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学生评语>人生哲学读本读后感 哲学与人生读后感(模板7篇)

人生哲学读本读后感 哲学与人生读后感(模板7篇)

时间:2023-10-06 18:46:35 作者:曼珠人生哲学读本读后感 哲学与人生读后感(模板7篇)

读后感,就是看了一部影片,连续剧或参观展览等后,把具体感受和得到的启示写成的文章。可是读后感怎么写才合适呢?这里我整理了一些优秀的读后感范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下面我们就来了解一下吧。

人生哲学读本读后感篇一

在业余时间,我读了一本对我非常有用和重要的书。这就是学会生活;年轻人必须理解的人生哲学。

俗话说:“做事三分,做人七分。”我认为一个人应该具备的基本素质已经在这本书里表现出来了。

中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礼仪之邦,对兄弟、兄弟、父亲、儿子的礼遇和孝顺一直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值得我们骄傲。最基本的是要文明、礼貌,不要骂人。

”没有必要忍心伤害别人,也没有必要阻止别人。一个人不应该聪明而直白,在处理事务时应该学会聪明而愚蠢。还有,一个人应该敢于承受损失,不要斤斤计较。宽以待人,严以律己是做人的原则,也是对待他人和自己的本质。

学习如何成为一个好人是非常重要的,尤其是对我们年轻人来说。只有当我们掌握了与人相处的优秀技巧,取其精华,弃其糟粕,我们才能在复杂的人际关系中享受和工作。同样,快乐、积极和健康的心态在生活中尤为重要。生活中不可避免地会有起有落。只有当你用坚强的意志战胜它们,你才能在风云突变后绽放成功的花朵,而胜利的彩虹将在晴朗的日子里绽放。

当然,这一切的必要基础当然是拥有一个健康的身体。永远不要为了工作和生活而努力奋斗。拥有一个好的身体是革命的资本。好好照顾你的身体,拥有强壮的身体素质。只有这样,你才能乘风破浪,勇敢地攀登人生的顶峰!

我希望每个人都过上舒适的生活。在竞争激烈、专家众多的环境中,我们立于不败之地!

人生哲学读本读后感篇二

我其实是很少看有关哲学家、政治家这些书籍的。这本书是班上一位经常看这类书籍的女生推荐的。读了一遍,不能说感触颇深,但因为这本书将我们平常所了解的大哲学家的另外一面详细地写了出来,因此觉得也挺有意思,也有自己的一点小小的感触。

卢梭、柏拉图、海德格尔、尼采……这些耳熟能详的哲学家无疑是这个时代真正的英雄。可是在这一本书中,英雄都被他们写成了形形色色的小丑,作者把他们评为“行为糟糕”的人。本书通过解析这些哲学家的生平和思想来表达作者自己的主题,那就是这些哲学家的糟糕行为和他们所鼓吹的公正与真实互相矛盾。作者不能理解那些思想超群,思维如此敏捷的人为什么会过着连普通人都不如的低下,道德败坏的生活。这些生活就是指某些具有个人特征的怪癖,不能抵抗权利,名声,和性的诱惑。尽管该书只选择了自卢梭以来的八位哲学家为具体的例证,但是通过阅读该书的前言毫不透露出除了这八位哲学家其他的书中没有涉及的哲学家大都与他们相同。这就将所有的哲学家一网打尽。

总而言之,他们没有按照自己的理论那样来生活,没有比一般人生活得更加高贵,他们的省会应该是让人无可挑剔的,应该是人们的楷模。哲学家的思想和他的生活应该是一致的。

对于作者的观点,我是不同意的,至少我认为那很偏激。思想和人的生活方式并没有作者所说的联系得如此紧密,思想不是心灵鸡汤,也不是人生格言。他能给人以指导,但并不是那样的具体。生活中最重要的是我们究竟要成为什么样的人,而不是必须要符合什么样的标准,准则。

“乱世造英雄”这是我们经常说的一句话。因此在我们这个和平的年代是产生不了英雄的。我们甚至不知道什么是英雄了,忘记了英雄的价值和意义。也许,每个人心中都有自己的英雄,但他们无疑在所有人心中都是完人。他们有常人不具备的优秀品质,他们是常人的楷模。倘若英雄不是我们心中的完人,我们便会对英雄嗤之以鼻,觉得英雄也不过如此。我们甚至会以我们的长处来与别人的短处相比较,来显示出自己的“高尚”。但是完人从来都不是现实存在的,他只是先人的预设,这种预设保证了人存在的意义,是每个人生存的趋向。可是现在完人和普通人在我们心中变成对立的。人们都认为如果那个人不是完人,那他和普通人还有什么两样,于是我们就大力鞭挞他们的缺点,这不是很可悲,很可笑吗。我们现代人的可悲。

