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心得体会>教案教学设计北师大版三年级(专业15篇)

教案教学设计北师大版三年级(专业15篇)

时间:2023-11-22 06:13:18 作者:曼珠教案教学设计北师大版三年级(专业15篇)

三年级教案既要注重学科知识的传授,也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价值观念,促进全面发展。高质量的三年级教案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组织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

八可能性

[教学内容]摸球游戏(第87页)。

[教学目的]通过“摸球游戏”的活动,让学生了解数据表示的方式。又通过学生的讨论与交流,逐步使他们体会到数据表示的简洁性与客观性。

[教学过程]。

1、交流中复习旧知。

师:同学们,我们已经认识了可能性的大小,请看下面一道题。教师呈现题目并配图,然后问:(1)你认为小青摸出的球可能是什么颜色?(2)哪一种颜色的球摸出的可能性大,为什么?与同学进行交流。

2、在分析中理解数的表示方法。

师:现在盒子里只有2个红球,能否摸到白球呢?生:不能。因为盒子里没有白球。师:那么可以用一个数来表示从这个盒子里摸到的白球的可能性呢?生:用0,因为0代表没有。那么摸出红球的情况呢?生:一定能摸到红球,因为盒子里都是红球。师:从盒子里一定能摸到红球,我们说此时摸到红球的可能性是1。谁能说一说生活中哪些事情发生的可能性是0,那些事情发生的可能性为1?(生举例说明)。

3、在观察、讨论中理解数的表示方法。

师出示一个只有1个红球与一个白球的盒子。

师:从这个盒子中摸到红球的可能性是多少呢?

生:摸到红球的可能性是一半。

师:如果用数来表示摸到红球的可能性,可以怎样表示?

生:12。

师:这个同学说的很好,如果在盒子里在放入一个黄球,那么摸出红球的可能性怎样表示呢?让学生开展分组讨论。(也可以让学生自己想办法,如给每个球标上字母,再观察等)。

4、课堂练习:

87页1题、2题。(生小组讨论)。

5、归纳小节:用数据表示可能性大小的方式。(可让学生自己总结,也可师生共同归纳总结)。

6、布置作业:

87页下面的实践活动题。

第2课时。

[教学内容]数学游戏(第88页、89页)。

[教学目的]本游戏活动以摸球作为载体。通过此数学游戏,目的是让学生在活动中经历实验、猜想与验证的过程。

[教学过程]。

1、师向学生交代清楚活动的操作顺序:两人一组,然后记录颜色,再放回。记录摸出的红球、白球次数可用画“正”字的方法。

2、组织活动。

(师给每组口袋内准备的白球与红球数的比例应相同。)。

学生两人一组,一人摸球,一人记录。

活动过程中,教师要及时进行巡视,以纠正学生可能出现的不当操作。

3、汇报交流并猜想。

每组学生操作完毕后,组织全班进行汇报交流。并将汇报结果记录在黑板上,以便学生进行猜想。也要请他们说说猜想的根据。

4、验证猜想。

请学生打开各小组的口袋,验证猜想的结果与实际结果是否相符。

5、小组讨论。

投影出示讨论的题目包括表格。然后出示问题。

注意:学生在具体讨论时,也会出现各种各样的猜想与推选的方法,对此,要让学生说说自己的理由,特别要指导学生应考虑比赛外的各种因素。

6、课堂练习。

89页第3题。

提示学生:由于任选的随机性,故可能出现特例。对此,在解答时,不要求学生作统一的回答。

数学总复习教案教学设计北师大版三年级

教学目的:通过练习一的练习题目,使学生巩固本单元所学的两位数乘两位数基础知识,并能把这些知识应用到生活实际来解决简单的数学问题进一步感知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教学时间分配:2课时。

一、教学内容。

课本第28页“练一练”和第33页“练习一”的第1---7题。

二、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熟练准确地计算因数是整十数的乘法,并能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2、帮助学生巩固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并强化混合运算的基本技能。

3、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与计算习惯,提高学生口算、心算的能力,使学生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三、重点难点。

1、使学生能熟练准确地计算因数是整十数的乘法。

2、提高学生的口算、心算能力。

四、教具准备。

实物投影、图片。

五、教学过程。

(一)学前准备。

上节课我们一起研究了因数是整十数的乘法,谁能给大家出一道这样的题?

学生汇报所出的题,教师把学生出的题板书在黑板上。

提问:怎样计算因数是整十数的乘法?

(先省略因数中的0,先算出乘积,最后在积的后面再添上原来因数中被省略的0)。

(二)复习旧知,提高能力。

1、学生独立完成练一练中的第1——3题。

集体订正。

2、四则混合运算。

出示图:苹果每箱30元,梨每箱40元。

买苹果16箱,梨18箱。

(1)两种水果各应付多少钱?

(2)一共付多少元?

独立在练习本上完成,然后集体订正。

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1)30×16=480(元)。

40×18=720(元)。

(2)480+720=1200(元)。

提问:求第(2)问时,你能列综合算式吗?在练习本上试一试。

板书:30×16+40×18。

提出问题: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是什么?

(1)一个算式中如果只有加、减两种运算,或者只有乘除两种运算,或者只有一种运算进,要从左往右依次计算。

(2)一个算式中如果有加法和乘法,或者有减法和乘法,或者有加法和除法,或者有除法和减法时,要先算乘法或除法,再算加法和减法。

(3)一个算式中如果有括号,要先算括号里的,再算括号外面的。

独立完成,两名学生在黑板上完成,然后同桌说一说是怎样计算的。

(三)课堂作业设计。

1、练一练的第4、5题。

2、第33页第1——7题。

(四)课堂小结。

同学们,计算能帮助我们解决诸多的实际问题,也是生活中的一项基本技能。希望大家平时多煅练自己的头脑,成为一个思维敏捷的好学生。

第二课时。

一、教学内容练习一8---15题。

二、教学目标。

1.进一步巩固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和估算方法,提高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帮助学生巩固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计算方法,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3.使学生感受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体会到。

数学的价值,增强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

二、重点难点。

1.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

2.培养学生的数学素质。

四、教具准备。

实物投影。

五、教学过程。

(一)概括总结,点明课题。

经过大家的共同努力,我们已经完成了对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研究,掌握了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和估算方法并能解决一些实际问题。这节课,我们就把这部分内容进行一下复习。

板书:复习课。

(二)复习旧知,提高能力。

1.口算下面各题(投影出示):。

200×8=17×100=12×400=。

42×20=50×60=14×200=。

23×30=43×200=21×40=。

2.解决实际问题。

实验小学共有24个班。运动会前夕,学校为每个班买了一副羽毛球拍,又买了12套飞镖玩具作为奖品。请你算一算:。

(1)买羽毛球拍需要多少元?羽毛球拍19元每付。

(2)买飞镖玩具需要多少元?飞镖25元/套。

(3)一共需要多少元?

教师:先估算一下,然后在练习本上独完成。

集体订正:。

学生甲:羽毛球拍19元/付,把它想成20元,2ox24=480(元),买羽。

毛球拍的钱数不会超过480元。

学生乙:我把它想成20元/付,24个班想成25个班,20×25=500(元),买羽毛球拍不会超过500元。

学生丙:飞镖每套25元,把12套想成了10套,25×10=250(元),买飞镖的钱数比250元多。

计算准确结果:

(1)19×24=456(元)。

(2)25×12=300(元)。

(3)456十300=756(元)。

质疑:有什么疑问?有不同的方法吗?

学生丁:在计算25×12时,我想成25×4×3,就很快地算出了300。

3.数学规律。

(1)先口算下面各题,然后观察这些算式,看你发现了什么?可以怎样计算?

2×25=200÷4=()。

4×25=()400÷4=()。

6×25=()600÷4=()。

8×25=()800÷4=()。

12×25=()1200÷4=()。

(2)集体交流,得出结论:。

一个数与25相乘时,可以把这个数先扩大100倍,然后再除以4,结果不变。

(3)思考: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规律呢?

