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方案>街道办人才振兴方案(专业15篇)

街道办人才振兴方案(专业15篇)

时间:2023-12-13 08:31:19 作者:灵魂曲

编写计划书的过程中需要考虑各种因素,包括时间、人力、物力等。在浏览以下计划书范文时,我们可以发现成功的共同点和创新的思路。

街道办人才振兴方案范文精选

“一村一品、一镇一业”采取项目库管理,未列入项目库的项目原则上不安排省级及以上财政资金。需要在广东省农业农村厅建立的“一村一品、一镇一业”项目库进行入库申报,区、镇(街)人民政府和各级农业农村部门在项目库内完成项目入库、审核、审批、备案、建设进度和资金使用进度跟踪报送、绩效评价等全过程管理。

(一)入库项目。入库的项目须具备地方特色强、经济带动能力强、促进贫困户增收作用强等条件。

(二)入库时间。2020年、2021年实施项目分别在2020年2月10日前、2020年8月底前完成入库。

(三)审批程序。

1.镇(街)人民政府负责确定发展产业,遴选项目实施主体,组织申报并入库。

2.区农业农村部门于2020年2月和2020年10月,组成评审专家组分别对2020年和2021年申报项目进行评审打分;审核通过评审的入库项目报区人民政府审批,并报江门市农业农村局。

3.实施主体、镇(街)人民政府、区农业农村部门和人民政府必须对申报项目的真实性、合规性负责。

4.项目库管理其他有关规定按照《广东省农业农村厅“一村一品、一镇一业”项目库管理办法》执行。

街道办人才振兴方案范文精选

三岔镇xxxx党支部党史学习教育专题组织生活会拟定于2021年8月8日召开,为确保高质量开好本次组织生活会,按照镇党委安排部署,结合工作实际,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按照区委党史学习教育领导小组办公室关于做好党史学习教育专题组织生活会的通知要求,三岔镇xxxx党支部以“学党史、悟思想、办实事、开新局”为主题,认真贯彻“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要求,加强政治建设,提高政治能力,坚守人民情怀,奋力夺取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的伟大胜利,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

拟定于2021年8月8日晚上20:00,在村委会二楼会议室召开。

xxxx全体党员。

组织生活会分会前准备、会议召开、整改落实三阶段进行。

(一)会前准备阶段(8月1日—8月5日)。

1.深化学习研讨。支部全体党员坚持个人自学和集中学习相结合的方式,组织党员开展集中学习和研讨交流,深入学习xxxxxx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的重要讲话、xxxxxx对甘肃重要讲话和指示精神、xxxxxx赴广西、福建、青海等地考察调研有关党史学习教育最新讲话和xxx指定的4本学习材料,重点学习xxxxxx在庆祝中国xxx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切实增强党内政治生活、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为开好组织生活会打牢坚实的思想基础。

2.广泛征求意见。采取发放征求意见函和书面征求意见表等多种方式,广泛征求和听取本支部党员、干部和群众的意见建议,从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具体工作中、从群众反映党员干部工作生活的细节小事中,反复筛查存在的突出问题,主动找准问题的症结所在。

3.开展谈心谈话。按照支部班子成员之间、班子成员和党员之间、党员与党员之间“三必谈”的要求深入开展谈心谈话。一对一、面对面,直截了当地谈工作问题、思想问题、自身差距,也相互提醒对方不足,以心换心,达到谈透问题、沟通思想的目的。

4.查找突出问题。认真查找自身问题,执行上级党组织决定、严肃党内政治生活、加强党员教育管理、教育引领和联系服务群众,以及加强自身建设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同时结合党员分类管理开展的实际,认真查找自身思想、作风、工作和生活方面的差距和不足。

5.认真撰写对照检查发言提纲。在深入查找剖析的基础上,支部书记主持起草撰写班子对照检查材料,支委成员和党员撰写了个人发言提纲,坚持把问题找清楚,把原因分析透,把根源挖出来,把整改措施制定具体,为做好下步整改打好打实了基础。

(二)会议召开阶段(8月6日)。

召开组织生活会:

(一)支部书记代表xxxx党支部作半年工作报告;

(二)党支部书记代表支部班子进行对照检查;

(四)巡回指导组领导讲话。

(三)整改落实阶段(8月8日)。

1.制定整改措施。支委班子列出整改清单,明确整改事项具体措施和完成时限,要聚焦具体问题,细化整改措施,做到整改进程和整改效果可检查、可监督。问题整改要分类施策,能马上解决的,要立行立改;需要一段时间加以解决的,制定持续改进的具体措施,规定完成时限;明确责任人。支部党员要结合年初支部公开承诺作出整改承诺。

2.会后10天之内,党支部将召开专题组织生活会情况的报告、班子整改清单、党组织党员积分统计表报镇党建办备案。

xxx麦积区三岔镇xxxx支部委员会。

2021年8月3日。

街道办人才振兴方案范文精选

(一)选优配强村书记。坚决调整60岁以上、带富能力不强、工作不力的村书记,重点选拔45岁以下年富力强的村书记,实现村书记平均年龄50岁左右的目标。选拔本土致富能手、在外创业能人、返乡大学毕业生、第一书记担任村书记,村级带头人比例达到60%以上。村党支部书记按照守信念、讲奉献、有本领、重品行的要求,从带富能力和工作能力上严格加强自身学习建设,达到市场型、创业型、实干型、担当型村党支部书记的标准。

(二)发挥党组织坚强战斗堡垒作用,引领乡村产业快速发展。推行“党支部+经济实体+贫困户”模式,鼓励支持党组织和党员领办创办合作社、家庭农场等经济实体,为发展农村集体经济和带领农民共同富裕提供坚强保障,进一步夯实党在农村的执政基础。

(三)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注重发挥党的领导的政治优势,强化农村基层党组织的领导核心作用,使各村党支部拓宽发展渠道,用好财政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奖补资金,确保所有村新增集体经济收入均达到5万元以上,集体经济收入达到10万元以上的村达到100%。

(四)发挥选派干部在乡村一线作用。选派干部制定所在村年度工作计划,完成选派干部推动乡村发展项目任务,每名选派干部至少落地1个发展项目。

(五)培育助推乡村振兴发展骨干队伍。在优秀青年农民、外出务工人员、致富能手等优秀群众中发展党员20人以上,实现每个村至少发展1名党员的目标。

(六)推进软弱涣散村党组织整顿建设和巩固提升。确保近三年确定的软弱涣散村党组织真转化、真升级全面完成今年确定的软弱涣散村党组织整顿任务。

(七)发挥基层党组织在基层治理体系中的核心作用。积极创建村党支部标准化规范化建设示范点,实现我镇至少创建成功1个市级标准化规范化示范点的目标。

街道办人才振兴方案范文精选

1.培育产业发展的领军人才。深入实施“南太湖本土高层次人才特殊支持计划”等培育工程,重点在农业企业负责人、农民专业合作社带头人、农家乐民宿经营业主、家庭农场主、农业服务组织负责人、农村电商带头人等生产经营能手中遴选支持一批引领带动现代农业、乡村旅游、乡村服务业、农村电子商务等特色产业发展的领军人才。每年遴选“南太湖特支计划”乡村振兴领军人才15名左右。(牵头单位:市委组织部;参与单位:市科技局、市人力社保局、市农业农村局、市文化广电旅游局,各区县)。

3.培育双创带动的乡村创客。实施“乡村创客培育”工程,落实大学生就业创业“新十条”、新生代企业家“311”领航计划、农村青年创业致富“领头雁”培养计划、青年农村电商培育工程等项目政策,引导大学生、外出农民工、经商人员、返乡青年等围绕现代农业、农产品加工、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农村电子商务等乡村一二三产业回乡创业兴业,全面实现“一村一客”。每年从青年创业主体中培育乡村创客250名以上。(牵头单位:市农业农村局、团市委;参与单位:市委组织部、市委xxx部、市经信局、市人力社保局、市商务局,湖州师院、湖州职院,各区县)。

4.培育乡村治理的能人乡贤。实施“万名贤人回乡计划”,以“名誉村主任”以及“乡贤参事会”等新社会组织为载体,吸引支持企业家、党政干部、专家学者、医生教师、技能人才、社工人才等回馈故里、服务乡村,每年吸引能人乡贤750名以上。大力实施乡村人才“三培养”工程,把乡村人才优秀分子培养成党员,把农村优秀党员培养成农村实用人才,把优秀党员实用人才培养成基层党组织带头人,不断提高农村基层干部的整体素质。依托“村村都有好青年”选培活动、乡村“领头雁”工程、农村带头人队伍整体优化提升行动、村党组织书记“雏雁计划”等,吸引高校毕业生、农民工、机关企事业单位优秀党员干部到村任职、兼职。加强农村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建设,鼓励社会组织参与乡村治理。到2022年,全市选树200名左右市县兴村(治社)导师,推动每个村“两委”班子至少有1名大学生。(牵头单位:市委组织部;参与单位:市经信局、市教育局、市科技局、市民政局、市司法局、市人力社保局、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市建设局、市农业农村局、市卫生健康委、团市委,湖州师院、湖州职院,各区县)。

5.培育各行各业的工匠能手。实施乡村工匠培育工程,加强乡土技能人才队伍建设,重点围绕乡村旅游讲解员、农村种养能手、农村规划建设人才、农村文体协管员、传统手工艺者、非遗传承人等挖掘培养,探索建立工匠能手认定发证制度,支持组建技能大师工作室,培养传统技艺文化传承人,打造一批吴兴名点师、南浔渔技师、德清钢琴匠师、长兴紫砂名师、安吉茶艺师以及湖羊繁育师、湖笔制作师、湖州绣娘等湖州特色工匠品牌。每年培育有一技之长、示范带动明显的工匠能手1250名以上、乡村旅游讲解员250人以上;到2022年,培育传统工艺美术传承保护和创新发展团队10个以上。(牵头单位:市人力社保局、市经信局、市总工会;参与单位:市教育局、市科技局、市民政局、市司法局、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市建设局、市农业农村局、市文化广电旅游局、市卫生健康委,各区县)。

(二)创新改革“五大机制”,完善制度设计。

6.构建积极开放的人才引进机制。深化与浙江大学在乡村振兴上的战略合作,依托“南太湖精英计划”,围绕农村特色产业,大力引导各类“高精尖缺”人才投身我市乡村振兴。大力推行柔性引才方式,支持海内外院士专家,通过兼职挂职、入股合作等形式“上山下乡”提供智力服务。加大大学生招引力度,实施“万名大学生招引计划”,建立市外高校大学生合作交流机制,通过定向培养、专场招聘、职业指导、实训实习、基层锻炼等形式推动大学生返乡就业创业。每年招引到乡村的大学生3000名以上,推动250名以上大学生从事现代农业,实现村村都有大学生。(牵头单位:市委组织部、市人力社保局;参与单位:市农业农村局、团市委,湖州师院、湖州职院,各区县)。

7.完善立体多元的人才培养机制。加强本土人才培育,完善湖州师范学院、湖州职业技术学院、湖州农民学院、农广校、中职学校、乡村成校、田间学校和实训基地等多方参与的“订单”式人才培养体系,大力推行“学历+技能+创业”立体化培育模式,支持“三农”实训基地建设。深入实施农民素质提升工程、湖州农民学院“一村一名大学生”培养项目,加快现职农村“两委”班子成员、高素质农民(新型职业农民)、电商“新农人”、技能带动型和社会服务型实用人才队伍建设,组织重点群体做好高职扩招等培养高素质农民工作,实施岗位指导培训、境外高级研修等。每年落实20个乡镇事业编制用于大学生基层农技人员定向委培,定向培养基层医疗人才40人以上,免费培训农村实用人才6000人以上、高素质农民(新型职业农民)2000人以上、电商“新农人”750人以上。(牵头单位:市委编办、市农业农村局;参与单位:市人力社保局、市教育局、市卫生健康委、市供销社,湖州农民学院、湖州师院,各区县)。

8.创新精准科学的人才评价机制。建立完善乡村人才分类评价体系,根据乡村不同工作领域分类设置评价标准,注重考察岗位工作绩效、实际贡献度,打破唯学历、唯资历、唯论文等限制。建立乡村人才职称评审机制,创新“以赛代评”“以项目代评”“学分银行”等方式,推动形成各类乡村人才职业素养水平同技能等级、职称资格相挂钩机制。建立乡村人才职业技能等级认定制度,探索开展乡土技能人才技师和高级技师直接认定,重点考察劳动者执行操作规程、解决生产问题和完成工作任务的能力,注重考核岗位工作绩效。乡村人才服务乡村期限视为基层工作经历,按照相关规定可作为职称评审、岗位聘用的依据。(牵头单位:市人力社保局;参与单位:市农业农村局,各区县)。

10.建立城乡融合的人才流动机制。建立城乡人才合作交流机制,打破人才的编制壁垒、行业壁垒,探索通过岗编适度分离、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人才加入等方式,建立城市人才、乡村人才融合发展的双向流动机制。鼓励湖州师范学院、湖州职业技术学院、湖州市农科院、湖州市中心医院等本地事业单位人才到乡村企事业单位开展科技攻关、挂职锻炼。支持选拔一批乡村产业、乡村治理领军人才受聘到高校兼职从事教学科研,推动高校和地方人才相互兼职、交流共享,形成人才城乡环流态势,发挥人才的集聚效应。(牵头单位:市委组织部、市人力社保局;参与单位:市教育局、市农业农村局、市卫生健康委,湖州师院、湖州职院,各区县)。

(三)全面落实“七项激励”,优化人才扶持。

11.突出项目政策扶持。对入选“南太湖特支计划”的乡村振兴领军人才每人给予30万元的特殊支持,并将所在企业纳入“人才券”适用范围,给予企业购买高端人力实际服务费用50%的资助,每年不超过5万元。深化落实科技xxx制度,支持科技xxx携带科技项目进驻乡村,对任期内实施的科技项目,个人项目每个资助额度为4万元,团队项目每个资助额度8万元。从专业精英中遴选聘请25名左右市级“首席专家”,每人每年给予5万元津贴,连续享受3年,用于专家项目服务过程中的交通、食宿、咨询等费用支出。参加市级及以上政府或人力社保部门主办的创业大赛并获得国家级和省级创业大赛一、二、三等奖,经营实体和注册地均在湖州市的涉农创业项目,分别给予最高不超过20万元、15万元的创业示范补贴。(牵头单位:市委组织部、市科技局、市人力社保局;参与单位:市农业农村局,各区县)。

12.强化创业用地保障。每年安排一定建设用地计划指标,优先保障乡村振兴人才创新创业需求。实施农业“标准地”建设,对发展以农业特色优势产业为基础的休闲农业、农业科技服务、农产品营销服务等一二三产融合产业并符合条件的乡村振兴领军人才和优秀乡村创客,优先保障农业“标准地”,按不高于项目流转总面积的2%申请,一般单个项目用地原则上不超过5亩;对于科技含量高、带动力强且投资额超过5000万元的项目可适当提高用地额度。(牵头单位: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参与单位:市农业农村局,各区县)。

街道办人才振兴方案范文精选

1.落实党建基本制度。推动《中国xxx支部工作条例(试行)》和《中国xxx农村组织工作条例》落实落地,严格执行“三会一课”、主题党日、民主评议党员、处置不合格党员、谈心谈话等党内基本制度。继续完善党员领导干部讲党课、参加双重组织生活等制度。进一步规范双述双评、党员量化积分管理、无职党员设岗定责等工作。(牵头单位:县委组织部,责任单位:各乡镇、街道)。

2.深入推进党支部“五化”建设。实施“千百工程”,结合党建“四联四包”,由县领导牵头,年内在全县创建100个“五化”示范党支部,带动全县1000个党支部全面提升。持续优化支部设置,根据实际情况设立单独党支部、联合党支部、流动党员党支部,探索建立产业链、兴趣爱好、老年党员党支部等拓展型党支部。以支部主题党日为依托,认真落实“三会一课”制度,着力提升组织生活质量。(牵头单位:县委组织部,责任单位:各乡镇、街道)。

3.纵深推进“抓党建强基础化矛盾促和谐”专项活动。积极配合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深化“村霸”和宗族势力整治行动。坚持“凡进必审”机制,建立健全排查评估长效机制,对涉黑涉恶的村干部坚决清除出去。开展软弱涣散整顿工作,通过领导挂点、选派工作队和“第一书记”、结对共建、专项整治、项目帮扶等措施集中整顿信访矛盾突出、涉黑涉恶、党组织软弱涣散村(社区),确保全部晋位升级。(牵头单位:县委组织部、县纪委县监委、县委政法委,责任单位:县人民检察院、县法院、县公安局、县司法局、各乡镇、街道)。

4.推动集体经济发展。启动“村级集体经济培优”行动,推行县级领导联系、机关单位扶持的方式,在全县培育20个村在年内实现集体经济突破20万元,引领其他村同步发展。落实发展村级集体经济奖励金,村级集体经济年经营性收入贫困村达到5万元、非贫困村达到6万元省定标准的,每村可将集体经济年经营性收入增长部分的20%,作为村“两委”班子成员绩效奖励资金。(牵头单位:县委组织部,责任单位:县农业农村局、县财政局、各乡镇、街道)。

(二)实施“双培双带”工程,切实加强骨干队伍建设。

5.严格党员教育管理。把好党员发展入口关,防止农村发展党员“近亲繁殖”,注重从产业工人、青年农民、高知识群体中和在非公有制经济组织、社会组织中发展党员。以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教育活动为契机,按照党员每年集中学习培训时间一般不少于32学时的要求,加强在党章党规和党性党风党纪等方面的教育培训,切实增强党员教育实效。严格落实党员积分管理、设岗定责、志愿服务、党员联户、到社区报到、民主评议党员、不合格党员处置等管理制度,考核党员日常表现,引导党员发挥作用。(牵头单位:县委组织部,责任单位:各乡镇、街道)。

6.加强村干部队伍建设。继续实施“领头雁”工程,大力推进“能人回村”,分乡镇建立“乡贤人才库”,把引资与引才、引智结合起来。加强后备人才队伍建设,严格落实定人帮带、定期培养、定岗锻炼、定向使用“四定”要求对后备干部进行跟踪培养。整合培训资源,每年举办村党组织书记专题培训班,并组织开展1次以上交流观摩活动。建立健全村干部岗位责任制度、上班值班制度、联系服务群众制度、履职情况评估制度,村党组织书记备案制度,实现村干部规范化管理。严格按上级要求落实村干部基本报酬,完善村干部绩效奖励、养老保险、人身意外伤害等保障措施,落实发展村级集体经济奖励资金和畅通村干部上升渠道激励村干部干事创业。(牵头单位:县委组织部,责任单位:县委党校、团县委、县妇联、各乡镇、街道)。