因此,对于这些哲学家,我们还是理性一点,不要用那么狭隘的眼光去看待他们吧。

人生哲学读本读后感篇三

这是本全世界父母必备的教育子女指南,看完这本书,获益匪浅,纵观全篇早期教育很重要这个观点是非常明显的。所以想写篇读后感与大家一起分享看完这本书的感受。希望你们能从中学到一点东西。

早期教育可以造就天才。儿童的潜能遵循着一种规律,那就是递减规律,比方说吧,一个生下来的孩子有100分的潜能,如果一生下来就受到恰当的教育将来就可以具有100的能力;如果从5岁开始教育,即使是非常理想的教育,将来也只能具有80分的能力;如果从10岁开始教育,就只能具有60分的能力了.也就是说儿童教育的越晚儿童与生路来的潜能就发挥的越少。所以,朋友们,看到了吧?早期教育是多么重要啊!

知道吗?父母决定着我们的一生,学龄前的教育家庭教育对孩子来说很重要。这本书里用了很多实际例子和方法介绍了怎样挖掘孩子100份的潜能,相反,我们不要过分依赖学校,as we all know,今天的学校就其设备和教学方法来说,实在是太好了,因此人们过分依赖学校,认为对孩子的教育完全可以依靠学校,从而忽视了家庭教育,这是极端错误的。

教育当中最重要的部分是学龄前的家庭教育,而不是学校教育。人们往往对学校教育的价值作为过高评价,而完全忽视家庭教育的价值。然而学校教育不论有什么样的好教师,使用什么好的教育方法,都不会收到多大效果。学校教育搞得好的话,可以使考进著名初中和考入高中的学生多一些,顶多也不过如此。但是它难以培养英才也不能培养出天才。而家庭教育搞得好的话却可以做到。

人的命运几乎取决于学龄前的环境和教育。孩子达到入学年龄上学的时候,他的命运大体上就已经决定了。所以学龄前不佳的孩子,心得体会教师花费多大的力气也难以受到太大的效果。

我觉得在学校这种地方,对功课不好的学生合适,对功课好的孩子则是一种浪费。我们都知道在我们上课的时候坐在后边会的孩子一经老师指点就搞清楚了,可是那些不会的孩子老师讲了一遍又一遍他们还是不会,因此后边会的孩子无聊得很,老师一会儿让他们不要说话,一会儿让他们不要向后看,就这样,一节课大部分在无所作为中过去了,渐渐的这很难让人忍受,所以这种有秩序的无所作为多妨碍孩子的能力发展。这样一来大部分孩子都成为庸人。我们都知道“乌龟赛跑“的故事,兔子和乌龟赛跑的时候,能有几只兔子不睡午觉呢?是睡午觉的兔子不好?还是让兔子和乌龟比赛的制度不好?学校让“兔子”和“乌龟”并足前进,所以“兔子”无聊的难以忍受就像后看,说话。学生精力越旺盛的越淘气,因而也常受指责。等到他变得安详,也不再受指责的时候,不再挨骂的时候,就已经由于无所作为的修养而是他的能力萎缩掉了。所以学校这种地方,是把兔子变成乌龟,把所有孩子变成庸人的场所。

我并不是咒骂学校,社会上不懂教育的重要性的人很多,有的人知道也不想对自己的孩子好好教育,学校对这样一些像鱼一样生了孩子就放弃不管的人是非常必要的。所以单靠学校要教育孩子是办不到的。所以不要过分依赖学校。

其次,我们不要相信天才论。赛德尔兹博士说幼儿就像烧陶瓷的黏土一样,可塑性是很大的,环境和教育愿把他培养成什么样就能培养成什么样的。培养音乐家是最容易的事,两三岁教他音乐就行了。但如托尔斯泰夫人所说的那样,人只能全面发展,保持平衡,不这样就不能称为真正幸福的人。教育的如何取决于它成就的大小。确实如此,小孩只要从小教育,就可以成为音乐家,画家,是人,学者等等。

朋友们,看看社会上,你会注意到,名人或学者的孩子不一定是有名气的人,过去有个学校的教员在一次集会上作出一个结论:博士或名人的孩子一般成绩不好。这当然片面,孩子能否成为伟大的人单单看成绩是难以断定的。可是伟人的孩子不一定是伟人却是正确的,这类例子不胜枚举。才能这东西不靠遗传,重要的是智利是否发达。心得体会只要幼年没有好的家庭教育一定会成为庸才,反过来说,庸才的孩子幼年时期好好教育,也一定会成为伟大的人。

写到这里该告一段落了,希望大家看后有些许心得。

人生哲学读本读后感篇四

学生问:“人生有什么意义?”

