房兵曹胡马》。

1、指名朗读,自由读,齐读。

2、知诗人,解诗题。

3、方法活,晓诗意。

理解诗意的方法也有很多,谁知道?

朗读,自由读,齐读。

知诗人,解诗题。

回答。

交流后板书。

抓字眼,看插图,多诵读,查资料。

集体交流。

指名单个质疑,同学相互解答。

4、入诗境,悟诗情。

指导有感情朗读。

让我们完整地认识一下,诗圣杜甫笔下的这匹汉血宝马。

有感情朗读。指名互相评价。

交流。

小组交流。

把自己读懂的与大家交流,将没有读懂的地方做一标记。

说说自己是怎样读懂这首诗歌的。提出质疑的同学是否明白,获得了哪些自学的好办法。

有感情朗读,互相评价。

四、总结。

再读体会作者写这首诗的目的是什么?

再读体会作者写这首诗的目的。

第二课时。

复习导入。

一、复习导入。

1、 有感情的背诵《房兵曹胡马》。

2、 回顾上节课学到的方法。

有感情的背诵《房兵曹胡马》。

回顾上节课学到的方法。

自主合作学习《马诗》。

二、自主合作学习《马诗》。

1、    整体感知。

自由朗读。集体听读正音。

2、知诗人,解诗题巡视学生自学情况。

组织集体汇报。及时小结。

3、巡视学生自学情况。

4、组织集体汇报。组织质疑。小结。5、组织学生尝试背诵。

自由朗读。

集体听读。

自学。

集体汇报。

回答,有感情朗读、背诵。

推荐两首跟马有关的古诗。

三、教师推荐两首跟马有关的古诗,同位合作自选古诗进行学习。

巡视学生自学情况。

组织小组内汇报。

组织集体进行故事擂台赛。

合作自选古诗进行学习。

小组内汇报。

总结收获。

四、总结收获。

说说这节课自己的收获。

交流。

作业设计。

必做:

1.抄一抄古诗。

2.正确、流利、有感情朗读背诵古诗。

3.写摘录笔记。

4.预习《巩乃斯的马》。

选做:

背诵自己喜欢的其他描写马的诗句或句段。

板书设计。

《古诗二首》教学设计

教学。

目标1.认识3个生字,会写4个字。能正确读写“牧童、蓑衣、收篙停棹”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默写《牧童》。

3.通过看注释、边读边想象诗中情境的方法,感知古诗大意,并能用自己的话讲述诗句的意思。

4.通过古诗的学习,感受童年生活的情趣和快乐。

二、教学重难点1.通过看注释、边读边想象诗中情境的方法,感知古诗大意,并能用自己的话讲述诗句的意思。

2.通过古诗的学习,感受童年生活的情趣和快乐。

三、

教法:创设情境法四、学法:小组探究法五、教学准备:课件六、课型:新授七、课时:1课时八、教学过程(一)导入1.以旧引新童年是纯真、难忘的岁月,你们正处童年,一切都是新鲜的、美好的,对千年以前的儿童来说亦是如此。

师:同学们看,老师这有几首古诗,谁来读一读?(指生读)。

这边的儿童急走追蝴蝶,那边的儿童却在湖边忙垂钓。春天到了,孩子们放学后都在忙什么呢?追蝶的、垂钓的、放纸鸢的,孩子们多欢乐呀,而袁枚笔下的儿童又在做什么呢?一首首古诗在不知不觉间读完了。这四首古诗讲的都是什么?(板书:童年趣事)。

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两首有关童年趣事的古诗。

请同学们齐读课题!——21.古诗二首2.学习方法古诗我们不是第一次接触了,其实学习古诗是有方法可循的,谁来给大家读读?(1)。

解诗题(2)。

抓关键词理解古诗(3)。

感悟诗情3.朗读方法师:是啊,学习古诗首先要解释题意,然后抓住关键词理解古诗意思,最后感悟体会古诗所要表达的情感。而遵循这些方法的一切又都建立在朗读的基础上,读古诗,要做到读得准确、读出节奏、读出感情。

