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讲话稿>人体读后感 人体简史读后感(大全7篇)

人体读后感 人体简史读后感(大全7篇)

时间:2023-10-06 22:38:06 作者:QJ墨客

写读后感绝不是对原文的抄录或简单地复述,不能脱离原文任意发挥,应以写“体会”为主。那么该如何才能够写好一篇读后感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读后感的范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人体读后感篇一

前段时间看微博上一直有博主在推荐,感觉是非常有趣的一本书。作者是布莱克,之前写万物简史的作家,语言非常幽默风趣,善于把枯燥无味的知识写的很有趣易懂。这本书是一部从头讲到脚、从里讲到外、从30亿年前讲到现在的一本百科全书。

一本非常有意思的讲述人体故事的书,讲到了身体的各个方面,从一些相对特殊别致的角度讲述,幽默风趣搞笑,比如人的身体有三十亿岁了,制造一个人大概要花多少钱,人的大脑有百分之八十都是水,皮肤是人体最大的器官,发烧是你的身体在自救,我们是唯一有下巴的动物,是唯一会因为情感而流泪的生物。我们的身体可能已经30亿岁了,从30亿年前潜伏在浮海里的单细胞斑点开始,制造我们身体的基因就已经存在了。这些基因可能来自水里的鱼,天上的鸟,甚至是已经灭绝了的恐龙,经历了漫长了漫长的30亿年才造就了现在这个独一无二的自己。都是非常有趣的方面。

书里面提到四处走动对健康的重要性是无法替代的,确实如此。范志红老师也提过,建议每人每天散步7000步左右(应该是这个,记错了不要怪我)每天锻炼半个小时,虽然书里面写的是两个小时,有的太多了,运动可以增强自己的免疫系统,培育激素,长期坚持适度运动,有控制体重、改善睡眠、提升身体机能等多种好处,可以使我们大脑更灵活,心肺功能更强大,骨骼更强壮,肌肉更紧致,整个人看起来也更年轻。还提到了吃熟食提升了人类获取能量的效率,联想起之前的疫情就是有生食因素导致的,所以还是要遵从人类身体规律,食物最好要煮熟了才能吃。

这本书虽然是科普类,但是语言不会使人觉得枯燥,推荐食用。了解自己的身体,更好的去对待自己的身体。

人体读后感篇二

《人体简史》不但告诉我们认识自己,也告诉我们如何认识世界。

我们来到这个世界,一边了解外界,也一边认识自我。总想在“我”与世界之间建立一种联系,又创造一种平衡。但很不幸,我们划分世界的方式,是“我”与所有“其它”,是“这是我的”,你就不该拥有。

比如种族歧视,比如个人过分私有化,人人想要美丽,就有人不停通过化妆和整容来实现,人人都想攫取这世界的更多,就有人不断把其它人、其它种族、其它团体视为边缘人,弱化“他”之基本人权。

其实人不分贵贱,种族无关优劣,聪明的,只是说明更适合当下的情况,得意的,只说明你在当时得了势,并不能说明人种与个人的优劣。

在《人体简史》中,我得知了这样一个啼笑皆非的科学故事:法国解剖学家皮埃尔·保罗·布罗卡,确信女性、罪犯和深色皮肤的外国人,其大脑比白人男性更小、更迟钝。

他拒绝相信一项研究报告:德国人的大脑平均比法国人重100克。面对这一令人尴尬的差异,他解释说,法国的受试者接受测试时年纪很大,大脑缩小了。论及为什么遭到处决的犯罪分子有时候大脑体积很大,他难以自圆其说,只能说这些人的大脑是因为绞刑的压力而人为肿胀。但最伤他尊严的事情是:在他去世后,经测量,他的大脑小于平均水平。有什么比偏见更根深蒂固又更难改变的呢?但事实就是这样不留情面,不容你辩驳。

我们总是以自己的主观去了解世界,这造就了我们认识世界的极度缓慢,就像人们看到的是平的,就认为地球是方的,看到我们同处一个世界,就感觉所有时间的流逝都是相同的,看到一束光线射出去是直的,就认定时空不会弯曲一样。

