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范文的范本,它能够为我们提供一个很好的写作参考。在这里为大家整理了一些优秀的范文范本,希望大家能够从中受益,提升自己的写作水平。
信息技术与中职机电一体化教学改革论文
随着电子商务的不断发展,电子营销方式的不断进步,商业的发展出现一个很有发展前景的新方向,为当代中职生的就业提供了一处很好的发展平台,给他们指明了一个新的就业方向,对于刚刚毕业的中职生有很强的吸引力。
但是电子商务及电子营销等的发展都需要很直观、视觉冲击力较强的文字材料、图片资料及视频资料。
这就要求中职生在学校生活中稳扎稳打,做好基本功,尤其是电脑的制作能力更是需要活学活用、触类旁通。
因此,计算机课程已在许多年前便成为在校中职生的必修课程。
但是中职院校计算机专业的教学却没有顺应时代发展的变化,依然停留在教授计算机基本操作知识的基础之上,给中职生的计算机教育留下很多的遗留问题,加之现在的中职生对计算机制作能力培养兴趣的缺失,以及网络上各种不良信息对中职生的影响,共同造成现代教育对中职计算机专业信息技术能力培养的缺失。
可以看出,教师与学生之间是一种单纯的教学关系,缺失了学生实践的应用。
信息技术教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但是教师却在对学生进行教学的同时忽视了实践的应用,所以毕业以后的中职生一般是理论较强而实践不足,两者的错位失衡给用人单位造成一种误解,即当代的中职生只是徒有这么一个学历,而没有确切实在的本领。
这就要求教师在传统的教学实践中不断创新,给自己的学生创造一种知行合一、学行相应的学习环境,用更完善的方法来培养他们的信息技术能力。
要培养学生在信息技术方面的兴趣在计算机教学过程中,学生对于课堂理论一般掌握速度较快,如果进行重复教学,则可能导致学习效率的低下,并不利于教师与学生之间教学活动的展开。
因此可以留出足够的时间,结合word、excel、powerpoint等的学习,让学生自由比拼,展示作品,给予奖励性政策等。
这样不仅能够开拓学生的知识面,使学生的理论素质有了很大的提高,而且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为对信息技术有兴趣的学生提供更为广阔的发展平台,能够使这类学生在更为广阔的平台上发展自己;同时又对非此类学生起到很好的引导作用,为他们提供了上进的良好的环境,创造了学习的和谐氛围,使学生在良好的学习氛围之中不断提升自己的素质,并在兴趣的引导下不知不觉中达到用人单位的要求目标。
从而形成教学相长的教育形式,达到育人育己之目的。
树立全新的教育观念,全面提高素质教育理念首先,教师要明确素质教育是以提高民族素质为宗旨的教育,是以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促进他们的德智体等方面生动、活泼、主动地发展为基本特征的教育。
在计算机制作能力培养教学中,要与全新的教育、教学观念相整合,不仅要使学生在现代这种信息化社会中树立良好的价值观、道德观、职业观,从而提高学习兴趣,更要培养自主学习的意识和能力,培养独立解决问题的创新能力和创新精神。
学生在课后实践活动中遇到的要解决的问题比在信息技术课堂上要掌握的问题更系统,更有复杂性。
所以在解决这些问题的时候就毫无疑问地需要学生将课堂所学的知识灵活运用、系统分析,运用实际方法来解决,教师要辅导学生学会利用信息技术工具进行多学科整合。
学校树立正确的课程观念,用发展中的课标来衡量现今的学校课程课程观念决定了中职教师和中职学生在课程中的价值取向问题。
课程观的好坏直接影响中职生在校期间的学习态度。
所以,中职院校对于中职生信息技术能力培养的课程观,应在适应当今社会发展竞争趋势的前提下,课程设计方法应在市场经济的统一大背景之下,根据国家、社会的需求,全面开展中职生信息技术能力的培养,然后据此开发课程,决定教学目标。
以学生的信息技术能力培养为中心,通过对教学实践中各个要素进行整体设计与实施,并与工作岗位对接,从而使课程内容从理论性知识的掌握逐渐过渡到与现今社会相适应的信息技术能力的培养。
家庭教育、社会教育与传统的学校教育相结合,在全方位的统一体中提高中职生的信息技术能力三者相互关联且有机地结合在一起,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相互制约,在中职生的整个信息技术能力培养教育过程中缺一不可。
学校、家庭对于中职生的信息技术能力的教育要做好定位。
学校中进行的基础性教育并不是无关紧要的,而是不可替代的。
对于中职生在计算机制作能力的培养方面进行有益的引导,并为他们提供尽可能多的物质及精神支持,使他们有一个相对适宜的能力培养条件。
同时加大宣传教育,在社会中形成良好的教育氛围,并为中职生的'就业提供一个良好的就业条件,使他们不被迷惑,不被别有用心的人所左右,保持警惕的眼睛和永不止息的上进心。
总之,中职生信息技术能力的培养是一个渐进的过程,这就要求教育工作者在日常的教学实践中不能拘泥于过去的教学方法因循守旧,要不断开拓创新、推陈出新,不断地从教学实践中总结新的适应当今社会发展的能够不断提高学生竞争力的教学方法,从而培养出一代又一代的新时期的工作者。
电力企业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论文
摘要:新电改背景下,电力企业面临着各种新的挑战和机遇,电力市场竞争异常激烈,相关主体参与其中,社会各领域对电力企业提出了更高要求。财务管理是企业的核心,对电力企业而言同样如此,它贯穿于企业生产经营全过程,财务管理水平高低对电力企业售电侧改革、提高供电服务质量等都会产生深远影响,加快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成为电力企业提高自身综合竞争力的关键。文章梳理了财务管理信息化概念,分析了当前电力企业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存在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相关建议和措施,以供参考和借鉴。
分析企业财务信息化管理目标管理论文
企业是社会财富的创造者,是从事经济活动的盈利性组织。就这一点来说,企业生存的终极目标就是盈利挣钱。它利用为社会供给产品和服务的方式获取利润。归根到底,企业的目标就是获取利润。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企业生存的终极目标越来越受到企业管理者的关注了。如何在财务管理的范围之内制定科学合理的财务管理目标,是企业家们越来越重视的经济管理内容。在众多学者不懈的努力与实践的过程中,我国企业对财务管理目标的制定也越来越文秘站-您的专属秘书!重视了。现阶段,我国企业的财务管理目标一般会有如下几种:。
(一)企业利润最大化。
企业是以盈利为主要目的的社会组织,获取利润是企业所有经济活动的最终目的。在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中,除去企业经营成本及税收,剩下的部分就是企业的利润。利润是企业实施财务管理的首要目的,在市场经济环境中,企业以自身所具有的制度特征、管理理念、管理方法等为依据,以最大的努力去追求利润的最大化。通常情况下,我们判定一个企业的基本性质及发展目标的首要因素就是企业的财务管理目标。企业在设立初期就必须制定带有自身特点的财务管理目标,并以这个目标为核心开展企业的运营管理工作。企业管理目标的最终制定必须参考该企业的各项评估要素,这些要素包括:企业的组织机构、企业的资金构成、企业的控股方法、企业的基本性质、企业的商品等等。在现代社会中,随着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以及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企业的经营自主权也在不断扩大着,企业追求利润是符合市场经济发展要求的。所以,企业利润的最大化追求是符合市场经济发展趋势的,是众多企业实施财务管理的首要目标。与此同时,我国由计划经济转向市场经济也在很大程度上激发了我国企业经营管理的主动性,企业与企业之间的竞争也越来越激烈了。当然,企业追求利润最大化的同时也存在着或多或少的问题。特别是企业的经营过程中,在利润的驱使之下,企业很容易忽视投入与产出的比例,对投资风险的预期不够。资本理论的核心问题就是企业利润的最大化目标,企业在不断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的同时,很容易出现忽视社会利益、损害他人利益的情况。所以,在将企业利润的最大化作为企业财务管理的首要目标时,必须尽可能地避免决策短期化的情况,确保实现企业利润最大化的同时也不忽视社会利益的满足。
(二)企业股东权益最大化。
股东是企业正常运转所需资金的首要来源,股东资金是企业资金的重要组成部分。企业的股票价格决定着股东的财富数量。股东所拥有的股票量及所持股票的市场价格决定着股东权益最大化目标的最终实现。当股东所拥有的股票数量不变时,股票的市场价格就成为影响股东权益的唯一因素了。因此,要想实现股东权益的最大化,必须想尽一切办法提高公司的股票价格。在现代企业的管理机制中,企业的所有权与经营权也早就已经分开处理了,企业的经营者要对企业的拥有者负责,这一点决定了企业的经营管理者必须想尽办法实现企业财富的增加,这一过程也就是股东权益最大化的实现过程。现代企业的劳资结构决定了企业财务管理的重要目标就是实现股东权益的最大化。股东权益最大化符合现代企业两权分离的发展趋势,同时也有着较为明显的不足:首先,股东权益最大化目标的制定很容易造成企业运营方向的偏离,经营者很容易为了增加企业所有者的利益,而严重忽略企业的可持续经营。在企业的日常经营活动中,企业的经营者以对企业的所有者负责为经营目标,所有活动的最终目的都是尽可能地增加企业所有者的财富。所以,经营者在实际经营过程中很容易做出投机违法的事情,最终损害股东的利益。其次,股东权益最大化的企业目标实现范围比较小,并不具备代表性。股东权益最大化的目标比较适合已经上市的公司。但市场上已经上市的公司毕竟很少。没有上市的企业并没有参加到市场募资的活动中去,所以不能将股东权益最大化作为企业财务管理的重要目标。最后,股东的权益实际上并没有充分顾虑到广大小股民以及经营者的权益,只是将股东权益的最大化作为企业奋斗的目标,最终会造成企业利润分层问题的产生。
(三)企业价值最大化。
企业自身存在价值的最大化主要包括两层含义:首先,企业必须通过自身的合法经营活动,让企业的预期价值、潜在价值获得最大程度的提高,这些潜在的价值还包括:企业资产价值、市场品牌价值、无形价值、企业潜在的盈利能力等。企业价值最大化目标的实现离不开企业方方面面资产额的最大化。其次,企业必须在确保自身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上,实现社会、国家、集体利益的最大化。企业价值最大化的目标隐藏于我国公有制经济为主的经济体制之内,大型国有企业的控股人是国家和集体,国有企业的经营目标是为社会提供服务、为人民创造福利。所以,其企业价值最大化的实现带有一定的社会必然性。与此同时,在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的过程中也比较容易忽略企业自身的盈利能力,造成行业垄断的出现,在很大程度上压制了其他企业的生存空间,违背了市场经济公平竞争的原则。
规划。其次,在企业的生产经营过程中,必须切实提升资产的利用率。企业要想实现其所制定的财务管理的目标,就必须想尽一切办法提高经营管理活动的效率,提升资产利用率,同时让企业闲置的资产、资金活跃起来,这样一来,一方面可以实现企业成本的减少,另一方面可以实现企业利润的增多。最后,实施财务管理有利于企业成本的减少。企业盈利的实现离不开企业成本的减少。在确保企业正常运营的基础上,切实提升企业的劳动生产率,同时最大限度地提高企业资产价值,最终实现企业的财务管理目标。