(二)《牧童》。

1.指生读《牧童》。

师:好,掌握了学习古诗的方法,我们先来读第一首诗。

(1)。

读准确。

师:请你来读,你读的字音准确(多找学生)。谁能读出诗的节奏?(2)。

读节奏。停顿得当,读出了诗的节奏。(多找生)。

(3)。

师:谁能读的既准确又有节奏?好,我们一起齐读!2.解疑答惑,理解诗意(1)师:都说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读了这么多遍,你明白了哪些字词的意思呢?或者结合注释,你明白了哪些字词的意思?(2)那你还有不懂的吗?谁来帮帮他?(3)齐读古诗。突破了这些小障碍既然没有问题了,就让我们一起读读这首诗,体会一下诗意吧。

(4)。

现在你能说说整首诗的意思吗?(指生说,两位)说的真好,理解的很到位了。

(5)。

(课件出示)好,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说说你读出了什么?(板书:闲适惬意)谁再来读读这首诗,读出牧童的闲适惬意。(指生读古诗)。

深吸一口气,嗅到的满是泥土与青草混杂的气息。广袤的天空中悬着一轮明月,周围几颗星星,隐约可见。那投射下的银光,随着这波浪一动一漾。听!笛声和着晚风悠扬悦耳,时断时续地从远处传来。原来是牧童放牧回来了,他匆匆忙忙吃饱饭跑了出去。在夕阳的映照下,那个影子连蹦带跳的。他跑到那原野上,连身上的蓑衣也顾不得脱,就躺在这月夜的草地上休息。假如你是牧童,你是什么感受?带着你的感受读一读,我们一起读一读,读出牧童的闲适、惬意。

(三)《舟过安仁》。

《牧童》描绘的是一个小孩放牧归来到月夜下的草地上休憩的场景,那《舟过安仁》写了一件什么事呢?1.小组学古诗。

(1)下面以小组为单位,按照学习古诗的方法自主学习《舟过安仁》。一会儿老师找同学起来汇报展示。

(2)小组汇报展示。

师:哪个小组想来展示一下?(两到三组)。

师:听刚才史雪莹同学读的真是充满童趣,谁还想试一试朗读?听完你们的朗读,老师仿佛真的看到了两个小孩在嬉笑间解决了眼前的困难。他们是用什么方法解决了一个怎样的困难?你看到了两个怎样的小孩子?(板书:机智灵敏)。

2.拓展想象。那这两个小孩是如何想到这么省力的方法?展开你合理的想象,说一说。(你的想象也充满了童趣,真是可爱)。

3.再读体会。就这样,他们撑着伞,乘着风,缓缓地驶向远方,还时不时传来两人爽朗的笑声。让我们再来一起读一读这首诗,体会两个小伙伴在一起碰撞出的智慧火花。

师:(音乐)童年,是一个个美妙的梦;

童年,是一支支动听的曲;

童年,是一幅幅美丽的画;

童年,是一串串银铃般的笑声;

童年是一首首妙不可言的诗。我们再来学习杨万里的三首与童年有关的诗,首先第一首稚子弄冰,谁来读?稚子金盆脱晓冰,采丝穿取当银钲(zheng)敲成玉磬(pan)穿林响,忽作玻璃碎地声。

师:这样一首充满童趣的诗谁再来读?(三四个)。

师:这首诗写了一种怎样的童趣呢?谁来解释一下?师:带着这种可爱与童趣我们再读。这样有趣的描写,半分钟迅速积累下来,好,我们一起来读。

师:现在风和日丽,草满大地,牧童不放牛竟独自睡去,牛儿则一路吃到柳阴西边去了。

生:(读)桑茶坑道中晴明风日雨干时,草满花堤水满溪。

童子柳阴眠正着,一牛吃过柳阴西。

师:谁再来读?(三四个)。

师:这首诗又描写了一种怎样的童趣呢?师:好,这一排从你开始,读出诗中的诗情画意与天真童趣。

师:这样可爱的描写,半分钟时间迅速积累下来,开始。

师:这时候,一只乌鸦飞过来了,快去看,乌鸦有没有长胡须。

生:(读诗)。

鸦一鸦飞立勾栏角,仔细看来还有须!师:

谁来解释一下这首诗的诗意呢?多么天真可爱啊!女生读;

男生读;

齐读。半分钟时间积累下来,谁来试一试?齐读。

是啊,同学们,透过诗人的笔触,我们看到的是儿童生活的一个小小的镜头,如果我们把诗中的镜头再放大一点,就会成为一幅流动的画,在这儿布置一个作业。课下可以尝试着把你感兴趣的其中一首诗改写成一个故事。