因为扩大100后再除以4(缩小4倍)实际上就是扩大25,就是求25,所以存在这样的规律。

小结:对于这样的规律,同学们要灵活运用,分析一下是乘25简便还是除以4简便,切不可盲目计算。

(三)思维训练8---13题。

(四)课堂作业设计14、15题。

(五)课堂小结。

练习课/吃西瓜

课题教时二1(9)。

学习。

目标1、结合学生已往的生活经验和教学实例,感知平移与旋转现象,并会区别这两中常见的现象。

2、能根据平移现象的特征,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简单图形沿水平方向、竖直方向平移后的图形。

学习。

重点区别平移与旋转现象。

过程与方法。

教师活动。

一、揭示课题。

宣布本节课教学内容。板书课题:平移和旋转。

二、讲授新课。

1、看一看。

看图缆车沿笔直索道滑行。让学生猜一猜:这是平移现象,还是旋转现象?

看小风筝转动。让学生猜一猜:这是平移现象,还是旋转现象?

结合刚才的两个现象突出本课的重点是认识平移现象和旋转现象。

2、说一说。

(1)出示课本其他图形。

(2)学生说一说。

问:“你还见过哪些平移和旋转运动?”

3、做一做。

(1)要求学生试着做一个表示平移和旋转的动作。

(2)教师指导学生,做旋转运动。

三、指导看书。

四、巩固练习。

1课本第21页“练一练”中的第1、2、3题。

(1)保证学生独立完成练习的时间。

(2)在学生练习时,教师要为学习有困难的学生提供有效的帮助。

2、小黑板作业。

五、作业设计。

1、判断下面现象是平移还是旋转。

学生活动。

这是平移现象。

(旋转现象)。

学生判断哪些运动是平移,哪些是旋转。

旋转运动有:电风扇转动等。

平移运动有:汽车从甲地到乙地等。

1、认真看书,进一步感知平移与旋转现象。

2、完成课本第20页“试一试“中的填空。

板书设计。

平移和旋转。

平移:汽车从甲地到乙地等。

旋转:电风扇转动等。

教学反思。

本课教学中,主要让学生体会和运用平移和旋转在制作中的应用,学生在本课的教学活动中兴趣高涨,积极性高,制作的图案精美。

课题教时二1(10)。

学习。

目标1、通过游戏活动,增强学生方向、平移和确定位置的有关知识,提高技能综合能力。

2、使学生通过游戏活动能放松身心,愉悦心情,并在游戏过程中增长知识,出智慧。

学习。

重点增强学生方向、平移和确定位置的有关知识。

过程与方法。

教师活动。

一复习铺垫。

(1)。

1、说一说。

(2)。

要求:

二、游戏活动。

1、猜猜我在哪儿。

(1)出示挂图:

(2)游戏方法。

说一说:我把棋子先向东平移2格,再向南平移3格,最后向西平移5格。

步骤要求:

1)确定方向;2)数方格;3)画标示符号。(4)游戏活动。

要求做到:说一说-移一移-猜一猜。

2、猫抓老鼠。

游戏“猫抓老鼠”活动过程:

(3)游戏规则。

两个轮流投掷硬币,分别移动棋子。如果硬币正面朝上,棋子可以平移一格或二格;如果硬币反面朝上,则原地不动。

教师巡视指导,或参与活动。

三、选用作业。

小黑板上的作业。

四、作业设计。

1、“五星级”对应的练习。

2、口算书对应的练习。

学生活动。

(1)分别说一说“向()平移()格;

(2)你是怎样观察的?

移一移:根据以上要求,教师引导学生移动棋子。

让学生2人一组,开始游戏。

(1)分组。一般2人一组或4人一组。(2)学具准备。一组一个棋盘,2个棋子(猫和鼠),一枚硬币。

(4)学生开始游戏活动。

游戏结束,让学生结合游戏结果说一说,猫究竟有没有必胜的策略。

板书设计。

练习课。

我把棋子先向东平移2格,再向南平移3格,最后向西平移5格。

教学反思。

学生活动有较高的热情,个别学生的活动具有创造性。

在本课中学生在学习习近平移的方向和移动的格子数时,以“学生”向左右前后的移动为之,效果非常之佳。

数学总复习教案教学设计北师大版三年级

一、多姿多彩的图形。

1.从实物中抽象出的各种图形统称为几何图形。

2.点、线、面、体。

a.点:线和线相交的地方。

b.线:面和面相交的地方,线可分为直线、射线、线段。

c.体:正方体、长方体、圆柱、球等都是几何体,几何体简称体。

d.面:包围着体的是面,面可分为平的面、曲的面。

二、直线、射线、线段。

1.两点确定一条直线。

2.当两条不同的直线有一个公共点时,我们就称这两条直线相交,

这个公共点叫做它们的交点。

3.两点之间,线段最短。

4.连接两点间的线段的长度,叫做这两点的距离。

三、角。

1.有且只有一个角。

2.把一个周角360等分,每一份就是一度的角,记做1°﹔把1度的角60等分,每一份叫做1分的角,记作1′﹔把1分的角60等分,每一份叫做1秒的角,记作1″。

3.角的运算:1周角=360°,1平角=180°,1°=60′,1′=60″。

4.角的平分线:a.从一个角的顶点引出一条射线,把这个角分成两个相等的角,这条射线叫做这个角的角平分线。

b.角平分线上的一点到角的两边距离相等。

认识周长

课题面积课时四(21)。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实例和画面活动,认识图形面积的含义。

2、经历比较两个图形面积大小的过程,体验比较策略的多样性。

教学重点:结合具体实例和画面活动,认识图形面积的含义。

教学难点:经历比较两个图形米面积大小的过程,体验比较策略的多样性。

一、创设情境。

同学们,今天我们要借具体实例,来学习面积。

二、引导探索。

1、看图,比较一下每组图形的大小。

2、介绍面积定义:物体的表面积或图形的大小就是它们面积。

3、你还能举例说明身边物体的表面或图形的大小。

4、比较下面图形的大小。5、小组讨论进行实际操作,如何比较这两个图形的大小。

6、汇报操作方法。

三、拓展应用。

1、下面方格中哪个图形面积大?

2.说一说哪个图形的面积大,哪个图形的面积小。

1、说一说每种颜色图形的面积是多少。

1、这两个图案哪个面积大?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通过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们将数学问题联系生活实际,了解数学来源于现实生活。并能将所学应用于生活实际。

课题面积单位课时四(22)。

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测量活动,体会统一面积单位的必要性。

2、体会厘米、分米、米等面积单位。

教学重点:结合具体测量活动,体会统一面积单位的必要性。

教学难点:体会厘米、分米、米等面积单位。

教学用具:幻灯,小黑板,每组一个信封,信封里有三张正方形,边长分别是9厘米、4.5厘米和1厘米,还有三张面积大约是4厘米,形状分别是三角形、长方形和圆的纸片。

一、创设情境。

同学们,今天我们要借具体实例,来学习面积单位。

二、引导探索。

1、每组发给一个信封。

4、动手测量前,先小组讨论:要选择什么样的图形作为测量单位(每组只能选两种),说明理由,再用它来测量。

6、现在我们做格统计。在统计前可以猜猜什么图形可能被多数小组选为测量单位,最后再看统计结果。(由各组组长报告被本组选择作为测量单位的图形,教师再黑板上做统计,完成统计表。)。

8、(小结)看来选正方形作为测量单位主要由两点原因:(1)正方形能密铺;(2)操作简单方便。

10、测量同一个图形,要量出一致的数值结果,惟有统一测量单位。(拿起一个边长是1厘米的正方形),这个正方形的边长是1厘米,这个正方形的面积是1厘米。它是今天我们认识的第一个世界通用的面积单位。

12、用面积是1厘米的正方形再量一量数学书封面的面积大约是多少厘米。

13、用面积是1厘米的正方形量一量课桌桌面的面积大约是多少厘米。

14、度量稍微大图形的面积一般以边长为1分米的正方形做面积单位。用面积是1分米的正方形量一量课桌桌面的面积大约是多少分米。

三、拓展应用。

1、用适当的面积单位(cm,dm或m)填空。

(1)一间房屋地面的面积约50。

(2)一张邮票的面积约6。

(3)练习本的面积约212。

(4)单人床的面积约2。

(5)游泳池的面积约1250。

2、写出下面各图形的面积。(每格1cm)。

3、小组长取出信封里的纸片,这些纸片是干什么的?

