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体会是对自己经历的一种总结和收获,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自己的成长轨迹。心得体会是一个个人经历的见证和总结,以下是一些写得很好的范文,供大家参考。
蓝纯语言学概论心得体会
蓝纯语言学概论是一门引人入胜的学科,通过学习这门课程,我深深地感受到了语言学的魅力与价值。在这门课程中,我们学习了语言的起源、发展、结构和功能等方面的知识,不仅让我对语言产生了更深刻的认识,也增强了我对语言研究的兴趣。以下是我对这门课程的心得体会。
首先,蓝纯语言学概论引发了我对语言起源的思考。通过学习语言的起源理论,我了解到语言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产物,是人类与众不同的重要特征之一。学习语言起源的理论,我深刻地认识到语言的复杂性和独特性,为人类文明的进步和交流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同时,语言起源也涉及到人类大脑的演化与语言能力的发展,这使我对人类思维和语言之间的关系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其次,蓝纯语言学概论让我认识到语言的普遍性和多样性。通过学习语言的分类和语系的划分等内容,我了解到世界上存在着众多不同的语言,每一种语言都有其独特的特点和文化内涵。这不仅拓宽了我的语言视野,也增强了我对语言多样性的重视和尊重。在今后的学习和工作中,我将更加关注现代语言的多样性,积极学习和使用不同的语言,促进跨文化交流和理解。
第三,蓝纯语言学概论让我对语言结构和语言规则有了更深入的了解。通过学习语音、语法、语义等方面的知识,我了解到语言具有一定的结构和规则,是一种符号系统,通过这种符号系统,人与人之间可以进行有效的沟通和交流。深入理解语言结构和规则,不仅有助于我提高语言表达和理解的能力,更有助于我分析和比较不同语言之间的异同,从而更好地使用和掌握语言。
第四,蓝纯语言学概论让我认识到语言与社会、文化之间的密切联系。通过学习语言社会学和语言文化等方面的知识,我了解到语言不仅是人类交流的工具,更是文化传承和认同的重要标志。不同的社会和文化背景影响着语言的形式和用法,人们通过语言表达和传达自己的思想、情感和价值观。因此,研究语言不仅需要关注语言本身的结构和功能,还需要考虑语言与社会、文化之间的互动关系。
最后,蓝纯语言学概论让我深刻认识到语言学的重要性和应用价值。语言学不仅是一门学科,更是一门跨学科的研究领域。通过研究语言,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人类思维和行为,解决语言相关的问题,推动人类社会的发展。语言学的研究对象包括多个层面和领域,如语音学、语义学、社会语言学、心理语言学等,这为我以后的学习和研究提供了很大的选择余地。
总而言之,蓝纯语言学概论是一门引人入胜的学科,通过学习这门课程,我对语言产生了更深刻的认识,对语言研究产生了更浓厚的兴趣。在今后的学习和工作中,我将继续深入学习和研究语言学的理论和方法,不断提高自己的语言能力和研究水平,为促进语言学的发展和应用做出贡献。
语言学概论论文
信阳位于河南省南部,处在大别山北麓与淮河上游之间,信阳方言属于北方方言区中原官话的信蚌片的一个方言点,从信阳方言词汇体系来看其词汇不但明显有别于河南境内的其它方言词汇,而且与周边省市的方言词汇有密切的联系,有其独立的语言类型价值。本文主要从词形、构词、词义、造词理据等几个方面将信阳方言词汇与普通话词汇进行比较。
关键词:信阳方言、词汇、普通话。
从本质上来看,普通话也是方言,普通话与各方言之间不是父子关系,而是平等的兄弟姐妹关系,由于各自形成年代不同,影响因素和环境也不一样,所以普通话和各方言也有着不少差异,这些差异表现在语音、词汇和语法各个方面,本节从词形、词法、词义、造词理据等方面对信阳方言和普通话词汇进行比较分析,分析的重点是二者的差异。
一、信阳方言词与普通话的词形比较1.有音无字。
到目前为止,汉语各方言中还有许多单音词有音无字,找不到恰当的字来记录。造成有音无字现象的主要原因有:字少词多,没有为对应的单音词造字;另一种情况也会造成有音无字现象,即:方言中某个词可能有本字,但由于历史音变关系而湮灭了,造成本字无从考证。有音无字在汉语各方言中是异常突出的现象,那些有音无字的方言词,往往是各地方言中最具特色的最常用的口语词,各方言中都有一些其他方言没有的有音无字词。信阳方言中有相当一部分词存在有音无字现象,而这些词是信阳方言词汇中口头常用语(下列例子[]中字母代表拼音,数字代表声调),例如:
[ceng3]伸到外面。
如:这个竹竿太长了,都~到门外头去了[pia3]。
淡而无味。
如:这个菜炒得~~的,就像没放盐。
[liao2]。
缝补。
如:她的衣服破了,每次都是她自己~地[jiang3]生产。
如:他家的老母猪昨晚~了一窝猪娃儿2.构词语素。
信阳方言的某些词与普通话意义相同,但构词语素有差异。有的构词语素一部分相同,而另一部分不同;有的构词语素完全不相同;有的构词语素完全不同,但意义却相同;有的构词语素相同,但排列顺序却不同(如没有做其它说明,下面所有的例子,前面是信阳方言词语,后面是相对应的普通话词语)。2.1构词语素一部分相同,另一部分不同,如:
天河一银河。
扯闪一闪电。
车身一转身。
袖笼子一袖套儿。
耳隆一耳朵今个一今天。
惯势一娇惯。
蛛蛛一蜘蛛。
手巾一毛巾。
洋火一火柴2.2构词语素完全不同,如:
鱼鹰一鸿鹤。
老丈人一岳父。
屋里的一妻子。
斗嘴一接吻。
有喜一怀孕毛娃儿一婴儿。
茶吊子一水壶。
2.3构词语素完全不同,但意义相同,如:
麻雾子一毛毛雨。
檐老鼠一蝙蝠。
冷子一冰雹。
手杆子一胳膊片子一尿布。
眼欠一羡慕。
打圆壶一调解。
金贵一稀罕。
腿包一膝盖2.4构词语素相同,但排列顺序不同,如:
齐整一整齐。
实诚一诚实。
紧要一要紧。
弟兄一兄弟。
宵夜一夜宵。
信阳方言中有一些词构词语素与普通话完全相同,但是排列顺序恰好相反,周一民在研究北京话的词汇时,将这种“把普通话里的某个双音节词倒过个儿”的方言词叫作“逆序词”。信阳方言中的逆序词虽然不多,但也应该引起重视。
二、信阳方言词汇的构词特点。
本文主要是从信阳词汇的重叠构词和特殊的词头、词尾两个方面来分析信阳词汇的特点。
1.信阳方言词汇重叠构词有7种格式:
aa式。
有动词重叠,如:瞧瞧、想想、找找;有形容词重叠,如:好好,慢慢,高高;有名词(或量词)重叠,如:人人,天天,个个,亲属称谓的重叠例外。
aab式。
有5种形式:(1)形形+形,如:当当响,稀稀软,梆梆硬;(2)形形+动,如:好好干、慢慢走、细细看;(3)形形+名,如:暖暖手、热热饭、烤烤火;(4)名名十动,如:天天想、人人爱、年年盼;(5)量量+形,如:个个壮、头头肥、袋袋满。
a.a式。
多由单音节的动词或形容词构成,如:闻一闻、听了听、冷一冷abb式。
多由形容词构成,含程度加深的意思,如:圆溜溜,美滋滋,暖烘烘、毛绒绒、胖墩墩、哭浙浙、红彤彤。
abab式。
以双音节的动词为主,形容词不多,如:教育教育、商议商议、享受享受、表扬表扬、打听打听、清理清理、打扫打扫、高兴高兴。
a里ab式。
由双音节的形容词构成,如:流里流气、洋里洋气、土里土气、妖里妖怪、糊里糊涂、风里风光。
aabb式。
词头“老”除有老张、老。
五、老弟这类全国通行的用法以外,还常用于长一辈、平辈和晚辈中表示最小的意思,如:老姑、老叔、老妹、老弟、老闺女,此外,形容词或一些短语的前面常冠以各种词头,用以表示程度深,相当于“、、、、、得很”,常用来作词头的字很多,如:死、生、焦等。
死——。
~慢。
~磨。
~笨。
~重。
~好吃。
~不讲理生——。
~疼。
~不愿意。
~撑。
~闲。
~不去焦——。
~干。
~黄。
~崩崩。
三、信阳方言词汇与普通话词汇的词义比较。
1.有时候,信阳方言里有些词,在普通话里缺少与之相对应的词,往往只能用短语或句子进行描述,如下:
(1)麻纷亮:天微微亮,例如:天刚~,我妈就起床给我们做早饭了。
(2)卧泥:猪或牛在有水又有泥的地方长时间卧着不起,有也可指有些人,尤其是小孩坐在或躺在地上不起来,例如:这小孩可倔,你稍微说她几句,她就又是摔东西又是~~的。
(3)回门:姑娘出嫁三天后,带着礼物和丈夫一起回娘家,如:新娘子~~时往往要穿一身新衣裳。2.色彩意义的差异一些在普通话中表示褒义的词语,在信阳方言中却表示贬义,如:
(1)精:在普通话里表示精明能干!精华,是一个褒义词,而在信阳方言里则有狡猾!奸诈意义,是一个贬义词"如:他这个人~得很,跟他合作可得注意点儿。
(2)能:在普通话里做动词时多含有褒义,如能够、能动,而在信阳方言里往往表示逞能,如:看他~的,那么小一点点的人拿那么重的东西,一会儿非绊倒不可。
三、信阳方言词语和普通话词语造词理据的差异(1)黑老啩/乌鸦。
信阳方言的“黑老啩”强调的是颜色和叫声,而“乌鸦”则强调了颜色和属类。
(2)天河/银河。
信阳方言把舌头叫做赚头,有避讳的作用,尤其是做生意的,或卖肉的,因为“赚”意味着做生意赚钱了或工作赚钱了,而“舌”与“折本”的“折”同音,人们认为不吉利。
从上面的分析,感觉信阳方言挺特殊的,是多种方言互相交融的产物,是一种混合型方言,信阳方言中揉合了周边多个省市的方言,它与这些比邻城市的方言总是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要想彻底了解信阳方言有赖于对方言语音、语汇和语法特征的全面把握。所以,我们现在所作的结论只能是阶段性的,待将来信阳方言各方面的特征都摸清了,再来对结论作修正,那时就可以下一个终结性的结论了。
参考书目:
药学概论心得
在药学领域,我对药物研发、生产、管理和使用的全面了解,以及通过实践掌握药物化学、药理学、药物分析、临床药学等专业知识的过程。
1.背景介绍。
药学是一个广泛的领域,涵盖了多个学科,包括药物化学、药理学、药物分析、临床药学等。作为一名药学专业的学生,我通过课程学习和实践操作,逐渐熟悉了这些知识。
2.过程与方法。
在学习过程中,我采用了多种方法,如阅读专业文献、参与实验研究、进行案例分析等。我不仅关注理论知识,还注重实践操作,通过实验和临床观察,我深入理解了药物的作用机制、副作用以及药物滥用的风险。
3.反思与总结。
通过药学的学习,我不仅获得了专业知识,还培养了严谨的思维方式和对社会负责任的态度。我认识到,药物研发和使用对社会健康有着深远的影响,我们应该不断追求药物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同时,我也意识到,药学研究需要不断更新知识,以适应社会的发展和变化。
总的来说,药学的学习过程对我来说是一次宝贵的学习和成长历程。我不仅提高了专业素养,也增强了社会责任感。我期待在未来的工作中,为社会的健康和福祉做出贡献。
蓝纯语言学概论心得体会
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流工具之一,其起源、演变和使用方式一直备受人们关注。为了更好地了解语言的本质和规律,学者们发展出了各种语言学理论和方法。蓝纯语言学概论作为语言学的入门课程,旨在向学生介绍各个方面的语言学理论和研究方法,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语言。本文将分享我在学习蓝纯语言学概论课程中的体会和心得。
在学习蓝纯语言学概论的过程中,我深刻认识到语言学的广泛和复杂性。我们从语音、语法、语义到语用等多个层面来研究语言,每个层面都有其独特的特征和研究方法。通过学习不同的学派和思潮,我对语言学的研究方向和方法有了更全面的了解。同时,我也意识到语言学不仅仅是一门学科,更是与其他学科有着密切关联的跨学科研究领域。蓝纯语言学概论课程为我提供了一个宏观的视野,让我对整个语言学领域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在蓝纯语言学概论中,我学习了许多重要的概念和理论,如形式语言、语言变体、语言族群和语言规范等。这些概念帮助我更好地理解和分析语言的本质和结构。例如,通过学习形式语言,我了解到语言的符号系统和生成规则对于语言理解和沟通的重要性。同时,学习语言变体和语言族群让我认识到语言的多样性和复杂性。掌握这些重要概念不仅增强了我对语言的认识,也增强了我对不同语言和文化的理解和尊重。
蓝纯语言学概论不仅仅是一门理论课程,更是为我们提供了运用语言学知识的实际应用。在语言教学中,我们可以运用语言学的理论和方法,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语言知识。在翻译和口译工作中,我们可以运用语言学知识,更准确地理解和表达他人的意思。此外,在语言规范和语言政策的制定中,语言学的研究成果也会发挥着重要的指导作用。因此,蓝纯语言学概论不仅加深了我对语言的认识,也提供了实际应用的工具和方法。
第五段:总结并展望。
通过学习蓝纯语言学概论,我对语言学的重要性和应用的广泛性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同时,我也意识到语言学作为一门学科,还有许多未知和待发展的领域。未来,我希望能继续学习和研究语言学,进一步探索语言的本质和规律。同时,我也希望将语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和工作中,为促进语言交流和文化交流做出自己的贡献。蓝纯语言学概论课程为我打开了一扇了解语言学的大门,我将继续探索其中的奥秘,并将所学应用于实践中,不断挖掘语言学的深度和广度。
药学概论心得
这次药学概论的学习,使我对药学知识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和认识。在学习过程中,我发现药学知识不仅在理论上有着重要的意义,而且在实践中的应用也同样重要。
首先,我对药学的定义和作用有了更清晰的认识。药学是研究药物设计、研发、生产、流通、使用过程中药效物质基础及作用机理的学科。它涉及到药品研发、生产、质量控制、临床应用、药事管理等多个方面,是医药产业的核心领域。
其次,通过学习药物发现与设计、化学治疗、中药与天然药物、药物分析、药物代谢、生物药剂学、生物药物、临床药学、药物经济学等课程,我对药物研发的全过程有了更深入的理解。这些课程涵盖了从药物发现、临床试验、药品注册、生产到上市后监测的整个过程,使我对药物研发的艰辛和复杂性有了更深的认识。
同时,我也了解到药学的发展趋势和未来挑战。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人工智能、大数据、基因编辑等技术在药学领域的应用日益广泛,为药学的未来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
最后,通过学习,我对自己的专业有了更深的自信。药学是一门充满挑战和机遇的学科,需要我们不断学习和进步。我相信,在未来的学习和工作中,我将更好地应用所学的知识,为医药事业的发展做出贡献。
总之,这次学习使我对药学有了更全面的了解,也让我对自己的专业有了更深的自信。我相信,通过不断的学习和实践,我将更好地为医药事业的发展做出贡献。
药学概论心得
引言:
药学是一门涵盖了广泛学科的综合性学科,其研究对象是药物,包括天然药物、合成药物、生物药物等。药学涉及的学科包括药理学、药剂学、药物化学、药物分析学、药事管理学等,旨在保障人类健康和提高生活质量。
学习内容:
在学习药学概论课程中,我主要学习了药物的作用与用途、药物的剂型与制备、药物的作用机制、药物的体内过程、药物的质量保证与安全合理用药等方面的知识。此外,我还学习了药物的不良反应与药物滥用的影响,以及如何进行药物监测和药物政策的制定等内容。
