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心得>实用中国大国特色外交心得体会(汇总12篇)

实用中国大国特色外交心得体会(汇总12篇)

时间:2023-10-22 13:45:18 作者:琴心月

教学反思是促进教师与学生之间良好互动和沟通的重要手段,有助于建立师生关系。教学反思是一个探索和研究教学艺术的过程。

中国特色外交大国心得体会

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其国际地位和影响力在逐渐上升。与此同时,中国特色外交也在不断发展和完善。作为中国特色外交大国,我在近年来的参与中感受到了许多不同寻常的经历和体会。下面,我将结合个人经历和观察,就中国特色外交大国的心得体会进行分享和探讨。

首先,中国特色外交大国的核心理念是和平共处。和平共处是中国特色外交的重要原则。在我的历史学习和参与外交活动中,我亲身感受到了中国特色外交大国在推动和平共处方面的努力。中国致力于维护和平,推动构建新型国际关系,注重通过平等对话和谈判解决争议和矛盾。这种和平共处理念也是中国特色外交的共同点之一,它对国家间的交流和合作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其次,中国特色外交大国注重实践和行动。中国特色外交大国不仅停留在理论层面,更加重视实践和行动。只有在具体实践中,才能更好地检验和证实外交政策和原则的可行性和有效性。在国际事务中,中国特色外交大国积极参与国际合作与交流,为世界和平与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例如,中国积极推动“一带一路”倡议、参与联合国维和行动、领导全球气候变化合作等。这些实际行动不仅是对中国特色外交大国的支持,也是中国对国际社会所承担的责任和义务的具体体现。

第三,中国特色外交大国注重开展互利共赢的合作。中国特色外交大国重视与其他国家的友好合作,并推动实现互利共赢的合作关系。在国际事务中,中国特色外交大国通过积极参与国际组织、倡导多边主义、拓展贸易合作等方式,实现了与更多国家的互利共赢。例如,在中国特色外交大国的倡导下,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AIIB)得到了广泛支持和认可,成为一个重要的国际金融机构。这种互利共赢的合作关系,可以促进各国之间的发展和共同繁荣。

第四,中国特色外交大国注重文化交流与传播。中国特色外交大国不仅在经济和政治领域取得了显著进展,还重视文化交流与传播。文化交流是减少误解和增进友谊的重要途径。中国特色外交大国通过举办国际文化交流活动、推广汉语和中国文化等方式,积极促进世界各国的文化交流。这不仅有助于增进各国人民之间的了解和友谊,还为中国在国际事务中争取更多支持和声誉。

最后,中国特色外交大国注重创新与变革。在我参与的外交实践中,我发现中国特色外交大国始终保持着创新与变革的勇气。面对国际形势的不断变化和发展,中国特色外交大国经常进行战略调整和政策创新,以适应新的挑战和需求。这种创新与变革的精神,使中国特色外交大国能够更好地应对和解决各种复杂的国际问题,为中国和世界的发展做出更大贡献。

综上所述,作为中国特色外交大国的参与者和见证者,我深切感受到了中国特色外交的独特魅力和价值。和平共处、实践与行动、互利共赢合作、文化交流与传播、创新与变革,这些都是中国特色外交大国的重要特点和根本原则。我相信,在中国特色外交大国的引领下,中国将继续在国际事务中发挥更大作用,为和平与发展作出更多贡献。

开创中国特色大国外交新局面心得体会集合

《大国外交》是为全面展现中国外交领域的新思想新战略新实践新成就,由中央组织拍摄的6集大型政论专题片。这部专题片紧紧围绕------提出的一系列外交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深刻反映以-----为核心的党中央以大格局、大气魄、大手笔精心谋划、开拓进取、攻坚克难,引领中国走进世界舞台中心的恢弘历程,充分展现我大国领导人风采和当今中国“世界和平建设者、全球发展贡献者、国际秩序维护者”形象。

纪录片《大国外交》共6集,分别为,《大道之行》《众行致远》。

《中流击水》《穿云破雾》《东方风来》《美美与共》。向我们展现了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为核心的党中央积极奉行“和平、稳定、发展、合作、共赢”的大国外交理念,充分体现大国领导人风采和当今中国大国形象。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理念,即我们将继续高举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旗帜,践行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理念,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紧扣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大国外交中的自信表现,这极大地激发了人民群众的民族自豪感。党的十八大以来,作为中国最高领导人的---28次踏出国门,飞行里程达到57万公里,累计时长193天,出访足迹遍及五大洲的56个国家以及主要国际和区域组织。外交是内政的延续,中国要实现民族复兴中国梦,离不开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这是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努力方向。

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展示出非凡的生命力,一方面得益于中国综合国力的提升,内政发展为外交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夯实了敢于担当的底气;另一方面得益于中国几十年来的不懈努力,自新中国建立后我们提倡建立国际新秩序,努力做到“不畏浮云遮望眼”,沉着应对纷繁复杂的国际环境。在“十三五”规划进入深入推进的重要阶段及中共十九大即将召开之际,中国特色大国外交要继续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要秉持多边主义,引领全球治理进程,特别是引导经济全球化朝着更加包容互惠、公正合理的方向发展,反对各种形式的保护主义。经济全球化已是大势,顺势而行,利于千里。在全球治理的大环境下,建立更加公平互惠的经济全球秩序是每一个发展中的新兴国家最期盼的。公正合理的多边外交能够带来互惠与共赢,是中国一直秉持推崇并将继续推行的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理念。

作为世界第三大经济体,面对世界政治经济格局的深刻变化,中国将始终站在和平稳定一边,站在公道正义一边,做世界和平的建设者、全球发展的贡献者、国际秩序的维护者。致力于构建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必将更有成效、大有可为。

党的十八大之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进入了一个新时代。在党的十九大上,习近平总书记代表党中央做“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的政治报告,在报告中正式宣布“形成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即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这一报告的第一部分“过去五年的工作和历史性变革”中,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全方位外交布局深入展开。全面推进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形成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化的外交布局,为我国发展营造了良好外部条件。”在文中“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部分阐述中,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八个明确”,其中的第七个明确首次公开提出“明确中国特色大国外交要推动构建新型国际关系,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中国特色大国外交这一重要提法,马上引起国内外研究界、舆论媒体高度关注。

2018年5月15日上午,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央外事工作委员会第一次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他强调,要加强党中央对外事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准确把握当前国际形势发展变化,锐意进取,开拓创新,努力开创中国特色大国外交新局面,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作出更大贡献。

2018年6月22日至23日,中央外事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习近平总书记在会上发表重要讲话。在这次会议上,正式宣布形成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外交思想。

此后,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外交思想的研究不断开展。在研究中,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引起了高度关注。下面,我们将对之予以解释分析。

(一)中国。

指中华人民共和国,世称史称新中国,是世界上一个重要国家。

(二)新时代。

指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正式形成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提出新时代历史划分。这一思想成为我党在十八大之后开启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新时代中的根本指导思想。

新时代将是实现中国梦的伟大时代。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从2020年到2035年,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再奋斗十五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从2035年到本世纪中叶,在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基础上,再奋斗十五年,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到那时,中华民族将以更加昂扬的姿态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在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过程中,中国外交肩负着重要使命与责任,即:实现推进维护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始终处于良好的全球与周边和平环境之中、完成祖国统一、维护世界与地区和平、引领和推动世界经济不断向前发展。中国外交为完成新时代历史使命,将继续高举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外交大旗,竭尽全力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

(三)什么是外交?什么是“中国外交”?

外交是指主权国家中央政府国家元首、政府首脑及正式代表机构(外交部)的代表等进行的保障国家安全与发展、提高国际地位、以和平方式处理和其他国家的关系及参与国际事务的高层次政治活动,它是维护本国利益和贯彻对外政策的重要手段。

中国外交是指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政府国家元首、政府首脑及正式代表机构(外交部)的代表等进行的保障国家安全与发展、提高国际地位、以和平方式处理和其他国家的关系及参与国际事务的高层次政治活动,它是维护本国利益和贯彻对外政策的重要手段。

而在新时代,指导中国外交完成这些历史使命的指导方针和根本遵循是习近平外交思想。习近平外交思想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马克思主义外交思想在当代的最新发展,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是中国对世界外交与国际关系理论发展的最新贡献。

习近平外交思想是中国对外关系和外交工作的根本遵循,是认识国际格局变化和时代变化的理论指导,具有深刻的时代价值和广泛的世界意义。习近平外交思想博大精深、内涵十分丰富。其中一个重要提法就是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中国特色大国外交”。本次讲座就是对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中国特色大国外交”进行解析。

(四)中国特色。

实际上就是研究中国的特殊性。

(五)大国外交。

简言之就是大国应有的外交。中国是世界上人口第一大国、拥有14亿人口、960万平方公里国土、具有5000多年悠久文化传统、目前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这些基本禀赋因素决定和要求中国外交不能是不起和少起作用的外交,而是要起到和中国所具有的大国禀赋相适应的国际作用、地位和影响的外交。中国外交要在维护世界与地区和平、引领和推动世界经济不断向前发展上发挥重要使命与责任,要成为一个与发展中大国身份相符的大国外交。

(六)百年未有之大变局。

2018年6月22日至23日,中央外事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习近平总书记发表重要讲话,首次提出“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这两年国际形势变化不断加速,不确定性增加,印证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论断的科学性。

例如,2020年国际形势热点恰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叠加。新冠病毒在全球流行,这是1918年以来人类遇到最大范围的流行传染病,也是最大规模的公共卫生紧急危机。新冠病毒是人类公敌。它对人类的攻击不分种族、肤色、国家、社会制度,不分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在这种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国际形势下,需要我们深入理解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中国特色大国外交这一重要提法。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第十六专题的第三篇文章《努力开创中国特色大国外交新局面》对外事工作把握国际形势提出了要树立正确的“历史观”“大局观”“角色观”的明确要求。笔者以为,此“三观”意蕴丰富,内涵深刻,引人深思,其对党员干部正确把握当前国内外形势,在变局中准确识变、科学应变、主动求变,颇有启发意义。

当下,“我国处于近代以来最好的发展时期,世界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两者同步交织、相互激荡,机遇与挑战并存。”党员干部应以“三观”观大势、谋全局、干实事,做实“三人”,以新的更大作为开创新局面。

“接力棒”,做“领头雁”,鼓足干劲,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再续辉煌历史。

立牢以一驭万的“大局观”,做布局落子谋势的“善弈者”。大局关乎前进方向、关乎整体布局、关乎前途命运。党员干部要培养统筹兼顾、放眼整体的“大局观”,学会透过纷繁复杂的表象观其本质,更好地思考、把握、谋划全局,更好地认清大局、服务大局、贡献大局。“不谋万世者不足以谋一时,不谋全局者不足以谋一域。”党员干部要在干事创业过程中不断增强大局意识,识大体、顾大局,既谋子又谋势。当前,我国已经进入到改革的“深水期”,积存多年的顽瘴痼疾错综复杂,牵一发而动全身,处理起来十分棘手。于此,党员干部更要做到心中有大局、行动践大局,不断为我国的改革开放事业、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贡献力量,创造更大的奇迹,铸就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里程碑。

做好自己应做之事,立足岗位明确职责,以“功成必定有我”的责任担当,让初心“保质”“保鲜”,以一颗服务的“热忱之心”,做忠诚的人民“服务员”。

近日,央视《大国外交》政论专题片展示了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下,中国政府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顺应时代发展潮流,在继承新中国外交传统、保持外交大政方针连续性和稳定性的基础上,积极作为,取得了一系列辉煌的外交成就,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给出了中国方案。

建设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5年来,以-----为核心的党中央对“21世纪国际关系向何处去”这一时代命题做出了中国方案。坚决摒弃丛林法则、不搞强权独霸、超越零和博弈,建设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命运共同体。一个家庭尚且有这样那样的分歧,关键的是不要把分歧当成采取对抗的理由。有些分歧是可以通过努力解决的,双方应该加把劲,把它们解决掉。有些分歧可能一时解决不了,双方应该多从对方的具体处境着想,以务实和建设性的态度加以把控。坚持国家不分大小、强弱、贫富一律平等,尊重各国人民自主选择发展道路的权利,反对干涉别国内政,维护国际社会的公平正义。

分享中国经验,为世界经济发展提供有益借鉴。欧盟一体化遭遇挫折、经济全球化披上阴霾、地区局势动荡不安……。世界那么大,问题那么多。中国也一直在为世界经济走出困境寻找办法、谋划出路,积极与各方分享中国经验。-----多次在国际重要场合,结合中国的发展经验和发展理念,为世界经济发展深度“把脉”,开出了一系列标本兼治、综合施策的中国“药方”。从历史和现实的角度、从国内外比较的视角阐释中国方案,充分演绎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揭示中国发展奇迹的奥妙所在。最大限度发掘各国利益交汇的最大公约数,为陷入低迷的世界经济发展指明了方向。伴随着世界经济的深度融合,各国日益相互依存,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经济命运共同体,必将越来越紧密。

提出全球治理体系,坚持共商共建共享原则。践行正确的义利观,倡导合作、可持续的安全观,坚持要合作不要对抗,要双赢、多赢、共赢不要单赢。加强协调合作,共同推动全球治理体系变革。“一带一路”建设的倡议,得到世界大多数国家的积极响应。“一带一路”不但着眼于经济上的合作共赢,也致力于文明、文化间的沟通交流,促进各国人民的民心相通,以人文交流夯实各项合作的精神基础,继承和弘扬“丝路精神”,凝聚中国和参建各国的智慧,促进和平发展、共同发展,构建全球治理体系命运共同体。以人类命运共同体为纲领的全球治理体系,展现了对中国和世界各国关系长远发展的战略思考,也给国际社会新秩序的建立带来新动力。充分体现了负责任的大国担当,为解决全球热点问题、难点问题提出中国方案,贡献中国智慧,发挥建设性作用。

观看新时代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心得体会

弱国无外交!外交是任何一个领土完整、主权不被侵犯的国家所具备的权力!

