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的内容应包括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方法以及教学评价等方面的内容。高中教案范文的分享可以促进教师之间的交流和学习,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
高中物理教案
1、知道变压器的构造.知道变压器是用来改变交流电压的装置.
2、理解互感现象,理解变压器的工作原理.
3、掌握理想变压器工作规律并能运用解决实际问题.
4、理解理想变压器的原、副线圈中电压、电流与匝数的关系,能应用它分析解决基本问题.
5、理解变压器的输入功率等于输出功率.能用变压器的功率关系解决简单的变压器的电流关系问题.
6、理解在远距离输电时,利用变压器可以大大降低传输线路的电能消耗的原因.
7、知道课本中介绍的几种常见的变压器.
1、通过观察演示实验,培养学生物理观察能力和正确读数的习惯.
2、从变压器工作规律得出过程中培养学生处理实验数据及总结概括能力.
3、从理想变压器概念引入使学生了解物理模型建立的基础和建立的意义.
1、通过原副线圈的匝数与绕线线径关系中体会物理学中的xx、统一美.
2、让学生充分体会能量守恒定律的普遍xx及辩xx统一思想.
3、培养学生尊重事实,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
1、在学习本章之前,首先应明确的是,变压器是用来改变交变电流电压的变压器不能改变恒定电流的电压.互感现象是变压器工作的基础.让学生在学习电磁感应的基础上理解互感现象.这里的关键是明白原线圈和副线圈有共同的铁芯,穿过它们的磁通量和磁通量的变化时刻都是相同的因而,其中的感应电动势之比只与匝数有关.这样原、副线圈的匝数不同,就可以改变电压了.
2、在分析变压器的原理时,课本中提到了次级线圈对于负载来讲,相当于一个交流电源一般情况下,忽略变压器的磁漏,认为穿过原线圈每一匝的磁通量与穿过副线圈的磁通量总是相等的这两个条件,都是理想变压器的工作原理的内容.利用课本中的这些内容,教师在课堂上,首先可以帮助学生分析变压器原理,原线圈上加上交变流电后,铁心中产生交变磁通量;在副线圈中产生交变电动势,则副线圈相当于交流电源对外供电.在这个过程中,如果从能量角度分析,可以看成是电能(原线圈中的交变电流)转换成磁场能(铁心中的变化磁场),磁场能又转换成电能(副线圈对外输出电流).所以,变压器是一个传递能量的装置.如果不计它的损失,则变压器在工作中只传递能量不消耗能量。要使学生明白,理想变压器是忽略了变压器中的能量损耗,它的输出功率与输入功率相等,这样才得出原、副线圈的电压、电流与匝数的关系式.在解决有两个副线圈的变压器的问题时,这一点尤其重要.当然,在初学时,有两个副线圈的变压器的问题,不做统一要求,不必急于去分析这类问题.对于学有余力的学生,可引导他们进行分析讨论。
3、学生对变压器原理和变压器中原、副线圈的电压、电流的关系常有一些似是而非的模糊认识,引导学生认真讨论章后习题,对学生澄清认识会有所帮助。
4、变压器的电压公式是直接给出的课本中利用原、副线圈的匝数关系,说明了什么是升压变压器和什么是降压变压器,这也是为了帮助学生能记住电压关系公式.利用变压器的输出功率和输人功率相等的关系,得到了i1i2=u1u2.建议教师做好用输出负载调节输入功率的演示实验.引导学生注意观察,当负载端接入的灯泡逐渐增多时,原、副线圈上的电压基本上不发生变化,原线圈中的电流逐渐增大,副线圈中的电流也逐渐增大。
5、介绍几种常见的变压器,是让学生能见到真实的变压器的外型和了解变压器的实际构造.教师应当尽可能多地找一些变压器的给学生看一看.变压器在生产和生活中有十分广泛的应用.课本中介绍了一些,教学中可根据实际情况向学生进行介绍,或看挂图、照片、实物,或参观,以开阔学生眼界,增加实际知识。
6、电能的输送,定xx地说明了在远距离输送电能时,采用变压器进行高压输电可以大大减少输电线路上的电能损失.这里重点描述了输电线上的电流大小与造成的电热损失的关系,教师应帮助学生分析,理解采用高压输电的必要xx.
变压器工作原理及工作规律.
(1)理解副线圈两端的电压为交变电压.
(2)推导变压器原副线圈电流与匝数关系.
(3)掌握公式中各物理量所表示对象的含义.
变压器铁心是否带电即如何将电能从原线圈传输出到副线圈.
(1)通过演示实验来研究变压器工作规律使学生能在实验基础上建立规律.
(2)通过理想化模型建立及理论推导得出通过原副线圈电流与匝数间的关系.
