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学习中一定要善始善终,只有总结才标志工作阶段性完成或者彻底的终止。通过总结对工作学习进行回顾和分析,从中找出经验和教训,引出规律性认识,以指导今后工作和实践活动。总结书写有哪些要求呢?我们怎样才能写好一篇总结呢?下面是我给大家整理的总结范文,欢迎大家阅读分享借鉴,希望对大家能够有所帮助。
青年技能人才培养工作总结篇一
我们必须不断地通过学习或培训等各种方法来提高自己。才能更好地完成各项工作任务,才能提高工作质量和效率。在培训学习中,我们也学到了不少专业技术和实操方法,不断改进工作方法,把工作方法与实际操作有机的结合,进一步提高我们的专业技能和工作效率。科学文化知识和理论知识的培训学习,为提高专业技能奠定基础。能否做好工作,不仅仅是自己的问题,也是对企业负责的问题,只有努力地工作,扎扎实实地工作,才能把上级领导交给我们的任务完成好。只有精通岗位技能,才能认真履行好职责,才能发挥技术人才的作用。总之,通过不断的培训,职工的技能就会有新的提高,员工在生产中的操作得到了进一步规范,安全和服务意识也进一步提高;员工工作效率的提高,使电厂生产设备发挥出了最大的功效,各流程的衔接也更加流畅,从而使生产成本得到了节约,最终形成“培训—技能提高—企业发展—再培训”良性循环的过程!所以,当前世界的瞬息万变,科技的突飞猛进,更要求我们更好地掌握各类理论知识,提高做好本职工作的本领。才能不被时代所淘汰。所以我们要一如既往地学习,丰富自己的知识,增强自己的本领,努力成为本职位的行家能手。还要带领本机组高效、节约的完成领导下发的每一项任务。最后,感谢学校和老师的教导培训!
青年技能人才培养工作总结篇二
我校职业技能培训工作在上级有关部门的正确领导下,在市人社局的具体指导下,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服务企业为宗旨,以提高企业劳动力职业技能素质为中心,创新开拓工作思路,提高工作办事效率,较好的完成了今年的各项工作目标和任务。下面就全年的职业技能培训工作作一简单小结。
1、开设工种:
(1)电线电缆织造工
(2)化工总控工
2、职业技能培训完成情况:
今年,我校高技能人才总的培训人数为496人,取证数为496人,取证率为100%。其中,电线电缆织造工高级工为211人,技师40人,高级技师66人。化工总控工高级工为161人,技师18人。
1、强化政治业务知识学习,加强自身建设。
2、加强职业技能培训工作的管理工作。
为规范职业培训的办学行为,一是我们全体老师分布到各个企业进行招生办法和政策宣传工作,让企业和职工了解有关招生条件、法律法规以及提高职业技能素质的重要性。二是根据上级文件精神,严格收费标准。三是严格抓好培训过程管理,按照职业技能培训标准开设课程。
3、加强职业技能培训力度,规范培训程序,确保培训质量。
为确保完成全年的职业技能培训工作任务,确保培训质量,我校紧紧围绕当地企业发展需求,及早部署,科学安排,加大力度实施职业技能培训工作计划,以规模企业为突破口,以此来带动中小企业的培训学习的积极性。在招生培训过程中,我们严格招生标准,严格培训程序,特聘规模企业中有能力有威望的高级工程师授课,确保培训质量。
尽管我们超额完成了全年的工作目标任务,但在工作中还存在一些不足,一是企业参加培训的面还不广,工作中特别是整理材料这一块还不够细致,难免有一些差错。这些都有待于在今后的工作中得到进一步改进和提高。
1、围绕企业发展需求,进一步加大力度做好等级工培训工作。
20-即将过去,展望20-年我们信心百倍。20-年我校职业技能培训工作的重点是电线电缆制造工和化工总控工的培训鉴定。围绕这个工作重点我们将继续加大工作力度,扩大招生范围,优化服务功能,规范培训程序,提高培训质量,超额完成上级下达的工作目标和任务。
2、建成电线电缆实训室
为进一步完善基地培训设施,配合电线电缆培训工作,提高培训实效,我校将建成电线电缆实训室,争取年内建成并交付使用。
今后的工作,我们将在加大培训力度上做文章,在提高职业培训水平上下功夫,不断规范招生、培训、鉴定程序,切实提高和培训质量。虽然我们培训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还存在一些不足。今后我们将认真总结经验,努力使我校的培训工作再上新台阶,为服务地方经济作出更大贡献。
青年技能人才培养工作总结篇三