老师答:“人生的意义就在于:你可以不断地询问‘人生有什么意义?’”

开篇这个对话勾起了我对此书的兴趣,这样的回答真是有意思,不是确切的从正面来回答学生“人生的意义是什么”,而是侧面回答了这个问题,其实这个回答等于没有回答,可正是这个回答,显示出老师的智慧所在。

翻开此书前,一直觉得“哲学”这门学科永远和我沾不上边际,觉得这种书中充满着奥妙和深不可测的智慧。可是翻阅完后,我的思想有了180度大转弯。原来,每个人的人生都是一套哲学理念,和哲学家们的区别在于,他们将他们的所思所为系统的呈现给了众人,让大家明白他的做人道理;而我,盲目的在成长中成长着,此刻,借助一张张纸上的字,来认识自己,分析自己,从而做好自己。

哲学源自希腊的“爱智”,不是拥有智慧,而是热爱智慧。通过此书认识了柏拉图、苏格拉底、孔子、老子等哲学家及他们的哲学思想,说真的,傅佩荣老师的文字很吸引人,觉得句句都很有必要读下去,对应着他的分析,将自己的行为与之对应比较,让我发现原来自己的人生理念是偏向孔子的儒家风格,原来自己和哲学的关系这么密切。

阅读时感受颇深,还不时告诉自己,这么一本充满着哲学知识和智慧的书,只读一遍是没法消化的,以后有时间就应该翻开看看,慢慢的彻底将里面的内容吸收消化掉。也许远大的人生目标还没有在心中成形,可是具体的生活态度应该很明确,就是让自己每一天都过的很踏实,也让亲人和朋友对自己感到踏实,坚实走好每一步,人生就会迈一大步。

这本书包含的内容太多,以至于翻到最后一页,我就将书中的一切忘得干干净净,可是,它明明影响着我。

人生哲学读本读后感篇五

当天空飘过暗暗发光的云,映着蔚蓝而深邃,我想:那是来自天空的思绪。

风吹过绿叶跳动的树梢,闪烁着金黄而美丽,我想:那是阳光的灵感。

我知道这是思考的季节,是漂泊的哲学在静静地寻找生活。

——题记

我不会大声地宣布,现在是哲学的时代。从古到今,哲学没有惊人的爆发力,他只是像历史的黄钟大吕,没有醉人的旋律,自然吐不出半个盛唐。然而它竟能响彻整个人类史,颤动了古今英雄多少的心。我知道人类的梦想藏在这里,我知道人类的根源埋在这里,她静静地汇集,静静地躺在发黄的哲学书里。

陈旧的思想在长大,读点哲学书。12岁的我认为陈旧的思想是老一辈的忠言。13岁的我认为陈旧的思想是迂腐。15岁的我知道陈旧的思想也是哲学。我竟也有排斥哲学书的日子,我也曾经天真地认为哲学书是幻想和古老的幻想。才开始要读点哲学书,我才发现,我早已读过哲学书了。孔子的论语十则定点了一方哲学,看看他的哲学,想想哲学。我会幻想孔子静坐在高山上的神游,眯着的双眼,随风飘动的白须,确实是我心中的哲学形象。想起“生无所息”的言说,确是深奥极了。想起“以德报怨”的极善,确是不解极了。我会静静倾听花开花落,我知道那里有生命的循环,“宁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我想这样的“息”,确是无所谓死的。和它最像的,我想就是像做这首诗的人吧。在一次听一位学者谈论起孔子的“以德报怨”时,我又了解了它的边际。“何以报德?以直报怨,以德报德”大概就是答案了。想来想去,古人的哲学虽然是深奥难懂,但确实是智慧。我想15岁的我是该读点哲学书了。