童年是美好而独特的体验,无论你是一个人独处时,还是跟同伴玩耍时,还是跟家人相处时,简简单单,彼此安好就是快乐,希望你们也像诗里的儿童一样简单快乐。

吐字清楚、准确,语言生动,语气、语调、声音、节奏富于变化,轻重缓急、抑扬顿挫切合诗歌朗诵的内容,能准确、恰当地表情达意,舒心悦耳,娓娓动听。

(四)《清平乐•村居》。

童年的美好是一人独处时的轻松自在,也是和小伙伴玩耍时的畅快,更是与父母相伴时的闲适温暖。《清平乐•村居》讲的就是这样的童趣。

1.自由读。对照课件,把字音标注在学习单上,自由朗读。

2.展示读。谁来展示你的朗读。

3.读完这首诗,你有什么体会?我们一起读一读,体会一下。

4.你的生活中有类似的体验吗?九、作业布置必做:有感情朗读古诗。

选做:小练笔。

古诗教案设计

引导学生抓住人物特点仔细看图,使学生从图象中认识到这是”一位古代穷苦老农“。

在初读的基础上,进行细读朗读,通过读读、议议从而达到理解诗义的目的,一些重点词语让学生比划得来,能表示出情感,说明他们对诗内容理解。通过启发谈话,唤起学生的回忆,再现其生活经验,激发学生产生情感共鸣,展开联想,让学生那激动的情感有以声传情,一吐为快的机会。

我们吃的粮食来之不易,平时要怎么样做?

问:这幅图上画了谁在干什么?

1、”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

粟:小米。泛指谷拉.。

子:这里读第三声,也指谷粒.。

2、体会”春--秋“、”种--收“、”一粒粟--万颗子“的对比,感受农民一年到头的辛劳和取得丰收的不易.(指导朗读)。

3、联系词句,学会扩展成语,积累成语.。

春生夏长、秋收冬藏、精耕细作、千仓万箱。

4、可是面对一片丰收,农民为什么会出像诗句中的悲惨象呢?

5、学习”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

四海:普天下,全中国。无闲田:没有丢弃不种的田地。

犹饿死:还是饿死了。

6、指导朗读.。

体会”无闲田“与‘犹饿死”的强烈对比,让学生感受遍地丰收景象与农民怕死荒野这两幅图,在心中激起“为什么”的疑问。

7、此时此刻,你们想说什么?想问什么?

8、小结:农民在黑暗的社会里受到剥削阶级的残酷剥削,过着悲惨的生活。

9、巩固诗意,指导背诵。

1、收:左窄右宽.。

夫:注意撇捺的舒展与平稳。

闲:“门字框”要写得舒展些.。

2、师范写,生描红,仿写。

看图说话。

朗读体会。

联系词句,学会扩展成语,积累成语。

说一说。

朗读。

质疑。

背诵。

描红、临写。

教学流程图。

看:锄禾悯农(二)。

想:辛苦春种一粒粟,

来之不易爱惜粮食秋收万颗子。

四海无闲田,

农夫犹饿死。

这篇课文中的两首诗都比较简单,特别是第一首,这是一首脍炙人口的古诗,很多学生早已倒被如流了。所以学生基本上都能比较熟练的朗读和背诵,但在理解古诗的意思上却是个难点,关键是要从中体会到粮食的来之不易,懂得从小要爱惜粮食。为此,我在设计时围绕一个“辛苦”,从帮老师解决难题引出“辛苦”,看图了解“辛苦”,到读诗句感受“辛苦”,从而把学生并不容易体会到的“辛苦”突破了。在教学中我多采用的是提问的方式,让学生猜意思,进行理解。学生很喜欢这样的学习方式,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从而加深了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认识,提高了学生的思维能力,为学生提供里大量的说话机会。

古诗二首池上教案

1、按照正确的读音,把诗歌读正确、流利。

2、小组互相读一读,评议。

3、指名读,纠正读音。

4、自学生字。

(1)边读边把课后的6个生字画出来,读准音,利用字典或注释理解词义。

(2)小组互相检查。

(3)听写。

古诗二首教案

本课安排的是两首古诗,分别是唐朝诗人王之涣写的《登鹳雀楼》和唐朝诗人李白写的《望庐山瀑布》。两首古诗都用凝炼精妙的语言描写了祖国雄伟壮丽的自然风光,两首古诗意境深远,极具画面感。《望庐山瀑布》更是富有神奇的想象力。基于教材特点,在教学中,通过图文对照,想象画面,充分利用插图来展现美,发挥想象充实美,联系生活发现美,进而动情地表达美。