?如何推进校企对接“零距离”,打造特色、骨干、示范专业,推进课程改革,提高教学质量?如何提高职业学校服务社会、民生的能力?职业教育应该立足社会经济发展和民生建设,做到学生、家长和社会三重满意。创新管理 为学校发展提质加速管理力是学校核心竞争力的关键。要做到“制度第一”为主要内涵的管理思路,让学校从上到下起了变化。不仅如此,通过不断健全完善各项规章制度,让学校形成分级管理、制度管理等一套科学的管理体系。
学校各项管理中,学生管理是重头戏,颇具亮点。“我们的学生在学校既是学生,又是单位员工。这种“双重身份”学生管理模式,能够加快学生转换为单位员工的角色进程,缩短学生适应社会周期的时间,提升学生就业、创业、立业能力,有效地破解了毕业生不能与社会、市场和用人单位迅速对接的难题。 事实上,这种在深化“一式两化”(封闭式、军事化、人性化)学生管理模式基础上提出并施行的学生管理模式颇具成效。学生毕业之后到企业工作,几乎不需要再进行专门的员工培训就能适应岗位要求。不少学校毕业生这样反映,企业也纷纷对学校毕业的学生给予好评。
培养创新 为学生一生奠基企业到底需要什么样的人才?敬业精神、沟通能力、终身学习能力等,都是企业需要的人才应该具备的素质,而传统的培养模式中,学校与企业的合作紧密度不够、目标定位不准、培养方式不当等,导致学生一毕业就落伍,根本不适应企业的节奏。
要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学校将人才培养目标细化为“文明规范+团结协作+敬业忠诚+一技之长”,提出以培养学生通用职业能力和培养学生专业能力为主线,分职业基础教育、职业认知教育、职业专长(业)教育、职业理性教育四个阶段的“二线四段式”人才培养模式,探索和构建了适合中职学生的课程及课程内容体系,以此全面带动并深化课程体系的改革,以适应社会所需人才的培养标准。
其中,看似简单而又自成体系的三项措施,就可从中窥见一斑:一是要求教师面对学生认真履行好“三重身份”职责,即教师、父母和好朋友;二是要求教师增强精诚的敬业精神、以校为家的主人翁精神等“五种精神”;三是要求教师强化责任、大局、服从等“十种意识”。
教师是一种人力资源,而人力资源力是学校核心竞争力的源泉。只有优秀的教师才能培养出优秀的学生,才能使学生成才更成人。
在这个过程中,不少教师感到辛苦。 以前从来没有想过作为一名职教教师,还有那么多需要学习的东西。 通过这些培训措施和实践过程获得了真知,不仅提升了自己的专业水平,还推动了学校的教学改革。
古往今来,各类人才成长的模式有两个极端,一是在实践中学,一是在理论中学。这两种极端的模式在不同的组合下又产生了很多具体形式。“高技能人才培养”,是一种以理论为主,兼顾实践的培养模式。我们当前需要的高技能人才应具备以下几点:一是具有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和较高的实际操作技能,并且热爱自己的专业。二是在关键岗位上,发挥重要作用,具有绝活绝技。三是具有解决某种实际问题的能力和敏锐的判断力。包括:善于解决生产实践中的技术难题或在引进项目、设备中解决关键技术难题;能够提出合理化建议,在技术革新、双增双节、小改小革上各项成果获奖,经济效益显著;在推广应用和发明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等方面做出突出贡献。四是在传授技术、推广先进操作法、培养、带动高中初级技能人员等方面成绩显著。五是在国家、省级技能竞赛中取得名次或在市级职业技能竞赛、练兵比武等活动中取得优异成绩。
同煤集团精煤分公司白洞选煤厂学习实践活动调研课题
领导小组重要议事日程;将高技能人才建设纳入相关部门工作目标考核内容;将高技能人才的培养纳入企业对员工的培训发展规划。完善培养体系,对高技能人才应用同等培养。要加大企业对高技能人才培养的调控力度和培养经费投入,建立健全与经济效益发展相适应的高技能人才培养机制与评价体系。充分发挥企业在培养高技能人才中的主体作用,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根本措施来抓。要建立健全培训机构,完善培训机制,采取自己办班、或联办、委托培养等多种形式,组织职工进行职业技能培训。鼓励企业建立名师带徒、技师研修、“首席技师”制度。大力开展岗位练兵、技能竞赛、技术交流、技术创新等活动,加快选拔高技能人才。
《如何创新技能人才培养模式》全文内容当前网页未完全显示,剩余内容请访问下一页查看。
青年技能人才培养工作总结篇四
