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分析范文范本,我们可以学习到一些常用的写作技巧和方法。这些范文范本不仅在结构和语言上具备一定的参考价值,还能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作者的意图和内涵。
论文摘要与关键词
论文关键词是信息社会对文献资料加工、储存和利用的基本要求,是为了适应计算机检索的需要而提出来的。
在科学技术信息迅猛发展的今天,知识的积累以几何数字的形式增长。
因此,利用关键词可以有效的对个类文献进行分类处理和保存,可以使读者利用关键词来检索和运用文献资料。
论文关键词和论文摘要一样都是论文的重要概述,只不过论文摘要是以句子和段落的形式概述论文,而论文关键词是以词组的形式概述论文的。
准确的关键词可以使读者一目了然的掌握论文的研究领域、研究对象、研究的关键问题,更使读者能够利用它准确的查找到该论文。
一篇论文能否准确的为读者二次运用和参考,关键词是也是关键。
作者发表的论文不标注关键词,文献数据库就不会收录该论文,读者就检索不到,该论文就不会被检索和被再利用。
论文关键词一般要求3—5个词或词组,学位论文5—7个词或词组。
关键词的选取可以从论文的题目、内容摘中来提炼,也可以在论文中来提炼。
在关键词中,要反映出论文的研究领域、研究的主要问题和论文涉及到的核心概念,应该全面反映论文的研究成果。
论文关键词不能写成一句包含主语和谓语及宾语的短语。
论文关键词的标引应按gb3860—83《文献主题标引规则》的规定逐篇对文献进行主题分析,然后选定能反映文献特征内容,通用性比较强的关键词。
首先要选取列入《汉语主题词表》、《mesh》等词表中的规范性词(称叙词或主题词)。
对于那些反映新技术、新学科而尚未被主题词表录入的新产生的名词术语,亦可用非规范的自由词标出。
毕业论文关键词的选择
关键词属于主题词中的一类。
主题词是指以概念的特性关系来区分事物,用自然语言来表达,并且具有组配功能,用以准确显示词与词之间的语义概念关系的动态性的词或词组。主题词的作用是描述文献资料主题和给出检索文献资料的一种新型的情报检索语言词汇,它的运用可以实现情报资料的计算机检索。
主题词包括关键词、单元词、标题词等形式。
关键词是标示文献关键内容,但未经规范处理的主题词。关键词是图书馆学中的词汇,主要作用是用于文献标引工作,方便搜索和查询。按规定毕业论文都要求标示关键词。关键词的选取方法。
关键词通常从论文中选取。作者在完成论文写作后,纵观全文,选出能表达论文主要内容的信息或词汇。这些信息或词汇,可以从论文标题中选择,也可以从论文内容中寻找。通常选择出现频率较多的重要词语,作为文章的关键词。关键词的.标注必须是单一的概念,切忌复合概念。一篇论文选取3~5个词作为关键词就符合要求了,每个关键词之间要用“;”隔开。
一般来说有以下几种关键词拟定不当的情况:
1.关键词全部摘自标题短词。将标题按意义分拆。如题目为“新常态下引导大学生树立理性创业观念的研究”,初拟关键词为“新常态”“大学生”“理性创业观念”“研究”,这就是典型的分拆型关键词。
2.关键词不是重要的实词。如“研究”“探索”“动力”等不宜作为关键词。
3.关键词顺序不当。关键词顺序应当遵照重要性程度从高到低排列。
4.关键词不是通用词。比如“双师双能型”。双师是职业教育研究中已经提出的比较认可的概念。但是“双师双能型”作为关键词就不太妥当。
首先需要明白关键词所发挥的作用。在信息高度发达的今天,关键词最重要的作用是方便被检索,增加文章的影响力。因此,关键词挑选的时候一定要符合这些原则:
1.论文中出现最多的主题词。
2.论文的核心概念。
3.使用最为广泛的实词。
4.避免生僻自造词。
1.根据论文的标题提取关键词(和前文讲述不矛盾哦)。
事实上,论文的标题不仅是说明了本文所要表达的内容,更是表达了文章的核心思想。论文的功效是解决实际问题,因此具有功能性,而关键词更是别人在搜索的时候重要的依据,因此,关键词的设定可以从文论的标题中提取,如机械发展的预测,可以提取机械发展。
论文的主题,也是说论文要论证的东西、研究的方向,这个方向就是关键所在,无论是你的论据,还是假设,还是最终论述的观点结果,都可以是关键词所在,关键是否贴切。法律的关键词是法律相关、文学是文学相关,著作就可以设计著作名称关键词等等。
3.关键词数量不宜过多。
关键词的设计长度要3-8个词汇之间,并且排在“提要”的左下方。为了满足文献标引或检索工作的需要而从论文中选取出的词或词组,因此一般要求具有一定的规范,如果在相关文献或者没有收录的词汇,一般不要选取。此外,关键词的数量一般在3-5个之间,也不必太多,否则没有重点。
四,写在最后。
文章关键词提取应该根据关键程度选取,而且最好不要过于集中。关键词在一篇论文中很多,因为论文字数多,信息量也大,相关的内容也比较多,因此关键词的选取并不太容易,大家可以根据关键程度加以大致排序,选择最关键的词汇。同时,关键一定不要在一段文章中反复出现,否则选择适当程度就会有失偏颇,如果分布在整个文章中最好。
论文摘要与关键词
摘要的主要功能是:使读者了解论文的主要内容;为科技情报人员和计算机检索提供方便。论文发表后,文摘杂志或数据库对摘要可以不作修改或稍作修改而直接利用,从而避免编写摘要可能产生的误解、欠缺甚至错误。可以这么说,摘要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着论文的被利用情况和期刊的知名度。
1、摘要分类(写法)。
(1)报道性摘要。
指明一次文献的主题范围及内容梗概的简明摘要,相当于简介。一般用来反映科技论文的目的、方法及主要结果与结论,在有限的字数(300字左右)内向读者提供尽可能多的定性或定量的信息,充分反映该研究的创新之处。
(2)指示性摘要。
指明一次文献的论题及取得的成果的性质和水平,其目的是使读者对该研究的主要内容有一个轮廓性的了解。创新内容较少的论文可用此类摘要(100字左右)。
(3)报道指示性摘要。
以报道性摘要的形式表述一次文献中信息价值较高的部分,而以指示性摘要的形式表述其余部分,以200字左右为宜。
2、引言部分。
引言作为论文的开场白,应以简短的篇幅介绍论文的写作背景和目的,以及相关领域内前人所做的工作和研究的.概况,说明本研究与前人工作的关系,目前研究的热点、存在的问题及作者工作的意义,引出本文的主题给读者以引导。
