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模板的好坏直接影响着教学效果和学生学习质量,教师应该认真对待教案模板的设计和完善。接下来是一些优秀教案的分享,希望对大家的备课工作有所启发。
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小学六年级数学说课稿
各位领导、各位老师:
大家好!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西南师大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比例的意义和比例的基本性质》。下面我将从“说教材、说程序设计、”两个方面来说课。
一、说教材。
1、教学内容:
《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是西南师大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的内容。比例的知识在工农业生产和日常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这部分知识是在学习了除法、分数等的基础上教学的,是本套教材教学内容的第三个单元。而本节课内容是这个单元的第一节课,主要属于概念教学,是为以后解比例,讲解正、反比例做准备的。同学学好这部分知识,不只可以初步接触函数的思想,而且可以用来解决日常生活中一些具体的问题。
2、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标要求和教材的特点,结合六年级同学的实际水平,可以确定以下教学目标:
(1)通过计算、观察、比较,让同学概括、理解比例的意义和比例的基本性质。
(2)认识比例的各局部名称。
(3)学会用比例的意义或比例的基本性质,判断两个比能不能组成比例,并写出比例。
3、教学重、难点:
理解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会用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判断两个比能不能组成比例,并写出比例。
4、教法、学法:
根据本节教材内容和编排特点,为了更好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依照同学的认知规律,遵循教师为主导,同学为主体,训练为主线的指导思想,主要让同学在“计算——观察、比较——概括——应用”的学习过程中掌握知识。
二、说程序设计。
课堂教学是同学学习数学知识的获得,能力发展的重要途径。基于此,我设计了如下的优秀教案。
(一)复习导入。
让同学根据所给信息写出四个比。目的就是为新授进行铺垫,搭建脚手架,同时也为同学后面区分比例和比打下基础。
(二)教学新课。
第一部分:先出示几个比,让同学计算它们的比值,然后通过观察、比较,给这些比分类。通过同学自身的观察、发现,根据比值是否相等来分类。接着追问:“两个比的比值相等,那他们之间可以用什么符号连接呢?”是让同学深刻地了解到,只要两个比的比值相等,就可以说两个比相等。运用黑板上的几个比例式,告诉同学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叫做比例,另外结合教材引导学生观察,在一个比例中,两端的两项叫做比例的外项,中间的两项叫做比例的内项。给同学直观的印象,然后列举几个例子,让同学对比观察,引导同学认识比例的外项和内项以及他们之间的一些特点,并适时组织练习。
第二部分:在认识比例的各局部名称后,我借助多媒体课件,让他们自身说说比例里各局部的名称。通过观察讨论总结出比例的'基本性质:在一个比例中,两个外项的积等于两个内项的积,叫做比例的基本性质。在揭示比例的基本性质时,我先让同学计算,然后观察发现规律,进一步验证规律,最后概括出比例的基本性质。
(三)巩固练习小学数学。
在巩固练习环节中,第1题是用2,3,4,6四个数组成比例,是对基本概念的巩固。第2题是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写出比例,这里需要从同学逆向思维的角度去解决问题。第3题是拓展题,让同学根据当前所学的知识猜数,一方面巩固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的知识,另一方面,为下节课“解比例”做铺垫: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假如知道了比例中的任何三项,就可以求出另外一项,这是下节课要研究的内容“解比例”。最后通过例题和练习进行巩固这节课所学的内容。最后我进行了课堂总结,让学生自己归纳:本节课你有什么收获?你还有什么疑惑?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在一堂课结束之前,我还安排了一定的作业时间,既当堂检查了教学效果,又减轻了学生的课后负担,并在作业时,我进行了个别辅导,让后进生能得到进一步的理解和掌握。
学习无止境,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更加努力地钻研教材、设计教法,力争使每一节数学课都能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最后我忠心希望各位领导、老师多提宝贵意见,谢谢大家!