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是我校培养高素质高技能人才的一种有效途径,是深化产学研合作教育的重要载体,是提高人才培养工作水平重要内容。为进一步加强我校校企合作、产学结合工作,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技能人才培养工作的意见》精神和劳动保障部关于“校企合作培养高技能人才工作”视频会议精神。规范校企合作人才培养,促进其顺利运行,特制定本方案。
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旨在加强教学的针对性和实用性,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实现人才培养的多样化。校企合作人才培养可以有多种形式,要积极推行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的学习模式,开展订单培养,探索工学交替、任务驱动、项目导向、顶岗实习等有利于增强学生能力的教学模式。校企合作人才培养实行校、系二级管理,学校负责审核、检查和重大问题的处理,系部负责具体的实施和管理工作。
1、成立校企合作人才培养领导小组。
各系部根据专业教学的需求,寻求能实施校企合作人才培养的合作单位。由系部与合作单位相关人员共同参与成立领导小组,系主任及合作单位领导担任组长,成员由系部分管教学和分管学生工作的领导及合作单位相关人员组成。领导小组全面领导、组织、实施各专业合作培养的各项工作,督促、检查系部和企事业单位产学合作教育工作的实施完成情况,协调处理工作中出现的问题。
2、成立专业指导委员会
成立专业指导委员会是我校实行校企合作、产学研结合体制的重要内容。各系部要继续聘请企业、行业的专家、学者任校外专业指导委员,不断扩外专业指导委员的队伍。专业指导委员会主要要由行业主流企业的高级技术及管理人员和专业领域的专家组成,来自企业的人员应有较大部分。
各系应由系主任为第一责任人,精心组织、充分发挥专业指导委员在专业建设各个环节中的作用。特别是在专业设置、人才培养规格、教学建设和改革等方面的顾问、咨询、信息交流等方面的作用,要邀请专业指导委员参与专业教学计划和课程设置的论证工作。此外还要发挥专业指导委员在合作培训、共建校内实训基地、引进新技术和先进的管理模式、学生毕业实习和就业等方面的作用,共同完成有具体内容的互惠双赢的合作项目,实现企业与学校的互利互助。
3、加强为企业对口培养人才的工作
产学结合既是一种教学形式,也是一种教育思想。产学结合作为一种教育思想,它主要反映了高职高专教育要以市场为导向,主动面向市场,服务社会的教育理念。因此,为企业对口培养人才的工作,应从以下两方面开展:
(1)各系在专业设置和确定人才培养规格时,要广泛开展社会调研,了解企业、行业和社会对人才需求的信息以及对人才培养规格的意见,进行专业论证时要广泛邀请校外专业指导委员参加。在充分论证的基础上,提出开设新专业、改造老专业的意见,同时要根据企业用人岗位的职业要求,设置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主动为企业培养人才提供优质的服务。同时各系要积极与企业联系,开拓毕业实习基地和学生就业接收单位,主动向企业输送对口的人才,提高学生的就业率。
(2)各系还要主动与企业、政府等部门联系,开展“订单式”的以非学历教育为主的培训业务,充分利用学校的师资、教学条件等为企业培训在职人员,提高从业人员的技术、技能和管理能力。
1.总体设计原则:高职高专教育的培养目标是培养生产、建设、管理、服务一线需要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建立以能力为本位的教育模式,体现以技术应用为主体的教学特色,形成教学、生产相结合的。理论教学体系和实践教学体系。以校企合作办学模式为体制基础,以产学研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为平台,以专业建设为龙头,以课程改革为关键。本着有利于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有利于提高专业建设质量和有利于提高教学管理效率,体现一个公共技术平台(即公共学习领域、公共选修学习领域和素质拓展领域)与多个专业方向(即专业一般学习领域课程、专业综合学习领域课程和专业拓展学习领域课程);本着能反映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规格要求、反映专业特色建设要求和反映职业资格证书要求,体现知识、能力和素质的模块化课程;本着课程教学、实验教学合一,产学结合落实校内实训和校企合作落实校外顶岗实习,构建相对独立的理论和实践教学体系;本着必修选修课相结合有利于学生个性化发展,方案制订的规范化和标准化以有利于教学管理,构建基于弹性学制的学分制模式下的培养计划。
