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工作计划>圆柱的表面积教学设计(模板14篇)

圆柱的表面积教学设计(模板14篇)

时间:2023-11-23 11:00:37 作者:书香墨

教学计划的制定需要结合学科知识的结构和学生的学习特点进行综合考虑。下面是一些教学计划的实施效果和学生评价,希望能给大家带来一些启示和思考。

圆柱的表面积教学设计

一、教学内容:

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人教版第十二册第33―34页的内容。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理解并掌握圆柱体的侧面积和表面积的计算方法,能结合具体情境,灵活运用计算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过程与方法:经历圆柱表面积、侧面积计算方法的探索过程,培养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获得积极成功的情感体验,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重点:理解并掌握求圆柱体表面积、侧面积的计算方法。

难点:能结合具体情境,灵活运用圆柱侧面积、表面积的计算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教具:圆柱形模型、剪刀。

三、教学过程。

(一)创设生活情景,引入新课。

我根据学生喜欢喝饮料的爱好,创建生活情景,“同学们都喜欢喝饮料,那么你们知道做这样的一个饮料罐至少需要多少的铁皮吗?怎样计算?”这节课,我们就来一起学习圆柱的表面积(板书课题)(设计意图:数学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我利用学生的生活实际设疑引入新课,很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求知,解决问题。)。

(2)引导探究,学习新知。

师:我们来做一个“饮料罐”,该怎样做??

生:要做一个圆筒,和两个完全相同的圆。

师:用什么形状的纸来做卷筒呢?同学们说的意见不一致时,我适时引导,你们动手剪一剪不就知道了吗?每一组的同学都剪开自己带来的圆筒,有的得到了长方形,有的得到了平行四边形,也有的得到了正方形。

(设计意图:动手操作,使学生对圆柱各部分的组成有了完整的认识,培养了学生的创造能力,同时也揭示了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实现了知识的转化和迁移。)。

师:我们先来研究把圆筒剪开展平是一个长方形的.情况,求这个饮料罐要用铁皮多少?就是求什么?学生观察、思考、议论。

生1:求饮料罐铁皮用料面积就是求:圆面积×2+长方形面积。

师:这两位同学说得对吗?要求圆柱体的表面积要知道什么条件?生3:我看只要知道圆的半径和高就可以了。

师:我们来听听这位同学是怎么想的。

生3:长方形的长与圆的周长相等,长方形的宽与圆柱的高相等,所以只要知道圆的半径就可以求出长方形的长,也可以求出圆的面积。生4:我觉得知道圆的直径和高也可以了。

生5:我还觉得知道圆的周长和高也行。

师:这三位同学都说得很好,那么圆柱的侧面积该怎样求?

生6:因为长方形面积=长×宽所以圆柱的侧面积=底面周长×高。

师:如圆柱展开是平行四边形或正方形,是否也适用呢?学生分组动手操作,动笔验证,得出了同样的结论。

小结:同学们会动手、动脑,巧妙地把圆柱的侧面转化为平面图形,圆柱的侧面展开后不论是长方形、正方形或平行四边形,圆柱的侧面积都等于它的底面周长乘高。

师板书:圆柱侧面积=底面周长×高s侧=ch出示例1让学生独立计算出圆柱的侧面积,一生板演,集体订正。

(设计意图:学生在教师创设的情境中,分组合作得出结论,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同时个性也得到发展。)。

师:我们知道了圆柱侧面积的计算了,那么它的表面积该怎样算呢?(1)出示例2。

分组讨论例2中给了哪些条件?求什么问题?它的表面积应包括几个面?怎样解答。

(设计意图:学生已掌握了圆面积和侧面积的计算方法,教学圆柱的表面积时,让学生自学交流就能掌握方法。)。

(2)教学例3。

师:通过计算,你有哪些收获?

生5:我知道了,做这个无盖水桶要用铁皮多少平方厘米就是求一个侧面积和一个底面积的和。

生6:在得数保留时,我觉得应该用进一法取近似值,因为用料比实际多一些,因为有损耗,所以要用进一法。让学生看34页,看“注意”后的一段话。

(设计意图:让学生从生活实际出发,充分讨论,理解进一法,明确在什么情况下用“进一法”取近似值,培养学生实际应用意识。)。

(3)巩固练习,灵活运用。

小结:计算圆柱的表面积要根据具体实物分别处理,要学会运用新学的知识合理灵活地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2、综合练习(只列式,不计算)。

(设计意图:通过这种练习进一步培养学生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

3、实践与应用。

小组合作测量计算:制作所带的圆柱形实物的用料面积,先让学生讲讲需要测量哪些数据,以及测量方法,再进行测量和计算。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合作意识和动手操作能力,锻炼学生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使学生感受数学就在身边,不断提高应用数学的意识。)。

(4)全课小结在实际生活中,计算圆柱的表面积,要根据具体情况灵活掌握,如计算油桶的表面积是求侧面积与两个底面积的总和;无盖水桶的表面积是求侧面积加上一个底面积;水管―的表面积只求侧面积,另外,在实际中使用的材料都要比计算得到的结果多一些,所以都要采用“进一法”取近似值。

板书。

圆柱的表面积教学设计

课前,教师让学生在家做三件事:

(1)自己动手制作一个圆柱;

(2)写出制作的步骤;

(3)制作过程中有什么发现?

课上对话――。

师:谁来说说你是怎么做圆柱的?(听到老师这个提问,我在想教学从学生经历的实践体验入手,值得肯定)。

生:我准备了三张纸、圆规和剪刀,……(这么自信的表达,一定很多有价值的内容,倾听,延伸,提炼,概括,问题一样得到解决。这课有听头)。

师:你直接说出步骤。(这么无情地打断学生的讲话,有些失望)。

生:我先准备纸,然后就卷成圆筒,再剪两个底面,就做出来了。(这是个应变能力很强的学生,老师要什么,他就能给什么。其间省略太多东西了)。

师:好的。(这里的“好的”起着语言过渡的作用,然而,学生操作经历的概括,是否有助于理解圆柱的侧面和底面之间的关系,教师并没有关注)。

师:侧面的长和底面的周长有什么关系?(看得出教师最急于提的是这个问题,也难怪,这个一个所有教案中都会出现的问题)。

生:相等。

师:是这样吗?请你把它剪下来。(“剪下来”的行为怎么不是学生为了说明问题的主动行为,而是教师为了板书和讲解发出的指令)。

(学生刚拿出剪刀,老师就一把接了过来,把学生精心制作的圆柱剪开,贴在黑板上。有些学生小声说道:“真可惜。”)。

师:同学们,你们看,(这是老师讲解前常说的一句话)这个圆柱的侧面展开是一个长方形,长方形的长等于圆柱底面的周长,长方形的宽等于这个圆柱体的高。(迫不及待地告诉,自我中心意识强)圆柱的表面积你们会算了吗?(一句口头禅式的提问,不用想都会知道学生会怎么回答)。

生齐答:会了。(真的会了?还是应付老师的齐答)。

如此“快节奏,高效率”的教学,看起来过程顺利,但是教师主导的课堂,能否实现教学目标,不得而知。

再读文本――。

拿起教师的教学用书,我们读到了,本节课的教学还应实现这样的教学目标:

2、在如何计算侧面积的推理过程中,锻炼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培养空间观念;

3、指导并训练学生规划解决问题的步骤,形成解决问题的思路。

对话学生――。

课后,找到那位说制作步骤的学生,和他有了这样的对话:

师:现在愿意跟我们说说圆柱的制作过程吗?