新时代中国特色大国外交是党的十九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继承并不断创新外交思想和理念,进一步完善和优化外交战略布局,继续巩固周边外交的优先地位,着力塑造新型大国关系新框架,更加重视同发展中国家的关系,有效维护并拓展了中国的国家利益。

经过多年的外交实践,中国外交形成了“大国是关键,周边是首要,发展中国家是基础,多边是重要舞台”的全方位外交布局。外交工作的布局根据不同情况、不同事情的轻重缓急而定,而中国和平发展道路是否走的顺畅,关键是大国关系是否稳定。

比如近期中美之间的贸易纷争,虽然是中美两国的经贸纷争,但是世界各国的经贸都会受到或多或少的影响。处在全球化的浪潮中,任何一个国家都不能独善其身,所以国与国之间的关系也尤为重要,而大国之间的关系也尤为的重要。

中国特色的大国外交理念以建设新型国际关系为核心,奉行双赢、多赢、共赢的新理念。在国际层面建立全球伙伴关系,走出一条对话而不对抗、结伴而不结盟国与国的交往新路。中国致力通过和平方式实现发展,在此基础上走全面发展之路,并且建立一种共同可持续的安全观,共同合作治理,共同建立一种安全的国际环境。

在外交工作中要坚持正确义利观,国际事务上主持公道、伸张正义,国与国交往中义利相兼、以义为先。正确义利观体现了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成为中国软实力的一面鲜明旗帜,得到国际社会特别是发展中国家普遍赞誉。

中国特色大国外交有两个明确的目标:一是推动构建新型国际关系;二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在这个过程中,中国将高举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旗帜,恪守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的外交政策宗旨,坚定不移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基础上发展同各国的友好合作,推动建设相互尊重、公平正义、合作共赢的新型国际关系,最后是积极推动建设新型国际关系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自“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以来,中国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贸易总额就超过了3万亿美元,中国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投资累计超过500亿美元。中国企业已经在20多个国家建设56个经贸合作区,为有关国家创造近11亿美元税收和18万个就业岗位。为配合倡议实施,中国还发起成立了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和“丝路基金”。中国主导成立的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aiib,亚投行)已经总77名成员。全球已有10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积极支持和参与“一带一路”建设。中国已经同4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签署了合作协议,同30多个国家开展机制化产能合作。同6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共同发出推进“一带一路”贸易畅通合作倡议。在联合国大会、联合国安理会等重要决议也纳入“一带一路”建设内容,“一带一路”建设逐渐从理念转化为行动,从愿景变为现实,建设成果丰硕。

并且在近年来,中国不断加强海外利益保护能力,包括外交部领保中心24小时值班,收集我们在各国发生事情的求助电话,而且也加强了使领馆的领事保护力度。

例如:2011年的春天,就是利比亚发生战争的时候,36000多国人要在12天里迎接接送回来,而且做到无一人伤亡,中国一共调派了182架次的中国民航包机,24架次的军机,还租用了70架外籍的飞机,动用了5艘货轮、1艘军舰,海陆空出击,涉及40余个国家,最终顺利将35860名同胞安全撤离和运送至中国。

在复杂国际环境下,中国妥善处理了与外部世界的关系,通过积极参与全球治理,进一步彰显了中国不断提升的大国责任和大国形象。

新时代中国外交将更加体现民本思想,更加积极地为世界贡献中国智慧,更加彰显大国责任意识,坚定不移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基础上发展同各国的友好合作,推动建设相互尊重、公平正义、合作共赢的新型国际关系,最后是积极推动建设新型国际关系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心得体会

2015年5月9日,苏联卫国战争胜利70周年纪念日。***说:“中国人民重情重义,我们永远不会忘记曾经风雨同舟、相互支持的老朋友。”走得再远,前行路上仍将携手并肩。

9月26日,在联合国发展峰会上,*****的发言全面阐述中国对未来全球发展的看法,他表示:要追求全面的发展,让发展的基础更加坚实,发展的最终目的是为了人民,在消除贫困保障民生的同时,要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保障人人享有发展权利。

9月28日,*****在第70届联合国大会发表了题为《携手构建合作共赢新伙伴同心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讲话。为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提出了“五位一体”的总布局和总路径。建立平等相待、互商互谅的伙伴关系;营造公道正义、共建共享的安全格局;谋求开放创新、包容互惠的发展前景;促进和而不同、兼收并蓄的文明交流;构筑尊崇自然、绿色发展的生态体系。

2015年11月14日至16日,*****在土耳其安塔利亚出席二十国集团领导人会议。***透过表象,直指世界经济增长乏力的“病根”,还开出了舒危解困的四味“药方”:加强宏观经济政策沟通和协调,形成政策和行动合力;推动改革创新,增强世界经济中长期增长潜力;构建开放型世界经济,激发国际贸易和投资活力;落实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为公平包容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11月29日,在气候变化巴黎大会上。***向与会各国领导人介绍了中国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中国在“国家自主贡献”中提出,将在2030年左右使二氧化碳排放达到峰值并争取尽早实现,2030年单位gdp排放比2005年下降60-65%,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达20%。

加强大国关系注重合作共赢。

2015年,*****和俄罗斯总统普京5次会晤。如此频密的高层接触,强化了中俄战略互信,推动了双边务实合作稳步发展和在国际舞台上的战略协作。在中俄两国元首的战略引领下,中俄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继续保持高水平发展。用普京总统的话来说:“中俄关系目前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9月,***在访问美国时指出,要坚持构建新型大国关系正确方向,使和平、尊重、合作始终成为中美关系的主旋律,确保两国关系沿着健康、稳定的轨道不断发展,更多更好造福两国人民和世界人民。

奥巴马总统再次重申,美方欢迎稳定、繁荣、和平的中国崛起,这有利于促进全球贸易的发展,推动全球性问题的解决。美中两国齐心协力,将使世界更安全、更繁荣。

从“跨越太平洋的握手”到“跨越太平洋的合作”,从庄园会晤、瀛台夜话到白宫秋叙。***的美国之行增进了中美之间的相互信任,再次确认了中美构建新型大国关系的共识,勾画出了两国未来合作的蓝图,为中美关系的长远发展指明了方向。

10月,***访问英国,在中英全面战略伙伴步入第二个10年、中欧建交40周年之际,中英两国领导人达成多项共识,一致决定共同构建中英面向21世纪的全球全面战略伙伴关系,开启持久、开放、共赢的中英关系“黄金时代”。为中欧合作注入新动力,为中欧交流互鉴谱写新篇章。

“凡是过去,皆为序章”,出自莎士比亚1611年写的戏剧《暴风雨》。10月20日,*****在英国议会发表演讲,借用它深刻阐述了面对新的历史条件,中英需要共同携手、开创两国关系合作共赢的崭新时代。

从出席全英孔子学院年会开幕式到体验酒吧文化,从同民众互动到参观曼彻斯特城市足球学院,***的英伦之旅,充满浓浓的人文色彩。

从英国在欧洲国家中率先加入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到***这次访英给予的高规格接待,不仅反映出英国敏锐的外交触角和前瞻的战略眼光,也折射出英国对中国大国地位和发展前景的认可。英国在西方国家发展对华关系的进程中,发挥了引领作用。

回眸近现代国际关系史,从某种意义上讲,就是一部大国如何相处的历史。无论是历史还是现实,都证明了:大国对维护地区和世界和平稳定、推动全球共同发展,肩负着重要的历史担当和国际责任。面对历史的呼唤和世界的期待,中国致力于探索新的时代背景下大国相处之道,着力推动构建相互尊重、合作共赢、良性互动的大国关系架构。

一带一路实质推进。

2015年4月20日,***访问巴基斯坦。***关于“一带一路”的伟大构想,赢得了巴各党派人士的热烈赞赏和强烈共鸣。访问期间,中巴签署了50多项合作协议。

在两国领导人的共同见证下,中国设立的丝路基金签下了首单。丝路基金将中巴清洁能源合作项目作为首个支持项目,具有重要示范效应。

“一带一路”让中巴命运共同体更加紧密,也成为中国同周边国家构建命运共同体的样板和典范。

与巴基斯坦一样,印尼也是在“一带一路”的“南线”。“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倡议与印尼发展海洋经济、建设海洋强国战略实现了对接。

哈萨克斯坦、俄罗斯、白俄罗斯,这三国均是“一带一路”上的重要国家。

在访问过程中,中哈商定加强丝绸之路经济带与“光明之路”新经济计划衔接。中俄决定加快推进“丝绸之路经济带”和“欧亚经济联盟”合作对接。中白携手共建“中国-白俄罗斯工业园”也成为“一带一路”建设的标志性工程。

2015年秋冬之交,*****用了两天多的时间,走访了两个邻国——越南、新加坡。访问期间,中越加紧磋商在“一带一路”和“两廊一圈”框架内合作。在新加坡,中新决定进一步对接发展战略,积极探讨两国企业在“一带一路”倡议下的合作模式。

“一带一路”应者云集。沿线60多个国家积极响应。传播速度之快、参与范围之广,令世界惊叹。

中国同31个国家签署了“一带一路”合作协议,积极同沿线国家商建自贸区,为中国对外贸易带来新机遇。

由***倡议筹建的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历经800余天筹备,正式成立。亚投行的成立,有利于促进亚洲地区基础设施建设,助力地区经济发展。它同***于2014年宣布成立的丝路基金一道成为“一带一路”的重要融资平台。

2015年,“一带一路”建设取得实质性进展。从宏伟蓝图到具体成果,立足周边,依托周边,造福周边,却又不限于周边。在“共商、共建、共享”原则下,它的开放性、包容性,给地区、给世界带来无限希望。

义利相兼以义为先。

2015年12月4日,在中非合作论坛约翰内斯堡峰会上,***说:“中方将秉持真实亲诚,对非政策理念和正确义利观,同非洲朋友携手迈向合作共赢、共同发展的新时代。我提议将中非新型战略伙伴关系,提升为全面战略合作伙伴关系。”

中非关系定位再提升和新版《中国对非洲政策文件》的发布,是中非关系重要性的持续显现,也是双方各领域合作拓展的自然结果。

***郑重宣告:为推进中非全面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建设,中方愿在未来3年同非方重点实施“十大合作计划”。中非工业化合作计划、农业现代化合作计划、基础设施合作计划等……每一个计划宣布后,全场都响起热烈的掌声。十大合作计划高度契合非洲大陆发展需求,启动了中非互利合作的升级版。

在中非合作论坛峰会上,***深刻阐述正确义利观,他表示,“义利相兼,以义为先”,正确义利观是新时期中国外交的一面旗帜,大家一起发展才是真发展,可持续发展才是好发展。这是中国对待非洲的态度,也是中国致力于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具体体现。需坚持各国相互尊重、平等相待,坚持合作共赢、共同发展。

非洲国家领导人纷纷表示,中国是非洲伟大的朋友,中方高度重视非洲国家令人钦佩。中非合作论坛成立15年来,中非团结不断巩固,非洲国家同中国已成为战略性伙伴。

2015年,*****的一次次出访,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梦想与世界各国的追求、共同进步融为一体,不断密切着联结中国与世界关系的纽带,推动世界各国同中国一道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而不懈努力!

