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工作总结>2023年课改经验总结(模板8篇)

2023年课改经验总结(模板8篇)

时间:2023-10-13 03:18:26 作者:LZ文人2023年课改经验总结(模板8篇)

考试总结不仅能够提升自己的学习能力,还能够增强自己的自信心。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一些学期总结范文,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

课改经验总结篇一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以提高课程的选择性与适应性。这一新的变化,使校本课程的开发成为21世纪初期我国课程改革乃至教育改改革的热点问题。开发校本课程,不仅可以改变自上而下的长周期课程开发模式,使课程迅速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更重要的是建立一种以学校教育的直接实施者(教师)和受教育者(学生)为本位、为主体的课程开发决策机制,使课程具有多层次满足社会发展和学生需求的能力。

基于对这一理念的学习和理解,我们镇江三中把校本课程建设作为突破口,积极探索,努力实践,最大限度地发挥学校课程的育人功能,让每一个学生的潜能都获得充分和谐的发展。我作为一名普通的教师,参与了我校校本课程的研究,感到收获非常多。

1、校本课程的重要意义。

校本课程开发意味着一种权力,即实施真正的教育的地方——学校有权自主决定部分课程,教师、学生、家长和社区人士合作、共享与探究,以充分利用学校和社区的现场课程资源。校本课程开发意味着一种责任,即学校负有学生发展的责任,学校发展一切有利于学生发展的课程。校本课程开发意味着一种机会,即学校特别是教师都有机会得到发展,教师在参与校本课程开发的实践和反思中,将逐步加强对学校的认同意识,提高归属感,形成课程意识,掌握课程技术,加快专业发展的进程。因此,校本课程开发是广大教师一次自我更新的机会。

2、校本课程开发要遵循的程序

过去我们在“选修课、活动课”的过程中积累了不少成功的经验,这可以说是为校本课程开发观念的生长准备了良好的土壤条件,是校本课程开发的源头活水。然而许多“拍脑袋决定”或者说没有学生需要决定的课外活动、活动课、选修课不是严格意义上的校本课程。校本课程的开发是学校一项具有持续性的专业活动。它需要有一种理性、民主、科学决策的过程。这一过程一般有4个主要步骤:

——情景分析:包括明晰学校教育哲学、调查学生需求、分析学校资源、把握社区发展需要等等。

——确定方案(目标与计划):包括确定校本课程总体目标、课程结构、科目、课程纲要。

——组织和实施:包括选择安排知识或活动序列、班级规模、时间安排、资源分配,及需要注意的问题等事项。

——评价与改善:涉及教师、学生与课程方案三方面;评价内容与方式、结果处理、改进建议。

觉自律的自我评价,不断反思课程开发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自我批评、自我激励、自我改进,保证校本课程开发的健康顺利运行。建立较为规范的自觉自律的内部评价与改进机制,是一所学校成功地进行校本课程开发必不可少的重要条件。

依托校本课程建设,学校成为课程的开发者和管理者,校本课程开发使课程更加符合我校学生的发展特点与实际需要,并且与本地的经济发展和教育资源相结合,从而提高课程的实效。这对教师来说,既是机遇,又是挑战。

实施素质教育就是让每一位学生学会生存,学会生活,学会发展,我们学校把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作为办学理念。然而,教师如何把这一理念贯穿于我们的教育教学活动,让它走进课堂呢?我校是以省级课题《生活教育与生活生产科普课程的开发与研究》和国家级课题《以陶行知教育思想构建初中家政校本课程体系的研究》为龙头,把校本课程的开发与研究作为实践这一理念的钥匙。学校专门开设了校本教材的研究课,几乎所有的班级都参与了研究。学校有80多位教师报名参加研究,学校把所有参与研究的教师按照生活科普类和生活教育类设立了九个子课题组,有《科技与生活》、《信息与传播》、《生活与体育》、《生活与服装》、《生活与编织》、《休闲与爱好》、《舒适的家》、《饮食文化》、《生活修养》等一系列的子课题,我校很多普通的教师都积极参加校本教材的研究,我也积极报名参加了《生活与服装》子课题组,把这作为提高自己的一次良好的学习机会,我勇敢地担任了这项子课题组的组长,带领全组老师积极开展了校本课程的研究工作。

依托校本课程建设,教师成为新课程体系建构的参与者,我校从学校领导到普通教师都非常重视校本课程的开发,特别是学校的普通教师参加了校本课程的编写和实施,这也体现了在课改中教师的主导作用。