在学习药学概论课程中,我深刻地认识到了药物的重要性和安全性。我了解到药物可以有效地治疗疾病,但同时也存在着药物滥用和不良反应的风险。在学习中,我不仅获得了药学的基础知识,还了解到了药物研究的进展和药物产业的发展趋势。通过学习,我对药学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和认识,也更加热爱这一专业。
个人收获:
通过学习药学概论课程,我不仅掌握了药学的基本知识和技能,还培养了自己的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我学会了如何进行药物研发和生产,如何进行药物监测和药物政策的制定,以及如何应对药物的不良反应和药物滥用的问题。此外,我还提高了自己的文献查阅和论文写作能力,为未来的学习和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总结:
药学概论课程的学习让我深刻地认识到了药物的重要性和安全性,也让我掌握了药学的基本知识和技能。通过学习,我不仅提高了自己的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还培养了自己的专业素养和职业道德。在未来,我将继续努力学习,为人类健康事业做出自己的贡献。
《语言学概论》课件教案讲义
监理规划的基本作用就是指导项目监理机构全面开展监理工作。
建设工程监理的中心目的是协助业主实现建设工程的总目标。实现建设工程总目标是一个系统的过程。它需要制定计划,建立组织,配备合适的监理人员,进行有效的领导,实施工程的目标控制。
只有系统地做好上述工作,才能完成建设工程监理的任务,实施目标控制。在实施建设监理的过程中,监理单位要集中精力做好目标控制工作。因此,监理规划需要对项目监理机构开展的各项监理工作做出全面、系统的组织和安排。它包括确定监理工作目标,制定监理工作程序,确定目标控制、合同管理、信息管理、组织协调等各项措施和确定各项工作的方法和手段。
(二)监理规划是建设监理主管机构对监理单位监督管理的依据。
政府建设监理主管机构对建设工程监理单位要实施监督、管理和指导,对其人员素质、专业配套和建设工程监理业绩要进行核查和考评以确认其资质和资质等级,以使我国整个建设工程监理行业能够达到应有的水平。
要做到这一点,除了进行一般性的资质管理工作之外,更为重要的是通过监理单位的实际监理工作来认定它的水平。而监理单位的实际水平可从监理规划和它的实施中充分地表现出来。因此,政府建设监理主管机构对监理单位进行考核时,应当十分重视对监理规划的检查,也就是说,监理规划是政府建设监理主管机构监督、管理和指导监理单位开展监理活动的重要依据。
(三)监理规划是业主确认监理单位履行合同的主要依据。
监理单位如何履行监理合同,如何落实业主委托监理单位所承担的各项监理服务工作,作为监理的委托方,业主不但需要而且应当了解和确认监理单位的工作。同时,业主有权监督监理单位全面、认真执行监理合同。而监理规划正是业主了解和确认这些问题的最好资料,是业主确认监理单位是否履行监理合同的主要说明性文件。监理规划应当能够全面而详细地为业主监督监理合同的履行提供依据。
实际上,监理规划的前期文件,即监理大纲,是监理规划的框架性文件。而且,经由谈判确定的监理大纲应当纳入监理合同的附件之中,成为监理合同文件的'组成部分。
(四)监理规划是监理单位内部考核的依据和重要的存档资料。
从监理单位内部管理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的要求出发,需要对各项目监理机构的工作进行考核,其主要依据就是经过内部主管负责人审批的监理规划。通过考核,可以对有关监理人员的监理工作水平和能力作出客观、正确的评价,从而有利于今后在其他工程上更加合理地安排监理人员,提高监理工作效率。
从建设工程监理控制的过程可知,监理规划的内容必然随着工程的进展而逐步调整、补充和完善。它在一定程度上真实地反映了一个建设工程监理工作的全貌,是最好的监理工作过程记录。因此,它是每一家工程监理单位的重要存档资料。
《语言学概论》课件教案讲义
语言学概论课程一直备受关注,国内研究者们从课程定位、师资队伍建设、教学方法和手段、教学内容等方面做了一系列的研究,提出了问题,阐明了对策,为课程的建设指明了方向。
一直以来,语言学概论课程的设置和教学改革都备受关注,人们从很早就认识到这门课程的重要性,并在实践中发现了各种问题,这些问题带有一定的普遍性,且是我们一直以来都没有很好解决的。目前,国内关于汉语言文学专业下的语言学概论课程的研究主要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1)综合性的研究。
这其中比较有代表性的是聂志平的《语言学概论课程建设问题探讨——以浙江师范大学为例》(2010),文章中对语言学概论课程的定位、师资队伍、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与现代汉语区别与衔接、教材与课程体系等方面作了深入细致的研究。曾毅平的《“语言学概论”课程建设的若干问题》(2001),文中对语言学概论课程的性质、教学的内容、教学语料的选取、教学方法和手段及开课时间等方面做了探讨。其中,他认为教学内容可进行一些改变,语音、词汇、语法知识可以进行压缩,另外增加语言与认知、语言与文化、语言与民族等内容;语料的选取方面可充分利用方言和少数民族语言的材料、利用港澳和海外学生语言生活方面的材料以及当代社会语用方面和大学生群体的语言变体材料;教学方法上可以引入讨论和专题调查等方式。关彦庆的《关于“语言学概论”课程建设的思考》(2010)一文也从课程定位、课程教学、师资队伍、教材等方面对语言学概論课程的建设加以研究,将其仍定位在基础性、理论性课程之上,提出了宏观分析和微观分析的教学方法。此类的研究还有李树新的《语言学概论课程的改革与实践》(2004)、王红梅的《语言学概论课程改革刍议》(2004)等等。
(2)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方面的研究。
张先亮的《关于“语言学概论”内容与方法的再思考》(2010)一文提出不能一味地追求讨论法及多媒体教学手段,应联系课程及学生实际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例如联想法、调查法、提问法、实践法等等,其中特别强调讲课的趣味性即通过有趣的例子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陈青松等的《“语言学概论”课程中用例选择和使用原则》(2012)一文对于怎样选择教学用例提出了有效、注意、情感三原则,这篇文章为我们教学提供了很好的示范,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罗耀华等在《“语言学概论”课程创新教学尝试》(2006)一文中提出“启发式教学、点拨式教学、研讨式教学”等模式。此类研究在杜道流9、熊赛男等人的文章中也有相关论述。
(3)与现代汉语区别与衔接研究。
大多研究语言学概论课程的文章都会提到语言学概论的教学内容与现代汉语教学内容有重合之处,对重合内容该怎样进行教学,也基本上会有一些区分和讨论。将此问题单独作为研究对象的研究成果主要有彭泽润等的《“语言学概论”和“现代汉语”课程教学协调改革研究》(2007),该文从“语言学概论”和“现代汉语”课程地位和教材建设现状分析中,发现两门课程为了更好的教学需要进行协调改革,主要在教学内容上形成互补,合理安排教学计划,教材中术语规范统一,内容紧跟学科前沿,语料要各有侧重来源。此方面的研究在梁驰华和蔡旭等人的文章中也有相关论述。
(4)教材与课程体系研究。
语言学概论课程的教材是此课程急需改革的重点之一,许多文章都提出了“现有教材不适应语言学概论课程教学的发展”这一观点,呼吁编订适应新形势的语言学课程的教材。岑运强的《语言学概论教学再探——谈语概教材的编写》(1997)从语言学概论教材的编写上探讨了语言学概论教学问题。他提出教材编写要注意方向问题,要作到面向学校、面向社会、面向应用和面向未来;教材的内容要在不断批判、不断继承、不断发展的语言学史的范围内选择,要选择那些经过历史经验公认有效的,并对汉语研究最为有用的理论;教材采用语言和言语的语言学以及内部和外部语言学双重框架;在编写的过程中还要注意新颖性、简明性、实用性和准确性。陈淑萍等的《教学体系构建与师范生语言能力培养——以“语言学概论”课程教学为例》(2009)指出目前“概论”教材建设,主要存在两方面情况:一是缺乏针对性,二是缺乏时代性。师范类院校“概论”教材建设,既要保留以往教材中优秀的内容,又要充分吸收已有公论的现代语言学理论、现代汉语方言以及当代语言研究的新成果,努力使“概论”成为介绍和推广最新理论研究成果的阵地;同时还要坚持知识与能力协调发展,实现从注重知识传授向重视能力培养的转变。此外,申小龙的《谈“语言学概论”课程改革》(2005)及纪秀生的《高师语言学概论教学新体系的构建》(1997)等文章也在这方面做了相关研究。
(5)师资队伍建设方面的研究。
语言学概论课程的师资问题也是大家讨论的一个重点,师资方面的研究不多,但问题却很突出。如教授语言学概论课程的教师大多不是来源于理论语言学专业,大多教师兼讲授现代汉语及其他课程,不是专职的语言学教师等等。彭泽润等的《大学“语言学概论”课程问题和对策研究》(2010)针对语言学课程师资问题,提出增加课时和学期、加强师资力量和成立单独的教研室等对策。王健《“语言学概论课程”面临的问题及其对策》(2005)中认为语言学概论课程定位不明的表现之一是没有专任教师。张丽《“语言学概论”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与对策》(2011)中指出针对语言学概论课程,未设置语言学教研室,缺乏专业教师,一般由现汉和古汉教师兼任等问题。陆晓华《应用型本科院校语言类课程教学实践与探究》(2010)中提出要全面提高教师的综合素养。教师个人的人格魅力,对启迪学生语言类课程的自主学习,起着导向性引领作用。周翠英《语言学概论课程学习兴趣的培养与激发》(2004)中提出崇高的教师威望是培养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先决条件,教师必须做到具有丰厚的知识储备和正确的教学理念,才能在学生心目中树立起崇高的威望等看法。
(6)教学效果评价方式方面的研究。
刘淑霞《语言学概论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2010)中提出在语言学概论课程的考核中,技能训练、口头语言表达应在总成绩中占一定比例。课堂积极发言者、课外实践论文项目教学法在《钳工工艺与技能训练》课程教学电影摄像技师的劳动者性质——日本电影摄像技新课改下机械钳工工艺的有效性教学的`问题和策教师和技师在职业教学中的有效融合的方法简论我国技师学院法律保障若干问题技师学院旅游管理专业教学模式探析校企结合技师学院的教育机制探析浅谈钳工实习分阶段教学方法浅谈如何提高学生钳工技能浅谈ppt在钳工教学中的应用都纳入考核方式中,最后期终闭卷也要体现出基本知识记忆及学生分析解决问题能力两方面。肖灵《对“语言学概论”课程改革的若干思考》(2009)中提出要改革学业评价方式:一是平时学习状况与学习成效的考核,主要考查学生观察问题和应用理论分析问题的能力,从实践调查、撰写课程论文、课堂反应等几个方面进行;二是传统的考试,考试的内容一部分是教材或老师讲授过的语言学原理,一部分是应用语言学原理分析具体的语言现象。两种考核的最终总和便是学生的成绩,二者所占的比例不应相差太多。考核方式改革的目的是通过对平时学习状况的关注,改变学生只关心期末成绩的错误认识,真正从根本上端正学习态度,提高学生素质。赵贤德、王红梅等也提到要“改变考试方式,教学检测多样化”。
此外,谢奇勇的《对“语言学概论”课程“双语教学”的反思》(2010)与冯学民、姜云龙的《语言学概论课双语教学初探》(2010),梁蕾的《地方本科院校“语言学概论”课程的现状和反思》(2012)等都提到了语言学概论课程的双语教学问题;申小龙《高校“语言学概论”课程的文化内涵》(2004)和马慧《试论语言学概论教学中文化意识的渗透》(2009)提出语言学概论课程中应该具有中国传统的人文内涵与意识;李红《对外汉语专业语言学概论课教学改革探微》(2011)从对外汉语专业角度研究了语言学概论课程的设置、内容等问题。
针对语言学概论课程改革的研究文章至少有上百篇,这些研究者从不同的角度对该课程进行了研究,目的都是想让这门课程能够更好地发展下去,本文对这些研究进行简单的总结以期对后人有所帮助。
注:本文为黑龙江省黑河学院高等教育教学改革项目《应用型地方本科高校“语言学概论课程”教学改革研究》(项目编号:xjg1427)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语言学概论》课件教案讲义
第一节语言的客观存在形式。
1.语言的客观存在形式表现为:口语、书面语。
2.书面语和口语的主要差别:口语是第一性的,书面语是在有了文字之后才产生的。口语发生在一定的社会背景和语言环境中,而且交际双方或各方在进行口头交际的同时常常伴随着各种面部表情、手势和体态,还有各种不同的口气和语调,而书面语一般只记录词语,没有记录这些成分。书面语有可能比口语积累的语汇丰富,语法结构也更精密,表达方式也更多样化。
3.语言和民族的关系:它们之间的关系比较复杂,二者不存在一一对应的关系。就大多数情况而言,一个民族使用同一种语言,但在世界上也有不少这样的情况,即不同的民族使用同一种语言,同一种民族却又使用不同的语言。
第二节语言的性质。
句子是最小的交际单位。
2.符号是根据社会的约定俗成使用某种特定的物质实体来表示某种特定的意义而形成的这种实体和意义的结合体。
3.能指是语言符号的物质实体,能够指称某种意义的成分。
4.所指是语言符号所指的意义内容。
5.组合关系是一个语言单位和前一个或后一个语言单位,或和前后两个语言单位之间的关系叫组合关系,也叫“句段关系”。它体现在互相关联的语言单位组成的整体中。
6.聚合关系是在同一位置上可以互相替换出现的各个语言单位之间的关系。
7.语言与言语的区别:语言是使一个人能够理解和被他人理解的全部语言习惯,是社会成员约定俗成共同使用的部分,是均质的,是言语活动的社会部分;言语则具有个人特色,因为每个人说话的嗓音,每个音的具体发音,使用的词语和句子结构都不尽相同。即语言是言语活动中同一社会群体共同掌握的,有规律可循而又成系统的那一部分;而含有个人要素或个人杂质的说话行为和说出来的话(包括写出来的“话”)只能属于言语。
8.语言符号的特征:任意性、强制性与可变性。人们最初创制单个的语言符号时,用什么样的形式――语音与什么样的内容――语义相结合,并没有什么必然性,而带有很大的偶然性或随意性。在同一社会,同一时代,对使用同一种语言的每一个社会成员来说是强制性的。同一社会在不同时代,其语言符号的声音、意义,以及两者间的关系就会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社会的变化而变化。
第三节语言学。
1.索绪尔创立的语言学被称为结构主义语言学。
2.结构主义语言学是由索绪尔创立的语言学,它主要研究语言系统本身的内在规律。
3.索绪尔的主要贡献在于从语言本体的角度界定了“语言”,明确地限定了语言学的研究对象、范围和重点,是原因呢学脱离了早期什么都研究,什么都难以深入的缺陷,走上了研究对象相对单纯,因而有可能逐步想成本学科特有的理论体系和方法论体系的现代科学的道路。20世纪语言学在索绪尔语言理论的影响下集中主要精力研究系统本身的内在规律,得到了蓬勃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研究成果;语言学的理论和方法甚至超越了语言学领域,对哲学、人类学、心理学、社会学等其他科学产生了重大影响。
第二章语音。
第一节语音的性质。
1.语音的本质属性是社会属性。
2.语音四要素中最重要的是音质。
3.汉语普通话中的轻声,主要与音强有关。
4.从声音的产生方面分析,音质的不同主要取决于发音体、发音方法、共鸣器形状。
5.音高就是声音的高低,它主要决定于发音体振动频率的高低。