2016年的钟声已经敲响,以***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紧握历史接力棒,中国外交的宽阔大道在脚下延伸,向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向着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美好未来伸向远方。

推进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心得体会

《大国外交》六集政论片日前开播,引起了国内外的广泛讨论。这部专题片以__总__外交思想为主线,全面的展现了十八大以来我国取得的外交成就,内心深处一种骄傲自豪的感觉油然而生。

世事纷繁多元应,纵横当有凌云笔。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为核心的党中央深刻思考并洞察人类前途命运,中国和世界发展大势。我想没有一个国家的领导人可以做到如此,5年来,__总__完成28次出访,飞行里程约57万公里,累计时长193天,足迹遍及五大洲、56个国家以及主要国际和区域组织,足迹遍及五大洲,实现了对大国、周边国家伙伴关系的全覆盖,真正做到了中国外交举要驭繁、砥砺前行,成功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大国外交之路。---每到一处便会刮起一股魅力之风。

中国在世界舞台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中国同世界各国建立了沟通合作机制,上海合作组织、金砖五国等。中国同发展中国家守望相助,提出“真、实、亲、诚”的对非工作方针,实现同发展中国家整体合作机制全覆盖。尤其是“一带一路”建设,将带动沿线各国经济的发展和进步,造福各国人民,实现与其他国家的共赢共享、共同发展,“一带一路”已经进入全面展开的新阶段,成为我国提供的重要全球公共产品,为中国与世界共同发展注入强大动力,在国际社会获得广泛认同和热烈反响。亚投行的成立使人民币逐渐走向国际,在国际经济发展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独行快,众行远。5年来,以------为核心的党中央积极推动构建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对“21世纪国际关系向何处去”这一时代命题给出了中国答案。中国全方位外交布局实现新拓展,中国的全球伙伴关系网更加紧密。面向未来,放眼全球,中国特色大国外交高举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旗帜,必将不断书写新的篇章,铸就新的辉煌。在外交领域提出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引领中国外交锐意进取、攻坚克难,不断开创中国特色大国外交新局面。

在党的__大即将召开之际,这部政论专题片的推出,必将促进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更深入了解新形势下我国对外工作的历史方位、指导思想、主要任务、非凡历程和伟大成就,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必将鼓舞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在以------为核心的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砥砺奋进,破浪前行,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为推动人类和平与发展的崇高事业作出更大贡献。

新时代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心得体会字集合

是指一种读书、实践后所写的感受性文字。语言类读书心得同数学札记相近;体会是指将学习的东西运用到实践中去,通过实践反思学习内容并记录下来的文字,近似于经验总结。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新时代中国特色大国外交1000字集合7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近日,大型政论专题片《大国外交》在央视播出。气势恢宏的场景向我们展示着国家领导人------繁忙的外交历程和新形势下我国外交工作的历史方位、指导思想、主要任务、非凡历程和伟大成就,进一步坚定了广大群众的“四个自信”。

党的十八大以来,---作为中国最高领导人28次踏出国门,飞行里程约57万公里,累计时长193天,出访足迹遍及五大洲的56个国家以及主要国际和区域组织。

世界上很少会有如此繁忙的元首专机;接待数百人次外国元首和政府首脑来华;主持或出席一系列重要国际会议和活动。一次又一次的出访和外国元首、政府首脑来访,无不彰显着中国的发展壮大和中国梦的逐步实现,中国的外交从大国到周边,从发展中国家到多边舞台。

随着经济全球化、社会信息化、和文化多样化深入发展,国与国之间的关系更加紧密,相互依存更加不断加深,逐渐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运共同体。中国作为世界大家庭的一员,只有世界的环境整体和谐,中国的发展才会更顺利,取得更长远的发展,没有一个国家可以独立于世界之外独自向前发展;中国作为世界大家庭中的重要经济体,她的发展壮大和政治态度对世界的整体环境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中国发展稳步向前,与周边国家的关系和谐稳定,世界整体环境才会更加稳定,中国发展停滞不前甚至倒退,将对整个世界的发展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

作为一个世界大国,必须要有自己特色的大国外交,要在不断总结实践的基础上,丰富和发展对外工作理念,树立起鲜明的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中华民族是一个有梦想的民族,中国梦是13亿中国人的梦,中国梦的实现不仅惠及广大中国人民,也将惠及周边国家和地区,乃至整个世界,中国特色外交的逐步发展,将助推中国梦的尽早实现。

近日,央视《大国外交》政论专题片展示了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下,中国政府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顺应时代发展潮流,在继承新中国外交传统、保持外交大政方针连续性和稳定性的基础上,积极作为,取得了一系列辉煌的外交成就,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给出了中国方案。

建设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5年来,以-----为核心的党中央对“21世纪国际关系向何处去”这一时代命题做出了中国方案。坚决摒弃丛林法则、不搞强权独霸、超越零和博弈,建设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命运共同体。一个家庭尚且有这样那样的分歧,关键的是不要把分歧当成采取对抗的理由。有些分歧是可以通过努力解决的,双方应该加把劲,把它们解决掉。有些分歧可能一时解决不了,双方应该多从对方的具体处境着想,以务实和建设性的态度加以把控。坚持国家不分大小、强弱、贫富一律平等,尊重各国人民自主选择发展道路的权利,反对干涉别国内政,维护国际社会的公平正义。

分享中国经验,为世界经济发展提供有益借鉴。欧盟一体化遭遇挫折、经济全球化披上阴霾、地区局势动荡不安……。世界那么大,问题那么多。中国也一直在为世界经济走出困境寻找办法、谋划出路,积极与各方分享中国经验。-----多次在国际重要场合,结合中国的发展经验和发展理念,为世界经济发展深度“把脉”,开出了一系列标本兼治、综合施策的中国“药方”。从历史和现实的角度、从国内外比较的视角阐释中国方案,充分演绎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揭示中国发展奇迹的奥妙所在。最大限度发掘各国利益交汇的最大公约数,为陷入低迷的世界经济发展指明了方向。伴随着世界经济的深度融合,各国日益相互依存,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经济命运共同体,必将越来越紧密。

提出全球治理体系,坚持共商共建共享原则。践行正确的义利观,倡导合作、可持续的安全观,坚持要合作不要对抗,要双赢、多赢、共赢不要单赢。加强协调合作,共同推动全球治理体系变革。“一带一路”建设的倡议,得到世界大多数国家的积极响应。“一带一路”不但着眼于经济上的合作共赢,也致力于文明、文化间的沟通交流,促进各国人民的民心相通,以人文交流夯实各项合作的精神基础,继承和弘扬“丝路精神”,凝聚中国和参建各国的智慧,促进和平发展、共同发展,构建全球治理体系命运共同体。以人类命运共同体为纲领的全球治理体系,展现了对中国和世界各国关系长远发展的战略思考,也给国际社会新秩序的建立带来新动力。充分体现了负责任的大国担当,为解决全球热点问题、难点问题提出中国方案,贡献中国智慧,发挥建设性作用。

央视近日播出的《大国外交》政论专题片,紧紧围绕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一系列外交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充分展示了中国的大国智慧。

中国人爱好和平,中国历来都坚持和平外交政策。早在1953年,中国提出的“平共处五项原则”是中国奉行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的基础和完整体现,被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接受,成为规范国际关系的重要准则。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奉行中国特色外交政策,中国外交给人民带来的获得感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一带一路”等中国理念、中国方案的世界回响,充分展现我国领导人高瞻远瞩、广交睦邻的风采和当今中国“世界和平建设者、全球发展贡献者、国际秩序维护者”的世纪形象。

中国作为一个大国,为了走向更加文明、更加繁荣,人们生活更加稳定,敢于担当大国的责任与使命。中国实行的特色外交政策,从顶层设计到深耕细作,不断的为世界和平发展贡献智慧、提供方案、展示谋略。

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已经得到国际社会越来越多的支持、响应和好评。中国本着开放包容的态度,不结盟,不自我膨胀,不称王称霸,对所有国家一视同仁。中国的倡议“一带一路”让中国发展机遇和世界广泛分享,中国同时从世界共同发展中获得更多机遇。在体现我们大国智慧的同时,也给某些西方国家舆论造势的“中国威胁论”以有力的回击。

近日,大型政论专题片《大国外交》开播,该片生动展示了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下,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展开了波澜壮阔的历史征程,谱写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绚丽篇章。从“中国梦”的阐述到“亲诚惠容”周边外交新理念的提出,再到“一带一路”等中国方案的确定,中国特色大国外交正经历着深刻“蝶变”。

独具“深度”的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国不以利为利,以义为利也。”“中国将永远向世界敞开怀抱,也将尽己所能向面临困境的人们伸出援手,让我们的‘朋友圈’越来越大。”习近平的外交实践不断印证着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深度。大国交往是中国外交实践的关键领域,中国人民不仅希望自己过得好,同时也希望世界人民过得好,在国与国相处的过程中,不分国土面积的大与小,也不论国家实力的强与弱,中国始终秉持“相互尊重、合作共赢”的理念,这正是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独具的深度。

独具“广度”的中国特色大国外交。随着全球化的纵深发展,世界各国的利益和命运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紧密地联系在了一起,这赋予了中国外交前所未有的广度。构建合作共赢新型国际关系,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秉持“亲诚惠容”周边外交新理念,让周边命运共同体理念开花结果;深化同发展中国家互利合作,共同进步。这既是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砥砺前行的真实写照,也是中国与世界共同弹奏的交响曲,还是中国人民与世界人民和谐共生的圆舞曲。

独具“温度”的中国特色大国外交。“拿破仑说过,中国是一头沉睡的狮子,当这头睡狮醒来时,世界都会为之发抖。中国这头狮子已经醒了,但这是一只和平的、可亲的、文明的狮子。”习近平在中法建交50周年纪念大会上首提“新狮子观”,既是对中国发展的生动诠释,也是对中国的大国外交、周边外交、多边外交等的完美概述。中国人常讲:“大河有水小河满,小河有水大河满。”中国与世界上其他国家都是这颗蔚蓝色星球上的家庭成员,因此发展起来的中国不会抱有“零和博弈、你输我赢”的狭隘思维,开放、合作、共赢等朴实而有温度的现代化外交理念将成为国与国交往的通行证。

由中共中央宣传部、新华通讯社、中央电视台联合制作的6集大型政论专题片《大国外交》28日在中央电视台等电视台开播,全景展现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恢宏历程。

如果说,7月份十集大型政论专题片《将改革进行到底》,回答了时代之问和人民之问,让人们对当下中国有了一个宏观和客观的认知,也让人们在实现中国梦进程中有了清晰的认知和定位。那么,此次8月播出的政论专题片《大国外交》,则回答了在世界环境中中国应置身何处,扮演什么的角色,在全球的语境下我们应怎样的自我认同以及赢得他人认同。

在“没有人可以是孤岛”的当下,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中国梦的实现也不能离开世界,这就要求我们要与世界其他国家和民族搞好关系;要求我们不仅要自我发展,还要在世界的格局中发展,我们要借世界的他山之石,攻中国梦这块玉。而这些不仅需要有国内外合适的环境,更需要我们对自己有一个正确的自我认知。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立足于我国作为发展中国家的定位,积极服务国内发展,努力为国内发展营造良好外部环境,同时在国际上坚定维护广大发展中国家的共同利益和正当权益,积极推进外交理论和实践创新,让我们生活在一个和平的国度内,不为“外界”打扰,安心工作,踏实的奋斗,实现着自己的人生梦想和我们所有人共同的中国梦。这些都指向我们要和平和发展,要合作与共赢,我们最终是要实现共赢共享,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这样下的我们折射出“自我”是要有所担当和有所实干的。

《大国外交》让我们能更深刻的读懂国家,更深刻的认知和理解世界,宏大的叙事为我们个体建构的提供了新视角,让我们在国家和世界的语境下有机会重新构建自我认同,而这个重新构建的自我是我们面对“过去”的标尺,也使我们选择“未来”的航向标。

