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工作报告>重庆舆情工作报告全文(通用5篇)

重庆舆情工作报告全文(通用5篇)

时间:2023-08-31 16:06:13 作者:文轩

在当下这个社会中,报告的使用成为日常生活的常态,报告具有成文事后性的特点。那么报告应该怎么制定才合适呢?下面是小编带来的优秀报告范文,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重庆舆情工作报告全文篇一

重庆是中国四大中央直辖市之一,中国重要的中心城市,中国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中国长江上游地区的经济中心,中国国家重要的现代制造业基地,下面是本站小编为您带来的重庆市政协工作报告,欢迎阅读!

刚刚过去的20xx年,面对错综复杂的国内外形势和艰巨繁重的改革发展稳定任务,我们在党中央、国务院的坚强领导下,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和xx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深入学习贯彻系列重要讲话精神,认真执行市委各项重大决策部署,紧紧围绕“科学发展、富民兴渝”总任务,大力实施五大功能区域发展战略,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着力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在新常态中奋发有为,在转型发展中提质增效,全市呈现出经济稳中向好、民生不断改善、社会和谐稳定的良好局面。

初步核定,全市生产总值达到14265亿元,比上年增长10.9%。突出特点是“四个结构”进一步优化:一是“三驾马车”协同发力,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5096亿元、增长13%,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32万亿元、增长18%,实现进出口总额955亿美元、增长39%,动力结构更趋协调。二是第三产业增加值占比超过第二产业,电子信息和汽车等战略性支柱产业增长快于一般工业,金融和服务贸易等现代服务业增长快于一般服务业,产业结构更趋优化。三是工业投资占比提高到31.5%,基础设施和房地产投资占比均保持在25%左右,投资结构更趋合理,为长远发展积蓄了后劲。四是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突破1000亿元、增长30%以上,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1922亿元、增长13.9%,城乡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到25133元和9470元、增长9%和11.5%,效益结构持续向好。城镇新增就业65.3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处于3.5%的较低水平。居民消费价格涨幅控制在2%以内。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均衡性、协调性、可持续性不断增强,市四届人大二次会议确定的年度任务顺利完成,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奠定了更为扎实的基础。

一年来,我们所做的工作及成效主要有:

(一)五大功能区域发展取得积极进展。坚持把五大功能区域发展战略作为全市“五位一体”现代化建设的布局、载体和平台,相继出台产业布局、财政扶持、生态环保、考核评价等分类扶持、差别约束的配套措施,促进了资源要素优化配置和高效利用。都市功能核心区高端要素加快集聚,服务业增加值占比提高到78%;都市功能拓展区先进制造业提速发展,片区开发有序推进,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进出口总额占全市比重分别达到40.8%和48.8%;城市发展新区加速扩容,重大基础设施规划启动实施,工业投资占全市比重达到56.2%;渝东北和渝东南特色发展、绿色发展步伐加快,生态涵养和保护得到加强,特色产业和生态旅游亮点纷呈。随着五大功能区域发展战略深入实施,全市可持续发展机制初步形成,区县和市场主体活力得到激发,各功能区域呈现出相互支撑、优势互补、协调联动的新局面。

(二)产业升级步伐加快。突出高端化、配套化、集聚化,推动产业集群发展,形成了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双轮驱动格局。全市工业总产值突破2万亿元,增长14%。“6+1”产业集群持续发展,汽车和电子信息两大支柱全面发力。长安福特三工厂、上汽通用五菱等项目投产,全市汽车产量达到263万辆,自主品牌占比和单车均价明显上升。各类智能终端产量达到2亿台件,sk海力士芯片封装、奥特斯集成电路基板、巨腾机壳等关键零部件项目投产,本地配套率进一步提高。对装备、材料、轻纺等处于不景气周期的行业,实施“一企一策”分类指导,推动兼并重组,促进产品升级,努力降本增效,奋力开拓市场,扭转了低迷态势,产值增幅均超过10%。紧跟全球科技革命和产业发展趋势,锁定并布局了集成电路、液晶面板、页岩气等十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实施了一批有长远战略意义的大项目。发挥工业园区支撑作用,产业集中度提高到76%。持续推进工业研发千亿投入计划,实施7个重大科技专项和42个科技支撑示范工程。中科院重庆研究院竣工运行。

服务业提档升级步伐加快。谋划实施了跨境电子商务、保税商品展示交易、保税贸易、大数据云计算、跨境结算等五大新型服务贸易,服务贸易额增长25%,实现824亿美元离岸金融结算,完成1602亿元跨境人民币结算,电子商务交易额达到4500亿元。各类金融机构加速集聚,资产规模超过3.8万亿元。银行业金融机构快速增长,开业分行和法人机构达到95家,不良贷款率控制在0.45%的低位。中央商务区加快形成,都市区“1+16”核心商圈和专业市场体系逐步完善,双福国际农贸城开业,百亿级商圈和市场分别增至10个和15个。会展规模刷新纪录。餐饮住宿业扭转了下滑态势。依托铁路、公路和水运,现代物流基地、区域性物流节点和城市配送体系加快形成。加大跨区域旅游协作力度,推进度假区建设,新增4a级景区14处,旅游总收入和入境游人次分别增长13.1%、8.9%。

(三)重点领域改革取得新突破。坚持问题导向,有序推进133项改革任务,聚焦突破25项重点改革,为经济社会发展注入了新活力。推进政府职能转变和机构改革,取消、下放和调整行政审批事项526项。落实西部大开发和结构性减税政策,取消和免征一批行政事业性收费,为企业减税让利379亿元。实施新一轮区县政府机构改革。两江新区试点大部制改革。璧山、铜梁完成撤县设区。推进工商登记制度改革,完善小微企业扶持机制,新办企业增长29.9%,市场主体达到172万户,非公有制经济占比达到61.3%。改革产业扶持资金使用方式,创设6支产业引导股权投资基金。推进投融资改革,启动了1300亿元基础设施ppp项目。完善政府性债务管控机制,削减债务1016亿元,做到了风险可控。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国资项目面向社会增资扩股和转让股权1130亿元,5家企业成功上市,22家企业在新三板挂牌。金融租赁、消费金融、第三方支付等12家新型金融机构获准设立,信用保证保险等10家机构取得突破性进展。要素市场年交易量突破9000亿元。全年新增社会融资5500亿元。深化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启动农村集体资产量化确权改革试点,累计交易地票15.2万亩、交易额306亿元,农村产权抵押贷款达到685亿元,新增农民工转户25.3万人。稳步推进社保、医疗、教育、文化等社会民生领域改革,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程度不断提升。

(四)内陆开放高地建设纵深推进。积极融入国家“一带一路”战略和长江经济带重大部署,构建大通道、大通关、大平台开放体系,形成了寸滩水港、江北国际机场、团结村铁路中心站三个交通枢纽、三个一类口岸、三个保税监管区。渝新欧国际铁路联运大通道成为中欧贸易陆上货运主通道,在组织返程货源、开通国际邮运、开放铁路口岸、获批汽车整车进口口岸、设立铁路保税物流中心(b型)、班列提速降费等方面取得新突破。两路寸滩保税港区获准开展贸易多元化试点,设立进境水果和肉类指定口岸。加工贸易、一般贸易、服务贸易协同发展,外向型产业集群加速形成。全方位、多渠道、宽领域招商引资,实际利用外资稳定在106亿美元。两江新区功能开发全面展开,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加速集聚,辐射带动作用明显增强。经开区、高新区基础开发和招商引资同步推进,产业集中度和产出率又有新提升。渝港、渝澳、渝台交流合作得到加强,与兄弟省区市经贸合作不断深化。

(五)城市枢纽功能和建设管理水平持续提升。推进新型城镇化,深化实施城乡总体规划,着力提升城市发展品质。铁路枢纽加快建设,渝黔铁路货运专线建成通车,火车北站扩建一期工程基本完工,渝怀二线、黔张常铁路顺利开工,铁路在建里程达到1000公里。第三个千公里高速公路建设计划提速实施,通车里程达到2400公里。江北国际机场旅客吞吐量达到2926万人次,货邮量增至30万吨。港口集装箱吞吐量突破100万标箱,货运量达到1.5亿吨。国家级互联网骨干直联点开通运行,数据传输能力大幅提升。都市商务集聚区加速开发,悦来新城、中央公园、龙洲湾等片区开发展示出新形象,各区县城面貌不断改善。累计建成公租房2768万平方米、配租17.4万套。改造城市棚户区293万平方米,惠及8.1万市民。城市轨道通车里程增至202公里,新增一批桥梁隧道和市政设施。改造城市道路323万平方米,新增室内公共停车位15.6万个,改建路灯2.4万盏。实施建筑垃圾、生活垃圾和餐厨垃圾密闭转运,城市主干道机扫率达到88%。

(六)“三农”和库区发展取得新成效。围绕保供增收,大力发展特色效益农业,粮食、蔬菜等主要农产品量足价稳,生猪、牛羊、渔业、柑橘等一批百亿级产业链日趋成型。建成7400公里行政村通畅公路和4000公里撤并村通达公路,新增农村客运线路393条,符合条件的行政村提前实现客运通达目标。推进一批重点水源项目和河流治理工程,整治山坪塘5.1万口,解决了215万人饮水安全问题。扎实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完成650个行政村环境连片整治。改造农村危旧房8.1万户。完成高山生态扶贫搬迁16.5万人。实现450个贫困村整村脱贫,减少贫困人口36万人。

实施三峡后续项目1844个,落实国家专项补助201亿元,撬动上千亿社会资金投入库区发展。累计建成94个生态农业、生态工业、商贸服务和旅游项目,库区产业支撑能力明显增强。建成一批对外通道、城镇排水管网和渡改桥设施。累计完成生态屏障区造林255万亩,发展生态渔场3万亩。城镇移民小区综合帮扶常态推进。加强试验性蓄水安全监测和应急防范,完成地质灾害治理项目34个,应急避险应搬尽搬,实现“无人员伤亡、无疫情发生、无重大事故”。

(七)社会民生进一步改善。始终坚持民生第一目标,兜底线、保基本、促均衡,不断提升公共服务质量和水平。实施大学生就业促进和创业引领计划,年末高校应届毕业生就业率达到94.9%。扶持城镇就业困难人员就业创业,零就业家庭动态消除。回引农民工就业创业30.6万人。推动城乡养老及医疗保险扩面提标,城乡养老保险转移接续和缴费激励机制逐步完善。实施城乡居民大病保险,扩大城镇职工医保个人账户使用范围。社会救助和保障标准与物价上涨挂钩联动,困难群众基本生活得到有效保障。推动城乡教育均衡发展,义务教育普及成果巩固扩大,初中毕业生升入高中阶段教育比例增至97%,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37.4%。实施农村薄弱学校改善计划,3499所中小学办学条件得到改善,中小学校舍标准化率达到83%。为乡村教师发放生活补助。累计建成28所三甲医院。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39家试点区县公立医院取消药品加成。药交所完成交易额190亿元。鼓励社会办医,民营医院实有床位占比达到20.4%。全年无重大传染病疫情发生。“单独两孩”生育政策稳妥实施。覆盖市、区县、镇街、村居的四级食品药品监管体系基本建立。文化体制改革取得新进展,“大文化”管理格局基本形成。新增文化企业近1万户。一批基层公共文化设施建成投用。推出一批文艺精品,8部作品荣获国家“五个一工程”奖。新建了一批体育设施,全民健身活动蓬勃开展,我市运动员在亚运会获3金1银好成绩。

这里,特别要报告的是,经过近两年的持续努力,142亿元中央专项补助民生项目已落实到位,22件城乡民生实事有5件提前完成、其他各项均超额完成年度任务,人民群众反映急切的民生问题得到较好解决。

(八)平安建设不断深入。认真贯彻《深化平安重庆建设意见》,巩固了社会和谐稳定的良好局面。加强立体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恢复和新建派出所187个、警务室614个,实现“一镇街一所”目标。加强城乡社区建设,市区及区县城社区网格化管理实现全覆盖。实施社区减负工程,社区工作负担大幅减轻。深入开展干部下访接访行动,化解了久拖不决的群众房屋办证难等大量问题和矛盾纠纷。依法打击各类违法犯罪,刑事案件、暴力案件、侵财案件和110警情均同比下降,群众安全感和满意度进一步提高。扎实开展安全生产专项整治和企业安全标准化建设,安全事故起数、死亡人数分别下降10.3%和8%。加强城乡消防基础建设,火灾形势保持稳定。成功预报和处置“8·31”、“9·13”暴雨洪灾,灾后重建有序展开,最大限度保障了受灾群众生产生活。

(九)生态文明建设迈出新步伐。认真落实《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意见》,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同步建设美丽山水城市。制定产业禁投清单,强化环保差别化约束。单位生产总值能耗和碳排放分别下降3%、2.5%,国家下达的节能减排任务超额完成。渝东北生态涵养发展区、渝东南生态保护发展区成为国家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完成一批工业项目废气深度治理,新建燃煤火电机组全部实现脱硫脱硝除尘,淘汰黄标车、老旧车和燃煤锅炉,都市区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达到246天,pm2.5平均浓度下降7.1%。推进重点次级河流整治,完成都市区20个污染湖库治理。城市生活污水、生活垃圾处理率分别达到90%和99.5%。长江干流水质保持优等。完成营造林320万亩,全市森林覆盖率达到43.1%,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到42.1%。金佛山成功列入世界自然遗产保护名录。

过去一年,我们按照中央统一部署和市委要求,扎实开展和巩固深化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着力打通联系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有力促进了政风转变。坚决执行中央八项规定和市委实施意见,切实强化制度约束,认真抓好立查立改立纠,会议活动、文件简报、评比表彰等大幅缩减,“三公”经费做到了零增长。推进依法行政,提请市人大会审议6部地方性法规草案,制定9件行政规章,全面清理并统一发布政府规范性文件。清理行政权力,规范行政执法,强化行政复议和行政诉讼应诉工作,及时纠正行政违法和不当行为。认真办理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提案。贯彻落实民族宗教政策,民族团结进步事业不断发展。国防动员、人民防空、优抚安置工作扎实推进,军政军民团结进一步巩固。外事、侨务、对台、统计、审计、监察、国家安全、档案、保密、参事、史志、应急、地震、气象等工作取得新成绩,妇女、儿童、青少年、老龄、慈善、残疾人、红十字等事业取得新进步。

我们也清醒地看到,重庆发展还面临不少困难和问题。长远看,重庆仍处于“双欠”阶段和“四个关键节点”,解决城乡区域发展不平衡、基础设施不完善、社会事业发展滞后、资源环境约束趋紧等矛盾还需付出长期艰苦努力。近期看,经济社会发展也出现一些新情况、新问题:一是经济下行压力依然较大,项目引进竞争加剧,消费热点不多,外需增长遭遇外部压力。二是实体经济面临不少困难,工业品出厂价格下降,融资和劳动力成本上升,民营经济和小微企业发展瓶颈亟待突破,做大总量与调优结构对产业发展形成双重压力。三是科技创新能力不足、投入不够、人才缺乏等问题较为突出,科技成果转化能力较弱,自主知识产权和自主品牌不多。四是财政收入增速趋缓和民生刚需增加的矛盾较为突出,就业、社保、教育、医疗、文化体育、食品药品安全、社会治安、安全生产、生态环保等领域还有大量工作要做。五是政府职能转变和政风建设长效机制有待巩固完善,法治政府建设任务紧迫而繁重,反腐倡廉仍须常抓不懈。

各位代表!过去一年的实践再次证明,做好政府各项工作,必须坚定与以同志为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坚决贯彻落实中央决策部署,在市委的坚强领导下,确保工作的正确方向;必须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一切从实际出发,遵循经济规律、自然规律和社会规律,推进科学发展、可持续发展和包容性发展;必须坚定社会主义市场化改革方向,不断破除各种体制机制障碍,持续释放发展动力;必须坚持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最大限度凝聚各方面智慧和力量;必须依法行政、廉洁从政,持之以恒加强政风建设,营造良好的政治生态和纯洁健康的工作氛围。

各位代表!过去一年取得的成绩,是党中央、国务院坚强领导和亲切关怀的结果,是市委统揽全局、科学决策的结果,是市人大、市政协履职监督、倾力支持的结果,凝聚着各级各部门及广大人民群众的艰辛和智慧,实属来之不易,值得倍加珍惜。在此,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在各自岗位上辛勤工作、奉献力量的全市各族人民,表示崇高的敬意!向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向各民主党派、工商联、人民团体和各界人士,向驻渝部队、武警官兵和公安民警,向关心和支持重庆发展的中央各部委、各兄弟省区市以及港澳台同胞、海外侨胞和国际友人,表示衷心的感谢!

今年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之年,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市的开局之年,也是全面完成“”规划的收官之年。世界经济仍处在国际金融危机后的深度调整期,经济走势可能略有回升,但整体复苏的疲弱态势难有明显改观。我国仍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总体向好的基本面没有改变,但经济下行压力依然较大。重庆处在“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的战略节点,建设长江上游经济中心、国家中心城市和内陆开放高地既面临众多机遇,也存在不少挑战。我们要切实增强忧患意识、机遇意识和创新意识,把握形势新变化,深刻认识新常态,主动适应新常态,努力开创发展的新局面。

今年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xx届三中、四中全会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以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加快转换发展动力,把转方式调结构放到更加重要位置,深入实施五大功能区域发展战略,统筹推进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强化改革、开放和创新三大动力支撑,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加强风险防控,全面推进依法治市,促进经济平稳健康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

今年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是:全市生产总值增长10%左右。工业增加值增长12%左右。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2%左右,固定资产投资和进出口总额均增长16%左右。单位生产总值能耗和碳排放均下降1%,主要污染物减排达到国家约束性要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12%左右。城镇新增就业60万人以上,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5%以内。城乡居民收入增长与经济发展同步。居民消费价格涨幅控制在3%左右。

——深入实施五大功能区域发展战略。立足全市“一盘棋”,把五大功能区域发展战略融入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各个方面,既实施引导性措施,又严格约束性手段,发挥直辖体制优势,促进资源要素在区域、城乡之间优化配置和合理分享,努力实现各区域错位布局、差异发展、特色发展。

——加快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在做大总量中优化结构、加快发展中提高质量效益、协调互动中促进转型,加快科技创新、管理创新、市场创新和商业模式创新,推动经济增长由要素驱动、投资驱动转向更多依靠创新驱动,形成稳健、可持续的增长格局。

——全面深化改革开放。在战略上勇于进取,在战术上稳妥审慎,制定实施全市全面深化改革中长期规划,统筹推进以经济体制改革为重点的全方位改革,努力扩大内陆开放新优势,广聚国内外资源,形成全民创新创业创富的生动局面。

——全面推进依法治市。按照依法治市的要求,同步推进法治政府、法治社会建设,自觉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推动发展、化解矛盾、维护稳定,努力营造依法行政、依法办事的法治环境。

——不断增进人民福祉。坚持以人为本,把创造社会财富与促进公平正义有机结合起来,把做强经济硬实力与提升文化软实力有机结合起来,不断增加就业和城乡居民收入,不断提高公共服务质量和水平,让人民群众生活不断得到改善。

各位代表!适应新常态,是一场事关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深刻变革。我们要遵循规律,积久为功,奋力抒写伟大“中国梦”的重庆篇章!