首先,财务管理信息化有利于企业资金成本的降低,有利于企业运作效率的提高。相较于传统的财务管理模式,财务信息化更多地是将数据信息转换成网页数据,可以最大限度地为相关工作人员提供方便。需要的财务数据可以随时随地在网页上查找,突破了时间、空间的限制,有效实现了在线、远程、分散及移动等办公模式。利用网络财务管理工作变得更加便捷高效了,同时也实现了企业运作成本的降低。电子货币是财务管理信息化过程中的一项特别重要的内容,以电子货币替换纸质票据,有效提高了资金周转的效率,实现了企业成本的减少。其次,财务管理信息化有利于管理信息的统一,有利于资金使用效率的提升。财务管理的信息化实现了财务管理工作的远程操作。企业的相关财务资料可以通过网络实现远程传输和审计,为财务工作者及时、准确地储存财务信息提供了方便,与此同时,还可以统一配置闲散资金,使用这些资金为企业创造更多的财富,切实提升资金的使用效率。利用网络采购、支付、结算等方式还可以提高财务信息的价值,企业管理层可以通过资源共享做出更加科学、更加符合市场发展规律的战略决策,确保企业的可持续发展。然后,财务管理的信息化可以提高企业资金的安全性。现阶段,企业的财务管理机构普遍使用了网上银行,在网上进行经济交易活动都会存有交易信息,同时会保有每一笔费用的使用信息,这些数据保障了企业资金的安全性。与此同时,在网上进行交易的时候,财务工作者不需要出门在银行外排队办公,很大程度上节约了工作时间,也降低了票据损失的概率,确保了财务工作的安全性和方便性。最后,财务信息化可以实现财务信息共享,有效提升流程的时效性。财务管理的信息化通过网络的形式实现了企业财务的动态管理。实现企业信息共享之后可以实现部门之间的连接,有助于实现企业部门之间的协作共赢,防止信息不对称现象的出现。财务管理的相关软件可以有效收集各个部门的财务信息,然后综合分析,分类管理,对每一笔经济项目都适时跟踪,确保了管理流程的时效性。
四、结束语。
企业财务管理是企业管理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实施企业财务管理首先必须解决企业财务管理的目标问题。经济全球化使得企业的财务管理工作信息化的过程变得更加急迫。在重视企业财务管理信息化的同时也必须重视财务管理的内部控制工作。本文从企业实施财务管理的目标、实现财务管理目标的措施、企业财务管理工作的要点等方面论述了企业实施财务管理工作的重要性。
信息技术与中职机电一体化教学改革论文
信息技术作为一门新兴学科,引入到中职阶段也仅仅只有多一点的时间,还没有形成成熟的学科体系和教学方法,在目标、地位、内容和教材等方面还有许多问题需要探索和解决。
同时,由于学校的重视程度不同,很大程度上信息技术课在学校的地位就是“副课”,学生不重视,甚至有些学校不开信息技术课,使得信息技术课流于形式。
目前,中职学校的信息技术课程仍以传统课堂教学模式为主,学生大多只是思考教师提出的问题,消化教师讲授的知识,并未积极主动地去思考课程的关键内容,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作用未得到应有的体现。
虽然有上机操作练习,但也仅是参照教师事先做好的范例。
目前,信息技术课程的考核方式虽然采用了上机考核的方式,能比较好地反映学生对该课程知识的掌握程度,但不能全方位体现学生对于课程总体技能的掌握和知识点的运用。
从以上内容可以看出,中职信息技术教学本身的特点及教学方式改革的需求,决定了信息化教学模式成为中等职业学校信息技术教学良好的应用模式。
职中是学生学习生涯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进入职中以后的信息技术在笔者看来很大部分是对小学、初中教学的重复。
学生怀着一颗憧憬的心来,但是收获的却是失望。
重复的教学内容很难吸引学生的注意。
其次,培养学生的信息技术素养需要一定的教学时间及相对的教学自由性。
信息素养是建立在技术的熟练上,不能因为说要培养信息素养而因噎废食,忽视了技术性。
但从现实来看教学时间少及教学跨度大,学生很容易忘记,下一节课需要一段时间对软件进行回忆。
职中信息技术课程在很大程度上沦为了一门纯技术课,一门纯理论课,一门考查课。
2.1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比如,教师节到了,怎样亲手做一个电子贺卡给自己的老师、买了路由器怎么设置等。
这些问题都是日常生活中的常见问题,从目的出发,更有针对性,学生也更感兴趣、更愿意学。
新课改下的信息技术学科有其独特之处,教师要打破固有的教学框架,精心设计符合信息技术学科教学特点的教学结构,运用多种教学模式,提高教学效率。
比如,在讲解frontpage时学生只会做题而不会建网站,可以把这部分教学修改为:“建站规划”“初建网站”“网站优化”“动态网页”“网站发布”等。
通过这样的优化教学结构学生对建设网络家园就有一个系统的掌握,能够完成一个优秀的作品。
教师也要从原来的角色转变过来,不再是一个技术的教导者,而应成为一个能力的引导者。
不再囿于传播知识,而更多的应该在学生面前体现怎么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只有这样,才能引领学生,指导学生。
2.2利用现代化教学设备。
使用现代化教学设备进行教学有利于提高信息技术的教学质量。
进行信息技术教学不只是要讲解好教材上的内容,因为如果单纯地对教学内容讲解会使得课堂十分枯燥,学生学习的热情降低。
要营造好的教学气氛,提高中职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学习就要从其兴趣着手,使用现代化设备,通过视觉和听觉等刺激激起学生的好奇和兴趣,使得学生能够主动参与到学习中来,让学生掌握信息基础知识,还能把这些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在使用信息技术解决现实问题中,学生学习的欲望也会得到提高;另外,教师在计算机应用教学的过程中,对信息技术的讲解要有针对性,让学生有目的有方向地学习知识。
2.3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在中职计算机教学中,信息技术是计算机应用的主体,学生应该对基础的知识加以掌握,形成好的学习习惯。
在学习信息技术过程中,要掌握很多的技术知识,好的学习习惯能够促进学生学习效率的提高,加上教师的辅导,学生就能更好的掌握信息技术知识。
要培养学生好的学习习惯,关键在于培养学生学习热情以及其动脑能力,学生要敢于提出问题,自主解决问题,把理论知识和实践结合,更加深入的理解信息技术知识。
在选择教学方法上,教师可以采用分层教育,从学生实际的信息技术知识水平出发进行分层教学。
改革传统的信息技术考试方法,把信息技术考试分为笔试和实际操作,通过不同的方法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检验,总结学生的优势和不足,促进教学效率的提高。
2.4转变传统的教育观念。
在运用现代教育手段进行信息技术教学的过程中,应该说,观念的转变是根本性的变革。
信息化教学模式是针对传统教学模式的不足而提出的,是适应21世纪人才培养的素质需求而发展起来的,作为教师应该从教学的实际情况出发,以系统的方法兼容各种教育理论的精髓,来构建信息化教学模式。
分析企业财务信息化管理目标管理论文
信息风险。随着互联网的不断更新会导致市场许多信息不精准,最后可能在并购方与被并购方在获取信息方面带来了信息滞后的问题以及不能合理的选择调查对象,信息风险由此产生。
第1:企业并购财务风险防范措施。
摘要:在经济全球化的影响下,在我国不断完善的市场经济体制下保障了经济不断地向前发展,企业并购已然成为经营企业的一种常态。
但是,目前我国就企业并购理论和实践的研究较之国外还不完善,尤其是在企业并购财务风险方面的研究,并且严重牵制着我国企业并购活动进行的进度。
此文通过大量的文献参考,首先对企业并购及财务风险的概念进行详细的概括和描述,其次分析并购可能给企业带来的各种形式的财务风险,提出了企业并购财务风险的防范措施。
关键词:财务风险;防范;企业并购。
一、企业并购及其财务风险分析。
(一)企业并购的动因1、经营协同效应同行业企业并购中,企业并购优点之一就是扩大其生产规模,一定程度上降低企业的相关成本,使企业的源源的不断地增加需求同时也降低了原材料的成本,由于当今网络时代已经成为社会的主流并购双方充分运用网络资源并源源不断的更新消息,从而大大的降低了企业的营销费用。
更新新产品,不断向新的领域拓展其业务。
企业横向并购时,只有有效的掌握整个行业的生产经营权,在节约成本方面拥有很大的优势,就能增强抗风险的能力。
2、管理协同效应企业可以充分考虑那些发展前景相对较好的企业,但是管理不健全,经济效益低下的企业进行收购,充分利用企业自身的管理方法对企业经营进行有效的管理,只有大大提升企业的生产效率,改善收购对象的经营管理,大大提高使双方生产效益。
3、财务协同效应企业并购后可以充分的利用被并购企业的闲置资金,因此会给企业有足够的现金流运转,而且并购后企业的生产规模扩大,资金会通过各种渠源源不断地流入到企业中,因而企业要想保持长久的发展必须考虑潜力相对较大的企业进行并购,从而能增加收益。
(二)经济动因。
1、企业战略重组影响企业并购能否顺利进行的另一个重要因素是外部环境的变化。
当前市场环境变化异常,而且国外许多国家还处于经济危机中,经济发展相对不是很稳定,在这种激烈的竞争环境下,企业必须制定出长远的企业发展战略及发展目标。
2、多样化经营为了获取更多的利润,减少投资风险,企业会选择多元化经营。
多元化经营的优点是可以将风险分散到其他产品中,其中混合并购的一大优点就是将其风险分散在不同的领域。
3、收购低价资产在企业并购前期,并购企业只有充分的对目标企业进行资产评估才能将并购风险降到最低,在评估的过程中会出现对某项资产评估较低,因此在收购过程中,收购方会获取暴利。
这就是企业为什么积极并购的原因。
但是这种情况发生的概率很小,需要并购企业对目标企业和市场深入了解。
(三)企业并购风险及其类型。
信息风险。
随着互联网的不断更新会导致市场许多信息不精准,最后可能在并购方与被并购方在获取信息方面带来了信息滞后的问题以及不能合理的选择调查对象,信息风险由此产生。
形成信息风险的原因来源于两方面:一是信息不对称;在互联网占主流的今天,由于部分企业信息更新较慢,相对而言收集信息的能力也很弱,企业的生产效率也不会很高。
二是信息决策的失误,企业领导者不能及时掌握外界的有利于企业发展的信息,在决策上不能正确的引领员工向前发展。
市场风险。
当前我国资本市场存在许多问题,基础建设不完善,将给企业并购结果造成不确定性,企业本身由于对市场的认识不足也会发生无法适应市场的变化。
财务风险。
其特点表现为并购企业进行并购时没能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对自身的资金结构做出合理的规划以及没能对并购时突发事件做好防范政策,因此导致了在并购过程中不得不支付较多的资金。
二、企业并购各类风险的概述及其产生的原因。
(一)企业并购的定价风险。
定价风险主要是指评估目标企业价值的风险。
并购企业必须运用科学合理地评估方法对企业的资产价值和盈利能力水平进行有效的预测,其并购价格不能过高。
倘若过高的评估目标企业的价值,而且超过了并购企业本身承受的经济范围之外,就算目标企业在并购后有很好的收益率。
企业定价风险的生成因素:1、价值评估信息不对称企业双方在并购的过程中,并购企业与目标企业在信息方面存在着很大的差异性。
造成信息差异性的原因有很多,例如,企业信息精确度不高,反应不及时,容易给企业某些管理决策带来误导,包括企业年末季末在财务报表方面所做的变动这些都会对信息造成很大的偏差。
2、价值评估体系不健全现阶段拥有一整套完善的管理机制很困难,在我国,企业惯用的收购价格的方法一直都是资产价值加上股权转让价格或一定溢价的交易价格方法,此种研究方法不具有准确性和科学性,资产的时间价值并没有充分的考虑进去。
(二)企业并购的融资风险。
资金供应风险:并购筹集资金的多少直接影响到企业并购能否顺利进行。
如果企业没有足够的资金来支付时,不得不推迟或者放弃并购企业计划。