我们学校提供了部分校本课程研究的目录,但是具体过程并没有任何规定,而教师成了校本课程编写者和实施者。教师从选择子课题、编写教案到具体的研究方法、操作过程,都要我们自己经过一番认真的学习和思考,这样才能在上课时给学生以明确的指导。

我们《生活与服装》子课题组成员曾经很困惑,服装知识浩如烟海,什么才是学生最感兴趣的呢?后来,我们就把生活中的“服装”问题带到课堂上去,让学生自己选择自己感兴趣的问题进行自主、合作的探究性学习,通过口头调查、拍照片等方法,学生研究了自己和家人的衣着,促进了学生和家人之间的情感交流;通过指导学生进行市场调查,同学们研究了市场上流行的一些服装面料,知道了什么是绿色服装既增长了知识,又提高了环保意识;有关民族服装这一课题的选择就是学生看到apec会议在中国上海举行以后,中国掀起的唐装热而在班上提出来的,我意识到这是一个很好的机会,通过指导学生上网、去图书馆查有关资料,同学们大量的搜集了有关民族服装的资料,并对民族服装的知识进行了分门别类,学生既开阔了视野,又增强了民族自豪感,我们师生通过课堂的大胆实践,完成了一个子课题〈〈多姿多彩的民族服装〉〉的研究,并入选即将出版的校本教材。

校本课程开发要始终贯穿"以学生发展为本"的课改指导思想,要首先评估学生的需要,在实践操作过程中学生也是主要实践者参与者,最后把一部分课程的选择权交给学生,学生真正拥有的主体地位,体现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指导思想,学生在参与校本课程的构建过程中,在知识技能、经验过程、态度情感价值观方面都得到了提高,教师也在校本课程的实践中与学生共同成长。

教师要引导和组织学生利用一切可利用的课程资源(馆藏书、报刊资料、影视和其它媒体信息、民俗文化、等等,)启发他们发现问题,并力求运用已有的知识、能力和智慧来解决问题,从而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与能力。其中发现问题最能反映个体自我发展中的创新意识,因而也是最为难能而可贵的首要问题。从课程的学习过程来说,校本课程必须注重人的实践,坚持实践第一、感受第一和体验第一的原则,力求达到课程活动化,活动课程化。无论是操作实践还是创作实践,只有在实践中才能得到真实的感受和体验,只有在感受和体验中才能培养个体独特的实践精神和创新能力。如果离开了个体丰富多彩的具体实践和独具魅力的感受与体验,校本课程也会变成由一大堆抽象的概念和名词术语组成的理论学科或操作系统的技术说明,失去其应有的特色。

例如:我们子课题组开设过一节〈〈名牌服装〉〉的公开课。这节课就充分发挥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首先是青青百花园的小使者们穿着自己最炫目的服装,落落大方地为在场观众献上了一场出色的有关冬装的时装模特表演,并向大家介绍了自己漂亮的服装。“哇,好美!”“真靓!”赞扬声此起彼伏,在下面观看的同学个个赞叹不已。

随后,几位同学老练地给大家讲述了一些生活中关于服装的小常识:怎样选择羽绒服;如何辨别名牌;品牌服装的真伪及区别等等。另一些同学给大家介绍了自己所了解的国内外著名的服装企业以及本市有名的品牌服装店,并把他们这一研究小组经过市场调查设计的导购图现场画了出来。同学们还一起谈论了现今青少年的流行服饰款式。

这节课最精彩的部分是那场自由辨论赛,围绕“中学生追求名牌服装的利与弊”,两组同学展开了针锋相对的辩论,双方唇枪舌剑,各抒己见,赛场气氛紧张热烈,扣人心弦。辩手们思维机敏,紧扣辩题、侃侃而谈,还不忘捕捉对方词句措辞中一点一滴的漏洞,以此击败对方,有的同学则使用司空见惯的平常事来为自己的观点佐证,精辟!比赛难解难分,真是过瘾!