(一)推动五大功能区域协调发展。围绕各功能区域发展定位,坚持产业跟着功能走、人口跟着产业走、建设用地跟着产业和人口走,完善和实施配套政策措施,夯实全市一体化发展基础。

进一步落实各区域发展导向。引导都市功能核心区聚焦金融服务、国际商务、高端商贸、文化创意、都市旅游等现代服务业,深化国家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加快建设现代服务业集聚区,着力打造长江上游金融中心和商贸中心。做大做强都市功能拓展区,加快布局高新技术产业和生产性服务业,着力打造全市科教中心、创新中心、物流中心、综合枢纽和对外开放门户。抓好城市发展新区招商引资和重大项目布局,加快产业和人口集聚,努力发挥全市工业化、城镇化主战场作用,成为成渝城市群的重要支撑。坚持“面上保护、点上开发”,完善生态涵养发展区和生态保护发展区扶持政策,推进产业发展生态化、生态经济产业化,优化开发空间,减轻环境荷载,构建低碳产业体系,增强内生发展动力,提升长江上游地区生态屏障功能。

认真落实功能分区配套措施。针对各功能区域基础设施和产业发展薄弱环节,充实重大投资项目库,带动固定资产投资稳定增长。加快交通、水利、能源、通信等基础设施网络建设,促进各区域互联互通。建立基于功能分区的转移支付制度,落实财税分类扶持政策,盘活财政存量资金,完善市与区县的事权和支出责任。多渠道筹集资金,力争新增社会融资6000亿元。大幅提高工商企业面向多层次资本市场的直接融资比重,引导商业银行加大对实体经济的信贷支持力度,规范和约束非银行金融机构融资行为,形成直接融资、银行信贷和其他融资25∶45∶30的比例结构。优化国土空间布局,保障符合科学发展要求的用地需求,推进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搞好能源等资源要素的统筹调度。适应劳动力供求变化,加强技能培训、配套服务和统筹调度,有效保障企业用工需求。

(二)提质发展工业集群。把创新驱动作为结构调整的主引擎,巩固支柱产业优势,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培育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推动产业迈向价值链中高端。

巩固提升“6+1”产业集群。推动汽车和电子信息产业持续放量,稳定工业经济基本面。支持长安汽车城建设,开工现代汽车等项目,实施福特变速箱二期、浦项熔融炼铁、鞍钢汽车薄板等配套项目。抓好电子信息产业新订单,引进大项目,提升附加值,加快零部件企业放量生产。推动传统制造业与信息技术和服务业融合发展。支持装备工业和国防工业发展,建设通用航空、轨道车辆等产业集群。顺应大宗生产资料价格走低的趋势,推动企业兼并重组、加快技术改造、调整产品结构、优化内部管理,巩固装备及摩托车制造、建材、轻纺等行业企稳回升势头。加快钢铁、电解铝、化工等行业调整,完善上中下游产业链条,促进产品升级换代,努力实现转型增效。

做大做强十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务实抓好集成电路、液晶面板、物联网、机器人、石墨烯和纳米新材料、新能源及智能汽车、页岩气、mdi一体化、生物医药、环保装备等项目引进、生产配套和销售物流,加快推动一批带动性强的龙头项目。奥特斯集成电路基板、sk海力士芯片封装要形成规模化产能,抓好京东方8.5代液晶面板、富士康高清显示模组投产达产,促进新型显示与智能终端、穿戴设备、集成电路、汽车电子等跨界融合。依托mdi一体化项目全面投产,推动化工产业结构调整,形成以煤化工为前端的精细化工产业链。加快国家页岩气勘探开采示范基地建设,实现产能50亿立方米,促进资源产业化利用。大力发展生物医药产业,推出一批生物医药大品种,着力提升产业能级。依托南岸国家级物联网产业示范基地、两江机器人产业园、高新区石墨烯产业园、中科院重庆研究院等平台,谋划布局一批物联网、机器人、新能源及智能汽车、纳米新材料、节能环保重大项目,加快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

发挥科技创新对产业发展的支撑作用。坚持市场导向,紧扣产业转型升级的技术需求,引导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共建研发创新平台。加大科技创新投入,实施重大科技专项,集中力量攻克技术难题。推行基于绩效评估的后补助方式,用好科技创业风险投资基金,完善研发设计、成果交易、检测认证、创新孵化、中试转化、科技咨询、科技金融、知识产权保护等科技服务,支持更多企业通过创新增强竞争力。深化科研体制机制改革,完善科技评价制度。落实科技成果转化股权和分红激励政策,建立与贡献相匹配的创新收益机制,激发科研人员创新潜能,为经济社会长远发展强功底、添动力。

(三)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围绕长江上游商贸物流中心和金融中心建设目标,坚持生产性与生活性服务业、传统和现代服务业并重,完善市场体系、增强集聚功能,推动服务业跨界发展、创新发展。

大力发展新型服务贸易。依托“渝新欧”和铁路口岸,发展平行贸易,扩大对欧进出口贸易。充分利用保税商品展示交易平台,吸引国内外进口商家入驻,丰富展销品种,创新交易机制,做大交易规模。推进保税区贸易方式创新,发展融资租赁、进境入区维修、委内加工、离岸贸易等新型业务。优化跨境电子商务平台综合服务和流程监管,降低交易成本、便利企业交易,吸引更多线下交易转线上、商贸企业上平台。加快两江国际云计算产业园、渝北仙桃大数据谷等园区建设,引进一批租用服务器从事数据存储、处理和外溢业务的公司,形成基于数据服务的产业集群。

加快发展商贸、物流、旅游等服务业。完善城乡流通网络,加快中央商务区转型升级,推进智慧商圈建设,完善便民商业设施。培育会展品牌,壮大会展经济。引导住宿餐饮业根据市场需求调整结构。适应消费模式新变化,大力发展移动互联网和物联网经济,加快引进和培育电商及关联产业,拓展本地产品和服务市场空间。大力发展连锁经营,推广网购店取店送,促进电子商务向农村延伸。完善现代物流基地、区域性物流节点和城乡配送体系,发展第三方物流和多式联运,降低成本、提高效率、优化服务。稳定住房消费,提升教育文体消费,鼓励养老健康家政消费,促进绿色消费。发展法律服务、会计审计、咨询评估等服务业。加强旅游整体规划和布局,深化“一心三带”及周边区域旅游协作,推动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打造精品线路和景区。促进旅游休闲房地产发展。建设智慧旅游体系,提升旅游服务水平,创新宣传营销方式,扩大规模效应和品牌效应。

推动金融业健康发展。培育和引进总部型、区域性金融机构,做强银行、证券、保险业,发展金融租赁、金融保理、信用保证保险、责任保险等新型业态。积极争取国家各类金融试点,设立民营银行,发展银行卡清算、再担保、跨境金融服务和互联网信用服务等业务。融入人民币国际化加快的进程,深化跨国公司本外币资金集中运营管理试点,发展离岸金融结算和人民币跨境支付业务。加快国民经济证券化步伐,鼓励各类企业上市。争取保险交易所落地,筹建石化产品交易中心,支持各类交易所业务拓展。开展巨灾保险试点。加强对小贷、担保等机构的监管,规范发展互联网金融和投融资咨询机构,确保不发生系统性、区域性金融风险。

(四)深入推进新型城镇化。坚持以人为本,突出规划引领,强化基础支撑,推进产城融合,加强城市管理,不断提升城市集群的发展质量。

完善市域城镇体系。推进城乡规划全覆盖和“多规合一”,统筹好各区域国土空间、产业布局、人口规模和环境容量。突出城市特色,加快国家中心城市建设,推进都市区组团式发展,完善城市发展新区功能配套体系,完成渝东北、渝东南城镇群总体规划。提升区县城基础设施支撑能力和公共服务水平,打造一批特色中心镇。开展国家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深化户籍制度改革,完善户口迁移政策和配套措施,让农民工及其家庭成员更好融入城市生活。

推进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构建铁路、高速公路、空港、水港、信息港等对外通道,强化都市区中心枢纽功能。推进高速铁路建设,开通成渝客运专线,建成兰渝铁路重庆段,开工郑万高速铁路。启动都市区铁路环线及其枢纽建设,推进货运铁路进园区,并与其他货运方式无缝衔接。新增高速公路通车里程125公里,实施第四个千公里建设计划。推进7000公里路网升级改造工程。基本建成江北国际机场第三跑道及东航站区,启动巫山机场建设,布局一批通用航空机场。投用果园港,加快新田、龙头山等枢纽型港口建设,推动船型标准化改造,加大航道整治力度,完善现代航运服务体系。启动建设长江小南海水电站,继续实施“千万千瓦”电源和特高压入渝项目,基本完成天然气“县县通”。建设国际通信专线及新一代互联网基础设施,扩大信息网络覆盖范围,充分发挥信息化在引领生态涵养保护、帮助农民脱贫致富等方面的重要作用。提速实施轨道交通项目。建设内外环之间骨干连接道,建成双碑桥隧等节点工程,促进各组团高效链接。

提高城市配套建设和管理水平。推进人口聚居区建设,合理布建学校、医院、商业、养老、文体等公共设施。推进嘉陵帆影、来福士广场等地标性项目建设,带动都市商务集聚区开发。加快城市棚户区改造,加强公租房配套建设和运营管理,改善居民居住条件,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加快城镇组团供水管网、防洪防涝设施和备用饮用水源建设。深化市容环境综合整治,依法整治违法建筑,加强背街小巷治理,规范户外广告和店招。完善基础数据库及应用平台,建立地下管网信息系统,提升城市管理数字化、精细化水平。加强交通规划设计,建成一批公共停车站场和人行过街设施。推进城市交通智能化示范,治理易堵路段,加强交通疏导,提高通勤效率。倡导公交优先,提高城市公交水平。

(五)继续抓好“三农”和三峡后续工作。夯实农业农村发展基础,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切实加强三峡后续工作,努力让广大农民和库区群众共享发展成果。

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推进农业由“生产导向”转向“消费导向”,加快形成因地制宜、规模生产和专业配套格局。强化对农产品主产区的政策倾斜,稳定粮油、蔬菜、生猪等基础产业,有效保障“米袋子”、“菜篮子”和“肉盘子”。紧盯市场需求,发展特色效益农业。推广良种繁育和实用技术,促进农业标准化生产。倡导农业投入品减量使用,强化农产品全程监管和责任追溯,推进无公害绿色有机农产品认证,守住农产品质量安全底线。培育农村现代流通主体,推动农超对接、基地直营、网上直销,合理布建一批冷链物流项目和农产品产地集配中心。推动农业农村与休闲旅游深度融合,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增加农民非农收入。

加快新农村建设和扶贫开发。划定永久基本农田,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和山地农业综合开发,推广山地丘陵农机具,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抓好重点水源工程建设,加强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和山坪塘整治,形成长效管护和监测机制。新建改建农村公路1.1万公里。推进农村电网升级和危旧房改造。建设渝东北、渝东南扶贫开发示范区,实施精准扶贫和连片开发,加强产业培育、科教培训、信贷扶持和创业扶助,提高帮扶对象自我发展能力。扎实推进高山生态扶贫搬迁。强化扶贫资金使用监管和绩效考核,确保精确到户、细化到人。整合扶贫资源,动员社会力量参与扶贫。

完成三峡后续工作年度任务。抓好年度项目申报和二期项目库建设,滚动实施基础设施、特色产业、生态环保等后续项目,推进21个城镇移民安置小区综合帮扶,搞好职业技能培训,促进移民安稳致富。强化库区水污染防治,建设库周生态保护带,加大消落带治理力度,确保三峡水库水质安全。加强监测预警,全面开展地质灾害隐患排查和重点区域治理,加快推进奉节藕塘和武隆羊角等场镇危岩滑坡避险搬迁,实施库岸综合整治、城市安全通道、移民安置区高切坡防护等工程,保障库区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强化后续工作监督管理,努力建设和谐稳定新库区。

(六)深入推进经济体制改革。扎实抓好中央部署的改革事项,接续推进25项重点改革,谋划推出一批新的重大改革,不断激发经济内生动力和社会发展活力。

深化国有企业改革。以增强活力、提高效率为中心,优化国有经济布局,不断增强国有经济控制力、影响力和抗风险能力。推动市属国有集团层面混合所有制改革,加快国有企业股权多元化步伐。坚持以管资本为主,以整合资源为重点,加强国有资产分类监管。推进国有资本运营公司和投资公司试点。加快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完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健全国企管理人员考核和激励约束机制。

支持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发展。深化工商登记制度改革,探索工商营业执照、税务登记证、组织机构代码证“三证合一”和“多证联办”。认真执行结构性减税政策,清理和规范涉企收费,切实减轻企业负担。落实中央优化信贷结构政策,加大对中小微企业和科技型、民生型实体经济的金融支持力度,切实缓解融资难、融资贵问题。鼓励非公有制企业参与国有企业改革,鼓励有条件的民营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依托创业基地和孵化器,引导民营经济集群发展,推动大中小微企业协作配套、联动发展。

推进财税、投融资和价格改革。认真贯彻《预算法》,改进预算管理制度,健全全口径预算体系,扩大预决算公开范围,将政府债务纳入预算管理。按照中央统一部署,有序推进“营改增”、消费税、资源税等税制改革,清理规范各类优惠政策。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继续推出一批ppp合作项目。壮大产业引导股权投资基金规模,鼓励非公资本参与基金运营。抓住物价总体平稳的时机,稳步实施公共产品和服务价格改革,完善主要由市场决定价格的机制。

继续深化农村改革。坚持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坚持农民家庭经营主体地位,引导农村土地经营权有序流转,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培育家庭农场、农民股份合作社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全面完成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清产核资、量化确权改革试点,探索农村集体资产经营管理有效实现形式。健全城市资本下乡投资经营、农业生产全程社会化服务等新机制。完善地票交易制度,发挥地票对农村危旧房改造、高山生态扶贫搬迁和地质灾害搬迁安置的资金补充作用。建设农村综合产权交易平台。完善农村金融服务体系,健全农村产权抵押融资机制,探索土地收益保证贷款试点。创新农业保险品种,建立大灾风险分散机制。推进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试点,切实发挥供销社为农服务的重要作用。

(七)努力扩大内陆开放新优势。顺应国家扩大内陆沿边开放和区域协同发展新格局,主动向东向西向南开放,高效组织国内外资源要素,不断拓展内陆开放的广度和深度。

完善面向欧亚的大通道、大通关体系。依托各类交通枢纽、开放口岸和保税园区,大力发展保税加工、保税物流和口岸经济,着力构建内陆国际物流枢纽和口岸高地。积极组织周边地区货物搭载“渝新欧”班列,推动国际邮政专列正式运行,增加“渝新欧”开行班次和集装箱运量。

加快临空经济区建设,增辟国际客货运航线,进一步拓展空中走廊。发挥长江黄金水道成本优势,依托果园港等内河港区,促进重庆产品和转口货物通江达海。争取新设一批特种商品进口指定口岸。在城市发展新区和渝东北、渝东南有条件的区县设立海关、检验检疫机构或保税仓库,实现“就近报关、口岸验放”。进一步推动与沿海沿边口岸的通关协作,实现关检“一次申报、一次查验、一次放行”。

增强开放平台承载能力。强力推进两江新区开发开放,广聚海内外高端生产要素,推动江北嘴、悦来、礼嘉、鱼复、龙兴、水土等重点功能板块加快建设、释放能量,展现国家级新区的带动力、辐射力和影响力。提速建设两路寸滩保税港区贸易功能区和铁路保税物流中心(b型),加快万州、南岸保税物流中心(a型)建设,争取设立南彭保税物流中心。推动丰都成为澳洲肉牛进口首批承接地。办好中韩产业园和中新合作项目,加快经开区、高新区和特色工业园区开发开放,支持有条件的工业园区升格为国家级经开区或高新区,构建多元化、多层次的开放平台。

推动引进来走出去同步发展。实施外商投资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管理措施,实行外资准入备案制,推动跨境投融资便利化。引导外资通过股权转让、增资扩股、合资经营与本土企业广泛合作。做大智能手机、精密仪器和高端饰品等出口产品基地,支持企业打造自主品牌和国际营销网络,提升“重庆制造”的国际地位。支持有条件的企业开展对外投资、工程承包和劳务合作,争取个人境外直接投资试点。培养和引进一批熟悉国际通行规则和国际惯例的涉外人才,倡导形成与内陆开放高地相适应的开放文化。加强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国际友城和港、澳、台经贸往来,促进与长江经济带沿线省市协作,务实推进成渝经济区一体化,深化渝黔、渝鄂、渝湘等区域合作。

(八)更好地保障和改善民生。坚持全覆盖、保基本、多层次、可持续的方针,加大社会事业和民生投入,办好利民惠民实事,促进民生不断改善。

构建更完善的就业社保体系。适应就业市场新特点,优化就业政策和环境,重点抓好高校毕业生和困难群众就业,引导外出农民工返乡创业就业。依托楼宇产业园和小微企业创业基地,以创业带动就业。加快推进全民参保登记计划,促进社保由制度全覆盖转向人员全覆盖。加强“五险统征”,实施参保缴费激励。推动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深化医保支付方式改革。扩大异地就医跨省结算合作范围。推动社会救助精准化、法律援助便利化,逐步提高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编织好困难群众基本生活保障网。做好妇女、儿童、残疾人保障工作。大力发展养老服务和慈善事业。

更好满足群众精神文化需求。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发展先进文化,改造落后文化,挖掘地域文化,深入开展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形成健康向上的精神动力和文化支撑。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激活国有文化资源,壮大各类文化市场主体,推进万达文旅城等重大文化产业项目,增强重庆文化整体实力。培育和引进一批德艺双馨的文艺名家,面向社会公开征集优秀文艺作品,推出更多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俱佳的文艺精品。推动公共文化资源城乡均衡配置,逐步形成保基本、促公平、达标准的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实施惠民票价工程。倡导全民阅读。推动媒体融合发展,做好新闻出版、广播影视等工作。加强文化遗产、民族文化保护和利用,传承历史文脉。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做好科普和档案工作。提升体育公共服务水平,推动全民健身、竞技体育和体育产业同步发展。

让人民享有更公平的教育。按人口分布合理配置教育资源,适度增加城镇学校,改善农村办学条件,促进城乡区域义务教育资源均衡配置。推进考试招生制度改革,试行高等职业教育“文化素质+职业技能”入学考试。加快现代职业教育发展,扩大“五年一贯制”高职规模,搭建中职、高职专科与应用技术本科人才培养“立交桥”。推进高等教育内涵建设,发展特色学校、特色学科、特色专业,完善人才培养机制,提升教育质量和创新能力。抓好学前教育、特殊教育和继续教育。支持民办教育发展,扩大教育对外开放,构建多元化办学格局。加大贫困家庭学生资助力度,保障农民工随迁子女平等入学,促进孩子成长机会公平。

提供更好的卫生计生服务。扩大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完善投入补偿和运营监管机制。优化卫生资源配置,推进分级诊疗改革试点,构建县乡一体化医疗联合体。扶持和规范社会办医,完善医师多点执业制度,形成多元化办医格局。加强药交所建设,完善药品交易制度。做好中医药工作。加强重大传染病预防和应急处置。坚持计划生育基本国策,夯实基层基础,落实“单独两孩”生育政策,优化人口结构,提高人口素质。

各位代表!民之所望,即施政所向。为民办实事、做好事、解难事,是我们对全市人民的庄重承诺。今年,拟投入277亿元,重点办好25件民生实事:完成高山生态扶贫搬迁15万人,全面实现2606个撤并村公路通达,建成4000公里村社便道,安装1000公里农村公路防撞护栏,解决95.4万人饮水安全问题,整治山坪塘1.3万口,完成36个湖库污染治理,推进村卫生室配置标准化,免除35万孕妇产前检测费用,实施80万农村适龄妇女“两癌”免费检查,改造农村危旧房5.5万户,完成900个行政村环境连片整治,实施农村贫困地区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建成147所农村寄宿制学校和20xx套教师宿舍周转房,建成小区同步配建中小学,改造城市棚户区146万平方米,完成主城150条背街小巷整治和90座公厕建设任务,改造657个弃管小区电力设施,安装城市供水“一户一表”20万户,改造20xx栋老旧建筑消防设施,新建200个社区养老服务设施,建设城市公益性公墓,流动文化服务进村3.3万场,实现520个行政村光纤和410个乡镇4g网络全覆盖,完成20万人就业技能培训。我们将按照“五个坚持”原则,着力构建重点民生实事滚动实施机制,尽心竭力解民忧、救急难、兜底线,履行好政府基本公共服务职能。

(九)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顺应社会结构的新变化,坚持系统治理、依法治理、综合治理、源头治理,促进社会既充满活力又和谐有序。

深入推进平安建设。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推进网络化、网格化管理,完善治安防控体系。加强镇街派出所、司法所、综治办和社区警务室建设,依法防范和惩治各类违法犯罪,为人民生命财产提供安全保障。严格实施《安全生产法》,加强安全事故防控体系建设,强化企业主体责任和属地管理、行业监管责任,加强重点行业、重点区域、重点时段监管和专项治理,加快小煤矿整顿关闭,扎实做好道路交通、消防和特种设备等安全工作,有效防控重特大事故。推进基层食品药品监管机构规范化建设,严格执行食品药品安全责任追究制度。完善防灾减灾救灾综合管理体制,推进区域应急中心建设,建成应急指挥系统,提升突发事件应急响应、处置和保障能力。

加快构建基层治理新格局。推动政府治理与社会自我调节、居民自治良性互动。依法落实居委会和村委会组织法,支持保障人民群众依法自治。探索基层协商民主制度。引导和规范社会组织参与公共事务。健全社会组织登记、监管与第三方评估制度。完善社工培养、使用和评价机制。推行居住证制度,加强流动人口管理和服务。落实特殊群体管理安置帮教措施,做好社区矫正工作。健全社会征信体系,扩大信用信息征集、共享和应用范围,依法保护个人信息安全。弘扬法治文化,搞好普法宣传教育,增强全社会法治意识。

积极化解社会矛盾纠纷。坚持标本兼治,健全市、区县、镇街、村居四级联动机制,促进矛盾纠纷排查、研判和有效化解。完善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联动工作体系,加快专业性、行业性人民调解组织建设,建立律师等第三方参与调处机制。实施“阳光信访”,规范信访秩序,将信访导入法治轨道。支持工会、共青团、妇联等人民团体服务群众、联系群众,更好维护群众权益。加强民族工作,依法管理宗教事务,促进民族团结进步和宗教关系和谐。做好新时期对台、外事和侨务工作。

强化国防动员和后备力量建设,推进军民融合深度发展。做好双拥共建和优抚安置工作,巩固军政军民团结。

(十)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坚持既要金山银山、又要绿水青山,加强污染防治和生态保护,让人民群众呼吸新鲜空气、喝上干净水、生活在宜居环境中。

