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在一些事情上受到启发后,应该马上记录下来,写一篇心得体会,这样我们可以养成良好的总结方法。心得体会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认识自己,通过总结和反思,我们可以更清楚地了解自己的优点和不足,找到自己的定位和方向。下面我帮大家找寻并整理了一些优秀的心得体会范文,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甘南支教心得体会篇一
我的家乡在宁夏市、和政县,那里有大山风景如画,我家就住在大山的对面,以前家门前只有一条不宽不窄刚走过一两车的大路,好几年没有回家,今年一回家,哇!家乡彻彻底底的变化,以前的“羊肠小道”已经变成宽大的柏油马路。
以前听奶奶说:“这里曾经打过仗”,怪不得我家对面的大山上有几处像堡垒似的“怪物”呢,原来这是打仗留下的。
我们回民的风俗有很多很多,而且这些都很封建,比如:戴的白帽子,还要闭斋什么的,妇女们还在头上戴纱巾。
我们的这些风俗是很特别的,男人或男孩都要戴白帽子,而妇女们是必须戴纱巾的,妇女们不能光着头露着身体的胳膊和腿,而男的就很例外,他们可以戴也可以不带戴。
先说说我们的饮食习惯,比如盖碗茶,如果家里来客人,才会把这些盖碗的茶端出来,让客人品尝,还会做些馍馍来招待客人,馍馍的花样很多,比如:油香、麻花、锞锞、馓子、酥馓……,它们各个有特色,不过制作它们就难,比如锞锞,把面和好,还要发面什么的,锞锞里面的图形有很多,比如:龙、青蛙、小鸟……它们既好看又好吃,是我们回民招待客人的最拿手的事,用一张大的桌子,放在炕上,上面摆上各种好吃的东西,还要倒上盖碗茶,这些好吃的招待客人缺一不可呀!
还比如我们的闭斋习俗,斋要闭一个月,早晨的时候必须在六点以前吃过,到白天就不能吃,到傍晚的八点左右就可以吃,如果你一天不闭斋,那么就得补61天的斋,我也不知道这是为什么,可就有这样的习俗啊!
关于闭斋还有一个风俗,男的12岁就要闭斋,12岁以下可以不闭斋,女的8岁就要闭斋,8岁以下可以不闭,我就想不通男的闭斋和女的闭斋的差距怎么就这么大呀!可是没办法,这就是习俗呀!必须得遵守啊!如果一天不闭那么就要补61天的。这很不划算,还不如把那一天的斋闭够,关于闭斋的风俗就是这样。
我们回民家乡的习俗就是这样的。家乡可是一个美丽的地方呀,如果有机会的话,你们可以来家乡旅游,我们家乡的人可是很好客的呀!
甘南支教心得体会篇二
民俗园是一个展示传统文化、民俗风情的地方,我在这里度过了一个充实的周末。在这里,我不仅领略了不同地域的文化风情,还品尝了当地的特色美食,感受到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大开眼界。这次来到民俗园让我受益匪浅,下面我将分享我的心得体会。
第二段:了解民俗知识
在民俗园里,我了解到这里展示着各式各样的中华文化,像京剧脸谱、汉字文化、中国结等。观察各种艺术品, 渐渐明白了中国的传统文化和民俗风情。在印象深刻的中国结展示区,我也了解了中国结的历史和制作方法,深刻认识到这是国之重器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渊源,更引发了我对这方面的兴趣。
第三段:品尝美食
除了了解民俗文化,民俗园还为我提供了一个舌尖上的盛宴。在园中有很多地区美食的摊位,我品尝了大量的特色小吃。首先是很好味道的臭豆腐,在见缝插针的人潮中,买上一份热腾腾的臭豆腐, 就更好味了。再是川味烤串,烤得香香脆脆,酥嫩可口;还有重庆小面,又细又长,面质劲道,配上辣椒油,口感非常独特。这些美食让我大快朵颐,也让我体会到各地区的味道。
第四段:学习手工制作
在民俗园里,还有一个小手工坊让我们制作自己的小记忆。这是我自己亲手制作的雕刻工艺品,虽然不是很完美,但是意义非凡。钟爱自己亲手制作的产品,让我联想到传统手工制品能够体现出一个地方的人文历史和地域特色。又让我感受到制造过程中的种种不易。
第五段:总结体会
通过在民俗园的参观和体验,我能更加深入地了解到传统文化和民俗文化的背后,感受到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更进一步意识到这份宝贵的财富需要我们去发掘和传承。同时,这个周末的民俗园游也提醒了我自己在日常生活中,应该怀着更多的好奇心来观察和学习,品味和发掘周遭的美好。这次的经验让我在向着更好的自己迈进的道路上又迈进了一步!
