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学生评语>城市化的利与弊大全(19篇)

城市化的利与弊大全(19篇)

时间:2023-12-28 13:59:59 作者:翰墨城市化的利与弊大全(19篇)

优秀的作文不仅仅是语言的堆砌,更是思想的充实和思考的深入。以下是一些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作文范文,希望能够给大家写作的启示和帮助。

城市化教案

1、了解城市化的概念、表现及城市化的意义。

2、运用有关资料概括出城市化的过程和特点。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收集所在城市不同时期的地图、照片或进行走访,了解城市的变化。

2、运用教材中的相关图表资料,进行讨论、分析,进一步理解城市化的过程和特点。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激发探究地理问题的兴趣和动机,树立人类与自然环境协调一致的观念,增强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情感。

1、城市化的概念、表现及城市化的意义。

2、城市化的过程和特点。

教学难点。

不同时期、不同地区城市化的过程和特点。

自主探究、合作学习、多媒体教学。

(一)导入新课。

师:

2、中心商务区有何特点?中心商务区的变动对城市有何影响?

3、中心地理论主要探讨了一定区域内城镇间的哪些关系?

学生复习回顾,总结回答。

生:就城市功能对城市进行分区,可划分为商业区、居住区、市政与公共服务区、工业区、交通与仓储区、风景游览区与城市绿化地、特殊功能区等;影响城市功能分区的主要因素有自然地理条件、历史文化因素、经济发展水平、交通运输状况等。

生:中心商务区是整个城市的商业核心地区,商业、服务、金融、贸易、信息等活动高度集中,建筑物以高层为主,交通运输便捷,零售商业十分发达;中心商务区的变动,对城市的用地结构、功能分区、商业网点布局和房地产价格都具有显著的影响。

生:中心地理论主要探讨了一定区域内城镇等级、规模、职能间的关系,并采用六边形图形对城镇等级与规模关系加以概括。

今天我们接着学习第二节:城市化过程与特点。

(二)城市化过程与特点。

“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城市发展图”

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城市发展。

师:读图完成以下问题:

1、两幅图相对照,有哪些明显的变化?

2、发展中国家城市化有何特点?

3、城市化对促进经济发展有何重要作用?

4、发展中国家城市化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产生了哪些影响?

学生观察分析后回答:

问题1:两幅图相比较,可以总结得出,2000年长江三角洲地区,大城市数量增多,城市规模扩大,该区域1985年只有上海、南京两个特大城市,而到了2000年,特大城市已达到了5个,即上海、南京、杭州、苏州、无锡。

问题2:发展中国家城市发展速度快,而且城市化发展水平很不平衡,出现了“虚假城市化”和“滞后城市化”现象。

问题3:城市是区域发展的经济中心,能够带动区域经济发展,而区域经济水平的提高,又促进城市的发展。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城市化水平,体现了社会经济的发展水平。

问题4:部分发展中国家城市化过程中表现出的“虚假城市化”和“滞后城市化”存在明显的不合理现象。南美国家的“虚假城市化”使城市化进程过快,超越了城市总体发展水平和基础设施建设;而印度、孟加拉、印度尼西亚等国家的“滞后城市化”又延缓了城市进程,使城市化水平显著落后于相应的经济发展水平和工业化进程。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的流入,给城市就业、基础设施建设和进一步发展造成巨大压力。

城市化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目的:

1.了解区域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关系,以及它们对区域社会经济发展所起的作用。

2.分析导致珠江三角洲工业化和城市化快速推进的诸多因素,并通过比较,认识到对外开放政策是其中的关键因素。

3.比较珠江三角洲地区工业化进程的两个主要阶段,归纳出不同时期的主要发展特点,并能够结合具体案例分析工业化进程对城市化的巨大推动。

4.分析珠江三角洲地区工业化和城市化过程中的问题,并尝试评价目前的一些调整措施和发展方向。

教学重点:

1.导致珠江三角洲工业化和城市化快速推进的诸多因素。

2.珠江三角洲地区工业化进程的两个主要阶段即及主要发展特点。

3.珠江三角洲地区工业化和城市化过程中的问题及调整措施和发展方向。

教学难点:

1.珠江三角洲地区工业化进程的两个主要阶段即及主要发展特点。

2.珠江三角洲地区工业化和城市化过程中的问题及调整措施和发展方向。

教具准备:有关挂图等、自制图表等。

教学方法:比较法、案例分析法、图示法等。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1.城市化、工业化与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的关系。

工业化与城市化是推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动力。

2.城市化与工业化相互之间的关系。

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是两股相互促进的力量,区域工业化必然带来城市化,城市化反过来又会促进工业化。

3.一般发展中国家如何推进工业化和城市化。

通过优惠政策,鼓励少数有条件的区域率先推进工业化与城市化,以带动相邻区域以至全国其他地区工业化与城市化。

如珠江三角洲地区)就是我国改革开放以后,得益于优惠政策而迅速推进工业化与城市化的地区之一。

二、对外开放的前沿。

珠江三角洲地区是我国仅次于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城市密集区。珠江三角洲地区工业化和城市化水平的迅速提高的原因:

1.国家和地区的产业结构调整。

发达国家在20世纪七八十年代的产业结构调整:

(1)第二产业所占比重不断下降,第三产业所占比重不断上升;

(2)在工业内部,劳动力和资源密集型产业所占比重不断下降,技术、知识密集型产业所占比重不断上升。

影响:发达国家的劳动力密集型和资源密集型产业要在世界其他地区寻找新的出路,为珠江三角洲地区迅速的工业化与城市化提供了契机。

2.国家的对外开放政策。

改革开放以后,珠江三角洲地区作为我国对外开放的前沿,给予许多优惠政策,使珠江三角洲地区优先于其他地区吸引外资。

3.良好的区位条件。

珠江三角洲地区位于我国南部沿海,毗邻港澳,靠近东南亚。

影响:使本区得以发挥劳动力丰富、地价低廉的优势,就近接受港澳产业的扩散,利用港澳贸易渠道,大量出口商品,参与广泛的国际分工。

阅读。

通过此阅读材料,使学生大致了解以下内容。

中国出口商品交易会(简称广交会)是中国目前历史最长、级别最高、规模最大、商品种类最全、到会客商最多、成交效果最好的综合性国际贸易盛会,每年春秋两季在广州各举办一届。

4.全国最大的侨乡之一。

珠江三角洲地区是著名的侨乡。改革开放以后,广大华侨和港澳台同胞利用他们在海外的各方面关系,通过投资、引商、引资,推动了珠江三角洲地区的经济发展。

活动。

1.国际经济环境、对外开放政策、区位、侨乡是珠江三角洲工业化、城市化的有利条件。完成下表,对上述四个条件进行类比分析。

点拨:20世纪80年代前后都有的条件是区位、侨乡、与全国其他地区共同拥有的条件是国际经济环境。

点拨:由问题1的分析我们得知,珠江三角洲在20世纪80年代后才具备、全国其他地区很长时间内不拥有的条件只有一项:对外开放政策,这是本地区工业化、城市化发展较快的关键性因素。

板书设计。

第二节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

二、对外开放的前沿。

1.国家和地区的产业结构调整2.国家的对外开放政策。

3.良好的区位条件4.全国最大的侨乡之一。

城市化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同仁:

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新课标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第二章第三节——城市化。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说课:

《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对本节的要求是“运用有关资料,概括城市化的过程和特点,并解释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此要求是这节课的教学指导思想和教学依据。

(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城市化承接了上一章人口的迁移,而城市的大规模发展又对后面工、农、交通等区位选择产生重大影响,在整个模块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在前两节从静态的角度分析了城市的空间结构与服务功能的特征之后,本节教材主要是从时间这个维度探讨了城市的一个发展历程及今后的趋势,可以理解为对一、二节的呼应和升华,本节的城市化对一个城市而言是城镇等级升级的过程,对一个地区而言是城市等级体系形成的过程,城市化不仅受地理环境的影响,形成不同的城市形态和不同的空间结构,城市化也深刻影响着地理环境,所以本课在本章中起着提炼与升华的作用,是本章的重点内容。

(二)教学目标。

根据课程标准要求(对知识传授、能力培养、思想教育三者统一以及地理知识分层次掌握的要求),加上我对教材的分解和对学生的了解,我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定为以下三大方面:

1、知识与技能目标:

(2)分析说出城市化的主要标志,及其推动因素;

(3)说出城市化的三个主要阶段及其特点;

2、过程与方法目标:

(2)通过角色扮演,感受城市化带来的影响。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树立科学城市发展观,尊重人地和谐发展。

(三)重、难点分析。

1.重点:

(1)城市化的概念及其标志;

(2)不同城市化阶段的特点。

2.难点:

(1)根据城市化不同阶段的特征判断一个地区城市化的水平。

3.重点、难点确立依据:

根据课标的要求将城市化的概念及其标志、不同城市化阶段的特点作为本节的重点内容。而城市化是一个连续渐进的变化发展过程。各个阶段之间区别明显,但在过渡阶段却兼有两个阶段的特点,所以给学生具体分析判断一个地区的城市化水平时带来了一些困难。

根据本节内容的特点,我采用的教学方法以讲授法为主,通过多媒体动画演示,让学生根据课文来分析、归纳、比较城市化的形成及不同阶段的发展特征;同时借助多媒体动画,采用设问式教学和探究式学习的.方法完成知识的传授,让学生主动去理解知识,运用学习成果。

城市化发生在我们身边,前面又学习了一系列城市特征,学生有了对城市的基础知识,但学生没有接触过“城市化”这个专用名词,对城市化的一系列特征仍存在较大的疑惑。针对上述实际情况,本课采用结合乡土材料,案例呈现,通过分析图表等资料,引导学生由浅入深进行层层引导剖析,联系生活,激发学生兴趣,探究地理问题。

本节课程教学我将从导入、新课教学、作业小结三个环节进行。时间分配如下:导入环节3分钟,新课教学35分钟,作业小结7分钟,一共45分钟。

(一)联系生活,设问导入。

由于学生对于“城市化”这个名词比较陌生,但前两节已经涉及了一些城市的基础知识的具体情况,再加上本节内容与现实生活密切相关,所以我采用结合具体时事热点材料,引入本课的学习。首先让学生回忆20xx年5月1日开幕的上海世博会,从这届世博会的主题“城市让生活更美好”出发,谈谈人们的生产生活已经离不开城市,城市的发展给我们生活带了很大的影响,再把城市发展与地理结合,引出“城市化”这个地理专有名词,最后设问:城市化是什么呢?它经历了哪些过程?在不同的阶段它有些什么特征呢?由此进入新课——城市化。

(二)新课教学。

1.理例结合,明确概念。

在引入新名词“城市化”后,首先让学生观察对比分析——图2.16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城市发展,从1985年发展到20xx年有些什么区别,并根据这些变化试着提炼出城市化的概念,之后再结合书上给出的概念加深记忆。要强调概念中的四个关键词:过程、人口、农村、城市。要明白城市化是一个过程,它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循序渐进的、不断进行的。在这个过程里人口是重要的参与元素,人口在农村与城市间的迁移活动,引起了城市化。

2.常识回忆,层层递进。

图2.17进行讲解。

3.角色扮演,激发兴趣。

华西村的发展是城市化的一个典型实例,改革前的华西村就是一个普普通通的村子,经过改革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成为了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典型。它的面积由原来的0.96平方公里扩大到30平方公里,人口由原来的20xx多人增加到3万多人。20xx年,华西村人均工资收入12.26万元。同年全国农民人均纯收入2936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9422元。华西人的收入是全国农民的41.76倍、城镇居民的13.01倍。让学生扮演不同时期的华西村村民,说明城市化给自己在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价值观念带来的巨大改变。

4.科际联系,图文结合。

在讲解第二个知识点“世界城市化的进程”时,要充分结合书上的两幅图,联系历史知识,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先讲世界城市化发展的走势,看图2.18——世界城市化水平的提高,先为学生讲解图上注释、标记的意思,然后提出疑问:为什么发达国家在1800年进入了城市化发展的高速时期,而发展中国家直到二十世纪中叶才出现了城市化的快速发展?让学生结合历史知识进行思考,激发他们浓厚的兴趣。再讲到城市化的阶段这个重点的时候要将图2.19——城市化进程示意与案例4——英国的城市化进程结合起来讲解,用示意图来说明案例,用案例来论证示意图,加深学生对世界城市化的发展阶段以及各个阶段出现的特征的理解,还能提高学生的看图能力以及材料分析能力。

5.实例剖析,巩固理解。

运用三个新闻材料,用今天所学的课堂知识对其进行辨析,加深学生对本节课堂知识的理解。新闻内容为:

一、在中国人口流动最频繁区域之一的东部沿海浙江省,户籍管理部门调查发现,全省“农转非”数量从20xx年时的57.7万人降到去年的18.9万人,降幅高达67%。不愿意进城落户,甚至把户口从城市中反迁回农村。

二、几个月前,杭州市滨江区户籍官员遇到头疼事:马湖村20余名大学生强烈要求把户口迁回农村。

三、在中国东部一个经济发达的县,出现了几十名政府公务员把户口迁往农村的现象。于是,有人开始高呼,中国城市发展开始“逆城市化”了。让学生说明这个观点的对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出判断的理由。

(三)布置作业。

1.填表。

水平。

发展速度。

地域扩展趋势。

常见的问题。

初期阶段。

中期阶段。

后期阶段。

2.读图答题。

(1)到20xx年我国的城市化水平处于什么阶段?

