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工作总结>四年级有余数的除法说课稿(汇总19篇)

四年级有余数的除法说课稿(汇总19篇)

时间:2023-11-29 11:06:47 作者:雨中梧

教案模板可以促使教师反思和调整自己的教学方法,以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这些教案模板是经过教师们实际教学中的不断总结和改进而成,对于提高教学质量有着积极的作用。

二年级《有余数的除法》说课稿

一、说内容:

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苏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有余数的除法》的第一课时。本课的内容包括教材第1至第2页。

二、说教材:

有余数的除法是在表内除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学习有余数的除法,既可以使学生拓展用除法运算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范围,又为以后继续学习除法打下基础。本节课要使学生初步理解有余数除法的意义,认识余数。为了使学生掌握好有余数除法的,教材通过让学生动手操作,认识到平均分一些物体时,有时会有“剩余”产生,联系除法的含义引出有余数除法的算式,并说明“余数”的含义以及有余数除法算式的读法。随后的练习,都是让学生试着用有余数除法的算式来表示平均分后有剩余的情况,帮助学生巩固对有余数除法含义的理解。

三、说目标:

介于以上的认识,我将本课的教学目标确定如下:

1、通过经历把平均分后有剩余的现象抽象为有余数除法的过程,让学生体会余数产生的原因及实际意义,理解有余数除法的意义,并能正确读出有余数的除法算式。

2、使学生在获取知识的过程中,积累观察、操作、讨论、交流、抽象、概括等数学活动经验,发展抽象思维。

3、使学生在独立思考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获得成功、愉快的体验,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培养学生积极参与学习活动的习惯,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

重点:通过平均分的活动抽象出有余数的除法,初步体会有余数除法的意义。

四、说教程(说教法与学法)。

本课的教学分这样四大块。

第一块:复习引新。

1.观察:说说这6个苹果是怎么分的。说出两道除法算式。

2.说出:6÷2的意义?6÷3呢?。

3.引出本课的学习内容。

我想通过这样的复习找到新知的生长点,通过适当的温故,使新知的教学建立在旧有知识的基础上,也自然而然的引出新课。

第二块:探究新知。

这一块的学习内容,准备采用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分四个层次组织学习活动。

第一层:分一分。让同学们在小组内把10枝铅笔分别按每人2枝、3枝、4枝、5枝、6枝分给小朋友,并把结果记录在书上的表格里。先指导操作,后自主活动,教师巡视指导。小学生数学概念的形成得借助于操作活动。通过把10枝铅笔平均分的操作活动,使学生获得对“余数”概念的表象支撑,为抽象“余数”的概念打下基础。同时,操作活动步骤清楚,面向全体学生。

第二层:说一说。在小组活动的基础上,组织全班交流,通过交流,确认每次分得的结果,并把这些结果按有没有剩余进行分类。通过观察、比较,突出了“剩余”这个概念,培养了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

第三层:写一写。引导学生根据其中分得的有剩余的过程和结果写出除法算式,认识有余数的除法。

(1)观察表一,说出算式并计算,引导学生说出两个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

(2)观察表二,说出算式并计算,10÷3=3(人)……1(枝)。

(3)认识余数。

(4)观察比较,10÷5=2(枝)10÷3=3(人)……1(枝),引导学生认识到:日常生活中分东西会出现两种情况,一种是全部分完,另一种是分后有剩余,但不够分。

写算式是把学生的具体感知进行抽象的过程,是形成“余数”概念的主要环节。教学时,我力求通过一系列的观察、思考、交流等活动,由没剩余引出有剩余,抽象出有余数的除法,发展了学生的抽象思维,并使学生获得了探究新知的活动经验。

在这块的新知探究过程中,充分给予学生操作的时间,真正让学生参与活动的全过程,让学生在自主、合作、讨论中去交流,注意到由扶到放,让学生在操作活动中逐步建立余数的概念,认识有余数的除法。

第三块:练习达成。

想想做做1与例题的类型相仿,是模仿性练习。要求学生进行操作后,根据操作结果填写相应算式的商和余数,在完成填写后让学生说说每题中的商和余数分别表示什么,突出算式中单位名称的选择,在表达中进一步明确认识。

想想做做2是形成性练习,学生观察图后,独立完成填空。在交流时提出:比一比上下两题有什么相同与不同之处,使学生初步认识到:把一些物体按指定的每几个一份进行平均分或平均分成几份,只要平均分后有剩余,都可以写成有余数的除法算式,使学生全面认识和理解有余数除法的意义,从而更深层次的把握知识。

想想做做3,先把题目的要求读一读,同座相互说说,再指名说一说。

第四块:总结评价。

1、请学生说说你学会了什么?揭示课题:有余数的除法。

2、生活中还有哪些平均分后有余数的情况,课后到生活中去找一找,如果找到了就用有余数的除法说给爸爸、妈妈听。

整节课,从分铅笔(初步感知),到观察特点分类(感知清晰),再到抽象算式(形成概念),最后应用概念,遵循了学生概念形成的一般规律,同时又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了数学的价值性。

四年级数学《口算除法》评课稿

听了xx老师的这节课,收获很多。

1、本节课是口算教学课,从教师教学的角度来看,教师充分的挖掘教材,注重知识间的联系,落实学生的素质培养、注重学生的能力,面向全体、注重每个学生的发展。真正成为教学的组织者、参与者、引导者。

2、本节课体现了教师重视学生的口算教学和重视培养学生的估算能力。

3、教师注重培养学生从主题图中找出数学信息并提出有价值的数学问题,针对数学问题自主探究规律,总结规律。能大胆放手让学生尝试学习,独立思考的'前提下小组合作学习。

4、课堂教学中体现算法多样化,并能引导学生选择优化算法,整节课教师比较重视口算算理,让学生经历知识形成的过程。

5、小组活动有效,分工明确。

6、邓老师说了一个“几百几十除以一位数的口算”,后面的让学生照样子说一说,这个很好,从后面的学习中可以看出,学生根据这个就能自行总结口算的类型。

7、练习应该也很精彩。

建议:

1、80÷20=4,邓老师说应用应该怎样写才完整呢,学生说加单位,邓老师应该在黑板上写出来。

2、每一类型的口算在学习过后应该及时巩固一下,我看到邓老师有设计,但应为时间问题没有呈现很可惜。

二年级《有余数的除法》说课稿

有余数的除法是在表内除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学习有余数的除法,既可以使学生拓展用除法运算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范围,又为以后继续学习除法打下基础。本节课要使学生初步理解有余数除法的意义,认识余数。为了使学生掌握好有余数除法的,教材通过让学生动手操作,认识到平均分一些物体时,有时会有“剩余”产生,联系除法的含义引出有余数除法的算式,并说明“余数”的含义以及有余数除法算式的读法。随后的练习,都是让学生试着用有余数除法的算式来表示平均分后有剩余的情况,帮助学生巩固对有余数除法含义的理解。

介于以上的认识,我将本课的教学目标确定如下:

1、通过经历把平均分后有剩余的现象抽象为有余数除法的过程,让学生体会余数产生的原因及实际意义,理解有余数除法的意义,并能正确读出有余数的除法算式。

2、使学生在获取知识的过程中,积累观察、操作、讨论、交流、抽象、概括等数学活动经验,发展抽象思维。

3、使学生在独立思考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获得成功、愉快的体验,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培养学生积极参与学习活动的习惯,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

重点:通过平均分的活动抽象出有余数的除法,初步体会有余数除法的意义。

难点:初步理解有余数除法的意义。

本课的教学分这样四大块。

1.观察:说说这6个苹果是怎么分的。说出两道除法算式。

2.说出:6÷2的意义?6÷3呢?。

3.引出本课的学习内容。

我想通过这样的复习找到新知的生长点,通过适当的温故,使新知的教学建立在旧有知识的基础上,也自然而然的引出新课。

这一块的学习内容,准备采用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分四个层次组织学习活动。

第一层:分一分。让同学们在小组内把10枝铅笔分别按每人2枝、3枝、4枝、5枝、6枝分给小朋友,并把结果记录在书上的表格里。先指导操作,后自主活动,教师巡视指导。小学生数学概念的形成得借助于操作活动。通过把10枝铅笔平均分的操作活动,使学生获得对“余数”概念的表象支撑,为抽象“余数”的概念打下基础。同时,操作活动步骤清楚,面向全体学生。