(3)通过运用变压器工作规律的公式来解题使学生从实践中理解公式各物理量的含义
初中物理实验教案
2.知道一切物体都有惯性。
带有木柄的锤,长为200-300毫米的直尺或金属棒(直径10毫米左右)。
1.把一个锤头松套在木柄上端,锤头能够轻易地取下。然后握住木柄,把木桶下端对准地面迅速撞击几下,就很难把锤头取下来了。
2.把几块大小形状相同的长方块(用其他表面较光滑的`稍重的物体也可以,如大棋子、满装的火柴盒等)叠在一起,用直尺或金属棒对准其中任一块水平敲击,则被击的一块飞出,其余的仍然叠在原位。
1.离弦的箭为什么能继续前进?
高中物理实验教案:用打点计时器测速度
1.通过学生自己看打点计时器的说明书,培养学生独立学习的能力.
2.通过实验得出物体的运动信息,用数学方法表述出来.培养学生获取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体会处理问题的方法,领悟如何间接测一些不能直接测量的物理量的方法.
3.通过画速度—时间图象培养学生用图象法处理数据的能力,体验数学工具在物理发展中的作用.
4.体验实验中理性思维的重要,既要动手,更要动脑.
5.经历科学探究过程,认识科学探究的意义,尝试应用科学探究的方法研究物体运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感受打点计时器的巧妙设计思路,体会物理原理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指导作用,增强将物理知识应用于生活实际的意识.
2.经历实验过程,体验科学实验过程的艰辛与喜悦,并乐于探索自然界的奥妙.
3.体验用图象的方法描述物理现象的乐趣.培养学生用数学方法处理物理问题的意识.培养学生敢于创新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
4.培养学生合作与交流的精神,有将自己的见解与他人交流的愿望,养成在合作中既坚持原则又尊重他人的习惯.
2.能根据纸带计算物体运动的瞬时速度.
3.会用描点法描绘物体的速度—时间图象,并从中获取物理信息.
教学难点。
处理纸带的方法,用描点法画图象的能力.
高中物理实验教案模板
本学年,物理实验室在校行政领导下,在全体老师的支持下,严格遵守实验工作基本制度,积极协助各年级教师积极开展物理。
教学。
工作及教研工作,并积极协助科技兴趣小组活动。实验室管理井然有序,取得较好成效。
为了进一步完善实验室的管理工作做具体工作总结如下:
1、本学年开展的实验数量能达到《物理实验》的要求。
2、演示实验和分组实验在现有条件下取得良好的效果。
3、积极完善实验室各项规章,加强实验室财产仪器的管理、使用等方面的规范管理。每次实验都能要求有关教师填写好《实验通知单》。
4、做好仪器的清理、放置和造册登记,做到整洁、规范,项目清楚。在实验前后对仪器性能进行认真检查,做完实验仪器及时收回、上架归位。
5、熟悉仪器的基本性能和使用方法,做好仪器的保养和维护。
6、做好易耗品和仪器破损登记。对易耗品及时补充,对仪器破损及时登记,填写好《仪器损坏丢失报废单》并按赔偿规定进行处理。
7、配合课任教师准备各演示实验及学生探究性分组实验,积极为实验教学提供方便,协助教师进行仪器调配、改进工作,努力适应实验需要,提高实验课教学质量。
8、做好安全、卫生清洁工作,强化对学生的安全教育,发现有问题,及时进行批评教育,及时关闭电源开关并锁好门窗。以确保实验教学正常进行。
9、准备好各项待查材料,填写好各项报表,做到有据可查,条理清楚,并接受有关主管部门检查。虚心接受意见和建议,总结经验,改进实验室管理工作。
10、认真完成好学校分配给我的其它工作。
实验室在改进中也存在一些问题:
1、由于历史悠久,实验室存在的老旧仪器过多,导致仪器可利用率不高。
2、在新课程标准下,急需引进设备,完成新旧更替。
3、电学实验室的操作台电源不同,给学生实验带来不便。
为了解决以上问题,我准备作如下工作:
1、分批报损废旧仪器。
2、参照新课标引进仪器。
3、利用探究实验室的资源设备辅助电学教学。
总之,物理实验教学是物理学科实施素质教育的基础和重要途径,这一年来,我积极主动的为物理教师和学生服务,开展好实验教学,为学生学好物理创造前提条件。
2010.1.31。
高中物理教案
1、使学生认识物理学概况,了解物理学的研究范围。知道学习物理学的重要意义。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概括能力和自学能力。
3、激发、探索的兴趣和积极性。
物理学的研究范围和学习方法
物体重心的确定。
培养学生设计实验的能力、动手能力
培养学生科学探索科学实验的方法素质。
实验法、阅读教学法、归纳法
高中物理教案
1.知道非纯电阻电路中的能量转化情况,并能进行相关计算。
2.通过纯电阻电路和非纯电阻电路在能量转化过程中的对比,提高归纳总结、对比分析的能力。
3.提高物理学习兴趣,发现生活中的物理知识。
【重点】非纯电阻电路中的能量转化。
【难点】纯电阻、非纯电阻电路的区分,纯电阻电路和非纯电阻电路在能量转化过程中的区别。
(一)新课导入
复习导入:提问焦耳定律讨论的是电路中怎样的能量转化情况?学生回答电能完全转化为内能的情况。
进一步提问:实际中有些电路除含有电阻外还含有其他负载,如电动机,那电动机的能量转化情况又是如何呢?进而引入新课――《电路中的能量转化》。
(二)新课讲授
1.非纯电阻电路中的能量转化
提问:结合生活经验,电动机是将消耗的电能全部转化成机械能了吗?
