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学生评语>最新出师表的教学设计及反思(精选8篇)

最新出师表的教学设计及反思(精选8篇)

时间:2023-10-13 10:18:14 作者:飞雪最新出师表的教学设计及反思(精选8篇)

环境污染已经给我们带来了诸多问题,我们需要找到解决的办法。总结环保实践需要结合实际情况,提出具体的改进建议和行动计划。值此环保工作总结之际,小编为大家整理了一些环保范文,以飨读者。

出师表的教学设计及反思篇一

1.学习本文融情于议论、叙述,以情动人的写法方法。

2.了解奏表的特点,了解诸葛亮的治国主张。

3.领会诸葛亮提出的广开言路、严明赏罚、亲贤远佞三项建议的借鉴意义。

掌握本文寓情于理、寓情于事,情挚辞切的特点。

九年级学生已有两年的学习古文的历史,掌握了一定的学习古文的经验,因而疏通文意不是教学的重点,针对这篇表文情辞恳切的、感人至深的特点,特制定出的教学重点是有条有理地将此名篇读出深度,读出情味。而蜀汉发展和出师北伐的历史背景学生知之甚少,可这一点利于激趣学习,二者可以帮助学生更进一步认识诸葛亮两朝老臣的忠诚形象,所以有必要适当介绍。

课时安排一课时

1.今天,老师带来了三组被打乱的诗句,想请同学们把他们重新组合完整。(出示打乱了的对联):

出师一表真名世,夜半挑灯更细看。

出师一表通今古,远比管乐盖有余。

出师一表千载无,千载谁堪伯仲间?

2.诸葛亮的情况,你能给大家做一个介绍吗?

诸葛亮,字孔明,号卧龙先生,三国时期著名的军事家,政治家。青年时隐居乡间耕种,后来,受刘备“三顾茅庐”,出山相助其完成大业。他舌战群儒、草船借箭、巧借东风、火烧赤壁、三气周瑜、七擒孟获、、空城退敌、六出祁山,一生辛劳,万古流芳,成为人们心目中智慧的化身。

智慧的确是诸葛亮身上耀眼的光芒,除此而外,他忠诚报人的品格也令后人所称道。这三句诗中提到的《出师表》就是力证。

1.默读课文(1~5自然段)诸葛亮“言”了些什么?

同学回答问题,大致梳理文意。教师适时落实字词并板书要点。

教师引导学生:课文中摘引原句,说清楚诸葛亮所言的主要内容,语言要简洁明了。

要点:宜开张圣听;昭平明之理;宫中之事,悉以咨之;营中之事,悉以咨之;亲贤臣,远小人。

2.请把这几条意见进一步综合归纳,思考:

诸葛亮是从哪几个方面提出建议的?其中最关键的是哪一条?为什么?

明确:三个方面的建议:

1.广开言路;2.赏罚公平;3.亲贤远佞。

其中最关键的是亲贤远佞。因为刘禅是个比较昏庸、容易受身边佞臣蛊惑的君主,如不亲贤远佞,就会出现“妄自菲薄,引喻失义”“偏私,使内外异法”等情况,再好的方针、政策也不能贯彻执行。其中“亲贤”更重要,“开张圣听”是不能只听身边小人的谗言,对贤臣更是要“亲之信之”,要“咨诹善道,察纳雅言”等,这些都是开导刘禅要“亲贤”。

3.给出“表”的概念,交代文章背景。

针对以上总结的内容,诸葛亮为什么会涕零?

教师出示设计好的问题,引导小组内、班级内讨论。

再读课文,联系补充背景素材,思考、讨论、交流。

1.分析原文语句: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未半、中道背后的含义)

2.分析原文语句: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疲弊、危急存亡的局面在哪些背景中可以看出?)

补充背景材料:

公元207年刘备“三顾茅庐”请诸葛亮出山。

公元220年,曹丕建魏;公元221年,刘备建汉;公元222年,孙权建吴。三国鼎立局面形成。

公元222年,刘备为报东吴杀害关羽之仇,不顾诸葛亮、赵云等人的劝阻,与吴国在猇亭一战(即《三国演义》“火烧连营三百里”),兵力大损,败走白帝城,次年病死。吴国夺取了荆州大部分地区。

当时三国的局势:

益州豪强及南方夷族发动叛乱。

魏国牢固地控制着全国的中心地区黄河流域,政治、军事、经济上占有明显优势。

吴国控制着长江中下游地区,经济力量比较雄厚。

3.追问:在此种危急情况下可不可以不出师北伐?

