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心得>2023年药王山研学心得 药王山一日游(通用5篇)

2023年药王山研学心得 药王山一日游(通用5篇)

时间:2023-10-02 16:22:04 作者:文锋2023年药王山研学心得 药王山一日游(通用5篇)

在日常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总少不了接触作文或者范文吧,通过文章可以把我们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块。写范文的时候需要注意什么呢?有哪些格式需要注意呢?以下是我为大家搜集的优质范文,仅供参考,一起来看看吧

药王山研学心得篇一

小雁塔建于唐景猪年间(707—709),是唐代著名佛教寺院献福寺的佛塔,位于大荐福寺内。荐福寺的原址在唐长安城的开化访,创建于公元684年,原名献福寺,建于唐睿宗文明元年,是唐高宗生日,宗室皇族为他献福”而建造的。唐代高僧义净曾居此译经。她曾是唐太宗的女儿香橙公主的住宅,睿宗文明元年(公元684年)立为大献福寺,武则天天授元年(公元690年)改称大荐福寺。

唐中宗再次登基后,在开化坊南面的安仁坊西北角修建了寺塔,塔园大门向北开,正好与荐福寺门隔街相望。后荐福寺搬到了塔院中,塔寺和一,也就是今天的小雁塔所在地。这座密檐式砖塔略呈梭形,原高十五层,现余十三层,高43.38米,共15级,现存13级,其平面呈正方形,底边各长11.56米,每层迭涩出檐,南北两面各开一门。底层南北各有券门,上部各层南北有券窗。底层南北券门的青石门相。门框上布满精美的唐代线刻,尤其门媚上的天人供养图像,艺术价值很高。塔身从下面而上,每一层都依次收缩,愈上则愈细,整体轮廓呈自然圆和的卷刹曲线,显得格外英姿飒爽。塔底南门入口的石质弓形门上,刻有阴文蔓草花纹和天人供养的图像,与大雁塔的门楣相同。但因年久及保护不善,已残缺不全,模糊不清。

小雁塔建于唐景猪年间,塔形似大雁塔,因塔身小,故称小雁塔”,比大雁塔年小55岁,小雁塔在一千二百多年漫长的岁月里,经受了风雨的侵蚀和70余次地震考验,历史上曾经历过三次离合,这种现象引起了人们的注意,迄今未得到十分令人满意的解释。明成化二十三年(1487)陕西地震,据民间传说,塔身裂缝从上到下宽约尺余,第一次自裂自合,可是过了几十年,又一次大地震,竟使原来的裂口神合”了。在小雁塔门楣刻石上有记叙:明成化末,长安地震,塔自顶至足,中裂尺许,明澈如窗牖,行人往往见之。正德末,地再震,塔一夕如故,若有神比合之者。”其后又有两次这样的现象发生。一个砖塔经过6次地震不倒塌,反而自然复合起来,确是一件奇事。

相关典故:

雁塔晨钟:荐福寺的钟楼悬有一口金明昌三年(1192年)铸造的大铁钟,高3.5米,口径2.5米,周长7.6米,重10吨。它原是武功崇教禅院故物,后来流失沉落河底。清康熙年间,有农妇在河畔捣衣,忽然听见石中发出金属声响。人们掘开石头,重新发现这口巨钟,于是移入西安荐福寺。清代每天清晨敲钟,声闻数十里,钟声嘹亮,塔影秀丽,雁塔晨钟”遂成关中八景”之一。清代诗人朱集义题诗写道:噌弘初破晓来霜,落月迟迟满大荒。枕上一声残梦醒,千秋胜迹总苍茫。”这就是著名的长安八景之一雁塔晨钟”的生动写照。

义净法师:如同慈恩寺与玄奘关系密切一样,荐福寺则使人想起唐代另一位高僧义净。义净也曾游学印度多年,不过,他由海路自广州离开中国。公元671年,义净只身搭乘波斯商船出国,先到印尼苏门答腊,后转抵印度,也在佛学中心那烂陀寺留学20xx年,又游学印度各地,经历30余国,于武则天证圣元年(695年)回到祖国,带回梵文经典400余部。义净回到长安后,在荐福寺主持怫经译场,共译经56部,230卷,是玄奘之后在佛经翻译上取得成就最大者。他还将途经海道诸国和所闻赴印度求法高僧的情况,撰成《南海寄归内法传》和《大唐西域求法高僧传》,是研究中印文化交流史的珍贵资料。

药王山研学心得篇二

踩着秋的尾巴,妈妈带我出游了药王山。药王山是我们衢州市著名的旅游胜地,那里风景优美,景色宜人。

路不陡,很平稳。我们一边说笑一边走在一条条木头做的台阶上,哗。。哗。。哗。。。听,流水声。走进一看,是一条小溪,清澈的溪水中间有一台木头做的挺古老的水车在咕噜咕噜地转动。离开了水车,看见了一块牌子上写着猕猴山。果不其然,看见一只只调皮的小猴,我把吃的零食全都送给了这些可爱调皮的小东西。

噢。好像有一阵阵雨雾往脸上扑来,抬头一看,像一条巨龙一样的一条好长好长的瀑布,我惊呆了。我飞奔前去,站在瀑布下,张开双臂,闭目抬头,尽情地享受着这壮美的瀑布水雾里念叨着:“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两边的树木也美呆了,红红的枫叶,黄黄的银杏叶,还有很多很多我不知名的名贵树木。红的黄的绿的衬托着这飞流而下的瀑布,真的难以形容的美。