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小学六年级数学说课稿
1、教学内容:
2、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标要求和教材的特点,结合六年级同学的实际水平,可以确定以下教学目标:
(1)通过计算、观察、比较,让同学概括、理解比例的意义和比例的基本性质。
(2)认识比例的各局部名称。
(3)学会用比例的意义或比例的基本性质,判断两个比能不能组成比例,并写出比例。
3、教学重、难点:
理解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会用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判断两个比能不能组成比例,并写出比例。
4、教法、学法:
根据本节教材内容和编排特点,为了更好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依照同学的认知规律,遵循教师为主导,同学为主体,训练为主线的指导思想,主要让同学在“计算――观察、比较――概括――应用”的学习过程中掌握知识。
二、说程序设计。
课堂教学是同学学习数学知识的获得,能力发展的重要途径。基于此,我设计了如下的优秀教案。
(一)复习导入。
让同学根据所给信息写出四个比。目的就是为新授进行铺垫,搭建脚手架,同时也为同学后面区分比例和比打下基础。
(二)教学新课。
分成两部分:第一部分,教学比例的意义;第二部分,教学比例的基本性质。
第一部分:先出示几个比,让同学计算它们的比值,然后通过观察、比较,给这些比分类。通过同学自身的观察、发现,根据比值是否相等来分类。接着追问:“两个比的比值相等,那他们之间可以用什么符号连接呢?”是让同学深刻地了解到,只要两个比的比值相等,就可以说两个比相等。运用黑板上的几个比例式,告诉同学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叫做比例,另外结合教材引导学生观察,在一个比例中,两端的两项叫做比例的外项,中间的两项叫做比例的内项。给同学直观的印象,然后列举几个例子,让同学对比观察,引导同学认识比例的外项和内项以及他们之间的一些特点,并适时组织练习。
第二部分:在认识比例的各局部名称后,我借助多媒体课件,让他们自身说说比例里各局部的名称。通过观察讨论总结出比例的基本性质:在一个比例中,两个外项的积等于两个内项的积,叫做比例的基本性质。在揭示比例的基本性质时,我先让同学计算,然后观察发现规律,进一步验证规律,最后概括出比例的基本性质。
(三)巩固练习。
在巩固练习环节中,第1题是用2,3,4,6四个数组成比例,是对基本概念的巩固。第2题是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写出比例,这里需要从同学逆向思维的角度去解决问题。第3题是拓展题,让同学根据当前所学的知识猜数,一方面巩固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的知识,另一方面,为下节课“解比例”做铺垫: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假如知道了比例中的任何三项,就可以求出另外一项,这是下节课要研究的内容“解比例”。最后通过例题和练习进行巩固这节课所学的内容。最后我进行了课堂总结,让学生自己归纳:本节课你有什么收获?你还有什么疑惑?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在一堂课结束之前,我还安排了一定的作业时间,既当堂检查了教学效果,又减轻了学生的课后负担,并在作业时,我进行了个别辅导,让后进生能得到进一步的理解和掌握。
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小学六年级数学说课稿
二、说教学设计。
课堂教学是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获得,能力发展的重要途径。基于此,我设计了如下的教学设计。
(一)复习导入。