(2)分析图示,我国的城市化可以分为几个阶段?分别处在哪个时间段?

(3)按照世界城市化的进程,我国现在处在哪个阶段?有些什么特点?

这两个思考题基本包含了本节课的重点,可以引导学生课后复习与巩固。

人口、聚集、范围、过程。

(二)衡量标准:城市人口/总人口*100%。

(三)城市化的发展因素。

农村人口增长过快,对土地压力就业机会多。

推力自然灾害拉力社会福利保障程度高。

收入低,社会服务短缺文化设施齐全。

交通方便。

(四)意义。

(一)初期阶段。

(二)中期阶段。

(三)后期阶段。

本节课我主要采用多媒体教学方法,图片丰富,形象直观,对比鲜明,突出了重难点知识。通过让学生观察分析图,从图中总结答案,培养了学生阅读地图和分析地图的能力,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多留时间给与学生思考和活动的时间,例如:讲到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时,通过展示图片,让学生从感官上感受城市环境问题的表现和危害。在这块内容里,教师留给学生讨论和交流的时间。在课堂上交流,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团结协作能力。不足之处在于没有充分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热情,课堂上给学生思考的机会和时间还有些少。再就是教师对地理图表的引导讲述的时候还不够深入和到位,比较肤浅,不能深层次剖析课本重难点知识。以后应该多与同行交流,共同学习进步!

城市化滞后与城市化滞后程度测算论文

一、关于“城市化”和“城市化水平”

按照第6届世界大城市首脑会议的提法,所谓城市化,是指人口由乡村向城市的地理位置转移和职业的转变过程。这是一个历史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人们需完成整个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的深刻变化。

与工业化的关系是理解城市化问题的关键。工业化之前,有城市,也有城市的发展,但不叫城市化。如同那时也有商家、酒店,但却不能称之为第三产业一样。城市化的进程是由工业化所引起的,是工业化之后的事情。城市化是工业化的必然结果。正是由于对这种必然性认识不足,致使城市化发育不足成为制约甚至阻碍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原因。

当然,工业化这一概念是在不断发展的,工业化的内容,如今已远远超出了“工业”部门。在后面的统计处理中,笔者是从整个非农产业的'意义上来理解工业化这一概念的。

由于上述原因,人们通常将城市化水平的本质理解为由于工业化所导致的社会劳动在城市和乡村之间的分配比例,并在统计上,将这一本质通过人口在城乡之间的分布比例来予以反应。

以第五次人口普查资料计算,我国城市化水平为36.22%。

以上对城市化范畴的讨论,目的在于解决如何评价和测算“城市化的滞后程度”问题。一个相当流行的说法是:“目前世界城市化平均水平为47%,发达国家平均城市化水平为75%,……,我国只有36%”,并由此得出结论,“我国的城市化水平严重滞后。”毋庸置疑,我国目前存在一个城市化的滞后问题。但是,第一,对这一滞后需要一个程度上的测定。将关于城市化的研究乃至决策,建立在“严重滞后”这样一种由形容词所构成的判断之上,是不够的。第二,在对我国城市化滞后程度进行定量判断的时候,用发达国家或者世界的人口城市化水平做标准,则不仅不够,而且可能产生某种误导。

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城市化滞后与否,应该是相对与其自身而言的,说到底,应该是相对与其自身的工业化程度而言的。所谓滞后,是滞后于工业化的发展,是城市化的水平不能和工业化相匹配,不能满足自身工业化发展的要求。所以,我国的城市化滞后及其程度,和美国等发达国家的城市化水平没有关系,和世界平均的城市化水平也没有关系。

根据上述对“城市化”范畴的理解,笔者主张将工业化的既有水平,作为评价城市化滞后程度的标准。在和工业化水平的比较中,来测定我国目前城市化相对与工业化的滞后程度。此外,笔者还认为,预测若干年后城市化所可能或应该达到的水平,也只能以工业化所可能达到的水平为依据。由于篇幅的原因,本文将不进行这样的预测。

这样以来,就需要先测算“工业化程度”。

用产值指标所计算出工业化程度,在这里显然是不适用的。这里,需要将工业化程度从社会劳动在不同产业间的分配比例的意义上来把握。只是,已如上述,这里的“工业”不应仅包括工业本身,而且还应该包括第二次产业的其它部分以及整个第三次产业,即通常所说的非农产业。

根据第三次人口普查资料计算,我国20的工业化程度为50.00%。

在工业化程度和城市化水平之间有一个明显的差数,就全国来说,这一差数为。

工业化程度50.00%-城市化水平36.22%=13.78%。

[1][2][3]。

城市化滞后与城市化滞后程度测算论文

改革开放20多年来,我国在政治、经济上都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在世界上的地位也日益提高,这是大家有目共睹的,因此才有了申奥成功,才有了加入世贸组织,才有了在上海召开apec,才有了一系列的变化。但另一方面,我们也应看到,我们还存在着一些不足。改革过程中的制度设计,经济发展战略也存在一些不足。比如我们制定的第九个五年计划,对下岗这个问题就是始料不及的,我们对可持续发展认识不充分,对供大于求的突然到来,这种通货紧缩的趋势真的会降临一个发展中国家,也可以说是始料不及的。城市化进程之快,也超出了我们的预想,因此就难免有考虑不周到的地方。

在新中国成立以后,包括在改革开放的20多年中,在城市化这个问题上的政策和战略选择始终是在探索中。潜意识里人们认为农业发展、农村发展才是最重要的,认为中国实现工业化、现代化,首先需要在农业实现了机械化、现代化的基础上才有可能普遍实行。在大城市问题上,是最明显的。我们多年来在究竟发展还是抑制大城市这个问题上有过很多很多争论。争论到最后往往把这个问题搁置起来。

20世纪80年代末如果不是有个亚运会,北京这个城市建设的提速恐怕还得假以时日。上海曾经长期是中国工业固定资产的重心所在,中国产业的精英聚集所在。在整个80年代的发展过程中,上海城市几乎没有得到改造。我们现在看到的上海变化,看apec,很多国外领导人看了后感慨地认为不是中国向世界靠拢,而是世界得向中国靠拢靠拢了。这话不是夸大其词。这个变化是从90年代初期浦东开发以后才逐步发展起来的。

还不仅如此。中国的工业化进程在改革开放过程中曾有一个新的变化,这就是乡镇企业的异军突起。上个世纪90年代初期时其规模已经发展到“三分天下有其一。”这就是说乡镇企业在国内生产总值中所占比重在出口中所占比重、在上缴国家税赋中所占比重都超过1/3。这么厉害的经济增长力,我们给人家定了一条政策,在第八个、第九个五年计划中已经实际执行的叫“进厂不进城,离土不离乡”。让农民搞工业化非得留在乡村社区这么一种特定的环境中。这是在世纪之交,乡镇企业陷入低迷,被迫进行大调整的重要原因之一。停留在乡村社区里面,信息的采集、资源的优化、基础设施、可持续发展、保护环境等方面的要求都难以满足了。这个教训使我们认识到向城镇集中这个符合规律的过程不可逾越。

在城市化进程中,到20世纪90年代初期,我们以为发展城市、建设城市就是炒房地产,很多地方出现了房地产热。房地产热成为当时城市发展过程一个新的趋势,实际上并没使城市面貌得到合理的改造。

城市化进程中的缺陷不只是这些,还包括我们在城市流通过程的改造中。在原有计划经济下,消费品流通体制基本上采用的`是配给制,所以有计划经济下的粮店、副食店等等。后来市场经济发展起来了,物质丰富了,这种计划经济体制下消费品供应系统基本上销声匿迹了。靠什么来支撑城市消费品的流通呢?靠和乡镇集市贸易特点相联系的路边式、马路式市场,靠小商小贩、小商品市场为主的低容量、高风险、高污染的流通系统来支撑城市消费品供应。

我们在城市发展过程中,还忽略基础设施建设,忽略城市规划的一系列问题,也是显而易见的。例如,这些年城市道路、桥梁的建设等,有些交通效率不是很高。

当然现在城市化建设又有新的思路,在重视、塑造城市形象上,这一两年来各个城市的力度都是非常大的。除了改造老城区再另找一块地扩张一个新城区,如上海的浦东新区等等。

城市经济对中国经济增长的支撑。

实际上前,特别是20世纪整个90年代,中国经济增长很大程度上恰恰是依靠一些城市的发展来支撑的。比如说特区经济,14个沿海城市的对外开放,深圳成为华南地区市场经济发育以及经济增长的火车头。上个世纪90年代初期,上海的浦东开发成为长江中下游经济增长的一个重要支点。北京从90年代以来关于首都经济的讨论,首都经济发展过程中对结构的调整成为支撑华北地区发展的重要力量。到,全国290多个地级及以上城市在国民生产总值中所占比重超过一半。290多个地级及以上的城市的平均增长速度是在12%以上。如果不是这些城市经济保持了两位数的增长,那么在上个世纪90年代末期我们应对通货紧缩的过程中,宏观经济总量增长速度就不可能保持稳定,就没有余地来调整、来发展。而这290多个城市经济中,支撑了经济发展的地级及以上城市中,当时西部的9省份只占12%。可见,城市发展滞后是东西部差距拉大的重要因素。

就业问题与农村剩余劳动力问题。

强调城市化战略最重要的原因还因为我们在十五计划期间必须解决很多重要的战略难题。要解决的战略难题中包括结构调整,包括应对供求失衡、通货紧缩,包括实现可持续发展,包括向市场经济转变过程中的风险问题,以及对风险的防范。国有企业改革正在进入攻坚阶段,3年脱困之后,国有经济面临如何进行有进有退、有所为有所不为的战略调整等等诸多难题。但所有这些问题中最集中、最尖锐、最大的是就业问题。

就业问题不解决,什么问题都谈不上。就业问题不解决,我们的制度安全、社会稳定就会受到严重的威胁。19制定第九个五年计划中,始料不及的就是对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的失业高峰以及失业形势之严峻没有估计到。没有估计到有几个原因:一个是我们没有估计到具有“全民”身份的职工会大量普遍离开劳动岗位,就是下岗。经过连续3年多国有经济系统大规模分流剩余劳动力之后,到是不是这个阶段就告一段落了呢,没有。20上半年国家经贸委的一份研究报告表明,国有经济系统中的冗员仍然超过1/3,而且我们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后,产业面临的最现实的问题就是提高国际竞争力的问题。

