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讲稿是演讲者根据几条原则性的提纲进行演讲,比较灵活,便于临场发挥,真实感强,又具有照读式演讲和背诵式演讲的长处。那么你知道演讲稿如何写吗?接下来我就给大家介绍一下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演讲稿吧,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平等演讲稿篇一
有人问:“平等是什么?”我说:“平等就是我和你一样,享有同等的权利和义务。”那么这个社会人与人真的平等吗?我沉默。
我沉默的原因不是否定,而是我真的不确定这个社会是否人人平等。
美国,相信大家对其并不陌生:世界上经济最发达的国家之一,现代化、机械化等科学技术处于世界遥遥领先的地位……然而,在这些繁荣背后,却隐藏着一个始终未能解决的问题——人种平等问题。
前几天无意中看到一个报道,说是在美国仍存在严重歧视甚至随意枪杀黑人现象。这无疑是个令人震惊、发人深省的报道。可是大家知道吗?在几百年前,这样的事情在美国比比皆是,因为黑人和白人是生而不平等的。即便如此,还是有人愿意为黑人和白人享有平等权利而努力奋斗:林肯总统的《解放黑奴宣言》虽未从根本上解决美国人种平等问题,但它的出现给千百万饱受煎熬的黑奴带来了希望;那个在二十几万人集会上高声呐喊“我有一个梦想”的伟大黑人领袖马丁。路德。金,毕生都在为黑人谋求平等,甚至为平等为自由献出了自己宝贵的生命。
的确,一个社会,要实现绝对平等不可能,但我们不能因为这个事难就不为它去努力。或许我们再努力一点点,社会又会变成另一种模样。如果缺少平等,人和人之间常因一些客观原因而不能实现互相帮助,那么对于这个社会是件多么可悲的事情。
人,作为完整的个体,一出生就被赋予了各种权利。在各项权利和义务面前,每个人都是平等的,千万不要因为你比我有钱,你比我职位高,你比我英俊,你就显得高我一等;更不要因为你是白种人我是黑种人,我就比你低贱,可以被你肆意蹂躏。如果在合理范围内,你遭受了不平等待遇,那么请你一定要勇敢地站出来,捍卫自己的平等权。如果每个人都敢于为自己的平等而战,那么社会的不平等就会减少。只有个人的平等得以实现,国家的公平正义才能得以彰显。
平等演讲稿篇二
想必大家都相信世界有“公平平等”。但是看过一则新闻后,我对“公平平等”的存在表示怀疑。 吴保全因为在网上因为在网上发帖揭露当地政府“违法征地”,吴保全以“胡诌当地政府和主要领导人”入罪,先判了一年。吴不服,上诉,再加刑一年。
一个记者说吴保全夹杂了不满的情绪,偏重宣泄而非写实。但吴保全并非真正新闻工作者,作为网民,有过激言辞亦属正常。举报违法征地本是正义之举,但毕竟社会是非已经颠倒,此举对政府有弊,而且吴保全是无权无势之人,惟有这样的命运。 不平则鸣。我三思后,明白这种行为是不对的。
放眼纵观历史,世界何曾真正的“公平平等”过?当年苏轼不满新政,便有了世人熟悉的“乌台诗案”。不久前的王帅也是因举报“违法征地”被迫入狱。诗人李商隐诗中曾自喻为蝉:“本以高难饱,徒劳恨费声。五更疏欲断,一树碧无情。”其中提到诗人不平则鸣,却是徒劳费声。玉溪生应当为自己感到庆幸,因为他的一“鸣”没有让当时的政府给抓起来。而吴保全、苏轼、王帅等人就没他那么幸运了。
大家现在也许已经知道,为什么“不平则鸣”是不对的吧?正是因为你要是一鸣,你就别想好过!
“在法律面前,人人都是平等的。”律师们说。我听后只想到了两个字——可笑!是啊!正是“平等”的法律让世人如此不得安宁!正是“平等”的法律让社会万马齐喑!
“几十个问题的答案的钱!你不知道其他参加比赛的同学,都赶紧背着呢!” 懂了吗?所谓公平平等的演讲比赛的奖都是可以买回来的!
好了,我也不平则鸣了。不过,我劝大家忍声吞气,发句牢骚就有可能被抓起来了。我现在站在这里可是冒着危险的。但是我还要说一句话:公平平等是相对的,不公平平等是绝对的。这便是爱因斯坦著名的《相对论》!
平等演讲稿篇三
大家好!