铃声响起了,紧绷了45分钟的心弦松了。情不自禁的掌声在教室上空盘旋。

这堂课上完后,我强烈地感受到同学们青春的风采。学生在教师的启发下,课堂气氛空前活跃,有独自深思的,有小组讨论的,有动手描绘的。可以说,我们感受到了曾经一直追求的每个都能动起来,都能将所学的在课堂上充分体现的热烈氛围。学生们有从原因上探究的,有从色彩搭配、布料选取、身材比例、性别差异、个人爱好、性格特点入题的,也有学生从生态环保,、民族工业、时代气息角度分析的,更有一位学生在一张白纸上描绘了一幅自己创意的服装草图。可以说学生们展示的“青春风采”让听课者都看到看到了“课改”的光辉前景。课程设计的目标应该指向人,使之定位于学生的健康成长与全面发展、和谐发展、自主发展。这就要求课程目标按主体的成长规律选择课题,在发现问题中培养他们关注人与自然、人与科技应用中存在的人文精神,在分析问题中培养主体综合运用各种技能查找资料、获取信息、筛选信息、辨别真伪的科学态度和素养,并在解决问题的各项实践活动中培养主体寻求自我成长的实践精神和创新意识。只有这样,校本课程才能真正补充国家和地方课程过分侧重学科知识体系建构这一课程目标定位之不足,使课程内容由学科知识的构建指向人的能力培养。

教师在进行校本课程开发研究时的新课程理念,不仅仅适用于校本课程,还应该把这些理念贯穿在平时的国家规定的学科课程中去,做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

校本课程的探究性学习形式已不仅局限在生活教育的课堂中,更有向学科教学伸展之势,语文学科的教学就是最好的例证。这些新课程理念下的课堂教学形式大体可归纳为以下4种:

(1)引导型探究性学习,是一种由教师引出话题、场景,由学生运用各科知识发散性探究的师生互动型学习过程;重学生所学知识的理解、应用和求异思维的训练。例如:在〈〈“诺曼底号”遇难记〉〉这篇课文的教学时,我提出一个探究性的问题:船长在救出其他人以后,应该积极逃生,没有必要和船一起沉入海底,他太不爱惜自己的生命了,你认为呢?这个问题像一颗石子扔进了平静的湖水里,同学们自动形成赞成和反对两派,展开了激烈的辩论。老师最后也没有规定答案,而是让学生查找相关的背景资料,结合自己的理解,写成一篇作文,来集中阐述自己的观点。

(2)分层型探究性学习,主要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选题,由学生自己根据各自的知识层次和兴趣、爱好分工协作的能力,拓宽学生自主张扬个性的时空。学习了冰心的诗三首,我给同学一个选做题,或者给一首诗配乐,或者给一首诗配画,或者有感情的朗读一首诗,让能力不同的每一个同学都能有事可做。

(3)小组合作型探究性学习,由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选题,自己协调组成研究小组,主要是重学生团队关系的维持、内部协调和合作研究等能力的锻炼。

(4)开放型探究性学习,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在互联网上建立个人主页,建立单独研究、合作交流的空间,重在培养学生自主选题,自己研究,独立思考的能力。例如:我校的文学社,学生在互联网上建立了自己的主页,校本课程的研究和文学社的创作活动结合起来,学生们把参加校本课程的研究经过、研究感受、调查报告等及时写出来,省级报刊《时代小记者》安排专版刊登了我校文学社成员对校本课程进行研究的一组文章,在省内外引起了很大的反响。

在各门功课的学习中,学生在活动的设计和材料的准备上都有了新的突破。书本已不再是学生获取知识、形成能力、发展个性的惟一渠道。学生们可以充分运用自己的感官,通过观察、调查、实验、经验总结等方法;通过报刊、互联网、图书馆等搜集信息;讨论、设计调研方案;搜集、分析和解释所获得数据;撰写研究小论文、制作多媒体演示文稿、表达与交流等形式获取所需的知识,体验成功的喜悦。

新课程实施半年来,所带来的新变化让全校师生有了全新的体验。三级课程管理模式让学校、教师有更多的自主权。下一阶段我们每一位教师将在现有的基础上继续深入开展研究,在课程改革中不断积累材料、总结经验,为使学校充满浓郁的科研氛围,形成一套有自己风格和特色的校本课程,我一定会发扬锲而不舍,不折不挠的精神,挑战现实,追求卓越,我渴望在新课程的探索、实践和反思中迎来一个全新的未来。

课改经验总结篇二

经过几年的课改实践,我感觉自己的角色和教学策略与以前比较发生了很大的变化。通过认真执行学校教育教学工作计划,转变思想,积极探索,改革教学,在继续推进我校“自主——创新”课堂教学模式的同时,把新课程标准的新思想、新理念和数学课堂教学的新思路、新设想结合起来,转变思想,积极探索,改革教学,收到很好的效果。