而现在科学正在以一种不带任何主观偏见的世界观揭示世界,也以同样的方式探秘我们自身。也许相对于探索世界,我们对自身更感兴趣:我们从哪里来?又要到哪里去?为什么世界会有一个我?我为什么是现在的这个样子?又为什么会在世界的这里?这本《人体简史》会告诉你,你的身体30亿岁了。它会把你的身体从头讲到脚、从里讲到外、从30亿年前讲到今天。

从30亿年前漂浮在浅海里的单细胞斑点开始,制造你身体的基因就已经存在了。这些基因可能来自水里的鱼、天上的鸟,甚至已经灭绝了的恐龙,经历了漫长的30亿年,才造就了现在这个独一无二的你。

也可能在137亿年前宇宙大爆炸的时代,组成你身体的粒子就存在于宇宙之中了。所有人都不过是稍有差别的个体,虽肤色不同,族群不同,所属团体不同,其实就生物学来说,我们本无差别。在上帝的玩笑中,不过是存在个体的偏差,因为在这世上,我们每个人都独一无二。但在这独一无二之上,我们又带有普遍的共性,这就是《人体简史》所讲的核心。现在就拿皮肤来说吧,让我们从科学的角度认识一下最司空见惯的它。

本书告诉我们,皮肤是我们人体最大的器官。皮肤包住人体内部的东西,还把坏东西挡在外面,就像一个没有任何泄露的包袱。要做到这样并不容易,但自然就是这么不可思议,轻易就能做到,这几乎是不容置疑的基本常识。

完全由死细胞组成,而与我们生命相关的是真皮。当我们受伤时,真皮层分泌出粘液,保护我们人体内部尽量不受到侵害,粘液会迅速结痂,帮我们修复伤口。但是现在的人,明显对表皮更上心,各种护肤美颜的产品,在表皮上刷刷地忙个不停,但就其实维护生命的品质而言,大可不必。因为表皮是死细胞,会形成一层鳞屑,从身体上脱落,与尸体无异,外皮细胞每个月都会更换一次。

人们对皮肤表皮的打造可谓是精细,从什么爽肤水、打底液到精油、粉饼、腮红,可谓是用尽心思。而对皮肤真皮的着色,人们可也是异常敏感。我们天生黄皮肤,对黑皮肤的非洲人天然的炯目就有些排斥,总认为他们与猩猩有些类似,而对白皮肤的非洲人夺目的白,总怀疑是营养不良导致。在我们的印象中,他们似乎就是上帝的恶作剧。

而其实与我们肤色有很大不同的人,其真皮结构与我们完全是一样的。他们会形成偏白或偏黑的原因,是与其阳光对他们祖祖辈辈的照射不同,跟在地球上所处的不同纬度有关。

白人多居欧洲,那里一年四季和风暖雨,日照时间较少,所以他们的农耕文化较少,多以畜牧业为主,多温少阳的温和气侯适宜牧草的生长。

黑人多居赤道附近,一年四季都受强烈的太阳光炽晒,为适应环境,自然形成了比较黑的皮肤。而我国地处亚热带,一年之中四季分明,也就形成了黑白之间的黄色。肤色的不同,并不能说是造物主用两种完全不同的材质造出的不同物,而是相同的人种在特定环境之下适应当地气侯的表现。

很多被神学错误引导,被偏见遮蔽的真实,在生物学的研究下揭开秘密。其实“人”跟任何生物一样,没有任何特殊之处,“我”与其它人一样,并无多少优劣之分。只不过,每一个族群、每一个个体,都带有自己的显著特征,用认把自己与他人区别开来,便于自己在世界中更好辩认而己,实在没有必要用三六九等来划分世界。在这个世界上,所有生物都是平等的,包括一花一叶、一草一本,《人体简史》不但告诉我们认识自己,也告诉我们如何认识世界。

人体读后感篇三

生命是世界上最具有奇迹和神秘色彩的事物,一个科学家穷极一生也不能凭空制造出任何一个最简单的生命体,比方说草履虫。而人类也是地球生命体的集大成者,也是最复杂的生命。