两首古诗文字优美,充满韵味。通过多种形式的诵读,使学生和作者产生共鸣,理解作者的心情,同时又使学生的朗读能力、阅读能力得到了提高。同时,采取灵活多样的识字方法,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识字活动在愉快的气氛中进行,从而提高识字教学的有效性。

1.认识12个生字;会写9个生字。(重点)。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抓住重点词句,通过观察画面,展开合理想象,理解诗句的意思。(重点)。

3.能体会诗句的意思及蕴含的哲理。(难点)。

1.预习课文,能够借助拼音把课文读通顺。(学生)。

2.制作多媒体课件。(教师)。

2课时。

教学环节。

教师指导。

学生活动。

教学提示。

一、谈话导入,引出古诗(用时:5分钟)。

1.引导学生背诵自己积累的古诗。

2.教师板书《登鹳雀楼》,教学生识记“楼”字。

3.结合学生质疑介绍“鹳雀楼”。出示图片。

4.介绍诗人王之涣。

5.范读全诗,指导朗读。

1.学生背诵自己学过的古诗。

2.学生认读“楼”,再想一想怎样记住这个字。

(1)学生跟着老师范写进行书空“楼”。

(2)说说注意点,并临写一个。

3.学生读题质疑。欣赏图片,了解“鹳雀楼”。

4.了解诗人王之涣。

5.跟着老师朗读古诗,读出节奏。

1.学生交流自己学过的古诗不多,它的作用是创设一个诗歌的氛围。

2.鹳雀楼、诗人的资料只需老师简单介绍即可,而了解鹳雀楼的雄伟壮丽是为学习诗歌做准备的,所以应该用图片介绍。

二、图文结合,细读品味(用时:25分钟)。

1.教师朗读古诗,引导学生图文对照,想象诗人看到了怎样的景象。交流过程中相机地说出一些词语帮助学生积累。如:山穷水尽、层林叠翠、烟消云散、名山大川等。

2.指导学生读诗句,师生合作画简笔画,理解“白日”“依山尽”。

3.指导学生说说第一、二两句诗中描绘的画面。

5.指导朗读,读出诗中描绘的意境。

6.指导想象:如果再往上走,还能看到哪些景象呢?

7.教师小结:是呀,要想看到更多的美景,还得继续向上攀登。只有站得高,才能望得远。

8.指导学生找到诗中描写这个意思的诗句。

9.指导朗读,理解“欲穷”“千里目”“一层”。

1.学生听读,思考:诗人看到了哪些景物?哪几句诗写出了这些景物?(1)用笔在诗句中圈画出来。(2)图文对照,想象画面,并用“看到了()的____”的句式说说这些景物。(3)认真读词语。

2.自由读第一、二两句诗,和老师一起画简笔画,理解“白日”就是指太阳。“依山尽”就是指太阳靠着青山,慢慢往下落,直到最后消失在天边。在理解词义中识记“依”“尽”。

3.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用自己的话描述一下第一、二两句诗中描绘的画面。

4.想象:假如自己看到了这样的景色,会说些什么?