思想在衍化,读点哲学书。我知道哲学是一门难懂的功课,在课堂上学不到,但是在天空能找到。读读《西方哲学史》吧,接受位心主义吧,我想一般人是做得到的。现在的哲学书层出不穷,我想,那是人们的思想观念在变化吧。柏拉图、亚里士多德、哥白尼、牛顿、达尔文、培根的哲学是烩疡人口,读多了,就会发现寂寞也是美丽的。抱着双膝想着些人来人往的道理,托着下巴悄悄想着隐藏在角落的亮点。我会奇怪天空的蓝色是否过于明亮,才叫白云添些姿彩。我会疑问太阳光照是否过于耀人,才叫树叶灿烂了金黄。我知道云是在变幻的,但它的天地之在天地之间。新生的哲学呼唤着“长痛不如短痛”的道理,竟也按藏着量变与自变的关系。的确叫我这些初初接触哲学的人难以理解。

哲学的确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它贯穿历史长河,它使人类有了探索生活的欲望,也是远古人类在枯燥生活里的寄托,是现代人在漫漫社会中的藉慰。读点哲学书,在朦胧的日子里至少找到了前人的灯火。这大概算读到了哲学书的皮毛了吧。

人生哲学读本读后感篇六

一、人性是什么历来就是哲学家和思想家考虑的命题。哲学史上都人性的拷问大致分为几个阶段:

第一阶段:古希腊时期。荷马史诗中对人性的理解就是"能够=应该=必然"。我觉得这是和那个特定时期的历史环境有关系的。古希腊人崇尚征服,到处扩充领地。理所应当的人性就是只要我能力能够做到的就应该去做到。譬如:如果我能攻下一座城池,我就应该去攻占它,否则的话我的能力就是无谓的。这个思想傅佩荣教授也认为比较原始,所以这样理解人性也是不够正确的。

第二阶段:戴尔菲神殿阶段。戴尔菲是世界著名的古希腊神殿,神殿上刻录了两行字:认识你自己,凡事勿过度。这样的认识是人第一次理性的认识自己。经典吧,这句话远古就有了。古人的智慧太有穿透力了。时至今日,这样的话还是我们生活的方向标。我们年经人常常因为气盛而武断,冷静之后才感到后悔。所以无论做任何事,到了某个程度就该停下了省思,要给自己也给别人留点余地。孟子也说个这样的话:不为已甚者。意思是:做什么事都不要过分。

第三阶段:亚里士多德的哲学:人是理性的动物。人有理性可以学习。但是人也不能彻底的摆脱动物的特性,因而有时候也会冲动,所以就要不断地学习才能更理性的战胜自己不理性的动物性。

二、人的两个特点:神的形象和原罪

这是基__教的观点。人的神的形象代表正义,原罪代表负面。每个人都有惰性和劣根性,所以总会出现一种难以理解的,可怕的欲望。但是不能以一个人心中所想的来判定他,应该看他实际做的。否则世界上恐怕不会有真正的好人啦。换个i角度说:一个人想过坏事不可怕,因为只有知道好事和坏事的区别,才会知道犯错可能产生的后果,明白后果以后还能够选择自己该做的是才是真正的抉择。

这个原理我国古代也有。塞翁失马焉知非福就是这个道理。福兮祸所依,祸兮福所倚、

人生哲学读本读后感篇七

西方哲学与人生读后感,人生是什么?下面是小编带来的西方哲学与人生读后感,欢迎阅读!

以前买书在当当网,一般要3-4天送到,这次上了卓越,6号中午下的订单,不想,7号一早就有人敲开了送书的门。

卓越比当当快?不能下这样的结论,刚看了傅佩荣的《哲学与人生》,如何提升哲学素养?培养思考习惯、掌握整体观点……咱也活学活用一下嘛,至少不以偏概全。

“对任何事情都要从不同的角度思考,久而久之,就可以超越自己的成见,思想也将更为圆融。”

哲学,高中时学了一点点理论,到底是该如何定义,恐怕要对不起老师了。

当年的老师是个魁梧的老师,很有激情的,印象中,他总是用两只熊掌一样的手在头顶上比划,“哲学嘛……”,人在教室四周走动,小数点也在教室横飞。

一上课就很忘我的老师,是个好老师,只可惜,我的智商实在不高,无法理解老师的许多话。

记忆中,高二时,我还当了一年的政治课代表。

这门学科我没有任何特色,至今不明白班主任的用意。

是拿掉我的英语课代表的职务于心不忍,还是有别的激励的意思?不清楚,班主任没找我谈一句话,我那时一直在黑暗中想,老师为什么只照顾到急于在英语学科上要进步的同学她呢?老师有没有想到我的感受?后来,也在一直假设,要是老师那时找我们多谈谈心,也许……学生时代的我多么渴望老师给予的言或行的鼓励啊。

