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文秘知识>中国人口问题初探论文(优质19篇)

中国人口问题初探论文(优质19篇)

时间:2024-03-01 12:37:06 作者:影墨

范文范本是为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写作技巧而提供的一种参考文本。小编精选的这些总结范文都经过精心筛选,具有一定的可靠性和权威性。

高校预算管理存在问题与对策初探的论文

摘要:劳动合同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得到全面肯定的劳动用工制度,实施已有相当长时闻,但仍有不少单位在劳动合同管理中屡屡发生不规范的搛作、欺诈、侵权等行为,因此引发争议颇多。文章从高校劳动合同管理中存在的劳动合同期限、事实劳动关系、无效劳动合同等几个方面问题着手,具体分析了产生问题的原因.进一步提出了加强高校劳动合同管理的对策建议。

劳动合同是劳动者与用人单位确立劳动关系、明确双方权利和叉务的书面协议,是保护双方合法权益的根本保证,劳动合同制是世界各国普遍采用的用工制度。随着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和经济全球化进程的推进,对劳动合同的形式和内客、劳动关系的协调机制提出新的要求,加上劳动关系自身的复杂性和特殊性,在劳动合同管理中不规范的攮作、欺诈、侵权等行为屡屡发生,从而引发劳动争议颇多。本文仅就高校在劳动合同管理过程中存在的几个问题,谈谈笔者的一些认识。

1.劳动合同期限问题。《劳动法》规定了有固定期限、无固定期限和以完成一定工作为期限三种不同形式的劳动合同。其中,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是不约定终止日期的劳动合同。只要用人单住和劳动者达成一致,不出现法律、法规规定或双方约定的事项,劳动合同就不能解除。根据劳动部门的相关规定,如果劳动者提出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的要求,用人单位就应当与之签订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

劳动合同主要有以下几种:

(1)劳动者在同一单位连续工作满10年以上,当事人双方同意延续劳动合同的;

(2)在固定工转削过程中,工作年限较长,且距法定退休年龄1o年以内的;

(3)复员、转业军人初次就业的;

(4)农民轮换工转为城镇户口的合同制工人,连续工作满1o年以上的;

(6)符合地方政府规定的其他条件的。

但在高校,由于教职工。特别是低学历低层次的教职工根本没有能力与学校讲条件,有一些学校对长期工作的教职工的劳动合同也是一年一签,这样造成劳动者在同一单位工作十几年甚至更长时间后,在年老体弱时圜单位不愿与其签劳动合同而丧失就业机会,使老无所养,病无所医。

2.事卖劳动关系问题。事卖劳动关系是指劳动者与用人单位就耒些劳动权利和叉务达成口头协议,形成劳动者向用人单位提供劳动、用人单位给劳动者支付劳动报酬的事实上的劳动关系。它是一种极不稳定的劳动关系。由于双方当事人的权利叉务未以书面合同形式加以明确规定,故往往导致劳动关系紊乱,劳动争议频繁发生,给社会和当事人都造成一些不必要的损失。在现实生活中,由于诸多原因,高校与劳动者之间不签订劳动合同形成事实劳动关系的情况非常普遍,严重损害了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妨碍了劳动合同制的顺利推行,从而引发的劳动争议也越来越多,增加了社会不稳定因素。

3.无效劳动合同问题。无效劳动合同是指由于缺少有效要件而全部或部分不具有法律效力的劳动合同,我国《劳动法》明确规定两类劳动合同无效:一是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劳动合同;二是采取欺诈、威胁等手段订立的劳动合同。无效劳动合是不受法律保护的。在高校,它主要表现为学与劳动者签订的如手续不齐备、程序不合理、内容不合法的劳动合同,以及不给职工办理社会保险、伤残自负、工资低于当地最低工资起付线、劳动时闰过长、没有加班工资等权利叉务不对等的劳动合同,从而使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劳动秩序较为混乱。

二、存在问是的原因分析。

1986年7月12日,国务院发布了国有企业实行劳动合同制度暂行规定》,要求企业新招收工人统一实行劳动合同制。1995年1月1日,《劳动法》颁布实施,国家、各省、市、自治区为了配合《劳动法》和劳动合同制度的实施,先后下发了一系列文件、规定等,大力宣传介绍《劳动法》和劳动合同制度,但到现在.仍有很多违反《劳动法》和劳动合同制度的现象发生,究其原因,是由各方面因素所引起的:

1.劳动者缺乏自我保护意识,一些高校有意逃避法律责任。现阶段,一些高校与职工法制观念和法律意识淡薄,对《劳动法》以及劳动合同制度的有关法律法规缺乏了解。劳动者缺乏自我保护意识,不知道要用劳动法》和劳动合同制度来保护自己,他们签订的劳动合同基本都是学校规定好合同条款,自己签个名字就算签好合同了;有的职工认为劳动合同只是形式,可有可无;有些职工甚至不知道有《劳动法》,不知道要签订劳动合同。而少数高校故意不与职工签订劳动合同,或不愿签订长期合同,就是想可以不受约束,随时将劳动者解雇而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2、管理不规范。工作不到位。部分管理人员不懂如何签订劳动合同?签了怎么管理?致使签订了内容不齐全或者违反法律法规规定的劳动合同;也有的将劳动合同签好后就搁在一边,没有及时办理合同的鉴证、续签、变更、终止等手续;甚至有些单位劳动合同签好后无专人负责保管,造成劳动合同遗失。

3.对劳动合同解除和终止条件缺乏了解。很多高校对劳动合同的解除和终止缺乏必要的了解,认为劳动合同一旦签订了就不能解除和终止,否则就是违约。学校就应该承担违约责任。他们担心如果与职工签订了长期劳动合同.以后职工表现不好或单位进行内部机构改革需要精减职工,以及因学校工作需要调动职工的工作岗位时,如果职工不服从学校的安排。学校的工作就比较被动。

4.劳动关系主体地位不平衡。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劳动关系主体地位从法律上讲是平等的,但由于我国现阶段大量外地民工进城务工,城市下岗失业人员又大量增加,劳动力市场严重供过于求,使劳动者较难找到工作,有单位录用,他们就非常高兴,有时明知自己的地位不平等,但为了一份来之不易的工作.只能忍气吞声,当自己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不能用法律武器来保护自己。即使有的人具备法律知识,但由于他们处于社会弱势地位.无权无势,人地生疏,找工作不容易,遇到有单位违反《劳动法》,侵犯自己的合法权益时,能忍尽量忍,这样导致了个别用人单位更加有恃无恐,他们提出很多不舍理条件要求与劳动者“协商”,如果能“协商一致”,用人单位就同意聘用,如果无法“协商一致”,用人单位就另请他人。

5.传统的用工观念没有彻底改变。长期以来,计划经济体制下的用工制度,使高校形成了事实上的用人终身制,广大教职工吃惯了“大锅饭”.坐惯了“铁交椅”,对劳动合同制度不以为然,认为反正是单位的职工,签不签劳动合同都无所谓,这样就形成职工向学校提供劳动,学校向职工支付劳动报酬的事实上的劳动关系。

三、对策建议。

1.形成理论学习氛围,增强劳动合同意识。当前,最主要的任务是要在广大职工中形成人人学法、懂法、用法的良好氛围,高校领导干部要带头学习《劳动法》,要有较强的劳动合同意识,支持人事部门工作;人事劳资干部要加强《劳动法》及有关法律法规的学习,严格执行国家政策,科学规范地实施劳动合同管理,单位招收职工要及时签订劳动合同,及时办理合同的续签、变更、鏊证、终止、解除等相关手续。同时深入探讨建立完整规范的劳动合同的操作程序,给领导发挥好参谋和助手作用;广大职工要学好《劳动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在劳动合同签订前,劳动者与用人单位可以本着“平等自愿”的原则自由协商劳动合同的内吝,但在劳动合同签订后,双方应该严格遵守,全面履行如一方侵犯了对方的合法权益.过错方应根据其过错情况承担相应的责任2.建立劳动合同台账,强化劳动合同的日常管理工作。各用人单位应当建立劳动合同台账,对劳动者的基本情况,如姓名、性别、参加工作时间、工作部门、本单位工作年限、文化程度、工作岗位、劳动合同期限、起始、终止时间、劳动合同的约定事项、违约规定等相关内容一一登记在册,并对劳动者履行劳动合同情况、个人表现、部门意见、奖惩等有关资料也要有详细的记录,加强对劳动合同的签订、续签、鉴证、变更、终止和解除等各个环节的管理.以便能对劳动者、劳动合同进行动态管理。

3.明确规定由用人单位对事实劳动关系承担不利后果。《劳动法》第19条规定:“劳动合同应当以书面形式订立”事实劳动关系是不受法律保护的,这就意味着劳动者不能享受《劳动法》规定的各种权利和待遇。而事实劳动关系的形成大多是由于用人单位不履行签约叉务所造成的,让无过错劳动者承担由此造成的不利后果,违背了《劳动法》的基本宗旨。因此建议将与劳动者签订劳动合同作为用人单位的义务加以明确规定,并由用人单位对事实劳动关系承担不利的后果。从世界各国劳动立法看,有许多国家都采取了此种制度,将事实劳动关系视为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关系。法国劳动法典第l123—3一l0条规定.劳动合同进行到劳动合同到期之后,该合同即成为不定期劳动合同。《利比亚劳工法第25条规定:“假如订立的'是定期的合同,并且在期满后,当事的双方没有明确商定合同期限延长情况仍继续信守合同,则认为定期合同已延长为不定期合同。”

4.扩大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的签订范围。按照国际惯例,劳动合同通常可分为定期劳动合同和不定期劳动合同。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被称为不定期劳动合同。许多国家限制签订定期劳动合同,鼓励签订不定期劳动合同。如《法国劳动法典第l122一l一1条规定,只有在下列几种情况下才允许用人单位与劳动者签订有固定期限劳动合同:(1)某一受薪雇员缺岗,其劳动合同暂时终止,工作岗位被取消之前雇员已最终离开,且此事由已提交企业委员会处理,或者在没有企业委员会的情况下,已提交员工代表处理,或者依不定期劳动合同招聘的受薪雇员尚未到岗,需要人替代;(2)企业活动量增加;(3)具有季节性的工种,或者在法定或集体协议或协定确定的某些行业内,由于行业活动的性质以及这些工种的临时性特点,习惯上不订立不定期劳动合同。此外.为防止用人单位通过不断延长定期合同来逃避和劳动者签订不定期劳动合同的义务,《法国劳动法典》还规定,定期劳动合同自其签订时,就应当明确规定合同的到期日期,且合同的最长期间不得超过l8个月,并且规定订立定期劳动合同必须以书面形式,并应准确表述订立合同之原因,非如此订立的合同视为订立了不定期劳动合同。

不定期劳动合同的适用范围广,是劳动者与用人单位签订劳动合同的首要选择,这对劳动者而言.有助于他们形成对所在单位的职业责任感和认同感,将自已与单位的命运紧密联系起来,更好地发挥其工作积极性,长期积累工作经验,提高工作效率,保持社会稳定;对用人单位来讲,有利于减少频繁更换关键岗位的关键人员而保守单位机密、稳定职工中的骨干队伍,保持工作的连续性。我们应该加以借鉴,这对劳动者、用人单位、社会三方都有利。

6.签订合法有效的劳动合同,并保证它的有效履行。首先,劳动合同是一种合同.具有一般合同的法律特征,签订劳动合同须满足协商一致、双方法律地位平等、意思表示真实、权利义务对等等法律要素,建立劳动关系应当订立劳动合同,订立劳动合同应遵循平等自愿的原则,不得违反法律法规。其次,劳动合同应当采用书面形式订立,订立的劳动合同内容要完整、具体,劳动合同的条款应当包括《劳动法》所规定的七个方面内容,另外还可约定如试用期、保守商业秘密等其他条款。第三,确实弄懂引起劳动合同无效的原因,防止订立无效劳动合同,一般来讲,引起劳动合同无效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

(1)劳动合同的主体不舍法;

(2)劳动合同的内容不合法;

(3)劳动合同的形式和签订程序不合法;

(4)采用欺诈、威胁等手段订立的劳动合同。

第四,赔偿劳动者损失,劳动者作为社会中的弱势群体,是劳动合同无效后最容易受到伤害的对象,因此。需要法律的特别保护,对无效劳动合同所造成的劳动者损失,应由签订无效合同的用人单位负责赔偿,《劳动法》第97条亦规定:“由于用人单位的原因订立的无效合同,对劳动者造成损害的,应当承担赔偿责任。”第五,对用人单位进行罚款。这主要针对用人单位屡次故意订立损害国家或劳动者利益的无效劳动合同采取的一种惩罚措施。

劳动合同依法签订后,双方当事应严格遵守,并保证它的有效履行,只有当事人双方都能按规定积极地履行合同的全部义务后,才能保证充分实现各自的权利,也才能保证劳动过程正常、高效地运行。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高校预算管理存在问题与对策初探的论文

摘要:将高校经济合同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应的对策,从而保证高校教育教学、科学研究和服务社会事业的正常发展。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发展和完善,经济合同作为连接市场交易主体间的重要纽带,正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作为人们传统观念中以教书育人为使命的高等院校,在教育教学、科学研究和服务社会的三大功能逐渐被社会普遍认可后,高校与社会的联系更加日益密切,特别是随着市场经济的飞速发展,高校更多的参与到经济生活的方方面面,在社会经济活动中表现的越来越活跃。经济合同作为高校参与社会经济活动的重要纽带和形式,有的高等院校因缺乏对经济合同的足够重视,没有统一的合同管理机制,导致出现经济问题时责任不明确,法律纠纷频频发生,经济损失严重。因此,加强经济合同管理成为高校参与市场经济运行健康、安全与否的重要内容。

