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方案>人教版小学一年级数学教案人教版(优质23篇)

人教版小学一年级数学教案人教版(优质23篇)

时间:2023-11-07 09:25:09 作者:GZ才子

教学重点是指在教学过程中需要着重强调和解释的内容,以确保学生的理解和掌握程度。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一年级教案范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在教学中取得更好的效果。

人教版小学一年级数学教案

本班学生共4人,这个班级是个非常特别的班。在课堂上能够听讲的学生只有3人,剩下一个学习能力非常弱,特别好动、好玩,很能做到安安静静的在教室里。一年级学生的特点就是好动,注意力很容易被外界影响。在学习上学生比较喜欢以游戏形式来学习,在游戏中他们玩得很开心,也学到了知识。对于半期的学习任务,班上有3人左右基本完成。十以内数的加减法大多数都是通过数手指来完成。还有学生常出现抄错数字、看错符号,而且很少有做完题检查的习惯。

二、复习的主要内容:

1、熟练地数出数量在10以内的物体的个数,会区分几个和第几个,掌握数的顺序和大小,掌握10以内各数的组成,会读、写0―10各数。

2、比较熟练地口算10以内数的加减法。

3、能看一幅图列一个算式、二个算式或四个算式(两个加法两个减法)。

4、在理解图意的基础上掌握带有?的看图列式方法。

5、认识符号“=”“”“”,会使用这些符号表示数的大小。

6、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

7、初步了解分类的方法,会进行简单的分类。

8、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9、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三、复习的重、难点:。

重点:1—5的认识和加减法、6—10的认识和加减法、认识物体和图形。

难点:认识物体和图形、6—10的认识和加减法。

四、复习的主要目标:。

1、引导学生主动整理知识,回顾自己的学习过程和收获,逐步养成回顾和反思的习惯。

2、通过复习使学生在半学期学习到的知识系统化。巩固所学的知识,对于缺漏的知识进行加强。

3、通过多样化的复习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在生动有趣的复习活动中经历、体验、感受数学学习的乐趣。

4、有针对性的辅导,帮助学生树立数学学习信心,使每个学生都得到不同程度的进一步发展。

5、把半学期所学知识归类复习,针对单元测试卷、作业中容易出错的题作重点的渗透复习。

6、培养学生的良好审题、书写、检查作业的学习习惯。

五、复习措施:

1、将学生的零散知识集中起来,使知识纵成行、横成片,形成互相联系的知识网络。

2、采用变换练习的方式,开展游戏活动等多种方式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3、加强对10以内口算加减法的练习和20以内的进位加法的练习。

4、加强对中下等生进行个别辅导。

人教版小学一年级数学教案

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比较高。数学课的形象、生动、有趣,与生活的密切联系,非常接近学生的生活,使他们很喜欢上数学课。学生的特点是比较喜欢游戏形式的学习活动。在游戏中他们不仅玩得开心,而且真正学习到知识。大部分学生对本学期的学习任务基本完成,每班有五、六个学生因智力问题、贪玩而使学习有较大的困难。有较多的学生常出现抄错数字、看错符号,而且很讨厌单纯的练习。

二、复习的主要内容。

1、熟练地数出数量在20以内的物体的个数,会区分几个和第几个,掌握数的顺序和大小,掌握10以内各数的组成,会读、写0――20各数。

2、初步知道加、减法的含义和加减法算式中各部分部分名称,初步知道加法和减法的关系,比较熟练地计算一位数的加法和10以内的减法。

3、初步学会根据加、减法的含义和算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4、认识符号“=”“”“”,会使用这些符号表示数的大小。

5、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

6、初步了解分类的方法,会进行简单的分类。

7、初步了解钟表,会认识整时和半时。

8.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9、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三、复习的主要目标。

1、引导学生主动整理知识,回顾自己的学习过程和收获,逐步养成回顾和反思的习惯。

2、通过总复习使学生在本学期学习到的知识系统化。巩固所学的知识,对于缺漏的知识进行加强。

3、通过形式多样化的复习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在生动有趣的复习活动中经历、体验、感受数学学习的乐趣。

4、有针对性的辅导,帮助学生树立数学学习信心,使每个学生都得到不同程度的进一步发展。

四、复习的具体设想。

1、首先组织学生回顾与反思自己的学习过程和收获。可以让学生说一说在这一学期里都学了哪些内容,哪些内容最有趣,觉得哪些内容在生活中最有用,感觉学习比较困难的是什么内容,等等。也可以引导学生设想自己的复习方法。这样学生能了解到自己的学习情况,明确再努力的目标,教师更全面地了解了学生的学习情况,为有针对性地复习辅导指明方向。

2、以游戏活动为主进行总复习。游戏是一年级儿童最喜欢的活动。游戏让学生在玩中复习,在复习中玩,在玩与复习相结合中发展。如复习20以内数的认识,让学生玩猜数、对口令、接龙等游戏,加深数感。又如加减法计算的复习,不能出现单纯的题海练习,这样学生会厌倦的。可以设计爬梯子、找朋友、等游戏活动,学生边玩边熟练加减法的正确计算。

3、与生活密切联系。复习时同样要把数学知识与日常生活紧密联系。可以设计一些生活情境画面给学生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提出数学问题,解决数学问题。可以让学生到生活中寻找数学问题,然后在全班中交流。学生不仅感受生活即是数学,数学即是生活,而且各方面都得了发展。

4、设计专题活动,渗透各项数学知识。专题活动的设计可以使复习的内容综合化,给学生比较全面地运用所学知识的机会。如设计学生调查班级同学最喜欢的季节或最喜欢的学科,学生在调查中经历数据的收集和整理,根据表中的数据,自己提出问题,自己解决问题。在这个专题活动中学生复习了20以内数、加减计算,用加减法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等知识,同时发展了学生的合作交流、实践操作等能力,得到良好的情感体验。又如“我当家”专题活动,让学生记录家中一天所发生的数学故事,然后与全班同学交流。

5、以实践操作为主进行总复习。实践操作是本班学生最喜欢的数学学习活动形式。

小学一年级数学人教版教案

在本单元之前,学生已经基本掌握了整数的四则计算,能进行连加、连减、加减混合以及连乘、连除、乘除混合等同级的两步运算,还初步接触过乘加、乘减。本单元教学混合运算,内容包括四则混合运算顺序和列综合算式解答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这两部分内容是相辅相成、有机结合的。

计算工具在当今社会和现实生活中已经相当普及了,人们已经不大需要使用纸笔进行大数目、多步数的计算。但是,四则计算的原理与方法、混合运算的顺序、步骤仍然是基础教育阶段的重要教学内容。因为这些知识及其思想方法是学生继续学习其他数学知识的基础,是更好地使用计算工具的前提,也是发展数学思考、提高学生智力水平的载体。

整数四则混合运算以两步为主,不超过三步,本单元教学的混合运算都只有两步计算。教材按算式中含有的运算,把运算顺序的教学分成三段进行:先教学算式中有乘法和加(减)法的,再教学算式中有除法和加(减)法的,最后教学算式中有小括号的。

1、结合现实素材,让学生体会运算顺序。

运算顺序是进行四则混合运算时应该遵循的规则。为什么在有乘(除)法和加(减)法的混合运算中要先算乘(除)法?为什么要先算小括号里的运算?教材让学生结合现实的素材体会这些运算顺序的合理性,这就是把运算顺序的教学和列综合算式解决实际问题的教学结合在一起的主要原因。