《国家数学课程标准》对数学的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教学评估教育价值观等多方面都提出了许多新的要求。无疑我们每位数学教师身置其中去迎接这种挑战,是我们每位教师必须重新思考的问题。鲜明的理念,全新的框架,明晰的目标,有效的学习对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设计思路,课程目标,内容标准及课程实施建议有更深的了解,在新课程标准的指导教育教学改革跃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新课程标准》在无数双期待的目光中呼之而出,其"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这一重要理念深入人心,课堂上大家都在尝试或积极准备尝试转变传统的教学方式,构建"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其中不乏许多成功的经验与案例,但更多的只是"披着羊皮的狼"。她的形式简单易学,几个人分成一组,七嘴八舌,谓之"小组合作学习",一些公开课用之者更甚,以博取大家的美言;一些竞赛课用之者也不乏其人,以显示对新课程标准的理解。但是明眼人一看便知其中的"奥秘"。究竟是学生问题,还是教师假以"小组合作学习"来搞"包装"?……就目前而言,许多课堂中"小组合作"搞得轰轰烈烈、五彩斑斓,但美丽的外表只是一种形式,实在无法掩饰其空虚的内心,不得不令人匪夷所思。

授课教师已从以前的单纯知识传授转变为帮助学生发现问题,探究真理;不仅教学生学会知识,更重要的是教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做事,学会与人合作。老师已从以前的演员转变成了现在的导演,从权威变成了学习者的挚友,从评价者变成了参与者。通过有效的教学方法和手段,达到使学生不仅学到知识,而且掌握学习这些知识的方法和手段,并且爱学数学,为今后的学习打下基础。师生关系从以往的"先知先觉"的绝对权威地位转变为教师尊重学生,与学生在人格上是平等的朋友关系。在课堂上,我们看到了教师允许学生发表自己的独到见解,看到了教师不是告诉学生问题的答案,而是帮助学生学会如何得到信息,如何提取有效信息和运用信息解决问题。

我们每位数学教师都是课堂教学的实践者,为保证新课程标准的落实,我们把课堂教学作为有利于学生主动探索的数学学习环境,把学生在获得知识和技能的同时,在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都能够充分发展作为教学改革的基本指导思想,把数学教学看成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在教研组长的带领下,紧扣新课程标准,和我校“自主——创新”的教学模式。努力处理好数学教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努力处理好应用意识与解决问题的重要性,重视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和能力。重视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创新能力。

常思考,常研究,常总结,以科研促课改,以创新求发展,进一步转变教育观念,坚持“以人为本,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打好基础,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以“自主——创新”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与运用为重点,努力实现教学高质量,课堂高效率。

我们面临许多挑战:由于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在课堂教学活动中学生是不是积极主动投入到探索之中?他们对学习是不是充满热情,是不是积极思考问题?老师是不是也投入到学生的活动中,对学生的研究进行适时的启发和指导,促进学生更有效的学习活动?是不是把学生作为教学的出发点?是不是给学生留下充分的思维空间等等,这些问题确实值得我们深思。还有一些问题,提出让同行共同磋商:

1、教师唱主角的现象依然存在,学生的学是为了配合教师的教,教师期望学生按教案设计做出回答,并努力诱导学生、得出预定答案,学生学会如何揣摩老师的心理。

2、教学要有程序,但不能程序化,仍有一些教师过分依赖教案,出现硬拽学生进入教师预定的轨迹中的现象。

3、如何更好体现小组合作学习的价值?小组合作学习表面上形式热热闹闹,但小组讨论的有效性没有很好体现,有些问题的抛出,学生没有经过独立思考就进行交流,这是没有意义的、无效的学习。

4、运用多媒体课件演示的教学是按课件走,还是按学生走,是关注活生生的课堂,产生真切的师生互动,还是流于形式。有些课看似热热闹闹,但流于形式没有实效。

5、教师如何把思考还给学生。

我认为:一节好的数学课应具备以下特征:

(1)确定符合实际的内容范围和难度要求。

(2)为学生创设宽松和谐的学习环境。

(3)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让学生体会数学学习与获得成功的机会。

(4)尊重学生的需要,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

(5)运用灵活的方法,适应学生的实际和内容的要求。

(6)为学生留下思考的时间。一节好课应是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学生是课堂的教学主体,使每一个学生在参与的过程中体验学习的快乐,获得心智的发展。

一节好课能让学生受益一生,课堂教学需要的是完整的人的教育,不仅仅是让学生获得一种知识,还是让学生拥有一种精神,一种立场,一种态度,一种不懈的追求,好课留给学生的精神是永恒的。