甘南支教心得体会篇三
春风送暖人屠苏。
千门万户瞳瞳日。
总把新桃换旧符。
描绘我国人民欢度春节盛大的喜庆情景。爆竹声响是辞旧迎新的标志、喜庆心情的流露。经商人家。放爆竹还有另一番意义:他们在除夕之夜大放炮仗是为新的一年大发大利。不过,据旧习认为,敬财神要争先,放爆竹要殿后。传说,要想发大财者,炮仗要响到最后才算心诚。
我的故乡浙江和全国许多地方一样,过年时都有一样的风俗。如:
守岁
我国民间在除夕有守岁的习惯,俗名"熬年"。守岁从吃年夜饭开始,这顿年夜饭要慢慢地吃,从掌灯时分入席,有的人家一直要吃到深夜。根据宗懔《荆楚岁时记》的记载,至少在南北朝时已有吃年夜饭的习俗。守岁的习俗,既有对如水逝去的岁月含惜别留恋之情,又有对来临的新年寄以美好希望之意。
吃年夜饭
孩子们在玩耍放爆竹的时候,也正是主妇们在厨房里最忙碌的时刻,年菜都在前几天做好,而年夜饭总要在年三十当天掌厨做出来。在北方,大年初一的饺子也要在三十晚上包出来。这时家家的砧板都在噔噔噔地忙着剁肉、切菜。此时,家家户户传出的砧板声,大街小巷传出的爆竹声,小店铺子传出的"劈劈啪啪"的算盘声和抑扬顿挫的报帐声,再夹杂着处处的说笑声,此起彼伏,洋洋盈耳,交织成除夕欢快的乐章。
……
除这些以外,我的家乡还有一些不同的民俗。我就举其中一个来说吧。
照田蚕
也叫"烧田蚕"、"烧田财",是流行于江南一带的民间祈年习俗。腊月二十五这一天将绑缚火炬的长竿立在田野中,用火焰来占卜新年,火焰旺则预兆来年丰收。
甘南支教心得体会篇四
贵州作为中国西南地区的一个省份,拥有丰富多样的民俗文化。在我的旅行中,我亲身体验了贵州的民俗风情,为此有了许多深刻的感受与体会。这里的民俗文化独特而丰富,教会了我很多东西,让我细细体会到了传统与现代文化的交融,以下是我对贵州民俗的心得体会。
首先,贵州的民俗文化是我们宝贵的文化财富,具有丰富的内涵。在我所到之处,无论是黔东南的苗寨,还是黔西南的侗寨,每个地方都有其独特的传统习俗和风情。例如,在我参观的一个苗族寨子里,村落门口立着一座吊脚楼,这种建筑不仅可以提高抗洪能力,还能充分利用水资源。进入寨子后,我看到年轻人穿着苗族服装,唱着苗族歌曲,一派热闹非凡的景象。在黔西南的一个侗族寨子里,我看到了传统的侗族木楼,它们是侗族文化的象征。这些楼房以其独具特色的建筑风格和壮丽的景观而闻名,让人流连忘返。通过这些寨子,我深深感受到贵州民俗文化的深厚底蕴,它们是贵州人民智慧和勤劳的结晶。
其次,贵州的民俗文化是贵州人民传统生活方式的真实体现。贵州地处偏远山区,交通不便,但这并没有阻碍贵州人民保留自己独特的生活方式和文化传统。在我观察的过程中,贵州人民过着朴素而古老的生活。他们热情好客,乐于分享生活和文化的美好。例如,在我所看到的黔东南的一个苗族寨子里,村民们聚在一起跳起了苗族舞蹈,欢声笑语,洋溢着喜庆的气氛。在黔西南的一个侗族寨子里,我还看到了侗族人民传统的木兄弟节,村民们穿着盛装,排成一列,手拉着手,一边高歌一边跳舞。这些传统节日和活动,不仅让人们享受到了生活的乐趣,还能加深人们对传统文化的理解和感受。这些生活方式和传统文化的传承,让我深感贵州人民的情感丰富和传统生活方式的珍贵。