那么,在地球46亿年历史中的最复杂的生命体,他的构成条件有多复杂呢,结果令人咋舌,碳、氧、氢、氮、钙、磷这六种常见的元素构成了人体的基本,尽管还有53种其他元素一起组成了人体,但是其含量微乎其微。也就是说,这复杂的生命体,居然和煤炭,空气,石灰石,红磷混合物的组成完全相同,天呢,这么复杂的生命构成却这么简单??人体中有千分之一的镉元素,这却是对人体有害的元素,是作为食物链顶端的人类,无法避免的从植物中得到的,多么的矛盾啊。

作为一个普通人,对于复杂而又简单,合理又矛盾的生命构成——人体,我能做的只有敬畏。那些探索生命,试图破解人体基因密码的科学家们,是怀揣着怎么样一个心理负重前行呢?在这面前,人类所了解的一切又显得多么的渺小又无知呢?感谢生命,敬畏生命,了解人体,感恩人体。

人体读后感篇四

最近好几本书都没有写写了,总感觉少了点什么,尤其年初对自己说的,每读书都要给读过的书写写小纪,这一随心往往又忘了,毕竟我欠了这么多书,又欠了这么多的书评,以及今年的游记也有一个月了,也还没来的及写,说来惭愧,于是今上午就想着能写写一二。

这本书也是上月看完的,从人类简史、时间简史.....看到这本简史就立马想读了起来,从书名来看,确实但凡这几年涉及简史的后缀,都会火起来,尤其是加上今年的疫情,对自身和周遭环境的认知程度会更加敏感和好奇,对自身的好奇从心里和身体是两个层面,心里层面咱暂且不谈,这一块可以从上本书(了不起的我)的书评再写一篇,如果只是这篇书评我单讲这篇。

对身体的认知,今早倒有一趣事,自上班起,对衬衫有一种喜欢,由于近一两年对胸的热爱,逐步增大,增肌的路上不断增加,piaji,我上衣一衬衫扣被撑烂了,真的是有些欣喜和忧桑,毕竟又要买衣服了,锻炼是从去年年初开始的,刚开始跑步,从1公里2公里3公里到5公里再到10公里再开始从5公斤10公斤20公斤30斤公40斤50公斤量是一步一步的起来了,分泌的多巴胺也越来刺激你多健身的上瘾,从上肢到下肢的饱满感,让你深感自足,话有点多,我们转回本文。

从身体开始,越练越好,组成你的部分从里到外,从粒子到原子,从上到下,你之所以成为你,是一部部演化,是从你自打出生或者还没出生就开始奋斗的结果,你拼命的游拼命的走,才达到现在的你,对于读书,一本书有一本书的中心思想,一个人有一个人的目标和活法,我们暂且不谈个人,单纯从本书而言,与我而说,热爱自己的组织,从微观和宏观角度,每一个细胞都在为你活着而努力,努力是常态,这一点也不用再赘述,舒适圈就是奋起努力就行,按照固有的程序和目前前进,别选错了方向,再保证充足的可承受范围内的努力下达到最优化,你没那么容易死,也没那么容易活,造成你活着的是你造成你死亡的还是你,放纵不可取,适中才是本味色,随机事件而言,你该有的冲动和修复也是常见,不用过渡的不安和忧虑,毕竟你没那么容易死也没那么容易活。

人体读后感篇五

我们的身体与我们如影随形,但是它如同天上的星空、黑洞一般,充满着奥秘与未知。我们的身体已经有30亿岁,从远古时期的单细胞生物起,顽劣的基因在这优胜劣汰的环境中挣扎着、融合着、前行着。它可能来取自于水中的鱼、天上的鸟、地上的走兽,那些我们看不见的微生群落,甚至是已经被淘汰掉的物种。“凡是过往,皆是序章。”它通过不断地成长,造就这独一无二的新生代。