学生回答:电动机除了将电能转化成机械能以外,还有一部分电能转化成了内能。
高中物理实验总结
1.实验目的:用单摆测定当地的重力加速度。
2.实验原理:
3.实验器材:长约1m的细线、小铁球、铁架台、米尺、游标卡尺、秒表。
4.易错点(高考常考点)。
a.小球摆动时,最大偏角应小于50。到10度。
b.小球应在竖直面内振动。
c.计算单摆振动次数时,应从摆球通过平衡位置时开始计时。
d.摆长应为悬点到球心的距离。即:l=摆线长+摆球的半径。
高中物理实验总结
1.垒积放大法把某些物理量(有时往在是难以直接测量的测量的微小量)累积后测量,或把它们放大后显示出来的一种方法。如通过若干次全振动的时间测出单摆的振动周期;把员杨螺杆的微小进退.通过周长较大的可动到度盘显示出来(螺旋测微器)等。
2.平衡法根据物理系统内普遍存在的对立的、矛盾的双方使系统偏离平衡的物理因素,列出对应的平衡方程式,从而找出影响平衡的一种方法如用天平测质量、验证有固定转动因乎衔条件、验证玻意耳定律等。
3.控制法在多因素的物理现象中,可以先控制某些量不变,依次研究某一个因素对现象产生影响的一种方法。如牛顿第二定律实验。可以先保持质量一定,研究加速度与力的关系等。
4.转换法用某些容易直接测量,(或显示)的量(或现象)代替不容易直接测(或显示)的量(或现象)。或者根据研究对象在一定条件下可以有相同的效果作间接的观察、测量。如把流逝的时间转换成振针周期性的振动;把对电流、电压、电阻的测量转换成对指针偏角的测量;用从等高处抛出的两球的水平位移代替它们的速度等。
5.留迹法把瞬息即逝的(位置、轨迹、图象等)记录下来的一种方法。如通过纸带上打出的小点记录小车的位置z用描述法画出平抛物体的运动轨迹;用示波器显示变化的波形等。
二、实验的基本类型和要求。
中学物理学生实验大体可以分为四范其要求如下:
1.基本仪器的使用除了初中已接触过的常用仪器(如天平秤、弹簧秤、压强计、气压计、温度计、安培计、伏特计等)外.高中又学习了打点计时器、螺旋测微器、游标卡尺、万用电表等,要求了解仪器的基本结构,熟悉各主要部件的名称,懂得工作(测量)原理,掌握合理的操作方法,会正确读数,明确使用注意事项等.
2.基本物理量的测量初中物理中巴学过长度、时间、质量、力、温度、电流强度、电压等物理量的测量,高中物理进一步学习了对微小长度和极短时间、加速度(包括g)、速度、电阻和电阻率、电动势、折射率、焦距等物理量的测量。要求明确被测物理量的含义,懂得具体的测量原理。掌握正确的实验方法(包括了解实验仪器、器材的规格性能、会安装和调试实验装置、能选择合理的实验步骤,正确进行数据测量以及能分析和排除实验中出现的常见故障等),妥善处理实验数据并得出结果。
3.验证物理规律计有验证共点力合成的平行四边形定则、有固定转动轴物体的平衡条件、牛顿第二定律、机械能守恒定律、玻意耳定律等。其要求与物理量的测量相同,着重注意分析实验误差,并能有效地采取相应措施尽量减少实验误差,提高准确度。
4.观察、研究物理现象,组装仪器如研究平抛运动、弹性碰撞、描绘等势线、研究电磁感应现象、变压器的作用、观察光的衍射现象。把电流计改装为伏特计等.其中,对观察型实验,只要求会正确使用仪器,显示出(或观察到)物理现象,并通过直觉的观察定性了解影响该现象的有关因素。对研究型实验(包括组装仪器),要求不仅能使用仪器,掌握正确的实验研究方法,把有关现象的物理内客反映出来;或把有关参数测量出来,还能够通过具体的测量作进一步的定量研一究或实验设计。
测量值与待测量真实值之差,称为测量误差。主要来源于仪器(如性能和结构的不完善)、环境(如温度、湿度、外磁场的影响等)、实验方法(如实验方法粗糙、实验理论不完善等)、人为因素(如观测者个人的'生理、心理习惯、不同观察者的反应快慢不一等)四方面。在中学物理中只要求定性分析实验误差的主要原因,了解绝对误差和相对误差的概念。
四、实验验数据处理。
数据处理是对原始实验记录的科学加工。通过数据处理,往往可以从一堆表面上难以觉察的、似乎毫无联系的数据中找出内在的规律,在中学物现中只要求掌握数据处理的最简单的方法.