1840年,鸦片战争撬开闭关锁国的清政府大门,从此中国开始走向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这不仅让我们意识到固步自封的危害、强国建设的重要、强大军队的关键,也让我们更加珍视和平、合作、共享、共赢的发展环境,这就需要开展“大国外交”。

大国外交需要大国责任。随着中国的国际影响力不断提升,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也凸显得淋漓尽致,中国担当、中国胸怀、中国力量更是为国际社会的和谐、稳定,做出巨大的贡献。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完成28次出访,飞行里程约57万公里,累计时长193天,足迹遍及五大洲、56个国家以及主要国际和区域组织,让中国声音、中国智慧、中国能量传播到世界各个角落。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各国应该共同推动建立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5年来,中国推动新时期中美关系持续健康稳定向前发展,与东盟国家关系站上更高起点,确立中非全面战略合作伙伴关系新定位……同时,不断加强经济组织合作引领,与金砖国家携手打造新的“金色十年”,开启“一带一路”建设、设立亚投行,推动g20向长效治理机制转型,于达沃斯世界经济论坛年会扮演更重要角色……不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中国运筹帷幄,与各国求同存异、携手共进,给自己创造了机遇,也让全世界得到实惠。

但大国外交并非一路坦途。中国是社会主义国家,势必会与众多资本主义国家开展激烈竞争,甚至形成掎角之势。不少老牌资本主义国家始终不看好中国,从最初的“中国崩溃论”,到新时期的“中国威胁论”,各种错误论断、偏激理论甚嚣尘上。但中国的“大胸怀”,让发展国力、合作共赢、包容和谐、拼搏奋进成了主色调,也进而得到了不少国家的理解、欣赏、信服。近年来、中国道路、中国模式、中国经验的国际影响力逐步吸引了外界的眼光,让国际社会在好奇、惊讶之余,更好地了解、研究中国,携手创新全球治理理念。

与此同时,大国外交需要大国担当。随着中国综合国力增强、国际话语权的提升,中国也逐渐在国际社会中扮演更加重要的角色,区域维和、世界反恐、国际援助、和平谈话……中国用实实在在极大力度的人力物力财力投入,让世界更清晰地认识到,中国是负责任、宽胸怀、有格局的大国,中国需要和平的发展环境,也更愿意与世界各国一道共同营造和平有序的氛围,让世界各国搭乘中国发展的便车、共享改革的红利。当然,大国担当不仅在国际上有很高的威望,也为我国公民提供了更多的保障,也门撤侨、亚丁湾护航、国际巡逻等,始终将国人的生命财产安全放在首位,让人民时时刻刻感受到祖国就在身边。

5年的努力,我国外交硕果累累,但我们也要保持平和的心态、正确的认识,始终明确我国现在仍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的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力之间的矛盾依旧是我国的主要矛盾。我们务必携手共进、坚定信念、顽强拼搏,把握好大国外交带来的机遇,勇于接受挑战,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共同缔造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为实现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大国外交》是为全面展现中国外交领域的新思想新战略新实践新成就,由中央组织拍摄的6集大型政论专题片。这部专题片紧紧围绕------提出的一系列外交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深刻反映以-----为核心的党中央以大格局、大气魄、大手笔精心谋划、开拓进取、攻坚克难,引领中国走进世界舞台中心的恢弘历程,充分展现我大国领导人风采和当今中国“世界和平建设者、全球发展贡献者、国际秩序维护者”形象。

纪录片《大国外交》共6集,分别为,《大道之行》《众行致远》。

《中流击水》《穿云破雾》《东方风来》《美美与共》。向我们展现了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为核心的党中央积极奉行“和平、稳定、发展、合作、共赢”的大国外交理念,充分体现大国领导人风采和当今中国大国形象。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理念,即我们将继续高举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旗帜,践行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理念,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紧扣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大国外交中的自信表现,这极大地激发了人民群众的民族自豪感。党的十八大以来,作为中国最高领导人的---28次踏出国门,飞行里程达到57万公里,累计时长193天,出访足迹遍及五大洲的56个国家以及主要国际和区域组织。外交是内政的延续,中国要实现民族复兴中国梦,离不开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这是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努力方向。

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展示出非凡的生命力,一方面得益于中国综合国力的提升,内政发展为外交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夯实了敢于担当的底气;另一方面得益于中国几十年来的不懈努力,自新中国建立后我们提倡建立国际新秩序,努力做到“不畏浮云遮望眼”,沉着应对纷繁复杂的国际环境。在“十三五”规划进入深入推进的重要阶段及中共十九大即将召开之际,中国特色大国外交要继续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要秉持多边主义,引领全球治理进程,特别是引导经济全球化朝着更加包容互惠、公正合理的方向发展,反对各种形式的保护主义。经济全球化已是大势,顺势而行,利于千里。在全球治理的大环境下,建立更加公平互惠的经济全球秩序是每一个发展中的新兴国家最期盼的。公正合理的多边外交能够带来互惠与共赢,是中国一直秉持推崇并将继续推行的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理念。

作为世界第三大经济体,面对世界政治经济格局的深刻变化,中国将始终站在和平稳定一边,站在公道正义一边,做世界和平的建设者、全球发展的贡献者、国际秩序的维护者。致力于构建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必将更有成效、大有可为。

新时代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心得体会华春盈

近日,央视《大国外交》政论专题片展示了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下,中国政府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顺应时代发展潮流,在继承新中国外交传统、保持外交大政方针连续性和稳定性的基础上,积极作为,取得了一系列辉煌的外交成就,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给出了中国方案。

建设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5年来,以-----为核心的党中央对“21世纪国际关系向何处去”这一时代命题做出了中国方案。坚决摒弃丛林法则、不搞强权独霸、超越零和博弈,建设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命运共同体。一个家庭尚且有这样那样的分歧,关键的是不要把分歧当成采取对抗的理由。有些分歧是可以通过努力解决的,双方应该加把劲,把它们解决掉。有些分歧可能一时解决不了,双方应该多从对方的具体处境着想,以务实和建设性的态度加以把控。坚持国家不分大小、强弱、贫富一律平等,尊重各国人民自主选择发展道路的权利,反对干涉别国内政,维护国际社会的公平正义。

分享中国经验,为世界经济发展提供有益借鉴。欧盟一体化遭遇挫折、经济全球化披上阴霾、地区局势动荡不安……。世界那么大,问题那么多。中国也一直在为世界经济走出困境寻找办法、谋划出路,积极与各方分享中国经验。-----多次在国际重要场合,结合中国的发展经验和发展理念,为世界经济发展深度“把脉”,开出了一系列标本兼治、综合施策的中国“药方”。从历史和现实的角度、从国内外比较的视角阐释中国方案,充分演绎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揭示中国发展奇迹的奥妙所在。最大限度发掘各国利益交汇的最大公约数,为陷入低迷的世界经济发展指明了方向。伴随着世界经济的深度融合,各国日益相互依存,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经济命运共同体,必将越来越紧密。

提出全球治理体系,坚持共商共建共享原则。践行正确的义利观,倡导合作、可持续的安全观,坚持要合作不要对抗,要双赢、多赢、共赢不要单赢。加强协调合作,共同推动全球治理体系变革。“一带一路”建设的倡议,得到世界大多数国家的积极响应。“一带一路”不但着眼于经济上的合作共赢,也致力于文明、文化间的沟通交流,促进各国人民的民心相通,以人文交流夯实各项合作的精神基础,继承和弘扬“丝路精神”,凝聚中国和参建各国的智慧,促进和平发展、共同发展,构建全球治理体系命运共同体。以人类命运共同体为纲领的全球治理体系,展现了对中国和世界各国关系长远发展的战略思考,也给国际社会新秩序的建立带来新动力。充分体现了负责任的大国担当,为解决全球热点问题、难点问题提出中国方案,贡献中国智慧,发挥建设性作用。

大国特色外交心得体会

作为一个拥有自己特色的大国,中国的外交政策也呈现出了独特的风格和特点,这种风格和特点被称为“大国特色外交”。在我国取得的外交成就背后,值得我们深深反思大国特色外交。下面从五个方面阐述自己对于大国特色外交的心得及体会。

一、坚定的发展战略。

我国一直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这也是大国特色外交的重要体现。中国的对外政策稳步发展,我们积极参与全球各种经济、政治、文化、安全等领域的合作与交流,并始终将发展放在首位,提出“一带一路“等多条国际走廊、倡导“新发展理念“、开展多领域对外投资合作等一系列举措,使得中国在国际上的地位不断上升,赢得了世界的尊重。

二、注重和平共处。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中国外交的基本原则之一。通过和平共处原则的贯彻,中国倡导国家间平等互利和相互尊重的原则,尊重各国政治制度和选民意愿,积极推动和维护亚太地区和平稳定,形成了“和平发展、和平合作、和平共处”的和谐格局。和平共处也是大国特色外交的重要组成部分,注重各方间的平等与和谐,注重通过合作谋求最大的利益合作共赢,与世界缔造了最终战胜冷战遗留下来的对抗态势,证明了和平发展的道路是可行的。

三、文化交流的推广。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与尊重各国不同的文化是相辅相成的。我国文化底蕴深厚,中华文化的精髓,无论是儒家思想、道家哲学、佛家禅学,都对世界文化产生了广泛的影响。在大国特色外交中,中华文化的推广也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我们积极倡导文化繁荣,推动中国与各国人民的文化交流,让世界更好地了解和了解中国。中华文化在全球范围内的推广,可以使中国在全球文化交流中具有话语权和权威性,树立更大的国际形象。

四、自信的态度。

大国外交往往关乎国家的形象和利益,因此都是十分重要的。中国作为一个拥有悠久历史和自豪传统的文明古国,自然地从骨子里散发出自信和从容,这也是大国特色外交的一个重要表现。我们在面对外交问题时,始终能够保持淡定从容的态度,表现出对于我国外交战略和实力的自信,并不断不遗余力地推广我国在国际上的权威性。

五、大力推进多边主义。

多边主义是国际关系中的重要理念和模式,也是大国特色外交的重要体现。我国始终坚定不移地支持多边主义和联合国的作用,倡导和推动国际社会通过平等、公正、包容的对话与合作,协调解决国际问题。我们也积极加入国际组织,同全球各国人民一起共同推进全球治理和移民问题合作等重要议题的解决。

总之,大国外交的特色已经从过去的“不露锋芒”逐步转为“不急不躁、和而不同”,这种特色符合当今的世界潮流,具有丰富的内涵和现实意义。在当前不稳定和不确定性日益加剧的世界背景下,大国特色外交在维护国家整体利益和应对全球挑战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我们应该更加深入地学习它的内涵,为我国外交事业的发展奉献自己的力量。

大国特色外交心得体会

近年来,中国的国际地位逐渐增强,成为世界上最具影响力的大国之一。在这个过程中,大国特色外交扮演了至关重要的角色。在本文中,我将分享一些我对大国特色外交的心得和体会。

第二段:背景和定义。

大国特色外交是指一种以本国利益为核心,以外交手段实现国家战略目标的国际交往方式。它弥补了传统外交的不足,更注重实践性和结构性,通过积极转移国内矛盾,促进国际合作,实现多赢的局面。大国特色外交具有多元化、平等互利的特点,使国家在国际上更具有表现力和更具说服力。

第三段:体会和感受。

经过多年的实践和总结,我发现,大国特色外交最重要的是它的策略性和前瞻性。大国需要通过制定长期规划和预测机制,明确自己的国际地位和未来的发展路径。同时,无论是在国际事务中还是与其他国家的经济接触中,大国都需要有过人的谋略和远见,以达到最佳的国际化效果。一旦出现突发事件或者挑战,大国也需要有应对方案并迅速行动。只有这样才能确保大国的声誉和利益不受损失。

此外,大国特色外交还需要把握正确的态度和方法。在与其他国家交往时,传递出的信息和态度应该是坚定、自信、开放、互利和负责任的,这样才能获得他人的信任和尊重。同时,大国在国际范围内也应该树立体面、有魅力、透明度高等优良形象,这也能在某种程度上彰显出大国特色外交的实力和文化魅力。