1、互相说一说测量的结果,由小组长把这些结果记录下来。

7、小组议一议,这张统计表传达给我们哪些由意义的信息?或者根据它能提出哪下数学问题?然后向全班汇报、交流。

11、每人都剪一个边长是1厘米的正方形,并说出身边一个面积大约是1厘米的东西,在小组内交流。

15、小组讨论实际操作:1米有多大?

板书设计:

面积单位。

cm读作:平方厘米。

dm读作:平方分米。

m读作:平方米。

公顷。

平方千米。

教学反思:

教学中结合学生熟悉的事例,认识图形面积的含义,加强了学生的实践活动,让学生亲身经历整个过程,把培养和发展空间观念的目标落到实处。

认识周长

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事物或图形,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认识周长。

2、能测量并计算三角形、四边形等平面图形的周长。

3、了解借助生活媒体测量由曲线围成的平面图形的周长的测量方法。

4、感受周长与生活密切联系,发展初步的空间观念。

教学重点:建立周长的概念。

教学难点:能从各种具体物体中正确找出物体表面的周长。

教学准备:课件、带图形的练习纸40份、教具图形4个、水彩笔(学生准备)。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新课。

同学们已经预习过了,从字面上理解,你觉得什么是周长?(指名回答)。

过渡:物体外围的边线一周的长度,就是周长。那么树叶的周长是指它的哪部分?

(示课件)。

二、感受周长。

1、感受实物的周长。

学生看四只甲虫爬过树叶的动画,并说说三只甲虫爬过的痕迹有什么不同,指出树叶的周长是指哪部分。

(提示:从起点开始,又回到起点。)。

结语:小甲虫从树叶的某一点开始,沿着树叶的边线爬了一周,又回到了起点,这一周的长度,我们就把它叫做树叶的周长。

板书:边线周长。

摸一摸课本、课桌的边线,摸时用指尖去摸,并说一说它们的周长分别是指哪部分。(我从这里开始摸一圈,经过的边线就是书的封面的周长。)(几名学生重复说)。

2、感受图形的周长。

(1)刚才我们摸到的都是物体表面一周的边线,那么这里有一些平面图形,(师示教具图形)。

()你能描出它们的边线吗?试试看。

学生自己描,师巡视(在巡视过程中了解学生情况,寻找提高的对象)。

描好后,师先取两名同学的作业展示,并对全班的作业作出简单评价。

师相机问:在这几个图形中,你最喜欢描哪一个?为什么?

根据生说的图形特点,师板书:曲直。

小结:刚才我们一起感受了物体表面和平面图形的周长。

图形内部边线是否也为周长(书p45第一题,说一说它们的周长是指哪部分?)。

三、感知图形周长的计算方法。

请你从四个图形中选择两个图形,量一量各边的长度,再用不同的方法算出它们各自的周长。

学生独立测量、试算,师巡视个别指导。

学生汇报计算方法及结果(学生把计算过程板演在黑板上对应图形的下方)。

问:你是怎么计算三角形周长的?(根据学生所说,师板书:量算)。

剩下的两个图形()大家怎么没有选择呢?(学生自由说)。

追问:难道我们就没有办法知道曲线围成的图形的周长吗?

学生思考、交流后,汇报。师整理学生发言并形成板书:圆滚。

课件演示圆的周长的测量方法。

小结:由直线围成的图形的周长,只要知道各边的边长,再将围成图形的所有边的边长加起来,就能知道图形的周长。(板书:各边长之和)。

而由曲线围成的图形的周长,我们可以想办法把它们一周的边线化曲为直,测量出它们的周长。(板书:化曲为直)。

四、练习。

1、判断:课件。

2、口算周长。课件。

3、这是两个完全相同的正方形,它们的周长一样吗?出示:

(师现场演示:第二个正方形剪去四分之一)。

课件演示。

小结:都看清楚了吗?移动这种方式,可以帮助我们更清楚地观察与判断图形的周长。

2、指导完成书p45第三题的图(1)。

看一看,议一议。

五、总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周长,你现在觉得周长就是什么?

生活中,你还知道哪些方面用到周长吗?(腰围、鞋底等)。

六、生活中的数学(课件演示)。

根据头围的大小,选择大小合适的帽子。

根据胸围的尺寸,选择合身的衣服。

板书:

周长。

曲化曲为直。

圆滚。

边线周长。

直各边长之和。

直量。

八可能性

教学目标:

1、能对实际生活中的现象,用分数表示可能性的大小。

2、在活动中,培养学生合理利用生活中的数学,解决一些问题,激发学生的决策兴趣。

教学重点:用一个数字来表示可能性的大小情况。

教学难点:用分数表示可能性大小情况,并能够分析实情。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设计:

一、谈话导入。

今天由我来和大家一起学习,知道今天要学什么吗?(板书课题)今天我们通过摸球游戏进一步学习可能性的有关问题。怎样用一个数表示可能性的大小。

点名回答:可能是你吗?

二、用一个数来表示可能性。

一)、交流中复习。

1、(课件出示问题)a、9个黄球1个白球。猜一猜:

c、从下面5个盒子里分别摸出一个球,结果是哪个答案?连一连。

2、可能性的大小与什么有关?

结论:与各种颜色的球的数量有关。哪种颜色的球多,摸出这种球的可能性就大。

追问:摸出什么球的可能性比较大?

二)、用“0”和“1”来表示可能性。

1、刚才同学们说得很好,再来看下面的例子。

(课件出示:盒子里只有两个黄球)。

想一想:如果用数表示从第1个盒子中摸到白球的可能性,可以用什么数来表示?

能否摸出我想要的白球?(不可能)。

像这样根本不可能发生的事,用一个数来表示,那可以说它发生的可能性为“?”“0”

小结:发生的可能性为“0”时,表示这件事根本不可能发生。板书:(不可能--0)。

2、(课件:第二盒两个白球)如果我想摸出白球,那情况又将如何?

全是白球。(老师同样请你来用一个数来表示可能性为一定发生的事件,你会用什么数?)同桌讨论、汇报、板书:

一定能--1。

4、小结:当有些事情一定发生时,我们可以说他的可能性为“1”,当有的事不可能发生的时候,我们说他发生的可能性为“0”。我们生活中有许多事情发生的可能性为“1”也有许多事情发生的可能性为“0”。

例如:

玻璃杯从很高的地方落在水泥地面上,那玻璃杯破碎的可能性为“?”

太阳每天早晨升起的可能性为“?”

公鸡下蛋的可能性为“?”

一粒有1~6个数字的骰子,随便怎么投掷,出现数字“7”的可能性为“?”

学生举例。汇报。

5、刚才列举了大量生活中的例子说明有些事件一定会发生,有些不可能发生,也知道用数字来表示这些可能性的情况,下面我们继续探讨可能性的另外一种表示方法。

三)、用分数表示可能性的情况。

(课件)1、地图。武汉、海南、哈尔滨分别在我国的什么位置?它们冬天下雪吗?

海南不可能下雪,它下雪的可能性为?哈尔滨一定会下雪,下雪的可能性为?