引言也可点明本文的理论依据、实验基础和研究方法,简单阐述其研究内容;简洁预示本研究的结果、意义和前景,但不必展开讨论。技改类论文可通过简单介绍改造前的状况及为什么要改造等引出具体的改造内容;经验总结类论文可在引言部分简单介绍技术概况和所做的工作,为正文部分的具体介绍作铺垫。
因此,作为引言应开门见山,言简意赅,突出重点;引言内容不应与摘要雷同,也不应是摘要的注释,一般应与结论相呼应,在引言中提出的问题,结论中应有解答;简短的引言最好不要分段论述,不要有插图、列表和数学公式的推导证明。
论文关键词的写法
关键词是科技论文的文献检索标识,是表达文献主题概念的自然语言词汇,论文关键词的写法。科技论文的关键词是从其题名、层次标题和正文中选出来的,能反映论文主题概念的词或词组。
关键词是为了适应计算机检索的需要而提出来的,位置在摘要之后。早在19xx年,美国chemicalabstracts从第58卷起,就开始采用电子计算机编制关键词索引,提供快速检索文献资料主题的途径。在科学技术信息迅猛发展的今天,全世界每天有几十万篇科技论文发表,学术界早已约定利用主题概念词去检索最新发表的论文。作者发表的论文不标注关键词或叙词,文献数据库就不会收录此类文章,读者就检索不到。关键词选得是否恰当,关系到该文被检索和该成果的利用率。
关键词包括叙词和自由词。
1)叙词——指收入《汉语主题词表》、《mesh》等词表中可用于标引文献主题概念的即经过规范化的词或词组。
2)自由词——反映该论文主题中新技术、新学科尚未被主题词表收录的新产生的名词术语或在叙词表中找不到的词。
为适应计算机自动检索的需要,现代科技期刊都应在学术论文的摘要后面给出3~8个关键词(或叙词)。关键词的标引应按gb/t3860-1995《文献叙词标引规则》的原则和方法,参照各种词表和工具书选取;未被词表收录的新学科、新技术中的重要术语以及文章题名的人名、地名也可作为关键词标出(自由词)。
所谓标引,系指对文献和某些具有检索意义的特征如:研究对象,处理方法和实验设备等进行主题分析,并利用主题词表给出主题检索标识的过程。对文献进行主题分析,是为了从内容复杂的文献中通过分析找出构成文献主题的基本要素,以便准确地标引所需的叙词。标引是检索的前提,没有正确的标引,也就不可能有正确的检索。科技论文应按照叙词的标引方法标引关键词,并尽可能将自由词规范为叙词。
3.1专指性原则。
一个词只能表达一个主题概念为专指性,论文写作《论文关键词的写法》。只要在叙词表中找到相应的专指性叙词,就不允许用词表中的上位词(s项)或下位词(f项);若找不到与主题概念直接对应的叙词,而上位词确实与主题概念相符,即可选用。例如:“飞机防火”在叙词表中可以找到相应的专指词“专机防火”,那么就必须优先选用。不得用其上位词“防火”标引,也不得用“飞机”与“防火”这两个主题词组配标引。
3.2组配原则。
叙词组配应是概念组配。概念组配包括2种类型:
交叉组配。系指2个或2个以上具有概念交叉关系的叙词所进行的组配,其结果表达一个专指概念。例如:“喷气式垂直起落飞机”,可用“喷气式飞机”和“垂直起落飞机”这2个泛指概念的词确切地表达叙词表中没有的专指概念;“肾结石”可用“肾疾病”和“结石”这2个叙词表示一个专指概念。(网中网友情提示:发表论文请选择正规刊物)。
方面组配。系指一个表示事物的叙词和另一个表示事物某个属性或某个方面的叙词所进行的组配,其结果表达一个专指概念。例如:“信号模拟器稳定性”可用“信号模拟器”与“稳定性”组配,即用事物及其性质来表达专指概念;“彩色显像管荧光屏涂履”,可用“彩色显像管”、“荧光屏(电子束管)”和“涂覆”3个词组配,即用事物及其状态、工艺过程3个方面的`叙词表达一个专指概念。
在组配标引时,优先考虑交叉组配,然后考虑方面组配;参与组配的叙词必须是与文献主题概念关系最密切、最邻近的叙词,以避免越级组配;组配结果要求所表达的概念清楚、确切,只能表达一个单一的概念;如果无法用组配方法表达主题概念时,可选用最直接的上位词或相关叙词标引。
3.3自由词标引。
下列几种情况关键词允许采用自由词标引。
a.主题词表中明显漏选的主题概念词。
b.表达新学科、新理论、新技术、新材料等新出现的概念。
c.词表中未收录的地区、人物、产品等名称及重要数据名称。
d.某些概念采用组配,其结果出现多义时,被标引概念也可用自由词标引。自由词尽可能选自其他词或较权威的参考书和工具书,选用的自由词必须达到词形简炼、概念明确、实用性强。采用自由词标引后,应有记录,并及时向叙词表管理部门反映。
首先对文献进行主题分析,弄清该文的主题概念和中心内容;尽可能从题名、摘要、层次标题和正文的重要段落中抽出与主题概念一致的词和词组;对所选出的词进行排序,对照叙词表找出哪些词可以直接作为叙词标引,哪些词可以通过规范化变为叙词,哪些叙词可以组配成专指主题概念的词组;还有相当数量无法规范为叙词的词,只要是表达主题概念所必需的,都可作为自由词标引并列入关键词。
在关键词标引中,应很好地利用《汉语主题词表》和其他《叙词表》,标引过程应该查表;切忌主题概念分析和词的组配有误;要控制自由词标引的数量。
毕业论文关键词的选择
首先说一下大站的seo,通常人们对大站的seo中,有二点是要作的:
第二点就是在搜索引擎中的收录量,希望更多的收录网页;认为网页多了,总有个别的能被搜到吧!
去排几个热门的关键字吧。
有了这些关键字,我们就可以对网页进行一部分的优化;
同理,第二、三个网页也是同样作的……。
这样的结果会是什么呢?网页内部优化的真的太好了,而关键字太多了,没有办法针对单个关键字作优化!而对于单个关键字的主要作法就是集中所有的力量去seo这一个关键字,而面太广,我们无力去作所有关键字!而大站有无数的网页,关键字再多,也没有网页多,这样会有大量的网页重复!我们无法筛选出要排哪一个!
这里我到是建议:
首先内部这样作,但我们还是要在这里边选相当少的一小部分关键字去和别人pk,集中所有的力量一个一个去排;怎么集中力量,这里不讨论!
另外,放弃部分网页,这里的放弃不是不作优化,内部的优化还是要作的;如果我有一百万的网页,我们当然希望他收录一百万,但实际不是这样,如果在这一百万中只收录一万个,那么我当然希望收录主要的一万个,但这一万个,一定要是网民们经常搜的,而且是网民们想看的网页!这样,我能集中所有力量去把这一万个网页向上排!pk……一定要去pk……原因是单个关键词如果一担排上去,流量就会如涛涛江水!
我这里有一个数据可以说明热门关键字对网站流量的影响:我另一个站的一个关键字,这个关键字正常情况下,每天大约过来1500ip,最高近1万ip一天,今天是5000ip,这也是我的blog经常无法访问的原因,因为iis的连接数过多,我的blog就会死,blog只有50m的虚拟主机!