给出背景材料:白帝托孤。

刘备:“朕自得丞相,成其帝业,何期智术浅陋,不纳丞相之言,自取其败,羞回成都与丞相相见。今日病已危笃,不得不请丞相托以大事也。”

刘备:“‘鸟之将死,其鸣也哀;人之将死,其言也善。’朕本待与卿等同灭曹贼,共扶汉室,不幸与卿等中道而别也。”

刘备:“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安国,终定大业。若嗣子可辅,辅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

诸葛亮:“臣敢竭股肱之力,效忠贞之节,继之以死。”

刘备(对刘禅):“汝与丞相从事,事之如父。”

刘备遗诏: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惟贤惟德,能服于人。

联系原文语句分析: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付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

小结:以上内容和背景可以总结出“出师难”。

4.诸葛亮的劝谏之难。

前文我们分析过,蜀汉当时处于益州疲弊的局面,但又有先帝托孤之事,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一旦出师,先不说伐魏能否胜利,大本营的安定就够让诸葛亮担心的,因此在出师之前反复叮咛。此时此刻的诸葛亮内心多么焦虑艰难啊!

小结:

以上内容可以总结出“劝谏难”,再和前面的“出师难”结合起来看,不难体会到诸葛亮在表文结束之时为何会“临表涕零”了。《三国演义》中诸葛之多智而近妖,而我们在《出师表》中看到了一个有血有肉、处境艰难,在矛盾中挣扎的“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人,而不是隆中一对天下就三分,羽扇一挥樯橹就灰飞烟灭的神。

5.带着对作者诸葛亮情感的体会,再读课文。

请结合文章的内容,或《三国演义》中的情节,说说你看到了一个怎样的诸葛亮?

结束语:

一个个后来者,读《出师表》时扼腕叹息、仰天长叹或沉默思考。他们中有岳飞,有杜甫,有陆游,有文天祥,他们读《出师表》就像受到一种庄严的召唤。为他的凛然正气所感召,为他的忠义之举而激动,为他的淡泊之志所净化,带着这些人以及你对诸葛亮《出师表》的理解,读熟并齐诵《出师表》。(课件出示:岳飞手书《出师表》和杜甫、陆游、文天祥的诗句)

出师表的教学设计及反思篇二

课文中得到启发,便于阅读新课文,又可以用新课文中的内容来加深对已经读过的旧课文的理解。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和步骤

一、对联导入新课

1.“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书愤》)

2.“出师一表千载无,远比管乐盖有余。”(《武侯书堂》)

3.“出师一表通今古,夜半挑灯更细看。”(《病起书怀》)

二、简要复述《隆中对》一文的内容,注意以下要点

1.三国形成前的概况。

2.诸葛亮的政治主张。

3.刘备和诸葛亮的关系。

三、解题,简介时代背景

1.表是一种文体,是古代臣子写给皇帝的奏章。

《出师表》的时代背景:这篇《出师表》是诸葛亮在公元227年(蜀汉后主刘禅建兴五年)出兵伐魏,临行时写给刘禅的奏章。当时刘备已经死了四年(223年),蜀国和吴国的联盟已经破裂,荆州已经失守,蜀国实际只占有益州,实力本来不厚,再加上连年战争,国力更加困乏。于是诸葛亮派人和吴国修好,又亲自领兵平定了南方少数民族地区的叛乱,稳定了后方(即“五月渡泸,深入不毛”),然后趁魏国君主曹丕身死、魏国大将司马懿被贬的机会,抱着“不伐贼,王业亦亡;帷坐而待亡,孰与伐之’’的心情,出兵北伐,企图巩固蜀汉政权、消灭魏国进而统一中国,复兴汉室。

出师表的教学设计及反思篇三

1、领会诸葛亮提出的广开言路、严明赏罚、亲贤远小三项建议的进步性和借鉴意义。

2、认识并学习诸葛亮“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精神。

3、了解本文议论中融以叙事、抒情的写法。

1.分析理解1、2段,理解字句,指导朗读背诵,培养学生文言文的阅读能力

2.了解诸葛亮严明赏罚广开言路的进步主张,初步领会诸葛亮对蜀汉的忠诚,学习他的'爱国精神。

一、讲解背景[刘小禾1]和疏通文意结合,通过反复诵读使学生领会内容大意,不搞逐字逐句翻译。

二、本文结构层次有多种划分方法,教学时不过于纠缠其中,应以理清文章思路为最终目的。理清思路后,更易于背诵。

三、“表”这种文体的抒情色彩很浓,引导学生通过反复诵读,着重体会。

3课时。

第1课时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杜甫《蜀相》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杜甫《书愤》

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诸葛亮是中国人民智慧的化身。“三顾茅庐”、“火烧赤璧”“六出祁山”等脍炙人口的故事在中国是家喻户晓的。诸葛亮的文才韬略令人倾倒。他撰写的《出师表》是汉末以来的第一流杰作,文章质朴诚挚,志尽文畅。为后人所钦仰。陆游说“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文天祥说“或为出师,鬼神泣壮烈”。我们今天就来学习这篇杰作。