7.加强第一书记队伍建设。选优配强帮扶工作队,发挥选派单位和驻村干部自身优势,针对村级实际问题,结合帮扶部门工作职能,及时调整驻村帮扶工作队。严格落实“县为主”管理责任,坚持不合格“召回”制度。加大工作队员考勤监督力度,采取有效方式,定期不定期对工作队员住村工作情况进行抽查,保证驻村工作队员每月驻村工作不少于20天。健全落实谈心谈话制度,加强对工作队员的思想引导和组织关怀。(牵头单位:县委组织部,责任单位:县驻村办、各乡镇、街道)。

(三)全面落实“四议两公开”,完善基层治理体系。

8.抓好综合服务平台管理使用。制定出台《永兴县农村综合服务平台管理使用规定》,对日常签到、接待群众来信来访、办公场所维护、规范化布置、产权归属、固定资产管理等各个方面进行明确规定。将平台的管理使用纳入乡镇党委书记、村党支部书记履行基层党建工作责任述职评议。严格落实《永兴县农村综合服务平台规范化布置操作手册》,把“服务群众面积最大化、办公面积最小化”落到实处,持续拓宽便民代办范围,大力推行“两代表一委员”轮流接待、村干部坐班、无职党员志愿服务、邀请行业专家定期指导等举措,提升服务平台使用效率、提升服务群众水平,依托平台拓展仓储物流、生资销售、土地流转、电子商务等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牵头单位:县委组织部,责任单位:各乡镇、街道)。

9.提升基层治理水平。坚持以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切实强化村党组织领导核心地位,全面落实农村重大事项、重要问题、重要工作由党组织讨论决定机制,严格执行“四议两公开”制度,积极推行党务、村务、财务公开。按照“党建带群建、群建带社团、社团聚人心”的模式,将工青妇和禁毒禁赌协会、红白理事会、好人协会、村民议事会、道德评议会、农村建房理事会、农村环境卫生协会、志愿服务队等统领起来,完善“村规民约”,充分发挥服务社会经济发展的作用。建立健全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配合相关部门抓好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坚决防止“村霸”黑恶势力染指基层xxx、干预基层事务。(牵头单位:县委组织部,责任单位:县文明办、县农业农村局、团县委、县妇联)。

10.健全法治乡村。实现“一村一法律顾问”“一村一辅警”全覆盖。加大巡回审判力度,规范巡回审判方式,强化人力物力保障,延伸巡回审判职能。健全完善矛盾纠纷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三调联动”工作机制。开展“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创建活动,创建全省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1个以上。(牵头单位:县司法局,责任单位:县法院、县检察院、县公安局)。

11.建设德治乡村。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乡村活动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践行在我家”主题活动。着力抓好爱岗敬业、诚实守信、见义勇为、助人为乐、孝老爱亲的身边好人评选。大力开展志愿服务。深入推进移风易俗,组织“好家风好家训”评选活动,讲好家风故事,传播治家格言,以良好的家风带动乡风民风,广泛开展文明家庭、“星级文明农户”“好媳妇、好公婆、好妯娌”等评选,农户参与率达90%以上。大力开展文明村镇创建活动。(牵头单位:县文明办,责任单位:各乡镇、街道)。

街道办人才振兴方案范文精选

(一)资金来源。新会区的建设资金按市、区3:7的比例筹集建设,对完成任务较好的给予一定奖励。区级补助资金分别于2020年和2021年,由区、镇级负担资金按照镇级财政管理体制分担,区级部分由农业农村局做好预算安排。鼓励各地统筹整合其他涉农资金和引导社会资本,加大“一村一品、一镇一业”项目支持力度,发挥资金的集聚作用。

(二)资金用途。本项目财政补助资金重点用于支持产业发展,并向公益性、基础性、服务性项目倾斜。本项目财政补助资金不得用于建设楼堂馆所,不得用于租赁土地、经营性开支(包括日常成本费用开支、职工薪酬及社会保险费用、临时人员劳务费用、非正常成本费用开支),不得用于企业债务等一般性支出。

(三)工作经费安排。

1.实施项目的前中后期工作经费(含会议,租车,专家评审、验收劳务报酬和邀请外地专家往返的城市间交通费、住宿费,以及项目审计等相关实际发生的费用)可使用农业农村局有关农村工作管理经费及公共事务管理经费。

2.项目专家评审、验收劳务报酬标准(含税):正高、副高和中级技术职称专业人员每次每天分别为2000元、1500元和1000元;每次半天分别为1000元、750元和500元;专家组长按照正高标准。

3.邀请外地专家往返的城市间交通费、住宿费参照区农业农村局执行的差旅费管理办法相应标准向区农业农村局凭据报销。

(四)资金管理。区农业农村局制订年度资金分配方案,连同任务清单一并提供区财政局,纳入涉农资金统筹整合范围整体下达并按预算级次拨付补助资金。区财政部门收到预算文件后,根据任务清单制定涉农资金统筹整合实施方案,并根据项目申请和批复情况以及各项资金的管理要求及时将资金下拨至项目实施主体,不采取报账制。本项目财政补助资金管理其他有关规定参照《广东省农业农村厅广东省财政厅“一村一品、一镇一业”项目财政补助资金管理办法》执行。

街道办人才振兴方案范文精选

(一)建设条件。“一村一品、一镇一业”建设应符合以下条件:

1.产业主导性强。具备良好的产业基础和资源优势,已初步形成1—2个特色主导产业,农业主导产业规模占比较高,申报产业产值占本村农业产业总产值30%以上。名特优新产业可适当放宽标准,原则上要在最适种养区发展。

2.新型经营主体强。具有正常运作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合作联社、家庭农场、农业龙头企业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能承担“一村一品、一镇一业”建设任务。国家级、省级和市级农民专业合作示范社及农村致富带头人等优先支持。

3.组织保障有力。区、镇人民政府高度重视,镇村成立相应的工作领导小组和项目推进工作机构,制定出台相关配套扶持政策。

(二)建设任务。各区要依托资源禀赋和区位优势,立足本地资源、因地制宜、突出特色,依托种养业、绿水青山、田园风光、沙田水乡和乡土文化等,发展优势明显、特色鲜明的乡村产业,打造一批新型乡村产业特色村、镇,专业村、镇力争实现生产标准化、特征标识化、产地身份化、营销品牌化。

各区要从产业实际情况出发,开展“一村一品、一镇一业”建设,建设任务包括但不限于:

1.做精做特做强一批特色产业。各区要因地制宜,科学规划,选择适合自身发展、符合市场需求的特色优势产业,充分发挥资源优势、传统优势和区位优势,通过专业化、规模化、市场化和品牌化建设,培育壮大1-2个具有本地特色的主导产业。培育一批名特优新特色产业。

2.培育一批新型主体。加快培育适应区域化、专业化、规模化发展要求的经营主体,充分发挥农民专业合作社、合作联社、家庭农场、农业龙头企业等新型主体的功能,推广“龙头企业+合作社+基地+农民”“合作社+专业市场+农民”等经营模式,支持发展多环节托管、关键环节托管和全程托管等社会化服务模式,提高“一村一品、一镇一业”发展组织化程度,完善新型经营主体与小农户的利益联结机制。

3.推广一批绿色生态技术。建设一批绿色高效生态循环生产示范基地,形成一批标准绿色生产技术规范。围绕资源高效利用,示范推广肥药减量控害、有机肥替代化肥等绿色生态环保技术,突破资源环境瓶颈,缓解资源环境压力;围绕生产效能提升,示范推广节本降耗、轻简高效等技术,提高农业综合效益。

4.打造一批知名品牌。推行标准化生产,开展“三品一标”认证,鼓励具有鲜明地域特色的产品申报中国地理标志产品、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等认证,加强特色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建设。对认定为专业村、镇的产品,实施“三统一”:统一生产标准、统一商标、统一logo,力争实现生产标准化、特征标识化、产地身份化、营销品牌化,提高我市“一村一品、一镇一业”特色产品知名度和市场竞争力。

5.推动一批产业融合。要大力扶持发展特色农产品加工业,围绕主导产业,建设一批储藏、保鲜、烘干、清洗、分组、包装等初加工设备设施,开发一批特色精深加工产品,拓展运销服务等相关产业,延伸产业链、提升价值链,挖掘农业增收潜力。在发展特色产业基础上,与美丽乡村建设、南粤古驿道活化、乡村慢行道建设、农事体验、乡村节庆活动等乡村振兴举措相结合,拓展休闲观光、文化传承、生态保护、康养等农业多种功能,大力发展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推进农业与文化、康养等产业深度融合,实现产业提档升级和特色产品优质优价。

街道办人才振兴方案范文精选

(一)强化组织领导。各镇(街)和有关部门要把“一村一品、一镇一业”产业发展作为产业振兴的重要抓手,纳入当地经济社会发展中统筹安排,组织成立专班,明确工作责任,细化工作任务,量化工作目标,做好指导服务。

(二)严格程序要求。严格按照要求筛选审核入库项目,严格落实公开公示、审核、审批、备案等程序,确保入库项目科学、精准。

(三)做好绩效评价。镇(街)人民政府和实施主体做好项目绩效自评。区农业农村局年终牵头对纳入涉农资金统筹整合的约束性任务进行绩效考核。区财政局视项目推进情况组织开展重点绩效评价。产业扶贫、“一事一议”等项目的绩效评价指标设置应符合原渠道资金的绩效目标要求。绩效评价结果作为区、各镇(街)人民政府下年度“一村一品、一镇一业”建设资金安排的重要依据。

(四)严格时间要求。项目审批通过后10个工作日内,区财政部门要将财政补助资金拨付至实施主体账户。自财政资金下拨至实施主体账户之日起1年内,要完成项目建设,向镇(街)人民政府提交项目相关资料,并配合做好绩效评价。

(五)加强宣传引导。充分利用各类媒体,全方位、多角度、立体化宣传“一村一品、一镇一业”工作,及时总结宣传好典型、好经验、好做法,复制打造一批可借鉴、可推广的范例与样板。

(六)鼓励多方投资。加强金融支农创新,结合“万企帮万村”行动,撬动金融资本、工商资本投入。要充分发挥市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基金和省级农业信贷担保体系两个平台的作用,切实解决“一村一品,一镇一业”发展的资金瓶颈。鼓励将主导产业农产品纳入地方农业保险保障范围,探索开展特色农产品生产收入保险试点。

八、本方案自2020年1月31日起实施,有效期2年。

街道办人才振兴方案范文精选

各级政府、农业农村、财政、审计部门及新型经营主体各负其责,分工协作,共同推进“一村一品、一镇一业”建设。

(一)县级职责。区农业农村部门审核本区入库项目,组织专家评审,报区人民政府审批;按要求报送项目进展、资金使用、验收考评、绩效评价等有关情况;对辖区开展的“一村一品、一镇一业”项目进行业务指导;组织、审核、汇总辖区市级、省级“一村一品、一镇一业”专业村镇和全国一村一品专业村镇申报。

(二)镇级职责。镇(街)人民政府是责任主体,负责确定发展特色产业,遴选项目实施主体(含实施主体专用银行账号),组织制定总体项目申报方案(含资金使用方案)和实施方案并入库,每月通过信息平台上报项目建设进度和资金使用进度,组织项目实施管理和项目自验、绩效自评。申报市级、省级“一村一品、一镇一业”专业村镇。

(三)行政村职责。协助镇(街)人民政府开展主导产业确定、实施主体遴选、土地流转以及一事一议村级公益事业等工作。申报市级“一村一品、一镇一业”专业村认定。

(四)实施主体职责。农民专业合作社、农民专业合作社联合社、家庭农场、农业龙头企业等新型经营主体是实施主体,主要职责是按照“一村一品、一镇一业”项目建设目标和任务清单,负责项目建设及运营,与农民建立利益紧密联结机制。自觉接受各级人民政府和业务主管部门的监督和指导,每月向镇人民政府上报项目建设进度和资金使用进度。组织项目自验和绩效自评。

(五)其他部门职责。各级财政部门视情况对财政资金使用情况组织开展绩效评价。各级审计部门负责对补助资金的分配管理使用进行审计。

(六)项目专家职责。按照《关于推荐新会区“一村一品、一镇一业”项目专家库人选的函》等要求,区农业农村部门于2020年1月前组建不少于9名(含)专家的项目专家库,按评审、验收等工作实际,在项目专家库中,随机抽取3名或5名专家,组成评审或验收专家组,以实地考察结合审阅项目材料方式进行评审、验收,形成评审或验收意见,报区农业农村部门。

乡镇组织及人才振兴的实施方案范文

为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发展“一村一品、一镇一业”富民兴村产业的决策部署,根据《广东省农业农村厅“一村一品、一镇一业”建设工作方案》(粤农农规〔2019〕2号文)和《中共珠海市委办公室珠海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印发〈关于对标三年取得重大进展硬任务扎实推动乡村振兴的实施方案〉的通知》(珠委办字〔2019〕56号)等要求,制定本工作方案。

围绕建设与粤港澳大湾区相匹配的美丽乡村,大力发展美丽经济,坚持“政府引导、市场主导、企业主体、农民受益”的原则,通过项目实施,形成一批主导产业突出、区域特色优势明显、市场前景较好、组织化程度较高、农民增收效果显著的专业村、镇,促进小农户和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带动产品开发、产业发展,富裕一方农民,振兴一方经济。自2020年开始,连续3年,结合创建现代农业产业园区,每年扶持3-5个村创建“一村一品”样板村,样板村“一村一品”主导产业产值增长30%以上;所在村参与项目的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同比未参与项目农民提高10%以上,努力使每一个样板村都具有自己的特色,形成自己的亮点;到2022年全市扶持10个村发展农业特色产业,形成2个特色农业产业专业镇。

(一)建设条件。“一村一品、一镇一业”建设应符合以下条件:

1.产业主导性强。具备良好的产业基础和资源优势,已初步形成1—2个特色主导产业,农业主导产业规模占比较高,申报产业产值占本村农业产业总产值30%以上。名特优新产业可适当放宽标准,原则上要在最适种养区发展。

2.新型经营主体强。具有正常运作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合作联社、家庭农场、农业龙头企业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能承担“一村一品、一镇一业”建设任务。国家级、省级和市级农民专业合作示范社及农村致富带头人等优先支持。

3.组织保障有力。区、镇人民政府高度重视,镇村成立相应的工作领导小组和项目推进工作机构,制定出台相关配套扶持政策。

(二)建设任务。各区要依托资源禀赋和区位优势,立足本地资源、因地制宜、突出特色,依托种养业、绿水青山、田园风光、沙田水乡和乡土文化等,发展优势明显、特色鲜明的乡村产业,打造一批新型乡村产业特色村、镇,专业村、镇力争实现生产标准化、特征标识化、产地身份化、营销品牌化。

各区要从产业实际情况出发,开展“一村一品、一镇一业”建设,建设任务包括但不限于:

1.做精做特做强一批特色产业。各区要因地制宜,科学规划,选择适合自身发展、符合市场需求的特色优势产业,充分发挥资源优势、传统优势和区位优势,通过专业化、规模化、市场化和品牌化建设,培育壮大1-2个具有本地特色的主导产业。培育一批名特优新特色产业。

2.培育一批新型主体。加快培育适应区域化、专业化、规模化发展要求的经营主体,充分发挥农民专业合作社、合作联社、家庭农场、农业龙头企业等新型主体的功能,推广“龙头企业+合作社+基地+农民”“合作社+专业市场+农民”等经营模式,支持发展多环节托管、关键环节托管和全程托管等社会化服务模式,提高“一村一品、一镇一业”发展组织化程度,完善新型经营主体与小农户的利益联结机制。

3.推广一批绿色生态技术。建设一批绿色高效生态循环生产示范基地,形成一批标准绿色生产技术规范。围绕资源高效利用,示范推广肥药减量控害、有机肥替代化肥等绿色生态环保技术,突破资源环境瓶颈,缓解资源环境压力;围绕生产效能提升,示范推广节本降耗、轻简高效等技术,提高农业综合效益。

4.打造一批知名品牌。推行标准化生产,开展“三品一标”认证,鼓励具有鲜明地域特色的产品申报中国地理标志产品、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等认证,加强特色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建设。对认定为专业村、镇的产品,实施“三统一”:统一生产标准、统一商标、统一logo,力争实现生产标准化、特征标识化、产地身份化、营销品牌化,提高我市“一村一品、一镇一业”特色产品知名度和市场竞争力。

5.推动一批产业融合。要大力扶持发展特色农产品加工业,围绕主导产业,建设一批储藏、保鲜、烘干、清洗、分组、包装等初加工设备设施,开发一批特色精深加工产品,拓展运销服务等相关产业,延伸产业链、提升价值链,挖掘农业增收潜力。在发展特色产业基础上,与美丽乡村建设、南粤古驿道活化、乡村慢行道建设、农事体验、乡村节庆活动等乡村振兴举措相结合,拓展休闲观光、文化传承、生态保护、康养等农业多种功能,大力发展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推进农业与文化、康养等产业深度融合,实现产业提档升级和特色产品优质优价。

(一)市级职责。市农业农村局负责制定“一村一品、一镇一业”工作方案、认定办法与资金使用管理、对约束性任务执行情况进行督导检查及绩效考核。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组织对各区推荐的“一村一品、一镇一业”候选专业村镇进行评选,达到认定办法要求的,纳入市级专业村镇,在政策和资金上给予重点扶持。

(二)区级职责。区人民政府(管委会)负总体责任,对“一村一品、一镇一业”项目进行统筹规划和审批监管,组织项目验收。区农业农村行政主管部门审核本区入库项目,报区人民政府(管委会)审批,并按要求报送项目进展、资金使用、验收考评、绩效评价等有关情况,组织、审核、汇总辖区专业村、镇认定有关材料,报送市农业农村局。

(三)镇级职责。镇人民政府是责任主体,负责确定发展特色产业,遴选项目实施主体,组织制定总体项目申报方案(含资金使用方案)并申报入库,组织项目实施管理和项目自验、绩效自评。申报国家级、省级、市级专业镇认定。