收录有效的我!
收录多,当然好了,但看数据时,一定要明白一点就是:google收了一百个网页,一天过来的流量是100ip,但不是收录我一千万的网页,一天就过来1000万的ip!
seo中,如果希望收录的多一些,我们会想尽办法,让网页的内容不同,为了这个目标,有时我们还会让正常的用户不太爽!并且,我们努力地理着网站的结构,希望蜘蛛爬的舒服!因为我们知道收录就是流量!
收录了会怎么样!?
1、收录后,可以计算一些网页的内链和外链的数量!部分的pr可以传递,不担是google,其实百度内部也有类似的东西!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论文摘要与关键词
从论文标题或正文中挑选3~5个(不同院校可能要求不同)最能表达主要内容的词作为关键词。关键词之间需要用分号或逗号分开。关键词为宋体小四号加粗字体,需要顶格写,关键词正文为宋体小四号不加粗字体。
参考文献。
在毕业论文末尾要列出在论文中参考过的所有专著、论文及其他资料,所列参考文献可以按文中参考或引证的'先后顺序排列,也可以按照音序排列(正文中则采用相应的哈佛式参考文献标注而不出现序号)。
参考文献内容用(宋体、五号;英文用timesnewroman字体);专著、论文集、报告、学位论文:【序号】作者(前3名),文献名,出版社所在地:出版社、出版年、起始页—终止页;期刊论文:【序号】作者(前3名),论文名,刊名,出版年,卷(期):起始页—终止页;电子文献:【序号】作者(前3名),电子文献名,电子文献出处或可获得地址,发表或更新日期。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论文综述
有些人总是担心如果中医对疾病的治疗效果不佳,必然会影响到中医的学术声誉,确实这是存在的。
但是要如何提高中医临床的疗效,却各有各的见解,总结起来,一般有以下几点:第一,要加深中医自身学术功底的力度,争取达到精深的水准:
这要结合对当前的中医临床实践进行观察,在中医人才培养中不断的加深中医的基本功功底,只有底子硬了,对中医临床疗效的提高才有保障。
第二,要不断的进行实践,在临床实践中不断完善,在不断完善中进行创新:实践出真知,只有结合实际的临床情况,才能灵活的用药,才能有的放矢,才能有更好的疗效。
第三,要有良好的职业道德,重视医德医风的培养,从而提高中医的疗效:作为中医临床医生,必须要有较高的医德医风,和一定的文化素质修养。
中医药是具有中医特色的一门包含着深厚文化底蕴的医学科学,所以,对中医药文化的内涵进行研究和探讨将有利于激发爱国热情从而推动中医药发展的现代化。
一个中国文化底蕴不足的人,是不可能成为一个高水准的中医的。
这与西方现代科学所要求的健康环境因素有着许多的相似之处,中医中强调辨证施治,在西方医学中是通过药物遗传学为每一位病人寻找到最适合自己病症的药物,中医中的本文由论文联盟收集整理复方论就是现在在西方治疗学中所强调的以各种疗法综合使用的治疗方法。
中国的中医学科已经出现了被边缘化的危机,这是现代一些中医医生对中医未来发展方向的近忧远虑。
确实,在中医行业的市场中,已经出现了被压缩和被挤压的危机,特别是在西医的猛烈攻击之下,中医思维西医化将不可避免的导致科学结构的土崩瓦解,中医最终将会论文一种民间的技艺而已。
思维是人的智力活动,在中医学可上,它是这一学科得以生存并发展的重要关键和唯一载体,所以,如果思维偏离或者放弃了其自身的学科方法思维路径来开展业务时,这个学科的根基已经完全动摇且已不保,支撑该学科存在和发展的学术支柱也就随之坍塌。
在西医市场化迅速普及的状况下,中医学的根基岌岌可危,要让中医得以立足,必须认真的研究和探讨一下中医学未来发展的方向和方法。
要想提高中医的临床疗效,必须加强我们中医本身的基本功,同时还需要我们不断的进行充实自己,武装自己,汲取新的知识来为我所用。
临诊的时候首先要以中医学术的思维来对病人进行珍视,使用中医的学术和方法来对病人进行观察,用四诊八纲来辩证,从而得出中医对该病人所患的疾病的认识,然后使用中医的学术思维来对该病症指定相应的治疗法则,选择适合的处方用药。
我们在现实生活的医疗活动中,某一个病人的求医治病的过程中不可避免的可能会遇上中医的诊治和西医的诊治。
我们在使用中医思维对病人的进行诊断的同时,我们不能排除排斥或否定其他学科的诊疗,我们可以将其作为对中医的一个补充,以弥补中医的不足之处。
在现实的医疗活动中,一定要学会全面思考,无论是在治疗上还是诊断上,一定要有参考有主论,这是提高中医临床疗效必须要做到的,其最终目的都是为了病人能及时的康复。
论文综述
内容要求:
明确提出论文所要解决的具体学术问题,也就是论文拟定的创新点。
明确指出国内外文献就这一问题已经提出的观点、结论、解决方法、阶段性成果……。
评述上述文献研究成果的不足。
提出你的论文准备论证的观点或解决方法,简述初步理由。
撰写方法:
你的观点或方法正是需要通过论文研究撰写所要论证的核心内容,提出和论证它是论文的目的和任务,因而并不是定论,研究中可能推翻,也可能得不出结果。开题报告的目的就是要请专家帮助判断你所提出的问题是否值得研究,你准备论证的观点方法是否能够研究出来。
一般提出3或4个问题,可以是一个大问题下的几个子问题,也可以是几个并行的相关问题。
第二步、国内外研究现状。
内容要求:列举与论文拟研究解决的问题密切相关的前沿文献。基于“论文拟研究解决的问题”提出,允许有部分内容重复。
撰写方法:只简单评述与论文拟研究解决的问题密切相关的前沿文献,其他相关文献评述则在文献综述中评述。
第三步、论文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内容要求:
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