二、整体感知

1、背景简介

表,是我国古代的一种特殊文体(臣子写给君主的呈文)。表的主要作用就是表达臣子对君主的忠诚和希望。“动之以情”也可以说是这种文体的一个基本特征。

这篇表写于蜀汉建兴五年(227)诸葛亮第一次出师伐魏之前。其时蜀汉已从亭(今湖北宜都)战役的惨败中初步恢复过来,既与吴国通好,又稳定了自己的战略后方,伐魏时机臻于成熟。在这篇表文中,诸葛亮劝说后主刘禅广开言路,严明赏罚,亲贤远佞,以继承先帝刘备的遗志;也陈述了自己对先帝的“感激”之情和“兴复汉室”的决心。

2、录音范读课文。

要求学生画记出疑难字词,注意停顿、重音。

3、对照课下注释,理解课文,齐读,理清文章结构指导划分层次结构

出师表的教学设计及反思篇四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a了解作者、创作背景以及表这种文体。

b指导朗读背诵,积累文言常识

2能力目标:

a理解“寓情于议”和“寓情于叙”的写作方法

b理解字句,培养学生文言文的阅读能力

3情感目标:

b理解诸葛亮统一中国的愿望,批判地继承他“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精神

教学重点:

1指导朗读背诵,积累文言常识

2理解字句,培养学生文言文的阅读能力

教学难点:

1理解“寓情于议”和“寓情于叙”的写作方法

2理解诸葛亮统一中国的愿望,批判地继承他“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精神

教学设想:

1教学方法;

a讲解法使用这一方法,引导学生解读课文,积累文言知识。

b提问法让学生在整个课堂中伴随着“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模式,来完成对文本的学习。

c创设情景法通过对文本写作背景的梳理,为学生尽可能的还原作者当时的心境,让学生从对作者和创作背景的理解出发,来对课文进行解读,体悟文中所展现出的爱国情怀。

2教学时数;3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同学们,这一单元的主题是“抱负与志趣”,围绕着这个主题,我们先后学习了孟子和墨子的文章。在文章中了解了他们各自不同的志向:

孟子,主张为道义舍弃他宝贵的生命。不知道大家还记不记得,他的文中这样写道“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着也。”

而墨子,提倡为和平不计较个人得失。

在今天,我们将要去了解一个为了国家,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人。

他就是——诸葛亮,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他的《出师表》。

1提问:关于诸葛亮,大家对他有哪些了解,有意的同学起来说一下?

(学生答完之后,适当进行补充)

2指出“表”这种文体

表:封建社会臣下对皇帝有所陈述、请求、建议时用的一种文体。

3解题,介绍文章的创作背景

历史上有《前出师表》和《后出师表》,通常所说的《出师表》一般指《前出师表》。我们将要学的也是《前出师表》。

《出师表》是三国时期蜀汉丞相诸葛亮在北伐中原之前给后主刘禅上书的表文,阐述了北伐的必要性以及对后主刘禅治国寄予的期望,言辞恳切,写出了诸葛亮的一片忠诚之心。

1教师范读课文,读得要感情,使学生产生共鸣。要求学生注意体会老师的读法,并注意一些字词的读音。

2指导学生朗读(片断),要求富有感情。

引导学生围绕“出师”二字来分段,提出以下几个问题供参考:

a在国家危急的形势下,作者出师前向后主提出哪几条治国建议?

b作者采用什么方式向刘禅陈述他出师的理由的?

1学生根据教师的提示独立思考,拟出初步答案

2学生答问,师生共评(需板书)

请学生说出他的个人划分观点,如有不足,请学生进行补充,在一起归纳段意。

板书:第一部分(1-5)指明危机,提出建议

第二部分(6-7)追忆往事,陈述理由

第三部分(8-9)分清责任,表明决心

1教师学生结合注释共同翻译课文,并重点注意一下词语的意思:

疲弊:指国家贫穷衰弱

秋:关键时刻

妄自菲薄:过分看轻自己

盖:原来

异同:偏义复词,偏向异

及:以及

为:做

2在译读课文的同时,思考讨论完成以下问题。(可以抽学生回答,不足之处再由教师进行补充)

a为什么说当时是“危急存亡之秋”?

