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工作总结>2023年感知两位数全景数学教案及活动反思(优质8篇)

2023年感知两位数全景数学教案及活动反思(优质8篇)

时间:2023-09-23 02:26:08 作者:雅蕊2023年感知两位数全景数学教案及活动反思(优质8篇)

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编写教案是必不可少的,教案有助于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写教案的时候需要注意什么呢?有哪些格式需要注意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带来的优秀教案范文,希望大家可以喜欢。

感知两位数全景数学教案及活动反思篇一

《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是上海市九年义务教育课本小学数学新教材一年级第二学期p33页上的内容。教材分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是主体图。小胖跟妈妈去玩具商店买玩具,小胖想买足球和飞机。接着(题2)介绍三种算法。学生已经掌握整十数加整十数,整十数加两位数或两位数加整十数、两位数加一位数或一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因此,这堂课关键是引导学生运用这些已有的知识经验,通过自己的操作探究、合作学习,将新知识转化、纳入已有的认知结构。自主的学习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法。

我将算法思维、算法多样化渗透于整节课。特别是在构建算法模型,优化算法多样这一部分。主要分三个层次:

第一层次:借助直观,产生算法。

第二层次:展示交流、描述算法。

第三层次:归纳、提炼、优化算法。这里一是要缩小个体差异。

二是尽可能的选择大多数学生接受、理解、掌握的算法。

三是有效构建了算法模型。

因此教师在此层次特意安排两个提问:在这么多算法中,你最喜欢哪几种算法?为什么?假定你是老师,你想推荐哪几种算法给你的`同伴?为什么?来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有效构建数学模型。

让学生自己在尝试探索的学习中,经历算法的发现过程。引导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和方法去解决问题,大胆放手,让学生自主建构起自己的知识体系。充分显现学生的聪明才智、独特个性和创新意识,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但在探索不同的算法过程中,没有让学生加强操作与讨论。优生明白理解,但中差生不一定明白,听懂,如果让学生将每种算法再用学具操作一下,或小组充分讨论,那么效果可能更佳。

感知两位数全景数学教案及活动反思篇二

“两位数减两位数退位减法”是人教版二年级上册的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在学生学习了“两位数减两位数不退位减”和“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计算基础,并且懂得运用竖式计算。因此在本节教学中,我主要让学生自己通过教材例题中的数学信息提出不同的问题,从而进一步运用列式进行竖式计算。两位数减两位数的退位减法是100以内笔算中的重点,也是难点,学生理解算理、掌握算法有一定的难度。

为了让学生理解个位不够减时,从十位退一这个重点,在教学中,我采用了“两位数减一位数的退位减法,迁移到两位数减两位数退位减。”通过教具操作与演示,我放手让学生合作交流说出计算方法,掌握写坚式过程。在合作交流过程汇报方法中,学生说出了不同的思路,说出各有各的好方法。

整节课虽然我都放手让学生独立计算、比较、发现。整个教学过程体现了每学生参与探讨算法的过程,有效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得到收获,在教学中也较轻松。从练习情况看,学生掌握情况较好,但是仍有很多的地方出现错误。

1、有些学生在写竖式时,出现两位减一位的个位对了十位上,有的个位不够减向十位退了1,十位上不打点,十位漏减退的1,或者在列竖式时减时个位不够减,不向十位退1,而是用下面的数减上面的数而做错。

2、缺少了课堂的有效性,学生在课堂上只是掌握计算方法,心里明白算理,能算出正确答案,缺少了动手操作。

3、学生学习情绪较低,参与积极度不高。

所以在今后课堂上,不但让学生能动口、动脑、更重要是动手操作解决实际问题,对不同的教学内容探讨出不同的思路与方法,还待进一步地改进。

感知两位数全景数学教案及活动反思篇三

4月8日,只是一个很平常的日子,但对于我而言却是意义非凡的。一堂普普通通的课,却给予了我们太多太多的“教育”和思索。

昨天下班前夕,被告知明天数学教研员姜老师要来听课。急急忙忙弄出了一份教案,又根据教案做了一份简单的ppt课件。晚上回家之后,只是简单地将教学思路理了一遍,随后的时间便是对着教案发呆了,并非是自己胸有成竹,而实在是自己看不进去了。今天上午进行了一次试教,试教之后,前辈们给予了我许多的帮助。

