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方案>教学设计教案的问题解决方案(通用15篇)

教学设计教案的问题解决方案(通用15篇)

时间:2024-01-02 14:44:02 作者:文轩

范文范本中的优秀总结具有很高的参考价值,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总结的写作特点和规范。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范文范本,希望能给大家带来一些启示,一起来看看吧。

解决问题的策略列表法

本节课是解决问题中的一种策略——倒推,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用画图和列表的策略解决问题的基础上,引导学生用倒推的策略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这对发展学生的逆向思维是有价值的。同时,能进一步增强学生运用策略分析问题的意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阅读《现代心理学》,我知道人们解决问题一般有两种搜索策略,即算法式和启发式。算法式即指按照解决问题的各种可能性逐个去尝试,最终找到答案的方式。这种不依赖已有知识,通过尝试错误找到答案的方式是解决问题的弱方法;启发式,即指人们根据规律或根据已有的知识、经验和窍门解决问题的方式。该种方式只是进行选择性的搜索。虽然冒着不能解决问题的风险,但可把尝试的次数减到最小,而迅速、经济地解决问题。

在心理学理论的指导下,我更明确地认识到我们的数学教材不可能把所有的问题都编入,我们的教学也不可能把各种各样的问题一一讲全,把每种解决问题的方法都教给学生,让学生一一认识。教学的功能是帮助学生获得解决问题的一些常用的基本方法,并引导他们灵活应用这些方法,适应问题的千变万化,这就涉及到“策略”,所以我们把教学生会解决问题作为课程目标。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让学生通过分析具体情境中的实际问题,学会运用“倒过来推想”的策略寻找解决问题的思路,并能根据问题的具体情况确定合理的解题步骤,从而有效地解决问题。同时,使学生在对解决实际问题过程的不断反思中,感受“倒过来推想”的策略对于解决特定问题的价值,进一步发展分析、综合和进行简单推理的能力,使学生进一步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增强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获得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

在读书中,我了解到,教学的真谛是“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学习方法的掌握,是当今学习的一个根本问题,“学会学习”的达成应该是衡量一个教学好坏的重要指标,而学习策略的研究与实践是解决这个问题的一条途径,我下大力气于于小学数学学习策略的培养,收到了积极的教学效果。

本节课充分体现新课改理念,尊重学生的认知规律,重视学生多种能力的培养,突出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每一个教学环节都体现了教师对教材的理解与合理运用。如课前谈话,既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又揭示了倒过来推想的策略在生活中的应用。新知学习层次分明,由易到难,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例1让学生理解倒退策略的要点是从现在出发到推出原来;例2让学生掌握倒推的方法;发奖品送卡片活动,使学生在获得知识,形成技能的同时,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都得到和谐发展;练一练巩固新知并强调倒推的次序。本节课最后环节,告诉学生生活中许多地方应用倒推策略,让数学回归生活,体验数学的价值,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素养。使学生学会运用“倒推”的策略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并能根据问题的具体情况确定合理的解题方法和步骤。在解决问题过程中体验“倒推”的策略对于解决特定问题的价值,并主动运用策略解决问题。

解决问题的策略列表法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了解作者是怎样写荷花的。

3、理解课文内容,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感情,陶冶审美情趣。教学重点、难点:

1、学习第二自然段,品味词句;体会“我”忽然觉得自己仿佛就是一朵荷花时眼前出现的景象。

2、想象荷花图片,用生动优美的语言描绘荷花。

教学准备:小黑板。

教学时间:二课时。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直观激趣,进入课文情境。导语:今天我们将继续学习叶圣陶爷爷写的--齐读课题《荷花》。想不想亲眼看看荷花?看之前,老师有个小小的建议,你可以指指点点,可以和身边的伙伴讨论交流,看完后,请你描述一下你最喜欢的那朵荷花。

1、看挂图。

2、描述自己最喜欢的那朵荷花。

二、读悟结合,突破重点,学习第2小节。是啊,这么多的荷花,一朵有一朵的姿势,看看这一朵很美,看看那一朵也很美,眼前的这一池荷花简直就是一大幅画,叶圣陶爷爷笔下的这幅画是什么样的呢?还是让我们一起来读读课文吧。

1、自由读第2小节,划出你认为最美的句子,多读几遍,说说自己的感受。

三、以演促读,读中想像,学习第4小节。

过渡:听着听着,想着想着,我忽然觉得自己仿佛就是一朵荷花……配乐范背第四自然段,美吗?想读吗?那就美美地读吧,可爱的荷花仙子们。

1、指名个别读。

2、数人齐读,边听边配以动作。

1、说说画家是谁?

2、展示数幅各色荷花图片,引导学生说说你还有哪些好办法来夸夸荷花,夸夸大自然。

3、交流。

五、抒情表达、总结课文。

1、师:让我们再一次有滋有味全神贯注地看看这美丽、动人的荷花。边看边想,你打算用怎样的语言来赞美这美丽的荷花、动人的荷花。可按句式:“荷花!”。例如:荷花!你美丽动人的形象将永远留在我的心里。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用转化的策略解决问题

教学课时:。

上课日期:月日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71~72页的例1和“试一试”,“练一练”和练习十四的第1~3题。

教学目标:

点确定具体的转化方法,从而有效地解决问题。

联系,感受转化策略的应用价值。

教学重点:

学生探索怎样将每个图形转化成长方形。

教学难点:

教学准备: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出示例1。

让学生仔细观察两个图形,独立思考可以怎样比较这两个图形的面积。

2、小组交流是怎样想的。

学生可能有两种想法:(1)数方格计算每个图形的面积后再比较。提醒学生把方格线补画完整。(2)将两个图形分别转化成长方形,再比较它们的面积。

二、新授知识。

提问:怎样把这两个图形分别转化成长方形呢?自己在方格纸上画一画。

小结:刚才我们在解决这个问题时,为什么要把原来的图形转化成长方形?

在以往的学习中,我们曾经运用转化的策略解决过哪些问题?

小结:转化是一种常见的、极其重要的解决问题的策略。

三、巩固练习。

1、教学“试一试”

出示算式,提问:这道题可以怎样计算?

出示题目右边的正方形图,提出要求:你能说说图中哪一部分表示这几个数的和吗?

引导:看图想一想,可以把这一算式转化成怎样的算式计算?

2、指导完成“练一练”

出示方格纸上的两个图形,让学生思考怎样计算右边图形的周长比较简便。

引导学生明确:可以把这个图形转化成长方形计算周长。

提问:如果每个小方格的边长是1厘米,右边图形的周长是多少厘米?

3、练习十四第1题。

出示问题,指导学生理解图意。

如果不画图,有更简便计算方法吗?

进一步提问:如果有64支球队,产生冠军一共要比赛多少场?