第四段:成功案例的分析。

大国特色外交的实际效果可以通过许多成功案例和精彩实践来证明。比如,中国在推进“一带一路”倡议的过程中,采用了大力投资、贸易互通、基础设施建设等多重手段,成功地提高了自身国际地位和贸易额,并且帮助许多发展中国家改善了经济条件。这是一个非常成功的案例,充分展示了大国特色外交的卓越成效。

第五段:总结。

综上所述,大国特色外交是一种适应新时代和新形势的外交理念和实践,极度重视全局、战略、前瞻和规划,注重多方面的双赢;中外交务干部也应该注重学习大国特色外交的实践技巧和方法,提高威信和信誉,加强国际合作和互信,在世界上更为积极地发挥重要的作用。

论中国特色大国外交

百度百科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网络百科全书,旨在创造一个涵盖所有领域知识,服务所有互联网用户的中文知识性百科全书。在这里你可以参与词条编辑,分享贡献你的知识。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论中国特色大国外交5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一书,提出了许多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深刻回答了新的历史条件下党和国家发展的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学好治国理政这门必修课,用好《习近平谈治国理政》这本工具书,这既是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基本要求,又是进行建设伟大工程、推进伟大事业,实现伟大梦想的必然之路。

学习《习近平谈治国理政》怎么学?我的理解就是指导工作,创新思维,更新观念,锐意进取做。习近平谈治国理政最鲜明的特点就是知行合一,以知之深推动行之笃,用行之实促进知之更新,坚持问题导向,以钉钉子精神把事业一步步推向前进。要实事求是对标干,带着“刀刃向内”,认真根除学习和工作中的问题,找准有可作为的着力点,努力提升工作能力和水平。

作为基层单位党派行管办来说,学好用好《习近平谈治国理政》这一重要思想,要带着感情学、带着使命学、带着责任学、带着问题学、结合实际学、立足岗位学。要把为省民主党派机关服务装在心里,把责任和担当扛在肩上,密切与党派机关干部职工的联系,健全管理职能、增强保障能力,奋力书写党派行管工作新篇章。

一、着力加强自身建设,始终对党绝对忠诚。对党绝对忠诚是每个党员的首要政治品质,也是我们党坚强有力、永远立于不败之地的重要保证。党派行政管理工作是党的工作,对党绝对忠诚是完成好各项任务的必然要求。一要强基固本。扎实开展学习教育,关键是立足于学,坚定理想信念;着眼于做,贯彻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习近平同志治国理政思想和视察湖北时重要讲话精神,做到真学真懂、真信真用;不断强化支部党员意识,牢记党员是第一政治身份、为党派机关工作是第一职责。要坚持知行合一、学做结合,把管理保障,解决问题贯穿始终。二要严肃支部政治生活。严肃党支部首先要从支部政治生活管起严起,真管真严、敢管敢严、常管常严。加强和规范支部政治生活,增强政治生活的政治性、时代性、原则性、战斗性,使支部党员不断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三要建章立制。严格工作生活秩序,用制度管事,用规矩管人,形成风清气正的良好氛围。

二、践行党的宗旨,始终把服务牢记心上。服务是党派行管办的立身之本,也是党派行管办工作的职责所系、价值所在。党派行管办只有把为党派服务牢记心上,努力为党派机关服务、为广大干部职工服务,才能助推党派机关工作高效运转、使他们更好为多党合作参政议政献策出力,为我省经济社会发展作贡献,为成员服好务。一要以服务保障和改善需求为重点优化服务。加强科学运行管理,提高保障水平和经费使用效率。深化公共设施管理整改,加大资源整合力度,加强统筹使用,制定好设施项目改造方案,不断改善党派机关的办公条件和环境。紧紧抓住党派机关广大干部职工普遍关心和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积极开展调查研究推进工作开展,出实招、办实事、求实效,积极主动解决实际问题。二要通过持之以恒抓作风建设优化服务。作风关系形象、代表党性、影响工作。党派行管工作好与坏与省委和统战部的形象密切相关,要认真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推动机关厉行勤俭节约、反对铺张浪费。密切关注“四风”问题不放松,建立健全作风建设长效机制。

三、守住法纪底线,始终在清正廉洁上作表率。清正廉洁是党员干部从政为官之基、安身立命之本民主党派行政管理工作直接跟钱财物打交道,廉政风险点比较多,清正廉洁需要时刻强调,反腐倡廉必须警钟长鸣。一要坚持高尚精神追求。锤炼党性修养,拧紧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这个“总开关”。树立正确的权力观,处理好公和私、情和法、利和法的关系,做到依法用权、廉洁用权。自觉抵制贪欲和歪风邪气,干干净净做事、清清白白做人。二要严格执纪监督问责。始终把纪律和规矩挺在前面。抓好行管办工作人员反腐倡廉教育,强化宗旨意识和法纪意识,筑牢拒腐防变的思想防线。

“一带一路”进行了五年,实际上已经步入一个新的阶段,必须进行高质量的转型和发展,我们需要更加系统、全面地提升研究,进一步把成果实化。

“一带一路”建设,简单地从技术和实务方面进行总结,有四个观点进行汇报:

第一个就是“一带一路”体现了兼顾国际、国外两个大局的国家治理理念。可以看到,对外层面上中国已经进入到一个令人瞩目的全球舞台的中心地位。对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国际上也有很多期待,希望中国在经济、技术各个层面提供帮助。“一带一路”建设很好地体现了统筹国内国际,更好运用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

第二个“一带一路”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外交思想和大国外交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一带一路”建设把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外交方面不管是理念还是实践中的内容进行一系列的创新,给予完美展示,在周边外交、发展中国家外交、多边外交这几个层面都得到了诠释。

第三个观点是“一带一路”是中国推动全球化,并参与和改革全球治理体系的一个理念。特别是2016年以来,经济全球化遭遇逆流,中国作为第二大经济体,作为发展中国家的领头羊,能够提出怎样一种发展模式、一种什么样的全球治理观,推动全球化进一步向前迈进,任务很重。

第四个观点是“一带一路”是中国提出的世界共商共享共建的国际合作倡议,这个倡议首先是对中国自身来说具有首创优势。现在首先的问题就是如何把首创优势、先发优势作为引领优势,其次是跟发展中国家如何进一步巩固团体的问题。发展中国家是世界上主要的群体,把中国的“五大发展理念”、发展模式,如何共享给各国,让周边的发展中国家和相关的发展中国家借鉴,也是非常重要的任务。

总的来看,“一带一路”体现了中国作为发展中国家在推进新时代大国外交中的历史担当。(本文系作者在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工作5周年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研讨会暨北京师范大学“一带一路”学院成立大会上的发言,有删减。)。

谈治国理政》第三卷《深入推进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全篇围绕做好新时代外交工作,科学分析了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成就、机遇和挑战,为推进中国同世界各国深入交流提供了基本遵循,指明了前进方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中国特色大国外交也进入了新时代。

面对世界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的复杂形势,以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和平与发展是时代主题的科学判断,坚持和平发展大势不可逆转的基本估计,同时也清醒地认识到并且明确指出:世界面临的不稳定性不确定性突出,人类面临许多共同挑战。

正是基于这些判断和估计,总书记呼吁各国人民同心协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世界。党的十九大是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的动员令,向国际社会宣示了中国要推动构建新型国际关系,即“相互尊重,公平正义,合作共赢”,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坚强决心,也展现了新时代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新特点。

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总书记更是将“坚持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为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十四条基本方略之一,并强调中国要“始终做世界和平的建设者、全球发展的贡献者、国际秩序的维护者”。可以说,“坚持和平发展道路,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新时代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根本任务,归根到底就是坚持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天下为公”的优良品格与人类文明中崇尚和平友善的普遍诉求,兼顾中国自身利益与世界各国共同利益,努力参与全球化,谋求共同发展并引导全球治理向更高水平迈正如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所说,推进大国协调和合作,构建总体稳定、均衡发展的大国关系框架。中国历来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建立和发展全方位多层次全球伙伴关系,一直是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努力方向。

大国关系在国际关系体系中具有不容置疑的重要意义,也是新时代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重要组成部分。

首先,要注重构建中美新型大国关系。中美关系在中国大国外交中占有特殊地位。中美关系如何发展,事关两国自身利益,也牵动整个国际关系。

其次,要推动中俄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不断迈上新台阶。中俄关系有着良好的发展前景,双方在共同维护地区和平稳定、共同推动区域安全合作、共同参与全球治理等方面有很大的合作潜能。中俄两国之间一直保持着多种形式的友好联系与合作。不断巩固和发展中俄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符合两国关系的大局和时代发展潮流,也是维护国际安全的重要因素。

再次,要坚持共同打造中欧四大伙伴关系。欧盟是当今世界最大的区域性国家联合组织,在地区和国际事务中具有独特作用和影响。作为当今世界的“两大力量、两大市场和两大文明”,中欧关系既是世界上最重要的双边关系之一,也是新时代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重点方向之一。中欧双方应继续推动和平、增长、改革、文明四大伙伴关系建设,在凝聚双方共识的基础上向前发同时,周边外交以及处理好与发展中国家关系在新时代中国特色大国外交中的地位也十分突出。中国是周边环境复杂的大国,处理好同周边国家关系对中国的繁荣发展十分重要。

总书记更是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按照亲诚惠容理念和与邻为善、以邻为伴周边外交方针深化同周边国家关系,秉持正确义利观和真实亲诚理念加强同发展中国家团结合作”。

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团结依靠广大发展中国家,既是中国外交的优良传统,也是新时代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独特优势。

在开展新时代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过程中,“一带一路”是重要抓手,是搭建新的国际合作平台、开辟人类社会走向命运共同体的现实之路。四年多来,“一带一路”建设在全速推进,已经大大提升了中国与沿线国家的务实合作水平。

习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也多次谈到“一带一路”,他表示,中国将积极促进“一带一路”国际合作,努力实现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打造国际合作新平台,增添共同发展新动力。

当前,随着“一带一路”被庄严地载入党章,这艘史无前例的合作共赢之船,将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破浪远航。

入新时代,中国特色大国外交肩负新使命。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共产党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的政党,也是为人类进步事业而奋斗的政党。中国共产党始终把为人类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作为自己的使命”。中国人民的梦想同各国人民的梦想息息相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离不开和平的国际环境和稳定的国际秩序;随着中华民族迎来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中国将更有能力为世界和平发展和人类进步做出贡献。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将向世人昭示,中国共产党人不仅能建设好自己的国家,而且能带动各国共同发展,为解决人类问题贡献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为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拓展新的路径。

提升综合国力,我国开放的大门越开越大。自古以来,弱国无外交。当今世界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虽然我国还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发展正面临重要战略机遇期,但综合国力突飞猛进,已今非昔比。

改革开放四十多年来,我国始终沿着开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赢的方向发展,大力提升经济水平和综合国力,不断加强对外经济合作,致力于推动经济全球化进程。

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形势,总书记的重要论述准确把握了中国与世界的关系,对我国面临的机遇与挑战作出了科学判断和战略定位。我们开启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新征程,积极构建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使我国开放的大门越开越大。

展现大国担当,我国建交国数量越来越大。大国关系事关全球战略稳定。当今的中国,正致力于走对话而不对抗、结伴而不结盟的国与国关系新路,处处展现着大国担当。我们积极开展抗疫国际合作,发挥产能优势,已经或正在向150多个国家和国际、地区组织提供医疗物资援助;发挥技术优30个国家派出32支医疗专家组;发挥制度优势,安排280余架次航班接回5.8万多名滞留海外的同胞,协助救治海外中国公民5600余人。我们同发展中国家的团结合作蹄疾步稳,中非友好合作换挡提速,中拉政治互信不断夯实。

我们的国际认同度不断提升,建交国数量已上升至180彰显大国自信,我国国际影响力越来越大。不畏浮云遮望眼,乱云飞渡仍从容。在《努力开创中国特色大国外交新局面》一文中,总书记提出的“十个坚持”科学回答了中国外交举什么旗、走什么路、追求什么目标的问题,是外交思想的总体框架和核心要义,彰显着在外交方面的大国自信。在外交实践中,我们发扬斗争精神,增强斗争本领,讲求斗争艺术,在原则问题上寸步不让,在策略问题上灵活机动,有力维护了民族尊严和国家利益。

我们突出文化自信,在外交中讲好中国故事、中国共产党的故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故事、中国人民的故事,让世界更多地了解中国,了解中国共产党,赢得了尊重,增进了合作,使我国的国际影响力越来越大。