先复习比的一些知识,什么叫比?什么叫比值?然后出示四个比让学求比值。揭示课题。
(二)教学新课。
分成两部分:第一部分,教学比例的意义;第二部分,教学比例的基本性质。
第一部分:先出示例1,让学生写出比,再计算它们的比值,然后观察、比较,发现比值相等,问:“那他们之间可以用什么符号连接呢?”是让学生深刻地了解到,只要两个比的比值相等,就可以说两个比相等。运用黑板上的几个比例式,告诉学生象这样的式子就叫做比例,给学生直观的印象。教学比例的意义后,及时组织练习。第一个是判断导入部分的四个比能否组成比例,并说明理由。第二个练习是,判断两个比是否能组成比例,在这个过程中,不仅运用了比例的意义,而且对比的性质也有一定的运用,以培养学生从多种角度解决问题的能力。第三个练习是写出比值是0.4的两个比,并组成比例。三个练习,每一个都在逐步的延伸,意在达到熟练运用比例的意义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二部分:在认识比例的各部分名称时,从比较比和比例有什么区别引出比例各部分的名称。
在揭示比例的基本性质时,我先让学生计算,然后观察发现规律,进一步验证规律,最后概括出比例的基本性质。接着就做些练习对所学的知识进行巩固及应用。特别强调了已知两个外项的积等于两个内项的积,利用这个式子改写成比例。
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学期说课稿《用比例解决问题》
一、知识聚宝盆。
1、甲乙两地路程一定,每小时所走的路程和所用时间成()比例。
2、每袋大米重量一定,大米袋数和总重量成()比例。
3、圆的半径与圆的周长成()比例。
4、同时同地竿高和在阳光下的'影长成()比例。
二、列比例小高手。
一本书,每天看15页,10天可以看完,如果每天看20页,x天可以看完。
三、某服装厂3天加工240套服装,照这样计算,加工720套服装需几天?
八、科学家往往具有非凡的毅力和不懈探索的精神。居里夫人从24吨废矿渣里才能提炼出0.1克镭。照这样计算,要提取1.8克镭,需要多少吨这样的废矿渣进行提炼?(用比例解)。
六年级数学《比例的基本性质》评课稿
3月1日在学校的教研活动中,冯老师给我们做了一节精彩的课——《比例的基本性质》,结合本次教研活动主题“课堂练习设计的有效运用”,谈几点自己的体会:
1、练习要贯穿整节课的始终,从问题导学开始,冯老师就利用比的意义引入,然后让学生根据比例的'意义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在复习中导入新课;接着老师在新课教学后及时的训练,在合作交流中将练习设计成“试手气,展才气”,将易混、易错的题集中展示给学生,不仅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也提高了学生的辨别能力。
2、本节课的练习集中体现了课堂教学内容的精华,整节课高密度高容量的练习,容不得学生有丝毫的懈怠,这也是冯老师长期训练的结果。
3、冯老师的练习设计体现了层次性,关注了所有的学生,真正让所有学生每天都有一点进步。
总而言之,冯老师的这节课给我们起到了引领示范的作用,值得我们学习。
建议:如果能在拓展练习中设计一些生活中的问题,让学生感到比例的基本性质在生活中的运用,就更好了。
六年级数学成正比例的量说课稿
认识成正比例的量这一局部内容是在教学过比和比例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着重理解正比例的意义,关系是比较重要的一种数量关系,同学理解并掌握了这种数量关系,可以加深对比例的理解,并能运用它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同时可以进一步渗透函数思想。我在教学中注重以下几点:
一、从观察中考虑。
小同学学习数学是一个考虑的过程,“可以说,没有考虑就没有真正的数学学习。本课教学中,我注意把考虑贯穿教学的全过程。我出示书本例1的表格后,引导同学进行观察,并考虑:表格中的两种量怎样变化的?两种量之间有怎样的关系?你发现了什么?从而得出:两个相关联的量,初步渗透正比例的概念。这样的.教学,让全体同学在观察中考虑、在考虑中探索、在探索中获得新知,大大地提高了学习的效率。