4、练习十四第2、3题。

先独立看图填空,再交流是怎样想到转化的方法的,以及分别是怎样转化的?

四、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运用转化的策略解决问题,你对转化的策略又有了哪些新的认识?

五、作业。

完成《练习与测试》相关作业。

板书设计。

解决问题的策略。

转化。

教学课时:。

上课日期:月日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73页的例2,“练一练”和练习十四的第4~6题。

教学目标:

点确定具体的转化方法,从而有效地解决问题。

联系,感受转化策略的应用价值。

3.使学生进一步积累运用转化策略解决问题的经验,增强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主动克服在解决问题中遇到的困难,获得成功的体验。

教学重点:

学生探索把条件适当转化,解决有关分数的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

教学准备: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我们已经学习了用“转化”的策略解决问题,你对“转化”的策略有了什么样的认识?

学生交流。

今天我们一起来探讨用“转化”的策略解决有关分数的实际问题。

二、新授知识。

出示例2。

学生读题,提问:根据“男生人数是女生的”可以知道什么?

你能用方程列式解答吗?

根据学生的发言“女生人数是美术组总人数的”,你能想出数量关系式列出算式解答吗?

为什么要把“男生人数是女生的”转化成“女生人数是美术组总人数的”?

三、巩固练习。

1.指导完成“练一练”

学生思考:合唱组人数是美术组人数的几分之几?可以怎样列式解答?

2.练习十四第4题。

读题,指导学生理解“第一堆黑子与第二堆白子同样多”的含义。

明确:示第一堆和第二堆的白子合起来正好与一堆棋子的枚数同样多。

先独立看图填空,再交流是怎样转化的。

4.练习十四第6题。

先看图填空,再交流和评点:为什么要进行这样转化。

四、小结。

谁愿意总结一下这节课我们学习哪些知识?你们的收获是什么?

学生交流。

五、作业。

完成《练习与测试》相关作业。

板书设计。

解决问题的策略。

转化。

用除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教学设计与反思教案

学习目的:

1.使学生能根据一幅图(分完的结果)写出两个除法算式,从而进一步理解除法的含义。

2.通过看一个除法算式,说出它表示的不同意思,使学生对除法的含义有比较全面的认识。

学习重、难点:能根据一幅图写出两个不同的除法算式。

教具、学具准备:教师准备8个球拍图,3捆萝卜图,以及16根小棒;学生准备18根小棒。

学习过程:

一、复习和准备。

1.说一说平均分是怎样分物品的。

2.操作练习。先让学生拿出8根小棒,把它们平均分成4份。摆在桌子的左面。学生摆完以后,指名说一说是怎样摆的。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在黑板上贴出小棒。并问:用什么方法计算?怎样列式?然后在小棒下面板书:

84=2。

再让学生拿出8根小棒,把它们按每2根一份,看能分成几份。摆在桌子的右面。学生摆完后,仿照上面的提问和教学过程,教师在黑板上贴出小棒,并写出除法算式:

82=4。

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分得的结果和除法算式:看一看两次分小棒的结果相同吗?(不同。)它们的除法算式相同吗?(不相同。)为什么?(因为分的方法不一样,除法算式就不同。)如果只看分的结果,能确定是用哪一种方法分的吗?(不能。)今天我们就要学习:

看一幅图怎样写两个除法算式。

二、新课。

教学例3。教师出示8个球拍图。说明意图:看图写出除法算式。先让学生分组讨论一下:看着这幅图怎样写出两个除法算式?为什么?然后多让几个学生发言。你能想出什么样的除法算式?(84=2)你是怎样想的?(把8个球拍平均分成4份,每份是2个。)有多少同学同意这种写法?还有其他的写法吗?(82=4)你是怎样想用?(8个球拍,每2个分成一份,分成了4份。)有多少同学同意这种写法?哪种写法对呢?有多少同学认为这两种写法都对?请两名认为可以写两个除法算式的同学说一说是怎样想的。此时,只要学生说的意思正确即可。语言暂时不要求过高。在学生说明理由时,还可以让他到黑板前具体分一下,使全班同学看到,分法不同。教师小结:由于两种分法不同,只看分的结果,我们不能确定是用哪一种方法分成的。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知道看一幅图,能够根据不同的分法,写出两个不同的除法算式。

三、课堂练习。

1.第29页做一做中的题目。先让学生观察图,说明题意。然后让学生独立写出两个除法算式。写完以后,教师要引导学生说一说每个除法算式表示的意思是什么。并引导学生说一说为什么能看一幅图写出两个除法算式。(只要意思正确即可。)。

2、出示课本第29页的例题。先让学生说一说,然后让学生独立做。在做的过程中,可以要求学生边做边小声说一说每个算式所表示的意思。教师巡视,注意对差生的个别辅导。对于有困难的学生,可以让四人小组帮助。

3、如果又来了3人,每组平均应有几人?让四人小组合作完成。

四、小结今天我们学习了看一幅图写出两个除法算式,还练习了根据一个除法算式说出它表示的两种不同的含义。

解决问题二

学习目标:

1.能结合具体情况运用三位数的加法解决问题。

2.使学生会使用竖式计算三个数的连加。

3.灵活选择解决问题的策略,体会估算和精算的区别和适用范围。

学习重点:会使用竖式计算三个数的连加。

学习难点:会根据实际生活中的问题,选择合适的计算策略并解决它们。

一、复习旧知。

1.商店上午卖出147千克苹果,下午卖出295千克苹果,一共卖出。

多少千克苹果?

2.填空。

(1)小明家到学校有488米,约是(    )米。

(2)学校买来的故事书767本,约是(   )本。

二.自主学习。

1.自主学习例4,并完成以下任务。

(1)任务一:找出题目中的已知条件和问题。

(2)任务二:收银员应收多少钱?

可以把问题换成:

列式:                竖式:

(3)任务三:小红的爸爸应准备多少钱?

三、当堂检测。

1、完成练习九第2题。

2、完成练习九第12题。

3、完成练习册第38页。

四、小结。

同学们,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解决问题的策略列表法

由于空气无法直接观察,学生对空气的认识相对比较少,必须借助媒体,让学生通过感觉器官进行观察,感知空气的存在,在此基础上认识空气的特征。

教学内容分析。

空气是地球上的重要物质,由氮气、氧气、二氧化碳、水蒸气以及气体和杂质组成。作为气体的典型代表,空气无气味,无味道,透明,而且无固定形状和体积,密度很小,同时,由于空气无法直接观察,学生对空气的原有认识相对较少,为此,让学生借助媒介,如水,气球,塑料袋等,用手,鼻,眼,耳感官进行观察,证明空气的存在,在此基础上,认识空气的特征。

教学目标。

1.空气是存在于我们周围的一种物质,它可以被我们感知。空气是无色无味透明的气体。

2.对无法直接观察的物体,借助媒体感知它的存在。

3.使学生明白,对科学的结论,需要证据加以证明,对学生进行净化空气,保护环境的教育。

教学重点。

通过活动让学生感知空气的存在,知道空气的特点。

教学难点。

通过实验感知空气的存在。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谜语导入,引出课题。

1.“看不见,摸不着,动物植物都需要”是什么东西?

