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训心得是对培训目标和学习计划的实施情况进行总结和概括。学习心得总结的范文可以让我们更好地了解不同学习者的思考和体验。
辅导员心理危机预防干预心得体会
时光荏苒,一晃担任辅导员已将近一年。回头看去,一年前的身影仿佛就在眼前,那时的我对辅导员工作充满了激情与好奇,一年过去了,如今的我除了保留着当初的那份热情,更感觉到作为一名辅导员身上的压力和责任之重大。
首先,自己的角色变了,作为一名老师,你不仅要成为学生的朋友,也要作为一名合格的管理者、引导者,而且这种选择是单向的、无条件的——即:你必须如是对待你的每一位同学,无法像过去一样根据自己感情的好恶去选择交朋友的对象或者学生会的部员,只要他是你的学生你就必须对其承担教育与管理的责任。与此同时,作为班主任,所接触的学生类型、层次、来源也更为广泛,学生都是从地方各个学校来的,学生的爱好、性格、生活习惯也都各不相同,个人思想迥异,这都为辅导员全面、顺利的开展工作带来了一定的难度。
其次,辅导员工作是一项弹性很大,很有艺术的工作,需要经验与热情并重的工作。在这一年中时常深感自己知识与能力的欠缺,耳边时常听人说,辅导员工作“混”了,可我却不这么认为,做好辅导员工作绝不仅仅要有丰富的知识或者丰富的经验就可以完全胜任,更需要有足够的爱心和事业心,以及端正的态度,此外做人的原则与基本的管理技巧也必不可少,这些东西都是能做一名优秀辅导员的保障,需要在工作中不断去摸索,去实践的,不是人人都可以做、任何人都能做好的。辅导员工作和其他任何一项工作一样,是没有止境的,只有更好,没有,只要愿意去追求,就永远可以不断地去超越。正因为在工作中有时有太多的想法,而又无法很好地贯彻,做不到尽善尽美,还有很多情况、很多局面让自己感觉有心去改变却又力不从心,所以时常也很自责,一来自责自己能力有限,二来深感不能为学生提供更好的服务,创造更良好的氛围与环境而惭愧。不过正是在学生工作中的这些发现使我有了前进的动力,使我有信心,有想法在这个位置上做得更好,为了对当代大学生负责,也为了自身素质的进一步提高。
我的第二个体会是“学习”。辅导员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除了一般工作中所应具备的起码的个人能力外,还需要有很强很专业的业务能力和素质,以及比较成熟的经验。辅导员工作所涉及的方方面面的事太多、具有很强的突发性和不可预料性,我们不仅要足够的细心和耐心,更要具备丰富的经验和足够的判断和应变能力。在处理方法上更不能以我们过去的经验,方法来套用今天的学生。面对这个群体,我们必须向周围的老师学习、请教,大家在一起交流管理方面的心得体会,互相取长补短,这是非常必需的。此外,作为大学辅导员还必须积极、及时地学习国家、学校在学生管理方面的相关政策及办法,以便及时给与学生正确的指向和引导。现在的学生是21世纪的大学生,我们常挂在嘴边说,年龄相差3岁就有了代沟,在辅导员工作中这一点体现得更为明显。大学生永远是社会中最活跃的群体,远远站在时代的最前沿,他们思想开放、引领时尚,对新鲜事物的领悟和学习能力非常快,有个性有主见,但同时也是最容易受到其他思想干扰何影响的群体,这就决定了我们必须走入他们的中间,深入了解他们的想法,掌握他们的思想动态。所以,大学辅导员除了要在同事之间互相学习还必须深入到学生中间去学习,只有这样才能做到有的放矢,使自己的教育和引导工作更有针对性。
开展大学生心理危机预防干预网络培训研修心得体会
通过此次心理危机干预培训和危机案例,让我认识到一线辅导员或者班主任在处理学生危机事件的经验和知识的重要性。同时我们也学习到丰富的心理疾病的预防知识和危机事件的处理方法,以“稳、准、狠”的工作态度与思路来应对。“稳”就是要工作思路清楚,遇到危机事件,一线学生工作者要在第一时间了解详细情况及时向领导汇报,及时告知学生家长并和家长了解事件背景。“准”指的是学生的情况一旦经医院或者专业人员判定,情况确定,立马让学生家长接回家重点监护,“狠”指的是危机事件不过夜,必须24小时监护或者立即处理,不留隐患。
当代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主要特点进行概括:1.心理问题越来越多和严重,主要体现在极端个案;心理危机问题越来越多,心理健康问题主要以神经症为主要问题类型,越来越多呈现出人格障碍问题为主要问题类型和工作难点。2.学生心理健康问题不仅仅是心理咨询或治疗问题,而与社会文化因素密切相关。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家庭结构的不稳定,早期创伤和寄养经历,应试教育体制等成为心理问题的越来越重要的根源。3.理想、信仰、价值观、生命价值与意义、学习价值与意义等成为影响大学生心理健康的主要因素。
总结来说,心理危机干预要做到九点:1.付出任何努力让个案放弃他所选的方法;2.减压,评估导致自杀想法的应激源,设法处理;3.要打破保密原则,而且要通知其家人或朋友(妥善保管相关材料,如遗书等);4.不管年龄多大,都要建立一条[生命线](电话保持畅通);5.和个案订不伤害协议;6.立即处理;7.尽快约定下次访谈时间;8.制定行动计划;9.随时可用电话联络到。本次培训是我感觉收获最大、指导性最强、专业性最强的心理健康教育培训。此次培训告诉了我下一步应该如何更有效地筛查出高危群体,如何建立危机干预机制以预防和应对危机事件的发生。这是一次非常专业的培训,我相信这对我以后的学生工作会有很大帮助,非常感谢学院提供的培训机会,也希望我们学校多提供一些诸如此类的高质量的培训。
针对以上问题,应采取心理危机的行动干预:1.危机干预的首要原则是保障安全。2.做好自杀风险评估是心理危机干预的第一步。3.自杀风险的警示主要有4个:1)自杀计划的特性,越详细越危险;2)自杀方式的杀伤力,越危险,自杀风险越高;3)选用未完成计划的方法的可行性(帮助当事人寻找替代自杀的方法);4)在计划中帮助个案的可能性(家人和朋友都是可以利用得资源,身边有人可以避免当事人自杀)。4.康复后的个体回到生活环境后一定要解决“社会支持”问题,解决问题远不如建立关系重要。5.心理干预必须要团队协作。在干预团队中,学校领导充当“司令员”角色,心理咨询师及督导担任“参谋长”角色,学生工作者担任“主战部队”角色,精神科医生及医院担任“攻坚部队”角色,学校保卫部门担任“辅助战斗部队”角色。6.发现自杀危机事件时,院系必须做两件事:通知学生父母前来、对当事人给予24小时监护。总的来说要树立起重事先预防的工作理念,从源头抓起,平时应该注重对大学生恋爱情感,人际交往、专业学习等方面的教育,重视对学生的引导,帮助学生化解压力。7.通知父母,父母均不能或不愿意前来时,我们务必要求家长授权监护人,办理住院手续,一定可以保证当事人的生命安全。联系家长时,我们要向家长如实反馈学生情况;不让家长告知学生要到学校事宜,不要提及学校发生的事情;向家长保证,在家长到校之前,我们会安排24小时监护保证当事人安全。
辅导员心理危机预防干预心得体会
在我校领导的关怀和指示下,动物科学与营养工程学院孙静老师、化学与环境工程学院张缅老师、人文科学系余华琼老师、艺术与设计系廖前兰老师和我一行五人前往武汉市洪山区梦天湖大酒店参加湖北省第十二期高校辅导员培训班。此次培训历时六天,这六天里来自省教育厅、武汉大学、中国地质大学等多所单位和高校的共十四位教授和学工领导通过十四场专题讲座向我们传授了学生工作者、尤其是辅导员急需掌握的各种理论知识和技能,而我们也通过听专题报告、参与案例研讨、大会交流、分组讨论等形式,对当前高校学生工作中的热点、难点问题进行了学习和探讨。在培训的过程中我们不断思索着辅导员工作的重心与责任,同时也享受着活动带来的启发与乐趣。
这次培训让我们感触最深的是培训方式灵活多样。培训中既有各位领导和教育专家的专题报告,又有部分专题尝试采用“沙龙”形式展开,以嘉宾交流、现场提问互动为主要形式,以开放的姿态来探讨学生工作中的热点、难点问题。这些专题报告水平很高,具有非常强的实务性、针对性和可操作性。既有点又有面,既有政策宣讲也有个案分析,既有理论指导,又有实践经验的介绍与交流,让我们对如何在全面实施学分制条件下做好学生的管理工作,如何进行特殊群体学生的教育与管理等问题有了新的认识,这也必将提高我们预见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研讨活动中,与会的嘉宾不仅和我们分享了担任辅导员期间的点点滴滴,还将多年来从事学生工作的经验拿出来与我们一起交流,这些宝贵经验的倾囊相授让我们如获至宝。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我认为这次培训对我们而言可以算得上是一次精神上的洗礼,更是一次重新认识自我、定位自我的契机,通过听取专题报告和参与座谈活动,我们真切感受到了辅导员工作所承载的使命,对怎样做好一名辅导员也有了更深的认识。还记得培训中中国地质大学党委副书记傅安洲教授在《辅导员的角色认同与职业发展》一讲中给辅导员这样定义:辅导员最本质的角色定位,最能体现辅导员存在价值的职责,是大学生的人生导师,最重要的工作定位,是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辅导员应当努力成为大学生的人生导师和健康成长的知心朋友。正是这段话让我们这群曾几何时在庸庸碌碌的学工琐事中日渐迷茫困惑、找寻不到自身工作价值和意义的学生工作者和辅导员们顿时醒悟,原来一名真正的辅导员并不是要成为世人眼中的大学生勤务员和保姆,“大学生的人生导师”才是我们工作的最为精准而深刻的定位,才是我们工作的首要职责和终极目标!原来我们的工作是如此重要而崇高,我们所要担负的责任是如此神圣而光荣,因此我们理应相信我们所有的付出和辛苦都是最有价值和最值得被尊重的!
找到了准确的角色定位后,我们更应该认真的思索如何才能真正做好辅导员的工作,如何才能真正成为“大学生的人生导师”。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党委、校长办公室主任万清祥教授在《当前大学生思想状况分析》一讲中指出:当代大学生成长的背景和环境正发生着深刻的变化,对大学生的思想产生着深刻的影响。准确把握高校学生思想特点和发展变化规律,是提高学生工作和辅导员工作针对性和实效性的重要前提。作为学生工作者,我们应当客观认识到当前我国大学生整体思想状况呈现积极、健康、向上的良好态势,然而我们同时也应清醒地看到,由于我们的社会正处在经济转型的巨大变革中,社会功利化倾向以及思想文化和社会价值观念的多元化,都不同程度地引起了大学生政治信仰迷茫和理想信念的缺失,再加上我国的高等教育在经历了一系列的重大改革后带来了高等教育规模超常发展,从而引发教育资源相对不足、教育成本分担、贫困生大幅增加、毕业生就业难等各种问题,淡化了学生与学校、国家的情感,强化了大学生的自我意识和功利意识,这些社会教育的不利因素也给我们的辅导员工作带来了新的挑战和困难。不仅如此,当前大多数家庭因存在精英意识和责任意识的强弱失衡而造成家庭教育偏颇,学校管理因“生本理念”缺失而导致学校教育乏力,当代大学生自我教育能力不强、相互教育不够等等等等,这些都给我们的学生管理提出了新的课题,促使我们必须面对新的挑战,反思新形势下的高校学生管理工作。如何有效地进行学生管理,通过这几天的培训,我们达成了以下的共识:
1.形成与时俱进的学生管理观。
在当前这样复杂的新形式下,我们每一位辅导员以及学生工作者都面临空前的挑战和压力,因此更需要我们时刻保持冷静的头脑和敏锐的学习能力,在工作和实践中紧跟时代步伐,不断学习新知识,增强理论素养和文化,深入了解学生思想,真正做到能知学生所想,解学生所惑,导学生所向。
2.切实贯彻“以学生为本”的指导思想。
教育“以人为本”,我们的学生工作同样也应“以生为本”,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我们的工作不仅仅只是为了满足学校的刚性需求,而是要以满足学生健康成长的需求出发。我们的思想政治工作也要相应地从显性向隐性转化,以服务学生为本,深入、细化、外延和宽容。我们要用自己的“爱心、热心、细心和责任心”去感化和影响学生,使自己真正成为学生成长成才过程中的引导者、教育者和管理者。我们在工作中要更多地思考什么样的教育形式、管理方法以及活动开展才是当代大学生真正需要和接受的,什么样的大学教育才是能够适应当代大学生多样性和个性化发展的。
3.积极探索新形式下学生管理工作的新方式。
由于当前高校学分制改革的不断深化,行政班级功能越来越淡化,我们的工作迫切需要找到新的契入点。例如作为学生在校期间有三分之二时间度过的学生公寓,除了传统意义上的生活区域外,现在它越来越成为最重要的思想教育阵地。因此我们的党支部、团支部、班委会要牢牢抓住这块阵地,积极推进党建工作走进学生公寓,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充分发挥先锋模范带头作用,把广大学生团结在组织的周围,让他们有强烈的归属感。与此同时,我们的学生工作必须抓住推行文化管理的机遇,围绕学分制改革在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日常管理、学风校风建设、特殊群体学生管理、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援助、心理健康教育、学团组织建设、学生社团管理、学生媒体建设、网络德育、学籍管理、学生事务工作等具体工作中贯穿文化管理的理念,通过文化的阐示与建设提高学生工作的层次与水平,培养出更多更好的具有开放意识和创新精神的新时代大学生。
总而言之,通过这次培训,我们学到很多,也思考了很多,我们会以此次培训为契机,尽快更新观念,加强学习,准确定位,提高素质,努力在未来的工作中将这次学习的宝贵成果转化为丰硕的工作成绩!最后,引用《论语》中的一句古训与大家共勉,“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愿我们全体辅导员和学生工作者都能在修身中育人,在育人中修身!