而今,我当老师了,我当然知道孩子们在心智上需要什么。

于是我毫不吝啬,该付出的绝不占有着。

“生命是丰富的,但对每个人来说,都只能活在当下。”

今天读了第十三章,《教育与自我》,收获颇丰。

主要内容是:

教育是风格的培养:教育的三阶段 1、浪漫期——小学阶段;2、精密期——初中高中的6年;3、展望期——上了大学以后。

教育就是自我的要求。

人生四大领域:群体、自我、自然界、超越界

教育与自我生命的发展:自我认识、自我定位、自我成长、自我超越

我认为值得回味的语录现在供大家一起分享:

我们常说教育是“自我教育”,就是因为它需要受教育者的配合……教育是一个需要靠自己去承担的责任。

小孩子在尚未准备好接受现实世界之前,必须先以这些浪漫题材所提供的故事情节作为他所相信的世界,然后再慢慢成长,接受真实的挑战。

若是忽略此一阶段的需求,幼小的心灵将会受到伤害。

如果在中学阶段没有好好努力,那么这一生在知识的领域中,恐怕必须放弃许多权利了。

“很多人不快乐,就是因为找不到人生的意义。

然而,人生的意义又是什么?一个人在念中学的时候,人生的意义是要考大学;念大学的时候,人生的意义则是要顺利毕业或继续深造。

这样的意义一直往后推延,最后总是要碰到结束,而在这个关卡上,不能在以一个具体的东西作为意义了(如赚到多少钱、当到什么官)。

这个意义是一个人在生命过程中无法达成的,因此不能向外探求,只能内向寻找,也就是一种对自己的要求,要求自己达成一种最高的、圆满的境界。”

与别人相处的时候,如果发现别人的意见和我们不同,不但不要生气,反而要借这个机会反省。

所谓“最好总是要碰到结束”那就是死亡吧。

一个人一生中会完成一件件有意义的事,难道当他死了后,他所做的一切就都没意义了么?生命究竟有没有意义?你既然问了,那就一定有意义。

很少人能达到圆满的境界,但生命的意义不就是在追求圆满的过程中么!只有人才会有这样的提问,才会有这样的终极思考,动物不会,这就是动物与人最根本的区别。

“一个人的生命内涵由他所选择的价值所构成,如果无法回答:‘人生中什么最重要’?代表你根本不了解自己。”

从古到今,人们都会用“盛世”和“乱世”来形容当时的社会面貌和历史状况,其实不管是盛世还是乱世,都是“俗世”。

在现实世界里,人们通常用利益来衡量一切,并学习各种求生的本领来适应社会,以致不被社会所淘汰,这样是符合达尔文的“进化论”的。

然而人们会忽视一些人之所以被称之为“人”的那些精神价值,信仰、真诚、尊严、正直、忠诚、率真、爱情……这些东西本来人人都有,可是人们在追逐名利的时候或多或少的把他们丢失了、遗忘了,遗忘和丢失的不是这些东西而是他自己,他不知道自己是什么,更不知道人是什么。

有些人一生都在追逐一样东西却始终追不到,就像狗总喜欢咬自己的尾巴,却总是咬不到,我们只看到那只狗拼命地在转圈,却始终跳不出那个圈子。

愚人尽量想让别人多了解自己,而智者是希望能了解自己。

一个连自己都不了解的人,怎么能奢望别人来了解自己呢?

“一个人如果刻意追求快乐,往往得不到快乐,就算得到也很容易失去。

相反的,当一个人化解自我的执着之后,就不再刻意追求快乐了,结果当他不去追求快乐,快乐反而自己降临,换言之,真正的快乐是在无意之中来到的。

快乐是一种由内而发的感受,不是向外探求所能获得的

记得很多年以前,我就职于一家建筑单位,在这家公司里有很多和我年纪相仿的同事,大家都很谈得来,既是同事又成了朋友。

那段日子过得很快乐。

后来由于企业不景气而裁员,我也不得不离开那了。

本来每天朝夕相处在身边的'同事一下子就没有了,心里非常的失落,总希望他们有空时来看看我,大家聚聚,回忆以前开心的日子,我也非常期待每次的聚会。

可是很奇怪,每次聚会结束后,心里失落得感受比没聚会时还要厉害,有点举足无错的样子,后来对于聚会,我既是期待又是担忧,矛盾极了。

后来,我渐渐地养成了看书的习惯,从散文、诗词、到孔孟之道、经典著作等等,虽然看的书不多,却能在阅读中感受到无比的快乐和精神上的愉悦,每看完一本书就像经历一次旅程,在旅程中感怀历史、感悟人生、感知生命,感激这些文字给你带来无穷的快乐。