1.列表法把被测物理量分类列表表示出来。通常需说明记录表的要求(或称为标题)、主要内容等。表中对各物理量的排列月惯上先原始记录数据,后计算果。列表法可大体反映某些因素对结果的影响效果或变化趋势,常用作其他数据处理方法的一种辅助手段。
2.算术平均值法把待测物理量的若干次测且值相加后除以测量次数。必须注意,求取算术平均值时,应按原测量仪器的准确度决定保留有效数字的位数。通常可先计算比直接测量值多一位,然后再四会五入。
3.图象法把实验测得的量按自变量和应变量的函数关系在坐标平面上用图象直观地显示出来.根据实验数据在坐标纸上画出图象时。最基本的要求是:
(1)两坐标轴要选取恰当的分度。
(2)要有足够多的描点数目。
(3)画出的图象应尽是穿过较多的描点在图象呈曲线的情况下,可先根据大多数描点的分布位置(个别特殊位置的奇异点可舍去),画出穿过尽可能多的点的草图,然后连成光滑的曲线,避免画成拆线形状。
高中物理教案
让学生通过学习了解以下两点:
1、激光与自然光的区别
激光与自然光比较,具有以下几个重要特点:
(1)普通光源发出的是混合光,激光的频率单一.因此激光相干性非常好,颜色特别纯,
(2)激光束的平行度和方向性非常好.
(3)激光的强度特别大,亮度很高.
2、激光的重要应用
关于本节内容,可以作为阅读材料,指导学生自学,在自学的时候,可以让学生思考如下几个问题:
1、究竟什么是激光呢?
2、激光是如何产生的?
3、激光都有那些特性和用途呢?
通过有关视频资料加深学生对激光的了解(可以参考媒体资料)。
探究活动
查阅有关激光的资料(激光器的种类,应用等)
探究高中物理实验教学
(1)做实验成了背实验。
教师注重讲解实验原理、步骤、注意事项,甚至连实验结果都会和盘托出,直接呈现。
学生不需要动手实验,也没机会动手实验,只需要记住老师讲授的实验内容,这样,做实验演变成了“背实验”,一节实际操作的实验课就演变成了一节理论课,学生兴趣不大。
(2)实验课互动少。
通常是学生机械地、盲目地照搬教师安排的实验计划。
(3)分组实验自主少。
由于书本的约束多,造成学生自主发挥得少;分组实验中,个别学生学习兴趣不浓,只是在旁边观望,而不是实验的参与者。
(4)常规实验探究少。
对于教材中的众多实验来说,多数是验证性实验,而探究性实验实在是少之又少。
学生对实验的认识只停留在表面上,体会不到实验的真正意义,当然也就谈不上探究与创新。
(5)实验结果单薄。
课堂上的实验往往只是为了验证教师设计的实验计划是否成功,学生很少从实验中真正得到启发。
物理建模作为解决问题的一种方式,是解题过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突出地呈现了对原始问题的分析、假设、抽象的物理加工过程和物理工具、方法、模型的选择和分析过程,较完整的体现出学物理和用物理的关系。
物理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
物理实验是一种可实现的、科学的实践活动,其目的在于获得物理思维的材料,检验物理理论规律或假说是否正确。
利用建立物理模型,可得出一些与实验事实相符合的结论,从而解释物理现象或实验定律。
例如,爱因斯坦建立了“光的波粒二象性”模型对“光电效应”实验事实作出了完美解释。
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高中物理课程应该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让学生积极参与,乐于探究,勇于实验,勤于思考。
运用建模教学开展高中物理实验教学,是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不可缺少的环节。
根据这几年的教学实践,笔者把用建模推动高中物理实验教学的做法归纳如下:
3.
1用建模教学培养学生对常规实验的兴趣。
兴趣是一种特殊的意识倾向,是一种直接的动力。
良好的学习兴趣,是求知欲的源泉,是思维的动力。
正如教育家布鲁纳所说的“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
物理建模教学中我们要有意识地创设情景,可以根据生活、生产中的实际问题提炼出物理模型,将学生引入其中,激发学生学习动机、培养学习兴趣。
3.