6.音强就是声音的强弱,它主要决定于振幅的大小。
7.音长就是声音的长短,它决定于发音体振动时间的长短。
第二节音素。
1.音素是从音质角度划分出来的最小的语音单位。
2.根据发音时舌头起作用的部位不同,可把元音分为“舌面元音”、“舌尖元音”、“卷舌元音”。
3.常见的辅音发音部位:双唇音、唇齿音、舌尖前音、舌尖后音、舌根音。
第三节音位。
1.音位是特定的语言或方言中具有区别意义作用的最小的语音单位。
2.同属于一个音位的不同音素叫音位变体,可分为“条件变体”和“自由变体”。
3.互补关系是指在相同的语音环境里互相排斥,因而不能起区别意义作用的音素,就构成了互补关系。
4.音质音位是以音素为材料,通过音质的差别起区别意义作用的音位。
5.音位与音位变体的关系是一般和个别的关系,音位存在于音位变体之中,离开了音位变体,音位也就不复存在,我们平时发出或听到的都只是音位变体。属于同一个音位的各个变体,没有主次之分,都是平等关系。
6.音位与音素的区别在于划分角度不同和划分范围不同。音素是从人类语音的音质上着眼划分出来的最小语音单位,两个音若音质不同,就是两个不同的音素。而音位则是从语音的社会属性,即辨义功能的角度划分出来的语音单位。如果两个音音质不同,但彼此间不起辨义作用,仍然只能归为一个音位。音素是从人类的语言所能用到的全部语音里划分出来的最小语音单位,而音位则是在某种特定的语言或方言的语言系统中划分出来的最小语音单位。
第四节音位的组合。
1.音节是语流中最小的发音单位,也是听觉上能够自然辨别出来的最小的语音单位。
2.开音节是以元音收尾的音节。
3.闭音节是以辅音收尾的音节。
4.语流音变是指在连续的语流中,一个音可能由于邻近音的影响,或自身所处地位的不同,或说话的快慢、高低、强弱的不同而在发音上产生一些变化。
5.语音的同化是指语流中两个邻近的不同的音,其中一个因受另一个的影响而变得跟它相同或相近。
6.语音的异化是语流中两个邻近的相同或相近的音,其中一个受到另一个的影响而变得不相同或不相近。
7.弱化指的是在语流中一个较强的音由于所处的地位或受邻近音的影响而变成一个较弱的音。
8.脱落是指在语流中,弱化的音往往会进一步消失,或为了发音的方便而省去某些音。
第五节韵律特征。
1.韵律特征又叫做“超音质特征”或“超音段特征”,指的是语音中除音质特征之外的音高、音长和音强方面的变化。
第三章语汇。
第一节语汇的性质。
1.语汇指一种语言中词和语的总和,是一个特定的集合概念。
2.语汇是一种语言中词和语的总汇,是语言的建筑材料。一种语言可以包含成千上万个词或几百个固定词组,如汉语中有许多具体的词和固定词组,像“天”、“地”、“水”等和“胸有成竹”、“开后门”等,但这些不叫语汇,只能叫词或语。
第二节语汇的类聚系统。
1.基本词汇是整个语汇系统的基础和核心,它具有产生的历史长、使用的范围广和构词的能力强三大特点。
2.一般词汇是语汇中除去基本语汇以外的那一部分,它包括古语词、方言词、外来词、新造词等。
3.单纯词是由一个语素构成的词。合成词就是有两个以上语素构成的词。新造词指过去没有而新创造出来的词。
4.外来词即一种语言和外族语言中翻译或借用的词语,可分为几种:纯粹音译词,半音译半意译,一半音译一半注释,音译兼意译。
5.单纯词与单音节词的关系是它们不是相同的概念,它们的划分角度不同,单纯词是从语素角度划分出来的,是指由一个语素构成的词,单音节词是从音节角度划分出来收尾,是指由一个音节构成的词。
6.词是最小的、能独立使用的、音义结合的单位,具有意义凝固、不可分割、
形式固定、能自由运用的特点。
7.词与语素的区别是词是语言中可以独立运用的最小单位,所谓“独立运用”是指词在造句中能够到处作为一个单位出现,强调这一点,是为了把词同语素区别开来。因为语素也是一种最小的语音单位,但是它在造句中不能独立运用。也就是说,能够独立运用的是词,不能独立运用的是语素。
第三节词汇的构造形式。
1.变性成词是指语素转变词性而形成另一类词。即某些成词语素在语法功能上本来只是动词性的,或名词性的,或形容词性的但在形成词的时候,却同时形成了两种词性的词。
2.变形成词是把原本合成词中的不成词语素变为成词语素再形成词,包括逆序成词和简缩成词两种。
3.语素是最小的音义结合的语言单位。
4.离合词和词组词是形式上或人们感觉上像词,但在结构上和意义的搭配性上又接近词组的特殊的语汇单位,由于可以插入或扩展,所以可以插入某些成分的词为离合词,可以进行较大扩展的词为词组词。5.汉语语素的类别系统把语素分为“成词语素”和“不成词语素”。成词语素是指在某些情况下可以直接形成为词,即可以单用的语素。(2)把语素分为“自由语素”和“不自由(黏着)语素”。自由语素指某种语素既可以单独形成词,有时又可以单独说出来。因为是虚词,所以永远不能单独说出来,这就是黏着语素。(3)把语素分为“定位语素”和“不定位语素”。定位语素指的是在最小的合成结构中的位置是固定的,或者总前置,或者总后置。不定位语素是在最小的合成结构中位置不固定的语素,它们既可以前置,又可以后置。(4)把语素分为“实义语素”和“虚义语素”。实义语素就是有实在的词汇意义,或说本身直接负载了词汇意义的语素。虚义语素就是一般不具有实在词汇意义的语素。
6.语素、音节与字符间有着较为密切的关系。汉语中语素大多数是单音节形式,书面上用一个汉字记录,三者之间有一种对应关系。一般而言,一个语素就是一个音节,一个汉字。但是语素、音节、汉字又属于不同的范畴,语素是语汇单位,音节是语音单位,字是文字单位,因此将三者合起来看,就不成简单的对应了。
7.复合构词就是词根语素+词根语素构成一个新词,构成复合词的词根语素都是实义的成词语素或实义的不成词语素。主要有陈述式、偏正式、支配式、并列式四种。
8.附加构词就是词根语素+词缀语素构成一个新词,这样得到的合成词叫附加式合成词,即“派生词”。构成派生词的词根语素都是实义的成词语素或实义的不成词语素,词缀语素是不成词、粘着、定位和虚义的语素。按照词缀在词中的位置,派生词可分为三种:前缀式、后缀式和中缀式。
9.重叠构词就是词根语素通过重叠形式而构成一个新词。这样得到的合成词叫重叠式合成词,即重叠词。汉语的重叠词包括:(1)名词性重叠词。(2)副词性重叠词。(3)多重重叠词。重叠词重叠以后既增加某些语法意义,也不改变重叠词本身的词类。
第四章语法。
第一节语法的性质。
1.语法就是语言学中关于词的构成、变化和词构成词组和句子的规则。
2.语言是一个符号系统,尽管语法规则不同于语音、语汇等规则,但其间却有着千丝万缕、相互依存、相互影响的关系。例如:语音形式有死就可能影响到语法。像句末用低调或降调表陈述,而如果用了高调或升调就表疑问了。语汇与语法也相互作用。例如:“差一点儿迟到”和“差一点儿没迟到”意思一样,都是“没吃到”可是“差一点儿及格”和“差一点儿没及格”的意思不一样,前一句是没及格,后句是及格了,这可以看成是人们对“差一点儿”这个词语的理解的不同而造成了语法上肯定与否定的不对应现象。
3.语法规则具有抽象性与递归性。
第二节语法研究的内容、类别和单位。
1.根据研究材料的不同,语法研究可分为历时语法和共时语法。历时语法指的是从语法发展变化角度纵向地、动态地研究语法,研究的重点是某些语法现象在特定时间过程中产生和消失的原因和规律。共时语法指的是从某一时期存在的语法现象的角度横向地、静态地研究语法,研究的重点是某一种语言在特定空间范围内的语法表现形式和语法规则系统。
2.核心语法又叫小语法,仅指句法结构规则。外围语法又叫大语法,研究与语法有关的词语知识,语义知识和语音知识。它们之间的区别是核心语法仅指句法结构原则,即语言片段是不是合乎结构上的规则,外围语法则包括与语法有关的词语知识、语义知识和语音知识,包括词语的搭配,意义的表达和语音的实现等。
3.语法单位可以分为三级,第一级中语素组是由语素组成的,它们的功能是用来构词,第二级中词组是由词组成的,它们的功能是用来造句,第三级中句组是由句子组成的,它们的功能是用来表达的。
4.每个语法成分都处于组合关系又处在聚合关系中,组合规则指的是就线性的不同位置看语法成分相互如何搭配的关系,聚合规则指的是从线性的某个位置看语法成分相互能不能替换出现的关系。
语言学概论名词解释
1、口语:口语是语言的有声客观存在形式,是书面语产生的基础,相对于书面语是第一性的。
2、书面语:书面语是语言的客观存在形式之一,在口语的基础上产生,相对于口语是第二性的,是经过加工、提炼和发展了的口语的书面形式。
3、语言:语言是从言语中概括出来的,为社会所公认的词语和规则的总和。 4、言语:是个人说的行为(说话)和结果(所说的话)。
5、符号:是根据社会的约定俗成使用某种特定的物质实体来表示某种特定的意义而形成的这种实体和意义的结合体。 6、能指:是语言符号的物质实体。 7、所指:是符号所指的意义内容。
8、语言符号的任意性:是指语言符号的物质实体和意义内容之间没有必然的理据关系。9、语言符号的强制性:指语言符号在同一社会、同一时代,对使用同一种语言的每一个社会成员来说,是不能任意改变的。
10、聚合关系:在同一个位置上可以互相替换出现的各个语言单位处在互相可以联想起来的关系中,因而聚合成为一个类。
11、组合关系:在语言结构的同一层级上组合起来的各个单位之间所形成的关系。 12、普通语言学:指从理论上研究人类各种语言所共有的规律以及各种语言在结构上的共同特点的一门语言学分支学科。
13、理论语言学:指从理论上研究人类语言的性质、功能、结构等的语言学分支学科。以研究对象的不同,可分为个别语言学和一般语言学。
14、应用语言学:指运用语言学的理论知识来解决其他学科领域的各种问题的语言学分支学科,可分为狭义应用语言学和广义应用语言学。
15、传统语言学:一般泛指20世纪以前的语言学,特别是指索绪尔开创的结构主义语言学以前的语言学。
16、结构主义语言学:指索绪尔创立的语言学,它旨在语言系统本身的规律。
17、语音的生理属性:指发音器官发音动作、发音部位和发音方法。
18、语音的物理属性:指物体受外力的作用,发生振动,从而使周围的空气也发生震荡,形成一种音波。音波传到人的耳朵里,使鼓膜发生相应的振动,刺激听觉神经,于是人们就产生了声音的感觉。语音的物理属性可从音高、音长、音强、音质四个方面分析。
19、音位:就是从社会功能的角度划分出来的语音单位,它是特定语言或方言中具有区别意义作用的最小的语音单位。
20、音质音位:以音素为材料,通过音质的差别来起辨义作用的音位。
21、非音质音位:通过音高、音强、音长的差别来起辨义作用的音位。
22、音位的条件变体:指出现的语音环境各不相同而又同属一个音位的两个或几个音素。
23、音位的自由变体:指可以在同一语音环境里出现而又不能区别意义的两个或几个音素。
24、区别特征:具有区别音位的作用的语音特征。
25、调位:利用音高差别来区别意义的非音质音位。
26、重位:利用音强等方面的差别来区别意义的非音质音位。
27、时位:利用发音长短来区别意义的非音质音位。
28、音渡:语音单元在前后过渡、相互联接时,会因为自身性质的不同而采取不同的过渡和联接方式,这些方式叫做音渡,又叫音联。
29、元辅音分析法:以元辅音为基本分析单位,如把以元音作为核心的音节他为v、c—v、v—c、c—v—c四种基本类型,所采用的就是这种分析方法。
30、声韵调分析法:以“声母”,“韵母”、“声调”为基本分析单位,按照这种分析法,汉语的音节可以分为声母、韵母、声调三个部分。
31、同化:语流里两个不同的音,其中一个因受另一个影响而变得跟它相同或相似的现象。
32、异化:语流中两个相同或相近的音,其中一个因受另一个的影响而变得不相同或不相近的现象。
33、语流音变:在连续的语流中,一个音可能由于邻近音的影响,或自身所处地位的不同,或说话的快慢、高低、强弱的不同而在发音上产生一些变化的现象。
34、韵律特征:又叫做“超音质特征”或“超音段特征”,指的是语音中除音质特征之外的音高、音长和音强方面的变化。
35、连续变调:声调语言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音节组合在一起时,音节的调值有时会发生变化而与单念时不同的现象。
36、语汇的任意性:指任何语言的词语,特别是意义单一的词,发什么音表什么义在初始阶段大多是任意的。如汉语管某一种东西叫“书”(shu),英语管书叫“book”这都是任意的。词语和命名的事物之间没有必然联系。
《语言学概论名词解释精选》全文内容当前网页未完全显示,剩余内容请访问下一页查看。
《概论》心得体会
概论课程在学习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它为我们进一步深入专业课程提供了重要的学习基础,同时也是我们扎实基础知识的重要途径。在学习《概论》的过程中,我深刻体会到了概述专业知识的重要性,加强了对知识结构和体系的理解,据此我想从五个方面谈一谈对这门课程的体会和感悟。
1.从总体上了解专业知识。
《概论》作为一门介绍一门学科或专业知识的课程,它在概括专业知识这一方面“不求甚解”,但却可以在对整个学科的范围、分支及发展历程进行总体了解的同时,激发学生求知欲望,培养了解、理解及学习专业知识的兴趣。而且,《概论》还有助于初次接触专业知识的学生,帮助他们了解、选择和确定自己的专业方向,从而为日后深入专业知识奠定基础。
2.掌握基础知识的重要性。
在学习专业课程之前,我们首先要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而《概论》正好为我们提供了一种掌握基础知识的途径。在学习《概论》的过程中,我们可以理解专业知识的结构与体系,更加深入了解并掌握与专业领域相关的基础概念和理论体系,为学习专业课程打下良好的基础,更好地完成后续学习任务。
3.知识的解读和整合。
在学习《概论》的过程中,我们学习了很多专业术语、理论和概念,但如果这些知识只是孤零零地存在,缺乏系统的整合和解读的话,那么我们并不能真正地掌握这些知识。在《概论》课程中,老师会对各种概念和理论详细解读和讲解,通过整合知识,使零散的知识点更加有机地联系在一起,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专业知识体系。
4.提高学习方法。
《概论》的学习过程虽然是概括和浅显的,但也需要有条理的学习方法才能全面掌握知识点。通过自己的学习,我觉得要想学好《概论》我们需要有选择性地学习,注重条理性和系统性,先学习概念后到理论,然后学习相关领域的前沿或趋势,这样可以更好地接受并掌握知识,以此进一步提高自己的学习方法。
5.学习激发智力与思维能力。
《概论》虽然只是一门介绍性的课程,但也经常需要我们对讲解内容进行思考和分析,这种思考能够激发我们的智力和思维能力,从而加深对相关知识的掌握。通过对不同学科和领域的介绍,我们能够了解专业知识的发展历程和现状,从中汲取营养,增加自己的知识储备和学术背景,为今后的学习和工作打下更加坚实的基础。
总之,《概论》课程虽然是一种介绍性质的课程,但是对我们掌握专业知识和深入学习下一步的专业课程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从学习到一个更高的层次,同时为我们后续的学习打下基础,同时也帮助我们提高个人能力和智力素质,还可以为我们更好地为职场奠定基础。
《概论》心得体会
在学生的大学生活中,概论作为开学必修的一门课程,是最基本的入门教材。在学习这门课程时,我们要认真思考、全面了解并掌握的知识很多,这个过程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它有助于我们建立良好的学习习惯,培养系统性的思维方式,以及开拓我们的眼界。在学习概论这门课程的过程中,我受益匪浅,本文将会就概论课程的学习心得进行阐述。
概论是一个既全面又通用的概念,它涉及到整个个学科的基本知识、方法和流程。不难看出,学习概论并不是只学某一门学科的基本原理,而是通过对各种知识领域的系统介绍,从而帮助我们建立更加全面的学科思维方式。在学习这门课程时,我最初被它的广泛性和多样性所吸引,从而感受到了概论课程的独特魅力。
第二段:概论课程的知识结构。