先是俄罗斯总理梅德韦杰夫和美国总统特朗普这两个大国领导人在相隔不到一周的时间里访华,紧接着国家主席习近平和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先后出访周边国家,并出席多边会议。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闭幕后不到一个月的时间里,中国外交“既迎进来又走出去”,掀起一波高潮,密集的外事安排让很多长年跑外事口的媒体记者都感到有些吃不消。

中共十九大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被写入最新版的党章。就外交层面而言,在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就是要推动构建新型国际关系,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外交部长王毅在十九大中央国家机关代表团开放日讨论时发言称,这句话高度凝练了新时代中国外交追求的总目标,也向世界公开亮明了我们希望与各国共同努力的大方向。

在这种新时代的背景下,中国外交在十九大之后的开局就呈现出很多为外界所关注的新意。虽然有巧合的因素,但是国家主席和国务院总理在同一时间段分别在国外出访的情形,自中共十八大以来还是头一次发生,并引起了外界的关注。此外,另一个也被视为“破例”的现象是,中国共产党全国代表大会闭幕后,美国总统成为首个到访的外国元首。

在美国总统特朗普结束对中国进行国事访问的当天,11月10日中午,国家主席习近平的专机几乎和特朗普所乘坐的“空军一号”同步抵达越南岘港。习近平此行除了在越南岘港出席apec(亚太经合组织)第二十五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外,随后还对越南、老挝进行国事访问。

11月10日下午的apec工商领导人峰会上,最先登台的特朗普和最后出场的习近平分别所作的主旨演讲成为了当天会场内外最受关注的两场演讲。在特朗普就任美国总统后,媒体记者已经习惯了在重大国际会议上,作为全球头两号经济体的中美在全球化问题上分别“吹暖风”和“吹冷气”的迥异立场。

特朗普在演讲中称,美国已经准备好与印度洋-太平洋地区的任何国家签署双边协议,但是必须基于“互相尊重和互惠互利”的原则。与此同时,美国“再也不会签署那种束缚手脚、被迫放弃主权并且几乎不可能切实执行的多边协议”。和此前在七国集团(g7)和二十国集团(g20)峰会上一样,特朗普展现出了自己在全球化上与其他成员截然不同的态度。

在当天下午晚些时候,习近平发表了题为《抓住世界经济转型机遇谋求亚太更大发展》的主旨演讲。在约35分钟的时间里,习近平一上来就向与会者阐释了世界经济正面临的深层次转变,并明确指出,“过去数十年,经济全球化对世界经济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已成为不可逆转的时代潮流。”

习近平强调指出,我们将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始终做世界和亚太地区的和平稳定之锚。

在演讲中,习近平还两次提及“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在分析当前的世界经济形势时,习近平在演讲中称,“坚持多边主义,谋求共商共建共享,建立紧密伙伴关系,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新形势下全球经济治理的必然趋势。”此外,在演讲的最后,习近平介绍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行动纲领和发展蓝图。他所列举的中国人民将开启的“五个新征程”中,涵盖了不久前写入十九大报告的“推动构建新型国际关系、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和四年多前习近平在莫斯科国际关系学院演讲阐述“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时相比,此番再提“人类命运共同体”,不仅概念更加清晰,而且路径也已经明确。巧合的是,这两次阐释都发生在“首次出访”中,四年多前是十八大之后习近平以国家主席身份进行的首次出访,而这次是十九大之后中国领导人的首次出访。

“‘建设新型国际关系’和‘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是路径和目标的关系。”外交学院院长秦亚青在接受《中国新闻周刊》采访时指出,将上述两者结合在一起,并且写到十九大报告里,是因为自十八大以来,中国外交的理念发展和实践发展都是基于这两点。

“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这一概念,上世纪90年代就开始在西方萌芽,其背景就是冷战的结束。冷战期间,美苏两大集团对立是国际关系发展的主线。当时,国家安全的最大威胁来自于敌对国家;而随着冷战结束和全球化的兴盛,虽然传统威胁仍然存在,但新出现的威胁更直接危害整个人类社会,比如恐怖主义等。

如何面对人类的共同威胁和全球化带来的新问题?自上世纪90年代后,西方产生了很多种类似的“人类共同体”的提法,但直到中国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并进行明确的阐释,这一理念才逐渐变得清晰和完整。

“这个世界,各国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程度空前加深,人类生活在同一个地球村里,生活在历史和现实交汇的同一个时空里,越来越成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运共同体。”2013年3月,习近平在莫斯科国际关系学院演讲时,将2012年11月写入中共十八大报告的“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做了明确阐述。

四年多后,十九大报告不仅将“推动建设新型国际关系”和“推动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列在一起提出,还对新型国际关系的内涵做出明确界定,就是“相互尊重,公平正义,合作共赢”。外交部长王毅在十九大期间对此曾予以进一步阐释称,“这三个关键词旨在摈弃传统的以强凌弱的丛林法则,建立在大小国家一律平等这一中国外交的优良传统之上。”

秦亚青告诉《中国新闻周刊》,过去西方主流的观点认为,世界是竞争性、冲突性、二元对立的,国际政治是零和游戏;各国只考虑自己的利益,必然是各自为政,以邻为壑。如果被这种想法支配,那就还是赤裸裸的权力政治,就永远实现不了人类命运共同体。因此,只有通过构建新型国际关系,各国才能避免冲突,务实合作,实现共同利益最大化,最终建成“共同体”。

在中国前apec高官王嵎生看来,“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与apec所倡导的‘大家庭精神’也可谓一脉相承。”王嵎生向《中国新闻周刊》进一步解释称,这种“大家庭精神”,也就是在实践中逐步形成的独特的apec合作方式。它承认多样性,强调自主自愿和协商一致、允许灵活性和渐进性,集体制定奋斗目标,各成员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努力达标。

3年前,在北京举行的apec第二十二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作出开启亚太自由贸易区进程的历史性决定,批准了《北京路线图》。此次在越南岘港,习近平再次呼吁:“要按照商定的路线图,坚定推进亚太自由贸易区建设,在开放中实现亚太新一轮大发展。”最终,apec第二十五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发表的宣言中重申致力于全面系统推进并最终实现亚太自由贸易区,深入推进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

在对越南进行国事访问期间,习近平同越共中央总书记阮富仲、越南国家主席陈大光和越南国会主席阮氏金银等越南领导人分别举行了会谈会见。因需要赶赴菲律宾出席东盟峰会,越南总理阮春福无法在首都河内迎接习近平对越南进行的国事访问,还专程赶到岘港,在apec领导人非正式会议期间提前同习近平见面。

有媒体分析称,中越领导人在此访中重提“同志加兄弟”,强调双方是“好邻居、好朋友、好同志、好伙伴”,显然是希望借助共同的社会主义价值观,在以积极姿态处理好历史问题和现实分歧的基础上进一步增强两国关系。

在13日结束对越南的访问后,习近平还前往老挝进行国事访问,同老挝人民革命党中央委员会总书记、国家主席本扬,以及老挝总理通伦、国会主席巴妮等分别举行会谈会见。

外交部部长助理陈晓东在访问前夕的媒体吹风会上表示,习近平对越南、老挝进行的国事访问,是中共十九大胜利闭幕后,中国党和国家最高领导人首次出访,也是新时代中国特色周边外交的开篇之作,将开启新时代中国特色周边外交的新境界。

而在岘港出席apec领导人非正式会议期间,习近平在下榻的酒店分别与俄罗斯总统普京、菲律宾总统杜特尔特、韩国总统文在寅和日本首相安倍晋三等举行了会见。对于很多媒体记者而言,这几场被视作是着眼于“周边外交”的密集会见,还有一个很明显的特点:除了已与中国保持了较长时间的处于“历史最好时期”关系的俄罗斯外,菲律宾、韩国和日本近几年都曾因领土、安全等问题与中国的关系出现过比较大的波动。

由于全球战略重心东移,中国所处的亚太地区战略地位提升,使得中国周边地区成为了世界大国角逐最为激烈的地区之一。十八大以来,周边外交在中国外交总体布局中的分量有了明显提升。习近平在十八大和十九大以后的首次出访国,也都选择了周边国家。

2013年10月,中共中央召开了自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的首次周边外交工作座谈会,明确将周边外交作为中国外交的优先方向。习近平还在会上首次提出了“亲、诚、惠、容”的新时期中国周边外交理念。一年后,在2014年11月举行的中央外事工作会议上,习近平首先强调的也是周边外交,强调要切实做好周边外交工作,打造周边命运共同体。

“2013年周边外交工作座谈会和2014年的中央外事工作会议后,我的感觉是,中央对于外界的战略性规划基本做好了。”外交学院院长秦亚青对《中国新闻周刊》说。也因此,2014年还被称为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元年。

在2014年中央外事工作会议上,习近平强调,中国必须有自己特色的大国外交。他还就新形势下不断拓展和深化外交战略布局提出要求,强调了“七个切实”,包括要切实抓好周边外交工作,切实运筹好大国关系,切实加强同发展中国家的团结合作,切实推进多边外交,切实加强务实合作,切实落实好正确义利观,切实维护我国海外利益等。

十九大报告中进一步勾勒了中国外交的未来布局,“中国积极发展全球伙伴关系,扩大同各国的利益交汇点,推进大国协调和合作,构建总体稳定、均衡发展的大国关系框架,按照亲诚惠容理念和与邻为善、以邻为伴周边外交方针深化同周边国家关系,秉持正确义利观和真实亲诚理念加强同发展中国家团结合作。”报告还对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内涵作了更加明确的阐释,要建设“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世界”。

在秦亚青看来,十八大以后,中国外交最重要的变化是整体外交定位清晰了,明确提出要走中国特色大国外交之路。此外,还全面厘清了重大的外交理念。中国的世界观、秩序观、安全观等,都在一系列文件和讲话中得到了明确。

2013年6月,习近平在美国加州安纳伯格庄园与时任美国总统奥巴马会晤时,还阐明了构建新型大国关系的“十四字方针”:不冲突不对抗,相互尊重,合作共赢。

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前院长崔立如认为,伴随着中国和平发展,全球中的力量对比发生变化,造成国际秩序、国际权力结构正重新平衡。中美间的战略竞争越来越强,战略共识越来越少。而新型大国关系的提出,准确命中了中美这一全球最重要的双边关系处于重新平衡过程中的现实需求。

崔立如告诉《中国新闻周刊》,在刚刚结束的特朗普访华上,中国就发挥了比较好的引领作用。崔立如认为,在消极面和积极面之间,中国加重了积极面的筹码,使得这次中美元首对话更多地带有积极的性质。

“面对问题,中国外交的理念是会认为机遇和挑战并存,而且机遇总是大于挑战。这个机遇不是摆在那儿的,而是通过人的能动性创造出来的机遇。”秦亚青也认为,特朗普上台后中美关系从外界非常担心的状态演变成现在这种积极的局面,是因为“中方做了很多工作,特别是海湖庄园会晤的成功举行,就是在困难中创造的机遇”。

而且,这些年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取得让世人瞩目的成绩,其中也有机遇的因素。世界正需要有更多元的力量来推动前行,中国刚好也发展到了这一步。但发挥能动性,敏锐地抓住这个机遇也至关重要。

清华—卡内基全球政策中心主任韩磊(paulhaenle)则告诉《中国新闻周刊》,中国之所以能在地区和全球舞台上扮演更加积极主动的角色,也是特朗普治下的美国采取“美国优先”的收缩外交政策的结果。

不过,从另一方面看,在坚决捍卫国家核心利益上,中国的态度也是非常明确的。这在应对南海局势上体现得最为明显。秦亚青对《中国新闻周刊》指出,过去有一段时间,中国在这个问题上的阐述比较模糊,因为出于当时的形势考虑,需要避开一些矛盾旋涡。现在作为大国,有些矛盾我们已经避不开了。

在越南岘港出席apec领导人非正式会议期间,智利总统巴切莱特是与习近平举行正式会见的唯一非周边国家领导人。习近平还同巴切莱特一道出席了中智自由贸易协定升级议定书签字仪式。这是中国同拉美国家首度完成自由贸易协定升级,不仅会为中智务实合作注入新动力,也会在国际范围内起到积极示范作用。