5.有感情地朗读第一、二两句诗。

6.想象:再往上登,还会看到哪些景物?(如:船只、飞鸟……)。

7.听老师小结,再从诗句中找到后两句,理解诗歌蕴含的道理:只有站得高,才能望得远。

8.理解“欲穷千里目”的意思,了解“千里”不是真的指一千里,而是指很远。

9.有感情地朗读诗句。理解“一层”指很多层。

1.这首诗是五言绝句,学生要想领会这二十个字中描绘的意境以及蕴含的道理是不易的,需要老师渲染气氛,让学生通过图文对照、联系生活实际的方法进行想象画面。

2.古诗很凝炼,在指导学生理解字词的时候,要避免简单告知,可以通过多种方式来引导学生理解,如根据诗句合作绘画等。

3.古诗的意境深远,无需学生多讲,要在学生想象的基础上,指导他们运用多种形式进行朗读,在朗读中理解诗句的意思,感受作者的情感。

三、出示生字,指导书写(用时:8分钟)。

1.课件出示本课生字:“依、尽、层”,再次认读,并练习组词。

2.指导学生观察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交流书写注意点,并指导临写。

3.教师范写生字,重点讲解“尽”的书写要领。

4.教师利用投影仪展示同学的书写成果,组织交流反馈。

1.学生认读生字并组词,比一比谁组得多。

2.学生观察并交流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和书写注意点。

3.观察老师范写,一边观察一边做书空练习。

4.同桌、全班互相交流,指出书写的优点和不足,并改进。

1.教师要引导学生充分观察生字的特点。

2.重点指导“尽”,引导学生抓住汉字书写规律。

四、课堂小结,布置作业(用时:2分钟)。

1.教师对课堂学习情况进行总结,鼓励学生采用多种方法识字。

2.布置作业: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将诗句中描绘的画面讲给家长听。

1.学生从老师的总结中知道:要多动脑筋想多种方法学习生字。

2.学生完成作业,并请家长对自己的作业做出评价。

教师可以建议家长从字音是否读准、句子是否读通顺、是否能读出不同句子的不同语气等方面进行评价。

教学环节。

教师指导。

学生活动。

教学提示。

一、复习回顾,导入新课(用时:3分钟)。

1.教师引导学生背诵古诗《登鹳雀楼》。

2.教师让学生用自己的话说说诗中描绘的画面。

1.学生背诵古诗。

2.用自己的话说说诗中描绘的画面。

教师必须要求学生说出完整的句子,鼓励学生采用不同形式说诗中描绘的画面,进而丰富学生的语言表达形式。

二、理解诗题,知晓诗人(用时:5分钟)。

1.介绍诗人李白。出示ppt资料。

2.板书诗题,指导学生读题,读准“瀑”“布”。识记这两个生字。

3.指导学生用“补白”的方法,说说题目的意思。

4.出示图片,欣赏庐山瀑布,感受瀑布的形态。

1.听老师介绍诗人李白,了解他的诗歌特色。

2.朗读题目,读准字音。交流识记方法。

3.用自己的话说说题目的意思。

4.看图说说瀑布的样子,了解庐山。

教师要教学生用补白的方法说题目的意思,从而为下面理解诗句打下基础。

三、初读疏通,初知诗意(用时:15分钟)。

1.出示带拼音的诗句,指导学生朗读古诗,相机正音:读准“紫烟”。

2.认识生字:相机区别“炉、烟”,学写生字“照、炉、烟、挂、川”。

3.指名读整首诗,纠正、齐读。

4.指导学生读出诗的韵律。

读古诗特别要读出诗的韵律美,韵脚一定要读准,读到位。(如“烟”“川”“天”)。

5.出示诗的停顿及重音,范读并指导读出古诗的节奏美。

1.学生自主朗读古诗,借助拼音读准字音。

2.认识生字,交流识记方法,区别“炉、烟”。

3.在教师的指导下练习书写生字“照、烟、川、挂”。把难写的字多写几遍。

4.朗读全诗,在老师的指导下读准韵脚。

5.学着老师的样子读出诗歌的节奏。

1.教师要不遗余力地指导学生读准字音,读通诗句,读出节奏。

2.在指导生字书写的时候,要发挥示范的作用,要能及时反馈。

四、再读课文,图文对照,想象画面(用时:15分钟)。

1.指导学生图文结合,想象画面,说说看到了什么。

2.播放庐山风光片,饱览庐山秀美的风光。教师解说。

3.指导朗读第一、二两句诗。理解诗意。

(1)指导学生体会“生”“挂”的精妙。是谁把瀑布挂在了山上?

(2)有感情地朗读诗句。

4.指导学生细读第三、四两句诗,理解字词,感受诗歌意境。

(1)“飞”“直”写出了瀑布的什么特点?

(2)感受“三千尺”的夸张用法。

(3)补充“银河”“九天”各指什么。

(4)“疑”是什么意思?作者“疑”什么?诗句的意思是什么?