在教学运算顺序时,教材在三段内容里设计了不同的教学方法。

(1)第30页例题的教学方法是先唤醒已有经验,再扩大外延,在同一类型的多种具体现象中抽取共同的特征,发现的规律就是教学的运算顺序。

例题先从买3本笔记本和1个书包一共用去多少钱这个实际问题列出综合算式53+20,这个算式是学生已经接触过的乘加,他们已经有先算乘法的经验,教材及时指导学生用递等式表示计算的步骤。然后,例题从买2盒水彩笔,付出50元,应找回多少元这个实际问题列出算式50-182,让学生结合这个实际问题要先算2盒水彩笔的钱理解这个算式要先算乘法。最后,教材在上面两个实际问题和两个综合算式里归纳算式中有乘法和加、减法,要先算乘法。

在这段内容里,运算顺序是教学的重点,教材结合解决实际问题有效地突出了运算顺序;用递等式表达计算步骤是教学的难点,教材在例题里画出蓝线引导学生把各步计算的结果写在它的上面,从而知道第一步计算的得数应该写在什么位置。

想想做做围绕按照运算顺序进行混合运算和写出计算步骤这两个主要内容而设计,第1、2题说一说每一题应先算什么以及改错练习,都能有效地帮助学生掌握运算顺序。第4题把乘加、乘减分别与加减混合、乘除混合设计成题组,学生边计算边比较,温故而知新。把乘加、加乘安排在一起的题组,再次鲜明地突出了运算顺序。

(2)第32页的例题仍然按解决实际问题计算数学式子概括运算顺序的线索编写,但给学生的探索空间比前面的例题大得多。

教材采用和前面相似的教学线索,给学生留出运用已有的数学活动经验的空间,有利于学生通过自主探索获得数学知识。首先是教材提出买1枝钢笔和1个订书机一共要多少钱的问题后,让学生独立地列综合算式。他们可能列式8010+12,也可能列式12+8010。列出的两个算式虽然不完全相同,但都要先算1枝钢笔的价钱。其次是教材让学生独立地计算列出的综合算式,按照自己的计算步骤细致地算一遍,在计算和比较这两个算式中能看到相同的运算顺序。再次是让学生列综合算式解决1盒水彩笔比1枝钢笔贵多少元这个问题,体会在有除法也有减法时的运算顺序。这样,运算顺序就不再是机械告诉学生的,而是学生在学习活动中自己领悟的;运算顺序就不再是对学生的硬性规定,而是解决问题的需要。

学生已经初步有了用递等式表达运算顺序的经验,例题没有在综合算式中加蓝线指导第一步计算得到的商的书写位置。教学时要让学生看到,列出的两个综合算式虽然都是先算除法,但由于除法在综合算式中的位置不同,所以商应写的位置也不同。

(3)第34页的例题凸现新的矛盾教学小括号,在了解小括号的作用的基础上,知道含有小括号的算式的运算顺序。

在列综合算式时出现了一个矛盾:解决实际问题要先算买了1个书包后还剩下多少钱(即先算综合算式里的减法),而算式50-205应该先算除法(已有的运算顺序)。怎样解决这个矛盾?教材告诉学生:这里要先算减法,综合算式里必须添上小括号。这句话既引出了小括号,又阐述了小括号的作用。因此,算式中有括号时,应该先算括号里的运算。

在想想做做里设计了多种形式的练习,第1题着重练习算式中有括号,应先算括号里的运算。第2题汇集了各种两步运算的题,有括号的和没有括号的,只有同级运算的和含有两级运算的,这些题综合在一起通过计算和比较,帮助学生全面掌握运算顺序。而且把6小题分成三组,同组两小题的差别只是有或没有小括号,通过计算和比较能使学生进一步体会加上或去掉小括号都改变了原来的运算顺序,最终改变了算式的结果。第7题通过对同一组的两道题的算一算和比一比,让学生发现减法的一个性质,为以后教学简便运算作铺垫。

2、在教学运算顺序的同时,教学列综合算式解决实际问题。

第一学段里的两步计算实际问题都是分步列式解答的,本单元教学列综合算式解答这些实际问题。在列分步算式解答两步计算的问题时,把这个问题分解成两个连续的简单问题,并分别列出两个简单问题的算式。列两步计算问题的综合算式,还要进一步在头脑中把两个简单问题和算式组织在一起,学生的思维在组织在一起的过程中得到发展,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列综合算式的过程中得到提高。教材在教学综合算式时作了下面的安排。

(1)初步体会。

第30页例题的第(1)小题,先让学生列分步式求3本笔记本和1个书包一共用去多少钱,然后告诉学生:把两个算式合在一起列成的是综合算式53+20。这是学生首次接触综合算式,他们观察教材列出的综合算式,能初步知道综合算式是分步算式合成的,初步体会到综合算式解答实际问题比列分步式要稍快一些。例题的第(2)小题指导学生联系已有的解决实际问题的经验,试着列综合算式。

教材让学生体会列综合算式的方法,可以先列出分步算式,再合并成综合算式,也可以直接列综合算式。不论采用哪种方法,都要依据解决问题的数量关系。第(1)小题是把3本笔记本的钱和1个书包的钱相加,第(2)小题是从50元里去掉2盒水彩笔的钱。想想做做里要解决的问题也是买两样东西应付多少钱或应找回多少钱,这些问题的数量关系学生比较熟悉,列综合算式不会有多大困难。

(2)逐渐学会。

第32页的例题、试一试和想想做做里的实际问题与前面教学的内容相比,有两点不同。一是解决的问题不限于求总和与求剩余,还有求相差数(贵多少、便宜多少);二是要求不列分步算式,直接列综合算式。教材突出列综合算式时要依据问题的数量关系,引导学生逐渐养成先想解决问题的数量关系,再列综合算式的习惯。如例题里两个小卡通与学生的对话,讲的就是实际问题的数量关系,也是列综合算式时的依据。

(3)学习思辨。

第34页例题的解题思路是先算出买书包后剩下的钱,再算剩下的钱还可以买多少本笔记本,解决问题的数量关系是剩下的钱除以笔记本的单价。在算式50-205里,有减法也有除法,应该先算205。为了先算这个算式里的减法,需要在算式里添上括号。这里就有对算式50-205进行思辨的活动,在算式里添上括号是思辨的结果。类似第35页第5题要先算会议室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再算平均每平方米铺多少块地砖。对算式384128进行思辨,就知道应该为128加上括号。对列出的综合算式进行思辨,看算式的运算顺序是否和解决实际问题的步骤一致,能及时发现列式中的错误,保障问题正确解决。

第36页第10题要求学生用不同的方法解答应找回多少元这个问题。这道题让学生在现实的问题情境中,再次体会减法的性质。

本单元教学列综合算式解答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主要目的是让学生体会运算顺序。教学本单元后,学生解答两步计算实际问题可以列综合算式,也可以列分步算式,不要作统一规定。

另外,教材里还有部分实际问题要求学生用不同的方法解答,主要目的是锻炼思维。一是培养学生思维的开放性,体会条件信息里的联系是多向的。如第38页第10题里,从5个乒乓球装一袋和每4袋装一盒可以知道一盒里有54=20(个)乒乓球;从5个乒乓球装一袋和一共有800个乒乓球可以知道一共装8005=160(袋)。二是培养学生思维的连贯性。当求得一盒装20个乒乓球后,就可以通过80020继续求一共装多少盒;当求得一共装160袋后,就可以通过1604继续求一共装多少盒。对用不同方法解答实际问题,在教学中要适当地控制,不要频繁地提出一题多解的要求,要允许部分有困难的学生逐步达到这个要求。