板书:开张圣听(广开言路)赏罚严明

3指导分析“以”的连接用法

a教师复习“以”的介词用法---“用、把、拿、凭”等。

b分析“以”连词的用法

学生思考这两段中的“以”哪些表达目的,哪些表达结果。

教师提问,学生不同意见可补充

板书:

以:表目的(用来)---以光先帝遗德,以昭陛下平明之理

表结果(以致)---以塞忠谏之路也

4指导背诵:

a要求学生理清每一段内的意义层次,顺着因果和作者思路默想、记忆、背诵。

如:形势危急---大臣表现---两条建议

b学生试着自己背

c抽优生背

5老师总结,引导学生学生诸葛亮的爱国精神

从文中可以看出诸葛亮具有以下的品质:知恩图报、忠诚坚贞、尽心尽职

1背诵1—2自然段

2预习3—7自然段

第二课时

1指导朗读,要求有层次感

全班分三组,每组个读一段

2教师学生结合注释,疏通文意

重点注意下列字词:

是以:因此

志虑:志,志向;虑,理想,心思。

愚:诸葛亮的谦称

良实:善良,诚实

所以:“之所以”的简化,…的原因

痛恨:痛惜,遗憾

计日:计算着天数,指时间不远了。

3思考:

a第3、4两段写什么?

b第5段作者又提出了什么建议?又是如何提出的

师生共同分析,边分析边板书:

荐贤臣:宫中之事---先帝简拔之臣---裨补阙漏,有所广益

营中之事---先帝称能之臣---行阵和睦,优劣得所

提建议:亲贤远佞(正反教训)

4结合课后练习第2题,小结第一部分:

第2题问题:

诸葛亮提出的三条建议治国大计(广开言路、赏罚严明、亲贤远佞),特别是第三条“亲贤远佞”是作者反复强调的。

b讲解“寓情于议”的特点:

诸葛亮谈形势,教方法,摆先帝任贤事实,引历史经验教训,其目的都是希望后主能认识到必须亲贤远佞,才能修明政治,完成“兴复汉室”的大业的道理。这种把诚挚的感情、殷切的期望融合于摆事实、讲道理中的论证手法,就是“寓情于议”。作者之所以采用这种委婉的表达方式,意在使后主能容易接受建议,达到规劝目的。

1.创设情境:

之前5段,讲的都是诸葛亮对朝廷的忠贞,他这样做的原因是为什么呢?

(可学生回答,也可教师讲述,视情况而定)

刘备“三顾茅庐”使诸葛亮万分感激,平时又言听计从,临终时也曾把儿子托付给诸葛亮。诸葛亮也一直在努力报效刘备的知遇之恩,所以一生竭尽所能,“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试图为刘备完成统一中国的大业。下面我们再学习6、7两段,看诸葛亮是如何表述他的知遇之恩的。

学生齐读课文6—7自然段

2教师补充几下注释,学生思考自译课文,之后提出不明白的地方,进行讲解。

躬耕:亲自耕种.

闻达:声名远扬

庶竭:希望竭尽

尔来:从那时到现在

托付不效:交给的任务没有完成

3思考问题:

两段主要表达方式是什么?叙述的对象以及叙述的内容是什么?(要求扣课文中句子回答)

这两段主要是追述21年来的经历,陈述出师的理由,抒发报先帝忠陛下的心愿。表达方式是寓情于叙。例如第6段在叙述生平志向、感激的原因之后,又用“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这句充满感情的话,既高度概括了他追随先帝、为之奔走的艰难历程,又抒发了他感恩报效的一片忠心。

昔日:生平志向感激原因廿年经历报先帝忠陛下

当今:出师理由

4结合这两段,讲解“寓情于叙”的特点

5讨论:“受命以来.....深入不毛”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精神?今天应该怎样认识?

引导学生从作者忠君的同时看到作者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从而努力学习,完成自己的责任和使命。

6小结第三部分层次:回顾历程,抒发感激之情

表示伐魏决心,报先帝忠陛下

1课后背诵课文3-7段

2预习翻译8、9段

第三课时

抽两名学生分别背诵第一、二部分

1学生齐读8、9段,要求读出作者感情及诚意

2指导翻译第8段:这一段翻译较难,以老师讲解为主

3分析第8段层次:师生共析:

第1句是自请“出师”,表达“讨贼兴复”的决心,意志坚定

第2句是两个分句,是分清责任,提出期望

第3句表达感激之情

板书:请命出师----表决心

叮嘱陛下:用贤臣---兴德之言

宜自谋---咨诹善道察纳雅言深追遗诏

受恩感激

4讨论:如果第1句话后面用分号,“以彰其咎”后面用句号,表达效果会怎样?

自由发言,有道理就行

(更换之后一是不能分清内外责任,二是不能突出作者请命出师的决心,三是内外大臣“兴德之言”顺势提出希望“陛下亦宜自谋”,不致使刘禅反感)

同样要求注意层次性,采用多种方式背诵相结合

1熟练背诵全文

2尽可能的默写全文(可分段进行)

出师表的教学设计及反思篇五

1、领会诸葛亮提出的广开言路、严明赏罚、亲贤远小三项建议的进步性和借鉴意义。(重点)

2、认识并学习诸葛亮“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精神。

3、了解本文议论中融以叙事、抒情的写法。(难点)

一预习展示

1什么叫“表”?这种文体有什么特点?