2、(课件)说说在下面盒子里摸到白球的可能性。

(第一个盒子里两个白球)一定能摸到白球,摸到白球的可能性为?

(第二个盒子里两个红球)不可能摸到白球,摸到白球的可能性为?

(第三个盒子里一红一白)摸到白球的几率是多少?你能用一个什么数字来表示摸到白球的可能性情况?(1/2)。

为什么用1/2表示?

两种球出现的机会是一样的,各占一半。

2、很好!如果我再放入一个红球到盒子里,摸出白球的可能性还是1/2吗?

学生思考,同桌之间交流交流,商量商量,可能性是几,为什么?

反馈:白球的数量占总数量的1/3,所以,一般情况下,我们摸出黄球的可能性是1/3。

3、那摸出红球的可能性呢?(2/3)为什么?

红球的数量占总数量的2/3,所以,一般情况下,我们摸出红球的可能性是2/3。

4、如果现在盒子里放7个红球,1个白球,摸出白球的可能性是多少?

放1个红球,7个白球,摸出白球的可能性是多少?

5、总结:现在谁来说一说,这个可能性的多少与什么有关?

看有多少球,其中白球占了多少个,这样就可以直接表示出来了。

三、应用可能性解决问题。

1、数学小法官。

2、填一填。

平分秋色十拿九稳天方夜潭百发百中。

四、课堂总结:

今天我们一起研究了关于可能性的一些问题,那你觉得自己有那些收获?

可能性的大小可以用数字表示。

利用可能性的大小,判断一些事情发生的几率。

三年级北师大教案

游戏引入:

师:今天,我带来了一位老朋友,他要和我们一起玩游戏。

(录音)同学们好,我是淘气!我来玩个游戏,看谁猜的又对又快!

师:(出示转盘)如果转动指针,指针可能停在什么颜色的地方?

有生说指向紫色,有生说也可能指向黄色。

师动手转动指针,进行验证。

生答。

师:小朋友们说的有道理,在这个活动中,两种颜色都可能指到,只是指向哪种颜色的可能性的大小不同。今天我们就通过猜一猜的活动,来研究可能性大小的问题。

游戏的延续。

师:(出示转盘)谁愿意来猜?

生:可能转向紫色。

生:也可能转向黄色。

生:指向两种颜色的可能性一样。

师:为什么说指向两种颜色的可能性一样?

生:因为两种颜色的面积一样大。

师:小朋友说的很好,两种颜色的面积一样时,转动指针,指向两种颜色的可能性是差不多的。请学生到黑板前动手拨一拨,进行验证。

2、师:昨天小朋友在家也制作了一个转盘,拿出来让大家猜一猜,然后动手转一转,看看你猜对了吗?生出示自制的转盘,在小组内活动。

教师下到各组参与活动,对同学的错误判断及时纠正。

师出示转盘。让学生说一说看法,以及理由。

生:转向橙色的可能性最大,转向黄色的可能性最小。因为面积大的指向的可能性最大,面积小的指向的可能性最小。

师:在玩转盘的过程中,你们发现了什么道理?

生答。(多请几位学生说一说。)。

游戏二(抛纸杯)。

1、宣布规则。

师:接下来我们来做一个“抛纸杯”的试验,

每个同学抛5次纸杯,每次的结果都要记录在试验单上。4人都抛完5次,再与同伴交流自己的结果,组长并将出现各种结果的次数进行汇总,最后得出结论。

2、小组活动。(师下到各组参与活动。)。

3、交流结果。尽量请每个小组都汇报他们的试验结果及结论。

师将各组的试验结果进行汇总,这样累计的次数多了,更容易得出正确的结论。

4、形成结论。

纸杯抛出,落地后侧放的可能性最大,因为侧面的面积最大,正放的可能性最小,因为底部的面积最小。

游戏三(摸球)。

1、师:刚才的游戏同学们都玩的不错,我们再来玩一个“摸球”游戏。(出示纸箱,并放入2个黄球和1个白球)。

师:任意摸出一个球,有几种结果?摸到哪种球的可能性大,摸到哪种球的可能性小。

生答。

师:你能说一说你是怎么判断的吗?

师请一生到讲台前摸球验证。

2、师:(在箱内再放入3个红球)现在任意摸出一个球,有几种结果?摸到哪种球的可能性大,摸到哪种球的可能性小。

生答。并请学生说一说是怎么判断的。

师:有可能摸到黑球吗?

生答。

3、(在箱内放入2个白球和2个黄球)师:一次摸出2个球,可能出现几种结果?

生在小组内讨论。

汇报结论。

师:小朋友,这节课我们上得真愉快,你们都学会了什么?

延伸作业。

抛出一枚图钉,可能出现什么结果?用表格的形式列举出来。

板书设计。

猜一猜。

《国徽》教学设计

教学要求:

1、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培养爱护国徽、愿用自己的行动为国徽增光的思想感情。

2、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

3、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全诗。

教学重点:

1、了解小作者在平时的生活中怎样爱护国徽,又怎样用自己的行动使国徽更美丽。

2、有感情地朗读全诗。

教学难点:

联系自己,说说在生活中如何做能使国徽更美丽。

教学课时: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

2、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3、通过讨论交流,了解有关国徽的相关知识。

教具准备:

1、有关国徽的录像片。

2、各种硬币,分组观察时用。

教学过程:

(一)引发兴趣,导入新课。

1、谈话,引导学生观察:硬币背面印着什么?

板书:国徽。

你还在什么地方能看到国徽?

学生:在公安局。

在法院也可以看到它。

在人民大会堂前也能看见它……。

2、观察国徽图案里有什么。

(国徽图案里有天安门、五星、麦穗、齿轮)。

(二)学习生字、新词。

1、自学。(自己查字典学习,掌握生字的音、形、义。小组合作学习,读准字音,分析难记字的字形,交流对字义的理解。)。

2、全班交流,一起突破难点。

“你已经认识了那些字词?你认为哪些字难读难记难写?”

(1)读准字音。

shuodao。

闪烁摔倒。

(2)记住字形。

擦:右边中间是“”

摔:右边的笔顺是:

帽:右上部是“曰”,右下部是“目”。

(3)理解词义。

闪烁:(光亮)动摇不定,忽明忽暗。

辽阔:宽广;空旷。

(三)自由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1、自由读课文,数一数全诗共几个小节。(三节)。

2、听读课文,思考:每一小节都写了什么内容?

第一节:“我”爱护硬币上的国徽。

第二节:“我”扶起了一个摔倒的小弟弟,从小助人为乐,为国徽增了光,添了彩。

第三节:“我”和祖国一起在国徽的照耀下成长。

板书设计:

国徽。

五星天安门麦穗齿轮。

(简图)。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了解“我”在平时怎样爱护国徽,又怎样用自己的行动便国徽更美丽。

2、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全诗,背诵全诗。

教学进程:

(一)复习检查。

1、国徽上有什么图案?

2、国徽是国家的标志。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中间是五星照耀下的天安门,周围是谷穗和齿轮,象征中国人民自“五四”运动以来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斗争和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新中国的诞生。

(二)学习第一节。

1、自由读第一节,思考:“我”是怎样爱护国徽的?

学生甲:“我”把拾到的硬币交给老师。

学生乙:“我”擦掉硬币上面的污泥。

2、为什么“我”要这样做?

(因为硬币上有国徽……)。

3、自由读。

4、分大组比赛,评读。(注意停顿)。

(三)学习第二节。

1、自由读,思考:第二节写了什么内容?

(“我”扶起一个摔倒的小弟弟)。

2、读一读,你有什么体会?

(“我”用实际行动来证明爱祖国)。

3、让学生充分读。

4、指名读,评读。

(四)学习第三节。

1、你见过天安门前的国徽吗?放课件,看后说说你有什么体会。

2、练习朗读第三节。

3、指名读,评读。

(五)联系自己,落实行动。

我们做什么事能为国徽增添光彩?