而在习近平对越南进行国事访问期间发表的《中越联合声明》中,越南明确表示,欢迎并支持推进“一带一路”倡议,并愿同中方落实好业已签署的共建“一带一路”和“两廊一圈”(昆明-老街-河内-海防-广宁”和“南宁-谅山-河内-海防-广宁”经济走廊以及环北部湾经济圈)合作文件。

越南在“一带一路”倡议上的态度从早期的以疑虑为主,到近来的积极欢迎和支持,是周边多国尤其是东盟国家几乎都有过的心路历程。2013年,国家主席习近平提出“一带一路”倡议后,外界一开始并没有意识到其重要性,也不清楚这个倡议是否能真正“走出去”、形成规模。但到了今年5月首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在北京举行时,29位外国元首和政府首脑前来赴会。他们当中有的来自亚欧非大陆这些“一带一路”的沿线区域国家,也有的来自不在“一带一路”沿线的拉美国家,而且亚洲、欧洲、非洲、拉美等地区均有代表,国际社会对“一带一路”倡议已经形成了广泛认同。

自“一带一路”倡议提出的四年来,中方同有关国家协调政策,包括俄罗斯提出的欧亚经济联盟、东盟提出的互联互通总体规划、哈萨克斯坦提出的“光明之路”、土耳其提出的“中间走廊”、蒙古提出的“发展之路”、越南提出的“两廊一圈”、英国提出的“英格兰北方经济中心”、波兰提出的“琥珀之路”等。此外,中国同老挝、柬埔寨、缅甸、匈牙利等国的规划对接工作也全面展开。

相较于东亚和欧洲的经济获得长足增长,欧亚大陆的中间地带多年来经济发展相对滞后。有不便具名的中国资深外交官曾表示,中国在设计“一带一路”时,确实有一个“大棋局”,就是如何推动欧亚大陆的整体发展,填平长期处于凹陷状态的大陆中间地带,也被为“政策洼地”。

法国前总理德维尔潘曾在法国《回声报》上撰文称,“一带一路”倡议主张通过大量的公路、铁路、港口、金融、电信等基建计划,填补东亚和欧洲这两大“繁荣极”之间的经济、政治、人文真空,无疑有利于推进发展,也会遏制从中东经外高加索直至中亚的极端伊斯兰主义蔓延势头。

国际电信联盟秘书长赵厚麟早前在接受《中国新闻周刊》采访时称,随着“一带一路”规划的出炉和“一带一路”建设的推进,外界开始觉得中国不是说说漂亮话而已,而是切切实实地在做工作。

在参与全球治理过程中,中国经历了从被动应付、一般性参与、主动参与到主导参与的过程。十八大以来,中国先后提出“一带一路”倡议,主导创建丝路基金、亚投行和新开发银行等,在一定程度上对美国主导的全球经济制度产生了制衡作用,也为新兴国家更好地参与全球治理打下了坚实基础。

“在中央对于外交的战略性规划基本明确后,接下来就是在自己的能力范围内如何积极有为、一步一步地去实践这些规划。当然,规划本身也会与时俱进地做改进。”外交学院院长秦亚青对《中国新闻周刊》说。今后五年,中国会主要在实施上下功夫,实践的力度会更强。习近平在国内考察时,曾说过“一分部署,九分落实”。在秦亚青看来,这种思路在外交上同样适用。

“但我们现在参与的很多全球公共事务就是有优先级的,会有对于自身资源的考量,不会无限投入。不论以后强大到什么地步,这一原则都要坚持。”秦亚青说。

十九大报告中,有两个很重要的界定,一是“中国仍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二是“世界正处于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和平与发展仍然是时代主题”。“处于初级阶段”就意味着中国承担责任要量力而行,此外,中国现在不断向世界释放的信号就是不称霸。秦亚青认为,这样的信号释放不仅是政策宣示,更重要的是展现关于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世界观。在这个共同体中,不能有任何国家存在称霸意图。如果有国家称霸,那就还是强权政治。

新加坡国立大学东亚研究所所长郑永年在接受《中国新闻周刊》采访时也表示,尽管一些西方人认为中国已经放弃了邓小平时代的"韬光养晦"的国际战略,但实际上世界上从来没有像今天中国这样"韬光养晦"的大国。从前的大国,在其快速崛起的过程中,大都发展出来了如何扩张甚至如何称霸世界的战略,但今天的中国努力探索的则是如何和平发展,如何为世界和平作贡献。

本文主要从三个部分展开,第一部分是以麦金德的“大陆心脏”理论为例回顾一下传统的地缘政治理论以及布热津斯基在《大棋局》一书中对欧亚大陆地缘战略地位的描述;第二部分是新时代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特点以及“一带一路”倡议基于的地缘考量;第三部分就是回答地缘因素、地缘政治的理论在当代还有多少解释力这个问题。

首先先来解释一下,选择麦金德“大陆岛”理论的原因,因为布热津斯基在《大棋局》书中的观点,也吸取麦金德“大陆心脏”理论,这样更有连续性。

(一)麦金德的“大陆心脏”理论。

如果说早期的技术发展使得海上运输表现出比陆上运输更大的便捷的话,那么20世纪早期科技的发展使得陆上权力占据了主导地位。铁路,接下来的内燃机,以及现代化高速公路及公路网的建设,使得整个欧洲拥有了进行大规模物资输送的能力。到那个时候,欧亚大陆的内部地区为大陆所包围。麦金德注意到欧亚大陆的河流没有一个是注入世界主要海洋的,北冰洋冰冻了欧亚大陆北部绝大多数海域,以及其海岸线的港口。进而,随着铁路技术的发展,20世纪的中东地区,德国可以十分便利地通过陆路进入,正如19世纪时期英国通过海路进入一样。英国,作为一个小岛国,麦金德称之为已经贬值的遗产的受赠者,严重缺乏自然资源。而主要的欧洲大陆强国都控制着有利的自然和人口资源。麦金德注意到,陆权与海权的竞争构成了历史的永恒主题。海权演进的第一个循环圈随着马其顿帝国对地中海的控制而结束,在接下来的循环中,麦金德注意到陆上强国罗马战胜了海上强国迦太基,随后地中海成为罗马帝国的内海。在古代的这两个循环过程中---马其顿对希腊、罗马对迦太基---陆上强国成功地挑战了海上强国。从技术角度看,曾经有利于海权的技术,到20世纪之后,开始向陆权倾斜。

当我们快速地回顾历史的流转时,是否某种感觉到某种恒久的地理关系已然变得清晰?难道不是真的存在着一个处于枢纽地位的欧亚大陆中心地带,无法乘船只抵达,但一直以来却总向马上民族开放的地区?而今天,它已经向铁路和公路网络开放了。这个地域,大体上切合沙皇俄国的领土,占据着“中心的战略地位”,并拥有“无法计算”的充分的资源,(麦金德将这一中枢地域称作大陆心脏),他认为,这一地区被由欧亚大陆边缘的主要大国所构成“内新月”所环绕,这些大国包括:德国、土耳其、印度和中国。而这些地区反过来又为由英国,南部非洲及日本等“外新月”地区所环绕。麦金德提出了其著名的格言:“谁控制了东欧,谁就控制了大陆心脏;谁控制了大陆心脏,谁就控制了整个大陆岛,谁控制了大陆岛,谁就将控制世界。”

(二)布热津斯基在书中关于欧亚大陆地缘战略地位的描述。

布热津斯基在《大棋局》一书中为美国在二十一世纪保持其举足轻重的地位提出了大胆而又可能引起争议的地缘战略设想。布热津斯基中心思想就是美国应在欧亚这块世界上人口最多、自然资源最丰富、经济活动最活跃的大地上行使力量。欧亚大陆西起葡萄牙,东至白令海峡,北起拉普兰南至马来西亚,是一个"大棋盘"。在未来的岁月中美国的至高无上的地位将在这个棋盘获得认可和受到挑战。他认为,美国面临的主要任务是处理欧、亚和中东的冲突和关系,防止出现任何超级大国对手来威胁美国利益或福祉。

本书核心论述的是:欧亚大陆是未来世界舞台的中心。美国,作为世界唯一的全球性大国,要确保其首要地位和利益,必须要在欧亚大陆建立一种多元性民主化政治与安全体系,并积极的适当的参与其中。在欧亚大陆的西端,围绕德法建立一个不断扩大的欧盟与北约,并吸引俄参与其中;在欧亚大陆的远东地区,政治上围绕中国,而国际事务上围绕日本建立一种复杂的三角平衡关系,其关键是与中国的关系,日本是作为制衡的力量却不是主要的。欧亚大陆的连接地带,五个新生中亚国家是欧亚大陆的“巴尔干”,恰当的处理这里的关系,是维持欧亚稳定的重要一步。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中国的外交事业也展现出了新面貌,逐渐形成了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格局,正是在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特点以及中国领导人关于我国外交工作的一系列重要论断的指引下,中国才铺开了“一带一路”倡议这张宏伟蓝图。

笔者认为新时代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总特点在《十九大报告》中完美的展现了出来.《十九大报告》是中国历史性的战略性文件。报告不仅提出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思想,而且对指导和发展中国与世界的关系,也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十九大报告》综合和提炼了外交思想是80年代初以来中国外交理论与实践达到了历史性的新高度。

一是强调坚持和平发展道路。坚持和平发展道路,宣示了中国崛起采取什么样的道路与战略,有别于传统大国暴力崛起的国际政治模式。中国30多年改革开放的过程也是坚持和平发展的过程。和平发展,中国才有了今天在世界上的地位。

二是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观念。这是一个十分重要的概念。全球治理是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重要组成部分,积极参与全球治理,并且以共商共建共享的方式参与,这是新的理念和实践。“共商共建共享”是“一带一路”的基本原则,而“一带一路”是中国全球治理观的实践。我们传统文化中的“共”字是有重要意义的。独立个人的“自在”离不开整个群体的“共在”。自我存在总是与共同存在相伴相生、共同发展,正如水滴与大海是并在的。尊重个体的“自在”和个体权利,也尊重自我与他者的“共在”和共同权利,“共”字充分体现了“co”这个英文前缀,所有以“co”起始的单词都是共同的事情,比如“合作”。从这个意义上说,这个时代是“co”时代。现在的共享单车与消费习惯都有这种含义。“一带一路”不同于马歇尔计划,首先是要“共商、共建、共享”,而不是某一方的行为。不同的国家有着不同的需要,在共商的基础上才能共建,只有在共享的大背景下才能共同发展,这也是“人类命运共同体”概念的初衷与核心。国内治理我们也开始用了“共商、共建、共治”,两者的思路是一致的。

三是构建总体稳定、均衡发展的大国关系框架。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中国同任何一个大国的关系都保持总体稳定,不大起大落,同所有大国的关系都均衡发展,既不同任何一个大国对抗,也不同任何一个大国结盟。在重视现有大国关系的同时,中国还特别重视同发展中大国的合作。一些发展中大国虽然目前还不具备世界大国的实力和地位,但是它们的发展潜力巨大,它们成为世界大国只是时间问题。中国同发展中大国有更多的共同利益和共同价值,在国际事务中也有更多的共同立场和共同话语。

四是在多边外交中着眼于积极参与全球治理并争取话语权。中国要通过多边外交来推动国际体系和全球治理改革。随着世界格局的变化,国际体系面临转型,全球治理面临许多新问题新挑战,全球治理体系需要变革。但是,西方大国在全球治理改革上普遍表现出动力不足或能力不够,他们试图继续维系对他们有利但已经尽显弊端的国际体系和全球治理体系。这正为中国外交提供了历史性机遇。中国推动全球治理体系变革的基本取向是为包括中国在内的广大发展中国家增加代表性和话语权,进而更加公正合理。

五是大力开展政党交流合作和公共外交。政党在现代政治生活中居核心地位,是国家政策的制定者和民意舆论的引导者,所以,开展政党交流与合作,对促进国与国的关系极为重要。中国共产党同许多国家的各种类型政党都保持着机制性的交往。2017年12月,在北京举办的中国共产党与世界政党高层对话会创下一个历史性纪录:共有120多个国家近300个政党和政党组织领导人报名参会。这样的交流对相关国家了解中国的大政方针、战略走向,从而形成对中国的理性认知,避免误解偏见是非常有益的。除了政党外交,中国还重视其他层面的公共外交。“十九大”报告强调加强同“政治组织的交流合作,推进人大、政协、军队、地方、人民团体等的对外交往”,其寓意就是公共外交。