生:老师根本没有让我把话讲完,其实为了今天的发言,我昨晚就准备了。制作圆柱其实并不容易,特别是制作规定底面和高的圆柱。我和同学们,基本都是先用一张长方形的纸做出圆柱的侧面,然后再用这个圆筒画出两个圆,作为圆柱的底面。这样制作看起来任务是完成了,但算圆柱的侧面积和底面积都不太方便。如果要是让我再制作一个,我会先量出长方形的长和宽,如果用宽作为高,这个长就要用两次,一次是用来求侧面积,一次用来算底面积,因为我发现长方形的长就是圆柱底面的周长。

师:你的发现,全班学生都会发现吗?

生:我相信我们班上有不少同学并没有很好的理解。

师:那怎么办?

生:老师不是在黑板上讲了吗?没理解的就背公式呗。

生:老师,我们在课前还讨论过这样的问题,就是为什么全班学生做出的圆柱都是瘦瘦高高的,身材都那么好。其实很多人做圆柱时,都是用长方形的长作高,宽的长度才是底面的周长,我并不赞成老师说:圆柱体侧面展开是一个长方形,长相当于底面周长,宽相当于圆柱的高。应该说:圆柱体侧面展开是一个长方形,长方形的长和宽中的一条边相当于底面周长,另一条边相当于圆柱的高。

圆柱表面积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小学数学第十二册教材p33~p34。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圆柱表面积的含义,掌握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2、根据圆柱表面积和侧面积的关系,使学生学会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媒体:

圆柱形物体、学具、多媒体课件。

教学重点:

教学过程:

一、猜测面积大小,激发情趣导入。

1、用你们手上的a4纸做一个尽量大的圆柱?(出现两种情况:一种是以长方形的长为底面周长的圆柱,另一种以长方形的宽为底面周长的圆柱。)。

2、这两个圆柱谁的侧面积谁大?为什么?

3、复习:圆柱的侧面积=底面周长×高。

刚才的环节中,用现成的练习纸,以动手操作的形式做一个圆柱体,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做、比、评”中唤起对圆柱侧面积知识的回忆。

二、组织动手实践,探究圆柱表面积。

1、我们把做好的圆柱加上两个底面后,这时候圆柱的表面积由哪些部分组成呢?(侧面积和两个底面面积)。

2、你们觉得这两个圆柱谁的表面积大?为什么?

生:因为两个圆柱的侧面积一样大,只要看他们的底面积谁大那么这个圆柱的表面积就大。

3、刚才我们是从直观的比较知道了谁的表面积大,如果要知道大多少,那怎么办呢?

生:计算的方法。

圆柱的表面积=侧面积+两个底面的面积(板书)。

4、那现在你们就算算这两个圆柱的表面积是多少?

生:(不知所措)没有数字怎么算啊?

师:哦!那你们想知道哪些数字呢?知道了这些数字后你打算怎么计算?

生1:我想知道圆柱体的底面半径和高。

生2:我想知道圆柱体的底面直径和高。

生3:我想知道圆柱体的底面周长和高。

师:老师现在告诉你的数字是这张纸的长是31.4厘米。宽是18.84厘米。那你们会算吗?怎样算,如果独立思考有困难的话可以小组讨论来共同完成。

5、汇报展示:

情况一:半径:31.4÷3.14÷2=5(cm)。

底面积:3.14×5×5=78.5(平方厘米)。

侧面积:31.4×18.84=591.576(平方厘米)。

表面积:591.576+78.5×2=748.576(平方厘米)。

情况二:半径:18.84÷3.14÷2=3(cm)。

底面积:3.14×3×3=28.26(平方厘米)。

侧面积:31.4×18.84=591.576(平方厘米)。

表面积:591.576+28.26×2=648.096(平方厘米)。

师:通过我们计算验证了我们刚才的判断是正确的。

接下来我们打开书翻到33页自学例2,从这个例题中你学到什么?

生:分三步来算,先算侧面积再算底面积然后把侧面积和两个底面积加起来。

生2:这样做挺麻烦的有没有更简单一点的方法呢?

6、好!我们一起来找一找有没有更简单的方法。(补充第二种方法)。

教具的演示:把圆柱体的侧面展开得到一个长方形,然后把圆柱体的两个底面通过剪拼成一个近似的长方形。

问:这个近似的长方形的长和宽分别是圆柱体的哪一部分?(底面周长,也就是圆柱体的侧面展开得到的长方形的长。宽是圆柱体底面半径)。

所以圆柱体表面积=长方形面积=底面周长×(高+半径)。

用字母表示:s=c×(h+r)。

我们用这个方法来验证一下我们的例2看是不是比原来简单?

汇报:大部分学生都认为比原来的方法简单。(说一说认为简单的原因)。

那么今天我们学习了圆柱体的表面积的计算方法(出示课题),你们学会了吗?(会)那老师也得做几题验证一下你们掌握得怎么样。

本环节通过提出一个实际问题,以小组合作的形式探究出:不同条件下用不同方法可以解决相同的问题。逐渐培养学生用多种途径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分组闯关练习。

1、多媒体出示题目。

第一关(填空)。

沿圆柱体的高剪开,侧面展开后会得到一个形,长是圆柱的(),宽是圆柱的(),因此圆柱的侧面积=()×()。

第二关。

一个圆柱的底面直径是2分米,高是45分米,它的侧面积是()平方分米,它的底面积是()平方分米,它的表面积是()平方分米。

第三关(用你喜欢的方法完成下面各题)。

一个圆柱,它的底面半径是2厘米,它的高是15厘米,求它的表面积?