晓风残月,青灯黄卷,丝丝秋雨,手捧香茗,此情此景,岂不快哉!朋友,向外探求;读书,由内而发,两者兼顾,相得益彰。

活在当下,珍惜高峰经验——是一种能够让人在一刹那之间觉得无所缺憾、一切美好圆满的感觉。

一直对哲学有种生疏与排斥,在我年少轻狂的意识中,哲学就是假大空的代名词,披着高深莫测的外衣,玩弄故弄玄虚的手段。

直到无意中读了周国平的书。

感叹一个学哲学的人,居然能写出如此震撼心灵的美文,以他最美好的青春年华,潜心在地下室研究尼采,愉快地走上哲学之路。

哲学,真的那么熠熠生辉吗?

周国平这样评述哲学的作用:让你有一个好的心态。

我们平时过着具体日子,做着具体事情,哲学是让你从这个局部中跳出来,看人生的全景,想明白人生中什么重要、什么不重要。

你再回到局部中去,对于重要的就能看得准、抓得住,对于不重要的就会看得开、放得下,你仍过着具体日子,做着具体事情,但心态不一样了。

是周国平让我重新审视对哲学的理解,循着他的文章,我又知道了傅佩荣和他的《哲学与人生》和《西方哲学与人生》。

很喜欢傅先生对哲学和人生的诠释:“哲学脱离人生,将成玄虚,人生脱离哲学,将无定位”。

不是吗?年轻的时候,不懂世事,根本没体验什么人生,我们以为的哲学都没有跟人生联系,所以以为哲学就是空谈。

那其实就是处在平地,眼光短浅,心灵闭塞,自以为是;而真正慢慢品味大师的作品,聆听他们用独特的眼光和独立的思考,把握生命的意义和价值,特别是跟人生结合起来去思考以后,就仿佛一直走在一条黑暗狭窄的小道上,前面一转,突然眼前一片广阔无垠的草原。

原来,哲学是“爱智”,是“保持好奇的天性,探询一切事物的真相”,是一种生活态度。

哲学是人类思考的精华,能够反思人生、指导新的人生,具有永不过时的特点。

像我们现在读两千年前的哲学作品,依然能够找到跟我们的生活、心灵契合的点。

哲学对于人生的最大帮助在于,教会你思考。

哲学成就的是大智慧,是面对世界独立思考的能力。

很多时候,与其学习个体的具体方法,不如学习能够成就一切的眼界和见识。

哲学能让人跳出经验的狭隘限制,获得广泛的智慧。

傅先生欣赏西方哲学,他说:这可以使心灵由平地走向高原,那里视野开阔,可以“望尽天涯路”,对于人生全貌及价值层次可以作整体的了解和评估。

他认为:“阅读西方哲学,可以培养理性思辨的习惯”。

毋庸置疑,真正的教育家和教育学家,倘若不同时拥有洞察人性的智慧,说出的话便容易局限于经验,或拘泥于心理学的细节,显得肤浅、琐细和平庸。

《西方哲学与人生》共介绍了包括苏格拉底、笛卡尔、马克思在内的二十四位西方哲学大家。

将哲学家归类融合,划为心灵的曙光、境界的向往、爱智的趣味、自然的魅力、理性的庄严、自我的意义六个部分,由大哲学家的思想、时代背景介绍起,兼有学术的细致品评及深入浅出的人物经历叙述。

透过哲学家的生平和思想介绍,讲解西方哲学的经典观点,力求使读者通过阅读西方哲学培养理性思辨的习惯,以期对现实人生产生深刻的启发。

傅先生说:一个人想成为哲学家,第一条件就是在方法上要有所创建。

有了新的方法就可以从不同的角度、观点去理解现实世界,发现那些以往被我们所忽略的侧面。

读《西方哲学与人生》,让我了解了苏格拉底所用的基本方法就是通过反诘、辩证,再设法归纳成普遍的概念或定义,他每天都要与人对话,目的在于过程,而不一定会提供答案,他就是要通过对话的方式,让你感觉到思想的变化及其运作过程。