(四)行政村职责。组织开展“一村一品”示范村申报、主导产业确定、实施主体遴选、土地流转、项目实施、资金使用、收益分配等工作,并提供经村民代表大会表决通过的表决书;申报国家级、省级、市级专业村认定。

(五)实施主体职责。农民专业合作社、合作联社、家庭农场、农业龙头企业等新型经营主体是实施主体,主要职责是按照“一村一品、一镇一业”项目建设目标和任务清单,负责项目建设及运营,与农民、村集体经济组织建立利益紧密联结机制。自觉接受各级人民政府和业务主管部门的监督和指导,向镇人民政府上报项目建设进度和资金使用进度,组织绩效自评。

(一)加强组织领导,强化主体责任。各区、各有关部门要把“一村一品、一镇一业”产业发展作为产业振兴的重要抓手,纳入当地经济社会发展中统筹安排。镇人民政府作为“一村一品、一镇一业”建设责任主体,主要领导要亲自抓,分管领导要具体抓,成立工作专班,明确工作责任,落实工作人员,加强项目日常监督管理,选好产业、选强实施主体,强化项目实施过程监督,按时上报项目建设进展情况,建立完善项目管理档案,组织好项目自验和绩效评价等工作。

(二)提前谋划布局,严格程序要求,做好项目储备。各区、镇要遴选一批产业基础条件好、成长性强,能够代表当地农业特色,符合市场需求,带动农户增收效果好的项目,严格按照要求筛选审核入库项目,落实公开公示、审核把关等程序。区、镇责任部门要扎实做好项目的组织、入库、审核、审批、备案等工作,确保入库项目科学、精准。严格按照要求组织推荐专业村、镇的认定工作。

(三)做好绩效评价。各区要负责组织项目所在村镇和实施主体开展“一村一品、一镇一业”项目的绩效自评和验收考评。市农业农村局年终对约束性任务开展绩效考核,市财政局视项目推进情况组织开展绩效评价。

(四)加强宣传引导。注重利用各类媒体,全方位、多角度、立体化宣传创新示范工作,充分调动全社会积极性,营造“一村一品、一镇一业”项目建设良好氛围。及时总结好经验好做法,加强典型剖析,打造一批可借鉴、可推广的范例与样板。

(五)鼓励多方投资。加强金融支农创新,发展农村普惠金融,推进普惠金融“村村通”,积极培育村镇银行、涉农投资和担保公司等新型农村金融机构。推动农业银行、农村商业银行等银行业金融机构创新信贷投放方式,切实解决“一村一品,一镇一业”发展的资金瓶颈。鼓励将主导产业农产品纳入地方农业保险保障范围,探索开展特色农产品生产收入保险试点。

乡镇组织及人才振兴的实施方案范文

根据《湖南省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和《2019年永兴县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工作要点》要求,结合我县组织工作实际,现就乡村组织振兴制定如下工作方案:

坚持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全面提升农村党组织组织力、强化党组织政治功能为重点,突出党建引领,建立健全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的现代乡村社会治理体系。到2019年底,乡村组织振兴取得阶段性进展,以党组织为核心的农村基层组织建设进一步加强,村党组织书记队伍素质大幅提升,村级后备干部队伍基本建立,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逐步完善。

(一)全面提升基层组织力。

1.落实党建基本制度。推动《中国共产党支部工作条例(试行)》和《中国共产党农村组织工作条例》落实落地,严格执行“三会一课”、主题党日、民主评议党员、处置不合格党员、谈心谈话等党内基本制度。继续完善党员领导干部讲党课、参加双重组织生活等制度。进一步规范双述双评、党员量化积分管理、无职党员设岗定责等工作。(牵头单位:县委组织部,责任单位:各乡镇、街道)。

2.深入推进党支部“五化”建设。实施“千百工程”,结合党建“四联四包”,由县领导牵头,年内在全县创建100个“五化”示范党支部,带动全县1000个党支部全面提升。持续优化支部设置,根据实际情况设立单独党支部、联合党支部、流动党员党支部,探索建立产业链、兴趣爱好、老年党员党支部等拓展型党支部。以支部主题党日为依托,认真落实“三会一课”制度,着力提升组织生活质量。(牵头单位:县委组织部,责任单位:各乡镇、街道)。

3.纵深推进“抓党建强基础化矛盾促和谐”专项活动。积极配合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深化“村霸”和宗族势力整治行动。坚持“凡进必审”机制,建立健全排查评估长效机制,对涉黑涉恶的村干部坚决清除出去。开展软弱涣散整顿工作,通过领导挂点、选派工作队和“第一书记”、结对共建、专项整治、项目帮扶等措施集中整顿信访矛盾突出、涉黑涉恶、党组织软弱涣散村(社区),确保全部晋位升级。(牵头单位:县委组织部、县纪委县监委、县委政法委,责任单位:县人民检察院、县法院、县公安局、县司法局、各乡镇、街道)。

4.推动集体经济发展。启动“村级集体经济培优”行动,推行县级领导联系、机关单位扶持的方式,在全县培育20个村在年内实现集体经济突破20万元,引领其他村同步发展。落实发展村级集体经济奖励金,村级集体经济年经营性收入贫困村达到5万元、非贫困村达到6万元省定标准的,每村可将集体经济年经营性收入增长部分的20%,作为村“两委”班子成员绩效奖励资金。(牵头单位:县委组织部,责任单位:县农业农村局、县财政局、各乡镇、街道)。

(二)实施“双培双带”工程,切实加强骨干队伍建设。

5.严格党员教育管理。把好党员发展入口关,防止农村发展党员“近亲繁殖”,注重从产业工人、青年农民、高知识群体中和在非公有制经济组织、社会组织中发展党员。以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教育活动为契机,按照党员每年集中学习培训时间一般不少于32学时的要求,加强在党章党规和党性党风党纪等方面的教育培训,切实增强党员教育实效。严格落实党员积分管理、设岗定责、志愿服务、党员联户、到社区报到、民主评议党员、不合格党员处置等管理制度,考核党员日常表现,引导党员发挥作用。(牵头单位:县委组织部,责任单位:各乡镇、街道)。

6.加强村干部队伍建设。继续实施“领头雁”工程,大力推进“能人回村”,分乡镇建立“乡贤人才库”,把引资与引才、引智结合起来。加强后备人才队伍建设,严格落实定人帮带、定期培养、定岗锻炼、定向使用“四定”要求对后备干部进行跟踪培养。整合培训资源,每年举办村党组织书记专题培训班,并组织开展1次以上交流观摩活动。建立健全村干部岗位责任制度、上班值班制度、联系服务群众制度、履职情况评估制度,村党组织书记备案制度,实现村干部规范化管理。严格按上级要求落实村干部基本报酬,完善村干部绩效奖励、养老保险、人身意外伤害等保障措施,落实发展村级集体经济奖励资金和畅通村干部上升渠道激励村干部干事创业。(牵头单位:县委组织部,责任单位:县委党校、团县委、县妇联、各乡镇、街道)。

7.加强第一书记队伍建设。选优配强帮扶工作队,发挥选派单位和驻村干部自身优势,针对村级实际问题,结合帮扶部门工作职能,及时调整驻村帮扶工作队。严格落实“县为主”管理责任,坚持不合格“召回”制度。加大工作队员考勤监督力度,采取有效方式,定期不定期对工作队员住村工作情况进行抽查,保证驻村工作队员每月驻村工作不少于20天。健全落实谈心谈话制度,加强对工作队员的思想引导和组织关怀。(牵头单位:县委组织部,责任单位:县驻村办、各乡镇、街道)。

(三)全面落实“四议两公开”,完善基层治理体系。

8.抓好综合服务平台管理使用。制定出台《永兴县农村综合服务平台管理使用规定》,对日常签到、接待群众来信来访、办公场所维护、规范化布置、产权归属、固定资产管理等各个方面进行明确规定。将平台的管理使用纳入乡镇党委书记、村党支部书记履行基层党建工作责任述职评议。严格落实《永兴县农村综合服务平台规范化布置操作手册》,把“服务群众面积最大化、办公面积最小化”落到实处,持续拓宽便民代办范围,大力推行“两代表一委员”轮流接待、村干部坐班、无职党员志愿服务、邀请行业专家定期指导等举措,提升服务平台使用效率、提升服务群众水平,依托平台拓展仓储物流、生资销售、土地流转、电子商务等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牵头单位:县委组织部,责任单位:各乡镇、街道)。

9.提升基层治理水平。坚持以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切实强化村党组织领导核心地位,全面落实农村重大事项、重要问题、重要工作由党组织讨论决定机制,严格执行“四议两公开”制度,积极推行党务、村务、财务公开。按照“党建带群建、群建带社团、社团聚人心”的模式,将工青妇和禁毒禁赌协会、红白理事会、好人协会、村民议事会、道德评议会、农村建房理事会、农村环境卫生协会、志愿服务队等统领起来,完善“村规民约”,充分发挥服务社会经济发展的作用。建立健全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配合相关部门抓好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坚决防止“村霸”黑恶势力染指基层政权、干预基层事务。(牵头单位:县委组织部,责任单位:县文明办、县农业农村局、团县委、县妇联)。

10.健全法治乡村。实现“一村一法律顾问”“一村一辅警”全覆盖。加大巡回审判力度,规范巡回审判方式,强化人力物力保障,延伸巡回审判职能。健全完善矛盾纠纷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三调联动”工作机制。开展“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创建活动,创建全省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1个以上。(牵头单位:县司法局,责任单位:县法院、县检察院、县公安局)。

11.建设德治乡村。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乡村活动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践行在我家”主题活动。着力抓好爱岗敬业、诚实守信、见义勇为、助人为乐、孝老爱亲的身边好人评选。大力开展志愿服务。深入推进移风易俗,组织“好家风好家训”评选活动,讲好家风故事,传播治家格言,以良好的家风带动乡风民风,广泛开展文明家庭、“星级文明农户”“好媳妇、好公婆、好妯娌”等评选,农户参与率达90%以上。大力开展文明村镇创建活动。(牵头单位:县文明办,责任单位:各乡镇、街道)。

12.打造平安乡村。所有乡镇(街道)、村(社区)全面落实平安创建(综治)领导责任制。大力推进农村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推动社会治安防控力量下沉,做好重大刑事案件预防处置工作。深入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严厉打击村霸和宗族恶势力,深挖彻查其背后隐藏的腐败问题和保护伞。开展“平安村(社区)”“无毒村庄(社区)”“平安家庭”等创建活动。推进县、乡、村三级综治中心和村级网格化管理全覆盖。推进“雪亮工程”建设,做好源头治理、落实前端防范,建好“雪亮村庄”1个以上。开展乡镇安监站标准化建设,按全省统一部署完成马田镇、高亭司镇、便江街道办安监站标准化建设。开展信访“三无”创建活动,全县所有乡镇(街道)达到“六有”标准,60%以上的乡镇(街道)达到“三无”上访。(牵头单位:县委政法委,责任单位:县公安局、县妇联、县应急管理局、县信访局、各乡镇、街道)。

(一)加强组织领导。成立组织振兴专项工作组,由县委组织部牵头,县委组织部常务副部长任组长,县纪委县监委、县委组织部、县委宣传部、县委政法委等部门分管领导任副组长,相关科室负责人为成员,负责组织实施乡村善治行动,促进乡村组织振兴。专项工作组各成员单位要通力协作、各司其职,扎实推进各项重点任务落实落地。同时,各单位要分别明确一名联络员,负责沟通协调、资料报送等日常工作。

(二)压实工作责任。要建立健全抓乡促村机制,强化对乡镇党委的指导考核,督促乡镇党委聚焦主责主业,抓好乡村组织振兴。乡镇党委是抓乡村组织振兴的前沿阵地,要研究细化具体实施办法,推动各项工作落实落地。

(三)强化督导考核。把推动乡村组织振兴工作情况纳入乡镇(街道)党(工会)委书记抓基层党建述职评议考核,作为考核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的重要依据。加大经常性调研指导、观摩交流,积极鼓励探索乡村组织振兴的有效途径和方式,及时总结推广行之有效的经验做法,发挥好示范引领作用。充分利用电视、报纸、网络等各类宣传媒介,营造推动乡村组织振兴的浓厚氛围。

乡镇组织及人才振兴的实施方案范文

根据《关于全面落实乡村振兴工作的实施方案》总体部署,围绕实现**镇乡村振兴战略规划目标任务,结合**镇实际,就加强和改进基层组织建设和人才工作助推乡村振兴制定本方案。

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认真落实***总书记对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作出的重要指示精神,进一步夯实基层组织基础,聚力农村人才队伍建设,切实为**镇乡村振兴提供坚强的组织保障和人才支撑。

(一)夯实乡村振兴组织基础。

1.强化理论培训。深入开展***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学习培训,突出政治引领,围绕**镇乡村振兴发展战略,强化专业化能力培训和知识培训,把思想武装与提高本领、推动发展结合起来。

2.严格队伍管理。树牢“三个导向”,全力打造忠诚干净担当的高素质干部队伍,使农村发展有一批好的带头人,形成群策群力、共同发力的协同机制。

3.提升阵地建设。拓宽党员群众服务中心为民服务功能,夯实坚强战斗堡垒,满足党员活动和服务群众的需求。

4.坚持党建引领。坚持以基层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找准基层党建与脱贫攻坚、乡村振兴、扫黑除恶、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等中心工作的结合点,切实把党建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

(二)强化乡村振兴人才支撑。

1.用活人才机制。制定鼓励人才发展的措施办法,增强聚才引力的同时增强人才活力,在强化人才供给上优先保障。

2.突出人才优势。坚持走出去和引进来相结合,坚持技能型人才与青年人才相结合,坚持人才引进与人才培育相结合,为乡村振兴凝聚合力。

3.优化人才环境。要加强人才教育培养,营造尊才爱才氛围,优化人才服务环境,吸引社会各界投身乡村发展。

(一)以教育培训为抓手,推进队伍建设。一是扎实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牢牢抓住学习贯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这条主线,围绕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制定**镇党员干部教育培训规划,利用先锋课堂、“主题党日”和组织生活会等方式集中学习党章党规、党的十九大精神及***总书记系列讲话,增强党员干部的理想信念,提升党员队伍的凝聚力。二是开展专题培训。举办农村干部培训班,围绕党的理论知识、党风廉政建设、党员发展教育管理和专业技能知识等内容对农村干部开展培训;组织全镇党员干部围绕基层党建、脱贫攻坚、人居环境整治等内容进行外出参观学习;以**镇“三农讲堂”为平台,举办专题培训班,对农村党员干部进行系统的培训;组织开展“万名党员进党校”活动,对全镇党员进行培训,提高党员干部的理论素养和业务能力。三是坚持学以致用。把理论学习同建设“旅游强镇,产业富民,生态宜居,乡村振兴”的新**结合起来,同产业发展、脱贫攻坚、农村改厕、人居环境整治结合起来,切实把学习的过程转化为提高认识、统一思想的过程,转化为完善工作思路、全面落实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过程,转化为改进工作作风、增强理想信念的过程。

(二)以制度建设为重点,提升党建水平。一是按照《**镇农村基层组织和农村干部管理办法》、《**镇关于加强党员管理的若干规定》、《**镇党员组织关系转接管理办法》等文件,把农村干部履职情况纳入全镇村干部综合考核评议体系,考核结果作为村干部工作实绩评定的重要内容,作为村干部及村级后备干部培养教育、奖励惩戒的重要依据,切实把农村党员干部的日常行为关进制度的“笼子”,提升基层组织的规范化管理水平。二是认真落实“三会一课”、组织生活会、先锋课堂、民主评议党员、“五事争先”先锋指数考评等基本制度,并运用视频监控、图片上传、设立活动公开栏、现场查看四种形式加强督导检查,确保制度落到实处,取得实效。三是坚持头雁效应再增强。着力开展党支部书记素质提升行动,坚持“三有三带”标准,强化选、育、管、用,充分发挥党支部书记的头雁效应;加强后备培养,完善村级后备干部库,加大从致富能手、高校毕业生、外出务工经商人员、复转军人等优秀党员中培养村党支部书记力度。四是严格党员发展工作程序,着力提高“源头”质量,依托建立的乡土人才信息库,吸收能工巧匠、致富能人等优秀人才进入党员队伍,着力解决三年以来未发展党员的支部,畅通推优渠道。

(三)以阵地建设为突破,夯实基层堡垒。一是以“全面要达标,重点建示范”为思路,依据**镇阵地建设三年行动计划,把2019年作为巩固规范年,对全镇44个村级活动场所进行改造提升,做到硬件配置齐全、标牌设置统一规范、管理制度健全完善,满足党员活动和服务群众需要。二是对重点村进行全面改造,着力提升**等党员群众服务中心,为实现乡村振兴提供坚强的战斗堡垒。通过全面加强阵地建设,使**镇**个党员群众服务中心全面提质提升,拓宽为民服务功能,夯实基层组织基础,为推进乡村振兴提供坚强有力组织保障,使山区农村党员群众更有存在感、自豪感、归属感。

(四)以基层党建为引领,推行“党建+”模式。一是抓党建促脱贫攻坚。积极开展“双向培养”活动,把村干部和广大党员培养成脱贫致富带头人,把脱贫致富带头人培养成党员或村“两委”后备干部,打造一支立足本土、坚持奉献的扶贫工作队;充分发挥党员干部的带动引领作用,扎实推进党员结对帮扶制度,党员干部要定期联系帮扶对象,了解生产生活情况,有针对性的开展帮扶;抓第一书记和驻村工作队作用发挥,深入开展企业助力脱贫攻坚党建引领“双联双助双促”行动。二是抓党建促环境整治。坚持改善基础设施和改善人居环境并重,重点改善提升非沿线村、地理位置偏远村等人居环境基础较薄弱的村,落实常态化检查评比,压实工作职责;各村委会主任负责村容村貌整理,做到“三无一规范一眼净”;帮扶责任人结合各居民组长负责户容户貌特别是建档立卡贫困户的家庭卫生的整理,做到“物品摆放有序、庭院清爽整洁”。三是抓党建促产业发展。发展薄皮核桃、中药材种植、优质高产小辣椒种植等项目,收益归村集体所有,解决部分有劳动力的建档立卡贫困户务工难的问题,既充分发挥广大党员在脱贫攻坚工作中的先锋模范作用,又壮大村集体经济收入。通过狠抓产业发展,拓宽增收路径,从而助推乡村振兴。