2.课程体系结构及课程设置的原则和依据。基于专业群规划与设置,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课程体系结构应有五部分组成:
(1)公共学习领域课程。这一学习领域课程应使学生尽可能在人文素质、职业素质、思想道德、数理基础、外语交流及学习能力等方面打好一定的基础。
(2)专业一般学习领域课程。该学习领域课程应能为各专业方向学生构筑一个基础理论较为宽广、核心技能要求明确,能为学生今后的职业发展与迁移提供良好的知识、能力和素质结构的综合性核心课程及核心技能实训模块。
(3)专业综合学习领域课程。该学习领域课程直接反映高职高专教育的职业特征,具有明确职业价值取向,以能力本位和就业导向为目标的教育教学内容。它是具有“准订单”性质、灵活开放的课程和实训实习模块。
(4)专业拓展学习领域课程。这是为拓展学生的谋生范围提供其就业(第一次)所需的岗位技能与基本专业知识,能够灵活适应市场(企业)的需求,专业拓展学习领域课程设置应紧密贴合市场与企业需求,依托专业指导委员会,根据对应岗位(群)应具备的综合职业能力所需具备的知识和技能要素和要求,构建方向课程模块。
(5)公共选修学习领域。公共选修学习领域课程全校开设40-60门,按文学、体育与艺术、哲学与心理学、社会科学、数学与自然科学五个模块设置,要求所有学生在校期间必须至少选修4个学分。
3.注重素质教育与专业教育的结合。为了让学生在德、智、体、美各方面得到全面发展,要求学生不但具备认知能力、学习能力、实践能力,而且具备交流、创新、创业和组织能力及团队协作精神。还要重视学生共性提高与个性发展,素质教育与专业教育的结合。过去我们在教学过程中过分强调共性的东西,个性常常被忽略。实际上,个性是最重要的,其核心东西是思想的独立性,能够进行独立的思考,不盲从权威。所以,从根本上说,创新首先要有自由的思想作为前提和基本条件,培养个性首先要培养学生的独立精神和自由的思考能力。为了拓宽学生选择空间,尊重学生个性发展,实行学分制和弹性学制,给学生较大选择空间,因材施教。
对公共选修学习领域课程、专业拓展学习领域课程和素质拓展领域项目,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特长和爱好进行选择。公共选修学习领域课程及素质拓展领域项目实行在全校范围内打通,鼓励学生跨专业选课,搭建合理的知识平台。
4、配套的改革措施
目导向、任务驱动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在一个完整的工作过程中去理解每一个工作任务。
(2)课程体系改革的主要目的是改变传统的“学科本位”课程观,采用以职业能力为核心的“能力本位”课程观。课程体系的构建应根据本专业目标岗位的实际需要,综合各岗位的工作任务、内容、职责等要求,由企业专家组主导起草《岗位职业标准》;在分析职业岗位知识、能力、素质要求的基础上,将学科体系的课程内容进行解构,按工作过程中的行动体系选择、序化课程内容,通过理出的岗位典型工作任务,并归纳出行动领域;由行动领域并基于真实工作过程构建课程体系(学习领域)。
(3)课程设置体现“三通一渗透”的原则,即公共学习领域课程打通,各专业素质拓展领域课程按专业大类打通,第6学期各专业一律进行顶岗实习;培养学生的人文素质领域的课程(公共关系、美育与音乐美术鉴赏、应用文写作)要向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渗透。
(4)将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改革与课程体系改革有机结合起来。建立以培养学生职业能力为核心的教学体系,突出工作过程与学习过程相结合,在教学设计课堂与实习地点相统一,采用“教、学、做合一”的行动导向的教学方法。以学生为教学主体,真正转变以课堂、教材为中心的传统模式。