2让学生先建模后实验,避免盲目机械实验。
所谓“通过模型解决问题”,就是根据物理的基本性质和特征,分条缕析,剖切成各个层次的过程模型,并抓住同一模型中各类问题的共同特性,列举有代表性的实体模型,综合运用各种物理知识,各种定理、定律,运用不同的观点、方法,归纳出解决问题的一般途径和方法技巧。
让学生先建模,后实验的做法可以有效避免学生“动手不动脑”,机械的进行实验。
自然界发生的各种现象,往往是错综复杂的。
决定某一个现象的产生和变化的因素往往也很多。
为了弄清事物变化的原因和规律,必须设法把其中的一个或几个因素用人为的方法控制起来,使它保持不变,然后来比较,研究其它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这种研究问题的科学方法就是“控制变量法”。
3.
3以建模来引导实验,最终收获实验的创新性、探究性、自主性、拓展性。
书本上大多数的物理实验约束多,这样就造成学生自主发挥得少,实验实施的过程中,个别学生学习兴趣不浓,只是在旁边观望,而不是实验的真正参与者。
为调动的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教师可以引导他们完成一些实验设计。
我们可以有效地将建模教学应用到实验教学中,解决传统的物理实验教学存在的弊端,让学生认识到物理建模是一种解决问题的良好方法。
运用物理模型开展高中实验教学,可使学生对物理实验本质的理解更加细致深入,对物理实验问题的分析更加清晰明了,培养学生对常规实验的兴趣,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让学生积极参与,乐于探究,勇于实验,从而提高科学素养。
作者:杨耀忠单位:吉林省吉林市双吉中学。
高中物理实验报告
物理是初二学生刚接触的一门新课程,学生表现出较浓厚的学习兴趣,但在如何学好这门课程,学习方法上似乎有些茫然不知所从。
通过一个月的教学实践,特别是通过对第一章第一节和第二节两节练习试卷的分析,发现我在教学中存在以下问题:
1、对学生了解不够,对学生关注不到位。新课标要求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不仅仅满足于教给学生知识和结论,更要注重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关注学生的全面成长。新课标渗透了sts(科学、技术、社会),体现了“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教学中,我对新课标的这两点要求认识不够,弱化了学生关注生活、运用物理走向社会的能力培养。
2、有时课上讲得太多,学生练习得太少,没有把握好校正时机,基础知识夯实得不牢固。
3、对学生认知过程认识不够。对一些知识的讲授时,总自以为很容易,满以为自己讲解的清晰到位,没有能随时观察学生的反映,而一笔带过。没有认识到学生的认知是需要一个过程的,并不是马上就能接受的,对于一些重点特别是难点的知识点,不但要讲透而且要针对性地加强练习、加强运用。没能随时获取学生反馈的信息,调整教学方式和思路,准确流畅地将知识传授给学生,达到共识。
在今后,我将从以下方面来改进教学:
1、面向全体学生,兼顾两头。继续做好分层教学,激励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强化后进生辅导。
2、对基础知识讲解透彻、分析细腻;准确把握重点、难点,避免课堂教学中,重点知识不突出,误将“难点”当“重点”讲的现象,避免重点、难点错位、失衡导致教学效率和学生学习效率下降的现象。
3、向扎实有效课堂努力。力求多种教学模式并用,教学方式形式多样,恰当运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率。运用小组合作、自主学习等有效的学习形式。
高中的物理实验小论文
高中物理与其他课程相比,是一门实践性和探究性相对较强的学科,要想学好高中物理,不是死记硬背基本理论知识就可以实现的,任何一门学科的学习,只有知其然,才能知其所以然,物理学科更是如此,不仅要了解各物理运动的基本定律,还应了解其运动的原理和具体操作流程,才能将物理知识点了解得更为透彻.采用渗透教育法,学生可以在实际操作和教师潜移默化的影响下,增加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有效提高学习的效果.