学生甲:我们要好好学习,掌握知识。

学生乙:我们热爱集体,关心同学。

学生丙:我们孝敬父母。

第三课时综合练习。

教学过程:

一、看拼音,写词语。

yingbimaozishanshuoshuaidao。

()()()()。

zhaoyaojingchawuniwennuan。

()()()()。

二、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词语。

()的大地()的阳光。

()的微笑()的硬币。

国徽上有()、()、()、()这四种图案。

三、选择本诗你最喜欢的一个小节,默写出来。

四、你打算做什么事为国徽增添光彩呢?写下来。

北师大三年级数学教案

两位数的乘法。

1、通过问题解决,使学生感知两位数的计算与实际生活的联系,感知数学就在生活中。

2、能独立思考、探索两位数的计算方法,体验算法多样化,并能交流计算(含估算)过程。。

3、能运用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生活中的数学问题。

重点:理解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并能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难点:

1、能结合具体情境,正确进行估算,为计算结果指出某个取值范围。

2、理解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算理和算法。

1、充分利用和发挥教材主题图的引导作用,让学生在具体生动的生活情境中学习数学。

2、充分利用已学知识的迁移作用,沟通新旧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基本的计算能力。

《国徽》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这是一篇童话故事。课文采用了对话形式叙述了一颗沙粒不被同伴们的议论所动摇,钻进蚌壳里,几十年后变成了一颗闪闪发光的珍珠。说明了朝着预定的目标,坚定不移地努力,就能实现美好的愿望。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理解沙粒变珍珠的过程。丰富学生的想像,突出沙粒实现梦想的决心和信心。

能力目标:有感情有朗读课文。培养学生的想像能力。

情感目标:将学生的切身实践与故事结合起来,使他们意识到:做出正确的选择后,只有坚持不懈地朝着预定的目标努力,才能成功。

教学重点:有感情有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理解沙粒变珍珠的过程。丰富学生的想像,突出沙粒实现梦想的决心和信心。

教学过程:

一、整体导入,初步感知。

2、一颗圆圆的普通沙粒居然能变成一颗美丽的珍珠,这到底是一颗怎样的沙粒?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一边读一边用心思考,读过之后,请你用一个词语来概括。

3、汇报。(板书预设:自信、坚定、勇敢、异想天开、普通)。

二、抓住重点词句,自主品读。

1、看来,对于颗圆圆的沙粒,同学们都有自己不的感受,但是光有这些感受是不够的,请你们再自由地读读课文,想想你是从哪些语句体会到的。用笔画一画,再读一读,说一说理由,待会儿咱们一起来交流。

2、先在小组内交流,然后在全班交流。

3、根据学生的汇报,随机出示句子:

1)、一颗圆圆的沙粒十分真诚地向同伴们说:“我要变成一颗珍珠,成为有用之材。”

2)、可是,圆圆的沙粒已经下定了决心,坦然地钻进了蚌壳里。

师根据学生的理解点拨,并指导朗读,读出不同的体会。

4、刚才,同学们都提到了同伴们的嘲笑,那么同伴们是怎么嘲笑圆圆的沙粒的?请大家找找相关的句子。

(学生汇报,出示句子。)。

“变珍珠?哈哈,异想天开!”

“啊呀,从今以后,他再也看不见美丽的阳光,奇妙的海景,听不到滚滚的涛声了!”

“他简直是把自己关进了牢狱,太可怕了!”

1)、仅仅是嘲笑吗?请你们再用心地读一读这三个句子,想想,从中你还能体会出什么?

(鼓励学生说出各自不同的体会:可怜、惋惜、奉劝等)。

2)、同学们真会学习。对于这些句子,同学们都能把你们体会到的这些感受通过你们的朗读表达出来。你喜欢哪一句就读哪一句,开始吧。

三、自主想象,加深感受。

1、师过渡:时光伴随着海波逝去,各式各样的议论被海潮冲走了,圆圆的沙粒也被他的同伴们遗忘了。它怀着美丽的憧憬,静静地呆在蚌壳里,什么也看不见,什么也听不见。现在,你就是这样一颗圆圆的沙粒,在这漫长的几十年的岁月里,你会想些什么,做些什么?请同学们把自己的想法写在省略号旁边。(汇报)。

四、文道结合,提高认识。

1、正是这样一颗有理想、坚定、勇敢的珍珠,终于变成了珍珠。珍珠你们见过吗?咱们一起来欣赏。(出示珍珠图片)。

2、看了珍珠,你能用一个词语来赞美或形容它吗?

3、难怪采珍珠的姑娘会惊喜地叫道(出示句子:多么美丽的珍珠啊!)齐读。

4、你们在读这个句子的时候是什么样的心情?带着你的赞美和惊喜之情一起来读一读。

5、你们的赞叹也被沙粒们听到了,它们说了什么?读最后两段(指导朗读)现在你们就是沙粒、珍珠,当你们几十年后再见面时,会说些什么?可以用书上的句子,也可以加上自己的想像,小组合作练一练。(汇报演出)。

6、学到这儿,你想说什么?

7、总结: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同一篇课文可以读出不同的感受,对沙粒、珍珠及其同伴们,同学们都有自己不同的体会。同时,从这颗圆圆的沙粒身上,我们共同体会到:不论做什么事,只要有信心,坚定、勇敢地去努力,就能实现自己美好的愿望。

说板书设计:

圆圆的沙粒。

沙粒同伴。

立志嘲笑。

奋斗议论。

成功______。

美丽的珍珠。

《国徽》教学设计

《圆圆的沙粒》是"奇妙的海底世界"这一主题单元中的一篇主体课文,是一篇童话故事。课文采用对话形式叙述了一颗圆圆的沙粒不被同伴们的议论所动摇,钻进蚌壳里,几十年后变成了一颗闪闪发亮的珍珠;从而让学生感悟到:只要朝着预定的目标,坚定不移地努力,就能实现美好的愿望。

《圆圆的沙粒》第二课时的教学,我是这样设计的:

1、在朗读中品味。

朗读是理解课文的重要方法,让学生学会读书,始终是语文阅读教学的最终目的。因此,语文教学应以朗读训练为经,语言训练为纬,教学中应引导学生随文学词学句,在读中理解课文,以读悟情,以读促思,在读中品味语言之美。

课堂上,我准备安排足够的时间,让学生切切实实地去读书,把多种读书形式有机地安排在各个教学环节,获得独特的感受。

2、在想像中体会。

3、在对比中感悟。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了"三维度",把情感、态度、价值观摆在非常重要的地位。教学本节课时,我注重抓住圆圆的沙粒和同伴们在情感、态度、生活场景、获得的结果等方面的对比,引导学生在鲜明的对比中深刻地感悟到:朝着预定目标,坚持不懈地努力,就能获得成功。

第二课时。

一、导。

1、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圆圆的沙粒),什么样的沙粒?(再读,突出圆圆的)。

2、师问:在什么地方见过沙粒?

二、品读课文。

(一)过渡:今天,我们要认识的这颗沙粒并不寻常。

1、读课文1、2行。读读,想想,它不平常在哪里?

2、它是怎样说的呢?再去读课文,用读告诉老师。抽读--齐读。

3、是呀!变珍珠是它的梦想,成为有用之材是它的目标。它十分真诚地向同伴们说,(引读沙粒说的话)板书:要变珍珠、(梦想)。

4、实现了吗?读读课文的最后一段。

(二)过渡:沙粒是怎样变成珍珠的呢?(评价)。

1、读3-5段,从“坦然”你知道了什么?(说和读相结合)。

2、同伴们是怎样嘲笑的?男生读;面对嘲笑沙粒怎么做的?女生读。

板书:嘲笑--坦然。

3、面对嘲笑圆圆的沙粒是坦然的,不在乎的!对此,沙粒们议论纷纷。议论了什么往下读。

4、抓住“……”,思考沙粒们还会议论什么?认为沙粒还将失去什么?