二、在合作交流中感悟。
三、在生活中运用。
归纳总结出了正比例的意义后,我布置了让同学说说生活中的一些正比例关系,并判断一些量是否成正比例,培养同学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从而体会到数学的内在价值。
六年级数学《比例的应用》评课稿
毛老师的这节《比和比例》课,教学目标明确,教学内容比较适当,在短短的一节课里,学生既理解了比例的意义和掌握了两个比组成比例的标准,又发展了学生观察、分析、判断、总结能力,较好的总结复习比和比例的知识,合理的选择了教学方法,整个过程有两大突出特点:
一、教学方法方面。
教师根据教学目的、教学内容、教学对象选择了教学方法,按照学生的已有知识,由具体到抽象,由个别到一般,深入浅出,因势利导,达成教学目标。课堂教学的安排,以复习总结为主线,以练习为辅助,使学生的主体作用在教师的主导作用下得到充分发挥,教师运用愉快教学方法,以良好的情景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教与学的'双边关系处理得较好。整节课安排有序,变化有致;既有高潮又有适时调整。课堂教学自然流畅,活而不乱。
二、教学内容方面。
1.始终以复习课教学方法整理所学知识,让知识结构化。
在知识处理上比较明显的特点是:教师把握住了比、比值、比例这些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比例的意义是在学生已学习比的意义和熟练求出比值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找准了新知识的生长点,抓住了两个比的比值相等这一本质进行教学。在知识的复习检查这一环节中就强调了找比值相等的两个比,这就为学习新知识提供了“最佳关系”和知识的“固定点”。抓住比和比值的特点,进行对比,比较。抓住了学生的弱项,有利的进行了教学。在钻研教材时,教师注意分析教材的来龙去脉和教材的内部结构,还注意研究学生已有知识基础,充分利用迁移规律,培养学生尝试探索的精神。
2.精心设计练习。
围绕本节课的重点,进行分层次:
第一层次是基本练习。这组题起点低、题型简单,通过练习增强对比意义的深刻理解,为后面的练习打好基础。
第二层次是变式练习。基础知识特征没变,而练习形式多变,使学生进一步掌握知识,有利于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深刻性。
第三层次是发展性练习。它具有启发作用,鼓励学生带着问题探索、发现规律。
六年级数学《比例的基本性质》评课稿
听了冯老师的这一课后,我感到受益匪浅。最突出的有以下几大亮点:
1、冯老师每一环节的名称也起得颇有新意,“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众人拾柴火焰高”,“试手气,展才气”等,既温馨,又很好的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2、思路清,环节紧。找准新旧知识切入点提问导入:让生回顾比例的意义,引出比例各部名称,再让生猜测比例内项乘积与外项乘积的关系,然后让生自主计算验证,并通过举一反三发现出内项乘积与外项乘积的等量关系,最后导生抽象概括出比例的基本性质。这样一环紧扣一环,条理相当清楚。
3、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充分体现。在探索比例的性质这一环节,教师导生自觉弄清四个项,并给充分的时间让生猜想同项的乘积是否相等,再进行动手计算验证,并通过多练习使生发现与总结出比例的性质。整个环节都由生自主构建知识的形成,使生尝到了学习成功的喜悦,因而信心十足。
4、本节课的练习形式多样,针对性强,层层深入,反馈及时。教师注重新旧知识的结合,使学生所学更加的系统。
5、冯老师的评价多样,有语言的激励性评价,有小组积分评价,使得学生学习气氛很好。在教学结束时,冯老师抽学生在“比例性质”中各选一字,看后面的分值给小组加分,好似给整节课画了一个完美的句号。而更妙的是其中一字后面居然是问号,冯老师让学生想这个问号代表几就可以组成比例了,达到了锦上添花的效果。
六年级数学评课稿