2、汇报结果,给予评价。

我本着“重基础、验能力、拓思维”的原则,设计了以上几个层次的练习题。整个习题,虽然题量不大,但却涵盖了本节课的所有知识点,而且练习题排列遵循由易到难的原则,层层深入。有效的培养了学生创新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质疑(同学们还有什么疑问吗?)。

五、反馈小结:

教学反思。

1、自主探究,体验学习乐趣。

以解决问题为主线,打破了“例题――习题”的教学模式,给学生创设探究的舞台(也就是提出贯穿整节课的一个问题)。在解决这个问题的过程中,学生的认知冲突层层深入,思维碰撞时时激起,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也体验到学习乐趣。

2、合作交流,加深对知识的理解深度。

给学生提供一个合作交流的平台,在相互的交流中大胆发表不同的见解,从而达到共识、共享、共进,共同归纳出计算圆柱表面积常用的三种形式,从而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深度。

圆柱表面积教学设计

3.会正确计算圆柱的侧面积和表面积。

教学重点。

理解求表面积、侧面积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进行计算。

教学难点。

能灵活运用表面积、侧面积的有关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一、复习准备。

(一)口答下列各题(只列式不计算)。

1.圆的半径是5厘米,周长是多少?面积是多少?

2.圆的直径是3分米,周长是多少?面积是多少?

(二)长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是什么?

(三)回忆圆柱体的特征。

二、探究新知。

1.学生讨论:圆柱的侧面展开图(是长方形)的长、宽和圆柱底面周长、高的关系。

2.小结:因为长方形的面积等于长乘宽,而这个长方形的长等于圆柱的底面周长,宽等于圆柱的高,长方形的面积就是圆柱的侧面积,所以圆柱的侧面积等于底面周长乘高。

(二)教学例1.

1.出示例1。

例1.一个圆柱,底面的直径是0.5米,高是1.8米,求它的侧面积。(得数保留两位小数)。

2.学生独立解答。

教师板书:3.140.51.8。

=1.75l.8。

2.83(平方米)。

答:它的侧面积约是2.83平方米。

3.反馈练习:一个圆柱,底面周长是94.2厘米,高是25厘米,求它的侧面积。

1.教师说明:圆柱的侧面积加上两个底面积就是圆柱的表面积。

圆柱的表面积是指圆柱表面的面积,是侧面积加上两个底面积,而侧面积是指圆柱侧面的面积;表面积包含着侧面积。

(四)教学例2.

1.出示例2。

例2.一个圆柱的高是15厘米,底面半径是5厘米,它的.表面积是多少?

2.学生独立解答。

侧面积:23.14515=471(平方厘米)。

底面积:3.14=78.5(平方厘米)。

表面积:471+78.52=628(平方厘米)。

答:它的表面积是628平方厘米。

3.反馈练习:一个圆柱,底面直径是2分米,高是45分米,求它的表面积。

(五)教学例3.

1.出示例3。

例3.一个没有盖的圆柱形铁皮水桶,高是24厘米,底面直径是20厘米,做这个水桶要用铁皮多少平方厘米?(得数保留整百平方厘米)。

2.教师提问:解答这道题应注意什么?

这道题是求做这个水桶要用铁皮多少平方厘米。实际上是求这个圆柱形水桶的表面积。题里告诉我们的一个没有盖的圆柱形铁皮水桶,计算时就是用侧面积加上一个底面积。

3.学生解答,教师板书。

水桶的侧面积:3.142024=1507.2(平方厘米)。

水桶的底面积:3.14。

=3.14。

=3.14100。

=314(平方厘米)。

需要铁皮:1507.2+314=1821.21900(平方厘米)。

答:做这个水桶要用1900平方厘米。

4.教师说明:这里不能用四舍五入法取近似值。在实际中,使用的材料都要比计算得到的结果多一些。因此,要保留整百平方厘米,省略的十位上即使是4或比4小,都要向前一位进1.这种取近似值的方法叫做进一法。

5.四舍五入法与进一法有什么不同。

(1)四舍五入法在取近似值时,看要保留位数的后一位,是5或比5大的舍去尾数后向前一位进一,是4或比4小的舍去。

(2)进一法看要保留位数的后一位,是4或比4小的舍去尾数后都向前一位进一。

三、课堂小结。

归纳:圆柱的表面积,在实际应用时,要根据实际需要计算各部分的面积,必须灵活掌握。如油桶的表面积是侧面积加上两个底面积;无盖的水桶的表面积是侧面积加上一个底面积;烟筒的表面积只求侧面积。另外,在生产中备料多少,一般采用进一法,就是为了保证原材料够用。

四、巩固练习。

(一)求出下面各圆柱的侧面积。

1.底面周长是1.6米,高是0.7米。

2.底面半径是3.2分米,高是5分米。

(二)计算下面各圆柱的表面积。(单位:厘米)。

(三)拿一个茶叶桶,实际量一下底面直径和高,算出它的表面积。(有盖和无盖两种)。

五、课后作业。

(二)一个圆柱的侧面积是188.4平方分米,底面半径是2分米,它的高是多少分米?

圆柱的表面积教学设计

结合教学用具和学生已有认知,探索圆柱表面积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计算圆柱的表面积和侧面积,并根据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过程与方法】。

通过想象、操作等活动,知道圆柱侧面展开图是长方形的同时,熟记表面积的计算公式,发展空间观念。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能根据具体情境,借助圆柱表面积的计算方法解决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体会数学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

圆柱表面积的计算方法以及在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难点】。

(一)导入新课。

师:在前面的学习中,我们已经认识了圆柱,并且知道了生活中有很多物体的形状是圆柱。大家来看,这个圆柱形状的物体。它的制作需要一定的材料(出示一个茶叶盒)请同学们想一想,要“制作这样一个茶叶盒需要多少材料”,实际上是在求圆柱的什么?(边演示边讲解)。

(二)生成原理。

师生活动:要求“制作茶叶盒所需的材料”实际上是求圆柱的侧面积和两个底面面积(边演示边说),我们把圆柱侧面的面积叫做圆柱的侧面积,把圆柱底面的面积叫做圆柱的底面积,圆柱的侧面积加上两个底面的面积叫做圆柱的表面积。

(2)创疑激趣。

(3)小组合作交流。

小组汇报:圆柱的侧面积就等于长方形的面积,长方形的长等于圆柱底面的周长,宽等于圆柱的高,因此圆柱的侧面积也就等于圆柱的底面周长乘以高。

师:我们已经会求圆柱的侧面积,那圆柱的表面积呢?(让学生回答,教师板书求表面积的算式,并板书课题“圆柱的表面积”)。

师生活动:用字母表示侧面积和底面积的话,该如何表示圆柱的表面积。

(三)深化原理。

圆柱的表面积是圆柱的侧面积加上两个底面面积之和。如果圆柱只有一个底面,它的表面积则是侧面积和一个底面积之和。如水桶。

(四)应用原理。

(五)课堂小结。

生:测量、确定笔筒的大小。

师:如何确定?