2.运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描述空气。

3.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了解----我们周围的空气。板书课题。

二、合作探究,寻找空气。

1.你能找到空气让大家摸的到,看的到吗?现在小组内讨论,看谁的方法最多。

2.学生小组讨论。

3.汇报交流。

三、实验验证空气的存在。

1.同学们想出了这么多的办法,为了奖励同学们,请看视频。(播放空气存在的现象)。

2.同学们开始用自己的方法证明空气的存在。

3.小组活动。

4.学生汇报交流:说说你是怎样找到空气的?

5.通过刚才的活动,你体会到了什么?

6.小结:我们的周围到处都有空气,空气就在我们身边。

四、描述空气,了解特征。

2.学生说,补充,描述。

3.小结:空气是一种没有颜色,没有形状,没有味道,透明的气体。

五、拓展延伸,净化空气。

1.我们周围充满了空气,动物植物都离不开空气,我们的健康成长也离不开空气,但被污染了的空气很补利于我们的健康,说说你发现的空气被污染现象。

2.我们这样才能保护空气不被污染,净化空气呢?

全课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空气是一种无色无味,透明的气体。你们通过自己实验,验证了空气的存在,了解了空气的特征。希望大家课后继续观察空气,研究空气,争当净化空气的环保小卫士。

解决问题的策略列表法

时间:/11/10。

一、说教材。

(一)教材分析。

《解决问题的策略》是新苏教版小学数学教材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中的内容。本节内容安排了两个例题,分3课时进行教学,今天我说的是其中的第1课时。

列表法解决问题的策略是解决问题的重要的思想方法,它是正确、合理、灵活地进行问题解决的思维方式,掌握得好与坏将直接影响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锻炼与提高。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已经积累了一定的数量关系及解决问题的经验,初步了解同一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决方法的基础上学习的。本课系统研究用列表的方法收集、整理信息,并在列表的过程中,分析数量关系,寻求解决类似归一、归总的实际问题的有效方法。学好本课知识,将为以后学习用画图法来解决实际问题奠定知识、思维和思想的基础。

本人安排的例题,主要是呈现同学们熟悉的学校生活情景,提供数学信息,让学生经历列表整理信息的全过程,再通过“寻求策略-解决问题-发现规律”的系列活动,使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受列表整理数据信息策略的价值,并产生这一策略的心理需求,形成解决问题的策略,从而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学情分析。

本课所研究解决的数学问题,学生在以往的学习过程中,在生活的实践中,有一定的整理信息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经验,但一般处于无序状态,通过今天的学习,将学生无序思维有序化、数学化、规范化。

(三)目标定位。

根据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知识背景及本课的知识特点,预定如下几个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初步学会从条件出发展开思考,学会用列表的策略找到解决问题的思路,并能根据具体问题确定合理的解题步骤,从而有效地解决问题。

2、使学生在对解决实际问题过程的不断反思中,感受解决问题策略的价值,发展分析、归纳和简单推理的能力。

3、使学生进一步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增强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获得解决问题的成功经验,提高学好数学的信心。

(四)教学重点。

(五)教学难点。

正确整理、分析数学信息,处理好数量关系,学会通过所整理的信息决策问题解你才能决的策略,并内化成自己的问题解决策略。

(六)教具学具。

多媒体课件及打印好的表格。

二、说教法。

本节课主要学习用列表法筛选、整理有用的数学信息,引导学生分析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寻求解决问题的策略。这对同学们在面对应用题时,引导学生如何找出题目中的已知条件,分析其中的数量关系,最终解决问题提供了方法。

三、说学法。

学生通过自己的学习经验和生活经验,采用独立尝试,动手操作、小组讨论等方式让学生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并在探索中锻炼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同学们提供各种机会,让学生经历动手实践、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等活动,体会“做数学的乐趣”。

四、说教学程序:

(一)谈话导入。

1、同学们在日常生活中有没有遇到困难?你们是怎样解决的?

【谈话询问同学们生活中遇到问题怎么办?拉近与学生的距离,自然地引出课题。】。

2、ppt出示同学们的英语两次考试成绩草表,让同学迅速找出宗加豪的两次成绩,引出用表格整理混乱的数据思想。

(二)出示学生学习场景图,激趣引新。

ppt出示情境图:迈克在面对只有31分的试卷,担心自己的屁股而嚎啕大哭起来。陈老师安慰迈克,只要你每次进步5分,你一定会考及格的,甚至是优秀的。

(三)合作探索,领悟内涵。

1、感知列表整理的方法。

(1)问题产生:假设迈克按照老师的要求进步,那么他第三次多少分?第五次?

教师组织学生观察并交流从上述情景中得到的数学信息,引导学生随即整理条件及所要解决的问题,从而引导学生通过表格整理筛选信息,小组合作交流。

本节课主要是通过条件分析问题,借助表格整理有用信息,关于如何画表格,由于教学的侧重点和教学时间关系,表格都是由本人课前制作好的。后面的练习题所用的表格也是由本人提前制作的。

(2)引导学生观察所填表格,小组交流表里有些什么,体会每次都比前一次多考5分是什么意思?利用题目中的数量间的关系寻求问题解决的思维策略,初步感知用列表的方法收集、整理信息对问题解决的作用。

2、感受列表的价值。

(1)围绕迈克第三次、第五次考多少分这个问题,教师组织学生结合表格所整理的信息,独立思考解题方法,并在小组中讨论。在此基础上,集体反馈。

(2)引导学生用列式法进行计算对列表法进行检验,并比较列表法与列式法。通过不同方法的交流反馈,使学生进一步认定正确的解题思路,结合学生反馈,教师随即板书本题解法。

3、考试及格是每位同学的希望,那么迈克第几次才能及格?及格时的分数是多少呢?组织学生继续借助表格整理数据,思考解决问题的策略。

4、成绩差不要紧,只要不断进步一定能提高成绩,大家从陈老师对迈克的教诲中,悟出什么样的学习道理?这是一个开放式的提问,启发式教学,人文教学,德育培养,培养同学们不怕困难,坚持不懈,一定能够改变落后的局面。

(四)练习巩固。

1、“轻松练习”:本题是个开放式的题目。同学们平时大多是解答,这次是自己做主提问,发挥学生学生主观能动性,发散了学生思维。通过学生的回答,老师最后出示预设的问题,学生通过列表法解决问题。本课在求解一小时行驶的路程,如果改为平均每小时行驶多少千米会更科学,更易理解。学生通过分组交流,相互监督,相互学习,巩固列表法解题的方法和技巧。