(二)有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学生学习的目的不是仅仅掌握某一方面的理论知识,而是要通过学习来不断丰富自身的知识储备,增强各方面的专业技能,提高解决各种问题的能力,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养.渗透教育法,恰巧具有这样的作用,它能够有效促进学生各方面能力的提高,为学生未来的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三)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高中物理学科的学习,是非常锻炼学生的创新思维的,所以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高度重视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将渗透教育法充分应用于高中物理的教学中,可以拓宽学生的知识面,丰富学生的想象力,从而不断创新思想,创新方法,在学习的过程中,逐步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
二、采用渗透教育法进行高中物理教学的具体实践。
(一)在教学内容的传授中进行渗透。
高中物理的学习中,有很多的概念和原理需要学生去了解和掌握,比如“牛顿三大定律”,“能量守恒定律”等,都是学生必须掌握的内容,但是这些内容的学习往往会让学生觉得比较吃力,所以在进行这些物理知识的讲授时,如果能够适当的运用渗透教育法,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比如有些概念比较相似,我们可以通过类比方法进行教学,使得学生能够对知识进行融汇贯通.另外,通过课堂的教学,学生虽然已经基本上对课程的内容有了比较全面的了解,但是学生的知识还是零散的,而且缺乏系统性,这时教师就可以发挥渗透的作用,积极引导学生对所学的内容进行归纳总结,将知识系统化.并对学生学习中存在的问题,教师有针对性的进行讲解.所以在进行物理教学的过程中,应立足于教材,又超越教材,挖掘出每个学生的最大潜能,以开放的思维方式,联系生活实际,多角度、多学科进行渗透,将物理知识进行拓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二)在高中物理教学方法中进行渗透。
在对高中物理教学的过程中,不能采用单一的教学方式,将渗透教育法应用于教学方法中,可以提高教学的效率.首先,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现代化的科学设备在教学中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因此,在进行渗透教学的过程中,应充分利用现代化的教育教学方法,比如对多媒体等计算机技术的应用,可以将抽象的物理知识更加直观的表达出现,更为具体化和简单化,通过这种图片和声音等的配合,有助于增强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另外,对那些无法在课堂上进行长时间实验观察,或者在课堂上无法进行的实验,可以采用课外小实验的方式进行教学,能起到非常好的教学效果.比如,学生在学习了“磁场”和“电磁感应”等章节的知识后,可以设计一些与之相关的小实验供学生选择,提前将小实验目录公布给学生,由学生自己选择自己所感兴趣的实验,学生通过联系教师所教知识,反复进行实验,分析和思考实验的工作原理,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增强动手实践的能力,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成就感.
(三)在创新意识培养过程中进行渗透。
物理是一门创新性极强的学科,只有不断地进行创新,才能发掘出事物中所包含的原理,所以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非常重要.课堂是培养学生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重要渠道,作为高中物理教师,在具体教学的过程中,不能够只一味的给学生传道授业,应给学生留有独立思考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空间,使学生了解创新的重要性.比如,在讲授“光源与激光”的知识时,可以适当给学生提一些需要学生独立思考的问题,让学生能够发散思维,灵活运用学过的知识进行分析、比较和推理,能够自主解决问题,通过这种方式,可以有效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意识和能力.
三、结束语。
总而言之,高中物理老师在进行实际教学的过程中,应充分根据学科的性质,与学生的具体实际相结合,在教学的内容中,教学方法上以及创新意识的培养过程中,有针对性地进行渗透教育,增加学生对高中物理知识的理解,不断提高教学的质量,为社会培养出更多的优秀人才。
文档为doc格式。
高中物理实验论文范文
1.实验目的:用单摆测定当地的重力加速度。
2.实验原理:
3.实验器材:长约1m的细线、小铁球、铁架台、米尺、游标卡尺、秒表。
4.易错点(高考常考点)。
a.小球摆动时,最大偏角应小于50。到10度。
b.小球应在竖直面内振动。
c.计算单摆振动次数时,应从摆球通过平衡位置时开始计时。
d.摆长应为悬点到球心的距离。即:l=摆线长+摆球的半径。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高中物理教案
1、进一步理解向心力的概念。
2、理解向心力公式,进一步明确匀速圆周运动的产生条件,掌握向心力公式的应用。
能力目标。
1、培养在实际问题中分析向心力来源的能力。
2、培养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情感目标。