在学习这门课程的过程中,我逐渐意识到概论课程的知识结构。它可以分为总论和各个部分。总论是基本概念的概述,包括科学方法、基本知识、学术流派等。而各个部分是指各种学科的基本知识与特定内容,如数学、物理、化学、心理学等。在这些不同的知识领域中,每一个部分都可以作为一个独立的子课程来探讨。
第三段:概论课程的知识方法。
概论课程不仅对于学科知识结构的探讨很重要,而且还重视对于科学方法的介绍与体验。在学习概论这门课程的过程中,我们可以学习到不同的科学方法,包括实验、观察、归纳、演绎等等。而这些方法的学习不仅是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学科知识,还能加强我们对科学的面向问题、方法论和思维方式的了解。
第四段:概论课程的思维模式。
在学习概论的课程中,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是总结概论思考的基本思维模式。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将学习如何从不同的角度进行思考,例如从概念的角度、方法的角度和实践的角度等。通过这些思维模式的训练,我们可以培养系统性的思维方式,从而在学术和生活中更加自如地解决各种问题。
第五段:总结。
总结起来,学习概论课程是学术道路上很重要的一步,它为我们提供了了解不同学科的基础知识和方法。概论课程还帮助我们培养了自学的能力,让我们更加善于通过各种渠道获取知识,全面开拓我们的眼界,同时也让我们有更好的思维方式和方法论的掌握。这些东西都会对我们的未来学术道路有着重要的影响。
概论
学习“概论”的一门课程,是一项极具挑战性的任务。这门课程涵盖了许多不同领域的知识,如历史、哲学、社会学、心理学、文化学等等。在学习和探究这些领域的知识时,我深深感受到了学习的意义和价值。这一篇文章将分享我在学习“概论”中得到的一些心得体会。
第二段:广度与深度的平衡。
在“概论”这门课程中,基础知识的广度和深度都十分重要。我们需要了解一个领域的总体概貌,同时也需要探究其中更深层的原理和细节。这一点给了我深刻的启示,在学习其他课程或者进行其他的学术研究时,广度和深度的平衡是必要的。
第三段:跨学科的思维。
学习“概论”不仅需要广度,而且需要跨学科的思维。我们需要将不同学科领域的知识进行比较、分析和综合。这种能力对于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非常重要,例如环境问题、社会不公等等。正因如此,我认为在未来的日子里,跨学科研究的重要性将越来越凸显。
第四段:批判性思维与价值观。
批判性思维也是学习“概论”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我们需要对各种观点和理论进行分析和评价,发现其中的问题和不足之处。在这个过程中,我们还能够反思自己的一些价值观和信念。学会批判性思维,不仅可以帮助我们变得更加理性和客观,还可以更好地理解和尊重不同的文化和观念。
第五段:个人成长与未来展望。
学习“概论”对我个人的成长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在学习这门课程的过程中,我深刻认识到学术研究和跨学科思维的重要性;同时,我还提高了自己的批判性思维和探究能力。在未来,我将继续努力提高自己的学术能力,并且运用这些能力去贡献于社会和用于解决实际问题。
结论。
在学习“概论”这门课程中,我从中获得了丰富的知识和各种启示。我发现在学术研究中,广度和深度的平衡、跨学科思维以及批判性思维非常重要。这些思维方式和学习方法对于我的个人成长和未来的发展都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语言学概论名词解释
历史语言学:主要用历史的方法研究某种语言的短期的和长期的变化规律,如汉语史、英语史。
共时语言学:研究语言在某一时期的相对静止的情况,如现代汉语。
普通语言学:研究对象是人类语言,着重从理论上探讨语言的共同特点和一般规律,也叫一般语言学。
隐性意义:指隐藏在显性意义后面的各种语法关系,通常表现为施事与动作,动作与受事的关系等。
隐性形式:从微观角度看,句法结构的外部形式具有层次性。这种层次性不能从外表一眼看出来,需要我们从小到大或从大到小地分析。
显性形式:从宏观上看,句法结构外部形式是线条性,我们把它叫显性形式。
语言学:是研究语言的科学。语言学家研究的只是经过语言学家主观概括和不同程度上理想化和简单化了的语言。
符号:指的是根据社会的约定俗成使用某种特定的物质实体来表示某种特定的意义而形成的这种实体和意义的结合体。“符号”必然包括有任何情况下永远不可分割的两个方面,一个方面是物质的实体,另一个方面是约定俗成的意义。
“能指”:是索绪尔给语言符号的物质实体创制的一个专门的术语。也就是能够指称某种意义的成分。
“所指”:是索绪尔给符号所指的意义内容创制的一个专门术语,也就是“能指成分”,即特定的物质实体,所指的意义内容。
语音:虽是一种声音,但又与一般的声音有着本质的区别。它是由人的发音器官发出的,负载着一定的意义,并作为语言符号系统载体的声音。
音素:是从音质角度划分出来的最小语音单位。根据音质的不同,对一串语音不断加以切分,直到不能切分为止,这样得到的语音就是“音素”。标写语音的书面符号叫做“音标”。“音位”:就是从社会功能的角度划分出来的语音单位,它是特定语言或方言中具有区别意义作用的最小的语音单位。
“音质音位”和“非音质音位”:音位从构成材料上看,可以分为音质音位和非音质音位。以音素为材料,通过音质的差别来起辨义作用的音位叫“音质音位”。语音中除音质外,音高、音强、音长也能起这种作用,因此也构成音位。这种通过音高、音强、音长的差别来起辨义作用的音位叫“非音质音位”。
音节:是听觉上最自然、也就是最容易分辨的最小语音单位,也是音位和音位组合构成的最小的语音结构单位。以元音收尾的音节叫“开音节”,以辅音收尾的音节叫“闭音节”。“肌肉紧张说”:这种理论认为,人在发音时,发音器官的肌肉总是松驰和紧张相互交替的。音节是发音过程中肌肉的一次紧张过程,肌肉每紧张一次,就形成一个音节。
“复元音”和“复辅音”:一个音节内两个或两个以上元音的组合叫“复元音”。一个音节内两个或两个以上辅音的组合叫“复辅音”。
“语流音变”:在连续的语流中,一个音可能由于邻近音的影响,或自身所处地位的不同,或说话的快慢、高低、强弱的不同而在发音上产生一些变化,这种现象叫“语流音变”。常见的语流变音现象有同化、异化、弱化、脱落、增音等。
同化:语流里两个不同的音,其中一个受另一个影响而变得跟它相同或相似,这种现象叫“同化”
异化:语流中两个相同或相近的音,其中一个受另一个影响而变化得不相同或不相近,这种现象叫“异化”。
“弱化”:语流中有些音在发音上变弱,这种现象叫“弱化”。
“脱落”:语流中某些原有的音消失了,这种现象叫“脱落”。
“词”:既是语汇单位,又是语法单位。是最小的,音义结合的,能独立使用的语言单位。“语”是语汇单位,不是语法单位。是由两个以上的词构成,但意义比较凝固,又经常作为一个整体单位使用的固定词组或熟语性语言片断。
惯用语:指表达习惯性比喻含义的固定词组。汉语的惯用语多为三个字的词组形式。谚语:指在民间流传的通俗语句。
成语:是汉语特有的而且最大量使用的熟语形式。成语一般是四个字的,大多有出处,一般都来自对历史事件、古代寓言的概括,但也可以直接采用名言诗句或社会流行用语。
歇后语:由两部分组成,一般只说上半句,下半句略去,比喻双关来表达某种意义。单纯词和合成词:由一个语素构成的词叫单纯词,由两个以上语素构成的词叫合成词。语汇构词:就是由两个以上语素组合产生一个合成词。可分为“复合构词”、“附加构词”和“重叠构词”。
附加构词:就是词根语素加上词缀语素构成一个新词。可分成三类:前缀式派生词、后缀式派生词、中缀式派生词。
重叠构词:就是词根语素通过重叠形式而构成一个新词,又叫重叠式合成词,即“重叠词”。“语素”:最小的音义结合的语言单位。
“词”:最小的有意义的能独立使用的语言单位。
“词组”:有意义的能独立使用的语言单位。
“句子”:由若干个词或词组按照一定的规则组合成的,能表达相对完整的意义,前后有较大的停顿并带有一定的语气和句调(书面上用句号、问号等表示)的语言单位。
“语法形式”:语言中不管是语音的表现形式,词开的变化形式,还是成分的组合和类别形式,凡是能够体现一类意义或有共同作用的形式,就都是语法形式。
“语法意义”:语言中不管是词语意义,还是结构意义,凡是通过一类形式或共同功能所获得的意义,就是语法意义。
语法范畴:根据某些语法意义的共同内容,把语法意义概括为几个基本类别。这种语法意义的类就叫作“语法范畴”。
体词性词组:指整个词组的功能相当于体词的词组。谓词性词组:指整个词组的功能相当于谓词的词组。
向心词组:指整个词组的功能相当于词组的中心语功能的词组。
离心词组:指整个词组的功能不等于词组中任何成分的功能的词组。
句子的句型类:根据主谓词组的形式给句子进行结构分类。
句子的功能类:从句子的用途和语气给句子分类。
语义:就是语言的意义,是语言形式表达的内容。
语言意义:一般的、稳定的意义是语言形式本身所表达的意义。
语境意义:个别的、临时的意义则是语言形式在特定的交际场合和知识背景等语境因素的作用下所表达的意义。
词义:是同词的语音形式结合在一起的人们对一定对象的概括反映,词义还包括人们对一定对象的主观态度和其他附加色彩。
词的理性意义:是通过人的抽象思维对物质世界和精神世界的各种对象的概括反映而形成的。
词的非理性意义:是附着在词的理性意义之上的,因而又叫做词义的“附加色彩”。义项:是从词语的各种用例中概括出来的共同的、一般的、稳定的意义,不包括词语在特定的语言环境里所显现的个别的、具体的、临时的意义。
义素:由分析义项得到的词义的语义特征。又叫语义成分和语义原子。
单义词;一个词的意义可以概括反映一类对象,也就是只有一个义项。
多义词;一个词的意义也可以概括反映互相联系的几类对象,也就是包含几个互相联系的义项。
本义:多义词的多个意义中,最初的那个意义叫。
派生义(引申义):多义词的其他意义都是直接或间接地从本义衍生出来的,这些后来衍生出的意义叫。
借代:是指甲、乙两类对象之间虽没有相似性,但存在着某种比较稳定的联系,在此基础上,用原本指称甲类对象的词语去指称乙类对象,从而使词语产生新的意义。
比喻:是指甲、乙两类对象之间有某种相似性,在此基础上,用原本指称甲类对象的词语去指称乙类对象,从而使词语产生新的意义。
同义词:多义词和同音词都是以相同的语音形式表达不同的意义,在语言中也存在相反的现象,即以不同的语音形式表达相同或相近的意义。
等义词:是指包括理性意义和非理性意义(附加色彩)在内的词义完全相同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词。
近义词是指理性意义相同或基本相同,但又有细微差别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词。反义词:是指一种语言或方言中意义相反的两个词。
绝对反义词:如果两个反义词处于矛盾关系之中,肯定一方就必然否定另一方,否定一方就必然肯定另一方,二者之间没有非此非彼的中间状态存在,这类反义词叫。
相对反义词:如果两个反义词处于反对关系之中,肯定一方则必然否定另一方,否定一方就未必肯定另一方,二者之间存在非此非彼的中间状态存在,这类反义词叫。
语义场:是指若干具有共同的类属义素的词语(义项)构成的聚合体,类属义素是指反映事物所属类别的语义特征。
变元又称“题元”、“项”等,是与谓词有直接语义关系并受谓词支配的语义成分。
语义角色:根据谓词和变元之间不同的语义关系,可以把变元分为若干个类型,这种变元的类型一般称。语义角色有“施事”“受事”“与事”“工具”“结果”“处所”等。
有的述谓结构由一个谓词和若干个变元构成,其中所有变元都只是名词性成分而不是述谓结构,这样的述谓结构就是简单述谓结构。
有的述谓结构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相对独立的述谓结构按照一定的语义关系复合而成,这样的述谓结构就是复合述谓结构。
有的述谓结构中的变元本身也是一个述谓结构,这种充当其他谓词变元的述谓结构就是从属述谓结构。
述谓结构中的变元可以带有修饰或限定性的成分,以表示变元某方面的特征,充当这类成分的述谓结构就是降级述谓结构。
歧义是指同一形式的语言符号序列可能表达不同意义的现象。
文字的创制:在这里指的是现代社会里为没有文字的语言创制文字,特别是政府或语言学家为还没有文字的民族创制文字。
谱系分类:把有亲属关系的语言归在一起,把没有历史同源关系的语言互相分开,这种分类叫做语言的。
通用语:在存在方言分歧的社会里,人们为了不同地区之间的交际,往往会选择一种方言作为各方言区之间的交际工具,称这种语言形式为。
一种语言的共同语并不是凭空产生的,而是在某一个方言的基础上形成的。这种作为共同语基础的方言叫基础方言。
在一个多民族的国家里,为了维系整个国家内部各民族之间的联系,还需要有共同的交。
际工具,有人把这种一个国家内各民族所共同使用的语言叫国语。
双语现象:是指某一言语社团使用两种或多种语言的社会现象。
语言转用:指的是一个民族的全体或部分成员放弃使用本民族语言而转用另一民族语言的现象,也叫“语言替换”。
社会对语言文字问题所作出的有组织的、有意识的管理、调节和改进,被称为语言规划。如果语言规划具有法律、法令或政令的形式,就叫语言规划。
思维分三类:狭义的感性思维只指运用感觉器官感受外界事物的活动,这是一种直观思维。广义的感性思维也包括唤起表象并在想象中对表象加工改造的活动,这就是表象思维。
抽象(或叫理性、逻辑、径称)思维指以概念、判断和推理等复杂逻辑形式进行的思维活动。
发散思维是指随着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而产生的综合心理活动,如感情、意志、美感和相关的文化传统意识等。
语言习得:顾名思义就是一半靠学习,还有一半靠获得。要揭开人类语言的奥秘,就必须研究儿童是怎样获得语言的,这是语言获得问题。
一种既不同于母语又不同于外语而只属于个人的语言系统,这就是中介语。中介语在学习初期发展较快,越到学习后期发展就越慢。
学外语的人的母语叫来源语;所要学的外语叫目标语;作为来源语的母语对作为目标语的外语会产生影响,叫语言迁移。
结构的关系意义特别是显性意义入手,对句子成分的功能和地位作分析的方法。直接成分分析法:指从句法结构的外部形式特别是隐性形式入手,对句子的直接组成成分进行分析的方法。转换分析法:主要指显性形式即线条的次序的转化以及显示意义与隐性意义之间即表层结构与深层结构之间的转换。篇章的连贯性:指篇章的语义关联,它存在于篇章的底层,是一种语义逻辑的联系。句法:研究词组和句子的模式以及它们的构造和关系。篇章语法:第六章表意文字:是通过象征性符号的组合来表达词或语素的意义,而不是标记它们声音的一种文字体系。表音文字:标记语言声音的文字叫表音文字。字母:表音文字的书写符号叫字母自源文字:独立发展起来的文字,文字的形体、体系都是自己独创的。借源文字:借用或参照其它文字的形体、体系而建立起来的文字。
《语言学概论》课件教案讲义
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6小题,每小题1分,共26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贴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语言符号具有可变性的根本原因在于语言符号的(a)。
a。任意性b。强制性c。离散性d。线性。
2。音高取决于(b)。
a。发音体振动的振幅b。发音体振动的频率。
c。发音体振动的持续时光d。共鸣器的形状。
3。听觉上最自然、最容易分辨的最小语音单位是(d)。
a。音素b。音位c。音渡d。音节。
4。就词重音而言,不能用来区别好处的是(c)。
a。自由重音b。移动重音。
c。固定重音d。不固定重音。
5。北京话“慢”单念时读[man],但“慢慢儿”却有人读做[maimar],前一音节的语流音变现象是(b)。
a。同化b。异化c。弱儿d。增音。