(五)以机制创新为驱动,增强聚才引力。一是切实落实好相关指导性文件和实施办法,最大限度激发人才活力。加大现有人才培育力度,吸引**本土高层次人才柔性回归乡村,建立自主培养与人才引进相结合、学历教育、技能培训、实践锻炼等多种方式并举的农村人力资源开发机制。以大学生、进城务工人员、退伍军人等群体为重点,吸引更多人才投身现代农业,培养造就心怀农业、情系农村、视野宽阔、理念先进的新农民。二是健全人才工作运行机制。坚持党管人才原则,建立完善人才工作科学决策、分工协作、沟通落实和督促检查的各项制度,积极构建统筹规划、整合资源、协调各方的人才工作新格局。

(六)以“三个结合”为核心,突出人才优势。一是坚持走出去与引进来相结合。围绕**农业产业和旅游特色产业发展,鼓励各村致富带头人到各地考察参观学习,积极引进投资企业,打造专业化合作社和创新性平台。二是坚持高层次人才与青年人才相结合。大力引进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及团队,兼顾新引进人才和以往引进人才,全面高效落实青年人才普惠性政策,建立人才奖励机制,不断加大青年人才引进储备力度。三是坚持人才引进与人才培育相结合。注重挖掘现有人才潜能,充分开发人才资源,大力培养技术技能人才队伍,及时更新乡土人才库,定期开展座谈交流,为乡村振兴提供人才储备。

(七)以氛围营造为助力,优化人才环境。一是加强人才教育培养。整合各类资源,开展农村人才培养,依托“三农讲堂”切实做好农村干部、农民企业家、农业合作社和农民的培训工作。配合全市“弘扬爱国奋斗精神、建功立业新时代”活动,教育引导广大人才自觉听党话、跟党走,举办专业人才党性教育培训班。二是提高人才政治站位,加强镇党委联系服务优秀人才工作,完善人才建言献策机制,做好专家研修、慰问等工作,增强专家人才的认同感、向心力。三是营造尊才爱才氛围。积极创造有利于各类人才成长和发挥作用的良好环境,把现有农村各类人才稳定好、利用好,充分发挥现有人才的作用,加大宣传表彰力度,进一步营造尊贤爱才、见贤思齐的良好氛围。

(一)加强组织领导。推动乡村组织人才振兴工作由镇组织人才工作领导小组统一领导,镇党政办牵头,有关部门分工负责,协调推进各项举措的具体实施,做到统筹规划。

(二)强化考核引导。把乡村组织人才振兴列入目标责任制考核,纳入年底各支部考核评分细则,建立奖惩机制。将重点任务分解到各部门,建立完善督导落实机制,定期督查通报,夯实工作责任,引导组织人才工作资源向乡村振兴聚焦聚力。

(三)注重宣传总结。坚持正确舆论导向,广泛宣传中央、省、市关于乡村振兴战略的路线方针政策,利用政府网站、微信公众号等方式,宣传组织人才工作助推乡村振兴的典型事例及成效,及时总结好经验、好做法,努力形成一批可推广、可复制的资源开发新模式,切实为**镇乡村振兴提供坚强的组织保障和人才支撑。

乡镇组织及人才振兴的实施方案

该方案从目的、要求、方法、方法、进度等方面都是一个具体、细致、可操作性强的计划“方案”,也就是说,案例之前获得的方法和案例之前呈现的方法是“方案”。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关于,欢迎品鉴!

为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和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大部署,落实省市县“乡村振兴”工作要求,特制定《***县乡村振兴青年有为实施方案》。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党的十九大、团的十八大精神和省市县委关于“乡村振兴”决策部署,“党有号召、团有行动”是共青团的光荣传统,中心工作是共青团发挥作用、体现价值的舞台。在乡村振兴进程中,团旗必须飘扬在第一线。全县共青团组织将以“乡村振兴青年有为”为主题,积极引导全县青年争做乡村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的生力军,让青年成长在乡村,奉献在乡村,奋斗在乡村,为谱写新时代乡村振兴新篇章贡献青春力量。

围绕国家、省、市、县“乡村振兴”战略部署,全面启动乡村振兴青年行动计划,组织动员全县广大青年紧紧围绕脱贫攻坚、城乡环境综合整治、加快发展现代农业的目标任务,主动融入乡村振兴战略,积极作为。使乡村振兴中青年先进典型群体逐步扩大,乡村团员先进性和示范带头作用充分发挥。乡村团组织建设进一步夯实,逐步形成健全完善的村级团组织、青年社会组织,使共青团参与乡村振兴、乡村治理作用更加凸显。

实现乡村全面振兴,打赢脱贫攻坚战是前提。要聚集全县所有贫困村,注重扶贫与扶智、扶志相结合,组织动员全县广大青年投身大扶贫战略行动,在脱贫攻坚一线展现青春风采。

(一)办好青年志愿者脱贫攻坚技校。建立共青团夜校工作体系,动员各方力量参与技校建设,将技校打造成青年服务当地群众文化阵地和精神家园。组建党政领导、农技专家、各级团干在内的教师队伍,完成职业技能培训、新型农业技术教育培训,开展政策宣讲、实用技能培训等乡村教育活动,充分激发贫困群众脱贫致富的内生动力。

(二)用好青年志愿服务队。围绕脱贫攻坚、城乡环境综合整治、新农村建设、河长制等重点工作,由各乡镇团委牵头组织由青年干部、教师、医生青年志愿服务队,在乡村开展志愿服务活动,服务贫困村村庄环境整治、治安巡防等任务。各乡镇团委要推进青年志愿服务项目化、品牌化、常态化开展,团县委每年对青年志愿服务开展情况进行考核,对志愿服务工作开展良好的乡镇及青年志愿者进行表彰,并拨付一定经费支持。

(三)助推青年产业扶贫。发现、引导和培养农村青年致富带头人,为有创业意愿和正在创业的乡村青年搭建创业平台、帮助协调金融机构提供创业贷款服务。实施“创在乡村”青年技能培训计划,推进农村青壮年劳动力规范化技能培训。

(四)创办共青团扶贫爱心超市。依托共青团资源优势、帮扶单位及爱心企业赞助,在贫困村创办扶贫爱心超市。贫困户通过主动参加集体劳动、家庭门前环境卫生保持整洁、邻里和睦互助、干部走访等方式获得积分兑换日用品及粮油等商品,以此激发贫困户劳动创业的热情,提高他们参与村级公益事业、美丽乡村建设、社会治理的积极性、主动性。

(一)建好农村青年致富带头人队伍。推进农村青年致富带头人协会建设,实施“领头雁”计划,培育农村青年致富带头人,发挥致富带头人在产业发展、创业带富等方面的引领作用。实现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相结合,引导青年创业者走进农村、参与农业,搭建青年企业家投资乡村产业的平台。

(二)培育乡村青年人才队伍。发挥好本土人才作用,引导本土大学生到农村广阔天地干事创业,让愿意留在乡村、建设家乡的青年人留得安心,在乡村建设中发挥作用。依托团委及少先队抓好乡村教师教育培训工程,加强对乡村教师的德育教育和业务培训,培养一支农村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骨干队伍。

(三)引好用好人才智力资源。深化“希望工程”品牌,精准实施农村贫困学生资助工作,开展服务乡村青少年公益活动。服务好大学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组织动员广大团员青年、大学生积极投身乡村支医、支农、文教、脱贫攻坚、文化公共事业等领域,成为乡村振兴的重要力量。

(一)加强农村青少年思想政治引领。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三农”思想,大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新时代新青年精神,为广大青年投身乡村振兴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坚持教育引导、实践养成,以农村青年喜闻乐见的形式,广泛开展主题宣讲、志愿服务、实践锻炼等经常性、互动性活动。

(二)引导青年做农村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播者、传承者。动员青年积极参与发掘保护古村落等历史文化遗迹和传统乡村手工艺传承,充分挖掘具有农耕特质和地域特点的乡土文化,让本村人有自豪,让外乡人有归宿,让***的乡土文化更好地传下去。传承遵规守约、尊老爱幼、邻里互助、诚实守信等乡村习俗,让青年成为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的带头人。

(一)广泛开展植树湖绿主题活动。持续开展“绿动**”系列活动,抓住植树节、环保日等时间节点,发起植树造林群众性活动,构建各级共青团造林护林的长效机制。紧扣乡村水土保持、退耕还林、荒山治理、环境美化等,整合各方资源,动员社会力量种植爱心林、纪念林、清风林,厚植乡村生态屏障。

(二)大力推进“河小青”行动。认真落实河长制部署,抓好“我是河小青助力河长制”保护河湖志愿服务行动,组织动员青年担当河湖志愿者监督员、护林员。积极参与乡村人居环境整治,以农村垃圾、污水治理和村容村貌提升为着力点,打造农村环境治理示范点。

(一)推进农村基层团组织建设。突出政治功能和引领作用,发挥农村基层团组织在宣传党的主张、团结动员群众、推动改革发展等方面作用,积极打造村级团建示范点,着力解决乡村团组织弱化、虚化、边缘化的问题,确保建成一个、规范一个,示范一个、带动一批。创新组织设置,打造覆盖面广、辐射力强、功能齐全的乡村“青年空间”平台。推动村“两委”相对年轻且符合条件的干部兼任村级团组织书记,积极从驻村干部、农村青年致富带头人等优秀团员青年中选配兼职副书记,推动形成“1+n”村级团干部选任工作机制。打造一批村级“五四”红旗团组织,探索推进村级专职团干选配,每个乡镇打造至少1个“青年空间”。

(二)动员社会力量助力乡村建设。引领在外务工青年返乡创业,整合外部资源支持***乡村振兴。深入开展农村留守儿童、困境儿童关爱服务行动,建“团干部+青年志愿者”队伍。推动形成共青团动员引导、社会各界积极参与的助推乡村建设工作格局。

(一)高度重视,加强领导。为加强对共青团参与乡村振兴的组织领导,保障《***县乡村振兴青年有为实施方案》的顺利实施,团县委成立以书记为组长,副书记为副组长,各乡镇团委主要负责同志为成员的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在团县委,负责日常工作。各乡镇团委要相应成立工作领导小组,加强工作统筹,制定本乡镇工作方案,扎实推进各项工作,汇集形成强大的青春合力。

(二)建立机制,强化督导。各乡镇团委书记对本乡镇乡村振兴相关工作负总责,要按照实施方案要求,结合当地实际推进工作,落实责任。要将青年投身乡村振兴工作列入年度目标考核,建立考核机制,考核结果在全县共青团组织通报。

(三)加强宣传,注重总结。以“乡村振兴·青春有为”主题,讲好身边的***青年投身乡村振兴的故事,选树一批“乡村振兴-青年先锋”先进典型,营造浓厚宣传氛围。要注重总结推广基层好的经验和做法,不断提高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发出***青年的好声音。

为贯彻落实县委、县政府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决策部署,绘就乡村振兴宏伟蓝图,激发党员队伍建设活力,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现结合本镇实际,制订乡村组织振兴方案如下:。

以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为主线,以落实基层党组织标准化规范化建设为抓手,以提升基层党组织政治功能、服务功能、凝聚功能和引领功能为目标,坚持从基础性工作抓起、从基本功练起,以党组织建设带动行政村治理体系建设、以组织振兴促进乡村振兴,着力健全乡村组织体系、制度机制,激发各党组织活力,凝聚乡村振兴的整体力量,夯实乡村振兴的组织基础。

(一)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推动工作。找准党建工作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促进乡村振兴的最佳切入点,以组织振兴,促进乡村治理体系和人才队伍振兴,促进产业和经济振兴,走出一条党建工作与乡村振兴紧密结合、互推互促、同步发展的新路子。

(二)大胆实践、勇于创新、注重实效。坚持用时代发展要求审视基层党建工作,准确把握新时期新形势基层党建工作规律,发扬基层首创精神,把创新贯穿于实施组织振兴活动全过程,积极探索新方法,开辟新途径,建立新机制,推动组织振兴活动深入开展。

(三)联系实际、因地制宜、突出特色。紧密结合我镇实际和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需要,突出抓规范、打基础,抓创建、强能力,抓振兴、促发展,全力打造“党建+”助力乡村振兴的特色党建工作新品牌。

(一)选优配强村书记。坚决调整60岁以上、带富能力不强、工作不力的村书记,重点选拔45岁以下年富力强的村书记,实现村书记平均年龄50岁左右的目标。选拔本土致富能手、在外创业能人、返乡大学毕业生、第一书记担任村书记,村级带头人比例达到60%以上。村党支部书记按照守信念、讲奉献、有本领、重品行的要求,从带富能力和工作能力上严格加强自身学习建设,达到市场型、创业型、实干型、担当型村党支部书记的标准。

(二)发挥党组织坚强战斗堡垒作用,引领乡村产业快速发展。推行“党支部+经济实体+贫困户”模式,鼓励支持党组织和党员领办创办合作社、家庭农场等经济实体,为发展农村集体经济和带领农民共同富裕提供坚强保障,进一步夯实党在农村的执政基础。

(三)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注重发挥党的领导的政治优势,强化农村基层党组织的领导核心作用,使各村党支部拓宽发展渠道,用好财政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奖补资金,确保所有村新增集体经济收入均达到5万元以上,集体经济收入达到10万元以上的村达到100%。

(四)发挥选派干部在乡村一线作用。选派干部制定所在村年度工作计划,完成选派干部推动乡村发展项目任务,每名选派干部至少落地1个发展项目。

(五)培育助推乡村振兴发展骨干队伍。在优秀青年农民、外出务工人员、致富能手等优秀群众中发展党员20人以上,实现每个村至少发展1名党员的目标。

(六)推进软弱涣散村党组织整顿建设和巩固提升。确保近三年确定的软弱涣散村党组织真转化、真升级全面完成今年确定的软弱涣散村党组织整顿任务。

(七)发挥基层党组织在基层治理体系中的核心作用。积极创建村党支部标准化规范化建设示范点,实现我镇至少创建成功1个市级标准化规范化示范点的目标。

1、压实工作责任。各村党支部要承担起乡村组织振兴的直接责任,研究细化具体实施办法,推动各项工作落实落地。镇组织、纪检、扶贫、财政等部门要立足各自职责,明确任务目标,形成推进乡村组织振兴的强大合力。

2、搭建载体平台。各村要凝聚多方力量,助力乡村组织振兴。联合域内企业支部积极开展各项组织活动,及时发现、总结推广一批典型经验,大力宣传工作中涌现出的先进集体和个人,营造推进乡村组织振兴的浓厚氛围。

3、健全考核机制。把推进乡村组织振兴工作情况纳入千分制考核内容中,作为考核村党支部的重要依据,加大经常性的督促检查和考核。通过集中督导、调研指导、观摩交流等方式,推动各项任务落实。对推进工作不力、成效不明显的,导致乡村组织振兴工作滞后的,依规严肃追责问。

为扎实推进文化燎原“五个一百”行动,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提高群众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素质,为把大谢集打造成农业强镇、工业新镇、环境美镇、文明村镇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文化环境。现根据上级文件精神,结合我镇实际,制定本方案。

1、总体目标:。

以弘扬大谢集镇传统文化和本土文化为主线,通过三年的努力,在全镇形成“有组织、有队伍、有阵地、有活动、有特色”的“一村一品”群众文化,形成“政府引导、社会参与、农民自办”的长效发展机制,打造特色文化品质之村,打响“全国文明村镇”品牌。

2、分步实施目标:根据试点为先,统筹推进的原则,确定分步聚实施目标。

xxxx年(发展18个村),因村制宜,培养、发展、规范群众文化活动项目和品牌,培育8秧歌特色村、6个锁呐特色村等特色村,4个健身操特色村,初步形成“一村一品”的模式,年底覆盖率达到20%。xxxx年(发展12个村),着力培养、培训、发展活动项目和内容,使全镇40%以上的村都有自己的活动队伍和场所。xxxx年(发展30个村),覆盖率达到80%,全镇60个村达到“一村一品”的群众文化活动目标。

3、特色文化品质之村标准:特色文化品质之村的标准是“五好”,即“五大文化”建设好,“五大文化”建设内容在群众文化活动中得到了体现;文化场所和设施建设好,有一个固定的活动场所和一批活动设施;文化队伍建设好,有一个文化带头人和一支业余文化队伍;群众文化活动开展好,群众积极参与文化活动,有一个特色文化活动项目;文化活动机制好,有一个长效的文化活动机制,活动经费有保障。

(一)借力发展,完善文化阵地硬件设施。坚持项目推动,针对大部分村集体经济基础薄弱,文化设施投入后继乏力的现状,把阵地完善工程与省体育强村、先进文化村及农家乐特色村创建工程相结合,完善一批文化设施;坚持资源共享,综合利用现有文化活动场所、橱窗,设立大石车灯陈列室、文艺活动演练厅及文化长廊等阵地,努力实现一室多用。

(二)注重特色,组建特色文化活动网络。因地制宜,突出特色,今年,首先在群众文化活动底子厚、基础深、人口相对集中的村先试先行。谢集管区发展3个村,以谢集北门秧歌队和王胡同秧歌队表演为龙头,积极探索发展山东邦子、快书文化项目;昌邑管区发展2个村,重点是组建侯花园锁呐队、前昌邑健身操队等队伍;大刘管区发展2个村,重点在大刘村、前贺村、组建秧歌队等队伍。树立发展典型,以点带面,总结推广,逐年发展,使每个行政村逐步形成具有自身特色的文化活动项目,最终建立覆盖全镇的“一村一品”群众文化活动网络。

(三)搭建平台,发挥特色文化凝聚和导向作用。加强对村级特色文化培育的培训指导,试点村每月举行一次活动,每季召开一次全镇特色文化发展交流会,每年策划一次大谢集特色文化一台戏,做到周有训练、月有活动、季有交流、年有会演,着力唱响培育特色文化,充分发挥群众文化活动对本地文化的传承作用,使人们在交流情感、分享快乐的同时,既陶冶了情操,又凝聚了人心,既提高了群体素质,又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激发广大干部群众热爱家乡、建设家乡的热情。