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教案

一、复习旧知。

教师与学生一起复习所学内容,为后面的练习做铺垫。

二、练一练。

1、第1题可先让学生观察图,明确题意,再说一说左上、右下、右上、左下所指示的位置,并填空。

2、第2题,先让学生填空,再说一说规律,也可以让学生先说一说规律,再填空。

3、第3题是巩固数的组成。

4、第4题目的是能正确熟练地进行20以内加减法运算。

5、第5题巩固认识钟表的四种情况。

6、第6题是巩固比较数的大小,它不是直接把两个数字拿来比,而是要先运算再比较大小。

7、第7题先让学生观察图,说一说图的意思,再提出问题并交流和解答,具有一定的开放性。

8、第8、9、11题,先让学生观察图,说一说图的意思,并且列式计算。

9、第12题,教师先让学生观察图,明确图中符号的含义和题目的意思,再进行统计。

10、第15题,先观察图,明确要解决的问题,然后独立地思考,尝试解决问题,在此可组织交流与讨论。

11、第18题,是一幅连环画,引导学生仔细观察,编数学故事,然后说一说,算一算。

小学一年级教案数学人教版

课本第24、25、26页整理和复习。

二、学习目标。

1.在老师的引导下,经历知识整理的过程,进一步了解本单元的知识及相互联系。

2.通过复习20以内退位减法的计算和方法的归纳,以及解决相应的实际问题,能正确、熟练地进行口算,掌握方法,并会用所学的知识解决问题,形成能力。

三、学习重点、难点。

重点:正确熟练地进行20以内退位减法的口算。

难点:能按照解题的一般步骤,分析和解决问题。

四、学习设计。

(一)课堂设计。

师:在前面的第二单元我们主要学习了20以内退位减法的口算和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今天,我们一起对本单元的知识进行梳理,归纳和整理。

1.口算复习。师:老师这里有一些算式,看谁算得又对又快!

12-9=13-6=15-7=16-8=。

11-7=17-9=15-6=13-9=。

11-9=12-6=13-5=14-7=。

18-9=15-8=11-3=12-4=。

2.知识整理,巩固20以内退位减法的口算。

师:这些都是20以内的退位减法算式,如果要按一定的顺序来排列,你会怎么排?跟你同桌交流一下你的想法。

学生交流汇报。

师:我们一起来看一看晶晶同学是如何整理的?

(1)师:横着观察,你发现了什么?

预设1:横着看,被减数相同,减数依次少1。

预设2:横着看,后面一道算式都比前面一道算式的差多1。

师:为什么会出现后面一道算式比前面一道算式差多1的情况呢?

生:因为被减数不变,减数依次少1,减的越少,剩下的也就越多,所以差反而多1。

(2)师:竖着看,你能发现什么?

预设1:竖着看,每一列的减数相同。

预设2:竖着看,每一列的被减数依次多1。

预设3:竖着看,下面一道算式都比上面一道算式的差多1。

师:为什么会出现下面一道算式比上面一道算式差多1的情况呢?

小结:因为被减数的个位依次多1,减数不变,差也依次多1。

(3)师:斜着观察呢?这些算式的差有什么规律?

小结:斜着观察,每一斜行算式的差相同。

预设1:被减数和减数都不相同,差相同。

预设2:被减数和减数都依次多1,差不变。

师小结:同学们真能干,我们通过自己整理20以内所有的退位减法算式,对这36道算式有了一个整体的认识,还能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发现了这么多算式排列的规律,太棒了!

(4)巩固练习。

师:看着这张表,指出任意一道算式,你能很快的说出得数吗?谁能说出差是3的算式?差是4的呢?把差是9的算式在练习本上写一写。

3.解决问题:第24页第2题。

师:小林的老师见我们班同学那么能干,她有问题要考考大家,接不接受挑战?

师:认真观察这幅图,你发现了哪些数学信息?

预设:小丽得了12朵,小林得了9朵。小丽比小林多得了几朵?

师:小林得了9朵花,这个信息你是怎么知道的?

师:解决“小丽比小林多得了几朵?”这个问题,与小东得了几朵有关系吗?

师:“小东得了几朵”这个信息与我们要解决的问题没有关系,所以是一个多余信息。

师:会解决这个问题吗?

告诉你的同桌你打算怎么列算式?

12-9=3(朵)。

师:算式中的12、9、3分别表示什么?

生:12表示小丽得了12朵花,9表示小丽和小林得的同样多的一部分,3表示小丽比小林多得的一部分。

师:根据表中的信息你还能提出其他的数学问题并解答吗?

同桌互相提问并解答。

(二)分层练习,强化提高。

老师发现我们班的女同学认真思考,男同学积极回答,都挺棒的,下面我们男女同学进行个比赛好不好!

第一轮1.夺红旗。

师:比一比看谁算得又对又快。

第二轮2.想一想,算一算。

(1)桃子比西瓜多几个?

(2)西瓜比桃子少几个?

独立完成,集体对改。

小结:求“桃子比西瓜多几个?”或“西瓜比桃子少几个?”这两个问题都是从桃子的个数中减去和西瓜同样多的部分,求剩下的部分(也就是多或少的数量),所以都用减法计算,因为求的同一部分,所以算式都是12-7=5(个)。

第三轮3.跳绳比赛。

(1)小明比小丽多跳了几下?

(2)小玉比小明少跳了几下?

学生独立解答,汇报。

师小结:在解决问题时要认真审题,看清问题,找到解决问题所需的有用信息,排除多余信息。解答之后要注意及时检查。

(三)全课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复习,你有那些收获?

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教案

1.教师发指令,选拔学生。

师:同学们经过这么多考验,终于顺利来到数学乐园了。等不及要参加游戏比赛了吧?

可是,比赛规定只要十个男同学,十个女同学。怎么办呢?还是考考大家,通过考验了才能参加比赛。

师:请同学们坐整齐了,听到口令作出反应,又快又对的就能参加比赛。准备好了吗?

人教小学数学一年级教案

生1:我喜欢60,因为我们班有60位小朋友。

生2:我喜欢7,因为我今年7岁了。

(老师把学生说的数字一一写在黑板上。)。

师:大家说了这么多喜欢的数字。那么,你们能不能选择+其中的两个数字组成一道加法或减法算式?能的话将它写在卡片上。

生1:给它们分类。

生2:按顺序排一排。

师:小组内讨论一下,按什么顺序排?理由是什么?

组1:我们组认为按得数大小排比较好。

组2:我们组认为按计算方法排比较合理。

组3:我们组同意2号组的意见。我们还把加法计算题分成两类:一类是进位加法,一类是不进位加法;还把减法计算题也分成两类:一类是退位减法,一类是不退位减法。

师:说得真好!就请你上来帮老师来归归类。

师:选择你最喜欢的一道题说说你怎么算出来的?