人,徘徊于世间,妄想在这纷扰的世界找到一方净土,一种和谐的平等之态。
可是又有谁真正找到了呢?向上溯千年,有《桃花源记》,“先祖为避秦时乱,来此绝境。”也不过是为了躲避这世间繁杂,躲避这压迫其辱的不平等。桃花源中虽“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一派祥和,可是一位渔夫留恋那一片美好“寻向所志”时,又“遂迷,不复得路。”从此桃花源便成了一个太过美好的梦,留下的只是一片空想。
安提西尼曾说过一段话;森林中举行聚会,弱小的动物都赞成平等,可是狮子却不满地问:“你们的利爪在哪里?”这段话是说平等是大众所向往的,可是世界上有能力的人却不甘于平淡,他们会用他们的“利爪”划破人们幻想的平等,向世界宣告他们的存在。
平等和不平等与人们的能力有关。比如刚出现部落时就会有部落的首领统治着一个部落,同时其也享受他人无法享受的某种优越。如此便有了不平等。当然没有这种不平等是不行的,当失去这种不平等时,人们会像一盘散沙,也就没有什么组织可言,没有什么发展可言。而那些领导者有能力去领导一个组织,那些优越也是是他们的能力所得,也就像安提西尼曾提到的狮子,优越总是给更强者准备的。
不是说这个世界就是不平等的。梅利叶曾说过;人人都是平等的,他们同样有天赋从世界中获得福利。人人都可以从有益的劳动中获得有益的东西。
平等还是存在的,只不过它不是绝对的平等,而是相对的,是有条件的。例如在社会中有很多家境平常的人很努力的拼搏,最后成功了。虽然他们付出的努力要比那些有背景的人多,但在他们仍在他们的能力范围之内成功了。所以平等是相对的。又例如那些在狱中的犯人,由于某些错误,他们已经被剥夺了政治上的权利,同样也享受不到平等的待遇。所以平等是有条件的。我们要遵守社会的规则去满足相对平等的条件,并且也要在我们的能力范围内去做一些有益的劳动,换取在相对平等的基础上有利的东西。
我们一直渴望同等的待遇,但优越总是根据能力的强弱的差异来判别,以能力来定义所得的福利。所以绝对的平等是可望而不可及的,但相对的平等一直都在我们身边,一直都与我们这样近。
平等演讲稿篇四
平等是人和人之间的一种关系、人对人的一种态度。
平等是人类的终极理想之一。人和人之间的平等,不是指物质上的“相等”或“平均”,而是在精神上互相理解,互相尊重把对方当成和自己一样的人来看待。现代社会的进步,就是人和人之间从不平等走向平等过程,是平等逐渐实现的过程。
如果人和人之间真的能做到平等,那么世界就多了一份和谐和美好。
平等,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却很难,平等待人是一种修为的体现,通俗点来说要懂得如何做人,拓宽来讲就是用良好的德行和他人相处,看看身边,谁了解真正的平等和尊重。
如果连最起码的尊重都不会,那么又怎么能有所谓的平等?社会又怎能进步。
人和人之间,当去掉一切物质的外衣,灵魂是相同的,人格是同等的,可是越来越多的人以自己的地位和金钱来衡量自己的价值,无视他人的人格和灵魂,想想其实挺可怕。
社会进步需要时间的积累,文化的沉淀,希望我们的社会通过我们大家的努力,成为一个平等和谐的温暖家园。
平等演讲稿篇五
古今中外,对平等的追求是每个社会,每个人的共同理想。从唐代史学家吴兢的“理国要道,在于公平正直”,到法国大革命平等的思想,再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平等始终是我们追求的目标。
正像《世界人权宣言》所说:“人人生而自由,在尊严和权利上一律平等。他们赋有理性和良心,并应以兄弟关系的精神相对待”。也就是说,不论你生在鱼缸的哪块石块下,追求幸福的权利,赢得尊重的权利,以及回报这个鱼缸的义务等,都应是平等的。这就是我们追求的社会制度与人格的平等。
在社会层面上,平等,是对每个人生存的权利与状态的保障,是一种制度上的平等。比如九年义务教育,他让所有孩子都能够平等的享受受教育的权力。若没有他,也许在偏远贫穷的地方,教育仍将是贵族的特权,贫者永世贫穷。而我们的父辈,又有多少不是从外地,从一个村镇里通过常人不及的努力通过高考而来北京的呢?这也充分证明了,良好的制度是保证平等的客观要素。客观的差异是完全可以为自身的努力所填补的。
而人格的平等,应该是不被外界和客观因素所影响的。它是不分地域,不论朝代更迭的人性的终极追求。“高山流水遇知音”,是世代传颂的友谊佳话。伯牙官任上大夫,在江边抚琴偶遇砍柴而归的樵夫子期,“巍巍高山,洋洋流水”。音乐,驱使两个素未谋面身份相差巨大的人,刚一相遇便向那渺渺乐音一般,在云上相知。直忘却了这世俗的贵贱。只有平等的人格,才铸就了这段纯粹的友谊,才让灵魂最真诚的交流。
人格的平等,建立在尊重之上。即要相信每个人的心中都有一个高贵的灵魂。廉者不受嗟来之食,体现了传统社会中人们为了保全人格的平等宁愿挨饿,也不接受嗟来之食,哪怕危及自己的生命。也正是伯牙对人格的尊重,才留下“千古知音”的传说,留下了心灵交往中最动人的一曲。在交往之中,我们首先要怀着尊重的情感;有了尊重,才有平等的交流,才可以发现每个人的闪光点;体会每个人带给自己的感动,相知相惜,完善自己。
平等的社会往往可以塑造平等的人格,而只有平等的人格才会形成一个平等的社会。而这一切平等的追求,都是建立在修身之上的。我们不应再抱怨差距,要做的是相信自己,提高自己,超越自己,跨上更高的平等的台阶。让我们,从今天起,怀着尊重的态度看世界,秉着平等的心与人交往。我们的内心将处处万物生长,百花齐放,像司马光所说的:“平而后清,清而后明”的和谐大同,清明太平的盛世,也就真正的到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