1.法律观念淡薄,风险意识不强。在法治社会中,法律应具有最大的权威和最高的效力,任何组织和个人都必须服从法律,严格办事,有效地规避风险。然而很多高校由于对经济合同中存在的法律关系缺乏足够的认识,把经济合同简单的理解为经济交往活动中的一种书面记录而不注意保管,有时甚至碍于面子、人情等不签订任何书面交易凭据,或者只是抱着一种“走过场”的心态草率的签订经济合同[1]。这显然没有认识到合同与市场、合同法律、合同管理这三者之间关系的重要性,导致合同签订生效后,在履行过程中给学校带来了极大的潜在财务风险。

2.经济合同管理机构、人员、制度不落实。首先,很多高校没有明确的经济合同管理部门,对经济合同的确定缺乏统一的管理,有的高校也主要是流于形式,应付检查,并没有把经济合同管理工作落到实处[2]。其次,经济合同管理的专业人才匮乏,由于经济合同的涉及面较广,专业性较强,因此要求经济管理人员具备宽广的知识面和熟练的专业技能,熟悉《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等有关法律法规。但是,当前大部分高校很少配备专业的技术管理人员,把高校经济合同管理看成一项简单的事务性工作,甚至直接指定由一般办公人员管理合同,管理人员的水平参差不齐,无法保证高校在经济活动中规避风险的要求。最后,缺乏具体的经济合同管理制度,我国很多高校都没有建立起完善的经济合同管理制度网络,高校现有的相关规定存在很多的问题和缺陷,没有把经济合同管理看成一项重要的高校管理工作来抓。因此,一旦发生经济合同纠纷,由于责任不明确,管理不到位造成的损失只能由学校自身来承担。

3.经济合同内容不严谨、条款不完备。当前,部分高校参与社会经济活动中与外单位签订的经济合同不够严谨,不严谨就是指签订的经济合同不准确和不全面,容易引起误解和产生歧义,导致合同难以履行或引起争议。订立合法有效的经济合同,应体现双方的真实意见。不能只讲正面,不讲反面,如果经济合同本身内容不严谨,条款不完备,那么一旦发生违约情况则很难处理,最危险的还是其给学校带来不必要的财务风险和经济损失。

4.经济合同履行,缺乏监督。经济合同是高校行政管理,特别是高校参与社会经济生活的重要内容,涉及面广,内容复杂。如果对经济合同管理、履行缺乏监督,常常导致各种各样的问题。有些单位视经济合同为儿戏,不依法签订经济合同,或签订后经济合同后,高兴就履约,不高兴就不履约[3]。需要变更或解除的经济合同,不按法定程序办理,口头打个招呼或找个电话,草率了事。作为签订经济合同的主体单位高校,也没有任何部门对其进行监督,致使高校在经济方面受到很大损失。

二、加强高校经济合同管理的主要对策。

1.聘请专业的法律顾问。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市场竞争的日益加剧,我国的司法体系也越来越健全,无论是个人还是单位,都有相应的法律进行约束和指引。这就要求高校经济合同管理人员需要了解和精通我国的各种法律法规,但是我国的法律体系多于复杂,涉及的条款众多,在实际工作中,高校的经济合同管理人员没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去研究我国的种类繁多的法律条款,这个时候聘任专业的法律顾问,在学校的经济合同管理过程中就显得尤为重要。法律顾问不仅可以为高校在经济合同签订过程中提供必要的法律咨询和处理意见,也可以为高校经济合同管理体系的建立、健全提供相关建议。所以,聘请专业的法律顾问,对高校经济活动的顺利开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2.建立、健全经济合同管理体系。高校从传统的教书育人到参与社会经济活动是一个极其复杂的过程,经济合同管理必须结合自身的实际和特点,统一制定具体的、明确的和切实可行的管理体系,要以规范合同管理、防范风险、维护学校的合法权益为目的,这是高校经济合同管理中的一项基础工作,是做好高校经济合同管理的保证和前提。最终,促使高校经济合同管理体系成为学校社会经济活动的指南和方针,并且为防范经济风险起到指导性作用。

3.重视经济合同管理人才的培养和引进。对于国家来说,人才是强国的保障,能有效提升国家的核心竞争力和综合国力。而对于高校来说,专业的技术人才,能为学校的长远发展提供根本保证。经济合同管理作为高校行政管理的重要内容,而非一般的事务性工作,它具有较强的技术性和专业性。因此,对经济合同管理人员提出了较高的要求。首先,高校应重视经济合同管理人才的培养,邀请经济合同管理方面的专家学者来校指导工作;定期举办专业培训及提供对外交流的机会。其次,做好人才引进工作,特别需要引进一批熟悉《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投标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的专业性高级人才,为学校参与社会经济活动提供强有力的保障[4]。

4.严格把关经济合同签订和审查。经济合同管理中,最关键的问题就是能否把好经济合同的签订关和审查关,这是高校提高经济合同履约率的前提和保证。第一,需要加强组织领导,高校各级领导的重视是把关经济合同签订和审查的关键,特别是组织审计、财务、招标以及合同起草单位等多部门领导进行交流和探讨并完成会签手续[5]。第二,需要负责经济合同起草和校对的工作人员必须做到细致审查,有效推进工作效率。

三、结语。

总之,经济合同的管理是高校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因此,高校的经济合同的管理必须是全过程、动态性、系统性的[6]。高校要确保经济合同的每个环节都必须按照国家法律法规和相关的管理制度进行,从而有效地规避风险,保证高校在参与社会经济活动中的合法权益。

参考文献:

[4]马贵繁,刘长安.简论经济合同管理问题的几点思考[eb/ol].豆丁网.

职业教育班级文化建设问题初探的论文

职业教育强调技能习得,职业教育质量保障与职业教育有关的高绩效的概念,如教学,学习,基础设施,学生的行为和整个学术过程。实现素质职业教育在我国高校的发展,良好的素质教育是非常必要的,如学生的发展,工作的前景和实现学术目标都有不同的要求。

一、质量保证概念。

职业教育可以被描述为一个技能方面的教育,关注的是培训合格的技术人员。这是一种类似教育培训或再培训的过程,是使学习者或学生更有效率通过学习实现自我就业。

这其中强调,为了保证教学的高质量,检查和改进在职业技术教育中学习,学生有学习的机会,老师们在他们的职业生涯中,不断地展示他们的严格职业标准。这个职业教育质量标准的实现是一个与前、后有关的过程服务教育,监控,专业发展和认证。职业教育的主要目标是创建和改进高质量的学习。职业教育的相关性一直被强调,国家教育以确保高质量的职业教育在应用科学,技术和商业,特别是在分专业水平提供人力,保障农业、工业、商业等方面的技术知识和职业技能人才。这些人可以运用科学知识解决、改善工程和其他技术专业问题。职业院校给予培训和传授生产工艺必要的技能、技术,使之成为自力更生的技能型人才。在技术日益复杂化、智能化得今天,传统的职业教育不能更好的发挥作用,除非有高质量的教学标准,材料可用,教学方法和适当的评价学生的方案。对评价素质职业教育是一个持续、多维的过程,应该以过程和结果评价为基础。高质量的教学可以被视为有效性传授理论知识和教导技能教学,确保学生获得适当的知识、技能和能力。质量保证,因此可以被描述为教育管理部门以服务的方式为确保被教育的对象以高标准,走向社会和适应社会。确保质量的责任实际上取决于教师、讲师们直接负责实施的教育方案。职业教育中的质量保证整体从进入学习和过程要求来看,包含教师、讲师,设施,教学材料,学校环境,考试,结果评价,证书考取,分级制度监督等,它们也可以用来判断在这方面已经实现了既定目标的程度。一些重要指标将有助于获得成功。

二、教师的素质。

教师的素质对职业院校、技工院校的质量评价有很大的影响。教师需要有足够的资格来影响知识的工作,他们必须具备职业教育的基本理论知识要求和实践资格。并能够运用经验和技能,进行和完成某些实际工作任务。教学质量必须有良好的教学方法,充分的设施来帮助教与学,为所有学生提供平等的学习机会。职业教师教育需要一个适当的专业理论知识和实践培训技能。

三、在职业教育质量保障中的妨碍因素。

一些众多困扰突出的问题如下:

(一)职业教育经费投入不足。

随着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春风,职业教育经费投入不比往日,但是职业教育与高等教育相比,还是存在起步晚,发展慢等问题。职业教育经费投入还是一个长期持续的过程,不可能一下借着投入加大,很快的达到要求,在硬件投入和软件建设两手抓的同时,要合理的分解消化经费投入。

(二)职业技术专家的持续短缺是一个主要的问题。

职业教育课程是专为那些能通过它而发展和进步的人设计的。但是这当中真正能够完成要求,适应企业、行业发展的人才寥寥无几,而就是这些人中,能够反哺职业教育的更是少之又少。企业、行业高等技术人才,专业学科建设专家能够实时的走进学校走入课堂的也是为数不多。

(三)没有足够的设施、工作的.课程,没有讨论的标准可以实现。

职业教育的质量体现在技术和技能的达标,可是针对目前高速发展的经济要求,学科建设已经明显的落后,跟不上企业、行业标准制定,造成没有可讨论的现代标准,而现有标准有不能够满足快速发展的社会需求。

职业教育在技术和技能培养上要走出校园,走进企业,走向社会。原有的设施设备淘汰的速度加大,导致学不能致用,甚至造成学无所成。

(四)对职业教育的消极态度,对职业教育的信心下降和兴趣的缺乏。

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技术技能的更新换代,职业教育在高学历、高门槛的压迫下,已经是苟延残喘,只有降低要求,放下“身段”,以求生存。这就进入一个恶性循环,导致社会认可度下降,学生素质不高,不能够完成技术技能要求,走向社会不能够自力更生。

(五)培养目标不明确,学生技术、技能无法适应告诉发展的社会要求。

为了谋求生存,找方法,寻出路,职业教育不断的进行改革,进行学科优化。但是如果不走出校园,不让企业走进学校,所有的方法都是闭门造车。

四、结论、建议。

从前面,职业教育的质量保证的需要,不能过分强调方案的性能指标,以回答众多对数量质量、市场化、创业素质、科技与教育政策的问题。教育是国家发展的头等大事,所有的利益相关者和机构都应该在确保教育质量下,重视和发展职业教育。教师、讲师应努力做好充分准备功课和使用作为教材的具体工具。应该有合格技师、高级技师走进校园,走入课堂,避免师资短缺。职业教育课程专家在职业教育中应该严格建立质量保证、监督方案和考核标准。建立健全专业建设标准,建设可供使用的公共实训基地,让职业教育的教育教学质量标准高于企业行业标准,让职业教育走在社会需求的前端,只有这样才能够更好的保证职业教育质量,也只有这样才能够使职业教育保证更有实际意义。

高校预算管理存在问题与对策初探的论文

[摘要]预算管理是利用预算对企业内部各部门、各单位的各种财务及非财务资源进行分配、考核、控制,以便有效地组织和协调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完成既定的经营目标。实施预算管理已经成为现代企业的日常管理机制。科学的预算管理方法是建立完善现代企业制度的需要,其全员性、机制性和战略性是其他管理手段所无法取代的。文章结合油田企业在预算管理方面的探索与实践,对如何深化油田企业预算管理的问题进行研究并提出对策。

[关键词]预算管理;企业制度;油田企业。

z油田经过三十多年的发展,已步入开发后期,出现了老区资源不足、自然递减迅速、管理链条冗长、资源利用率低、生产成本增长过快等一系列突出的问题。强化经营管理是企业提高效益、增强竞争力的重要手段,而预算管理又是经营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进一步优化预算管理对油田企业实现战略规划和经营目标发挥着重要作用。

z油田实施预算管理以来,结合自身的生产经营情况建立了一套较为完整的预算管理体系,这中间也在不断的提升和完善,在控制成本、指导经营决策等方面也取得了一些成效,但在实践中仍存在诸多不足。

11预算管理认识不足。

部分企业管理者和基层单位领导对预算管理意识方面弱化,缺乏全局观念。一是经营管理人员存在着不同程度的重经验,轻制度的倾向,对制度的重视性严重不足。二是全局观念的弱化。预算涉及企业业务、资金、财务、信息、人力资源、管理等众多方面,并非财务部门所能确定和左右。

12预算编制不够科学。

编制预算时往往仅以历史指标值和过去的活动为基础,确定未来的预算指标值,没有认真地对企业的未来活动作评估,使预算指标编制缺乏客观性。有的企业预算编制出现“闭门造车”,在预算管理过程中仅凭工作经验编报,忽视对市场的调研与预测,使很多预算指标与企业的外部环境不相容,缺乏对市场的应变能力,这也使企业的预算工作难以推行。

13预算执行不够深入。

一是预算控制存在空白地带。有的企业只注重对成本费用或现金收支进行预算控制,而对管理费用预算、投资预算和专项预算等内容重视不足,不能将组织经营的各个阶段有机地联系在一起,影响了预算管理的整体效果;二是预算动态管理能力较弱。由于信息不对称,受企业经营决策、激励机制等因素影响,使预算执行结果与预计指标存在较大差异。同时,企业分解下达各项预算指标后,也缺少对预算执行过程的监督检查,弱化了预算执行的过程监控;三是预算管理存在脱节现象。有的企业预算管理重编制、轻执行,不时出现超预算范围、超预算金额的情况,事前既没有按程序请示主管部门,事后也没有按规定调整预算计划,造成企业的预算与实践活动相脱节,使全面预算缺少“刚性约束”,失去了应有的权威性和严肃性。