我是以围棋棋盘图导入新课的,让孩子们讲讲从棋盘上你发现了哪些数学信息,进而引出了“棋盘上一共有多少个交叉点”,从而列出式子“19×19”。在试教时,我的目的只是让孩子列出式子。而在前辈们的讲评中却发现:围棋棋盘在这节课上是可以大做文章的。比如在孩子列出“20×19=380”时,可以再添加一条在原来的棋盘上,之后的“380—19=361”时又可将添加上去的删除,这样图形与算式相结合的方式可以让孩子理解起来更为简单,也让题目变得更为形象。此外在试教时,我对学生似乎扶得过牢了,课堂的提问也似乎过于简单,在说算理时,我也只是选取个别孩子,并未完全顾及所有的孩子。还有一些细节方面的问题,有待在课堂中加强。

下午的课堂似乎比上午是有进步的,上午遇到的问题我也都能很好的解决。比如“19×19”不再只是一个简单的式子,而是让孩子们结合围棋棋盘来说明原因;而在说笔算过程时从个人说到同桌互说,再到最后的全班齐说。

第二次之后,新的问题也出现了。

1、自己的数学素养有限,对于课堂的评价和激励的语言太过于贫乏,课堂一直处于平淡中。在以后的课堂中尽量丰富自己的语言,以此达到活跃课堂气氛的目的。

2、对于课堂中的反馈还有待加强,反馈策略是一门深奥的学问。

3、本堂课中的练习安排并不是特别合理,缺少了一些思维的拓展。我可以在最后时利用一道难度稍大的题目,将孩子们的思维拔高,让他们将所学的知识运用于解决实际问题。

4、在试教时,我并未用到估算,而在正式上课时我将估算运用其中。而我也只是简单的运用估算,只是为了“估算而估算”。在之后的讲评中,姜老师的话让我知道了估算的用处远没有那么小。通过估算可以让孩子们的思维更为活跃,让他们渐渐知道自己的估算结果是可以一步步靠近准确值的。

一次匆忙的课堂,又让自己成长了不少。

感知两位数全景数学教案及活动反思篇四

最近,笔者参加县实验小学组织的数学优质课评比,听了三位教师同上的课——《两位数乘两位数口算》(人教版第六册上数学教材),颇有一番感触。评比采取的是教师抽签后定时备课,然后借班上课的方式。三位教师通过创设购物教学情景,引导学生提出一系列问题,并让学生列出30×10的算式,再让学生在比较算法中优化算法,最后让学生用“先算3×1=3,再算30×10=300”进行说理,完成教学任务。

在听课中,有两个班的两位学生对老师提出这样一个问题:“老师,为什么30×10=300?”执教老师想了一下解释说,因为30×1=30,所以30×10=300(即1个30是30,10个30就是300),这位学生对老师的解释似乎还不理解,满脸疑惑地坐下了。我们也感到老师的这一解释,好像是在解释一种算法,而没有从学生原有的认知水平去解释算理。

类似于这种算理教学,往往是教学的难点,教师在备课中应予认真考虑。教学中如何有效地面对学生的疑问。

领会学生的疑问,鼓励学生质疑

弄清题意,是解决问题的前提。有些教师在教学中由于没听明白学生提出的问题,对学生提出的问题采取不理不睬的态度,这样容易伤害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导致学生以后不愿意再提问题。这一节课在最后的练习中,有位学生提出这样的问题:“老师,为什么50×40=20xx,计算结果得数后面是三个零。”老师因为听明白这一问题是针对30×10=300的反驳,就让学生说一说口算的顺序:先算5×4=20,再算50×40=20xx(20后面的两个数用红粉笔标出)。这样一来,学生就明白了为什么结果是三个零,而不是两个零。总之,教师要多给学生思考问题时间,鼓励学生质疑问难。只要问题是围绕上课的主题,老师都应先予表扬、鼓励。要知道,学生的求知欲望是在老师的表扬激励下不断产生的。

对待疑难问题,教师要遵循学生的认知水平

“为什么30×10=300?”这是一个算理教学问题,学生原有的认知水平是已学过两位数乘一位数口算,如10×9,30×9。因此教师在复习导入时,应从解决这些问题入手,通过变式让学生得到算式:10×10和30×10,从而揭示课题——《两位数乘两位数口算》,再引导学生解决这一问题。当学生对于30×10=300就有一定的认知准备,他们会想到运用已有的知识和方法来解决这一新知识,就会说:因为30×9=270,而30×10可以表示成9个30再加上1个30,即270加上30一共是300,所以30×10=300。这一教学策略,充分考虑了学生已有的认知水平,通过“以旧迎新,促迁移”的方法来解决算理这一疑难问题。可惜我们很多教师把这一传统的教学策略忘掉了,以致不能正确回答学生提出的问题。