第二层:说一说。在小组活动的'基础上,组织全班交流,通过交流,确认每次分得的结果,并把这些结果按有没有剩余进行分类。通过观察、比较,突出了“剩余”这个概念,培养了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

第三层:写一写。引导学生根据其中分得的有剩余的过程和结果写出除法算式,认识有余数的除法。

(1)观察表一,说出算式并计算,引导学生说出两个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

(2)观察表二,说出算式并计算,10÷3=3(人)……1(枝)。

(3)认识余数。

(4)观察比较,10÷5=2(枝)10÷3=3(人)……1(枝),引导学生认识到:日常生活中分东西会出现两种情况,一种是全部分完,另一种是分后有剩余,但不够分。

写算式是把学生的具体感知进行抽象的过程,是形成“余数”概念的主要环节。教学时,我力求通过一系列的观察、思考、交流等活动,由没剩余引出有剩余,抽象出有余数的除法,发展了学生的抽象思维,并使学生获得了探究新知的活动经验。

在这块的新知探究过程中,充分给予学生操作的时间,真正让学生参与活动的全过程,让学生在自主、合作、讨论中去交流,注意到由扶到放,让学生在操作活动中逐步建立余数的概念,认识有余数的除法。

想想做做1与例题的类型相仿,是模仿性练习。要求学生进行操作后,根据操作结果填写相应算式的商和余数,在完成填写后让学生说说每题中的商和余数分别表示什么,突出算式中单位名称的选择,在表达中进一步明确认识。

想想做做2是形成性练习,学生观察图后,独立完成填空。在交流时提出:比一比上下两题有什么相同与不同之处,使学生初步认识到:把一些物体按指定的每几个一份进行平均分或平均分成几份,只要平均分后有剩余,都可以写成有余数的除法算式,使学生全面认识和理解有余数除法的意义,从而更深层次的把握知识。

想想做做3,先把题目的要求读一读,同座相互说说,再指名说一说。

1、请学生说说你学会了什么?揭示课题:有余数的除法。

2、生活中还有哪些平均分后有余数的情况,课后到生活中去找一找,如果找到了就用有余数的除法说给爸爸、妈妈听。

整节课,从分铅笔(初步感知),到观察特点分类(感知清晰),再到抽象算式(形成概念),最后应用概念,遵循了学生概念形成的一般规律,同时又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了数学的价值性。

二年级《有余数的除法》说课稿

今天我说课的课题是《有余数除法的认识》,《有余数除法的认识》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有余数的除法》的第一课时,属于数与代数领域的知识。

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已经初步认识除法和学会了表内除法计算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学习有余数的除法,可以加深对除法意义的理解和巩固表内除法计算,还为以后进一步学习一位数除多位数打下重要基础。

首先安排了一组分铅笔的活动,让学生从中体会到把一些物体平均分有时会有剩余,在此基础上,结合其中的一个实例,抽象出有余数除法的算式,并介绍余数的名称和有余数的除法算式的读法。接着让学生“试一试”,把其余两个平均分有剩余的实例用有余数的除法来表示。在“想想做做”中再由“按每几个一份来分有剩余”的情况引出“平均分成几份有剩余”的情况,从而使学生比较全面地认识和理解有余数除法的意义。

1、在平均分若干物体的活动中认识余数,理解有余数除法的意义。能根据平均分有剩余的情况写出除法算式,正确表达商和余数,正确读出有余数的除法算式。

2、在获取知识的过程中,提高观察、思考、交流、合作的能力,积累数学活动的经验。

3、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数学的意义和作用,进一步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本课教学重点是把平均分后有剩余的现象抽象为有余数的除法。

难点是理解有余数除法的意义。

围绕教学目标,依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我设计了以下三个教学环节。

我设计了一个游戏“猜猜看”。

课件出示一组标有序号的,依次画有红、黄、蓝三种颜色的圆圈,教师背对屏幕,请学生说出序号,老师猜出是什么颜色。这个游戏的设计在于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并且为后面的学习埋下伏笔:

小朋友们学完了这节课,也能和老师一样能猜出圆圈的颜色了。

我分四个层次组织教学。

第一层次——分一分。

利用课件创设小朋友分铅笔的情景,引导学生讨论每人分得同样多可以怎么分?然后指导学生分组活动,让学生在小组里把10枝铅笔分别按每人2枝、3枝、4枝、5枝、6枝分给几个小朋友,并把结果记录在书上的`表格里。这样通过把10枝铅笔平均分的操作活动,获得了对“余数”概念的表象支撑,并为后面抽象“余数”的概念打下基础。

第二层次——观察分类。

在小组活动的基础上,组织学生汇报交流,通过交流确认每次分的结果。

接着组织学生观察表格,引导学生把分铅笔的情况进行分类,得到一类是正好分完,另一类是分后还有剩余,课件将这两种情况分两张表格出示。这样通过观察比较分类,突出了“剩余”这个概念,让学生对“余数”有初步的感知,同时培养学生的观察比较能力。

第三层次——写算式。

首先组织学生观察第一类分法的表格,让学生说出算式,并说说算式中各部分名称。接着组织学生继续观察第二类分法的表格,引导学生根据其中一次分得有剩余的过程和结果写出除法算式,引出“余数”这个概念,并结合板书,介绍有余数除法算式的写法以及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

接着再次组织学生观察比较10÷5=2和10÷3=3……1两道算式,引导学生再次认识到:

在日常生活中分东西会出现两种情况,一种是全部分完,另一种是分后有剩余,但不够再分。

由此让学生进一步体会余数产生的原因及其实际意义。

通过这一层次的教学,使学生把具体感知进行抽象,形成了“余数”的概念,同时发展了抽

象思维,获得了探究新知的活动经验。

第四层次——试一试。

组织学生把其它几种分得有剩余的情况用除法算式表示出来,然后组织同桌互评,全班交流,并读读算式,说说各部分的名称。这样让学生再次经历从平均分的活动抽象为有余数的过程,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有余数除法的意义,进一步巩固算式的读法和各部分名称。

结合书上习题,我分三个层次进行巩固。

第一层次——操作练习。

完成“想想做做”第1题。

先引导学生自己摆一摆、填一填,再组织交流每题中的商和余数分别表示什么,使学生进一步体会到平均分后有剩余就可以用有余数的除法来表示,从而进一步加深对有余数除法的意义和理解。

第二层次——对比练习。

课件出示“想想做做”第2题。学生看图根据不同的描述独立完成两道填空题,然后引导学生对平均分的两种情况进行比较,使学生全面认识和理解有余数除法的意义。

第三层次——回到课始的游戏“猜猜看”,我利用学生这时候跃跃欲试的心理,激发学生思考:通过学习这节课的知识,你能想一想,老师是用什么方法这么快说出圆圈的颜色的,我们能不能用这种方法来试一试呢?然后师生共同来探讨这一方法,从而掀起课堂上的一个小高潮,在抓住学生的闪光点,找到方法后,让学生来猜一猜。

这个练习旨在培养学生的数学眼光和应用意识,提高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二年级《有余数的除法》说课稿

《有余数的除法》是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第六单元第一课时的内容。《有余数的除法》这一教学内容是表内除法知识的延伸和扩展,是在表内除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本节教学内容是学生学习有余数除法的基础内容,也是今后继续学习除法的基础,并且这部分内容在日常生活中有着广泛的的应用。因此,这部分知识的学习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必须切实学好。

《有余数的除法》是在学生已经学过表内乘除法的基础上学习的,内容包括认识有余数的除法算式,理解有余数的除法算式的含义,知道余数比除数小的道理,学生在前一阶段刚刚学会表内除法,已经接触过许多正好全部分完的事例,但二年级学生的思维还是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想较好完成由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转变,就要借助动手操作,让学生亲自去实验,去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所以在教学过程中要通过动手操作这个环节让学生理解“从总数分走了一些,还剩的不能分,只能剩余”从而理解余数的产生和意义。