1、加强领导,明确责任。成立特色文化“一村一品”活动领导小组,组长:张福宝,副组长:张彦磊、冯长伟,成员:邵成印、郝文山、闻艳、祝涛、姚明元、翟中林。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镇文化站,主要负责活动的组织实施、综合协调、督查落实和考核评比等工作。镇文化站要抓好一村一品特色文化的调查摸底和乡土文化人才登记工作,制定发展规划。各村主要负责人要转变观念,解放思想,牢固树立抓文化就是“抓方向、抓发展、抓稳定”的理念,把“一村一品”文化发展放在突出位置,明确发展目标、完成时间、步骤和责任人,努力形成上下联动的责任体系。

2、政策激励,形成合力。按照以奖代补的原则,制定激励政策。组建特色文体队伍,实现统一服装的,奖1000元/村。以上各项年底通过镇考核组验收的,统一发放奖励资金;被评为特色文化品质之村的,给予适当鼓励。充分发挥镇财政资金导向、聚合作用,鼓励扶持热心公益事业和先富起来的农户投资兴办文化大院、文化中心户等,积极发挥乡村文化能人的示范带动作用,支持农民群众自筹资金、自己组织、自负盈亏、自我管理。

3、健全制度,狠抓落实。为确保完成年度工作目标,建立班子成员联系试点村制度,加强督促检查,破解发展难题,狠抓工作推进;并把一村一品特色文化工程列入村主要干部业绩考核内容,酌情予以加分,确保完成任务。

根据《湖南省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和《2019年永兴县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工作要点》要求,结合我县组织工作实际,现就乡村组织振兴制定如下工作方案:

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全面提升农村党组织组织力、强化党组织政治功能为重点,突出党建引领,建立健全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的现代乡村社会治理体系。到2019年底,乡村组织振兴取得阶段性进展,以党组织为核心的农村基层组织建设进一步加强,村党组织书记队伍素质大幅提升,村级后备干部队伍基本建立,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逐步完善。

(一)全面提升基层组织力。

1.落实党建基本制度。推动《中国共产党支部工作条例(试行)》和《中国共产党农村组织工作条例》落实落地,严格执行“三会一课”、主题党日、民主评议党员、处置不合格党员、谈心谈话等党内基本制度。继续完善党员领导干部讲党课、参加双重组织生活等制度。进一步规范双述双评、党员量化积分管理、无职党员设岗定责等工作。(牵头单位:县委组织部,责任单位:各乡镇、街道)。

2.深入推进党支部“五化”建设。实施“千百工程”,结合党建“四联四包”,由县领导牵头,年内在全县创建100个“五化”示范党支部,带动全县1000个党支部全面提升。持续优化支部设置,根据实际情况设立单独党支部、联合党支部、流动党员党支部,探索建立产业链、兴趣爱好、老年党员党支部等拓展型党支部。以支部主题党日为依托,认真落实“三会一课”制度,着力提升组织生活质量。(牵头单位:县委组织部,责任单位:各乡镇、街道)。

3.纵深推进“抓党建强基础化矛盾促和谐”专项活动。积极配合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深化“村霸”和宗族势力整治行动。坚持“凡进必审”机制,建立健全排查评估长效机制,对涉黑涉恶的村干部坚决清除出去。开展软弱涣散整顿工作,通过领导挂点、选派工作队和“第一书记”、结对共建、专项整治、项目帮扶等措施集中整顿信访矛盾突出、涉黑涉恶、党组织软弱涣散村(社区),确保全部晋位升级。(牵头单位:县委组织部、县纪委县监委、县委政法委,责任单位:县人民检察院、县法院、县公安局、县司法局、各乡镇、街道)。

4.推动集体经济发展。启动“村级集体经济培优”行动,推行县级领导联系、机关单位扶持的方式,在全县培育20个村在年内实现集体经济突破20万元,引领其他村同步发展。落实发展村级集体经济奖励金,村级集体经济年经营性收入贫困村达到5万元、非贫困村达到6万元省定标准的,每村可将集体经济年经营性收入增长部分的20%,作为村“两委”班子成员绩效奖励资金。(牵头单位:县委组织部,责任单位:县农业农村局、县财政局、各乡镇、街道)。

(二)实施“双培双带”工程,切实加强骨干队伍建设。

5.严格党员教育管理。把好党员发展入口关,防止农村发展党员“近亲繁殖”,注重从产业工人、青年农民、高知识群体中和在非公有制经济组织、社会组织中发展党员。以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教育活动为契机,按照党员每年集中学习培训时间一般不少于32学时的要求,加强在党章党规和党性党风党纪等方面的教育培训,切实增强党员教育实效。严格落实党员积分管理、设岗定责、志愿服务、党员联户、到社区报到、民主评议党员、不合格党员处置等管理制度,考核党员日常表现,引导党员发挥作用。(牵头单位:县委组织部,责任单位:各乡镇、街道)。

6.加强村干部队伍建设。继续实施“领头雁”工程,大力推进“能人回村”,分乡镇建立“乡贤人才库”,把引资与引才、引智结合起来。加强后备人才队伍建设,严格落实定人帮带、定期培养、定岗锻炼、定向使用“四定”要求对后备干部进行跟踪培养。整合培训资源,每年举办村党组织书记专题培训班,并组织开展1次以上交流观摩活动。建立健全村干部岗位责任制度、上班值班制度、联系服务群众制度、履职情况评估制度,村党组织书记备案制度,实现村干部规范化管理。严格按上级要求落实村干部基本报酬,完善村干部绩效奖励、养老保险、人身意外伤害等保障措施,落实发展村级集体经济奖励资金和畅通村干部上升渠道激励村干部干事创业。(牵头单位:县委组织部,责任单位:县委党校、团县委、县妇联、各乡镇、街道)。

7.加强第一书记队伍建设。选优配强帮扶工作队,发挥选派单位和驻村干部自身优势,针对村级实际问题,结合帮扶部门工作职能,及时调整驻村帮扶工作队。严格落实“县为主”管理责任,坚持不合格“召回”制度。加大工作队员考勤监督力度,采取有效方式,定期不定期对工作队员住村工作情况进行抽查,保证驻村工作队员每月驻村工作不少于20天。健全落实谈心谈话制度,加强对工作队员的思想引导和组织关怀。(牵头单位:县委组织部,责任单位:县驻村办、各乡镇、街道)。

(三)全面落实“四议两公开”,完善基层治理体系。

8.抓好综合服务平台管理使用。制定出台《永兴县农村综合服务平台管理使用规定》,对日常签到、接待群众来信来访、办公场所维护、规范化布置、产权归属、固定资产管理等各个方面进行明确规定。将平台的管理使用纳入乡镇党委书记、村党支部书记履行基层党建工作责任述职评议。严格落实《永兴县农村综合服务平台规范化布置操作手册》,把“服务群众面积最大化、办公面积最小化”落到实处,持续拓宽便民代办范围,大力推行“两代表一委员”轮流接待、村干部坐班、无职党员志愿服务、邀请行业专家定期指导等举措,提升服务平台使用效率、提升服务群众水平,依托平台拓展仓储物流、生资销售、土地流转、电子商务等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牵头单位:县委组织部,责任单位:各乡镇、街道)。

9.提升基层治理水平。坚持以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切实强化村党组织领导核心地位,全面落实农村重大事项、重要问题、重要工作由党组织讨论决定机制,严格执行“四议两公开”制度,积极推行党务、村务、财务公开。按照“党建带群建、群建带社团、社团聚人心”的模式,将工青妇和禁毒禁赌协会、红白理事会、好人协会、村民议事会、道德评议会、农村建房理事会、农村环境卫生协会、志愿服务队等统领起来,完善“村规民约”,充分发挥服务社会经济发展的作用。建立健全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配合相关部门抓好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坚决防止“村霸”黑恶势力染指基层政权、干预基层事务。(牵头单位:县委组织部,责任单位:县文明办、县农业农村局、团县委、县妇联)。

10.健全法治乡村。实现“一村一法律顾问”“一村一辅警”全覆盖。加大巡回审判力度,规范巡回审判方式,强化人力物力保障,延伸巡回审判职能。健全完善矛盾纠纷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三调联动”工作机制。开展“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创建活动,创建全省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1个以上。(牵头单位:县司法局,责任单位:县法院、县检察院、县公安局)。

11.建设德治乡村。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乡村活动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践行在我家”主题活动。着力抓好爱岗敬业、诚实守信、见义勇为、助人为乐、孝老爱亲的身边好人评选。大力开展志愿服务。深入推进移风易俗,组织“好家风好家训”评选活动,讲好家风故事,传播治家格言,以良好的家风带动乡风民风,广泛开展文明家庭、“星级文明农户”“好媳妇、好公婆、好妯娌”等评选,农户参与率达90%以上。大力开展文明村镇创建活动。(牵头单位:县文明办,责任单位:各乡镇、街道)。

12.打造平安乡村。所有乡镇(街道)、村(社区)全面落实平安创建(综治)领导责任制。大力推进农村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推动社会治安防控力量下沉,做好重大刑事案件预防处置工作。深入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严厉打击村霸和宗族恶势力,深挖彻查其背后隐藏的腐败问题和保护伞。开展“平安村(社区)”“无毒村庄(社区)”“平安家庭”等创建活动。推进县、乡、村三级综治中心和村级网格化管理全覆盖。推进“雪亮工程”建设,做好源头治理、落实前端防范,建好“雪亮村庄”1个以上。开展乡镇安监站标准化建设,按全省统一部署完成马田镇、高亭司镇、便江街道办安监站标准化建设。开展信访“三无”创建活动,全县所有乡镇(街道)达到“六有”标准,60%以上的乡镇(街道)达到“三无”上访。(牵头单位:县委政法委,责任单位:县公安局、县妇联、县应急管理局、县信访局、各乡镇、街道)。

(一)加强组织领导。成立组织振兴专项工作组,由县委组织部牵头,县委组织部常务副部长任组长,县纪委县监委、县委组织部、县委宣传部、县委政法委等部门分管领导任副组长,相关科室负责人为成员,负责组织实施乡村善治行动,促进乡村组织振兴。专项工作组各成员单位要通力协作、各司其职,扎实推进各项重点任务落实落地。同时,各单位要分别明确一名联络员,负责沟通协调、资料报送等日常工作。

(二)压实工作责任。要建立健全抓乡促村机制,强化对乡镇党委的指导考核,督促乡镇党委聚焦主责主业,抓好乡村组织振兴。乡镇党委是抓乡村组织振兴的前沿阵地,要研究细化具体实施办法,推动各项工作落实落地。

(三)强化督导考核。把推动乡村组织振兴工作情况纳入乡镇(街道)党(工会)委书记抓基层党建述职评议考核,作为考核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的重要依据。加大经常性调研指导、观摩交流,积极鼓励探索乡村组织振兴的有效途径和方式,及时总结推广行之有效的经验做法,发挥好示范引领作用。充分利用电视、报纸、网络等各类宣传媒介,营造推动乡村组织振兴的浓厚氛围。

根据《关于全面落实乡村振兴工作的实施方案》总体部署,围绕实现xx镇乡村振兴战略规划目标任务,结合xx镇实际,就加强和改进基层组织建设和人才工作助推乡村振兴制定本方案。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认真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作出的重要指示精神,进一步夯实基层组织基础,聚力农村人才队伍建设,切实为xx镇乡村振兴提供坚强的组织保障和人才支撑。

(一)夯实乡村振兴组织基础。

1.强化理论培训。深入开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学习培训,突出政治引领,围绕xx镇乡村振兴发展战略,强化专业化能力培训和知识培训,把思想武装与提高本领、推动发展结合起来。

2.严格队伍管理。树牢“三个导向”,全力打造忠诚干净担当的高素质干部队伍,使农村发展有一批好的带头人,形成群策群力、共同发力的协同机制。

3.提升阵地建设。拓宽党员群众服务中心为民服务功能,夯实坚强战斗堡垒,满足党员活动和服务群众的需求。

4.坚持党建引领。坚持以基层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找准基层党建与脱贫攻坚、乡村振兴、扫黑除恶、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等中心工作的结合点,切实把党建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

(二)强化乡村振兴人才支撑。

1.用活人才机制。制定鼓励人才发展的措施办法,增强聚才引力的同时增强人才活力,在强化人才供给上优先保障。

2.突出人才优势。坚持走出去和引进来相结合,坚持技能型人才与青年人才相结合,坚持人才引进与人才培育相结合,为乡村振兴凝聚合力。

3.优化人才环境。要加强人才教育培养,营造尊才爱才氛围,优化人才服务环境,吸引社会各界投身乡村发展。

(一)以教育培训为抓手,推进队伍建设。一是扎实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牢牢抓住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这条主线,围绕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制定xx镇党员干部教育培训规划,利用先锋课堂、“主题党日”和组织生活会等方式集中学习党章党规、党的十九大精神及习近平总书记系列讲话,增强党员干部的理想信念,提升党员队伍的凝聚力。二是开展专题培训。举办农村干部培训班,围绕党的理论知识、党风廉政建设、党员发展教育管理和专业技能知识等内容对农村干部开展培训;组织全镇党员干部围绕基层党建、脱贫攻坚、人居环境整治等内容进行外出参观学习;以xx镇“三农讲堂”为平台,举办专题培训班,对农村党员干部进行系统的培训;组织开展“万名党员进党校”活动,对全镇党员进行培训,提高党员干部的理论素养和业务能力。三是坚持学以致用。把理论学习同建设“旅游强镇,产业富民,生态宜居,乡村振兴”的新xx结合起来,同产业发展、脱贫攻坚、农村改厕、人居环境整治结合起来,切实把学习的过程转化为提高认识、统一思想的过程,转化为完善工作思路、全面落实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过程,转化为改进工作作风、增强理想信念的过程。

(二)以制度建设为重点,提升党建水平。一是按照《xx镇农村基层组织和农村干部管理办法》、《xx镇关于加强党员管理的若干规定》、《xx镇党员组织关系转接管理办法》等文件,把农村干部履职情况纳入全镇村干部综合考核评议体系,考核结果作为村干部工作实绩评定的重要内容,作为村干部及村级后备干部培养教育、奖励惩戒的重要依据,切实把农村党员干部的日常行为关进制度的“笼子”,提升基层组织的规范化管理水平。二是认真落实“三会一课”、组织生活会、先锋课堂、民主评议党员、“五事争先”先锋指数考评等基本制度,并运用视频监控、图片上传、设立活动公开栏、现场查看四种形式加强督导检查,确保制度落到实处,取得实效。三是坚持头雁效应再增强。着力开展党支部书记素质提升行动,坚持“三有三带”标准,强化选、育、管、用,充分发挥党支部书记的头雁效应;加强后备培养,完善村级后备干部库,加大从致富能手、高校毕业生、外出务工经商人员、复转军人等优秀党员中培养村党支部书记力度。四是严格党员发展工作程序,着力提高“源头”质量,依托建立的乡土人才信息库,吸收能工巧匠、致富能人等优秀人才进入党员队伍,着力解决三年以来未发展党员的支部,畅通推优渠道。

(三)以阵地建设为突破,夯实基层堡垒。一是以“全面要达标,重点建示范”为思路,依据xx镇阵地建设三年行动计划,把2019年作为巩固规范年,对全镇44个村级活动场所进行改造提升,做到硬件配置齐全、标牌设置统一规范、管理制度健全完善,满足党员活动和服务群众需要。二是对重点村进行全面改造,着力提升xx等党员群众服务中心,为实现乡村振兴提供坚强的战斗堡垒。通过全面加强阵地建设,使xx镇xx个党员群众服务中心全面提质提升,拓宽为民服务功能,夯实基层组织基础,为推进乡村振兴提供坚强有力组织保障,使山区农村党员群众更有存在感、自豪感、归属感。

(四)以基层党建为引领,推行“党建+”模式。一是抓党建促脱贫攻坚。积极开展“双向培养”活动,把村干部和广大党员培养成脱贫致富带头人,把脱贫致富带头人培养成党员或村“两委”后备干部,打造一支立足本土、坚持奉献的扶贫工作队;充分发挥党员干部的带动引领作用,扎实推进党员结对帮扶制度,党员干部要定期联系帮扶对象,了解生产生活情况,有针对性的开展帮扶;抓第一书记和驻村工作队作用发挥,深入开展企业助力脱贫攻坚党建引领“双联双助双促”行动。二是抓党建促环境整治。坚持改善基础设施和改善人居环境并重,重点改善提升非沿线村、地理位置偏远村等人居环境基础较薄弱的村,落实常态化检查评比,压实工作职责;各村委会主任负责村容村貌整理,做到“三无一规范一眼净”;帮扶责任人结合各居民组长负责户容户貌特别是建档立卡贫困户的家庭卫生的整理,做到“物品摆放有序、庭院清爽整洁”。三是抓党建促产业发展。发展薄皮核桃、中药材种植、优质高产小辣椒种植等项目,收益归村集体所有,解决部分有劳动力的建档立卡贫困户务工难的问题,既充分发挥广大党员在脱贫攻坚工作中的先锋模范作用,又壮大村集体经济收入。通过狠抓产业发展,拓宽增收路径,从而助推乡村振兴。

(五)以机制创新为驱动,增强聚才引力。一是切实落实好相关指导性文件和实施办法,最大限度激发人才活力。加大现有人才培育力度,吸引xx本土高层次人才柔性回归乡村,建立自主培养与人才引进相结合、学历教育、技能培训、实践锻炼等多种方式并举的农村人力资源开发机制。以大学生、进城务工人员、退伍军人等群体为重点,吸引更多人才投身现代农业,培养造就心怀农业、情系农村、视野宽阔、理念先进的新农民。二是健全人才工作运行机制。坚持党管人才原则,建立完善人才工作科学决策、分工协作、沟通落实和督促检查的各项制度,积极构建统筹规划、整合资源、协调各方的人才工作新格局。

(六)以“三个结合”为核心,突出人才优势。一是坚持走出去与引进来相结合。围绕xx农业产业和旅游特色产业发展,鼓励各村致富带头人到各地考察参观学习,积极引进投资企业,打造专业化合作社和创新性平台。二是坚持高层次人才与青年人才相结合。大力引进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及团队,兼顾新引进人才和以往引进人才,全面高效落实青年人才普惠性政策,建立人才奖励机制,不断加大青年人才引进储备力度。三是坚持人才引进与人才培育相结合。注重挖掘现有人才潜能,充分开发人才资源,大力培养技术技能人才队伍,及时更新乡土人才库,定期开展座谈交流,为乡村振兴提供人才储备。