(三)过渡:沙粒为了梦想坦然的面对了嘲笑,为了实现自己的目标,舍去了美丽的阳光,奇妙的海景,梦想在它的心里从来没动摇过,放弃过!

1、引读10--13自然段。(时光,各式各样的议论,圆圆的沙粒)。

2、问:13自然段“……”6个圆点,你知道了什么?

(四)。

1、引读14自然段。时间过去了多久?

2、瞧!它在这里。躺在贝壳温暖的怀里,美吗?读(多么美丽的珍珠啊!)用课件出示。

3、观看课件。

4、珠光闪闪、耀眼的它迎来了别人的赞美(多么美丽的珍珠啊!)。

5、同伴们怎样说的?(是他?)。

6、短短的一句话,读出了什么?

7、珍珠怎么回答的?一如往日的真诚,再读。

8、可是,愉快的背后是怎样的艰辛。读5自然段;愉快的背后又是怎样的不容易。读9自然段。

10、是呀!成功是钥匙在哪里呢?有了梦想还需要什么?(出示公式)。

小结:有一首歌是这样唱的。阳光总在风雨后;不经历风雨,怎么见彩虹。没有人能随随便便成功。老师想把这首歌连同这把成功的钥匙一并送给大家。

《国徽》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15个生字,学会“封、借、初、渊、博、令、敬、佩、遗、憾”10个字,能正确读写“别致、渊博、敬佩、遗憾”。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能用自己的话说说华罗庚为什么要回国。

3、能抓住重点词语如“总算”、“斩钉截铁”来理解句子表达的意思。

4、知道除长城外还有哪些是中国人的骄傲;知道自己怎样做才能报效祖国。

教学重点:

熟读课文,能根据重点词语理解句子的意思。

教学难点:

理解华罗庚为什么要回国。

总第21课时,本单元第3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

昨天晚上,同学们阅读了《祖国,我终于回来了》,这篇文章讲了谁,说了他的什么事情?(指名学生说一说),钱学森在美国的生活、工作条件都非常好,可是,当他听到新中国成立后,却毅然决定回国,敌人的迫害没有吓倒他,经过5年的艰苦斗争,他才回到了祖国的怀抱。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位和钱学森博士有同样经历的科学家,他就是我国著名的数学家华罗庚(板书课题:回自己的祖国去)。学生齐读两遍。

新授。

一、教师简单介绍华罗庚。

二、初读课文。

1、学生自读课文,画出带有生字的词语。

2、自学生字词。要求读准字音,认清字型,运用联系上下文或生活实际、展开想象等方法理解词语。

3、读通课文。做到不添字、不漏字、不读破句,边读边标上自然段序数。

三、检查自学。

1、用多种形式检查生字学习情况。

(1)学生同桌互相读一读本课全部生字,交流自学生字的情况。

初:左边是衣字旁,不要少写一个点。

令:与“今天”的“今”区分,不要少写点。

华:“华罗庚”的“华”:读四声,不读二声。

冲:“冲着”的“冲”读四声,不读一声。

撼:“遗憾”的“撼”可与“感动”的“感”比较,加深记忆。

授:“教授”的“授”可与“接受”的“受”比较,加深记忆。

(2)开火车认读生字,并组词。

2、检查读课文情况。

教师可先范读课文,让学生注意听老师什么地方高,什么地方低,轻重、缓慢是否一样,让学生体会华罗庚与妻子听到祖国解放的消息以后的激动心情。

(1)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

(2)分小组讨论:课文主要讲了华罗庚的什么事情?他为什么要回国?

四、回顾总结。

让学生自己总结这节课我们主要学了什么,自己还有什么地方没有弄明白,指名学生说一说,教师适当补充,并提出期望。

板书设计。

回自己的祖国去。

华罗庚祖国解放了妻子。

斩钉截铁回去回自己的祖国去。

1950年初春旧金山海湾登上船舷。

《国徽》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分析:这篇课文主要讲的是马拉松比赛的来历。

25前,希腊人和波斯人在希腊一个名为马拉松的小渔村进行了一场激烈的战争,结果希腊人取得了胜利。为了把胜利的消息很快地传送到首都雅典,一个名叫菲利比斯的战士不顾一切,精疲力竭地从马拉松村一直跑到雅典,通报完胜利的喜讯后随即倒地死亡。人们为了纪念马拉松之战,为了纪念这位战士,将马拉松比赛定为长跑比赛项目,歌颂了菲利比斯坚持不懈、顽强拼搏的精神。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让学生了解马拉松的意义,即歌颂坚持不懈,顽强拼搏的精神。

3、了解马拉松运动项目的来历。

教学重难点: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正确理解课文内容,让学生体会“马拉松”这种坚持不懈,顽强拼搏的精神。

教学准备:cai课件,学生收集有关英雄的资料、马拉松的相关资料。

教学课时: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巩固,激发阅读兴趣。

师:孩子们,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马拉松》,请大家自由读一读课文,看看你对马拉松有了哪些认识。

生1:我知道马拉松是个体育项目。

生2:我还知道马拉松是个小渔村。

师:那你能来填一填吗?(出示填空题,点名填空)。

1896年,第()届现代奥林匹克运动会在()举行。会前,一位法国人提议,把从()跑到()作为一个比赛项目,用来纪念()之战,纪念那位把胜利喜讯带给人民的()。2、1920年,经过重新测量,确定这段距离为千米()米。

师:那么,马拉松赛跑为什么成为奥运会的比赛项目呢?现在让我们回到两千五百年前那个叫马拉松的小渔村去经历那场惊心动魄的马拉松之战吧。

二:品读课文。

1、指导学习第一自然段。

生齐读第一自然段。

师:读了这一段你知道了什么?

生1:希腊人民奋起反抗,以一万人对付波斯帝国的十万大军,在海边一个叫马拉松的小渔村和敌人展开了决战,结果大获全胜。

生2:两千五百年前,野心勃勃的波斯帝国对希腊发动了侵略战争。

师:波斯帝国用十万大军去对付希腊的一万人,波斯帝国真是……。

生一起回答:野心勃勃。

师:你来读读这句话好吗?

生带着愤怒的语气读了这句话。

师:谁来说说波斯帝国有什么样的野心?

生1:波斯帝国想霸占希腊的土地。

生2:波斯帝国想奴役希腊人民。

生3:他们想抢夺财物。

……。

师:于是,那野心勃勃的波斯帝国对希腊发动了----。

生齐答:侵略战争。

师:如果战斗失败,希腊人民将会怎样?

生1:他们将会过着生不如死的生活。

生2:他们会变成波斯帝国的奴隶。

生3:他们会无家可归。

……。

师:于是(引读“希腊人民奋起反抗……)。

师:孩子,希腊人民的这场胜利来得容易吗?

生齐答:不容易。

师:你从哪儿知道的?

生:希腊人民以一万人对付波斯帝国的十万大军。

根据学生回答板书:一万十万。

师:希腊以一万人战胜了波斯帝国的十万大军,这是一场怎样残酷的战斗啊!(播放视频,教师描述:希腊人民与波斯帝国在马拉松展开了决战,当一位希腊战士的大腿上中箭时,他怒吼一声,拔下箭继续战斗着,任凭鲜血不断的流淌;当一位希腊战士被许多敌人围攻时,他一点也不畏惧,用一个人的力量抵挡着不断向他刺过来的长矛)。

师:看到这样的场景,你的心中有什么样的感受?

生1:我很愤怒。

生2:我很生气。

生3:我感到很痛心。

生4:我觉得希腊人民很伟大。

……。

(师相机让学生读出自己的体会)。

师:现在,就让我们用朗读让心中的这份感情尽情流淌吧。(全班齐读)。

2、指导学习第二段。

师:马拉松之战牵动着所有雅典人民的心,他们正在雅典--。

生回答:翘首以待。

师:你能用动作来表示“翘首以待”吗?