我们的生命微观到很小。身体是由诸多微量元素组成,其中占比最多、价值最低的是h2o,即便如此,制造每一个“你”也需要花费96546.79英镑。虽说人类是一棵具有思想的芦苇,但这棵芦苇价值千金,因此没有一棵小草应该自惭形秽,没有任何人是廉价的,这在你出生前早已标价。之所以谈起这个话题,是因为最近关注到青年群体中患抑郁症的人数不断增长,焦躁、烦闷、自我否定等不良情绪不断蔓延、终不得见天日。患者内心煎熬而痛苦是我等旁人无法感同身受的,但感谢生命,尊重你的body应该是我们共同的价值观念。如何使用的你身体、你的情感是个人权利,请孤单一人也不要放弃,看它(基因),多像个天神的产物。

头发其实很经得起腐蚀,在坟墓中能保存千年之久”、“问:如何定义一个健康的人,答:一个还没检查的人”……所以这本书读起来比较舒服,其中还有很多插画,图文结合,内容详实,加上作者科学的论据,增长了生活的冷知识。

当然,书中也谈论到死亡的问题:猝死、癌症、疾病感染,以及人口老龄化严重问题等。读到这些也会使人心情压抑,却增加了生命本身的厚重感。值得一提的是作者对德国纳粹和日本“731”部队在战争期间的恶行累累(例如人体试验)进行口诛笔伐,对中国及其他受害国民众包含着强烈的同情心,这使人欣慰。

生老病死,难免一遇,最重要的是做到自行把握,合理饮食,经常锻炼。我们没法选择长生不老,但是我们可以珍惜时光,延长我们生命的宽度与广度。

人体读后感篇六

人类渺小,犹如沧海一粒;人类庞大,犹如浩瀚宇宙。对于宇宙来说,人类是渺小的;但是对于细胞来说,人类是巨大的。以人类本身为个体,人类会思考活着的意义,而这种意义的本质基础是活着,是灵魂附着在肉体上的活着。所以,更好的了解我们的身体,才能更好的探求生命的意义。

虽然从小对生物学有些出奇的喜好,但是一直以来都是读一些理论性较强的生物学书籍,像人类简史这样的文风还是第一次见。人类简史文风诙谐幽默,浅显易懂,作者很擅长用生活中的场景去具象化乏味的生物场景。当看到人类简史这个书名的时候,第一反应要么就是讲历史,要么就是讲生物,到笃定都是结构化的直白叙述。

但是,翻开书开始读了一段后,才发现它是一本充满着友爱和风趣的生物读本,让对生物学没有兴趣的小白也能读懂,甚至喜欢上探索身体秘密的这种阅读体验。作者从小的细胞病毒到我们身体的器官一一讲解。读书之时,就有一种,原来病毒也不是那么可怕,原来牙齿要这样保护,原来皮肤要这样保养......原来我们的身体是这样的。

从对我们的身体一知半解到了解甚多,能让我更好更正确的面对身体的各项保养和需求,杜绝无谓的抵抗(比如,普通感冒其实是没有特效药的,只有缓解症状的药物而已,这种疾病基本靠我们身体的抵抗力自愈)。让我对身体更好的了解,会让我对自己的身体更加有控制力,使我的生活有更多的掌控权,比如,如果我能很好的保护我的牙齿,那我预计可以在很老的时候也吃嘛嘛香!

人体读后感篇七

=个人简介=

出生于1969年,本科学历,内蒙古巴彦淖尔市人。在政府职能部门从事经济管理工作多年,有较为丰富的宏观经济管理经验。性格豪爽大方,不拘小节,好交朋友。勇于挑战自我,业余喜欢读书,具备一定的文字写作功底。

本文通俗易懂,言简意赅。既切中了中医的精髓,又用形象的语言把中医那许多佶屈聱牙术语形象贴切地进行了比喻,本书给我们的保健智慧,用大道至简形容一点不过。此书的价值,正如本书扉页所言:“这将是一本令你惊讶的未来书,不要就现在对它下评语,这本书正确的评论,也许一百年后才可能出现”.