1.由学校教务处组织相关人员,不定期地对校企合作企业的组织管理、教学实施情况进行检查,给出指导意见。通过学生评价的形式,对企业和兼职教师进行综合考评。根据学校综合考核的情况,对于不符合要求的企业或教师要及时整改,确实无法达到学校要求的经双方协商后予以解除。
2.本方案自公布之日起执行,由教务处负责解释。
青年技能人才培养工作总结篇五
为加快我市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充分发挥高技能人才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根据《中共广东办公厅广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技能人才工作的实施意见的通知》(粤办发〔20xx〕29号)精神,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方案。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大力实施人才兴业战略,按照“需求定向、企业主导、条块结合、政府支持”的原则,加大对高技能人才的培养力度,缓解高技能人才紧缺状况,促进经济社会快速健康发展。
加快培养数量充足、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技术技能型、复合技能型和知识技能型等高技能人才,建立科学的高技能人才培养、使用机制,基本形成与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技能人才新格局等方式,培养专业型人才。
通过“政府搭台、企业唱戏”的方式培养高技能人才。政府指导或组织,企业主办,有针对性地邀请专家学者进行理论讲授和操作指导,实现技术指导上的一步到位;每年选送一批技术好、责任心强、有发展潜力的年轻人员到高等院校或发达地区学习培训,学习先进技术。积极组织高技能人才技术交流活动。依托公共职业介绍机构、人才交流机构或有条件的大型企业(集团)、行业组织、职业院校,或通过科技协会、技师协会、职工技术协会、职业教育培训协会以及高技能人才工作机构等,举办各种形式的高技能人才主题活动,为高技能人才参与高新技术开发、同业技术交流以及与科技人才交流、绝招绝技和技能成果展示等创造条件。鼓励和支持高技能人才参与国家、省际和国际间职业技能交流活动。
(二)加大职业技能考核鉴定力度。
严格贯彻国家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和就业准入制度,每年组织2次技师考评活动,对全市各类培训机构每年培养的高技能人才进行鉴定,经培训高级工鉴定合格率要达到90%。对于鉴定合格者,颁发相应级别全国通用的职业资格证书,做到“就业必须先培训、上岗必须先持证”。定期开展职业技能竞赛,通过竞赛活动促进高技能人才的培养、认定。市职业技能鉴定中心每年要开展2个工种以上的职业技能竞赛和技能比武活动,参赛规模要达到200人,对竞赛优胜者给予表彰奖励。
(三)建立高技能人才库。
在市职介中心建立高技能人才信息库,面向社会收集高技能人才信息,及时了解和掌握本地区拔尖创新人才情况和企业需求,定期发布供求信息,实现信息资源共享,从而发挥高技能人才在区域经济建设和企业发展中的'作用。在劳动保障部门的指导下,成立市技师协会,充分发挥高技能人才在技术革新和技术改造中的突出作用,做好高技能人才资源的储备和综合开发。各县区职介机构都要开设高技能人才服务窗口,为高技能人才的引进和交流搭设服务平台。
(一)加强组织领导。建立健全组织领导机构,建立以劳动保障局为第一责任部门,财政、教育、经贸等部门为责任部门的高技能人才工作协调机制,负责对高技能人才工作的宏观指导、政策协调和组织推动。劳动保障部门要进行统筹协调,有关部门要各司其职、密切配合,共同推进。各县区和市有关部门要根据实际制定具体的实施方案。
业技术教育的政策,城市教育费附加用于职业技术教育(含技工教育)的比例不低于30%。监督企业按职工工资总额的2.5%足额提取职工教育经费,60%以上用于企业一线职工的教育和培训,培训的重点要投向技能型人才特别是高技能人才的培养以及在岗人员的技术培训和继续学习。
青年技能人才培养工作总结篇六