14预算分析不够全面。

现在的预算分析主要采用模板分析列示,按照费用要素重点分析实际与预算的差异,较少对预算指标本身的合理性、科学性进行分析,缺少进一步优化预算,提高预算的可行性和现实符合率,不能更有效地为降低成本提供依据。同时,由于预算分析不到位,导致预算调整准确性不高,预算的`严肃性和科学性受到影响,价值潜力难以挖掘。

15预算考核与激励不到位。

现行油田企业的绩效考核机制科学性与系统性不强。重视产量指标和成本指标的考核,忽视管理指标和约束性指标等非财务业绩指标的考核;重视对预算执行情况的考核,忽视对预算编制的科学性和准确性的考核。企业绩效奖惩制度不完善,主观考核份额较大,奖惩制度过于宽泛和笼统,“有指标,无考核;有考核,无奖惩;奖励容易,处罚难”等现象普遍存在,起不到应有的激励作用。由于奖惩不到位,使得预算考核流于形式,不能有效调动企业职工的主观能动性,从而影响企业预算目标的实现。

21建立完善的预算管理组织体系。

要实现预算管理目标,就必须建立完善的组织体系。在管理层面,应当坚持预算管理委员会制度,按照不同管理层次,分别设立预算管理机构,并明确管理职责,层层落实管理责任。在操作层面,要建立以单井核算为基础,以作业过程管理为核心的,符合财务专业管理要求的操作流程,按照不同管理层次的要求,设置相应的业务操作岗位,配置相应的操作人员,形成稳定可靠的工作机制。

22细化梳理预算体系指标,提升预算编制的科学性。

一是完善预算指标,强调指标的实际操作性和指导性;二是突出单耗管理指标,由总额管理逐步向单耗管理过渡,通过对单耗指标的纵向或横向趋势对比,更为直观地查找生产动因;三是针对实际应用中出现的问题将工作量、消耗量、技术指标、管理指标等各项指标进行更为细致和明确的业务含义定义和统计口径规范;四是将各类指标实行单一或组合式的业务对应,确保指标管理中的部门责任落实。

23搭建信息支持平台,强化预算过程监控和预警机制。

建立一个以财务管理为核心,辐射多个专业管理部门的、完整的信息支持系统,将预算管理全部涵盖其中,采用“预算控制+流程控制+实时监控”三方面的集中管理手段强化管理控制力度,从而实现对预算过程的监控和预警。一方面,通过对包括预算编制、预算下达、项目申报、开工时间、履行进度、完工时间、质量验收及结算情况等项目运行环节每个节点的信息维护和反馈,形成了一套完整的闭合式的成本运行链条,集中监控各类业务进展和运行状况,有效地确保了预算的过程监控。另一方面建立资金预算预警机制,并依据超支比率划分预警级别,当切块资金超支达到预警线时,系统自动发出不同等级的预警信号并下发预警通知单,要求相关责任部门认真分析费用使用情况,制定下步优化费用措施。

24加强预算分析,发挥经营指导作用。

严格落实厂部、主管部门和基层单位三级财务月度分析制度。通过分析,查找增效突破口和经营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下一步优化产业结构、投入结构、成本结构、工艺技术等方面的改进措施和意见,重点做好主营业务和非主营业务的效益分析工作。通过对高成本油藏区块分析评价工作,挖掘降低成本、提高效率的措施,提高开发效益。通过对非主营单位的效益分析,摸索出后勤单位精简机构设置、优化用工、拓展外部创收的新举措,逐步减少和取消经营亏损单位。

25完善考评机制,确保预算控制成果。

突出管控责任落实,建立有效的考核监督机制。建立从分公司到采油厂、各油藏经营管理区、各辅助生产单位之间的成本费用指标体系和合理的“建标、对标”考核体系,对生产单位主要单耗指标和辅助生产单位经营指标实施“对标”管理。同时,强化监督约束机制,建立纪检、合同等部门共同参与的监督约束评价体系,设立财务稽查岗,加大费用管控部门的全过程监督与约束,规范经营活动秩序,完善责任目标考核体系。

总之,预算管理已融合到油田企业发展的各个阶段,贯穿于企业运转的始终,在油气企业经营管理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我们应进一步改进和完善现有的预算管理体系,通过预算管理带动精细化管理,对采油厂改善生产经营管理水平,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确保油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杨柏樟实施财务管理创新促进企业快速稳健发展[j].财务与会计,(2).

职业教育班级文化建设问题初探的论文

文化是大学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根本,大学教育实质上是有目的、有计划的文化教育,大学通过文化来培养人、塑造人,通过对文化的传承、创造来健全和完善学生品格。校园文化具有文化“化人”的基本功能,积极健康的校园文化可以创造良好的“化人”环境,成为高校育人的有效载体。我院在校园文化建设方面注重发挥其导向、规范、凝聚功能,使校园文化体系富有个性魅力和行业特色,在为祖国医药卫生事业发展输送人才道路上书写着绚丽的乐章。

1加强物质文化建设,充分发挥校园文化导向功能。

校园文化一方面能引导学生的思想、情操和行为朝着健康方向发展,另一方面也能约束不健康的思想和行为。我院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充分发挥其导向作用,积极引导学生走上健康成才之路。

1.1加强校园环境建设,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校园环境是校园物质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要让学校的每一面墙壁都会说话”,优美舒心的校园环境、浓郁的校园文化氛围对师生行为起到良好的引导作用,能潜移默化地影响其观念与行为,陶冶情操,美化心灵,启迪智慧。我院医学院注重结合医药卫生行业特点来美化校园环境,在教学楼、实验楼、图书馆走廊、墙壁上写着医学日内瓦宣言、医学生誓言等标语,树立着为人类健康做出巨大贡献的大师雕像,如南丁格尔、孙思邈、林巧稚、裘发祖等,“知识就是力量,知识改变命运”等格言警句向师生阐释着医药卫生事业的高尚与神圣。绿化带里“小草对你微微笑,请你把路绕一绕”的标语牌,也在提醒师生养成文明习惯。

1.2占领思想政治建设主阵地,积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我院医学院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和舆论导向,充分利用业余党团校、主题班会、社会实践、志愿者活动、勤工俭学活动和公益劳动等形式,以《心韵》《心桥》等院刊、校园网、班级qq群、班主任博客及校园广播为媒介,通过艺术团、文学社、心理健康俱乐部、青年读书俱乐部等社团活动,积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帮助其明是非、知荣辱,为培养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提供坚实的政治保障。

1.3以校企合作为载体建设实训基地,促进学生职业意识形成。

我院医学院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核心,以“合作办学、合作育人、合作就业、合作发展”为主线,建立校企合作办学机制,聘请行业专家担任学校“楚天技能名师”,各专业建立专业指导委员会,以行业需求修订人才培养方案,推进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以“模块化”课程体系为基础,推进项目化、一体化课程改革,对教学内容进行科学选择配置,构建突出职业能力培养的课程体系。医学院不断改造、更新实训室布置与设备,医学基础实验室按照学生学习进程布置,临床及专业实训室则按照医院和企业车间的工作、生产流程全仿真设计布置,按照医院(企业)的工作标准张贴安全标识、操作流程与规范,让学生在校学习就如同置身真实工作环境中。加强实训室管理,规范师生在实训场所的言行举止,从穿衣戴帽到物品摆放、从实验流程到工作场所清洁,严格按医院(企业)工作要求来规范,让学生在全仿真环境中潜移默化地形成职业意识。同时,尝试把课堂搬进医院,提高学生临床操作技能和分析、解决问题能力,培养学生医患沟通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巩固学生职业意识。在学生评价方面,改一次性评价为多次评价,改应试能力评价为以专业操作技能为主的多元化评价,将实践能力考核作为评价毕业生是否合格的必要条件,促使学生达到职业资格准入要求。近年来,我院医学院护理专业毕业生护士执业资格考试一次性过关率在90%以上。

2加强制度文化建设,充分发挥校园文化规范功能。

制度文化是大学存在与发展的规范准则,主要是指对学校师生和组织行为产生规范性、约束性影响的部分,是学校教育管理思想、管理体制及管理模式的凝结,也是对其他教育手段的必要补充。

2.1师生共同参与,民主治院。

我院医学院一方面结合学院工作实际修订完善日常管理、教学管理、学生管理的各项规章制度,依靠制度管理,以规章制度约束全体师生;另一方面贯彻“以人为本”的理念,在制定规章制度过程中主动让师生、员工参与,使学院的.每一项管理决策措施都能充满人文关怀。

2.2实行综合考评,推动良好校风、教风和学风的形成。

医学院坚持综合考评制度,各项工作任务完成情况、职工工作状态等均由各科室每月自评上报,由办公室进行考核,坚持平时有检查、月月有重点、查后有反馈、反馈有整改;对于违纪违规情况,严格按照管理规定处理,将教师个人行为纳入学校的价值观念和道德规范中,有效促进工作目标的落实。对班级、学生实行班级综合考评和学生综合素质测评。班级综合考评结果与先进班集体评选挂钩,学生综合素质测评为学生评优评奖的重要依据。切实可行的激励与约束机制、监控与考评机制,加大了我院教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力度,促进了全体师生的集体和团队意识,有效推动良好校风、教风和学风的形成。

2.3加强法制教育,规范学生日常行为,形成良好行为习惯。

我院医学院定期、不定期地举办学生自我防范、法律基础、网络健康、抵御诱惑、消防安全、卫生行业法规等法制讲座,对学生进行导向、调控和纪律训导,引导学生认识自己对社会、学校、他人应负的责任和应尽的义务,教育学生正确认识校园生活的规律和原则,进而正确选择自己的人生道路,逐步规范自己的日常行为。

3崇尚高雅文化,充分发挥校园文化凝聚功能。

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形成崇尚高雅、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氛围,激发医学院全体师生的使命感、自豪感、归属感,形成强烈的向心力、凝聚力和群体意识。

3.1以文化艺术节为载体,形成崇尚高雅健康校园文化氛围。

丰富多彩、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活动,是校园精神文化的主要体现,是师生精神面貌和价值观念的外在表现,是学生陶冶情操、发展个性、提升文化品位的有力手段,体现、传承并发展了大学文化内涵,汇集成大学特有的文化源流,师生在活动中融入自己的理想信念、价值追求、审美情趣和聪明才智,在沟通交流中得到锻炼和提高。一年一度的校园文化艺术节、师生联谊会、英语演讲比赛,以及各类征文比赛、大学生辩论赛、歌咏比赛、护理操作大赛等活动,丰富了学生的知识,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我院医学院以“突出精品,打造品牌”为指导思想组建的女子管乐团、女子合唱团,出色完成了北京奥运火炬传递、第八届三峡国际旅游节巡游、第八届中国艺术节万人大合唱等大型文艺演出任务,带动了大批学生加入高雅艺术队伍,提升了学生的文化内涵和品位,从而营造出青春激扬、蓬勃向上、崇尚高雅的校园文化氛围。

3.2利用仪式、典礼和主题教育,塑造积极向上的校园精神,培养学生职业素养。

加强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和形势政策教育,使学生树立爱国爱校精神。多年来,我院医学院把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与改革开放、医药卫生行业职业规范和学校教育事业发展结合起来,开展系列教育活动。如坚持每天升降国旗仪式,以增强全校师生爱国主义情怀;坚持开学典礼、医学生宣誓、入学教育、军训、新教师培训等活动,加深对医学院校及医药卫生行业文化、价值观的认识;坚持组织开展医药卫生行业职业道德与法规讲座与培训,加强学生的职业道德养成;在特殊时间举行一些特殊的仪式更能取得深刻的教育示范作用,如18岁成人仪式、“512”国际护士节传光授帽及宣誓仪式,在国际爱牙日、国际爱滋病日、国际禁毒日、无烟日等特殊纪念日举行专业操作展示、社会义诊和宣传活动,不仅使学生提升了民族自豪感和民族责任心,更传承了医药卫生行业从业人员需要的人文关怀和无私奉献的职业精神,形成热爱祖国、热爱学校、努力学习、积极上进的校园文化氛围。

3.3表彰先进典型,大力扶贫帮困,营造争优创先的良好氛围。

通过表彰优良学风班级、先进团支部、三好学生标兵、优秀团员、文明寝室等,营造积极向上、争先创优的良好氛围。同时积极落实国家贫困学生资助政策,不断拓展贫困学生资助渠道,大力扶贫帮困,让受助学生感受到国家、社会和学校的温暖,他们也将心怀感恩,以爱心、耐心、责任心去回报社会、回报患者。

4小结。

校园文化具有潜在性、规范性特点,对师生的影响是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它以特有的方式和途径全面、深刻、持久地对师生起着教育作用。校园文化建设既是高校全面发展的基础和土壤,又是高校实现全员育人的平台和载体。卫生类职业院校在人才培养上有着更为严格、深刻的行业要求,这无疑需要在课堂教学以外打造更具行业特色的校园文化,以实现“化文成人”。我院医学院近年来立足行业特点,在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上突出医药卫生行业特色,让学生在校园文化浸润中成长、成才,学风、教风、校风明显好转,受到社会、用人单位好评。

高校预算管理存在问题与对策初探的论文

受当前高等教育体制和国库集中支付制度等因素影响,高校预算管理上存在问题如下:

(1)预算意识不强。对预算管理缺乏足够重视,预算管理组织体系不够健全,预算编制工作不够认真。特别是一些学校领导预算管理意识薄弱,布置预算工作不细不严。教学、科研、管理部门和教职员工往往缺乏主动参与意识,被动接受财务部门下达的预算指标,甚至对预算编制工作不懂不问、敷衍了事,很少考虑部门实际预算效果和效率,导致学校预算缺乏精确性、前瞻性和可操作性。从实际操作来看,不少学校未设专门的预算管理机构,有关职能部门对预算编制工作满足于按规定上报交差,然后由财务部门综合平衡汇总了事,对专项项目缺乏必要的项目调研、财务分析和科学论证,很容易造成项目规划和资金供求相脱节。

(2)预算编制不全。随着高校多元化发展,高校资金来源趋向多元化,部分资金没有纳入学校统一预算管理,没有体现全口径预算,不能全面、客观地反映高校财务收支情况。如新高校会计制度就要求基建并账处理,但目前高校多处于负债建校的发展阶段,很多支出资金来源于借款,很多部门预算为体现收支平衡未包括基建预算;又如,学校后勤管理收入和未确定科研经费等其它收入日益增多,往往都未统一纳入学校预算。以上这些情况,都导致预算不能全面反映学校的经济活动,不利于学校合理有效配置资源,预算作用因此大打折扣。

(3)预算精度不足。国库集中支付预算管理制度规定,预算数据编制需要明确到每个项目和明细科目,而现实工作中往往做不到位。目前高校一般在上级下达预算编制通知后,才开始组织编制预算工作会议,各部门往往在学校布置会议后才开始编制预算,7月份布置,8月初上报,时间紧,任务重,客观上影响到编制工作的质量。由于高校的特殊性,编制工作开始时一般暑期已经开始,极易造成人员不齐、心思不稳,调研不细致、考虑不充分,极易导致预算编制精度不够、质量不高,给日后执行预算带来困难。

(4)预算执行不力。编制过程中的先天不足,必然导致预算执行中弹性过大,很容易导致编制和预算脱节。一是目前高校普遍没有设立专门部门对预算执行实时动态监控管理,即使有也是流于形式,缺乏实时动态监控。一些部门为完成当年预算突击花钱,造成资金极大浪费。二是缺乏绩效管理。高校预算绩效评价是预算管理的核心组成部分。目前相当一部分高校在预算执行中缺乏有效的考核与激励机制,没有形成一套完整、科学、规范和合理的绩效评价体系,而且缺乏配套的奖罚措施,导致预算管理难以达到奖优罚劣的预期效果,难以达到监督控制规范管理的应有目的。

(1)全部门参与,确保工作部署到位。首先,学校管理层要转变观念,高度重视。高校预算管理是一项全员性工作,各级领导必须率先重视,树立长期规划与近期目标相结合的意识,统筹规划,精心布置,才能保证预算编制和执行工作的执行到位。其次,要加大宣传教育力度,全面动员,全员重视,充分调动各部门各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才能确保精心精细、不留死角。第三,要明确工作职责,建立责任分工明确的预算管理体制,将预算编制、执行、监督各个环节的职责明确分别赋予不同的部门,引导各部门、各员工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做好预算基础工作,加强预算执行、规范使用,才能达到预算执行的效率和效果。

(2)全口径预算,提高预算管理水平。高校编制预算要实行全口径预算,将学校收支预算、债务预算、基金预算、政府采购预算、基本建设预算、科研预算和后勤服务收入预算等统一列入预算,实现部门预算和国库集中支付预算管理有机结合,才能全面反映学校的学校收支状况,统筹安排使用资金,提高学校预算管理水平,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当前,在预算编制时要着重把部门预算与校内预算合二为一,根据国库集中支付改革,选择科学的预算方法;根据部门业务情况,科学合理编制项目预算,细化经济科目,才能提高预算编制的可靠性,加大预算的可操作性。

(3)全方位监控,强化预算执行刚性。在预算执行与控制环节,要积极推广国库集中支付制度和政府集中采购制度,依靠制度的刚性推进预算管理的科学化。各部门要根据预算,随时控制预算支出进度并规范使用。学校应设立专门的'监督部门,完善相应的监督制度,加强动态管理,对各部门的执行进度和规范使用情况实施监控,保证预算执行进度,防止预算宽余、乱花钱和不合理的支出,并合理防范财务风险。

(4)全过程考评,加大考核奖惩力度。健全预算支出绩效考核和奖惩约束机制,在预算的分析与评价环节应建立科学的考核制度,及时对预算资金的流向和规范使用情况进行监管,对存在问题及时进行纠正,对预算执行结果及时进行分析。建立预算执行效果考评制度,对预算执行效率和效果进行严格考核,将预算管理考核结果与高校各部门和员工的经济利益挂钩,以调动各部门和员工增收节支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才能切实避免资源浪费,不断提高资源配置效率。

3结束语。

高校预算管理作为一项系统工程,是教育事业可持续发展的财务保障。只有强化预算执行,健全预算考核和评价制度,不断完善预算管理制度,持续提升预算科学化、规范化和精细化管理水平,才能确保高校教育事业持续、健康、稳定地发展。

职业教育班级文化建设问题初探的论文

摘要:在我国的经济发展过程中,职业人才起着不可替代的重大作用。作为培养职业人才的职业教育自然成为我国人才教育的重要环节。本文就职业教育班级文化建设进行探讨,提出作为职业教育的前沿阵地,职业学校的班级管理更应当适应时代要求,不仅注重技能学习,而且要建立自己的班级文化,并将班级文化与职业道德、职业素养结合起来。

随着经济的发展,职业教育受到了国家和社会的重视,发展迅速。同时,职业教育也正在由数量向质量发展。市场上缺少的不是职业人,而是综合素质高的职业技能型人才,这就要求职业教育不仅要关心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还要注重其道德、情商等综合素质的提高。职业教育和管理的基本单元是班级,班级是学生学习和生活的重要场所,学生的成长和发展都在这个基本平台上完成。班级就像一个微型的社会,对学生的人格有着深层次的影响,甚至影响一生。班级良好的文化建设,营造了正向的氛围,潜移默化地提高了学生的职业素养,培养学生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班级文化是社会文化的一个从属,受到社会主流文化、学校文化和班主任的影响,是全体师生共同创造的独特的团体生活方式。社会对教育的不同需求、学校需要完成的不同的教育任务、教师个体的差异以及学生的不同特点,造成了班级文化建设的差异性。作为正蓬勃发展但又处于新生阶段的职业教育,其班级文化建设也存在许多问题。

很多人简单地把班级文化建设理解成对教室和宿舍的装扮,认为贴几句简单的标语、挂几幅常见的字画就是班级文化建设。对教室、宿舍的布置、装饰是班级文化建设的一部分,是对班级文化的展示,而非班级文化建设的全部。班级文化建设应当是更深层次、针对思想的一种建设和渗透。要想加强中职学校的班级文化建设,就要将流于表面的班级文化进行细化,结合有形的`班级、教室布置以及班级制度等无形的精神文化渗透到每一位学生,建立完善的班级文化。

班级文化建设要有的放矢,围绕目标完成任务。职业学校班级文化建设的目标是什么?这是困扰很多职业教育人的一个问题。许多职业学校对班级文化建设目标不清晰,重点不明确,做了许多无用功,班级文化建设不见成效。究其原因,一是职业学校与社会对接,没有具体的升学率的压力,学校对学生的管理相对放松。二是学校将教育目标简单地定位为提高就业率,学校对教育目标理解的偏差,造成职业学校的班级文化建设缺少明确的目标。

职业学校的班级文化应当体现职业特色。纵观我国职业教育发展的客观历史,即我国的职业教育是由普通文化教育发展而来的,带着深深的普通文化教育的烙印,所以职业学校的班级文化常体现出规范学生行为的共性,而没有体现职业文化特色。很多职业学校不善于将企业文化、职业道德引入班级文化建设中,没有使学生形成职业认同感和自豪感,班级文化建设缺少职业特色。

职业学校的班级文化建设形式往往过于单一,不是由教师全权管理,学生只是机械地执行,忽略了学生的自主性,造成学生缺乏主动性甚至叛逆;就是美其名曰体现学生的主动性,放手让学生自我管理,放任自流,由于缺乏教师必要的管理而使班级文化建设走了弯路。在班级文化建设中,社会、学校、教师、学生四者都是参与主体,相互影响,缺一不可。要想建立完善的职业学校班级文化,就要具体从社会、学校、老师和学生四个方面入手。首先,学校应当准确了解社会对职业人才的培养需求及要求,建立正确的职业教育目标。在此基础上,职业学校要建立和完善班级文化建设规划,为班级文化的建设提供有力的物质和制度保障。其次,在班级文化建设的过程中,要注重教师和学生的双重作用。教师和学生是班级文化建设的直接主体,两者之间互相影响、相互制约。总的来说,在整个班级文化建设中,教师发挥的作用要由大到小、由直接到间接、由低级到高级过渡;学生的作用则是由小到大、由主体到个体过渡。最终实现让学生自己主导自己,逐渐具备自我教育和教育他人的能力,为走向社会独立思考、积极主动开展工作做好准备。最后,在班级文化建设的过程中,还应当注意培养学生的职业意识和职业自豪感。要根据职业的差异性,引进企业文化,以社会基本道德伦理、职业道德作为班级文化建设的基础,进行潜移默化的渗透和影响,做到育才先育人。富有职业特色的班级文化不是在短时间内就能够形成的,需要不断地探索和努力,需要社会、学校、教师和学生四者不断地共同努力。

文化艺术生产问题初探论文

1.传承民族民间民俗文化伊苏是新时期群众文化发展的重要路径。

随着社会经济的向前发展,文化也随之不断迈进,并烙刻着某时代的特征。作为人类社会历史所积淀的产物,文化已成为整个国家及民族赖以维系的物质基础。而在大形势背景下依靠各民族祖先形成的民族民间民俗文化,都带上了一定的地域性和时代性特征,这也就契合了群众文化与当代文化发展的需要。包括民族服饰、诗词古经。思想观念等在内的民俗民间文化艺术,从某种程度上来看,就是某历史时期的群众文化的展示。在历史车轮向前的滚动中,民族民俗民间文化不论是抱残守缺,还是不断更新进步,它们的存在都具有一定的合理性,都对当时社会、经济等方面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民族民俗民间文化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集大成者,它厚重的文化底蕴与特色鲜明的民族民俗,都是我国的民间文化的艺术风格、气质的反映。而它的所有,追根溯源,都是人民群众所创造的。因此,在新时期的新形势的要求下,我们的眼光不能只停留于对民族民间民俗文化的保护和传承上,更要注重对它的整合、创新与发展,使其跟上时代的脚步,促进我国先进文化的发展。

2.发展群众文化活动对传承民族民俗民间文化艺术具有重要作用。

对传统文化的内容与形式的传递,是群众文化活动的一项重要功能。在我国民族民间民俗文化的进步和传承中,很多都以某种比较固定的形式传承下来,并保存了它们原有的特点。比如一些具有代表性的民间风俗,一直沿袭至今,受人喜爱。民族民间民俗文化在我国悠久的历史文化长河中,得到了多样化的发展,并广布五湖四海。这就对我国民族民俗民间文化艺术的传承与发展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在继承了传统的基础上,群众文化也不断进行着自身的拓展与创新活动。为了使我国新时期的群众文化打下良好的基础,政府方面也应高度关注民俗文化的传承工作。群众文化对民族民俗民间文化有着重要的作用,对它的保护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一环,事关着我国经济与社会的进步,因此我们对其必须充分重视。

3.在传承中创新是群众文化发展的'内在动因。

在我国社会主义群众文化建设的新时期,对传统优秀文化继承的同时,我们还应对其不断的发展和创新,使之与群众文化得以更好的融合。由于具有相对独立性的民族民间民俗艺术文化,在新时期经济发展进程中,并不会无故消亡,因此,我们要在尊重历史的基础上,对其加以保护和继承,以此最大性的发挥它的功能与效用。对于当今我国的一些法定节假日,如端午节、中秋节等都是传统文化遗留的产物,它带给人们更多的时间去感受传统民族民俗民间文化的魅力,并用批判的眼光,取其精华,去之糟粕,实现我国优秀民间民俗的承接与发展。同时,我们不应固步自封,要用世界的眼光,汲取外国文化精华的部分,使之与我国传统民族民俗民间文化相结合而发展。群众文化在与新时期发展特点的结合中,它的内容得到了一定程度上的发展。例如以前的祭祀神灵至今的庆祝丰收,逐渐演变为一种平常都能够进行的娱乐活动。在这种演变过程中,不仅对传统文化赋予了其时代的特色,而且表达了一定的思想内涵,实现了继承中的创新与发展,满足了新时期人们对群众文化提出的更高要求,推动了群众文化迈向一个新台阶。

二、传承民族民俗民间文化与群众文化的现实意义。

在现代化经济不断的发展中,消费民俗学、经济民俗学也随之兴盛起来,并成为一股潮流,从而引起许多相关学者的关注。并且怎样有效开发与利用民俗文化成为很多人所重视的一大现实问题。基于这一现实问题,使其发展对当前经济全球化形式也造成了一定的影响。全球化经济的迅猛发展促进者民俗民间文化和群众文化的继承与发展,民俗民间文化和群众文化的发展对全球化经济的发展也有着一定的反作用。在我国西部大开发战略中,民俗民间文化和群众文化对其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它对西部大开发战略起着一定的导向作用,并在不同方面具有不同的实用性。因此,为了利用好它的这一功能,我们要从它的传统文化影响力入手,把我国的服饰、餐饮等行业不断向前推进,使之成为最具中国社会主义特色的先进文化。

总的来说,传承民族民俗民间文化和群众文化,对当代我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发展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我们要把这些文化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为发展我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服务,不断满足当代社会人们对文化的信需求,并在社会不断发展的进程中,把新型的文化色彩应用其中,使文化的多元化得以更好的展现。