而且,资金对企业并购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如果资金运作不当,财务风险会不约而至。
融资提前,企业不得不多支付超出这段时间的利息,企业并购成本由此超出了预算的范围之内。
并购中融资风险生成因素:1、资金的支付方式安排不合理现金是目前企业并购融资和支付使用最广泛的一种支付方式,主要原因是现金流通相对其他付款方式较灵活。
对于并购企业来讲,资金自始至终都起到关键的作用,融资对并购企业来说也是一大难题,许多并购企业采用向银行筹集资金来支付,由此给并购企业还在本付息方面上带来了非常大的压力,并购企业财务危机随时可能产生。
其次,在企业进行融资时,其融资结构未能得到合理的规划。
2、融资渠道过于单调选择恰当的融资方式能增加企业并购成功的'几率。
如果融资方式选择多样性,合理化,就会避免给企业带来不必要的财务风险,最好的结果则是使并购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利益最大化。
(三)并购支付风险。
与融资风险有密切的联系。
现金支付的付款方式会受到企业自身资金规模的限制,如果企业资金不足,企业需要向银行以及企业金融投资机构筹集资金来完成企业并购。
并购支付风险生成因素:现金支付方式产生的各类风险。
假如并购企业所支付的资金远远超过了企业支付的范围之外,必然会发生并购支付的财务风险。
并购能否成功不但受到并购企业资金多寡的影响,其中企业是否有能力进行并购也是影响企业顺利进行的因素之一。
有的企业发展目标与企业的实际发展能力不匹配,这样很难进行企业并购,此举动大大的增加了目标企业的税收负担。
三、企业并购财务风险的防范。
(一)并购定价风险的防范。
1、尽量消除信息不对称对目标行业采用科学合理的方法进行资产评估,首先,并购企业要在能够保证自身数据真实性的基础上,使彼此的数据完善,避免出现数据不对称的现象。
然而,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并购企业必须在并购之前对目标公司的财务状况、发展理念、市场地位以及经营状况等做一个详细的调查。
可以利用互联网这个便捷的网络工具,对目标公司的经营状况和业绩有一个全面的了解,确保在并购过程中目标公司提供数据的真实性,预防并控制在并购后因信息不对称而造成的定价风险。
2、审查会计评估报告在目标企业提供的各类资料中,审核财务报表是预防对目标企业的定价风险的首要任务,此外,不仅要关注报表内容,还要把报表与消费市场结合在一起进行审查。
在审核企业财务报表过程中要保证财务报表的真实性与完整性。
(二)并购融资风险的防范。
优化企业资本结构:良好的企业资本结构,可以最大限度的加快并购企业的预期计划的实施速度。
企业通过将流动资金和筹措资金进行有机融合,利用多元化的融资渠道,以确保企业自身的经济发展为基础,将完善的资本结构合理有效的运用到企业的财务管理方面上,在最短的时间内走上市场经济的正轨,获得理想的经济效益。
(三)并购支付风险的防范。
1、综合运用评估方法由于经济的不断发展市场上的资金流转,目前还在采用以现金支付的方式来支付企业并购的价款时,会存在着很大的风险。
然而为了可以大幅度的减少风险,企业要严格控制现金支付额度使其低于并购后能够为企业带来的效益。
使企业发展壮大。
2、对以往财务经营战略优化整合,提高并购企业的资产价值对于我国企业并购的经验教训总结,可见我国多数企业并购后面临倒闭的根源在于企业管理人员在没有充分考虑市场需求量的条件下,就一味地增加并购企业规模。
因此,企业在并购某个公司的时候,首先要明确现代的先进并购理念,充分展现产品并购给企业带来的促进作用。
在并购完成之后,就需要及时的对目标企业实施资源整合与管理,让所有资源达到最优化的分配,以便使企业真正向市场化的方向迈进。
为企业赢得更多的收益.
参考文献:。
[1]杨玉静.企业并购财务风险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财会学习.2014(1)。
[2]秦米媛.浅谈企业并购财务风险及其管理财会通讯[j].财会研究.(6)。
第2:内控视角医药企业的财务风险防范。
摘要:国内医药行业的发展和稳定的市场需求给了医药企业更大的发展空间。
但是由于受到市场因素的影响,医药企业在实际的生产经营过程中遇到的财务风险也在上涨。
因此,实现企业财务风险防范和管理工作已经成为了当前医药企业发展中的重要管理课题。
本文从当前医药企业实际经营和发展角度出发,以企业内部控制为视角,对医药企业财务风险问题及防范工作展开了进一步讨论。
关键词:企业管理;医药企业;内部控制;财务风险。
随着当前国家社会和经济的不断发展,国内企业面临的市场竞争环境也在逐渐加剧。
国内医药行业的发展对提高促进国内经济和社会发展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
近年来,国内新兴医药市场发展、人口结构变化、老龄化情况加剧等因素给国内医药行业的发展创造了更大的机遇。
如今,作为世界上的第一人口大国,我国医药行业的发展已经初具规模,并逐步跻身于世界制药大国的行列。
底,我国的卫生总费用支出为35312.40亿元,卫生费用在gdp中占比也保持着逐渐攀升的趋势,医药工业总产值在gdp中的占比已经上升到了4.06%。
国内医药市场需求的不断扩大和国内医药行业的快速发展给一样企业提供了更加有力的发展环境。
但是,随着市场因素对企业发展作用的加大,医药企业在发展过程中遇到的风险也在逐步增加。
为了加强医药企业自身的管理能力、应对当前企业发展经营中的各种风险,实现企业内部控制同风险防控的结合成为了当前医药行业管理改革中的重要手段。
一、医药企业经营特点及财务风险分析。
目前,我国医药企业的ipo持续走高,行业保持着良好的发展前景。
可以说,由于我国当前医药行业在发展过程中由于市场保持着较高的需求,且需求弹性较小,因此当前及未来一段时间内医药行业的发展都可以保持着较高的增长速度。
在这样的行业前景下,医药行业为了实现自身企业经济效益、附加值利润和市场占有量的增长,医药行业在实际的经营过程中企业生产规模和新产品开发中投入资金。
但是,由于医药行业本身受到科技水平和国家相关政策影响较大、企业扩大再生产中资金投入量多、企业新产品研发周期过长,导致了医药行业在实际的生产经营过程中面临着巨大的风险。
这些风险除了受到外部宏观经济大环境的影响外,最主要来源于医药企业在实际经营过程中缠身高的各种问题,尤其是企业资金上的风险,对医药企业生存和经营发展有着十分严重的影响。
例如,我国医药企业前期投入费用过高,在成本回收过程中就会面临着巨大的市场风险。
且企业出产的医药产品大部分将进入公共医院,可拓展的市场范围相对较小,随着行业的发展,市场竞争压力在逐步增长。
因此,为了尽量规避医药企业在生产经营和规模扩张过程中面临的投资、融资、资金回收等财务方面的风险,加强医药企业内部控制建设,实现企业财务风险防范及控制能力的提升成为了医药企业谋求进一步发展的重要保障。
二、内控视角下医药企业财务风险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医药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尚不完善。
内部控制建设是现代企业管理的重要手段。
制度是企业实现内部控制管理的基础,然而目前医药企业中面临的问题在于企业在现代企业管理框架中建立了相应的内部控制体系,但企业的内部控制管理制度尚未得到完善。
因此,在企业的实际经营管理活动中,由于缺少切实可行的制度体系,存在着管理混乱且极易发生风险。
浅谈现代企业财务信息化建设论文
企业是社会财富的创造者,是从事经济活动的盈利性组织。就这一点来说,企业生存的终极目标就是盈利挣钱。它利用为社会供给产品和服务的方式获取利润。归根到底,企业的目标就是获取利润。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企业生存的终极目标越来越受到企业管理者的关注了。如何在财务管理的范围之内制定科学合理的财务管理目标,是企业家们越来越重视的经济管理内容。在众多学者不懈的努力与实践的过程中,我国企业对财务管理目标的制定也越来越文秘站-您的专属秘书!重视了。现阶段,我国企业的财务管理目标一般会有如下几种:。
(一)企业利润最大化。
企业是以盈利为主要目的的社会组织,获取利润是企业所有经济活动的最终目的。在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中,除去企业经营成本及税收,剩下的部分就是企业的利润。利润是企业实施财务管理的首要目的,在市场经济环境中,企业以自身所具有的制度特征、管理理念、管理方法等为依据,以最大的努力去追求利润的最大化。通常情况下,我们判定一个企业的基本性质及发展目标的首要因素就是企业的财务管理目标。企业在设立初期就必须制定带有自身特点的财务管理目标,并以这个目标为核心开展企业的运营管理工作。企业管理目标的最终制定必须参考该企业的各项评估要素,这些要素包括:企业的组织机构、企业的资金构成、企业的控股方法、企业的基本性质、企业的商品等等。在现代社会中,随着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以及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企业的经营自主权也在不断扩大着,企业追求利润是符合市场经济发展要求的。所以,企业利润的最大化追求是符合市场经济发展趋势的,是众多企业实施财务管理的首要目标。与此同时,我国由计划经济转向市场经济也在很大程度上激发了我国企业经营管理的主动性,企业与企业之间的竞争也越来越激烈了。当然,企业追求利润最大化的同时也存在着或多或少的问题。特别是企业的经营过程中,在利润的驱使之下,企业很容易忽视投入与产出的比例,对投资风险的预期不够。资本理论的核心问题就是企业利润的最大化目标,企业在不断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的同时,很容易出现忽视社会利益、损害他人利益的情况。所以,在将企业利润的最大化作为企业财务管理的首要目标时,必须尽可能地避免决策短期化的情况,确保实现企业利润最大化的同时也不忽视社会利益的满足。
(二)企业股东权益最大化。
股东是企业正常运转所需资金的首要来源,股东资金是企业资金的重要组成部分。企业的股票价格决定着股东的财富数量。股东所拥有的股票量及所持股票的市场价格决定着股东权益最大化目标的最终实现。当股东所拥有的股票数量不变时,股票的市场价格就成为影响股东权益的唯一因素了。因此,要想实现股东权益的最大化,必须想尽一切办法提高公司的股票价格。在现代企业的管理机制中,企业的所有权与经营权也早就已经分开处理了,企业的经营者要对企业的拥有者负责,这一点决定了企业的经营管理者必须想尽办法实现企业财富的增加,这一过程也就是股东权益最大化的实现过程。现代企业的劳资结构决定了企业财务管理的重要目标就是实现股东权益的最大化。股东权益最大化符合现代企业两权分离的发展趋势,同时也有着较为明显的不足:首先,股东权益最大化目标的制定很容易造成企业运营方向的偏离,经营者很容易为了增加企业所有者的利益,而严重忽略企业的可持续经营。在企业的日常经营活动中,企业的经营者以对企业的所有者负责为经营目标,所有活动的最终目的都是尽可能地增加企业所有者的财富。所以,经营者在实际经营过程中很容易做出投机违法的事情,最终损害股东的利益。其次,股东权益最大化的企业目标实现范围比较小,并不具备代表性。股东权益最大化的目标比较适合已经上市的公司。但市场上已经上市的公司毕竟很少。没有上市的企业并没有参加到市场募资的活动中去,所以不能将股东权益最大化作为企业财务管理的重要目标。最后,股东的权益实际上并没有充分顾虑到广大小股民以及经营者的权益,只是将股东权益的最大化作为企业奋斗的目标,最终会造成企业利润分层问题的产生。
(三)企业价值最大化。