就业形势严峻还不仅仅是国有经济系统要减少冗员,最大的挑战还在于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问题。开拓农村市场人们容易想到,不容易想到的是农民为什么不买东西。其实农民为什么不买东西也容易想到。我们在九五计划期间,尽管不断地提开拓农村市场,提高农民收入,并且采取了一系列的政策措施。简单说,在这5年中农民的年均纯收入增长速度始终是连续下降的。并不是农民没增收,是增收的速度连年下降。20,甚至一些粮棉主产区的农民年均纯收入出现了负增长。农民没钱。一方面收入预期不能支撑,另一方面消费环境也没有条件让他们大规模消费城市工业产品。农村市场没开拓出来。怎样就能够持续地、长期地、稳定地使农民增收问题得到解决呢?我们认为应该“减少农民”。为什么减少农民才能持续地、稳定地提高农民收入呢?是因为一个经济学道理。从经济学意义上说,一个人种一亩地打500斤粮食,理论上的解释是人均年实物生产率500斤,两个人种一亩地打了600斤,用经济学理论化的语言解释说,叫人均年实物生产率300斤,生产率反而大规模下降了。收入提高最重要的客观物质基础是生产率提高,那么显而易见,这第二个人应该从土地上解脱出来,投入到别的领域中去。投入到哪去?投入到非农产业,投入到城市中去。

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已经迟滞了20年,“离土不离乡,进厂不进城”的这种城乡隔离的观念已经不能够再继续下去了。这不仅仅是提高农民收入的问题,而且是缓解日益尖锐的城乡矛盾的要求。中国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出路问题只能在中国这个经济系统内部去找办法,只能向城市和非农产业转移。需要注意的是,这个农村剩余劳动力不是人们按照简单、常识性逻辑的想象没地种的农民才叫过剩劳动力,而是如果这个劳动力追加到土地上导致平均生产率降低,这个劳动力就是过剩。从这个意义上说,我们需要大规模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才能保证留在土地上的农民收入增长能够跟上城市居民收入增长速度,才能保证城乡之间利益矛盾不致激化。

如果不能解决这样一个大规模农村剩余劳动力会是什么后果呢?后果是什么结构调整、可持续发展都谈不到。

城市化教案

初冬时节,根据张世军书记的决策思路和具体要求,市委政研室组织人员赴江苏、浙江、湖北等地就城市化建设进行了考察学习。所到之处,我们并未被南国的湖光山色所陶醉,而无时不为这里涌动的城市化大潮所感奋。无论在江苏省的南京、无锡、昆山,还是在浙江省的杭州、温州、台州以及湖北省的襄樊,我们看到的是一座座区域中心城市正在做大、做强、做美,一些县城和重点镇正在竞相崛起,群星拱月般的城市化体系初露端倪;听到的是他们各具特色的城市发展规划和宏伟的奋斗目标;感受到的是他们强烈的城市化意识以及对城乡一体化发展充满的信心,并从所见、所闻、所感中引发了深刻的思考。

显著的成效宏伟的目标。

我们这次考察的城市,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城市化建设起步早,发展快,成效显著。目前,他们又都借着党的十五届五中全会的东风,掀起了新一轮加快城市化进程的热潮,确立了宏伟的奋斗目标。

——中心城市正在做大。考察期间,每当我们走进一座中心城市,登高鸟瞰城市发展的全貌,眼前的情景总是令人由衷地感叹:蓝天白云下,绿树碧水间,一幢幢透着现代气息的高楼大厦拔地而起,各展风姿;一条条宽阔繁华的街道正在向外延伸;一片片新区、开发区呈组团式拉大着城市的框架。杭州作为省会大都市,凭借着强大的产业支撑和名城效应,开发经营城市的气魄大,动作也大,正在形成“一个主城、两个副城,六个旅游区”的中心城区空间布局,建成面积已达150平方公里。苏州地处长江三角州中心,是与杭州齐名的历史文化名城。该市大力实施开放带动战略,积极探索出一条保护古城风貌与适应时代要求相兼容的城市建设路子,目前已构建了“东园西区,古城居中,一体两翼”的发展格局。即在古城以西沿运河两岸规划建设了52平方公里的新区,在古城以东开发建设了苏州工业园区,市区建成面积达82平方公里。位于浙江沿海中部的台州,抓住1994年撤地建市的难得机遇,经过短短几年的艰苦努力,便在城市建设上脱颖而出,市区建成面积已由原来的22平方公里扩大到36平方公里。目前已构筑了以市府大道、中心大道为主干的交通网络;建成了市府大楼、高教园区、开元小区、中心医院等办公、教学、医疗、商住楼群;完成了电信枢纽中心、创业中心、安居二期小区等10多个重点工程。尤其是新建成的总建筑面积23万平方米,集购物、休闲、娱乐为一体的商业街,以其新颖的设计、合理的布局、独树一帜的风格,成为台州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小城镇迅速崛起。考察中我们发现,所到之处的小城镇建设同样是先声夺人,成绩斐然。其中给我们印象最深的要数苏州市的昆山、台州市的泽国镇和襄樊市的太平店镇。昆山东邻上海,西连苏州,沪宁高速公路、沪宁铁路、312国道横贯全境。有利的区位优势,使得昆山在上海浦东开发和苏州工业园区建设带来的机遇面前如鱼得水,主动接受两地的强力辐射,将世界500强大企业中的27家吸引到自己的开发区投资办厂,不仅带动了该市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外向型经济的形成,而且将城镇建设推向一个辉煌的发展阶段。现在的昆山,东有4.8平方公里经过匠心改造的老城,西有30平方公里精品建筑荟萃的新区,新老城区珠联壁合,现代气息与古典风韵相互交融,构成了特色鲜明、充满魅力的城市形象。同时,工业化水平的不断提升和开放程度的逐步扩大,也展示出这座城市广阔的发展前景。难怪这里的决策者们把昆山长远的奋斗目标定位在现代化大城市上来。台州市的泽国镇位于温岭市的北大门,是台州市首批确定重点建设的10个中心镇之一,也是近年来城镇建设崭露头角者。走进泽国镇,我们看到那宽阔整洁的街道,那矗立的泽国大厦、环天大厦、医院大楼、五洲大酒店等标志性建筑颇具现代城镇气魄。还有那分布于镇内的鞋业商城、五金轴承调剂中心、机床交易中心等25个专业贸易市场,以及那座落在镇周围的大小工业企业,更是呈现出一派繁荣的景象和勃勃生机。该镇规划面积17平方公里,目前已建成5.6平方公里,常住人口7万多人,城镇化率达到78%。襄樊市虽处我国中部欠发达地区,但在城镇建设上所取得的成就并不比沿海一些地方逊色多少。该市目前已拥有小城镇310个,建成区总面积达210平方公里,先后有117万农民进入小城镇,占农村总人口的28%。自1998年,该市每年还从市财政拨出400万元重点扶持20个中心镇加快发展,其中就有我们所考察的太平店镇。这个濒临汉水的古镇,结合实际,突出特色,科学规划,逐步形成了一河、四区、五中心的开发建设格局。“一河”,就是在汉水的大沙洲上开发大型游乐场所;“四区”,就是老城居住区、镇东部新居住区、化纤东路新工业区、铁路以东湖北化纤总公司区;“五中心”,就是行政管理中心,主商业中心,副商业中心,文化、教育、体育中心和城市游乐中心。目前,大部分工程项目已经建成或正在建设中,建成面积达4.6平方公里,居住人口5.6万人,城镇化率达68%。随着小城镇的迅速崛起,这些地方的城市化体系已具皱形。

——城市功能逐步完善。考察中我们注意到,不管是中心城市还是小城镇,他们并非一味地拉大城市框架,盲目地扩展城镇规模,而是始终坚持以人为本,把完善城市功能放在首要位置。南京作为特大型省会城市,自1990年以来,面对保护改造古城和开发建设新区的双重任务,仍不惜投巨资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提高综合服务功能。相继建成了机场高速公路、沪宁高速公路南京段等70多条道路,形成了由城市向周边辐射的公路网络;构筑了“经五纬八”城市道路主干骨架,市内交通状况得到改善。同时,先后完成了电网建设工程、饮用水源改造工程和50万立方米油制气工程,城市供电、供水状况明显好转,供气问题基本解决,气化率达到96%以上。还全面开通了卫星通讯地球站和2.5g信息高速公路内环线、智能网、综合业务数字网,电话普及率达50%,电话用户结构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襄樊市的太平店镇,基本做到了设备完备,功能齐全。目前已达到镇内主干道铺装率100%,通电率100%,自来水普及率85%,燃气普及率70%,污水处理率92%。

——生态环境明显改观。我们所考察的城市,大多工业化程度比较高,这既给他们带来了经济快速增长的甜头,也带来了环境严重污染的苦头。所以,近几年他们从中吸取教训,在保护和建设生态环境、走可持发展道路方面普遍形成了共识。苏州为实现“水更清、地更绿、天更篮、城更美”的目标,采取有效措施对太湖沿岸的278家企业进行重点治理,1998年基本做到了废水达标排放,使太湖逐步恢复到二级或三级水质。1999年投资12亿元开始对古城河道实施了水环境综合治理工程,力争用三年时间使河水变清、变活。而且还开展了大规模的植树种草活动,建起了河道、街道林带和公共绿地,使城市绿化覆盖率从1985年的15.7%提高到30%以上,人均公共绿地从1.5平方米扩展到5.1平方米。杭州为让城市“绿起来、亮起来、美起来、洁起来”,改变“美丽的西湖,破烂的城市”形象,投资65亿元,实施了“蓝天、碧水、绿色、清静”生态工程,对西湖、运河和市内10多条主要河道进行了全面治理,对环城西路等35条道路进行了绿化、彩化、序化。自1998年起,杭州每年扩绿100万平方米,目前已达到544万平方米。如今的苏杭二州,随着生态环境的改善,更加展示出“人间天堂”的诱人风采。

—产业集聚势头强劲。考察中我们了解到,随着城市外延的扩张和内涵的提升,产业集聚势头十分强劲。苏州依托东园西区,大力招商引资,目前已有4587家企业入驻园区,其中外资企业914家,国内企业3673家;合同利用外资106.68亿美元,实际利用外资58.23亿美元。襄樊市的太平店镇经过几年的开发建设,已成为乡镇企业集聚的一片热土。目前全镇共有各类企业449家,其中围绕城镇建厂的就达304家,形成了一个以纺织服装、建筑建材、机械铸造、化工印刷为主体的乡镇工业园区,年产值达29.7亿元。工业园区的兴起,也带动了第三产业的迅速发展,全镇注册登记的个体私营户已达3500多家,年产值6.5亿元,从业人员突破1.8万人,并涌现出了一批资产超百万甚至千万元的民营大户。

——发展目标宏伟远大。考察中我们感觉到,这些城市的决策者们无不志存高远,把城市化建设的发展蓝图绘制得十分宏伟,战略目标非常远大。以无锡为例,该市现在的建成区面积为97.8平方公里,城市人口111.7万人。规划到20xx年,城区建成面积达到150平方公里,城市人口达到150万人,城市化水平达到60%;到20xx年,城区建成面积达到185平方公里,城市人口达到185万人,城市化水平达到65%,力争成为全国的重点经济中心城市、区域性交通枢纽和国内著名的旅游胜地。该市还根据“积极发展特大城市和大城市,大力发展重点中心镇”的总体思路,规划到20xx年,构建起“一个主城(无锡)、两个副城(江阴、宜兴)、十五个重点中心镇”的城市化空间框架,形成以特大城市为主体、中等城市为辅翼、重点中心镇为基础的梯度组合、层次分明、中心突出、群体呼应、功能协调、优势互补的城市体系。杭州、南京两个省会城市的战略定位更是卓尔不群。杭州市提出,到20xx年,逐步建成1个200万人以上的特大城市,3个20—50万人口的中等城市,4个10—20万人口的小城市,7个5—10万人口的重点镇,10个3—5万人口的中心镇,100个3万人以下的一般镇。南京市提出要将6516平方公里的城乡面积全部纳入城市发展规划之中,以主城为核心,以长江两岸束状交通走廊为市域城镇的主发展轴,以主城向南的交通干线为次发展轴,形成主城——都市圈——市域三个层次的城市总体格局。