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本节课的教学目标确定为:1.初步理解有余数的除法的含义,认识余数,探索并发现余数和除数的关系,理解余数要比除数小的道理。2.学生在获取知识的过程中,渗透借助直观研究问题的意识和方法,积累观察、操作、讨论、合作交流、抽象和概括等数学活动经验,发展抽象思维。3.学生在自主探究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体验成功的喜悦。

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理解余数及有余数除法的含义,探索并发现余数和除数的关系。教学难点是理解余数要比除数小的道理。

本节课我主要采用的是引导、探究、讨论、发现的教学方法,借助摆正方形,放手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和空间里,根据自己的学习体验,用合作的方式,通过观察,操作,探究,讨论,发现比较等方法进行自主学习,力求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理解所学的知识,从而达到发展智力,培养能力的目的。

为了落实教学目标,有效地突破重、难点,我设计了“复习旧知”、“动手操作,建构知识”、“巩固新知”、“课堂总结”,四个教学环节。

(一)复习旧知。

通过课前谈话,告诉学生将对表现优秀的学生奖励智慧星,激发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然后出示智慧星,六个智慧星,每人奖励2颗,可以奖励给几人?让学生到黑板前分智慧星,列出除法算式,复习巩固除法算式的含义及各部分名称。

(二)动手操作、建构知识。

教学不是简单给予,更重要的是给学生提供机会,在课堂中尽可能给学生创造探索和体验的过程,所以这节课主要是通过两次摆小棒来感知余数和有余数除法的意义,理解余数与除数的关系,以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1、第一次摆:

2、1各表示什么?确定除数和余数的单位名称,明确“1”是剩下的个数,我们把它叫做余数。在此基础上揭示课题——今天我们就来研究《有余数的除法》。

2、接着研究除数和余数的关系进行第二次摆小棒。

组织小组分工合作:用8根、9根、10根、15根、16根小棒摆出独立的正方形,看看能摆出几个,还剩多少根?(每组准备的两组小棒根数不同)根据摆出的小棒图,列出除法算式。

然后全班交流,根据学生的汇报将结果展示在黑板上。

引导学生观察对比,发现余数与除数的关系:余数。

这里通过用不同根数的小棒摆正方形的活动,引导学生通过操作,探究,讨论,发现、比较的.学习方法探究余数和除数的关系,渗透借助直观研究问题的意识和方法。利用小组分工合作的形式,既减轻了学生的学习负担,优节省了全部都摆的时间,提高了课堂学习效率。

(三)巩固新知,完成60和61页的做一做。

通过练习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余数及有余数除法的含义,学会确定商与余数的单位名称,并深化理解“余数要比除数小”的道理。

(四)课堂总结。

引导学生来反思本节课的教学历程,畅谈自己的收获。评价自己及本组的表现,然后教师评价,奖励智慧星,这样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反思能力与自我评价能力,还让学生感受到数学课不仅能学到知识,还能得到具有象征意义的奖励,体验到数学学习的乐趣,从而激发学生爱学、乐学!

这样设计是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把握本节课的知识框架,更好地把握本节课的重难点,达到让学生学好本节课的目的。

我的说课完毕,敬请各位专家、同仁批评指正!谢谢!

二年级数学有余数的除法说课稿

1、教学内容。

《有余数的除法》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三年级数学课本第四单元第一课时的教学内容,(第50、51页的例1、例2和51页的“做一做”,以及练习十二的第1、2题。

2、教材简析。

“有余数的除法”这部分内容上表内除法知识的延伸和扩展,是今后学习一位数除多位数除法的重要基础,因些这部分的知识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必须让学生学好。有余数的除法是以表内除法知识作为基础来进行学习的,它的内涵发生了新的变化,学生虽然在实际生活中有一些感性的认识和经验,但是缺乏清晰的认识和数学思考的过程。因此,为了使学生掌握有余数的除法的意义和计算,教材有意识地注意联系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通过理解表内除法竖式的含义,来沟通有余数的'除法和表内除法的关系,在具体情境中感知有余数的除法的意义,同时加强学生观察、猜测、想像、操作等活动,发现余数和除数的关系。

二、教学目标。

我根据教材的内容和“处理好继承与发展的关系”的原则并结合学生的学情确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3)进一步巩固除法的意义,会用除法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重难点:

(2)能用笔算除法和有余数的除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三、说教法。

计算教学往往只重视处理、算法以及计算技能的训练,强调计算的速度和结果,而忽略了学生的学习过程、学习态度以及情感体验,忽略了计算与现实生活的联系,造成课堂气氛紧张,使计算教学变成枯燥的训练。为了改变这一状况,在教学有余数的除法的例题时,我利用教材提供的丰富教学资源创设真实的情境,也联系到学生身边发生的事情编成一个生动有趣的故事,吸引学生直观地得到结果,发现生活中的“余数”,引发学生交流和思考,提示有余数的除法的计算方法。这样组织教学,激活了学生原有的知识和经验,沟通有余数的除法竖式和表内除法竖式的联系,学会有余数除法的计算方法。

四、说教学程序。

(一)激趣引入。

1、谈话。

学校要开联欢会,你们喜欢吗?

2、出示主题材图,让学生观察画面,理解题意,

[设计意图:以情景图引出教学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实践探究。

1、出示教材第50页的例1。

(1)让学生观察图画,理解题意。

[设计意图:训练学生的观察能力,学会用数学的眼光看事物,同时明确要解决的问题。]。

(2)书写除法式子,利用口诀计算。

[设计意图:利用已经学过的表内除法知识先进行计算,明确商应该是多少。]。

(3)在老师的引导下,正确书写笔算除法,并懂得竖式里的各部分的名称。

(4)让同桌之间互相说说笔算的书写方法。

2、教学例2。

(1)出示图画。

让学生观察画面,理解题意。

(2)学生操作学具,通过摆摆看,了解分法,最多能分几组,还剩几盆。

(3)让学生尝试列横式。检查学生列横式的过程与方法。校正。

(4)学让尝试列竖式计算,把学生的式子展示。

(5)让同桌之间互相说说笔算的书写方法。

3、让学生观察黑板上的两个笔算式子,说说有什么不同。引出课题:像这们没有除完的除法,叫做“有余数的除法”。板书课题。

(三)巩固练习。

1、练习第51页“做一做”题。检查,展示学生的练习。课件出示正确的计算。

2、判断练习:课件出示。

3、练习“练习十二”中的第1、2题。先由学生独立完成,后检查,指名说说计算过程。课件出示正确的书写过程。

更多相关的小学数学说课稿推荐:

小学数学说课稿《秒的认识》。

小学数学说课稿《角的度量》。

小学数学说课稿《分数的初步认识》。

小学数学说课稿《求比一个数多几的应用题》。

小学数学面试说课稿《长方体和立方体的认识》。

二年级《有余数的除法》说课稿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人教版小学二年级下册第六单元中有余数除法的内容。这节课是在研究了“正好分完”的情况后,再研究“分后还余”的情况。《有余数的除法》是《表内除法》知识的延伸和扩展。也是今后继续学习除法的基础,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在教学本课时,我着重抓住“余数的认识及其含义”进行教学。

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

1、使学生在把若干物体平均分的活动中认识余数,理解有余数除法的意义。

2、能根据平均分有剩余的活动写出除法算式,正确表达商和余数。

本课的重、难点是:把平均分后有剩余的情况抽象为有余数的除法。]理解有余数除法的意义。

为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在设计本节课时,我主要采用的教学方法是:自主操作、体验感悟,为了让学生在活动中运用多种感官去探索新知,我设计了摆一摆的活动,让学生在摆的过程中体会余数的产生,以及余数的意义。

为了能好地落实教学目标,有效地突破重、难点,我设计了 “复习旧知,引入新课”、“实践操作,自主探究”、“巩固新知,体验快乐”三个教学环节。

1、摆一摆。用9根小棒摆三角形,可以摆几个三角形?(2个小或者1个大)

2、说说你是怎样摆的?

9根小棒,每3根一摆,可以摆3个小三角形。

9根小棒,每9根一摆,可以摆1个小三角形。

3、列式计算

摆两个小三角形:9÷3=3(个)9表示什么?3呢?