开展大学生心理危机预防干预网络培训研修心得体会
小a,男,大四学生,先天性运动神经受损,走路行动不便,性格比较好强,敏感,有些自卑,很在意别人的评价,大一入学起,一直关注该生状态,经常与其进行谈心谈话,鼓舞士气。
11月2日21:52,该生所在班级团支书、班长打电话向辅导员反映情况,说小a给班级李某打电话说自己要跳楼,现在找不到人,打电话拒接。得知消息后,辅导员第一时间赶往学校,同时向主管领导汇报情况,并联系学校心理中心。同时,立即采取突发事件应急措施:第一,安排学生干部带领全班同学在寝室周边各教学楼寻找,同时继续拨打对方电话,并通过微信、qq、短信等方式发送鼓励的话语,希望大家的关爱让他情绪慢慢稳定,并意识到还有许多人关心、爱护着他;第二,立即联系小a的家长并告知其具体情况,取得家长的理解和支持。该生于22:04接听了同学的电话,告诉了他的情况和具体位置,最后在北五宿舍楼楼下寻得该生。
学生干部将该生护送至辅导室,辅导员一边安抚他的情绪,一边详细询问了事情的始末。作为班级生活委员,小a替班级预约了“液压实验”,本以为是为班级服务,是件好事。但是班级张某向其抱怨时间选的不好,竟然选在了周末,影响大家考研复习;随后,李某对于分组上实验的事情搞不明白,也来质问他,说他没通知明白,小a感到很委屈,本来自己也考研,牺牲自己的学习时间去给大家约了实验,结果不但没人感激,还遭受埋怨,心理很苦闷,很难受,想不通,过不去这道坎儿。辅导员第一时间对小a心系整个班级,主动为大家选课的事情给与赞赏和肯定,并且对其在内心极度痛苦的情况下能够接同学电话,放弃轻生的行为表示佩服和欣慰,并询问该生当下的感受。听到老师的话,小a留下了眼泪,连连向老师道歉,让老师担心了,继续询问该生之前是否有过轻生的想法或行为,该生表示没有过行为,但是有过一次轻生想法,原因是上学期开始准备考研的时候,发现自己很多知识都不会,估计考研也考不上,觉得眼前的生活很没意思,想到了死,但只是一闪念的想法而已。经过进一步的交谈了解到,李某已经向其道歉,并且曾经说过“你打我、骂我都好,只要你不再难受了就行。”这类的话,但是自己还是不能释怀,“一个字也听不进去”。
鉴于该生不止一次有过轻生想法、并且此次还有轻生行为,而且对于对方的道歉无法释怀,内心依然苦闷。辅导员决定和两名学生干部,在辅导室对该生进行临时监护,以防该生情绪再度失控,发生意外。并通知该生父母,为了保证孩子安全,尽快到校。11月3日凌晨5:33,家长到校,与家长进行交接,将事件的详细经过告知家长,把对孩子的担心与家长进行交流,并且建议孩子回家休养,尽早就医,谨遵医嘱。家长对学校为孩子做的一切表示感激,并表示定会抓紧就医。
1、充分发挥学生干部和心理委员作用。
学生干部或者是心理委员,具有发现危机的先机,能够第一时间掌握学生的心理状态以及轻生想法和行为,能够第一时间发现危机,并且能第一时间反馈给辅导员老师,进而启动危机干预程序,为有效的处理危机赢得时间。
2、建立重点同学台账。
将需要关注同学进行汇总,并标明问题的种类以及关注级别,定期与其进行谈心谈话,尽可能全面地掌握学生动态,动态化地进行监管,降低危机发生的风险。
3、加强辅导员的培训和进修。
解决大学生突发危机事件应该按照“预防为主、应对为辅”的原则,从思想上重视,从实践中总结并积累经验,努力维护高校校园的安、稳定、和谐,让大学生能够安心的学习、生活,为国家、为社会培养出更多优秀的人才。
开展大学生心理危机预防干预网络培训研修心得体会
1、通过这次学习,我学习了一些常用的心理危机干预理论及技术,学到了更为详实的干预知识与技巧,增强了对危机干预的计划筹备,对日后工作实务特别是个案工作有较大帮助。
2、初步了解了心理危机干预理论、评估和筛选技术,学习了简单的干预技术,了解了“简快重建法”、危机干预方案的制定。
3、今天学习过程中、,了解了心理危机的特征、影响以及如何介入、处理技巧等,收获最大在于对应急事件发生后的处理办法,心理危机干预的目的到底是什么等。
4、第一次系统的接受这样的学习,很有收获,同时也知道了一些具体的方法技巧,让我非常深刻地理解了这些理论方法,总之,这样的培训系统,完整,很好。
我认为在讲座中这些方面做得比较好?
3、完整、系统、清晰、有条理,互动,注重重点,有具体技巧练习,切身感受印象深刻,提问,现场热烈,也能得到满意的回答,很信服。
4、时间安排较合理,开讲者平易近人、语言风趣,能很好的解释大家提出的问题,的互动较多,能够很好的根据知识结构来讲解。
5、对演练过后的疑惑给予及时的解答和互动,很好的调动了参与的积极性。
最后,诚挚的感谢领导在工作中对我的帮助和关心,非常感谢组织给了我这样的机会,我将会在以后的工作中更加努力、不断提升自身专业能力,踏踏实实工作,做出自己更大的贡献。
我认识到在报道危机事件时,要做到以下几点:
1.利用官方网络平台第一时间发布信息,并持续提供最新消息,这样做能够有效阻止谣言四起。
2.对(自杀)危机事件的信息报道不宜过于详细,尤其是不能包含细节,避免有人效仿。因为诸多事实表明,媒体报道的(自杀)细节越多,(自杀)模仿行为就会越多。
3.发布的信息要客观真实。
4.发布信息时不要将焦点关注在事件的起因上,而应该将焦点放在对受害者的人文关怀上。
紧接着,徐博士又从为洗刷“死亡之桥”而改造后的韩国麻浦大桥高自杀事件讲起,向我们阐明了自杀的著名效应、模仿效应和呼救效应,同时也告诉我们:自杀是可以预防的。
院系辅导员的作用甚为关键,做好危机干预的第一步是要学会识别心理危机事件,并做好信息上报至关重要。
1.心理问题越来越多和严重,主要体现在极端个案;
心理危机问题越来越多,心理健康问题主要以神经症为主要问题类型,越来越多呈现出人格障碍问题为主要问题类型和工作难点。2.学生心理健康问题不仅仅是心理咨询或治疗问题,而与社会文化因素密切相关。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家庭结构的不稳定,早期创伤和寄养经历,应试教育体制等成为心理问题的越来越重要的根源。3.理想、信仰、价值观、生命价值与意义、学习价值与意义等成为影响大学生心理健康的主要因素。
理解危机中的人章节:让我很形象深刻地认识到:
1.失恋只是自杀的诱因,其核心原因来自家庭。
2.对于人格障碍患者,很重要的是重新获得关心与界限。
3.有儿童期虐待和家庭功能失调、强奸与性侵犯的人属于高危人群。性侵创伤后,当事人一般会有压力减少行为:自毁行为,无节制地狂欢、发泄,过度地和不适应地性行为等。
4.在处理群体性的ptsd时一定要团队工作,做到彼此相互支持、及时督导,否则很快就会崩溃,出现替代创伤。
第三讲:心理危机的行动干预。
树理论对自杀风险个案评估的有效性高达90.1%,远高于mmpi的有效性(26.2%)。他把一个人看做一棵大树,树根是指家庭与依恋关系,树干是指社会支持和信仰、价值观,树叶是指成就感、自我实现,阳光雨露是指社会环境。
我认识到了:
1.自杀身亡的人中有25%-50%的人曾有过尝试自杀。因此,在工作中,我们一定要掌握曾有自杀尝试的学生信息,并给予高度关注。
2.心理健康与性格外向、内向无关,性格奔放活跃的人也可能出现问题;
性格外向的也会有抑郁,是常被我们忽视的微笑抑郁或阴性抑郁。
3.谈论自杀的人不会自杀,这是错误的。谈论或关注自杀十之八九是一个呼救的信号,我们应该科学决断,不能自欺欺人。
4.考试、失恋不是心理危机的根本因素,社会支持系统缺失才是根源。
5.有自杀倾向的人恢复正常时,危险并没有结束,心理危机者往往经历一个“挣扎—呼救—平静”的过程,平静期往往是最危险期。因此,对于刚康复出院的病人,我们还需要进一步关注和干预。
6.心理干预是干预者不能回避自杀等敏感问题,需要用坦诚和专业与被干预者建立信任关系。与有自杀倾向的人谈论自杀并不会引发他下决心自杀。
7.如果一个人已经下定决心要自杀,他人则通常无法控制。这种认识错误的,因为没有谁真的想死,自杀成功的人多是因为身边没有人制止,或者没有人可以求助。在我国,人没有自杀权,阻止他人自杀不属于侵权行为。
让我们更深刻地认识到了不同情况下的危机个案处理办法。具体如下:
1.危机干预的首要原则是保障安全。不管危机个案在哪里,我们最重要的是要确保当事人的生命安全,打探当事人的地点、通知他的紧急联系人,确保他的身边有人,暂时打消自杀念头。
辅导员心理危机预防干预心得体会
参加辅导员培训班一个星期了,这个星期的每一天都忙碌的,但是我却过的很充实,心情很愉快,没想到辅导员培训会如此丰富多彩。
本次培训课程安排科学合理、内容丰富、实用性强,涉及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方方面面:新时期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大学生安全教育与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理以及大学生职业发展教育等内容。通过学习我才知道,以前对辅导员这个职业的理解是多么的肤浅,培训下来,使我受益良多,收获很大、我相信,经过系统培训,我将会成为优秀辅导员队伍中的一员,我为我选择做辅导员感到骄傲。现将几天来的学习感悟陈述如下:
一、加深工作认识,摆正工作心态。
很多人恐怕都会有这样一些认识:辅导员工作似乎人人都能做,对素质的要求不高;辅导员工作很辛苦,工作很难出成效;辅导员不是教师,无足轻重。而对于许多从事学生工作的辅导员老师来说,也对自己的职业感到困惑,对自己在学生工作中的作用认识不够,对自己担负的重任认识不清,工作定位于学生管理不落后而已。我也曾迷茫过,困惑过,不知如何使自己的工作更有成效,使学生能够学有所成。但在培训后,顿然思路开阔。用老师的话就是做好辅导员工作很不容易,但是,如果用“心”去做,也很容易把这份工作做好。作为大学生的辅导员老师,工作需要有激情,不过,如果多些理性的头脑,更能够科学地来开展工作。
再次,我们要加强自身的道德修养,因为作为辅导员、班主任,我们的身教重于言教;要切实发挥我们的职能作用,深入细致地开展思想教育工作,认真组织好校园文化活动和大学生的社会实践活动,加强网络思想教育,帮助解决大学生的实际问题,及时了解并掌握学生的思想动态,真正的成为大学生成长路上的指导者。
最后,让优秀成为一种习惯。辅导员工作虽然辛苦,虽然很平凡,但是能够出彩的,要抱着要做就做好的心态,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优异的成绩。本次培训之后,我对辅导员工作的地位和责任有了更加清晰的认识:辅导员工作不但要做,更要做好,只要用心去做,定能做得优秀。
二、提高业务水平,加大实践力度。
辅导员的工作任务有很多,我们大多数时候只重视学生的日常管理工作,而忽视了其他许多重要的方面,比如说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以及大学生的职业发展教育等等方面。其实,这些工作才是我们的重中之重,因此,我们应该充分重视这些方面的教育,做到工作细致,态度端正,责任心强,富有成效,真正成为一名名副其实的教育者,而不仅仅是一名管理者。
同时,做学生管理工作,也必须发挥集体智慧的力量,而不能搞单帮,因为一个个小小的经验也可能在团队的作用下变成大智慧,从事辅导员工作的同事们可以经常交流经验,互相学习,加深对教育规律的认识。
三、明确发展重点,找准努力方向。
很多时候我感到困惑和异常无助,因为我所从事的是一份在旁人眼里很空洞的工作,知识性不强,职业地位不明确,流动性高。如果没有“杀手锏”很容易被淘汰。为此,我们应该掌握职业发展教育理论知识,参加职业发展教育技能培训,学习相关理论知识,如心理学、人力资源学、法律学、社会学、管理学、行为学、市场学、创业教育、公关礼仪等,了解就业技术方面的有关知识,提高自身的含金量。使我明确了自己今后应该走的路和努力方向。
“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加强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在在各种思想意识斗争异常激烈的今天,显得尤为重要,因为西方敌对势力从来就没有放弃过对我国年轻一代的争夺。培养政治坚定的大学生的责任,是我们每一位大学辅导员老师的使命;但如何加强大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更好地胜任这一重任,无疑向我们每一位老师提出了挑战。为此,我们自身需要加强政治修养,不断的学习和实践,以自己的高尚品质去教育学生,感化学生。唯有如此,才能让更多的学生受益,更多的家长放心!