得力的措施配套的政策。

我们考察的这些城市,之所以能在城市化建设上取得如此显著的成就,关键在于他们都采取了一系列得力措施,制定并实行了一些配套政策。

1、切实加强城市规划的编制、实施和监督。他们都把城市规划摆上了重要的议事日程,有的还专门成立了规划委员会和规划咨询机构。在规划编制过程中,始终贯穿“立足实际,科学合理,尊重规律,适度超前”的指导原则,对规划的具体内容,大到城市的战略定位、城市化体系的空间布局,小到城市发展的阶段性目标和某些部位的设计,都建立在深入调查研究,广泛听取社会各界意见,聘请专家学者反复论证的基础之上,甚至运用高科技手段来提高规划编制成果的质量和水平,增强规划决策的科学性和超前性。规划一经制定并经上级部门批准,就以立法的形式固定下来,不准在实施中随意更改,以维护城市规划的权威性和严肃性。如杭州市实行用法定图则确定城市控制性详规的制度,明确了市和区、县及各级政府部门实施规划的权力和义务,建立了依法监督机制和行政、法律责任追究机制,保障了城市规划的.顺利实施。

2、建立多元化投融资机制,拓宽城市建设筹资渠道。为解决资金短缺这一制约城市建设的“瓶颈”,大多城市都逐步探索并建立起了多层次、多方位、多渠道的投融资机制。在这方面,台州和温州采取投资主体多元化、项目运营企业化、设施享用商品化的方式直接融资,加快城市建设的做法颇具创意,效果也很好。以台州为例,该市在“只求所在,不求所有”和“谁投资,谁受益”的原则指导下,大胆突破传统的投融资体制,把市场机制引入到旧城改造、新区开发和基础设施建设领域,运用级差地租原理,以土地有偿出让和房地产经营为手段,积极筹集建设资金。同时,把基础设施由公益型变为经营开发型推向市场,按照价值规律制定使用价格,建立有效的投资回收机制,提高基础设施自我积累、自我发展能力,实现基础设施建设的良性循环。台州撤地设市仅四年时间,正是依靠以项目带开发,以路带房,以房修路,滚动发展,将建成区面积扩大了10.33平方公里。

3、坚持建管并重,创造优良的城市环境。南京、杭州正确处理城市规划、建设与管理的关系,坚持“建管同步、建管并重”的原则,引进先进的管理思想和管理手段,建立制度,健全法规,逐步使城市管理工作走上规范化、法制化的轨道,以高水平的管理促进高质量的建设。首先是不断完善“两级政府,三级管理,四级网络”的管理体制,坚持条块结合、以块为主设置综合管理机构,明确职责,提高管理效率;其次是加强工程建设管理,规范工程建设管理程序,完善建筑有形市场,着力提高工程报建率、招标投标率、建筑工程交付合格率和质量优良率。其三是强化社区服务,建立以物业管理为核心的住宅小区综合管理服务体系,鼓励和支持居民参与社区管理,形成城市管理的长效机制。其四是不断健全城市管理法律法规,实行依法治市,保证人民代表在城市管理上的知情权、参与权和批评监督权,并严格落实城市管理责任制。

4、深化改革,创新体制,提高城市的集聚功能。概括所考察城市的做法,集中体现在这样几个方面:一是对行政区划和管理权限进行调整,拓宽城市发展空间。市、县政府在同一个市区的,原则上应撤县设区,并合理确定市辖区范围;县级市城区可根据城市管理需要,撤镇设街道办事处;县(市)政府驻地镇、中心镇,可根据经济发展需要,将周边相连的有关乡镇并入,对城区、县城、中心镇的发展规划权适当集中在市县,确保城市网络发展的整体性和系统性。二是改革户籍管理制度,促进人口向城镇集聚。凡在城市有合法固定住所、稳定职业或生活来源的外来人员,逐步放宽条件,为其办理城市户口;鼓励引进人才、投资移民和进城购房,允许其本人及配偶、子女申请办理城市户口;引导农民进城落户,进城后仍可保留农村的土地承包权,经营权可有偿转让,也可折股享受相应的权益,并在教育、就业、兵役、社会保障等方面享有与当地城镇居民相同的待遇。三是改善城镇投资环境,引导产业向城镇集聚。以县、市政府驻地镇、中心镇为重点,建立设施完善的特色工业园区,在土地出让、规费收取等方面实行优惠,以吸取周边和外地企业入驻园区。园区外企业新上的技改项目,规模超过现有固定资产的,原则上集中到园区内兴建。并采取环保执法、用地控制等手段,严格限制农村工业新的零星布点,引导其向城镇集中。同时,要求大中城市大力促进产业布局和结构调整,推动产业升级,提高城市综合竞争能力,吸引国内外大企业、大集团前来落户;积极创建高新技术服务中心、科技企业孵化器,为高新技术企业及创业人员提供良好的发展环境;支持鼓励发展城市商贸、旅游、金融、教育、信息及各类社会服务业,大幅度提高第三产业在经济发展中的比重。四是优化土地资源利用,形成城镇建设集约用地机制。在稳定农村土地集体所有、家庭承包经营的基础上,实行土地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三权分离,促使土地使用权有效流转。对按规划向城镇迁建的农村居民点,在确保退宅还耕的前提下,可按还耕面积等量转换到城镇建设规划区选址,并允许乡镇企业在保证将原厂房用地退建还耕的前提下,易地等量置换到工业园区选址建设。同时鼓励盘活存量土地,对城镇建设使用存量土地者,可优惠收取规费。

宝贵的经验有益的启示。

这次南方之行,虽是来去匆匆,走马观花,但考察归来,经过一番回味思考,觉得他们在城市化建设实践中创造的成功经验,很值得借鉴,至少可以从中得到以下有益启示。

加快城市化建设,必须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增强城市化意识。城市化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产物,也是当今世界的历史性潮流。同时,城市化是一项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又是一种全新的理念。这就要求我们不仅要充分认识加快城市化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增强使命感和责任感,而且还必须进一步解放思想,树立现代化大城市的观念、区域协调发展的观念和开拓创新的观念。苏浙一带的城市化建设之所以起步早,发展快,从根本上讲,正是得益于人们思想的解放,观念的更新。因为在城市化进程中,有形的是城建,无形的是观念,观念的更新会给城市化建设注入巨大的推动力。

加快城市化建设,必须尊重规律,尊重科学,因地制宜地搞好规划。城市规划是城市化建设的龙头。只有舞好规划这个龙头,才能卓有成效地推进城市化进程。否则,将会给城市未来的发展格局带来极为不利的影响,甚至给经济社会的发展造成无可挽回的损失。因此,对城市规划要高度重视,谨慎从事。无论是编制城市体系的总体规划,还是编制每个城镇的建设规划,都必须着眼于城市的长远发展,坚持改革创新、突出特色、以人为本、可持续发展的规划思路,理顺规划管理体制,建立科学化、民主化的规划决策机制,注重规划的系统性、超前性。同时还要维护规划的法定性、权威性和严肃性。

加快城市化建设,必须注重塑造富有特色的城市形象。城市形象是一个城市文明程度的象征和旺盛生命力的体现,也是一笔无形的资产。良好的城市形象对改善投资环境,实施开放带动战略具有巨大的促进作用。因而,在推进城市化进程中,塑造良好的城市形象显得尤为重要。城市形象的塑造,既不能单纯地追求高楼大厦、高架路和立交桥,也不能盲目地照搬照套,贪大求洋。应当坚持从实际出发,根据城市的历史、文化和自然条件,确定符合城市个性特点的建设发展方向,着力在构筑建筑精品,培育文化内涵,保护历史古迹和美化环境上下功夫,形成融现代文明、古代文明、生态文明于一体的富有特色的城市景观。

加快城市化建设,必须积极探索运用市场机制经营开发城市的新路子。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使城市体制特别是融资体制发生了深刻变化,为城市的发展开辟了更为广阔的空间。搞大规模的城市建设,经济基础是保障,资金是最根本的支撑。面对城市建设的巨额投入,仅依靠财政资金是远远不够的,必须不断拓宽思路,运用市场经济的手段,多渠道筹措资金,形成以政府投入为导向,广泛吸收社会资金和外来资金共同参与基础设施建设的多元化投融资新机制,以推进城市化的良性发展。

加快城市化建设,必须敞开城门,创造条件,促进人口和产业集聚。城市化具有十分丰富的内涵,不仅包括城市建设,还包括人口的集聚、产业的集聚和社会事业的发展。而人口和产业向城市集聚,则是城市化的核心内容。如果忽视了这一点,就有可能走入为城市化而城市化的误区。所以,推进城市化进程,必须在不断完善基础设施,优化环境,增强城市对人口、产业的吸引力和凝聚力的同时,大胆进行制度创新,对诸如农村土地使用权流转体制、户籍管理制度、就业制度、社会保障制度和产业政策等实行全面改革,为人口和产业向城市集聚扫清障碍,铺平道路。

加快城市化建设,必须加强组织领导,转变政府职能。城市化建设这一规模宏大的系统工程,涉及面宽,工作量大,系统性强。要顺利推进城市化进程,必须切实加强组织领导,不断完善宏观决策机制和组织运行机制,并实行领导负责制,建立相应的监督、评价机制。同时,要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理顺各部门的关系,改变多头管理的局面,形成强大的合力,避免重复建设、互相扯皮、资金浪费等现象,做到令行禁止,政令畅通,为高效率、高质量地完成各项建设任务提供保障。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城市化教案

1.了解区域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关系,以及它们对区域社会经济发展所起的作用。

2.分析导致珠江三角洲工业化和城市化快速推进的诸多因素,并通过比较,认识到对外开放政策是其中的关键因素。

3.比较珠江三角洲地区工业化进程的两个主要阶段,归纳出不同时期的主要发展特点,并能够结合具体案例分析工业化进程对城市化的巨大推动。

4.分析珠江三角洲地区工业化和城市化过程中的问题,并尝试评价目前的一些调整措施和发展方向。

2.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1.导致珠江三角洲工业化和城市化快速推进的诸多因素。

2.珠江三角洲地区工业化进程的两个主要阶段即及主要发展特点。

3.珠江三角洲地区工业化和城市化过程中的问题及调整措施和发展方向。

教学难点:

1.珠江三角洲地区工业化进程的两个主要阶段即及主要发展特点。

2.珠江三角洲地区工业化和城市化过程中的问题及调整措施和发展方向。

3.教学用具。

多媒体设备。

4.标签。

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设计。

导入新课。

我国国民经济发展中,农业居基础地位,工业居主导作用。在工业化与城市化水平较低或刚刚起步的发展中国家,往往通过优惠政策,鼓励少数有条件的区域率先推进工业化和城市化,以带动相邻区域以至全国其他地区工业化与城市化,促进该地区经济的发展。长三角的苏南地区的乡镇企业、珠三角的外资企业都是其中的推进工业化的典型。它们的发展经历了超强优势、高速发展—暴露问题、发展受阻—理性反思、科学规划的过程。珠江三角洲地区,是我国改革开放起步最早、经济发展创造的奇迹最多的前沿地带,是我国对外开放吸引外资发展工业化的地区。珠三角在率先迎来了“黄金发展期”的同时,也比国内其他地方更早地遇到了“矛盾凸显期”。我们以我国珠江三角洲为例,考虑该地如何利用区域优势促进工业化与城市化的发展,又该如何面对困境提出科学发展观。

第一课时。

1.城市化、工业化与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的关系。

工业化与城市化是推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动力。

2.城市化与工业化相互之间的关系。

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是两股相互促进的力量,区域工业化必然带来城市化,城市化反过来又会促进工业化。

3.一般发展中国家如何推进工业化和城市化。

通过优惠政策,鼓励少数有条件的区域率先推进工业化与城市化,以带动相邻区域以至全国其他地区工业化与城市化。

城市化滞后与城市化滞后程度测算论文

二元经济结构,是指一个社会内部同时并存传统经济部门和现代经济部门、经济不发达部分和经济发达部分,二者共同构成一个经济整体.这种二元经济结构,是所有国家从传统农业文明向现代工业文明转化过程中必然出现的现象,而这种转化过程,实质就是工业化过程.二元经济结构理论的最初提出者,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威廉・阿瑟・刘易斯认为,发展中国家一般存在着二元经济结构,即国民经济中存在两种性质不同的结构和部门:传统农业部门和现代工业部门.由于后者的'劳动生产率远远超过前者,因而后者享有较高的工资水平,而这差异促使前者的剩余劳动力流入后者,最终导致传统社会转化为现代社会,二元经济变为一元经济.