摆一个大三角形:9÷9=1(个)

1、教学例1

(1)师:儿童节到了,同学们打算在班级联欢会上摆一些果盘,他们买了一些草莓,准备每2颗草莓放一盘,现在有6颗草莓,请同学们拿出水果学具,用6个学具表示6颗草莓来摆一摆。(学生动手操作,教师巡视指导。)

师:一共可以摆几盘?有剩余吗?

(可以摆3盘,正好摆完,没有剩余)

师:这是平均分的问题,我们可以用除法计算,怎么列式呢?6÷2=3(盘)

(2)如果不是6颗草莓,是7颗呢?再动手摆一摆,看看能摆几盘,有没有剩余。(学生动手操作后,反馈结果:可以摆3盘,还剩1个)

师:剩下的还能再平均分吗?(不能,只剩一个不够分。)

师:平均分后还有剩余怎么办?可以用除法算式表示吗?如果可以,怎么表示呢?(小组内思考、讨论)

(说明:7里面最多有3个2,这余下的1不够再分一组,这个数在数学上叫做余数。

列式:7÷2=3(盘)……1(个)

(小结:为了分清余数和商,我们要在余数和商的中间用6个小圆点隔开,我们把这样的除法叫做有余数的除法。

(3)观察比较6÷2=3和7÷2=3……1这两道算式,引导学生再次认识到:在日常生活中分东西会出现两种情况,一种是全部分完没有剩余,另一种是分后有剩余,但不够再分,不够分剩下的部分就是除法算式中的余数。

师:想一想,什么情况下平均分的结果可以用有余数的除法表示,余数表示什么?

2、做一做

(1)学生独立在书上圈一圈,填一填,完成第1小题。

反馈交流:17÷2=8(组)……1(个)

23÷3=7(组)……2(个)

说说这两道算式商和余数各是多少,分别表示什么?

(2)完成第2小题。

先用学具按要求摆一摆,然后根据摆的结果填空。

展示个别学生的填空情况,说说每道题中的商和余数分别表示什么。

1、完成教材“练习十四”第1题。

引导学生理解题意,这是一道开放题,三种装法,不同的选择会有不同的结果,根据自己的选择,圈一圈,然后填空,教师指名回答。

2、完成教材“练习十四”第2题。

出示题目:17个红果,平均分给3只刺猬,每只刺猬分几个?还剩几个?

学生独立思考,用小棒代替红果分一分,看看每份能分多少,是否有剩余。

全班交流,集体订正。

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对自己和他们有什么评价?你还有什么疑问吗?

二年级《有余数的除法》说课稿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冀教版二年级下册第二单元中的《有余数的除法》的第一课时,下面我将从教学思考、教学设计这两个方面进行说课。

它包括两方面的内容:

1、我对教材的理解

生活中,我们在平均分一些物品时常常会出现两种不同的情况,一种是“正好分完”,另一种是“分后还有剩余”,这两种情况是在实践中自然产生的。二年级上册学习的《表内除法》主要是研究“正好分完”的情况,而《有余数的除法》主要是研究“分后还有剩余”的情况。《有余数的除法》这部分学习内容是《表内除法》知识的延伸和扩展,两部分内容相互联系,具有互补性,前者是后者的基础,后者是前者的延伸。这部分内容也是今后继续学习除法的基础,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必须切实学好。教材中安排了两个例题,例1的教学是为了让学生回忆起以前学过的表内除法的相关知识,然后利用摆花片(每份几个)得出结果进行教学,并且会读有余数除法算式,这是进一步学习有余数的除法的基础。例2是对有余数的除法利用摆花片(平均分成几份)得出结果进行教学。教材通过一个现实情境的创设,让学生体会有余数除法的意义,并让学生着重理解余数的含义。

2、我对教材的处理

教材是知识的载体,我认为,在充分把握教材知识点的前提下灵活处理教材内容,设计适合学生发展的教学过程,是新课标所倡导的重要理念之一。本课突出体现了这一特点。首先,结合学生的实际创设了“分苹果”这一学生喜闻乐见的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感知、体验新知。其次,就是对教材深挖重组。我认为“有余数的除法”这一知识点的教学,利用平均分概念,让学生在分实物的过程中理解什么是有余数的除法,并根据这一过程写出有余数的横式,重点掌握余数的含义。这里的商和余数都是通过分得到的,而不是计算出来的。两个例题重点指导如何分花片,并且通过花片直观得出结论。

基于以上思考,我把本节课的教学目标确定为:

1、经历由生活经验抽象为数学问题的过程,体会有余数除法的含义

2、通过具体情境,体会日常生活中存在的很多把一些物品平均分以后还有余数的情况,会读、写有余数的除法算式。

3、体会有余数除法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

为了能最大化地落实教学目标,有效地突破重、难点,我设计了“情景导入,激发兴趣”、“操作体验,建立模型”两个教学环节。

接着,进入到第二环节“操作体验,建立模型”。学生实际摆花片进行折纸鹤、分画片的学习,从实物中得出结果。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教师应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创设生动有趣、直观形象的数学教学活动,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理解和认识数学知识。我根据这一理念,并遵照低中年级学生的直观动作思维和具体形象思维占主导的思维规律。在这一环节教学中,充分运用直观手段进行教学:

1、引发问题,感知新知

首先,我创设了“分苹果”这一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情境,让学生充分参与,巩固“平均分”这一概念,再让学生根据这一情境提出问题“12个苹果每2个一份”,引出除法算式“12÷2”,利用已经学过的表内除法知识进行计算,明确商是6,再结合刚才学生“分一分”的活动,使学生清楚地看到每盘分2个,正好分完,没有多余。

2、操作演示,建立表象

在感知了我们在平均分一些物品“正好分完”这一情况后,我问学生,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平均分物品时是不是每次都正好分完呢?通过反问,引起学生进一步探索新知的欲望。随即,我抛出问题“12个苹果每5个一份”,引出除法算式“12÷5”,这一问题。让学生独立列出算式后,体会不能正好分完的情况,经历实践到认识这一过程。先让学生用12个花片代替苹果,摆一摆、分一分。交流各自不同的分法,让学生讨论、交流,明白是因为不够分,所以这些苹果不能正好分完,这个剩下的“2”就叫余数。如此建立余数概念,不仅准确,而且学生印象深刻。接着指导例1、例2分花片的方法,运用图可以直观得到结果,并且会读算式。适时进行练习。

众所周知,实践是认识的源泉,让学生动脑想、亲自摆和说,调动各种感官参与学习活动,从而使学生建立比较清晰的“余数”的表象,在操作实践中理解“余数”的含义,整个教学过程形象化、直观化。

4、观察比较,强化表象

观察例1、例2,这两题最大的不同点在哪?通过观察、比较,揭示本节课的重点、关键,沟通表内除法和有余数除法两者之间的联系。

总之,本节课的教学遵循“实践——认识——再实践”的认识规律,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学生参与整个教学过程,让学生在实践中感悟,在体验中建构。

二年级《有余数的除法》说课稿

1、教材所处的地位和作用:

本节内容在全书和章节中的作用是:《有余数的除法》是二年级第六单元的内容。在此之前学生已学习了《表内除法》,这为过渡到本节的学习起着铺垫作用。本节内容是在二年级的教学中,占据非常重要的地位,为以后学习多位数的除法打下坚实的基础。

2、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使学生进一步掌握有余数除法的意义和计算方法。理解有余数和除法的关系,懂得余数比除法小的道理。

(2)能力目标:让学生在具体的环境中通过动手、观察、讨论等方式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3)情感目标:通过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自主探究的精神。

3、重点,难点以及确定依据:

教学重点:列除法竖式计算。

教学难点:理解余数和除法的关系,懂得余数比除数小的道理。

1、观察、比较、发现的方法。通过让学生观察不同的摆法得到不同的结果,然后进行比较进而发现余数,从而建立余数的概念,不仅准确,而且学生印象深刻。

2、合作讨论的学习方法。引导学生进行新知探索时适当采用同学间的合作与交流。合作与交流不仅有利于发挥集体智慧,而且培养了学生的表达能力与写作能力。

(1)复习引入,探究新知:

