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读后感绝不是对原文的抄录或简单地复述,不能脱离原文任意发挥,应以写“体会”为主。可是读后感怎么写才合适呢?下面我就给大家讲一讲优秀的读后感文章怎么写,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傻子读后感篇一
从小到大看了许多鲁迅的文章,真正看懂的也没有几篇,每次读鲁迅的文章总有一种意到心底却不得道出的感觉,总感觉在简短的文章里面有着对不同人性的表达,却总是不能将其完整的挖掘出来。直到现在我对鲁迅及其文章也只有浅薄的了解。
在第一次诉苦中,奴才对聪明人述说了自己过着怎样“不是人的生活”,吃的是“连猪狗都不要吃的”事物,得到的是聪明人的一句“这实在令人同情”。听到别人的同情后奴才高兴了,他继续着自己的抱怨,将自己“昼夜无休息”的工作生活如数家珍似的数出来,得到了聪明人眼圈发红欲落泪的反应时他说得更起劲了,可聪明人却只是敷衍的对他说“总会好起来的”,而奴才得到这样的同情后却神奇般的好起来了。
在用完了聪明人的同情药后,奴才又不平了,在第二次诉苦中,奴才同样诉说着自己居住在“比猪窠还不如”的地方,主人待他连狗都不如,那人大叫“混账”二字以示自己对奴才遭遇的愤愤不平,而奴才这次并不感到高兴,而是大吃一惊,可他还是继续着自己的牢骚,那人最后为奴才抱打不平想要使奴才的处境得到改变时,奴才却哭喊着要守住待他猪狗不如的主人的屋子,在主人赶到时他却第一时间来邀功,得到了一句主人随口一说的“你不错”时,他高兴得不得了。最后还认为先前敷衍他的那个聪明人有先见之明。
这样的一个奴才是天生把命交给别人的人,也不思考到底值不值得,这是一种天生的奴性,整天的诉苦不是为了得到改变,而是为了获得廉价的同情,通过上面的叙述就能看出,所以,在无数的抱怨后,奴才仍然会回到主人身边,过他所抱怨的生活。在他们看来唯一能改变的就是自己奴才的大小,受苦的人不一定都是奴才,有的奴才能够生活在主人身边,最接近主人就是最大的奴才,所以主人和奴才的关系是一种稳定的主仆关系。
在文章中的聪明人是一种可鄙的人,他们饱读诗书,眼界开阔,知道仆人的处境,也知道他们到底要什么,可是他们却不真正的帮助仆人,而是从无数的安慰与同情中去安抚仆人的抱怨,助长他们的奴性,他们从一定程度上来说就是帮凶。就像每个时代的文人一样,为了使他们所依附的政权稳固,就在思想和意识方面歪曲普通民众的世界观和价值观,他们饱读诗书,知道国家到底是什么样的,知道所有的事实,可他们却用华丽的辞藻演绎出一幕幕歌舞升平的景象。
文中奴才这样的人和聪明人至今仍然存在,这也是鲁迅文章仍屹立于世并经久不衰的魅力所在,鲁迅的文章里的每种人每种情形,在今天仍能找到,仍能得到读者的共鸣,这也是鲁迅的魅力所在。
傻子读后感篇二
夜静静的,月光透过窗户洒在我的房间里,四周显得格外清幽。我坐在灯下,饶有趣味地欣赏着鲁迅的《聪明人和傻子和奴才》。
文章写了一个奴才受到了主人的虐待,他向聪明人去诉苦,聪明人只是假惺惺地叹息,欺骗他说“你总会好起来……”“奴才”高兴了,觉得对先生诉了冤苦,又得同情和安慰,舒坦不少了。而过了几天,当他向“傻子”去诉苦的时候,“傻子”听了很是愤怒,于是动手帮他砸出一个窗户。可是奴才却大惊,在地上团团地打滚,还叫来其他奴才将“傻子”赶走,他又恭敬地向主人报功了。我看着看着,不禁心里很是疑惑:奴才呀奴才,人家来帮助你,你却这样对待人家,你还有没有良心呀?难道这不是你所想要的窗户吗?是不是你自己在犯傻呀!我又深深地替“傻子”感到可惜。“傻子”呀,傻子,你是多么耿直,你热心动手砸那泥墙,要给“奴才”打个窗洞来,然而你的行为不为“奴才”所理解,反被“奴才”诬为“强盗”,真冤哪!