生1:我来说进位加法36+8。我是这样想的,先把8分成4和4,先算36+4得40,再算40+4等于44。

生2:30+58,先算30加50得80,再算80加8等于88。

生3:95—40,先算90减40得50,再算50加5等于55。

师:每个同学都有自己最好的方法,真了不起。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复习100以内数的加法和减法。(板书课题。)。

小学一年级人教版数学教案文案

教学内容:苏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第40——41页。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联系具体情境写出加法算式的过程,初步认识加法的含义,认识加号,会读,写加法算式,能根据具体情境写加法算式。

2、使学生通过主动探索和相互交流,初步掌握得数在5以内的加法的算法,并能正确地计算。

3、使学生结合具体情境,初步学会解释自已的思考过程和计算方法,培养初步的观察,比较和推理能力。

4、使学生初步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初步产生学习计算的兴趣。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作好铺垫用和小动物捉迷藏的形式出示5以内的数的分与合卡片,让学生猜小动物们身后藏的数字。(设计意图:小学生比较喜欢小动物,用他们喜欢的小动物复习旧知,既为本节课的学习辅垫,也极大的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二、认识加法、理解含义。

1、创设情境:出示主题,让学生观察,提问:图中的小朋友们在干什么?几个小朋友在浇花?又来了几个小朋友?一共有几个小朋友?(学生交流观察结果)师结:原来有3人在浇花,又来了2人,一共有5人。

4、学写算式指导学生在田字格里写算式(设计意图:利用主题图帮助学生理解加法的含义。掌握算法:并能说出算式的含义,让学生把计算和解决实际问题联系起来了,也是对简单数量关系的渗透)。

5、教学“试一试”

(1)让学生观察两幅图,说说从图中知道了什么。

(2)提问:要算出一共多少人,就是把左边1人和右边2人怎样呢?

(3)追问:把1人和2合起来,可以写出什么算式?同桌互相说一说,在课本上填写算式,算出得数。(设计意图:有前一例题的基础,这里可以简单一些,并且多进行同桌交流,给每个人更多的`锻炼机会)全班进行交流、汇报。

6、小结“3+2”表示把几和几合起来?“1+2”呢?可能怎样算它们的得数?

三、实际应用,深化新知。

3、送信游戏(“想想做做”第5题)动物王国国王送来了许多奖品,要想得到奖品,必须把信送对(准确计算出信封上的加法算式)(设计意图:课将结束,学生注意力不太集中,把本题设计成答对题得奖品,激发他们的积极性,同时,也把加法计算从看图算到脱离图进行计算,从计算到课堂都达到了高潮)。

四、全课小结今天你学到了什么?(设计意图:再次带学生回忆加法的含义、加号、等于号,算式的读法,加法的作用)。

人教版小学一年级数学教案

教师:大家所提的数学问题中有2个涉及“9加几”,我们就先解决饮料瓶数问题(课件呈现主题图中饮料图)盒子内有9瓶饮料,盒子外有3瓶饮料,如何求饮料的总瓶数?请同学们想想怎么列算式。

学生回答后板书:9+3。

教师:谁来说说结果是多少?(继续板书:9+3=12)。

教师:你是怎么知道9加3等于12的?请同学们用小棒代替饮料瓶,摆一摆,看看你能用哪些方法计算9加3。

学生独立思考后同桌或者小组交流自己的思考过程。

然后全班交流。

师:哪一位同学说一说你的算法?

(1)把9看作10,10+3=12,3—1=12。多媒体课件显示教科书上红衣服小女孩的方法。

(2):接着往后数3个,10,11,12。多媒体课件显示教科书上蓝衣服小女孩的方法。

(3)9和1组成10,把3分成1和2,先用9加1得10,再用10加2得12。多媒体课件显示教科书上小男孩的方法。

教师:还有别的方法吗?

鼓励学生大胆说。

学生:我这样算……。

学生回答。(略)。

设计意图】用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的方式学习例1,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在培养学生多向思维能力的同时使学生获得成功体验。

师小结算法。

师:你们觉得哪一种算法算起来又快又准?同桌之间或者小组之间说一说。(师注意组织课堂中的小组讨论,避免一个孩子说其余的都在玩的情况出现)。

谁到展示台上演示这种算法?

指名演示,根据学生完成的情况适时评议。

师:我们可以把这种算法写出来,大家注意看。(有的教师认为应该让学生自己思考写出算法,这个观点我不同意,费时费力难度不是一点的大)。

师:先把3分成1和2,再把9和1凑成10,最后10+2得12.师边写边示范。

师:这个方法就是叫做“凑十法”。你们学会了这种方法吗?下面再来试着解决另外一个问题吧。

课中活动。

唱歌:青蛙跳水歌。

1只青蛙跳下水,2只眼睛4条腿。

2只青蛙跳下水,4只眼睛8条腿。

3只青蛙跳下水,6只眼睛12条腿。

4只青蛙跳下水,8只眼睛16条腿。

设计意图】消除课中的疲惫现象,增加数学课的趣味性,利于学习后面内容。

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教案

1、能正确读、写20以内的数,掌握其顺序,并能比较大小。

2、能正确熟练地计算20以内数的加减法。

3、会比较多少、大小、长短、高矮、轻重等、会按照一定标准或自定标准进行分类;能确定物体前后、左右、上下的位置与顺序;能识别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球等几何体;会认读整时、半时、整时过一点或差一点整时四种情况。

4、初步体验数据的整理过程,认识象形统计图和简单的统计表,能根据图表中的数,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

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教案

1.通过观察和操作,使学生初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知道它们的名称,初步感知其特征,会辨认这几种形状的物体和图形。

2.培养学生初步的操作和观察能力,初步建立空间观念。

3.通过活动,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意识以及创新意识。

4.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懂得数学就在我们身边。

小学一年级数学教案

通过实践简单的分类,初步感受到同一类物体有相同的特性。经历分类的过程,体会分类的思想,掌握分类的方法,能够按照给定的标准或自定的标准进行分类。

体验分类方法和结果的多样性,初步养成有条理地思考问题,整理物品的习惯。

感受到身边有许多与数学相关的事情,喜欢学习数学,乐于提出问题。在合作交流中培养善于表达和倾听他人意见的学习品质。

重点

结合学生熟悉的事物,让学生经历分类的活动,学会按一定的标准分类,在活动中体验分类的思想方法,感受分类整理在生活中的用途及作用。

难点

让学生能学会自己确立标准分类,有时能按不同的标准多次进行分类。

教学突破

以学生原有生活经验为知识背景,充分利用多媒体创设生活情景,让学生自主活动,亲自动手操作,经历分类的过程,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探索感受分类的标准和方法。按不同的标准分,选择通过讲的小故事把学生带进生机盎然的教学情境中,学生们讨论后明白我们可以按不同的标准分,结果是不一样的,从而突破教学中的难点。

多媒体课件一套。

日用品和食品若干。

一、创设情境,揭示课题(约4分钟)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2.提问:超市里的商品是怎样摆放的?

3.揭示课题。

1.学生观看多媒体画面回答大头儿子提出的问题。

2.学生说出超市里的商品是同一类的物品放在一起的。

二、自主活动,体验分类(约30分钟)

(一)学习按一种标准分

1.分一分,说一说。多媒体显示教科书上文具和学具的主题图。提问:有个做事马虎的小朋友,他把文具和学具都散放在桌子上。我们一起来帮他整理一下。哪些物品应放到文具盒里?哪些物品放到学具盒里?教师在学生回答时用电脑配合显示收文具和学具的过程。

2.分一分,理一理。

(1)谈话:下面请各小组将课前准备好的一袋物品拿出来,(袋内装食品、日用品若干件)说一说袋中有哪些物品?学生交流时老师巡视。

3.学生观察后回答哪些物品应放到文具盒里,哪些物品应放到学具盒里。

学生在小组中交流。

谈话:现在老师想请小朋友们把这些物品分别装到两个篮子里,怎样放合适呢?看哪个小组分得又对又快!