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
简单阐述如果解决上述问题在学术上的推进或作用。
基于“论文拟研究解决的问题”提出,允许有所重复。
第四步、论文研究主要内容。
容要求:初步提出整个论文的写作大纲或内容结构。由此更能理解“论文拟研究解决的问题”不同于论文主要内容,而是论文的目的与核心。
开题报告写作要点。
第一、要写什么。
这个重点要进行已有文献综述把有关的题目方面的已经有的国内外研究认真介绍一下先客观介绍情况要如实陈述别人的观点然后进行评述后主观议论加以评估说已有研究有什么不足说有了这些研究但还有很多问题值得研究。其中要包括选题将要探讨的问题。由于研究不足所以你要研究。你的论文要写什么是根据文献综述得出来的,而不是你想写什么就写什么。如果不做综述很可能你的选题早被别人做得很深了。
第二、为什么要写这个。
这个主要是说明你这个选题的意义。可以说在理论上?你发现别人有什么不足和研究空白?所以你去做?就有理论价值了。那么你要说清楚你从文献综述中选出来的这个题目在整个相关研究领域占什么地位。这就是理论价值。然后你还可以从实际价值去谈。就是这个题目可能对现实有什么意义可能在实际中派什么用场等等。
第三、怎么写。
在开题报告里你还应当说清楚你选了这个题目之后如何去解决这个问题。就是有了问题你准备怎么去找答案。要说一下你大致的思路、同时重点阐述你要用什么方法去研究。如文献分析法、访谈法、问卷法、定量研究、实验研究、理论分析、模型检验等等。
在上述三个方面中间文献综述是重点。没有文献综述你就无法找到自己的题目也不知道这个题目别人已经做得怎么样了所以你要认真进行综述。当然综述的目的还是引出你自己的话题所以不能忘记评述。
1.综述论文开题报告。
2.论文开题报告格式及如何写论文开题报告。
3.日语论文开题报告。
4.论文开题报告题目。
6.论文开题报告内容。
7.本科论文开题报告。
9.包装论文的开题报告。
10.毕业论文开题报告会_开题报告。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论文摘要与关键词
摘要:品牌是企业开辟市场、占领市场和扩大市场的重要手段,也是商家克敌制胜的重要法宝之一。
近几年来,随着房地产行业竞争加剧,房地产企业要想在激烈的竞争中生存发展,必须从企业品牌特色上进行强化,这就需要从规划设计、注重质量、性能和价格的综合优势、企业形象的提升、企业文化的构筑、以信用创建、保护品牌和打持久战等方面入手,逐步创建和巩固企业品牌。
关键词:房地产,市场,企业品牌。
论文关键词
论文摘要:随着我国不断深化建筑施工现场管理,保证建筑工程质量的一项重要措施就是细化施工管理工作,明确建筑施工管理职责。
本文首先分析了建筑施工管理的基本规律,并对当前建筑施工管理职责分配的问题进行了重点探讨,研究了建筑施工管理职责分配的现状。
众多国内外学者都研究了建筑施工安全质量事故的原因,其中一大部分原因是管理系统方面,主要有管理的规章制度、监督的有效性、管理的程序以及员工训练等,造成了安全质量事故的发生都是管理失效的原因。
因此,建筑施工安全质量事故的有效地防止与控制,其关键在于加强管理。
而在建筑施工中往往存在着多个责任主体,包括了建设单位、监理单位、施工单位、设计单位等等。
目前很多人认为安全质量事故大多是由施工单位方面的原因造成的,这种想法是不对的,安全质量事故的发生有很多责任主体,因此,明确建筑施工管理职责分配具有重要意义。
一、建筑工程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建筑设计方面存在的问题。
建筑设计有广义与狭义之分,广义的建筑设计包括了一个建筑物或建筑群从立项到竣工所有进行的设计工作,这个过程需要所有设计人员的合作。
劳动力、投资以及时间是最少的,并最终建设成适用、经济、坚固、美观的建筑物。
建筑设计涉及的内容有很多,因此建筑设计也存在着很多管理方面的问题。
比如说在安全方面,如何同时实现结构设计、防火、抗震以及加固等功能。
设计与各个技术工种之间往往存在着很多矛盾,进而也会存在着很多管理上的疏漏,因此如何解决这些矛盾是建筑设计面临的主要问题。
这些矛盾有时候是可以通过管理来解决,但很多时候是不可解决的矛盾,管理者在进行决策的时候往往会犹豫不决,甚至做出错误的决定,造成安全质量事故的发生。
(2)施工安全与质量方面。
政府及社会各界自汶川地震发生之后越来越重视施工安全与施工质量,建筑施工出现质量安全等问题,不仅给国家和企业本身带来巨大的损失,还让民众对中国建筑失去一定的信心。
使得建筑市场混入了很多不合格的施工企业。
以他的名义承揽工程,但事实上这些施工单位没有技术和资质,其管理水平也很低,是有名无实、虚有其表的伪施工企业。
这些管理问题都是导致质量安全事故发生的原因。
(3)建筑材料质量问题。
建筑材料的质量是整个工程质量控制的决定性要素,直接影响到工程结构的安全使用功能和工程使用者的人身安全,同时也直接影响投资建材者的经济回报。
因此选择并合理使用合格的建筑材料是施工质量控制的重要环节。
目前,材料质量问题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即钢材、水泥和机械设备。
(1)钢材引起的工程质量事故,一方面是钢材本身材质的问题,另一方面是没有严把质量检验关。
(2)水泥是混凝土和砂浆的胶凝材料,但目前使用的水泥质量较差,主要表现在安定性不良、强度不符合规定以及成品、半成品、构配件问题。
(3)机械设备包括设计设施、施工机具、检测设备等,这些设备是现代化工程建设和质量管理中不可缺少的设施。
这些设施的完善可有效降低劳动成本和提高工作效率,如果不能及时更新和检修设备,定期校核计量用具、机械设备故障,也很可能引起工程质量问题。