企业自身存在价值的最大化主要包括两层含义:首先,企业必须通过自身的合法经营活动,让企业的预期价值、潜在价值获得最大程度的提高,这些潜在的价值还包括:企业资产价值、市场品牌价值、无形价值、企业潜在的盈利能力等。企业价值最大化目标的实现离不开企业方方面面资产额的最大化。其次,企业必须在确保自身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上,实现社会、国家、集体利益的最大化。企业价值最大化的目标隐藏于我国公有制经济为主的经济体制之内,大型国有企业的控股人是国家和集体,国有企业的经营目标是为社会提供服务、为人民创造福利。所以,其企业价值最大化的实现带有一定的社会必然性。与此同时,在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的过程中也比较容易忽略企业自身的盈利能力,造成行业垄断的出现,在很大程度上压制了其他企业的生存空间,违背了市场经济公平竞争的原则。
二、实现财务管理目标的措施。
规划。其次,在企业的生产经营过程中,必须切实提升资产的利用率。企业要想实现其所制定的财务管理的目标,就必须想尽一切办法提高经营管理活动的效率,提升资产利用率,同时让企业闲置的资产、资金活跃起来,这样一来,一方面可以实现企业成本的减少,另一方面可以实现企业利润的增多。最后,实施财务管理有利于企业成本的减少。企业盈利的实现离不开企业成本的减少。在确保企业正常运营的基础上,切实提升企业的劳动生产率,同时最大限度地提高企业资产价值,最终实现企业的财务管理目标。
首先,财务管理信息化有利于企业资金成本的降低,有利于企业运作效率的提高。相较于传统的财务管理模式,财务信息化更多地是将数据信息转换成网页数据,可以最大限度地为相关工作人员提供方便。需要的财务数据可以随时随地在网页上查找,突破了时间、空间的限制,有效实现了在线、远程、分散及移动等办公模式。利用网络财务管理工作变得更加便捷高效了,同时也实现了企业运作成本的降低。电子货币是财务管理信息化过程中的一项特别重要的内容,以电子货币替换纸质票据,有效提高了资金周转的效率,实现了企业成本的减少。其次,财务管理信息化有利于管理信息的统一,有利于资金使用效率的提升。财务管理的信息化实现了财务管理工作的远程操作。企业的相关财务资料可以通过网络实现远程传输和审计,为财务工作者及时、准确地储存财务信息提供了方便,与此同时,还可以统一配置闲散资金,使用这些资金为企业创造更多的财富,切实提升资金的使用效率。利用网络采购、支付、结算等方式还可以提高财务信息的价值,企业管理层可以通过资源共享做出更加科学、更加符合市场发展规律的战略决策,确保企业的可持续发展。然后,财务管理的信息化可以提高企业资金的安全性。现阶段,企业的财务管理机构普遍使用了网上银行,在网上进行经济交易活动都会存有交易信息,同时会保有每一笔费用的使用信息,这些数据保障了企业资金的安全性。与此同时,在网上进行交易的时候,财务工作者不需要出门在银行外排队办公,很大程度上节约了工作时间,也降低了票据损失的概率,确保了财务工作的安全性和方便性。最后,财务信息化可以实现财务信息共享,有效提升流程的时效性。财务管理的信息化通过网络的形式实现了企业财务的动态管理。实现企业信息共享之后可以实现部门之间的连接,有助于实现企业部门之间的协作共赢,防止信息不对称现象的出现。财务管理的相关软件可以有效收集各个部门的财务信息,然后综合分析,分类管理,对每一笔经济项目都适时跟踪,确保了管理流程的时效性。
四、结束语。
企业财务管理是企业管理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实施企业财务管理首先必须解决企业财务管理的目标问题。经济全球化使得企业的财务管理工作信息化的过程变得更加急迫。在重视企业财务管理信息化的同时也必须重视财务管理的内部控制工作。本文从企业实施财务管理的目标、实现财务管理目标的措施、企业财务管理工作的要点等方面论述了企业实施财务管理工作的重要性。
文档为doc格式。
会计信息化与企业财务管理探讨论文
摘要:从业务流程角度出发,考察高校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中出现的问题,再将信息化与流程再造结合起来,给出解决问题的办法。介绍了高校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阶段模型。对流程再造理论的核心思想和原则进行介绍,探讨了将流程再造应用于高校管理中的原因、方式和内容。分析了流程再造和信息化之间的关系,流程再造在信息化建设各阶段中的地位和作用,以及流程再造和信息化对组织的结构、文化和人力资源构成带来的影响。
关键词:高校;财务;管理;信息化;流程再造。
一、我国高校财务管理信息化发展阶段理论。
信息化本身是一个动态发展的过程。具体到高校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同样有其自身发展规律可循。研究高校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的发展阶段理论,有助于高校认清自身信息化建设的现状和所处阶段,为未来的发展指明方向。
1、诺兰信息化发展阶段模型。
诺兰模型是为信息系统规划所制定的框架,它阐明了信息系统的成长曲线是s型曲线,并提出了信息系统成长的六个阶段。即初始阶段、传播阶段、控制阶段、集成阶段、数据管理阶段和成熟阶段。在初始阶段,组织中开发了应用于某个具体功能的应用程序,各部门逐步应用了针对本部门工作的管理软件来降低成本。在传播阶段,信息技术的应用范围越来越广,信息化对办公方式的改变被越来越多人接受。管理者也开始关注信息化带来的经济效益。在控制阶段,“控制”成为一种需求,管理者和各部门用户共同规划组织信息化的发展,对信息系统进行集中控制。在集成阶段,经过前三个阶段的发展,组织内各部门都有了各自独立的管理系统。在这一阶段,利用网络技术和数据库技术,分散独立的管理系统被整合为一体化的解决方案。在数据管理阶段,建立数据管理体系和数据通用标准,对信息系统数据进行统一的管理和应用。管理者对组织中的信息化建设进行全面评估和规划。最后,在成熟阶段,对数据资源进行战略规划,更有效的利用数据资源,提升组织的竞争力[1]。
2、我国高校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阶段模型。
诺兰模型的正确性和预见性后来被全球很多企业的信息化建设过程所证实,该理论已经成为描述企业信息化建设发展阶段的工具。高等学校财务信息化建设是教育信息化的一部分,必然遵循一定的发展规律,呈现诺兰模型中描述的阶段性特征[2]。同时,由于诺兰模型提出的时间和背景与我国高校财务信息化建设的环境相比较,发生了很大变化。因此,应该在结合高校财务管理信息化自身特点的基础上借鉴诺兰模型,找到适合高校财务管理信息化的发展阶段划分方法,并对各发展阶段的目标、内容和可能出现问题做出相应的规划。首先,要对高校的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进行统一规划,信息化建设是一项综合性的系统工程,需要管理者站在全校的高度进行规划和设计,没有统一的规划作为支撑,信息化建设难以取得成功。其次,高校的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具有阶段性,各发展阶段具有自己的内容和特点,并未作为进入下一阶段的基础,循序渐进,不能片面追求发展速度。第三,高校应当对自身进行合理的定位,认清本校所处的发展阶段,这样才能使信息化建设更加合理更符合本校的实际需要。综上所述,以诺兰阶段模型作为理论基础,结合高校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的实际,本文将高校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划分为三个阶段,即单项业务引人阶段、各部门系统化集成阶段和学校整体系统化集成阶段[3]。单项业务引人阶段,对应诺兰模型中的初始阶段和传播阶段,为高校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打下基础。随着个人电脑和网络的普及,特别是微软office系列应用软件的使用,高校中的财务管理人员也逐步把手工完成的工作用信息化的方式来完成,特别是重复性强、相对独立并且易于实现的业务。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由财务部门内部主导完成,为后两个阶段的发展打下基础。各部门系统化集成阶段,对应诺兰模型中的控制阶段和集中阶段,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在上一阶段中,信息化给工作带来的变革,工作效率得到了提升,信息化的理念逐步深入人心。同时上一阶段中存在的问题也显露出来,设计和开发时缺乏前瞻性、专业性的管理软件不能适应工作中新的变化和需要。在高校扩大规模、财务部门工作量增加的情况下,各自独立的管理软件数据冗余、准确性差的弊端更加凸显。为了解决以上问题,在这一阶段中,如何将分散在各工作岗位或工作流程中独立的管理软件进行集成和整合,形成财务部门统一的管理信息系统,是高校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的主要方向。为了实现以上目标,需要对财务部门的业务流程进行详细的分析和梳理,在此基础上进行设计和开发,使工作效率进一步提高。这一阶段对财务人员信息化素质水平更加重视,高校普遍建立信息中心等部门对本校的信息化建设提供支持。学校整体系统化集成阶段,对应诺兰模型中的数据管理阶段和成熟阶段,是高校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的最高阶段。在这个阶段中,高校将站在更高的层次统一规划包括财务管理在内的全校的信息化建设,建立校级的信息化工作指导小组或者cio机制。面对上一阶段产生的信息孤岛现象,从认真研究高校教学、管理的业务流程和服务对象入手,协调业务流程中各部门之间的关系,建立健全相应政策和规定,应用新的信息化技术手段,统一制定数据格式和各管理系统之间的接口,使信息能够在各部门之间充分流通和共享。最终实现高校信息化的目标,使高校教学、科研和管理现代化、规范化,为广大高校师生服务。
二、流程再造理论在高校财务管理中的应用。
1、流程再造理论简介。
企业流程再造(businessprocessreengineering),简称bpr,哈默和钱皮在《改造企业――再生策略的蓝本》一书中对流程再造的定义是:“业务流程再造就是对企业的业务流程进行根本性的再思考和彻底的再设计,从而获得可以用诸如成本、质量、服务和速度等方面的业绩来衡量的戏剧性的成就”。(1)流程再造的核心思想流程再造的核心思想是打破企业按职能设置部门的管理方式,代之以业务流程为中心,重新设计企业管理过程,从整体上认识企业的作业流程,追求全局最优,而不是个别最优。传统的层级制管理机制是各职能部门层层分工形成的“金字塔”型组织结构,整个业务流程被分解开由各部门分别完成,关注的是职能管理和职能部门的精细化、专业化。用三角形来代表传统的组织结构,组织中的绝大多数人位于三角形的下部,科层制的管理向上延伸。这种类型的组织往往由一系列“子组织”构成。这些称作职能部门的“子组织”由拥有专业技能的人员组成。流程再造的核心思想是把“流程”作为关注的重点。打破面向职能的科层制组织结构和职能分工的界限。建立面向客户、市场的业务流程体系,实现从传统面向职能管理转变为面向流程管理,建立扁平化的流程型组织结构。(2)流程再造的基本原则流程再造过程中需要坚持的三个基本原则是:以流程为中心原则、以人为本的团队式管理原则和以顾客为导向原则。以流程为中心原则。指的是把原本层级组织结构中以部门和分工为中心转变为以业务流程为中心,坚持以流程为向导,调整组织内部部门的办事方式和任务,协调处在业务流程中各部门之间的关系,使业务流程的方向直接指向顾客。以人为本的团队式管理原则。传统的层级组织结构中,管理的方向是垂直的,领导制定计划、分配资源、安排下属工作,下属对领导负责,保证质量按时完成工作,他们不关心其他个人和部门的工作,忽视整体的业务流程的完成情况。以顾客为导向原则。顾客是组织或企业业务流程的服务对象,业务流程为顾客创造价值。在流程再造过程中,应当以顾客的'需要和诉求作为导向,从顾客的角度出发分析、设计业务流程,使之真正为顾客提供便捷、满意的服务,为顾客创造价值[4]。流程再造的三个基本原则是相互依存互为前提的,在流程再造的实施过程中,需要以客户为向导来规划流程,那么就需要打破原有的组织形式和管理方式,以流程为中心并且使用团队式的管理方式取而代之。