文档为doc格式。

职业教育班级文化建设问题初探的论文

3.1营造创新企业文化如何促进中国的技术创新与管理创新,绝大多数学者都从创新制度、创新机制、创新法律制度人于,提出了诸多建议。但在创新管理实践中,即使建立了配套的创新制度、良好的鼓励创新的机制、完善的保护专利和产权的法律制度,中国当代企业在世界的创新之路上仍然是步屉瞒珊的。在影响中国当代企业的技术创新与管理创新的众多因素背后,文化是最持久、影响最深远而往往又是最容易被人们忽略的因素。

第一,企业创新价值观的培育和提炼。旨先,中国企业的创新价值现应充分吸取传统文化的精华。例如,中国的传统文化有着鲜明的重人伦的特征,应确立以人为本的宗旨。早在战国时期孟子就有“人皆可以尧舜”的观点,这与群体创新文化中的人人具有创新欲望和能力的价值观是完全吻合的。又如,20世纪50年代我国企业普通开展的“合理化建议”活动极大地调动了职工的“参政”、“议政”热情,创新出“两参一改三结合”的民主管理、参与管理等好形式,这充分证明重视人伦思想对确立群体创新文化价值体系的重要作用。

初高中政治教学的衔接问题初探教育论文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初中毕业生升入高中后,学习上常常出现滑坡现象,尤其是政治学科。初中升学考试40多分的司空见惯(满分50分),而高中则很难见到80、90分得主(满分100分)。究其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学生的原因,也有教师、教材的原因。如何让学生尽快适应高中政治的学习以提高学习成绩,已成为摆在高中政治教师面前的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这个问题的解决根本在于搞好初高中政治教学的衔接。笔者长期从事政治教学工作,积累了一定经验。现根据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在这方面的一些看法。

本人从事过初中政治教学,正在从事高中政治教学。在实践中感觉到初高中存在很大差异:在教材方面,初中教材直观、形象,贴近学生生活,学生很理解容易,而高中教材则比较抽象、深奥,理论性强,理解起来较费力。在考试方面,初中政治采用开卷形式且属于达标性质,而高中政治则是闭卷测试,多以文综形式进行,属于国家级选拔性考试。在课堂教学方面:初中由于内容少且浅显,因而课时显得充裕,节奏慢,重复多;而高中则是大容量、快节奏。倒是有一点是相同的:都普遍不重视政治学科。初中学生认为反正是开卷测试,且只有50分,到时翻翻书就行了,所以不重视;到了高中,有些学生早就打定主意学理科,没有必要重视政治学科。此外,初中学生在学习上比较依赖教师。正是由于上述原因,导致学生从初中升入高中后对政治教学不适应,造成学习成绩下滑。要扭转这种局面,就必须搞好初高中政治教学衔接工作。具体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

1、钻研初高中教材,明确知识重复的地方,在教学时注意取舍,避免学生觉得高中政治教师是在“炒剩饭”,是在浪费时间,“没有什么上头”,从而讨厌上政治课。现行的初高中教材没有一个很好的体系,存在较多的重复内容。比如:初三政治“立志成才 报效祖国”与高中政治“在奋斗中实现理想”,“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发展的趋势”,“人生价值及实现”等存在交叉重复,在对这部份内容进行教学时要注意取舍或拓展。再如初二政治“公民的权利和义务”与高中“正确对待公民的权利和义务”也存在上述情况。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高中教师只要静下心来看看初中教材就可以避免“炒剩饭”现象。

2、钻研高中教材,准确把握教材重、难点和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根据大纲、考纲对教材要进行整合,该补充的要补充,该拓展的要拓展。如高一政治“揭开货币的神秘面纱”,课改后的教材没有从理论上阐述商品的两个基本属性“使用价值”和“价值”,只是让学生通过探究活动去领悟。我觉得有必要对此进行补充,让学生明白什么是“使用价值”和“价值”。再如社会保障制度中没有突出“社会优抚”,对此也应该进行补充和完善。再如国有企业改革,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分配制度中如何处理公平与效率的关系等,现有的教材关注不够,必须补充、完善。

高中教师在一开始上课就要对学生进行宣传、教育,让他们明白:无论读理科还是读文科,学习政治都是有用的,至少可以提高他们的人文素养,提高他们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等等。只有让他们明白学习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才能使他们产生学习的愿望和动力,也才能提高该科的学习成绩和教学效果。

教师讲课讲得再好、再精彩,学生不会学习也枉然!高中学生要搞好学习必须学会独立思考,自主学习,企图完全依赖教师是行不通的!那么,学生该如何学会学习呢?师生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去努力:预习时做到学会看书、学会阅读教材。为此,教师可以事先布置一些思考题让学生通过预习来完成,帮助学生预习以避免预习流于形式;听课时在教材上圈划、批注、补充(教师注意检查),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发言;课后及时复习,注意反复强化,做到堂堂清、节节清、章章清,重点知识、原理记准、记牢;作业解题时首先要读懂题干意思,注意关键字、词,以提取有效信息。其次,组织答案时做到:答题要点化,要点段落化,段落层次化,层次逻辑化,逻辑专业化(使用政治专业术语)。对于学生普遍反映困难的分析说明题,可以考虑先示范,再规范。通过示范,让学生学会、把握如何处理这类题目。

高中学生学业负担重,学生很难抽出时间专门对政治进行预习、复习。再加上政治课堂教学时间又非常有限(平均一周只有2课时)。因此,政治教师必须提高课堂效率:一是充分利用课堂,科学安排时间,力争使预习、答疑、练习、复习都能在45分钟内完成;二是准确把握教材,对知识重新整合、建构、迁移。做到“简单化”,“题目化”。此外,政治教师还必须拿出实实在在的东西来吸引学生,让学生逐步对政治课感兴趣,从而喜欢上政治课,重视政治课。这是提高学生学习政治科成绩的保证。要做到这一点,其一、平时就要多积累一些有趣味性浓厚的案例、题材,如鲜活的时政案例、寓言故事、名诗、名句等。其二、尽量用学生熟悉的事例来分析教学中的理论问题,使理论问题通俗化、形象化。其三、采用多种形式来完成教学任务,如用辩论、讨论、多媒体等形式来吸引学生参与课堂教学。其四、教师授课语言要风趣、幽默、科学、准确;讲授充满激情!

总之,初高中政治在各方面都发生了变化,师生都应适应这个变化。政治教师更应在这方面加强对学生的指导和帮助,并在教学上做适当调整,使学生能更快适应高中政治的学习,不断提高学习成绩。“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初高中政治教学的衔接是一个漫长的过程,需要政治教师不断探索和思考。

职业教育班级文化建设问题初探的论文

社会不断发展,市场经营环境越来越为复杂,企业文化对企业发展的重要性也在逐渐提升,下面为大家分享了有关企业文化建设问题的论文,一起来看看吧!

摘要:企业文化是适应现代市场经济发展的一种全新的管理思想理论。文章探讨企业文化的重要性,分析当前企业文化建设存在的误区,提出企业文化建设三点措施。

关键词:企业文化;客户满意度;价值观。

0引言。

有人认为,21世纪是文化的世纪。还有人认为,中国的社会发展取决于经济,经济发展靠的是企业,企业的发展依靠的是企业家,而企业家创办企业并使之长盛不衰靠的却是企业文化。这些观点从一个侧面揭示了文化的重要性,尤其是企业文化的重要性。

1企业文化的重要性。

企业的产生是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生产力水平的不断提高和合理分工的出现而出现的具有独立核算的经济单位。这个独立核算的经济单位,即企业,从它诞生的那天起,就有意识或无意识地产生出企业文化了。企业文化不仅强化了传统管理的一些功能,而且还具有很多传统管理不能完全替代的功能。这些功能主要是:

凝聚功能。由于企业文化体现着强烈的“群体意识”,可以改变原来那种从个人角度建立价值观念的一盘散沙状态,体现了世界上流行管理方式的要求。世界流行三种管理方式,包括合拢管理、走动式管理和抽屉式管理,其中和拢管理是最重要的。企业文化像一根纽带,把员工个人的追求和企业的追求紧紧联系在一起,像破石一般将分散的.员工个体力量聚合成团队的整体力量。这是实现合拢管理最重要的途径。企业文化比企业外在的硬性管理方法本能地具有一种内在凝聚力和感召力,使每个员工产生浓厚的归宿感、荣誉感和目标服从感。企业文化的这种凝聚功能尤其在企业的危难之际和创业、开拓之时更显示出其巨人的力量。

提高员工满意度的功能。《管理文化多样性:组织竞争力的内涵》一文中,作者引用相关调查数据说明,在美国早期,黑人的离职率比白人要高出50%;妇女专业人士比起男性专业人士来,在1980-1987年间的离职率要比男人高出一倍。这种现象背后的深刻原因是长期以来白人男性占统治地位的文化。整个20世纪90年代劳动的增长总数中,85%将来自于妇女和少数族裔。在这种别无选择的情况下,企业的雇主只有通过对少数族裔和女性的工作文持(如弹性工作时间、幼儿护理中心),来提升他们的工作满意度,降低他们离职率。当时的沃素医药公司该就是通过改善女性和少数族裔员工的工作满意度,减低了离职率,使该公司节省了50万元的劳动力损失成本。

导向功能:企业文化的导向功能主要表现在企业价值观对企业主体行为。因此这种导向功能对多数人来讲是建立在自觉的基础之的。他们能够自觉地把自己的一言一行经常对照企业价值观进行检查,纠正偏差,发扬优点,改正缺点,使自己的行为基本符合企业目标的要求。对少数末取得“共识”的人来讲,这种导向功能就带有某种“强制”性质。企业的目标、规章制度、传统、风气等迫使他们按照企业整体价值取向行事:企业价值观的这种导向作用是十分明显的。如美、日企业的价值观都把顾客看得很重要,都有着强烈的创新意识。这种价值观就引导员工为顾客提供一流的产品和服务,引导员工在工作中不怕风险和失败,勇于打破旧框框,实现产品和技术的革新。

企业文化的形成既有先天因素也有后天因素,先天因素是内企业的创立者文化背景决定的,而后天因素是随着公司的发展而产生的,它受组织所在地的民族文化、企业发展的历史、沟通模式、运营系统、流程、使命、对未来的展望等因素的影响。这一切构成了企业独特的文化。然而当前的企业文化建设培养缺乏系统理论的指导,导致在实践方面产生了一系列的误区:

2.1实践中一味崇洋现象,表现为企业文化理念上照搬国外,尤其是美日的企业文化理念。实际上美国文化与国人的差距很大,简单的照搬必定会水土不服的现象。崇洋的另一表现是追求新潮。企业文化一词现在随处可见,很多人认为企业文化就是一个标语,一个口号,但是笔者认为,企业文化绝对不是口号,是对企业精神、企业价值观的塑造,进行形成企业共识。只靠包装企业形象是不能建设出好的企业文化。

2.2实践中的务虚现象。常见于企业中大而空的口号,这些口号的建立没有统一的目标,往往脱离客观基础,这种现象产生的原因多数是企业领导者缺乏务实精神。另外,在企业文化研究方面,部分人还停留在哲学思辨与伦理的规范上,从文化来演绎企业文化,从伦理道德来规范企业文化,从道德人的要求来构建企业文化,没有理解好继承和发展的关系,企业文化也绝不是传统文化的简单复制。

2.3实践中的庸俗现象。现实中很多人认为企业文化就是企业开展的各项业余活动,如唱歌,跳舞、比赛等,颠倒了部分和整体的关系,结果是企业文化流于形式。这些活动是企业文化一部分,但不是全部,文体活动可以增加企业凝聚力,但是如果缺乏统一的文化理念指导,就会导致一时热度,最终造成企业财力浪费。

当前企业文化存在诸多问题,面对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如果构建企业在市场经济下的企业文化,这是决定企业发展的重要环节。

建筑工程预算管理若干问题初探论文

摘要:市场经济的发展催生现代企业和管理制度的诞生,新时期做好建筑工程预算管理成为企业和单位的基本需要,同时也成为整个建设过程的重要而关键的环节。当前建筑工程预算管理存在着定额更新慢、行业法规不健全、人员素质不高、设计变更频繁等问题,这对于建筑工程预算管理来说无疑是致命性的影响。因此,应该从建筑工程预算管理人员素质提升、熟悉建筑工程图纸、制定预算定额等方面出发,全面提高建筑工程预算管理的质量。

财务管理是建设活动中核心的管理问题和经济问题,市场经济条件下工程建设更应做好财务方面的管理工作,建筑工程预算管理是建设财务管理的重要组成,提高建筑工程预算管理工作的水平,是提升建筑工程预算管理工作质量的基础。当前很多建筑单位存在着建筑工程预算管理的问题,例如定额、法规、人员能力和素质、设计变更等一系列难题,这会导致建筑工程预算管理出现各类问题,进而导致建筑工程预算管理活动的失败,工程建设容易出现经济方面和管理方面的失控可能。新时期应从建筑工程预算管理的各方面和各程序入手,提升管理和施工人员的素质和能力,加快深入学习建筑工程图纸的速度,认真而科学地制定出预算定额,达到对常见问题的有效防范,进而真正做到建筑工程预算管理质量的提高。