再次,贵州的民俗文化为我提供了很好的学习和启迪。在贵州的旅行中,我深感贵州民俗文化中所蕴含的智慧和思考。例如,在我所看到的一个苗族寨子里,我了解到苗族人民以稻米为主食,因此他们十分注重水稻的种植技术。他们选取土壤肥沃的地方种植水稻,并利用山区的水资源进行灌溉。在黔西南的一个侗族寨子里,我了解到侗族人民用竹子制作自己的生活用品和乐器。侗族人民对竹子有着很深的研究和了解,他们善于利用竹子制作出各种实用品。通过这些经验与智慧的积累,我认识到了传统文化对人们生活的影响和指导作用,同时也深刻体会到传统与现代的融合可以产生更多的创新。
最后,贵州的民俗文化需要我们重视和保护。作为一种传统的文化现象,贵州的民俗文化面临着许多问题和挑战。城市化和现代化的进程使得传统文化受到了冲击和侵蚀。在我所到之处,我看到了一些年轻人对传统文化的疏远和忽略。他们更加关注现代的娱乐方式和生活方式。然而,我们应该意识到,传统文化是我们的根和灵魂,它是我们发展的基础和支柱。我们必须通过各种途径,包括教育和宣传,加强对传统文化的保护和传承,让更多的人了解和认同传统文化的重要性,传承和发扬好的传统,为贵州的发展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总之,贵州的民俗文化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它是贵州的瑰宝,是贵州人民智慧和勤劳的结晶。它不仅丰富了人们的思想和精神生活,还为我们提供了很好的学习和启迪的机会。同时,我们也应该重视和保护这一宝贵的文化财富,使之能够在现代社会中继续发展,并为贵州的繁荣做出贡献。希望贵州的民俗文化能够在未来的岁月里继续传承下去,让更多的人能够领略到其中的魅力和美好。
甘南支教心得体会篇五
“一步迈进历史,一日游遍中国”这句华丽的标语不仅点出了锦绣中华。民俗村的好玩吸引人,更增添它的了神秘。其实锦绣中华。民俗村是反映中国的历史,文化,艺术的主题公园,深圳因为有了它的点缀而显得更有文化气息。
今天,我来到了这个历史圣地—锦绣中华。民俗村。进入锦绣中华·民俗村后,一条笔直的楼梯出现在我的眼前,楼梯上还有着两条可爱的金黄色长龙,我顺着楼梯走了下去,迎接我们的是一个开阔的广场,我被各种形形色色造型奇特的房子惊呆了。
首先,我们看了大型原创实景历史剧《金戈王朝》,雄浑的钟声带我们回到四百多年前的万历年间,因倍受惨孽统治,辽东地区满族英雄努尔哈赤以十三副铠甲,起兵建州,以区区四万军队和无畏气概迎战数倍于他的朝廷四十七万大军,在一场实力悬殊的战役里,在兵临城下的紧要关头,在铁背山前的萨尔浒河畔,打响了一场决定生死存亡的壮烈之争。。。。。。看了这部这么震撼的大型原创实景历史剧《金戈王朝》,不禁被那马背上民族的豪迈与雄风感染了,好像自己也亲身经历过这一场惊心动魄,逼真壮阔的历史战争!