2、流程再造在高校财务管理中的应用。
高校的财务管理中存在诸多业务流程,离不开对流程的设计。把流程再造理论和高校财务管理结合起来,对提高我国高等教育质量和提高高校财务管理水平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把流程再造理论中以流程为中心的思想应用于高校财务管理,有助于我们发现管理工作中的薄弱环节和不足,有针对性的进行改造,以建立合理、高效的业务流程,实现高校财务管理水平的提高。对现有流程改造的重点是增进服务水平和提高工作效率,理顺管理工作中各项业务流程,减少非增值环节。具体来说就是用esia代表的四个字:清除(eliminate),简化(simply),整合(integrate),自动化(automate)[5]。清除,主要指清除业务流程中的非增值环节,重新审视和设计业务流程,其中一项非常重要的内容就是消除非增值活动。简化,对流程进行简化。使业务流程科学合理。整合,将业务流程中原本分散在不同部门、由不同员工完成的工作,通过流程的合理设计,整合为单个部门、单个人员或者以团队的方式来完成。自动化,体现出信息技术在流程再造中的重要地位。在业务流程的改造中充分运用信息技术,使财务管理人员从大量繁杂数据的桎梏中解脱出来,并确保数据的完整性和正确率。建立团结协作高效的管理团队。流程再造理论中的另一个重要原则是建立以人为本的团队管理模式。我国高校目前普遍存在的以职能为中心的科层制组织结构已经不能很好的适应业务流程再造的需要。近年来,我国各高校都准备进行或者正在进行内部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改革,如管理机构大部制改革、二级学院制改革等,这些改革降低了组织的管理层次,增加了管理围度,使组织扁平化。各职能处室的管理边界变得模糊,加强了各部门之间的沟通。决策权的下放,增强了管理人员的责任意识。这些改变都迎合了高效业务流程再造的需要,把流程再造理论和高校管理体制改革结合起来,才能更好的促进学校的改革发展,使改革的成效发挥出来。关注于流程的管理团队必须是一个学习型的团队。流程管理使工作中各部门间的交流和沟通增多,对流程负责的整个团队需要对工作进行整体的了解,这就促使员工加强学习新的知识和技能。革新高校管理理念,增强服务意识。我国高校的管理体制长久以来参考了政府管理体制的模式,由此带来“官本位”思想盛行,高校行政权利泛化等弊端。同时,高校所处的环境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高等教育已经从以往的“精英化”转变为“大众化”,高校教育资源的配置方式也从计划经济模式转变为市场经济模式,高校之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陈旧的高校管理理念已经不能适应新的机遇和挑战。以顾客为导向是流程再造理论的核心原则。满足客户的需求、为客户创造价值是业务流程设计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高校财务管理面对的“顾客”最主要的组成部分是学生和广大教职员工。“顾客”的发展是高校发展的前提,“顾客”对服务的满意程度是衡量高校管理水平的重要标准。重新审视高校管理所面对的顾客群体,从满足他们的需要,为他们创造价值,提供更优质的服务的角度出发,是转变高校管理理念的一条有效途径。
高校财务管理信息化和流程再造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关系。流程再造是一种管理思想,它能够使高校财务管理在业务运行和团队建设方面发生根本的变革,这些改变正与信息化建设现阶段的发展需要相契合。信息化的发展又为流程再造提供了动力和技术支持,成为流程再造取得成功的保障。高校的管理者需要统筹规划、统一建设,实施对学校整体的信息化集成。而集成的依据应当以工作流程为重点,因为管理工作通过业务流程得以实现,正是业务流程中的一系列活动将各部门、管理人员和顾客联系起来,组织在业务流程中为顾客创造价值。高校财务管理信息化和流程再造理论的结合对高校管理部门的组织结构、管理文化和管理人员团队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些都需要把流程再造和信息化建设结合起来,以使高校信息化建设的功能和优势得到充分的发挥。
参考文献。
[1]richardnolan.“managingthecrisisindataprocessing”.harvardbusinessreview57(2):115c126.
[2]李韶驰.基于诺兰模型的党校信息化发展阶段及趋势分析[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2(1):173c174.
[3]仇小微,黄芳.浅谈诺兰阶段模型对高校信息化阶段划分的启示[j].企业科技与发展,2007,(14):13c14.
[5]佩帕德,罗兰.业务流程再造精要[m].北京:中信出版社,2003.192.
分析企业财务信息化管理目标管理论文
摘要:企业财务战略管理作为企业战略管理的一个重要方面,决定着企业资源的合理配置和有效使用,也决定着企业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培育和提升,对企业的可持续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
企业财务战略管理是企业管理的重要内容之一。要对企业实行有效的财务战略管理,就必须对企业财务战略进行分析。对企业财务战略的分析主要是对企业财务战略管理环境的分析。企业财务战略管理环境是环境的一个子系统,它具有环境的一般共性,又因与企业财务战略管理活动紧密联系而具有自己的特点。
在现代复杂多变的企业环境中,财务战略环境与企业财务管理之间的关系极为密切。无论何时,企业财务活动的健康运行离不开其赖以存在和发展的社会环境和企业自身条件。财务战略管理环境是由外部环境和内部环境组成的'统一有机体,不管是企业外部环境还是企业内部环境,其许多因素的变化对企业资金运行流动都有直接或间接的影响作用。分析和预测这些环境因素的变化和影响是企业制定、部署财务战略的重要依据。具体来说,经济因素是影响财务战略的主要因素;政治因素和法律因素有着变动不定的性质,在不同国家和同一国家的不同时期所起的作用不同;社会文化教育因素则直接影响着财务战略管理人员的素质和业务水平;企业自身的财务战略管理体制、内部监督管理以及经营水平和财务状况等直接影响着财务战略管理的质量,甚至整个企业的战略规划。
(一)财务战略管理中的“马太效应”明显。
重视财务战略企业的整体经济效益明显好于不重视的企业;企业在制定和执行财务战略后的经济效益较以前有明显的提高。这是“马太效应”在企业财务战略管理中的具体体现,即越是经济效益好的企业越重视财务战略管理,而越重视财务战略管理,企业的经济效益就越好;反之亦然。这说明,制定和执行企业财务战略是非常必要的。
一个规范的、全面的财务战略管理过程分为三个阶段,即战略制定、战略实施和战略控制,这三者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缺一不可。从国内一些企业的经验看,他们在制定财务战略的阶段投入了极大的热情和资源,请知名的咨询公司进行调研策划,进入实施阶段后由于工作的复杂性和投入的进一步加大则热情减低,特别是实施中遇到较大困难时就会热情大减,于是财务战略管理轰轰烈烈开场、冷冷清清收场的现象屡见不鲜。
(三)企业的财务战略与其他职能战略整合性差。
公司战略作为企业最高层次的战略,侧重于从全局出发确定企业业务经营范围并进行资源配置;职能战略则是由研发、生产、营销、财务、人事等职能部门根据公司战略的要求制定出本部门的目标和规划,是公司战略的具体化。财务战略需要以公司战略为依据,不得与公司战略目标相左。一些企业的战略体系中存在着企业财务战略与企业总体战略、其他职能战略整合性和协调性差的问题,突出表现在目标相左、本位主义严重、相互扯皮、协调难度大,这样财务战略管理的整合性优势和管理效果必然受到影响。
(一)加强财务战略的实施与监控,纠正“虎头蛇尾”型的财务战略管理。
如果没有财务战略的实施与监控,财务战略也就无法得以有序地推进,也就无法保障企业内部各个经营单位的财务行为沿着企业整体利益最大化的目标轨迹整合、协调与高效地运行,最终势必伴随着内部各个经营单位间权责利目标的逆向,使整个企业的资金运行陷入混乱、低效的状态。由此一来,财务战略目标的实现也就失去了根基。因此,能否依据企业战略目标与财务战略规范,制定有效的财务战略,以期规范、指引、控制与督导企业内部各个经营单位的财务组织与管理行为,意义至关重大。
(二)实施全面预算管理,改善财务战略与其他职能战略的整合性与协调性。
战略是目标与方向,政策是推进战略实施的行为规范与判断取向标准,预算控制则是将战略目标与政策规范落实为具体的行动方案,并使之实现的保障与基础。由于全面预算管理“横到边,纵到底”所特有的全面性和广泛性,它能使财务预算与生产预算、销售预算等其他职能预算紧密结合,从而有利于解决财务战略与研发、生产、营销、人事等职能部门的战略目标相左、本位主义严重、相互扯皮、协调难度大等问题,使两者之间有机结合、紧密联系,充分发挥出企业战略管理整合性的优势。
(三)不断提高企业全体员工的财务风险意识。
现代企业已经不能再像传统企业那样,只要求提高企业高层决策者及财务管理人员的风险意识,而是应该让企业全体员工都要树立危机意识,提高全体员工的财务风险意识。建立和不断完善财务管理系统,设置高效的财务管理机构,配备高素质的财务管理人员和企业员工,健全财务管理规章制度,强化财务管理的各项基础工作,使企业财务管理系统有效地运行,以适应不断变化的财务管理环境。
参考文献:
[1]张建涛.现代企业战略管理创新[m].广州,中山大学出版社,2007。
[2]孙茂竹,王艳如.不同生命周期企业财务战略探讨[j].财会通讯,2008.1。
[3]赵烈等.企业可持续发展能力及其提升[j].经济学研究,2007.5。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云计算对中小企业财务会计信息化的影响论文
“云会计”的应用是现代信息科技不断发展的重要结果,中小企业为了完善自身的会计工作,必须要在会计信息化背景下有效应用“云会计”。而“云会计”的应用包含诸多方面的内容,其难度较大。当前,我国中小企业在“云会计”应用方面还存在很大的问题,对“云会计”的认识度不高、相关人员缺乏专业的知识和能力、缺乏严格的监督管理等都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会计信息化背景下中小企业对“云会计”的应用,因此必须要通过相应的措施来提升中小企业对“云会计”的应用,以进一步完善中小企业的会计工作。
一、会计信息化下的中小企业“云会计”应用存在的问题。