奉城幼儿园即将送走我园又一批毕业生,同时也是展示丰收成果的时刻:我园“一切为了孩子,为了孩子的一切”的教育理念”,培养出一批健康、自信、活泼聪明的小朋友,为小学输入多元发展人才幼苗。大班的小朋友在老师的辛勤培育下顺利地完成了幼儿园美好幸福的学习生活,他们如同展翅的`雏鹰要离开幼儿园,飞向更广阔的天空。幼儿园处处留下了他们天真烂漫的笑脸和活泼可爱的身影。为了让小朋友们体验毕业离园时的惜别、感恩情,我们将为孩子们举行丰富多彩、具有纪念意义的毕业典礼,更进一步激发小朋友们对幼儿园生活的留念,对小学生活向往的情感。
1、幼儿与老师、家长进行联欢,进一步感受师生之间、同伴之间的情谊,体验离园时的惜别之情。
2、体验与老师、同伴、父母一起参与活动的乐趣。
20xx年x月x日(周x)下午2:30
x中学大礼堂
1、礼堂布置:x负责
2、音乐播放:x负责
3、拍照、摄像:x负责
4、座位安排:x负责
5、安全现场:分部总部各一保安
6、好宝宝奖状:x
7、好家长证书:x负责
8、幼儿化妆:每班教师+家长志愿者
9、主持人(x)
10、小、中班参加人员:好家长
11、结束打扫卫生:保育员负责
青年技能人才培养工作总结篇七
1、庆祝x班幼儿毕业。
2、感受大家共同庆祝的快乐气氛以及师生之间不舍的情感。
20xx年x月x日上午9:00
舞蹈厅
果果班幼儿及家长
8:00,各班化妆,各班老师作为各班的负责人。
8:45,入场:各班级按规定在指定区域内就坐,家长在场地的后方坐好等候;各班老师作为各班的'负责人。
9:00,园长讲话。
9:05,家长代表讲话。
9:10,毕业诗朗诵,x作为负责人。
9:15,x:三只熊(舞蹈),x作为负责人。
9:20,舞蹈班:x作为负责人。
9:25,x:我爱老师的目光(合唱),x作为负责人。
9:30,x:加加油,xx作为负责人。
9:35,x:我的身体(律动),x作为负责人。
9:40,x组舞《红星闪闪》,x作为负责人。
9:45,x:英文字母歌(合唱),x作为负责人。
9:50,舞蹈班:捏泥巴,x作为负责人。
9:55,x:三字经武术操,x作为负责人。
10:00,合唱班:让我们荡起双桨(合唱),x作为负责人。
10:05,跆拳道表演,x作为负责人。
10:10,钢琴独奏:勇敢的骑士(x)、古老的曲调(x)、日出(x),x和x作为负责人。
10:15,x:好大一棵树,x作为负责人。
10:20,x:古诗新唱,x作为负责人。
10:25,舞蹈班表演,赵荣作为负责人。
10:30x:送别(合唱),x作为负责人。
10:35,x:木偶也疯狂(舞蹈),x作为负责人。
10:40,x:一字诗(朗诵加合唱),x作为负责人。
10:45,x:回家(合唱),x作为负责人。
10:50,x:的未来,x作为负责人。
10:55,x班大合唱:毕业歌,xx作为负责人。
11:00,颁发毕业证书,x园长作为负责人。
备注:
1、活动9:00正式开始。
2、活动当天幼儿7:30吃早饭,食堂要早做准备。
3、全体教职工必须在7:15之前到园。
活动策划:x;
音乐串联:x;
音乐播放:x;
安全预案:x;
现场秩序:x;
意外事故处理:x;
拍照:x;
摄像:x;
主持人训练:x;
场地布置:x;
场地打扫:x;
家长签到:x;
催场:x;
凳子摆放及擦拭:各班保育老师。
青年技能人才培养工作总结篇八
论文摘要:在新时期下供电企业培养复合型人才有其必要性和紧迫性,为此从分析供电企业人才培养中存在的问题入手,探讨了更好地培养供电企业复合型技能人才的一些途径。
论文关键词:复合型;技能人才;轮岗实习;竞赛;业绩考核
供电企业是集技术性、专业性和知识性于一体的技能密集型企业。长期以来,供电企业在加强人才队伍建设中,复合型技能人才不断涌现,使供电企业整体实力明显增强,在电力企业发展中起到了重要作用。尽管如此,在当前国家电网公司以“四化”要求加快推进“两个转变”的新形势下,复合型技能人才数量和质量仍难满足电力企业快速发展的需要。新时期新任务,对供电企业复合型技能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更深更高的要求,如何顺应这一形势的发展,尽快将过去某一领域的知识、技能的专业人才,向具备多种才能和本领的复合型技能人才方向开发转变,努力打造供电企业复合型技能人才成长绿色通道,就成为急须研究的课题。笔者结合实际对此进行了有益探讨。
一、供电企业加强复合型技能人才培养的必要性