六是“一带一路”建设。“一带一路”倡议首先是针对经济发展和国际经济合作,但是又不仅限于经济,其实施过程和效果都与外交分不开,客观上促进了中国外交战略布局的推进,在某种程度上可算是为中国外交战略布局增添了新内容。“一带一路”虽然立足于中国的发展开放以及为之营造和平稳定的外部环境,但却有利于沿线国家的发展与和平。在全球治理遭遇困难的当下,“一带一路”无疑为推进全球治理提出了一个充满中国智慧的方案。在这样一个广阔的、可以视为“准全球”的地域实现政策沟通、道路联通、贸易畅通、货币流通、民心相通,无疑将极大地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促进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现在已经有一百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积极响应“一带一路”倡议;联合国多次在决议中写入“一带一路”倡议。

(二)“一带一路”倡议基于的地缘考量。

当今世界正发生复杂深刻的变化,国际金融危机深层次影响继续显现,世界经济缓慢复苏、发展分化,国际投资贸易格局和多边投资贸易规则酝酿深刻调整,各国面临的发展问题依然严峻。共建“一带一路”顺应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文化多样化、社会信息化的潮流,秉持开放的区域合作精神,致力于维护全球自由贸易体系和开放型世界经济。共建“一带一路”旨在促进经济要素有序自由流动、资源高效配置和市场深度融合,推动沿线各国实现经济政策协调,开展更大范围、更高水平、更深层次的区域合作,共同打造开放、包容、均衡、普惠的区域经济合作架构。共建“一带一路”致力于亚欧非大陆及附近海洋的互联互通,建立和加强沿线各国互联互通伙伴关系,构建全方位、多层次、复合型的互联互通网络,实现沿线各国多元、自主、平衡、可持续的发展。“一带一路”的互联互通项目将推动沿线各国发展战略的对接与耦合,发掘区域内市场的潜力,促进投资和消费,创造需求和就业,增进沿线各国人民的人文交流与文明互鉴,让各国人民相逢相知、互信互敬,共享和谐、安宁、富裕的生活。

当前,中国经济和世界经济高度关联。中国将一以贯之地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构建全方位开放新格局,深度融入世界经济体系。推进“一带一路”建设既是中国扩大和深化对外开放的需要,也是加强和亚欧非及世界各国互利合作的需要,中国愿意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承担更多责任和义务,为人类和平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这些正是中国基于本国所得地缘环境以及欧亚大陆整体的地缘环境,所做出链接欧亚大陆,提出“一带一路”倡议。同时,我们在“一带一路”建设中也应该警惕传统地缘政治带来的风险。我们必须要记住,“一带一路”这样巨额的基础设施投资要穿越一系列的古代文明区和宗教信仰区。比如说有伊拉克和叙利亚这样的国家,由于过去10到15年当中发生的一切,以及正在进行的战争。很多人开始避开这些国家,而且,也有越来越多的人在放弃宗教,比如说在伊拉克这样的国家有越来越多的人开始练瑜珈,而不是继续恪守伊斯兰教的教条,有去宗教的趋势,但是以宗教之名,宗教极端主义组织,仍然是这种巨大的基础设施的一个地缘政治的风险。“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已经5年了,现在重在落实,重在把“共商共建”的理念转化成实践,而在这个过程中,就更要考虑到一些地缘的因素,根据当地已经相对发展的实际情况,进行设计和谋划,以达到共赢的目的。

首先笔者认为,传统的地缘政治理论已经不能完美的解释当代国际关系的变化,因为传统理论的背后蕴含着国家间利用地缘进行争霸、战争的因素,并且最终总要把国家引向“零和博弈”的边缘。而当今世界全球化趋势势不可挡,只有合作才能实现国家的长久发展与稳定,命运共同体意识越来越强。因此,传统的地缘政治理论只是国家对外决策的考虑因素之一,并没有太多的解释力了。但是,地理因素的重要性,特别是海洋地理位置,笔者认为反而更加重要了。不光是中国的“一带一路”倡议,包括俄罗斯提出的“欧亚经济联盟”、韩国提出的“欧亚倡议”、哈萨克斯坦提出的“光明大道”、蒙古提出的“草原之路”等一系列规划倡议都是基于本国和本地区的地理因素做出的。我国自建国初就十分重视周边外交局势,近年来每年都会召开“中国周边外交工作座谈会”,都是对地理因素的重视。

因此,虽然传统的地缘政治理论不能很好地解释和指导国际关系的发展,但是地理因素的重要性没有下降,同时由中国基于地理因素的考量和研判,形成的新的“地缘理论”,做出的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共商共建共赢”的理论,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坚持合作与对外开放,坚决反对贸易保护主义和单边主义,在联合国框架下,推动20国集团、金砖国家、博鳌亚洲论坛、上海合作组织来维护世界的和平与发展的一系列倡议,会得到越来越多的国家的赞同与支持。

参考资料。

【1】《大棋局:美国的首要地位及其地缘战略》.[美]兹比格纽·布热津斯基著.中国国际问题研究所译.上海世纪出版集团。

【2】秦亚青:《十九大报告》与中国外交的新时代.《亚太安全与海洋研究》2018年03期.2018.3。

【3】刘建飞:新时代中国外交战略中的中美关系.《美国研究》。

【4】叶成城:重新审视地缘政治学:社会科学方法论的视角.《世界经济与政治》.2015.05。

毛概中国特色外交心得体会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贯穿于中华民族的发展史,如今,这一思想已经引领了中国特色外交的发展。毛概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较为系统的阐释,对于我们理解中国特色外交的理念和方向,以及具体实践,都具有重要的意义。在这里,我将从精神理念、具体实践、面临的挑战以及经验启示四个方面,分享我在毛概中国特色外交中的心得体会。

一、精神理念。

中国特色外交成就的核心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即“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创新、协调、绿色、共享的新发展理念、新时代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战略方针等”。在毛概中,我们可以找到用更为深刻的方式拓展这些思想的体现,通过毛泽东思想的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中国特色外交的兴起以及实践,我们可以深切体会到,人的价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起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同时,我们也需要注意到,在精神理念层面,战略的思考和高瞻远瞩的思考非常重要,这可以帮助我们更加理解人类发展状况、特别是明晰中国的角色,以及最终的目标。

二、具体实践。

毛概对于中国特色外交的具体实践充满了启示。首先,我们可以看到中国在全球治理中占据的重要位置,尤其是在应对气候变化、国际贸易等挑战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体现了“开放、包容、平等、互利、合作、共赢”的原则。其次,中国与世界各国合作的方式具有自我特色,尤其是在“一带一路”倡议中,中国一方面帮助各国改善基础设施和发展经济,另一方面也帮助缺乏发展基础的国家尤其是发展中国家与外部融合。总之,通过毛概的学习,我们可以看到中国特色外交的实践是立足于中华民族的责任感,并且更加开放、公正、透明、理性。

三、面临的挑战。

中国特色外交面临着一些挑战,这些挑战也是毛概所要求我们面对的。首先,外交身份的变化和国际体系的变化带来的挑战。现在,中国已经超级大国,必须承担自己的责任,为自己和全球社会做出贡献。其次,国际关系的不确定和普遍恐慌社会带来的挑战。最后,人民对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求越来越高,这也为外交工作带来的挑战。这些挑战让我们对中国特色外交的发展和实践充满了期望和要求,我们需要更加深入思考和坚定执行中国特色外交的策略。

四、经验启示。

毛概对实践启示最多之处在于其真实地表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念和精神。这也将指导中国特色外交实践,向全球发展不竭啊提供规范。中国特色的外交思想要求我们要重视现有国际秩序,同时也要参与国际体系重构,以展现我们更加积极的角色。此外,我们需要重视文明和观念规范,这是我们外交战略的重要基础。

五、总结。

通过学习毛概,我们进一步了解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特色外交的理念,梳理了毛泽东思想的实践探索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了解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前景和意义,以及在中国特色外交中的重要作用。通过对中国特色外交的探讨和研究,我们需要反思外交领域的更大问题,以帮助我们更加深入地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及其体系,并在时间中稳步向前发展。

大国特色外交心得体会

历史是大国特色外交的重要依据之一。我们可以从历史中汲取经验和教训,对国际关系有更加深刻的认识。例如,中国古代的“以和为贵”和“和而不同”的思想,在当前的国际格局中仍然具有很大的启示作用。此外,近年来中国着力推动合作共赢的精神,得到了国际间的广泛认同和支持,也为中国的发展和和平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第三段:尊重文化。

不同的文化传统往往会在国际交往中产生共鸣和互相补充的效果。建立文化使命感,积极保护和发扬自己的文化,在国际交往中走出有自主性和影响力的特色路径,是大国特色外交的重要方面。例如,中国的“一带一路”倡议,以“共商、共建、共享”的原则,推动文化的互相借鉴和交流,让各国人民共享经济发展的的红利,得到了世界各国的广泛赞誉。

第四段:接纳变化。

国际政治环境在不断地变化,而国家的外交战略也应与时俱进。为了打造大国特色外交,我们需要灵活应对各种变化,通过外交手段,化解矛盾、增进合作,为自己谋求合法利益的同时,也应有所让步,以平等和谈判的方式,取得全球合作和共赢的机会。这也是当前世界大势所趋,符合各国人民的根本利益。

第五段:总结。

大国特色外交是一个国家发展到一定程度后必须面对和承担的重要问题。学习历史,尊重文化,接纳变化,都是构建大国特色外交的重要组成部分。回头来看,从中我们可以看到中国在世界舞台上不断发展和壮大的特色和优势,也可以看到其永不言败的勇气和决心,相信在未来的日子里,大国特色外交将为我们赢得更加充分的尊重和发展机会。

相关范文推荐
  • 10-22 2023年大学形势与政策论文范文(18篇)
    爱国标语是国家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够传承和弘扬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创作爱国标语要细心观察社会动态和人民心声。以下是一些具有跨时代意义的爱国标语,在当下依
  • 10-22 最新纪律集中整顿心得体会(通用13篇)
    读书心得是读了一本书之后,通过对这本书的思考和总结,提炼出来的一种个人体验和感悟。读书心得可以让我们更深入地理解书中的内容,也能帮助我们将书中的知识和观点应用到
  • 10-22 2023年民事抗诉申请书的答辩(汇总15篇)
    通过劳动仲裁申请书的提交,可以启动劳动争议的解决程序。以下是一些经过专业人士审核和修订的低保申请书,希望对大家写作有所帮助。申请人:xx,男,汉族,xx年x月x
  • 10-22 2023年民兵连指导员述职报告(案例17篇)
    通过整改报告,我们可以清晰地了解工作中的薄弱环节,并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每一篇报告范文都经过认真筛选和审核,具有一定的学术和实践价值。你们好!很高兴在转正申请时
  • 10-22 专业事业单位辞职报告简单大全(18篇)
    通过编写整改报告,我们可以对过去的错误进行总结,为未来的工作提供借鉴。通过阅读这些范文,可以了解不同类型和风格的辞职报告,以便选择最适合自己情况的写作方式。
  • 10-22 专业违法犯罪典型案例心得体会大全(16篇)
    通过教学反思,我们可以审视自己在教学中的优点和不足,从而不断完善教学技巧和提升教学效果。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培训心得范文,供大家参考和借鉴。近年来,随着社会的
  • 10-22 专业搞好环保工作心得体会范文(12篇)
    实习心得的撰写有助于提升自己的反思和总结能力。接下来,让我们一起来看看一些优秀的实习心得范文,从中提取有用的经验和方法。环保是为了让地球更和谐、更美好。可你在生
  • 10-22 热门安全生产每月会议纪要范文(16篇)
    安全生产月到来,各单位就安全生产召开会议,那么,以下是本站小编给大家整理收集的安全生产月会议纪要,供大家阅读参考。会议时间:x年5月30日上午9时会议地点:街道
  • 10-22 2023年员工持股股权激励协议书(通用17篇)
    典礼的目的之一是向参与者传递特定的价值观和信念体系。在典礼的撰写过程中,首先需要明确典礼的目的和主题,以便为整个仪式的筹备提供明确的方向。以下是小编为大家准备的
  • 10-22 最新家庭助廉活动心得体会(案例14篇)
    通过写读书心得,可以培养我们的阅读兴趣和习惯,提高我们的综合素质和文化修养。教学反思-反思自己的教学方法,探索更有效的教学策略在现代社会中,家庭是每个人的基本单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