2诸葛亮是什么心情下写《出师表》的?(简介写作背景)

3.、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崩殂恢弘陟罚臧否裨以遗陛下补阙驽钝

猥自枉屈以彰其咎咨诹

4.诵读课文,划分文章结构。

二合作探究

1.借助课下注释、工具书疏通文意。翻译下面重点的句子:

(1)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2)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

(3)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

(4)此悉贞良死节之臣,

(5)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动,遂许先帝以驱驰。

(6)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7)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8)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9)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在天之灵。

(10)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3

2.诸葛亮向后主提出了哪些建议?其中哪一条是主要的?

3.结合《出师表》全文,说说诸葛亮为什么要在出师之前竭力规劝刘禅任用贤能?

4、本文主要表达了什么情感

4..写出出自本文的成语(至少三个),并解释其现在的意思。

三达标反馈

1.解释下列加点词语的.古今异义。

(1)诚宜开张圣听古义:今义:

(2)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古义:今义:

(3)先帝不以臣卑鄙古义:今义:

(4)由是感激古义:今义:

2理解性填空

(1)《出师表》中说明蜀国当时所处的政治形势的句子是:

(2)表现作者无意于功名利禄的句子是

(3)表现作者临危受命的句子是

(4)诸葛亮出师北伐的目标是

(5)诸葛亮劝刘禅对宫中、府中官员的赏罚要坚持同一标准的句子是:

(6)诸葛亮希望后主不要随便看轻自己的句子是:

(7)诸葛亮向后主提出严明赏罚建议的语句是:

一致。

(9)《出师表》中叙述诸葛亮追随先帝驱驰原因是:

10)表明作者志趣的句子是:

(11)指出出师战略目标的句子是:

(12)陈述作者临危受命的千古名句是

(13)通过对比写出先后汉兴隆及衰败原因的句子是

(14)诸葛亮在刘备几乎全军覆没的处境下,出任军师,追随刘备创业。他在《出师表》中写到:

(15)诸葛亮在《出师表》中追言白帝城托孤之事,交代此次出师的历史根源及思想基础的语句是:

(16)1、写尽作者一生的句子:

(17)、表明作者淡泊名利的句子:

(18)、诸荀亮分析天下形势,其中有利的主观条件是:

(19)、表达了作者对刘氏父子感情的句子是:

(20)作者在《出师表》中写到了自己所受到的“先帝之殊遇”,把相关的文字默写出来:

3.诸葛亮,是智慧的化身,他运筹帷幄,指挥若定,请结合《三国演义》中的故事情节,用短语写出他所指挥的两个战例。

《敕勒歌》

作者无名朝代:南北朝体裁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敕勒川,阴山下。

天似穹庐,笼盖四野。

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出师表的教学设计及反思篇六

出师表

教学目的

一、了解诸葛亮统一中国的愿望和亲贤臣、远奸佞,严明赏罚,广开言路等进步主张,批判地继承他“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精神。

二、学习本文以议论为主兼用抒情和记叙的写法以及语言质朴、感情真挚的特点。

三、了解“表”的有关知识,掌握形容词的活用和“以”的用法。

教学设想

一、介绍背景和疏通文义结合起来,突破重点词句,然后通过反复诵读使学生领会内容大意。

二、采用“读读,讲讲,议议”的教学方式,在读、讲、议的过程中,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和文章的艺术特色。

三、课文的重点是第一部分,在讲清第一部分的前提下,第二部分可以采用练习法进行教学,第三部分让学生自读背诵。

课时安排:四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诸葛亮是中国人民智慧的'化身。“三顾茅庐”“火烧赤壁”“六出祁山”等脍炙人口的故事在中国是家喻户晓的。诸葛亮的文才韬略令人倾倒。他撰写的《出师表》是汉末以来表的第一流杰作,文章质朴诚挚,志尽文畅,为后人所钦仰,正所谓“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陆游《书愤》),“或为出师表,鬼神泣壮烈”(文天祥《正气歌》)。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篇杰作。(板书)

二、教师范读全文(最好能背诵),读得要有抑扬顿挫,感情充沛,使学生产生激情。

三、解题。

1什么叫“表”?这种文体有什么特点?

明确:表,古代向帝王上书言事的一种文体。我国古代臣子写给君主的呈文有各种不同的名称。战国时期统称为“书”,如李斯《谏逐客书》。到了汉代,这类文字分成章、奏、表、议四小类。“章以谢恩,奏以按劾,表以陈情,议以执异。”(《文心雕龙》)此外,还有一种专议朝政的文章,又统称“表”。“表”的基本特征是“动之以情”。《出师表》是诸葛亮在出师北伐前向刘禅(刘后主)的言事呈文。

2诸葛亮是什么心情下写《出师表》的?