作者:王一辛作者单位: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际经济贸易学院刊名:理论界英文刊名:theorycircle年,卷(期):2002“”(2)分类号:f3关键词:

城市化教案城市化教案初中历史

参加师市举办的城镇建设管理培训学习将近一年中,能够按照建设局的要求遵守纪律,按时参加每次的学习,在学习中收获很大,认为再当前推进三化建设的进程中,师市举办的这起培训班恰逢其时,机会难得,不但在理论上学习了很多新知识,而且使自己的思路也开阔了很多,即长了见识,也开拓了视野,下面将近一年的学习谈几点心得体会:

一、聆听到了国家知名学者的授课,理论上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本期学习办请到了浙江大学知名的教授授课,机会难得,在理论上接收到了很多很多宝贵的新知识,新思想,教授们从我国的具体情况,从理论上授课了很多新知识,还列举了很多内地城镇化的经验,从我们相聚的实际出发,如何搞好兵团的城镇化建设,提出了很多建设性的思考的探讨问题,对我们以后的实际工作有很大的帮助和指导和借鉴。

二、在城镇建设和规划上的思想受益匪浅。

在国家大力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前提下,如何结合我师团场现搞好团场小城镇规划和建设,专家们丰富的知识使我们大开眼界,我师的模式恰与专家闷得思路有共同实处,如何利用西部广阔的土地资源搞好小城镇规划建设,我认为我师的模式恰恰符合当前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我师抓住了国家大力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的机遇,结合团场小城镇建设的规划,将团场小城镇建设置于大阿拉尔规划之内,导入“秀水、绿心、花香、田园、安居、乐业”六大元素,构筑可观可感、灵动的城镇景观,着力构建中心镇、特色镇、一般镇,形成功能互补、相互支持、协调发展的城镇化发展格局,将沙漠戈壁打造了江南水景和园艺,将中心连队居住区,突出花园式别墅楼房布局,绿化、亮化、路面硬化配套完善,一团一色,一连一景,相得益彰。利用军垦文化为内涵,打造“小而精,秀而美”的生态、宜居现代园林城镇。或作为园林式小城镇示范区,按照江南风格进行规划、设计、配套、小区环境优美,立面造型新颖,水泊、石魂、花韵尽收眼底,让人赏心悦目。

三、结合实际整合资源城镇化必须与农业现代化统一考虑。

我们要发挥兵团现有的优势,着力培育招商引资的亮点。按照“统一规划、集约开发、构筑优势、形成特色”思路,推出优势项目,形成招商引资整体优势。整合资源,发挥优势,精心组织项目编制,建立全区农业招商引资项目库,着力对项目进行广泛推介,团场小城镇、团场区域经济发展是依托,团场小城镇是构成师市乃至兵团城镇化的基础,也是推进兵团城镇化进程的主题。

三、“三化”相互依托,“三化”联动,“引凤如巢”是关键。以团场小城镇建设规划打造团场科技示范园区,打造团场新型工业化,加大基础设施投资力度,完善和提升基地功能,吸引更多的投资,提高农产品品质。当前我们的现代农业、优势产业已成为农业招商引资和外向农业的主力军,成为农业招商引资的产业高地、政策洼地、投资福地。就是紧紧依托城镇化的优势,围绕结构调整和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大力推进新型工业化,着眼于将有限的资源充分挖掘延伸,招商引资,打造产业链和集群产业,发展循环经济。

二、三产业的发展。加快小城镇建设,不仅能推动教育、医疗、社会保险、就业等为主要内容的公共服务业的发展,也能推动商贸、旅游、餐饮等消费服务业和金融、保险、物流等生产型服务业的发展,进而优化产业结构。。

五、阿拉尔城市规划和团场小城镇规划建设必须一盘棋我感悟阿拉尔城市规划建设到决策有大气魄,站在了新的起点上,但还要以更高的眼界、更宽的视野、更大的气魄来审视、谋划城市发展方向、定位和目标。从“城市化”到“城乡一体化”我感悟到发展要有大战略,要抓住国家大力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的机遇,牢固树立“一盘棋”、“一条心”的发展理念,加快城乡统筹发展、城乡一体发展。从“总体规划”到“综合体规划”,我感悟到规划要有大手笔,从“工业产业发展”到“生态环境保护”,我感悟到思路要有大提升,要充分利用水源优势,着力打造城水相依、人水亲和、滨水特色的“碧波长廊”和“绿色风光带”。从“摊大饼式”发展到“休闲风情式”,我感悟到城市建设品质要有大提升,要以“建设品质城市、创造品位生活”为目标,打造戈壁沙漠绿洲城市。

六、值得思考的几个问题。

(一)制约城镇化、农业现代化、新型工业化协调发展的因素。团场主要经济还是以农业为主题,劳动分散且较少,不易集中,年轻一代外流的多,现流入的人口大部分文化水平较低,是制约农业信息技术整体推广的主要因素,这样严重制约了团场农业发展,也是城镇建设管理质量整体提升的因素。

关于《新型城镇化实践与发展》的学习心得体会。

走新型城镇市化道路,是未来城镇长远发展的战略决策,是建设幸福城镇的科学发展之路。新型城镇化建设,是构筑县域经济发展平台的关键因素。近段时间,我参加《新型城镇化实践与发展》的学习,本次学习主要是了解新型城镇化的有关知识,以下是我学习新型城镇化的一些心得体会。

一、强化新型城镇化的基本内涵:新型城镇化就是坚持以人为本,以新型工业化为动力,以统筹兼顾为原则,以和谐社会为方向,以全面、协调、和谐、可持续发展为特征,推动城镇现代化、城镇集群化、城镇生态化、农村城镇化,全面提升城镇化质量和水平,走科学发展、集约高效、功能完善、环境友好、社会和谐、个性鲜明、城乡一体、大中小城市和镇协调发展的新型城镇化路子。

二、由传统向现代转变:城镇在县域经济发展中发挥着中心平台作用,只有推进新型城镇化进程,才能使县域相关各行业实现生产要素的合理配置,提高集聚效益,形成本区域的主导产业优势,增强竞争力;同时集中人、财、物力进行县域内水、电、路以及居民住房等基础设施建设,由此促进经济发展。新型城镇化建设,是统筹城乡经济协调发展的根本途径。城镇化水平太低,必然制约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因此,新形势下抓住城镇这一城乡经济的结合部和交汇点,加快新型城镇化建设,努力推动新型工业化和现代服务业的发展,就可以形成以城带乡、以促进农、城乡互动、协调发展的新格局,进而促进县域经济不断壮大。

三、强大经济支撑:城市要发展必须充分统筹考虑县域经济的发展。这就要求我们必须积极了解自身的特点从而形成自己的特色产业,相互补充相互融合,避免产业结构趋向同化,模式上可以采取网络化开发和产业集群战略。发展城镇建设,首要是发展县域的经济,它是基础也是保证。没有经济实力的强势支撑,县级城市就会外强中干。因此,我们要积极进行招商引资项目的落户,要大力发展民营经济和县域经济,从而建立现代城市商务核心区和总部经济。

四、引进高端人才:一个城市的发展,需要的是各方面的人才,人才是中心城市健康肌体的“动脉”,不能破坏而要保护。为此,我们应建设一流的环境,吸引一流的人才,而一流的人才可以兴办一流的企业。这样,循序渐进的发展,可以使一个城镇变得更有智慧、更有魅力。

五、科学发展:

科学编制村镇规划,创建宜居村镇、名镇名村和幸福村居示范片区等。同时,在新型城镇化发展道路上,需要在产业转型升级中探索一条低碳环保的绿色生态发展道路,在建设低碳绿色城镇、提高城镇宜居度的同时,要有产业的发展和支撑,注重统筹工业化和城镇的协调发展,让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获得双赢。

通过学习,我明白了只有坚持率先发展、创新发展、集约发展和一体化发展的原则,构建和谐稳定的社会关系;同时使新型城镇化建设常态化,秉持以人为本、大力实施民生工程,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才可以切实提高群众的幸福感。2014-10-22篇三:赴浙江大学学习新型城镇化建设学习报告。

城市化滞后与城市化滞后程度测算论文

一城市化进程中农村人力资源转移的特点。

二现阶段农村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1.农民培训与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2.农民子女的教育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3.农村师资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

三建立可持续发展的农村教育机制,充分发挥教育在推动城市化进程中的作用。

1.科学规划农村教育,建立科学合理的教育结构和布局。

3.壮大农村教育师资队伍。

4.建立多元资金投入的教育培训经费机制。

[参考文献]。

[1]张妍.城市化发展与教育[j].教育发展研究,2005,(8).[2]王小红.农村转移人员城市化的教育策略研究[j].乐山师范学院学报,2005.(8).[3]黄绿萍.度论城市化进程中的农民素质教育[j].安徽农业科学,2005,33(9).[4]长春77中学课题组.城市化进程中的农村教育转型研究结时题报告[d].(3).

城市化教案

一、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1.新课标整体要求:高中地理课要提供现代公民必备的地理知识,引导学生关注人口、资源、环境和区域发展等问题,经历探究学习与社会实践的过程,探索自然奥秘、认识社会生活环境,增强学生的地理学习能力和生存能力,以利于学生正确认识人地关系,形成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2.新课标对本课的具体要求:运用有关资料,概括城市化的过程和特点,比较不同国家城市化过程的主要特点及其影响,概括城市带的共同特征。

容分析。

容分析《城市的空间结构与城市化》的内容从认识城市个体的外部形态和内部空间结构开始,到城市群体,再到全球城市发展过程及规律,以从小到大、从局部到整体、由静态到动态的顺序编排。

“城市化”一节内容,是先用图表及文字材料来让学生感性认识城市化现象,说明城市化的简明定义,再由这个定义转入说明其具体表现。还运用图表阐述城市化的进程和各阶段的特点。最后一部分内容是运用图表和案例说明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本节课为此节内容的第1课时,主要内容是“城市化的概念”和“城市化的进程和特点”两部分,重点分析后者。

置(一)知识目标。

1.理解城市化的概念和城市化的内涵。

2.阅读相关图文资料,概括城市化的过程和各阶段的特点。

(二)技能目标。

学会运用数据、图表分析有关问题,能用城市化水平的衡量指标来判断某一地区的城市化发展状况。尝试与同学合作,开展关于所在城市的城市化发展进程的调查研究。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树立正确的城市发展观,明白发展中国家城市化要与经济发展、工业化进程相协调。

教法分析启发式讲述法。利用多媒体图表资料使学生获得感性认识后,启发学生思考其所反映的地理现象或地理问题,最后再给学生讲述其中的地理原理,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

讨论归纳法。针对教材重点、难点,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开展讨论,锻炼学生的口头表述和概括能力。

学法分析。

法理论联系实际法。关注生活、联系实际,结合所在城市的发展来理解城市化的含义及城市化发展在区域发展中的积极意义。

探究性学习法。课后分小组走访来自农村的同学、进城务工人员或村子里的乡亲,了解城市化对他们生活和思想观念的影响,探究城市文明向农村地区扩散对城乡发展的意义,尝试在学习和生活中发现、探究地理问题。教学用具:多媒体ppt课件五、教学重难点1、城市化概念。理解城市化的含义,能用城市化水平的衡量指标来判断某一地区的城市化发展状况。

2、运用资料概括世界城市化进程,理解城市化各阶段的特点。教学流程示意图。

七、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过渡:深圳的转变过程即为城市化过程,城市化的确切含义是什么?全球的城市化的进程有什么特点?今天我们就来作以分析。

回答:

人口从乡村流向城市、城市人口增多,城市面积扩大等。

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指导学生阅读课本p32第一段,概括什么是城市化。

城市化的含义主要包括那些?出示:“深圳东门的新旧景观图”和“深圳上步区变迁图”

大家通过比较这两组图,能结合生活体会列举出我们这里城市化的具体表现吗?