一是加快推进“两个转变”的迫切需要。在当前国家电网公司提出加快推进“两个转变”、建设统一坚强智能电网、实施人财物集约化管理等一系列重大战略举措的新形势下,管理和建设“一强三优”现代供电企业,不仅需要“高、精、尖”的各类专门人才,更需要具有双重任职经历、双重资格证书、双重技职能力等复合型技能人才。为此,供电企业必须审时度势,积极拓展复合型技能人才培养的新途径。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努力通过人才的轮岗交流、双师培养和拓展打造等,逐步建立培训、考核、聘用、待遇一体化的激励机制,实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的复合型技能人才培养方略,以适应和满足加快推进“两个转变”对复合型技能人才的迫切需要。
二是优化技能人才结构的迫切需求。当前,供电企业改革发展进入了关键时期,改革与发展的任务十分艰巨和繁重。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供电企业对技能人才的需求已由单一型向复合型转化,即从业型人才向创造型人才转化,这就要求我们的供电员工应具有多种专业知识、多项业务技能、多方应变能力,才能适应当今职业和技术的迅猛发展,才能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因此,我们必须在供电企业现有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的基础上,深入挖掘技能人才结构的综合性、交叉性和异质性,建立健全衡量技能人才“复合”程度的考核评估体系,努力在培和育上下功夫。着力打造供电企业复合型技能人才成长绿色通道,培养造就大批能力宽泛,“学”、“术”合一的复合型技能人才。
二、供电企业复合型技能人才培养存在的主要问题
在供电企业人才队伍建设和发展中,由于在技能人才使用培养方面缺乏长远观念,育人和用人互动性不强,致使复合型技能人才数量和质量相对不足,主要表现为以下三点。
1.“一岗多能”的复合程度较低
一些技能人员不能适应岗位高素质要求,技能单一化,知识面较窄,动手能力较弱。有些人通过努力,虽然取得了学历文凭等证书,但由于没有真正地扩展自己“一岗多能”的业务技能,往往只是增加了企业人才数量比例,却未能提升“一岗多能”的复合程度,复合型技能人才的效益难以真正地显现出来。
2.技能人才开发形式单一
近年来,供电企业通过后续学历学习、技能鉴定、专业培训等形式,投入了大量的培训资金,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广大职工的理论素养和操作技能,缓解了部分用工的紧张程度。但仍有部分职工虽然经过培训取得了高级工、技师证书等,但业务技能水平却没有实质性提高,很大原因在于技能人才开发机制缺乏创新性,致使员工参加培训为的就是取证,只注重考试结果,而不是培训过程,过多关注理论灌输,而不是业务技能水平的有效提高。
3.任用机制不够灵活
由于供电企业一般都是垄断的国有企业,内部市场化程度相对较低,员工的岗位流动性较少,一般技能人员缺少多样化实践锻炼的机会,其应变能力和“一岗多能”比较弱。加之一些企业在技能人才的使用和培养上存在着重使用、轻培养的倾向,“一岗多能”的技能人才相对短缺,大大降低了供电企业发展中人员的配置效率。
三、培养供电企业复合型技能人才的有效途径
复合型技能人才不是简单地具有两种或两种以上性质不同的管理经历、获得两种或两种以上专业技术资格证、拿到高校毕业证和技能上岗证的拼盘式组合,而是需要供电企业将技能人才再加工、再磨砺、再培训、再教育,进行高端复合。在实际工作中,可以通过以下方式和途径,使不同的专业知识和业务技能有机地相互渗透、相互补充、相互衔接,从而达到有效的融合和共用。
1.对相近工种班组复合重组,搭建造就复合型技能人才的平台
随着电力生产过程的优化和劳动组织扁平化,按专业工种对应设置生产作业班组的固定思维模式被逐步打破,这在客观上为供电企业相近专业工种班组的兼容复合重组提供了条件。因此,供电企业可通过兼容复合重组,对部分班组设置两个或两个以上相关工种,按照优化后的流程确定重组后班组的职责范围。如将修试中心开关班和变压器班的工作职责合并,整合成变电检修班;将输电中心线路运行班、线路检修班的工作职责合并,整合成输电运检班。重组后班组工作范围和内容的扩张丰富,使一线技能人员在本班组工作范围内就有机会学习另一门专业技能,自觉地不断对新技能、新工艺进行交叉互补性学习,在工作实践中增长相关专业知识,促进自身业务技能复合及专业拓展,达到精一、懂二、会三的复合效果。
2.开展职称和技能等级双取证,促进复合型技能人才良性发展