开展大学生心理危机预防干预网络培训研修心得体会
本次学习的收获:。
1、通过这次在x省第四人民医院学习,我学习了一些常用的心理危机干预理论及技术,学到了更为详实的干预知识与技巧,增强了对危机干预的计划筹备,对日后工作实务特别是个案工作有较大帮助。
2、初步了解了心理危机干预理论、评估和筛选技术,学习了简单的干预技术,了解了“简快重建法”、危机干预方案的制定。
3、今天学习过程中、,了解了心理危机的特征、影响以及如何介入、处理技巧等,收获最大在于对应急事件发生后和心理创伤者使用保险箱技术,心理危机干预的目的到底是什么等。
4、第一次系统的接受这样的学习,很有收获,同时也知道了一些具体的方法技巧,让我非常深刻地理解了这些理论方法,总之,这样的培训系统,完整,很好。
我认为在讲座中这些方面做得比较好?
3、完整、系统、清晰、有条理,互动,注重重点,有具体技巧练习,切身感受印象深刻,提问,现场热烈,也能得到满意的回答,很信服。
4、时间安排较合理,开讲者平易近人、语言风趣,能很好的解释社工所提出的问题,与社工的互动较多,能够很好的根据社工知识结构来讲解。
5、对演练过后社工过的疑惑给予及时的解答和互动,很好的调动了社工参与的积极性。
最后,诚挚的感谢部门同事和领导在工作中对我的帮助和关心,非常感谢医院和科室领导给了我这样的机会,我将会在以后的工作中更加努力、不断提升自身专业能力,踏踏实实工作,为医院的明天做出自己更大的贡献。
辅导员心理危机预防干预心得体会
我很荣幸能够在全国高校对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日益重视的今天走向辅导员这个工作岗位,并且有幸参加了第三十九期全省高校辅导员培训班。
培训从7月9日开始,五天的时间内,我聆听了华北水利水电学院党委书记朱海峰教授以“大学发展与辅导员担当”为主题的讲座,河南省教育厅学生处副处长舒卫芳以“普通高校学生工作”为主题的讲座,东北师范大学党委学工部部长李忠军教授以“高校辅导员工作理论与实践”为主题的讲座,中共山东省委高校工委副书记田建国教授以“努力提高辅导员素质”和“德育创新与创新人才培养”为主题的讲座,武汉理工大学发展与教育心理研究所所长雷五明教授以“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为主题的讲座,参加了素质拓展训练,参与了每晚进行的小组讨论,班级讨论。专家的教诲,与同仁的讨论,使我对辅导员这份工作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下面我从以下几个方面谈谈我的感受:
一、要正确认识辅导员的岗位性质和工作职责。
念的教育。所以,辅导员应当做学生的知心朋友、人生导师和引路人。
(二)要认真履行自己的工作职责。
第一、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大学生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坚持不懈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武装大学生的头脑,深入开展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方针和基本经验教育,开展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的历史教育,使学生正确认识社会发展规律,认识国家的前途命运,认识自己的社会责任,树立社会主义理想信念,树立科学的世界观和正确的人生观,并使他们中的先进分子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确立马克思主义坚定信念。
第二,加强对学生心理、法制、学习、就业的指导。辅导员老师除了要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外,还要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和法制观念的教育。现代的大学生接触着五光十色的世界,由于网络冲击、学习的压力、感情的挫折,很多大学生心理产生了一些问题,甚至导致了一些恶性事件,触犯了法律,因此加强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及法制观念的教育是十分必要的,要及时发现问题,排查问题,不留安全的隐患。此外,辅导员老师要引导学生树立良好的学习观,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意识,积极引导学生正确的学习方法,定期进行指导,使学生明确学习目标,有意识地朝着目标自觉地学习,形成自觉学习的好习惯。
力的学生组织或班级对学生的健康成长是一个极为重要的因素。因此辅导员对学生组织和班委成员的推荐与选拔是负有重要责任的。核心力量决定了整体的组织文化,因此要做好学生组织和班委的工作。
第四,加强对学生生活的关心。辅导员老师要经常深入学生宿舍,定期在值班室值班,经常与学生零距离的沟通,善于观察,勤于思考,及时发现一些不稳定因素,及时排除问题。关心学生生活的每一个细节,让他们感受到家的温暖,从而使学生以更加饱满的热情投入到学习中去。
二、辅导员的工作要讲究艺术和方法。辅导员是学生的人生导师,做学生工作讲究工作的艺术和方法,这样能取得事半功倍的好效果。
(一)将巡警变为服务员、引导者。现在的大学生多是独生子女,自尊心比较强,但自律性差,用过去的像巡警一样训斥的方法显然学生有逆反心理,不会收到良好的育人目标。辅导员要转变角色,全心全意为学生服务,用鼓励、鞭策的话语积极的引导学生,除一些不能姑息迁就的恶性事件外,要给学生改过的机会,这样既不会伤害学生的自尊心,也会收到教书育人的良好效果。
(二)把以情感人与以理服人结合起来。教师处理一些学生问题要有理有据,并且要用真心诚意去打动学生,真正做到让学生心服口服。"德高为师,身正为范”,只有辅导员老师具备一定的素质,言行一致,具有崇高的人格魅力才会使他的学生敬佩他,尊敬他。
上获得了大量有益的信息和知识的同时,也有一些潜在的隐患,这就需要辅导员老师与时俱进,细心观察学生的思维动向。
(一)积极引导学生远离有害的信息,防止沉溺于网络。科技总是双刃剑,关键是如何更好地利用它,网络在开阔学生视野的同时,也将一些黄色、暴力、迷信等有害信息传给了广大青年学生,大学生的思维还具有很大的可塑性,是非辨别能力还有限,所以要积极引导学生远离网毒,真正通过网络学习到一些有意义的知识。开阔视野,让网络真正成为学习的得力助手。
(二)搭建网络平台,积级与学生互动及时回答学生疑难问题。唐代的文学家韩愈曾说过:“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传统的当面说教是必不可少的,但利用网络与自己学生沟通,会更直接、方便、快捷。学生通过e-mail,qq,微博等方式可以匿名将真实想法表白出来,增加了信息的可信度,更有利于及时地发现问题,排除隐患。
四、树立辅导员观,具备政治观、影响力、群众观和团队观,努力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做一名有理念、有队伍、有激情、有责任的辅导员。
首先,做到职业合格化。简单地说就是做事情时要想清楚、说明白、做到位。想清楚就是具备决策、谋断能力,说明白就是要具备与人谈话的能力,做到位就是要完善。做到这些,才会是一个合格的辅导员。
作,深入学习教育学、管理学、心理学、行为学等的与职业相关专业的知识,为日常工作提供理论支撑。
最后,努力成为一个专家学者。辅导员作为一个高校教师,在学术研究上也应有一番作为。这样才能完善自身,用自身的人格魅力和学术知识给学生树立一个榜样。
总之,新时期高校辅导员应成为集教育管理、服务和科研于一体的教师。辅导员的素质关系着高校人才的质量。
通过这次培训,我获益匪浅,也使我更加热爱辅导员这个职业。我深深地认识到,辅导员工作不仅是一份光荣的职业,更是一项崇高的事业。辅导员在政治上是旗帜,学业上是导师,品行上是典范,情感上是朋友,做人上是偶像,我要保持一颗积极向上的心态,勇于创新,不断学习,与学生一起逐步成长。我会以更加饱满的热情、更加敬业的精神投身到这项事业中去。
学生心理危机预防与干预实施办法
心理学是指人类在符号活动中进行梳理的过程和结果。具体地说,是指生物体对客观物质世界的主观反映。心理表现形式称为心理现象,包括心理过程和心理特征。人的心理活动有一个发生、发展和消失的过程。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关于,欢迎品鉴!
为了更好地帮助有严重心理问题的学生度过心理难关,及早预防、及时疏导、有效干预、快速控制学生中可能出现的心理危机事件,降低学生心理危机事件的发生率,减少学生因心理危机带来的各种伤害,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特制订育才中学学生心理危机干预实施办法。
”
领导小组由学校主管学生工作的校领导任组长,成员学工部、年级组、校医等单位负责人担任,办公室设在学生发展指导中心。学生心理危机干预工作领导小组的职责是:全面规划和领导我校学生心理危机干预工作,督促有关部门认真履行危机干预工作的职责,为重大危机事件的处理做出决策。
做好学生心理危机干预工作是一个系统工程,是一项长期任务,为切实做好这项工作,特建立以下几项制度:
1.培训制度。学生发展指导中心对心理咨询的老师、班主任、任课老师、年级组长等实行定期培训。
2.鉴定制度。学生因心理问题需退学、休学、转学、复学的,其病情应经学生心理危机干预工作领导小组鉴定或到指定的专业医院进行鉴定。
3.保密制度。参与危机干预工作的人员应对工作中所涉及干预对象的各种信息严格保密。
学生。
班主任。
任课老师。
学生心理联络员。
学生发展指导中心。
甄别问题。
属于学校心理咨询范畴的。
超出学校心理咨询范畴。
咨询、跟踪、回访。
转介。
专业心理咨询、治疗机构。
(一)预防教育。
立足教育,重在预防,做好学生心理危机干预工作。班主任和任课教师应对学生进行生命教育,引导学生热爱生活,热爱生命,善待人生;应对学生进行自我意识教育,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自我,愉快接纳自我,积极发展自我,树立自信,消除自卑;应对学生进行危机应对教育,让学生了解什么是危机,人们什么情况下会出现危机,同学们的哪些言行是自杀的前兆,对出现自杀预兆的同学如何进行帮助和干预。
学生发展指导中心通过广播、海报、讲座、课程等多种途径在学生中大力普及心理健康知识,引导学生树立现代健康观念,针对学生中广泛存在的环境适应问题、情绪管理问题、人际交往问题、学习方法问题等开展教育;组织形式多样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在学校形成良好的心理健康氛围;通过主办主题鲜明的特色班会,帮助学生优化个性心理品质,增强心理调适能力,提高心理健康水平。
(二)早期预警。
做好学生心理危机早期预警工作,做到对学生的心理状况变化早发现,早通报,早评估,早治疗,信息畅通,快速反应,力争将学生心理危机的发生消除在萌芽状态。
1.建立学生心理健康普查和排查制度。
每届高一新生入校后,由学生工作部学生发展指导中心统一安排进行心理测试,建立。
心理档案,并对重点学生进行特别跟踪。
学生进入高二、高三年级后,对在高一测试中筛查出来的部分重点学生进行重新测评,掌握其心理动向。
2.建立学生心理健康汇报制度。
为掌握全校学生心理健康的动态发展,随时掌握高危个体的心理状况,学校建立学生。
心理问题报告制度。
在学生层面,培养社团成员为心理辅导员,负责本班同学心理健康健康方面的联络,对班级内出现的有心理问题的学生进行初步判断,并报告心理老师。
在班主任层面,学生工作部根据工作需要对班主任进行基本的心理健康水平甄别和基本的心理辅导技能的培训,增强班主任对学生心理健康的了解。
3.建立心理咨询老师学生心理危机报告制度。
心理咨询老师在心理咨询期间发现学生存在较严重心理危机、超出学校心理咨询范围的,应在24小时内将相关信息报告给学生工作部相关领导,并及时通知学生家长做好转介工作。
(三)干预措施。
对于有心理危机的学生,学校根据其心理危机程度实施心理危机干预。
1.建立支持系统。
学校要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培养他们积极向上、乐观进取的心态,在学生中形成团结友爱、互帮互助的良好人际氛围。全体教师尤其是班主任应该经常关心学生的学习生活,帮助学生解决学习生活上的困难,与学生交心谈心,做学生的知心朋友。心理辅导员、学生干部对有心理困难的学生应提供及时周到的帮助,真心诚意地帮助他们度过难关。学生工作部朱柳贞老师负责与个别学生的谈话和跟踪访问。动员有心理困难学生的家长、朋友对学生多一些关爱与支持,必要时可以要求学生亲人来校陪伴学生。
2.建立治疗系统。
对有心理危机的学生应进行及时的治疗。对症状表现较轻危机程度不高者,以在校接受心理辅导为主。对症状表现较重者建议到相关医院的心理门诊接受咨询、治疗(必要时接受药物治疗)对症状表现严重、危机程度很高者,必须立即将其送医院等专业精神医院治疗。
3.建立阻控系统。
对于学校可调控的引发学生心理危机的人事或情景等刺激物,协调有关部门及时阻断,消除对危机个体的持续不良刺激。对于危机个体遭遇刺激后引起紧张性反应可能攻击的对象,学校应采取保护或回避措施。
4.建立监护系统。
对有心理危机的学生在校期间要进行监护。
因心理危机而休学的学生申请复学时,除按学校学生学籍管理办法办理外,还应向所在学校出具学校认可的心理疾病康复证明。
学生复学后,学校对其学习生活进行妥善安排,帮助该生建立良好的支持系统,引导同学避免与其发生激烈冲突。班主任对其要密切关注,了解其心理变化情况。心理咨询老师每月与其谈心一次,并通过周围其他同学随时了解其心理状况。
对于因有强烈的自杀意念或自杀未遂休学而复学的学生,学校要对他们给予特别的关心,安排班主任、任课老师、学生干部等对其密切监护,制定可能发生危机的防备预案,随时防止该生心理状况的恶化。学生发展指导中心对他们保持密切的关注,组织心理咨询老师和专家对其进行定期跟踪咨询及风险评估。
近年来的研究资料表明,自杀已成为中国人群第5位死亡原因,高校学生自杀率与一般青年自杀率的统计分析显示,大学生高于一般青年;据相关研究显示,重点大学高于一般大学,研究生高于本科生;相关的调查研究显示,自杀原因已经占据15~30岁年轻人死亡原因的首位。大学生自杀死亡的人数呈上升趋势。