促进绿色低碳发展。科学定位生产空间、生活空间和生态空间,完善各功能区域环保标准,落实产业投资负面清单和规划环评制度,推进能效评价前期介入。加强全过程节约管理,降低土地、能源、水资源消耗强度,推广绿色建筑、绿色照明新产品和新技术。开展资源综合利用和循环经济示范,扩大并规范再生资源回收利用。加快能源结构调整,构建低碳能源体系。推广合同能效管理,探索废气、污水和垃圾等污染物排放指标交易试点,鼓励第三方治理环境污染,实施绿色信贷和环境污染责任保险。积极吸引社会资本投入环境设施建设和环保产业发展。

深入实施环保五大行动。以pm2.5污染防治为重点,抓好扬尘控制、机动车减排、高污染行业及重点企业治理,推进重庆发电厂等环保搬迁,开展大气污染预警预控和联防联控。都市区空气质量优良天数保持在240天以上。加强水资源管理和饮用水源保护,推进次级河流综合治理和重点湖库整治。建设和用好集镇生活污水和垃圾处理设施,倡导生活垃圾分类、减量。扩大退耕还林范围,继续实施天然林保护及石漠化、水土流失综合治理,搞好工矿采空沉陷区生态修复。加强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湿地资源和城市绿地保护,加大生物多样性保护力度。加强工业、交通、文化娱乐和商业活动噪声源治理。控制农村面源污染,开展农村生活垃圾专项治理,建设美丽乡村。

加强生态文明制度建设。划定生态红线,完善生态保护、排污许可、环境信息公开等制度体系。开展生态补偿试点。加快制定和修订规范畜禽养殖、保护林地和湿地资源等行政规章。加大环境执法力度,依法打击生态环境违法犯罪,努力做到源头严防、过程严控、后果严惩。培育普及生态文化,开展生态文明宣传和创建活动,增强全民生态文明意识。

新形势新常态,对政府自身建设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我们要紧紧围绕法治政府建设目标,加快建设管理规范、运行高效、服务勤勉、施政廉洁的人民政府,不断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一)转变政府职能,提高治理水平。坚持管好与放活并举,强化战略规划、公共服务、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公共安全、环境保护等政府职能。建立政府权力清单、责任清单和负面清单,厘清行政权力边界。深入推进政府机构改革,合理划分市和区县政府职责权限,做到上下联动、前后衔接、权责一致。稳步实施事业单位分类改革,加大政府购买公共服务力度。推动不动产统一登记机构和职能整合。继续取消和下放一批行政审批权项,充分释放市场活力。完善网上行政审批,促进政务服务流程再造和优化。推进区县、镇街和村居三级便民服务中心建设,让群众方便办事成为常态。依法推进政府信息公开,完善新闻发布制度,充分利用微博、微信等新媒体,及时传递政务信息,回应社会关切。

(二)推进依法行政,严格依法办事。积极配合人大立法工作,统筹推进政府规章立改废释,为改革发展稳定提供法制保障。健全依法决策机制,认真履行重大行政决策公众参与、专家论证、风险评估、合法性审查、集体讨论决定等法定程序,落实重大决策终身责任追究制度及责任倒查机制。推进中国特色新型地方智库建设,更好服务重大决策。深化行政执法体制改革,优化配置执法力量,推进综合执法改革,促进执法重心下移。增强公务员守法意识,推进公正文明执法,健全行政裁量权基准制度,建立执法全过程记录制度,落实重大执法决定法制审核制度。严禁征收和罚没收入与部门利益直接或变相挂钩。做好行政复议和行政诉讼应诉,支持仲裁工作。

(三)强化权力监督,抓好廉洁自律。坚持用制度管权、管事、管人,努力形成科学有效的权力制约和监督体系。自觉接受人大及其会的法律监督和工作监督,真诚接受政协的民主监督,充分尊重司法监督,主动接受公众和舆论监督。加强政府内部层级监督和专门监督,改进上级机关对下级机关的监督,建立常态化监督制度。对权力集中的部门和岗位,实行分事行权、分岗设权、分级授权、定期轮岗,防止权力滥用。认真执行审计五年轮审规划,保障和支持审计机关依法独立行使监督权。强化行政监察,完善重点领域的反腐制度设计,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腐败。加强反腐倡廉教育,推进廉政文化建设。始终保持惩治腐败的高压态势,严肃查处各类违纪违法案件,决不让腐败分子有立足之地。

(四)构建长效机制,持续改进政风。深入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和市委实施意见,以认真精神、从严举措,完善长效机制,打赢作风建设“持久战”和“保卫战”,不断改进思想作风、工作作风和生活作风,以实际行动取信于民。深入开展“五个专项行动”和“十个专项整治”。强化问责问效,坚决惩治庸政、懒政、怠政。建设节约型政府,不新建和改扩建政府性楼堂馆所,确保财政供养人员总量和“三公”经费只减不增,发挥政府在公共节能中的示范作用。实施公务用车制度改革。加强公务员队伍建设,从严教育、管理和监督干部,增强法治意识、程序意识、纪律意识和服务意识,自觉敬畏法律、敬畏程序、敬畏纪律,努力打造政治坚定、能力过硬、作风优良、勤勉尽责的人民公仆队伍。

“十三五”时期,重庆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我们要按照中央和市委统一部署,加强调研、集思广益,深入研判国内外形势新变化,准确把握重庆发展阶段性特征,进一步明确重大战略任务和工作思路,认真编制“十三五”规划,为推动新一轮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勾画蓝图。

各位代表!新常态赋予新使命,蕴含新机遇,呼唤新作为。推动经济平稳持续发展,不断增进民生福祉,实现社会和谐安定,需要众志成城、合力向前。让我们紧密团结在以同志为的党中央周围,在中共重庆市委的坚强领导下,坚持低调务实、少说多干,敢于担当、积极作为,统筹做好改革发展稳定各方面工作,不断开创“科学发展、富民兴渝”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新局面!

重庆舆情工作报告全文篇二

各位代表:

我代表市高级人民法院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提出意见。

过去五年工作回顾

市三届人大一次会议以来,市高法院在市委的领导和市人大及其会的监督下,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忠实履行宪法和法律赋予的职责,各项工作实现新发展。

(一)执法办案职责全面履行。五年来,市高法院监督、指导全市法院依法履职、公正司法,在维护稳定、服务发展、保障民生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共受理各类案件1491904件,审执结1457557件,年均分别增长11.4%和13%。依法惩治各类犯罪,切实维护社会稳定。共审结一审刑事案件114667件,判处罪犯158632人。依法保障人权,共对12名公诉机关指控的被告人依法宣告无罪,公诉机关撤回起诉63件115人。依法妥善处理涉及社会稳定、经济发展和群众利益的民商事纠纷。共审结一审民商事案件849484件。监督和维护行政机关依法行政,保护行政相对人的合法权益,促进行政争议实质性化解。共审结一审行政案件21316件。努力破解“执行难”,维护当事人合法权利。共执结各类案件269781件,兑现债权459.2亿元。20xx年以来全市法院生效裁判服判息诉率连续四年超过97.5%。

(二)司法服务职能充分发挥。五年来,全市法院围绕中心工作,积极调整司法政策,妥善处理改革发展中涉及的重组改制、合同贸易、民间借贷、农村金融创新以及征地拆迁、环境保护等案件,为金融危机化解、经济结构调整、城乡统筹改革以及开发新区建设提供优质司法服务。开通“院长电子邮箱”,全市三级法院院长共收阅、处理群众诉求30400余件,其中市高法院院长直接收阅、处理8800余件,一批群众关切的问题得以解决。全市法院涉诉信访量从20xx年的56429件降至20xx年的12295件,连续五年降幅均超过30%。涉诉涉执进京信访量在全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法院中一直保持低位。建成“便民诉讼网络”,充实山区、边远地区基层司法服务力量,“老百姓不出乡镇就能打官司”的目标基本实现。

(三)司法工作机制日益健全。全市法院共用共享的审判、执行、信访、政务管理系统投入使用,“网上办案”、“网上办公”全面实现。依托信息化数据中心,健全完善科学、规范的审判管理机制。全市法院审判质效综合排名由20xx年全国法院的第二十位上升到20xx年的第三位,20xx年继续保持稳定态势。深化司法拍卖改革,构建涉讼资产阳光交易平台。司法拍卖改革入选中央综治委牵头评选的首届“全国诚信建设制度创新十大最佳事例”,且列首位。深入推进执行分权改革,构建执行联动机制。20xx年以来,全市法院实际执行率年均增长11%,案件平均执行时间由20xx年的98天缩短为20xx年的69天。

(四)队伍综合素质不断提高。五年来面向全国法院、全国高校选拔、引进优秀人才1881名,高、中级法院从基层法院遴选优秀人才122名。依托北京大学、西南政法大学、国家法官学院等国内外优势教育资源,培养高知识层次和专家型、复合型人才。聘请全国一流法学专家成立市高法院专家智库,定期举办智库论坛。全市法院现有硕士研究生以上学历占13.2%。现有全国审判业务专家4名,专家人数在全国法院位列第二。学术论文获奖排名连续四年进入全国法院前十。实行“零容忍”、“终身禁业”,建立法官任职“单方退出”机制,治理离职法官“隐性代理”,预防、惩治腐败的思想和制度防线进一步筑牢。

(五)科学发展能力得以增强。五年来,全市法院自觉践行科学发展观,始终坚持“实现跨越发展,争创全国一流”目标,谋长远,重规律,打基础,求实效,走出了一条可持续的科学发展之路。基层法院经费保障根本改善。“朝华科技”和“星美联合”重整案、“聚金万佳苑”强制执行搬迁案等一批重大复杂案件得以妥善处理。重庆法院的审判质量效率、高端人才数量和综合研究能力已跃居全国前列。重庆法院推行的司法拍卖改革、执行分权改革、“单方退出”机制、“院长电子邮箱”,以及诉讼心理干预等创新举措已被最高人民法院采纳并向全国法院推广。

各位代表,回顾过去五年的历程,我们深切地认识到:一是必须坚定理想信念不动摇,努力提高政治敏锐性和鉴别力,在大是大非面前始终保持清醒头脑,在思想、政治、行动上始终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二是必须坚持严格依法办案不动摇,审判与侦查、公诉机关既要坚持相互配合,共同承担打击犯罪、维护社会稳定的责任,又要互相制约,依法纠正违法行为,共同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三是必须坚持为大局服务不动摇,切实践行能动司法,充分发挥审判职能,为全市改革发展大局提供优质高效的司法服务。四是必须坚持司法为民不动摇,努力做到审判、执行工作“在理念上更加为民、在程序上更加便民、在结果上更加护民”。五是必须坚持科学发展不动摇,立足实际、遵循规律,统筹兼顾、求真务实,创造经得起法律和历史检验的业绩。

20xx年主要工作

20xx年,市高法院严格按照市三届人大五次会议决议要求,指导全市法院紧紧围绕全市改革发展大局,突出执法办案第一要务,着力提升队伍素质、审判质量和司法公信力,为全市“科学发展、富民兴渝”提供了有力司法保障。全年共受理各类案件386088件,审执结351741件,同比分别增长6.2%和4.9%。其中,市高法院受理各类案件4659件,审执结4293件,同比分别增长9.2%和8.6%。5个中级法院受理各类案件44761件,审执结41243件,同比分别增长0.2%和4.8%。

(一)依法履行审判职责,切实维护社会稳定

共审结一审刑事案件27887件,判处罪犯36441人,同比分别增长6.6%和0.9%。

依法惩治严重暴力犯罪、职务犯罪。共审结抢劫、杀人、等严重暴力犯罪,盗窃、抢夺、诈骗等多发性侵财犯罪案件12149件,判处罪犯17237人。赵云华等22人流窜粤湘蒙渝等十个省份,抢劫、盗窃50余次,被依法惩处。始终保持对毒品犯罪的高压态势,共审结毒品犯罪案件4883件,判处罪犯5570人。吴雅等12人利用“流动制毒车”制毒贩毒150余公斤,被依法严惩。依法惩治贪污、贿赂等职务犯罪,共审结该类案件674件,判处罪犯914人。

依法惩治破坏市场经济秩序犯罪。加大对非法集资、金融诈骗等涉众型经济犯罪,以及证券、期货等金融犯罪的惩治力度,共审结此类案件947件,判处罪犯1650人。西南证券股份有限公司原副总裁季敏波利用职务便利获取大量未公开信息,非法买卖股票获利53万余元,被依法追究刑事责任。依法惩治危害食品药品安全的犯罪,共审结此类案件131件,判处罪犯254人。纪春杰等5人销售含有罗丹明b、亮蓝等非法添加剂的“毒花椒”1.1吨,被依法判处有期徒刑。

加强司法领域的人权保障。坚持惩治犯罪与保障人权并重,严把案件事实关、证据关、程序关和适用法律关,维护和保障律师、被告人依法行使辩护权利,努力确保无罪之人不受刑事追究。对7名公诉机关指控证据不足、指控犯罪不能成立的被告人依法宣告无罪,公诉机关撤回起诉14件22人。涉嫌故意杀人罪的唐元兴被宣告无罪后,最高人民法院专门通报全国,予以肯定。准确把握“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该严则严,当宽则宽,依法从宽处理具有法定从轻、减轻或免除刑事处罚情节的被告人,共判处缓刑、管制及免予刑事处罚10078人。

参与社会管理综合治理。推行社会调查、心理干预、前科封存等做法,改革完善审判方式,教育、感化、挽救未成年罪犯。共判处未成年罪犯1360人,同比下降12.9%。依法向管制犯、缓刑犯发出禁止令,积极推进社区矫正,共同做好特殊群体的跟踪帮教,促进其融入社会。健全减刑、假释公示和听证制度,审结减刑、假释案件17040件。参与党委、政府重大决策和重点项目稳定风险评估,对社会管理方面的苗头性、普遍性问题,积极向有关部门发出司法建议92件。

(二)充分发挥保障职能,积极服务发展大局

出台《关于为“科学发展、富民兴渝”提供司法保障的意见》,优化法治环境,化解矛盾纠纷,为我市加快转方式、调结构提供有力司法保障。共审结与经济发展密切相关的一审民商事案件89967件,同比增长11.2%。

有效维护市场经济秩序。公平对待、平等保护不同国别、不同地域、不同性质的市场主体,制裁违约行为,促进公平交易,维护市场诚信。共审结商贸流通、加工承揽、承租代理等合同案件45096件。审结涉外、涉港澳台案件314件,同比增长69.7%。依法保护金融债权,促进金融中心建设。共审结借贷、证券、保险、信托等金融案件23800件,同比增长4.8%。依法审理房地产案件,促进房地产市场健康稳定发展。共审结房地产开发、商品房销售等案件17309件,同比增长17.5%。

积极促进发展方式转型。综合运用重整、和解等方式,促进国家产业政策有效落实。共审结重组兼并、破产改制、产权股权转让等案件473件。开展“审务进园区”活动,协调解决法律难题,助推产业集群和开放高地建设。妥善审理涉及电子汽车、装备制造、冶金化工等产业集群形成中的各类纠纷案件。及时开展司法指导,强化法律风险预警,促进民营企业、小微企业的合法经营、健康发展。

助推城乡统筹协调发展。深入调研农村“三权”抵押贷款、农村新型股份合作和农村集体土地交易改革中的涉法问题,为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提供法律支持。共审结涉农案件2444件,同比下降14.7%。依靠党委、政府支持,积极、审慎开展司法强拆,尽最大努力做好被拆迁人的思想工作,最大限度满足被拆迁人的合法合理诉求,促成自动搬迁,确保重大基础设施和产业项目顺利推进。全年共组织司法强拆424次,无一引发群体性事件或恶性事件。

改善经济社会发展环境。在万州、渝北法院设立环境保护审判庭,对长江水资源、森林资源和其他环境保护的民事、行政和刑事案件实行“三审合一”的集中管辖,依法发布环境保护禁止令,构筑生态环境司法防护网。共审结环境保护案件306件。易章会、杨付贵在嘉陵江流域多次非法捕捞水产品,被依法追究刑事责任,经教育后自愿到嘉陵江放养鱼苗17000余尾。依托设立在市高法院的全国知识产权审判理论专业委员会,提升知识产权司法保护能力,助推创新型城市建设。共审结知识产权案件1318件,同比增长19.3%。

(三)坚持为民便民护民,维护群众合法权益

共审结事关群众切身利益的一审民事案件128346件,同比增长8.8%。

加大民生权益保障力度。加强妇女、儿童、老人和残疾人等弱势群体权益的司法保护,弘扬传统美德,促进家庭和睦。共审结婚姻家庭案件47980件、人身财产损害赔偿案件42684件。高度重视涉军维权案件审判,切实维护国防利益和军人军属合法权益。坚持劳动者权益保障与促进企业发展并重。审结劳动争议案件24259件。联合相关部门在保险、消费、劳资、医疗、物业、交通事故赔偿等量大面广、关系民生的领域,建立健全诉讼与非诉讼衔接平台,促成矛盾纠纷多元化解。全市法院民商事案件调解、撤诉率67.7%,同比增长3.8个百分点。巴南法院办理的雷敏平诉福州第三建筑工程公司重庆分公司、福州第三建筑工程公司工伤保险待遇案入选“全国法院十大调解案例”。

启动新一轮便民诉讼网络建设。整合优化便民诉讼站点设置,加强业务培训,强化指导管理,确保便民诉讼网络更加规范实用。目前,全市城市社区、农村地区共有便民诉讼联络站272个、便民诉讼联系点1142个,便民诉讼联络员6227名。基层法院派出法庭依托便民诉讼联络员调解纠纷、化解矛盾,有效解决了约占全市法院案件总量1/6的矛盾纠纷。垫江法院还在务工人员集中的昆明设立便民诉讼联络站,积极拓展便民诉讼服务范围。

有效畅通民意表达渠道。将“院长电子邮箱”打造为密切沟通法院院长与人民群众的“连心桥”,倾听群众心声,回应群众关切。20xx年,全市三级法院院长共收到群众反映问题的电子邮件4200余件。其中,市高法院院长直接收阅、处理1900件。“重庆法院公众服务网”上线运行,开通网上预立案、网上信访、网上监督、网上执行线索举报等功能,进一步拓宽民意诉求表达渠道。向生活困难的当事人发放救助金。对21743件案件的当事人缓、减、免收诉讼费1690万元。

切实解决涉诉信访问题。建成规范化的“文明立案窗口”,引入心理咨询、情绪疏导,更加有效地维护权利、化解“心结”。加大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力度,采取领导包案、带案下访、约谈接访、公开听证等措施,集中清理涉诉涉执信访案件。在各级党委、人大、政府及其相关部门的支持和协助下,各类交办进京访案件息诉罢访910件,息诉罢访率84.2%;各类交办到市访案件息诉罢访325件,息诉罢访率88.1%。

(四)不断探索机制创新,提升司法权威公信

在遵循司法规律的基础上,积极稳妥深化司法体制和工作机制创新,优化职权配置,规范权力运行。圆满完成重庆铁路运输法院移交工作。

司法拍卖改革走向全国。20xx年2月,最高人民法院在渝召开“全国法院深化司法拍卖改革工作会议”,将我市“诉讼资产网”升格为全国性的“人民法院诉讼资产网”。全国所有涉讼资产交易信息均在该网发布,拍卖也将逐步在该网进行。市高法院联合相关金融机构和交易市场,积极推行司法拍卖项目网上报名、网上交纳保证金、网上交易和网上结算。完善监督机制,改进委托程序,严格机构选定,规范司法评估中介行为。

继续深化执行分权改革。开展“深化执行改革、强化执行管理”专题活动,将执行裁决权从执行局剥离,将执行实施权中的查控与处置分段运行,分别交由执行局不同内设机构行使,实现分权制衡,最大限度堵塞执行权寻租空间。联合相关部门建立住房公积金查询、冻结和扣划机制,与市内主要商业银行开通“点对点”网络查控功能,加快建设执行联动机制,加强执行威慑,提高执行实效。共受理执行案件58059件,执结53458件,实际执行率达90%。

不断健全司法公开机制。认真落实市人大会关于进一步推进司法公开的审议意见,积极深化立案、庭审、执行公开,扩大裁判文书上网公布率,让当事人更加便捷地知晓审判、执行的进展和结果。完善新闻发布制度,及时公布法院重大工作举措、重要工作进展和热点案件审理情况,最大限度地满足人民群众的知情权和监督权。市五中法院率先开发了司法公开短信服务平台。扩大人民陪审员参审范围,人民陪审员参审案件达5.5万件。

探索行政争议实质性解决机制。按照最高人民法院的统一安排,市高法院在全市15个中、基层法院开展了“推进行政附带民事诉讼,构建行政争议实质性解决机制”试点工作。在审理行政案件时,引导当事人一并提起相关民事诉讼,实行并案审理,统筹解决相互关联的行政、民事纠纷,推动行政争议实质性化解。共审结一审行政案件4432件。行政相对人生效裁判服判息诉率达89.2%。

(五)践行政法干警核心价值观,全面提升司法能力

始终把队伍建设作为法院工作的重中之重,切实加强思想、作风、能力和廉政建设,打造“靠得住、信得过、有本事”的法官队伍。

加强政法干警核心价值观教育。切实抓好全市法院法官和其他工作人员的“忠诚、为民、公正、廉洁”核心价值观教育,大力培育“崇法秉正、厚德为民”的重庆法院精神,引导广大法官进一步增强政治敏锐性和责任感,始终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坚定法治信念,提高职业素养。全面总结近年来重庆法院文化建设的成果经验,系统规划今后五年法院文化建设的指导思想和重点任务,努力提升重庆法院文化的影响力和感召力。全市法院有12个先进集体、21名先进个人受到最高人民法院、市委表彰。酉阳法院“摩托法官”白明德当选“20xx感动重庆十大人物”。

不断提升司法能力。全市法院围绕恪守法律底线、司法拍卖改革、执行分权改革等12个专题展开“大讨论、大调研”,总结成绩经验,找准差距不足,凝聚思想共识。广泛开展学习交流、理论研讨等活动,努力优化全市法官的学历结构、知识结构和职业素能。全年共举办综合素能研修班、专项业务研讨班21期,培训法官8067人次。最高人民法院20xx年10个审判理论重大课题中,重庆法院中标3个,在全国法院位列第一。举办“心理咨询师培训班”,181名法官取得国家三级心理咨询师资格。扎实推进刑事案件量刑规范化,规范自由裁量权的行使,努力确保司法裁判尺度统一。

深入改进司法作风。弘扬求真务实、真抓实干的作风,依托信息化数据中心健全完善涵盖流程管理、质量评查、审判监督、业绩考评“四位一体”的审判管理体系,确保结案均衡和数据保真。开展庭审、裁判文书“两评查”和审务督查活动,实行明察暗访,公开曝光、限期整改服务意识不强、庭审行为失范、纪律作风散漫等现象。20xx年以来,文书带错出门、怠慢诉讼群众、执行进度随意等一批群众反映较多的问题得到有效治理。

努力确保司法廉洁。在全面落实法官任职“单方退出”、解决离职法官“隐性代理”问题的基础上,深入查找岗位、部门存在的廉政风险点,重点排查审执权力运行、财产交付兑现等关键环节,切实解决制度存在漏洞、权力运行失范的问题。全市法院执行法官定期轮换交流全部完成。对违法违纪行为实行“零容忍”,落实“四个一律”规定。全年共查处违法违纪案件9件14人,6人被“终身禁业”,8人被清除出法院队伍。

(六)自觉接受监督,有效改进工作

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以及社会各界群众提出的批评、意见和建议,是人民法院改进工作、科学发展的强大动力。全市法院自觉接受人大及其会的监督,主动报告重大工作部署和依法履职情况。市高法院向市人大会专项报告推进司法公开、促进司法公正的情况,并按照市人大会的审议意见,狠抓督促检查,切实加以改进。各级法院定期向人大代表、政协委员通报工作,邀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旁听庭审,拓展接受监督的渠道。共办结代表建议27件、政协提案10件。代表、委员对办理工作的满意率为100%。依法接受检察机关的法律监督,共审结检察机关抗诉案件283件,依法改判和发回重审50件。

各位代表,过去五年全市法院各项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这是市委的领导、市人大及其会的有力监督、市政府、市政协及社会各界大力支持的结果,也离不开各位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的理解和支持。在此,我代表全市法院表示衷心的感谢!