一份耕耘,一份收获。教学工作苦乐相伴。我们将本着“勤学、善思、实干”的准则,一如既往,再接再厉,把工作搞得更好。

课改经验总结篇三

教师在进行校本课程开发研究时的新课程理念,不仅仅适用于校本课程,还应该把这些理念贯穿在平时的国家规定的学科课程中去,做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

校本课程的探究性学习形式已不仅局限在生活教育的课堂中,更有向学科教学伸展之势,语文学科的教学就是最好的例证。这些新课程理念下的课堂教学形式大体可归纳为以下4种:

(1)引导型探究性学习,是一种由教师引出话题、场景,由学生运用各科知识发散性探究的师生互动型学习过程;重学生所学知识的理解、应用和求异思维的训练。例如:在〈〈“诺曼底号”遇难记〉〉这篇课文的教学时,我提出一个探究性的问题:船长在救出其他人以后,应该积极逃生,没有必要和船一起沉入海底,他太不爱惜自己的生命了,你认为呢?这个问题像一颗石子扔进了平静的湖水里,同学们自动形成赞成和反对两派,展开了激烈的辩论。老师最后也没有规定答案,而是让学生查找相关的背景资料,结合自己的理解,写成一篇作文,来集中阐述自己的观点。

(2)分层型探究性学习,主要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选题,由学生自己根据各自的知识层次和兴趣、爱好分工协作的能力,拓宽学生自主张扬个性的时空。学习了冰心的诗三首,我给同学一个选做题,或者给一首诗配乐,或者给一首诗配画,或者有感情的朗读一首诗,让能力不同的每一个同学都能有事可做。

(3)小组合作型探究性学习,由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选题,自己协调组成研究小组,主要是重学生团队关系的维持、内部协调和合作研究等能力的锻炼。

(4)开放型探究性学习,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在互联网上建立个人主页,建立单独研究、合作交流的空间,重在培养学生自主选题,自己研究,独立思考的能力。例如:我校的文学社,学生在互联网上建立了自己的主页,校本课程的研究和文学社的创作活动结合起来,学生们把参加校本课程的研究经过、研究感受、调查报告等及时写出来,省级报刊《时代小记者》安排专版刊登了我校文学社成员对校本课程进行研究的一组文章,在省内外引起了很大的反响。

在各门功课的学习中,学生在活动的设计和材料的准备上都有了新的突破。书本已不再是学生获取知识、形成能力、发展个性的惟一渠道。学生们可以充分运用自己的感官,通过观察、调查、实验、经验总结等方法;通过报刊、互联网、图书馆等搜集信息;讨论、设计调研方案;搜集、分析和解释所获得数据;撰写研究小论文、制作多媒体演示文稿、表达与交流等形式获取所需的知识,体验成功的喜悦。

新课程实施半年来,所带来的新变化让全校师生有了全新的体验。三级课程管理模式让学校、教师有更多的自主权。下一阶段我们每一位教师将在现有的基础上继续深入开展研究,在课程改革中不断积累材料、总结经验,为使学校充满浓郁的科研氛围,形成一套有自己风格和特色的校本课程,我一定会发扬锲而不舍,不折不挠的精神,挑战现实,追求卓越,我渴望在新课程的探索、实践和反思中迎来一个全新的未来。

课改经验总结篇四

校本课程开发要始终贯穿"以学生发展为本"的课改指导思想,要首先评估学生的需要,在实践操作过程中学生也是主要实践者参与者,最后把一部分课程的选择权交给学生,学生真正拥有的主体地位,体现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指导思想,学生在参与校本课程的构建过程中,在知识技能、经验过程、态度情感价值观方面都得到了提高,教师也在校本课程的实践中与学生共同成长。

教师要引导和组织学生利用一切可利用的课程资源(馆藏书、报刊资料、影视和其它媒体信息、民俗文化、等等,)启发他们发现问题,并力求运用已有的知识、能力和智慧来解决问题,从而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与能力。其中发现问题最能反映个体自我发展中的创新意识,因而也是最为难能而可贵的首要问题。从课程的学习过程来说,校本课程必须注重人的实践,坚持实践第一、感受第一和体验第一的原则,力求达到课程活动化,活动课程化。无论是操作实践还是创作实践,只有在实践中才能得到真实的感受和体验,只有在感受和体验中才能培养个体独特的实践精神和创新能力。如果离开了个体丰富多彩的具体实践和独具魅力的感受与体验,校本课程也会变成由一大堆抽象的概念和名词术语组成的理论学科或操作系统的技术说明,失去其应有的特色。