人体应该是目前自然界发现的最复杂最完善最精确的系统,既然是系统就必须用系统学的观点去阐述才对。本书作者就是用系统学的观点很妙的把人体的指挥系统、能量供给系统、资源管理系统、诊断维修系统,废物清理系统、周边功能系统概括为功能系统,把经络系统、血管系统、神经系统和淋巴系统概括为网络系统。用辩证论治和整体观的的方法,说明了人体是一体的,五脏六腑之间互相有非常紧密的关系,而且是经常保持平衡的。人的身体不仅有解剖上的硬件,而且以硬件为载体,还有一些以网络的形式存在的只在功能上表现出来而在解剖上却无法实证的软件,它们对担负能量、资源补给和输送、废物输送、防卫信息等起了总调度作用。不管是人体的硬件系统还是人体的软件系统,都依靠“血气”在维持。

作者把血气形容成人体的能量。实际限于现代科学的解释能力,对于中医理论中的气和血还真不容易解释清楚。只能依各人的悟性不同去体会。在中医学理论里,气和血是两种不同事物。有“气为血之帅,血为气之母”之说,“气为血之帅”是气能生血,气能行血。“血为气之母”是指血为气之载体,血能生气,二者互根互用,相互依存。我理解血气当然有很大方面的能量内涵,但又不能完全等同于能量。应该理解为气血就是支持人体小宇宙活动的一种至精至微的物质,或是调动人体生命力的基本元素。还可以理解为人体硬件的驱动力量和人体软件bug自我维护系统。作者认为,生命的保健就是回到人类最原始时的生活方式,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人体的生命力量必须和宇宙与大自然互动,人体补充气血的唯一方式就是睡眠,当日22:00点后到次日充1:30点间是一天中补充血的最佳时间段。其它时间的有效睡眠就不容易补血只能补气了。所以根据气血在人体中的盈亏状态,作者整理了调养血气“一式三招”和两个养身的重要观念。就是“敲胆经、早睡早起、按摩心包经”和“不生气、保持肠胃清洁”.

养生之道就是这么自然和简单。这些方法说句心理话,我特别认同。就是关于补血的时间点认为作者定义的可能有些绝对化了,既然人体有那么强的调节功能,只要能形成一套稳定规律的作息习惯,人体会根据自身的生物钟自觉调整造血时间。可能李维老师就是一个很实在的例子,李维老师有努力工作很晚睡的习惯,很少有12点以前入睡天数,看到李维老师永远那么精力充沛,好象根本不象是长期补血不足的样子。

中华文明是世界上最伟大的思想库。我曾经说过,世界上的任何哲学理论我们老祖宗在春秋时期的百家争鸣中都给它们提供了雏形。尤其是对世界本源的探索,现代科学越来越多地证实了以往认为是玄学的东西。本书的养生理念亦如此,读此书我们最大的收获就是要永远相信身体的智慧,而不是过度地依靠我们自以为是的知识。同时,除思考健康外,我们还必须从概念的`层面对我们的社会来个重新审视。

一是必须重拾中华传统文化自信。中医是中华传统文化的最重要组成部分,是我们祖先留下来的最宝贵遗产之一,可现实如何?中医许多精华被无知的世人无情地丢掉了。当前,我国军事、政治、经济都全面崛起,相较其它国家可以说是突飞猛进,但中华文化的复兴仍是“中国梦”的短板。我国近代史是一部屈辱史,自1840年鸦片战争后,长期的落后挨打,让我的的民族自信心彻底丧失,就是好的东西都不敢再坚持。中华文化就是“和”文化。中医是中华文化的主要代表。我们的古籍中1/3以上是医籍。中医把天文、地理、化学各个方面全都囊括在一起了,是一个大熔炉。中华文化讲求和谐相处,“万物并存而不相害,万道并行而不相悖”.中医就是这个道理,相比西医,中医的理论并不是要消灭什么,而是与体内的一切和谐共处,互相平衡与阴阳相补,而不是用蛮力去消灭表症。社会结构和人体结构一样,“和”文化是哲学的最高指南。西方强调普世价值,中华讲究世界大同。既然大同就一定需“双赢”或“多赢”,这就是和文化,我国一带一路战略,体现了“和平发展”的战略思想,这样的思想已站在了西方强盗逻辑不可企及的高度。