出示除法口算题,考察学生利用乘法口诀来求商;出示课件例题,由学生摆小棒,列出有余数的除法算式。

引出这节课的学习内容用除法竖式计算。

(2)新课讲解,形成性练习。

首先,出示完整的竖式计算的过程,由学生讨论汇报每个数的含义。其次,由老师强调计算的过程,通过一商、二乘、三减、四比的口诀来帮助学生强化记忆竖式计算的过程。

最后,对于被除数较大的除法,采用试商的方法,要求是除数和商的乘积最接近被除数且小于被除数。

(3)巩固新课。重视课本例题,适当对题目进行引申,使例题的作用更加突出,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串联,累积,加工,从而达到举一反三的效果。

四年级数学《口算除法》评课稿

今天听了韩老师的《口算乘法》,整节课都是围绕“计算教学”这个主题展开的。“计算教学”是个永恒而又经典的话题,如何上出扎实有效的计算课也就成了我们教师必须关注的问题。接下来就结合韩老师上的《口算乘法》一课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以情境为载体,算用结合,算用互促。

计算教学原本较枯燥,学生学习兴趣不高,但如果结合实际情境,有了现实情境的支撑,学生的学习就变得有意义了。本课课首韩老师出示一个算式让学生编实际例子,寻找生活原型,唤起学生的生活经验,从而为课中的探究提供了现实起点。其次是课中新课探知部分创设了学生喜欢的游乐园问题,逐渐增加人数,顺理成章循序渐进地探究整十、整百、整千数乘一位数,课末创设游乐园中算各种项目票价的情境,让学生提出问题并解决。整个过程由解决问题贯穿始终,学生也兴致很高,让他们体验到计算不只是为了计算,还可以解决问题。

二、以旧引新,以新延伸,让学生在大体系中学习计算。

如果把本课知识比成一颗珍珠,那么整个乘法教学就是一串珍珠。只有把珍珠串起来,它才能散发出光芒。本课的知识在整个体系中并不是孤立的,前面有表内乘法,后面有乘法估算、笔算,还有更大数目的乘法口算。从韩老师这堂课我们可以感受这种联系。如:课前从2×9引入,先是口算,唤起学生对乘法口诀应用,接着是理解2×9的数学意义及现实意义,不仅复习了旧知,同时为后面的学习作好了孕伏,搭好脚手架。接下来是新课展开部分,让学生学习10×2,再20×2,从十乘几到几十乘几,再拓展到几百、几千乘几,由此逐步总结出口算方法,再通过一定的口算练习和应用,使学生形成一定的计算技能,并学会应用乘法口算解决实际问题,发展了思维。整个学习过程是一气呵成的,让我们感受到了数学应该是求联求变的思想。

三、重视算理与算法的理解与疏通,寻求两者和谐统一。

计算教学的核心就是理解算理掌握算法。本课的算法是很简单的,就是看成几乘几,再在得数末尾添加同样多的0。但是学生解释为什么可以这样算时就不知道怎么表达了,因此理解算理是本课的难点。如何使这算法和看成几个十、百、千乘几再在得数末尾添上相应的0的算理联系沟通呢?从这堂课我们可以得到一些启发和思考。王老师在课首是以表内乘法9×2引出10×2、20×2让学生初步感知整十数乘一位数的算法,没有很快就进行方法优化。而是在接下来的练习中逐步引导到看成几个十乘几得几个十。接着是放手让学生自己探究整百整千数乘一位数,让他们在这过程中逐步体会到可以看成几个百、几个千乘几得几个百或千,举一反三,最后通过观察这三种类型的口算,总结出计算方法是看成表内乘法来算,然后添加相应的0,从而优化概括出计算方法,促进新旧知的融合。这时我想学生的思想水平应该不是课前那种模糊混沌,应该是经历了一定的思考和体验,相信他们不只是会算了,而且还知道了为什么这样算。

听了这节课我也有自己的一些想法:本课的算理对于学生来说还是挺抽象的,我们在教学中有没有必要结合图示数形结合来帮助学生理解建立几个十、几个百、几个千的观念呢?其次是算理表述,老师在引导的时候该怎么引导的科学有效呢?这些我想还有待我们老师去思考、实践。

四年级数学《笔算除法》说课稿

除法运算是小学数学数与代数这一学习领域重要的学习内容,掌握除法的计算方法是小学生必须掌握的基本技能之一。本节课是学生已经学习了除数是一位数的笔算除法和除数是整十数的口算除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教材首先呈现图书室的情景,并借此场景引出问题,然后,让学生分别通过估算、摆小棒、圈划方格图,来帮助学生理解笔算除法的算理以及试商的方法,然后再引导学生学习除法算式的写法及意义。之后,教材还安排了一些相应的练习题,其意图在于使学生更加深刻的理解算理,并能够熟练的进行计算。对于本节课来说:一方面,学生已经掌握了笔算除法的基本方法,本节课试商的难度加大,计算的过程更加复杂;另一方面,小学四年级的学生思维正处于由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度的阶段,学生之间也存在个体差异。综合各种实际情况,我特制定如下教学目标:

1、理解除数是整十数的笔算除法的算理,掌握除数是整十数的笔算除法的计算方法。

2、通过动手操作,思考与交流等数学学习活动,经历除数是整十数的除法的计算过程,体验迁移的思想和方法。

3、通过本课学习,培养学生书写整洁、认真计算的良好习惯。培养学生在小组学习活动中的合作意识。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掌握除数是整十数的笔算除法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是:试商的方法及除数是整十数的除法中,商的位置确定。

根据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学习特点,我主要以学生自主探究为主,加上谈话引导、讲练结合等多种方法,并把这些方法优化组合,最大限度的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教法为学法导航,本节课我主要让学生掌握尝试计算、合作交流的学习方法。

(一)创设现实情境。

师:(课件出示)今天是学校每周一次的“阅读日”,四一班的'图书管理员来到图书室,告诉他:

“这里新进了92本连环画,每班可以分30本。你能提出什么问题?”假设你就是图书管理员,你会提什么问题?从学生提出的问题中筛选出“可以分成几个班?”这一问题,问:你会解答吗?应该怎样列式?(板书:92÷30.)。

师:这道题该怎样解决呢?你能尝试计算吗?

本环节复习了除数是整十数的口算除法的计算方法,为后面学习新试商做了铺垫。

教师创设的阅读日的情境是学生很熟悉的,这样引入新课,能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

(二)第二个环节是探索交流,解决问题。

1.让学生尝试用多种方法去计算交流:

(1)有了除数是整十数的口算基础,学生能口算出可以分给3个班,还剩2本。

(2)有的同学可能用估算法,92≈90,92÷30≈3,即可以分给3个班。

(3)如果有同学用笔算,则让他说说是怎样算的,为什么这样算?如果没有,可以告诉学生这题可以用笔算,同时列出除法竖式,师:请同学们想一想,92除以30应该商几?3应该写在什么位置呢?为什么?使学生明确,92里面有3个30,所以3要写在个位上。正好分完吗?使学生明确每班分30本,分给3个班,只分了90本,还剩2本。(讲解的同时板书竖式计算过程。)接着让学生说一说是怎样笔算这道题的,强调3为什么写在个位上。

最后提示学生写清横式得数和答语,找准单位。(同时板书)。

揭示课题,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学习的除数是两位数的笔算除法,板书课题。

学生独立解决,然后集体交流。

在订正笔算时,师问:“商是几?为什么商4?”让学生巩固试商的过程:

30×4=120﹤140,。

30×5=150﹥140,。

所以商4.师继续问:“你把4写在什么位置的?为什么写在个位上?”使学生明确被除数的前两位不够除,要用前三位除,所以商要写在个位上。最后要提醒学生把题做完整。

本环节的设计,主要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大胆尝试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自主探索,互动交流,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会试商及商的书写位置,使学生明白数学就在身边,学习数学就是为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同时,学生学会例1后,尝试解决例2,既活用了教材,又提高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第三个环节是巩固应用,内化提高(多媒体出示练习题)。

360÷90;420÷60。

351÷70;632÷90。

(四)、第四环节是回顾整理,反思提升。

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

引导学生从知识、方法多方面来谈谈自己的收获,可以让学生梳理所学知识,同时又锻炼了语言表达能力。

总之,我力求体现新课标的理念,注重发挥学生的主题精神和自主学习的能动性,力求让全体学生主动参与到探索性的学习活动中来,让学生成为学习的真正的主人。

四年级数学《除数是两位数除法》评课稿

1、使学生能够在具体的情境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从而探索出五入法的调商方法。

2、使学生通过四舍调商法和五入调商法的对比,体会到初商偏大要调小,初商偏小要调大,掌握解决问题的一般方法。

3、使学生在探索地过程中积累解决问题的方法,在合作交流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相互合作的意识和能力。

【教学重点】。

通过独立思考,小组交流探索出“五入法”的调商方法。

【教学难点】。

调商速度很慢,与四舍调商法混在一起,部分学生搞不清调大还是调小。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自主探索。

2、(独立解决)提问:252÷36等于多少呢?你能在自备本上算一算吗?