提问:大家评一评,分得对不对?

4.分一分,做一做。

(1)多媒体显示“想想做做”第一题。把能在水里生活的动物圈起来。提问:小朋友们喜欢这些小动物吗?谁认识这些小动物?谈话:小朋友,这些动物中哪些能在水里生活,你能把它们圈出来吗?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用鼠标点击画面上的动物,画上圈,并发出该动物的鸣叫声。除了图上的动物还有哪些动物能在水里生活呢?小结:刚才我们把这些动物分成了两类,一类是能在水里生活的动物,一类是不能在水里生活的动物。多媒体显示两个集合圈,把这些动物分成两类。

(2)多媒体显示“想想做做”第三题。它们各在哪里行驶?提问:小朋友们,这些都认识吗?它们各在哪里行驶呢?各小组先讨论,互相说一说。指导学生根据行驶地方的不同,可以用不同的符号来做记号。如在天上飞行可以画个来表示,在地面上行驶可以画个来表示,在水里航行的画个来表示。

在轻松的音乐声中各小组分别操作。学生把本小组分的两个篮子拿到讲台上,一个篮子里装的是食品,另一个篮子里装的是日用品。

学生检查各小组分情况。

(3)学生首先认识题中的小动物。并回答出是什么动物。学生在跳跃轻快的音乐声中在书上完成“想想做做”第一题。并回答。学生想一想,说一说。

(4)小组讨论,学生纷纷互相说出各在哪里行驶。学生在柔和的音乐声中独立完成“想想做做”第三题。

三、自由发言,交流体验(约3分钟)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谈话:小朋友们,你知道我们日常生活中还有哪些地方运用了分一分的方法吗?学生追忆后,回答在生活中做过的、见到的用分一分方法的事。

四、实践延伸,学以致用。 (约3分钟)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多媒体显示一组房间衣屋散放的画面。提问:看了这幅画面你想说些什么?谈话:我们小朋友回家后运用分一分的方法把自己的小房间整理一下,好吗?学生观看后分别说一说自己的想法。如说这个房间太乱了,需要整理一下,准备回去怎样整理自己的房间等。

五、本课小结

本课是让学生自己在探索中掌握分类的方法。学会分类可以根据同一标准分也可以按不同的标准分。在生活中有许多时候都需要用到分类。

六、课末板书设计

分一分

按同一标准分按不同的标准分

小学一年级数学教案

教材分析:9加几的加法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一年级上册的教学内容,这是在学生已经学习,能熟练计算了10以内的加法和10加几的加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是以后学生学习各种进位加法的基础。教材采用的是“凑十法”来进行加法计算。

重点:让学生理解凑十法的算理。

难点:让学生掌握凑十法。

关键:让学生掌握凑十法的基础上进行充分练习。

学习目标:

1、让学生了解9加几加法的算理,经历9加几加法的计算研究过程;

3、让学生感受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

4、在发现加法算式规律的过程中培养学生有序的思维能力,初步渗透函数思想。

一、课前谈话

师:小朋友的歌声真动听,老师想看到你们漂亮的坐姿。哪个漂亮的小朋友给老师介绍一下你们在下课时间玩的游戏,说说当时的心情。好,那让我们带着愉快的心情进入数学世界。

二、师生问好:小朋友,你们好!

三、创设情景,发现并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

2、秋游活动,老师买了一些饮料,小朋友帮老师看看?提取数学问题。

要求:四人小组讨论,我们可以用小棒当饮料,把每个人的想法说给小组长听,在派一名代表汇报。(通过小组合作,能让每一位学生参与其中,并且折射出更多的计算方法。

小学一年级数学教案

1、在观察人民币以及换币、取币等活动中认识1元以内的人民币,知道元与角、角与分之间的进率。

2、初步认识商品的价格,学会简单的购物,培养思维的灵活性、与他人合作的态度以及学习数学的兴趣。

3、对学生进行爱护人民币和勤俭节约的教育。

教学重点:知道人民币单位间的进率。

教学难点:各种面值人民币之间的简单换算。

一、情境激趣

1、出示例题第一幅图,让学生仔细观察。

3、揭示课题,齐读课题。

二、自主探究

1、认识不同面值的人民币

你们认识人民币吗?请你从盒子里找出认识的人民币,介绍给本组的小朋友听。分组活动。

组汇报:让学生在实物投影仪上逐一介绍面值不同的人民币,教师随机补充,并把不同面值的人民币分别展示出来。

認识人民币单位间的进率。

让学生辨认不同面值的人民币,对学生进行爱护人民币和节约用钱的思想教育。

提问:小朋友,你们能把这些人民币分分类吗?请学生拿出盒子里的人民币,小组合作分类。

学生汇报分类情况,并说说分类的依据。总结学生的回答,引出人民币的种类有:硬币、纸币;人民币的单位有:元、角、分。

2、例题第二幅图,要求学生仔细观察。

提问:图中的小朋友想买什么?(手表)

买手表该付多少钱?(1元)

请学生从盒子里拿出1元钱,比一比谁的拿法多。

提问:我们已经知道“1元=10角”,那么1角等于几分呢?(1角=10分)

完成填空:

1元=()角

1角=()分

3、试一试:一张1元的人民币可以换几张5角的?几张2角的可以换1张1元的?同桌互换。

请学生说说互换的结果,以及为什么要这样换。

三、应用拓展

请学生把要买的物品和对应的人民币连起来。

2、填一填。(“想想做做”第2题)

先让学生说说每个题目的意思,再让学生独立完成,集体交流,说说是怎样想的。

拿一拿。

(1)“想想做做”第3题。

(2)“想想做做”第4题

思考:用一种人民币怎么拿?两种呢?三种呢?

游戏:购物。(“想想做做”第5题)

出示货架:橡皮(每块4角),美工刀(每把9角5分),铅笔(每枝4角),自动铅笔(每枝7角),尺(每把3角)。

请小朋友用1元钱购物,想一想,说一说,可以买哪几样东西?应找回多少钱?

四、总结延伸

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认识元角分)知道了什么?(人民币有纸币和硬币、1元=10角、1角=10分)关于人民币,小朋友们还知道什么呢?这些面值更大的人民币,我们下节课继续学习。

小学一年级数学教案

教学目标:

1.通过小数观察,初步感知物体有高、有矮;通过合作交流,学会比较物体高矮的一般方法;知道高和矮是比出来的。

2.培养学生观察、合作交流的能力与语言表达能力。

3.在学习活动中,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难点、重点:

掌握比较高矮的方法,会比几个物体的高矮。

教具、学具准备:

积木块、两朵红花。

教学过程:

一、感知物体有高有矮设置情景,引入课题。

在黑板上方贴一朵红花,下方贴一朵红花。

问:谁愿意将黑板上的红花摘下来?

请一名学生上台摘红花。

学生拿到了下方的.红花。怎么也拿不到黑板上方的红花。

这时,老师轻松地将黑板上方的红花拿下来。

问:老师为什么能拿到这多红花?

生:因为老师的比小朋友高。

师:为什么小朋友没能拿到这朵红花呢?

生:因为小朋友个子矮。

指出:下面我们共同研究比高矮。

板书课题:比高矮。

二、探究方法。

1.情境演示。

找两个高矮相差较大的小朋友上台。

师:你能看出谁高谁矮吗?

生:能。

师再请两位高矮差不多的学生上台,并让两人分开站在讲台的左右两边。

师:大家能看出谁高谁矮吗?