本课是在学习了分数除以整数和整数除以分数的基础上进行的,学生已经初步感受到一个数除以另一个数时要变除为乘,去乘除数的倒数。这节课则是进一步丰富分数除法的内涵,扩展到分数除以分数,并由此统一分数除法的法则。
教者精心设计教学过程,引导让学生利用知识的迁移得出分数除以分数的计算方法,并用不同的策略来验证此猜想是正确的。然后再进行归纳总结出分数除法的统一计算法则,最后再经过一系列的练习让学生在充分感性的基础上加以巩固。
课始让学生先来编几道分数除法的算式,然后让学生通过观察比较进行分类,这样既对已学的分数除以整数和整数除以分数的计算方法进行了梳理,又很自然的过渡到了本节课所要学习的重点,并为探究分数除以分数的计算法则做好了铺垫,同时深化了学生对知识之间内在联系的理解。
在出现了分数除以分数的题目之后,教师鼓励学生主动思考,并且凭借自己的感觉和猜想直接尝试解决这种类型的题目,学生兴趣盎然地接受挑战。然后再组织学生用不同的方法来验证自己的猜测。正因为教师相信学生有这样的能力,才有这样的设计,才有学生积极主动的思考和交流。最终证明了同学猜想是正确的,让大家体验了成功的快乐。经历这样的学习过程,学生的学习信心无疑会得到增强,并乐于在今后的学习中运用“观察比较——提出猜测——探索验证——解决问题”这样一种学习策略。
不管是在导入部分学生编题得到的除法算式,在分数除以分数的计算方法的探索验证中,在后面的每一个练习中,甚至是在课堂小结中,教师都是先让学生进行独立思考,在前后或小组内进行交流,再进行集体交流,为学生提供了一个个能充分展示自己的舞台。
例如:先计算再比一比的题目安排,已经不满足于简单的方法运用这一层次,而是引导学生建立一种宏观视野,在熟练运用计算方法时,探讨分数除法中的规律,这是一种更高的系统化。
建议:
1、对于学生每次做题的结果应该及时进行评价,让所有的学生感受到成功的喜悦。特别是在学生自己独立猜想方法尝试解决了分数除以分数的题目之后,应该重点鼓励,让他们感受快乐,增强信心,以更好的状态投入到下面的学习中去。
2、教学中引导的语言如果能注重一些细节主,效果就会更好一些。
六年级数学解比例试题
今天教学了《解比例》,这节课实际上是一节比例基本性质的应用课。在解比例中,要先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把含有未知项的比例式改写成方程,再运用解方程的方法解比例。在把含有未知项的比例式改写成方程时,要注意外项(或内项)乘积等于内项(外项)乘积的运用,不能用错。课后回顾这节课,虽然总体来说比较顺利,但也有值得反思的地方。
一、局部同学没有掌握好比例的基本性质,在解比例时胡乱解比例,不是把两个外项相乘,也不是把两个内项相乘,而是“打乱仗”……这局部同学学习目的不明确,学习动力缺乏,对学习没有兴趣,对于这样的同学教师要有更多的耐心和理性对待,否则丝毫不会有效果。
二、局部同学在应用方程的知识解比例时遇到了较大的困难,其原因是四、五年级学解方程的知识时有疏突知识掌握有欠缺,不懂得应用加、减、乘、除法各局部之间的关系去解题。对于这局部同学要进行补课,让他们熟悉加减乘除法各局部之间的关系。
三、对于同学来说,和时的鼓励、褒扬,使其得到更充沛的情感体验,对他们的发展会起积极的作用,由于事先没料到以上两问题,在备课时准备得不是很充沛,在上课时也没有和时有效地做好调整,让同学自我发挥,交流讨论的机会较少。所以有些遗憾。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六年级数学比例尺的课件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比例尺的意义,学会求比例尺。
2、使学生经历比例尺产生过程和探究比例尺应用的过程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结合情境使学生体验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理解比例尺的概念,根据比例尺的意义求出比例尺。
难点:
教学内容:
一、情景导入,明确比例尺用途。
师:同学们,我国国土面积有多大?(960万平方公里)。