二是必须重新审视中西医结合。现在的中西医结合,实际上只是把中医做为了西医的替代和补充医学,认为中医只是西医治疗失败后“死马当做活马医”的注角,实际应该反过来,在医学的理念上,中医首重养生保健,有全局观的主张:上医医未病之病,中医医欲病之病,下医医已病之病。而西医以微观证据为主,就症论治,就疾论疗。中西医对待医学的理念很象围棋高手与低手对待棋局的看法,中医如高手,布局做势,西医如低手,围空吃子。实际现代西医学至抗生素控制了细菌瘟疫二百多年以来,西医的发展就在原地打转,除了细菌性的疾病和外科手术以外,西医能够完全治愈的疾病并不多。

由于整体西医理论建立在解剖学的基础上,因此至今只有个别器管的学说,没有整个人体运行的完整理论模型,所有的医疗方法都建立在“人体会造成这些症状,必定是一种控制上的失误”的假设,这是一种完全忽视人体系统能力的逻辑。这个逻辑犯的最大错误就是低估了人体系统的智慧能力,高估了人的知识能力。举凡科学研究都必须从原始的哲学理论开始,先假设模型,再不断的利用实际的现象来验证其正确性,并反复的修正模型,直到这个模型能够解释所有的现象,才能从哲学领域进入科学领域。中医和西医相反,从开始的理论就是用宏观的方式讨论人体的整体模型,从而发展出整套的医疗方法。但是其系统过于庞大,用西医微观的观点,很难立即提供直观的证据,因此一直被认为不科学。加上中国数百年来的弱国形象,使得中医的地位在世界上一直无法建立。拜现代科技之赐,中医最新的医学研究逐渐使其理论现出科学的原貌,原来我们祖先的遗产并不是不科学,只是我们过去的科技能力无法证实而已,我们坚信随着这些研究的进一步发展,有机会开创出基因研究以外,解决众多慢性病的一条更有机会的新路。

三是中医的发扬与传承,仍需产业政策的支持。中国的改革开放,把四大民生工程推向了市场,就是少有所学、中有所居,老有所养,病有所医。应该说,通过市场化改革,这四项民生工程改革目标基本都是失败的。近年来,国家大力推行义务教育和廉租房、保障房政策。少有所学,中有所居基本得到改善,但老有所养与病有所医矛盾仍然尖锐与对立。拉动内需,经济学界提出了许多办法,但是如果想让老百姓掏腰包消费,就得消除老百姓的不安全感。老百姓如何有安全感,就是让他们有病不愁和有老不怕。但市场化改革并没有成就了成功的医疗市场和成功的养老市场。尤其是医疗体制,更是从一个人道主义的范畴完全沦为各方利益交织的道所。现在医患关系异常紧张。

为什么呢,作者本书给了很好的概括:医院放弃中医而主攻西医,是因为西医治疗所用的药物,几乎全是化学药剂,最难以让人接受的是最终明确告知大众,所有这些治疗和预防的措施可能会无效。这是现代医学面对慢性病典型做法,充分显现出其面对疾病的无能和不负责任,好像病人得了病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没有人需要负责治愈,但药还是要卖,钱还是要赚的,而且所开的药都是每天得吃的,必须吃到离开世界为止,这样的逻辑最符合药厂的利益。抛去西医不说,中医的医疗手段,是分为砭、针、灸、药四种方法。“砭”指刮痧和按摩的物理治疗方法,是四种方法之首,可见是各种方法中最重要的方法。但是由于“砭”的治疗方法,医生最耗体力,也最耗时间,最不容易赚钱,动手动脚的像在干粗活一样,形象并不是浜谩6药为四种方法之末,但开方取药,不但能用最少时间、最少体力为人看病,也能维持医生专业权威的形象。同时在药材上也比较容易抬高价格,可以使医生获得较大的经济利益。所以多年演变下来,最终“以药为主”的治疗方法成为中医主流,而各种“砭”的手段却沦为民俗疗法,正牌的医师不屑为之,中医的功效也大打折扣。有些以“砭”治疗为主的疾病,就成了今天的不治之症。

最近经济学界提出了破解我国经济发展瓶颈的供给侧改革,所谓供给侧改革就是淘汰无效供给,提升有效供给能力,而公共医疗和养老需求面临巨大的供给不足矛盾,这两大领域,是供给侧改革的最有效抓手。而这两大领域,尤其是中医的发扬与传承,属于基础学科和公共领域,就属于产业政策的支持范畴。