键词的论文范文
柳意象是中国古典文学中常见而重要的一个意象,源自《诗经》,除了即景而写,渐渐有了离情别绪、感时伤怀、隐逸逍遥等等丰富的意蕴。但唐宋以降,诗文中的柳意象走向了女性化、艳情化,如“章台柳”至宋代已经专指青楼女子,直到文学革命之后,柳树才又恢复了景物描绘的清新,如应修人咏柳云:“但是春寒还重呢!柳呵!你这样地抽青,是为你底生命努力么?还是为要给太阳底下底行人造成些伞盖么?……”(《新柳》)而作为一位眷念传统文化的当代诗人,杨键笔下的柳意象成为他诗歌的一个特色,有评者曾直接引用杨键写柳丝的诗句评论他的诗歌:“这‘温良的乳母一样的柳丝’般的诗歌,是对汉语言的一种修复性写作。”可以说杨键笔下的柳树既清新自然贴近物象本身,又有古风,使柳意象这一古老的非常中国的文学意象呈现出新的魅力,唯目前学界尚未专门对之关注,值得进行一番探索。
一、萧瑟的柳树———营造衰飒的气氛。
诗人杨键的文笔带有清寒之气,柳树到了秋冬天,枝叶凋零消瘦,在寒风中格外显得萧瑟,采用柳树来营造衰飒的气氛也是很自然的写法。这是对古典柳树抒写的一种继承,古代很早就有文人描绘了秋冬衰柳的情状,如庾信的《枯树赋》“昔年移柳,依依汉南,今看摇落,凄怆江潭”,还有李商隐的《柳》“如何肯到清秋日,已带斜阳又带蝉”,都是咏衰柳以抒凄怆之情。不过,杨键的诗用柳树来营造衰飒感,却不只是个人的抒情,更多的是一种对时代的感怀。
在《祈祷》里,诗人写道:“心灵的衰微应对衰微的世界/湖水,柳树,踩得很硬的土路/彼此相连又默默无言……”236柳树作为衰微的世界的组成,和衰微的心灵是相映的,和湖水、土路是默默相联系着的。衰柳让人联想到人的衰弱,踩得很硬的土路更让人联想到变硬的人心,这些都让诗人不能不叹息“我们深深地爱着自己,排斥他人/在这里,在那里/还有几个安详的人?”236诗人由于对世道的深深失望在这首诗的后半部分祈祷建一座六和塔,建一所招隐寺,希望佛教能够多指引混乱中陷入“贪财和好色”的世人。还有《古桥头》如此写柳树林:“万物在人的烦恼中/显得晦涩,不安而易逝。/麻雀像一阵污水/飞回了柳树林。”278这是一首非常绝望的诗,麻雀成了一阵污水,是因为人的烦恼投射到麻雀上,人烦恼了,万物就晦涩了,比起上一首来更加有主观性。诗人在这首诗的结尾感叹:“我们留给子孙的将是十分荒谬,/十分神经质的空白。”279抒发了对于传统文化缺乏传承的强烈担忧。
《江边》中的一幕很古典:“点点墨斑,/那是寒酸的麻雀/像一群民工/挤上火车———冷清的老柳树上。”53墨斑很容易让人想到水墨画,但不是古典衰柳意象表现的个人命运的凄惶,而是表现了底层社会的凄凉之感,从麻雀如点点墨斑,可以看出柳树枝的稀疏,叶子都落光了,时节已经到了冬天,民工此时也是登上归乡之途。寒酸的麻雀、冷清的老柳树与民工挤上火车的场景重叠呈现,底层离乡背井打工谋生的艰辛沉重由此不言自明。《母亲》一诗也写了麻雀飞向柳树林,“枕木间捡煤炭的脏妇人,/像犯人的手铐不能打开。//灰麻雀飞向了柳树林,/像涌上心头的酸水。//也许,在畜栏边磨蹭,/经过长久的失明,她能够活过来。”271这首诗诗人将麻雀飞入林中比喻为酸水涌上心头,也就是心里产生了酸楚的感觉,比喻奇异却又画面统一。铁轨上捡煤炭的脏妇人的样子,麻雀飞向柳树林的样子,和诗人的心头发酸的样子完全融化在一个色调中。诗歌后面的“在畜栏边磨蹭”联系到前面的捡拾煤炭的脏妇人,其实也是暗喻,同上面的诗歌一样,把底层生活的艰辛和精神的蒙昧凸显了出来。
这几首诗都写于,往往让最平凡的麻雀和柳树在一起,构成灰暗的图景,在写柳树的时候大多用了比喻,但还是描述为本,赋比手法结合,暗淡的画面把柳树的衰飒一面极端地呈现了出来。后两首都写到火车铁轨,铁轨和柳树的搭配给诗歌带来了时代感,但不是增加了钢铁结构所具有现代力度,却强烈地加强了衰飒气氛,铁轨具有的冰冷质感和柳树的衰飒感在一起,呈现的是对于古典诗意来说陌生的诗歌场景,而这正是现代带来的另外一种惶恐———现代化惶恐的产物。
二、华贵的柳树———缅怀王道的雍容。
同样19诗人也在诗歌中用雍容华贵来形容柳树。这样写的柳树成了一种对比,与灰暗沉重的现实和心灵形成对比,诗人感受到柳树的另外一面———雍容华贵,而这也并不是毫无源流的。汉代的长杨宫、上林苑都有柳树,在六朝和唐朝,更是广泛种植,直至宋元明清,柳树一直都是中国宫廷苑囿护城河边所常栽种的风景树、道旁树。许多古典诗词都写到宫柳,尤其是在官场应制诗中很多见。只是后来柳在诗文中脂粉气逐渐加重,还成了许多陈词滥调的中心词,比如花街柳巷、眠花醉柳等等,柳树曾经沾染的王道气息几乎很难被人感到。杨键从柳树里又重新体验到了千百年前的王道气息,也算是一种对更久远的传统的回归。
作为当代诗人,杨键在诗作中对柳树雍容美的回归,恰恰是因为当代是一个传统文化隐匿的时代。面对一个在现代化大潮中面目全非的中国,把自己的文化之根扎在古典的杨键产生了不知所措的惶恐,更产生了对传统文化的强烈追慕。在诗歌、文章、访谈中,杨键屡屡表达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崇尚与热爱,“本质上我是一个复古派。孔子就是我们历史上最伟大的复古者。”而那自古以来就在中华大地上广泛种植并被广泛咏歌的柳树,就成为他笔下传统文化的高贵象征。他的诗歌中,拱桥、流水、柳树就可以构成一个古中国的缩影,一个处于中国现代化进程的角落里的古中国缩影。