1、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关心周围事物的习惯。
教学建议。
教材分析。
教材首先明确提出向心力是按效果命名的力,任何一个力或几个力的`合力只要它的作用效果是使物体产生向心加速度,它就是物体所受的向心力,接着详细介绍了火车转弯和汽车过拱桥两个常见的实际问题。后面又附有思考与讨论,开拓学生的思维。
教法建议。
1、培养学生分析向心力来源的能力,分析问题时,要首先引导学生对做周围运动的物体进行受力情况分析,并让学生清楚地认识到求出物体沿半径方向受到的合外力,就是提供给物体做圆周运动的向心力。
2、培养学生运用物体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通过例题的分析与讨论(结合动画或课件),引导学生从中领悟掌握运用向心力公式的思路和方法。即:第一:根据物体受力情况分析向心力的来源,做匀速圆周运动的物体。
第二:运用向心力公式计算做圆周运动所需的向心力。
第三:由物体实际受到的力提供了它所需要的向心力,列出方程求解。
3、可多举一些实例让学生分析。向心力可由重力、弹力、摩擦力等单独提供,也可由它们的合力提供。
4、在讲述汽车过拱桥的问题时,汽车做的是变速圆周运动,对此要根据牛顿第二定律的瞬时性向学生指出:在变速圆周运动中,物体在各位置受到的向心力分别产生了物体通过各位置的向心加速度,向心力公式仍是适用的。但要注意,对于物体做匀速圆周运动的情况,只有在物体通过最高点和最低点时,向心力才是合外力。同时,还可以向学生指出:此问题中出现的汽车对桥面的压力大于或小于车重的现象,是发生在圆周运动中的超重或失重现象。
高中物理实验总结
一、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测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含练习使用打点计时器)。
1.打点计时器是一种使用交流电源的计时仪器,电磁打点计时器4-6v交流电,电火花220v交流电,它每隔0.02s打一次点(电源频率是50hz)。
2.由纸带判断物体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方法:连续相等的时间间隔内的位移之差为恒量。求任一计数点对应的即时速度v:;如(其中t=5×0.02s=0.1s)。
3.由纸带求物体运动加速度的方法:
(1)利用上图中任意相邻的两段位移求a:如。
(2)用“逐差法”求加速度:(t为相邻两计数点间的时间间隔)求。
(3)用v-t图法:即先根据;求出打第n点时纸带的瞬时速度,再求出各点的即时速度,画出如图的v-t图线,图线的斜率即加速度。
[实验步骤]。
[注意事项]1.纸带打完后及时断开电源。
2.小车的加速度应适当大一些,以能在纸带上长约50cm的范围内清楚地取7~8个计数点为宜。
3.应区别计时器打出的轨迹点与人为选取的计数点,通常每隔4个轨迹点选1个计数点,选取的记数点不少于6个(即每隔5个时间间隔取一个计数点),是为求加速度时便于计算。
5.平行:纸带和细绳要和木板平行.
6.两先两后:实验中应先接通电源,后让小车运动;实验完毕应先断开电源后取纸带.
7.电压若增大,打点更清晰;频率若增加,打点周期更短;。
实验二:探究弹力和弹簧伸长的关系。
[注意事项]1.不要超过弹性限度:实验中弹簧下端挂的钩码不要太多,以免超过弹簧弹性限度.
2.尽量多测几组:要使用轻质弹簧,且要尽量多测几组数据.
3.使用数据时应采用即弹簧长度变化量.
4.统一单位:记录数据时要注意弹力及弹簧伸长量的对应关系及单位.
实验三: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
[注意事项]1.用弹簧秤测拉力时,应使拉力沿弹簧秤的轴线方向,橡皮条、弹簧秤和细绳套应位于与纸面平行的同一平面内。使用的弹簧秤是否良好(是否在零刻度),拉动时尽可能不与其它部分接触产生摩擦,拉力方向应与轴线方向相同。
以上三种实验是分别从不同的角度进行验证的,从而得出关于力学的重要结论:力是物理运动状态改变的原因,物体受力方式不同运动状态也就不同。
高中物理实验教学计划
物理是一门实验与理论相结合的科学,物理基础教学更要注重技能的训练。实验则是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重要环节。为了提高学生科学素养,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为更好地实施实验教学,现做计划如下:
物理实验是学生进行科学探究的重要方式,实验室则是学生学习和进行实验的主要场所,是物理探究学习的主要资源。因此,学校高度重视物理实验室建设,配置必要的仪器和设备,在安全第一的前提下,确保每个学生都能进行实验探究活动,为学生开展实验探究活动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中学物理实验教学的目的与任务即是,通过实验,使学生最有效地掌握进一步学习现代科学技术所必需的基础物理知识,培养初步的实践操作技能和创新能力。教学的重点放在培养学生科学实验能力与提高学生科学实验素养,使学生在获取知识的同时提高自学能力、运用知识的综合分析能力、动手能力和设计创新能力。
学校有物理实验室一个,有16个教学班级,其中八年级有8个教学班,8个教学班。在教学过程中,改变物理课脱离学生生活的情形,引导学生“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激发并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领略自然现象的美妙与和谐,通过,为,探索物理现象,揭示隐藏其中的物理规律,并将其应用于生产生活实际;培养学生终身的探索兴趣、良好的思维习惯和初步的科学实践能力。在教学中改变过去充分强调知识传承的倾向,让学生经历科学探究的过程,学习科学研究为,科学探究,使学生经历基本的科学探究过程,发展初步的科学探究能力,形成尊重事实、探索真理的科学态度。改革过去以书本为主、实验为辅的教学模式,提倡多样化的教学搜集整理的应用,也可以是与物理有关的问题。其形式可以是社会调查、查阅资料、参观访问或实地测量等。