最近林毅夫与张维迎关于当前经济形势下要不要产业政策吵的沸沸扬扬,张维迎认为,供给侧改革就是提倡自由竞争,所有政府的产业政策就是穿着马甲的计划经济,必将由无知走向无耻,而林毅夫提倡既要有有效的市场还要有有为的政府。我赞同林毅夫的观点,自由竞争的结果,不是促成了产业最优,而是更有可能促成产业利益最大化。

中医的全面沦陷就是最好的例子,不否认,我国的大部分产业政策是失败的,多数成为了权钱交易的工具,但我们也不能因噎废食,要更多的从产业政策中汲取失败的原因,有为的政府,就是扬长避短,制定更科学、合理、可操作性的政策,给中医理论的弘扬与发展提供风险资金,外围保障与必要的基础条件。

总之,中医的传承既是文化基因,也是政府工程。我们呼吁政府更有作为,使我们中医真正成为造福人类的工具。同时,也要关爱自已,遵循大道至简的中医精神,顺应天地五行规律,做到天人合一。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

相关范文推荐
  • 10-06 西西弗的神话读后感(模板5篇)
    当认真看完一部作品后,相信大家的收获肯定不少吧,是时候写一篇读后感好好记录一下了。这时候最关键的读后感不能忘了。那要怎么写好读后感呢?接下来我就给大家介绍一些优
  • 10-06 2023年巴金的家读后感(通用10篇)
    写读后感绝不是对原文的抄录或简单地复述,不能脱离原文任意发挥,应以写“体会”为主。如何才能写出一篇让人动容的读后感文章呢?这里我整理了一些优秀的读后感范文,希望
  • 10-06 杉妮读后感(通用8篇)
    当品味完一部作品后,一定对生活有了新的感悟和看法吧,让我们好好写份读后感,把你的收获感想写下来吧。读后感对于我们来说是非常有帮助的,那么我们该如何写好一篇读后感
  • 10-06 2023年小鹰逆风飞行的读后感 小鹰逆风飞行读后感(模板5篇)
    读后感,就是看了一部影片,连续剧或参观展览等后,把具体感受和得到的启示写成的文章。读后感书写有哪些格式要求呢?怎样才能写一篇优秀的读后感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带来
  • 10-06 最新三年级阳光校园读后感 阳光校园我们是好伙伴读后感一年级(大全5篇)
    当品味完一部作品后,相信大家一定领会了不少东西,需要好好地对所收获的东西写一篇读后感了。读后感对于我们来说是非常有帮助的,那么我们该如何写好一篇读后感呢?以下是
  • 10-06 永别了武器读后感(通用5篇)
    当观看完一部作品后,一定有不少感悟吧,这时候十分有必须要写一篇读后感了!这时候最关键的读后感不能忘了。那要怎么写好读后感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带来的读后感优秀范文
  • 10-06 心法读后感(优质10篇)
    当认真看完一部作品后,相信大家的收获肯定不少吧,是时候写一篇读后感好好记录一下了。读后感书写有哪些格式要求呢?怎样才能写一篇优秀的读后感呢?这里我整理了一些优秀
  • 10-06 2023年罗密欧与朱丽叶读后感(实用7篇)
    当品味完一部作品后,一定对生活有了新的感悟和看法吧,让我们好好写份读后感,把你的收获感想写下来吧。读后感对于我们来说是非常有帮助的,那么我们该如何写好一篇读后感
  • 10-06 最新好老师在这里读后感(通用5篇)
    “读后感”的“感”是因“读”而引起的。“读”是“感”的基础。走马观花地读,可能连原作讲的什么都没有掌握,哪能有“感”?读得肤浅,当然也感得不深。只有读得认真,才
  • 10-06 好的读后感有哪些(大全8篇)
    写读后感绝不是对原文的抄录或简单地复述,不能脱离原文任意发挥,应以写“体会”为主。如何才能写出一篇让人动容的读后感文章呢?下面我给大家整理了一些优秀的读后感范文

猜你喜欢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