3、(产生矛盾)在算的过程中你发现了什么问题?(余数和除数一样大)。

4、(互动交流)余数和除数一样大,说明了什么?如何才能使余数比除数小,请你和小组里的同学讨论讨论。(集体交流)请一位同学说说解决问题的`方法。

5、(解决问题)接下来,你会做了吗?请你把这道题做完。(学生做完以后,请一位同学说一说如何做的,教师板演过程,完成单位名称,答句。)。

6、(强化练习)想想做做第一题:仔细观察这些竖式的初商,出现了什么问题?你怎么知道的?(指名回答)准确的商是多少?同桌相互说一说?(集体交流)。

设计说明:计算教学相对比较枯燥,思维含量不高,但是本片段在充分领会教材意图的基础上,设计了这样几个环节:创设情境-----提出问题------独立解决------产生矛盾------互动交流-----解决问题-----强化练习,这几个环节层层递进,环环相扣,使学生经历了探索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不仅解决了问题,同时体验了解决问题的过程和方法,学生的思维得到了较好地训练。

二、回顾反思,对比归纳。

1、回顾我们今天学的竖式计算,我们采用了什么方法进行试商?(五入法试商)五入法试商初商可能会怎么样?(偏小)为什么?(把除数看大了)初商偏小怎么办?(调大)。

教师板书:五入法试商-----除数看大了------初商可能偏小----初商调大。

2、出示“四舍调商法”例题,回忆一下,“四舍法试商”的过程,你能象上面这样说一说吗?(同桌说一说)。

教师板书:五入法试商-----除数看大了------初商可能偏小----初商调大。

四舍法试商-----除数看小了------初商可能偏大----初商调小。

3、出示“四舍试商”和“五入试商”两道例题,你觉得哪道题更容易看出初商是否合适?(四舍法在检验时就可以看出初商是否合适,而五入法要在余数算出来以后才能看出初商是否合适,所以四舍更容易看出初商是否合适。)。

4、有没有办法使我们在用五入法试商时,也能在检验时就看出初商是否合适呢?同桌讨论,交流。

设计说明:用五入法试商时,可以采用“初商+1”的办法进行试商。例如,252÷36,初商时6,我就直接写商7,如果7合适,那正好,如果7不合适,在检验的时候就已经发现偏大,再调小1变成6。

设计说明:五入法试商采用“初商+1”进行试商,有这样两个好处:1、提高了试商的速度,学生在检验的时候就可以看出“初商+1”的那个商是否合适。2、可以帮助学生建立更简洁的认知结构,采用“初商+1”法试商,出现的问题都是在检验时被除数不够减,说明“初商+1”的那个商偏大,调小就可以了,这和四舍法试商出现的问题是一致的,体现了知识与知识、方法与方法之间的内在联系。

三、运用知识,解决问题。

1、出示想想做做第三题,提问:这里的竖式都要采用什么试商法?(五入法),五入法就可以采用“初商+1”法进行试商,运用这个办法,试一试,方便吗?(每人选择两题算一算。)。

2、想想做做第四题。

3、说明:用“初商+1”法试商的确很方便,但是,在用这个方法之前你一定要看清楚这个题是否适合“初商+1”法,这是关键,那什么时候才能用“初商+1”法呢?(五入法)。

四、归纳总结,提炼精华。

四年级数学《笔算除法》的评课稿

一位数除两位数、商是两位数除法是今后学习整数除法和小数除法的重要基础,它在计算教学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学好它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而且可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本节课教者尊重学生,充分相信学生,让学生在问题情境中积极自主的参与到探索新知活动中,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学生真正成了课堂的主人。在知识教学中,抓过程,重算理,并加强学法指导,达到“教是为了不教”的目的。这节课又一个特点是充分运用“比较法”,运用比较法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发展思维。通过两次比较,使学生建立新的认知结构,渗透初步辨正唯物主义思想。

四年级数学《笔算除法》说课稿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四年级数学:笔算除法我将从以下四方面来阐述我对教材的理解和对本节课的设计。

一、说教材。

1.首先,我来说说教材。本节课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四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二节,教科书第81、82页的内容。

2.本节课是学生已经学习了除数是一位数的笔算除法和除数是整十数的口算除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教材首先呈现图书室的情景,并借此场景引出问题,然后,让学生分别通过估算、摆小棒、圈划方格图,来帮助学生理解笔算除法的算理以及试商的方法,然后再引导学生学习除法算式的写法及意义。之后,教材还安排了一些相应的练习题,其意图在于使学生更加深刻的理解算理,并能够熟练的进行计算。

为了帮助学生顺利掌握本节课内容,在理解教材的基础上,我对原教材进行灵活的处理:用选拔配音员的情景导入新课,力求让学生把枯燥的'计算学的兴趣盎然!。

4.综合各种实际情况,我特制定如下教学目标。

(2)使学生会用估算的方法计算除数是整十数、商一位数的除法,养成估算的习惯。

(3)使学生感受除法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培养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问题的能力。

(4)通过本课学习,培养学生书写整洁、认真计算的良好习惯。

5.我确定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

掌握笔算除法的算理,和正确的书写格式,能正确笔算。

教学难点是:试商的方法及商的位置的确定。

6.为了顺利实现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我准备了多媒体课件作为教具,此外,我还为学生准备了小棒和方格纸作为学具。

二年级数学《有余数除法租船问题》评课稿

5月5日的校本教研中,听了王玲老师讲的有余数除法租船问题,课堂中教师利用教学资源,让学生经历分析问题的过程,通过关键词的分析,促进学生的分析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效果好。

根据小学生好玩的特点,选择与生活联系的内容导入新课。在新课开始出示26个同学去洮河公园划船,每条船最多坐4人,至少要租船几条船?教师这样导入,一方面通过划船这样的生活情趣导入新课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另一方面使学生感受到数学知识于生活,同样服务于生活,对所学到的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兴趣大增。兴趣是学习最好的老师,有了好的开端,教学就成功了一半。

在教学中,教师利用对比形式的练习题共出现3组,让学生通过读题,分析题,找准题的区别点,在不同解决问题的基础上,学生的分辨能力,分析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找准租船问题的关键,教学效果良好。

写单位、写答,说完整的话,都是平时课堂上老师容易忽略提醒学生的问题,因此学生考试时总会忘记写单位和答。王老师在这节课里,学生每一道题都能要求学生写单位、写答。还在提问学生时,训练学生说完整的话。

在本课教学中,教师归纳总结时,师生共同归纳出租船问题的特点是进一法,买面包问题是去尾法,形成了规律,学生的解决问题能力得到很好的提高。

四年级笔算除法说课稿

各位老师:

上午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第二课时笔算除法的内容。下面,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说课。

除法运算是小学数学数与代数这一学习领域重要的学习内容,掌握除法的计算方法是小学生必须掌握的基本技能之一。

课本教材采用情景导入,使用估算、摆小棒、圈划方格图多种思路,帮助学生理解笔算除法的算理以及试商的方法,最终初步掌握笔算除法的计算方法。

本节课是学生已经学习了除数是一位数的笔算除法和除数是整十数的口算除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也是后续学习除数接近整十数及除数不接近整十数的笔算除法的基础。