心理危机的产生、发展和激化经历着复杂而微妙的心理过程,几乎每个成长中的个体都不同程度地经历过心理危机,没有人可以和危机绝缘,任何心理素质健全、受过良好心理训练的人都不可能终身免于危机的困扰。危机带给我们的,大多数时候只是暂时的不适,也就是说心理危机并非必然导致极端行为。许多大学生通过自我调节和专业帮助,顺利地度过危机获得成长,而有的人却在危机中陷入困境甚至绝境,走上不归路。
大学生心理危机是大学生个体面临或认为自己面临某种重大生活事件,不能或认为自己不能解决、处理和控制时产生的严重心理失衡状态。它具备以下几个特点:
1.发展性。处于发展转变中的人极易受应激事件的影响。我国大学生在其发展时期主要的发展任务是:完成学业;适应新的人际关系,提高人际交往能力;逐渐独立于父母;完善性别角色;对身体发育和性成熟的适应;正确处理两性关系;树立作为社会成员所应具备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确立和完善自己的社会角色和任务;为选择职业做准备;成就感的获得和自我实现。这些课题要求大学生去适应和发展新的社会角色而对原来的角色进行修正,这种改变会导致角色压力,是慢性应激的主要来源。
2.交互性。大学生心理危机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下的结果,经济状况、学业期望、情感归属、人际关系等交织在一起,当遇到特定的生活事件时,这些交互因素便浮出水面,引发个体的心理危机。
3.易发性。大学生心理发展处于由不成熟向成熟发展的过度阶段,大学生的社会发展又滞后于心理发展,因此大学生的心理呈现出了积极与消极并存、自负与自卑并存的矛盾与冲突期。任何一个小小的问题如果得不到及时干预和化解,都可能引发严重的心理危机甚至导致悲剧性后果。
4.潜在性。大学生心理危机与成长的每一个方面、每一点成长相伴生。如果没有“危机”,即使年龄与日俱增,心理发展并不会与时俱进,正因为潜在的危机,促进个体积极关注自我,获得成长的力量。
1.实现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由“医学模式”向“教育模式”的转变。
学生们的心理健康已经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一项对中国12.6万大学生的调查显示,20.3%的大学生存在心理问题。“郁闷”、“烦死了”等词汇正成为大学生们的口头禅。专家指出,这些词汇其实是一种笼统的心理亚健康情况的反映。
学生的心理问题许多都是可以通过自我调节的方法获得缓解,比如找亲人朋友倾诉、旅游、听音乐、运动、写日记等,这些方法通过我们的宣传是可以掌握的,而且大学生认识水平相对较高,学习能力和领悟能力使他们通过自学就可以理解和运用。
心理咨询或心理治疗是心理健康教育预防失败后的补救措施,它运用标准或非标准的方法和手段对求助者的心理问题实施干预和治疗。从其性质来看,心理咨询在学校不可缺少,但决不应看成唯一的方法。为此,心理健康教育必须从最初的“医学模式”转变为“教育模式”,使受益的主体从少部分学生扩大为全体学生,这才符合学校教育面向全体学生的宗旨。
2.动态管理学生,了解和掌握学生心理健康状况。
(1)建立定期排查制度。
首先在新生入学时组织新生参加upi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测试,建立“心理健康档案”。通过测试了解学生的人格状况,筛查和约谈心理异常学生及高危人群,对这类学生做出及时评估、诊断和预警,建立干预对象档案库,定期追踪观察,及时发现,及时指导,及早干预,做到防患于未然。
其次,每年四五月份是学生精神病及自杀等行为高发时期,学校在心理健康教育中心指导下,组织各系部对班级特殊学生进行全校性的排查,了解学生心理危机动因,主动实施心理帮困,做好预防工作,减少学生心理危机发生率。
(2)建立学生心理问题报告制度。
首先要培训相关老师和学生。一般来讲,危机和危机干预的基本知识包括六方面:什么是心理危机;心理危机的成因和表现;心理危机的产生不是病态表现;大学生中常见的心理危机;心理危机是可以识别的,也是可以得到预防和治疗的;预防和干预需要师生的配合。
教师(包括学生辅导员和班主任)和班级心理保健员是危机干预的重要的力量。特别是在提供预警信息、急性危机的临时救助以及自杀预防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所以要培训这些力量,使其具有危机预防知识,能识别有心理危机的学生,并及时向心理危机干预中心提供信息。
其次确定学生心理问题定期报告制度。根据资料显示,学生的危机发生一般都有预兆。其身边的同学是这些预兆的第一感知者。所以在班级设立心理辅导员,在宿舍设立心理负责人,将大学心理危机预防和干预的环节提前是十分明智和必要的。培训后的这两类对象,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能识别和发现心理异常同学和有心理危机的同学,要求他们逐月将发现的问题报告给系部专职老师,各系部再将本系情况反映给有关领导和学院心理危机干预中心,心理危机干预中心综合信息后,快速作出反应,采取恰当措施,早发现就能早干预。
学校要坚持预防为主的原则,建立健全大学生心理危机预警机制。为保障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顺利开展,高校除了建立校心理健康教育指导委员会、心理健康咨询中心外主要是要加强系部辅导队伍的建设和学生心理保健员队伍。成立校心理健康教育指导委员会重在加强对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指导;组建心理健康咨询中心,主要是负责各类心理健康教育和咨询工作;而加强系部的兼职心理健康辅导队伍建设,则是将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落实到基层,心理保健员队伍建设是最重要的一个环节,最能帮助我们掌握危机学生的情况,及时反映给学校。
每个人心中都有两种力量:成长的欲望与退缩的冲动。大学阶段的学生面临着以下这样一些危机:学业危机、自我认同危机、目标受挫引发的危机、消极暗示导致的心理危机、情感引发的心理危机和由“自我”认知产生的危机。对于这些危机,学生能正确面对、有正确的觉知、有合理的情绪、有坚忍不拔的毅力,那么他们就能度过危机,并获得不同程度的成长。但许多学生在入校前生活单一,面对突然出现的危机和冲突往往束手无策,十分烦躁,无法很快适应大学这个小社会。
总之,开展预防教育就要在在学生中进一步加强生命教育、自我意识教育和危机应对教育,积极引导学生热爱生活,关爱生命,善待人生。如果学生人人掌握一定的心理知识,就可以自救;如果大家彼此关注、相互关爱,就能互救,这样大学生就能远离心理问题、和谐地生活,乐观地面对生活中各种挫折,提高生活质量。
摘要:目前,中小学生心理危机突发事件频出,如何分辨并预防中小学生的心理问题,成为教育行政部门及学术界研究的热点。但在实际实践中,识别中小学生心理问题的理论方式和现实中存在巨大的不同。所以,现在试着从对中小学生伤害自己事件的调研与分析结果中得出中小学生伤害自己的行为的三大核心要素,包括重大事件、支持系统以及个人特质,并根据这个结论建立中小学生心理危机识别和干预的实践模式,来促进中小学生心理危机识别和干预工作的改进。
如今,互联网、手机、电脑的普及,使得未成年人的世界被成人世界的文化娱乐、行为规则及物欲诱惑所侵蚀,再加上教育倾向于功利化,攀比心理的生成,使得中小学生被迫早熟,过早的承担了各种压力,与未成年人心理发展规律严重不符,造成了心理亚健康,进行伤害自己与伤害他人行为的低龄化越来越明显,中小学生心理危机突发事件呈高发态势,引起了社会和学术界的广泛关注。大多数学者普遍关注的是因重大突发事件引发的心理危机干预,而很少对心理危机为风险源的突发事件预防的研究。现在建立起中小学生心理危机识别和干预的实践模式,使得最大限度地预方校园心理危机事件的发生。
社会对中小学生伤害自己的事件一直都很关注,理论研究者主要关注的是中小学生伤害自己行为的原因,想要去了解背后隐藏的隐情,找出中小学生的伤害自己的线索。但在现实中,中小学生伤害自己的原因很多,所以从理论中找原因和线索十分困难。在目前来看,理论研究界认为中小学生的伤害自己的行为与以下两个因素有直接联系。一是抑郁症。据研究调查发现,与精神分裂症、焦虑症等精神疾病相比,抑郁症与个体的伤害自己的行为最为相关,抑郁症患者具有的伤害自己的意向最为强烈;二是伤害自己未遂经历,相关研究表明,伤害自己未遂者再次发生的可能性很大,有25%的可能性重复伤害自己的行为。这些个体的伤害自己的意向十分强烈,应把他们作为重点监控的对象。
某地区在中小学心理高危学生的排查中,使用了“伤害自己意念表”来筛选心理高危学生,筛选出了两百多名有明显伤害自己的倾向或患有重度抑郁症的学生,并为这些学生制定了干预治疗方案。但值得震惊的是,之后的那一年该地发生的中小学生伤害自己事件中没有一名学生在这个名单上。
理论和实际之间的巨大差别显示出学校现有的心理危机干预措施是有一定的效果的,有效阻止了一批心理高危学生的伤害自己事件的发生;我们在分辨心理高危学生的过程中很可能遗漏了一部分需要重点关注的群体。所以,理论需要与实际相结合,这正是我们想要试着从实践入手,来构建中小学生心理危机识别与干预模式的原因。
2015年,某地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中心办公室对多起中小学生伤害自己的行为展开调研,从结果来看,只有少数是由精神疾病或严重心理问题引起的伤害自己的行为,大多数中小学生伤害自己的行为是由于经历了重大突发案件所采取的冲动行为。所以,若只凭借伤害自己意念来筛选检查中小学生伤害自己的行为,往往会出现与实际中的严重不符。
经过调查发现,在多起中小学生伤害自己事件中,只有少数是由于精神疾病或严重心理问题引起的伤害自己行为表现出明确的伤害自己意念并实施了伤害自己的行为,在其他伤害自己事件中,中小学生伤害自己的意念只是在发生伤害自己行为前的一瞬间,无法对此进行测量和估计。所以,我们从实践中可以得出,要预测中小学生伤害自己行为必须扩大视野,了解伤害自己的行为背后的机制,而不仅仅盯着意念。
对多起中小学生的伤害自己的事件调研分析后发现,基本上每一起伤害自己案件的发生都是因为遭遇了重大突发事件、缺失支持系统和自身特质三大要素的相互影响。一是遭遇了重大案件。在每一起伤害自己事件的背后都会有一个重大事件。二是心理支持系统缺失。个体在遭遇了重大突发事件后,采取伤害自己等极端行为与个体具有的心理支持系统相关。而对于中小学生而言,这个支持系统建立的核心在于个体与家庭、同伴、社会的连接程度。若个体在遭遇了重大事件后没有得到足够的心理支持,那么这个事件就极有可能会成为个体伤害自己的原因。三是个体的自身特质。经调研发现,有些个体虽然有可以利用的支持系统,但因为其自身特质原因却无法使用这些支持系统。
在对实践中的中小学伤害自己事件相关因素的分析中,我们跳出了只从伤害自己意念来对中小学生伤害自己行为的预测,才能将目光放到更广阔的范畴中,来识别与预防中小学生的伤害自己的行为。在对实践的案例研究中,我们得出,要把注意力放在直接造成中小学生伤害自己行为的三大要素:遭遇重大事件、缺失心理支持系统和心理与性格异常,并要根据这三要素构建一个更有效的心理危机识别与干预的实践模式。
3.1健全心理档案建设和心理委员制度,关注中小学生的重大事件。
要识别个体的重大事件就需要进一步了解其背后的支持系统和个体特质,建立起动静态相结合的识别(下转第81页)(上接第54页)体系。在静态识别体系方面,各中小学校应全面建立学生的心理档案,将心理档案加到学生的入学档案中,及时了解学生的家庭情况及家庭关系,以及是否有心理疾病或病史。要完善心理委员制度就要求各中小学在全面建立学生心理档案及其基础上,再确定专人与高危学生要保持密切的接触,动态观察心理高危学生,随时注意他们的心理动向,了解他们行为和情绪变化的原因。
3.2搭建学校与家庭支持系统,为中小学生提供强有力的心理支持。
根据大量研究表明,心理支持系统的缺失是中小学生伤害自己的主要原因,构建强有力的心理支持系统的构建方面仍需继续努力。要依靠班主任队伍来搭建有效的学校支持系统。但如今,我国仍有许多中小学班主任并未重视心理危機的识别与预防工作,仍将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看作是学校专兼职心理教师的工作,但对于学校这个特殊地点来说,班主任实际上是学校的心理危机的识别与预防工作的第一道防线,也是最有力的防线。
进一步提升中小学专职心理教师比例,加大对专兼心理教师心理危机识别与评估的培训。加大与医疗卫生系统的合作,搭建医教结合的心理危机识别与评估模式。
综上,为提高各中小学对心理高危学生的评估与干预能力,学校应引入校外医疗机构和社会专业机构,探索中小学与医疗机构、社会共同合作的模式,更高效的识别与干预中小学生的心理危机问题。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认真落实教育部关于《关于加强普通高等学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意见》,进一步加强我院理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强化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力度,为避免危机事件发生、有效的避免因危机事件发生造成负面影响;为了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成长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心理危机干预的首要任务就是积极预防在学校管理范围内重大负性事件的发生。在尽可能早的时间内预警可能出现的冲突性事件并能给予及时的疏导,要能对学校管理范围内的有心理危机倾向的高危人群进行必要的监控和疏导。
第三条,以人为本为宗旨。大学生在正常的成长和发展过程中,因为环境的变化遇上困难或阻滞而导致一些异常的反应,对于大学生潜在的问题做到到早预防、早干预。由情绪、认知、行为、人际交往、甚至生理上的问题重大生活事件,发生心理失衡。干预组织对产生心理失衡状态的大学生或大学生人群以及与他们密切相关的人群提供及时的、专业的心理援助。
第四条,本办法适用于在我院接受教育的全日制本科生、高职学生、大专生。
第二章干预机制。
第五条,心理危机预防与干预院领导小组组长由主管院长担任,付组长由学生处处长担任,组员由各系系主任、心理健康教育中心工作人员担任。
第六条,寝室、班、系、院四级管理机制,以首任负责责任制。
第七条,学校全体教职工具有权利和义务关怀支持该项工作,大学生干部积极协助我院领导小组抓好心理危机与干预工作。