小结:城市化的含义主要包括。

(1)人口的集中过程;(2)地域的转换过程;(3)经济结构的变化。

大家列举出的现象都属于城市化过程的表现,其中城市人口在总人口中的比重是衡量城市化水平的最重要指标,通常用它来反映一个地区城市化水平的高低。

出示图片:深圳人劳动方式的改变。

说明:城市文明向农村地区扩散的表现不仅包括居民工作、生活方式的变化,还有择业观念的转变、思想观念的开放等,这些有利于经济的发展。

列举实例。

列举实例。

培养学生联系实际理解问题的习惯。

知识拓展、延伸。

出示:世界城市化发展趋势柱状图。

引导学生读图,介绍读图的步骤和方法,找出世界城市人口数量和城市化水平的变化趋势:

城市化

城市化在整个高中地理第六章处于核心地位,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它对前面的知识是一种深化,对后面的知识是一个桥梁,城市化对学生是既熟悉又陌生的概念,所谓熟悉是城市化就发生在我们的身边,同时学生也学习了城市区位的知识,所谓陌生是学生没有接触过“城市化”这个专用名词,特别是农村中学的学生,对于大城市的体验就更少。而利用图表可以让学生直观城市人口和规模的变化,增加学生的感性知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思考、讨论获得理性的知识,这符合知识的习得过程。

(一)目标。

1.利用富阳城区图引导学生讨论城市化的含义及主要标志。

2.结合书本及教师提供的图表,要求学生画出城市化进程的折线图并划出阶段。

3.利用提供的图表引导学生讨论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城市化的区别。

(二)实施过程。

1.课前准备:要求学生在一周前去了解富阳城区的变化,可以实地考察,也可以在网上或其他方法获得相关资料。

2.投影出富阳城区图及相关问题:

问题(1)据你所了解富阳城区的人口和面积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2)富阳城区主要在向哪个方向发展,请举例说明?

(3)富阳城区人口和面积的变化与经济的发展有怎样的关系?

生分组讨论并回答,然后请学生结合书本讲出城市化的含义以及三个标志。

通过对本市城区的了解能较好的引起学生的兴趣,学生能较积极的思考和讨论,再结合书本知识就能对城市化的含义有较深的理解。

3.投影出图表。

时间。

1750年前。

第一次工业革命后。

20世纪(特别是二战后)。

特点。

原因。

问题(1)结合书本完成上面的表格。

(2)分组讨论完成世界城市化进程的折线图。

学生通过讨论、合作基本能完成作图,这样既提高了学生的读图、作图能力,也培养了学生的合作和探究能力。参照作图如下:

4.投影出图和表。

国家。

起步。

速度。

水平。

其他特点。

结合图和书本分组讨论,完成表格和下列问题:

问题(1)发达国家城市化起步最早的是哪个?

(2)现在发达国家城市化水平大概是多少?

(3)发展中国家二战后城市化发展快速的原因?

(4)发达国家出现逆城市化现象的时间、原因、表现?

(5)发展中国家城市化发展不合理的原因?

通过这些图表,可以提高学生的读图能力和自学能力,在前面城市化的含义和主要标志以及城市化进程的学习,学生完成这些问题是很容易的。

以上--,学生既了解本市的城市化进程和概况,产生了对家乡的热爱,又能使学生对城市化有较好的理解。通过课前的准备,提高了学生搜集信息的能力,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让学生合作、讨论自主的学习,较好的培养了学生的探究能力,真正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同时通过图表以及问题的引导,让学生先获得直观的陈述性的知识,再获得理性的程序性的知识,也符合人的认知过程,学生体验了知识的获得过程,较好的培养了学生的自信心和学习兴趣。

(摘自:)。

城市化滞后与城市化滞后程度测算论文

1950年—1990年间,中国有许多城市社区仍然保持着传统社区的基本形态。这种传统社区的文化形态带有多数农业文明的烙印:边界不清的熟人关系;手工业为主的经济形态;血缘、地缘形成的社区关系纽带。

南通人受安土重迁的传统思想影响,拥有比较强烈的社区依赖感。如今,南通寺街里仍然有许多住户,存留着不少明清时期庭院风格的民居,传统的手工工艺及供拜佛诵经的天宁寺都流传了下来。

二、传统社区的变迁。

(一)生产经营方式的变迁。

工业化与城市化的发展相辅相成,它导致了工商服务项目在特定地域内集聚。因工商服务项目具有更强的劳动力吸收能力,必然促使传统社区中的生产经营方式发生转变。

1895年,民族实业家张謇创建了大生纱厂,带动了老城区商业服务的繁荣,寺街一直以来的稳定形态开始瓦解。近代,人们开起手工工场,经营生意或是外出做工。改革开放以来,有空置房间的人家更是把空房改造成茶屋、书馆或旅社来吸引消费者。

可见,传统社区的经济活动变得多样,生产经营开始偏向更有利可图的工商服务领域,生产活动愈发迎合消费心理和市场需要。

(二)社区空间结构的变迁。

城市生态学理论认为:同一社区的居民会因宗教、职业、文化水准、财富差异等原因,相类似的群体各集聚于一定区域。

随着生产经营方式的多样化,传统社区逐渐出现了财富和地位上的分层,居住格局被打破。寺街中仍然以传统手工和小买卖为生的居民逐渐被边缘化到社区外围,居住空间拥塞阴暗;而翻新过的社区内层是被保护的名家故宅和私人用于开设茶馆、旅社的商业民宅。

(三)社区关系的变迁。

传统社区以血缘、地缘、业缘缔结成亲密的社区关系。改革开放以前,寺街居民几乎保持着以家族为单位的聚居形式。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传统社区居民间原有的`熟人关系体系逐渐破裂。首先,外来人口增加了社区的复杂性。社区环境的变化催生了居民排斥的心理状态,他们难以适应开放且异质的环境,进而消减了人际交往;其次,新生代寺街居民追求利益、速度和效率,情感沟通减少;最后,因为“个体更愿意与自身拥有相似资本的对象交往”,在具有多方面分层的社区里,寺街人交往范围的缩小化和交往对象的固定化变得合理。

三、传统社区的保护。

(一)建筑与历史环境的保护有学者在谈到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方法时,提出了三个步骤:保存、更新和延续。

首先,需要保存的主要对象是历史遗存和风貌基调。寺街最为重要的历史遗存是天宁寺,它是全国罕见的宋元时期遗留下的木结构建筑,目前对天宁寺的保护未得到重视。另外,传统社区里民居风格繁杂,需要在不妨碍现代生产生活的前提下,修缮保留其原有的年代风格和特征。

其次,更新主要是针对旧建筑的工程作业,一方面是对建筑内部的改造工程,使其适应现代化的生产生活要求;另一方面是拆除改建工作。当下寺街最重要的更新任务是社区外围民居的修缮、基础设施的改善和社区道路的拓宽。

最后,对寺街建筑与历史的延续可将社区的历史文化资源与现代消费者需要联系。在这一点上,寺街人已有建树:他们将宅院中的空置房改造为书馆、茶吧,用以满足城市快节奏下“慢生活主义”消费者们的需要。

(二)生态与人文环境的保护。

对社区生态和人文环境提出保护主要是基于居民异质性增强、环境破坏和污染严重以及社区关系趋于淡漠化这三点现实原因。

首先,在人口构成日趋复杂的社区中应着重开展针对不同群体的活动,加强异质性个人和群体的联谊,增进对彼此的认同。

其次,建立和完善社区管理制度。主要是通过宣传教育、设立奖惩机制等方式,提高外来人口对社区环境的保护意识。

最后,政府应加大投入,帮助社区做好环境治理优化工作。比如在寺街中修建公厕和设立垃圾分类回收箱,引导居民和外来者的文明健康行为。

城市化教案

参加师市举办的城镇建设管理培训学习将近一年中,能够按照建设局的要求遵守纪律,按时参加每次的学习,在学习中收获很大,认为再当前推进三化建设的进程中,师市举办的这起培训班恰逢其时,机会难得,不但在理论上学习了很多新知识,而且使自己的思路也开阔了很多,即长了见识,也开拓了视野,下面将近一年的学习谈几点心得体会:

一、聆听到了国家知名学者的授课,理论上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本期学习办请到了浙江大学知名的教授授课,机会难得,在理论上接收到了很多很多宝贵的新知识,新思想,教授们从我国的具体情况,从理论上授课了很多新知识,还列举了很多内地城镇化的经验,从我们相聚的实际出发,如何搞好兵团的城镇化建设,提出了很多建设性的思考的探讨问题,对我们以后的实际工作有很大的帮助和指导和借鉴。

二、在城镇建设和规划上的思想受益匪浅。

在国家大力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前提下,如何结合我师团场现搞好团场小城镇规划和建设,专家们丰富的知识使我们大开眼界,我师的模式恰与专家闷得思路有共同实处,如何利用西部广阔的土地资源搞好小城镇规划建设,我认为我师的模式恰恰符合当前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我师抓住了国家大力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的机遇,结合团场小城镇建设的规划,将团场小城镇建设置于大阿拉尔规划之内,导入“秀水、绿心、花香、田园、安居、乐业”六大元素,构筑可观可感、灵动的城镇景观,着力构建中心镇、特色镇、一般镇,形成功能互补、相互支持、协调发展的城镇化发展格局,将沙漠戈壁打造了江南水景和园艺,将中心连队居住区,突出花园式别墅楼房布局,绿化、亮化、路面硬化配套完善,一团一色,一连一景,相得益彰。利用军垦文化为内涵,打造“小而精,秀而美”的生态、宜居现代园林城镇。或作为园林式小城镇示范区,按照江南风格进行规划、设计、配套、小区环境优美,立面造型新颖,水泊、石魂、花韵尽收眼底,让人赏心悦目。

三、结合实际整合资源城镇化必须与农业现代化统一考虑。

我们要发挥兵团现有的优势,着力培育招商引资的亮点。按照“统一规划、集约开发、构筑优势、形成特色”思路,推出优势项目,形成招商引资整体优势。整合资源,发挥优势,精心组织项目编制,建立全区农业招商引资项目库,着力对项目进行广泛推介,团场小城镇、团场区域经济发展是依托,团场小城镇是构成师市乃至兵团城镇化的基础,也是推进兵团城镇化进程的主题。

三、“三化”相互依托,“三化”联动,“引凤如巢”是关键。以团场小城镇建设规划打造团场科技示范园区,打造团场新型工业化,加大基础设施投资力度,完善和提升基地功能,吸引更多的投资,提高农产品品质。当前我们的现代农业、优势产业已成为农业招商引资和外向农业的主力军,成为农业招商引资的产业高地、政策洼地、投资福地。就是紧紧依托城镇化的优势,围绕结构调整和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大力推进新型工业化,着眼于将有限的资源充分挖掘延伸,招商引资,打造产业链和集群产业,发展循环经济。

二、三产业的发展。加快小城镇建设,不仅能推动教育、医疗、社会保险、就业等为主要内容的公共服务业的发展,也能推动商贸、旅游、餐饮等消费服务业和金融、保险、物流等生产型服务业的发展,进而优化产业结构。。

五、阿拉尔城市规划和团场小城镇规划建设必须一盘棋我感悟阿拉尔城市规划建设到决策有大气魄,站在了新的起点上,但还要以更高的眼界、更宽的视野、更大的气魄来审视、谋划城市发展方向、定位和目标。从“城市化”到“城乡一体化”我感悟到发展要有大战略,要抓住国家大力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的机遇,牢固树立“一盘棋”、“一条心”的发展理念,加快城乡统筹发展、城乡一体发展。从“总体规划”到“综合体规划”,我感悟到规划要有大手笔,从“工业产业发展”到“生态环境保护”,我感悟到思路要有大提升,要充分利用水源优势,着力打造城水相依、人水亲和、滨水特色的“碧波长廊”和“绿色风光带”。从“摊大饼式”发展到“休闲风情式”,我感悟到城市建设品质要有大提升,要以“建设品质城市、创造品位生活”为目标,打造戈壁沙漠绿洲城市。