生:确定底面半径,还有笔筒的高。

师:课后利用所学知识给自己设计一个笔筒,并做一下“做一做”。

圆柱表面积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p21-22页例3-例4,完成“做一做”及练习四的部分习题。

教学目标:

1、在初步认识圆柱的基础上理解圆柱表面积的含义,掌握圆柱表面积的计算方法,会正确计算圆柱表面积,能解决一些有关实际生活的问题。

2、培养学生良好的空间观念和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能力。

3、通过实践操作,在学生理解圆柱侧面积和表面的含义的同时,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和探索意识。

教学难点: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法:启发引导法。

学法:自主探究法。

教具:课件。

教学过程:

一、定向导学(5分)。

(一)导学。

1.指名学生说出圆柱的特征.。

2.口头回答下面问题.。

(1)怎样求圆的周长与面积?

(2)怎样求圆柱的侧面积?

3、导入课题。

(二)定向。

揭示学习目标。

2、会正确计算圆柱表面积,能解决一些有关实际生活的问题。

二、自主探究(10分)。

(一)填空。

1、因为圆柱体有两个()和一个(),所以。

圆柱的表面积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p21-22页例3-例4,完成“做一做”及练习四的部分习题。

教学目标:

1、在初步认识圆柱的基础上理解圆柱表面积的含义,掌握圆柱表面积的计算方法,会正确计算圆柱表面积,能解决一些有关实际生活的问题。

2、培养学生良好的空间观念和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能力。

3、通过实践操作,在学生理解圆柱侧面积和表面的含义的同时,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和探索意识。

教学难点: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法:启发引导法。

学法:自主探究法。

教具:课件。

教学过程:

一、定向导学(5分)。

(一)导学。

1.指名学生说出圆柱的特征.。

2.口头回答下面问题.。

(1)怎样求圆的周长与面积?

3、导入课题。

(二)定向。

揭示学习目标。

1、理解圆柱表面积的意义,掌握圆柱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2、会正确计算圆柱表面积,能解决一些有关实际生活的问题。

二、自主探究(10分)。

(一)填空。

1、因为圆柱体有两个()和一个(),所以。

《圆柱体的表面积》教学设计

2、掌握表面积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运用公式计算圆柱的表面积.。

3、培养学生观察、操作、概括的能力和利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重点:认识圆柱的表面积,理解圆柱表面积的含义.。

难点:掌握表面积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运用公式计算圆柱的表面积.教具准备:

2、学生每人准备圆柱形模型两个;剪刀;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圆柱有哪些特征?它各部分名称叫什么?

2、学生回答后,让学生拿出自己做的模型,指出哪一部分是侧面.。

3、引入新课。

二、新课教学。

(一)出示学习目标:

2、掌握圆柱的侧面积和表面积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3、认识取近似值的进一法。

4、学习推导方法。

1、出示自学提示:

(1)、认真观察自己手中的长方形,思考这个长方形与圆柱体的哪一部分有关系?

小组合作注意:组长负责发言次序,同学之间尊重他人,懂得谦让,互相帮助。

2、学生汇报交流。

出示教具,说明把表面全部展开,看一看得到什么图形,和大家说的对不对。揭下圆柱表面的纸,贴在黑板上,再与圆柱对比说明各个部分,明确圆柱表面包括一个侧面和两个相等的圆。

3、推导公式。

侧面积=底面周长×高。

4、口答。

把直圆柱体侧面展开得到一个()形,这个()形的长等于圆柱体的(),宽等于圆柱体的(),因为长方形的面积等于(),所以圆柱体的侧面积等于()。

小组合作注意:组长负责发言次序,同学之间尊重他人,懂得谦让,互相帮助。

2、学生汇报交流。

3、推导公式。

(三)运用公式计算。

1、求下面各圆柱体的侧面积。(只列式不计算)(1)、底面周长1.6米,高是0.7米。(2)、底面半径是3.2分米,高是5分米。(3)、底面直径是10厘米,高是25厘米。

3、出示例3学生独立完成.指名板演,然后小组内交流。

三、课堂小结。

大家回顾一下今天我们学了什么内容?计算时要注意什么?《圆柱的表面积》教学反思。

屏南实验小学韦斌。

整个教学过程,学生学习兴趣浓厚,学得主动积极。我认为教学成功的关键在于关注了学生的学习过程,创设了一个有利于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发展的教育氛围。片通过学生动手动脑,来突破难点;引导学生在应用中加深认识,形成能力。

动手实践,主动探索和合作学习是小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特别强烈。因此,数学教学要努力创建有利于学生主动探索的数学学习环境,关注学生的自主探索和合作学习,使学生在获取作为一个现代公民所必需的基本数学知识和技能的同时,在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得到充分发展。

本节课,教师通过让学生动手制作圆柱体模型,让学生“自由结合”进行探索,这便是给学生提供主动发展的时间和空间。人各有其个性,有的爱独立思考,有的爱互相讨论,有的爱听听别人怎么说。于是,有的独立思考,有的同桌讨论,有的由几个人组合,一个生动活泼的学习形式油然而生,使每个学生达到了“既竭我才,欲罢不能”的地步,在主动探索中意识和感觉到自己的智慧和力量,再互相交流启发,自然就获得了成功。

教师为学生提供了基本题以及多向思维的材料,引导学生善于联想所学的知识,从不同的角度、不同层次、不同方法分析问题,使学生开阔思路,思维灵活,从而敏捷地解决问题。使不同的学生都能获得学到知识的满足感,体会到学习数学的快乐,对于未获得成功者,教师决不能简单地批评、指责,教师应尽量发现其错误中的正确成份,给以肯定,并启发学生自己发现,纠正错误。即使彻底错了,教师也要循循善诱,启发引导,给予机会让他争取成功,从而增强学生学好数学的自信心,使他们获得人的尊严,享受成功的快乐,教师也因此而分享快乐。

总之,学生在以上学习过程中,探索意识和发现能力得以展示,知识获取和能力提高相辅相成,大大有利于整体素质的提高。

学习目标:

2、掌握圆柱的侧面积和表面积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3、认识取近似值的进一法。

4、学习推导方法。

自学提示:

1、认真观察自己手中的长方形,思考这个长方形与圆柱体的哪一部分有关系?