6。“奥林匹克运动会”这个词包含的语素数量是(c)。
a。2个b。3个c。4个d。7个。
7。英语“worker”中的“-er”是(a)。
a。构词语素b。构形语素。
c。虚词语素d。词根语素。
8。下列汉语词语中的“儿”不属于词根语素(实义语素)的是(d)。
a。健儿b。女儿。
c。少儿d。花儿。
9。整个语汇系统的核心和基础是(d)。
a。通用语汇b。常用语汇。
c。一般语汇d。基本语汇。
10。一般语汇(非基本语汇)最重要的来源是(c)。
a。古语词b。方言词。
c。新造词d。外来词。
11。词组的聚合关系分类是指把词组分成(a)。
a。向心词组和离心词组b。联合词组和偏正词组。
c。基本词组和特殊词组d。简单词组和复杂词组。
12。把句子分成“单句”和“复句”,这种分类是(d)。
a。句子的句型类b。句子的句式类。
c。句子的功能类d。句子的简繁类。
13。“吓唬”和“恐吓”在非理性好处上的主要差别是(c)。
a。语气好处不一样b。感情色彩不一样。
c。语体色彩不一样d。形象色彩不一样。
14。下列关于词的本义和基本义关系的表述中,正确的一项是(c)。
a。二者总是一致b。二者总是不一致。
c。基本义比本义更常用d。本义比基本义更常用。
15。下列各项词义引申中,采用比喻方式的一项是(d)。
a。“锁”本指一种器具,后引申指凭借这一器具的行为。
b。“兵”本指兵器,后引申指使用兵器的人。
c。“南瓜”本指一种植物,后引申指这种植物的果实。
d。“后台”本指舞台的后面,后引申指在背后操纵、支持的人或集团。
16。下列关于等义词的表述中,正确的一项是(a)。
a。等义词是理性好处和非理性好处都完全相同的词。
b。等义词一般都能够长期并存。
c。等义词在语言表达上有必须的用心好处。
d。同义词大多是等义词。
17。“老王说服了小李”中“老王”是行为的施事,“小李”是行为的受事,这种好处是(b)。
a。语汇好处b。语法好处c。语境好处d。蕴含好处。
18。从现有文字史的资料来看,最早出现的字符大多是(d)。
a。记号b。笔画c。音符d。意符。
19。世界上最早的表音文字是(b)。
a。元音文字b。辅音文字c。意音文字d。全音位文字。
20。语言成分的借用,最常见、最突出的是(a)。
a。词语的借用b。语音成分的借用c。词缀的借用d。语法结构的借用。
21。下列几种类型的社会方言中,具有排他性的是(b)。
a。行话b。黑话c。官腔d。贵族语言。
22。以下对“思维”的表述中,正确的一项是(a)。
a。思维既包括思维活动,也包括思维结果。
b。思维分为感性思维和抽象思维两类。
c。思维的形式就是概念、决定、推理。
d。思维务必以语言为工具。
23。人类开始制造工具这种行为意味着(b)。
a。人类已经产生了语言b。人类已经产生了思维。
c。人类已经同时产生了语言和思维d。人类既没有产生语言,也没有产生思维。
24。患“失语症”是因为(b)。
a。大脑左、右半球的单侧化功能发生了改变。
b。大脑左半球的某个部位受到了损伤。
c。大脑的语言获得机制出现了遗传性障碍。
d。在语言临界期以前没有接触语言环境。
25。主要解释某个词语所代表事物的概念知识的一类词典是(d)。
a。历史词典b。信息词典c。语言词典d。百科词典。
26。从翻译技术的平面看,机器翻译能够分为四个层级,从低到高的排序是(a)。
a。单词、句法、语义、语境b。单词、语义、语境、句法。
c。单词、句法、语境、语义d。单词、语义、句法、语境。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有二个至五个是贴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少选或未选均无分。
27。从发音方法上看,一个辅音的特征取决于(cde)。
28。下列关于语义场的表述中,正确的有(bcd)。
a。语义场与上下位词没有关系b。语义场是具有共同类属义素的义项的聚合体。
c。语义场是一个层级体系d。语义场是词义系统性的重要表现。
e。不一样语义场的系统性是均衡的。
29。下列关于语素的表述中,正确的有(ae)。
a。语素是最小的有好处的语言单位b。有些语素只有语音形式而没有好处。
c。语素分为自由语素和不成词语素两大类d。一个汉字就是一个语素。
e。词都是由语素构成或组成的。
30。下列有关汉字的表述中,正确的有(ad)。
a。汉字是一种自源文字b。汉字是一种表意文字。
c。汉字是一种音节文字d。汉字是一种词语文字。
e。几千年来,汉字的性质发生了根本的变化。
31。“民族语言政策”所包含的资料主要是(ade)。
a。关于民族语言教育的政策b。关于官方语言的选择问题。
c。关于一个国家内部主体民族语言的政策d。关于一个国家内部少数民族语言的政策。
e。关于少数民族语言文字的法律地位问题。
39。下方都是“动词(着)+形容词”构成的词组,试从结构形式。
(a)和语义指向关系(b)进行分类,分别填入各项中:
坐着挺好显着不高兴看着悲哀透着轻浮躺着不适宜。
听着刺耳走着累闻着臭、吃着香。
b1形容词陈述指向动词,或动词支配指向形容词:
下半年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全国统一命题考试语言学概论试题参考答案。
三、名词解释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4分,共16分)。
32、[参考答案]语法单位的构成关系。
(1)构成关系指同级语法单位之间的功能性差别。即语素和语素组获得选句功能就成为词,词和词组获得表达功能就成为句子。但各级语法单位所含成分的数量不必须增加。
(2)汉语“好”,即是语素,也是词,还可能直接成为句子,就反映了这种关系。
33、[参考答案]义素。
(1)义素是理论分析的结果,是一种不与语音形式相联系的抽象的语义单位。
(2)义项能够进一步分析为一束更小的语义构成成分的集合,这种由分析义项得到的语义特征叫做义素。
(3)例如,“哥哥”词义经过与同类的其他词(如“弟弟、组组、妹妹”等)比较,能够得出它的义素:[同胞][男性]、[年长]。
34、[参考答案]音位文字。
(1)全部字符都只跟语言单位中的单位相联系的文字是音位文字。音位文字可分为“辅音音位文字”和“全音位文字。”全音位文字常常也简称音位文字。
(2)例如,古腓尼基文字就是只表示辅音音位的辅音音位文字;古希腊文字既有表示辅音的字符,又有表示元音的字符,是全音位文字。
35、[参考答案]语言的亲属关系。
(1)从同一种语言中分化出来的各个语言之间具有历史同源关系,这种关系称作语言的亲属关系。
(2)语言的亲属关系是语言谱系分类的基础。具有亲属关系(历史同源关系)的各个语言就是亲属语言归属为同一语系。
(3)例如,汉语和藏语都来自原始汉藏语,它们之间有亲属关系,是亲属语言,归属汉藏语系。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6分,共18分)。
36、[参考答案]举例说明单纯词与单音节词、合成词与多音节词的区别和联系。
(1)单纯词、合成词是根据词所包含语素的数量划分的;单音节词、多音节词是根据词所包含音节的数量划分的。
(2)合成词必须是多音节词,但单纯词不必须是单音节词。
(3)合成词是多单节词,如“飞机”。单纯词是单音节词的例子,如“书”。单纯词是多音节词的例子,如译音词“沙发”,拟声词“轰隆”,连绵词“逍遥”等。
37、[参考答案]举例说明语言符号的离散特征和线性特征。
(1)语言符号的离散特征是指:话语并不是浑然一体的,而是能够分解成大小不等的组成成分。例如:“我找他”这句话,能够分解为“我”、“找他”两个组成成分。“找他”又能够进一步分解为“找”和“他”两个组成成分。
(2)语言符号的线性特征是指:人们说话时,语言符号只能依时光的先后成线性排列,正是在这种线性的排列中,语言符号之间才得以构成各种组合关系,产生各种不一样的语法结构。例如,“我”和“找”这两个语言符号只可能线性排列为“我找”或“找我”,前者构成主谓关系,后者构成动宾关系。
(3)正是因为语言符号是离散的,才有可能依线性顺序对这些语言符号进行不一样的排列组合,使有限的语言符号透过这种反复的重新组合,能够表达无限的信息和思想。
38、[参考答案]举例说明语言的发展演变为什么只能是渐变的。
(1)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语言的急剧变化会使社会的交际活动难以顺利进行,这一性质要求语言务必有必须的稳因性。例如汉语中“山、水、日、月、人、手、笑、哭”这些词汇古今好处基本没有变化,一向沿用于今。
(2)社会在不断发展变化,社会交际活动的资料也总是不断发展变化的,为满足社会交际的需要,语言务必随着社会的发展变化的,为满足社会交际的需要,语言务必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例如“网吧”、“网虫”就是随着网络技术发展出现的新词汇。
(3)稳固和发展这两个对立的要求决定了语言一方面不能不变,一方面又不能突变,因此,语言的演变和发展只能以渐变的方式来进行。
五、分析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6分,共12分)。
39、[参考答案]。
a1:坐着挺好,躺着不适宜;
a2:透着轻浮,显着不高兴;
a3:看着悲哀,走着累,闻着臭、吃着香,听着刺耳。
b1:透着轻浮,显着不高兴,坐着挺好,躺着不适宜;
b2:看着悲哀,走着累;
b3:听着刺耳,闻着臭,吃着香。
40、[参考答案]说明“他说不好”有几种好处,并分析歧义产生的原因。
(1)至少有三种好处,
a他不能把某件事或某句话说得让人满意;
b“不好”是他说出来的话;c由他来说不好。
(2)a和b是由句法结构关系不一样造成的。
“说”和“不好”若按动补关系来理解,则为a;若按动宾关系理解,则为b。
(3)c和a(或b)是由层次构造不一样造成的。若按“他/说不好”来理解,则a(或b);若按“他说/不好”来理解,则为c。
六、论述题(本大题包括第41、42小题,第41小题10分,第42小题8分,共18分)。
41、[参考答案]谈谈音节结构的元辅音分析法和声韵调分析法的区别和联系。
(1)元辅音分析法以元辅音为基本分析单位,把音节结构分为v、c—v、v—c、c—v—c四种基本类型。其中的v代表元音,c代表辅音。
(2)声韵调分析法以声母、韵母、声调为基本分析单位,更关注音节内部的结构层次,按照这种分析法,汉语的音节能够分为声母、韵母、声调三个部分。声母指音节开头的辅音,韵母指音节中声母后面的整个部分,韵母又分成韵头、韵腹、韵尾三个部分。例如汉语普通话“挑”[t`iau55]里的[t`]是声母,[iau]是韵母,[55]是声调,在韵母[iau]里,是韵腹,[u]是韵尾。声韵调分析法能够比较好的揭示汉语音节内部的组合规律和整个语音系统的面貌,是汉语音节分析最基本的方法。
(3)声韵调分析法和元辅音分析法并不是对立的和互相排斥的,能够看作是音节结构分析的两个不一样层面。如果从元音和辅音出发进行音节结构分析,仍要思考它们处于音节结构的位置和层次,如果从声韵组合出发进行音节结构分析,也要思考它们由哪些元音、辅音来具体实现。例如汉语普通话的声母都是由单个辅音构成的,韵母是由元音或元音和元音、元音和辅音的组合构成的。
42、[参考答案]举例说明语言和文化的关系。
(1)语言与民族文化的关系,一方面是不一样民族的文化意识永定了不一样语言的某些表现形式,另一方面不一样语言的某些表现形式又能够反映不一样民族的文化意识。
(2)从文化到语言这头看,透过考察不一样民族的社会历史和文化传统,能够帮忙了解不一样语言的特点。这方面的研究就是文化语言学。不一样民族的社会历史和文化传统对语言的影响在词语的好处和用法上最明显。例如相同事物用不一样的词语表示,相同词语有不一样的好处和用法。
(适当举例)。
(3)从语言到文化这头看,透过分析不一样语言的特点,能够帮忙了解不一样民族的社会历史和文化传统。这方面的研究就是否语言文化学。这对于了解没有历史文献资料的民族文化和早期历史及史前史,都很有用处。
(适当举例)。
语言学概论复习资料
答:语言能力和生理因素、心理因素有关,但语言不是一种生理现象,也不是一种心理现象,不是遗传的,而是一种社会现象。语言完全是在一种语言环境中后天获得的,所以语言和种族没有必然联系。
2.简答语言符号的特点。
答:(1)符号和语言,“能指”和“所指”。能指是能够指称某种意义的成分,所指是给符号所指的意义内容创制了一个专门术语。(2)语言符号的“任意性”。符号的物质实体和表示的意义之间没有必然的理据关系,语言符号的物质实体和表示的意义之间也没有必然的理据关系,完全是任意的,约定俗成的。(3)语言符号的强制性和可变性。在同一社会、同一时代,对使用同一种语言的每一个社会成员来说是强制性的,而语言又是发展变化着的。(4)语言符号的离散特性和线性特性。话只能一个字一个字,一句话一句话地说,因此语言符号是离散的,而且在时间这根轴上是成线性排列的。
3.组合关系和聚合关系的关系。
答:组合关系体现在一个语言单位和前一个语言单位或后一个语言单位,或和前后两个语言单位之间的关系,是横向关系。聚合关系是在组合的某一个位置上能够相互替换,有共同的特点,故能聚合归类。组合是横向的结构关系,聚合是归类规则,有了组合、聚合关系,便展现出了整个语言平面,聚合关系是组合关系中体现出来的,或者说是从组合关系中分析出来的,而组合关系又表现为聚合类的线性序列。所以组合关系和聚合关系是有机地统一,不可分割。
4.解释“符号”
答:符号指根据社会的约定俗成使用某种特定的物质实体来表示某种特定的意义而形成的实体和意义的结合体。
5.解释“语言”
答:语言是言语活动中同一社会群体共同掌握的,有规律可循而又成系统的那一部分,语言是均质的,是言语活动中的社会部分。语言作为一种社会现象具有鲜明的地区性、民族性和历史性。
6.口语和书面语的关系。
答:语言的客观存在形式首先是口语,第二种客观存在形式,是书面语。书面语是在口语的基础上产生的,口语是第一性的,书面语是第二性的。书面语是经过加工、提炼和发展了的口语的书面形式。口语和书面语中基本的语言成分也就是基本的语汇和语法结构在大多数情况下是基本一致的。
7.语言与言语的区别。
答:语言是言语活动中同一社会群体共同掌握的、有规律可循而又成系统的那一部分;而含有个人要素或个人杂质的说话行为和说出来的话只能属于言语。
8.解释“普通语言学”。
答:语言学界把研究人类社会的语言这种社会现象的一般理论称为普通语言学。它以一般语言学为研究对象,探索各种语言所共有的特性、共同的规律、结构上的共同特点和一般原理。
9.解释“应用语言学”。
答:把语言学的理论和具体成果用来为社会实际生活中的某个领域服务,这是广义的应用语言学;狭义的应用语言学指专门研究语言教学中的理论和方法。
10.解释“传统语言学”。
答:一般泛指20世纪以前的语言学,特别是指索绪尔开创的结构主义语言学以前的语言。
11.解释“内部语言”。
答:第一,内部语言是语言的一种形式;第二,内部语言的交际对象是说话者本人,且没有出声。因此,内部语言是没有说出口的内心的话。
第二章语音。
1.解释“语音”。
答:语音是由人的发音器官发出来的表示一定意义的声音。
2.解释“音高”。
答:音高就是声音的高低,它主要决定于发音体振动频率的高低。
3.解释“音强”。
答:音强就是声音的强弱,它主要决定于振幅的大小。
4.解释“音长”。
答:音长就是声音的长短,它是由发音体振动的持续时间决定的。
5.解释“音质”。
答:音质是一个声音区别于其他声音的个性特征,它决定于声波的形式。
6.简答语音中最基本的要素。
答:从物理学角度看,语音具有音高、音强、音长、音质四要素。音质是最基本的要素,因为它是一个声音区别于其他声音的基本特征。影响音质的三个因素有:(1)发音体不同;(2)发音方法不同;(3)共鸣器的形状不同。语音中的音质也取决于上述三方面的因素,即(1)声带振动不振动,这是发音体方面的因素。(2)肺里呼出的气流所碰到的阻碍用什么方法克服,这是发音方法方面的因素。(3)肺里呼出的气流在什么部位受到阻碍,如果没有受到阻碍,口腔的形状又是什么样的,这些都会造成共鸣腔的不同形状。
7.简答语音的本质属性体现在那些方面?