大家知道吗?我国的国土面积居世界第三位。这么大的面积,我可以现在就展示出来,大家相信吗?(大屏)我是怎样做到的呢?(缩小)在现实生活中有时根据需要把图形放大或缩小若干倍再画到图纸上。那么大家猜猜:这张图把中国领土缩小了多少倍?(100000000)。
二、归纳概念。
师:1:100000000中的1表示什么?(图上距离)那么,100000000呢?(实际距离)这两个距离是以什么形式出现的呢?(比)我们赋予这个比一个新的名称------比例尺。(板书课题)那么,比例尺怎么求呢??图上距离:实际距离=比例尺(板书)我们还可以把它写成比的形式。(板书)。
理解1:100000000的意义。(图上距离1厘米,表示实际距离100000000厘米。)同桌互说。出示习题。
师:比例尺是一个大家族,他们是一对孪生兄弟。左面的这个比例尺也可以写成分数形式。由于他们是数字组成的,我们称他们为数值比例尺。右面的这个比例尺所表示的意思是图上距离1厘米,实际距离50千米。也可以用它(大屏)表示。他们是由线段组成的,我们称为线段比例尺。在画线段比例尺的'时候要注意线段的长度要是1厘米。在最后面的数字末尾加一个单位名称。
师:在生产中,有时由于机器零件比较小,需要把实际尺寸扩大一定的倍数以后再画到图纸上。
师问:你知道2:1是什么意思吗?(图上距离2厘米,表示实际距离1厘米)你发现了什么?前项大于后项。这个图形比实际的要大。(比例尺前项比后项大时,就表示放大。)。
师:请看大屏,仔细观察这2个比例尺,你发现了什么??(总有一个数字是1)(小结:为了计算方便,通常把比例尺写成前项或后项是1的比。)。
三、讲解例题。
1、出示例题,指名读题。
2、结合公式“比例尺=图上距离:实际距离”列式。
3、强调:比例尺在计算的时候要统一单位。比例尺没有单位名称。
四、习题练习。
2、填空。
(1)()和()的比叫做这幅图的比例尺。
(2)通常把比例尺写成前项或后项为()的比。
(3)比例尺分()比例尺和()比例尺两种。
(4)比例尺表示图上1cm的距离代表实际距离()km,转化成数值比例尺是()。
3、判断。
(1)所有的比例尺的前项都是1。()。
(2)一幅图的比例尺应根据图纸的大小来确定。()。
(3)一幅图的比例尺是8:1,这幅图所表示的实际距离大于图上距离。()。
(4)地图上量得5cm的距离表示实际400m的距离,这幅地图的比例尺是1:80。()。
(5)一幅地图的比例尺是1:500000厘米。()。
(6)比例尺就是一把尺子。()。
六年级数学比例教案
1.知识与技能:认识比例,知道比例的的内项和外项,理解和掌握比例的基本性质,会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观察、比较,培养学生分析、比较、抽象和概括的能力,经历认识比例和比例的基本性质的过程。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国旗中隐含的数学规律,丰富关于国旗的知识,培养学生爱国旗、爱祖国的情感。
六年级数学比例教案
学生思考回答(挖掘学生生活经验)。
同学们知道的真多,说明同学们平时认真观察,是个有心人。
二、引导探究,自主建构。
活动一:探究比例的意义。
1.你了解到哪些关于国旗大小的知识?
学生交流,给学生充分的交流机会。
(1)猜测。
预设:生1、长和宽的比值相等;生2、宽和长的比值相等,
(2)小组验证。
每个小组任选两种规格国旗,验证一下每种国旗长和宽之间存在的规律。
(3)展示交流小组验证结果,学生到黑板前板书得出结论。
预设:每种国旗的长和宽的比都是3:2,他们的比值相等。
每种国旗的宽和长的比是2:3,他们的比值相等。
怎么判断两个比是不是成比例?
试一试,判断下面哪组中的两个比可以组成比例。
2:3和6:94:2和28:405:2和10:420:5和1:4。
活动二:探究比例的基本性质。
2.小组内验证猜测结果。
3.展示验证猜测情况。得出结论,
预设:
“在比例里,两个外项相乘的积就等于两个内项相乘的得数”。
“在比例里,把两个外项乘起来,再把两个内项乘起来,它们的得数是一样的”。
教师归纳总结。
同学们说得对,在比例里,两个外项的积等于两个内项的积。这就是比例的基本性质。
板书:比例的基本性质。
谁能用分数形式表示以上比例?怎样求两个内项和两个外项的积呢?(分子和分母交叉相乘)。
三、强化训练、应用拓展。
同学们学习了比例的意义与性质,那么能利用它们解决实际问题吗?