2、推导出圆柱体侧面积的计算公式。小组合作注意:组长负责发言次序,同学之间尊重他人,懂得谦让,互相帮助。

把直圆柱体侧面展开得到一个()形,这个()形的长等于圆柱体的(),宽等于圆柱体的(),因为长方形的面积等于(),所以圆柱体的侧面积等于()。

自学提示:

2、讨论:求圆柱体的表面积需要知道哪些数据?小组合作注意:组长负责发言次序,同学之间尊重他人,懂得谦让,互相帮助。

1、底面周长1.6米,高是0.7米。

2、底面半径是3.2分米,高是5分米。

3、底面直径是10厘米,高是25厘米。

目标检测:

(得数保留整百平方厘米)。

拓展题:

一个圆柱体的侧面展开是一个边长为25.12厘米的正方形,求这个圆柱体的表面积。

给下面的物体分类。

(1)。

(2)。

(3)。

(4)。

(7)。

(5)。

(8)。

(6)。

(9)。

《圆柱的表面积》教学设计

师:谁来说说你是怎么做圆柱的?(听到老师这个提问,我在想教学从学生经历的实践体验入手,值得肯定)。

生:我准备了三张纸、圆规和剪刀,……(这么自信的表达,一定很多有价值的内容,倾听,延伸,提炼,概括,问题一样得到解决。这课有听头)。

师:你直接说出步骤。(这么无情地打断学生的讲话,有些失望)。

生:我先准备纸,然后就卷成圆筒,再剪两个底面,就做出来了。(这是个应变能力很强的学生,老师要什么,他就能给什么。其间省略太多东西了)。

师:好的。(这里的“好的”起着语言过渡的作用,然而,学生操作经历的概括,是否有助于理解圆柱的侧面和底面之间的关系,教师并没有关注)。

师:侧面的长和底面的周长有什么关系?(看得出教师最急于提的是这个问题,也难怪,这个一个所有教案中都会出现的问题)。

生:相等。

师:是这样吗?请你把它剪下来。(“剪下来”的行为怎么不是学生为了说明问题的主动行为,而是教师为了板书和讲解发出的指令)。

(学生刚拿出剪刀,老师就一把接了过来,把学生精心制作的圆柱剪开,贴在黑板上。有些学生小声说道:“真可惜。”)。

师:同学们,你们看,(这是老师讲解前常说的一句话)这个圆柱的侧面展开是一个长方形,长方形的长等于圆柱底面的周长,长方形的宽等于这个圆柱体的高。(迫不及待地告诉,自我中心意识强)圆柱的表面积你们会算了吗?(一句口头禅式的提问,不用想都会知道学生会怎么回答)。

生齐答:会了。(真的会了?还是应付老师的齐答)。

如此“快节奏,高效率”的教学,看起来过程顺利,但是教师主导的课堂,能否实现教学目标,不得而知。

拿起教师的教学用书,我们读到了,本节课的教学还应实现这样的教学目标:

2、在如何计算侧面积的推理过程中,锻炼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培养空间观念;

3、指导并训练学生规划解决问题的步骤,形成解决问题的思路。

课后,找到那位说制作步骤的学生,和他有了这样的对话:

师:现在愿意跟我们说说圆柱的制作过程吗?

生:老师根本没有让我把话讲完,其实为了今天的发言,我昨晚就准备了。制作圆柱其实并不容易,特别是制作规定底面和高的圆柱。我和同学们,基本都是先用一张长方形的纸做出圆柱的侧面,然后再用这个圆筒画出两个圆,作为圆柱的底面。这样制作看起来任务是完成了,但算圆柱的侧面积和底面积都不太方便。如果要是让我再制作一个,我会先量出长方形的长和宽,如果用宽作为高,这个长就要用两次,一次是用来求侧面积,一次用来算底面积,因为我发现长方形的长就是圆柱底面的周长。

师:你的发现,全班学生都会发现吗?

生:我相信我们班上有不少同学并没有很好的理解。

师:那怎么办?

生:老师不是在黑板上讲了吗?没理解的就背公式呗。

生:老师,我们在课前还讨论过这样的问题,就是为什么全班学生做出的圆柱都是瘦瘦高高的,身材都那么好。其实很多人做圆柱时,都是用长方形的长作高,宽的长度才是底面的周长,我并不赞成老师说:圆柱体侧面展开是一个长方形,长相当于底面周长,宽相当于圆柱的高。应该说:圆柱体侧面展开是一个长方形,长方形的长和宽中的一条边相当于底面周长,另一条边相当于圆柱的高。

《圆柱体的表面积》教学设计

本节内容是学生学习了长方体与正方体的表面积后,在充分理解了表面积的含义的基础上展开的。圆柱的表面积是它的侧面积与两个底面面积的和,其中侧面积是新知识,底面积(即圆的面积)是学生学过的。教材选用了来自现实生活中的问题,通过想象和操作活动,使学生知道圆柱的侧面沿着高展开后可以是一个长方形(或正方形),从而探索出圆柱侧面积的计算方法。在研究展开后长方形的长、宽与圆柱的关系时,通过让学生在侧面展开成长方形和长方形卷成侧面的活动中,发现长方形的长等于圆柱的底面周长,长方形的宽等于圆柱的高。从长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推导出圆柱侧面积的计算方法。在探索圆柱侧面积算法的过程中,学生把曲面转化成平面,开展了一系列的推理活动,空间观念和思维能力能够得到锻炼。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圆柱体侧面积和表面积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运用公式计算圆柱的侧面积和表面积。

2、培养学生观察、操作、概括的能力和利用所学知识合理灵活地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主动探求知识的学习品质和实践能力。教学重点:圆柱表面积的计算。

教学难点:圆柱体侧面积计算方法的推导。

教法运用:本节课我采用操作和演示、讲练相结合的教学方法。通过直观演示和实际操作,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和探索圆柱侧面积的计算方法;同时通过多媒体的辅助教学,发挥互联网搜索引擎功能,使新授和练习有机地融为一体,做到讲练结合,较好地突出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

学法指导:采取引导-放手-引导的方法,鼓励学生积极、主动地探求新知,运用化曲为平的方法推理发现侧面积的计算方法。

教具准备:圆柱体教具、多媒体课件。学具准备:圆柱形纸筒、茶叶桶。教学过程:

一、检查复习,引入新课。

师:圆柱是由平面和曲面围成的立体图形。圆柱上下两个圆形的平面叫圆柱的什么?它们的关系怎样?两底面之间的距离叫什么?这个曲面叫什么?(学生回答后课件动画闪烁各部分名称)。

-1备材料时往往会比计算结果多一些,因为在具体操作时,尤其是在剪圆的时候会产生浪费现象,这是不可避免的。

三、解决问题,强化认知。

(一)(多媒体出示圆柱形的油漆桶,无盖水桶、烟筒实物图)引导学生观察思考:计算制作这些物体所用的铁皮的面积,各是求哪些面的总面积?通过回答让学生感知圆柱表面积在实际生活中应用的意义。

(二)根据要求练习。

1、一个圆柱形油桶,底面直径是8分米,高是12分米,它的占地面积有多大?(只列式不计算)。

2、一台压路机的滚筒宽1.2米,直径为8分米。如果它滚动1周,压路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只列式不计算)(课件呈现压路机压路情景)。

3、做一个无盖的圆柱形铁皮水桶,高是5分米。底面直径4分米,至少需要多大面积的铁皮?(结果保留整数)。

根据学生的计算结果,教学用“进一法”取近似值。

小结:计算圆柱的表面积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要学会运用所学的知识合理灵活地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三)操作练习。

测量:借助工具测量出需要的数据(取整厘米数),并做好记录。计算:根据量得的数据,列出相应的算式并算出结果。

四、课堂回顾,总结提升。

1、本节课你有何收获?