(5)指导学生朗读诗句。

5.小结:由瀑布到银河,这是作者的一种奇特的联想;将瀑布的高大、急的特点展露无余。

6.指导配乐有感情地朗读。

7.指导背诵。

1.图文结合,想象画面,说说看到了什么。

2.欣赏庐山风光,感受大自然的美景。

3.读第一、二两句诗,用自己的话说说这两句诗的意思。

(1)思考、交流:一个“生”字就把香炉峰描绘成一个仙境,把云雾写活了;是大自然把瀑布挂在了山上。体会“生”“挂”用法的精妙。

(2)有感情地朗读第一、二两句诗。

4.默读第三、四两句诗,图文对照思考交流:

(1)“飞”“直”写出了瀑布的高、笔直的特点。

(2)感受“三千尺”的夸张用法,突出瀑布长的特点。

(3)通过资料了解——银河:晴天夜晚,天空呈现出一条明亮的光带,夹杂着许多闪烁的小星,看起来像一条银白色的河。九天:天的处。古人认为天有九重,的一重称为九天。诗里形容极高的天空。

(4)理解“疑”,了解作者的想象。

(5)感受瀑布从极高的地方倾泻而下,体会壮丽的景象。

5.听老师总结。

6.听音乐,有感情地朗读。

7.背诵古诗。

1.理解诗句,教师要指导学生想象诗中描绘的景象,感受诗句的优美,品味诗人用词的精妙,体会诗人表达的思想感情。

2.对于诗中涉及的夸张的修辞方法,教师不多强调术语,让学生在想象里、在朗读中自然体会。

五、布置作业,拓展延伸(用时:2分钟)。

布置作业:搜集其他描写瀑布的诗歌读一读。

在家长的帮助下,搜集有关瀑布的其他诗歌,并且读一读。

如果孩子能力强,也可以写一写,还可以为自己的小诗配插图。

古诗二首池上教案

教师小结:这首诗为我们展示了一幅美丽的图画。下面我们从远处来看这幅景,(出示图这幅图画展示了一派和平安静的环境。为什么杜甫喜欢这个环境呢?那时,国家刚刚平息了安史之乱,人民要求过和平安宁生活的愿望实现了。

相关范文推荐
  • 05-01 接触网实训心得体会(专业13篇)
    心得体会是对个人成长和进步的一种自我检验和反思,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自己的优点和不足。下面是一些工作心得体会的例子,希望可以对大家在工作中的总结有所启示。
  • 05-01 写景的高三题目(专业15篇)
    优秀作文是通过对所学知识的运用和个人想法的表达,展现出作者独特的思维方式和才华。这些优秀作文范文展示了不同主题、不同风格的作品,希望能够为大家提供一些思路和参考
  • 05-01 幼儿班班主任工作计划上学期(汇总23篇)
    班主任工作计划是一种管理工具,通过对各项工作的时间和资源的科学分配,提高班级成员的工作效率和合作意识。下面是一些班主任工作计划的实践经验和教训,希望能够对大家的
  • 05-01 研发费用管理制度(优秀14篇)
    规章制度是组织的一种约束和规范,它可以帮助人们明确自己的责任和义务。如果您对规章制度感兴趣,可以阅读下面的范文,了解更多相关信息。以下文章由本站小编推荐!快结束
  • 05-01 专业工程分包合同(优秀17篇)
    在起草合同协议时,各方应该注重细节,避免模糊和引起争议的条款。合同协议是通过双方或多方协商达成一致,确定各方权益和责任的法律文件,它具有法律效力和约束力。那么在
  • 05-01 学术经验交流会策划书范文(18篇)
    策划书的编写需要充分考虑各种因素,包括目标、资源、风险和时间等。通过阅读一些优秀的策划书范文,我们可以了解到各行业的项目规划和实施方式,为自己的策划工作提供借鉴
  • 05-01 幼儿园教师年终工作总结个人(优质18篇)
    幼儿园工作总结不仅可以帮助我提高自身的教育能力,也可以为其他教育工作者提供经验和借鉴。在这里,小编为大家分享一些幼儿园工作总结的优秀范文,供大家参考和借鉴。
  • 05-01 中班美术活动策划方案(汇总21篇)
    在制定策划方案时,我们需要充分考虑利益相关者的意见和需求,以确保方案的实施顺利。在下面的范文中,你将了解到一些策划方案的常见问题和解决方法。活动目标:幼儿学会捏
  • 05-01 民间借款抵押的合同(实用22篇)
    借款合同属于一种民事合同,双方应当根据合同的约定和法律规定履行各自的义务。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借款合同范文,仅供参考,大家可以根据自己的具体情况进行修改和补充
  • 05-01 相亲联谊会致辞(优秀17篇)
    通过致辞,我们可以为听众带来新的思考和启示,引导他们更加积极地行动起来。下面是一些优秀的致辞实例,希望能给大家带来一些启发和灵感。各位青年朋友、各位来宾:大家好

猜你喜欢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