建筑工程预算管理工作已经推行了一段时间,根据经验总结不难发现对于建筑工程预算管理具有直接性影响的`主要原因就是预算定额出现更新缓慢的问题,由于预算定额中重要的人工指标、材料指标和机械指标随着市场的变动而呈现上下起伏的状态,这就需要对预算定额进行及时完善和不断补充,特别是当前建筑市场中新兴材料、技术和结构不断出现,导致预算定额编制过程中出现一定的滞后性和静止性,这无疑增加了执行预算定额的风险,近些年物料、人工和机械费用呈现大幅度上涨的局面,有些价格因素在短短几周之内就会发生较大的变化,如果不能及时、动态地更新将会形成对建筑工程预算的负面影响,严重的会导致建筑工程预算管理出现失控。

建筑工程预算管理的法规不健全存在两方面的问题,一方面是行业法规对于建筑工程预算管理的规范过于宽泛,例如《建筑法》、《招投标法》都在相关的条文中对建筑工程预算进行了规范,但是,由于没有一部专门的建筑工程预算法律,导致行业上一直没有较为系统的法律作为建筑工程预算工作的指导和规范。另一方面是行业法规的滞后性,当前实行的建筑工程预算的相关行业规范和法规有些还是在计划经济时期制定的,对于市场经济的建筑工程预算管理活动存在一定的指导和管理缺陷,不能从实效性上和针对性上对建筑工程预算进行全面管理,特别是各个法规还存在相互抵触与矛盾的地方,导致建筑工程预算管理工作处于不知所措的状态。

建筑工程预算是具有法律效益的文书和资料,所以,应该严格遵守建筑工程预算。但是,在建筑工程预算管理和执行的过程中,经常出现不按程序与要求进行工作的情况,导致很多计划外支出,造成工程超支,不得不对原有设计进行变更以调整工程预算。

主要表现是管理人员素质偏低,高素质的专业人才进不来,进来的不一定是专业人才。不少单位预算管理人员素质不高,不仅能力有限,而且文化水平及专业理论知识水平也不高。这会导致建筑工程预算的工作质量不合格。

高素质人员是做好建筑工程预算管理的关键,要求不仅具有较高的道德素养,而且还需要具有较高的业务水平。应对现有的预算管理人员开展多种形式的培训,不断提高其理论研究水平、专业判断能力和实践分析能力,为全面预算的顺利实施提供人才保障。

2.2熟悉建筑工程的设计图纸。

要充分理解建筑工程设计的意图,正确计算工程量。预算编制人员要依据设计图纸准确地计算出与设计图纸相对应的工程量,还必须充分熟悉各定额册说明、总说明、章说明、节说明及定额所含工作内容,熟悉设计图纸、设计说明以及二者之间的关系,了解各类图纸所示部位和它们之间的关系,做到定额项目和实际相符,不重复计算、不漏算,这要求编制人员有较强的专业知识及丰富的现场施工经验。

预算定额是建筑工程预算管理的基础,是规定消耗在单位工程基本结构要素上的劳动力、材料和机械数量上的标准,是计算建筑产品价格的基础。合理确定工程预算定额主要受两个方面的影响:一方面,建筑安装企业的劳动力平均水平;另一方面,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生产关系更加适应现阶段我国生产力的发展要求,能最大限度地降低建设过程中的消耗。

3结语。

综上所述,建筑工程预算管理是新时期建设单位重要的管理工作,要将建筑工程预算管理转化为提高建设质量、提升建设经济效益的措施和手段,,从人员能力、预算定额和设计图纸等方面做到对建筑工程预算管理核心问题的解决和突出。在具体的建筑工程预算管理过程中还要做好法治工作,建立起适于企业竞相建筑工程预算管理的制度措施体系,使建筑工程预算管理得到规范和制度的支持,实现建筑工程预算管理工作对建设项目和建设单位的经济和社会目标。

参考文献:

小学数学问题解决教学策略实施初探论文

教“总价=单价x数量”的前三天至一个星期,教师就布置学生调查商店、饭店、地摊等地点的各种商品的价格,了解如何算总价。上课时教师首先请学生报告单价情况。有的学生说,一只钢笔是10.5元;有的说,地摊上的气球1元买3个……学生争先恐后地报告自己的调查情况,课堂气氛活跃,学生尽情地投入,为计算公式的学习奠定了良好的心理基础。同时,单价表示的多样性,是教师难以一时说清的,而学生在自己的调查中却轻而易举地弄懂了。这正是“问题解决”所追求的教学情境。

再如学生学习了四则计算后,就可以创设商品购买的情景,让学生说说怎样购买物品最合理;也可以让学生走出校门,了解一些旅游点的价格,然后制定一份最精简的旅游计划。学习了长方体、正方体的知识后,可以请学生在家里设计一些家电的外壳包装的材料等。有一教师在学生学习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与面积后,把学生带到学校大操场的一块空地上,让学生在这块空地上设计一个面积是30平方米的花坛,可以有几种设计方案。当学生接触这道题时,积极性十分高涨。他们几人一组,一边测量,一边设计,显得十分的投入。最后竟设计出十几种图形优美、很有创意的花坛。在这一活动中,学生先要对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公式这一知识重新进行组合,有一个新的认识。然后要对分割法、平移法、大面积减小面积等求面积的方法进行选择,看着哪些方法更适合于设计。这样,在学生的设计过程中,既解决了学生对基础知识的复习(长方形面积公式的计算),又拓宽了长方形的知识点(计算简单的组合图形),更为重要的是在设计中,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获得一次难得的实践锻炼机会。

小学数学问题解决教学策略实施初探论文

有一位教师在叫“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时,一改往常教材中的“讲解式”(摆小棒)的呈现方式为学生自主探究的“问题发现式”,这位教师是这样设计的:“爸爸让明明计算18+7,明明冥思苦想了一会儿,向同学们求助,谁有妙法帮我吗?”一石激起千层浪,同学们顿时情绪高涨,积极思考,此刻教师及时组织学生讨论,通过小组讨论、同桌互说等形式,充分发挥集体的作用,体现团结合作的精神,让每个学生都有主动参与的机会,加强了学生间多向交流。最后,学生想出了多种方法:有把18看成20(20+7-2)的;有把18分成13和5(13+7+5)的;有把7分成2和5(18+2+5)的;有数手指的;也有用竖式计算的,等等。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后,用语言表达出自己的思维过程,这正是学生自主创新的一种体现。

问题一旦经过一番努力后被解决,学生就会有紧张愉快的体验,有成就感、自豪感、价值感,这些心理倾向是激励学生进一步探究的源动力。其次,可建立学习小组。学生的发展存在者不平衡性,无论哪个班的学生,他们的智力发展水平、所具有的能力以及他们对生活、对数学问题的认识是各不相同的。在课堂上,面临着要解决的一个个数学问题,学生的解决方法是各不相同的。为了使不同发展水平的学生都能解决问题,我们可采用小组学习的方法,建立学习小组,小组中学习水平上、中、下的学生进行合理搭配,推荐一个学习水平较高的学生担任组长,让不同水平的层次的学生的信息联系和反馈信息在多层次、多方位上展开。

小学数学问题解决教学策略实施初探论文

在小学数学的学习中,问题解决是一个经常性的任务。解决问题的过程是学生在教师的引导和组织之下,调动已经学过的知识和生活经验来分析并解决目前问题的过程。解决问题也是现实生产生活中经常伴随的任务。教师在问题解决教学中最重要的是教给学生科学的思想方法,能够让学生在面对问题的时候保持清晰的思路,并且按照科学的步骤来完成问题解决的过程,增强学生在问题解决过程中的自信心和学习技能。

学生能否从数学的角度观察现实生活中的事物,从而发现和提出有价值的数学问题是其数学意识强弱的重要标志。正如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所以,教师作为学生数学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要科学合理地创设教学情境,让学生成为数学问题的发现者与解决者。下面,笔者主要围绕数学中问题解决的相关问题,谈谈自己的几点经验。

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强调学生身上都有可挖掘的宝贵资源。在面对一个问题时学生从不同的角度都有自己的发现和想法,因此用合作探究的模式,可以更好地发挥学生各自的优势,提高学生合作学习的效果。所以在学生具备一定的基础的前提下,教师要充分相信学生,把一定的问题解决任务交给学生,让学生在各自的小组中能够通过合理的分工,高效完成问题解决的任务。

例如,在教学“租车”这课时,有一道题:有38位同学乘车去郊游,大巴限乘15人,每辆租金180元;面包车限乘8人,每辆租金120元。怎样租车更合算呢?有的学生说:租3辆大巴。有的学生说:不好,租5辆面包车吧。师:为什么不好呢?生:租3辆大巴浪费7个位置,租5辆面包车才浪费2个位置。师:还有更合算的租车方法吗?通过合作讨论,学生最后得出了结论,并在合作学习中提高彼此的合作能力。

二、在问题解决过程中,营造和谐的学习氛围,鼓励学生敢于提问。

平等协作的学习氛围,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使他们能够在一种自由的状态之下更好地发挥出自身优势。由于在学习经验方面的不足,学生在探索学习过程中难免会出现各种遗漏和错误,这都是非常正常的。教师要善于鼓励学生,给学生做出积极的评价,让学生能够在面对困难时还能保持理性。同时,教师要善于捕捉学生的点点智慧火花,对于学生提出的问题不失时机地肯定和表扬,使学生有一种愉悦的心理体验,感受到思维劳动的成功和乐趣。当学生的才能得到教师的认可时,学生就会产生一种发挥更大才能的心理,并能够积极主动地在学习中敢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三、结合现实生活中的实例,促进学生问题的解决。

问题解决是一个生活中常见的课题。在现实生活中我们能够发现问题,理解生活当中的一些痛点,就需要采取解决问题的策略,将这些痛点解决掉,我们才能够恢复到平静的生活状态。而在数学的学习中,学生学习各种解题的方法,也是在为生活中去解决问题而做着基础的准备。在传统的应用题教学中,教师非常注重题型的训练,让学生通过大量的题型训练,反复掌握某一个概念,这样大任务量的学习模式,使得很多小学生都产生恐惧心理,这不利于他们今后的学习发展。

例如,在学习关于重量的内容时,我就带了两袋食盐和一袋洗衣粉,另外还有硬币,其中食盐的袋子上标注着500克,洗衣粉的.袋子上标注着1000克,而硬币上面没有标注。通过观察实物,学生就能够对重量有一个大概的认识,并且对重量单位也有了基本的了解。又如,在教学“周长”相关内容时,我让学生量一量黑板、课桌、书本的长和宽,然后计算,甚至可以在父母的帮助下量一量自己家里家具面的长和宽。

其实,学生通过这样的一系列活动,就能够发现在现实生活中有那么多的数学的身影,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就一下子增强了,而教师在教学中要不断启发学生,使他们明白这些数学知识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方法,并解决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这些都能够让学生理解学以致用的基本道理,并且这样的理论和实际相结合的模式,提高了学生的理解能力,让他们在今后的学习中也能够保持一种积极主动的状态。

四、通过勤实践,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水平。

数学这门学科是比较抽象的,这一点已经得到了大家的共识。但是,这些抽象的理论知识不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尤其在小学阶段学生的思维还是以形象思维为主。在遇到一些问题时,如果我们能够辅助以动手实践,在学生的直观认识习惯和抽象理解之间建立起一座桥梁,就能提高他们理解知识的能力,所以教师要创造各种条件来让学生多动手多思考,提高他们对于数学问题解决的综合能力。

总之,在小学阶段数学的学习具有一定的挑战性,教师要采用科学的训练方式,提高学生问题解决的能力,更好地实现素质教育的基本目标,让学生带着一种自信去迎接未来的学习挑战。

参考文献。

[1]陈晓政。小学高年级数学解决问题的策略研究[j]。考试周刊,(16)。

[3]张勋。小学高年级学生解决数学问题能力的培养[j]。小学科学(教师版),(1)。

[4]孙劲松。小学高年级数学“解决问题”教学的指导与策略[j]。考试周刊,(102)。

试析高职院校聘用制教师激励问题初探的论文

论文摘要:许多高职院校都在寻找激励教师的有效方法,实际上激励方法是有层次的,对不同的激励对象实施不同的方法会起到更好的效果。三个层次的激励方法,即基本激励方法、特殊激励方法和无形激励方法可针对不同的激励对象实施。

虽然关于激励的解释有很多种,但人们都基本认同这样的观点:激励是一种力量,它既是一种驱动力,也是一种诱发力川。教师是需要激励的,有效的激励方法会使教师发挥最佳的作用,因此,许多高职院校都在寻找激励教师的有效方法,实际上,激励方法是分层次的,对不同的激励对象实施不同的激励方法会起到更好的激励效果。本文着重阐述激励方法的三个层次:基本激励方法、特殊激励方法和无形激励方法,高职院校可以根据激励对象的实际情况选用。

1基本激励方法。

激励教师的一般方法使用程序简单,适用性较广,只要使用得当会取得相应的效果。说起激励,最基本的激励是以工资、岗位津贴和福利为核心的物质激励,或称经济激励〔2」。任何一个人要生存,要发展,必然需要一定的物质条件,高职院校的教师也不例外。在新中国成立以来的60年中,对教师的激励经历了从重精神激励到重物质激励再到既重精神激励又重物质激励的过程。其实,精神激励不是万能的,物质激励也不是万能的,互相不可替代,只有互相补充才是上策。在正常情况下,适当的物质激励让教师感到生活有保障,社会地位高,自信心足,不仅能留住教师,还可以让教师腾出时间与精力,思考更重要的问题,令教师的工作效率更高。如何进行物质激励?至少应注意以下几点:第一,在不违背其他管理原则的条件下,物质激励的数额应尽可能大,让人刻骨铭心,所谓“重赏之下必有勇夫”说的就是这个道理。第二,物质激励的数额要与高职院校的发展及高职院校劳动生产率水平的高低相匹配。第三,要信守诺言,不能失信,事前所承诺的物质奖励,事后一分一文不能少。第四,决不搞平均主义,物质激励要到位,就不能对所有教师不论贡献大小都实行同样的物质激励,吃“大锅饭”的方法是不合适的,否则会事与愿违。第五,进行物质激励,不论是在公办高职院校还是在民办高职院校,都要坚持一个原则,即明暗分开和公私分明的原则。物质激励,既可公开,也可暗中进行,但明暗必须分开,而且适宜才行,公私要分明,公家的钱不能当作私人的人情,否则,公私不明,后果不堪设想。第六,实行物质激励时,应尽可能让其带有精神激励的特点,这样会收到更好的激励效果。