-3思考,最终都探讨出了侧面积的计算方法。在组织学生合作学习中,较好地培养了学生的合作能力。新课程提出:“使学生初步学会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和方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所以在课的最后,我设计了一个操作练习:小组合作测量计算制作所带的圆柱形实物的用料面积。根据练习要求,组织学生在讨论的基础上动手测量,最后算出结果。学生在动手实践中做到了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并且根据实物的特点想出了很多测量所需数据的方法,既合理又灵活。在合作学习中不仅达到了学以致用的目的,而且培养了实践能力,体现了新课程标准的要求。

四、合理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辅助教学。

围绕课的重难点及学生能力的培养,在教学中,我适时利用了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在教学圆柱表面积含义时动画闪烁圆柱各部分的名称,测量并计算圆柱底面积时动画闪烁圆内直径的测量方法,求圆柱茶叶罐侧面积时呈现茶叶罐侧面包装纸,利用圆柱表面积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时,课件呈现圆柱应用的实物图等等,形象直观,加深了学生对表面积实际计算意义的直观认识和理解,也使学生感受到了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圆柱的表面积》教学设计

1、必要的铺垫。 。

出示实物,让学生观察。使学生对圆柱有一个感性的认识。

引导学生归纳圆柱形有哪些特征?增强学生概括能力和抽象能力。

2、在老师指导下,学生自主探究,获取新知。

老师设计以下四个层次:

(1)老师给出问题:

讨论:a、侧面展开是什么形状?

b、长方形的长等于什么?

c、长方形的宽等于什么?

(2)学生动手操作,观察,讨论。

自主发现结果:a、圆柱的侧面积=其侧面展开所得长方形的面积。

b、长方形的长=底面周长;宽=高。

(3)老师演示课件:直观看出,圆柱的表面积=圆柱的侧面+2底面面积。

层层设疑,让学生主动去探索,通过自身实践,获得新知,使学生。

3、通过变式训练,促进深化。

a、思考:侧面积的计算。

c、阅读:培养学生自学能力。

(板书:3个概念,2个公式,1次计算)。

三、 教学后记。

在教学过程中,我应更加重视和发展学生的好奇心,让每一个学生养成想问题、问问题、挖问题和延伸问题的习惯。让所有的学生都知道自己有权力和能力提出新见解、发现新问题。这一点对学生的发展很重要,它有利于学生克服迷信和盲从,树立起科学的思想和方法,有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品质。

《圆柱的表面积》教学设计

《圆柱的表面积》是在学生五年级学习了长正方体表面积面的旋转,了解了点、线、面之间的关系,和认识了圆柱的基本特征后,安排的一节课,通过让学生观察、想象、操作等活动,运用迁移规律掌握圆柱的侧面积、表面积的计算方法,并加以应用,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学好这部分内容,为下节探究圆柱体积降低难度,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为学生进入中学学习其它几个几何知识打下坚实的基础,因此它具有很重要的承上启下作用。

学生对圆柱体是有一定认识的,70%的学生知道圆柱体的表面积是哪,但是全班只有10%的学生会求圆柱表面积,而且这些孩子都是在外面上过补习班或者进行预习记住圆柱的表面积计算公式的。由此可见,学生对圆柱的表面积了解的比较少,存在一定的困难。

1、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圆柱体侧面积和表面积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运用公式计算圆柱的侧面积和表面积。

2、培养学生观察、操作、概括的能力和利用所学知识合理灵活地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主动探求知识的学习品质和实践能力。

重点。

难点。

圆柱体侧面积计算方法的推导以及圆柱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一、激趣导入。

(复习圆柱体的特征)。

师:上节课,我们认识了一个新的几何形体——圆柱。知道它是由平面和曲面围成的立体图形。

引入:两个底面和侧面合在一起就是圆柱的表面。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圆柱的表面积。

二、目标定向。

1、我能理解和掌握圆柱体侧面积和表面积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运用公式计算圆柱的侧面积和表面积。

2、我能通过对已有知识的迁移,探索新知识。

三、自主合作。

2、要求圆柱的表面积,首先应该计算它的底面积和侧面积。

(二)根据条件,计算圆柱的底面积。

圆柱的底面是圆形,同学们会求它的面积吗?

1、引导探究圆柱体侧面积的计算方法。

设疑:圆柱的侧面是个曲面,怎样计算它的面积呢?

1、设疑:学会了计算圆柱的底面积和侧面积,怎样计算它的表面积?

2、学生根据数据进行计算?

四、交流展示。

底面积×2+侧面积=表面积。

1、小组合作探究。(剪圆柱形纸筒)。

2、汇报交流研究结果,各小组展示。

3、小结:同学们会动脑,会思考,巧妙地运用了把曲面转化为平面的方法,探讨发现了圆柱体侧面积正好等于它的底面周长与高的乘积。

(三)以小组为单位自己做例4,做完组长检查。

五、拓展延伸。

(1)底面周长是1.6米,高是0.7米。

(2)底面半径是3.2分米,高是5分米。

(1)底面直径是12米,高是16米。

(2)底面半径是3.2分米,高是5分米。

板书设计。

底面积=圆面积。

底面积×2+侧面积=表面积。

我从始至终贯穿着“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训练思维为主线”的原则,在各个环节中从扶到放,让学生自己去解决,让他们在动手操作、合作探究中学习,在体验中获得数学的乐趣。

1、实践操作。

在教学侧面积的计算时,精心设疑:圆柱的侧面是个曲面,怎样计算它的面积呢?想一想,能否将这个曲面转化为我们学过的平面图形,从中思考和发现它的侧面积该怎样计算呢?在老师的启发下,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用圆柱形纸筒进行实际操作,最后探究出侧面积的计算方法。