(七)以氛围营造为助力,优化人才环境。一是加强人才教育培养。整合各类资源,开展农村人才培养,依托“三农讲堂”切实做好农村干部、农民企业家、农业合作社和农民的培训工作。配合全市“弘扬爱国奋斗精神、建功立业新时代”活动,教育引导广大人才自觉听党话、跟党走,举办专业人才党性教育培训班。二是提高人才政治站位,加强镇党委联系服务优秀人才工作,完善人才建言献策机制,做好专家研修、慰问等工作,增强专家人才的认同感、向心力。三是营造尊才爱才氛围。积极创造有利于各类人才成长和发挥作用的良好环境,把现有农村各类人才稳定好、利用好,充分发挥现有人才的作用,加大宣传表彰力度,进一步营造尊贤爱才、见贤思齐的良好氛围。

(一)加强组织领导。推动乡村组织人才振兴工作由镇组织人才工作领导小组统一领导,镇党政办牵头,有关部门分工负责,协调推进各项举措的具体实施,做到统筹规划。

(二)强化考核引导。把乡村组织人才振兴列入目标责任制考核,纳入年底各支部考核评分细则,建立奖惩机制。将重点任务分解到各部门,建立完善督导落实机制,定期督查通报,夯实工作责任,引导组织人才工作资源向乡村振兴聚焦聚力。

(三)注重宣传总结。坚持正确舆论导向,广泛宣传中央、省、市关于乡村振兴战略的路线方针政策,利用政府网站、微信公众号等方式,宣传组织人才工作助推乡村振兴的典型事例及成效,及时总结好经验、好做法,努力形成一批可推广、可复制的资源开发新模式,切实为xx镇乡村振兴提供坚强的组织保障和人才支撑。

1、项目名称:

实施“一引两促”人才工程,助推**乡村振兴。

2、项目目标:

按照**省推动乡村人才振兴工作方案的相关要求,在全镇范围内推行“一引三促”工程,着力选拔和培养一支带领广大群众发展的农村能人队伍,充分发挥能人在脱贫攻坚和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引领带动作用,助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

3、项目措施:

一是精心组织引进人才。制定乡村人才服务站建设方案,在**镇党群服务中心设立乡村人才服务站岗位,制作标识标牌,充实工作人员,建设“一网一线一栏”,建立了乡村人才管理服务群,安装了服务电话专线和人才政策宣传栏,完善了工作机制,形成人才向乡村流动的导向,为推动乡村振兴战略提供中坚力量。

二是加强培训促进提升。**镇80多名返乡农民工、本土人才、带头发展产业的村干部参加**镇乡村人才就业专题培训。主要对就业服务政策、扶贫贷款政策、种养殖产业技术进行了专题培训,同时探讨解决了影响乡村振兴战略创新发展的“瓶颈”,为助力乡村振兴战略能力提升和创新人才培养精准发力。

三是示范带动促进发展。充分发挥我镇鹤**、**合作社、**有限公司、天**有限公司示范带动作用,按照一个龙头企业帮扶10个创业人的原则,建立结对帮扶台账,镇党委按照预定方案全程参与。让有想法、有干净的乡村创业人才少走弯路,快速发展,为乡村振兴战略贡献力量。

为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发展“一村一品、一镇一业”富民兴村产业的决策部署,根据《广东省农业农村厅“一村一品、一镇一业”建设工作方案》(粤农农规〔2019〕2号文)和《中共珠海市委办公室 珠海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印发〈关于对标三年取得重大进展硬任务扎实推动乡村振兴的实施方案〉的通知》(珠委办字〔2019〕56号)等要求,制定本工作方案。

围绕建设与粤港澳大湾区相匹配的美丽乡村,大力发展美丽经济,坚持“政府引导、市场主导、企业主体、农民受益”的原则,通过项目实施,形成一批主导产业突出、区域特色优势明显、市场前景较好、组织化程度较高、农民增收效果显著的专业村、镇,促进小农户和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带动产品开发、产业发展,富裕一方农民,振兴一方经济。自2020年开始,连续3年,结合创建现代农业产业园区,每年扶持3-5个村创建“一村一品”样板村,样板村“一村一品”主导产业产值增长30%以上;所在村参与项目的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同比未参与项目农民提高10%以上,努力使每一个样板村都具有自己的特色,形成自己的亮点;到2022年全市扶持10个村发展农业特色产业,形成2个特色农业产业专业镇。

(一)建设条件。“一村一品、一镇一业”建设应符合以下条件:

1.产业主导性强。具备良好的产业基础和资源优势,已初步形成1—2个特色主导产业,农业主导产业规模占比较高,申报产业产值占本村农业产业总产值30%以上。名特优新产业可适当放宽标准,原则上要在最适种养区发展。

2.新型经营主体强。具有正常运作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合作联社、家庭农场、农业龙头企业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能承担“一村一品、一镇一业”建设任务。国家级、省级和市级农民专业合作示范社及农村致富带头人等优先支持。

3.组织保障有力。区、镇人民政府高度重视,镇村成立相应的工作领导小组和项目推进工作机构,制定出台相关配套扶持政策。

(二)建设任务。各区要依托资源禀赋和区位优势,立足本地资源、因地制宜、突出特色,依托种养业、绿水青山、田园风光、沙田水乡和乡土文化等,发展优势明显、特色鲜明的乡村产业,打造一批新型乡村产业特色村、镇,专业村、镇力争实现生产标准化、特征标识化、产地身份化、营销品牌化。

各区要从产业实际情况出发,开展“一村一品、一镇一业”建设,建设任务包括但不限于:

1.做精做特做强一批特色产业。各区要因地制宜,科学规划,选择适合自身发展、符合市场需求的特色优势产业,充分发挥资源优势、传统优势和区位优势,通过专业化、规模化、市场化和品牌化建设,培育壮大1-2个具有本地特色的主导产业。培育一批名特优新特色产业。

2.培育一批新型主体。加快培育适应区域化、专业化、规模化发展要求的经营主体,充分发挥农民专业合作社、合作联社、家庭农场、农业龙头企业等新型主体的功能,推广“龙头企业+合作社+基地+农民”“合作社+专业市场+农民”等经营模式,支持发展多环节托管、关键环节托管和全程托管等社会化服务模式,提高“一村一品、一镇一业”发展组织化程度,完善新型经营主体与小农户的利益联结机制。

3.推广一批绿色生态技术。建设一批绿色高效生态循环生产示范基地,形成一批标准绿色生产技术规范。围绕资源高效利用,示范推广肥药减量控害、有机肥替代化肥等绿色生态环保技术,突破资源环境瓶颈,缓解资源环境压力;围绕生产效能提升,示范推广节本降耗、轻简高效等技术,提高农业综合效益。

4.打造一批知名品牌。推行标准化生产,开展“三品一标”认证,鼓励具有鲜明地域特色的产品申报中国地理标志产品、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等认证,加强特色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建设。对认定为专业村、镇的产品,实施“三统一”:统一生产标准、统一商标、统一logo,力争实现生产标准化、特征标识化、产地身份化、营销品牌化,提高我市“一村一品、一镇一业”特色产品知名度和市场竞争力。

5.推动一批产业融合。要大力扶持发展特色农产品加工业,围绕主导产业,建设一批储藏、保鲜、烘干、清洗、分组、包装等初加工设备设施,开发一批特色精深加工产品,拓展运销服务等相关产业,延伸产业链、提升价值链,挖掘农业增收潜力。在发展特色产业基础上,与美丽乡村建设、南粤古驿道活化、乡村慢行道建设、农事体验、乡村节庆活动等乡村振兴举措相结合,拓展休闲观光、文化传承、生态保护、康养等农业多种功能,大力发展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推进农业与文化、康养等产业深度融合,实现产业提档升级和特色产品优质优价。

(一)市级职责。市农业农村局负责制定“一村一品、一镇一业”工作方案、认定办法与资金使用管理、对约束性任务执行情况进行督导检查及绩效考核。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组织对各区推荐的“一村一品、一镇一业”候选专业村镇进行评选,达到认定办法要求的,纳入市级专业村镇,在政策和资金上给予重点扶持。

(二)区级职责。区人民政府(管委会)负总体责任,对“一村一品、一镇一业”项目进行统筹规划和审批监管,组织项目验收。区农业农村行政主管部门审核本区入库项目,报区人民政府(管委会)审批,并按要求报送项目进展、资金使用、验收考评、绩效评价等有关情况,组织、审核、汇总辖区专业村、镇认定有关材料,报送市农业农村局。

(三)镇级职责。镇人民政府是责任主体,负责确定发展特色产业,遴选项目实施主体,组织制定总体项目申报方案(含资金使用方案)并申报入库,组织项目实施管理和项目自验、绩效自评。申报国家级、省级、市级专业镇认定。

(四)行政村职责。组织开展“一村一品”示范村申报、主导产业确定、实施主体遴选、土地流转、项目实施、资金使用、收益分配等工作,并提供经村民代表大会表决通过的表决书;申报国家级、省级、市级专业村认定。

(五)实施主体职责。农民专业合作社、合作联社、家庭农场、农业龙头企业等新型经营主体是实施主体,主要职责是按照“一村一品、一镇一业”项目建设目标和任务清单,负责项目建设及运营,与农民、村集体经济组织建立利益紧密联结机制。自觉接受各级人民政府和业务主管部门的监督和指导,向镇人民政府上报项目建设进度和资金使用进度,组织绩效自评。

(一)加强组织领导,强化主体责任。各区、各有关部门要把“一村一品、一镇一业”产业发展作为产业振兴的重要抓手,纳入当地经济社会发展中统筹安排。镇人民政府作为“一村一品、一镇一业”建设责任主体,主要领导要亲自抓,分管领导要具体抓,成立工作专班,明确工作责任,落实工作人员,加强项目日常监督管理,选好产业、选强实施主体,强化项目实施过程监督,按时上报项目建设进展情况,建立完善项目管理档案,组织好项目自验和绩效评价等工作。

(二)提前谋划布局,严格程序要求,做好项目储备。各区、镇要遴选一批产业基础条件好、成长性强,能够代表当地农业特色,符合市场需求,带动农户增收效果好的项目,严格按照要求筛选审核入库项目,落实公开公示、审核把关等程序。区、镇责任部门要扎实做好项目的组织、入库、审核、审批、备案等工作,确保入库项目科学、精准。严格按照要求组织推荐专业村、镇的认定工作。

(三)做好绩效评价。各区要负责组织项目所在村镇和实施主体开展“一村一品、一镇一业”项目的绩效自评和验收考评。市农业农村局年终对约束性任务开展绩效考核,市财政局视项目推进情况组织开展绩效评价。

(四)加强宣传引导。注重利用各类媒体,全方位、多角度、立体化宣传创新示范工作,充分调动全社会积极性,营造“一村一品、一镇一业”项目建设良好氛围。及时总结好经验好做法,加强典型剖析,打造一批可借鉴、可推广的范例与样板。

(五)鼓励多方投资。加强金融支农创新,发展农村普惠金融,推进普惠金融“村村通”,积极培育村镇银行、涉农投资和担保公司等新型农村金融机构。推动农业银行、农村商业银行等银行业金融机构创新信贷投放方式,切实解决“一村一品,一镇一业”发展的资金瓶颈。鼓励将主导产业农产品纳入地方农业保险保障范围,探索开展特色农产品生产收入保险试点。

 为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发展“一村一品、一镇一业”富民兴村产业的决策部署,切实做好我区“一村一品、一镇一业”建设工作,如期完成建设目标任务,根据《广东省农业农村厅“一村一品、一镇一业”建设工作方案》(粤农农规〔2019〕2号)、《广东省农业农村厅“一村一品、一镇一业”项目库管理办法》(粤农农规〔2019〕5号)、《关于印发新会区涉农资金统筹整合方案(试行)的通知》(新府办〔2019〕18号)、区农业农村局《转发关于印发江门市“一村一品、一镇一业”实施方案的通知》(2019.9.30)、《关于推荐新会区“一村一品、一镇一业”项目专家库人选的函》和《关于征求新会区2020—2021年“一村一品、一镇一业”建设工作实施方案(征求意见稿)意见的函》(新农农函〔2019〕266号)等文件要求,综合各镇(街)、区财政局和公开征求有关意见,结合实际,制定我区实施方案。

(一)建设原则。

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总抓手,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提高农业综合效益和增加农民收入为核心,立足资源禀赋,坚持市场导向,打造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动产业兴旺、促进农民脱贫致富的有效载体和重要平台,为新会区农业实现高质量发展发挥重要作用。

(二)建设目标。

通过“一村一品、一镇一业”建设,形成一批主导产业突出、区域特色优势明显、市场前景较好、组织化程度较高、农民增收效果显著的专业村镇,促进地方特色产业由资源变产品、产品变商品、商品变名品,带动产品开发、产业发展,富裕一方农民,振兴一方经济。

按市下达建设目标任务与统一安排,2020-2021年,我区共扶持7条专业村,每条村安排资金约100万元,发展农业特色产业,带动形成一批有影响力的一村一品示范村,新增一批名特优新农产品目录。结合实际,全区2020年建设3条村,2021年建设4条村。

(一)建设条件。

一是产业主导性强。具备良好的产业基础和资源优势,已初步形成1-2个特色主导产业,农业主导产业规模占比较高,申报产业产值占本村农业产业总产值30%以上。名特优新产业可适当放宽标准,发展名特优新产业的村镇(乡),原则上要在最适种养区发展。

二是新型经营主体强。具有一定数量正常运作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农民专业合作社联合社、家庭农场、农业龙头企业等新型经营主体,能承担“一村一品、一镇一业”建设任务。优先支持国家级、省级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社及农村致富带头人。

三是带动贫困户增收脱贫作用强。具备条件的优先直接支持扶贫开发帮扶对象发展生产,带动贫困户增收脱贫。

(二)建设内容。

各地要从产业实际情况出发,开展“一村一品、一镇一业”建设,建设内容包括但不限于:

一是做精一批特色产业。各地要因地制宜,科学规划,选择适合自身发展、符合市场需求的特色优势产业,充分发挥资源优势、传统优势和区位优势,通过专业化、规模化、市场化和品牌化建设,培育壮大1-2个具有本地特色的主导产业,培育一批名特优新特色产业。

二是培育一批新型经营主体。加快培育适应区域化、专业化、规模化发展要求的经营主体,充分发挥农民专业合作社、农民专业合作社联合社、家庭农场、农业龙头企业等新型经营主体的功能,推广“合作社+龙头企业+基地+农民”、“合作社+专业市场+农民”等经营模式,支持发展多环节托管、关键环节托管和全程托管等社会化服务模式,提高“一村一品、一镇一业”发展组织化程度,完善新型经营主体与农户的利益联结机制。

三是推广一批绿色生态技术。推行标准化生产,示范推广轻简高效种养技术模式,建设一批绿色高效生产示范基地;制定一批标准绿色生产技术规范;示范推广优质、特色、高效品种,强化地方特色品种的保护、利用和提纯复壮,提高供给精准和有效性;示范推广节水灌溉、肥药减量控害、秸秆综合利用、有机肥替代化肥、绿色防控等绿色生态环保技术。

四是打造一批知名品牌。开展绿色食品、有机食品认证,鼓励具有鲜明地域特色的产品申报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等认证,加强特色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建设,打造一批“乡字号”、“土字号”农产品品牌。认定一批市级“一村一品、一镇一业”专业村镇,推荐一批省、国家一村一品示范村镇。对认定为专业村镇的产品,统一生产标准、统一商标、统一logo,力争实现生产标准化、特征标识化、产地身份化、营销品牌化,提升我市特色农产品的供给质量,提高我区“一村一品、一镇一业”特色产品知名度和市场竞争力。

五是推动一批产业融合。围绕主导产业,建设一批储藏、保鲜、烘干、清洗、分组、包装等初加工设备设施,开发一批特色精深加工产品,拓展运销服务等相关产业,挖掘农业增收潜力。在发展特色产业基础上,与新农村建设、南粤古驿道活化利用以及一事一议村级公益事业等相结合,拓展休闲观光、文化传承、生态保护等农业多种功能,推进农业与文化、康养等产业深度融合,实现产业提档升级。发展订单农业,及时对接供需,搭建特色农产品营销推介展示平台,建立一村一品产品采购商联盟,强化市场体系建设,实现特色产品优质优价。

六是推广一批农业机械化和信息化技术。支持先进适用的农机装备与机械化技术推广,鼓励农机农艺融合;推广“机器换人”,提升劳动效率。与信息进村入户工程相结合,支持发展电子商务营销,探索推广“一村一品一店”模式。

七是加快一批土地流转。以实施“一村一品、一镇一业”为载体,鼓励依法采取转包、出租、互换、转让及入股等方式流转承包地,解决承包地细碎化问题,提升我区农业规模化、组织化、专业化水平。

各级政府、农业农村、财政、审计部门及新型经营主体各负其责,分工协作,共同推进“一村一品、一镇一业”建设。

(一)县级职责。区农业农村部门审核本区入库项目,组织专家评审,报区人民政府审批;按要求报送项目进展、资金使用、验收考评、绩效评价等有关情况;对辖区开展的“一村一品、一镇一业”项目进行业务指导;组织、审核、汇总辖区市级、省级“一村一品、一镇一业”专业村镇和全国一村一品专业村镇申报。

(二)镇级职责。镇(街)人民政府是责任主体,负责确定发展特色产业,遴选项目实施主体(含实施主体专用银行账号),组织制定总体项目申报方案(含资金使用方案)和实施方案并入库,每月通过信息平台上报项目建设进度和资金使用进度,组织项目实施管理和项目自验、绩效自评。申报市级、省级“一村一品、一镇一业”专业村镇。

(三)行政村职责。协助镇(街)人民政府开展主导产业确定、实施主体遴选、土地流转以及一事一议村级公益事业等工作。申报市级“一村一品、一镇一业”专业村认定。

(四)实施主体职责。农民专业合作社、农民专业合作社联合社、家庭农场、农业龙头企业等新型经营主体是实施主体,主要职责是按照“一村一品、一镇一业”项目建设目标和任务清单,负责项目建设及运营,与农民建立利益紧密联结机制。自觉接受各级人民政府和业务主管部门的监督和指导,每月向镇人民政府上报项目建设进度和资金使用进度。组织项目自验和绩效自评。