一个有事业心的教师并不是一心只想到有高薪,拿高额岗位津贴,有最好的福利待遇。不论是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还是赫茨伯格的双因素理论皆表明,教师在满足了一定的物质需求之后,精神的需求是十分强烈的,因此,精神激励也是十分重要的。精神激励对于教师而言有着更重要的优点:第一,能在更高层次上调动教师的积极性,一般地说,人对于物质的需求总是有限的,而对于精神的需求是无限的,只有在无限的精神需求不断得到满足时,教师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乃至对高职院校的贡献才能达到更高的层次,甚至会超越激励主体的预定目标〔’」。第二,精神激励比物质激励的效果的作用持续时间更长,力量更大。第三,精神激励从一定角度讲更容易做到,它不需要什么条件,只要激励主体善于抓住激励的时机就行。第四,精神激励的功效可能会从一个点联成一条线、组成一个面,进而使整个高职院校形成一个和谐的、良好的氛围,创造一个团结向上的软环境。第五,精神激励的成本最低,目前,所有的高职院校都需要降低成本,因此,选择精神激励是能够提高高职院校经济效益的。第六,精神激励可以反复进行,适用范围十分广泛。如何进行精神激励?一般地说,可以考虑以下方法:第一,与激励客体信息共享。这里讲的激励的客体都是高职教师,应该让他们知晓高职院校的现状,高职院校所处的环境,高职院校所面临的培养应用型技术人才任务,高职院校的目标和方针,高职院校遇到的各种情况等等,这是进行精神激励的基础。第二,赋予激励客体一定的权力,使得激励客体在一定的监督下,有相当的自主权和行动权,这样能够调节激励主体与客体之间的关系,削减上下关系的一些对抗因素,为精神激励创造良好的条件。第三,该表扬时表扬,该批评时批评,但是批评与表扬应该注意场合。表扬一般应在公开场合进行,不要吝音赞美之词。批评的负面作用非常大,应充分考虑是选择公开场合还是私下进行。但是,批评作为一个重要的激励手段,绝不能偏废。批评激励客体时要充分体现对其的关心程度,批评的语言要对症下药,而不是发泄心里的情绪,批评要及时、准确、就事论事,不论及其它,不上纲上线。批评之前,最好先对应肯定之处加以肯定,批评之后,要予以鼓励。第四,真诚地接受激励客体的.意见和建议不失为一种极佳的精神激励。激励客体愿意向你提意见和建议,说明你已经做得比较好了,如果你能十分高兴地接受他的意见或建议,那么,其作用就不仅仅是意见和建议本身,而且是你对激励客体的最好的精神激励,当然,对于意见或建议本身内容的分析应另当别论,你在接受激励客体意见时的表情和态度是至关重要的,你至少应当面带笑容地倾听对方的意见和建议。第五,精神激励常可以结合一些特殊激励的方法(下文详述),更重要的是可适当结合物质激励进行。

混合激励应该更有效,在一般激励中,由于物质激励与精神激励具有不可替代性,故常常把二者融合在一起使用,这样效果会更佳。比如,成就激励就是一种很好的混合激励,每一位教师都有对成就的强烈追求,否则就不是真正的教师,成就包括物质与精神两个方面。再比如职务激励,职务的提升对教师是物质与精神的双重满足,能使教师的积极性和能力得到充分的发挥。其实,任何激励都包括物质与精神两个方面,只是侧重点不同而已。以物质激励为主的激励我们称之为物质激励,以精神为主的激励我们称之为精神激励,二者比重接近的激励我们称之为混合激励。运用混合激励应当考虑以下几点:第一,把物质激励与精神激励高度结合,二者都不偏废,当二者真正实现了有机结合,其激励功能将大大超过单纯的精神激励或单纯的物质激励。第二,在激励形式上尽量创新,而绝不是旧的物质激励形式与旧的精神激励形式的简单相加。第三,激励时应充分创设一种自然的环境,让激励的客体感觉舒服,而激励的作用也会随之加大。

2特殊激励方法。

3无形激励方法。

所谓无形激励是指最佳境界的激励,它包含了上述激励的所有方式,但不停留在一般水平上,而向最高境界靠近,激励效果最佳。前述所有激励形式再好都是有形的。所谓有形,就是被激励者感觉到或看得见主体在对其进行激励,比如发岗位津贴、大会表扬、制作小卡片、发电子邮件等。而无形激励的关键和实质是被激励者受到激励而感觉不到,故我们又称之为无形激励。无形激励是无形管理的内容之一,它以马克思主义的唯物辩证法为指导思想,充分发挥人本管理的精神。一个教师如果在受到激励时知道有人故意用某种方式激励他和在不知不觉中受到激励是完全不一样的,后者的效果远远大于前者〔’〕。实施无形激励是一个比较复杂的问题,一般地说,至少应做到以下几点:第一,激励主体应认真学习唯物辩证法,把握其精神实质,尽量用其指导、帮助分析实际问题。第二,着重考虑事物的两个方面,比如在选择一种激励方式时要充分考虑其负面作用有多大。第三,一定要设法让受激励者愉悦,只有心情愉悦才会在不知不觉中完全接受。第四,最大限度地尊重激励客体,只有这样,激励效果才能达到最佳。第五,不断探索,勇于实践,创造出适合本高职院校特点和教师特点的各种无形激励方式。无形激励方法之所以难以推广,是因为它对激励主体、激励客体和激励环境要求非常高,在高职院校试行是有条件的,我们应当尽可能去做。

对高职院校教师的激励不论是从实际操作层面看还是从效果看都是有层次性的,基本激励比较好操作,效果一般,但其基础性作用不可或缺;特殊激励操作较难,效果较好;最难操作的是无形激励,但无形激励效果最佳。

非法学院法学本科国际经济法教学问题初探论文

摘要:近年来,随着以互联网和手机、平板电脑为移动终端的新媒体的高速发展,网络技术对教育的影响日益扩大,推动了整个教育体系的革新。在这种形势下,如何全面深入地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来提升教育教学水平显得至关重要。分析了传统经济法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和解决路径,探讨了利用新媒体教学的可行性和必要性,以期促进“微”教学模式在经济法教学中深入应用。

关键词:新媒体;微教学;经济法。

“微”教学是指在当前新媒体背景下,利用微博、微信、微群等软件平台,进行互动式自主学习的教学模式。学生从网络资源中获取所需要的信息,通过关注、评论、转发、点赞等方式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意见,并形成师生、生生之间的交流和互动。随着移动终端设备的普及和互联网的发展,“微”教学模式在经济法教学中突破了时间和空间上的局限性,增强了教学的互动性和影响力。

一、经济法教学的现状及分析。

经济法在规范市场经济发展中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其内容涵盖面广,具有综合性和抽象性。经济法自身的特点和规律决定了经济法要有独特的教学方法。反思我国长期以来的本科经济法教育,重视法学理论的掌握和法律条文的解析,而轻视对学生实践操作能力的培养。这种传统的教学方法不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参与性,亟待改革创新。当前经济法课堂教学普遍是按照传统“教师讲-学生听”的单向模式开展,在这个基础上,对于一些相关的案件进行分析。实际上,这种传统的教学模式无法激发学生参与经济法学习的积极性。学生往往是被动接受知识,甚至出现平时学生课堂不认真听讲,单纯为了考试不挂科而在每学期最后几天突击的情况。从经济法科目来看,在一个学期有限的课时内要把教材所列内容全部讲完实在是一件不容易的事。如果还按照传统的教法,教学效果想必不会满意。因此,教师在现有经济法课程安排及教材选用的基础上,创新教学方法是必要的。从当前的网络信息技术和可移动设备的发展来看,微博、微信、微群等软件平台受到了大学生的欢迎,绝大多数大学生都使用这些软件。从学生应用情况来看,这些软件多应用于人际交往层面,并未应用到教学中,进而有效发挥这些软件平台的优势。学生们已经置身于“微时代”,经济法教学也应当与时俱进,让学生动动手指就能学习。

二、经济法教学的改革思路。

(一)利用新媒体构建经济法教学体系。

构建经济法教学体系,将新媒体巧妙地运用到教学体系中,把经济法的知识结构、内容设计、教学方法、教学过程和结果反馈等环节组成统一整体。学生只有在这种多层次的教学体系中锤炼,才能逐步适应和驾驭经济法的知识体系,进而提升自身专业技能。

(二)经济法教学与新媒体技术的应用相互融合。

新媒体技术的应用为经济法学习提供了基础条件,反之,经济法“微”教学模式的创新为新媒体技术的升级提供了驱动力。适应时代的需要,经济法教学与网络技术的完美融合,让“微”教学模式呈现课内课外、随时随地的学习过程。这为经济法教学带来机遇,运用合理就能够取得积极教学效果;同时也要趋利避害,如果运用不当,会阻碍经济法教学活动的开展。因此,作为新媒体技术工具要与经济法教学相互融合。

(三)实现师生良好互动,彰显学生的主体地位。

建立师生之间的良好互动平台是提升经济法教学水平的关键问题之一。以往的实践中,教师与学生的交流始于课上、止于课下,教学仅仅停留在以讲授为主的单向交流上,师生互动性不强,影响教学效果。新媒体背景下,教师可以借助于“微”平台,以本科法学学生为调研对象,以“你对经济法学习的看法”为主题征集意见,在汇总学生各方面意见的基础上,总结当前经济法课堂的教学现状。参与调研能够唤起学生的主体意识,提高其在经济法学习中的参与性,让他们成为学习的主导者,并在此基础上建立以学生为中心的互助教学模式。

三、经济法“微”教学模式的优势。

(一)微博、微信、微群等网络平台为经济法教学提供新的平台。

“在数字时代,网络传播的出现拓展了传播的广度和深度,传播者与消费者之间信息传递是双向互动、非线性的,可以实现点对点、点对面、面对面、多对多的信息传播,传播形式更加多样化、个性化,从根本上改变了受众在传播中的地位。”[2]这一新平台凭借信息传播的优势,受到教师和学生的青睐,成为师生学习交流和情感沟通的重要媒介,推动级经法教学工作进入崭新的“微”时代。

(二)“微”教学模式能够满足学生的需求。

据相关调查显示,大学生是微博、微信、微群等互联网工具主要受众群体,“微”教学能够将当下热门的`移动终端融入到枯燥的经济法学习中,激发学生的兴趣与热情。新媒体时代大量信息不仅丰富了经济法教学的素材,还使教育内容变得具体形象化、具体化,并将声音、动画和视频资料完美结合。“教师可以将文本、音频、视频等多种适合移动学习的材料通过微信公众平台群发给自己的学生,而学生只要拥有移动设备,就可以利用碎片化的时间,在车站、机场或某一个特定等待的场合随时掌握自己想学的知识。”[3]“微”教学模式实现在很短的时间将知识传播给学生,为学生呈现丰富的教学内容,同时也为学生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意见提供了畅通的表达途径,满足学生个性化的需求。

(三)经济法教学内容动态化,信息多元化。

“经济法律法规适应于社会经济的发展,具有一定的动态性,而且社会经济生活也瞬息万变,不断产生新问题、新情况,因此,任何经济法教材也难以避免其滞后性。”[4]经济法教学内容不能一成不变,应当将内容动态化以满足不断变化的市场需求,“微”教学模式就能够弥补传统教学方法滞后性的缺陷,更好地保持经济法教育的前沿性和时代性。教师可以围绕最新的法律、法规或者案例,将知识信息新媒体传播给学生,这些信息可以单条的,也可以是一个专题,信息涉及到本专业和跨专业等多个学科,便于学生掌握综合性的知识,了解学术领域的最新动态。

四、经济法“微”教学模式的实施措施。

(一)巧用微软件平台,引案例入课堂。

经济法专业性较强,基础知识相对枯燥乏味,但是当其与生活及热点结合尤其是与当前经济发展形式结合时,以具体的生活或者场景为切入点进行研究,能够切实提高学生的参与兴趣。教师在具体的情景设置中,以过还原及改良案例为切入点,充分利用学生常用的微信、微博、微群等平台,鼓励学生通过这些微软件平台来进行知识交流。教师鼓励学生通过最新经济法信息的分享、案例分析及专家观点分析等来让学生积极参与到经济法知识的探讨中。

(二)开展微主题活动,引竞赛入课堂。

结合教材内容,可以适当通过微软件平台在课堂上举行微主题活动,之所以举办微主题活动,主要是因为课堂时间有限。微主题活动可以是微辩论,微表演等。采取微辩论的方式和原则,缩短时间,让学生就经济法中某一有争议的内容进行辩论。这种全新的模式能够让学生主动投入到活动中,与单一的学生学习相比,学生合作能够全面促进其进行知识搜集及理论学习,对学生掌握经济法知识有着重要的推动作用。除此之外,通过主题微视频的拍摄及照片、征文、演讲征集活动,促进课堂方式多样化,强化学生的参与。