《过错》表达了幻灭感,“我也找不到,/同月光下的瓦楞/河堤上雍容华贵的柳树,/共存亡的方法。”59诗人在桥上感到幻灭,失去准则,看到行人都不知道如何相处,看到身外的柳树之华美,也无法与之共存亡。这首诗透露了一种非常绝望的情绪,诗人找不到人生的出路,“我一个人在桥上,失去了一切准则”,“我承受着幻灭之痛!”59在古典诗作里,未见有这样的与柳树“共存亡”的激烈写法。这里的柳树和瓦楞被赋予了古典文学里见不到的超乎寻常的文化意义,它们的线条和构图属于古典的秩序,诗人觉得仿佛隔世一样,相望而不可以相即,发出了沉痛的叹息。《在桥上》描写一对恋人相依在古桥头上,对柳树生出了赞美:“我喜爱柳树谦逊,/雍容华贵的枝条……/远方苦行僧一样的江水,/没有语言能与它相称。/我想,是我心中常年的哀叹/毁了江水在这里的浩瀚,/像逆子把慈母抛弃。”同无法融入江水一样,“我”也无法达到融入柳树的雍容华贵。江水被比喻为苦行僧,可以想象柳树相对应的应该是暗喻儒家提倡的圣王境界。这两首诗都是把柳树和桥一起写,桥有通往彼岸的象征意味,两者都表达了抵达理想世界的困难,抒发了人在雍容华贵的柳树的面前的悲叹。时代变迁了,怎样和柳树共存亡,怎样找到与江水相称的语言,换句话说怎样让传统顺利地延续下来,成为一位有强烈本土文化归属感的诗人所面临的严重问题。在现代化大潮来临时,诗人迫切想找到一些意象作为不被潮流冲走的立身之本,柳树就是其中之一,它随处可见,就很方便地成为诗人理想的寄托。但诗人虽然找到了一些具有王道气息的景物,毕竟还是无法脱离一个工业社会甚至后工业社会的现实环境。
三、温良的河边柳———勾勒恬静的乡村。
“河边柳”是杨键的柳树抒写中独特的创造,是真正获得了诗人自己气息的柳树。具体而言它多指乡下村镇河边的柳树,被诗人赋予了民间的人格美,尤其是温柔一面的传统人格美,与传统的以柳树比喻温柔体弱的女子异曲同工,但含着赞美,承继了传统的从草木联想到人的品德的“比德”写法。如果说雍容华贵的柳树让人想到盛唐气象的话,那么河边柳就会使人联想到小户人家的家常,这柳树亲切平和,是温馨的,是温良恭俭让的,如同熟悉可亲的邻居,在杨键诗歌中有着安慰人心的`意义,是杨键所向往的恬静传统乡村的重要组成。
《乡村》赞美了乡村的生活,开头是这样的:“我要写一写她家河边的杨柳,/写一写她弯着腰在菜地里的样子,/写一写她家堂屋里的小板凳,/她家的鸭子。”柳树、小板凳、农妇弯腰都勾起了诗人抒写的愿望,因为这些都是乡村传统的遗留,对向往乡村的诗人而言,亲切极了,诗的第二和第三章更进一步把乡村比喻为一头栓起来的驴,驴的眼里有着“忠厚、无言,还有温良……”《柳树》这首诗是专门写柳树的,“温良的乳母一样的柳丝,/在沉静的水边,/轻拂着,/看上去,那么容易。”乳母的抚慰是再家常不过的场景,当诗人体会到柳丝的乳母般的温良淡然,自己人生的坎坷、内心的抑郁都变得微不足道了。诗人甚至发出这样的感叹:“多美啊,/逆来顺受的柳树,/那是在河岸上。”(《一个孤独者的山与湖》)在诗人看来,“那条河/不会留下任何擦痕———”也就是说生老病死,肉体的流逝并不会真正影响到心灵的变化,柳树就是一个启示,柳树的枝条的柔软,被解释为“逆来顺受”,完全任凭命运的安排,但是柳树还是保持了美感,这是一种包容的韧性的传统美。《吠叫》这首诗中,诗人从深夜狗连成片的剧烈吠叫想到人的愤怒,叹息人要多久才能放弃愤怒,而诗人想象冬天的心如落光叶子只剩下线条的冬天的柳丝,“冬天的心呵,/像河边的柳丝,/轻轻地,/和善地,/在岸边,/在水面上,/到底要多久呵……”那内敛简单的和善,是儒家修身所期待的谦谦君子品格。河边柳成了教化世人的老师。这些诗歌中《河边柳》是最为著名的一首,它的新鲜感是不言而喻的,一些最古朴的愿望统统被寄托到了柳树上,着眼小而托旨大。全诗很短,十分精炼:“傍晚的柳树,/要教会我们和平。//公公、婆婆,/岳父、岳母,/夫妻、兄弟,/姐妹、妯娌。//像一根根柳丝,/轻拂在傍晚的水面。”这是一首想象极为独特又显得轻松自然的诗,如诗人小海赞美的:“这首诗自创新制,别出心裁,清新、纯正,不事雕琢,以平淡之语道来,不着议论而能做到情境顿出,情理交融。”理想的人伦关系整体被投射到柳树那丝丝分明的枝条上,柳树温柔和平的姿态象征了理想家庭的和睦状态,而家庭和睦是社会和谐的基础,所以儒家修身齐家是在治国平天下之前,对家庭和睦的重视是儒家文化的一个特色。诗歌非常精练地浓缩了对儒家文化的追慕之情,甚至这首诗可以视为20世纪90年代以来文化界对中国传统文化回归潮流的一个象征性表达,因为传统文化以儒家文化为主流,并且儒释道思想彼此融合。
四、超越和悲悯的柳树———引领精神的上升。
在一些寄托超越寓意的诗作中,杨键还集中表现了柳树因为所寄托的象征而拥有的珍贵感,他看到了超越于现实生活的柳树,可以引领精神上升的柳树,自然与传统融为一体的柳树。如《跃进桥》:“十二月的柳树,仿佛一个纤弱的小女孩,/我们要把她珍藏在心底。/远处的起重机勾勒着黄昏的凄凉,/一个工人和一个农民无言地相遇在桥头。”纤弱的冬日柳树本身,成了工业文明背景下弱势而珍贵的古老文化精神的象征。《长江》这首诗写江边的炼铁的废弃高炉,那位厂长“他毁了多少长江边的柳树和柳树下的/马兰头啊?”对柳树的毁坏更凸显了急功近利对精神的毁弃。
这种超越的柳树在杨键诗中出现得更多,这类柳树不同于古典柳树意象的地方是它们并不具体,诗人既不是即景而写也不是比喻,柳树在此已经虚化,成为一种意念,被寄托了超越和回归的精神,经常帮助诗人营造出有佛教底蕴的空明澄清的意境。这种虚化过程可参考王昌龄《诗格》所云:“搜求于象,心入于境,神会于物”,当然前面所述的柳意象也是多多少少在虚化柳树,只是这里虚化得尤其彻底,更加有佛教的色即是空的智慧。如《满月》描绘了诗人的精神悄悄吸收天地之气的微妙时刻:“他吸收了柳树柔软的部分,/和露水里苍天的寥阔。//即将摆脱他的时代,/那种悲伤的局限。”这首诗写于,可以看出诗人的精神渐渐开始摆脱现实的压迫,得到了与柔软而长久的精神的交融。这不知所措的时代本来压得他难以承受,但是在神奇的自然力量的守护下,诗人恢复了,获得了一点从容。还有在《古典建筑》里诗人如此赞美:“仿佛我们的生命,/是春雨,/是淡薄的柳丝,/和脚下的青条石做成的。”这里同样玄化的柳丝已经融入诗人的生命。