然后,我们看到了西藏的布达拉宫,走进去,又依次看到了:广西的象鼻山,北京的故宫,颐和园,云南的石林,西安的秦兵马俑……,看得我眼花缭乱,每一个景色都栩栩如生,淋漓尽致。看了这么多,我仿佛在全国各地都走了一遍。
看完了许多名胜古迹后,弟弟突然说:“我刚刚看见有泼水玩,我也想去。”姨妈听了,立马带我们来到了举行傣族泼水节的地方,泼水节是傣族的节日,用来泼去各自的霉运,在这个地方,只要你不怕弄湿衣服,就可以和傣族人民一起感受傣族风情。弟弟迫不及待的想去玩,可我们又没带换洗的衣服,这可怎么办啊?弟弟好像看出了我心里所想的,说“姐姐,那边有卖雨衣和水盆的,只要六十元,雨衣45,水盆15。有了雨衣就不怕弄湿衣服了,有了水盆,就可以尽情地泼他们了。”一边是昂贵的泼水必需品,一边是弟弟苦苦哀求的眼神,我也不知如何是好,便把目光投向了姨妈,姨妈说:“没关系,买吧!”于是他们在喷水处装满一盆水,就开始泼了.大家泼完了一盆又一盆.不一会儿,弟弟就变成了穿着雨衣的落汤鸡,当然,谁也不例外.大家都玩得兴高采烈的!
天渐渐地黑了,我们也该回家了,我感到这一天的旅程太棒了!锦绣中华·民俗村让我见识许多东西,了解到了博大精深的中国文化,走遍了中国的名山大村。朋友,如果你来到深圳,可千万别错过这么好的地方!
甘南支教心得体会篇六
民俗礼仪是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它是传统文化中最具代表性的一环。这些传统礼仪和习俗源远流长,代代相传,反映了一个地区的历史文化和社会发展。经过多年的实践和体验,我对民俗礼仪有了更深入的认识和理解,下面我将分享一些心得体会。
第二段:了解传统节日的含义
在我看来,了解传统节日的含义是认识民俗礼仪的第一步。每个节日都有独特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掌握这些基础知识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体验节日的习俗和仪式。比如,清明节是寄托思念和缅怀先人的节日,过节人们会思念故人,扫墓表达对逝者的哀思和缅怀之情。又比如,春节是中国人最为重要的传统节日,人们会展览各种文化活动,互赠礼物,过年迎财神等等,在家人中亲情上尽情表达和加强感情交流。
第三段:学习礼仪与习俗
在了解了节日的背景之后,我们还要了解相关的礼仪和习俗。礼仪是一种规范行为,即使在现代社会仍然有着很重要的地位。了解和遵守礼仪能够表达出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和认同,让我们的行为更加规范、文雅。同时,习俗也是传统文化中的重要内容。比如,过春节要放鞭炮,喝一杯年酒,贴春联;过年的时候,人们向亲戚朋友拜年和赠送红包,花时间与家人共度时光等等。这些习俗渗透于民间的生活中,在节日时刻,人们会按照传统的习惯和规矩、规范行为,达到团圆、祭祖、祈求丰收的目的。
第四段:表达情感的方法
在民俗礼仪中,表达情感的方式也很重要。在传统文化中表达情感有很多传统方式,例如通过给长辈支持,给年轻人送红包,向亲戚朋友拜年等都是在表达感情上的传统方式,可以传递最深的关爱和心意。有时我们可能感到尴尬,特别是当我们需要向陌生人致敬的时候,但如果我们没有尝试过,我们将无法领会民俗礼仪中这些重要的传统情感表现方式所具有的特别意义。
第五段:传承和弘扬中华文化