第八条,现场干预以首任责任负责制,采取一稳住,二报告原则。稳住就是稳住事态不向负面发展;报告就是在稳住局势的前提下,电话、书面向上报告。如果问题已经解决,书面报告心理健康中心。
第九条,采取来访干预。针对有冲突性行为爆发倾向的求助人或人群采取主动心理干预。
第十条,重视事后干预,跟踪当事人,在重大事件发生后,对当事人或人群、相关人或人群的补救性心理干预。
第十一条,心理危机干预就是指运用心理学、心理咨询学、心理健康教育学等方面的理论与技术对处于心理危机状态的个人或人群进行有目的、有计划、全方位的心理指导、心理辅导或心理咨询,以帮助平衡其已严重失衡的心理状态,调节其冲突性的行为,降低、减轻或消除可能出现的对人和社会的危害。
第四章关注干预对象。
第十二条,存在危机状态倾向和心理危机状态的学生是关注和干预的对象。干预对象一般在情绪、言语、行为、躯体等方面有较为明显的改变。
第十三条,对存在下列因素之一的学生,予以关注:
1、情绪低落,不与同学交往、不与家人交往的。
2、发短信或者口出自杀言语或者有自杀意念的。
3、身体发病、家人家庭变故,人际关系发生强烈冲突的。
4、经历或者遭受重大遭遇的。
5、亲友或者家人有自杀倾向的。
6、长期有睡眠障碍的。
7、有明显的人格障碍的。
8、有明显的暴力攻击行为,对其他人可能造成危害。
9、有明显的精神障碍的。
第五章实时预警。
第十四条,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意识,做好心理危机防御工作。采取心理健康讲座形式填补、跟上大学生心理成长的需要。
第十五条,关注大学生言、行,有效的发现大学生异常,做到早发现,早预防。
第十六条,坚持新生心理健康普查制度,对每年新生进行心理健康普查,对普查出应当继续筛查或者必须关注的学生,建立心理健康档案学生,做进一步关注,与学院一起做好危机预防和心理疏导工作。
第十七条,建立学生心理健康情况汇报制度。辅导员、班主任及时了解掌握本班学生心理状况,对班里心理状况每周向领导口头汇报一次,发现学生有心理异常情况,第一时间向领导报告并填写《疑似严重心理问题学生情况登记表》,报心理健康教育中心。
第十八条,强化心理健康汇报制度,各班辅导员、班主任要深入寝室,通过班心理委员,了解本班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如发现学生心理问题向严重方向发展或者新发现学生出现严重心理问题,及时电话形式上报,并在24小时内书面向心理健康教育中心上报。
第十九条,实行首任责任人制度制度。
第二十条,心理咨询教师在工作中发现学生心理危机,应当将相关信息书面汇报心理健康教育中心。
第二十一条,建立心理危机学生资料录入制度,根据各方以及辅导员班主任的报告,心理健康教育中心将需要干预的学生信息录入其中,强化管理。
第二十二条,对心理危机录入的和突发心理危机的学生,学院根据危机程度,采取救助措施或者转诊。
第二十三条,建立良好的校园环境。广泛开展学院文体活动,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推进同学团结力度,营造同学间良好人际关系。全体教师尤其是辅导员经常关心学生的学习、生活,与学生交流,真诚、真正的与学生做朋友。
第二十四条,建立学校救助体系,对心理危机及时采取救助行动。辅导员深入了解本班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对症状表现较轻,危害程度低的在辅导员的陪同下到心理咨询室接受心理辅导。对症状表现较重,危害程度较高,辅导员应当及时通知家人陪同送往医院,或者转诊进行治疗。
第七章后期跟踪。
第二十五条,设立心理辅导体系,做好心理危机学生的后续服务。因心理危机而休学的学生复学时,应向学校提供专业医疗机构认证的心理疾病康复证明。
第二十六条,因有自杀意念或自杀未遂休学而复学的学生,应当给予特别关注,防止该生心理状况的再次恶化。
第二十七条,学校对复学的学生,学校应对其学习生活进行妥善安排,帮助该生建立良好的学院支持环境,引导其他同学避免与其发生激烈冲突。辅导员在其复学后的第一学期中每周填写《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跟踪反馈表》报送心理健康教育中心。
第二十八条,根据班系提供的情况,危机干预工作组教师以预约咨询或随访咨询的形式,对其学生的心理健康情况进行跟踪测评评估,评估结果及时反馈给学生所在的班系。
第八章责任追究。
第二十九条,首任负责责任制是指:我院任课教师、辅导员、寝管老师以及院行政管理人员发现存在危机状态倾向和心理危机状态的学生,无论是否是自己职责(权)范围内的事,应当采取先稳住学生不向负面方向发展,再电话向学生处报告,在学生处的教师没有到现场之前,首任责任人不得离开现场。
第三十条,危机事件发生在寝室,由寝管老师负责;发生在教室由辅导员负责;发生在校园由第一发现人负责,没有发现人的由辅导员负责。发生在校园外由辅导员负责。
第三十一条,学生处、心理健康教育咨询中心的任何人接到危机事件的电话报告,必须及时赶到现场。这里的及时是指:按电话结束时间开始计算五分钟内必须起步,并亲临现场。
第三十二条,如果报告人报告给其他部门领导或者教师,接电话人必须按第三十条视学生处人员及时赶到现场。
第三十三条,现场人员绝对服从现场最高领导者决策和处理方案。
第三十四条,对接到电话无正当理由拒不到现场的,扣发一定的工作,造成后果的,视情节轻重给予责任追究。
第三十五条,对心理危机的学生放任不管、任其发展,知情不报、隐瞒不报的以及拒不执行处理方案的,造成失误后果的,视情节轻重,给予责任追究。
第三十六条,参与处理危机事件的工作人员,对事件涉及国家机密,个人隐私以及有关信息,严格保密。否则,视情节轻重,予以责任追究。
第十章工作原则。
第三十七条,迅速确定要干预的问题,强调以问题为主,并立即采取相应措施。
第三十八条,必须通知其家人,由家人或者朋友参加危机干预。
第三十九条,鼓励自信,不要让当事人产生依赖心。
第四十条,把心理危机作为心理问题处理,而不要作为疾病进行处理。
第四十一条,干预的目标是保护人。
第十一章附则。
第四十二条,本办法即日起生效。
第四十三条,本办法解释权归学生处。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中发〔2016〕31号)、《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教育部第41号令)、《普通高等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基本建设标准(试行)》(教思政厅〔2011〕1号)及《安徽省教育厅关于进一步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通知》(皖教秘学〔2014〕25号)等文件精神,大力加强我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更好地帮助有严重心理问题的学生渡过难关,尽早预防、及时疏导、有效干预、快速控制学生中可能出现的心理危机事件,降低学生心理危机事件的发生率,减少学生因心理危机带来的生命损失,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学生心理健康危机事件特别界定为“因学生个体或群体的心理因素导致的,对个体或群体的生命安全构成危险与威胁的事件,或引发学生个体或群体的阳性精神症状的事件”。
第三条心理危机干预是指采取紧急应对的方法,帮助危机者从心理上解除迫在眉睫的危机,使其症状得到立刻缓解,心理功能恢复到危机前的水平,并获得新的应对技能,以预防将来心理危机的发生。
第二章组织机构。
第四条成立“安徽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心理危机干预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由学校主管学生工作的校领导任组长,成员由学生工作处、团委、宣传部、教务处、保卫处、总务处、附属医院、各系等部门主要负责人及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心负责人组成,办公室设在学生工作处。
学生心理危机干预工作领导小组的职责是:全面规划和领导我校学生心理危机干预工作,督促有关部门或单位认真履行危机干预工作的职责,为重大危机事件的处理作出决策。
第五条各系的学生心理危机干预工作由各系党总支书记负责,全体教职工均有责任和义务。
第六条学校设立心理委员联合会,组建、扶持大学生心理健康协会,组织形式多样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形成良好的心理健康氛围。各系全体学生干部尤其是心理委员应积极协助各系学生工作负责人抓好各系学生心理危机干预工作。
第三章预防教育。
第七条做好学生心理危机干预工作要立足教育、重在预防。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心要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宣传教育和生命教育,引导学生热爱生活、珍爱生命、善待人生,对学生进行自我意识教育,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自我,悦纳自我,发展自我,树立自信、消除自卑;要对学生进行危机应对教育,让学生了解什么是危机,人在什么情况下会出现危机,哪些言行是自杀的预兆,对出现自杀预兆的人如何进行帮助和干预。
第八条各系要在学生中大力普及心理健康知识,引导学生树立现代健康观念,要针对学生中广泛存在的环境适应问题、情绪管理问题、人际交往问题、恋爱与性的问题、学习方法问题等展开教育;要通过特色鲜明的主题班会、形式多样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帮助学生优化个性心理品质,增强心理调试能力,提高心理健康水平。
第四章预警对象。
第九条存在心理危机倾向与处于心理危机状态的学生是关注与干预的对象。确定对象存在心理危机,一般是指对象存在具有重大影响的生活事件,情绪剧烈波动或认知、躯体以及行为方面有较大改变,且用平常解决问题的方法暂时不能应对或无法应对眼前的危机。
对存在下列因素之一的学生,应将其作为心理危机干预的高危个体予以特别关注:
1、在心理健康测评中筛查出来的有心理障碍或心理疾病或自杀倾向的学生;
3、学习、环境等方面严重适应不良或因就业压力特别大出现心理或行为异常的学生;
4、因严重网络成瘾而影响学习及社会功能的学生;
5、性格内向、家庭经济严重贫困且出现心理或行为异常的学生;
7、其他不可预见的事件导致心理或行为异常的学生。
第十条对近期发出下列警示讯号的学生,应作为心理危机干预的重点对象,及时进行危机评估与干预:
3、情绪突然明显异常者,如特别烦躁,高度焦虑、恐惧、易感情冲动,或情绪异常低落,或情绪突然从低落变为平静,或饮食睡眠受到严重影响等。
第五章预警机制。
第十一条建立“班级—系—学校”三级预警体系。
1、班级。
设立班级心理委员,充分发挥班级学生干部、学生党团员骨干的作用,主动关心同学,广泛联系同学,通过多种方式加强思想和感情上的联系与沟通,了解思想动态和心态、一旦发生异常,及时向辅导员报告。
2、系。
设立系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站,系领导、教师要关爱学生,密切关注学生异常心理、行为。学生工作人员、辅导员要有针对性地与学生谈话,帮助学生解决心理困惑,对重要情况,要立即向系领导、学生处心理健康教育中心报告,并在专家指导下及时对学生进行快捷、有序的干预。
3、学校。
(1)学校应认真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测评,建立大学生心理健康档案,筛查出需要主动干预的对象并采取相应措施。
(2)学校心理咨询人员要强化心理危机干预及自杀预防意识,在心理辅导或咨询过程中,如发现有危机状态需要立即干预的学生,要及时采取相应的干预措施。
第十二条学生心理健康的危机程度,根据事件的性质、程度及可能的后果,分为三个等级,分别是:
1、黄色预警:
事件当事人有严重的心理适应问题,伴随一些精神症状,但尚有自知能力,一定程度上愿意寻求帮助,或已在相关医院接受治疗和辅导,并能坚持服药。
2、橙色预警:
事件当事人表现出明显的精神病性症状,或言语中流露出有自伤或攻击他人的倾向,且有一定的诱发事件和动机,但尚未有伤害行为的具体实施计划和未出现伤害行为。
3、红色预警:
事件当事人出现严重精神病性症状(严重妄想、幻觉、躁狂等情绪失控、严重缺乏自知能力、严重抑郁等),危及他人或自身的生命安全,出现伤害行为,且伤害行为尚未结束;或者出现群体性严重恐慌,以致威胁公共安全等。
第六章干预措施。
第十三条根据危机等级的不同启动相应的处理程序。
1、黄色预警的危机处理程序:
(1)知情单位、人员第一时间报告学生工作处和相关系;
(3)辅导员定期了解当事人的有关信息,并做好相应记录;
2、橙色预警的危机处理程序:
(1)知情单位、人员第一时间报告学生工作处和相关系;
(6)由当事人家长陪同尽快送当事人去相关医院检查、确诊(特殊情况下由家长全权委托,所在系依法视情安排老师送医),根据医院诊断情况办理请假、休学或退学手续。
3、红色预警的危机处理程序:
(1)知情单位、人员第一时间报告学生工作处和相关系;学生工作处接到报告后应立即上报学校心理危机干预工作领导小组及学校突发公共事件应急处置工作领导组办公室,立即启动危机干预程序。
(4)根据事件的发展,由学校心理危机干预工作领导小组适时召开相关信息沟通会,了解进展情况和调整处理措施,并上报学校党委。
(5)由相关系负责专人全程记录、收集有关信息和资料;
第十四条对疑似有精神障碍学生的干预措施:
1、疑似有精神障碍的学生,需经由专业精神卫生机构或专家对其精神状态进行评估或会诊,并提供书面意见。
2、如评估某有精神障碍的学生可在校边学习边治疗,建议家长陪读,所在系要密切关注学生情况,及时提供心理辅导,必要时建议家长送医进行专家会诊、复诊。
3、如评估某有精神障碍的学生需回家休养并配合药物治疗有利于心理康复,通知学生家长将学生带回家休养治疗,在家长未到校前学校应安排专人监护、注意安全。
4、如评估有精神障碍的某生住院治疗有利于其心理康复,学校应告知家长将其送至专业精神卫生机构治疗。
第十五条对有自杀意念学生的干预措施:
发现或知晓某生有自杀意念,即该生近期有实施自杀的想法和倾向,应密切关注,视其严重程度采取以下措施:
1、立即将该生转移到安全环境,并成立监护小组对该生实行24小时全程监护,确保该生人身安全,同时通知该生家长到校。监护小组由辅导员和主要学生干部、学生骨干组成,保证不少于2人同时看护该生,每1小时轮班一次。