苏格拉底与孔子的最大区别就在于,苏格拉底从不会直接告诉别人应该怎样,是什么,而是通过反诘和辩论最终让你自己归纳出为什么应该怎样,为什么是这样。

用苏格拉底的反诘、辩论的方法,可以慢慢地使思想深度增加,当你再面对事情时,不但可以从表面看,也可以看到它的整体。

这应该就是要让学生达到真正的理解。

因为内心没有真正的理解,行为就会缺乏稳固的基础。

我想,这正是我们的教育所缺乏的。

《论语·先进十二》记载:季路问事鬼神。

子曰:“未能事人,焉能事鬼?”曰:“敢问死。

”曰:“未知生,焉知死?” 意思是说:季路问怎样去侍奉鬼神。

孔子说:“没能侍奉好人,怎么能侍奉鬼呢?”季路说:“请问死是怎么回事?”(孔子回答)说:“还不知道活着的道理,怎么能知道死呢?”

孔子的回答义正辞严,他不让学生去思考死的问题,因为他自己也不去思考死的问题。

想来季路可能诚惶诚恐,再不会对死的话题有所疑问。

我们也像孔子一样,板起面孔驳斥学生的一切与我们的标准答案不一致的问题,扼杀学生好奇求知的目光,因为我们从不怀疑书本上知识的由来,不怀疑其可靠性,我们在传递书本的知识,安于现状。

其实,一个优秀的教师,不在于让学生接受他的见解,而在于让学生受到他的熏陶,思想始终处于活跃的状态。

作为数学老师,我把数学课的最高目标设想为把学生领进数学之门,让他们领略到数学的魅力。

可是多少数学课教学却是南辕北辙,使学生听见数学一词就头疼。

教育之目的,是始于引发创造力,亦终于鼓励创造力,因此教育要避免惰性观念。

这惰性何在?就是告诉你一些陈词滥调,告诉你书本上怎么说,告诉你应该怎么做,这样做的最终结果就是,只要照着做就行,不要思考。

反之,如果让你去思考,在思考的过程中,不断使你产生新的见解与疑惑,这就是创造力,教育以此开始,并且以此结束。

所以我所理解的基础教育,其实就是不断教会学生反诘、辩论、归纳、思考,最终学会创新。

我会在今后的教学中不懈地去尝试。

鲁迅先生曾说,“不值得读两遍的书便一遍也不值得去读。”然而现在人们读的书多是只够读一遍的书,书虽然多却很能挑出一两本有品味的,值得读两遍的书来,但《哲学与人生》却是例外。

在拜读《哲学与人生》之前,我还真没有深究过,在这里有必要先熟悉一下哲学的定义:哲学的原意是“爱智”。

哲学作为一门学问,原来只是一种生活态度,就是保持好奇的天性,探询一切事物的真相。

傅先生在自序中就说,“哲学脱离人生是空洞的,人生脱离哲学是盲目的。”因此,看此书与其说是学点哲学知识,不如说是通过它来审视自己的人生。

作者用通俗的语言将西方哲学与中国哲学的精髓提炼了出来,并贯之以自己的思想,给我们上了一堂又一堂生动,精深的课;在这里,我们不但会看到历史哲学大师的思想,而且会感悟到许多以前从未想过的东西。

相信看过此书的人肯定能看透人生许多事情,看淡人生许多哲学课。

在这里,我们得到的不仅是哲学的全部精华,更重要的是生命的本质和名利和挫折。

“人的经验有时候需要概念才能展现内涵”。

一个人假设碰到一种情况或一种经验,但却无法用言语来形容,他不知道这种情况和经验是什么,也无法去处理,没有体会也没有心得,更没有感知力,不久以后就忘了。

即使再有相同的遭遇,也缺少先前的心得作为对照,几十年的人生虽然经历很多,但用言语表达出来却很少,对自己的一生很漠然,很无视,仿佛一生都是很苍白的,生命力的乏弱使他感受不到生命的快乐和痛苦。

“人类的典范,应该是那些让你我这般平凡的,有着许多烦恼的人都能效法的。他们让我们懂得:烦恼不值得担心,因为能磨练出智慧;死亡不值得害怕,害怕的是不知为何而死。”这很值得我们深思,现在人们多把拥有大量金钱和物质的人当作自己的偶像,以至于许多人接受教育的目的就是为了挣钱。