答:语音的社会属性首先体现为:语音与语义的结合由社会约定俗成,离开了社会的约定俗成,就没有语言的产生,也就没有语音的存在。语音的社会属性还体现为语音的民族性和地域性。
8.简答国际音标与音素之间的关系。
答:国际音标是由国际语音学会制定、用来标写世界上各种语言或方言的语音的标号。它的制定原则是:“一个音素只用一个音标表示,一个音标只表示一个音素”。可见,它与音素的关系是一一对应的。
9.简述元音分类的依据。
答:(1)可将元音按舌头起作用的部位分为舌面元音与舌尖元音两大类。(2)舌面元音内部又依舌位的高低或口腔的开闭分为高元音、半低元音、低元音等;依舌位前后分出前元音、央元音、后元音;依唇形的圆展分为圆唇元音和不圆唇元音。(3)舌尖元音内部又按舌尖的不同状态分为舌尖前元音、舌尖后元音和卷舌元音。(4)元音内部又可根据软10.解释“音位”
答:音位是从社会功能的角度划分出来的语音单位,它是特定的语言或方言中具有区别意义作用的最小语音单位。
11.论述音位的性质(特征)。
答:(1)音位是从社会功能角度划分出来的,具有区别意义作用的语音单位,音位的这种区别意义的作用叫做“辨义功能”。(2)音位不仅具有区别意义的作用,而且是具有这种辨义功能的最小的语音单位。(3)音位是由一组彼此差别没有辨义作用而音感上又相似的音素概括而成的音类。(4)音位总是属于特定的语言或方言,总是特定语音系统的成员,不存在超语言或超方言的音位。12.音位的划分。
答:音位从构成材料上看,可分为音质音位和非音质音位。以音素为材料,通过音质的差别来起辨义作用的音位叫“音质音位”。通过音高、音强、音长来的差别来起辨义作用的音位叫“非音质音位”。非音质音位包括利用音高差别来区别意义的“调位”、利用音强等方面差别来区别意义的“重位”和利用发音长短来区别意义的“时位”。
13.解释“音位变体”。
答:同属于一个音位的不同音素就叫做“音位变体”。音位变体又可分为“条件变体”和“自由变体”。条件变体是指出现的语音环境各不相同而又同属一个音位的两个或几个音素。自由变体是指可以在同一语音环境里出现而又不能区别意义的两个或几个音素。
14.简答“对立关系”与“互补”关系。
答:音素之间存在着两种重要的关系,一是“对立关系”,一是“互补关系”。对立关系指不同的音素可以出现在相同的语音环境里,它们的差别会引起语素或词的语音形式改变,进而区别语素或词的意义。互补关系是指几个不同的音素各有自己的出现环境而从不在相同的语音环境中出现。
15.简答音位和音位变体的关系。
答:音位是从具体音素中抽象概括出来的功能音类,音位变体则是音位在特定语音环境中的具体体现。音位是用来概括反映一组音素的辨义作用的功能单位,音位变体则是音位在各种语音环境里的实际发音。
16.解释“音位的区别特征”。
答:具有区别音位作用的语音特征就叫做音位的区别特征,也叫区别性特征。音位的区别特征不仅可以使不同的音位相互区别,形成对立,而且还可以使不同的音位通过相同的区别特征联系在一起,聚合成群。
17.音位与音素的区别。
答:音位与音素的区别表现在:(1)划分角度不同。音素是从人类语音的音质上着眼划分出来的最小语音单位,两个音若音质不同,就是两个不同的音素。(2)划分范围不同。音素是从人类的语言所能用到的全部语音里划分出来的最小语音单位,而音位则是在某种特定的语言或方言的语音系统里划分出来的最小语音单位。
18.解释“音节”。
答:音节是听觉上最自然,也是最容易分辨的最小语音单位,也是音位和音位组合而成的最小语音结构单位。
19.简答复元音与几个相连的单元音的区别。
20.解释“复辅音”。
答:一个音节内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辅音的组合叫做“复辅音”。
21.解释“语流音变”。
答:在连续的语流中,一个音可能由于邻近音的影响,或自身所处地位的不同,或说话的快慢、高低、强弱的不同而在发音上产生一些变化,这种现象叫“语流音变”。常见的语流音变现象有:(1)同化,语流中两个不同的音,其中一个因受另一个的影响而变得和它相同或相近。(2)异化,语流中两个相同或相近的音,其中一个因受另一个的影响而变得不相同或不相近。(3)弱化,语流中有些音在发音上变弱。(4)脱落,语流中某些原有的音消失。(5)增音,语流中有时加进了原来没有的音。
22.解释“韵律特征”。
答:韵律特征又叫超音质特征或超音段特征,指语音中除音质特征以外的音高、音长、音强方面的变化。长短音、声调、轻重音、语调都是韵律特征的构成要素。韵律特征的构成要素有两个特点,(1)他们永远都只能和音质成分同时出现。(2)他们都是一种对比性特征。
23.解释“音渡”
答:人们在说话时,音位与音位、音节与音节连成一串,形成前后相连的连续语流,这些语音单元在前后过渡、相互连接时,会因为自身性质的不同而采取不同的过渡和连接方式,这些方式叫“音渡”或“音联”。
24.解释“二合元音”
答:由两个元音组合而成的复元音叫“二合元音”,在二合元音中,前一个元音听起来比较响的叫“前响二合元音”,后一个元音听起来比较响的叫“后响二合元音”。
25.解释“三合元音”。
答:由三个元音组合而成的复元音叫“三合元音”。三合元音一般都是中间响两头弱,因而又叫“中响复元音”。
26.简答汉语普通话的音节结构特点。
答:(1)汉语普通话具备v、c-v、v-c、c-v-c这四种音节结构的基本类型,但是汉语普通话的音节中不允许出现两个或几个辅音相连的辅音群。(2)普通话的闭音节中的收尾辅音-g只能是鼻音。(3)普通话音节中的元辅音最多不超过四个。
27.解释“时位”。
答:长短音也可以像元辅音那样起区别意义作用,所以可以把它们看作一种音位,这种非音质音位叫“时位”。
第三章语汇。
1.解释“语汇”。
答:语汇是语言结构系统的一个要素,语汇也可以叫词汇。语汇或词汇作为语言学的术语是一个特定的集合概念,是词和语的汇集。它只能指一种语言中全部词和语的整体,而不能指具体的一个一个的词或词语。
2.简答语汇的性质和特点。
答:(1)语言在产生时既有任意性又有理据性。任意性和理据性是统一的:任意性是语汇得以产生的途径,理据性是语汇不断丰富的手段。(2)语汇在表达上既有普遍性又有民族性。语汇的普遍性和民族性是统一的:语汇的普遍性使得各种语言的语汇能表达大量共同的概念,而民族性则使得某种语言的语汇又能体现一些独特的认识。(3)语汇在变化中既有活跃性,又有稳定性。语汇的活跃性和稳定性是统一的:活跃性使得语汇的个体元素不断增加和更替,这是为了满足社会生活的变化的需要;但稳定性又使得语汇的基本成分和整体系统保持固定和平衡。
3.简答语汇的作用。
答:就语汇在每一种语言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看,它是语言的建筑材料。我们平时说话、写文章,都是先由一个个的词组成句子,再由句子组成段落、篇章的。所以,语汇在语言构成上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没有语汇就没有语言。
4.解释“词”。
答:词是最小的音义结合的能独立使用的语言单位。
5.解释“语”。
答:语是由两个以上的词构成但意义比较凝固,又经常作为一个整体单位使用的固定词组或熟语性语言片断。
6.解释“基本语汇”
答:基本语汇是语汇系统的基础和核心,它具有产生的历史长、使用的范围广和构词的能力强三大特点。
7.解释“一般语汇”。
答:语汇中除去基本语汇以外的那一部分即一般语汇,它包括古语词、方言词、外来词、新造词等。
8.解释“惯用语”。
答:惯用语指表达习惯性比喻含义的固定词组,惯用语多为三个字。
9.解释“成语”。
答:成语是汉语独有的而且最大量使用的熟语形式,一般为四个字。
10.解释“歇后语”。
答:歇后语是汉语的一种特殊熟语形式,指一种短小风趣、生动形象的语句,由两部分组成,一般只说上半句,下半句略去,利用谐音或比喻双关来表达某种意义。
11.论述一般语汇与基本语汇的关系。
答:语汇中基本语汇以外的词构成语言的一般语汇。一般语汇的特点是不为全民常用、使用范围窄、产生历史较短、构词能力较弱。一般语汇所包含的词的数量大大超过基本语汇的数量,内容也非常复杂。一般语汇对社会的变化很敏感,社会的发展变化首先反映在一般语汇中。一般说来,新词、古语词、外来词及行业用语、科技术语、方言俚语等都属于一般语汇。基本语汇和一般语汇的关系是相辅相成的,一般语汇中大量的词都是在基本词的基础上构成的,反过来,一般语汇又不断地充实基本语汇。
12.简答汉语同音词产生的原因。
答:汉语同音词产生的原因是:(1)语音偶合,汉语汉字数量多,但汉语普通话音节数量少,会造成语音相同。(2)历史音变。在历史上本不同音的词,随着语音的发展演变成为同音。(3)词义分化造成。
13.简答同音词与同形词的关系。
答:同音词指语音相同的词,同形词指字形相同的词,它们的关系主要有三种情况(1)同音不同形;(2)同形不同音;(3)同音又同形。
14.简答单纯词与单音节词的关系。
答:单纯词与单音节词,不是相同的概念,它们的划分角度不同,单纯词是从语素角度划分出来的,是指由一个语素构成的词;单音节词是从音节角度划分出来的,是指由一个音节构成的词。
15.简答汉语语素的类别系统。
答:(1)把语素分为“成词语素”和“不成词语素”。成词语素是指在某些情况下可以直接形成为词,即可以单用的语素。(2)把语素分为“自由语素”和“不自由(黏着)语素”。自由语素指某种语素既可以单独形成词,有时又可以单独说出来。因为是虚词,所以永远不能单独说出来,这就是黏着语素。(3)把语素分为“定位语素”和“不定位语素”。定位语素指的是在最小的合成结构中的位置是固定的,或者总前置,或者总后置。不定位语素是在最小的合成结构中位置不固定的语素,它们既可以前置,又可以后置。(4)把语素分为“实义语素”和“虚义语素”。实义语素就是有实在的词汇意义,或说本身直接负载了词汇意义的语素。虚义语素就是一般不具有实在词汇意义的语素。
16.简答语素、音节与字符之间的关系。
答:语素、音节与字符间有着较为密切的关系。汉语中语素大多数是单音节形式,书面上用一个汉字记录,三者之间有一种对应关系。一般而言,一个语素就是一个音节,一个汉字。但是语素、音节、汉字又属于不同的范畴,语素是语汇单位,音节是语音单位,字是文字单位,因此将三者合起来看,就不成简单的对应了。
17.解释“变性成词”。
答:指语素转变词性而形成另一类词。即某些成词语素在语法功能上本来只是动词性的,或名词性的、或形容词性的,但在形成词的时候,却同时形成了两种词性的词。
18.解释“变形成词”。
答:变形成词是把原本合成词中的不成词语素变为成词语素再形成词,包括逆序成词和简缩成词两种。
19.解释“复合构词“。
答:复合构词就是词根语素+词根语素构成一个新词,构成复合词的词根语素都是实义的成词语素或实义的不成词语素。主要有陈述式、偏正式、支配式、并列式四种。
20.解释“附加构词“。
答:附加构词就是词根语素+词缀语素构成一个新词,这样得到的合成词叫附加式合成词,即“派生词”。构成派生词的词根语素都是实义的成词语素或实义的不成词语素,词缀语素是不成词、粘着、定位和虚义的语素。按照词缀在词中的位置,派生词可分为三种:前缀式、后缀式和中缀式。
21.解释“重叠构词”。
答:重叠构词就是词根语素通过重叠形式而构成一个新词。这样得到的合成词叫重叠式合成词,即重叠词。汉语的重叠词包括:(1)名词性重叠词。(2)副词性重叠词。(3)多重重叠词。重叠词重叠以后既增加某些语法意义,也不改变重叠词本身的词类。
22.简答后缀语素与词尾语素的区别。
答:后缀语素与词尾语素有共同点,他们都不能单独成词。但二者又有所区别:从表意功能的角度看,后缀一般可以表示附加性的词汇意义,这是一种词汇意义。而词尾只表语法意义,而不表示什么词汇意义。
23.简答词根语素和词缀语素的形式和作用。
答:词根语素简称词根,是词的核心部分,词的主要词汇意义由它体现出来。词根语素都有一定的实在意义,与别的语素一起构成合成词时,也负载最主要的词汇意义。词缀语素又叫构词语素,构词语素位置固定,不作为词的主干部分,但又参与构造不同意义的新词。词缀语素也有某种意义,但一般不如词根语素的意义实在,而往往是一种抽象的类义,它们的主要作用是参与构造新词。
24.简答离合词和词组词。
答:离合词和词组词是形式上或人们感觉上像词,但在结构性和意义的搭配性上又接近词组的特殊的语汇单位。由于可以插入或扩展,所以它们有相当于一般词组的特征;但在未插入和扩展的情况下又跟一般双音节词的长度差不多,所以至少在插入和扩展的情况下还是可以看作词,这就是所谓的“离合词”(可以插入某些成分的词)和“词组词”(可以进行较大扩展的词)。
第四章语法。
1.解释“语法”。
答:语法即词的构成、变化和词构成词组和句子的规则。
2.解释“递归”。
答:递归指相同的规则可以在一个结构里重复使用。
3.解释“语境”。
答:语境是说话时的环境条件,包括特定的场所、对话人和上下文等。4.简答语法规则的抽象性表现。
答:语法规则作为人们说话时人人都必须遵守的规则具有高度抽象的性质。词语和句子的数量是无限多的,因此不可能对每一个词语和句子都建立一条规则,于是就需要把各种现象加以归类。语法规则实际上就是对人们说的话中的单位、结构和关系的某种类的概括,供人们在说话时由此及彼,以类相从,在由各种类别构建的单位、结构和类系的框架内选出一句一句合格的话来。
5.简答语法规则的递归性。
答:“递归”指的是相同的规则可以在一个结构里重复使用。语言中句子的格式和长度各不相同,而且抽象也不能使新的规则不断地衍生,这样就需要让一种规则多次起作用。语法规则实际上就是一种有限手段可以重复使用的规则。语法规则的这种递归性质,使它成为一种简明的规则,帮助人们学习语言和运用语言时举一反三,以繁驭简。
6.解释“历时语法”。
答:历时语法指的是从语法发展变化角度纵向地、动态地研究语法,研究的重点是某些语法现象在特定的时间过程中产生和消失的原因及其规律。
7.解释“共时语法”。
答:共时语法指的是从某一时期存在的语法现象角度横向地、静态地研究语法。研究的重点是某一语法在特定空间范围内的语法表现形式和语法规则系统。
8.解释“个别语法”。
答:个别语法指的是对个别语言语法的研究,它既包括研究一种语言的语法系统,也包括研究一种语言中与其他语言不同的语法特点,意义在于发现各种语言独特的语法现象。
9.解释“句子”。
答:句子是由若干个词或词组按照一定规则组合成的,能表达相对完整的意义,前后有较大停顿并带有一定的语气和句调的语言单位。
10.解释“语法规律”。
答:语法规律指语法规则本身,也就是客观存在的语法,即人们说话时直觉和习惯上所遵守的某种语感。
11.解释“普遍语法”。
答:普遍语法指的是对人类语言的语法共性的研究,其意义在于发现人类语言中共有的语法机制。
12.解释“核心语法”。
答:核心语法又叫小语法,仅指句法结构规则。
13.解释“外围语法”。
答:外围语法又叫大语法,它研究与语法有关的词语知识、语义知识和语音知识。
14.语法单位可分为哪几级?它们之间的关系怎么样?