例如:我们子课题组开设过一节〈〈名牌服装〉〉的公开课。这节课就充分发挥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首先是青青百花园的小使者们穿着自己最炫目的服装,落落大方地为在场观众献上了一场出色的有关冬装的时装模特表演,并向大家介绍了自己漂亮的服装。“哇,好美!”“真靓!”赞扬声此起彼伏,在下面观看的同学个个赞叹不已。

随后,几位同学老练地给大家讲述了一些生活中关于服装的小常识:怎样选择羽绒服;如何辨别名牌;品牌服装的真伪及区别等等。另一些同学给大家介绍了自己所了解的国内外著名的服装企业以及本市有名的品牌服装店,并把他们这一研究小组经过市场调查设计的导购图现场画了出来。同学们还一起谈论了现今青少年的流行服饰款式。

这节课最精彩的部分是那场自由辨论赛,围绕“中学生追求名牌服装的利与弊”,两组同学展开了针锋相对的辩论,双方唇枪舌剑,各抒己见,赛场气氛紧张热烈,扣人心弦。辩手们思维机敏,紧扣辩题、侃侃而谈,还不忘捕捉对方词句措辞中一点一滴的漏洞,以此击败对方,有的同学则使用司空见惯的平常事来为自己的观点佐证,精辟!比赛难解难分,真是过瘾!

铃声响起了,紧绷了45分钟的心弦松了。情不自禁的掌声在教室上空盘旋。

这堂课上完后,我强烈地感受到同学们青春的风采。学生在教师的启发下,课堂气氛空前活跃,有独自深思的,有小组讨论的,有动手描绘的。可以说,我们感受到了曾经一直追求的每个都能动起来,都能将所学的在课堂上充分体现的热烈氛围。学生们有从原因上探究的,有从色彩搭配、布料选取、身材比例、性别差异、个人爱好、性格特点入题的,也有学生从生态环保,、民族工业、时代气息角度分析的,更有一位学生在一张白纸上描绘了一幅自己创意的服装草图。可以说学生们展示的“青春风采”让听课者都看到看到了“课改”的光辉前景。课程设计的目标应该指向人,使之定位于学生的健康成长与全面发展、和谐发展、自主发展。这就要求课程目标按主体的成长规律选择课题,在发现问题中培养他们关注人与自然、人与科技应用中存在的人文精神,在分析问题中培养主体综合运用各种技能查找资料、获取信息、筛选信息、辨别真伪的科学态度和素养,并在解决问题的各项实践活动中培养主体寻求自我成长的实践精神和创新意识。只有这样,校本课程才能真正补充国家和地方课程过分侧重学科知识体系建构这一课程目标定位之不足,使课程内容由学科知识的构建指向人的能力培养。

课改经验总结篇五

依托校本课程建设,教师成为新课程体系建构的参与者,我校从学校领导到普通教师都非常重视校本课程的开发,特别是学校的普通教师参加了校本课程的编写和实施,这也体现了在课改中教师的主导作用。

我们学校提供了部分校本课程研究的目录,但是具体过程并没有任何规定,而教师成了校本课程编写者和实施者。教师从选择子课题、编写教案到具体的研究方法、操作过程,都要我们自己经过一番认真的学习和思考,这样才能在上课时给学生以明确的指导。

我们《生活与服装》子课题组成员曾经很困惑,服装知识浩如烟海,什么才是学生最感兴趣的呢?后来,我们就把生活中的“服装”问题带到课堂上去,让学生自己选择自己感兴趣的问题进行自主、合作的探究性学习,通过口头调查、拍照片等方法,学生研究了自己和家人的衣着,促进了学生和家人之间的情感交流;通过指导学生进行市场调查,同学们研究了市场上流行的一些服装面料,知道了什么是绿色服装既增长了知识,又提高了环保意识;有关民族服装这一课题的选择就是学生看到apec会议在中国上海举行以后,中国掀起的唐装热而在班上提出来的,我意识到这是一个很好的机会,通过指导学生上网、去图书馆查有关资料,同学们大量的搜集了有关民族服装的资料,并对民族服装的知识进行了分门别类,学生既开阔了视野,又增强了民族自豪感,我们师生通过课堂的大胆实践,完成了一个子课题〈〈多姿多彩的民族服装〉〉的研究,并入选即将出版的校本教材。