教师回答不了问题,要借助学生的思维来解决

上述问题教师若一时回答不了,可让全班学生思考一下:怎样来解释这一问题。我们在听课中发现,教师在鼓励学生算法多样化时,有很多学生想到“30×10”也可以用“30×5+30×5=300”得到结果,这也是一种解释算理的算法。教学中学生的思维往往出乎意料,并能有效解决问题。教师应树立一种观念,教学是平等的,学生是富有个性与创造力的个体。教师要相信学生,要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认知水平,引导学生自己获取新知识。这样,新课程倡导的主动、探究、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才能在教学中得到有效应用。教学相长,是永恒的教学原理,学会向学生学习的老师才是学生喜欢的老师。

师生无法解决的问题,教师应在课后求助专家

对待学生提出的疑难问题,教师采用应付了事,不善反思的态度,绝不是一位好教师。当前的课改,对于教师的专业发展提出了许多有效的建议,教师的实践反思和专业引领是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途径。许多优秀教师的成长,也说明了不断进行教学实践反思对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意义。教师在教学中遇到疑难、挫折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教师采取一种逃避、马虎应对的态度。如在上这一节课中,有两位教师在课后还认为自己的算法解释是对的。固执己见,往往会误人子弟。敢于正视教学疑难问题,并进行深入的研究,是许多优秀教师的可贵品质。

教学要创设拓展性问题,鼓励学生大胆探索

在这节课教学进入最后阶段时,有位教师让学生口算一道题“340×50=?”很多学生口算不出来。这时,教师引导学生先算34×5,再在得数后面补上两个零,学生学得非常主动而且有兴趣。最后老师强调,今后一定要学会较复杂的两位数乘以一位数的口算方法,而且这一方法仍是我们今后深入学习经常要运用到的一种重要运算技能。适当渗透今后即将学习的新内容,有利于鼓励学生大胆探索,是新课程教学的一种很好教学策略。总之,在教学过程中,为学生创设出拓展性教学问题,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发展学生思维能力。

感知两位数全景数学教案及活动反思篇五

从数学知识、方法的角度看,“两位数乘两位数”这一教学内容应该再学生已经学习了两位数乘一位数和两位数乘整十数的基础上进行的教学。从学生思维特点的角度看,三年级学生仍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但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有了初步的发展,这一年级的教学应多组织学生开展探索性的思维活动,注重知识的发现和探索的过程,使学生从中获得数学学习的积极性,感受数学的力量,培养学生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

教师先出示了一组口算题,让学生进行会议旧知,然后在进行改编题目,明确本节课的主要解决问题,同时与旧知联系起来,使新知识与旧知能沟通好,从而为下面的学习任务做好铺垫。

让学生通过独立思考尝试解决问题,运用的多种方法解决问题,经历了解决两位数乘两位数这一问题的过程,体验解决数学问题的喜悦或失败的情感。

学生通过整理已有的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思路,培养他们的归纳能力,通过观察他人的解题思路,培养他们的分析能力,为数学的交流做准备,并通过交流书学生学会倾听,学会换位思考。

让学生一小组为单位,向全班同学展示本小组的探究成果。能培养学生的归纳整理能力,和合作的意识。,明白了要解决两位数呈两位数只要通过正确的分拆就可以把它转化为以前的知识,从而可以解决问题。然后在通过教师的层层引导,明确只有在正确的分拆方法基础上,还要根据数字的特点进行合理的分拆,才能有助于计算,才能使计算更方便、更灵活。

通过随堂小考的形式,让学生自己检测学习情况,明确下课后的任务。根据自己的成绩来选择相应的练习。

师生共同回顾,通过这一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解决两位数乘两位数的问题可以有很多种方法,但我们要根据题目的特点合理的分拆,选择一个能有助于解决问题的方法。

感知两位数全景数学教案及活动反思篇六

今天继续用钉钉直播讲授数学课,本节课我讲的三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一课,它是在学生学习了多位数乘一位数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也是整数乘法学习的重要阶段,需要让孩子对整数乘法的算理和算法进行更深层次的认识。

课上,我通过复习多位数乘一位数,让学生说说笔算方法,唤起学生的已有知识,把新旧知识的衔接点找准,为学生能更好地学习新知做铺垫。接着从王老师买书的情境引出算式14×12,从而出示本节课的课题:两位数乘两位数。