学生用自己的动作演示“翘首以待”师顺势采访:你们在翘首以待什么?

生1:我在等着这场战争的结果。

生2:我希望能够得到胜利的消息。

【设计意图:用表演来理解“翘首以待”,更加生动形象,课堂也更加的活跃。】。

师:是啊,如果他们能早一点知道胜利的喜讯,那该多好啊!可是当时的通讯非常不发达,他们是怎样得到这个胜利的喜讯的呢?请孩子们带上这个问题自由朗读第二段。

生:是战士菲利比斯把消息带回来的。根据学生回答(板书:菲利比斯)。

师:你是从那句话知道的?(多媒体出示句子:为了把胜利的喜讯报告给首都雅典翘首以待的同胞,战士菲利比斯不顾伤痛、饥饿和极度的疲劳,从马拉松出发,向雅典跑去。)。

师:女生读句子,男生边听边思考:菲利比斯从马拉松出发时是怎样的身体状况?(根据学生回答板书:伤痛、饥饿和极度的疲劳)。

师:怎样才算是极度的疲劳?

生:浑身没有力气,筋疲力尽了。

师:知道菲利比斯为什么这样极度疲劳吗?(师简介马拉松之战的背景资料,了解菲利比斯极度疲劳的原因)。

师:让我们跟着菲利比斯一起出发吧!(引读第一句:为了……)。

过渡:菲利比斯不顾伤痛、饥饿和极度的疲劳,向雅典跑去。

(出示“他跑啊,跑啊,终于看到了雅典的城门。”)。

鼓励学生带上自己的体会去读,并说说自己的理解。

生1:我从“跑啊,跑啊”知道了菲利比斯一定跑了很久很久了。

生2:我从“终于”体会到这是一段很漫长的过程。

师:是啊,这是怎样的一段艰难而漫长的历程啊,奔跑的途中,菲利比斯经历了哪些磨难?(出示课文插图)请孩子们结合插图,想一想他在途中会遇到哪些困难?他又是怎么做的?(引导学生想象如果口渴了,伤口流血了,脚上起泡了,天黑看不清路了……)。

让学生用这样的句式把菲利比斯遇到的困难和他心里想法、他的做法连起来说一说。多媒体出示:他跑啊,跑啊,虽然(),但是为了(),他()。

师:是啊,菲利比斯经历了太多常人难以忍受的痛苦,但是--。

生齐答:为了把胜利的喜讯报告给首都雅典翘首以待的同胞,战士菲利比斯不顾伤痛、饥饿和极度的疲劳,从马拉松出发,向雅典跑去。

教师引读:“他跑啊,跑啊,终于看到了雅典的城门。”

师:孩子们,你知道菲利比斯从马拉松到雅典究竟跑了多少路程吗?

生回答:42千米195米。

师:我们学校的操场一圈是300米,那就相当于绕着操场跑140多圈。

师:正因为如此,跑到雅典时,菲利比斯已经--。

生齐答:筋疲力尽,只剩下最后一口气了。

师:但是他没有用最后一口气来保住自己的性命,而是--。

生:因为我想把胜利的喜讯告诉给我的同胞们。

师:读到这里,你能用一个词或一句话来说说此时你心中的感受或者你看到了一个什么样的菲利比斯?(点名汇报:坚强、勇敢、顽强、坚持不懈、永不放弃……并板书于黑板上)。

师:是的,这是一个(坚强、勇敢、顽强、坚持不懈、永不放弃……)的菲利比斯,就请孩子们带上你的体会和感受,在这段音乐中一起来读一读第二自然段吧!

生配乐朗读。

学生齐读4――5自然段。

四、总结、升华:

师:这就是马拉松比赛的--。

生齐答:来历。

生介绍自己收集到的这些英雄资料。

师:孩子你是从哪知道这个故事的?

生1:我上网查的。

生2:我看电视知道的。

生3:我从报纸上看到的。

……。

师:是呀,现在的通讯很发达,我们可以通过各种方式来获取信息。老师就通过上网查到了一位英雄的故事,让我们一起走进她吧!课件简介:她叫佟文,是本届奥运会女子柔道78公斤以上级金牌得主。比赛一开场佟文便落后对手9分,而这个分数一直持续到比赛结束前15秒钟,在这期间,佟文一直在紧咬住对手不放,不到比赛结束的最后一秒,她绝不放弃拼搏,而她的坚持让她最终获得了胜利,现在就让我们再去重温那激动人心的时刻吧!(播放比赛视频)。

师:现在我们的通讯方式有很多,就请孩子们利用各种方式去收集像菲利比斯这样的英雄故事,下节课我们举办一个英雄交流会。

设计总述:

《马拉松》这篇课文主要讲的是马拉松比赛的来历,这篇课文的重难点是要让学生了解马拉松比赛的意义,培养学生坚持不懈,顽强拼搏的精神,根据学生的年段特征,我对这篇课文作了以下设计:

一:从文章结尾入手,激发学生深入学习课文的兴趣。

课文的最后两段包含了许多知识点,而这些都不用老师过多的讲解,只要在学生熟读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说一说他对于马拉松的了解,为了更快地了解学生的掌握情况,因此我设计了两个填空题。最后再问学生:马拉松为什么会成为奥运会比赛项目呢,让我们回到那个叫马拉松的小渔村,去经历那场惊心动魄的马拉松之战吧!通过这样的质疑,学生就会对马拉松的来历,以及马拉松之战产生浓厚的兴趣。

二:抓住重点词、句,帮助学生理解课文。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第二自然段,第二段虽然只有短短的三句话,学生读起来并不难,但是要引导学生读出这些文字背后所体现的精神却是一个难点。为了突破难点,我从重点词,重点句入手,帮助学生理解课文。三年级在理解词语方面并不要求学生准确地描述出词语的意思,学生只要能举例说明或者用动作表示来意会词语意思即可。因此,在帮助学生理解“野心勃勃”和“翘首以待”时,我便用的这两种方法。而句子“他跑啊,跑啊,终于看到了雅典的城门”是全文的重中之重,文中只是简单地说菲利比斯跑到了雅典,没有把跑的过程告诉我们,这就给学生留下了许多想像的空间:菲利比斯是怎样跑的?会经过哪些地方?遇到哪些困难?他又是怎么想,怎么做的?在这里引导学生展开合理的想象,便能体现出菲利比斯的坚持不懈、顽强拼搏,并且通过句式练习,尽量让学生多想,多说,多体会。

三:以读为本,引导学生入情入境。

学生情感活动的参与,内心的震撼,通过深情并茂的朗读,既加深了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感悟,也让情感得到了熏陶。因此,在这节课我采用了多种形式的朗读:齐读,个别读,女生读,教师引读,配乐朗读,每一次读都让学生读有目的,读有所思,读有所感,读有所悟。为了让学生了解战争的残酷、古希腊战争的场面,以及一万人对付十万大军的惨烈,我利用一段古希腊战争的视频,直接把学生带回到两千五百年前,百闻不如一见,这时候不用老师过多的讲解,学生一定会有很多的感受,这时再来读句子,他们就能读出波斯帝国的野心勃勃,读出希腊人民的顽强,读出雅典人民的翘首以待,读出菲利比斯的筋疲力尽,读出坚持不懈、顽强拼搏的英雄精神。最后让学生回到生活中找英雄,说英雄,以达到深化主题的目的。

课后反思:

《马拉松》这篇课文,讲了2500年前,希腊人和波斯人在希腊一个名为马拉松的小渔村进行了一场激烈的战争,结果希腊人取得了胜利。为了把胜利的喜讯尽快地传送到首都雅典,一名叫菲利比斯的战士不顾一切地从马拉松跑到雅典。他筋疲力尽,报告完胜利的喜讯后,随即倒地而亡。人们为了纪念马拉松之战,为了纪念这位战士,弘扬坚持不懈,顽强拼搏的精神,将马拉松比赛定为长跑的比赛项目。