课改经验总结篇六

当我欣然地迈进新学期,在探索与期待中迎来了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新一论的课改给我在课堂教学中带来了新的活力。

在教学中我经常与学生一起读书,一起表演,一起做游戏。我可喜地发现,教师喜欢学生的同时,学生就感想感说,主动与教师交往,如我在执教《我要的是葫芦》一课时,与学生一起做“小葫芦找朋友“的游戏。学生各自拿着自己亲手画的小葫芦去“闯关”。教师手里也拿着一个小葫芦问一个学生:“你想不想得到我的小葫芦?如果想得到,就要闯关,一、读出它背后的字二、用这个字组词或说一句话。”学生闯关后,老师就把小葫芦贴在你身上,然后,学生也同样问老师,老师回答正确后,我们也把小葫芦贴到你身上。这样的游戏,加深了师生关系。增加师生感情,激活了课堂 的活力 。

学生学会自评有利于学生对自己形成一个正确评价有个认识。例如:学生朗读,表演或讲故事时,教师会让他门自己对自我表现作出判断。开始学生只会说:“挺好或者,不太好”。之类概括性评价。但经过一段时间的引导,学生已能作出“我读得没有感情,”我的动作不好看“。我的声音不响亮”等较客观,具体的评价了。提高了学生的自我监控能力。

学生在学会自评的基础上有个上升的活力和正确评价他人的态度。例如:在教《四季的脚步》一课时,学生在朗读过程中,随时评价他人。在读“春天的脚步悄悄,悄悄的它笑着走来,”中“悄悄的”应该轻读,才能表现出轻轻的感觉。他重读了。有的同学在朗读中非常有感情,学生们就评价她,“她读的有感情,声音宏亮”。学生在朗读中学会了互评,激发在从中带来了快了。

课改经验总结篇七

让“课程适应每个学生的发展”是“多彩课程”建设的基本诉求。“尊重生命、以生为本、基于生活、生态发展”为核心理念的“多彩课堂文化”以及我们汉川街小学自主、安全、开放、生态的“博雅教育”都需要我们立足学校实际,整合课程资源,创生多元特色的课程,研发适合自己学校的丰富多彩的校本课程,这样才有利于学生全面健康的发展。

在课堂教学中,我努力挖掘蕴涵在课程之中的无限生机和活力,把课堂营造成生动活泼的学习乐园,让学生在愉快的学习环境中自然、有序地学习。如教学《8和9的组成》,在新课引入时,我创设一个生活情境,让学生从数数就开始思考,让学生充分感受到数学就在我们身边,并提出问题,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这节课老师带来了好多同学们喜欢的小红花,并将全部奖给表现好的小朋友;想知道有几朵吗?让我告诉你:比9朵少,比7朵多。”学生猜中后,故意先出示7朵小红花,让学生数一数有几朵?7朵再添上1朵是几朵?今天就让我们来学习8和9的组成。学生看到小红花,情绪立即高涨起来,争先恐后地回答,齐声数数,对要学习的内容充满了好奇。

接着我把8朵小红花分别抓在两只手中,让学生猜猜左右手各有几个?猜中后亮出双手再来。几次下来,学生的情绪高涨,人人都想参与到这一游戏中来。为满足学生的强烈欲望,我让学生2人一组用学具玩这“猜数”游戏。猜中后,猜的同学及时记录下猜中的结果,然后交换再来。就这样,每位学生都在“玩”中多次体验着8的组成。并适时把猜中的结果记录下来(即8的组成),然后展示各种不同的记录结果,引导整理得出8的组成,并引导发现规律、帮助记忆。

学生对这个猜的游戏很感兴趣,课堂气氛非常好。学生自己也觉得很好玩,跃跃欲试。同桌2个人猜的很起劲,还不忘记记录数据,有种恍然大悟的感觉:原来如此,很快就能够说出8的组成来并记下来。

通过老师带着研究出了8的组成,对于9的组成学生很快能够探究出来。

这样教学,我觉得不仅引入、过渡自然,且学生个个积极主动参与,学习兴趣高昂,学生在不知不觉的玩耍中就体验和掌握了数的组成,提高了教学质量。

课改经验总结篇八

1、校本课程的重要意义。

校本课程开发意味着一种权力,即实施真正的教育的地方——学校有权自主决定部分课程,教师、学生、家长和社区人士合作、共享与探究,以充分利用学校和社区的现场课程资源。校本课程开发意味着一种责任,即学校负有学生发展的责任,学校发展一切有利于学生发展的课程。校本课程开发意味着一种机会,即学校特别是教师都有机会得到发展,教师在参与校本课程开发的实践和反思中,将逐步加强对学校的认同意识,提高归属感,形成课程意识,掌握课程技术,加快专业发展的进程。因此,校本课程开发是广大教师一次自我更新的机会。