明确:实现国家统一是刘备的遗志,诸葛亮为了实现先帝遗志,在战略后方日益巩固的情况下决定出师伐魏。但刘后主却昏庸无能,听信奸佞,成了北伐的后顾之忧。诸葛亮在出师前写下这篇文章,以恳切的言辞劝说后主广开言路,严明赏罚,亲贤远佞,以修明政治,完成“兴复汉室”的大业;也表达了诸葛亮报答先主知遇之恩的真挚感情和“北定中原”的决心。

四、分析结构,归纳段落。

关于本文的结构,教师要引导学生着眼于“出师”二字。具体地说,一是要看作者对出师后国内政事的安排;二是要看作者说明出师的理由。这两个问题弄清楚了,全文的脉络也就清晰地显示出来。

明确:可将本文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1―5段),从当前形势出发劝说后主继承先帝遗志,提出广开言路、严明赏罚、亲贤远佞三条建议。

第二部分(6、7段)追述以往经历,表达“报先帝而忠陛下”的真挚感情和“北定中原”、“兴复汉室”的决心。

第三部分(8、9段),明确各方面的责任,向后主提出恳切的期望,总结全文。

五、讲读第1段。

1学生对照注释,自读第1段。教师补充注释

[4][5][6][7][8]

出师表的教学设计及反思篇七

课文中得到启发,便于阅读新课文,又可以用新课文中的内容来加深对已经读过的旧课文的理解。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和步骤

一、对联导入新课

1.“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书愤》)

2.“出师一表千载无,远比管乐盖有余。”(《武侯书堂》)

3.“出师一表通今古,夜半挑灯更细看。”(《病起书怀》)

二、简要复述《隆中对》一文的内容,注意以下要点

1.三国形成前的概况。

2.诸葛亮的政治主张。

3.刘备和诸葛亮的关系。

三、解题,简介时代背景

1.表是一种文体,是古代臣子写给皇帝的奏章。

《出师表》的时代背景:这篇《出师表》是诸葛亮在公元227年(蜀汉后主刘禅建兴五年)出兵伐魏,临行时写给刘禅的奏章。当时刘备已经死了四年(223年),蜀国和吴国的联盟已经破裂,荆州已经失守,蜀国实际只占有益州,实力本来不厚,再加上连年战争,国力更加困乏。于是诸葛亮派人和吴国修好,又亲自领兵平定了南方少数民族地区的叛乱,稳定了后方(即“五月渡泸,深入不毛”),然后趁魏国君主曹丕身死、魏国大将司马懿被贬的机会,抱着“不伐贼,王业亦亡;帷坐而待亡,孰与伐之’’的心情,出兵北伐,企图巩固蜀汉政权、消灭魏国进而统一中国,复兴汉室。

《出师表》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搜索文档

出师表的教学设计及反思篇八

适用年级:九年纪(上)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a了解作者、创作背景以及表这种文体。

b指导朗读背诵,积累文言常识

2能力目标:

a理解“寓情于议”和“寓情于叙”的写作方法

b理解字句,培养学生文言文的阅读能力

3情感目标:

b理解诸葛亮统一中国的愿望,批判地继承他“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精神

教学重点:

1指导朗读背诵,积累文言常识

2理解字句,培养学生文言文的阅读能力

教学难点:

1理解“寓情于议”和“寓情于叙”的写作方法

2理解诸葛亮统一中国的愿望,批判地继承他“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精神

教学设想:

1教学方法;

a讲解法使用这一方法,引导学生解读课文,积累文言知识。

b提问法让学生在整个课堂中伴随着“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模式,来完成对文本的学习。

c创设情景法通过对文本写作背景的梳理,为学生尽可能的还原作者当时的心境,让学生从对作者和创作背景的理解出发,来对课文进行解读,体悟文中所展现出的爱国情怀。

2教学时数;3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同学们,这一单元的主题是“抱负与志趣”,围绕着这个主题,我们先后学习了孟子和墨子的文章。在文章中了解了他们各自不同的志向:

孟子,主张为道义舍弃他宝贵的生命。不知道大家还记不记得,他的文中这样写道“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着也。”

而墨子,提倡为和平不计较个人得失。

在今天,我们将要去了解一个为了国家,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人。

他就是——诸葛亮,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他的《出师表》。

二介绍作者,解题,文章创作背景

1提问:关于诸葛亮,大家对他有哪些了解,有意的同学起来说一下?