六、值得思考的几个问题。

(一)制约城镇化、农业现代化、新型工业化协调发展的因素。团场主要经济还是以农业为主题,劳动分散且较少,不易集中,年轻一代外流的多,现流入的人口大部分文化水平较低,是制约农业信息技术整体推广的主要因素,这样严重制约了团场农业发展,也是城镇建设管理质量整体提升的因素。

关于《新型城镇化实践与发展》的学习心得体会。

走新型城镇市化道路,是未来城镇长远发展的战略决策,是建设幸福城镇的科学发展之路。新型城镇化建设,是构筑县域经济发展平台的关键因素。近段时间,我参加《新型城镇化实践与发展》的学习,本次学习主要是了解新型城镇化的有关知识,以下是我学习新型城镇化的一些心得体会。

一、强化新型城镇化的基本内涵:新型城镇化就是坚持以人为本,以新型工业化为动力,以统筹兼顾为原则,以和谐社会为方向,以全面、协调、和谐、可持续发展为特征,推动城镇现代化、城镇集群化、城镇生态化、农村城镇化,全面提升城镇化质量和水平,走科学发展、集约高效、功能完善、环境友好、社会和谐、个性鲜明、城乡一体、大中小城市和镇协调发展的新型城镇化路子。

二、由传统向现代转变:城镇在县域经济发展中发挥着中心平台作用,只有推进新型城镇化进程,才能使县域相关各行业实现生产要素的合理配置,提高集聚效益,形成本区域的主导产业优势,增强竞争力;同时集中人、财、物力进行县域内水、电、路以及居民住房等基础设施建设,由此促进经济发展。新型城镇化建设,是统筹城乡经济协调发展的根本途径。城镇化水平太低,必然制约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因此,新形势下抓住城镇这一城乡经济的结合部和交汇点,加快新型城镇化建设,努力推动新型工业化和现代服务业的发展,就可以形成以城带乡、以促进农、城乡互动、协调发展的新格局,进而促进县域经济不断壮大。

三、强大经济支撑:城市要发展必须充分统筹考虑县域经济的发展。这就要求我们必须积极了解自身的特点从而形成自己的特色产业,相互补充相互融合,避免产业结构趋向同化,模式上可以采取网络化开发和产业集群战略。发展城镇建设,首要是发展县域的经济,它是基础也是保证。没有经济实力的强势支撑,县级城市就会外强中干。因此,我们要积极进行招商引资项目的落户,要大力发展民营经济和县域经济,从而建立现代城市商务核心区和总部经济。

四、引进高端人才:一个城市的发展,需要的是各方面的人才,人才是中心城市健康肌体的“动脉”,不能破坏而要保护。为此,我们应建设一流的环境,吸引一流的人才,而一流的人才可以兴办一流的企业。这样,循序渐进的发展,可以使一个城镇变得更有智慧、更有魅力。

五、科学发展:

科学编制村镇规划,创建宜居村镇、名镇名村和幸福村居示范片区等。同时,在新型城镇化发展道路上,需要在产业转型升级中探索一条低碳环保的绿色生态发展道路,在建设低碳绿色城镇、提高城镇宜居度的同时,要有产业的发展和支撑,注重统筹工业化和城镇的协调发展,让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获得双赢。

通过学习,我明白了只有坚持率先发展、创新发展、集约发展和一体化发展的原则,构建和谐稳定的社会关系;同时使新型城镇化建设常态化,秉持以人为本、大力实施民生工程,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才可以切实提高群众的幸福感。-10-22篇三:赴浙江大学学习新型城镇化建设学习报告。

城市化论文

城市化与工业化的协调发展并不意味着城市化与工业化的发展速度需要完全一致、完全成正比,城市化与工业化本来就是一个动态的过程,所以不应该死板、单一的要求城市化与工业化协调发展,应该综合考虑各个方面的因素,提出适合于城市化与工业化协调发展的方案与建议,这样才会达到较好的效果。

2.1认清我国的特殊国情,不可盲目照搬西方成功的城市化发展模型,这是协调我国城市化与工业化协调发展的必要条件。我国的城市化与工业化发展不协调有其独特的特点,并且我国因为特殊的国情,城市化进程也表现出了特殊的一面,所以盲目照搬西方现成的城市化发展模型很可能达不到预期的效果,所以要协调好我国的城市化与工业化发展,必须认清我国现今特定的历史环境,做出适合我国发展的城市化与工业化发展政策。

2.2坚持城市化与工业化相互促进,共同发展。工业化促进经济的发展,使劳动者积累财富,提高了劳动者的购买力,大量农民劳动者脱离农民身份,转为城市人口,这促进了城市化的进程,购买力的提升会扩大对工业产品的需求,这又促进了工业的发展,所以城市化与工业化是相互促进的“正反馈”关系,如能正确发展城市化与工业化,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3坚持科学发展观点正确方针,不可只求快速发展城市规模与工业规模,要遵循城市化的客观发展规律。城市化的过程中必定会有城市周边的农村转变为城市的过程,这在一定程度上拉动了城市的发展,但是不能急于扩大城市规模而无规划、盲目的扩张城市规模,这不仅会导致城市发展规划不合理,也会导致耕用土地的浪费。工业的发展也是如此,不可以污染环境和浪费资源为代价,片面发展工业规模,要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所以在发展城市和壮大工业的时候,要正确制定方针政策,不可片面要求规模,要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城市和工业。

2.4正确发展第三产业,为城市化与工业化的发展注入新活力。第三产业即服务业,是英国经济学家费希尔1935年在《安全与进步的冲突》一书中首先提出来的,相比第二产业,第三产业对能源与资源有较小的要求,同时又是国民经济中的基础行业,第三产业的发展与壮大,对城市化与工业化都有着重大的意义,所以合理发展第三产业可以调节工业壮大与城市发展的关系,为城市化与工业化的发展注入新活力。

2.5调整相关城乡隔离政策,加快城市化的进程。由于户籍制度等相关城乡隔离制度的存在,使大量的已经积累了一定财富的农民无法成为城市人口,也增加了在城市的农村务工人员的流动性,这在一定程度上既阻碍了城市化的进程,又延缓了工业化的发展,适当调整户籍制度等相关制度,不仅可以加快城市的发展,也可以促进工业的壮大。综上,处在城市化高速稳定发展阶段的中国,必然会面临城市化与工业化发展不协调的问题,但是如能正确借鉴以往成功经验,顺应城市化的客观发展规律,结合我国实际国情,综合发展第二产业并且带动第三产业发展,在中国社会发展的动态过程中,使城市化和工业化相互促进,协调发展城市化与工业化,我国的城市化道路必定会走得更加顺畅、和谐、可持续。

城市化论文

1.1房地产与房地产业广义的房地产包括土地上建立的永久性的建筑物及其附属设施,甚至一些自然资源如矿藏资源、水资源等也被包括在内。此外,广义的房地产业也涵盖了与房地产相关的各种权益和所衍生出的相应权利。狭义的房地产,包括了房产与地产,是作为财产的建筑物以及所占用范围内土地的总称,也可以是房屋与土地在经济方面的商品体现。房地产业,顾名思义是一直与房屋土地的产权相关的行业,上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住房商品化,我国的房地产业取得了迅猛发展,已经发展成为了涵盖房地产的开发、经营、管理、劳务、中介等各种功能的重要行业,与房地产相关的投资、融资、买卖、租赁服务也十分活跃,众多的房地产装饰、物业公司也促进了房地产业的繁荣。房地产业的发展对我国宏观经济总量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由于房地产业涉及行业广泛,与国民经济的各行各业都有着内在的相互关联性,我国高速发展的国民经济带来了人们对房地产需求的不断增加,也为房地产行业带来更多的发展空间。房地产业的良好发展能够促进我国经济结构平衡和优化,带动第三产业乃至整体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同时国民经济的发展水平和总体状况,也反作用于房地产业,制约了房地产业的发展规模。

1.2城市化城市化即人类的生产与生活由农村型向城市型转化,在这个过程中人们逐步由集中在农村变为集中在城市,即出现了农业人口转变为城市人口的现象,大量的新增人口对城市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这个过程中城市也得到快速的发展,城市人口不断增长,城市区域进一步扩大,同时出现了更多新兴城市。在城市的过程中,人类社会结构也会发生改变,城市人口密度增大,大量农业劳动人口转移到城市中,从事新的非农业工作,经济职能发生改变。在新的生活和工作环境中,这些新增城市人口的价值观、态度和行为等方面都会随之改变,用新的生活方式来适应城市化的转变。

2、城市化和房地产作用机制分析。

随着城市化的进行城市人口逐渐增加,人们对于住房的客观要求,必然导致房屋价格的增加,住房的增加将导致土地供应的紧张,土地价格经过整个房地产产业链,变化为房地产价格,房地产价格受供求关系的影响,价格将反作用于土地需求,在不断的拉锯中形成城市土地与房地产开发之间的平衡,有效构成城市化与房地产之间的联动机制。房地产行业跟别的行业有着密切的联系,能够极大的拉动内需,对很多产业都有较大的促进作用。房地产行业的发展与完善在改变人们居住的条件、促进和完善城市的功能方面都发挥很大作用。就我国经济发展经历看,房地产产业的强劲的带动作用,已经成为地方经济发展的关键点,俨然成为城市化发展过程中的关键,极大加快了我国城市化的`进程。房地产产业是一个基础行业,跟设计行业、钢材行业、建筑行业、制造业、建材等诸多行业联系十分紧密,房地产的快速发展整体带动这些产业的发展。再有就是房地产行业也是具有较强可投资的行业,在招商引资方面很具优势,这也很好的推动了城市化的发展。房地产的高聚成性能够很好的反应我国经济发展的情况,房地产行业在第三产业中所占比例越来越大。通过房地产的发展极大改变了城市的风貌、很好的改善城市居民的居住环境。

3、结束语。

终上所述,房地产行业的发展与完善在改变人们居住的条件、促进和完善城市的功能等方面都发挥了很大作用,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也反过来刺激了房地产行业的快速发展,他们是相互发展、相互制约、共同促进的关系。

城市化论文

学术界内有很多学者都在研究城市化与工业化的发展关系,其中比较著名的有钱纳里的世界发展模型,但是其理论只是一个平均的结果,每个国家有不同的历史环境和文化背景,所以各个国家的城市化与工业化的发展关系也不尽相同。城市化与工业化的关系主要有三种:城市化滞后于工业化,城市化与工业化同步进行,城市化超前于工业化。国内多数学者认为,我国的城市化严重落后与工业化,这种观点主要基于对我国的工业产值分析,其一,工业产值的片面提升,甚至超过了人均收入所拉动的工业产值的提升,其二,我国工业的发展并没有很大程度上促进了第三产业的发展,第三产业发展严重滞后,这严重减缓了城市化的发展速度,导致我国的城市化严重落后于工业化。我国城市化与工业化的发展不协调有鲜明的特色,主要体现在城市化严重滞后于工业化,其主要可以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1978年~1991年,城市化与工业化的发展严重不协调,城市化严重落后于工业化;第二阶段,1992年~年,城市化与工业化基本处于协调状态。从根本上说,之所以会导致城市化的发展与工业化进程相脱离,主要是因为我国特殊的工业化战略和道路,其主要有以下表现:1949年新中国成立之初,中国实施的是计划经济,工业得到了迅速的发展,但是非农业人口的数量并没有与之俱增,城市并没有得到很大的发展,这大大延迟了城市化的发展;1978年改革开放政策开始实施,但是这时实施的却是“离土不离乡,进厂不进城”的农村工业化政策,这也使得大量积累了一定财富的农村人不能成为城市人,阻碍了城市的正常发展;20世纪90年代以来,大量的农民工远离自己的家乡,到中国经济相对发达的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和京津冀地区打工赚钱,目前,在经济相对发达的北京、上海等地,每天都有成千上万的农民工为城市的建设与发展工作着,但由于特殊的户籍制度等城乡隔离制度的阻碍,大量的农民工无法摆脱农民的身份成为城市人口,这又阻碍了城市的正常发展,使城市化与工业化的发展相脱离,延缓了城市化的进程。我国的城市化与工业化的脱离是由我国特定的历史背景造成的,并且城市化与工业化的脱节不仅阻碍了城市化的进程,也使工业的进一步发展受到一定的限制,所以解决城市化与工业化的.不协调问题刻不容缓。