我们清醒地认识到,法院工作中还存在不少困难和问题。一是司法资源配置尚不均衡,大多数法院“案多人少”,矛盾突出。如20xx年主城区法院法官人均结案164件,比同期全市法院法官人均结案多68.7件,比20xx年增长了66.4件。而边远山区、民族地区的司法保障不足,留不住人。二是司法公信、司法权威有待提高,“执行难”等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需要进一步破解。三是司法能力有待提升,妥善处理复杂问题、有效化解矛盾纠纷的能力不强。四是少数法官群众观念、法治观念不强,道德操守和司法作风仍需改进。五是法院系统产生腐败的因素未完全清除,司法不公、司法不廉等现象不容轻视。对此,我们将高度重视,积极应对,采取有效措施,切实加以解决。

今后工作的基本思路

一是严格依法公正司法。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始终坚持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维护公平正义。依法严惩危害国家安全、严重暴力刑事犯罪,依法惩治各类危害社会安全稳定的犯罪。弘扬司法文明,恪守司法理性,保持司法审慎,实现实体与程序、公正与效率、惩治犯罪与保障人权并重,努力确保公民的人身权、财产权不受侵害。加强调研,结合实际,做好修改后的刑事诉讼法的实施工作。准确把握“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确保罪刑相适、罚当其罪,努力实现法律效果与社会效果的有机统一。

二是服务改革发展大局。依法、妥善处理在经济、社会、文化、生态建设中出现的各种矛盾纠纷。围绕调结构转方式、城乡统筹发展及重大战略项目推进,完善司法政策,优化法律服务。处理好涉及金融信贷、征地拆迁、重组改制、民间借贷、知识产权,以及民营经济、小微企业、农村金融创新等涉法问题,依法平等保护资本、技术、知识与劳动力等要素。完善环境保护案件“三审合一”审判工作机制和公益诉讼制度,构建环保司法新机制。

三是司法为民保障民生。依法公正对待人民群众的权利诉求,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审判、执行案件中都感受到公平正义。抓好新一轮便民诉讼网络建设,提升基层司法保障水平。全面建成诉讼服务中心,推出更多便民措施,切实解决人民群众诉讼中遇到的难题。巩固和完善“大调解”格局、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从源头上预防和化解矛盾纠纷。完善“院长电子邮箱”、“诉讼心理干预”、“公众服务网”等工作机制,畅通民意表达。加大司法救助力度,努力确保经济困难群众打得起官司。

四是与时俱进改革创新。深化司法拍卖改革,完善司法拍卖互联网交易体系。推进执行分权改革,加快建成执行联动和威慑机制。深化规范自由裁量权的各项改革措施,确保裁判尺度统一。全面实施修改后的民事诉讼法,完善民事审判工作机制。落实和完善司法公开制度、人民陪审员制度。依托数据中心,提升法院管理信息化和科学化水平。完善涉诉信访工作机制,充分运用司法程序化解信访问题。在政策、人才和经费方面加大对边远山区和库区法院的倾斜力度,促进全市法院司法服务能力均衡发展。

五是全面加强队伍建设。深入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切实加强领导作风、工作作风建设,以为民、务实、清廉的作风取信于民。加强法官职业化、专业化建设,继续面向全国选拔、引进优秀人才,建立青年法官导师制度,大力开展教育培训、岗位练兵、理论研讨,不断优化法官的知识结构,不断提升做好新形势下群众工作能力、维护社会公平正义能力、新媒体时代舆论引导能力、科技信息化应用能力和拒腐防变能力,切实提高司法公信力。

六是更加自觉接受监督。认真贯彻市人大及其会的决议,主动向市人大会报告法院工作,做好相关专项工作的报告。进一步完善和落实联系人大代表的制度,邀请代表视察工作、旁听庭审、担任廉政监督员,认真办理代表建议。自觉接受政协的民主监督、检察机关的法律监督和新闻媒体等社会各界的监督,不断加强和改进法院工作。

各位代表,在“科学发展、富民兴渝”的进程中,人民法院责任重大、使命光荣。全市法院将认真贯彻落实本次大会决议,忠实履行宪法和法律赋予的职责,振奋精神,真抓实干,为在西部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更加有力的司法保障!

3页,当前第3123

重庆舆情工作报告全文篇三

xx年来,我镇各项社会活动的主要任务为民办实事,以“两城一区”、“一乡一新”为目的,积极组织社会各界人士开展各项义务劳动、文体活动,充分调动社会各界积极性。今年我镇共有社会人士18名,参加义务劳动的人员为7名,占总数的125、4%。

一、领导重视抓社会活动。

今年我镇的社会活动在镇党工委、办事处的领导下,镇、的大力支持下,在镇、的高度重视下,我镇社会活动的开展取得了较好的成绩。

一)领导重视抓社会活动。

1、组织社会活动。

镇、高度重视社会活动的组织和宣传活动,成立了以副镇长为组长的领导小组,对社会活动开展进行了全方位、多层次、全过程的协调和监督。

2、制度建设抓宣传。

xx年来,我镇制定了各部门的社会活动计划,制订了全镇的工作计划和实施方案。各部门制订计划,并按计划开展活动,确保了社会活动的健康发展。

3、文化阵地建设抓宣传。

社会活动阵地建设是我镇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我镇的文化阵地建设,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和“五小”活动区建立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和“两城一市”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文化宣传橱窗。

二)组织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我镇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在县教委、镇的高度重视下,我们在文化建设、社会综合治理、“三小”活动区建立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文化宣传橱窗和社会活动场,并在文明村创建,“三小”活动区建立了社会主义新农村,“一村一品”、“四小”文明新风尚的创建,“四新”活动区建立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文化长廊,为全镇的文化建设打下了基础。

三)加大宣传力度抓社会活动

4、开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动员大会。

5、组织各部门开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调研工作,并在文明村创建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开展文明社区建设的调研工作。

6、发动群众,广泛宣传。

7、组织村民进行新农村建设的宣传。

四)抓文化阵地建设抓文化活动。

8、开展各种形式的文体活动。

9、组织各项文体活动。

一)开展各项文体活动。

10、在镇、的统一领导下,在各村民小组成立了“迎奥运、促和谐”的文体活动小组,组织开展了“迎奥运、促和谐”的主题活动,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受到了全镇人民的好评。

11、组织镇开展了“迎奥运,促和谐”的主题活动,组织开展了一些文体活动,如:开展了以“奥运、和谐”为主题的文艺演出活动,组织观看了奥运会文艺汇演,组织了参观了县活动场馆等,组织到县城参观了县城的文化建设,组织参加了县城的演出和比赛,组织参观了县城的文化景点,组织到县城观看了县城的文体活动,组织全体参加了市文化节,组织全体观看了县城的文化景点和文体活动,组织全体参加了县城的文体活动。

二)开展社会主义新农村和“两城一区”建设的动员大会。

我镇召开了全镇xx年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工作动员大会,并对xx年我镇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工作进行了动员,进一步明确了xx年我镇新农村建设工作的目标。

三)开展农民群众文化活动,增强农民素质

我镇的新农村建设工作,在县文体局指导下,组织全体职工,积极参与农民群众文体活动,在镇、村(社区)的指导下,全镇共有文体活动场所15个,农民群众文化活动场所占全镇总人口的80%以上。

12、积极组织村(社区)文化活动场所的建设。

13、组织文体活动场所文化活动场所的建设。

四)开展各项文体活动,增强农民素质

我镇的“迎奥运、促和谐”的文体活动场所在今年暑

重庆舆情工作报告全文篇四

各位代表:

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提出意见。

一、20xx年工作回顾

过去一年,面对复杂的国内外形势和繁重的改革发展稳定任务,我们在党中央、国务院和中共重庆市委领导下,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精神,围绕“科学发展、富民兴渝”总任务,实施“一统三化两转变”战略,全面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较好完成市四届人大一次会议确定的年度任务,全市呈现出经济持续发展、民生不断改善、社会和谐稳定的良好态势。

——经济运行稳中有进、结构优化。初步统计,全市生产总值达到12657亿元,比上年增长12.3%。三次产业结构由8.2∶52.4∶39.4调整为7.9∶50.5∶41.6。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3.6%,实现利润850亿元、增长40%。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完成1693亿元,增长15.5%。

——五大功能区域发展战略全面启动。认真落实市委五大功能区域发展战略,加强规划引导,优化产业和城镇布局,完善财政政策和考核办法,明确区县主体功能,发展理念和措施更加切合实际,初步呈现差异发展、联动发展、持续发展的趋势。

——社会民生持续改善。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4%以内。城乡居民收入分别达到25216元和8332元,增长9.8%和12.8%。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上涨2.7%。扎实推进22件城乡民生实事,解决了一批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居住、出行、用水、教育、医疗、社保等问题。

一年来,我们主要做了十方面工作:

(一)全力扩内需稳增长。坚持扩大内需方针,着力构建城乡功能要件和现代产业体系,统筹推进基础设施、工业和商务集聚区等29个重大项目,实施43个央地合作项目,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9.5%。针对消费下行压力,加强商旅联动、节会营销、网络促销,实施农商对接和社区直销,激活大众消费,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4%。执行国家结构性减税政策,启动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试点,取消、免征行政事业性收费和政府性基金54项,为企业和居民减税让利271亿元。有效发挥市场融通功能,新增社会融资4800亿元。加强能源和用工调度,确保有市场、有回款、有效益企业正常生产经营。有效调控房地产市场,住房供应结构合理、房价总体平稳、交易规范有序。主要农产品和重要商品供给得到有效保障,稳妥推进资源性产品价格改革,物价涨幅控制在合理区间。

(二)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深入实施“6+1”支柱产业规划,推进集群招商和垂直整合,全市工业总产值达到1.84万亿元,增长13.8%。引进一批电子信息产业关键零部件配套项目,笔记本电脑、打印机和手机呈现集群发展态势,各类信息终端产量突破1.3亿台(件)。建设大数据应用基地,成为国家互联网骨干直联点和国家首批互联网与工业融合创新试点省市,软件和信息服务主营业务收入突破千亿元。开工上汽通用五菱项目,推进长安福特整车及发动机、变速箱生产线,引进鞍钢冷轧镀锌板等关键配套项目,汽车产销量突破200万辆,品牌影响力进一步扩大。推动医药产品进入基本药物和医保目录,落实船舶、化工、材料等行业脱困举措,数控机床、生物医药、黄金珠宝、钟表眼镜等产业招商和培育力度加大。深入实施工业研发千亿投入计划,启动科技支撑示范工程45项,机器人、石墨烯、页岩气、智能终端、通用航空等重大科技专项取得新进展,企业专利授权增长35%。

繁荣发展服务业。围绕服务实体经济,各类金融业务健康发展,金融业增加值占全市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8.4%,金融机构不良贷款率降至0.37%。区域性要素市场年交易额超过1600亿元。物流配送体系不断完善,西部现代物流园、江北国际机场航空物流园、南彭公路物流基地等项目进展顺利。电子商务方兴未艾,京东集团、阿里巴巴、易迅网、齐家网等知名电商落户,电子商务交易额超过3000亿元。会展、购物、美食之都建设有序推进,国际博览中心建成投用,展会经济规模实现翻番,百亿级商圈、百亿级市场分别增加到8个和15个,连锁经营销售额增长20%。文化产业进一步发展,成为国家数字出版基地。实施国民旅游休闲纲要,都市、乡村、温泉、精品景区、三峡邮轮等旅游消费活跃,获得72小时过境免签政策,旅游目的地魅力日益彰显。

(三)推进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实施政府职能转变和机构改革,整合加强卫生和计划生育、食品药品监管、文化广电和新闻出版管理职能,理顺交叉职责,撤销市级议事协调机构和临时机构218个。进一步扩权强区强县,向区县简政放权,取消和下放行政审批事项405项。赋予两江新区行政主体资格和部分市级管理权限,江北嘴、悦来、保税港区、港务物流等公司划转其管理。经开区、高新区交由所在行政区统一管理。事业单位分类改革取得新进展。严控政府性债务规模和风险,建立了区县政府债务风险防控机制。推进工商登记制度改革。深化国有集团股权多元化改革,重庆银行h股成功上市,国有企业综合改革试点稳步推进。支持成立渝商集团和民商集团,建立民营经济发展项目库,健全中小微企业扶持政策体系。新增市场主体16.3万户,累计达到153万户。非公有制经济占全市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61.5%。深化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累计交易地票13.2万亩,农村产权抵质押贷款达到459亿元,新增农民工转户24.1万人。

(四)推动内陆开放提档升级。全方位宽领域多渠道利用外资,全年达到106亿美元。进出口总额达到687亿美元,增长29.1%。两江新区功能开发全面展开,汽车和电子信息产业基地基本成型,商贸、金融、物流、会展等现代服务业加速聚集。两路寸滩保税港区和西永综合保税区功能有新拓展,开展了进口商品保税展示交易、集散分拨维修、跨境电子商务、离岸金融结算等试点,服务贸易达到105亿美元,离岸金融结算突破800亿美元。渝新欧国际铁路联运大通道每周3班常态开行并开通回程货班列,“渝深快线、区域联动”成功运行。获准团结村铁路口岸试点,航空、水运、铁路立体化口岸架构全面形成,港口转口货运量占比提高到50%。中国—中东欧国家地方领导人会议在渝成功举办。外国驻渝领事机构增至10家。渝港、渝澳和渝台交流合作得到加强,成渝经济互动、渝黔经济合作不断深化。

(五)持续完善城市功能。以十大商务集聚区为载体,新建了一批城市综合体,江北嘴、悦来新城、中央公园、化龙桥等片区形象显现。“三港两路”枢纽功能持续完善。江北国际机场旅客吞吐量达到2500万人次,水港吞吐量和货运量分别增长17%和16%,信息港出口带宽达到1700g。开通渝蓉高速重庆段、巫溪—奉节、涪陵—丰都—石柱等7条高速公路,新增通车里程403公里,建成城口至万源快速路,“4小时重庆”全面实现。建成渝利等铁路项目,新增铁路运营里程235公里,铁路枢纽日渐成型。轨道交通路网体系进一步形成,通车里程增加到170公里。新建、改造城市道路1171公里,新增一批停车楼(场)。主城公交实施一小时免费优惠换乘,二环以内区域实现公交全覆盖。推进区县城提档升级,一大批市政、商贸、科教、文体、卫生等基础设施建成投用。

(六)切实加强“三农”工作。围绕保供增收目标,发展特色效益农业,粮食产量连续六年突破1100万吨,蔬菜产量1600万吨,生猪、牛羊、生态鱼、柑橘、林果等百亿级产业链加快建设。涉农贷款占比提高到18.5%,农产品有组织流通的销售份额达到43%。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改造农村危房22.4万户。17.6万人实现高山生态扶贫搬迁,450个村实现整村脱贫。新建和改建农村公路8000公里。新增1.4万公里中低压线路和66万千伏安配电容量,农网改造基本实现全覆盖。实施重点水源和城镇防洪工程,整治一批病险水库和山坪塘,200万农村居民实现饮水安全。加快三峡库区产业结构调整,促进移民安稳致富。落实后续工作专项资金105亿元,建成一批产业项目和基础设施。推进地质灾害治理,避险搬迁1.3万人。长江两岸森林覆盖率提高到46%。

(七)扎实推进平安重庆建设。认真落实深化平安重庆建设意见,着力建设更高水平、更富实效的平安重庆。推进立体化治安防控体系建设,严厉打击各类刑事犯罪,暴力案件下降14.2%,现行命案破案率达到96.6%,群众安全感指数达到92.5%。推进基层基础建设,恢复和新建派出所115个,新布建一批社区警务室和流动警务车。开展干部下访“化积案、解难题、办实事”活动,重点矛盾纠纷化解率达到96%。法律援助实现应援尽援。扎实开展安全生产大排查、大整治、大执法、大督查,推进安全标准化创建,安全事故死亡人数下降8%。消防安全形势持续稳定。狠抓食品药品重点环节、重点领域、重点品种排查整治,较好保障了群众饮食和用药安全。加快国家灾备物资仓库和区县应急指挥平台建设,防灾减灾能力有新提升。

(八)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在抓好22件城乡民生实事的同时,全面推进各项民生事业。支持大中专毕业生、返乡农民工、城镇就业困难人员就业创业,城镇新增就业68万人,高校毕业生年底就业率达到94.4%,下岗失业人员结存进一步减少。完善五大社会保险市级统筹工作机制,调整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标准,稳步提高城乡居民医保待遇,推进跨省异地就医联网结算。进一步提高城乡低保标准,妥善安置受灾群众,城市“三无”和农村“五保”老人得到照顾。建成公租房1915万平方米,配租23.3万套、惠及63万人。改造城市棚户区113万平方米。完成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改造农村薄弱学校493所。初中毕业生升入高中阶段教育的比例达到95%,高等教育毛入学率提高到35%。新增三甲医院5所,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4000多个村卫生室实现标准化。基本药物市级目录扩大到310种,药品采购价格处于全国较低水平。计划生育奖励扶助和特别扶助42.7万人。国泰艺术中心、群众艺术馆投入使用,重庆新闻传媒中心等项目进展顺利,一批文化示范项目通过国家验收,涌现出一批文艺精品。全民健身运动蓬勃开展,全运会成绩实现新突破。

(九)推进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巩固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创建成果。主城14户企业完成环保搬迁,关闭淘汰了一批小水泥、小造船等落后产能,实施46项重点节能工程,全市单位生产总值能耗下降5%,超额完成节能减排任务。加快清洁能源改造,完成一批火电机组和水泥生产线脱硫脱硝改造,综合治理城市扬尘和机动车尾气污染,主城pm2.5监测实现全覆盖。巩固次级河流综合整治成果,启动主城建成区湖库综合整治。城市生活垃圾、生活污水处理率分别达到98.5%和89%,长江、嘉陵江、乌江重庆段水质总体保持ii类以上。务实推进生态工程建设和水土流失治理,全市森林覆盖率达到42.1%,建成区绿地率提高到39.9%。启动划定生态红线。全市未发生重特大生态环境损害事件。

(十)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促进了政府自身建设。按照中央统一部署和市委要求,扎实开展第一批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聚焦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打牢学习教育和查摆问题两个基础,抓好整改落实和建章立制两个关键,扎实开展“五个专项行动”,认真办理群众诉求,密切了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坚决执行中央八项规定和市委实施意见,改进调查研究,清理文山会海,取消节庆、论坛、展会活动197项,政府系统会议和文件简报减少一半,市级“三公”经费压缩25%。全面清理既有政府规章,提请审议地方性法规草案8项。民族宗教、外事、侨务、对台、统计、监察、审计、国家安全、档案、保密、参事、史志、气象、地震工作得到加强,妇女、儿童、老龄、青少年、红十字、慈善、残疾人等事业又有新进步。双拥共建活动深入开展,军政军民团结不断巩固。

我们清醒看到,重庆仍处于欠发达阶段,仍属于欠发达地区,正处在统筹区域发展、统筹城乡发展、加快转变发展方式、加快形成内生增长机制的“四个关键节点”,前进道路上还存在不少困难和问题:一是支柱产业较少,材料、化工、装备等行业还持续低迷,部分企业亏损增加、负债加重,培育新业态和新增长点显得十分迫切。二是经济增长内生动力不足,科技创新能力不强,市场机制发育不够,民营经济单体规模和竞争力有待提升。三是城乡区域发展差距较大,区县发展特色不鲜明,产业支撑能力不强,贫困人口依然较多。四是政府性债务管控力度需要进一步加大,部分区县融资成本较高,债务规模和偿债压力较大,潜在风险不容忽视。五是资源环境约束加剧,能源调度和要素保障难度加大,淘汰落后产能和节能减排任务还很艰巨。六是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教育、医疗、就业、社保、生态环境、食品药品安全、安全生产、社会治安等还存在不少问题,社会治理体系亟待加强。七是政府自身建设存在薄弱环节,职能转变尚不到位,一些政府工作人员改革创新和服务群众意识不强,谋发展解难题办法不多,推诿扯皮、消极懈怠时有发生,甚至有些人以权谋私、贪污腐败。我们要直面这些困难和问题,不麻木、不回避、不绕道,认真应对和解决。

各位代表!过去一年,我们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坚持低调务实、少说多干,坚持敢于担当、积极作为,通过统筹兼顾引领发展理念和方式的转变,通过深化改革开放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通过创新体制机制提升社会民生保障水平,取得了来之不易的成绩。这是党中央、国务院亲切关怀和坚强领导的结果,是市委统揽全局、科学决策和市人大、市政协支持监督的结果,是全市人民发挥聪明才智、克难奋进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全市各族人民,向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向各民主党派、工商联、人民团体和各界人士,向驻渝部队、武警官兵和公安民警,向中央各部委、各兄弟省区市,向所有支持重庆改革发展的港澳台同胞、海外侨胞和国际友人,表示衷心的感谢!