对于本节课来说:一方面,学生已经掌握了一定的口算估算方法,为本节课试商打下了基础,但是试商的过程相对复杂;另一方面,该阶段的学生思维正处于由具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的时期,学生的基础也存在个体差异。

综合各种实际情况,我制定如下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目标:理解除数是整十数的笔算除法的算理,掌握除数是整十数的除法的笔算方法。

过程方法目标:通过思考动手和小组交流等数学学习活动,经历除数是整十数的除法的计算过程,体验迁移的思想方法。

情感态度目标:

1、使学生感受除法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培养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问题的能力。

2、通过本课学习,培养学生书写整洁、认真计算的.良好习惯。培养学生在小组学习活动中的合作意识。

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掌握除数是整十数的笔算除法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是:试商的方法及除数是整十数的除法中,商的位置确定。

新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模仿和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

基于这样的理念,依据导学互动教学模式和变教为导、以导促学的教育思想,同时根据本课教学内容的特点和学生思维活动的特点。

这节课我以自学导纲引导,学生小组合作探究为主,同桌互动、小组互动、师生互动多种互动方式,实现讲授与自学相结合,最后又设计导学归纳和反馈训练两个环节,检验教学目标的达成。

下面我重点说一说教学流程以及这样设计的意图。教学过程分为四个环节。

(一)首先我来说第一个环节:创设情境,新课导入。

1.复习旧知。

课件展示三个练习题,复习刚学过的除数是整十数的口算和估算知识,为接下来学习试商打下基础。首先让学生独立思考,然后同桌交流答案,最后汇报。在汇报时即时反馈,给予肯定评价,为学生学习本课树立信心。

2.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师提问,同学们喜欢读书吗?你最喜欢的书是什么?喜欢连环画和故事书吗?(课件出示)我们学校每周一次阅读日,图书管理员来到图书室后,老师告诉了你这样的信息。

如果每个班分30本,你知道能分给几个班吗?你会解答吗?应该怎样列式?

(板书:92÷30)。

师:这道题该怎样解决呢?你能尝试计算吗?

这里采用了学生熟悉的读书活动引入新课,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二)第二个环节是出示导纲,自学探究。

导学互动课堂的宗旨强调“变教为导,合作互动,自主探究”,根据这样的课程理念结合我校学生实际,我在第二环节是这样设计的。

1、自学课本81页内容,根据问题先独立思考然后小组合作,探究笔算除法的基本方法。

知识性问题一:

b、如果要精确计算,需要用竖式计算,你会吗?强调商的位置,并说明为什么。

c、在课本上将横式补充完整。提示学生写清横式得数和答语,找准单位。(同时板书)揭示课题,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学习的除数是两位数的笔算除法,板书课题。

在小组汇报时,教师及时订正和评价,在评讲的同时给予激励,进行情感教育。

2.练习。

根据大纲,学习知识是为了应用,练习可以有效巩固和强化新知,据此我设计该环节。练习我最棒,大家敢挑战下面的题目吗?(多媒体出示)。

先让学生独立计算,然后分小组订正,教师巡视,及时发现问题采取补救措施。并对小组成果即时评价,激励学生探究热情。

3、(还有140本故事书,如果也是每班分30本,又能分几个班呢?)。

自学课本82页内容,然后思考完成以下问题。完成之后小组之间议一议,小组长总结。

知识性问题二:

a、你会用估算的方法解决吗?想一想,说一说怎么做。学生通过思考30×4=120﹤140,30×5=150﹥140,所以商4体验试商的过程。同时提醒也可以根据乘法找最大数的方法找到最大商。

b、你会列竖式精确计算吗?写一写。在精评的时候使学生明确商的位置以及为什么这样写,最后提示商太大会出现什么情况,探究试商时出现的几种情况。

c、三位数除以整十数,前2位不够除时,怎么办?议一议。使学生明确被除数的前两位不够除,要用前三位除,所以商要写在个位上。

本环节的设计,通过学生小组合作与交流,在体验试商的过程中学会试商,使学生明白数学就在身边,学习数学就是为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三)第三环节是归纳整理,总结梳理。

提问:这节课,你又学到了哪些新知识?

引导学生自由发言,谈谈自己的收获,既让学生梳理所学知识,同时又锻炼了语言表达能力。最后教师点评后出示本节课要点,帮助学生形成知识框架。

(四)第四个环节是反馈练习,巩固提升。

根据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练习是数学课必不可少的环节,它是学生巩固知识、发展思维、培养创造能力的有效途径。练习的难度应当适中,具有基础性,层次性。同时考虑我班学生实际,我设计了以下练习反馈(多媒体出示练习题)。

1、笔算练习。

2、能力提升。

第1题是基础题,巩固本课知识,同时可以有效检测学生新知的掌握情况,并采取补救措施及时矫正。第2题是能力提升题,发展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最后布置作业题,目的是及时督促复习,深化知识。

30)9292÷30=3(个)…2(本)2。

140÷30=4(个)…20(本)14020。

板书重点突出,简单明了,帮助学生明确本节知识重点。

我的说课到此结束,谢谢指导!

四年级数学《笔算除法》的评课稿

本节课是在学习了除数是整十数的口算基础上,紧跟着进行的笔算除法的.迁移学习。本节课的重难点是试商的方法和书写位置。其中让学生理解应用“四舍五入把看成整十数进行试商和调商”显得尤为重要,而把抽象的算理算法讲解得形象生动,易于学生的理解和消化以及把算法进行有机融合,让二者相辅相成,相映成趣就成为本节课的关键和亮点。可以看出周老师为了成就这一亮点,在课堂中都下了很大的功夫。

周老师先创设情境为准备练习,通过以旧引新,突出新旧知识的连接点,为解决尝试题铺路架桥。紧接着出示了尝试题“《作文选每本21元,《词典每本39元,王老师带了84元。》”条件略有变化,自然的引入新知。学生此时已经跃跃欲试,周老师恰到好处的给予他们尝试练习的机会,让学生独立在草稿纸上完成,再指名回答。如果此时周老师能组织一下小组合作探究解题的思路与方法,然后再交流汇报的话效果可能会更好。

周老师在本节课中以自己亲切的语言,扎实的教学功底在课堂中充分体现了引导者和组织者的作用,力求做到先扶后放,把课堂让给学生,利用课件激趣让学生在轻松在课堂中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整堂课从学生非常熟悉的生活场景引入,走进用竖式计算除法的学习中,同时体验到数学的现实性,激发解决问题的热情。在这样的情境创设课堂充满了勃勃生机。以及到最后练习中出现的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同样也体现了“数学源于生活,赋于生活,用于生活”的思法。从而使课堂教学努力做到让每一个学生想学——会学——学会。

首先我认为本节课还应该重视口算、估算和笔算的结合。因为本节课是在前一节课除法的口算和估算的基础上进行的,在学生进行竖式解题之前可否让学生先进行估算,请学生说出估算的方法。这样第一可以让学生尝试不同的方法解题,拓宽学生的思路,二来可以复习巩固旧知识,做到温故而知新。其次要重视算理,教师在学生杂乱无章的回答中为学生理清思路。新课程标准赋予了计算教学新的内涵。由计算算理教导和技能训练两部分组成。在教学时,教师以清晰的理论与直观图形指导学生理解算理,在理解算理的基础上把握计算方法,最后形成计算技能。在学习尝试了例2的笔算以后。教师可以组织学生重点交流试商和商应该商在什么位置上?让学生明确算理。再讲解例2时,便可以利用学生的生成资源,应用“四舍五入把看成整十数进行试商和调商”的重点。教师在这里要准确的把握算理和笔法的结合,突出本节课的重难点。

四年级数学《除数是两位数除法》评课稿

(1)被除数不变,除数扩大到原来的5倍,那么商()。

(2)除数不变,被除数扩大到原来的5倍,那么商()。

(3)两数相除的商是15,如果被除数扩大到原来的4倍,除数不变,那么商是()。

3、根据算式48÷12=4,写出下面各式的结果。

480÷120=120÷30=。

240÷60=600÷150=。

4、用商不变的规律进行口算。

350÷10=2600÷100=7200÷800=。

1800÷900=4÷2000=1600÷400=。

5、解决问题。

1、王老师有100元钱,买每支18元的钢笔可以买多少支?还剩多少元?