(五)其他部门职责。各级财政部门视情况对财政资金使用情况组织开展绩效评价。各级审计部门负责对补助资金的分配管理使用进行审计。

(六)项目专家职责。按照《关于推荐新会区“一村一品、一镇一业”项目专家库人选的函》等要求,区农业农村部门于2020年1月前组建不少于9名(含)专家的项目专家库,按评审、验收等工作实际,在项目专家库中,随机抽取3名或5名专家,组成评审或验收专家组,以实地考察结合审阅项目材料方式进行评审、验收,形成评审或验收意见,报区农业农村部门。

市乡村人才振兴先行县培育项目实施方案完整文档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供大家参考。

为贯彻落实***、省委关于推进乡村人才振兴决策部署,改革创新乡村人才振兴体制机制,持续打造“两进两回”的“x样板”,更好发挥人才在推动乡村全面振兴中的内驱作用,根据《x省农业农村厅关于开展x年“乡村人才振兴先行县”培育项目的通知》精神,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方案。

我市境内“二山一水七分田”,现有耕地x万亩、山地x万亩、水域x万亩。目前,我市已形成出口蔬菜、名优水果、特色水产、花卉苗木、生态畜禽等x大主导产业和蔬菜、生猪、杨梅、葡萄、南美白对虾等x个规模超x亿的产业集群,创造出全省乃至全国闻名的土地流转“x模式”、家庭农场“x范本”、“三位一体”农合联改革“x标准”,获全国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市、全国首批全省首家国家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国家数字农业农村发展先进县、全国农村一二三产融合发展示范县、全国农民合作社质量提升整县推进试点县、农业农村数字化改革全国先进等荣誉,在全国率先基本实现农业现代化,“x模式”被认定为全国现代农业发展七大模式之一,走出了一条x特色的现代农业发展之路。x年,实现全市农林牧渔业总产值x亿元,同比增长x%。

市委市政府始终坚持人才是乡村振兴源动力的发展理念,全力以赴引育人才、优化环境、夯实平台,为在“重要窗口”建设中走前列当标兵提供了重要的人才支撑。农创客队伍发展迅速,现累计登记在册农创客x人,培育市级优秀农创客x人,其中x人获“全国青年致富带头人”荣誉,x人获“全国创业创新先进个人”荣誉,x人获省级荣誉,x家创业主体获x市级以上青创农场荣誉,x人获x市级“十佳”农创客荣誉,坎墩大学生农创园成为全省乃至全国的大学生创业标杆。新型农民培育亮点纷呈,累计完成高素质农民培育x人次,年完成农村实用人才培育超过x人,x余位职业农民入选x市级以上各类农业人才培育计划。组织面点师、电工等系列职业技能培训及技能比赛,完成培训x万余人次,获得x市级以上技能大赛奖项x项。为农服务组织完善,建立了稳定的市镇两级为农服务队伍,设立市级农事服务中心x家,实现镇级农事服务中心全覆盖,现有农技人员x人,其中具有副高及以上职称x人,占比x%,入选x领军和拔尖人才x人,x“上林人才”x人,积极打造农技服务“五联五送”金名片,科技成果落地转化明显。平台建设成效显著,现有部级新型职业农民培训机构x家,省级农民田间学校x家,省级高品质绿色科技示范基地(省级科技示范基地)x家,x市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x家,x市级以上示范性合作社x家,已形成坎墩都市农业生态园、x(x)绿色农产品加工基地、x市国家现代农业产。

当前隐藏内容免费查看业园、台湾农民创业园、x市农产品电子商务孵化园等x大创业创新基地,位于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内的“智创湾”项目于x年x月正式启动,以打造中国的农业硅谷为目标,项目总投资x亿,其中首期投资x亿元。

我市人才振兴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从长远分析,仍不能满足新形势下乡村振兴的要求。农创客队伍缺少新的增长点,高科技、高技能、高回报的主体少,新业态、新模式、新产业相对缺乏,产业融合力度不够,发展潜力不大;基层农技人才断层较为严重,面对多元化的种植品种、种植模式,农业全产业链的发展方向,服务人才数和服务能力难以满足现实需求。因此,应抓住乡村人才振兴先行县建设的契机,以人才推动科技兴农,以科技推动产业全面升级、乡村全面振兴,为率先基本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奋力打造全国城乡融合发展先行区、全国乡村全面振兴示范区、全国高效生态都市农业引领区“三区”高地提供坚实的人才支撑。

坚持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省、x和市委关于人才强省、人才强市建设的新要求新部署,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聚焦乡村产业发展需求和人才振兴短板,以数字化改革为契机,全力聚人才、强平台、激活力、优服务,高质量推进“两进两回”,高质量实施“双强行动”,通过外引内育,吸引培养各类人才在乡村振兴中建功立业,锻造一支沉得下、留得住、干得好的“三农”人才队伍,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率先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率先实现共同富裕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撑和智力保障。

围绕“乡村振兴,关键在人”的发展思路,按照“六个一”的标准(即引育一批高端人才、组建一批产业团队、建成一批创业基地、提升一批乡土人才、健全一个培育体系、建成一个服务平台),谋深顶层设计,健全乡村人才的引进、培养、评价、使用、流动等机制,建立以青年农创人才、职业技能人才、专业技术人才、高层次农业人才为重点的创业创新队伍,快速推动乡村人才基数不断扩大、素质明显提升、结构持续优化,适应我市高质量实施乡村振兴的要求。到x年年底,农业领域创就业大学生累计超过x人,新培育高素质农民x人、职业技能培训x人次以上,选树市级乡土专家x名,现代农业领军人才x名,组建产业技术团队x个,建设乡村人才创新创业示范基地x个,新增省级星创天地x家、省级“青创农场”x家、院士(博士后)工作站x个,累计引育高层次人才x人。

1.精准实施高素质农民培训。学员遴选建立单位推荐和网上自荐的双向通道,形成培育对象数据库,培训课程实施“1+1+n”,即行政主管部门第一课、线上线下理论课程一天以及n天实践课程,突出实训实践,组织学员到新型农业主体开展实操演练、观摩交流,在实战环境中提升生产经营水平,实现增产增收。

2.持续拓展技能人才培训。职业技能培训向农村转移就业劳动者、“两后生”、退役军人、贫困家庭子女等重点群体倾斜,并在培训期间给予生活补贴;支持技能大师工作室建设,积极探索技能人才成长全链条机制;对部分急需工种和职业,以“项目制”方式作为“职业资格培训制”的有效补充,享受相应的政府补贴。

3.不断健全培训服务体系。全面整合田间学校、绿色科技示范基地和技术推广部门的资源,做好“土专家”和“研究员”的“土洋”结合文章,既有“接地气”的田头课堂,又有“高端大气”的前沿科技;全面整合农民培训资金,系统培训与“短、频、快”的实用技术培训相结合,学历学位提升与技能培训相结合;发挥市场机制,鼓励和支持符合条件的农业生产主体,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参与培育工作,形成“公益+市场”的一主多元的新型培育体系。

1.深入培育现代农业领军人才。大力发展职业教育,选送优秀农创客到职业技术学院、科研院校接受乡村产业发展相关的再教育,学费全免;畅通技能人才与专业技术人才互认通道,鼓励创就业大学生参与农业相关职称评审,对入选各级人才培育工程、获得x市级以上荣誉的给予适当的奖励;结合省“青牛奖”选树培育,积极实施新农人培养工程。

2.持续夯实农创客创业创新平台。完善市级、园区、镇级“x+x+n”平台,拓展农业创业领域。十四五期间再投资x万元深化市级平台坎墩大学生农业众创园建设,提升众创园产业融合能力;现代农业园区内,投资x亿打造正大智创湾项目,谋划布局首个无边届新农人大学、打造农业产业的“产学研用”一体化、智慧化、国际化园区;实施“青春助力乡村振兴”专项行动,加快各镇(街道)“星创天地”“青创农场”建设,加快培育农村创业创新孵化实训基地建设,建立x个乡村人才创新创业基地。

3.全面优化创业扶持政策。聚焦农创客创业融资难、回本慢问题,调整创业就业奖励政策,提供社保、场租、创业等补助;健全农业信贷担保体系,推进农业政策性保险扩面提标增品,创新“和美慈农”系列专项贷款,完善农户小额担保公司运行机制,减免创业初期贷款利率,做大做强“农创保”“青农保”,引导金融机构开发更多农村创业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

1.建立“专家”特派和“新人”实习制度。坚持政府选派、市场选择、志愿参加原则,加快科技特派员队伍建设,加强和完善科技特派员工作机制;打造本地专家队伍,副高以上农技专家实施“联企包片”,即每人联系农业主体一家,开展技术帮扶和联送服务,协助主体开展项目申报和实施,并辐射周边农户做好新技术、新品种的推广示范;选送优秀青年技术员到农业主体挂职锻炼,深入了解农业主体运作过程、参与农产品全程化生产管理,协助农业主体开展“肥药两制”“农安码”“数字农业”等新要求的落实,培养知理论、接地气的青年专技人才,选送优秀青年农技人才赴山海协作、对口帮扶地区挂职锻炼。

2.突破体制机制局限挖掘培养专业人才。分线分级开展农技人员知识更新培训,建立本地专家菜单式授课名录,实施年度优秀论文评比、业务竞赛等系列活动,进一步营造“三农”干部争拼赶超的氛围;打破“农业是一产”的固有思维,充分发挥农业产业平台作用和社会化农技人员力量,吸引优秀创业大学生、乡土专家、研发人员作为特聘专家,参与技术攻关、政策咨询,克服体制内人员不足、二三产专家缺乏的短板;拓展人员招聘方式,与市人社局、市教育局联合,探索开展定向委培,进一步充实优化基层农技队伍。

3.做大做强产业技术团队。结合主导产业发展方向,优化粮食、蔬菜四大产业技术团队成员,构建“高端人才+基础人才+土专家”的科研队伍,通过团队和外聘专家增强与科研院所、职业高校、综合性大学的联动合作,争创各类新技术、新品种、新模式在我市先行先试;依托产业技术体系、产业技术团队,组织实施市本级农业科技项目、承接上级试验示范推广,以项目为纽带切实做好“传帮带”“师带徒”,争创x市级以上科技奖项。

1.全力打造高层次人才工程。依托“甬江用才工程”“上林英才”计划,重点选培科技含量高、市场前景广的人才项目;利用x大学科技学院、正大“智创湾”等大平台,通过项目引才、以才引才、中介引才等多元化的手段,建立全职、兼职、“星期日工作室”等多种方式,吸引高层次人才来慈创业创新。

2.稳步推进院士(博士后)工作站建设。聚焦人才团队建设和人才孵化,支持高校、科研院所、企事业单位建设院士工作站、博士后工作站(流动站)并给予最高x万元的补助,对新招收的博士后研究人员、出站留慈工作人员给予相应政策补助。

1.构建“xn”数字化平台系统。以全国数字乡村试点建设为契机,建设“xn”数字平台,即x个农业农村数据仓、x张农业农村地图、x个数字村驾驶舱和生产管理、产品流通、行业监管、公共服务、乡村治理x大应用场景,创新开发n个特色应用。

2.建立人才服务数字化特色板块。深挖乡村人才潜能,开展全面摸底和分类造册登记,建立完善的“特聘专家+农技专家+乡土专家”的专家智库系统,实行系统化、动态化管理;开发“服务需求一呼必应”版块,建立“专家-农户”线上沟通平台和“三农”工作人员线下服务“扫一扫”板块,一张表掌握各部门对农业主体的监管、服务情况。

3.设计公共服务数字化应用场景。定期发布农民培训信息,实施网上报名机制;制定上传线上培训课程,实现随点随看;发布主推品种、主推技术应用要点信息以及新品种、新技术合作试验公告;紧抓节气及主要农产品,定期发布农作物生产要点。

统筹全市人才专项资金、支农服务资金,坚持人才投入优先保障。以现有项目为重点,融合各级资金结合各类项目挖掘人才培育潜能。不断完善人才发展相关政策,加大乡村人才振兴资金投入力度,农民培育所需资金由培育牵头单位负责保障,高层次人才项目、本土人才培育资金按照《……的意见》实施,x人才等高层次人才项目按照x下拨资金给予适当配套,资金管理按照相应的实施细则执行。各类资金按照“谁使用、谁负责”“谁下拨、谁监管”的原则,加强资金使用的全程监督;落实政策执行和资金项目的全过程全环节监管、动态跟踪问效和全面绩效管理等措施,强化政策信息公开透明,主动接受检查监督,保证政策落到实处、任务全面完成、项目见行见效,并定期开展绩效评价。

成立乡村人才振兴先行县创建工作领导小组,由分管农业的副市长任组长,市农业农村主要负责人任副组长,市农业农村局、市人力社保局、市科技局、市财政局、团市委、市农合联、市妇联、市现代农业开发区管委会、部分镇(街道)分管负责人任领导小组成员,统筹协调先行县建设事宜,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市农业农村局,由相关负责人任办公室主任,各部门明确联络员。

乡村人才振兴先行县项目由市农业农村局牵头,并重点负责产业团队建立和运行、高素质农民培育、乡土人才培养和培育体系整合,市人社局重点负责博士后工作站(流动站)建设考核、高端人才引进、职业技能培训鉴定及职称评审,并积极拓展具有x地方特色的职业培训业务,市科技局重点负责院士工作站考核评估、开展农业领域科技项目实施,市财政局结合年度计划和实施方案做好资金保障,团市委、市农合联、市妇联重点做好所属范围内主体培育;市现代农业园区管委会、各镇(街道)重点做好平台建设及资源整合。

突出部门协同、上下联动、资源共享,统筹协调各项工作实施,建立领导小组联席会议制度,协调解决创建过程中的重大全局性问题和人才项目落地事宜;建立季上报季例会制度,重点创业创新平台建设形成月报机制,抓实抓牢各重点项目实施进度,并定时向领导小组通报实施情况。

人才引培、“两进两回”、创业创新等工作纳入乡村振兴年度目标管理绩效考核及农业发展专项考核,推动各项指标横向争先、纵向进位,并设立省级乡村人才振兴先行县运行配合情况附加分。

按照实施方案,制定相应内容的实施细则、奖评方式,奋力推进人才队伍的提质增效,充分挖掘人才潜力,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农业主体提升,扩大示范引领作用,全面带动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打造乡村人才振兴的x特色。

基本完成创建工作任务,总结提炼典型经验,建立健全长效机制,持续发挥人才在乡村振兴中的关键驱动作用。

人才队伍进一步扩大,农创客数量、质量持续提升,乡土人才与专技人才的转换通道基本打通,高素质农民在科技成果引进转化、农业生产技术指导中的潜力不断激发,乡村振兴人才数据库基本建立,网上培训、网上指导、网上动态信息发布等数字化服务功能不断拓展。

贯彻“党管人才”原则,将乡村人才振兴纳入党委人才工作总体部署,成立乡村人才振兴先行县创建工作领导小组,进一步强化人才意识,做到管产业就要管人才,抓项目就要抓人才。做好“党建+”文章,推进“弘扬爱国奋斗精神,建功立业新时代”活动常态化,不断提高人才的政治领悟力、政治判断力和政治执行力,树立一批政治过硬、事迹突出、热心公益的现代农业领军人才,着力打造x农业人才新样板,在建设“重要窗口”走前列当标兵中争当“三农”模范生。

深入开展“五联五送”活动,积极打造“慈农智服”品牌,建立“领导班子+业务骨干+农业专家”服务队,形成人才联系结对机制,提供有温度的人才服务。针对高层次人才项目,建立“1+3”助创专员制度,即一个职能部门具体推进、一位助创专员对接联系,同时压实属地责任。强化业务能力,聚焦“关键小事”,提供“一站式”人才服务咨询,深入推进人才创新创业全生命周期服务。加快人文关怀,在“全国科技工作者日”“x人才日”等关键节庆日,开展人才集中走访慰问,组织形式多样的联谊会,丰富人才在慈的精神生活。

鼓励现代农业产业园、农业科技园区和农村创业创新园设立人才创业创新培育孵化平台,提供一站式拎包入住,深化“最多跑一次改革”,优化农业许可服务,设立绿色通道,简化人才创业创新办证流程。农村集体经济经营性建设用地和复耕腾退建设用地指标向各类乡村人才倾斜,引导乡村人才有序参与闲置宅基地和闲置农房盘活利用,鼓励发展新产业新业态。鼓励条件成熟的镇(街道)结合特色强镇等项目创建镇级大学生创业园并给予优先立项。落实各类乡村振兴人才补助资金、保险政策资金,提高金融贷款额度优惠贷款利率,引导各类资金向乡村集中。坚持“把论文写在大地上”,畅通技能人才和专技人才互认通道,抓实抓细人才住房、医疗、教育等措施落实,加快人才管理、人才培育的数字化。

加强与市海创会、市青农促会、市大学生创业联盟的沟通交流,理顺机制体制,创立x市农创客发展联合会,编印创业大学生典型案例,组织大学生农事节、农创客论坛,讲好“新农人”故事。定期组织创业创新人才、高层次人才座谈,定期发布人才创业创新成果,高质高效办好x人才日x专场、“在慈等你、溪爱人才”等系列招聘会。积极开展乡土专家、农创客、农技人员评先评优,组织开展乡村人才振兴职业技能比赛、创业创新大赛,形成“可为”“有为”“能为”的乡村人才振兴氛围。

乡镇组织及人才振兴的实施方案范文

为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委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决策部署,充分发挥人才支撑作用,推动乡村全面振兴,根据《关于支持乡村人才振兴的实施意见》(浙委人办〔2019〕6号)和《关于印发湖州市打造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示范区行动方案的通知》(湖委发〔2018〕1号)精神,结合我市乡村人才发展实际,制定本实施意见。

(一)总体要求。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牢固树立“人才是第一资源”理念,紧紧围绕乡村振兴示范区和省部共建乡村振兴示范市建设,以培育打造产业发展的领军人才、服务乡村的专业精英、双创带动的乡村创客、乡村治理的能人乡贤、各行各业的工匠能手等“五类英才”为重点,畅通各类人才、智力、技术等下乡通道,全面培养造就一支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乡村人才队伍,为打通“两山”转化通道,奋力开创新时代高质量赶超发展新局面提供强有力的人才保障。

(二)目标任务。到2022年底,全市遴选“南太湖特支计划”乡村振兴领军人才60名左右,培育专业精英400名以上、乡村创客1000名以上、能人乡贤3000名以上、工匠能手5000名以上,乡村人才资源总量达到8万人以上,其中高素质农民(新型职业农民)1.8万人以上,电商“新农人”3000人以上,乡村旅游讲解员1000人以上。构建形成全方位、多层次乡村人才体系。人才引进、培养、评价、激励、流动等机制逐步健全完善,乡村人才综合竞争力全省全国领先,率先建成乡村人才振兴标杆市。