生:不容易看出。

2.小组合作。

各组同学讨论比高矮的方法。

3.汇报交流。

以组为单位,汇报不同方法鼓励合作活动肯定方法。

脚跟并拢,站直,背靠背,就能比出来了。

还可以靠墙作记号,比一比谁高。

三、排队游戏。

1.3人一组说说谁最高谁最矮。

2.逐渐增加小组人数,说说谁第二高,第三高......

3.判断并说明方法组间互评,肯定鼓励。

四、反馈练习。

1.第12页第7题。

(1)说出动物名。

(2)比较高和矮。

2.举其他喜爱的动物作比较反馈。

同桌纠错汇报,独立判、并改正鼓励互查。

五、学生活动。

1.摸高活动。

说一说怎样做摸得高(可站在地上摸,可跳起来摸)。

2.摆高活动。

用积木或铅笔搭高不倒比较。

3.悄悄话游戏。

(1)表演。

两生上台,对一生说悄悄话:踮脚尖比高矮。

(2)判断思考。

谁高,问题出在哪儿?

六、评价总结。

比较高矮要注意什么。

小学一年级数学教案

1、能够借助具体物体正确地数出5以内物体的个数,理解5以内数的具体含义,知道5以内数的组成,会读写5以内各数。

2、初步培养学生的观察、操作及抽象概括能力。

3、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

教学重点:理解1―5各数的含义。

教学难点:写1―5各数。

教学关键:由于学生刚刚入学,所以教师的组织教学显得尤为重要。

教学准备:

教师:带领学生参观学校的活动课,坦克等图片,点子图,田字格。

学生:5根小棒或小正方体块。

活动一:谈话引入

活动二:教学1―5各数的意义。

1、同学们在做什么?(指导学生有序进行观察)

小女孩提出了一个数学问题“坦克有几辆?”谁来告诉她?

谁能试着提出类似的问题?

谁能帮他解决?你是怎么知道的?注意对数数方法的指导。

按顺序板贴:火箭、坦克、汽车、机器人和飞机图。

2、小结:一辆坦克我们可以画一个点子,用数字1表示;两支火箭画几个点子,用数字几表示?等等。(板书)

活动三:1―5各数的书写

1、刚才老师写的数字漂亮吗?你想不想写写看?

教师在田字格中边示范边讲解1―5各数的写法,重点说明从哪里起笔,在哪里拐弯,在哪里停笔及在方格中的布局。(有条件的可以利用课件动态演示讲解,提高学生书写的积极性)

2、学生练习。

3、师生评价同学书写的情况,以便更好地进行书写。

活动四:1―5各数的组成

2、学生汇报,引导学生有序思考,师条理地进行板书。

3、教学2、3、5的'组成时,师提出问题后,先让学生想,有困难的可以摆小棒。

4、对口令游戏:

(老师演示:某某同学我问你,5可以分成1和几?

或:5可以分成几和3?或:2和3组成几?)

同桌游戏。

活动五:自主练习

第1题:图上画了哪些文具?橡皮有3块,连数字3;小刀、铅笔、文具盒各有多少,用哪个数字表示呢,连一连。

指导学生用直尺连线。

第2题:把各种水果的数量在田字格中记下来,比一比,谁写的漂亮。

第3题:根据计数器珠子的变化,感受数的顺序,并根据珠子的数量画点子,再用数字表示出来。

活动六:总结延伸

这节课学得高兴吗?课下寻找数量是1―5的物体,比一比谁发现得多。

小学一年级数学教案

教学内容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拔萝卜》。

教学目标。

1.在具体情境下,进一步体会加减法的意义。

2.探索并掌握两位数加减两位数(不进位、不退位)的计算方法。

3.初步学会应用加减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感受加减法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过程:

师:根据刚才的动画情节,请你来提数学问题?

生:小白兔拔了20个萝卜,小黑兔拔了40个萝卜,一共拔了多少个萝卜?

师:你会解答吗?

生1:20+40=60(个)。

生2:小白兔拔了30个萝卜,小黑兔拔了6个萝卜,一共拔了多少个萝卜?

30+6=36(个)。

师:如果小白兔和小黑兔拔的萝卜的个数刚好都不是整十数,你还能提什么问题呢?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

24+3245-32。

12+2126-13。

…………。

54+2723-15。

(除了进位或退位的两位数加减算式外,教师把其余的算式分别写在口算卡片上,在最后的送礼物游戏中可以用。)。

小学一年级数学教案

1、通过数数活动,初步了解学生的数数情况,使学生初步学会数数的方法。

2、帮助学生了解学校生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渗透思想品德教育。

重点:通过数数活动,使学生初步学会数数的方法。

难点:学会观察图片的方法;用语言表达观察的结果。

第2~3页彩图(或相应多媒体课件),第4~5页彩图,10以内的数字卡片。

一、谈话引入课题:

我们平时很多时候要用到数数,大家会从1数到10吗?谁来数一数?(伸出两只小手,互相数一数同桌小朋友有几根手指。与老师一起一边伸手指一边数数。)

二、看图数数:

1、激发观察兴趣。

(1)师出示教科书第2~3页彩图。

(2)师:小朋友们,你们看,这是一所美丽的小学校。今天是开学的第一天,小朋友们高高兴兴地上学来了。大家看看这里都有一些什么?把你的发现告诉同桌的小朋友。

(3)问:谁来说一说这幅图上都有些什么?还有什么?

2、数图中的数量。

(1)小朋友们认真地数一数,这里有几面国旗?(配合学生回答,贴一面国旗图。

(2)师:一面国旗,就可以用数字“1”表示。(同时在图右边对应贴出数字卡片“1”。)

(3)教师领读,学生自己小声读。

(4)小朋友们再找一找,图中还有哪些也可以用数字“1”来表示?

(5)小朋友们再数数看,你又发现了什么?有多少?

三、认读1~10各数:

1、10个数都数完后,教师先领读各数,然后同桌两个小朋友互相读一读。

2、可以打乱顺序指数让学生读。

四、数身边的事物:

你有几个铅笔盒?几枝铅笔?

第一行有几位同学?几位男同学?几位女同学?

我们教室有几扇窗户?几枝日光灯?

你的右边有几位同学?左边有几位同学?

黑板的上边贴了几个字?

五、小结:

今天,我们一起数了美丽的小学校里面的红旗、花、树木和鸽子等许多东西,还数了我们身边的门、窗、铅笔等事物。下课后,小朋友们还可以数一数我们校园里的事物。放学后,再数数路上看到的或回家后家里的一些事物。把你的发现告诉你的家人,好不好。

“数一数”这节课,是小学阶段的第一节课,也是入学教育课。作为一年级数学的第一单元,数一数之中所用到的数字相对较小,很多小朋友在幼儿园时就学会数这几个数字了。看图数物体时,只要他们观察的够仔细,相信他们都能数出自己所选物体的个数,所以我感觉着一单元主要是培养学生的观察力,还有激发学生学习数学兴趣的目的,在在课堂中尽量给学生发言的机会,培养他们的学习习惯,提高学习兴趣。所以在上课时,可以尽可能的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来数物体,比如数人时可以先数女同学有几个,再数背书包的女同学有几个,再数扎辫子的女同学有几个等等,这节课的学习内容比较简单,但是作为学生进入小学的第一节数学课,要培养对数学学习的兴趣,使他们能顺利的适应小学数学的学习是这节课的关键。