结合工作实际,一方面积极鼓励、扶持一线生产岗位的工程师、高级工程师凭借自身优势积极参加技师、高级技师技能等级的考试、考评,并在其取得资格后及时聘任,发放津贴。另一方面,积极创造条件,通过校企联办、个人自学和选派半脱产等形式,培养、帮助生产岗位的技师、高级技师参加学历教育学习,并制定相应的奖励办法,视学业成绩进行分级奖励,不断提高他们自身的学历层次和专业理论知识水平。在达到申报资格的前提下,优先安排他们参加工程师、高级工程师的专业技术资格评审,并及时落实相关待遇政策。通过交叉性和异质性的培训、考核、聘用、待遇等一体化激励,不断培育和扩建双证人才队伍,提升“一岗多能”的复合率,促进供电企业复合型技能人才的良性发展。
3.实施轮岗实习导师带徒培养制度,加快复合型技能人才的健康成长
近年来,大批高校毕业生不断地充实到供电企业生产一线,为使他们尽快成为理论和实际均达标、“学”和“术”兼备的复合型技能人才,在其一年的见习期里,有计划地安排其到所在单位的每个班组进行定点跟班实习,并采用“一对一”的导师带徒的方式,选拔具有过硬操作技能和良好工作业绩的各类技师作为导师,签订师徒合同。在轮岗实习和导师带徒过程中,以现场实际为教案,以工作项目为课题,实行计划推进,其所在班组和单位进行分级督导、督查,定期考评,并根据考核结果兑现不同标准的实习补贴和带徒津贴。以此不断磨合新进高校生所学的知识技能,把握各个班组岗位的专业特点和业务技能,丰富其实践经验,促其加快向复合型技能人才转变。
4.开展复合工种技能竞赛,培育优秀复合型技能人才
复合工种技能竞赛是对专有工种技能竞赛内容的扩充,要求参赛选手必须同时参加两个专业工种的技能竞赛,选手以本专业工种为主,自选第二工种为辅。其分值权重比例按6比4形成综合总成绩。竞赛主要依据“供电企业岗位技能培训考核标准”,分类对供电企业各岗位技能人员应掌握的安全和业务知识技能进行考核,重点侧重于现场操作技能的竞赛。参赛选手通过主、辅两个工种的理论特别是技能的比拼,在每个主专业工种中,综合总成绩第一名的员工为本专业“复合工种最佳操作手”,并给予一定的月度奖励补贴。通过每年度各主专业复合工种最佳操作手常态竞赛评选,不断在技能员工中实施以赛促学、以学促培的技能评价复合机制,以此鼓励和引导供电企业员工跨专业学习钻研业务技能,培养和发现优秀的复合型技能人才。
5.加强岗位交流和轮岗锻炼,不断增强“一岗多能”的实效性
在努力拓展内部人才市场,实行竞争上岗,促进供电企业复合型技能人才脱颖而出的同时,建立常态的岗位交流和轮岗制度。一方面将能力强、潜力大的机关专职管理人员释放到生产一线,创造条件使其学专业、钻技术、增长才干,以其丰富的岗位综合能力服务一线。另一方面,将一线岗位懂技术、会管理的技能人才充实到核心业务管理岗位,结合实际压担子、训练能力,不断加强他们的专业管理、组织协调和开拓创新能力。通过岗位交流和轮岗锻炼,有效地实现育人和用人的互动、专业和技能的复合、业务与管理的衔接,丰富其实践经验,扩展其工作视野,提高其复合效率,不断增强“一岗多能”的实效性,促使他们尽快成为懂生产、会管理、精业务的高效能复合型技能人才。
6.强化业绩考核管理,发挥业绩考核对复合型技能人才的激励作用
建立以技能人才多岗位工作标准为基础的复合型业绩评价体系,量化“德、能、勤、绩”四个纬度的考核指标。其绩效数据主要通过复合型技能人才的年度业绩考核和能力评价表,以及他们对生产和经营管理的贡献率、个人的各类培训档案、取证等级、职称资格、工作总结等进行采集。在考核过程中,采用“月度考核,年终归积”的办法,按个人自评、直接主管评价、监督修正三个层次组织实施。并将业绩考核结果与薪酬分配、专业评审、人力资源配置、评优评先等相结合。在客观评价中引导技能人才跨专业、跨岗位、跨部门地拓展业务技能,在主观激励中促进专业技能队伍结构的进一步优化和复合。
四、总结
人才是培养出来的,更是用出来的,我们要在供电企业“高、精、尖”人才培养的基础上,不拘形式,打破界限,实现跨专业、多技能的有机整合,在培训、考核、聘用、待遇等一体化约束机制调控下,实现由表及里的体系变革和创新,不断提供适合复合型技能人才成长的环境。只有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地提高专业技能人才“一岗多能”的复合程度,为国家电网公司加快推进“两个转变”,建设“一强三优”现代供电企业,不断造就出“精一、通二、会三”的高绩效复合型技能人才队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