2、由有关部门或专家对该生的心理状况进行评估或复诊,并提供书面意见。
3、如评估该生住院有利于其心理康复,学校应告知家长将其送至专业精神卫生机构治疗。
4、如评估该生回家休养治疗有利于其心理康复,学校应立即通知家长将该生带回家休养治疗。
第十六条对实施自杀行为学生的干预措施:
1、对正在实施自杀行为的学生,一旦发现应立即启动“红色预警”危机干预程序,各有关部门及时派人赶赴现场协调配合处理危机。
2、对刚实施自杀行为的学生,要立即送最近的医疗机构实施紧急救治。
3、及时保护现场,防止事态扩散和对其他学生的不良刺激,并配合、协调有关部门对事件调查取证。
4、对自杀未遂的学生,经相关部门或专家评估,如住院治疗有利于心理康复,通知家长送至专业精神卫生机构治疗;如回家休养治疗有利于其心理康复,在其病情稳定后由家长将其带回家休养治疗。
5、正确应对新闻媒体,防止不恰当报道引发负面影响。
第十七条对有伤害他人意念或行为学生的干预措施:
1、对有伤害或攻击他人意念的学生,立即启动“橙色预警”危机干预程序,保护双方当事人安全。
2、对有伤害他人计划或行为的学生,立即启动“红色预警”危机干预程序,保护双方当事人安全。
3、组织相关部门或专家对该生精神状态进行心理评估或会诊并提供书面意见。学校根据评估意见进行后续处理。
第十八条对危机知情人员的干预:
危机发生后,应根据需要对知情人员进行干预。通过使用支持性干预及团体辅导策略,协助经历危机的大学生、同学、辅导员及危机干预人员正确处理危机遗留的心理问题,尽快恢复心理平衡,尽量减少负面影响。
第七章后期跟踪。
第十九条学生复学后,各系应对其学习生活情况进行妥善安排,帮助该生建立良好的支持系统,引导同学避免与其发生激烈冲突。应安排班级心理委员对其密切关注,了解其心理变化情况。辅导员、系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站老师每月应与其谈话不少于一次,通过周围其他同学随时了解其心理状况,并及时向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心报告。
第二十条心理健康教育中心要根据各系提供的情况,邀请专家以预约咨询或随访咨询等形式,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情况进行鉴定,并将鉴定结果及时反馈给学生所在系。
第二十一条对于因有强烈的自杀意念或自杀未遂休学后复学的学生,各系还应给予特别的关心,安排班级心理委员、学生骨干等对其密切监护,防止该生心理状况发生恶化。心理健康教育中心应对他们保持密切的关注,组织专家对其进行定期跟踪咨询及风险评估。
第八章工作制度。
第二十二条做好学生心理危机干预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是一项长期任务,为切实做好这项工作,应建立以下几项制度:
1、培训制度。心理健康教育中心应对心理咨询的老师、全体学生管理人员、学生骨干、班级心理委员实行定期培训。
2、备案制度。学生自杀事故发生后(含已遂和未遂),学生所在系在事故处理后应将该生的详细材料(包括遗书、日记、信件复印件)提报心理健康教育中心备案。学生因心理问题需退学、休学、转学、复学的,各系应将其详细材料报心理健康教育中心备案。
3、鉴定制度。学生因心理问题需退学、休学、转学、复学的相关鉴定工作,依照《学校学生管理规定》执行。
4、保密制度。参与危机干预工作的人员应对工作中所涉及干预对象的各类信息严格保密。
第九章责任追究。
第二十三条全校各部门尤其是参与危机干预工作的部门及其工作人员,应服从指挥、统一行动,认真履行职责。对因失职造成学生重大伤亡的,要对单位或个人实行责任追究。
1、危机事件处理过程中需要某些单位协助而单位负责人不服从协调指挥的;
3、各系对学生心理危机不闻不问,或知情不报、不及时上报,或落实学校危机干预举措不力的。
第十章附则。
第二十五条各系应针对本系学生的实际情况,本着“教育为主、及时干预、跟踪服务”的原则,制定好本系学生心理危机干预工作的具体措施,完善学生心理危机的早期预警机制,经常性地对本系有心理问题学生进行逐一分析,特别是要对失恋、学习困难、家庭经济困难、适应困难、就业困难、突然遭受重大打击的学生给予特别关注,随时掌握心理危机高危学生的心理变化。
第二十六条各系在开展危机干预与危机事故处理过程中,应做好资料的收集,妥善保留证据,包括与相关方面联系的电话录音、谈话录音、记录、书信、照片等。
第二十七条本办法由学生工作处负责解释。
第二十八条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施行,原《关于印发安徽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学生心理危机与干预实施方案的通知》(学〔2008〕18号)同时废止。
第一条为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精神卫生法》、《教育部、卫生部、共青团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意见》(教社政〔2005〕1号)、《普通高等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基本建设标准(试行)》(教思政厅〔2011〕1号)以及《江西省高校大学生心理危机预警与干预方案》(赣教社政字〔2009〕36号)精神,进一步加强我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以普及心理健康教育知识为基础,及早预防,及时疏导,科学干预,快速有效做好大学生心理危机预防和干预工作,降低大学生心理危机事件的发生率,减少大学生因心理危机带来的恶性事件和负面影响,促进大学生健康成长,维护校园稳定,特制订本办法。
第二条学校成立井冈山大学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工作领导小组。由分管学生工作的校领导任组长,成员由学生工作处、教务处、保卫处、宣传部、团委、研究生处、后勤保障处、医务所、各学院(部)和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中心等相关部门负责人组成。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中心。领导小组的职责是:全面规划和领导学校大学生心理危机预防与干预工作,督促有关部门认真履行危机干预工作的职责,为重大危机事件的处理做出决策。
第三条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中心负责对大学生心理危机进行评估,提出危机事件处理意见和方案,对处于危机状态的大学生给予专业性的辅导和支持,对需要治疗的有严重心理问题的大学生及可疑精神分裂症患者及时转介、转诊。
第四条各学院(部)的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工作由各学院(部)分管学生工作的领导负责,全体教职工均有责任和义务。辅导员负责所管理班级的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的具体工作;班主任、其他教师应积极协助参与心理危机干预工作。
第五条各学院(部)应充分发挥班级心理保健员、班级学生干部、学生党员的骨干作用,主动关心、联系同学,通过多种方式了解同学的思想动态和心理健康状况,一旦发现异常情况,及时向辅导员、班主任报告。保证“学校—学院(部)—班级”三级心理危机预警与干预系统科学、高效地开展工作。
第六条心理危机预防与干预的对象主要是存在心理危机倾向与处于心理危机状态的大学生。他们一般表现为情绪激烈波动或认知、躯体、行为等方面有较大改变,且用平常解决问题的方法无法应对。
第七条对存在下列因素之一的大学生,应作为心理危机干预的高危个体予以特别关注。
1.心理健康测试筛查出来的处于心理健康边缘状态的学生;
2.环境适应困难的学生;
3.遭遇重大生活挫折的学生,如失恋或亲人的突然丧失;
4.有明显人格缺陷的学生;
5.学习压力大,且自身难于排解的学生;
6.认为前途渺茫及对就业压力无法积极应对的学生;
7.家庭经济困难且性格内向,不主动寻求社会支持系统帮助的学生;
9.重大危机知情人员。
第八条对近期发出下列警示讯号的大学生,应作为心理危机的重点干预对象,及时进行危机评估与干预。
2.在心理普查或心理排查中筛查出来的有自杀倾向的学生;
3.有伤害他人意念、行为的学生。
第九条及时、科学地确定预警的对象和范围。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中心在每年新生入学时组织新生开展心理测试和建档工作,把疑似神经症、抑郁症和精神分裂症倾向、自杀倾向及有强烈敌对倾向的学生列入重点关注对象。
第十条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要立足教育,重在预防。学校要在大学生中开设《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要在大学生中加强热爱生命教育、心理健康教育,针对大学生中普遍存在的环境适应、情绪管理、人际交往、恋爱与性、学习动机与方法、就业能力训练等问题开展专题活动,帮助大学生优化个性心理品质,完善自我认识,愉快接纳自我,积极发展自我,正确处理自我与他人、自我与社会的关系。
第十一条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中心应加强心理健康教育与宣传,适时开展专题活动;要在大学生中开展危机应对教育,让大学生了解什么是心理危机,在什么情况下会出现危机,哪些言行是自杀的前兆,对出现自杀预兆的同学如何进行帮助和干预,对可能出现的暴力行为如何应对等;要坚持开展心理咨询,开通心理咨询预约电话,热情接待每位到访大学生,努力帮助大学生解决心理困惑。
第十二条各学院(部)应在大学生中大力普及心理健康知识,引导大学生树立心理健康观念;应针对大学生中广泛存在的心理问题开展专题活动,通过举办心理健康教育主题班会、讲座、心理游戏和心理素质拓展等活动,在大学生中形成良好的心理健康氛围,促进大学生健康成长。
第十三条做好大学生心理危机早期预警工作,应做到对大学生的心理异常状态变化早发现、早通报、早评估、早治疗,信息畅通,快速反应,力争将大学生心理危机的发生消除在萌芽状态。
第十四条建立预警机制,建立班级、学院(部)、学校三级预警系统。
1.一级预警:班级。充分发挥班级学生干部、班级心理保健员、学生党员的骨干作用,关心同学,通过多种方式,加强思想和情感上的联系与沟通,了解思想动态和心理健康状况,一旦发生异常情况,及时向辅导员、班主任报告。
2.二级预警:学院(部)。学院(部)党政领导、教师要关爱学生,密切关注大学生异常心理、行为,辅导员、班主任要经常与学生谈心谈话,帮助大学生解决心理困惑,发现异常情况的学生,要立即向有关领导、有关部门报告,并在心理咨询教师的指导下辅助开展有效的心理危机干预。
3.三级预警:学校。应认真开展心理普查和心理排查工作,建立大学生心理健康档案,筛查出需要主动干预的对象并采取相应措施;学校心理咨询专兼职教师要牢牢树立心理危机干预及自杀预防意识,在心理辅导或咨询过程中,如发现处于危机状态需要立即干预的大学生,要及时采取相应的干预措施;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中心应给学院(部)开展心理危机预警和干预工作提供专业性指导和培训。
第十五条建立心理危机评估制度。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中心对各学院(部)、心理咨询专兼职教师等报告上来的存在心理危机的大学生进行及时的心理危机风险评估,不确定或评估困难的,可转介、转诊到专业心理医院、精神专科医院诊断。
第十六条建立重点学生心理档案。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中心建立重点学生心理档案,将全校已经发现的有心理危机倾向及需要进行危机干预的大学生信息纳入数据库,实行动态管理。
第十七条建立学生心理健康信息报告制度。
1.建立学生心理健康测试和评估信息反馈制度。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中心应及时将全校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测评和排查结果、大学生心理危机预警对象名单、学院(部)上报的有心理危机倾向的大学生的心理评估结果和通过其他途径获取的有心理危机倾向的大学生名单及其心理评估结果等相关信息反馈给学院(部),必要时要向学校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工作领导小组报告。
2.建立学生班级心理健康状况报告制度。每个学生班级设立一名班级心理保健员,班级心理保健员要随时掌握全班同学的心理状况,每月填写一次《班级心理动态报告表》上交学院(部)学生科。学院(部)委派专人负责梳理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发现大学生有明显的心理异常情况要及时向有关领导、有关部门报告。
3.建立重点学生心理问题报告制度。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中心在心理咨询或其它工作过程中,发现有心理危机倾向及需要进行危机干预的大学生时要及时果断地给予必要的处理,并向学院(部)、学生工作处负责人及时报告,必要时要向学校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工作领导小组报告。辅导员、班主任、班级心理保健员、班级学生干部、学生党员等通过各种途径发现有心理危机倾向及需要进行危机干预的大学生时,要及时向学院(部)报告,各学院(部)要迅速了解具体情况和采取相应措施,学院(部)应将重点学生心理问题情况向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中心报告,并征询相关处理意见,必要时应立即向学校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工作领导小组和有关部门报告,但应将有关保密信息的暴露程度限制在最小范围内。严格区分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对象,对需要治疗的有严重心理问题的大学生及可疑精神分裂症患者,建议其在家长或辅导员的陪同下到专业心理医院、精神专科医院诊断和治疗。