“数一数”一课是一年级学生入学学习数学的第一课。为了使学生了解学习数学的重要性,一上课就运用了轻松的谈话方式唤起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在教学时,先对学生的数数情况进行初步的了解:接着为学生出示鲜艳的图(课件出示),吸引其注意力,激发学生兴趣。教学活动按照先引导学生数图中事物的数量,在抽象出数,然后在回到数数活动中进行,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10以内各数的认读,采用了多种方法,分步骤的练习与反馈,便于全面了解学生的掌握情况。最后引导学生数一数身边事物的数量,将数与学生身边的实际生活紧密联系,体现数学的广泛性。最后的小结,既对本节课学习活动进行了总结,又进一步将活动扩展到课外,使数学学习走出课堂。

小学一年级数学教案

·学习目标:使学生能够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等物体和图形,能够识别这几种物体和图形,初步理解相关概念的意义。

·能力目标:

1、通过学生的观察及操作,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操作实践能力。

2、小组合作:搓、切、搭等,使学生形成一定的合作意识和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通过数学活动,让学生初步建立空间观念。

·情感目标:让学生这样自由捏橡皮泥并展示作品等练习设计,培养学生用数学知识进行交流、合作探究和创新的意识,对数学知识日益浓厚的兴趣。

1、多媒体动画:故事内容为机器人(带音乐)叮当来到了小朋友们的中间,还给小朋友们带来了一篮礼物,想知道有些什么吗?赶快打开看看,你认识什么,就跟组里的小朋友说什么,每人都说说。

2、各种物品的演示。

3、把“形状相同的”放在一块。

4、生活中的物品形状、举实例。

(1)冰箱、洗衣机、彩电、柜子。

(2)鞋盒、肥皂盒、酸奶盒、易拉罐、笔筒、乒乓球、皮球。

·学习内容: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教科书第32、33页。

·组织形式:小组合作讨论。

·学习流程:创设情景—讨论探究—巩固拓展—实际应用。

·评价方法:目标评价、师生互评、小组讨论评议。

·教学重点:认识所学几何图形,并说它们的名称。

·教学难点:从生活中找出各种形状的物品说名称。

·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实物投影仪、形状为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的生活用品及放置这些用品的用具,遮盖这些用品的用具(布或纸)。

(2)学生每人准备一盒橡皮泥、积木一盒。

·教学过程:

1、创设情景:

目标:从儿童喜爱的机器人叮当如上入手,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使学生感受到生活中数学与课本数学知识的密切联系。

过程:电脑出示动画(见学习资源)

针对学生提出的生活中的 物品形状,说说是怎样分类的?

2、探究释疑:

目标:让学生 自主探究分类的方法。

过程:

(1)教师用电脑出示讨论题:

a、说说你是怎样分类的?

b、把你分的“形状相同的”每一类物品告诉大家,你觉得它们分别长的是什么样子?

c、你是怎样感觉到的?

(2)让学生按以上步骤在小组中讨论,教师巡视。

(3)交流:

探索的途径:指几生上台演示他们是怎样感知的,电脑再显其过程(学习资源)。

(4)讨论与小结:

a、说说在你身边哪些物体的形状是这样的?

b、电脑抽象出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的几何图形、名称。

3、巩固与拓展:

目标:利用电脑展示各种动态的练习使学生掌握认识所学几何图形,并培养学生的积极的创造情感和浓厚的兴趣。

过程:

(1)课本中的题改编:看图形,说名称。

(2)数数制造叮当分别用了多少个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学生可以独立数,也可以自由组合数。

(3)搭学具:

活动:看看你们组的学具,并说说准备搭个什么?然后拿出自己的积木,分工合作完成。

汇报:城堡、动物园、飞机、世贸大楼、航空的母舰……

(4)转化:

小学数学一年级教案

本节课较好地做到了以下几点:

1、和实际生活相结合,从上海的住房建设引入,大家都搬入了宽敞明亮的新居,从而引入新课。使学生感受到数学来源于生活,来源于实践。

2、充分以学生为主体,在学生理解上、中、下,左、中、右的概念后,请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自主尝试、探究,模仿欢欢和乐乐的对话,说出这栋楼中其他人的住处。在此基础上,独立完成书上p11的习题,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3、以游戏的形式贯穿教学,寓教于乐。让学生扮演欢欢和乐乐,配上生动的多媒体课件,既让学生掌握今天的所学内容,又训练了他们的口头表达能力;以抢答的形式回答拓展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最后让学生运用所学到的本领帮小动物们安家。

本节课应注意以下几点:

1、在确定参照中心的条件下,应让学生牢固掌握上、中、下三层,左、中、右三排分别住着哪些人,为接下去的叙述“先说哪一层,再说哪一面”即“两条直线确定一个点”作好准备。

2、在教学中加强对学生的学法指导。如p11的题2,应让学生说出是先在图中找到相应的位置,再圈出人。而p11的题3,则正好相反,应该先在图中找到人,然后在相应的位置中涂色。可以作如下板书:

1找。

2圈(涂)。

3、可设计一组练习让学生更清晰的知道上与下,左与右是相对的。如“小铃的上面住着小胖,小胖的下面住着小铃”“外婆的左面住着小胖,小胖的右面住着外婆”。

4、最后的一组练习“帮小动物们安家”根据具体上课时间而定,但设计的问题一定要有难度,在学生原来的基础上有所提高,否则会出现练习层次混乱的状况。

小学数学教案一年级

1、在观察农家小院图提取信息的过程中,引导学生初步感知1~5各数的基数含义,知道1~5的数序,并会认、会读、会写这5个数。

2、在教学活动中,培养学生的数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1~5的基数含义和写法。

1~5的写法,初步建立数感。

一、给出情境,激发学生兴趣。

教师:同学们知道,一年四季是那几个季节吗?

学生:知道。春夏秋冬。

教师:那现在是哪一个季节啊?

学生:秋天。

学生:是。

教师:同学们瞧瞧,这幅图里面都有什么东西呀?

学生:南瓜/花朵/老奶奶。

二、进入新课。

教师:有多少个南瓜呀?

学生:5个。

教师:有多少朵花?

学生:3朵/4朵。

学生:1。

教师:图中有什么数量是1的呢?

学生:一个老奶奶/一只小狗/一串玉米。

学生:2。

教师:那就请同学们数出图中可以用数2表示的东西。

学生:2只鸭子/2个筐/2个盘子。

教师:很对。它们的数量都是2,可以用数2表示。2数完了应该数几呢?

学生:3。

教师:那就请同学们数出图里面可以用数3表示的东西。

学生:3只小鸟/3盆花/3只蝴蝶。

教师:很棒,它们都是数量为3的东西,可以用数3表示,3数好了接下来应该怎么数?

学生:数4。

教师:请同学们数数,图中有什么可以用数4表示的呢?

学生:4只小鸡/4朵向日葵。

教师:很对,小鸡和向日葵的数量都是4,可以用数4表示。接下来我们应该数?

小学数学一年级教案

1、认知目标:让学生感知空间中物体的相互位置关系,初步理解上与下、左与右是相对的概念。

2、能力目标:让学生运用学到的本领带小动物们安家,并相互说一说它们住在哪里,全方位地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学习。

3、情感目标:经历数学知识的应用过程,感受自己身边的数学知识,体会学数学、用数学的乐趣,体验数学课程的人文价值。

让学生感知空间中物体的相互位置关系。

知道上与下、左与右是相对的概念。

多媒体课件。

一、创设情景,引入新课。

师:同学们,上海的变化真大啊!很多小朋友都搬了新家。我们的好朋友小丁丁、小胖、小亚和小巧也搬家了,住在一栋新房子里。他们邀请欢欢和乐乐去做客,我们去瞧一瞧!