2、美工组有15名同学,一共折了120只纸船,平均每名同学折了多少只纸船?

3、绵羊有168只,山羊有12只,绵羊的只数是山羊的多少倍?

四年级数学《笔算除法》说课稿

除法运算是小学数学数与代数这一学习领域重要的学习内容,掌握除法的计算方法是小学生必须掌握的基本技能之一。

课本教材采用情景导入,使用估算、摆小棒、圈划方格图多种思路,帮助学生理解笔算除法的算理以及试商的方法,最终初步掌握笔算除法的计算方法。

本节课是学生已经学习了除数是一位数的笔算除法和除数是整十数的口算除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也是后续学习除数接近整十数及除数不接近整十数的笔算除法的基础。

对于本节课来说:一方面,学生已经掌握了一定的口算估算方法,为本节课试商打下了基础,但是试商的过程相对复杂;另一方面,该阶段的学生思维正处于由具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的时期,学生的基础也存在个体差异。

综合各种实际情况,我制定如下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目标:理解除数是整十数的笔算除法的算理,掌握除数是整十数的除法的笔算方法。

过程方法目标:通过思考动手和小组交流等数学学习活动,经历除数是整十数的除法的计算过程,体验迁移的思想方法。

情感态度目标:

1.使学生感受除法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培养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问题的能力。

2.通过本课学习,培养学生书写整洁、认真计算的良好习惯。培养学生在小组学习活动中的合作意识。

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掌握除数是整十数的笔算除法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是:试商的方法及除数是整十数的除法中,商的位置确定。

新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模仿和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

基于这样的理念,依据导学互动教学模式和变教为导、以导促学的教育思想,同时根据本课教学内容的特点和学生思维活动的特点。

这节课我以自学导纲引导,学生小组合作探究为主,同桌互动、小组互动、师生互动多种互动方式,实现讲授与自学相结合,最后又设计导学归纳和反馈训练两个环节,检验教学目标的达成。

下面我重点说一说教学流程以及这样设计的意图。教学过程分为四个环节。

(一)首先我来说第一个环节:创设情境,新课导入。

1.复习旧知。

课件展示三个练习题,复习刚学过的除数是整十数的口算和估算知识,为接下来学习试商打下基础。首先让学生独立思考,然后同桌交流答案,最后汇报。在汇报时即时反馈,给予肯定评价,为学生学习本课树立信心。

2.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师提问,同学们喜欢读书吗?你最喜欢的书是什么?喜欢连环画和故事书吗?(课件出示)我们学校每周一次阅读日,图书管理员来到图书室后,老师告诉了你这样的信息。

如果每个班分30本,你知道能分给几个班吗?你会解答吗?应该怎样列式?

(板书:92÷30.)。

师:这道题该怎样解决呢?你能尝试计算吗?

这里采用了学生熟悉的读书活动引入新课,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二)第二个环节是出示导纲,自学探究。

导学互动课堂的宗旨强调“变教为导,合作互动,自主探究”,根据这样的课程理念结合我校学生实际,我在第二环节是这样设计的。

1.自学课本81页内容,根据问题先独立思考然后小组合作,探究笔算除法的基本方法。

知识性问题一:

b.如果要精确计算,需要用竖式计算,你会吗?强调商的位置,并说明为什么。

c.在课本上将横式补充完整。提示学生写清横式得数和答语,找准单位。(同时板书)揭示课题,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学习的除数是两位数的笔算除法,板书课题。

在小组汇报时,教师及时订正和评价,在评讲的同时给予激励,进行情感教育。

2.练习。

根据大纲,学习知识是为了应用,练习可以有效巩固和强化新知,据此我设计该环节。练习我最棒,大家敢挑战下面的题目吗?(多媒体出示)。

先让学生独立计算,然后分小组订正,教师巡视,及时发现问题采取补救措施。并对小组成果即时评价,激励学生探究热情。

3.(还有140本故事书,如果也是每班分30本,又能分几个班呢?)。

自学课本82页内容,然后思考完成以下问题。完成之后小组之间议一议,小组长总结。

知识性问题二:

a.你会用估算的方法解决吗?想一想,说一说怎么做。学生通过思考30×4=120﹤140,30×5=150﹥140,所以商4体验试商的过程。同时提醒也可以根据乘法找最大数的方法找到最大商。

b.你会列竖式精确计算吗?写一写。在精评的时候使学生明确商的位置以及为什么这样写,最后提示商太大会出现什么情况,探究试商时出现的几种情况。

c.三位数除以整十数,前2位不够除时,怎么办?议一议。使学生明确被除数的前两位不够除,要用前三位除,所以商要写在个位上。

本环节的设计,通过学生小组合作与交流,在体验试商的过程中学会试商,使学生明白数学就在身边,学习数学就是为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三)、第三环节是归纳整理,总结梳理。

提问:这节课,你又学到了哪些新知识?

引导学生自由发言,谈谈自己的收获,既让学生梳理所学知识,同时又锻炼了语言表达能力。最后教师点评后出示本节课要点,帮助学生形成知识框架。

(四)第四个环节是反馈练习,巩固提升。

根据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练习是数学课必不可少的环节,它是学生巩固知识、发展思维、培养创造能力的有效途径。练习的难度应当适中,具有基础性,层次性。同时考虑我班学生实际,我设计了以下练习反馈(多媒体出示练习题)。

1、笔算练习。

2、能力提升。

3.最后布置作业题,目的是及时督促复习,深化知识。

相关范文推荐
  • 11-29 大班音乐教案闹花灯(优秀20篇)
    在幼儿园大班教学中,教师编写的教案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掌握教学进度、加强教学效果,并且为家长提供学生学习情况的参考。9.教案范文是教师们在教学实践中的总结和归纳,
  • 11-29 炼钢工个人总结(专业16篇)
    个人总结是对过去一段时间内所做之事的一次回顾和总结,有助于加深对自己的认识和成长。小编为大家准备了一些有关个人总结的范文,希望对大家的写作有所帮助。
  • 11-29 感恩父亲节的三分钟演讲稿(实用17篇)
    三分钟内,我们或许可以做一些重要的改变,让生活更加美好。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经典三分钟例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大家早上好!我是_年
  • 11-29 设计幼儿园六一儿童节活动方案(精选19篇)
    在制定活动方案时,我们还需考虑风险管理和安全保障等方面的问题。以下是一些经典活动方案的分享,希望能给大家带来一些灵感和借鉴。校园里喜气洋洋,到处飘扬着五彩缤纷的
  • 11-29 独立为的演讲稿(优质22篇)
    演讲稿范文是通过对优秀演讲实例的分析和总结而形成的,它具有一定的权威性和可参考性。演讲稿范文的学习可以让我们了解不同主题和场合下的写作要求和技巧。我和许多人都说
  • 11-29 大学生自我鉴定入党申请书(模板19篇)
    在撰写大学生入党申请书时,我们要站在党和人民的立场上,积极表达对党的信仰和社会主义理想的坚定追求。下面是一些精选的大学生入党申请书范文,供大家阅读和学习,同时也
  • 11-29 我最好的朋友中学(优质15篇)
    优秀的作文要注重语言的规范和准确性,避免出现语法错误和用词不当的情况。经过精选,下面是一些优秀作文的经典范例,供大家参考。书是,它陪伴我成长,是我的知已,它帮助
  • 11-29 中华三章国庆节大全(18篇)
    国庆节是一个开心的节日,人们可以通过参与游行、烟火晚会等庆祝活动,感受到节日的喜庆和欢乐。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国庆节庆祝活动合集,请大家参考。中华人民共和国国
  • 11-29 数学骨干教师教育心得(优质17篇)
    心得体会是我们在学习和工作中总结出来的宝贵经验和教训。接下来,我将向大家介绍一些成功人士的心得体会,或许能够给我们提供一些宝贵的经验。暑假,我有幸参加了吉林市骨
  • 11-29 水上乐园小学生五年级(优秀19篇)
    优秀学生在学习中注重素质的培养,能够全面发展并积极参与社会实践。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优秀学生范文,希望能给大家带来一些启示和借鉴。在我的书架上有一只玩具小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