让学生通过看一看、摸一摸,自己观察、发现,形成圆柱表面积的表象。认识到圆柱的表面积等于圆柱的侧面积和两个底面面积之和。其次,让学生通过动手,把自己课前准备的圆柱体模型展开,可以得到圆柱体的侧面积是一个长方形或者正方形。长方形的长就是圆柱的底面周长,长方形的宽就是圆柱的高,从而根据长方形的面积公式自然推导出了圆柱侧面积的计算公式。

2、精讲多练。

新知的获得时间要短,课后的练习要从易到难。

本课我采取了分层练习法,先让学生练习侧面积的计算,再让学生试着把底面积乘2再加上侧面积得出圆柱体的表面积;这个计算过程很复杂,难度也很大。

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所以我选取了两道生活中的圆柱表面积计算题,一道是完整的圆柱表面积,一道是特殊的圆柱表面积,丰富了学生的数学思维,也让学生学会了举一反三,学以致用。

当然,在这节课的教学中,还存在着一些不足。如:学生对圆周长和面积的计算不够熟练。

《圆柱表面积》的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小学数学第十二册教材p33~p34。

教学目标:

2、根据圆柱表面积和侧面积的关系,使学生学会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媒体:

圆柱形物体、学具、多媒体课件。

教学重点:

教学过程:

一、猜测面积大小,激发情趣导入。

1、用你们手上的a4纸做一个尽量大的圆柱?(出现两种情况:一种是以长方形的长为底面周长的圆柱,另一种以长方形的宽为底面周长的圆柱。)。

2、这两个圆柱谁的侧面积谁大?为什么?

3、复习:圆柱的侧面积=底面周长×高。

刚才的环节中,用现成的练习纸,以动手操作的形式做一个圆柱体,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做、比、评”中唤起对圆柱侧面积知识的回忆。

1、我们把做好的圆柱加上两个底面后,这时候圆柱的表面积由哪些部分组成呢?(侧面积和两个底面面积)。

2、你们觉得这两个圆柱谁的表面积大?为什么?

生:因为两个圆柱的侧面积一样大,只要看他们的底面积谁大那么这个圆柱的表面积就大。

3、刚才我们是从直观的比较知道了谁的表面积大,如果要知道大多少,那怎么办呢?

生:计算的方法。

4、那现在你们就算算这两个圆柱的表面积是多少?

生:(不知所措)没有数字怎么算啊?

师:哦!那你们想知道哪些数字呢?知道了这些数字后你打算怎么计算?

生1:我想知道圆柱体的底面半径和高。

生2:我想知道圆柱体的底面直径和高。

生3:我想知道圆柱体的底面周长和高。

师:老师现在告诉你的数字是这张纸的长是31.4厘米。宽是18.84厘米。那你们会算吗?怎样算,如果独立思考有困难的话可以小组讨论来共同完成。

5、汇报展示:

情况一:半径:31.4÷3.14÷2=5(cm)。

底面积:3.14×5×5=78.5(平方厘米)。

侧面积:31.4×18.84=591.576(平方厘米)。

表面积:591.576+78.5×2=748.576(平方厘米)。

情况二:半径:18.84÷3.14÷2=3(cm)。

底面积:3.14×3×3=28.26(平方厘米)。

侧面积:31.4×18.84=591.576(平方厘米)。

表面积:591.576+28.26×2=648.096(平方厘米)。

师:通过我们计算验证了我们刚才的判断是正确的。

接下来我们打开书翻到33页自学例2,从这个例题中你学到什么?

生:分三步来算,先算侧面积再算底面积然后把侧面积和两个底面积加起来。

生2:这样做挺麻烦的有没有更简单一点的方法呢?

6、好!我们一起来找一找有没有更简单的方法。(补充第二种方法)。

教具的演示:把圆柱体的侧面展开得到一个长方形,然后把圆柱体的两个底面通过剪拼成一个近似的长方形。

问:这个近似的长方形的长和宽分别是圆柱体的哪一部分?(底面周长,也就是圆柱体的侧面展开得到的长方形的长。宽是圆柱体底面半径)。

所以圆柱体表面积=长方形面积=底面周长×(高+半径)。

用字母表示:s=c×(h+r)。

我们用这个方法来验证一下我们的例2看是不是比原来简单?

汇报:大部分学生都认为比原来的方法简单。(说一说认为简单的原因)。

那么今天我们学习了圆柱体的表面积的计算方法(出示课题),你们学会了吗?(会)那老师也得做几题验证一下你们掌握得怎么样。

本环节通过提出一个实际问题,以小组合作的形式探究出:不同条件下用不同方法可以解决相同的问题。逐渐培养学生用多种途径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分组闯关练习。

1、多媒体出示题目。

第一关(填空)。

沿圆柱体的高剪开,侧面展开后会得到一个()形,长是圆柱的(),宽是圆柱的(),因此圆柱的侧面积=()×()。

第二关。

一个圆柱的底面直径是2分米,高是45分米,它的侧面积是()平方分米,它的底面积是()平方分米,它的表面积是()平方分米。

第三关(用你喜欢的方法完成下面各题)。

一个圆柱,它的底面半径是2厘米,它的高是15厘米,求它的表面积?

2、汇报结果,给予评价。

我本着“重基础、验能力、拓思维”的原则,设计了以上几个层次的练习题。整个习题,虽然题量不大,但却涵盖了本节课的所有知识点,而且练习题排列遵循由易到难的原则,层层深入。有效的培养了学生创新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质疑(同学们还有什么疑问吗?)。

五、反馈小结:

教学反思。

1、自主探究,体验学习乐趣。

以解决问题为主线,打破了“例题――习题”的教学模式,给学生创设探究的舞台(也就是提出贯穿整节课的一个问题)。在解决这个问题的过程中,学生的认知冲突层层深入,思维碰撞时时激起,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也体验到学习乐趣。

2、合作交流,加深对知识的理解深度。

给学生提供一个合作交流的平台,在相互的交流中大胆发表不同的见解,从而达到共识、共享、共进,共同归纳出计算圆柱表面积常用的三种形式,从而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深度。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圆柱的表面积》教学设计

知识与技能:理解并掌握圆柱体的侧面积和表面积的计算方法,能结合具体情境,灵活运用计算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过程与方法:经历圆柱表面积、侧面积计算方法的探索过程,培养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获得积极成功的情感体验,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能结合具体情境,灵活运用圆柱侧面积、表面积的计算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圆柱形模型、剪刀。

(一)创设生活情景,引入新课。

我根据学生喜欢喝饮料的爱好,创建生活情景,“同学们都喜欢喝饮料,那么你们知道做这样的一个饮料罐至少需要多少的铁皮吗?怎样计算?”这节课,我们就来一起学习圆柱的表面积(板书课题)(设计意图:数学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我利用学生的生活实际设疑引入新课,很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求知,解决问题。)。

(2)引导探究,学习新知。

师:我们来做一个“饮料罐”,该怎样做??