1.判断下面哪组中的两个比可以组成比例?
(1)6:9和9:12。
(2)1/2:1/5和5/8:1/4。
(3)1.4:2和7:10。
(4)0.5:0.2和10:4。
2.判断。
(1)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叫做比例()。
(2)0.6:1.6与3:4能组成比例()。
(3)如果4a=5b,那么a:b=4:5()。
3.填空。
5:2=80:()。
2:7=():5。
1.2:2.5=():4。
在一个比例里,两个外项互为倒数,其中一个内项是6,另一个内项是()。
在一个比例里,两个内项的积是12,其中一个外项是2.4,另一个外项是()。
4.写出比值是5的两个比,并组成比例。
5.根据3a=5b把能组成的比例写出来。
四、自主反思、深入体验。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六年级数学评课稿
听了李新荣老师的这节《圆的整理和复习》后,我感觉李老师对教材还是深入钻研的,能抓住圆这部分知识的重点、难点、易混点进行教学。知识点复习全面,几乎达到了面面俱到。这节课具有以下特点:
1.这节复习课李老师引着学生回忆知识点,将分散学习的知识,通过复习使之串成线、连成片,使之条理化、系统化。
2.课上得生动有趣,把学生当作学习的主人,将课堂交给学生,在课堂上充分让学生说、让学生想,让学生做。
3.李老师注意复习课的特点,注重知识间的联系,重视知识的形成过程,巧妙设计教法。如:用课件帮学生回忆圆的周长、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
4.形象生动的多媒体画面,可以真实再现圆的有关知识,激起学生共鸣,帮助学生更清楚地体验圆的周长和面积的推导过程和联系与区别。
5.教给学生知识的同时,还教给学生数学思想和数学方法,如推导圆的周长和面积时,明确告知学生运用的是化曲为直的转化思想。
听了这节课后我有两点不成熟的建议:
1.这节课虽层次分明,有梳理、有训练,但总觉得学生复习的主动性没有得到应有的发挥。我们知道复习课除了帮助学生梳理、引导、训练之外,还需要引领学生逐步掌握复习方法,教学时应放手让学生整理知识,并对形式各异的整理结果进行互助评价甚至争辩。培养他们的概括能力。
2.延伸、拓宽知识是复习课的基本特点,体现综合性、灵活性、发展性,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李老师这节课由于时间不够,只是围绕知识点进行了练习,没有综合性或有一定难度的练习。
六年级数学复习正反比例
加深认识正比例关系和反比例关系的意义,进一步掌握判断两种相关联的量是否成正比例或反比例的方法,进一步掌握正、反比例应用题的解题思路和解题方法,提高解题能力。
一、揭示课题。
。
1、做复习第4题
思考:各成什么比例,并说明理由
2、整理正、反比例的意义。
说说:正反比例的'意义各是什么?它们有什么异同?
判断:正、反比例的关键是什么?
3、做复习第5题
1、整理解题思路
(1) 做复习第6题
说说:各成什么比例的应用题,为什么?
(2) 小结:解答正反比例应用题应怎样想?
(判断正、反比例=找出对应数值=列出等式解答)
在解题看法上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2、综合练习
(1) 做复习第8题
提问:药粉和水的比是1:500你是怎样想的?这两道题成什么比例,为什么?
这道题还可以怎样做?
(2) 做复习第10题
要求列出不同解法的式子。
评讲:说说各是怎样想的。
这节课复习了哪些内容:谁来说一说这节课你掌握了哪些知识或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