(一)对“云会计”的认识度不高会计信息化是在科技信息不断发展背景下产生的,而“云会计”更是对企业的会计工作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当前,会计信息化背景下中小企业“云会计”存在的重要问题就是对“云会计”的认识度不高。中小企业管理者缺乏现代化的思想,对“云会计”的重视度不足,难以在实际工作中强化其应用。另一方面,由于中小企业将主要的精力集中于生产和发展方面,对会计工作存在轻视性,因此没有在“云会计”的发展方面给予必要的关注,相关的投入成本也较低,使其发展存在滞后性。(二)相关人员缺乏专业的知识和能力不管是实现会计信息化还是“云会计”,都需要较强的专业性,当前我国中小企业会计从业者还缺乏相应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一方面,很多中小企业会计从业人员的学历水平较低,其日常工作只是进行简单的.记账,甚至一人身兼多职,难以对会计信息化进行全面的学习,使得“云会计”难以在中小企业中得到有效的应用。另一方面,大部分中小企业在发展的过程中,难以对其会计人员进行全方位的培训,也没有从花费必要的成本从外部引进专业化的会计人员,使得现有会计人员的整体素质停留在较低的层次,这也使得中小企业在会计信息化背景下难以有效应用“云会计”来促进企业的发展。(三)缺乏严格的监督管理企业的会计工作必须要在严格的监督管理下才能发挥作用,尤其是在会计信息化背景下,监督管理显得尤为重要,当前大部分中小企业在应用“云会计”的过程中还缺乏严格的监督管理制度。一方面,由于会计信息化的发展速度较快,而“云会计”更是建立在会计信息化基础之上的,所以企业现有的制度难以跟上其发展速度,因此显得监管不到位。另一方面,大部分中小企业目前还没有建立其完善的会计财务等监督制度,且缺乏严格的外部监督,使其会计信息化尤其是“云会计”的应用程度较低,在仅有的应用中也显得较为肤浅,存在的问题较为明显。
二、会计信息化下的中小企业“云会计”应用的对策建议。
(一)提升对“云会计”的认识度在会计信息化背景下,中小企业必须要首先提升对“云会计”的认识度才能强化对其应用能力。一方面,中小企业管理者要从实际工作出发,提升对“云会计”的重视度,并主动参与到“云会计”的应用中,在企业内部营造出良好的会计信息化氛围。另一方面,要促使中小企业在发展的过程中,抽出必要的资金和成本用于对会计信息化的研究,并逐步增强对“云会计”的应用,树立长远的发展目标,将“云会计”的应用视为中小企业一项重要的工作。(二)强化相关人员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提升从业人员的素质是强化中小企业“云会计”应用的关键举措。一方面,中小企业要在现有的基础上提升对会计人员的培训力度,使其充分掌握会计信息化和“云会计”的相关知识和技能,并对培训的效果进行严格的考核,提升培训效果,为“云会计”的应用奠定基础。另一方面,中小企业要建立完善的激励制度和薪酬制度,从外部引进一批专业化的会计人才,为现有的会计人员团队注入新鲜的血液,为会计信息化背景下中小企业“云会计”的应用提供人才保障。(三)完善会计监督管理政策一方面,中小企业要根据会计信息化的发展,对现有的会计制度进行修正和完善,使其能够充分满足会计信息化及“云会计”的发展需要,为其应用提供监督管理制度层面的保障,为中小企业的“云会计”应用保驾护航。另一方面,中小企业在会计信息化背景下,积极学习和借鉴其他企业“云会计”应用的经验及会计监督管理政策,根据自身的发展需要对其进行修正和完善,并实时修正和完善企业自身的会计监督管理政策,进而能够使得中小企业在会计信息化背景下能够不断强化对“云会计”的应用能力。
三、总结。
从会计信息化背景下中小企业对“云会计”应用存在的问题来看,必须要从提升对“云会计”的认识度、强化相关人员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完善监督管理政策等角度出发来提升中小企业对“云会计”的应用能力,以完善其会计财务工作,进而促进中小企业的健康长期发展。
参考文献:
云计算对中小企业财务会计信息化的影响论文
会计信息化就是要通过网络技术的支持来实现会计业务的全面信息化。作为现代化企业管理信息系统中的核心模块,会计信息系统具备强大的实时控制功能,从而确保了信息公开和数据共享,使财务人员能够更及时地为企业的经营管理提供科学的财务依据。
推进我国国有企业财务管理信息化的思考管理论文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旧的传统的财务管理模式越来越不能满足经济发展的要求,尤其是加入wto后,全球经济的一体化使中国的经济环境发生了很大变化。为了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促进企业管理现代化,增强企业市场竞争力,必须进行信息化建设。这是我国国有企业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必经之路,也是中国经济实现管理变革的要求,而财务信息化是这种管理信息化变革的核心。
(一)传统的以资金运动为对象的财务管理模式无法适应信息化条件下的经营管理要求。
在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企业信息化建设大多是基于开放式的网络体系,并结合企业经营模式和管理模式的变革对企业信息系统进行重构。企业的信息系统不再局限于企业内部信息流通畅的封闭式系统,而是与企业所处的行业供应链各个环节保持内外信息流通畅的开放式系统。一些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努力做到了产品销售规模的增长,但经济效益却逐年下降;一些企业费尽心机开发出的新产品完工投产后,往往设计成本偏高,市场无法接受其销售价格进而导致停产,使得企业蒙受了极大的经济损失。这些情况的出现,缘于企业管理者仍局限于传统的以资金运动为对象的财务管理模式,没有及时进行企业财务信息化建设,这种落后的传统财务管理手段阻滞了企业资金管理水平的提高。
当前,我国国有企业改革发展过程中面临的重要问题之一就是企业内部财务会计信息失真。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管理者的决策,造成对财务资金管理的失控。随着市场竞争的日趋激烈和国有企业改革的不断深化,传统企业财务管理体制、资金运作方式、监管手段等方面的弊端愈加突出,特别是在一些大的国有企业中,其资金的集中管理和内部多级法人资金分散占用的矛盾日益突出,子公司多头开户现象较普遍,资金失控,投资随意性大,使用效率低下。此外,由于受内部人为控制的影响,会计核算不准,报表不真实,有时合并的会计报表掩盖了子公司的实际经营状况,账物不符,造假账问题突出,盈亏不实的现象比比皆是,从而加大了国有企业的经营风险。
信息化是现代企业发展的一个大趋势,信息技术的发展和应用使得企业由传统的经营模式逐步转向电子商务等新兴模式,同时要求在管理方面进行企业全过程的重整和组织结构改革。因而,一方面,企业财务管理要适应企业信息化管理的要求;另一方面,企业财务管理也要支持企业信息化管理的要求。企业利用信息技术进行财务管理其意义不仅在于解决手工操作劳动量过大等问题,而且要改变传统的企业财务管理手段。因此,仅实现了财务管理信息化还不够,关键是要以此带动企业管理水平的提高,从而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当前,推动我国国有企业财务管理信息化是新形势下参与市场竞争,走向国际化的必然要求。国有企业应立足自身优势,充分挖掘自身潜能,运用信息技术、互联网、电子商务等现代化的管理手段,推动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改造企业原有的落后的财务流程和运作模式,以成本、效率为核心,全面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我国国有企业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工作的总体水平还比较低,处在起步阶段,甚至比不上国内一些民营企业。尽管当前一些大企业对应用信息技术手段加强财务的集中统一管理已有了进一步认识,但是,我国企业信息化建设是在我国工业现代化尚未实现、市场经济体制建设尚不到位的情况下进行的,财务管理信息化作为一项系统工程还有很艰巨的工作要做。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和难点是:
(一)组织管理体制的制约。
在我国从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轨过程中,要求在国有企业中普遍建立起现代企业制度,这是我国国有企业改革的目标。但现实是,虽然很多国有企业在形式上建立了现代企业制度,而在实质上并未达到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国外许多大企业采取事业部制、总分公司制的组织结构,在这种高度自主、集中统一的组织管理体制下,企业可以实行良好的资金预算管理制度、财务集中管理以及资金的合理调配制度,而这些为财务管理体系的信息化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反观我国的国有大企业,大多实行的是多级法人体制,一些大企业中有几十个甚至上百个子公司、孙公司,每个公司都强调各自独立的法人地位,这种组织管理体制的资产和财务风险主要集中在子公司、孙公司。因而,在有关法规不健全的情况下,这种组织管理体制上的障碍阻碍了财务管理信息化的发展。
当前,国有企业面临的现实之一是财务会计预核算体系薄弱。这主要表现为:财务管理体制过于分散,多数企业很难实现集中资金的预算管理制度;不少企业的财务会计工作没有完全按照国家颁布的《企业会计准则》与《会计制度》来进行,充分有效的财务信息难以形成;不少行业没有形成统一规范的产品编码体系;工业企业生产装备自动化、信息化水平低,不能准确提供完整的实物信息;不少企业普遍缺乏信息技术和财务管理的专业人才,难以完成信息化产品的开发。所有这些,构成了我国国有企业推进财务管理信息化的内部障碍。
(三)财务管理软件的发展滞后于财务管理信息化的要求。
系统必须开发出融企业文化和管理理念于一体的财务管理软件,而目前绝大部分国有企业的财务软件只是用来做账和核算,对外提供会计信息资料,很少有软件能同完成预算、成本管理、资金核算的需要。对企业来说,提供集事前、事中、事后三个阶段,含管理会计、财务会计、审计监督为一体的财务管理软件是企业信息化发展中的当务之急。国外大公司的一些软件在考虑企业集中管理的功能方面具有很大优势,但也不完全符合我国企业发展的特点;而国内的软件虽然对个别行业的单体企业管理功能的开发已具有一定的基础,但仍不符合大型企业集团实现集中统一管理的需要。因此,如何加强我国软件企业与国有大型企业之间的合作,开发具有针对性的财务集中统一管理的财务软件,是推进我国企业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的又一个难点。
有人说,信息是21世界最重要的资源,及时可靠的信息可以为企业在经济活动中取得先机,获得比别人更多的收益,反之,如果企业没有做好自身的`信息安全保密工作,内部的重要信息泄露,可能给企业带来灾难性的后果。当前,部分国有企业的信息安全意识还不够,财务管理信息系统安全保密功能不完善,尚未建立起牢固的信息安全管理机制,没有设立企业内外部各个级别安全防火墙,其后果是财务会计信息和其他资料被轻易地泄露,被盗等现象时有发生。此外,随着网上交易公开化的推进,操作人员和信息使用者干预系统的机会增大,加之一些企业使用的是公用通讯线路,系统面临的安全隐患也必然增多,从而增大了企业经营的风险。这些对推进国有企业财务管理的信息化无疑是大为不利的。
在当前瞬息万变的新形势下,企业之间的竞争更加激烈,信息将成为企业之间竞争的重要资源之一,谁能够迅速地获取更多有价值的信息并做出及时正确的反应,谁就能在竞争中取得有利的地位。作为现代国有企业的领导人,必须树立起包括财务管理在内的管理流程、管理方式的信息化、现代化的意识与理念。通过建立企业财务管理信息系统,加强企业财务管理和资金的合理调配是现代大企业财务管理的主要特征,因而,国有企业领导人要注重运用科学的理论和方法去改善其经营管理尤其是财务管理,加快企业全面管理信息化的进程。伴随着国企改革的深化和我国加入wto,大力推进企业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不仅有助于加强企业内部财务管理与资金监控,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和风险控制,而且对于增强我国企业的核心竞争力、积极参与国际竞争有着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