2、“更上一层楼”:细菌大多是肉眼看不到,大家对此有点陌生,图片的插入是及时且必要的,增加同学们的感观认识。对后面解题压力的舒缓有一定的帮助。

细菌繁殖这道题也是通过列表法解决问题。不要列表也能解决问题,但是巩固列表法练习以及例题讲解,本人都是列表法与列式法分别出示,在讲解时加以联系、对照。本题数量关系是已经变为倍数关系,难度加大了,而且解题思路是倒推法,同学们在刚开始有点无所适从。通过简单的引导,同学思路打开。

本题最后提出的问题:从细菌繁殖的速度,我们平时应该注意什么?主要加强学生卫生习惯的养成,包括个人卫生,公共卫生。渗透科学知识,人文关怀,进行健康教育。

3、“能力提升”:求第三堆水泥有多少包?此题的条件有两个。要想求出第三堆,可以通过条件1(第三堆再用去12包就与第二堆同样多),怎么理解此条件是关键,让同学说出。那么现在就要求出第二堆水泥的数量,而第二堆水泥的数量需要根据条件2(第二堆是第一堆的2倍),通过此前知识的学习,此条件比较好理解、运用。而第一堆水泥数量是已知的,因此运用条件2就能求出第二堆。求出第二堆,第三堆水泥数量就迎刃而解。

(五)小结。

您天你有什么收获?

(六)作业。

迈克需要通过几次考试才能考到优秀(80分及80分以上)?如果考到100分呢?

五、说板书设计。

列表法。

第一次第二次第三次第四次第五次。

31分。

列式法。

第二次31+5=36(分)。

第三次36+5=41(分)。

第四次41+5=46(分)。

第五次46+5=51(分)。

解决问题时,可以列式计算,也可以列表找出答案。

【设计理念:简明扼要,抓住重点,清晰明了。】。

解决问题的策略1

《牛郎织女》是一个民间故事。它有一个特点,它透过平淡的语言,反映了人物丰富的精神内涵。课文讲述了一个动人的故事:孤儿牛郎在老牛的帮助下认识了美丽的姑娘织女。他们男耕女织,过着美满的生活。王母娘娘知道后,拆散了他们,带着天兵天将抓走了织女。牛郎急忙披上老牛的皮,用竹筐挑着两个孩子去追赶织女,被王母娘娘用玉簪划的天河隔开。从此,牛郎织女只能隔河想望,天长日久,他们就成了天河边上的牵牛星和织女星。故事表达了勤劳善良的劳动人民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同时也表达了人们对破坏美好生活的专制者的憎恨。还可以感受到作者对善良的人们的深深同情。

二、学情分析。

牛郎折射了我国农业社会中男性吃苦耐劳的品德,织女折射了我国农业社会中妇女贤惠淑德的精神。王母娘娘则代表了封建保守势力,折射了专制狡猾的丑恶嘴脸。我们让学生读民间故事的目的是透过故事情节,引发对价值观的正确判断,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三、教学要求:

独立阅读课文,能讲这个故事。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整个故事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初步感受到民间故事的美好熏陶。引导学生感受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对自由生活的向往之情和为之奋斗的精神。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复述课文。会用“心急如焚”、“霎时间”造句。观察夏夜的星空,找到天河、牵牛星和织女星,将观察的经过写成一篇短文。

四、教学重点难点:体会整个故事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初步感受到民间故事的美好熏陶。引导学生感受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对自由生活的向往之情和为之奋斗的精神。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复述课文。

五、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要求:

1.独立阅读课文,能讲这个故事。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整个故事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3.初步感受到民间故事的美好熏陶。

4.引导学生感受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对自由生活的向往之情和为之奋斗的精神。

一、课文导入:

1.提问:喜欢过节吗?喜欢哪些节日呢?

2.老师:“对了!那同学们又清不清楚每个民间节日所不同的习俗呢?下面老师就来考考你们,看谁做得又快又准!”。

3.出示,请同学们为它们连线。

七夕节五月初五吃粽子赛龙舟。

端午节正月十五登高插茱萸。

重阳节七月初七赏月吃月饼。

元宵节九月初九拜月乞针线。

中秋节八月十五看灯吃汤圆。

4.“现在同学们知道了,每个民间节日都有不同的习俗,为什么会不一样呢?这可跟他们产生的缘由有密切的关系哦,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他们之中的一个:七夕节的由来。”

二、人物认识:

1.出示课文中的插图,让同学们观察,图中有哪些人物?

2.初步介绍文章的主要人物:牛郎和织女。

三、介绍文体:

《牛郎织女》是民间故事。民间故事的一般特点是有完整的故事情节,鲜明的人物性格,语言口语化,富有浓厚的生活气息和地方色彩。

四、感知课文:

1.快速阅读课文,思考课文主要讲了什么内容。

边读边做记号。

2.自主学习:课文可以分为几个部分?

(相识前相识中、相识后)。

五、学习前两部分。

1.再读课文,思考:

牛郎是怎样的孩子?牛郎的童年是怎样度过的?他是怎样和织女走到一起生活的?

2.请同学们围绕着自己不理解或感兴趣的问题进行自学。

小组内交流。

全班汇报。

3.分析探究:老师与同学共同分析课文找出上述问题的答案。

答案允许多样化,让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力。

六、课文小结。

教学后记:

本课设计通过先阅读再编后演的开放性教学,体现了创造地读写结合,培养了学生的探究精神、创新意识、合作意识,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学生对民间故事有较高的兴趣,课堂气氛活跃。只是理解能力不够好,对人物的象征意义、主题的理解偏差。

第二课时。

教学目的: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复述课文。

2.会用“心急如焚”、“霎时间”造句。

3.观察夏夜的星空,找到天河、牵牛星和织女星,将观察的经过写成一篇短文。

一、复习导入:

2.同学们想不想知道牛郎和织女后来的生活怎样了呢?

3.学文之前,你想知道什么呢?

4.学生质疑。

二、自学课文,体会感情。

1.教师提问:文中的牛郎、织女、王母娘娘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大家自由读课文后半部分,感受人物性格。

(1)学生有感情地朗读。

(2)学生汇报。

说一说,哪些词句让你体会到人物的性格,找出来读一读。

2.总结:

牛郎:勤劳、勇敢、善良。

织女:美丽、贤惠、敢于追求幸福。

王母娘娘:专横、跋扈、不讲亲情。

3.师小结:

因为牛郎织女都是那种勤劳节俭来创造和追求美好生活的人。正是因为如此,民间才会有这样一个悠久的传说。

4.请你读读最后一个自然段,说说为什么人们会有这样的想法?