2、校本课程开发要遵循的程序

过去我们在“选修课、活动课”的过程中积累了不少成功的经验,这可以说是为校本课程开发观念的生长准备了良好的土壤条件,是校本课程开发的源头活水。然而许多“拍脑袋决定”或者说没有学生需要决定的课外活动、活动课、选修课不是严格意义上的校本课程。校本课程的开发是学校一项具有持续性的专业活动。它需要有一种理性、民主、科学决策的过程。这一过程一般有4个主要步骤:

——情景分析:包括明晰学校教育哲学、调查学生需求、分析学校资源、把握社区发展需要等等。

——确定方案(目标与计划):包括确定校本课程总体目标、课程结构、科目、课程纲要。

——组织和实施:包括选择安排知识或活动序列、班级规模、时间安排、资源分配,及需要注意的问题等事项。

——评价与改善:涉及教师、学生与课程方案三方面;评价内容与方式、结果处理、改进建议。

觉自律的自我评价,不断反思课程开发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自我批评、自我激励、自我改进,保证校本课程开发的健康顺利运行。建立较为规范的自觉自律的内部评价与改进机制,是一所学校成功地进行校本课程开发必不可少的重要条件。

相关范文推荐
  • 10-13 最新开题报告写作的基本内容(通用8篇)
    竞聘报告是一份重要的自我推销书,需要用心撰写和准备。下面是一些实践报告写作的参考资料,希望能够对大家的实践报告撰写有所帮助。开题报告写作的基本内容篇一开题报告主
  • 10-13 最新新入职护士心得体会(汇总16篇)
    读书心得可以激发我们对书籍的兴趣,促进阅读的深入发展。接下来我将分享一些写作军训心得时可以借鉴的范例和经典句子。新入职护士心得体会篇一(篇一)初为“天使”的我们
  • 10-13 2023年根鸟读书心得(优秀11篇)
    学习心得是对学习过程的记录和反思,是自我成长和进步的重要证据和动力。阅读以下教学反思的范文,可以给我们提供一些思路和启示。根鸟读书心得篇一我今天,我读了《蜜蜂》
  • 10-13 最新可能性教学设计及反思(实用5篇)
    环保宣传是唤起人们对环境问题的关注,激发人们保护环境的积极性。怎样用简洁有力的语言表达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倡导垃圾分类和循环利用,减少垃圾对环境的污染。可能性教学
  • 10-13 读三国演义个人有感心得(模板8篇)
    工作心得的撰写可以帮助我们不断完善自己的职业能力和职业道德。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一些培训心得范文,供大家参考。希望通过阅读这些范文,大家能够对如何写好一篇培训
  • 10-13 最新开展元旦晚会领导的讲话稿 元旦联欢晚会领导讲话稿(优质14篇)
    安全事故给家庭带来痛苦,我们要明白安全对于家庭的重要性。在安全标语的设计中,可以使用一些图片、符号等辅助手段,增强警示效果。安全标语范文的设计灵感来源于生活中的
  • 10-13 历史教案洋务运动(通用8篇)
    教案模板的编写需要考虑教学目标的明确性、教学内容的合理性和教学活动的创新性。下面是一些小学教案的典型案例,希望能够对教师们的教学工作起到一定的指导作用。历史教案
  • 10-13 2023年辞职报告辞职申请书(优质19篇)
    在辞职报告中,需要真诚地表达对公司和同事的感激和祝福,同时指出一些改进的建议。下面是一些对公司提交的辞职报告进行整理和总结的范文,希望能够给大家带来一些建议和启
  • 10-13 最新试用期员工转正申请书(模板19篇)
    工作转正申请书是一个重要的工具,可以帮助我们评估自己的工作表现和思考未来的职业发展方向。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奖学金申请书范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更好地
  • 10-13 最新教师庆教师节活动方案(模板9篇)
    游戏策划是整个游戏开发过程中至关重要的一环,能够决定游戏的质量和受欢迎程度。请大家积极参考和借鉴调研方案范文,并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修改,以适应自己的需求。教

猜你喜欢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