(学生答完之后,适当进行补充)

2指出“表”这种文体

表:封建社会臣下对皇帝有所陈述、请求、建议时用的一种文体。

3解题,介绍文章的创作背景

历史上有《前出师表》和《后出师表》,通常所说的《出师表》一般指《前出师表》。我们将要学的也是《前出师表》。

《出师表》是三国时期蜀汉丞相诸葛亮在北伐中原之前给后主刘禅上书的表文,阐述了北伐的必要性以及对后主刘禅治国寄予的期望,言辞恳切,写出了诸葛亮的一片忠诚之心。

三朗读课文,梳理字词读音

1教师范读课文,读得要感情,使学生产生共鸣。要求学生注意体会老师的读法,并注意一些字词的读音。

2指导学生朗读(片断),要求富有感情。

四、指导划分层次结构

引导学生围绕“出师”二字来分段,提出以下几个问题供参考:

a在国家危急的形势下,作者出师前向后主提出哪几条治国建议?

b作者采用什么方式向刘禅陈述他出师的理由的?

1学生根据教师的提示独立思考,拟出初步答案

2学生答问,师生共评(需板书)

请学生说出他的个人划分观点,如有不足,请学生进行补充,在一起归纳段意。

板书:第一部分(1-5)指明危机,提出建议

第二部分(6-7)追忆往事,陈述理由

第三部分(8-9)分清责任,表明决心

五理解分析第1、2自然段

1教师学生结合注释共同翻译课文,并重点注意一下词语的意思:

疲弊:指国家贫穷衰弱

秋:关键时刻

妄自菲薄:过分看轻自己

盖:原来

异同:偏义复词,偏向异

及:以及

为:做

2在译读课文的同时,思考讨论完成以下问题。(可以抽学生回答,不足之处再由教师进行补充)

a为什么说当时是“危急存亡之秋”?

板书:开张圣听(广开言路)赏罚严明

3指导分析“以”的连接用法

a教师复习“以”的介词用法---“用、把、拿、凭”等。

b分析“以”连词的用法

学生思考这两段中的“以”哪些表达目的,哪些表达结果。

教师提问,学生不同意见可补充

板书:

以:表目的(用来)---以光先帝遗德,以昭陛下平明之理

表结果(以致)---以塞忠谏之路也

4指导背诵:

a要求学生理清每一段内的意义层次,顺着因果和作者思路默想、记忆、背诵。

如:形势危急---大臣表现---两条建议

b学生试着自己背

c抽优生背

5老师总结,引导学生学生诸葛亮的爱国精神

从文中可以看出诸葛亮具有以下的品质:知恩图报、忠诚坚贞、尽心尽职

六布置作业

1背诵1—2自然段

2预习3—7自然段

第二课时

一检查背诵

二分析课文3-5段

1指导朗读,要求有层次感

全班分三组,每组个读一段

2教师学生结合注释,疏通文意

重点注意下列字词:

是以:因此

志虑:志,志向;虑,理想,心思。

愚:诸葛亮的谦称

良实:善良,诚实

所以:“之所以”的简化,…的原因

痛恨:痛惜,遗憾

计日:计算着天数,指时间不远了。

3思考:

a第3、4两段写什么?

b第5段作者又提出了什么建议?又是如何提出的

师生共同分析,边分析边板书:

荐贤臣:宫中之事---先帝简拔之臣---裨补阙漏,有所广益

营中之事---先帝称能之臣---行阵和睦,优劣得所

提建议:亲贤远佞(正反教训)

4结合课后练习第2题,小结第一部分:

第2题问题:

诸葛亮提出的三条建议治国大计(广开言路、赏罚严明、亲贤远佞),特别是第三条“亲贤远佞”是作者反复强调的。

b讲解“寓情于议”的特点:

诸葛亮谈形势,教方法,摆先帝任贤事实,引历史经验教训,其目的都是希望后主能认识到必须亲贤远佞,才能修明政治,完成“兴复汉室”的大业的道理。这种把诚挚的感情、殷切的期望融合于摆事实、讲道理中的论证手法,就是“寓情于议”。作者之所以采用这种委婉的表达方式,意在使后主能容易接受建议,达到规劝目的。

三分析第二部分:

1.创设情境:

之前5段,讲的都是诸葛亮对朝廷的忠贞,他这样做的原因是为什么呢?

(可学生回答,也可教师讲述,视情况而定)

刘备“三顾茅庐”使诸葛亮万分感激,平时又言听计从,临终时也曾把儿子托付给诸葛亮。诸葛亮也一直在努力报效刘备的知遇之恩,所以一生竭尽所能,“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试图为刘备完成统一中国的大业。下面我们再学习6、7两段,看诸葛亮是如何表述他的知遇之恩的。

学生齐读课文6—7自然段

2教师补充几下注释,学生思考自译课文,之后提出不明白的地方,进行讲解。

躬耕:亲自耕种.