二、共同探讨,获取新知。

师:这栋房子里住了哪些人?对!他们都住在一栋房子里。欢欢和乐乐先要到小巧家去做客。听!欢欢正在问乐乐:“你知道小巧住在哪里吗?”乐乐怎么回答呢?我们听仔细了:“太简单了!小巧住在上面一层左面的房间里。”

所以他说小巧住在?(上面一层左面的房间里)我们要像乐乐一样把话说完整,先说哪一层再说哪一面的房间,一起说一遍“小巧住在?”。老师请两个小朋友把刚才欢欢和乐乐的对话再说一遍。

师:会吗?乐乐要考考我们,听好了:“小朋友,你们会不会用上中下、左中右来说一说其他人住在哪里呢?”这幅图在我们书上,请你们看着书小组内两人一组,一个演欢欢提问,另一个演乐乐回答。

师:现在老师请每组派两个小朋友来演欢欢和乐乐。注意别的小朋友提过的问题就不要再提了。

三、针对练习,巩固新知。

1.师:乐乐说小朋友们真棒!这回轮到欢欢要考考大家了。请你圈一圈,谁住在紫颜色的房间中?(讲评第一题)师:会吗?请做书上第2大题。

2.师:刚才是告诉我们房间,让我们圈出谁住在里面。这回反一反,告诉你一个人,请你把他的房间涂上颜色。有问题吗?请做第3大题。

3.师:欢欢说小朋友们真厉害,他和乐乐又想了许多问题要难倒你们,怕不怕?这些问题是第4大题,请你们小组内轻轻地说一遍。

师:我们来开小火车。

4.师:最后我们来做抢答题。第一个举手的小朋友才能回答问题,答对者拿一颗五角星,答错者扣一颗五角星。预备开始!

(1)谁住在小丁丁的左面,小巧的的右面?(小淘气)。

(2)谁住在小胖的右面,小亚的上面?(亮亮)。

(3)谁住在小丁丁的下面,康康的上面?(外婆)。

(4)谁住在亮亮的左面,小巧的下面?(小胖)。

(5)谁住在小胖右面的、下面的房间里?(康康)。

(6)谁住在康康上面的、左面的房间里?(小胖)。

(7)谁住在外婆下面的、右面的房间里?(小亚)。

(8)谁住在亮亮左面的、上面的房间里?(小淘气)。

(9)谁住在外婆下面的、旁边的房间里?(小玲和小亚)。

(10)谁住在外婆上面的、旁边的房间里?(小巧和小丁丁)。

四、公开练习,联系实际。

小学一年级数学教案

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数学》一年级上册第42~43页。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操作、演示,使学生能够正确地数出数量是6、7的物体的个数,会读、会写数字6、7,并会用这两个数表示物体的个数或事物的顺序和位置,会比较它们的大小。

2.在教学过程中,渗透讲卫生、爱劳动、爱集体、与他人分工合作等方面的思想和情感教育。

3.通过学生观察、操作、发言,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培养学生初步的数学交流意识。

教学重、难点:

体会6、7的基数及序数含义。

教具准备课件、计数器、数字卡片。

学具准备:计数器、小棒。

教学过程:

1.观察主题图。

2.教学6和7。

(1)、认识6。

师:图上有几位小朋友在打扫卫生?还有数量是6的事物吗?

6张桌子、6个小朋友,可以用几个圆来表示?

像6个小朋友,6张课桌,6个圆都可以用数字几来表示?观察一下,6像什么?

(2)、认识7。

师:图上有数量是7的事物吗?7个人、7把椅子都可以用几个圆来表示?

像7个人,7把椅子、7个圆都可以用数字几来表示?观察一下?7像什么?

2、揭示课题:这就是我们今天要认识的2个新朋友,6和7。

(出示课题):6和7的认识。

3、摆一摆。

师:请小朋友们先拿出6根小棒,请你用这6根小棒摆出你喜欢的图形,比一比看谁摆的又快又好(请一位小朋友上来摆)。

4、拨一拨。

师:请一位小朋友认真看,仔细数,看他拨的对不对。

同学们做的非常好,你能把这把直尺补充完整吗?为什么这样填?

填完后让同学拍着手读一读。

5、比大小。

1、教学金鱼图。

提问:左数第一瓶有几条鱼?左数第六瓶有几条鱼。

有6条鱼的是第几瓶?左数第7瓶有几条鱼。

谁能像老师这样提出几个问题?并且你自己指名回答。

2、游戏。

师:请今天表现好的小朋友来前面扮演小动物。

(1)、老师提问题,下面的同学注意听,看谁回答的又对又好。

师:我们今天认识了哪两个朋友啊?

同学们认识了6和7,那我们现在就来学习写6和7。

相关范文推荐
  • 11-07 妇产科第一季度工作总结范文(14篇)
    通过月工作总结,我们可以更加清晰地了解自己在这一个月内的工作成果和不足之处。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月工作总结范文,供大家参考和借鉴。一、端正挂职态度,深入学习和
  • 11-07 三年级奇妙的想象(优秀17篇)
    优秀作文的结构严谨有序,每个段落都紧密衔接,构成了一个完整的故事。在写作之前,阅读一些优秀作文的范文,可以帮助你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从前,有一只小鸡,他的梦想是
  • 11-07 车辆委托经营合同(通用18篇)
    经营涉及到企业的战略制定、资源配置和风险控制等方面。以下是一些经营者面对市场挑战的应对策略,希望能给大家提供一些启示。联系电话:______________。乙
  • 11-07 客服部明年工作计划(精选17篇)
    在编写工作计划书时,我们应该根据工作的不同阶段和优先级合理安排工作任务的顺序和时间。为了帮助大家更好地编写工作计划书,以下是一份经过精心整理和整合的范文,供大家
  • 11-07 学前教育专业大一总结(优秀17篇)
    教学工作总结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需求。下面是一些值得参考的教学工作总结范文,希望能够对大家的写作有所帮助。时光飞速,就这样一年无声无息的过去了
  • 11-07 班主任工作计划表格式(热门15篇)
    班主任工作计划是班主任开展教育教学工作的基本依据和操作指南。小编为大家整理了一些班主任工作计划范文,希望能对大家起到参考作用。1、继续学习《小学生守则》及《日常
  • 11-07 会计个人简历在校经历(通用18篇)
    个人简历是我们与雇主建立第一次联系的重要途径,它可以决定是否进入面试环节。随后是一些求职专家推荐的个人简历模板,这些模板经过专业审核,值得参考与借鉴。
  • 11-07 转到新学校的自我介绍(汇总18篇)
    自我介绍是建立人际关系的第一步,它可以让我们和他人建立联系和沟通。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自我介绍范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我叫xx,来自x小学。现在我把
  • 11-07 武术社团工作计划(模板17篇)
    在工作计划书中,我们可以清楚地列出工作重点和优先级,提高工作质量。下面是一份详细的工作计划书,内容全面且实际可行,希望能对大家在编写工作计划书时有所帮助。
  • 11-07 小学三年级我的姐姐(精选16篇)
    优秀作文能够引发读者的共鸣,激发他们的思考和想象力。小编为大家推荐了几本关于优秀作文写作的好书,希望对大家的写作有所启发。只要一提起我的姐姐,凡是熟悉她的人,都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