财务管理信息系统是整个企业管理信息系统的核心系统。因而,在推动企业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时尤其需要慎重,这直接关系到企业整体信息化建设的成败。为加快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首先必须对企业管理信息系统进行整体规划,将财务管理信息化与企业管理其他子系统的信息化相结合,综合考虑,相互协调。可以先从企业基础设施信息化做起,按照先易后难、分步实施的原则;按照财务、物资、生产管理的顺序分阶段推进,及时做好各个信息化子系统之间,以及各个子系统与整体之间的沟通,从而推动企业财务管理系统以及整个企业管理系统的信息化。
(三)规范国有企业自身的财务会计预核算体系。
财务会计信息是企业领导人进行决策的主要依据。针对当前财务会计预核算体系存在的一些问题,首先,国有企业要严格按照《企业会计准则》与《企业会计制度》的规定进行会计处理,使输入财务管理信息系统的数据比较可靠有效;其次,要加强对国有企业资金预算管理制度的建设,实现对预算资金的集中管理,减少资金管理中的漏洞;再次,国家有关部门要制定全国统一、行业统一、并与国际标准相接轨的产品编码体系,以保证信息数据能够在各行业,各部门之间交换时被正确识别;最后,要吸收和培养既熟悉信息技术又懂财务管理的专业人才,这样更能够针对企业的具体情况来促进企业财务会计预核算体系建设,推动财务管理信息化的发展。
现代信息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为国有大中型企业实行集中统一的财务管理体制创造了良好的外部条件。作为现代化国有大中型企业,在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方面,需要的不仅仅是财务管理软件,更要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发展的成果,逐步引进、开发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erp软件,建立起开放式的企业财务管理信息系统。在这个系统之下,充分利用互联网技术的优势,将企业内部之间,以及全国乃至世界各地的用户需求与供应商的资源有机结合起来,做到信息渠道畅通,以合理配置各项资源,全面提高国有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和经济效益。在建立开放式的企业财务管理信息的同时,需要特别关注的一个重要问题就是企业财务管理信息安全,要严格制订信息安全的分级管理,建立信息安全防火墙机制,避免信息泄漏以及在泄漏之后如何有一套明确的迅速反应机制,避免信息泄漏后的损失扩大化,从而维护企业的利益。
对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能力培养培训一体化的思考论文
我国正式启动了面向新世纪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而教师是任何教育改革的主要实施者和建设者。,我国颁发的《教育部关于推进教师教育信息化建设意见》中明确提出了“信息化已经引起中小学的教育思想、观念、内容、方法等方面发生深刻的变革,要实现信息技术在中小学逐步普及和应用,建设一支数量足够、质量合格的具有信息素养的中小学师资队伍是关键。……教师教育必须加快信息化进程,加大信息化建设力度,为全面提高教师的信息素养和专业能力奠定坚实的基础。”而从我国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师的现状来看并不乐观,表现如教师观念落后、数量不足、水平不高等。因此,除了迅速提高现有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师的教学水平、技术水平之外,还要从如何培养掌握信息技术的教师这方面思考。笔者从对师范生的多媒体课程教学中反思,认为我们应该把信息技术教师的职前培养、入职教育、职后培训作为一个连续的、统一的发展过程来看,进行不同阶段的衔接、整合与重组。现对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能力各阶段培养、培训现状和模式作粗浅探讨。
一、教师培养的现状及模式。
建国以来,师范专科学校和中等师范学校是我国中小学教育师资培养的主要阵地,在专业课程体系中有很多合理的地方,例如:注重培养学生具有“一口普通话,一手好书法,一笔好文章,一套好教法”的教学基本功,同时我们在保持传统教师教育学科的优势,巩固高师院校特色学科的基础上,应该根据基础教育改革发展的实际需要,积极培养有高信息技术能力的教师。虽然高校已经普遍开设了计算机类课程,但将计算机类课程与现代教育技术课程整合,构成师范生信息技术能力培养的体系,对以培养合格教师为己任的师范院校是一个历史的挑战。
从目前我国高师院校对师范生信息技术教育方面的培养现状来看,反映出对其重要性和意义认识不足,在设置的课程体系中,信息技术和实践性环节课程所占比例较少,基本上仍只是作为师范专业的公共课来实施。再者,单纯地将计算机基础代替信息技术教育。在效果上,计算机课老师培养学生的计算机技能,没有贯穿将技术整合到教学中的理念,学生隔靴搔痒的理论和知识学了不少,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却提高不大,所以学生不能很好地将信息技术应用于未来教学中,不能满足基础教育信息技术和实践性教学的需要。最后,在培养模式上,与基础教育需求脱节。在培养过程中,重点都放在了传授基本理念和基本操作,学生很难感受到运用信息技术会带来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的提高,因此在今后踏上教学岗位后,也就难以自觉自发地运用信息技术。
因此,在对师范生的信息技术能力的培养模式上应采取相应的变通。首先,改变传统的教育技术课程的教学内容和模式。增设信息技术和活动类课程,强化信息能力和实践能力。重点涉及信息在教育运用中的理论和实施,通过学习各种教学媒体、教学课件,将信息技术和各种基础课程相结合,并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学习和操作实践逐步熟悉它们。在实习期间尝试性地运用这些技术。其次,建立与中小学合作的培养机制,加重实习力度,使学生有更多的时间在真实的学校环境中运用信息技术,以提高信息化技术应用技能。
信息技术能力成为信息时代教师教学能力结构中的`有机组成部分,培训工作也得到了较为广泛的开展,但是从信息技术的培训内容、方式方法及效果上进行分析,还存在一些带有普遍性的问题。
1.培训方式单一。
目前的培训方式多采用以知识传授为主的专家讲授式培训。一些地方把全员培训称为教师集中面授,“大呼隆”上课,这使得操作技能极强的信息技术培训只能流于形式。原认为教师学习了信息技术的知识,就能自行将这些知识恰当运用于课堂教学实际场景。但这种单一的培训模式对于教师自觉地坚持使用教育技术于自己的学科教学中,效果十分有限。
2.只注重技术层面的培训。
由于教师的计算机操作能力存在较大的差异,教师参加培训时的兴趣集中于计算机的操作,对于理论内容的学习不太感兴趣。因此,就出现了信息技术能力培训的重心转移到讲授操作技术,而忽视了对于教师的教学设计能力、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能力的培训现象。他们在培训中只是单纯模仿。再加上各学科教学内容的差异,对学科教师的技能要求不同,若采用这种偏重信息技术技能训练,忽略了教育专业素质发展的培训方法,会致使有的教师认为培训内容与自己所教课程关系不大,兴趣就大大降低,培训效果也打了“折扣”。
3.忽视教师已有的教育观念。
在以往的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培训中,常忽视了教师已有的教育观念,认为只要把观念和技术传授给他们,自然能被他们认同,并成为指导他们教育行为的准绳。但实际上教师作为成年人,其思维方式已经基本定型,接受新事物比较缓慢,而且他们在自己的学科领域都有一定的理论功底,习惯于用自己学科固定的思维方式来处理新问题。
4.培训难以产生持续的作用。
法,将信息技术合理地融入到教学活动中,促进学科教学质量的提高。
教师继续教育往往容易成为限制其发展的瓶颈,加强信息技术教师培训模式研究,是当前开展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极为关键的课题之一。
在现代信息技术培训中,授课方式是由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组成的一个动态系统。在实际培训授课中,选择不同的基本方法和手段相结合,并使其在培训过程的各个阶段动态地发挥作用,是提高培训实效的关键。经过实践摸索、查阅资料总结,我归纳出以下几种授课方式:
1.以理论为主的讲授方式。
讲授法是指教授者通过口头语言系统地向受训教师传授知识,发展智力的方法。这种模式是以教师口头讲授为主,辅之以演示、问答等方法。应包含两个过程:了解和内化。了解信息技术系统的基本组成、产生、发展、我国信息技术教育的历程等理论内容。以介绍整体培训内容及学生所需完成的任务为主,其目的是更新课程观与学习观,浏览课程的整体结构。至于理论的内化与应用则是在以后的培训和实践中逐渐进行的。
2.以课件制作为主的辅助教学方式。
这种模式是采用cai课件,将培训内容以图、文、声、像等表现形式有机结合起来,创设生动、形象的教学情景,使教师在学会各种工具软件的过程中掌握计算机的应用,后来逐步深入到掌握基于资源的课程设计。实践证明,以课件开发作为任务驱动,是提高教师信息技术能力的有效途径。教师具有了较强的信息技术能力,就能使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自然有机地相互融合,为学生提供丰富多彩的学习形式。
3.以操作为主的练习方式。
现代信息技术是实践性极强的学科,不实践操作学了也没有用。那么培训教学就应该“面向应用”,以实践为主,精讲多练。“精讲”是指教师要讲出内容的基本知识点和精华;“多练”是指让学生有足够的上机时间,进行有目标、有实际效果的操作。我们要培养教师的信息技术操作意识和应用意识,不能搞“纸上谈兵”和“无机教学”。
4.以课题研究为主的方式。
由于每个学生的基础、层次水平和学习需求不同,用整齐划一、一成不变的教学目标是行不通的,我们可以采用以课题研究为主的方式――任务驱动法,学生可以在教师的指导下,在协作、协商中探索,在完成所设定的任务中学习,在不稳定性之中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潜能,从而学会学习、学会研究、学会与人合作,充分体验自主学习、研究性学习、探究性学习及自组织的过程。在培训告一段落后,联系教师所从事的教学给其布置有一定难度的“工作任务”,要求在一定的期限内借助现代信息技术工具完成,然后组织交流、讨论,让他们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掌握现代信息技术知识与技能。
总之,对于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能力的培养、培训一体化,每个环节都应该环环相扣。职前培养中,高师院校要合理地设置信息类课程,探索师范院校学生信息能力的培养体系。职后培训中,要切合实际,采用多种培训方法和手段,不断加强各中小学教师关于信息技术的培训,推动信息技术应用于教学的进程。
参考文献:
[1]徐君.新时期教师教育模式的转型与高师院校的改革对策.教育探索,总163期.
[2]陈向明.在参与中学习与行动.北京.教育出版社.
[3]梅友松等.师范院校教育教学改革研究.教育与职业,,(17).
[4]张筱兰.在参与中体验.在行动中研究.中小学教师培训,2005,(5).
[6]李方安.略论教师的信息能力及其培养.中国教育学刊,,(2).