闻达:声名远扬

庶竭:希望竭尽

尔来:从那时到现在

托付不效:交给的任务没有完成

3思考问题:

两段主要表达方式是什么?叙述的对象以及叙述的内容是什么?(要求扣课文中句子回答)

这两段主要是追述来的经历,陈述出师的理由,抒发报先帝忠陛下的心愿。表达方式是寓情于叙。例如第6段在叙述生平志向、感激的原因之后,又用“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这句充满感情的话,既高度概括了他追随先帝、为之奔走的艰难历程,又抒发了他感恩报效的一片忠心。

昔日:生平志向感激原因廿年经历报先帝忠陛下

当今:出师理由

4结合这两段,讲解“寓情于叙”的特点

5讨论:“受命以来.....深入不毛”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精神?今天应该怎样认识?

引导学生从作者忠君的同时看到作者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从而努力学习,完成自己的责任和使命。

6小结第三部分层次:回顾历程,抒发感激之情

表示伐魏决心,报先帝忠陛下

五布置作业

1课后背诵课文3-7段

2预习翻译8、9段

第三课时

一检查复习:

抽两名学生分别背诵第一、二部分

二理解分析第三部分

1学生齐读8、9段,要求读出作者感情及诚意

2指导翻译第8段:这一段翻译较难,以老师讲解为主

3分析第8段层次:师生共析:

第1句是自请“出师”,表达“讨贼兴复”的决心,意志坚定

第2句是两个分句,是分清责任,提出期望

第3句表达感激之情

板书:请命出师----表决心

叮嘱陛下:用贤臣---兴德之言

宜自谋---咨诹善道察纳雅言深追遗诏

受恩感激

4讨论:如果第1句话后面用分号,“以彰其咎”后面用句号,表达效果会怎样?

自由发言,有道理就行

(更换之后一是不能分清内外责任,二是不能突出作者请命出师的决心,三是内外大臣“兴德之言”顺势提出希望“陛下亦宜自谋”,不致使刘禅反感)

四朗读指导,进行背诵:

同样要求注意层次性,采用多种方式背诵相结合

五布置作业

1熟练背诵全文

2尽可能的默写全文(可分段进行)

相关范文推荐
  • 10-13 最新人生对爱情的感悟格言 人生感悟的爱情(实用19篇)
    感恩是一种能够培养我们感恩之心的情感,让我们更加感激他人的帮助和关怀。如何在困境中保持感恩的心态?我们可以从困境中寻找价值和成长。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感恩总结
  • 10-13 热门网络巡查报告(通用13篇)
    实践报告的写作需要注重逻辑性、条理性和准确性。接下来,让我们一起来看看一些优秀的报告范文,希望能够为大家提供写作灵感和思路。为了配合xx省卫生厅布置的大型医院巡
  • 10-13 2023年米深基坑土方开挖施工方案(模板8篇)
    项目策划需要考虑项目的可行性和可持续性,确保项目能够产生预期的效益并长期运行。下面是一些成功游戏的策划案例,希望可以给你一些启发。米深基坑土方开挖施工方案篇一乙
  • 10-13 就是胜利演讲稿 坚持就是胜利演讲稿(通用13篇)
    感恩是一种积极向上的情感体验,能够让我们更加珍惜身边的人和事物。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民族团结范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就是胜利演讲稿篇一坚持就是胜利(
  • 10-13 最新出纳年度总结报告免费(汇总8篇)
    竞聘报告需要具备清晰简洁、重点突出的特点,以吸引评委的关注。以下是一些优秀整改报告的摘录,希望能够给大家提供一些写作启示和思考。出纳年度总结报告免费篇一尊敬的各
  • 10-13 最新中班师德师风个人总结(大全12篇)
    考试总结可以帮助我们分析出自己的问题和解决方法,提出改进的方案。下面是一些考试总结范文,希望对大家的写作有所帮助。中班师德师风个人总结篇一“百年大计,教育为本;
  • 10-13 2023年新年拜年祝福语创意(汇总8篇)
    导游词的编写要充分考虑游客的背景知识和文化程度,以便实现信息传递的最大效益。导游词的撰写还可以结合声音、音乐和图像等多媒体元素,增强游客的感官体验和记忆力。以下
  • 10-13 2023年全民国防教育日标语(实用8篇)
    比赛即将开始,预祝运动会圆满成功。运动会宣传语中可以引用名人名言或相关的经典句子,怎样选取适合的句子呢?运动会即将来临,让我们共同期待。如何宣传运动会,让更多人
  • 10-13 七夕情人节宣传语(汇总8篇)
    条据书信可以作为一种法律证据,用于证明交易的存在和内容。注意保护个人隐私和敏感信息,避免在信件中泄露。接下来是一些条据书信的实例,它们展示了如何有效地传达信息和
  • 10-13 2023年工作简历个人自我评价(模板17篇)
    开场白总结的写作要遵循主次分明的原则,将重点内容和次要内容进行区分。下面是一些经典演讲开场白的例子,和大家分享一下。工作简历个人自我评价篇一姓名:xx性别:女出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