(因为人们都希望牛郎和织女这两位善良、勇敢、勤劳的人过上好日子,寄托着人民群众也能过上美满生活的美好愿望。)。

三、作业:

搜集你所知道的其他神话故事,和你的同学相互交流。

板书:

男耕女织。

痛失老牛。

13.牛郎织女。

夫妻离散。

鹊桥相会。

教学后记:

很显然,在课堂上,教师有意识地创设良好的课堂环境,营造和谐民主的教学氛围,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学生的自我学习与教育能力。

文档为doc格式。

用转化的策略解决问题

教材简析:

苏教版数学教材从四年级(上册)起,每册都编写一个“解决问题的策略”的单元。“形成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策略,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发展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是《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确定的课程目标之一,教材编写“解决问题的策略”这样的教学内容,就是为了贯彻落实课程目标。解决问题的策略是在长期数学教学中不断地培养的,是通过各个领域内容的教学逐渐形成的,单独编写“解决问题的策略”这部分教学内容,能加强策略的形成和对策略的体验。

在数学教学中,解决问题活动的价值不局限于获得具体问题的结论和答案,它的意义更在于使学生学会解决问题,体会每个人都应当有自己对问题的理解,并由此形成自己解决问题的基本策略,还体会解决问题可以有不同的策略。数学教学在这种鼓励个性发展的理念下进行,学生的创新精神才可能真正得到培养。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学生在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初步体会用列表的方法整理相关信息的的作用,学会用列表的方法整理简单实际问题所提供的信息,学会运用从已知条件想起或从所求问题想起的策略分析数量关系,寻找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

2、过程与方法:

通过自主探索、动手实践、合作交流等学习活动,学生经历提取信息,发现问题,列表整理条件,解决问题的知识获取过程,从而搜集信息,整理信息,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得以提高,并发展他们的推理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学生进一步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增强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获得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提高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用列表的方法整理问题情境中的信息,用从条件想起或从问题想起的方法分析数量关系。

难点:正确整理、分析数学信息关系,学会通过所整理的信息决策问题解决策略,并内化成自己的问题解决策略。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故事引入,感受策略。

课前同学们都看了《司马光砸缸救人》的故事,这个故事讲述了司马光遇到了要救落入大水缸里的孩子的问题。救人的办法有很多,如:可以从缸口把孩子拉出来,但是由于在场的都是孩子,人还没有缸高呢,力气就更小了,不可能能把落水的孩子拉出来;再如:也可以去叫大人来救,但是可能时间不允许……这些办法都不能很快地把落水的孩子救出来。在这种特殊情况下司马光通过动脑筋、想办法,终于看到了一块石头,于是想出了“砸缸放水救孩子”的办法救了落水孩子一命。司马光通过自己的观察和思考,在许多办法中选择砸缸救人的最好办法,就是一种大智慧,这样的过程就是应用策略解决救人的问题(板书:策略)。这是生活中的应用策略解决问题,其实在我们的数学学习中也经常遇到问题,也要动脑筋、想办法解决问题,要更好、更快地解决问题就必须采用一些解决数学问题的策略。今天我们就来研究数学中的“解决问题的策略”。

板书课题:解决问题的策略。

二、合作探索,领悟内涵。

1、创设情境,感知列表整理的方法。

(1)导入语:

师:小朋友们都喜欢逛超市吧,今天有三位小朋友相约来到了超市里,他们准备买同一种笔记本,他们遇到了什么问题呢?我们一起去看一看。

(2)出示情境图,听录音,(录音中增加了“小华用去多少元?”和小军说的话“我用42元买笔记本,可以买多少本?”)要求小华用去多少元?我们要用到哪些条件呢?学生回答后,课件只留下有用信息,提问:你能找到信息中的关键词吗?你能将这些关键词整理写出来吗?学生交流,相互补充逐步简洁成:

小明3本18元。

小华5本?元。

添上表格线,形成一张完整的表格:

小明3本18元。

小华5本?元。

板书:列表整理信息。

2、分析解决问题,感受列表的价值。

(1)独立思考如何解决题中的这个问题。想好后在小组里交流。全班交流。归纳解决这个问题的两种思路:从条件想起,从问题想起。

板书:分析列式解答。

讨论:要求小华用去多少元,可以怎么想?(学生活动)。

师:同学们在解题时,会有两种不同的思路。一种从已知条件想起,想:根据买3本用去18元,可以先求出1本的价钱;也可以从要求的问题想起,想:要求买5本用去多少元,先要求出1本的价钱。

这样一来,你会列式解答了吗?请行动起来(学生活动)。

课件出示:

18÷3=6(元)。

6×5=30(元)。

答:小华用去30元。

师:核对一下,你做对了吗?

(2)师归纳:解决条件较多的问题时,我们可以把有用的信息和问题列表整理,使数量之间的关系更加清晰,从而很快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列表是一种非常有效的解决问题的策略。

(3)下面我们就用列表的策略来帮小军算算42元可以买多少本笔记本?课件出示问题和空表格。

同桌交流,再集体交流,相机完善表格。

小明3本18元。

小军?本42元。

列式解答后,请一名学生说出解题思路。

18÷3=6(元)。

42÷6=7(元)。

答:小军买了7本。

(4)课件同时出示上述两个表格。问:求小华用去多少元和小军能买多少本,在思考过程中有什么相同的地方?有什么不同的地方?(引导学生依据屏幕上的列式回答)。

观察这两个表格,你发现它们有什么相同的地方?(都用到了小明的两个条件),所以这两个表格可以合并起来。

课件演示表格合并的过程。

师:所以在以后,我们要利用同一组信息来解决两个不同问题时,就可以像刚才这样整理。

如果不考虑人,而将研究的注意力放在数量与总价的关系上,这张表还可以简化成下面的形式。出示箭头简化后的表格。请生说说每一栏表示的意思。(课件在每一栏的后面相应的写上表示的意思)。

观察每一组,你发现了什么?(小组讨论)。

仔细观察上列数据,我们可以发现,在这里,买的本数在变化,用的钱数也在变化;买的本数越多,用的钱数也越多;但不管本数、钱数怎么变化,每本的价钱是不变的。我们还发现解决两个问题都要先求出第本笔记本的价钱,两个问题都跟“3本18元”有关系,所以我们可以把它们合并在一起整理,这样就更简便了。