第十八条建立阻控系统。对于学校可调控的引发学生心理危机的人、事或情景等刺激物,学校应协调有关部门及时阻断,消除对危机个体的持续不良刺激。保卫处应备有必要的危机阻断设施,如危机现场的隔断等。对于危机个体遭遇刺激后引起紧张性反应可能攻击的对象,学校应采取及时的保护或回避措施。心理咨询教师在接待有严重心理危机的大学生来访时,在其危机尚未解除的情况下,应尽力不让学生离开,并立即向学校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工作领导小组报告。
第十九条建立监护系统。对有心理危机的大学生在校期间要进行监护。
1.对心理危机程度较轻,能在学校坚持正常学习者,辅导员和所在班级班主任应成立以学生干部为负责人及班级心理保健员、同寝室同学为主的不少于3人的学生监护小组,以及时了解该生的心理与行为状况,对该生进行监护。监护小组应及时向学院(部)汇报该生的情况。
2.对于危机程度较高但能在校坚持学习并不会危及自己与他人生命和公共安全,并自愿接受治疗者,学院(部)可将其家长请来学校,向家长说明情况,家长如愿意将其接回家治疗则让学生休学回家治疗,家长如不愿意接其回家则在与家长签定书面协议后由家长陪伴监护。
3.经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中心评估或专业心理医院、精神专科医院确认有严重心理危机者,学院(部)应通知学生家长立即来校,并对学生作休学或退学处理,让家长将学生接送回家或送医院治疗;在学校向学生家长作安全责任移交之前,学院(部)应对该生作24小时特别监护;对心理危机特别严重者,学校应安排保卫人员参与,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24小时特别监护,或在有监护的情况下送医院治疗。对于出现危机事故的大学生在医院接受救治期间,学院(部)亦应指派有关人员在病房进行24小时特别监护,或按医嘱处理。
第二十条建立转介、转诊系统。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中心要建立与专业心理医院、精神专科医院联络机制,对需要治疗的有严重心理问题的大学生及可疑精神分裂症患者及时转诊、转介。
第二。
学生心理危机预防与干预实施办法范文
第一条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中发〔2016〕31号)、《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教育部第41号令)、《普通高等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基本建设标准(试行)》(教思政厅〔2011〕1号)及《安徽省教育厅关于进一步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通知》(皖教秘学〔2014〕25号)等文件精神,大力加强我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更好地帮助有严重心理问题的学生渡过难关,尽早预防、及时疏导、有效干预、快速控制学生中可能出现的心理危机事件,降低学生心理危机事件的发生率,减少学生因心理危机带来的生命损失,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学生心理健康危机事件特别界定为“因学生个体或群体的心理因素导致的,对个体或群体的生命安全构成危险与威胁的事件,或引发学生个体或群体的阳性精神症状的事件”。
第三条心理危机干预是指采取紧急应对的方法,帮助危机者从心理上解除迫在眉睫的危机,使其症状得到立刻缓解,心理功能恢复到危机前的水平,并获得新的应对技能,以预防将来心理危机的发生。
第二章组织机构。
第四条成立“安徽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心理危机干预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由学校主管学生工作的校领导任组长,成员由学生工作处、团委、宣传部、教务处、保卫处、总务处、附属医院、各系等部门主要负责人及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心负责人组成,办公室设在学生工作处。
学生心理危机干预工作领导小组的职责是:全面规划和领导我校学生心理危机干预工作,督促有关部门或单位认真履行危机干预工作的职责,为重大危机事件的处理作出决策。
第五条各系的学生心理危机干预工作由各系党总支书记负责,全体教职工均有责任和义务。
第六条学校设立心理委员联合会,组建、扶持大学生心理健康协会,组织形式多样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形成良好的心理健康氛围。各系全体学生干部尤其是心理委员应积极协助各系学生工作负责人抓好各系学生心理危机干预工作。
第三章预防教育。
第七条做好学生心理危机干预工作要立足教育、重在预防。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心要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宣传教育和生命教育,引导学生热爱生活、珍爱生命、善待人生,对学生进行自我意识教育,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自我,悦纳自我,发展自我,树立自信、消除自卑;要对学生进行危机应对教育,让学生了解什么是危机,人在什么情况下会出现危机,哪些言行是自杀的预兆,对出现自杀预兆的人如何进行帮助和干预。
第八条各系要在学生中大力普及心理健康知识,引导学生树立现代健康观念,要针对学生中广泛存在的环境适应问题、情绪管理问题、人际交往问题、恋爱与性的问题、学习方法问题等展开教育;要通过特色鲜明的主题班会、形式多样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帮助学生优化个性心理品质,增强心理调试能力,提高心理健康水平。
第四章预警对象。
第九条存在心理危机倾向与处于心理危机状态的学生是关注与干预的对象。确定对象存在心理危机,一般是指对象存在具有重大影响的生活事件,情绪剧烈波动或认知、躯体以及行为方面有较大改变,且用平常解决问题的方法暂时不能应对或无法应对眼前的危机。
对存在下列因素之一的学生,应将其作为心理危机干预的高危个体予以特别关注:
1、在心理健康测评中筛查出来的有心理障碍或心理疾病或自杀倾向的学生;
3、学习、环境等方面严重适应不良或因就业压力特别大出现心理或行为异常的学生;
4、因严重网络成瘾而影响学习及社会功能的学生;
5、性格内向、家庭经济严重贫困且出现心理或行为异常的学生;
7、其他不可预见的事件导致心理或行为异常的学生。
第十条对近期发出下列警示讯号的学生,应作为心理危机干预的重点对象,及时进行危机评估与干预:
3、情绪突然明显异常者,如特别烦躁,高度焦虑、恐惧、易感情冲动,或情绪异常低落,或情绪突然从低落变为平静,或饮食睡眠受到严重影响等。
第五章预警机制。
第十一条建立“班级—系—学校”三级预警体系。
1、班级。
设立班级心理委员,充分发挥班级学生干部、学生党团员骨干的作用,主动关心同学,广泛联系同学,通过多种方式加强思想和感情上的联系与沟通,了解思想动态和心态、一旦发生异常,及时向辅导员报告。
2、系。
设立系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站,系领导、教师要关爱学生,密切关注学生异常心理、行为。学生工作人员、辅导员要有针对性地与学生谈话,帮助学生解决心理困惑,对重要情况,要立即向系领导、学生处心理健康教育中心报告,并在专家指导下及时对学生进行快捷、有序的干预。
3、学校。
(1)学校应认真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测评,建立大学生心理健康档案,筛查出需要主动干预的对象并采取相应措施。
(2)学校心理咨询人员要强化心理危机干预及自杀预防意识,在心理辅导或咨询过程中,如发现有危机状态需要立即干预的学生,要及时采取相应的干预措施。
第十二条学生心理健康的危机程度,根据事件的性质、程度及可能的后果,分为三个等级,分别是:
1、黄色预警:
事件当事人有严重的心理适应问题,伴随一些精神症状,但尚有自知能力,一定程度上愿意寻求帮助,或已在相关医院接受治疗和辅导,并能坚持服药。
2、橙色预警:
事件当事人表现出明显的精神病性症状,或言语中流露出有自伤或攻击他人的倾向,且有一定的诱发事件和动机,但尚未有伤害行为的具体实施计划和未出现伤害行为。
3、红色预警:
事件当事人出现严重精神病性症状(严重妄想、幻觉、躁狂等情绪失控、严重缺乏自知能力、严重抑郁等),危及他人或自身的生命安全,出现伤害行为,且伤害行为尚未结束;或者出现群体性严重恐慌,以致威胁公共安全等。
第六章干预措施。
第十三条根据危机等级的不同启动相应的处理程序。
1、黄色预警的危机处理程序:
(1)知情单位、人员第一时间报告学生工作处和相关系;
(3)辅导员定期了解当事人的有关信息,并做好相应记录;
2、橙色预警的危机处理程序:
(1)知情单位、人员第一时间报告学生工作处和相关系;
(6)由当事人家长陪同尽快送当事人去相关医院检查、确诊(特殊情况下由家长全权委托,所在系依法视情安排老师送医),根据医院诊断情况办理请假、休学或退学手续。
3、红色预警的危机处理程序:
(1)知情单位、人员第一时间报告学生工作处和相关系;学生工作处接到报告后应立即上报学校心理危机干预工作领导小组及学校突发公共事件应急处置工作领导组办公室,立即启动危机干预程序。
(4)根据事件的发展,由学校心理危机干预工作领导小组适时召开相关信息沟通会,了解进展情况和调整处理措施,并上报学校党委。
(5)由相关系负责专人全程记录、收集有关信息和资料;
第十四条对疑似有精神障碍学生的干预措施:
1、疑似有精神障碍的学生,需经由专业精神卫生机构或专家对其精神状态进行评估或会诊,并提供书面意见。
2、如评估某有精神障碍的学生可在校边学习边治疗,建议家长陪读,所在系要密切关注学生情况,及时提供心理辅导,必要时建议家长送医进行专家会诊、复诊。
3、如评估某有精神障碍的学生需回家休养并配合药物治疗有利于心理康复,通知学生家长将学生带回家休养治疗,在家长未到校前学校应安排专人监护、注意安全。
4、如评估有精神障碍的某生住院治疗有利于其心理康复,学校应告知家长将其送至专业精神卫生机构治疗。
第十五条对有自杀意念学生的干预措施:
发现或知晓某生有自杀意念,即该生近期有实施自杀的想法和倾向,应密切关注,视其严重程度采取以下措施:
1、立即将该生转移到安全环境,并成立监护小组对该生实行24小时全程监护,确保该生人身安全,同时通知该生家长到校。监护小组由辅导员和主要学生干部、学生骨干组成,保证不少于2人同时看护该生,每1小时轮班一次。
2、由有关部门或专家对该生的心理状况进行评估或复诊,并提供书面意见。
3、如评估该生住院有利于其心理康复,学校应告知家长将其送至专业精神卫生机构治疗。
4、如评估该生回家休养治疗有利于其心理康复,学校应立即通知家长将该生带回家休养治疗。
第十六条对实施自杀行为学生的干预措施:
1、对正在实施自杀行为的学生,一旦发现应立即启动“红色预警”危机干预程序,各有关部门及时派人赶赴现场协调配合处理危机。
2、对刚实施自杀行为的学生,要立即送最近的医疗机构实施紧急救治。
3、及时保护现场,防止事态扩散和对其他学生的不良刺激,并配合、协调有关部门对事件调查取证。
4、对自杀未遂的学生,经相关部门或专家评估,如住院治疗有利于心理康复,通知家长送至专业精神卫生机构治疗;如回家休养治疗有利于其心理康复,在其病情稳定后由家长将其带回家休养治疗。
5、正确应对新闻媒体,防止不恰当报道引发负面影响。
第十七条对有伤害他人意念或行为学生的干预措施:
1、对有伤害或攻击他人意念的学生,立即启动“橙色预警”危机干预程序,保护双方当事人安全。
2、对有伤害他人计划或行为的学生,立即启动“红色预警”危机干预程序,保护双方当事人安全。
3、组织相关部门或专家对该生精神状态进行心理评估或会诊并提供书面意见。学校根据评估意见进行后续处理。
第十八条对危机知情人员的干预:
危机发生后,应根据需要对知情人员进行干预。通过使用支持性干预及团体辅导策略,协助经历危机的大学生、同学、辅导员及危机干预人员正确处理危机遗留的心理问题,尽快恢复心理平衡,尽量减少负面影响。
第七章后期跟踪。
第十九条学生复学后,各系应对其学习生活情况进行妥善安排,帮助该生建立良好的支持系统,引导同学避免与其发生激烈冲突。应安排班级心理委员对其密切关注,了解其心理变化情况。辅导员、系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站老师每月应与其谈话不少于一次,通过周围其他同学随时了解其心理状况,并及时向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心报告。
第二十条心理健康教育中心要根据各系提供的情况,邀请专家以预约咨询或随访咨询等形式,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情况进行鉴定,并将鉴定结果及时反馈给学生所在系。
第二十一条对于因有强烈的自杀意念或自杀未遂休学后复学的学生,各系还应给予特别的关心,安排班级心理委员、学生骨干等对其密切监护,防止该生心理状况发生恶化。心理健康教育中心应对他们保持密切的关注,组织专家对其进行定期跟踪咨询及风险评估。
第八章工作制度。
第二十二条做好学生心理危机干预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是一项长期任务,为切实做好这项工作,应建立以下几项制度:
1、培训制度。心理健康教育中心应对心理咨询的老师、全体学生管理人员、学生骨干、班级心理委员实行定期培训。
2、备案制度。学生自杀事故发生后(含已遂和未遂),学生所在系在事故处理后应将该生的详细材料(包括遗书、日记、信件复印件)提报心理健康教育中心备案。学生因心理问题需退学、休学、转学、复学的,各系应将其详细材料报心理健康教育中心备案。
3、鉴定制度。学生因心理问题需退学、休学、转学、复学的相关鉴定工作,依照《学校学生管理规定》执行。
4、保密制度。参与危机干预工作的人员应对工作中所涉及干预对象的各类信息严格保密。
第九章责任追究。
第二十三条全校各部门尤其是参与危机干预工作的部门及其工作人员,应服从指挥、统一行动,认真履行职责。对因失职造成学生重大伤亡的,要对单位或个人实行责任追究。