二、20xx年目标任务

今年是全面深化改革的第一年,也是完成“”规划关键的一年。党的xx届三中全会对全面深化改革作出了系统部署,为我们进一步解放思想、解放和发展生产力、解放和增强社会活力指明了方向。世界经济处于缓慢复苏之中,我国经济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变,为我们稳增长、调结构、增效益创造了较为有利的外部条件。国家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扩大内陆开放、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和长江经济带等发展战略,为处在战略交汇点的重庆开辟了新的发展空间。五大功能区域发展战略深入推进,有利于我们更好地发挥直辖市体制优势,加快建设国家中心城市、长江上游经济中心和西部地区重要增长极。国发3号文件、两江新区、保税区和三峡后续工作等政策效应还在持续释放。我们有信心把这些重要机遇和有利条件转化为强大动力,把重庆的事情办得更好。同时,国际金融危机导致的外需疲弱已成常态,全国处在经济增速换挡期和结构调整阵痛期,经济下行压力依然较大。我们要进一步增强责任意识、机遇意识、进取意识,善用底线思维,搞好统筹兼顾,完成好今年的各项任务。

做好今年的政府工作,要全面贯彻落实党的、xx届二中、三中全会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按照市第四次党代会和市委四届二次、三次、四次全会的部署,紧紧围绕“科学发展、富民兴渝”总任务,大力实施五大功能区域发展战略,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以改革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统筹推进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着力强化创新驱动,着力加快转方式调结构,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不断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

今年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是:全市生产总值增长11%左右。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增长12%。单位生产总值能耗下降2.5%,主要污染物减排达到国家约束性要求。城乡居民收入增长与经济增长基本同步。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居民消费价格涨幅控制在3.5%左右。

实现上述目标,必须把稳中求进、改革统领和全市一盘棋思想渗透到各项工作中去,以五大功能区域为平台,完善和实施分类配套政策,细化和落实产业发展规划,加快基础设施一体化布局和互联互通,推动资源优化配置和整体功能提升,促进全市科学发展。

(一)促进经济平稳健康发展。掌控好消费、投资、外需“三驾马车”,按不同功能区域实施差异化调控,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

发挥消费的基础作用。持续扩大汽车消费,稳定住房消费,活跃面向大众的日常性消费,培育电子信息、文化娱乐、休闲旅游、健康养老等服务消费。多渠道增加居民收入,完善最低工资、工资支付保障、企业工资集体协商等制度,增强居民消费能力。完善促进消费的财税、信贷、信用等政策。落实带薪休假制度。强化通胀预期管理,加强粮、油、肉、菜等生活必需品市场监管,健全应急物资储备体系,依法打击制售假冒伪劣产品、价格欺诈等不法行为,营造良好的消费环境。

发挥投资的关键作用。推进基础设施、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新兴商务集聚区等40个重大项目群建设,保持必要的投资强度。着力优化投资方向和结构,合理界定政府投资范围,压缩一般性投资项目。策划和储备一批项目,进一步释放民间投资潜力,推动社会资本进入基础产业、金融服务、教育医疗、养老健康等领域。

发挥出口的支撑作用。加快转变外贸发展方式,推动加工贸易、服务贸易、一般贸易协调发展,加快培育保税物流、跨境电子商务、离岸金融结算、软件服务外包等新型业态。发挥外贸转型升级基地示范作用和机场、港口、铁路口岸功能,加强对周边腹地转口贸易服务,提高进出口转口比重。鼓励进口先进技术、装备和国内紧缺资源能源,促进进出口均衡发展。

强化资源要素保障。严格按五大功能区域实行差异化用地政策,优先保障基础设施、社会民生和重大招商引资项目用地,规范城镇建设新增用地,盘活闲置低效用地。抓好资金平衡,扩大融资渠道,社会融资增量保持在4500亿元。加强电煤和成品油储备,加快实施“千万千瓦”电源和特高压入渝项目,推进天然气“县县通”,扩大天然气等清洁能源使用覆盖面。加强劳动力培训和就业配套服务,完善劳务资源跨区域调度机制,努力吸引外出务工人员和周边劳动力在渝就业。

着力防控政府性债务风险。加强源头规范,建立健全政府性债务年度收支计划制度,实施全口径政府性债务管理,严格举债程序。加强债务风险防控,规范管理各类投融资平台公司。分类处置债务,优化债务结构,降低偿债成本和压力。多渠道筹集偿债资金,确保按时足额偿还到期债务。加强领导干部任期债务审计,维护偿债计划执行的严肃性。

(二)推动产业优化升级。以市场倒逼促存量盘活,以招商选商促增量做优,以科技创新促转型升级,构建结构合理、优势突出的现代产业体系,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抓好先进制造业集群发展。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电子信息产业要重点促成海力士芯片、莱宝触屏、巨腾镁铝机壳等项目投产达产,加快京东方8.5代液晶面板、奥特斯印刷电路板等项目建设,开工大泰金属机壳、华科印刷电路板二期等项目,形成信息终端产量1.8亿台(件),本地配套率达到80%。汽车产业要促成长安福特三工厂30万辆整车及发动机二期、变速箱和上汽通用五菱等项目投产达产,新增汽车产能35万辆,核心部件本地配套率达到75%左右。加快提升传统制造业,开工香港力劲、台正数控机床等项目,积极推进甲醇制烯烃芳烃一体化、熔融炼铁等项目,加快推进石墨烯、mdi一体化项目建设,大力发展3d打印、机器人、通用航空、生物医药、节能环保等新兴高附加值产业。加快国家页岩气开发示范区建设,加大勘探开发力度,推进核心技术攻关和关键设备配套,促进应用产业化。运用信息化改造提升传统制造业,推进设计研发信息化、生产装备数字化和生产过程智能化。支持国防工业发展。严格落实中央化解产能过剩的决策部署,重点化解船舶、水泥等过剩产能,促进化工、摩托车、建材等传统产业转型升级。

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做精中央商务区,高水平配置商务、文化、休闲、娱乐、居住等功能,促进各类总部和高端商业集聚。引进和培育功能性金融机构,做大做强银行、证券、保险等各类金融机构,创新发展消费金融、科技金融、离岸金融结算、金融保理、投资基金等金融业态。积极发展期现结合、服务全国、具有定价能力的要素交易平台。合理规划建设一批城市综合体和商贸集聚区,实施智能化改造,推动提档升级。加快双福国际农贸城、南彭华南城等百亿级市场建设,完善国际博览中心配套,办好渝洽会、全国糖酒会等大型展会,构建会展产业集群。依托各类交通枢纽,发展现代物流和多式联运,优化仓储和配送中心布局,着力解决末端物流不畅的问题。推进京东商城电子商务基地建设,支持传统商贸企业发展线上业务,形成电子商务集聚区。积极发展咨询评估、会计审计、法律服务、文化创意等服务业。完善旅游基础设施,加快度假区、精品景区、精品线路和相关项目建设,发展通用航空旅游业务,做大做强山水都市旅游区、长江三峡国际黄金旅游带、武陵山民俗文化生态旅游带和渝西城郊休闲旅游带。激活乡村旅游。用好过境免签政策,扩大入境游市场,培育旅游目的地。

把创新驱动摆到更加突出的战略位置,努力建设创新型城市。强化企业主体地位,推动产学研协同创新,组织实施一批重大科技专项和示范工程,促进加工贸易向研发设计环节拓展,推动“重庆制造”向“重庆创造”转型。健全技术创新市场导向机制,深化技术股权、职称评定考核和知识产权市场化改革,完善产权保护、员工持股、股权转化、分红激励等政策,建立资本、知识、技术、管理等要素报酬由市场决定的机制。扩大风险投资规模,支持创业投资基金发展,加速成果转化。保护知识产权,培育知识产权服务业,加快形成区域性专利版权信息服务中心。引进和共建一批国内外知名研发机构,新增一批技术创新、认证公共服务平台。实施品牌和技术标准战略,开展“专家百团千企行”质量提升行动。推进高层次人才支持计划、“外专千人计划”和高端外专项目,建设创新型领军人才、企业家和高技能人才队伍。加强科普工作,促进科学技术广泛运用。

(三)发展现代农业和做好三峡后续工作。抓好“三农”工作,集中精力打好扶贫攻坚战,切实加强三峡后续工作,努力让广大农民和库区群众共享发展成果。

切实保障粮食安全和农产品质量。对农产品主产区加大支持力度,稳定粮油、生猪、蔬菜等重要农产品规模和产量,大力发展草食牲畜,保障好“米袋子”、“菜篮子”。推进山地农业综合开发,建设高标准农田,研发生产和推广山地丘陵适用农机具,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健全农业科技服务体系,推动良种繁育、疫病防控、农产品质量安全等关键技术研发应用。严把农产品环境安全关,治地治水、控肥控药、科学管理食品添加,建立从田间到餐桌全程监管体系,让人民群众吃得放心。

发展特色效益农业。立足功能定位和资源优势,建设丘陵山地特色农业基地,培育一批百亿级产业链,促进规模化、集约化和标准化。发展旅游观光农业和设施园艺农业,抓好农业园区示范。推进农产品精深加工规模化、基地化,提高农产品转化增值率。完善农产品市场体系,提升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和新网工程,发展冷链物流,促进产销对接。大力培育新型职业农民。

持续推动秦巴山区、武陵山区连片扶贫开发。加大产业、金融、科教、旅游扶贫开发力度,增强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自我发展能力。加快完善贫困地区交通、水利、能源等基础设施,稳步推进养老、医疗、就业、社保等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抓好贫困地区教育培训,增强新生代脱贫致富能力,防止贫困代际传递。整合农村宅基地复垦、危房改造、地质灾害搬迁等政策,有序推进高山生态扶贫搬迁。加快贫困村整村脱贫步伐。优化配置扶贫资源,形成政府、市场、社会扶贫合力。

加强三峡后续工作。配合做好三峡工程整体竣工验收。优化三峡后续规划,编制二期实施项目库。积极对接国家计划,有效解决库区移民社会养老保险补助资金缺口,彻底化解淹没学校迁建等形成的债务。加快实施一批生态工业、生态农业、服务业和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保护库区水环境,综合治理消落区和重点流域水污染,抓好长江干支流清漂。搞好天然林保护,建设库区生态屏障。抓好重点集镇地质灾害工程治理、避险搬迁和实时监测,确保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四)扎实推进新型城镇化。大都市区与大生态区联动,引导产业、人口和城镇功能合理分布,走出一条以人为本、四化同步、科学布局、绿色发展、文化传承的新型城镇化道路。

优化城镇布局和形态。立足五大功能区域的不同分工,完善城镇体系空间结构,建设生产集约高效、生活宜居适度、生态山清水秀的现代城市群。以朝天门、钓鱼嘴、西永等十大商务集聚区为牵引,带动主城大型居民聚居区和城市片区建设,丰富城市形态,提升城市品质。支持万州加快建设第二大城市,增强万州、黔江在大生态区的辐射带动作用,发挥涪陵作为大都市区联系大生态区的战略传递作用,支持有条件的区县城向大中城市发展。区县城要以产立城、以城兴业、产城融合,增强吸纳就业和人口集聚功能。科学设置开发强度,因地制宜划定城市开发边界,留住青山绿水,延续历史文脉。推动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合理分工、功能互补、协同发展,提升城镇群的内在品质。

以农民工为重点,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深化农民工户籍制度改革,坚持农民自愿,引导符合条件的农民工在工作地就地转户,促进转户人口向主城、区县城和有就业吸纳能力的中心镇集聚。统筹解决转户居民城镇就业、养老、医疗、住房、教育等问题。保障农民工合法权益,推动基本公共服务常住人口全覆盖。健全政府、社会和转户居民共同分担转户成本机制。

推进重大基础设施合理均衡布局。实施十大基础设施项目,促进城乡基础设施一体化、网络化。抓好江北国际机场第三跑道及东航站区建设。加强果园、新田、龙头山等重点港区建设,推进航道整治。依托国家互联网骨干直联点,建设宽带中国重庆光网,打造国际信息港。加快高速公路在建项目进度,启动秀山—贵州松桃、江津—习水等联网路和出境路建设,加快垫江—丰都—武隆等高速公路前期工作。改造国省道500公里。启动火车西站枢纽工程,开工黔张常铁路,推进兰渝、渝黔等干线铁路和渝万城际铁路建设。推进城市轨道交通建设。完善城市骨干路网,建设一批穿山隧道和跨江桥梁。推进金佛山、观景口等大中型水库建设,完善大中型灌区渠系配套,搞好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实施一批城乡防洪和中小河流治理,增强防汛抗旱和水资源保障能力。

推进城市精细化管理。建设公交都市,优化城市路网,渠化节点,治理易堵路段,提高通勤效率。新建一批人行过街天桥、地下通道、停车楼(场)和公共厕所。加强市容环境综合整治,改造城市棚户区,综合整治桥隧及快速干道病害,规范管理户外广告、城市照明、防涝和公共消防设施。统筹城市管网规划和建设管理。合理开发利用地下空间。强化园林绿化管护。升级市政数字管理系统,建设“智慧城市”。

(五)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大胆探索,稳妥有序,取得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新突破,进一步释放发展活力。

坚持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发挥国有经济主导作用,不断增强国有经济活力、控制力、影响力。推动国资监管由管资产向管资本转变,合理界定不同国有企业功能定位,实施分类监管、分类考核、分类指导。支持有条件的国有企业改组为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完善国有企业现代企业制度和公司治理结构,增加管理人员市场化选聘比例,探索企业管理层和员工持股。加快国有企业整体上市步伐,鼓励各类资本参与国有企业改革,大力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坚持权利平等、机会平等、规则平等,清理和废除对非公有制经济各种形式的不合理规定,制定非公有制企业进入特许经营具体办法。鼓励和引导民营经济集群发展,支持民营企业发展现代制造业和保税物流、服务贸易、电子商务等新兴产业。用好民营经济发展专项资金,完善中小微企业扶持政策,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和创造力。

推进现代市场体系建设。建立公平开放透明的市场规则,制定准入负面清单,清除市场壁垒。推进工商注册制度便利化,削减资质认定项目,推行先照后证和注册资本认缴制。建设法治化营商环境。加大要素价格和公共产品价格市场化改革力度,落实差别化电价政策,推进居民阶梯水价等改革。落实不动产统一登记制度。扩大国有土地有偿使用范围,减少非公益性划拨用地。在符合规划和用途管制前提下,审慎探索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出让、租赁、入股,与国有土地同等入市、同权同价。建立兼顾国家、集体、个人的土地增值收益分配机制,合理提高个人收益。健全由政府提供基本保障、市场满足多层次需求的城市住房供应体系,完善住房公积金制度,加强土地、信贷和税收调控,促进商品房市场平稳健康发展。

深化金融改革。鼓励民间资本进入金融业,探索建立风险自担、服务实体经济的民营银行。发展社区银行、村镇银行、消费金融公司等新型金融机构,进一步探索服务“三农”和小微企业的金融新模式。多渠道推动股权融资,鼓励企业上市、并购和重组,支持企业以多种方式提高直接融资比例。发展保险业,推动保险产品创新,完善保险经济补偿机制,探索建立大灾保险制度。探索跨境人民币运用渠道,试点保税金融和离岸金融业务。强化各级政府处置金融风险、维护金融稳定的责任,健全地方金融监管体系。

深化财税体制改革。完善政府预算体系,明确公共预算、政府基金、国资经营和社保基金支出范围及重点。探索编制中期财政规划,建立跨年度预算平衡机制。清理和规范重点支出与财政收支或生产总值挂钩事项。完善分类财政政策,优化财政转移支付制度,促进五大功能区域差异化发展。改革财政产业扶持资金管理方式,设立一批引导产业发展的股权投资基金,吸引社会资本参与。推进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试点,深化个人住房房产税试点。清理并规范各类财税优惠政策,营造公平的市场竞争环境。

健全城乡一体化发展机制。稳定农村土地承包关系。推进农业经营方式创新,鼓励家庭经营、集体经营、合作经营、企业经营等共同发展,向农业输入现代生产要素和经营模式。保障农民对承包地占有、使用、收益、流转及承包经营权抵押、担保权能。鼓励承包经营权在公开市场上规范有序地向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农业企业流转,发展多种形式规模经营。积极发展农民股份合作,保护农民对集体资产股份占有、收益、有偿退出及抵押、担保、继承权。保障农户宅基地用益物权,稳妥推进农民住房财产权抵押、担保、转让,增加农民住房财产性收入。依托土地交易所建立农村产权流转交易市场,促进公开、公平、规范流转交易。拓宽地票功能和使用范围。推进国有林场改革试点,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优化布局农村金融机构,发展农村合作金融,力争涉农贷款增速不低于全市贷款平均增速。鼓励社会资本投向农村建设,兴办各类事业,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六)进一步扩大对内对外开放。内陆开放是国家新一轮对外开放的显著特点和工作重点。要主动融入对外开放大格局,加快建设内陆开放高地,在更大范围拓展发展空间、集聚优质资源、提升竞争能力。

强力推进两江新区开发开放。加快新一轮改革开放先行先试,促进跨境投资和贸易便利化,发挥好开放引领和改革示范作用。瞄准国内外500强和关键零部件企业,引进一批重大项目,做大做强汽车、电子信息、高端装备、生物医药等产业集群,推动电子商务、信息服务等新兴产业取得新突破。加快江北嘴、保税港、悦来、龙盛、水土、礼嘉等重点区域开发,突出金融、物流、会展等功能,发展总部经济和楼宇经济,增强集聚辐射能力。规划建设一批国际学校、国际医院、国际社区等涉外服务设施,提升新区国际化水平。

完善内陆开放大平台、大通道、大通关体系。完善团结村铁路口岸、进境肉类和水果指定口岸,积极争取汽车整车进口口岸。依托两个保税区,充实保税贸易中心、集散分拨中心的功能要件,推进跨境电子商务试点,发展进口商品保税展示交易、委内加工、非国产货物入区维修等新业态,优化海关特殊监管区域,提升贸易便利化水平。运营好渝新欧国际铁路联运大通道,发展陆航、江海、铁海等多式联运,积极融入横贯东西、联结南北的对外经济走廊,参与丝绸之路经济带、海上丝绸之路和长江经济带建设,推动长江上游地区与伏尔加河沿岸联邦区域合作。加强与沿江、沿海、沿边地区跨区域通关协作,深化“属地申报、属地放行”、“渝深快线、区域联动”等便捷通关模式,推动信息互换、监管互认、执法互助,开展外贸“单一窗口”服务试点,提高效率,降低通关成本。