夜深了,我躺在床上,脑海里掠过不少伙伴的身影:小虹、小玲、小芳……她们谁是“聪明人”,谁是“傻子”,谁又是“奴才”?我不能确定。但我相信,我肯定会找一个像“傻子”那样的人做我的朋友,而我决不会把她当傻子来对待。
寿建平老师点评:鲁迅先生的文章语言一言双关,没有社会经历很难读懂。这一个小故事中其实也影含着三类人——伪君子、直爽人和有奴性的人。这个小故事能引发作者对交友的思索也确实不容易。不过,所例举的事例不太恰当。因为从文中可以看出,文章中的弟弟和表妹也不过五、六岁,他们的作为不过是一种幼稚的表现,没有这么深的心机。
傻子读后感篇三
中国五千年的悠扬历史文化,培育出形形色色的中国人,有如:用种种欺骗狠辣手段麻痹人民、用封建奴化思想毒害人民的“聪明人”;也似安于现状、愚昧无知、不知反抗的“奴隶”;更有嫉恶如仇、身体力行、坚定意志的“傻子”。这些人群便是许多年前旧社会中的人物代表。
《聪明人和傻子和奴隶》就写出了这三种截然不同的对社会的态度的人。作者鲁迅批判了维护旧社会的“聪明人”,讽刺了对社会不满而又实际在维护这社会的“奴才”,歌颂了和旧社会做坚决斗争、破坏这旧社会的“傻子”。短小有力、寓意鲜明,不愧为佳作之表。
在文章中,奴才向两个不同人诉苦:聪明人、傻子。聪明人仅仅演绎了一出表演,给可怜奴才灌了一剂药力强大的迷魂汤,同时也为自己得到了爱戴,而傻子却敢于斗争、进行反抗,想为奴才切身帮助——但却被那不敢反抗,只会做牛做马的家伙们赶了出去。呵!当时心甘情愿当奴才的人们真多啊!这行动更是使奴隶的本性暴露无遗,五千年文化便培育出这等与众不同的败类!
奴才便是奴才,只会空谈灾苦,却不思斗争、不敢反抗、数典忘祖,甚至不分青红皂白地组织旁人斗争,为虎作伥,与“主人”是一丘之貉,面目可憎。背后纵有千万怨言,面对主人时,仍争功邀宠,获赞时便数典忘祖。原来汉奸、走狗便是这样行成的。
回看我们的生活,很多人,包括我们自己,也时常扮演这“奴才”的角色,明明不满着什么,精神上的巨人想要改变时,可当“主人”送给你一颗“甜枣”压压惊、“聪明人”为你慰慰心时,你仍会忘记苦楚和伤心,而继续妥协,沦为行动上的矮子。在那黑暗社会中继续盲目前行,永远迎接不了光明的到来......
而“傻子”却深信这点,他们有明确、实际斗争目标——他们便是在那黑暗中待了太长时间而烦恼、厌倦,他们想要拥有光明的一天。他们也知晓“要吃就不要怕烫”的道理;想要拥有光明,就不能怕阴影;想要获得成功,就不能怕失败;想要摈弃眼前的黑影,就应当引向光明!
于是他们站起来与强权做斗争、反抗,毫不畏惧、毫不退缩、毫不放弃,他们是五千年文化缔造出的最美、最聪明、最勇敢的人!
一个国家的光明之路,不需要那狡诈狠恶的伪君子的聪明人,也不需要那见风使舵的“奴才”,需要的只是不畏强权、公正公明敢于斗争的“傻子。
傻子读后感篇四
读了《活下来是傻子》一文,我的感触很深。
这篇文章讲了飞机失事了,只活下来11人在沙漠中。有教授、军官、主妇、经理等,还有一个叫彼得的傻子。他们出发去找水源,总被海市蜃楼愚弄。最后,除了彼得,大家都躺下来了。彼得由于不知道海市蜃楼是什么,就翻过一个山坡,发现了一个水塘。大家都说是海市蜃楼,只有彼得去水塘喝水。结果彼得获救,其他人都在离水塘不过一公里的地方渴死了。
我们在沙漠中寻找生命的'出路,最可怕的其实不是海市蜃楼,而是放弃了坚定的信念。大家都靠以往的经验,从而放弃了坚定的信念,放弃了走出危境的努力,自然放弃了走出绝境的机遇。彼得其实不傻,因为他知道要抱有坚定的信念,朝着这种信念前进。
生活中其实也有这样例子。爱迪生发明电灯,失败了无数次,他没有靠以往的经验轻易放弃,而是抱着自己会成功的信念,一直努力,最终终于成功了。
所以,我们做什么事都要抱着坚定的信念,这样才能成功。
傻子读后感篇五
夜静静的,月光通过窗户洒在我的房间里,四周显得格外清幽。我坐在灯下,饶有趣味地欣赏着鲁迅的《聪明人和傻子和奴才》。
文章写了一个奴才受到了主人的'虐待,他向聪明人去诉苦,聪明人只是假惺惺地叹息,欺骗他说“你总会好起来……”“奴才”高兴了,觉得对先生诉了冤苦,又得同情和安慰,舒坦不少了。而过了几天,当他向“傻子”去诉苦的时候,“傻子”听了很是愤怒,于是动手帮他砸出一个窗户。可是奴才却大惊,在地上团团地打滚,还叫来其他奴才将“傻子”赶走,他又恭敬地向主人报功了。我看着看着,不禁心里很是疑惑:奴才呀奴才,人家来帮助你,你却这样对待人家,你还有没有良心呀?难道这不是你所想要的窗户吗?是不是你自己在犯傻呀!我又深深地替“傻子”感到可惜。“傻子”呀,傻子,你是多么耿直,你热心动手砸那泥墙,要给“奴才”打个窗洞来,然而你的行为不为“奴才”所理解,反被“奴才”诬为“强盗”,真冤哪!
夜深了,我躺在床上,脑海里掠过不少伙伴的身影:小虹、小玲、小芳……她们谁是“聪明人”,谁是“傻子”,谁又是“奴才”?我不能确定。但我相信,我肯定会找一个像“傻子”那样的人做我的朋友,而我决不会把她当傻子来对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