15.解释“语法形式”。
答:语法形式是能体现一类意义或有共同作用的形式就是语法形式,能体现语法意义的形式。16.解释“语法手段”。
答:根据语法形式的共同特点把它们归并为几个基本类别,这种语法形式的类叫做“语法手段”。
17.解释“词法范畴”。
答:由词的变化来表示语法意义的形式就是词法范畴。
18.解释“句法范畴”。
答:句法范畴是由结构的变化来表示语法意义的形式。
19.简答词法手段的类别。
答:语法手段首先可以分为“词法手段”和“句法手段”两大类。其中词法手段主要包括“词形变化”、“词的轻重音”、“词的重叠”三类。词形变化又分为:(1)附加;(2)屈折;(3)异根;(4)零形式。词的轻重音是指通过词的某个部分重读或轻读而产生一定语法意义的形式。词的重叠是指通过词或词中某个语素重复使用而产生的一定语法意义的形式。
20.简答句法手段的类别。
答:句法手段主要包括虚词、语类选择、语序、语调四个小类。虚词就是通过使用虚词来表示一定语法意义的形式。语类选择是通过选择句法结构中可以组合的词类或词组的类来表示一定语法意义的形式。语序是通过句法结构中词语的位置顺序来表示一定语法意义的形式。语调是通过整个句子的音高、重音、停顿等来表示一定语法意义的形式。
21.解释“语法范畴”,常见的词法范畴有哪些?
答:根据某些语法意义的共同内容,把语法意义概括为几个基本类别,这种语法意义的类就叫做“语法范畴”。语法范畴可以分为“词法范畴”和“句法范畴”两大类。主要由词的变化形式表示的语法意义就属于词法范畴。词法范畴又分为“体词属性范畴”和“谓词属性范畴”两类。常见的体词属性范畴有:(1)性;(2)数;(3)格;(4)有定和无定。常见的谓词属性范畴有:(1)时;(2)体;(3)态;(4)人称。
22.解释“词类”
答:词类就是词在语法上的分类。它指可以替换出现在语法结构某些共同组合位置上的词的类,即具有聚合关系的词的类。
23.解释“词组”。
答:特定的词类与词类的组合就构成了词组。
24.解释“向心词组”。
答:向心词组指整个词组的功能相当于词组的中心语功能的词组。
25.解释“离心词组”。
答:离心词组指整个词组的功能不等于词组中任何成分的功能的词组。
26.解释“不完全主谓句”。
答:能够补足缺少的成分而构成主谓句,或者说需以来一定的语境和上下文的补充才能表达完整意思的句子就是不完全主谓句,或叫省略句。
27.为什么词和句子是最重要的语法单位?
答:词和句子是最重要的语法单位。因为词和句子都既是基本单位,又是最终单位,它们可以把各种语法单位联系起来。词是造句的基本单位,句子则是表达的基本单位。从构词和造句看,词既是造句的最终单位又是造句的基本单位;从造句和表达看,句子既是造句的最终单位,同时又是表达的基本单位。词和句子是既能联系低一级单位又能联系同级单位的语法单位。
28.简答划分词类的标准有哪些?
答:划分词类的标准有:(1)根据词形变化来确定词类,即形态标准。(2)根据词的意义来确定词类,即意义标准。(3)根据词的聚合位置来确定词类,即分布标准。功能分布的标准最具普遍性,而且是反映词类聚合关系本质的特征,是词类的本质属性。
29.解释“直接成分分析法”。
答:把复杂词组逐层切分,一直切分到词为止,或从词开始逐层组合,一直到复杂词组为止的方法,就叫做“直接成分分析法”或“层次分析法”。层次分析必须依据两条原则:一是“成结构”,二是“有意义”。
30.解释“复句”及其判定标准。
答:复句就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互不从属的主谓结构组成,表达多个相互关联的较完整的意义,并且中间有较小停顿,或有特定的连接词连接,句子前后有较大停顿的句子。复句是复合句的意思。衡量复句的标准不是看有多少主谓结构或表达多少个意义,而是看句中有无停顿和关联词。
每五章语义。
1.1语义是语言形式表达的内容。
语义就是语言的意义,是语言形式表达的内容语义包含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思想,也就是所谓的“理性意义”,一是情感,也就是所谓的“非理性意义”理性意义也叫做逻辑意义或指称意义,是对主客观世界的认识理性意义是语义的基本要素非理性意义是说话人的主观情感、态度以及语体风格等方面的内容,它一般总是附着在特定的理性意义之上的。
语义是同语言形式结合在一起的意义,同语言形式的结合是语义的基本特征。
语言形式粗略的说,包括“语汇形式”和“语法形式”两类。语汇形式就是一种语言里所有的实词和固定短语,语法形式包括语序、虚词、形态、重音、语调等形式。由语汇形式表达的语义通常叫“词汇意义”,由语法形式表达的语义叫“语法意义”。
在语言里,语素、词、词组、句子等各级单位都有意义,它们的意义都是语义。其中句子的意义和词的意义具有突出的地位。
语言形式所表达的意义有一般与个别、稳定与临时的分别在通常情况下都能够存在的意义是一般的、稳定的,在特定睥上下文、特定的交际场合中或特定的知识背景下才能出现的意义是人别的临时的前者叫“语言意义”即语义,后者叫“语境意义”
1.2语义的概括性。
概括性是语义的重要属性,无论是词义还是句义都是概括的。
1.3语义的模糊性。
所谓的模糊性是指词义所反映的对象只有一个大致的范围,而没有明确的界限。但也不是所有的词语都如此。不少词语的词义是精确的。
1.4语义的民族性。
语义的民族特点比较突出地体现在词义上。语义的民族特点也体现在词语的非理性意义方面。
2.1词义的构成。
词义是指词的语音形式所表达的内容。词的意义包括词汇意义和语法意义两部分。词义可以说是由理性意义和非理性意义两部分构成的。
词的理性意义是通过人的抽象思维对物质世界和精神世界的各种对象的概括的反映而形成的。词的理性意义由于概括深度上的差异而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人们对事物所具有的一组非本质特征的反映,这种词的理性意义可以称之为“通俗意义”;另一种是人们对事物的本质特征的反映,这种词的理性意义可以称为“科学意义”。
词的理性意义是词义的基本的和核心的部分。
词的非理性意义是附着在词的理性意义之上的,因而又叫做词义的附加色彩。
词的非理性意义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感情色彩。感情色彩中最主要的是“褒义色彩”和“贬义色彩”。褒义色彩表现的是对词义反映对象的肯定、赞许、喜爱的态度;贬义色彩表现的是对词义反映对象的否定、贬斥、厌恶的态度。没有感情色彩的词是中性词,这样的词在语言的词汇中占大多数。
二是语体色彩。由交际环境的不同而导致的语言变体就是“语体”。口语语体和书面语体是语言中两种最基本的语体。如果一个词语只用于或经常用于某种语体之中,就会带上这种语体色彩,这就是词的“语体色彩”。词的语体色彩分为口语色彩和书面语色彩两种基本类型。不带任何语体色彩的词语是通用词语,它们通用于口语和书面语。
三是形象色彩。词的形象色彩是指由词内部的组成成分所引起的对事物视觉形象或听觉形象的联想。
2.2义项和非义项。
义项是词典释义的最小单位。义项是从词语的各种用例中概括出来的共同的、一般的、稳定的意义,不包括词语在特定的语言环境里所显现的个别的、具体的、临时的意义。
一个词有几个义项,这几个义项尽管反映的对象不同,但它们应该有一般人可以感觉得到的联系,如果没有这种联系,它们就不能算是同一个词的不同义项,而只难算不同的词。
2.3义素和义素分析。
由分析义项得到的词义的语义特征叫做“义素”,又叫“语义成分”、“语义原子”。义素是理论分析的结果,是一种不与语音形式相联系的抽象的语义单位。
义素分析就是把词语的义项进一步分析为若干义素的组合,以便说明词义的结构、词义之间的异同以及词义之间的各种关系。
义素分析的基本方法是对比法。
义素分析通常可以按照三个步骤来进行:首先是确定对比的范围。一般来说,用来对比的应该是指称同一种类对象的词语。第二步是比较词义的异同。最后一步是整理和描写。
义素分析应力求做到准确,和简明。
义素分析的作用:首先,义素分析可以清楚、简洁地说明词义的结构,便于比较词义之间的异同,便于揭示近义词、反义词等词义关系,有利于词义的研究、学习和掌握。其次,义素分析还有助于说明词语组合的语义限制条件。最后语义分析还可以使语义的描写形式化。
3.1单义和多义。
一个词的意义可以概括反映一类对象,也就是只有一个义项,这类词叫“单义词”。
一个词的意义包含几个互相联系的义项,这类词叫“多义词”。
科学术语一般都是单义的,并且不带任何附加色彩,一个词在刚产生时往往是单义的。
词由单义发展为多义是有其各方面的根源的。首先,客观对象之间的各种联系是词语多义化的现实基础。其次,词语的多义化是语言经济原则的必然产物。
多义词的多个意义中,最初的那个意义叫“本义”。
多义词的其他意义都是直接或间接地从本义衍生出来的,这些后来衍生出来的意义叫“派生义”,也叫“引申意”。
多义词的多个意义中,总有一个是某个时期最常用最主要的,这个意义叫“基本义”。基本义不同于本义,基本义是就某个时代中多义词各个意义之间的关系和使用频率而言行的,而本义则是就多义词各个意义产生时间的先后而言的。由于确定二者的依据不同,词的本义和基本义可能是一致的,也可能是不一致的。
派生意产生的途径就是一般所说的引申。引申一般都是沿着客观对象间的相关性联系或相似性联系这两个方向进行的。前者的引申方式叫“借代”,后者的引申方式叫“比喻”。
借代是指甲、乙两类对象之间虽没有相似性,但存在着某种比较稳定的联系,在此基础上,用原本指称甲类对象的词语去指称乙类对象,从而使词语产生新的意义。
比喻是指甲、乙两类对象之间有某种相似性,在此基础上,用原本指称甲类对象的词语去指称己类对象,从而使词语产生新的意义。
相同的语音形式和书写形式表示几个意思不一定是多义词,如果这几个意思之间没有联系,那就只是同音词。
多义词和同音词的共同之处在于:它们都是以一个语音形式来表示多个意义。
多义词和同音词的区别是:多义词的各个意义之间有着内在的联系,同音词的意义之间则没有任何联系;多义词是一个词兼有几个互相有联系的意义,是词义的一种聚合方式,而同音词则是两个或几个不同的词,与词义的聚合没有直接的关系。
3.2同义词。
以不同的语音形式表达相同或相近的意义,就是同义词。同义词是指一种语言或方言中意义相同或相近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词。
同义词具有这样一些特点:首先,同义词是就词语之间的关系而言的,孤立的词语无所谓同义词。其次,要构成同义词,不同词语的词义所概括反映的对象必须是相同的,或者是基本相同的,因而指称某一大类事物的词和指称这一大类事物中的某一小类的词不能构成同义词,指称事物整体的词和指称整体中的某个部分的词也不能构成同义词。最后,同义词是就特定语言和方言的词汇系统而言的,不能跨越语言或方言来讨论同义词。
同义词有的意义完全相同,有的大同小异,因而可分为“等义词”和“近义词”两类。
等义词是指包括理性意义和非理性意义在内的词义完全相同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词。语言中的等义词有些是借用外语词或方言词的结果。
近义词是指理性意义相同或基本相同,但又有细微差别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词。一般所说的同义词绝大多数都属于这种类型。
近义词之间的差别可以表现在词的理性意义上,也可以表现在非理性意义上。有些近义词的差别主要表现为感情色彩的不同,有的表现为语体色彩的不同,有的表现为形象色彩的不同。
3.3反义词。
反义词指的是一种语言或方言中意义相反的两个词。
反义词的特点:首先,反义词的意义反映的是同类事物内部两个矛盾或以对立的方面,具有共同的意义领域是构成词语间反义关系的基础。其次,反义词是指两个词意义相反,这种意义相反,是以逻辑上的矛盾关系和反对关系为基础的。再其次,反义词是就词语的基本理性意义之间的关系而言的,理性意义上的细差别及附加色彩的对立都可能成为近义词之间的反义因素,但不能构成反义词。最后,和同义词一样,反义词是就特定的语言或方言的词汇系统而言的。
反义词可以分为“绝对反义词”和“相对反义词”。
如果两个反义词处于矛盾关系之中,非a即b,这种词就叫绝对反义词。
如果两个反义词处在反对关系中,肯定一方就必然否定另一方,否定另一方则未必肯定另一方,二者之间存在着非此非彼的中间状态,这类反义词就叫相对反义词。
反义词的作用:首先,利用反义词可以帮助我们在编纂词典时确定多义词的义项,可以帮助我们辨析近义词之间的细微差别。其次,反义词在修辞上有对比作用,可以用来揭示矛盾,突出对立面,增强语言的表现力。
3.4语义场。
词义有一定的系统性。语义场就是这种词义系统性的重要表现。
语义场是指若干具有共同的类属义素的词语(义项)构成的聚合体,类属义素是指反映一物所属类别的语义特征。
语义场与语言中的上下位词有着密切的关系。属于同一个上位词的若干个下位词都具有相同的类属义素,可以构成一个语义场。
语义场最重要的特点是它的系统性。系统性也有程度的差别。