提升引进来走出去水平。建立外商投资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的管理制度体系,推进金融、文化、医疗、教育等服务业领域有序开放,放开育幼养老、建筑设计、会计审计等领域外资准入限制。完善招商引资信息共享协调机制,引导内外资更多投向战略性新兴产业和先进制造业。加强经开区、高新区、特色工业园区产业招商,提高产业集中度和产出率。建立对外投资服务平台,支持有条件的企业扩大海外投资。支持对外经济技术合作,带动装备制造和成套设备出口。

全方位开展对外交流合作。主动对接国家自由贸易区发展战略,提升与中亚、欧美、东盟等国家的经贸合作水平。加强渝港、渝澳、渝台经贸合作和文化交流,深化海峡两岸经济合作试点。加快成渝城市群互动联系,推进与周边地区联合协作。

(七)坚持不懈保障和改善民生。加快社会事业改革创新,保基本、保底线,解决好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

把促进就业创业摆到突出位置。适应人力资源结构变化,大力发展新兴产业和中小微企业,促进产业与就业良性互动,努力实现充分就业。完善创业服务体系,建设创业孵化基地,实施高校毕业生就业促进计划,引导农民工返乡就业和本土创业。坚持政府购买公益性岗位机制,促进困难群体就业。加强社会失业调控,做好化解产能过剩和企业兼并重组过程中职工安置工作,有效预防和化解劳动纠纷。

增强社会保障能力。扩大社会保险覆盖面,健全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多缴多得、长缴多得激励机制。推进不同类别养老保险制度间的转移衔接。全面实施城乡居民大病保险制度,完善职工个人缴费办法,调整大额医疗保险起付标准。推进医保付费方式改革。规范社会救助,促进城乡低保与专项救助、临时救助有效衔接,完善社会救助和保障标准与物价上涨挂钩的联动机制。大力发展老年服务产业。健全农村留守儿童、妇女、老年人关爱服务体系,完善残疾人、孤儿保障服务。加强优抚安置工作。发展社会慈善事业。

推动教育事业改革发展。统筹城乡教育事业,优化农村校点布局,加快城市新建小区学校配套,促进教育资源均衡配置。扩大学前教育覆盖面。继续推进中小学标准化建设,开展中小学校长和教师交流试点,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深化减负提质,创新德育工作,强化课外锻炼和实践操作,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深入推进普通高中课程改革,建设特色普通高中。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和园校互动,推动中高等职业教育发展。推动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建设特色专业、特色学科、特色学校,促进科教融合、人才培养与经济社会发展融合。办好特殊教育和继续教育。鼓励社会力量兴办教育,扩大教育对外开放合作。有序推进招生考试制度改革。加强校园安全管理。加快农村寄宿制学校和教师周转房建设,扩大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实施范围,完善流动人口子女平等就学机制,促进教育公平。

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健全三级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促进优质医疗资源下沉。扩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试点,鼓励医师多点执业,扶持民营医疗机构发展。深化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综合改革,完善分级诊疗转诊制度,培养城乡社区全科医生。完善基本药物制度,鼓励医疗机构优先配备使用基本药物。完善重庆药交所竞价议价和药品采购监控功能。强化医疗服务行为监管,合理控制医药费用,减轻群众就医负担。继续做好公共卫生服务。

完善中医药服务体系。加强医德医风建设,依法处理“医闹”行为,构建和谐医患关系。坚持计划生育基本国策,依法实施“单独两孩”生育政策,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强化出生缺陷三级干预,提高出生人口素质。

推进文化繁荣发展。深入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宣传教育,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建立与五大功能区域相适应的文化发展格局,培育区域文化特色。推进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街、民族特色村落和历史建筑保护性开发利用,保护好文物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巴渝优秀文化。完善重大公共文化设施,推进区县、乡镇文化场馆标准化和有效利用,扩大免费开放。推动公共文化服务向基层倾斜、向农村延伸。推动全民阅读。加快数字出版基地、两江国际影视城、黄桷坪艺术产业园等文化基地建设,做强文化企业。深化文艺院团改革。培育文化产权市场,规范文化资产管理和艺术品交易。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加强新型媒介运用和管理,规范传播秩序。深入开展“扫黄打非”和文化市场综合执法。构建体育公共服务体系,推动全民健身运动,提高竞技体育水平。

完成22件城乡民生实事年度任务。实施高山生态扶贫搬迁15万人。建成撤并村通达公路20xx公里。新增和优化农村客运线路80条。完成3.2万口山坪塘整治。解决200万农村居民饮水安全问题。建成撤并村卫生室600个。改造农村危房8万户。实施500个行政村环境连片整治。建设农村寄宿制学校学生宿舍30万平方米、教师周转房5000套。实施学生营养改善计划。改造115万平方米城市棚户区。新建50个社区便民商圈和一批标准化菜市场、社区综合超市。实现主城新建成区中小学和幼儿园同步覆盖。实施20万户城市供水“一户一表”改造。全面完成“三无”老旧住宅电梯改造。实施700个弃管小区电力设施改造。新增主城区公共厕所110座,实现过街人行天桥和地下通道五年建设任务过半。综合整治主城建成区20个污染湖库。新建200个社区养老服务设施。推动城市公益性公墓建设。新开和优化主城区公交线路。新增轨道交通运营里程28公里,促进公交线路与轨道交通有效接驳。

(八)创新社会治理体制机制。着眼于维护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改进社会治理方式,提高社会治理水平,确保社会和谐稳定、人民安居乐业。

深化平安建设。创新立体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推进派出所和社区警务室建设,大力整治治安重点地区和突出问题,依法防范和惩治各类违法犯罪活动。严格落实企业安全主体责任和各级政府监管责任,加强安全监管基层建设,夯实安全保障基础工作,提升全民安全基本素质,加强道路交通、矿山、危化、特种设备等重点领域安全监管,推进消防安全标准化,遏制重特大安全事故。建立覆盖生产、流通、消费全过程的监管制度体系,形成食品药品监管社会共治格局。实施食品原产地可追溯制度和质量标识制度,保障食品药品安全。加强应急物资储备和救援队伍建设,加快应急信息化步伐,提高应对各类突发事件的能力。健全从基础到内容到行业的管理体系,形成防范和打击网络违法犯罪的联动机制,妥善处置网络突发事件。

推动社会治理重心下移。夯实基层基础,健全综合服务管理平台,推进信息化、网格化管理和社会化服务。加强城乡社区建设,减轻基层组织负担,合理提高村、社区工作者报酬。加强社会组织培育和管理,推动行业协会商会与行政机关脱钩,建立志愿服务长效机制,完善政府购买公共服务机制,促进政府治理与社会自我调节、居民自治良性互动。加强实有人口管理,推行居住证制度,提升流动人口和特殊人群服务管理水平。做好社区矫正和刑满释放人员安置帮教工作。

完善群众权益协调保障机制。健全畅通有序的诉求表达、心理干预、权益保障机制,促进合理诉求及时解决,及时疏导情绪、化解矛盾、保障权益。加强调解队伍建设,完善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联动机制。改革信访工作制度,用法律手段解决涉法涉诉信访问题。深入开展“六五”普法。搞好法律服务和法律援助。支持工会、共青团、妇联、科协等人民团体充分发挥桥梁纽带作用,更好反映群众呼声,维护群众合法权益。依法管理民族宗教事务,促进民族团结进步和宗教关系和谐稳定。做好新形势下的对台、侨务和外事工作。加强国防动员和后备力量建设,支持驻渝部队现代化建设,推动军民融合深度发展,巩固军政军民团结。

(九)切实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强化主体功能理念,加强生态文明制度、法律和文化建设,促进人与自然和谐。

制定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指导意见。按五大功能区域优化生态格局,突出大生态区生态涵养和保护功能,切实抓好渝东北生态涵养发展区和渝东南生态保护发展区建设,引导人口相对聚集和超载人口梯度转移,减轻生态环境负担,涵养和保护好青山绿水。强化大都市区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严格环境准入,严控高耗能、高污染和产能过剩行业。加强生产和服务各环节资源节约和综合利用,发展绿色建筑,大幅降低能源、水、土地消耗强度。开展万户重点用能企业节能行动。深化循环经济试点示范,促进循环经济形成规模和特色。支持资源型城市转型发展。

深入实施“蓝天、碧水、宁静、绿地、田园”五大环保行动。落实国家大气污染防治计划,加强机动车尾气、扬尘、燃煤污染控制,开展大气污染预控预警和联防联控,逐步关停30万千瓦以下火电机组。强化饮用水源保护,抓好次级河流综合整治,统筹城镇和工业园区环境基础设施建设。专项整治噪声污染,切实解决噪声扰民突出问题。有序扩大退耕还林范围,推进生态修复重点工程。强化森林资源管护,建设生态园林城市。保护好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风景名胜区和湿地资源,推进石漠化治理、水土保持和野生动植物保护。整治农村面源污染,推进行政村环境连片整治,因地制宜处理农村生活垃圾和污水,建设美丽乡村。

健全生态文明制度。完善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落实用途管制。建设自然资源和地理空间库,编制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建立生态资源预警机制,健全生态环境损害赔偿、举报奖励和责任追究制度。坚持总量减排,推行企事业单位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和许可制度。建立不同功能区域、流域上下游的生态补偿机制,加大对重要生态功能区的财力补偿力度。发展环保市场,扩大排污权交易规模,推进碳汇交易、水权交易、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和生态文明示范。加强环境保护基层保障能力和执法力量建设,完善环境监管体系。

三、加强政府自身建设

改革发展任务越繁重,人民群众期盼越强烈,政府越应加强治理能力建设。要切实转变政府职能,深化行政体制改革,创新行政管理方式,增强政府执行力和公信力,努力建设法治政府和服务型政府。

第一,加快职能转变,推动政府善治。深刻认识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处理好政府与市场、与社会的关系。落实职能转变和机构改革方案,优化组织结构。严格控制机构编制,确保财政供养人员只减不增。继续推进事业单位分类改革。深化扩权强区强县改革。进一步清理、精简和下放行政审批事项,服务市场主体和人民群众。以发展战略和规划为导向,灵活运用财政、金融、产业、价格等政策工具,增强经济调节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切实强化市场监管、公共服务、社会管理和环境保护等职能。以电子政务建设促进职能转变和服务方式优化,推行网上申报和审批。搞好政府新闻发布,办好政务微博,公开政务信息,及时回应社会关切。

第二,全面依法行政,规范政府行为。自觉维护宪法和法律权威,建立科学严谨的法治政府建设评价体系,增强政府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履职的能力。健全科学、民主、依法决策机制,严格重大决策和规范性文件合法性审查,加强咨询论证、风险评估、责任追究等关键环节法制保障。适应政府职能转变和经济社会发展,及时制定、修改和废止政府规章。扩大行政立法公众参与,防止部门利益固化。认真办理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提案。普遍建立法律顾问制度,充分发挥法律顾问作用。完善行政执法体制、程序和方式,推进综合执法,解决权责交叉、多头执法、执法不作为慢作为乱作为等问题,坚决纠正简单、粗暴、野蛮执法。完善行政复议制度,坚决纠正行政违法和不当行为。

第三,改进工作作风,建立常态机制。深入推进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持续整治“四风”,严格执行《党政机关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条例》和政治纪律“八严禁”、生活作风“十二不准”,以作风改进取信于民。扎实开展“五个专项行动”,严格规范控制评比表彰、节庆论坛会展、因公出国和议事协调机构,按制度要求规范公务接待、公务用车、会议活动、办公用房,严肃查处违规超标。强化公务卡结算管理,形成节约型机关建设的长效机制。大力倡导服务大众、奉献社会精神,健全人才向基层流动、向艰苦地区和岗位流动的激励保障机制。遵循功能分区,改革绩效考核评价机制,既看发展又看基础,既看显效又看潜绩,既看能力又看作风,形成执政为民、服务发展的良好政风。

第四,健全监督机制,确保政府清廉。自觉接受人大及其会的法律监督和工作监督,自觉接受政协的民主监督,主动接受媒体和公众监督。构建决策科学、执行坚决、监督有力的行政运行体系,坚持用制度管权管事管人。依法公开各级各部门权力运行流程,规范自由裁量权,把权力关进制度笼子。强化行政监察和审计监督,加大对公共财政资金和国有资产资源审计力度,强化审计结果运用,促进行政运行不断完善。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始终保持惩治腐败高压态势,有案必查,有腐必惩,形成震慑。完善防控廉政风险、防止利益输送和领导干部报告个人有关事项等制度。深化工程建设、招标投标、土地出让、政府采购等领域改革,以制度设计控制腐败源头。加强廉政教育,严守纪律和道德底线,努力建设一支促进改革创新、始终勤政为民、遵循法治原则、严守清正廉洁的公务员队伍。

各位代表!我们正处在变革与奋进的伟大时代。改革释放红利,创新引领发展。勤劳智慧的重庆人民,曾经创造过许多的历史辉煌,在全面深化改革新征程中,一定能抒写出“科学发展、富民兴渝”的壮丽篇章。让我们紧密团结在以同志为的党中央周围,在中共重庆市委坚强领导下,以更大的担当、更实的作风,攻坚克难,锐意进取,建设和治理好我们共同的家园,为实现“两个一百年”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力量!

3页,当前第3123

重庆舆情工作报告全文篇五

各位代表:

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提出意见。

一、20xx年工作回顾

刚刚过去的20xx年,面对错综复杂的国内外形势和艰巨繁重的改革发展稳定任务,我们在党中央、国务院的坚强领导下,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和xx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深入学习贯彻系列重要讲话精神,认真执行市委各项重大决策部署,紧紧围绕“科学发展、富民兴渝”总任务,大力实施五大功能区域发展战略,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着力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在新常态中奋发有为,在转型发展中提质增效,全市呈现出经济稳中向好、民生不断改善、社会和谐稳定的良好局面。

初步核定,全市生产总值达到14265亿元,比上年增长10.9%。突出特点是“四个结构”进一步优化:一是“三驾马车”协同发力,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5096亿元、增长13%,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32万亿元、增长18%,实现进出口总额955亿美元、增长39%,动力结构更趋协调。二是第三产业增加值占比超过第二产业,电子信息和汽车等战略性支柱产业增长快于一般工业,金融和服务贸易等现代服务业增长快于一般服务业,产业结构更趋优化。三是工业投资占比提高到31.5%,基础设施和房地产投资占比均保持在25%左右,投资结构更趋合理,为长远发展积蓄了后劲。四是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突破1000亿元、增长30%以上,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1922亿元、增长13.9%,城乡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到25133元和9470元、增长9%和11.5%,效益结构持续向好。城镇新增就业65.3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处于3.5%的较低水平。居民消费价格涨幅控制在2%以内。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均衡性、协调性、可持续性不断增强,市四届人大二次会议确定的年度任务顺利完成,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奠定了更为扎实的基础。

一年来,我们所做的工作及成效主要有:

(一)五大功能区域发展取得积极进展。坚持把五大功能区域发展战略作为全市“五位一体”现代化建设的布局、载体和平台,相继出台产业布局、财政扶持、生态环保、考核评价等分类扶持、差别约束的配套措施,促进了资源要素优化配置和高效利用。都市功能核心区高端要素加快集聚,服务业增加值占比提高到78%;都市功能拓展区先进制造业提速发展,片区开发有序推进,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进出口总额占全市比重分别达到40.8%和48.8%;城市发展新区加速扩容,重大基础设施规划启动实施,工业投资占全市比重达到56.2%;渝东北和渝东南特色发展、绿色发展步伐加快,生态涵养和保护得到加强,特色产业和生态旅游亮点纷呈。随着五大功能区域发展战略深入实施,全市可持续发展机制初步形成,区县和市场主体活力得到激发,各功能区域呈现出相互支撑、优势互补、协调联动的新局面。

(二)产业升级步伐加快。突出高端化、配套化、集聚化,推动产业集群发展,形成了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双轮驱动格局。全市工业总产值突破2万亿元,增长14%。“6+1”产业集群持续发展,汽车和电子信息两大支柱全面发力。长安福特三工厂、上汽通用五菱等项目投产,全市汽车产量达到263万辆,自主品牌占比和单车均价明显上升。各类智能终端产量达到2亿台件,sk海力士芯片封装、奥特斯集成电路基板、巨腾机壳等关键零部件项目投产,本地配套率进一步提高。对装备、材料、轻纺等处于不景气周期的行业,实施“一企一策”分类指导,推动兼并重组,促进产品升级,努力降本增效,奋力开拓市场,扭转了低迷态势,产值增幅均超过10%。紧跟全球科技革命和产业发展趋势,锁定并布局了集成电路、液晶面板、页岩气等十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实施了一批有长远战略意义的大项目。发挥工业园区支撑作用,产业集中度提高到76%。持续推进工业研发千亿投入计划,实施7个重大科技专项和42个科技支撑示范工程。中科院重庆研究院竣工运行。

服务业提档升级步伐加快。谋划实施了跨境电子商务、保税商品展示交易、保税贸易、大数据云计算、跨境结算等五大新型服务贸易,服务贸易额增长25%,实现824亿美元离岸金融结算,完成1602亿元跨境人民币结算,电子商务交易额达到4500亿元。各类金融机构加速集聚,资产规模超过3.8万亿元。银行业金融机构快速增长,开业分行和法人机构达到95家,不良贷款率控制在0.45%的低位。中央商务区加快形成,都市区“1+16”核心商圈和专业市场体系逐步完善,双福国际农贸城开业,百亿级商圈和市场分别增至10个和15个。会展规模刷新纪录。餐饮住宿业扭转了下滑态势。依托铁路、公路和水运,现代物流基地、区域性物流节点和城市配送体系加快形成。加大跨区域旅游协作力度,推进度假区建设,新增4a级景区14处,旅游总收入和入境游人次分别增长13.1%、8.9%。

(三)重点领域改革取得新突破。坚持问题导向,有序推进133项改革任务,聚焦突破25项重点改革,为经济社会发展注入了新活力。推进政府职能转变和机构改革,取消、下放和调整行政审批事项526项。落实西部大开发和结构性减税政策,取消和免征一批行政事业性收费,为企业减税让利379亿元。实施新一轮区县政府机构改革。两江新区试点大部制改革。璧山、铜梁完成撤县设区。推进工商登记制度改革,完善小微企业扶持机制,新办企业增长29.9%,市场主体达到172万户,非公有制经济占比达到61.3%。改革产业扶持资金使用方式,创设6支产业引导股权投资基金。推进投融资改革,启动了1300亿元基础设施ppp项目。完善政府性债务管控机制,削减债务1016亿元,做到了风险可控。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国资项目面向社会增资扩股和转让股权1130亿元,5家企业成功上市,22家企业在新三板挂牌。金融租赁、消费金融、第三方支付等12家新型金融机构获准设立,信用保证保险等10家机构取得突破性进展。要素市场年交易量突破9000亿元。全年新增社会融资5500亿元。深化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启动农村集体资产量化确权改革试点,累计交易地票15.2万亩、交易额306亿元,农村产权抵押贷款达到685亿元,新增农民工转户25.3万人。稳步推进社保、医疗、教育、文化等社会民生领域改革,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程度不断提升。

(四)内陆开放高地建设纵深推进。积极融入国家“一带一路”战略和长江经济带重大部署,构建大通道、大通关、大平台开放体系,形成了寸滩水港、江北国际机场、团结村铁路中心站三个交通枢纽、三个一类口岸、三个保税监管区。渝新欧国际铁路联运大通道成为中欧贸易陆上货运主通道,在组织返程货源、开通国际邮运、开放铁路口岸、获批汽车整车进口口岸、设立铁路保税物流中心(b型)、班列提速降费等方面取得新突破。两路寸滩保税港区获准开展贸易多元化试点,设立进境水果和肉类指定口岸。加工贸易、一般贸易、服务贸易协同发展,外向型产业集群加速形成。全方位、多渠道、宽领域招商引资,实际利用外资稳定在106亿美元。两江新区功能开发全面展开,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加速集聚,辐射带动作用明显增强。经开区、高新区基础开发和招商引资同步推进,产业集中度和产出率又有新提升。渝港、渝澳、渝台交流合作得到加强,与兄弟省区市经贸合作不断深化。

(五)城市枢纽功能和建设管理水平持续提升。推进新型城镇化,深化实施城乡总体规划,着力提升城市发展品质。铁路枢纽加快建设,渝黔铁路货运专线建成通车,火车北站扩建一期工程基本完工,渝怀二线、黔张常铁路顺利开工,铁路在建里程达到1000公里。第三个千公里高速公路建设计划提速实施,通车里程达到2400公里。江北国际机场旅客吞吐量达到2926万人次,货邮量增至30万吨。港口集装箱吞吐量突破100万标箱,货运量达到1.5亿吨。国家级互联网骨干直联点开通运行,数据传输能力大幅提升。都市商务集聚区加速开发,悦来新城、中央公园、龙洲湾等片区开发展示出新形象,各区县城面貌不断改善。累计建成公租房2768万平方米、配租17.4万套。改造城市棚户区293万平方米,惠及8.1万市民。城市轨道通车里程增至202公里,新增一批桥梁隧道和市政设施。改造城市道路323万平方米,新增室内公共停车位15.6万个,改建路灯2.4万盏。实施建筑垃圾、生活垃圾和餐厨垃圾密闭转运,城市主干道机扫率达到88%。