慈悲的观音菩萨用柳枝洒水普度众生,是众所周知的佛教形象,而诗人杨键作为一位虔诚的佛教徒,他笔下的柳意象很自然的超越中又含有悲悯。有时候柳树枝仿佛就是作为居士的杨键在这个世风日下时代的一根最柔最弱的手杖。“你手上抓着一根柳枝,/在那条小径上走着。/那条小径,通向一座寺院/寺院里,塔身庄严、肃穆。”《相依》这首诗从头到尾弥散着悲怆的气息,但不是自伤自怜,也不是同情底层,而是求道者隐忍而沉着的坚定孤绝。柳丝象征悲悯后来在长诗《哭庙》中也有呈现,如“我看到柳丝轻拂在水面就想到它们是贫病者之母。”(《再哭》)还有《地主高庭和之墓》写道:“柳树如亡母,立在河堤边。”联想到观音菩萨也常常被视为拥有无私母性,柳枝几乎可以说是被观音化了。在《农田间的小河水》里,杨键发出疑问,“我还能唱出小河之歌吗?/我还能唱出柳树之歌吗?/我的背景曾经是温馨,/无我,而怜悯的。”答案是肯定的,诗人发现小河就是心灵,老柳树的倒影就是心灵。当诗人进入到佛教辉煌赞颂的意境中,诗人不再孤绝,他发现佛性触目可及,无所不在。柳树在杨键诗歌中获得了在传统诗文里从未有过的意味,这恰恰是因为传统已经衰微,传统缩小为一个整体,需要一根柔弱的柳条来保持最后的韧劲,因为它平凡、温润,生命力很强,却又柔软无比,无形中传递了传统文化刚柔相济之中柔的一方面的生机。
综上,诗人杨键在形象描绘柳树柳枝的基础上,充分运用比喻和象征手法,给源远流长的柳意象带来了新的活力,既有白话诗歌的清新感,避免了唐宋以来柳意象脂粉气的弊端,又扩大了柳意象的意境,推陈出新而又不失古意。这样集中且富有成就的柳意象的发明,对传统文学意象如何焕发青春的诗学问题,是非常好的文本范例。
中国关键词范文
一个指南针,开启蔚蓝的航线,展开全新的地图;一张白纸,推动着亚、欧各国的文化进程……古之四大发明影响深远,而今国外友人又评选出了新四大发明:4g网络,高铁,网上支付,共享单车。
高铁,无疑是如今中国身上耀眼的标签,“高铁换大米”走出高铁外交之路。昔日清朝,960万平方米的疆域无一米铁路,而詹天佑在国外列强的冷嘲热讽下用汗水与智慧凝结了举世瞩目的京张铁路。而今中国,“四纵四横”建立高铁主骨架,运营里程2。2万公里,超越了其他世界各国的总和。这样的变化是无数工程师一代接一代夜以继日的改进、创新下所铸就的,迈过无数的艰辛与汗水,中国高铁才得以林立于世界之巅。高铁前行的速度,是中国飞跃的步伐,铁路的进步是中国不服输的信念,是中国对外来的展望,英国独立报更是表示;“高铁成为中国崛起的最新象征”。
高铁是中国从无到有的突破,从弱到强的累积,而共享单车则是在中国发源,并迅速的发展,吸引了国外友人的注意。自其出现到席卷中国大多数城市,不过半年光景。共享单车创造了一个全新的出行方式:扫码解锁,随处安放,在gps的帮助下能轻松发现周围的共享单车,不可谓不方便矣。与高铁同为方便快捷的代名词,共享单车,更是一种低碳环保的出行方式,在温室效应不断加剧的环境下,保护碧水蓝天,刻不容缓,而共享单车无疑给出了短途出行最好的选择。
古之四大发明,集先人的思想,创新意识所构成,今之四大发明,见证了中国的发展进程,见证了中国的不断强大。从古时翻山越岭数月得见一面,到绿皮火车一路摇摇晃晃驶向目的地,再到如今高铁列车里,看看书,听听音乐,数小时即可到达。四通八达的高铁网络,上千万的共享单车,不仅仅是量的积累,更是质的飞跃。虽然我们仍旧有着许许多多的不足之处,但我们在不停的改进,不断的完善,未曾停下前进的步伐。
见微知著,从高铁,到共享单车,从交通方式观中国之变革,从出行速度知中国之国力。拿破仑曾说过;“中国是一只沉睡的雄狮,它一旦醒来,整个世界都会为之颤抖。”而今,这只雄狮苏醒了,向天发出了震耳欲聋的怒吼。
中国,一个屹立于世界东方广袤土地的大国。自古以来,便有任重道远的君子情怀与担当。而在几十年的改革发展的壮大后,中国,正在以如今所取得的发展成果,来践行与升华所保有的大国情怀与担当。
“一带一路”,是以古代中国与世界各地进行经济文化交流的地理区域为背景所扩展延及世界的由中国发起倡导的全球性区域合作与互助组织。在前不久的“一带一路”高峰论坛上,总书记就在讲话中向成员国承诺,中国会协助各国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地区的医疗卫生条件等。这些承诺,无不体现了中国,在自身已取得巨大古成就的同时,仍不忘带领各兄弟国家一起发展的理念。中国有信心带动成员国的发展,体现了中国的担当。中国要在自己发展的同时也让各国发展起来,更体现了中国自古以来从未忘却的君子般的大国情怀,这样的情怀,始终围绕着一个儒家思想:“仁”,所以,中国,是一个怀有仁义情怀的敢于担当的大国。
“高铁”在近年来随着我国各地域高速铁路网的完备而成为国人口中的“热词”,而在李克强总理的积极推动下,“高铁”这一让国人骄傲的“大国工程”正频繁出现在世界各地,可以说,中国正在以自己的力量,用自己的成果让世界多国受益。值得注意的是,在不同地域修筑高铁有极大的难度对于中国来说,充满了不确定性与挑战,但当今的中国,敢于与发达国家共同竞标承接项目,从未退缩,正体现了中国的自信力。在我看来,活跃在世界各地的中国“高铁”是当今中国在快速发展之后的“道之所存,虽千万吾往矣”的大国情怀与担当。中国以强大的技术为凭,以勇敢自信为后盾,更以帮扶他国发展为已任,向世界呈现出自己的担当。宣扬着中国骨血里所流淌着的“济世情怀”。
中国,是一个拥有五千年绵延不断绝的民族文化古国,而同时,当今的中国,又是一个高速发展的大国。这样的历史与时代身份,让中国选择了成为具有中华民族特有情怀的大国。传统的中华文化已深深融入中国的发展中,并成为中国所独具的“仁义勇敢”的大国情怀,而当今的发展成果让中国有能力有自信地承担起世界共同发展与稳定的重担,此恰为中国的大国担当。
读懂中国的情怀与担当,便读懂了中国的过去、现在与未来。
当今的中国,仍正以坚定的行动,展大国情怀,承大国担当!