药王山研学心得篇三

清明节,爸爸妈妈带我去盼望已久的药王山游玩,我兴奋极了。

一进药王山,那里的风景果然名不虚传,苍翠的群山重重叠叠,朦胧的远山,笼罩着一层轻纱。但让我更加惊叹的是它的历史意义,药王山是唐代著名医学家孙思邈长期隐居之处,因民间尊奉孙思邈为“药王”而得名。

穿过药王山的美食街,就来到高大的山峰脚下,只见到处都是生机勃勃的花草树木。一阵风吹来,美丽的野花向我招手,还有一种淡淡的草香,我不由得深深地吸了一口气,只觉得神清气爽,精力充沛。

我们绕着药王山的台阶盘旋而上,小路周围松林密布,苍翠挺拔,小鸟在蔽天的枝叶间欢乐地唱着歌,虽然艳阳高照却不让人感觉到炎热,清风徐来令人心旷神怡。

正当我看到入迷时,妈妈催促着我往前走,好景还在后头呢!不多久,便来到了药王殿。

大殿中央靠山,有明代孙思邈彩色塑像一尊,高三米,白脸长须,身着便服,相貌温和端庄。塑像上方,有松鹤延年雕画。塑像背后,有一岩洞,俗称药王洞。大殿配殿内,还有扁鹊、仓公、张仲景、华佗等十位古代名医的彩色塑像,他们都是孙思邈当年研究医学时尊崇的先师。孙思邈塑像前面有献亭,内立三十多通石碑,上刻药王山的历史变迁和历代文人学士对药王的颂诗。

大殿门口有一个巨大的香炉,香炉里插满了信徒们上的香。

游玩药王山让我看到了大自然和人类智慧赋予的美好和壮观。

药王山研学心得篇四

今年暑假,我来到了小姑姑家作客,姑姑全家带我去了当地著名的景点——“药王山”游玩。

药王山位于浙江省衢州市衢江区南部的黄坛口乡。相传炎帝在此采药,留有“神农谷”、“神农炼丹”等古迹;后又有许多赫赫有名的医者如李时珍、扁鹊、华陀等来此居住并采集药草,留下了“药王居”遗迹,故得名“药王山”。

刚进入景区,哗啦啦的水声便不绝于耳。放眼望去,小溪清澈见底,小鱼小虾悠然自得,好有生趣。越往里走,水流也变得越来越湍急。啊!走近一瞧,原来这条小溪的源头是一个大瀑布,只见水流直泻而下,其声大如宏钟,水流产生的雾气缓缓升起,瀑布周围则宛如云中仙境,真令人心旷神怡!

听那里的人说,药王山的山谷中有许多名贵的中药材,品类丰富、种类繁多……可惜的是这些药材对我来说非常陌生,有些我听说过名字但从不知其长相,有些我甚至一无所知。在药王山中,我了解到一些药草的知识,让我获益良多。

姑姑全家带着我在山谷中参观各个景点,不知过了多久,天上下起了蒙蒙细雨。于是,我们快步来到了景区的雨帘长廊,欣赏着美景,等待着雨停……坐在长廊里抬头往上看,山顶直插入云霄,我不由得倒吸一口凉气。雨停后,我们一行人继续向上前进,途中,我们遇到了山中的几位守护者——猕猴,看着它们矫健的身手,游客们纷纷举起了相机拍照。我也不例外,用照片捕捉下它们敏捷的身影。

渐渐地,随着时间的流逝,我们结束了此次游玩。感谢姑姑一家的陪伴,我玩得很开心。

药王山,一个美丽的地方,一个拥有许多传说的地方,一个令我难以忘怀的地方。

药王山研学心得篇五

浙江省博物馆始建于1929年,原名“西湖博物馆”。位于杭州西湖孤山南麓,风光如画,景致宜人。断桥残雪、平湖秋月、岳坟等风景名胜,与其毗邻。

浙江省博物馆旧馆址的一部分为江南著名藏书楼文澜阁。1993年,浙江省博物馆改扩建工程竣工,新馆占地面积20400平方米,新增历史文物馆、青瓷馆、书画馆、钱币馆、工艺馆、礼品馆、吕霞光艺术馆、常书鸿美术馆、明清家具馆、精品馆等十个展馆。馆舍建筑以富有江南地域特色的单体建筑和连廊组合而成,形成了“园中馆,馆中园”的独特格局,楼阁亭榭,以长廊逶迤相连,掩映于湖光山色间,成为天堂杭州一处耀眼的文化新景点。

浙江省博物馆是浙江省内最大的集收藏、陈列、研究于一体的综合性人文科学博物馆。馆藏文物十万余件。其中河姆渡文化的陶器、漆器、木器、骨器和象牙制品,良渚文化的玉器和丝织品,越国的青铜器,越窑、龙泉窑、南宋官窑等窑口的青瓷,会稽镜和湖州镜,明清浙籍书画家的作品等,均为遐迩闻名的瑰宝。

浙江省博物馆以斑斓多彩的文物展品,多层次、多角度地展示了浙江七千年古老悠久的历史。文物长年在历史文物馆、书画馆、青瓷馆、工艺馆等陈列馆展出。同时,精品馆不定期地推出从国内外引进的各种高品位的专题展览。浙江省博物馆还有位于栖霞岭的黄宾虹纪念室、位于龙游路的沙孟海书法艺术馆,形成了丰富多彩的名人馆舍系列。底落成的浙江西湖美术馆,又为浙江省博物馆拓展了新的天地。

相关范文推荐

猜你喜欢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