(六)“三农”和库区发展取得新成效。围绕保供增收,大力发展特色效益农业,粮食、蔬菜等主要农产品量足价稳,生猪、牛羊、渔业、柑橘等一批百亿级产业链日趋成型。建成7400公里行政村通畅公路和4000公里撤并村通达公路,新增农村客运线路393条,符合条件的行政村提前实现客运通达目标。推进一批重点水源项目和河流治理工程,整治山坪塘5.1万口,解决了215万人饮水安全问题。扎实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完成650个行政村环境连片整治。改造农村危旧房8.1万户。完成高山生态扶贫搬迁16.5万人。实现450个贫困村整村脱贫,减少贫困人口36万人。

实施三峡后续项目1844个,落实国家专项补助201亿元,撬动上千亿社会资金投入库区发展。累计建成94个生态农业、生态工业、商贸服务和旅游项目,库区产业支撑能力明显增强。建成一批对外通道、城镇排水管网和渡改桥设施。累计完成生态屏障区造林255万亩,发展生态渔场3万亩。城镇移民小区综合帮扶常态推进。加强试验性蓄水安全监测和应急防范,完成地质灾害治理项目34个,应急避险应搬尽搬,实现“无人员伤亡、无疫情发生、无重大事故”。

(七)社会民生进一步改善。始终坚持民生第一目标,兜底线、保基本、促均衡,不断提升公共服务质量和水平。实施大学生就业促进和创业引领计划,年末高校应届毕业生就业率达到94.9%。扶持城镇就业困难人员就业创业,零就业家庭动态消除。回引农民工就业创业30.6万人。推动城乡养老及医疗保险扩面提标,城乡养老保险转移接续和缴费激励机制逐步完善。实施城乡居民大病保险,扩大城镇职工医保个人账户使用范围。社会救助和保障标准与物价上涨挂钩联动,困难群众基本生活得到有效保障。推动城乡教育均衡发展,义务教育普及成果巩固扩大,初中毕业生升入高中阶段教育比例增至97%,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37.4%。实施农村薄弱学校改善计划,3499所中小学办学条件得到改善,中小学校舍标准化率达到83%。为乡村教师发放生活补助。累计建成28所三甲医院。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39家试点区县公立医院取消药品加成。药交所完成交易额190亿元。鼓励社会办医,民营医院实有床位占比达到20.4%。全年无重大传染病疫情发生。“单独两孩”生育政策稳妥实施。覆盖市、区县、镇街、村居的四级食品药品监管体系基本建立。文化体制改革取得新进展,“大文化”管理格局基本形成。新增文化企业近1万户。一批基层公共文化设施建成投用。推出一批文艺精品,8部作品荣获国家“五个一工程”奖。新建了一批体育设施,全民健身活动蓬勃开展,我市运动员在亚运会获3金1银好成绩。

这里,特别要报告的是,经过近两年的持续努力,142亿元中央专项补助民生项目已落实到位,22件城乡民生实事有5件提前完成、其他各项均超额完成年度任务,人民群众反映急切的民生问题得到较好解决。

(八)平安建设不断深入。认真贯彻《深化平安重庆建设意见》,巩固了社会和谐稳定的良好局面。加强立体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恢复和新建派出所187个、警务室614个,实现“一镇街一所”目标。加强城乡社区建设,市区及区县城社区网格化管理实现全覆盖。实施社区减负工程,社区工作负担大幅减轻。深入开展干部下访接访行动,化解了久拖不决的群众房屋办证难等大量问题和矛盾纠纷。依法打击各类违法犯罪,刑事案件、暴力案件、侵财案件和110警情均同比下降,群众安全感和满意度进一步提高。扎实开展安全生产专项整治和企业安全标准化建设,安全事故起数、死亡人数分别下降10.3%和8%。加强城乡消防基础建设,火灾形势保持稳定。成功预报和处置“8·31”、“9·13”暴雨洪灾,灾后重建有序展开,最大限度保障了受灾群众生产生活。

(九)生态文明建设迈出新步伐。认真落实《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意见》,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同步建设美丽山水城市。制定产业禁投清单,强化环保差别化约束。单位生产总值能耗和碳排放分别下降3%、2.5%,国家下达的节能减排任务超额完成。渝东北生态涵养发展区、渝东南生态保护发展区成为国家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完成一批工业项目废气深度治理,新建燃煤火电机组全部实现脱硫脱硝除尘,淘汰黄标车、老旧车和燃煤锅炉,都市区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达到246天,pm2.5平均浓度下降7.1%。推进重点次级河流整治,完成都市区20个污染湖库治理。城市生活污水、生活垃圾处理率分别达到90%和99.5%。长江干流水质保持优等。完成营造林320万亩,全市森林覆盖率达到43.1%,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到42.1%。金佛山成功列入世界自然遗产保护名录。

过去一年,我们按照中央统一部署和市委要求,扎实开展和巩固深化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着力打通联系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有力促进了政风转变。坚决执行中央八项规定和市委实施意见,切实强化制度约束,认真抓好立查立改立纠,会议活动、文件简报、评比表彰等大幅缩减,“三公”经费做到了零增长。推进依法行政,提请市人大会审议6部地方性法规草案,制定9件行政规章,全面清理并统一发布政府规范性文件。清理行政权力,规范行政执法,强化行政复议和行政诉讼应诉工作,及时纠正行政违法和不当行为。认真办理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提案。贯彻落实民族宗教政策,民族团结进步事业不断发展。国防动员、人民防空、优抚安置工作扎实推进,军政军民团结进一步巩固。外事、侨务、对台、统计、审计、监察、国家安全、档案、保密、参事、史志、应急、地震、气象等工作取得新成绩,妇女、儿童、青少年、老龄、慈善、残疾人、红十字等事业取得新进步。

我们也清醒地看到,重庆发展还面临不少困难和问题。长远看,重庆仍处于“双欠”阶段和“四个关键节点”,解决城乡区域发展不平衡、基础设施不完善、社会事业发展滞后、资源环境约束趋紧等矛盾还需付出长期艰苦努力。近期看,经济社会发展也出现一些新情况、新问题:一是经济下行压力依然较大,项目引进竞争加剧,消费热点不多,外需增长遭遇外部压力。二是实体经济面临不少困难,工业品出厂价格下降,融资和劳动力成本上升,民营经济和小微企业发展瓶颈亟待突破,做大总量与调优结构对产业发展形成双重压力。三是科技创新能力不足、投入不够、人才缺乏等问题较为突出,科技成果转化能力较弱,自主知识产权和自主品牌不多。四是财政收入增速趋缓和民生刚需增加的矛盾较为突出,就业、社保、教育、医疗、文化体育、食品药品安全、社会治安、安全生产、生态环保等领域还有大量工作要做。五是政府职能转变和政风建设长效机制有待巩固完善,法治政府建设任务紧迫而繁重,反腐倡廉仍须常抓不懈。

各位代表!过去一年的实践再次证明,做好政府各项工作,必须坚定与以同志为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坚决贯彻落实中央决策部署,在市委的坚强领导下,确保工作的正确方向;必须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一切从实际出发,遵循经济规律、自然规律和社会规律,推进科学发展、可持续发展和包容性发展;必须坚定社会主义市场化改革方向,不断破除各种体制机制障碍,持续释放发展动力;必须坚持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最大限度凝聚各方面智慧和力量;必须依法行政、廉洁从政,持之以恒加强政风建设,营造良好的政治生态和纯洁健康的工作氛围。

各位代表!过去一年取得的成绩,是党中央、国务院坚强领导和亲切关怀的结果,是市委统揽全局、科学决策的结果,是市人大、市政协履职监督、倾力支持的结果,凝聚着各级各部门及广大人民群众的艰辛和智慧,实属来之不易,值得倍加珍惜。在此,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在各自岗位上辛勤工作、奉献力量的全市各族人民,表示崇高的敬意!向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向各民主党派、工商联、人民团体和各界人士,向驻渝部队、武警官兵和公安民警,向关心和支持重庆发展的中央各部委、各兄弟省区市以及港澳台同胞、海外侨胞和国际友人,表示衷心的感谢!

二、20xx年工作总体部署

今年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之年,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市的开局之年,也是全面完成“”规划的收官之年。世界经济仍处在国际金融危机后的深度调整期,经济走势可能略有回升,但整体复苏的疲弱态势难有明显改观。我国仍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总体向好的基本面没有改变,但经济下行压力依然较大。重庆处在“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的战略节点,建设长江上游经济中心、国家中心城市和内陆开放高地既面临众多机遇,也存在不少挑战。我们要切实增强忧患意识、机遇意识和创新意识,把握形势新变化,深刻认识新常态,主动适应新常态,努力开创发展的新局面。

今年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xx届三中、四中全会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以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加快转换发展动力,把转方式调结构放到更加重要位置,深入实施五大功能区域发展战略,统筹推进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强化改革、开放和创新三大动力支撑,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加强风险防控,全面推进依法治市,促进经济平稳健康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

今年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是:全市生产总值增长10%左右。工业增加值增长12%左右。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2%左右,固定资产投资和进出口总额均增长16%左右。单位生产总值能耗和碳排放均下降1%,主要污染物减排达到国家约束性要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12%左右。城镇新增就业60万人以上,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5%以内。城乡居民收入增长与经济发展同步。居民消费价格涨幅控制在3%左右。

——深入实施五大功能区域发展战略。立足全市“一盘棋”,把五大功能区域发展战略融入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各个方面,既实施引导性措施,又严格约束性手段,发挥直辖体制优势,促进资源要素在区域、城乡之间优化配置和合理分享,努力实现各区域错位布局、差异发展、特色发展。

——加快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在做大总量中优化结构、加快发展中提高质量效益、协调互动中促进转型,加快科技创新、管理创新、市场创新和商业模式创新,推动经济增长由要素驱动、投资驱动转向更多依靠创新驱动,形成稳健、可持续的增长格局。

——全面深化改革开放。在战略上勇于进取,在战术上稳妥审慎,制定实施全市全面深化改革中长期规划,统筹推进以经济体制改革为重点的全方位改革,努力扩大内陆开放新优势,广聚国内外资源,形成全民创新创业创富的生动局面。

——全面推进依法治市。按照依法治市的要求,同步推进法治政府、法治社会建设,自觉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推动发展、化解矛盾、维护稳定,努力营造依法行政、依法办事的法治环境。

——不断增进人民福祉。坚持以人为本,把创造社会财富与促进公平正义有机结合起来,把做强经济硬实力与提升文化软实力有机结合起来,不断增加就业和城乡居民收入,不断提高公共服务质量和水平,让人民群众生活不断得到改善。

各位代表!适应新常态,是一场事关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深刻变革。我们要遵循规律,积久为功,奋力抒写伟大“中国梦”的重庆篇章!

三、20xx年的重点工作

(一)推动五大功能区域协调发展。围绕各功能区域发展定位,坚持产业跟着功能走、人口跟着产业走、建设用地跟着产业和人口走,完善和实施配套政策措施,夯实全市一体化发展基础。

进一步落实各区域发展导向。引导都市功能核心区聚焦金融服务、国际商务、高端商贸、文化创意、都市旅游等现代服务业,深化国家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加快建设现代服务业集聚区,着力打造长江上游金融中心和商贸中心。做大做强都市功能拓展区,加快布局高新技术产业和生产性服务业,着力打造全市科教中心、创新中心、物流中心、综合枢纽和对外开放门户。抓好城市发展新区招商引资和重大项目布局,加快产业和人口集聚,努力发挥全市工业化、城镇化主战场作用,成为成渝城市群的重要支撑。坚持“面上保护、点上开发”,完善生态涵养发展区和生态保护发展区扶持政策,推进产业发展生态化、生态经济产业化,优化开发空间,减轻环境荷载,构建低碳产业体系,增强内生发展动力,提升长江上游地区生态屏障功能。

认真落实功能分区配套措施。针对各功能区域基础设施和产业发展薄弱环节,充实重大投资项目库,带动固定资产投资稳定增长。加快交通、水利、能源、通信等基础设施网络建设,促进各区域互联互通。建立基于功能分区的转移支付制度,落实财税分类扶持政策,盘活财政存量资金,完善市与区县的事权和支出责任。多渠道筹集资金,力争新增社会融资6000亿元。大幅提高工商企业面向多层次资本市场的直接融资比重,引导商业银行加大对实体经济的信贷支持力度,规范和约束非银行金融机构融资行为,形成直接融资、银行信贷和其他融资25∶45∶30的比例结构。优化国土空间布局,保障符合科学发展要求的用地需求,推进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搞好能源等资源要素的统筹调度。适应劳动力供求变化,加强技能培训、配套服务和统筹调度,有效保障企业用工需求。

(二)提质发展工业集群。把创新驱动作为结构调整的主引擎,巩固支柱产业优势,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培育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推动产业迈向价值链中高端。

巩固提升“6+1”产业集群。推动汽车和电子信息产业持续放量,稳定工业经济基本面。支持长安汽车城建设,开工现代汽车等项目,实施福特变速箱二期、浦项熔融炼铁、鞍钢汽车薄板等配套项目。抓好电子信息产业新订单,引进大项目,提升附加值,加快零部件企业放量生产。推动传统制造业与信息技术和服务业融合发展。支持装备工业和国防工业发展,建设通用航空、轨道车辆等产业集群。顺应大宗生产资料价格走低的趋势,推动企业兼并重组、加快技术改造、调整产品结构、优化内部管理,巩固装备及摩托车制造、建材、轻纺等行业企稳回升势头。加快钢铁、电解铝、化工等行业调整,完善上中下游产业链条,促进产品升级换代,努力实现转型增效。

做大做强十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务实抓好集成电路、液晶面板、物联网、机器人、石墨烯和纳米新材料、新能源及智能汽车、页岩气、mdi一体化、生物医药、环保装备等项目引进、生产配套和销售物流,加快推动一批带动性强的龙头项目。奥特斯集成电路基板、sk海力士芯片封装要形成规模化产能,抓好京东方8.5代液晶面板、富士康高清显示模组投产达产,促进新型显示与智能终端、穿戴设备、集成电路、汽车电子等跨界融合。依托mdi一体化项目全面投产,推动化工产业结构调整,形成以煤化工为前端的精细化工产业链。加快国家页岩气勘探开采示范基地建设,实现产能50亿立方米,促进资源产业化利用。大力发展生物医药产业,推出一批生物医药大品种,着力提升产业能级。依托南岸国家级物联网产业示范基地、两江机器人产业园、高新区石墨烯产业园、中科院重庆研究院等平台,谋划布局一批物联网、机器人、新能源及智能汽车、纳米新材料、节能环保重大项目,加快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

发挥科技创新对产业发展的支撑作用。坚持市场导向,紧扣产业转型升级的技术需求,引导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共建研发创新平台。加大科技创新投入,实施重大科技专项,集中力量攻克技术难题。推行基于绩效评估的后补助方式,用好科技创业风险投资基金,完善研发设计、成果交易、检测认证、创新孵化、中试转化、科技咨询、科技金融、知识产权保护等科技服务,支持更多企业通过创新增强竞争力。深化科研体制机制改革,完善科技评价制度。落实科技成果转化股权和分红激励政策,建立与贡献相匹配的创新收益机制,激发科研人员创新潜能,为经济社会长远发展强功底、添动力。

(三)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围绕长江上游商贸物流中心和金融中心建设目标,坚持生产性与生活性服务业、传统和现代服务业并重,完善市场体系、增强集聚功能,推动服务业跨界发展、创新发展。

大力发展新型服务贸易。依托“渝新欧”和铁路口岸,发展平行贸易,扩大对欧进出口贸易。充分利用保税商品展示交易平台,吸引国内外进口商家入驻,丰富展销品种,创新交易机制,做大交易规模。推进保税区贸易方式创新,发展融资租赁、进境入区维修、委内加工、离岸贸易等新型业务。优化跨境电子商务平台综合服务和流程监管,降低交易成本、便利企业交易,吸引更多线下交易转线上、商贸企业上平台。加快两江国际云计算产业园、渝北仙桃大数据谷等园区建设,引进一批租用服务器从事数据存储、处理和外溢业务的公司,形成基于数据服务的产业集群。

加快发展商贸、物流、旅游等服务业。完善城乡流通网络,加快中央商务区转型升级,推进智慧商圈建设,完善便民商业设施。培育会展品牌,壮大会展经济。引导住宿餐饮业根据市场需求调整结构。适应消费模式新变化,大力发展移动互联网和物联网经济,加快引进和培育电商及关联产业,拓展本地产品和服务市场空间。大力发展连锁经营,推广网购店取店送,促进电子商务向农村延伸。完善现代物流基地、区域性物流节点和城乡配送体系,发展第三方物流和多式联运,降低成本、提高效率、优化服务。稳定住房消费,提升教育文体消费,鼓励养老健康家政消费,促进绿色消费。发展法律服务、会计审计、咨询评估等服务业。加强旅游整体规划和布局,深化“一心三带”及周边区域旅游协作,推动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打造精品线路和景区。促进旅游休闲房地产发展。建设智慧旅游体系,提升旅游服务水平,创新宣传营销方式,扩大规模效应和品牌效应。

推动金融业健康发展。培育和引进总部型、区域性金融机构,做强银行、证券、保险业,发展金融租赁、金融保理、信用保证保险、责任保险等新型业态。积极争取国家各类金融试点,设立民营银行,发展银行卡清算、再担保、跨境金融服务和互联网信用服务等业务。融入人民币国际化加快的进程,深化跨国公司本外币资金集中运营管理试点,发展离岸金融结算和人民币跨境支付业务。加快国民经济证券化步伐,鼓励各类企业上市。争取保险交易所落地,筹建石化产品交易中心,支持各类交易所业务拓展。开展巨灾保险试点。加强对小贷、担保等机构的监管,规范发展互联网金融和投融资咨询机构,确保不发生系统性、区域性金融风险。

(四)深入推进新型城镇化。坚持以人为本,突出规划引领,强化基础支撑,推进产城融合,加强城市管理,不断提升城市集群的发展质量。

完善市域城镇体系。推进城乡规划全覆盖和“多规合一”,统筹好各区域国土空间、产业布局、人口规模和环境容量。突出城市特色,加快国家中心城市建设,推进都市区组团式发展,完善城市发展新区功能配套体系,完成渝东北、渝东南城镇群总体规划。提升区县城基础设施支撑能力和公共服务水平,打造一批特色中心镇。开展国家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深化户籍制度改革,完善户口迁移政策和配套措施,让农民工及其家庭成员更好融入城市生活。

推进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构建铁路、高速公路、空港、水港、信息港等对外通道,强化都市区中心枢纽功能。推进高速铁路建设,开通成渝客运专线,建成兰渝铁路重庆段,开工郑万高速铁路。启动都市区铁路环线及其枢纽建设,推进货运铁路进园区,并与其他货运方式无缝衔接。新增高速公路通车里程125公里,实施第四个千公里建设计划。推进7000公里路网升级改造工程。基本建成江北国际机场第三跑道及东航站区,启动巫山机场建设,布局一批通用航空机场。投用果园港,加快新田、龙头山等枢纽型港口建设,推动船型标准化改造,加大航道整治力度,完善现代航运服务体系。启动建设长江小南海水电站,继续实施“千万千瓦”电源和特高压入渝项目,基本完成天然气“县县通”。建设国际通信专线及新一代互联网基础设施,扩大信息网络覆盖范围,充分发挥信息化在引领生态涵养保护、帮助农民脱贫致富等方面的重要作用。提速实施轨道交通项目。建设内外环之间骨干连接道,建成双碑桥隧等节点工程,促进各组团高效链接。

提高城市配套建设和管理水平。推进人口聚居区建设,合理布建学校、医院、商业、养老、文体等公共设施。推进嘉陵帆影、来福士广场等地标性项目建设,带动都市商务集聚区开发。加快城市棚户区改造,加强公租房配套建设和运营管理,改善居民居住条件,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加快城镇组团供水管网、防洪防涝设施和备用饮用水源建设。深化市容环境综合整治,依法整治违法建筑,加强背街小巷治理,规范户外广告和店招。完善基础数据库及应用平台,建立地下管网信息系统,提升城市管理数字化、精细化水平。加强交通规划设计,建成一批公共停车站场和人行过街设施。推进城市交通智能化示范,治理易堵路段,加强交通疏导,提高通勤效率。倡导公交优先,提高城市公交水平。

(五)继续抓好“三农”和三峡后续工作。夯实农业农村发展基础,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切实加强三峡后续工作,努力让广大农民和库区群众共享发展成果。

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推进农业由“生产导向”转向“消费导向”,加快形成因地制宜、规模生产和专业配套格局。强化对农产品主产区的政策倾斜,稳定粮油、蔬菜、生猪等基础产业,有效保障“米袋子”、“菜篮子”和“肉盘子”。紧盯市场需求,发展特色效益农业。推广良种繁育和实用技术,促进农业标准化生产。倡导农业投入品减量使用,强化农产品全程监管和责任追溯,推进无公害绿色有机农产品认证,守住农产品质量安全底线。培育农村现代流通主体,推动农超对接、基地直营、网上直销,合理布建一批冷链物流项目和农产品产地集配中心。推动农业农村与休闲旅游深度融合,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增加农民非农收入。