(三)微博微信,引智能入课堂。

微博、微信、微群作为当代大学生普遍使用的软件,将其应用于学习极具必要性。微软件平台通过评论、点赞、转发、回复等功能来强化互动交流。微信、微博、微群等平台的关注功能,教师要主动与学生建立双向关注,掌握学生的学习动态,使自己的工作更加具有针对性和有效性。鼓励学生微信关注高品质的法学相关公众号、知名法学家的微博和经济法学习者们的微群,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获取专业相关的前沿信息,创新与开拓自己的思维。微软件平台的评论功能,给师生提供了平等交流的机会,自由地表达意愿,教师在充分倾听的基础上进行引导,这样在很大程度上能够强化师生之间的交流,对于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和促进经济法教学的开展具有重要的作用。微软件平台的转发功能,为信息传播提供了快速渠道,教师可以将专业知识和最新资料通过微平台转发给已经关注了自己的学生,学生利用他们彼此关注进一步扩散信息,促进学生进行知识层面的交流。

(四)微课堂多元评估,引反思促效果。

传统经济法教学的学习评估往往是以每学期的测试成绩为考核标准,这种考核模式过于单一,具有偶然性。因此,微课堂评估显得十分必要,这一工作通过生生评估、师生评估,了解学生专业知识的掌握情况。另外,可以通过“课堂达人”、“最强大脑”等荣誉称号的评选来有效激发学生学习经济法的积极性。经济法“微”教学模式的实践效果可以从学生的课堂学习兴趣、学习状态、学习成绩及其对课堂的满意度调查等方面来合理评估,形成多维度、全方位的考核标准。

五、关于“微”教学模式创新经济法教学的几点思考。

(一)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同时,教师引导不可或缺。

经济法“微”教学模式顺应了时代潮流的发展,创新了教育教学模式,同时也带来了一些负面效应,如有的自制力较差的学生利用手机或平板电脑学习无法达到预期效果,有的学生在讨论和交流的过程中偏离主题等等。这些问题对经济法教学改革来说是一项严峻的挑战,因此在经济法“微”教学模式运行过程中如何趋利避害,实现良好的教学效果,是实践中要解决的关键问题之一。

(二)提升专业教师素养,积累“微”教学管理经验。

经济法“微”教学模式的发展和创新,必须重视教师队伍素质的提升。高校要为教师提供形式多样的培训、论坛和研讨会,以方便教师之间对话和交流,定期聘请专家为教师提供具体的教育咨询和指导,进而提高业务水平。同时建立跨专业、跨学科的教师合作机制,推动教学质量的提升。新媒体技术的进步,对经济法教学模式提出了新的挑战,这就要求我们要不断尝试新的教学方法以适应时代的发展。“微”教学模式的应用能够不断创新,在继承传统教学优势的基础上,利用新媒体来提升教学质量,重构高效课堂,具有很大的发展前景和空间。

参考文献:。

试析高职院校聘用制教师激励问题初探的论文

论文摘要:随看高职院校发展环境的变化,琦用制袭师已成为我国高职虎校井遥存在的个体,他们已经成为许多李校教学和甘理的主力军,也足未来发展的要后备力。本丈分析了高职虎校琦用创教师激动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对玲用制教师滚幼机创建设进行了初步探索。

从19开始,随着事业单位聘用制改革的逐步推行,高职院校聘用制教师也在全国范围内开始出现。目前,聘用制教师已经成为高职院校普遍存在的个体,许多聘用制教师已经成为高职院校教学、管理的主力军,已经成为高职院校未来发展的重要后备力量。他们来源渠道可谓多种多样。但不管他们怎么来、属于何种性质,都有一个共同的特征:他们都受聘用合同约束,手中端的再也不是“铁饭碗”。因此,他们的危机意识、责任意识、进取意识、竟争意识等都比原有体制下的教师更为强烈。这些,都可从聘用制教师的工作效率、工作积极性等上得到很好的体现。本文从高职院校聘用制教师激励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着手,对高职院校如何实施对聘用制教师的激励问题进行了初步探讨。

1.1忽视激励制度建设.激励意识缺乏。

许多高职院校领导层因忙于考虑学校的大的发展方向,或者因在内部管理丰难以跟上高职院校飞速发展的需要,在客观上存在激励意识缺乏的现象,忽视激励制度的建设。有领导层认为,在聘用制教师经过层层删选获取来之不易的士作后,他们内心存在担忧,怕失去不懈努力争取到的机会。这种“担忧”是他们工作的动力,也是领导层忽视激励制度建设的又一原因。

1.2对激励认识不足或存在较大偏差。

有管理者认为,激励是对高层次人才实施的政策,对普通年轻教师尤其是聘用制教师用不着激励;还有人认为,在目前人才市场总体供大于求的情况下,高职院校可以不用考虑激励问题;还有人以学校办学条件差、经费投入不足为由拒绝建立和完善激励制度等。如此种种对激励的错误认识,导致高职院校激励制度的普遍不健全。此外,一般的学校都将师资管理纳入传统的人事工作范畴,没有从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的角度重视激励制度建设。表现为“重管制轻服务”、“重使用轻培养”、“重短期效益轻长远规划”等。没有建立起一整套选人、用人、培养人、激励人的现代人力资源管理体系。

1.3物质激励不足,忽略精神激励。

应该说,目前高职院校聘用制教师的工资收入与实行聘用制改革的初期相比有了一定的提高。但相对于同样上涨的物价而言,高职院校聘用制教师的工资并没有太大的涨幅。而且,学校在对聘用制教师的物质激励中形式主义还较重,没有很好地将收人与个人贡献、业绩相结合,存在较严重的平均主义现象;对聘用制教师的激励仍然逃脱不了以职称、职务为主要依据的'传统模式。不但如此,且很少将精神因素考虑在内。高职院校的聘用制教师因工作稳定性相对较低且多年龄不大,都面临着买房供房、成家养家的重任,与原来的有编制教师相比,他们在精神上的压力要大得多。因此.他们有更多的精神需求。而事实上,很多领导受条件局限,忽略了他们的情感需要,缺少与聘用制教师的沟通和交流,导致精神激励的缺乏。

1.4忽视激励机制中的工作环境因紊。

根据双因素理论,工作环境的改善也有利于员工的激励。高职院校激励机制中的环境主要有硬环境和软环境之分。硬环境主要指物质环境,软环境则主要包括工作氛围和校园文化。高职院校一方面对“环境能激励人”认识不够,另一方面不太重视聘用制教师工作软环境的建设和改善,从而丧失了利用环境激励聘任制教师的机会。

小学数学问题解决教学策略实施初探论文

摘要:所谓“有效教学”就是使学生在课堂中接受教材内容的效益达到最大化,“有效”就是在教师讲解之后或者一段时间内,学生得到了进步或者发展,可以达到教师预期的教学效果和学习水平。有效教学课堂的顺利开展,需要教师对教学内容精心设计,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营造更加活跃和谐的课堂氛围,使教学的效率和质量得到有效的提高。

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在如今的信息社会,之前陈旧的教育思想理念已经不适合用来教育新一代的学生,所以,新的课程改革应运而生。在新课程改革中,数学的有效教学得到了人们的密切关注,如何使教师达到教学目标、学生成功理解教材内容是数学有效教学的目的所在,数学有效教学不仅可以提高学生和教师的个人成绩,而且对学生的数学学习有较大的帮助。那么,如何开展小学数学有效课堂教学呢?对此,我浅谈一下个人见解:

一、创设与日常生活相关的生活情境,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小学生有一颗好奇的心,提出与日常生活相关的教材内容课题,可以激发学生对知识内容的兴趣,从而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比如,在“圆的认识”第一节课中,为了使学生更加理解“圆”这个图形的概念,教师可以提前准备好课件,在课件中播放日常生活中见到的圆,例如,“硬币”“钟面”“自行车轮”等常见事物,使学生理解什么是圆。用“钟面”引导学生“圆心”的概念,找到圆心确定一条半径就可以画出一个正圆形。提出问题“为什么自行车轮子要用圆形?而不是正方形或者长方形呢?”学生自主思考,将圆形与其他图形相对比,以此得出答案结果,这样贴近生活的教学问题,不仅使学生感受到日常生活中所存在的数学问题,调动学生思考的积极性,而且可以锻炼学生对数学的应用能力。

二、正确处理学生提出的问题。

教学过程实际是学生与教师之间的互动过程,通过师生之间的相互交流与沟通,把教材知识内容传授给学生,这个过程中存在的各种各样的问题,是提高教学有效性的关键所在。不确定的因素往往容易在小学生的课堂教学中出现,针对这些问题,教师只有做到正确地处理,才可以使师生关系更加融洽与和谐,使教学质量得到有效提高。

1.尊重学生的问题。

小学生的想象力十分丰富,思维比较分散,容易提出各种稀奇古怪的问题,也许教师的一个词就可以使学生联想出许多与之有关的问题,而这些问题教师不可能预设的到,那么,对于这些问题该如何处理呢?我认为,所有的解决方案都要建立在尊重学生问题的前提下进行。由于学生受年龄、心理的影响,也许提出的问题与课堂教学内容并不十分切合,所以针对这些问题,教师要运用正确的处理手段,在既不影响课堂教学,又不打击学生对于提问主动性的情况下,才能逐渐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才能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学习兴趣。

2.为学生留一些空间。

可以想象,如果整堂课都是教师在不停地讲解,那将是多么枯燥的一节课啊,不仅不会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还会对课堂教学质量影响甚大。所以,给学生留一些想象空间是有必要的,教师在提出问题后,可以留几分钟让学生自己思考和讨论,给学生一些自由想象的空间,这样一来,不仅可以提高学生主动参与课堂的积极性,还可以缓解数学课枯燥的学习气氛,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热烈互动,不仅可以调节课堂氛围。还可以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效率,一举两得。

三、“渗透式”的教学策略。

对于数学这门科目来讲,概念、法则、公式、性质等数学知识内容可以明显地写在教材中,容易背诵或者记忆,但是,学习数学的方式、方法、规律等无形的东西才是数学教学的根本目的所在。对于数学教学来说,教会学生公式之类的“硬件”是比较容易的,但是要学会方法、规律等,对于小学生是比较困难的。所以,教师首先要明确教学观念,不仅要教会学生数学知识,更要教会学生如何学数学,这也是进行有效教学的重要参考,只有让学生会“学”数学,才能把数学学好、学精。另外,教师要对教材的知识内容深入挖掘,找出各章节之间的联系和共通点,结合教学的具体内容进行改进,把学数学的方法逐渐渗透进来,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掌握“学”数学的要领。教师的责任归根到底是教会学生如何“学”,所以,提高成绩固然重要,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更为重要,只有掌握适合自己的数学学习方法,懂得会学、巧学才可以更好地提高数学学习成绩。比如,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数学阅读、分组合作学习等,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提高整体数学学习成绩,使教学更有效。总之,在新课改的要求下进行“有效教学”,是顺应潮流的一种教学手段,把小学数学课程与日常生活联系到一起,通过不断积累适合学生的教学策略,可以为全面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2]冯胜.小学数学低年级有效教学例说[j].中小学教学研究,2014(12).。

文档为doc格式。

相关范文推荐
  • 03-01 理论选粹心得体会(模板23篇)
    写心得体会可以让个人对过去的经历有更深入的理解和反思。小编为大家搜集了一些独特而富有启发性的心得体会,希望可以为大家的写作提供一些新的思路。近年来,理论组逐渐被
  • 03-01 初中语文说课大全(20篇)
    范文是学习写作的好帮手,可以提供写作思路和参考词汇。下面是小编为大家准备的一份范文范本,希望能够给大家写作带来一些灵感与启发。《芦花荡》是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
  • 03-01 公司员工上班心得体会范文(16篇)
    通过写心得体会,我们可以更好地回顾自己的成长历程,发现自己的不足,同时也可以反思和总结经验。写心得体会可以通过反思自身经历和思考来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
  • 03-01 教师是否廉洁从教心得体会和感想(优秀13篇)
    在教师心得体会中,可以写下自己的教育理念和教学目标,以便自己能够更好地实施。这里有一些值得一读的教师心得体会,希望能够对大家的教育教学工作有所启发和提升。
  • 03-01 世界水日中国水周宣传方案(通用22篇)
    计划书的撰写过程可以帮助我们清晰地认识自己的需求和目标,从而更好地驱动和激励自己去实现。如果你还没有写过计划书或者觉得写计划书比较困难,不妨看看小编为你精心准备
  • 03-01 老民警讲故事心得体会(汇总16篇)
    写心得体会的过程就是一个反思、总结和成长的过程,通过深入思考,我们能够更好地认识自己,并且不断提升自己。小编精选了一些写心得体会的范文,希望能够给大家带来一些写
  • 03-01 数控编程实践报告(优秀19篇)
    通过实践报告可以对实际工作中的经验和教训进行总结,为未来的实践提供借鉴和参考。在阅读实践报告范文时,我们可以从中学习到实践活动中的成功经验。太原第一机床厂始建于
  • 03-01 小学生妈妈减肥记(优秀20篇)
    优秀学生是指在学业上成绩卓越、积极参与活动、品德高尚的学生。大家可以从下文中找到一些优秀学生的学习心得和学习技巧,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我所爱的春天应该是残雪消融
  • 03-01 大学团支部年度工作计划(优质21篇)
    年度总结是一个展望未来和回顾过去的重要环节,不妨认真对待一下。希望大家能够喜欢以下这些年度总结的范文,它们可以给我们带来一些思考和启发。随着20xx级新生的到来
  • 03-01 九月工作计划(热门22篇)
    编写工作计划书的过程本身就是一次思考和整理的过程,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思考工作目标、实施措施和达到效果。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工作计划书范文,供大家参考和学习。

猜你喜欢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