1、倡导“以科学探究为主的多样化的学习方式。
2、使学生有“亲身经历和体验“,同时能够树立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
1、演示实验必须按大纲要求开足,教师在课堂上用演示的方法面向全体学生进行实验。通过观察实验现象,使学生能够获得感性的认识和验证,以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若有条件可改成分组实验,增强学生的切身体验。
2、学生分组实验,也要按教学大纲的要求把学生实验全部开齐。对于学生实验,若能当堂看清实验结果的须在实验室里教师指导下进行,教师监督学生对每个实验达到操作规范、熟练的程度;培养他们浓厚的生物学兴趣和语言表达能力。
1、制定出本学期实验教学进度计划,并写明实验目录,写明实验的日期、班级、节次、名称,教学中按计划安排实验。
2、任课教师须将实验通知单提前送交实验室,实验教师必须将每个实验用到的仪器、药品以及其他有关事宜提前准备好,做到有备无患。
1、让学生在实验过程中明确相互协助的重要性,培养学生在实验过程中团结合作的精神。
2、要教育学生遵守实验规则,爱护财务,节约用水、电、药品,从而养成勤俭节约的美德。
3、要求学生严格认真的按照实验要求来操作,细心观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培养他们严谨的科学态度。
4、培养学生井然有序的工作习惯。实验结束后,把仪器放回原处,整理好实验台,填写好实验记录。
高中物理实验教学计划
备课组内做到教学内容统一、教学进度统一、使用资料统一.团结一致,精诚合作.充分发挥集体的力量,使得备课组内教学、教研工作目标明确,计划详细,有条不紊.认真钻研新教材,新课标.明确教学重点和难点,把“教学六认真”落到实处.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采用分层教学的方法,做到有所为,有所不为.贯彻落实江苏省“五个严格”和苏州市“三项规定”,积极探索“减负增效”的新思路,新方法.
二、主要工作思路和措施。
依照区教研室下发的教学进度表,结合本校的具体情况制定详细可行的教学计划.做到计划明确,任务、责任到人.
2.明确教学重点、难点。
认真钻研新教材,搜集、整理、研究近年来各地高考试卷.吃透教材的重点和难点,把握高考命题的新趋势.充分利用课堂45分钟时间,突出重点,提高教学效率.
3.集体备课。
集体备课活动常态化.根据教学计划,集体讨论、研究教学重点和难点.每周备课组活动内容明确,任务明确.布置作业、练习统一.编制练习任务分工到人,责任到人.
4.提高课堂效率,减负增效。
积极探索“减负增效”的新思路,新方法.研究学生的学习心理,提高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既要充分利用课堂教学时间,又要有效地控制学生在课后的学习活动,强化预习和复习两个环节.积极努力地学习新的教学理念,与时俱进,把先进的、有效的、科学的教学方法贯彻到日常教学中去,不断提高教学效果.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高中物理实验论文
教育是培养人的一种社会行动,我们不能把物理实验的现状单单归咎于物理教师,应该从家庭、学校、社会来统一考虑。
其实不少教师是深知物理实验教学的重要性的,但迫于各方面的压力、教学课时等的限制,最后不得不放弃找寻更好的实验教学方法。
因此要转变观念,就要转变整个社会的观念。
要让学校和教师以及社会上的人们认识到教育不能急于求成,追求暂时的表面的效果,而要着眼于未来,特别是要着眼于学生在未来社会的作用与价值,使他们从追求短期学生成绩和升学率的片面认识中转变过来。
这样才能给广大物理教师一个广阔的发挥才干的空间,使他们自觉地投身于物理实验教学改革中去,在教学中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大胆采用创新教学方法。
因此,要改变传统的教育观,树立新的教育观念,不断提高对实验教学基础地位的认识,提高实验教学的效果。
二、改变教材结构。
1、优化实验教学目标,在实验教学中,教师应该在分析教材和学生的基础上,把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的意识渗透进备课的过程中,优化实验教学目标。
制定适用于不同层次学生的多层次实验教学目标。
2、注重实验的开放性、多变性和创造性,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可以在实验目的、原理、器材以及实验条件和数据的处理上进行创新,可给出多种方案让学生思考、选择,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探究能力。
3、预习是上好实验课的基础。
教程可根据实验内容布置一些与本节实验相关的知识点和习题让学生在课前思考,为实验做好理论准备。
改革实验教学模式。
将由教师一手包办的演示实验改为师生共同设计、探索、改进、完成的演示实验。
让学生预习教材中的演示实验,邀请学生参与演示实验的课前准备及课堂上的实际操作,并鼓励他们把自己设计的实验带回课堂进行演示。
实验完成后,让学生进行归纳,充分发挥学生主动思维的积极性。
这样不仅有利于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更有利于学生自觉钻研教材,研究实验原理,探讨实验方法。
四、改变实验评价体制。
评价的内容和标准应该与课程标准相一致,促使学生提高用实验方法研究物理现象与规律的能力,使学生在物理实验的基本知识、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等方面受到较系统的训练,加深对物理学基本概念的理解和掌握,培养良好的科学素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