(一)重点培育“五类英才”,打造核心品牌。

1.培育产业发展的领军人才。深入实施“南太湖本土高层次人才特殊支持计划”等培育工程,重点在农业企业负责人、农民专业合作社带头人、农家乐民宿经营业主、家庭农场主、农业服务组织负责人、农村电商带头人等生产经营能手中遴选支持一批引领带动现代农业、乡村旅游、乡村服务业、农村电子商务等特色产业发展的领军人才。每年遴选“南太湖特支计划”乡村振兴领军人才15名左右。(牵头单位:市委组织部;参与单位:市科技局、市人力社保局、市农业农村局、市文化广电旅游局,各区县)。

2.培育服务乡村的专业精英。积极推行“首席专家”结对帮扶制度,引导和支持农业科技人员、医生、教师、律师、文艺工作者、乡村规划设计建设人员、农推联盟专家等各类社会人才组团下乡,定期服务乡村。从优秀行业人才队伍中选拔一批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聘请为“首席专家”,组建“1名首席专家+1个专业团队+若干个乡村主体”的“1+1+n”专家帮扶团,长期入驻乡村挂职服务,极力打造一批农业农村急需的科技创新团队、创业导师团队和公共服务团队。每年培育服务乡村的专业精英100名以上。(牵头单位:市农业农村局、市委组织部;参与单位:市教育局、市科技局、市民政局、市司法局、市人力社保局、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市建设局、市文化广电旅游局、市卫生健康委、市科协、市文联,浙大南太湖农推中心,湖州师院、湖州职院,各区县)。

3.培育双创带动的乡村创客。实施“乡村创客培育”工程,落实大学生就业创业“新十条”、新生代企业家“311”领航计划、农村青年创业致富“领头雁”培养计划、青年农村电商培育工程等项目政策,引导大学生、外出农民工、经商人员、返乡青年等围绕现代农业、农产品加工、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农村电子商务等乡村一二三产业回乡创业兴业,全面实现“一村一客”。每年从青年创业主体中培育乡村创客250名以上。(牵头单位:市农业农村局、团市委;参与单位:市委组织部、市委统战部、市经信局、市人力社保局、市商务局,湖州师院、湖州职院,各区县)。

4.培育乡村治理的能人乡贤。实施“万名贤人回乡计划”,以“名誉村主任”以及“乡贤参事会”等新社会组织为载体,吸引支持企业家、党政干部、专家学者、医生教师、技能人才、社工人才等回馈故里、服务乡村,每年吸引能人乡贤750名以上。大力实施乡村人才“三培养”工程,把乡村人才优秀分子培养成党员,把农村优秀党员培养成农村实用人才,把优秀党员实用人才培养成基层党组织带头人,不断提高农村基层干部的整体素质。依托“村村都有好青年”选培活动、乡村“领头雁”工程、农村带头人队伍整体优化提升行动、村党组织书记“雏雁计划”等,吸引高校毕业生、农民工、机关企事业单位优秀党员干部到村任职、兼职。加强农村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建设,鼓励社会组织参与乡村治理。到2022年,全市选树200名左右市县兴村(治社)导师,推动每个村“两委”班子至少有1名大学生。(牵头单位:市委组织部;参与单位:市经信局、市教育局、市科技局、市民政局、市司法局、市人力社保局、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市建设局、市农业农村局、市卫生健康委、团市委,湖州师院、湖州职院,各区县)。

5.培育各行各业的工匠能手。实施乡村工匠培育工程,加强乡土技能人才队伍建设,重点围绕乡村旅游讲解员、农村种养能手、农村规划建设人才、农村文体协管员、传统手工艺者、非遗传承人等挖掘培养,探索建立工匠能手认定发证制度,支持组建技能大师工作室,培养传统技艺文化传承人,打造一批吴兴名点师、南浔渔技师、德清钢琴匠师、长兴紫砂名师、安吉茶艺师以及湖羊繁育师、湖笔制作师、湖州绣娘等湖州特色工匠品牌。每年培育有一技之长、示范带动明显的工匠能手1250名以上、乡村旅游讲解员250人以上;到2022年,培育传统工艺美术传承保护和创新发展团队10个以上。(牵头单位:市人力社保局、市经信局、市总工会;参与单位:市教育局、市科技局、市民政局、市司法局、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市建设局、市农业农村局、市文化广电旅游局、市卫生健康委,各区县)。

(二)创新改革“五大机制”,完善制度设计。

6.构建积极开放的人才引进机制。深化与浙江大学在乡村振兴上的战略合作,依托“南太湖精英计划”,围绕农村特色产业,大力引导各类“高精尖缺”人才投身我市乡村振兴。大力推行柔性引才方式,支持海内外院士专家,通过兼职挂职、入股合作等形式“上山下乡”提供智力服务。加大大学生招引力度,实施“万名大学生招引计划”,建立市外高校大学生合作交流机制,通过定向培养、专场招聘、职业指导、实训实习、基层锻炼等形式推动大学生返乡就业创业。每年招引到乡村的大学生3000名以上,推动250名以上大学生从事现代农业,实现村村都有大学生。(牵头单位:市委组织部、市人力社保局;参与单位:市农业农村局、团市委,湖州师院、湖州职院,各区县)。

7.完善立体多元的人才培养机制。加强本土人才培育,完善湖州师范学院、湖州职业技术学院、湖州农民学院、农广校、中职学校、乡村成校、田间学校和实训基地等多方参与的“订单”式人才培养体系,大力推行“学历+技能+创业”立体化培育模式,支持“三农”实训基地建设。深入实施农民素质提升工程、湖州农民学院“一村一名大学生”培养项目,加快现职农村“两委”班子成员、高素质农民(新型职业农民)、电商“新农人”、技能带动型和社会服务型实用人才队伍建设,组织重点群体做好高职扩招等培养高素质农民工作,实施岗位指导培训、境外高级研修等。每年落实20个乡镇事业编制用于大学生基层农技人员定向委培,定向培养基层医疗人才40人以上,免费培训农村实用人才6000人以上、高素质农民(新型职业农民)2000人以上、电商“新农人”750人以上。(牵头单位:市委编办、市农业农村局;参与单位:市人力社保局、市教育局、市卫生健康委、市供销社,湖州农民学院、湖州师院,各区县)。

8.创新精准科学的人才评价机制。建立完善乡村人才分类评价体系,根据乡村不同工作领域分类设置评价标准,注重考察岗位工作绩效、实际贡献度,打破唯学历、唯资历、唯论文等限制。建立乡村人才职称评审机制,创新“以赛代评”“以项目代评”“学分银行”等方式,推动形成各类乡村人才职业素养水平同技能等级、职称资格相挂钩机制。建立乡村人才职业技能等级认定制度,探索开展乡土技能人才技师和高级技师直接认定,重点考察劳动者执行操作规程、解决生产问题和完成工作任务的能力,注重考核岗位工作绩效。乡村人才服务乡村期限视为基层工作经历,按照相关规定可作为职称评审、岗位聘用的依据。(牵头单位:市人力社保局;参与单位:市农业农村局,各区县)。

9.实施灵活有效的人才激励机制。建立科技成果入乡转化机制,综合实施农技人员岗位扩招、提升培训、离岗创业、农业科研成果权益分配等制度,激发农业科技人员新动能。建立有利于涉农科研成果转化推广的激励机制与利益分享机制,健全涉农技术创新市场导向机制和产学研用合作机制,支持创建技术转移机构和技术服务网络,探索农业科技人员到乡村、涉农企业离岗创业、技术入股、兼职兼薪等。探索公益性和经营性农技推广融合发展机制,允许农技人员通过提供增值服务合理取酬。(牵头单位:市农业农村局、市人力社保局;参与单位:市委组织部、市委编办、市科技局,浙大南太湖农推中心,各区县)。

10.建立城乡融合的人才流动机制。建立城乡人才合作交流机制,打破人才的编制壁垒、行业壁垒,探索通过岗编适度分离、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人才加入等方式,建立城市人才、乡村人才融合发展的双向流动机制。鼓励湖州师范学院、湖州职业技术学院、湖州市农科院、湖州市中心医院等本地事业单位人才到乡村企事业单位开展科技攻关、挂职锻炼。支持选拔一批乡村产业、乡村治理领军人才受聘到高校兼职从事教学科研,推动高校和地方人才相互兼职、交流共享,形成人才城乡环流态势,发挥人才的集聚效应。(牵头单位:市委组织部、市人力社保局;参与单位:市教育局、市农业农村局、市卫生健康委,湖州师院、湖州职院,各区县)。

(三)全面落实“七项激励”,优化人才扶持。

11.突出项目政策扶持。对入选“南太湖特支计划”的乡村振兴领军人才每人给予30万元的特殊支持,并将所在企业纳入“人才券”适用范围,给予企业购买高端人力实际服务费用50%的资助,每年不超过5万元。深化落实科技特派员制度,支持科技特派员携带科技项目进驻乡村,对任期内实施的科技项目,个人项目每个资助额度为4万元,团队项目每个资助额度8万元。从专业精英中遴选聘请25名左右市级“首席专家”,每人每年给予5万元津贴,连续享受3年,用于专家项目服务过程中的交通、食宿、咨询等费用支出。参加市级及以上政府或人力社保部门主办的创业大赛并获得国家级和省级创业大赛一、二、三等奖,经营实体和注册地均在湖州市的涉农创业项目,分别给予最高不超过20万元、15万元的创业示范补贴。(牵头单位:市委组织部、市科技局、市人力社保局;参与单位:市农业农村局,各区县)。

12.强化创业用地保障。每年安排一定建设用地计划指标,优先保障乡村振兴人才创新创业需求。实施农业“标准地”建设,对发展以农业特色优势产业为基础的休闲农业、农业科技服务、农产品营销服务等一二三产融合产业并符合条件的乡村振兴领军人才和优秀乡村创客,优先保障农业“标准地”,按不高于项目流转总面积的2%申请,一般单个项目用地原则上不超过5亩;对于科技含量高、带动力强且投资额超过5000万元的项目可适当提高用地额度。(牵头单位: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参与单位:市农业农村局,各区县)。

13.提升融资金融服务。鼓励各类金融机构积极开办创业贷款,加强融资渠道对接,设立“乡村创客贷”,对入选“南太湖特支计划”的乡村振兴领军人才和在各级创新创业大赛中获一、二、三等奖项的乡村人才涉农项目,在注册落地后,可通过农村承包土地经营权、农民住房财产权、林权“三权”及农业设施、农机具抵押,信用等贷款方式,给予最高可达500万元的授信额度,市强农产业基金、乡村振兴基金中给予优先安排;对申请创业贷款且符合条件的乡村创客,市财政按贷款基准利率给予全额贴息,当年贴息总额不超过5万元。对返乡下乡从事农村电子商务的电商“新农人”,销售收入超过300万元以上的,自建网上销售平台按照建设总投入的50%给予补助,最高不超过100万元;对入驻第三方平台产生的服务费用,按50%给予补助,最高不超过10万元。(牵头单位:市金融办、市人行、市财政局、市农业农村局、市商务局;参与单位:市农行、湖州银行、省农信联社湖州办,各区县)。

14.推动人才后续培养。全市遴选100名左右“湖州农民专家”,获评人员享受每人每月600元津贴,连续享受3年。乡土技能人才技师和高级技师可优先享受“金蓝领”高技能人才扶持政策,对在城镇建成区外行政村组建市级农业领域传统技能大师工作室的在享受“金蓝领”扶持政策的基础上,再给予一次性每家5万元的建设资金资助。街道(乡镇)事业单位公开招聘时,其招聘岗位总数的20%左右可直接面向优秀社区(村)专职工作者。每年安排100名左右村“两委”干部,免费参加湖州农民学院在职学历教育;对村“两委”干部在职取得本科学历的一次性奖励3000元,取得研究生学历的一次性奖励10000元。以乡镇(街道)为主体,探索政府购买服务试点,聘任大学生到村工作;对新取得国家高级社会工作师、社会工作师、助理社会工作师资格的村“两委”干部,分别给予每人3000元、2000元、1000元的一次性奖励。(牵头单位:市委组织部、市委编办、市人力社保局、市民政局;参与单位:市农业农村局、湖州农民学院,各区县)。

15.优化生活保障服务。将“南太湖特支计划”乡村振兴领军人才纳入“湖州服务绿卡”服务对象,给予子女入学、医疗保健、住房保障等方面的各项待遇。对到村任职或村聘大学生,纳入大学生租房(生活)补贴对象范围,可同等享受相关政策。对列入湖州市乡村传统技艺技能人才目录的工匠能手,给予其社保(商业保险除外)个人缴纳部分财政全额补贴,补贴不超过3年。(牵头单位:市委组织部、市人力社保局;参与单位:市农业农村局,各区县)。

16.畅通办事通道服务。优化人才服务环境,创造良好乡村人才生态。建立乡村振兴人才服务专项、办事直通车等制度,完善乡镇(街道)“基层治理四平台”工作体系。支持在人才服务机构或人力资源社保服务大厅设置“一站式”人才服务窗口,鼓励有条件的乡镇设立人才工作站,为乡村人才提供政策咨询、职称申报、项目申报、融资对接、业务办理等服务,推动“最多跑一次”改革向农村深化。(牵头单位:市人力社保局、市农业农村局,参与单位:各区县)。

17.加强先进典型选树。积极推荐政治素质好、有突出贡献的乡村人才为各级劳模、“五一”奖章获得者和“两代表一委员”。组织开展在领军人才、专业精英、乡村创客、能人乡贤和工匠能手等“五类英才”中选树一批“乡村振兴英才”,并进行广泛宣传,营造人才引领乡村振兴的浓厚氛围。根据工作需求,对特别优秀的村党组织书记可选拔进乡镇(街道)领导班子。对在村工作满30周年的优秀村“两委”干部,颁发荣誉证书,增强村干部的荣誉感和自豪感。(牵头单位:市委组织部、市农业农村局、市总工会;参与单位:市委宣传部,各区县)。

三、组织保障。

(一)加强组织领导。全面推进乡村人才振兴工作由市打造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示范区领导小组统一领导,市委常委、组织部长和分管农业农村工作的副市长牵头,市农业农村局负责日常工作,各有关部门共同协调推进各项举措的具体实施,推动形成党委领导、政府负责、部门协同、上下配合的工作格局。各区县、乡镇要压实主体责任,切实推动乡村人才各项工作落实到位。

(二)建立推进机制。建立领导小组牵头抓总、各成员单位分工负责的推进机制。市农业农村局负责制定乡村人才振兴的工作规划和计划,定期牵头组织召开工作例会,对各有关成员单位在推进乡村人才振兴工作方面的情况进行汇报交流、研究部署,协调解决工作推进过程中的重点、难点问题。

(三)加强督查考核。各级党委、政府要把推进乡村人才振兴纳入人才战略总体规划,将乡村人才振兴年度成效纳入人才工作目标责任制和乡村振兴战略的重点考核内容。市级各有关成员单位要分解落实好乡村人才振兴重点任务,建立完善督导落实机制,夯实工作责任。各区县要抓紧制定相应的乡村人才振兴实施方案,并建立健全检查考核机制。

本意见自发布之日起施行,有效期至2022年12月31日。本市其他人才政策文件如与本意见不一致的,以本意见为准。本意见对同一事项涉及多项奖励的或与其他政策文件有重复的,按最高标准执行。资金兑现渠道,涉及新增政策项目资金,在市人才发展专项资金中列支;涉及原有政策提标扩面的,按现行相关专项资金明确的渠道列支。本意见由市委组织部、市农业农村局、市财政局负责解释,三县可参照执行。

相关范文推荐
  • 12-13 电子商务大会主持词(汇总13篇)
    4.在这个机会下,我希望能与各位一起回顾过去,为未来制定新的目标。接下来,我们将为大家分享一些经典的主持词案例,希望能够给大家一些启发。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来宾
  • 12-13 汽车销售培训总结免费(汇总19篇)
    汽车的发明和应用,不仅仅是科技的巨大成果,更是人类智慧和创造力的体现。在这份总结中,我们将为大家带来一些豪华车品牌的新款车型,展现其顶级的质感和性能。
  • 12-13 商场商铺招商工作总结(精选14篇)
    写月工作总结是对自己工作的一种负责任的态度,它能让我们认真审视自己的表现,找到提高的方向。小编为大家整理了一些月工作总结的参考范文,希望能够帮助大家写出优秀的总
  • 12-13 基本药物制度工作总结(精选21篇)
    月工作总结是一份对过去一个月的工作进行概括和总结的文档,能够帮助我们发现问题并提升工作效率。接下来是一些优秀的月工作总结范文,希望能给大家带来一些启发和参考。
  • 12-13 幼儿园中班社会教案有益的学习经验(优质16篇)
    在幼儿园中班,孩子们开始学习认识字母和数字,总结他们的学习情况可以帮助老师和家长更好地协助他们学习。看看下面的一些幼儿园中班的作文范文,或许能给你带来一些灵感。
  • 12-13 输气站安全运行总结(模板22篇)
    通过阅读范文,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老师的要求,从而更好地完成作文任务。通过阅读范文范本,我们可以了解到不同类型和不同风格的范文,为自己的写作提供更多的思路和选材。
  • 12-13 比亚迪新能源合同范文(23篇)
    合同协议的签署不仅是法律意义上的约束,也是商业道义和诚信的体现。为了更好地理解合同协议的撰写要点,以下是一些标准模板及相关工具的推荐。邮码:_________。
  • 12-13 免费建设工程施工合同(实用19篇)
    建设工程的可持续发展是一个长期的任务,需要兼顾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可持续性。建设工程是推动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关键领域,对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和促进城市化进程有着重
  • 12-13 装修卫浴采购合同(精选20篇)
    业主在签订装修合同前应认真阅读合同条款,确保自己的权益不受损害。请您查看下面的装修合同范本,了解合同的基本结构和要素。买方:(以下简称甲方)。卖方:(以下简称乙
  • 12-13 佛山餐饮连锁加盟合同(通用21篇)
    选择适合自己的加盟项目,可以降低创业风险,提高成功率。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推荐的优质加盟项目,具有良好的市场潜力和发展前景。住所:_________________

猜你喜欢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