生:要做一个圆筒,和两个完全相同的圆。

师:用什么形状的纸来做卷筒呢?同学们说的意见不一致时,我适时引导,你们动手剪一剪不就知道了吗?每一组的同学都剪开自己带来的圆筒,有的得到了长方形,有的得到了平行四边形,也有的得到了正方形。

(设计意图:动手操作,使学生对圆柱各部分的组成有了完整的认识,培养了学生的创造能力,同时也揭示了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实现了知识的转化和迁移。)。

师:我们先来研究把圆筒剪开展平是一个长方形的情况,求这个饮料罐要用铁皮多少?就是求什么?学生观察、思考、议论。

生1:求饮料罐铁皮用料面积就是求:圆面积×2+长方形面积。

师:这两位同学说得对吗?要求圆柱体的表面积要知道什么条件?生3:我看只要知道圆的半径和高就可以了。

师:我们来听听这位同学是怎么想的。

生3:长方形的长与圆的周长相等,长方形的宽与圆柱的高相等,所以只要知道圆的半径就可以求出长方形的长,也可以求出圆的面积。生4:我觉得知道圆的直径和高也可以了。

生5:我还觉得知道圆的周长和高也行。

师:这三位同学都说得很好,那么圆柱的侧面积该怎样求?

生6:因为长方形面积=长×宽所以圆柱的侧面积=底面周长×高。

师:如圆柱展开是平行四边形或正方形,是否也适用呢?学生分组动手操作,动笔验证,得出了同样的结论。

小结:同学们会动手、动脑,巧妙地把圆柱的侧面转化为平面图形,圆柱的侧面展开后不论是长方形、正方形或平行四边形,圆柱的侧面积都等于它的底面周长乘高。

师板书:圆柱侧面积=底面周长×高s侧=ch出示例1让学生独立计算出圆柱的侧面积,一生板演,集体订正。

(设计意图:学生在教师创设的情境中,分组合作得出结论,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同时个性也得到发展。)。

师:我们知道了圆柱侧面积的计算了,那么它的表面积该怎样算呢?(1)出示例2。

分组讨论例2中给了哪些条件?求什么问题?它的表面积应包括几个面?怎样解答。

(设计意图:学生已掌握了圆面积和侧面积的计算方法,教学圆柱的表面积时,让学生自学交流就能掌握方法。)。

(2)教学例3。

师:通过计算,你有哪些收获?

生5:我知道了,做这个无盖水桶要用铁皮多少平方厘米就是求一个侧面积和一个底面积的和。

生6:在得数保留时,我觉得应该用进一法取近似值,因为用料比实际多一些,因为有损耗,所以要用进一法。让学生看34页,看“注意”后的一段话。

(设计意图:让学生从生活实际出发,充分讨论,理解进一法,明确在什么情况下用“进一法”取近似值,培养学生实际应用意识。)。

(3)巩固练习,灵活运用。

小结:计算圆柱的表面积要根据具体实物分别处理,要学会运用新学的知识合理灵活地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2、综合练习(只列式,不计算)。

(设计意图:通过这种练习进一步培养学生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

3、实践与应用。

小组合作测量计算:制作所带的圆柱形实物的用料面积,先让学生讲讲需要测量哪些数据,以及测量方法,再进行测量和计算。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合作意识和动手操作能力,锻炼学生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使学生感受数学就在身边,不断提高应用数学的意识。)。

(4)全课小结在实际生活中,计算圆柱的表面积,要根据具体情况灵活掌握,如计算油桶的表面积是求侧面积与两个底面积的总和;无盖水桶的表面积是求侧面积加上一个底面积;水管-的表面积只求侧面积,另外,在实际中使用的材料都要比计算得到的结果多一些,所以都要采用“进一法”取近似值。

相关范文推荐
  • 11-23 大一军训拉练心得(实用15篇)
    军训心得是对军事纪律、团队合作以及个人成长的反思和总结。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军训心得范文,供大家参考和借鉴,希望能够激发灵感和构思。我不知道为什么。我对军人总
  • 11-23 装修年度工作总结(优质17篇)
    月工作总结是对一个月的工作进行总结和评价,可以让我们了解自己工作的成果和不足,并做出相应的改进。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一份月工作总结范文,希望对大家在写总结时有
  • 11-23 太空科幻故事(汇总17篇)
    一篇优秀的作文应该具备清晰的结构和连贯的逻辑,能够将思想有序地展示出来。在这里,小编为大家搜集了一些优秀作文的范文,希望能够对大家的写作有所帮助。“编写科幻故事
  • 11-23 赠与协议书赠与协议书才有效(通用20篇)
    赠与不仅能够促进人与人之间的亲近和联系,还能够增进社会的和谐和稳定。下面是一些著名人士的赠与心得和故事,值得我们共同欣赏和学习。受赠人(乙方):________
  • 11-23 外包食堂安全协议书(实用24篇)
    合同协议的签订是对交易内容、价格、交货期等各项重要事项进行明确和约束的重要方式。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合同协议范本,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甲方(委托方):法定代表
  • 11-23 庆三八教职工趣味活动方案(模板24篇)
    活动方案是为了有效地组织和管理各项活动而设计的一套规范性指导。下面是一些优秀的活动方案实例,希望能给大家提供一些有关活动策划的思路和方法。为了贯彻落实《xx大学
  • 11-23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教学设计(实用19篇)
    一个良好的教学计划能够确保教学目标的达成,并使教学过程更加有条理和高效。请大家仔细阅读下面这些优秀的教学计划范文,希望能够对大家的教学工作有所帮助。
  • 11-23 教育科研先进个人事迹材料(模板17篇)
    通过事迹材料的宣传和传播,可以提高一个人或团体的影响力和知名度。【某某的成长经历】让我们明白了成功背后的艰辛和付出,它鼓舞着我们勇往直前。事迹材料,是指党、政府
  • 11-23 有趣的洞洞的幼儿园教案大全(15篇)
    幼儿园教案是指幼儿园教师在备课过程中,对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方法等进行概括和总结的一种教学准备材料。阅读幼儿园教案范文可以帮助教师了解不同年龄段幼儿的学习特
  • 11-23 团内规章组织生活会内容(热门16篇)
    范本可以激发我们的学习兴趣和写作欲望,让我们更加主动地参与到写作中来。鉴于大家对写作范文的需求,小编整理了一些典型的范文供大家参考。谈心地点:。谈心人员:

猜你喜欢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