(5)师小结:同学们,刚才我们已经在不知不觉中运用了一种策略解决这些问题,你知道是用了什么策略吗?(列表)。

你觉得用列表的方法整理信息除了清楚、简洁,还有什么优点?(便于我们分析题中的数量关系,很快找到解决问题的途径)。

三、巩固拓展,提升策略。

师:我们刚才帮助小明小华和小军解决了他们的难题,下面这些小朋友也遇到了一些难题需要我们的帮助,我们来看看吧。

1、做“想想做做”1。

学生根据题目的条件和问题列表整理,注意问题要用问号来代替。学生汇报填写方法,然后,根据表格列式解答。学生汇报解答过程,说出解题思路。

2、做“想想做做”2。

师:最近,学校体育室缺少一些球,老师带了两个小朋友到商店去购买。

学生列表整理信息,并列式解答。学生汇报解题过程,并简要地说一下解题思路。(教师巡视指导)。

3、简要地比较这两道题目在运用策略上的相同点(列表整理信息)以及解法上的不同点?第一题,因为要先求出一本字典的高度,所以要用除法,第二题要求出老师一共带了多少钱,所以它要先算乘法。

四、回顾总结,交流体会。

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

师:我们知道用列表的方法不仅可以更加简洁清楚的整理出信息,还更加利于我们分析题中的解题思路,其实,我们在以前早已经接触过表格,并利用表格来解决问题了。(课件出示以前出现的利用表格解决问题的题目)。其实我们今天所学习的列表只是解决数学问题的一种策略,解决数学问题还有很多种策略,只要我们的小朋友认真发现,勤于思考就会找到。

五、布置作业。

用列表的方法解决第67页,想想做做3和4。

板书设计:

解决问题的策略(列表)。

列表整理信息分析列式解答。

小明3本18元。

小华5本?元。

小军?本42元。

比例的应用用比例解决问题

教学要求:1、使学生能正确判应用题中涉及的量成什么比例关系。

2、使学生能利用正反比例的意义正确解答应用题。

培养学生的判断分析推理能力。

教学难点:学生通过分析应用题的已知条件和所求问题,却定那些量成什么比例关系,并利用正反比例的意义列出等式。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说说正、反比例的意义。

(1)一辆汽车行驶速度一定,所行的路程和所用时间。

(2)从a地到b地,行驶的速度和时间。

(3)每块砖的面积一定,砖的块数和总面积。

(4)海水的出盐率一定,晒出的盐和海水重量。

3.判断下列各题中已知条件的两个量是否成比例,如果成比例是成什么比例,把已知条件用等式表示出来。

(1)一辆汽车3小时行180千米,照这样速度,5小时可行300千米。

(二)新课。

(1)用以前方法解答。

(2)研究用比例的方法解答。

题中涉及哪三种量?哪一种量使一定的行驶的路程和时间成什么系?

能不能利用这个关系式列比例解答?

解比例,同学自已完成,及时纠正。检验。

改变例1中的条件和问题。

1、以前的发法解答。

2、怎样用比例知识解答?

3讨论结果填书上。

4小结:用比例知识来解答应用题,就是根据正反比例的意义列出方程来解答。

第九课时复习估算和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要求:

1.巩固三位数减三位数的计算和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2.弄清算式间的联系和区别,进一步掌握算法。

教学重点:巩固三位数减三位数的计算和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注意把统计和估计等知识和解决问题结合起来。

教学过程:

一.揭题。

这节课我们继续复习千以内的减法的有关知识。(板书课题:复习)。

二.计算综合练习。

1.完成复习第6题。

生独立完成。(注意学生计算的速度和正确率。)。

2.完成第7题。

1)学生一组一组的完成,指名板演。

2)集体核对、订正,并说说每题的计算过程。

3.完成第8题。估算得数大概是几百,再算一算。

学生按要求独立完成,指名板演。

问:估算有什么用处?(提高计算的正确率。)。

2.完成复习第9题。

1)引导学生理解题意。2)学生自己试做,注意进位、退位的情况。

3)组织评讲。

三.解决问题练习。

1.完成第10题。

1)小朋友们去做什么?(同桌互说)2)你知道了些什么?(汇报。)。

3)题目要我们求什么?(请生读题。)4)同桌互相说一说并汇报。

5)学生自己完成。6)核对答案。

3.完成第11题。

学生独立读题解答。

说说怎么想的。第二个问题是根据哪些条件做的?(第一个问题的答案和第一个条件。)。

第九课时复习估算和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践教科书第98页例题,“试一试”第99页“想想做做”第1-3题。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初步体验有些事情发生是确定的,有些事情发生则是确定的,能用“一定”、“可能”、“不可能“等词语描述生活中一些事情的可能性。

2、培养初步判断的推理能力。

3、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形成良好的合作学习的态度。

教学重难点:

1、让学生初步体验事情发生的可能性。

2、用“一定”、“可能”、“不可能”描述生活中的事情。

教学工具:

彩球、黑袋子、透明袋子等。

教学过程:

一、游戏激趣,导入新课。

小朋友你们喜欢看《喜洋洋与灰太狼》的动画片吗?(出示课件)瞧,羊族展开了一场庆祝会,喜羊羊、懒羊羊、美羊羊都争着想做这场庆祝会的主持人,可是名额只有一个,于是聪明的小伙伴们就想出了一个好主意,(出示课件)你能知道它们用什么好办法来选举的吗?对,用旋转指针的方法,当指针指到黄色区域就请美羊羊做主持人,如果指针指到的是绿色区域就请懒羊羊来做主持人,指到橙色区域就请喜羊羊做主持人。转动转盘,猜猜指针可能会指到谁呢?(指名)看来,我们的小朋友都有不同的想法,这很正常,在指针没有转动前我们说指针可能指向喜羊羊,可能指向美羊羊也可能指向懒羊羊,这就是我们平常所说的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板书课题)。

师:那指针到底指向谁呢?哪一位小朋友想上来转转看?(指名)谁当选了?现在我们一起去喜羊羊主持的第一个节目看看好吗?(出示课件)。

二、活动探究。

1、摸球游戏。

大家看,喜羊羊给我们带来了3个袋子(粘贴3个袋子的图片),看看都有些什么颜色?(指名)。

如果要保证一定摸到红球,你会选择几号袋子?

奇怪,为什么你们都选1号?

生:因为1号口袋全部都是红球。

师:追问:全部是红球怎么了呢?

师:都这么想吗?还有补充吗?是呀,口袋里全是红球,任意摸一个,会怎么样啊?(贴“一定红球”:数学上,我们可以说--)。

生:一定摸出红球。

说得真棒!原来当袋子里全是红球时,任意摸一个,一定是红球。还有谁能够像他一样,把这句话完整的说一说?(再指名3-4人)把这句话在小组里说说。小结:当袋子里全是红球时,任意摸一个,一定是红球。

为什么不选2号袋呢?(指名)哦,原来当袋子里一个红球都没有时,任意摸一个,不可能摸到红球。(板书:“不可能是红球”)谁来把这句话也说说看(指名3-4人)?小结:当袋子里没有红球时,任意摸一个,不可能摸到红球。

那3号袋也不可能摸到红球?(可能)那你们刚刚为什么也不选呢?(指名)生:因为3号袋子中有红球,有黄球,任意摸一个,有可能摸到红球,有可能摸到黄球。所以任意摸一个,不一定摸到的就是红球。

师了解学生摸球的情况,做及时的方法的指导与纪律的引导。

师:摸球的情况到底怎样呢?有没有哪个小组愿意给大家展示一下的?第一小组(点出),有请你们组,来,全部起立!一号同学?(直接说颜色就行)。

结合学生回答,在ppt上展示学生的摸球情况。

现在,观察一下这2个小组的摸球情况,是不是每组都有人摸到了红球?