1、危机事件处理过程中需要某些单位协助而单位负责人不服从协调指挥的;
3、各系对学生心理危机不闻不问,或知情不报、不及时上报,或落实学校危机干预举措不力的。
第十章附则。
第二十五条各系应针对本系学生的实际情况,本着“教育为主、及时干预、跟踪服务”的原则,制定好本系学生心理危机干预工作的具体措施,完善学生心理危机的早期预警机制,经常性地对本系有心理问题学生进行逐一分析,特别是要对失恋、学习困难、家庭经济困难、适应困难、就业困难、突然遭受重大打击的学生给予特别关注,随时掌握心理危机高危学生的心理变化。
第二十六条各系在开展危机干预与危机事故处理过程中,应做好资料的收集,妥善保留证据,包括与相关方面联系的电话录音、谈话录音、记录、书信、照片等。
第二十七条本办法由学生工作处负责解释。
第二十八条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施行,原《关于印发安徽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学生心理危机与干预实施方案的通知》(学〔2008〕18号)同时废止。
大学生的危机干预心得体会
随着社会的发展,大学生面临的压力越来越大,危机事件的发生频率也日益增加。因此,大学生的危机干预成为一项重要的工作。危机干预是指在危机事件发生时,通过各种方式去帮助和支持受到危机影响的人,帮助他们走出困境,摆脱危机状态。本文将介绍关于大学生危机干预的心得体会。
第二段:提高危机干预意识的重要性和途径。
提高大学生对危机干预的意识是预防危机事件发生的重要环节。我们可以通过加强大学生的心理教育,提高他们的心理适应能力,帮助他们更好地应对各种困难和危机;同时,加强校园内的宣传和教育活动,让大学生了解到危机干预的重要性和方式,让危机干预成为他们的共识和责任。
对于大学生的危机干预,我们可以采取多种策略和方法。首先,建立和完善校园心理辅导机构,提供专业的心理咨询和支持服务。其次,组织和开展各种形式的心理援助活动,例如心理讲座、心理咨询工作坊等,让受到危机影响的大学生能够得到及时的帮助。此外,我们还可以借助互联网和新媒体平台,开展线上心理咨询和支持,帮助更多的大学生。
在大学生危机干预的实践中,我们需要注重以下几点。首先,要学会倾听,听取受困者的心声和需求,帮助他们排解痛苦和困惑。其次,要建立信任和保密的关系,让受困者感到安全和舒适,愿意分享内心的痛苦和挣扎。最后,要具备专业的技能和知识,对不同类型的危机具备准确的判断和处理能力,不能盲目行动,而是要科学、理性地帮助受困者。
第五段:拓展危机干预的领域和意义。
除了在校园内进行危机干预外,我们还应该拓展危机干预的领域,关注社会上其他群体的危机问题。我们可以参与社区、家庭等环境中的危机干预,为更多的人提供帮助和支持。同时,我们要意识到危机干预的意义是培养大学生的责任感和社会担当,让他们成为社会的参与者和建设者。
总结:大学生的危机干预是一项重要而又复杂的工作,需要不断提高意识和掌握有效的策略。只有通过有效的危机干预,在危机中帮助受困者走出困境,才能真正保障大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同时,我们还应该拓展危机干预的领域,关注社会上其他群体的危机问题,为他们提供帮助和支持。大学生的危机干预意味着培养他们的责任感和社会担当,使他们成为社会的参与者和建设者。
校园心理危机预防和干预方案
为及时疏导、有效干预学生心理危机,减少或避免因心理问题而引发的伤害事件,及时、有效、稳妥地处置校内可能发生的各种心理危机事件,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特制定本预案。
校园心理危机是指在学校校园生活范围内,由于各种突发的、重大的危机事件所引起的校园成员心理严重失衡状态。
心理危机预防和干预应遵循以下原则:以人为本,安全第一;组织健全,职责明确;预防为先,教育普及;预警及时,重点突出;干预到位,专业科学;支持系统,家校结合。
心理危机预防和干预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在学校统一领导下,各个相关部门密切协作,分工负责,才能取得实效。结合学校实际,建立如下心理危机预防和干预体系:
副组长:xxx、xxx成员:xxx、xxx、xxx、xxx、xxx、xxx、xxx、班主任。
工作职责:把学生心理危机预防和干预工作融入学校处置突发性事件工作体系中,全面指导学生心理危机预防和干预工作的实施,协调各部门之间的关系,使之凝成合力,使学生心理危机干预工作得以顺利开展;对于突发心理危机事件进行处理、负责审定心理危机干预预案、定期听取下级的汇报、决定向有关医疗机构转介学生。
(二)二级预警和干预。
组长:xxx。
成员:xxx、xxx、xxx、xxx、班主任。
主要职责:指导与部署学校学生心理危机预防和干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结合日常教育管理工作,积极开展学生心理危机救助工作。排摸和掌握有关信息,及时向校心理危机干预领导小组报告较严重的心理危机事件,并根据校心理危机预防和干预领导小组的意见,开展心理评估和干预等工作。
二级预警和干预工作小组要建立以班主任为主体的信息网络,及时了解学生的研究、生活、思想及心理状况。在发现或得知学生有异常心理或行为表现时,要尽快安排专(兼)职心理老师了解相关情况,采取必要的看护措施和妥善的援助措施,以缓解和消除学生心理问题,防止发生意外事件。对较严重的心理危机事件,要在第一时间报告,以启动本预案。
成员:班主任、任课教师和学生心理委员。
心理老师对班主任、任课教师及学生中的心理委员定期进行心理危机干预的常识性培训。以便在遇到问题的情况下能够采取正确的方法进行通报、干预、转介。各班级设心理委员1名,主要职责是在班集体中进行心理健康理念和心理卫生知识宣传,提供心理辅导服务,及时掌握和报告学生异常心理信息。
根据心理危机变乱可能导致后果的严重程度将心理危机变乱分为严重变乱、较大变乱和一般变乱三级。
(一)重大心理危机事件。
发生自杀或自杀未遂变乱。精神病人处于急性发作期,自伤或伤人行为正在发生。
(二)较大心理危机事件。
1.生活研究中遭遇突然打击,如家庭发生重大变故(亲人死亡;父母的离异;家庭暴力等)、遭遇性危机(性伤害;性暴力;意外怀孕等)、受到意外刺激(自然灾害;校园暴力;车祸等其他突发事件),并伴有强烈的情绪和行为反应。
2.患有严重心理疾病,并已经专家确诊的学生,如患有抑郁症、恐怖症、强迫症、癔症、焦虑症、精神分裂症、情感性精神病等疾病的学生。
(三)一般心理危机事件。
1.在心理健康测评中筛查出来的有心理障碍或心理疾病。2.因情感受挫、人际关系失调等导致的心理或行为异常。3.因研究困难、经济困难、适应困难、等出现心理或行为异常。
4.因为身边的`同学出现个体危机状况而受到影响,产生恐慌、担心、焦急、搅扰的学生,如自杀或他杀者的同宿舍、同班的学生等。
(四)危机报告。
1.发现有较大或一般心理危机事件,相关二级预警和干预工作小组及时以电话的形式上报校心理辅导室,并在24小时内以书面形式向学校心理咨询室报告。
2.当有重大心理危机事件发生时,各相关人员应立即向学校学生心理危机干预领导机构报告。
1.对出现严重心理障碍的学生,学校须报告心理咨询室对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进行评估或到专业精神卫生机构会诊。
2.经评估认为该学生可以在学校边研究边治疗的,学校须指定专人密切注意该生情况,加强管理,及时提供心理辅导,必要时请精神卫生专家会诊治疗,家长并要签订协议书。
3.经评估认为该学生回家休养并配合药物治疗有利于其心理康复的,学校必须派专人监护,确保其人身安全后,通知学生家长将其带回家休养治疗。
4.经评估认为该学生住院治疗有利于其心理康复的,黉舍必须及时通知该生家长将其送至专业精神卫生机构治疗。
(二)对有自杀倾向的学生的干预措施。
一旦发现或知晓某生有自杀意念,即该生近期有实施自杀的想法和念头,学校应立即采取以下措施:
1.立即将该生转移到安全环境,并成立监护小组对该生实行24小时全程监护,确保该生人身安全,同时通知家长到校。
2.报告心理征询室,对该生的心理状况进行评估或请专家会诊,并提供书面意见。
3.经评估认为该生住院治疗有利于其心理康复的,黉舍应立即通知家长将该生送至专业精神卫生机构治疗。
4.经评估认为该生回家休养有利于其心理康复的,黉舍应立即通知家长将该生带回家休养治疗。
(三)对实施自杀行为学生的干预措施1.对刚实施自杀行为的学生,要立即送到最近的医疗机构实施紧急救治。
2.及时保护、勘查、处理现场,防止事态扩散和对其他学生的不良刺激,并配合、协调有关部门对事件调查取证。
3.对于自杀未遂的学生,经相关部门或专家评估,如住院治疗有利于其心理康复的,通知其家长将该生送至专业精神卫生机构治疗;如回家休息治疗有利于其心理康复的,在其病情稳定后由家长将其带回家休养治疗。4.精确应对新闻媒体,黉舍应有特地对外公布信息的职员(一般是办公室主任),防止不恰当报导引发负面影响。
5.学校应及时对本校师生通报情况,在同专(兼)职心理老师商讨或专家的指导下组织老师对相关人员进行及时的心理疏导。
(四)对有伤害别人意念或行为学生的干预措施。
1.对于有伤害他人意念或行为的学生,由相关部门立即采取相应措施,保护双方当事人安全。
2.学校须报告心理咨询室对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进行评估或请专业精神卫生机构会诊。学校根据评估意见进行后续处理。
1.学生因心理题目住院治疗或休学再申请复学时,应向黉舍提供相关治疗的病历证明,经心理征询室、学生心理危机预防和干预带领小组评估确已康复后,必要的情况下并签定协议后,可办理复学手续。
2.学生因心理问题休学后复学时,学校咨询室和班主任应对其定期进行心理访谈,了解其思想、研究、生活等方面的情况。
3.对于有自杀未遂史的复学学生(有自杀未遂史的人属于自杀高危人群),心理专(兼)职老师进行定期心理访谈及风险评估,密切监护,及时了解其研究、生活和思想状况,并同家长签订协议,确保该生人身安全。
(一)在开展心理危机干预与自杀预防工作时,应坚持保密原则,不得随意透露学生的相关信息,并尽可能在自然的环境中实施干预。
(二)对社会功能严重受损和自制力不完全的学生,不得在学生宿舍里实行监护,避免监护不当造成危害,以确保该生安全。
(三)在与家长联系过程中,应注意方式方法,做好记录,并妥善保存。(四)干预措施中涉及到学生需要休学接受治疗的,按《xxx学生管理条例》办理。
及时干预心理危机心得体会
现在,社会上的心理危机事件愈来愈多,人们对此越来越关注。尤其是在疫情期间,许多人的心理状态都受到了影响。在这样的背景下,及时干预心理危机就显得越来越重要。在我与家人、朋友、同事等人相处过程中,了解了一些干预心理危机的方法和技巧,我认为有必要将这些体会分享出来,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需要学会如何识别出心理危机。通常,心理危机有以下几个信号:情绪波动、失眠、食欲改变、注意力困难、不安宁、社交回避、退缩或自卑、自责或愧疚、心理对抗或自我伤害等情况。一旦我们识别到这些信号,我们应该及时对他们做出反应。
预防心理危机也十分重要。我们可以选择各种方法来减少生活中的压力和紧张程度,以防止心理危机的发生。这些方法可能包括锻炼身体、吃健康的饮食、养成良好的睡眠习惯、学会放松、花时间与朋友或家人交往、寻求支持等。这些方法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应对压力,降低焦虑和抑郁。
当我们遇到心理危机时,如何处理呢?首先,我们需要在平和的心态下通过有效沟通花时间了解他们的情感和需要。其次,我们需要向他们提供一个安全的环境,让他们能够在这个过程中自由表达情感。最后,我们需要提供各种资源来支持他们,例如专业心理辅导、医学治疗等等。
第五段:结论。
干预心理危机是一项重要的任务,但是这不是一项容易的工作。需要一定的时间、耐心和技巧。我们需要与周围的人建立良好的关系,同时也要提高自身的情感智慧。特别是在这个时期,我们需要更加关注心理健康,赋予自己更多的知识和技能,以及寻求专业的帮助,共同面对心理危机,让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和工作中更加健康、积极地面对人生种种困难和挑战。
及时干预心理危机心得体会
心理危机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它是源于人们常规生活压力的积累和累积。一个人面对过大的压力和困难时,可能会陷入一种焦虑、恐惧和无助的心理状态,这需要我们及时干预和帮助。本文将从我个人的实践经验和体会出发,分享一些及时干预心理危机的心得体会。
第二段:出现心理危机的信号。
当个人遇到心理危机时,我们需要学会如何去识别这种危机信号。比如,当有人在正常情况下不能摆脱强烈的悲伤、沮丧或疲惫,不能积极面对生活,而变得悲观、消极、抑郁时,就可能触发心理危机。当然,与个人的伤病历史和性格的不同,心理危机的信号有着很大的差异。所以在了解这些信号后,我们需要在实践中去积累临床经验,才能更好地去应对不同的情况。
在了解了如何识别心理危机后,我们需要进一步了解干预的方式。记住,不同的危机需要不同的干预方式。我们可以通过如下几种方式来帮助一个患者:提供关心,并在尊重患者的情况下进行沟通,了解他们的感受和困难,并提议一些有效的应对方法,以缓解并控制不良情绪。同时,我们可以鼓励患者建立良好的生活习惯,比如、健康饮食、多做运动等等。此外,心理危机需要属于他人和危机台所提供的进一步帮助,例如危机干预热线、心理医生等专业机构,他们能够提供更高效的干预方法,以帮助患者更快的恢复正常状态。
第四段:及时干预的注意事项和技巧。
在干预的时候,有些注意事项和技巧值得我们去关注。首先,我们需要注意缓解患者心理的疲惫感、焦虑和恐惧等。其次,我们需要善于倾听和理解,并确保在沟通的同时维护患者的尊严。同样重要的是,我们需要记住不要刻意控制——假装花言巧语将导致对那些尚未有明确目标的人产生更多的焦虑和恐惧。最后,我们需要始终保持耐心和韧性,直到患者恢复到正常心理状态。
第五段:总结。
在此,我要重申一遍及时干预心理危机的重要性,以及我们如何去识别、应对和缓解这些心理危机。从个人的角度出发,我们可以通过多种方式参与这个进程,比如多读书、多学习,多接触异性和不同文化背景的人。结合我们的经验体会,我们将有更多的技能和洞见来解决和干预那些身处困境的人的心理问题。最后,让我们一起保持乐观的态度,帮助那些需要我们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