在探究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时,我让学生通过点子图的形式,明确可以把其中第二个乘数分成(3×4)或(10+2),首先知道了计算结果是168;接着一起探究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我让学生先根据独立尝试解决列竖式计算,学生在尝试解题的过程中难免会出现错误;接着我一步一步出示正确的竖式书写方式,并通过点子图让学生明白每一步的意义时,特别强调14×2表示2套书的本数;14×10表示10套书的本数;28+140=168表示12套书的本数。同时明确了竖式书写要对齐数位,十位与第一个乘数相乘的积个位的“0”可以省略的道理。学生结合现实的情境,理解了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算理,使抽象的算理具体化,更便于理解和接受。

接着我通过与多位数乘一位数的竖式计算的对比,让学生发现相同之处和不同的地方,从而总结出两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的笔算方法。在巩固拓展环节,我先从笔算方法的掌握先着手,让学生通过计算、展示做一做的题目,让大家明确竖式中的每一步得数是怎么来的,进一步理解算理,掌握计算方法。最后让学生去所学的知识去判断纠错,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把所学的知识应用于生活,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整节课我把计算教学与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使课堂内容充满了情趣,有了色彩,既解决了计算问题,又提高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一举两得。但本节课也有一些不足之处:由于网络授课的原因,学生的列竖式计算的情况没有全员关注,上课时间只有30分钟,导致解决问题的练习比较草率。

感知两位数全景数学教案及活动反思篇七

两位数进位加法,本课时是新人教版教材二年级上册的内容,由于自己比较多在低年级教学,所以对于本课时学生的难点比较清楚。

因为在学习这部分内容之前,学生已经学过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加法的竖式及两位数加一位数的进位加法、之前也在网上了解过一些老师的经验做法,所以设计这节课时,我借鉴了别人的经验以及参考本人的'教学特点,特别注意了以下两点:

要学生喜欢自己的课堂,必须先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一开始,我就创设乘车游戏,让学生自己解决哪两个班合乘一辆车,这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探究新知的过程中,我让学生充分利用已有的知识经验,让学生发现个位上的数相加满10了,怎么办呢?然后引导学生自主探究算理、通过摆小棒,满了十个先把他们摆一起,找到计算这道题的关键。最后通过目标明确、形式多样、层层递进的练习使学生进一步学会竖式计算进位加的方法。

课前,我就预想学生会出现的错误,例如忘记满十进一的,又或者是忘记加十位上的进位一,还有个位没满十就进位的种种情况。教学中我有意识地发现是否有这样的错误,然后在练习中,我把学生出现的错误一一展现出来,让学生自己来发现、改正。在课中我设想的错误没能一一出现,但是为了加深学生对竖式学习的深刻性,我事前作了错题收集,让学生找错处,我想,学生在课堂中既要有正面的指引,同时也要有错例判别才能使知识更加牢固。从学生的作业来看,这种方法有了成效,学生计算的正确率大大提高了。

感知两位数全景数学教案及活动反思篇八

在一年级的时候学习了简单的整十数加一位数的加法和20以内的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所以本学期的第二单元安排了两位数加减法的笔算。这部分内容包括两位数的不进位和进位加法,两位数的不退位和退位减法,两位数的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运算以及两位数加减法估算等。

学习本单元的时候由于有了一年级的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所以学习起来就比较容易了,所以教师只要把握住本单元的重难点(笔算两位数的加减法)就可以了,学生第一次进行列竖式,在上课的`时候我抓住重点让学生掌握竖式的书写格式,做的时候能做到不忘记进位和退位,只靠教师的讲解是不可以的,我在教学的时候我让学生通过各种练习知道列竖式的注意事项,还有就是通过同桌互相指出自己的错误之处,这样学生既可以互相学习,也可以互相帮助,学生通过自己的学习掌握到的知识是自己的而且十分牢固,在今后做题的时候也会时时提醒自己应该注意的地方。

学会了加减法的笔算,接着就是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解决实际问题,所以在教学的时候我紧密练习生活,从身边的事例出发,让学生帮别人解决问题,比如买东西的时候要花多少,还应找多少,让学生切身体验。

学习本单元的时候我注重了知识之间的迁移,重视了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和经验从而构建新的知识,消除了学生的陌生感,这样学生学习的时候就会很有兴趣,最终易于理解和接受了,还有我针对学生的年龄特点利用摆小棒的方法,力求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让学生在玩中学习,学生的积极性也很高,提高了课堂学习的效率。不过也有不足的地方就是自己对学生的评价比较少,今后多学习一下如何正确的评价学生。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