生:摸到了。

师:看来,这3号口袋里有3个红球、3个白球,从中任意摸一个球,有可能摸到红球吗?(结合回答贴:可能摸到红球,也可能摸到白球)。

谁能把3号袋子的摸球情况完整的说一说。

指名2生。

生:1号口袋任意摸一个球,一定红球。

生:在3号口袋里,任意摸一个球,有可能摸到红球,也有可能摸到白球。

师:对,真聪明。那么,如果没有1号口袋,只有2号和3号口袋,你会选哪个口袋?

生齐:3号。

师:这是为什么呀?

生:因为2号口袋里没有红球,而3号口袋里有红球。

师:对,红球没有放,2号口袋里不管怎么摸,能摸到红球吗?而3号口袋呢?真会动脑筋。

刚才喜洋洋透露了一个小秘密,说什么有个小组的球有点不一样,是吗?

师:想不想知道?

师:有一个小组,放的是这样的球,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2红2黄2白。)。

生:(2红2黄2白。)。

师:比较一下,和其他小组的球一样吗?

生:不一样。

师:哪里不一样?颜色?

生:比原来多了。

师:那红球呢?

生:比原来少了。

师:颜色多了,红球少了,还有可能摸到红球吗?

生:可能。

还是来看看他们的摸球情况吧。如果没有记错,应该是这一小组,来,看看是不是2红2黄2白(打开口袋给一生验证)。

师:那你们6人有没有摸到红球的?老师很关心,从1号开始说吧。

(教师课件统计)大家看,这一小组有没有摸到红球?也就是说当袋子里的红球数量减少了,或者说袋子里哪怕只有一个红球,我们都有可能摸到红球。

过渡:通过刚才的游戏,我们发现当袋子里都是红球时,任意摸一个,(一定是红球;)当袋子里没有红球时,(任意摸一个,不可能摸到红球;)当袋子里有红球有黄球时,任意摸一个,(可能是红球,也可能是黄球。

喜洋洋这儿还有三个袋子,想看看吗?

三、巩固提升。

1、猜球游戏。

(出示课件)喜羊羊说;“下面的每个袋中任意摸一个,结果会怎样”?

自己看着袋子说一说,说完举手。

谁能用“一定”、“不可能”“可能”来描述这几个袋子摸球情况?

学生交流。

师:谁的想法跟他不一样?你真会思考,喜羊羊托我奖你一颗智慧星。还有谁也想说说看。师:当袋子里有红球有黄球时任意摸一个,可能是红球,可能是黄球。我们可以用“可能”一词来描述;当然我们还可以用“不可能”说,当袋子里有红球有黄球时任意摸一个,不可能摸到黑球,紫球或者其他颜色的球,这两个词语都可以选用。

放开,不要按顺序,学生说到哪个就是哪个。

2、合作装球。

小组活动,师巡视。现在请我们6个组的代表上台来把你们各组的装球结果展示给大家看。把手中的袋子举起来,让我们看清你们是怎么装的。

你们小组是怎么装球的?为什么?

你们组为什么这么装呢?

师:说得真好,掌声送给他。喜羊羊见刚才提出的装球要求没有难倒大家,于是他又提出了几个装球要求,不知这次小朋友们还能不能顺利通过了。装球要求在小组内篮子里的纸条上,请你们仔细看一看,然后小组内讨论讨论该如何装球?由组长负责装球,装好后检查一下是否符合要求。

四、全课总结。

小朋友们你们真是很了不起,喜羊羊很佩服大家,老师更觉得小朋友们很出色了。来,坐坐正,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可能性》。学会了用“一定”、“可能”、“不可能”来描述游戏中的各种情况。同样,在我们的生活中,有些事情是一定会发生的,有些事情不可能会发生,也有些事情是有可能发生的。

五、拓展延伸。

1、你能用“一定”,“可能”,“不可能”填空吗?(出示课件)(指名说)。

2、你也能用一“定”、“不可能”、“可能”举例说说生说中的事情吗?小组内先相互商量商量,在全班交流。

3、摸奖活动。

其实在生活中,我们也会遇到这样的摸奖活动,只是商家才不会象我们小朋友这么大方多方几个白球提高中奖率,他们为了赚钱大大减少了中奖的机会,不过作为某些公益型摸奖活动,我希望小朋友可以献出一份爱心。

六、作业设置。

回家后调查一下还有哪些事情一定会发生、不可能发生或者可能会发生?下节课告诉老师。

用转化的策略解决问题

教学目标:1.能根据平面图描述具体的行走路线。

2.在描述的过程中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识图能力和有条理地进行表达的能力。

3.在学习中体验知识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教学重点:应用确定位置的知识,描述行走路线。

教学难点:描述不同的行走路线。

设计理念:本课通过让学生观察收集信息,分析后用语言描述行走路线,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学习过程中,始终紧密联系实际生活,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步骤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1.师:你能说说你的家在学校的什么位置吗?

二、自主探究,学习描述。

1.学习描述行走路线。

师出示例题。

师:这是李伟家附近的平面图,请你仔细观察,从图中你你找到哪些数学信息?

学生可能这样回答:

(1)李伟家附近有超市、街心花园、医院、敬老院。

(2)大港小学在敬老院的北面。

(3)医院在超市北偏东60度240米处。

……。

教师让学生尽可能的说全图中的位置关系。

师:你能看图说说医院在大港小学的什么位置吗?

超市在医院的什么位置?

2.完成练一练。

师:现在你能说说李伟放学回家的路线吗。

重点讨论,让学生明白反向如何表述。

学生思考后口答。

分小组讨论交流,再集体汇报。

学生讨论后回答。

三、巩固练习,强化知识。

1.师出示“想想做做”第6题。

师:这是某地5路公共汽车的行驶路线,你能仔细观察图并完成下面的填空吗?