为了让学生体会这场战争的残酷,我播放了古希腊战争的视频,立刻让学生走进了战争年代,效果非常明显。为了让学生体会到菲利比斯坚持不懈,顽强拼搏的精神,我主要是通过指导学生朗读,朗读形式多样,并且注重尊重学生个体,尊重他们自己的理解,让他们到朗读中去发现和体会,学生的情感也得到了适当的宣泄。

通过学生的自我评价发展学生的评价能力。上完这堂课,我觉得我对学生的评价非常及时到位,评价也具有导向性和激励性,但是却忽视了生生互评和自我评价,在以后的教学中应该加强。

同伴点评:

新课改实施以来,提倡的是开放的课堂,让学生在语文天地自由徜徉。《马拉松》一课的教学体现了语文课程标准的新理念。

一:课前开放。

即在课前,引导学生调查,查阅相关资料,鉴于学生对历史及体育知识较贫乏,对马拉松比赛以及英雄菲利比斯知之甚少,教学前布置学生利用各种渠道,查阅相关资料了解时代背景。通过课前的语文实践活动,学生在学习课文时都较好地理解了马拉松比赛的起源及意义。

二:课内开放。

教师在课堂上引进相关音像资料,拓宽了学生思维,使学生的学习不仅仅局限于课堂之内。这样的开放为实现语文教学的三维目标作了较好的铺垫。

中年级是培养学生理解词和句的能力的重要阶段,要指导学生学习抓住课文中的重点词句进行理解,逐渐学会并善于把握文章的重点词句,进而理解课文,本节课在教学中教师有目的、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了这方面的训练,通过深情并茂的朗读,既加深了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感悟,也让情感得到了熏陶。遗憾的是由于学生的个体差异,对课文理解的深浅不一,在教学中对各个层面学生的照顾还不够。

《国徽》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

2、认识生字6个。

3、理解课文内容,理解小作者的思想感情,同时培养学生爱护国徽,愿用自己的行动为国徽增光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

1、学生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准备:小黑板,生字、词卡片,国徽、硬币。

课型:诗歌。

教学方法:讨论、小组合作式。

教学步骤:

-、导入新课:

1、让学生观察自己手中的硬币,说说背面是什么图案?你还在什么地方能看到它?

2、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去看看我们的国徽。

3、板书课题:《国徽》(学生齐读两遍)。

二、新授。

1、初读课文。

(1)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数数有几个小节。

(2)出示6个生字,学生“开火车”认读。

徽、币、擦、污、倒、帽。

(3)出示生词,同桌读、指名教读。

国徽硬币擦掉污泥摔倒帽子。

2、熟读课文、理解课文。

(1)指名3位同学接读,并指名当“小小医生”,纠正错误。

(2)小组合作学习:

*指名读第一节。

*指名说说硬币上的国徽是什么样的?

*指名读,并指名评价。(有感情)。

*有感情地齐读第一节。

*指名读第二节。

*指名说说警察叔叔帽子上的国徽是什么样?

*指名读,并指名评价。(有感情)。

*有感情地齐读第二节。

*指名读第三节。

*指名说说天安门上的国徽是什么样的?

*指名第三节读,并指名评价。(有感情)。

*有感情地齐读第三节。

(3)小组学习:朗读、背诵课文。

正确地朗读、背诵课文;

正确、流利地朗读、背诵课文;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

3、小组讨论:

(1)说说:国徽图案里有什么?

(2)我们在哪些地方可以看到国徽?

(3)我们做什么事能为国徽增添光彩。

三、布置作业: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

2、在小作文本上写我们做什么事能为国徽增添光彩。

四、板书设计:

3、祖国在我心中。

闪烁。

国徽温暖。

美丽。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会正确书写8个字,并掌握每个字的笔顺规则。

2、完成“语文天地”中“抄一抄”

教学重难点:

1、书写“币、擦、污、泥、烁、扶、摔、帽”8个字。

2、抄写词语。

教学准备:生字、词卡片,田字格黑板。

课型:写字课。

教学方法:讨论、小组合作式。

教学步骤:

-、导入新课:

1、背诵课文《国徽》。

2、出示6个生字,学生认读。(开火车)。

徽、币、擦、污、倒、帽。

二、新课:

1、出示要写生字,学生认读。

币、擦、污、泥、烁、扶、摔、帽。

2、学生分析字形,互相交流。

3、书写生字。

(1)学生自由书写生字。

(2)指名上台书写,并指名评价。

(3)书写生字,每字3遍。

(4)完成“语文天地”中“抄一抄”

*出示词语,学生认读。

污泥闪烁摔倒照耀祖国。

*抄写词语。

(5)合作学习:

*小组中,选出写最快、最好的作业,评选出来。

*上台展示,并说说自己是怎样书写的。

三、布置作业:

1、书写生字,每字3遍。

2、抄写词语。

四、板书设计:

3、祖国在我心中。

国徽。

五、教学后记:

相关范文推荐
  • 11-22 教师竞聘的演讲稿(优秀16篇)
    演讲稿通过文字的表达方式,能够更充分地传递教师的情感、态度和态度。在下面的范文中,你可以看到一些优秀教师的演讲稿,体会他们的表达技巧和思维方式。尊敬的各位领导各
  • 11-22 公共卫生管理制度条例(热门20篇)
    规章制度是对组织内部行为进行规范的重要依据,它能够确保工作秩序和正常运转。小编整理了一些规章制度的经验和教训,希望对大家避免一些常见的错误有所帮助。
  • 11-22 初中生暑假实践活动心得体会(热门22篇)
    在写心得体会时,我们可以回顾自己的经历,并进行反思和总结。心得体会是对一段时间内的学习和工作经历进行总结和概括的一种方法,它有助于我们回顾成长的过程。写心得体会
  • 11-22 写景的状物(优质17篇)
    优秀作文融合了丰富的文化知识和独到的见解,展示了作者对文学艺术的独特理解和品味。接下来是小编为大家精选的一些优秀作文范文,希望能给大家提供一些写作的参考。
  • 11-22 工程造价专业的毕业生简历(精选15篇)
    毕业生离开校园后,将面临各种困难和挫折,但也会收获更多的成长和经验。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一些优秀毕业生范文,供大家参考学习。身高:170cm。求职意向。人才类
  • 11-22 研究生读书的心得体会(通用18篇)
    每一次的心得体会都是一次宝贵的学习机会,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发现自己的优点和不足。以下范文中的观点和思考都非常独到和深入,给我们提供了一些新的思路和角度,可以帮助
  • 11-22 小学五年级班主任个人年度工作总结(模板18篇)
    班主任工作总结是对自己在指导和管理学生方面的表现进行总结和概括的一种重要方法。班主任工作总结范文一:以学生为中心,促进班级和谐发展时间如水,下学期的工作也如上学
  • 11-22 我的拿手好戏六年级单元(精选23篇)
    写一篇优秀作文需要我们有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的能力。优秀的作文是一种艺术,通过阅读一些优秀的范文,我们可以学习到一些写作的技巧和方法,希望以下范文能给大家带来
  • 11-22 让生活更美好(模板16篇)
    优秀作文能够通过文字的魔力,打动人心,传递真实、温暖、美好的情感。阅读优秀的作文范文,可以帮助我们开阔思路,提升写作水平,以下是一些值得一读的作文范例。
  • 11-22 自我鉴定及评价(汇总16篇)
    自我评价的过程中,要注重细节,将自己的表现进行具体、全面的分析与总结。小编为大家整理了一些优秀的自我评价范文,希望能给大家提供写作思路和参考,帮助大家撰写一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