挑选论文关键词
国家标准对于学术论文中关键词的描述为:关键词是为了文献标引工作从报告、论文中选取出来的用以表示全文主题内容信息款目的单词或术语,从描述中可见,作为学术论文的关键词必须是单词或术语。这里,有必要对单词或术语加以解释。单词是指能包含一个词素(语言中最小的有意义的单位)的词或语言里最小的可以自由运用的单位,术语则是指某个学科中的专业用语,但许多学术论文作者使用的关键词不仅是单词或术语,还用到许多词组或短语。如杂交/混合有限元法、西北太平洋副热带高压、静态或空载特性实验、多传感器集成和数据融合、bsp程序性能预测工具等等。即使在一些专业性编辑学方面的期刊中,也可以看到诸如:“对策与建议、科技编辑结构方法、编排校合一”等形式的关键词。由此可见,关键词的合理使用,不仅编辑在编辑文章时没有太在意,即使编辑自己在写文章时,也没有在意关键词的合理使用。以上所举例子中的关键词,显然不符合国家标准对关键词的描述,在使用上是不恰当、不合理的。
学术论文中关键词的作用及意义主要有以下两点:
(1)关键词能鲜明而直观地表述文献论述或表达的主题,使读者在未看学术论文的文摘和正文之前便能一目了然地知道论文论述的主题,从而作出是否要花费时间阅读正文的判断。
(2)期刊论文一般都会被题录型或文摘型的二次文献(检索工具)所收录,或被收录到书目型文献数据库(如光盘版《中文期刊数据库》)中。检索工具中的关键词索引和数据库文档中的按关键词编制的倒排文档就是根据学术论文提供的关键词编排的。关键词索引和倒排文档提供了快速检索文献的途径,使读者能很快查到符合要求的文献。因此,关键词具有重要的检索意义。
3.1 写成词组或短语。
关键词使用不当中最常见的问题是将关键词写成词组或短语,如以上提到的那些词组、短语。这些问题的生产都源自作者为了使每一个关键词都尽可能准确地表达论文某一确切的含义,将关键词写全、写完整,进而写成一个词组或短语。对于这种问题,有关编辑教程已明确指出:“一定不要为了强调反映主题的全面性,把关键词写成一句句内容‘全面’的短语”。
3.2 不能准确的反映主题内容。
3.3 将一些泛意词选作关键词。
要切实使关键词的逻辑组合能准确起到提示论文主题的内容的作用,就应使所选的关键词确实能准确提示该文主题内容,但还是能遇到诸如:研究、使用方法、分析、问题、服务、质量等形式的关键词。由于这些关键词几乎在大多数学术论文中都可使用,使其在提示某一论文主题内容的专指性方面的作用就大大降低,失去该关键词应起的基本作用。
3.4 关键词的写作随意性太强。
关键词是主题词的外延或延伸。在信息水平还比较低的情况下,通常要通过主题词来查阅有关文献。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以计算机为主要检索工具查阅文献时已无须再局限于主题词,可以通过输入数个关键词并采用一定的检索策略,就可迅速准确、全面地获取所需文献。但即使是信息化水平较高,如果论文中关键词的写作太随意或使用不当,仍然会极大的影响论文检索的效率。例如:“西北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这个关键词就可以拆分为“西北太平洋”和“副热带高压”这两个关键词,检索时通过合理的逻辑组合(“逻辑和”),一样可以查阅到与该关键词查阅结果完全相同的文献。但反过来,如果以“西北太平洋副热带高压”作为关键词查阅与此相关的文献,若有些文献全文并未出现该词,仅出现像“西北太平洋”和“副热带高压”这样的词汇,这些文献就会漏检,使查阅者失去一些有价值的文献。
4.1 关键词的逻辑组合应能表征论文主题内容。
关键词的主要作用是应能鲜明而直观地表达该论文的主题内容,并有助于查阅、检索。从关键词的一般性描述中可知,每一个关键词都应能表征某个或某一方面的确切含义。要完整准确地提示、表征一篇论文中有一定内涵的主题,就应通过数个关键词的逻辑组合来达到。显然,以一个包含较多内容的词组或短语作为关键词是不符合关键词原意与使用要求的。此外,还常出现在关键词的写作中将研究对象的母体遗漏掉。如:在“鳜传染性脾肾坏死病毒icr489基因序列分析”一文中,关键词只写出:“虹彩病毒;传染性脾肾坏死病毒;icr489基因;序列分析;系统进化”,却将“鳜”这个研究母体漏掉了。显然,这种关键词无法有效地起到表征论文主题内容的目的。
4.2 有助于读者清晰理解论文主题内容。
关键词除了有助于检索外,还应能清晰地提示论文主题。例如:在“论中小学生期刊视角形象的设计原则”一文中,关键词为:“视角形象;设计原则;构成要素;主信息;辅信息”,根本无法提示读者这是一篇讨论中小学生期刊在版面设计、处理方面的文章。如改写成“中学生;小学生;学生期刊;视角形象;版面设计”会更合适些。因此,关键词的写作务必要通过对它们进行逻辑组合以分析是否已达到清晰地提示论文主题内容的作用,否则,就应考虑所选的关键词是否恰当。
4.3 有助于读者检索。
所选的关键词清晰地表征、提示了论文主题内容,还应考虑这些关键词是否有助于论文的检索。如采用“西北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这样的检索词进行文献检索,尽管这些检索词确实准确、清晰、完整地提示了要检索对象的主题,但由于这些检索词写作不符合关键词的一般写作要求与规范,就会出现如以上讨论那样,用这些词作为关键词进行检索时就将遗漏掉许多与该论文密切相关的文献。一篇学术论文关键词选用得是否妥当,关系到该论文被检索的概率和该成果的利用率。因此,正确理解关键词的写作与使用,将直接影响到论文自身的有效价值。
论文摘要和关键词
内容摘录:是文章主要内容的摘录,要求短、精、完整。
关键词是从论文的题名、提要和正文中选取出来的,是对表述论文的中心内容有实质意义的词汇。关键词是用作计算机系统标引论文内容特征的词语,便于信息系统汇集,以供读者检索。每篇论文一般选取3-8个词汇作为关键词,另起一行,排在“提要”的左下方。
主题词是经过规范化的词,在确定主题词时,要对论文进行主题分析,依照标引和组配规则转换成主题词表中的规范词语。
中国关键词
人类的历史可以说是人们从荒地,荆棘中走出的路。而中国,已经走了五千多年的路,并且将继续在这条路上走下去。
法国漫画家格吕克·菲利普斯曾说过:“过去有比现在更多的未来。”在认识中国正在走的路之前,不妨去探索过去的路。长城,中国人在抵御匈奴的过程中用血泪和智慧凝结成的伟大作品。或是因为时势所迫,当时中国正在寻求走向历史顶峰的路。在这条路上,没有深幽的小径通向别国,只有一个统一却又隔离的中国。偏远的地方还只被认为是蛮夷之地。
如果说,长城象征着中国过去走的路,那么,一带一路则是中国正在走的路。一带一路已不是彼时抵御敌人的关塞,而是合作团结,发展经济的快车道。这条路上,没有昔日的血与泪,战火与硝烟,而是联结不同国家共同发展的道路。中国也不再是地图上孤立的版图,也没有什么地方是蛮夷之地。正如同树干上交错的树枝一样,这一条路与其他路的联系也愈加紧密。
一带一路沟通了亚欧大陆不同的国家,而高铁正用它的安全,舒适,便捷缩短着中国与世界的距离,开辟了通向世界的路。在中国,高铁已成为中国制造的名片;在世界,高铁建立了中国与众多国家间的联系。中国用中国技术,搭建起合作的列车站,用速度,拉动经济快车前行。车轮与铁轨的撞击声,似乎预示着新的合作的到来。
从雄伟的长城到代表合作的一带一路,再到彰显中国速度的高铁。这一路走来,经过数辈人的汗水以及无数个灯火通明的夜晚,不断的探索和实践,这条路才缓缓向前。或是因为斗转星移,时代变迁,这条路会延伸出许多不同的内涵。但是蕴含在这条路中的开拓创新,不畏困难的精神却是永恒不变的传统。中国在走出合作共赢的路同时,也在向世界传递着中国精神。
这条路仍有许多值得我们去探索,这条路也将会一直走下去,而我们只需聆听领路人的呐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