城市化滞后与城市化滞后程度测算论文

摘要:本文通过分析我国城市化现状,找出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并以此为着眼点,以期最终消除障碍,推进我国城市化健康、积极的发展。

关键词:城市化存在问题对策。

一、引言。

城市化问题是当代社会经济发展的综合性的重大问题,是涉及到自然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农村人口转化、剩余劳动力的走向以及城市工业、第三产业发展的关键问题。如何把握城市化的发展规律,制定科学的城市化发展战略,对我国实现经济社会发展战略目标和可持续发展有着极为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政治意义。

二、城市化的含义。

城市化是由农业为主的传统乡村社会向以工业和服务业为主的现代城市社会逐渐转变的历史过程。具体包括人口职业的转变、产业结构的转变、土地及地域空间的变化。我们认为城市化的本质是指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方式从农村生活向城市生活的升级转化过程。

三、我国城市化发展现状。

1.城市化发展速度快、城镇人口不断增长。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的城市化发展速度呈现先慢后快的特征。1949年,我国的'城市化率仅为10.6%,1978年增长到17.92%,近30年只提高7.3%,发展速度很慢。“十五”期间,我国城市化发展迅速,由的36.09%增长到的41.8%,达到43%,年均增长1.4%。伴随着城镇化的快速发展,城镇人口数量由1978的17,245万人增长到20底的56,212万人,城市总数由193个增加到668个。

2.城市化水平地区差异大。我国东部地区的城市数量、城市化水平及增长速度均高于中西部地区。截至,全国城市总数为662个,其中,东部地区293个,占44.26%,中部地区247个,占37.31%,西部地区122个,占18.43%。

3.城镇化水平低。我国的户籍制度和优先发展重工业的发展战略限制了农村人口向城市的迁移,非农产业就业比重低。城镇化水平低于非农产值比重,年,我国第二和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达到87.6%,而城镇化水平为43%,二者相差44.6个百分点。

四、我国城市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由于我国经济基础薄弱与工业化水平不高,城市化起步晚,发展波动大、水平较低,故我国城市化建设中依然存在许多不容忽视的问题。

1.城乡分割,协调性较差。在长期计划经济“城乡分治”制度的作用下,城乡“二元”社会经济结构得以产生、固化乃至于不断强化。政府借助于户籍制度、劳动用工制度、粮油供给制度、社会保障制度、医疗、教育制度等一系列制度的推行,逐渐形成了城乡有别的管理体系。城乡居民由于居住地域的差异和职业的不同最终演化成身份和地位的差异,即所谓的城乡差别。

2.结构雷同,特色不明显。我国城市化发展模式肇始于重工业化发展战略的需要,因此,其地域空间布局和主导产业培植上皆表现出明显的计划经济色彩。首先,表现在城市空间布局上的行政偏好。其次,城市之间产业结构的雷同成为普遍现象,地域特色和产业特色定位的模糊性直接侵蚀了不同城市的比较优势。

3.强调行政催化作用,缺乏产业支撑。我国的城市化历程表现出与这种规律较大程度的背离,行政力量扮演着远比市场因素更为重要的角色。在城市主导产业的培育上,要么定位模糊、摇摆不定;要么彼此“借鉴”,简单复制。其结果不仅浪费了较多的资源,而且使城市结构雷同、功能单一。同时,缺乏核心主导产业的支撑也使得城市后续发展动力严重不足,致使城市服务能力的提升滞后。

4.重视外延拓展,忽视内在功能完善。在城市外围空间拓展的热潮一浪高过一浪的同时,现有城市功能的完善则严重滞后。从城市景观的外观上看,我国的城市并不比西方发达国家差,但在城市服务功能的完善和城市文明的积淀上则呈现出天壤之别。拥挤的交通、令人担忧的卫生状况和食品安全、日益恶化的治安、脆弱的环保等“城市病”困扰着城市的发展,使得城市的后续发展陷入十分不利的境地。

五、完善我国城市化建设的对策与建议。

城市的发展离不开城市管理水平的提高。针对我国城市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分析,建议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提升我国城市管理的水平。

1.城乡互动,协调发展。要逐步摒弃片面强调发展城市(尤其更多地停留在城市空间的拓展上)的传统做法,而应从城乡联动、协调发展的角度谋划我国的城市化发展战略。

2.因地制宜,突出个性。审视我国城市发展现状,结构雷同、个性模糊是一个普遍问题。城市在主导产业的选择上、在未来功能的定位上均显示出明显的趋同性,这种现象对于城市的后续发展是十分不利的。实践证明,在城市核心竞争力的培育上,个性化扮演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3.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弱化行政干预力度。应强化市场机制在城市化进程的基础性作用,逐步淡化行政干预色彩,努力营造公平竞争的外部环境。学习和运用现代经营城市理念,不断完善城市功能。

4.突破制度瓶颈,净化外部环境。改革现行的城市户籍制度、劳动用工制度、教育制度、社保制度,降低外来劳动力在城市生活、就业成本。努力为市民和农民营造公平的竞争氛围,并最终实现构建和谐城乡关系的目的。

六、结论。

1.要正确引导中国的城市化进程,必须把城市和农村、工业和农业、人口流动、产业政策、区域平衡、科技进步、外向型经济可持续发展等当作整体一盘棋来统筹制定总体战略。

2.必须将小城镇为主的城市化模式逐渐过渡为辅助模式,在城乡一体化的总体战略下,加快城市产业转型升级;确立“以大中城市拉动型”的城市化主流模式,同时解决“三农”问题,逐渐把农业纳入规模产业现代农业进行经营,只有这样的经济工作和城市化才能真正良性运行。

参考文献:

[1]姚士谋,陈振光等.中国的城市群.合肥:中国科技大学出版社..12.

[2]傅崇兰,董黎明.中国城市发展问题报告.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0.

[3]薛东前.我国省会城市职能类型分离与职能优化配置.地理科学进展..2.

[4]周干峙.用科学规划开创城镇建设新局面.城市规划.2006.1.

[5]陆大道,姚士谋,李国平等.基于我国国情的城镇化过程的综合分析.经济地理..6.

城市化论文

1.理解城市化的含义以及衡量的重要标志。

2.正确认识城市化对社会、经济、文化等方面发展的积极作用。

3.掌握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城市化的进程和特点。

(二)过程与方法。

1.学生通过对城市化过程中产生的一些问题及其解决途径的探究,体验收集信息、整理信息、得出结论、拿出方案的研究过程。

2.能够利用地理统计图分析问题。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通过对城市问题的学习,培养学生关注我国环境与发展现状与趋势,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

2.通过讨论并对一些合理化建议的提出,既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也增强学生关心和爱护环境的社会责任感,并逐步形成可持续发展观.

2学情分析。

教学对象是高二的学生,他们已经学习了高中地理必修一自然地理的内容,具备了一定的自然地理的知识,对于他们而言,进一步学习人文地理知识,对他们形成完整的地理知识有很大的帮助,而且也能够通过对人文地理知识的学习,构建他们人文地理知识体系,形成正确的人文地理素养。

3重点难点。

(一)教学重点。

1.城市化的含义以及重要标志。

2.不同类型国家城市化进程特点。

(二)教学难点。

2.培养学生的读图、析图能力。

4教学过程。

4.1第一学时。

教学活动。

活动1【讲授】一、什么是城市化。

1.[思考]多媒体显示长三角图片,激发学生兴趣,提出城市化含义。

通过观察长三角的变化图片,引出城市化的含义,即是一个农业人口转化为非农业人口、农村地域转化为城市地域、农业活动转化为非农业活动的过程。

[思考]结合城市化的含义得出城市化水平高低的衡量指标。

2.城市化水平高低的衡量指标: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

3.城市化发展主要的动力有哪些?

推力——使得人群离开乡村的因素。

拉力——吸引人群来到城市的因素。

结合课本及日常生活实际去思考形成推力和拉力的因素可能会有哪些呢?

活动2【讲授】二、世界城市化的进程。

1.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城市化进程的差异。

[问]城市化是什么的产物?世界范围的城市化进程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工业革命)。

(读图提示:横坐标、纵坐标的含义,曲线的形状,各阶段的名称)。

填表回答:。

填表城市三个阶段差别回答:

活动3【活动】课堂活动。

答案:。

(1).从早到晚:英国、美国、日本、巴西、印度。

(2).三个发达国家均处在城市化的后期,巴西为中期的加速阶段,印度为初期阶段。

(3).发达国家:减速,外迁,城市中心衰落。

活动4【讲授】3.中国的城市化进程。

特点:起步晚,水平比较低,尚未达到世界平均水平,但是发展很快,进入持续稳定的快速发展阶段。

文档为doc格式。

相关范文推荐
  • 12-28 人不可貌相五年级(热门22篇)
    优秀作文能够通过巧妙的结构和布局,使观点和论述条理清晰,条条扣人心弦。以下是一些值得一读的优秀作文,希望能够对大家的写作提供些许帮助。寒假里的一天,我和妈妈去逛
  • 12-28 变形记蚂蚁(实用18篇)
    优秀作文的内容丰富多样,可以从生活、人物、事件等方面入手,自由发挥创意。以下是一些备受赞誉的优秀作文范文,值得大家参考和借鉴。在一片沙滩上,生活着一群蚂蚁。它们
  • 12-28 初组织生活会会议记录大全(18篇)
    范文是写作时可以参考和借鉴的文本,对于初学者来说特别有帮助。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范文范本,供大家参考和学习。希望能对大家的写作有所启发和帮助。主持人:。参加人
  • 12-28 写大学军训(通用16篇)
    优秀作文是在作文创作过程中展现出杰出才能和独到观点的一种表现形式,它能够引起人们的共鸣,激发读者的思考。面对考试或者写作任务,我们都希望能够写一篇优秀作文,彰显
  • 12-28 特种设备科个人工作总结(通用18篇)
    月工作总结是对过去一个月内工作表现的一种概括和总结,可以帮助我们了解自己的工作情况。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的一些精选月工作总结范文,希望对大家的写作有所启发和
  • 12-28 进入了我的视线(通用18篇)
    优秀作文是作者对所要表达的观点和情感进行准确传达的一种方式。为了更好地展现优秀作文的各个方面,小编为大家搜集了一些经典范文,一起来品味吧。入秋了,树木开始落叶,
  • 12-28 发生在学校里的一件事(热门23篇)
    学校是一个人们接受教育的地方,它为学生提供了学习的环境和资源。以下是一些成功的学校总结范文,可以帮助你更好地完成自己的总结。在学校里能和同学和睦相处,一起上学,
  • 12-28 课文詹天佑读后感(通用15篇)
    读后感是对读完一本书后所产生的个人感受和思考的总结。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读后感范文,仅供参考,希望能给大家带来借鉴和灵感。。詹天佑为了创好京张铁路经历了许多困
  • 12-28 四年级第八单元(热门15篇)
    3.写一篇优秀的作文需要有清晰的思路和有力的论据支撑。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搜集的优秀作文范文,供大家参考学习。安妮呢,我觉得她是个充满想象力,又听话懂事的女孩,当然
  • 12-28 心得体会的写法(实用14篇)
    写心得体会可以增强个人的反思能力和批判性思维,培养学习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下是几篇优秀的心得体会范文,希望能给大家提供一些思路和灵感。随着社会的发展,阅读已经成

猜你喜欢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