加快新农村建设和扶贫开发。划定永久基本农田,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和山地农业综合开发,推广山地丘陵农机具,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抓好重点水源工程建设,加强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和山坪塘整治,形成长效管护和监测机制。新建改建农村公路1.1万公里。推进农村电网升级和危旧房改造。建设渝东北、渝东南扶贫开发示范区,实施精准扶贫和连片开发,加强产业培育、科教培训、信贷扶持和创业扶助,提高帮扶对象自我发展能力。扎实推进高山生态扶贫搬迁。强化扶贫资金使用监管和绩效考核,确保精确到户、细化到人。整合扶贫资源,动员社会力量参与扶贫。

完成三峡后续工作年度任务。抓好年度项目申报和二期项目库建设,滚动实施基础设施、特色产业、生态环保等后续项目,推进21个城镇移民安置小区综合帮扶,搞好职业技能培训,促进移民安稳致富。强化库区水污染防治,建设库周生态保护带,加大消落带治理力度,确保三峡水库水质安全。加强监测预警,全面开展地质灾害隐患排查和重点区域治理,加快推进奉节藕塘和武隆羊角等场镇危岩滑坡避险搬迁,实施库岸综合整治、城市安全通道、移民安置区高切坡防护等工程,保障库区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强化后续工作监督管理,努力建设和谐稳定新库区。

(六)深入推进经济体制改革。扎实抓好中央部署的改革事项,接续推进25项重点改革,谋划推出一批新的重大改革,不断激发经济内生动力和社会发展活力。

深化国有企业改革。以增强活力、提高效率为中心,优化国有经济布局,不断增强国有经济控制力、影响力和抗风险能力。推动市属国有集团层面混合所有制改革,加快国有企业股权多元化步伐。坚持以管资本为主,以整合资源为重点,加强国有资产分类监管。推进国有资本运营公司和投资公司试点。加快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完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健全国企管理人员考核和激励约束机制。

支持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发展。深化工商登记制度改革,探索工商营业执照、税务登记证、组织机构代码证“三证合一”和“多证联办”。认真执行结构性减税政策,清理和规范涉企收费,切实减轻企业负担。落实中央优化信贷结构政策,加大对中小微企业和科技型、民生型实体经济的金融支持力度,切实缓解融资难、融资贵问题。鼓励非公有制企业参与国有企业改革,鼓励有条件的民营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依托创业基地和孵化器,引导民营经济集群发展,推动大中小微企业协作配套、联动发展。

推进财税、投融资和价格改革。认真贯彻《预算法》,改进预算管理制度,健全全口径预算体系,扩大预决算公开范围,将政府债务纳入预算管理。按照中央统一部署,有序推进“营改增”、消费税、资源税等税制改革,清理规范各类优惠政策。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继续推出一批ppp合作项目。壮大产业引导股权投资基金规模,鼓励非公资本参与基金运营。抓住物价总体平稳的时机,稳步实施公共产品和服务价格改革,完善主要由市场决定价格的机制。

继续深化农村改革。坚持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坚持农民家庭经营主体地位,引导农村土地经营权有序流转,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培育家庭农场、农民股份合作社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全面完成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清产核资、量化确权改革试点,探索农村集体资产经营管理有效实现形式。健全城市资本下乡投资经营、农业生产全程社会化服务等新机制。完善地票交易制度,发挥地票对农村危旧房改造、高山生态扶贫搬迁和地质灾害搬迁安置的资金补充作用。建设农村综合产权交易平台。完善农村金融服务体系,健全农村产权抵押融资机制,探索土地收益保证贷款试点。创新农业保险品种,建立大灾风险分散机制。推进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试点,切实发挥供销社为农服务的重要作用。

(七)努力扩大内陆开放新优势。顺应国家扩大内陆沿边开放和区域协同发展新格局,主动向东向西向南开放,高效组织国内外资源要素,不断拓展内陆开放的广度和深度。

完善面向欧亚的大通道、大通关体系。依托各类交通枢纽、开放口岸和保税园区,大力发展保税加工、保税物流和口岸经济,着力构建内陆国际物流枢纽和口岸高地。积极组织周边地区货物搭载“渝新欧”班列,推动国际邮政专列正式运行,增加“渝新欧”开行班次和集装箱运量。

加快临空经济区建设,增辟国际客货运航线,进一步拓展空中走廊。发挥长江黄金水道成本优势,依托果园港等内河港区,促进重庆产品和转口货物通江达海。争取新设一批特种商品进口指定口岸。在城市发展新区和渝东北、渝东南有条件的区县设立海关、检验检疫机构或保税仓库,实现“就近报关、口岸验放”。进一步推动与沿海沿边口岸的通关协作,实现关检“一次申报、一次查验、一次放行”。

增强开放平台承载能力。强力推进两江新区开发开放,广聚海内外高端生产要素,推动江北嘴、悦来、礼嘉、鱼复、龙兴、水土等重点功能板块加快建设、释放能量,展现国家级新区的带动力、辐射力和影响力。提速建设两路寸滩保税港区贸易功能区和铁路保税物流中心(b型),加快万州、南岸保税物流中心(a型)建设,争取设立南彭保税物流中心。推动丰都成为澳洲肉牛进口首批承接地。办好中韩产业园和中新合作项目,加快经开区、高新区和特色工业园区开发开放,支持有条件的工业园区升格为国家级经开区或高新区,构建多元化、多层次的开放平台。

推动引进来走出去同步发展。实施外商投资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管理措施,实行外资准入备案制,推动跨境投融资便利化。引导外资通过股权转让、增资扩股、合资经营与本土企业广泛合作。做大智能手机、精密仪器和高端饰品等出口产品基地,支持企业打造自主品牌和国际营销网络,提升“重庆制造”的国际地位。支持有条件的企业开展对外投资、工程承包和劳务合作,争取个人境外直接投资试点。培养和引进一批熟悉国际通行规则和国际惯例的涉外人才,倡导形成与内陆开放高地相适应的开放文化。加强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国际友城和港、澳、台经贸往来,促进与长江经济带沿线省市协作,务实推进成渝经济区一体化,深化渝黔、渝鄂、渝湘等区域合作。

(八)更好地保障和改善民生。坚持全覆盖、保基本、多层次、可持续的方针,加大社会事业和民生投入,办好利民惠民实事,促进民生不断改善。

构建更完善的就业社保体系。适应就业市场新特点,优化就业政策和环境,重点抓好高校毕业生和困难群众就业,引导外出农民工返乡创业就业。依托楼宇产业园和小微企业创业基地,以创业带动就业。加快推进全民参保登记计划,促进社保由制度全覆盖转向人员全覆盖。加强“五险统征”,实施参保缴费激励。推动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深化医保支付方式改革。扩大异地就医跨省结算合作范围。推动社会救助精准化、法律援助便利化,逐步提高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编织好困难群众基本生活保障网。做好妇女、儿童、残疾人保障工作。大力发展养老服务和慈善事业。

更好满足群众精神文化需求。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发展先进文化,改造落后文化,挖掘地域文化,深入开展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形成健康向上的精神动力和文化支撑。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激活国有文化资源,壮大各类文化市场主体,推进万达文旅城等重大文化产业项目,增强重庆文化整体实力。培育和引进一批德艺双馨的文艺名家,面向社会公开征集优秀文艺作品,推出更多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俱佳的文艺精品。推动公共文化资源城乡均衡配置,逐步形成保基本、促公平、达标准的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实施惠民票价工程。倡导全民阅读。推动媒体融合发展,做好新闻出版、广播影视等工作。加强文化遗产、民族文化保护和利用,传承历史文脉。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做好科普和档案工作。提升体育公共服务水平,推动全民健身、竞技体育和体育产业同步发展。

让人民享有更公平的教育。按人口分布合理配置教育资源,适度增加城镇学校,改善农村办学条件,促进城乡区域义务教育资源均衡配置。推进考试招生制度改革,试行高等职业教育“文化素质+职业技能”入学考试。加快现代职业教育发展,扩大“五年一贯制”高职规模,搭建中职、高职专科与应用技术本科人才培养“立交桥”。推进高等教育内涵建设,发展特色学校、特色学科、特色专业,完善人才培养机制,提升教育质量和创新能力。抓好学前教育、特殊教育和继续教育。支持民办教育发展,扩大教育对外开放,构建多元化办学格局。加大贫困家庭学生资助力度,保障农民工随迁子女平等入学,促进孩子成长机会公平。

提供更好的卫生计生服务。扩大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完善投入补偿和运营监管机制。优化卫生资源配置,推进分级诊疗改革试点,构建县乡一体化医疗联合体。扶持和规范社会办医,完善医师多点执业制度,形成多元化办医格局。加强药交所建设,完善药品交易制度。做好中医药工作。加强重大传染病预防和应急处置。坚持计划生育基本国策,夯实基层基础,落实“单独两孩”生育政策,优化人口结构,提高人口素质。

各位代表!民之所望,即施政所向。为民办实事、做好事、解难事,是我们对全市人民的庄重承诺。今年,拟投入277亿元,重点办好25件民生实事:完成高山生态扶贫搬迁15万人,全面实现2606个撤并村公路通达,建成4000公里村社便道,安装1000公里农村公路防撞护栏,解决95.4万人饮水安全问题,整治山坪塘1.3万口,完成36个湖库污染治理,推进村卫生室配置标准化,免除35万孕妇产前检测费用,实施80万农村适龄妇女“两癌”免费检查,改造农村危旧房5.5万户,完成900个行政村环境连片整治,实施农村贫困地区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建成147所农村寄宿制学校和20xx套教师宿舍周转房,建成小区同步配建中小学,改造城市棚户区146万平方米,完成主城150条背街小巷整治和90座公厕建设任务,改造657个弃管小区电力设施,安装城市供水“一户一表”20万户,改造20xx栋老旧建筑消防设施,新建200个社区养老服务设施,建设城市公益性公墓,流动文化服务进村3.3万场,实现520个行政村光纤和410个乡镇4g网络全覆盖,完成20万人就业技能培训。我们将按照“五个坚持”原则,着力构建重点民生实事滚动实施机制,尽心竭力解民忧、救急难、兜底线,履行好政府基本公共服务职能。

(九)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顺应社会结构的新变化,坚持系统治理、依法治理、综合治理、源头治理,促进社会既充满活力又和谐有序。

深入推进平安建设。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推进网络化、网格化管理,完善治安防控体系。加强镇街派出所、司法所、综治办和社区警务室建设,依法防范和惩治各类违法犯罪,为人民生命财产提供安全保障。严格实施《安全生产法》,加强安全事故防控体系建设,强化企业主体责任和属地管理、行业监管责任,加强重点行业、重点区域、重点时段监管和专项治理,加快小煤矿整顿关闭,扎实做好道路交通、消防和特种设备等安全工作,有效防控重特大事故。推进基层食品药品监管机构规范化建设,严格执行食品药品安全责任追究制度。完善防灾减灾救灾综合管理体制,推进区域应急中心建设,建成应急指挥系统,提升突发事件应急响应、处置和保障能力。

加快构建基层治理新格局。推动政府治理与社会自我调节、居民自治良性互动。依法落实居委会和村委会组织法,支持保障人民群众依法自治。探索基层协商民主制度。引导和规范社会组织参与公共事务。健全社会组织登记、监管与第三方评估制度。完善社工培养、使用和评价机制。推行居住证制度,加强流动人口管理和服务。落实特殊群体管理安置帮教措施,做好社区矫正工作。健全社会征信体系,扩大信用信息征集、共享和应用范围,依法保护个人信息安全。弘扬法治文化,搞好普法宣传教育,增强全社会法治意识。

积极化解社会矛盾纠纷。坚持标本兼治,健全市、区县、镇街、村居四级联动机制,促进矛盾纠纷排查、研判和有效化解。完善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联动工作体系,加快专业性、行业性人民调解组织建设,建立律师等第三方参与调处机制。实施“阳光信访”,规范信访秩序,将信访导入法治轨道。支持工会、共青团、妇联等人民团体服务群众、联系群众,更好维护群众权益。加强民族工作,依法管理宗教事务,促进民族团结进步和宗教关系和谐。做好新时期对台、外事和侨务工作。

强化国防动员和后备力量建设,推进军民融合深度发展。做好双拥共建和优抚安置工作,巩固军政军民团结。

(十)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坚持既要金山银山、又要绿水青山,加强污染防治和生态保护,让人民群众呼吸新鲜空气、喝上干净水、生活在宜居环境中。

促进绿色低碳发展。科学定位生产空间、生活空间和生态空间,完善各功能区域环保标准,落实产业投资负面清单和规划环评制度,推进能效评价前期介入。加强全过程节约管理,降低土地、能源、水资源消耗强度,推广绿色建筑、绿色照明新产品和新技术。开展资源综合利用和循环经济示范,扩大并规范再生资源回收利用。加快能源结构调整,构建低碳能源体系。推广合同能效管理,探索废气、污水和垃圾等污染物排放指标交易试点,鼓励第三方治理环境污染,实施绿色信贷和环境污染责任保险。积极吸引社会资本投入环境设施建设和环保产业发展。

深入实施环保五大行动。以pm2.5污染防治为重点,抓好扬尘控制、机动车减排、高污染行业及重点企业治理,推进重庆发电厂等环保搬迁,开展大气污染预警预控和联防联控。都市区空气质量优良天数保持在240天以上。加强水资源管理和饮用水源保护,推进次级河流综合治理和重点湖库整治。建设和用好集镇生活污水和垃圾处理设施,倡导生活垃圾分类、减量。扩大退耕还林范围,继续实施天然林保护及石漠化、水土流失综合治理,搞好工矿采空沉陷区生态修复。加强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湿地资源和城市绿地保护,加大生物多样性保护力度。加强工业、交通、文化娱乐和商业活动噪声源治理。控制农村面源污染,开展农村生活垃圾专项治理,建设美丽乡村。

加强生态文明制度建设。划定生态红线,完善生态保护、排污许可、环境信息公开等制度体系。开展生态补偿试点。加快制定和修订规范畜禽养殖、保护林地和湿地资源等行政规章。加大环境执法力度,依法打击生态环境违法犯罪,努力做到源头严防、过程严控、后果严惩。培育普及生态文化,开展生态文明宣传和创建活动,增强全民生态文明意识。

四、加强政府自身建设

新形势新常态,对政府自身建设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我们要紧紧围绕法治政府建设目标,加快建设管理规范、运行高效、服务勤勉、施政廉洁的人民政府,不断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一)转变政府职能,提高治理水平。坚持管好与放活并举,强化战略规划、公共服务、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公共安全、环境保护等政府职能。建立政府权力清单、责任清单和负面清单,厘清行政权力边界。深入推进政府机构改革,合理划分市和区县政府职责权限,做到上下联动、前后衔接、权责一致。稳步实施事业单位分类改革,加大政府购买公共服务力度。推动不动产统一登记机构和职能整合。继续取消和下放一批行政审批权项,充分释放市场活力。完善网上行政审批,促进政务服务流程再造和优化。推进区县、镇街和村居三级便民服务中心建设,让群众方便办事成为常态。依法推进政府信息公开,完善新闻发布制度,充分利用微博、微信等新媒体,及时传递政务信息,回应社会关切。

(二)推进依法行政,严格依法办事。积极配合人大立法工作,统筹推进政府规章立改废释,为改革发展稳定提供法制保障。健全依法决策机制,认真履行重大行政决策公众参与、专家论证、风险评估、合法性审查、集体讨论决定等法定程序,落实重大决策终身责任追究制度及责任倒查机制。推进中国特色新型地方智库建设,更好服务重大决策。深化行政执法体制改革,优化配置执法力量,推进综合执法改革,促进执法重心下移。增强公务员守法意识,推进公正文明执法,健全行政裁量权基准制度,建立执法全过程记录制度,落实重大执法决定法制审核制度。严禁征收和罚没收入与部门利益直接或变相挂钩。做好行政复议和行政诉讼应诉,支持仲裁工作。

(三)强化权力监督,抓好廉洁自律。坚持用制度管权、管事、管人,努力形成科学有效的权力制约和监督体系。自觉接受人大及其会的法律监督和工作监督,真诚接受政协的民主监督,充分尊重司法监督,主动接受公众和舆论监督。加强政府内部层级监督和专门监督,改进上级机关对下级机关的监督,建立常态化监督制度。对权力集中的部门和岗位,实行分事行权、分岗设权、分级授权、定期轮岗,防止权力滥用。认真执行审计五年轮审规划,保障和支持审计机关依法独立行使监督权。强化行政监察,完善重点领域的反腐制度设计,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腐败。加强反腐倡廉教育,推进廉政文化建设。始终保持惩治腐败的高压态势,严肃查处各类违纪违法案件,决不让腐败分子有立足之地。

(四)构建长效机制,持续改进政风。深入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和市委实施意见,以认真精神、从严举措,完善长效机制,打赢作风建设“持久战”和“保卫战”,不断改进思想作风、工作作风和生活作风,以实际行动取信于民。深入开展“五个专项行动”和“十个专项整治”。强化问责问效,坚决惩治庸政、懒政、怠政。建设节约型政府,不新建和改扩建政府性楼堂馆所,确保财政供养人员总量和“三公”经费只减不增,发挥政府在公共节能中的示范作用。实施公务用车制度改革。加强公务员队伍建设,从严教育、管理和监督干部,增强法治意识、程序意识、纪律意识和服务意识,自觉敬畏法律、敬畏程序、敬畏纪律,努力打造政治坚定、能力过硬、作风优良、勤勉尽责的人民公仆队伍。

“十三五”时期,重庆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我们要按照中央和市委统一部署,加强调研、集思广益,深入研判国内外形势新变化,准确把握重庆发展阶段性特征,进一步明确重大战略任务和工作思路,认真编制“十三五”规划,为推动新一轮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勾画蓝图。

各位代表!新常态赋予新使命,蕴含新机遇,呼唤新作为。推动经济平稳持续发展,不断增进民生福祉,实现社会和谐安定,需要众志成城、合力向前。让我们紧密团结在以同志为的党中央周围,在中共重庆市委的坚强领导下,坚持低调务实、少说多干,敢于担当、积极作为,统筹做好改革发展稳定各方面工作,不断开创“科学发展、富民兴渝”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新局面!

3页,当前第2123
相关范文推荐
  • 08-31 2023年全员考核工作报告(实用8篇)
    在经济发展迅速的今天,报告不再是罕见的东西,报告中提到的所有信息应该是准确无误的。那么报告应该怎么制定才合适呢?这里我整理了一些优秀的报告范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
  • 08-31 2023年租房子合同样本(优秀6篇)
    随着法律观念的日渐普及,我们用到合同的地方越来越多,正常情况下,签订合同必须经过规定的方式。那么合同应该怎么制定才合适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带来的合同优秀范文,希
  • 08-31 2023年部队连队工作总结(模板5篇)
    总结是对某种工作实施结果的总鉴定和总结论,是对以往工作实践的一种理性认识。大家想知道怎么样才能写一篇比较优质的总结吗?下面是我给大家整理的总结范文,欢迎大家阅读
  • 08-31 2023年乘法分配律的心得体会学生(汇总5篇)
    心中有不少心得体会时,不如来好好地做个总结,写一篇心得体会,如此可以一直更新迭代自己的想法。大家想知道怎么样才能写得一篇好的心得体会吗?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关于学
  • 08-31 2023年入户走访工作报告(优秀5篇)
    随着个人素质的提升,报告使用的频率越来越高,我们在写报告的时候要注意逻辑的合理性。通过报告,人们可以获取最新的信息,深入分析问题,并采取相应的行动。下面我就给大
  • 08-31 2023年交通战备工作报告总结(通用5篇)
    “报告”使用范围很广,按照上级部署或工作计划,每完成一项任务,一般都要向上级写报告,反映工作中的基本情况、工作中取得的经验教训、存在的问题以及今后工作设想等,以
  • 08-31 2023年电厂工作报告总结 电厂实习总结(优质6篇)
    报告是指向上级机关汇报本单位、本部门、本地区工作情况、做法、经验以及问题的报告,那么报告应该怎么制定才合适呢?下面我就给大家讲一讲优秀的报告文章怎么写,我们一起
  • 08-31 2023年汇报工作简报标题(优质5篇)
    范文为教学中作为模范的文章,也常常用来指写作的模板。常常用于文秘写作的参考,也可以作为演讲材料编写前的参考。大家想知道怎么样才能写一篇比较优质的范文吗?下面我给
  • 08-31 2023年常规巡察工作方案(大全9篇)
    “方”即方子、方法。“方案”,即在案前得出的方法,将方法呈于案前,即为“方案”。方案对于我们的帮助很大,所以我们要好好写一篇方案。接下来小编就给大家介绍一下方案
  • 08-31 2023年兴业银行工作总结(优秀5篇)
    在现在社会,报告的用途越来越大,要注意报告在写作时具有一定的格式。报告帮助人们了解特定问题或情况,并提供解决方案或建议。这里我整理了一些优秀的报告范文,希望对大

猜你喜欢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