其实拥有越多并不见得就越快乐,傅先生在介绍存在主义时说,“一个人有的越多越不是他自己。因为拥有越多,越没有时间做自己。”在介绍道家时又说,“一个人若多思多欲就不可能快乐,因为欲望没有满足会痛苦,一旦满足之后,又生出更多欲望,更多痛苦。”

“一个人活在世界上,可以没有丰富的物质享受,可以没有良好的制度,却不能没有正确的理念”。

物质的提高和科学的迅速发展是否能证明社会的进步?即使在寝食无忧的生活里,人们是否就能快乐呢?有了一千万想两千万,有了两千万想五千万,人的欲望用无止境,追求不到时就永远在没有边界的痛苦里轮回。

而颜回的“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回不堪其优,也不改其乐”也能更好地证明了即使在物质极为匮乏的社会里,人也是可以快乐的。

显然,人是否快乐和物质没有关系。

经济和科学属于器物层次,器物不能代表文化。

制度也是一样。

在资本主义制度下生活的人就比生活在社会主义下的人快乐,社会主义的人一定比封建社会的人快乐,我看不一定。

书中有一段话我是我最喜欢的,也在此摘录下来,做为对自己的勉励,也作为文章的结尾吧!“当真正用理性思考经验之后,就能知道自己应该如何做,知道哪一种人生更为理想,也更适合自己。

理想代表针对未来,哲学的思考就是要让人能够在过去、现在、未来三个时间向度中连贯起来,让自己的生命不再只是活在当下那片片断断,刹那生灭的过程中而已。”

相关范文推荐
  • 10-06 最新男孩的小巷读后感(优秀10篇)
    当品味完一部作品后,相信大家一定领会了不少东西,需要好好地对所收获的东西写一篇读后感了。这时候最关键的读后感不能忘了。那要怎么写好读后感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准备
  • 10-06 最新水浒传读后感(实用9篇)
    认真品味一部作品后,大家一定收获不少吧,不妨坐下来好好写写读后感吧。可是读后感怎么写才合适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准备的读后感精彩范文,希望对大家有帮助!水浒传读后
  • 10-06 驼骆祥子的读后感(通用7篇)
    当品味完一部作品后,一定对生活有了新的感悟和看法吧,让我们好好写份读后感,把你的收获感想写下来吧。如何才能写出一篇让人动容的读后感文章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
  • 10-06 最新大卫科波菲尔读后感英语(通用9篇)
    读后感,就是看了一部影片,连续剧或参观展览等后,把具体感受和得到的启示写成的文章。那么该如何才能够写好一篇读后感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准备的读后感精彩范文,希望对
  • 10-06 初一春读后感(实用9篇)
    认真品味一部作品后,大家一定收获不少吧,不妨坐下来好好写写读后感吧。什么样的读后感才能对得起这个作品所表达的含义呢?下面是我给大家整理的读后感范文,欢迎大家阅读
  • 10-06 2023年儿童发展解读 怎样发展儿童的思维和智力读后感(实用8篇)
    范文为教学中作为模范的文章,也常常用来指写作的模板。常常用于文秘写作的参考,也可以作为演讲材料编写前的参考。大家想知道怎么样才能写一篇比较优质的范文吗?这里我整
  • 10-06 最新皇帝的新装读后感(汇总10篇)
    当看完一部影视作品后,相信大家的视野一定开拓了不少吧,是时候静下心来好好写写读后感了。读后感对于我们来说是非常有帮助的,那么我们该如何写好一篇读后感呢?下面是我
  • 10-06 花奶奶阅读理解答案 奶奶的袜子读后感(通用10篇)
    在日常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总少不了接触作文或者范文吧,通过文章可以把我们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块。范文书写有哪些要求呢?我们怎样才能写好一篇范文呢?下
  • 10-06 2023年名书读后感(通用5篇)
    当品味完一部作品后,一定对生活有了新的感悟和看法吧,让我们好好写份读后感,把你的收获感想写下来吧。这时候最关键的读后感不能忘了。那要怎么写好读后感呢?下面是我给
  • 10-06 七个淘气包读后感 七个小淘气读后感(精选5篇)
    当看完一部影视作品后,相信大家的视野一定开拓了不少吧,是时候静下心来好好写写读后感了。那么该如何才能够写好一篇读后感呢?这里我整理了一些优秀的读后感范文,希望对

猜你喜欢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