云计算对中小企业财务会计信息化的影响论文
摘要:在我国的室内设计行业中,设计的延展,材料的选用及施工工艺的发展都离不开当代信息科技技术的支持,特别是随着信息化社会的全面到来及vr虚拟体验技术的不断演进,传统室内空间逐渐凸显出其滞后性,随而慢慢被当代社会的供需关系所边缘化。
关键词:虚拟空间;室内设计;信息化。
在信息化发展过程中,人们逐渐可以足不出户地体验各种公共空间所带来的便利,实体空间设计临着巨大的发展变革。目前,室内设计在国内尚处于较传统的发展模式,室内设计发展的重点仍放在解决人们对日常生活的基本空间需求,其发展步伐落后于信息化社会经济的发展。在笔者看来,信息化社会对室内设计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
一、信息化社会提高了室内设计从业者的发展空间。
当代设计操作的实现,早已脱离了传统手工伏案设计绘制的手法,计算机与制图软件的介入,大大提高了设计从业者的设计效率与设计思考方式,日益繁多的设计软件不仅提高了室内设计的精确性及可预见性,而且海量的网络素材更是拓宽了设计者的设计思路与设计效率。传统的室内设计教学门类繁多,不仅有专业性的室内教学,还涵盖了美学的基础实践、视觉传达的理论指导等一系列专业知识,虽说会为设计从业者打下扎实的基础及审美格调,但其周期长,见效慢,很难快速让当代的设计从业者介入设计领域,从而导致设计人才资源的浪费。高度发达的信息化互联网模式下,设计从业者接受设计教育愈发简单快捷,从基础设计理论到繁复的施工工艺与材料演示,从施工图纸的设计到效果图的绘制,都有网上教程及相关培训类机构的线上教学在对学员进行全方位指导。虽然此般速成式教学会致使部分设计从业者的理论出现短板及设计的作品狭隘单薄,但从长远发展来看,这种驱动设计从业者快速进入设计门槛,短期操作上手的模式是信息化社会下代替传统的设计教学所必须且行之有效的方法。
二、信息化社会对传统室内空间的完善。
当代社会是信息化的社会,人的日常吃喝玩乐,出行住宿等一系列的日常几乎都与信息化的应用相挂钩,不管你是何种需求,只需点开手机的各种应用类软件,基本都可以解决。而信息化对传统室内空间的完善则是体现在信息化的应用中,各种虚拟空间的存在,弥补了传统空间的局限性。譬如在购物软件中,海量的商品被分门别类地陈列在互联网界面上,省去了大量的实体展示空间;在线上游戏平台,传统的桌游类项目参与者,被有规律地安排在一个又一个的虚拟空间中,进行线上对战;一些热门景点、博物馆,更是开通了虚拟线上游览参观体验,制定了更为合理的游线,罗列出更为丰富的展品,并配有专门的线上解说员给予线上体验者详细的指导。在所有的这些虚拟空间中,人的基本需求都能得以满足,有的甚至得以升华,例如那些在实体室内空间中无法实现的感官体验,在虚拟室内空间中,都可以进行大胆的`尝试,在游戏室内空间中,玩家可以在看似合理的空间构架中进行非常规的举动,譬如骑马射击、御剑飞行;在购物室内空间中,客户可以虚拟地对商品进行反复拆解试用;在展示空间中,游客甚至可以捧起展柜中的展品进行更为细致的观赏。而这一切,都是vr虚拟体验技术所带来的不寻常的空间感受,且这一技术随着信息化社会的不断发展将日趋成熟,从而,传统室内空间所面临的一些不足将被信息化的虚拟空间所弥补。
三、信息化社会为室内设计带来的挑战。
随着信息化社会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实体空间将被线上虚拟空间所替代,人们更容易满足于互联网空间所营造的生活方式,传统的公共空间将会面临严峻的生存挑战。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两方面来权衡这种信息化社会下的空间之争:
(一)室内设计师要变换设计模式。
作为一个室内设计师,要与时俱进,不能盲目守旧。不管是实际空间或者是虚拟空间,都要有空间掌控能力,虚拟空间也是空间,同样需要合理的设计与规划。而目前的一些虚拟空间显然不够完善,空间结构不合理、空间的色彩搭配凌乱、空间的风格混杂等情况层出不穷,出现这种问题,很大原因是因为这些平台的美工都并非室内行业人士。室内设计师应不断提升自身专业水平,将自己所学融入到各种虚拟空间或虚拟平台上,满足庞大的互联网用户群体,同时也为室内设计的发展提供多种可能。
(二)传统空间应增强空间属性。
传统空间在很多方面的属性是虚拟空间无法取代的。人的基本需求或许可以从虚拟空间中得到满足,但若要提升到生理需求及心理需求方面,虚拟空间还是有其局限性。人的生理感官系统复杂,心理需求层次丰富,而虚拟空间发展至今,只是侧重在强调满足视觉及行为模式上,只有身在实际的空间中,用户才会尽可能地满足其生理及心理需求。而传统空间最优于虚拟空间的空间属性,便是体验性。这里的体验不仅仅是生理的体验,更多是心理的体验,要让空间内的人们彼此之间或与空间之间达到某种精神上的共鸣,传统空间要做到这一点有很多方法,譬如要在整体风格上要契合空间氛围,要在功能分区上符合空间结构,增设适当的娱乐设备与软装饰来丰富空间层次,选用合理的色彩来润色空间情感等等。只有不断地强化空间属性,那么传统空间终究无法被取代。
四、结语。
信息化社会下虚拟空间的不断发展,对室内设计既有积极的推动作用,又能弥补传统室内空间的不足,对室内设计师而言,要不断提升自身的设计能力,来面对虚拟空间科技技术所带来的挑战与机遇,从而为室内设计提供更广阔的市场与自身发展空间.
云计算对中小企业财务会计信息化的影响论文
1.1管理人员素质较差。
医院的信息化管理实质上属于较为系统的工程,在实施信息化管理的过程中,医院信息化管理需要使用大量的综合性专业人才来辅助管理,因为信息化管理较为专业,业务流程较为繁琐,因此对于信息人才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但在医院实施信息化管理的过程中,既能够熟练掌握计算机技术又懂得医学知识以及管理技能的人才较少,无论是数量还是质量,都不能满足医院发展的需求。因此为了提升医院的管理质量,就应当提升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使信息化能够更好的为患者服务。
1.2没有统一的处理标准。
作为医院信息化的管理者,应当按照医院的具体情况以及特点来制定管理计划,明确医院的需求。但我国多数医院的信息系统与不同标准的信息格式严重阻碍了医院间的交流,例如涉及到患者转诊的问题时,无法直接实现电子信息档案的交换,只能通过手工操作完成,如此便影响了工作效率,数据的标准性也得不到保证。
1.3系统设计存在问题。
由于在计算机管理中存在设计思路不清晰等情况,太过依赖过去的做法,不能达到预期的目标。例如医院病历的统计资料数据程序,按照常规的工作流程来说应当是将病历信息归档户后直接从计算机设置程序中调出即可,但目前的管理系统还需要管理人员进行二次整理,在此情况下,统计以及数据很可能会出现偏差,影响电子档案的使用。
2提升管理效率的措施。
2.1充分利用网络资源。
随着我国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网络信息资源已经成为较为重要的社会资源。医院信息管理系统实质上就是在局域网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其是以共享资源为最终目的,更好的实现了医院内部信息资源共享的局面,为医师与患者提供了更加方便以及全面的信息资源。
2.2建立安全的管理系统。
安全的管理系统能够为网络资源的访问提供保护,主要包括了密匙管理、授权机制以及加密管理等。网络安全通畅包括了统计数据的真实性,不会泄露医院的资源以及网络系统不会被病毒入侵等。通过局域网络的构架,医院的信息管理系统的安全性能够得到明显的提升,有效的降低了管理的风险,提升了管理效率。
2.3加强对于管理人员的培训。
医院信息化管理能否正常的运作,与管理人员的管理水平是密不可分的,因此在开展信息化管理之前,就需要对管理人员进行培训,主要对医院的相关业务知识以及异常现场的处理方式等进行培训,使管理人员能够熟练的操作管理系统,提升管理效率。此外在使用管理系统软件前,就应当做好相关的`宣传工作,使医护人员意识到医院的信息管理系统需要全体员工一同发现问题,改变问题,使其更加符合医院的整体需求。还需使全体员工意识到,系统建设属于较为漫长的过程,在此过程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需要全体员工一起解决,如此才能够更好的促进信息化管理系统的发展。
2.4选择最具权威性的系统开发商。
医院在选择外购软件以及自主开发软件的过程中,应当按照医院的实际情况,充分的使外购软件与自主研发相结合,通过实践检验其有效性。假如医院的系统均是外购的,在选择时应当考虑到开发商的公司服务能力、研发能力以及用户的评价等。
2.5按照医院的需求设计方案。
医院的信息化管理从医院的实际出发,按照医院对于信息化管理的目标以及需求设计管理方案。在建设管理系统的过程中,应当对医院进行全面的调查,贴合实际制定出符合医院的计划,但开发生不可能做到面面俱到,因此需要医院提供相关资料,协助调查,根据实际情况提出问题,与开发商商讨,制定出最合理的管理方案。
3结语。
医院信息化管理改变了医院的业务流程,在医院内部与外部、服务与质量等方面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使得医院信息化管理逐渐成为系统的管理模式,有效的提升了医院的管理水平。医院信息化管理使医院各方面的信息都汇总至医院的数据库中,形成了容量巨大的数据信息库,提升了医院管理的全面性以及时效性,促进了医院的可持续发展。
对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能力培养培训一体化的思考论文
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师在基础教育信息化中担负着重要的责任,但这一群体正面临着尴尬的处境.本文在对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师定位思考的基础上,从外部环境与教师自身两个角度对这种定位的.实现与保证提出了处方性的建议,以期能为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师摆脱困境提供借鉴.
作者:赵可云薛庆文作者单位:济宁学院,信息技术系,山东,曲阜,273155刊名:中国教育信息化・基础教育cssci英文刊名:chinaeducationinfo年,卷(期):“”(11)分类号:g451.2关键词:信息技术教育信息素养教学设计
云计算对中小企业财务会计信息化的影响论文
从前面的讲述可以得出,云计算能够解决以上传统网络所存在的问题,在高校中能以自己的独特的优势,为信息化建设和发展提供良好的支持和保障。
3.1云计算能节约信息化建设资金地投入。云计算将使高等学校教育信息化无需大规模的硬件投入,可以通过云端为高等学校提供各种类型的计算服务,这使得学校无需经常购买更新基础设施,而改向从提供云计算平台的厂商购买相应服务,这样就可以有效节约学校地购买成本和维护成本。。
3.2云计算可以通过软件即服务(saas)为高校教育信息化提供经济的应用软件定制服务。学校接入saas云服务后,无需再花费大量资金购买商业软件授权,云计算提供了大量的常用应用软件。
3.3云计算可以促进高校教育信息化中的教育资源的整合。以前高校都是从本地来获取计算资源、应用资源和存储资源,云计算的提出,最小化了终端设备的需求,利用云计算,我们可以轻松的获取别人的教育资源,也可以将自己的资源与别人分享,实现教育资源的开放和共享,同时,云计算的发展为开源软件的推广也提供了非常好的机会。
云计算的软件即服务(saas)与开源软件提倡的软件免费等观点不谋而合,而且开源软件的可扩展性和灵活性也完全符合云计算的发展趋势,将开源软件纳入到教育中是一个非常好的尝试,这也将是我国教育信息化的一个重大转变。
3.4云计算可以提高教育信息化中个性化网络学习的便捷性。云计算让学生能够方便快速地构建自己的学习环境,个人也将使用更多的是个人学习和非正式学习!构建个人网络学习环境就显得尤为重要,在云计算时代!学生可以根据云服务的不同类型!自由地选择自己的学习内容和学习方式!不同的学生可根据自己的情况选择不同的学习内容和学习工具来创建不同的学习环境,同时云计算是以用户为中心,在高校教育信息化过程中,数据和服务都是围绕个人,通过云计算平台强大的计算能力,我们可以比较轻松容易地获取我们所需的数据,这样我们就不必再因为大量的数据而烦躁,也可以减轻我们的负担,同时云计算智能的数据处理技术、快捷的数据检索、人性化的服务等特点,也会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4结束语。
高校教育信息化,是21世纪我国对高校教育提出的更高要求。而云计算,作为一个新兴的概念,必将会成为未来网络发展的潮流和趋势,我们研究云计算,就是希望能够利用云计算这种以“数据计算和服务”为中心的新技术,能够改进高校的教育信息化模式,促进教育信息化的发展进程,真正做到教育的信息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