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文化宝库,民俗礼仪也是其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我们应该通过了解和学习民俗礼仪来传承和弘扬我们的中华文化。在今天的时代中,我们很容易迷失在现代生活的繁忙中,民俗礼仪则为我们提供了回归传统生活的价值。通过参与传统节日的活动和遵守礼仪习俗,我们可以更好地感受到我们独特的文化和传统价值,并以合适的方式传递给我们的后代,这也是我们在现代社会中要坚持的价值所在。
甘南支教心得体会篇七
俗话说:“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各个地区都有着不同民族风俗,不同民风民俗可以很好地体现出一个地域的传统文化。我们黄石的春节,便别有一番风味。
黄石的春节,现如今基本是从腊月三十除夕夜开始的。为了做好一年的团圆饭,在这之前,人们早已准备好了年货。这一天下午,一家人无论工作多忙,都要回来吃一顿团圆饭。年饭的菜可丰盛了,什么香肠、鱼肉、海鲜、山珍等等,其中有两样菜是必不可少的,一样是丸子,有鱼丸子、肉丸子、藕丸子等等,这些丸子象征着一家人团团圆圆,幸福美满的生活;一样便是鱼,这条鱼叫做“听话鱼”,一般人们不去吃它,让它听着人们在餐桌上述说着过去一年的喜怒哀乐,也象征着这家人年年有余(鱼)。吃年饭还有一个特点——热闹。大家团聚一桌,随着长辈的几声简短的祝酒词完后,大家纷纷“开战”,然后互相祝酒,谈天说地,对酒当歌,时不时发出爽朗的笑声,小孩子们乘着长辈们说得起劲,还要偷偷地闹一闹。
到了“春晚”开始的时候,一家人围坐在电视机旁,看春节联欢晚会。到了十一点钟左右,街上就不知哪家哪户,带头放起了鞭炮,当真是“一石激起千层浪”,一下子四面八方都响起了“噼里啪啦”的鞭炮声,天上更是闪烁着丛丛烟花,天空都被照亮了。黄石这个一直平静的城市如今也是掀起了滔天巨浪,整个城市沸沸洋洋的,每个人脸上都挂着灿烂的笑脸。这当真和王安石说的:“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鞭炮声一直持续到新年的钟声敲响,才渐渐平息,整个城市又慢慢归于平静。
大年初一,本来一片寂静的城市,又被一阵阵鞭炮声吵醒。人们纷纷起床,准备好后,带着小孩子到各个亲朋好友家里拜年。虽说要到处奔波,但孩子们也很兴奋,毕竟那个亲威不会给孩子们的压岁钱呢?孩子们一个个拿着红包,吃着糖果,双脚再累,脸上的笑容也是甜的。真是“只要肯给‘压岁钱’,‘加班加点’无所谓。”恐怕这一天才是孩子们最快乐的时候。
大年初一的街道上,到处都是昨夜燃放的鞭炮,不过有个说法,这大年初一的鞭炮扫不得,不然就会把一年的财运给扫走了。所以,人们很少去扫,也想发发小财。过年期间,街道上时不时会有几个玩龙的队伍,出来耍闹一番,给新春佳节多添几分热闹的色彩。
正月十五这一天是元宵节。旧社会人们要吃着美味的元宵,还要逛灯会,看花灯。乡村到了这天,孩子们要把自己做的各种各样的灯笼点燃,举着灯笼从村头窜到村尾,从村东跑到村西,给每家每户拜年。而几十年后的今天,人们一样吃着元宵,但没有花灯可看了,人们聚集在空旷地放孔明灯。放孔明灯时,人们会在孔明灯上写下美好的心愿,为来年许下一个心愿。人们把新的一年里美好的愿望寄托给孔明灯,都希望心愿成真。人们接二连三地放起了孔明灯,抬眼望去,天上那火红的孔明灯胜过天上的繁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