2.根据所说的路线画出路线图。

教师说路线,学生根据叙述同时画一画,再根据所画出的路线图试着反向说说路线。

小明沿着超市向西走1000米到广场,再向北偏东60°走800米到市政府,再向东偏北30°走600米到家。

比例尺由学生根据数据确定。

独立思考,集体交流。

学生思考后,画一画,说一说。

新课标第一网。

四、运用知识,解决问题师:刚上课的时候,我们介绍了自己的家在学校的方向。现在,你能回忆一下你上学的图中都有哪些建筑物,并试着把放学回家的路线跟你小组里的同学说一说呢。在小组内介绍,再由小组推荐一名同学全班交流。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第九课时复习估算和解决实际问题

第七课时练习(二)。

教学内容:课本第60-61页练习八第4-8题。

教学要求:让学生进一步巩固减法习惯中需要隔位退的情况,并能熟练的进行计算,注意把计算知识和解决问题相结合。

教学重点:让学生进一步巩固减法习惯中需要隔位退的情况。

教学难点:熟练计算,注意把计算知识和解决问题相结合。

教学过程:

一.揭题。

这节课我们继续复习被减数的中间或末尾出现0的情况。

(板书课题:练习)。

二.计算方法的练习。

1.口算。

2.完成练习八第4题第一横行。

1)生练习,指名板演。

(师提醒学生要看清运算符号。)。

2)集体订正,说说每一题的计算过程。

三.解决问题练习。

1.完成练习八第5题。

1)学生自己读题填空。2)核对答案。3)你是怎么想的?学生汇报。

2.完成练习八第6题。

得数大约是几百?连一连。指名汇报。

3.完成练习八第7题。

1)生自读题。2)指名说题意:小燕比小新矮15厘米,大朋比小燕高24厘米。

3)生独立完成。指名板演。4)集体订正。

5)指名说解题思路。

5.练习八第8题。

1)生自己读题,你知道了什么?2)指名汇报。

3)五年级、四年级订了多少?你有办法知道吗?4)学生自己计算后汇报。

第九课时复习估算和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内容:课本第47~49页。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用所学的方位描述行走的路线。

2.帮助学生综合应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巩固所学知识,发展应用的能力。

教具准备:挂图。

教学过程:

一、教学例1:南山公园平面图。

小明从南大门进入公园,先后游览了音乐喷泉、月亮湖、艺术广场和盆景园,最后从西门出公园。

你能看图说出小明浏览时行走的路线吗?

这是南山公园平面图,看图向我们介绍一下公园的情况。

(小明从南大门进入公园,先后游览了音乐喷泉、月亮湖、艺术广场和盆景园,最后从西门出公园。(并同时标上箭头))。

先同桌互说,再汇报。

二、试一试。

2.你最喜欢这个公园里的哪几个景点?在小组里说说你的游览路线。

还有一位小朋友,她是怎么游览公园的呢?

(小芳从西门进入公园。她要游览盆景园、艺术广场、水上乐园、四季亭和音乐喷泉这几个景点。)。

你能说出她游览时行走的路线吗?同桌互说后汇报。

你最喜欢这个公园里的哪几个景点?在小组里说说你的游览路线。

三、练习。

1、想想做做1:

你能说出小红上学的路线吗?

学校。

桃园。

小红家大桥。

你能说出小红上学路上要经过哪些地方?

经过大桥、桃园和学校。

你能说出小红上学的路线吗?汇报。

2、想想做做2。

(1)说出小兔到小狗家的方向和路线。你能说出不同的路线吗?

(2)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

说出小兔到小狗家的方向和路线。

还有不同的路线吗?同桌互说后汇报。

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

请生提问,并生请生回答。

3、想想做做3。

1)这是1路和2路公共汽车的路线图。你能看出行车的路线吗?

四人小组互相说一说,一生汇报。

2)1路公共汽车是从火车站开往哪里的?经过了哪几个车站?

2路公共汽车呢?

3)小明要从火车站到公园去,应乘几路车?

4)王老师要从人民路到一中去,应乘几路车?要乘几站?

4、想想做做4。

星期天,如果你和爸爸妈妈或同学到公园去玩,可以先找到“公园景点游览路线图”或“公园景点示意图”,确定好路线,再游玩。

看一下这张公园景点示意图,确定一下你游玩的路线,告诉同桌,看看他能不能听懂你的路线。

相关范文推荐
  • 01-02 律师事务所对实习律师鉴定意见(通用18篇)
    实习鉴定是对实习生在实习期间工作任务完成情况、工作态度、工作效率等方面进行综合评价的过程。小编为大家汇总了一些实习鉴定的经典案例,希望能对大家的写作有所启发。
  • 01-02 小学生五年级的风筝(汇总19篇)
    作文是一种创作的过程,我们要用心去体验,用心去表达,才能写出优秀的作品。以下是一篇年级优秀作文的精选范文,为大家展示了学生们出色的写作水平和独特的思考方式。
  • 01-02 的我的争章心得(热门19篇)
    通过阅读范文,我们可以学习到一些优秀的写作技巧和表达方式。以下是小编为大家精选的一些范文范本,供大家参考和学习。第一段:作为一个小创客,参加小创客章争章活动是我
  • 01-02 写黄河景色范文(19篇)
    优秀作文往往富有个人特色,能够打动读者的情感和思维。以下是小编为大家准备的优秀作文范文,希望可以给大家带来一些启发和指导。我的家乡有一条历史悠久、绵长祥和的大河
  • 01-02 林业局依法行政工作自查报告(精选14篇)
    自查报告能够让我们更加全面地了解自己的成长过程和发展轨迹,为今后的发展制定更加明确的目标和计划。如果您需要一些写作灵感,以下是一些自查报告的优秀样例,供您参考。
  • 01-02 党风廉政建设教育实践活动心得大全(18篇)
    心得体会可以激发我们对学习和工作的热情,让我们更积极主动地探索和学习。以下是小编为大家精心挑选的一些写心得体会的范文,希望能够给大家带来一些启示。7月4日,在管
  • 01-02 专业幼儿园诗歌教案(专业14篇)
    幼儿园教案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提高教师的教学效果和教育质量。小编整理了一些优秀的幼儿园教案范文,供大家参考和借鉴。《纸风筝》是一首短小精悍,便于记忆的诗歌,诗歌内
  • 01-02 护理部医务人员实习心得(实用22篇)
    实习心得是实习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环,它可以帮助我们发现问题、改进工作方法。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实习心得范文,供大家参考学习。xx年x月xx日,我x,踏进了xx
  • 01-02 初一写景抒情(优质14篇)
    优秀作文是一种文学艺术的结晶,它可以感染和启发读者的思维和情感。以下是一些优秀作文的片段,希望可以给大家提供一些写作思路和灵感。炎热的夏天悄悄地走了,把凉爽的秋
  • 01-02 采薇教学分析与教学设计(汇总18篇)
    教学计划的执行需要注意及时调整和反馈,以确保教学效果的实现和提高。在这些教学计划范文中,教师注重了课程内容的多样性和学习方式的多样性。1、(课件展示《诗经》,)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