语义场的另一个特点是它的层次性。
研究语义场的意义:首先,语义场研究以系统的观点来看待语言中的词汇意义,不是把不同的词义看作彼此毫不相干的个体而孤立地研究单个的词义及其变化。其次,语义研究可以为义素分析提供一个分析的基础。再其次,语义场研究为词义体系的建立提供了一种可供选择的理论和途径。最后,语义场的研究工作认识不同语言之间的语义对应关系提供了一种可以利用的手段和框架。
4.1句义的构成。
句子的语言意义可以依据表达形式的不同而大致分析为词汇意义、关系意义和语气意义三个主要部分。
词是句子的基本构成成分,句子中词的意义也就成为句义的重要组成部分。
句子通常都是由词语组合而成的,词语在组合时总要形成一定的结构关系,由这些关系所赋予的意义就是我们所说的“关系意义”。词语在组合过程中形成的相互关系包括语法结构关系和语义结构关系。因而,词语之间的关系意义又可分为“语法关系意义”和“语义关系意义”。
词语在一定的语法结构中形成的相互关系就是语法结构关系,由这种结构关系所赋予的意义就是语法关系意义。比如主谓结构关系所赋予的意是陈述,动宾结构关系所赋予的意义是涉及,语义结构关系是指词语在组合中产生的语义上的关系,它是一定的现实关系的概括反映。
反映说话人使用句子的目的和说话人情绪的意义就是“语气意义”。语气意主包括陈述、疑问、祈使、感叹等不同的语气。语气一般都是通过语调形式来表达的。
4.2句子的语义结构。
从语义结构上看,一个句子包括“情态”和“命题”两部分。情态部分包括时态、语态、语气等方面的意义,情态以外的部分便是命题。一个命题在语义结构上可以进一步分析为一个“述谓结构”,一个述谓结构由一个“谓词”和若干个变元组成。谓词一般就是句子中的谓语动词或形容词。变元又称“题元”、“项”等,是与谓词有直接语义关系并受谓词支配的语义成分。变元一般都是名词性的词语,在句子中经常充当主语或宾语。
根据谓词和变元之间不同的语义关系,可以把变元分为若干个类型,这种变元的类型一般称之为“语义角色”。常见的语义角色彩有“施事”、“受事”、“工具”、“结果”、“处所”等。从语义看,一人变元在述谓结构中属于哪一种语义角色,首先取决于谓词的语义,谓词的语义规定着谓词与变元之间可能具有的语义关系。
述谓结构可以分为四种类型:简单述谓结构,复合述谓结构,从属述谓结构,降级述谓结构。
有的述谓结构由一个谓词和若干个变元构成,其中所有变元都只是名词性成分而不是述谓结构,这样的述谓结构就是简单述谓结构。
有的述谓结构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相对独立的述谓结构按照一定的语义关系复合而成,这样的述谓结构就是复合述谓结构。
有的述谓结构中的变元本身也是一个述谓结构,这种充当其它谓词变元的述谓结构就是从属述谓结构。
述谓结构中的变元可以带有修饰或限定性的成分,以表示变元某方面的特征,充当这类成分的述谓结构就是降级述谓结构。
句子的语义结构还包括“语义指向”的内容。句子中某个成分在语义上指向哪儿。或者说同哪个或哪些成分发生语义联系就是这个成分的语义指向。
4.3蕴含和预设。
就话语本身所表达的意义而言,如果有句义甲就必然有句义乙,就说甲蕴含乙。蕴含用公式表示为甲乙。如果两个句子互相蕴含,它们之间就是同义关系。如果两个句子互相以对方的否定命题为蕴含,它们之间就是矛盾关系。
4.4歧义。
歧义是指同一形式的语言符号序列可能表达不同意义的现象。
歧义以语言符号序列的同形为前提条件。
口头上有歧义的,书面上不一定有歧义。书面上有歧义的,口头上不一定有歧义。
在言语交际中,歧义可以通过上下文语境和情景语境来消除。
歧义的类型:歧义一般分为词汇歧义和组合歧义。
词汇歧义是指由词汇上的原因造成的歧义。词语的同音异义可能造成口头歧义。词语的同形异义也可能造成歧义。词语的一词多义也可能造成歧义。
组合歧义是指由词语组合关系上的原因造成的歧义。又可分为语法结构歧义和语义结构歧义两类。
第六章文字。
第一节文字的性质。
识记:1文字;文字是语言的书写符号系统。
2字符;也就是文字符号,是文字的最基本的单位,也就是直接跟某种语言单位相联系的符号,如汉字的“字”和拼音文字的字母。
3意符;意符也就是表意的字符。
4音符;音符也就是表音的字符,但是语音没法用图形来表示,因此,音符最初都是由已有的意符转化而来的。
5记号;各种文字的字符大体上可以归纳为三大类,即意符,音符和记号。文字系统中的字符跟文字所代表的语言单位在意义上有联系的字符是意符,在语音上有联系的是音符,在语音和意义上都没有联系的字符是记号。
6自源文字;独立发展起来的文字称为自源文字。
7他源文字;在已有的别的文字的基础上上创制的文字可以称为他源文字。
8单纯字符;单纯字符是不能再分解为更小的字符的字符。每一个拉丁字母都是一个单纯字符。
9复合字符;复合字符是由单纯字符组合而成的字符,也包括由单纯字符和复合字符再组合而成的字符。
10词语文字;全部或绝大多数字符都只跟语言中的词语相联系的文字是词语文字。
11语素文字;全部或绝大多数字符都只跟语素相联系的文字是语素文字。
12音节文字;全部字符都只跟语言单位中的音节相联系的文字是音节文字。
13音位文字;全部字符只跟辅音音位相联系的文字是辅音音位文字,平时就称为辅音文字。既有代表辅音音位的字符,也有代表元音音位的字符的文字是全音位文字,平时就称为音位文字。
15表意文字;全部字符都是意符的文字是表意文字。
16表音文字;全部字符都是音符的文字是表音文字,表音文字习惯上又称为拼音文字。
17意音文字;一部分字符是意符,一部分字符是音符的文字是意音文字。
18假借字;自源文字在发展过程中,为了表示无法用图形来表示的词语,都采用了假借已有的同音或音近的字符来替代的办法,这就是“假借字”。
领会;
1文字是语言的书写的符号系统;答:说文字是一个符号系统,那就是说文字不是一堆杂乱无章的,孤立的符号,而是互相有联系,有一定规则制约有。文字系统由一定数量的“字符”以及字符的组合规则和书写规则组成。
2字符的类型:意符、音符和记号,单纯字符和复合字符;答:各种文字的字符大体上可归纳为三大类,即“意符”、“音符”和“记号”。文字系统中的字符跟文字所代表的语言单位在意义上有联系的字符是意符,在语音上有联系的是音符,在语音和意义上都没有联系的字符是记号。字符又可以分为“单纯字符”和“复合字符”两种。单纯字符是不能再分解为更小的字符的字符,复合字符是由单纯字符组合而成的字符,也包括由单纯字符和复合字符再组合而成的字符。
3音符最初都是由已有的意符转化而来的;答:因为语音没有办法用图形来表示,所以音符最初都是由已有的意符转化而来的。
4单纯字符和复合字符字符号区别;答:单纯字符不能再分解为更小的字符,而复合字符还能分解为更小的字符。
5文字的类型;答:根据字符跟什么样的语言单位相联系的标准来分类,在理论上各种文字可以分为“词语文字”、“语素文字”、“音节文字”和“音位文字”,音位文字还可以细分为“辅音音位文字”和“全音位文字”。根据字符跟语言单位的语义还是语音相联系的标准来分类,在理论上各种文字可以分为“表意文字”、“表音文字”和“意音文字”。
思考:
1应该如何看待一些表示比较复杂意思的图画以及夹杂一部分字符的图画跟文字的关系;答:因为文字的定义是语言的书写符号系统,所以关键是要看某种图形是不是跟确定的语言单位相结合。如果某种图形跟语言单位没有确定的关系,只表示一个大致的意义,可以用不同的词语和语句去解释,那么图形就还不是文字。
2汉字是一种什么类型的文字。答:汉字根据字符跟语言中什么样的语言单位相联系的标准来分类,是一种词语文字;而根据字符跟语言单位的语义还是语音相联系的标准来分类,是一种意音文字。
领会:
1语言的特点对文字的特点是有影响的,但不能把这种影响绝对化;答:
2文字也会影响语言,但无限夸大文字对语言的影响是没有根据的;答:文字对语言的影响主要是帮助语言克服了时间和空间的局限性,使语言的功能大大加强和扩展了。文字的类型会影响语言之间的相互影响,因为在现代社会里语言之间的影响主要是通过书面语进行的,文字类型相同会促进这种影响,而文字类型不同会在不同程度上阻碍这种影响。但文字对语言的影响是有限的。现在说文字的种种神奇作用,归根到底都是语言本身,包括口语和书面语的作用。
思考:
1为什么说文字和语言关系密切,但二者又不能画等号;答:文字是语言的书写符号系统,文字是在语言的基础上产生的,是记录语言的工具,而不是语言本身。文字至少包括三个不同的义项:(1)书写或记录语言的符号,也说“字”或“字母”。(2)语言的书面形式或书面语,如中文、英文等。(3)文章(多指形式方面)。
识记:
1楔形文字;高度象形的古苏美尔文字。
2象形字;简化了的实物的图形,传统的文字学称之为象形字。
3会意字;有些属于行为动作的词语只得用某些已有的字的复合图形来表示,传统文字学称这些字为会意字。
4独体字;汉字文字学传统上把单纯字符称为“独体字”。
5合体字;指把复合字符称为合体字。
6偏旁;把合体字中的独体字称为“偏旁”;
7形旁;表意的偏旁称为“形旁”;
8声旁;表音的偏旁称为“声旁”。
领会:
1文字起源于图画和契刻;
2结绳跟文字的起源没有直接的关系;结绳只是在文字诞生以前人类使用过的一种记数、帮助记忆和起提示作用的工具,跟文字的起源没有直接关系。
3文字系统的形成是一个相当长的历史过程;
4古苏美尔文字的情况;答:楔形文字。
5古埃及文字的情况;答:碑铭体,僧侣体。
6腓尼基人借用古埃及文字创造了辅音文字;答:大约在公元前13世纪,他们在借用古埃及文字来书写时创造了只写辅音音位而不写元音音位的拼音文字。这种文字向东传播,演变为阿拉马字母系统和印度字母系统;向南传播,演变为撒巴字母系统;向西演变为迦南——腓尼基字母系统、希腊和拉丁字母系统。
7已知的所有自源文字都是意音文字或词语文字,已知的所有表音文字都是他源文字;
8“六书”的含义;答:指事,象形,会意,形声,转注,假借。
9由于汉字字形的变化和简化,声旁和形旁的作用已不那么明显了;答:由于语音和字形的演变以及社会的发展,到了后代,很多形旁和声旁除了文字学家还能辨认为,普通人都已很难辨认。
10汉字的形旁跟表意字符的区别;答:由意符构成的独体字是跟语言中确定的词语相联系的。但合体字中的形旁只表示某个语义类别,不跟语言中的具体词语相联系。
11汉字的声旁跟表音字符不完全相同;答:
12汉字字体的演变;答:汉字从甲骨文、金文到现代汉字,在字形方面发生了重大变化,这是字体的演变。汉字大致经历了甲骨文和金文、小篆、隶书、楷书几个不同字体。
思考:
1文字起源和演变的大致历程是什么样的;答:表意文字到表音文字到意音文字。
2应该如何看“文字发展三阶段论”的观点。答:象形文字或表意文字阶段、音节文字阶段和音位文字阶段。各有所长,不便分高低。
领会:
1文字的创制的含义;文字的创制在这里指的是现代社会里为没有文字的语言创制文字,特别是政府或语言学家为还没有文字的民族创制文字,不涉及历史上各种民族语言的文字创制过程。
2非洲一些新兴国家创制文字的情况;答:改用拉丁字母拼写的斯瓦西里语。其他国家只得沿用殖民时代宗主国的语言。
3新中国为少数民族语言创制文字的情况;答:
语言学概论名词解释
第三章语音和音系语音:
人类器官所发出的能够承载一定意义的并为人能理解的。
语言的物质表达形式。
语音单位:音素:是从音质(物理)角度划分出来的超语言或方言的最小的线性的语音单位。
音位:特定语言或方言中。
有区别语素或词的语音形式和意义的作用的最小的。
语音单位(语音集合体)。
音节:语流中最小的发音单位。
音素和符号一一对应不含混。
简单易学完备统一。
发音器官:分为动力(肺)、发音体(声带)、共鸣腔(口鼻咽)。
各部分协同动作产生语音元音:气流通过声门使声带发生振动。
发音器官的其他部位不形成任何阻碍,保持均衡紧张。
气流经过咽腔、口腔时畅通无阻,较弱辅音:气流通过声门使声带发生振动。
发音器官的某一部位形成阻碍,成阻部分特别紧张。
气流必须克服阻碍通过口腔或鼻腔,较强音位变体:处于互补关系中的相似的音素彼此不对立(不起区别词的语音形式的作用)。
可归为同一个音位。
它们就被看成为同一个音位在不同位置上的代表(同一个音位的不同变异形式)。
条件变体:
两个音素处在互补关系中,是同一个音位的两个变体。
且需在语音上相似,彼此的差别能用出现的环境来解释。
出现条件受环境制约。
自由变体:
有的语言或方言中。
处在同样位置上的几个音。
可以自由替换而不起区别词的语音形式的作用音质音位:以音素为材料。
从音质的角度分析。
非音质音位:具有区别词的语音形式的作用的音高、音强、音长。
音位的区别特征:音位之间的对立表现为一对或若干对发音特征的对立。
是能区别音位的语音特征。
构成一个完整的该语言的音位系统。
语流音变:语流中一个音受前后音或者说话的快慢、高低、强弱等因素的影响。
在发音上产生某种变化。
同化:语流中两个临近的不同的音。
其中一个受到另一个的影响而变得跟它相同或相近。
顺:同化音在前,被同化音在后。
逆:被同化音在前,同化音在后。
异化:两个相邻或相近的音。
其中一个受另一个影响变的得不同或不相近。
顺:异化音在前,被异化音在后。
逆:被异化音在前,异化音在后。
弱化:语流中一个较强的音由于所处的地位或受临近的音的影响。
变成较弱的音。
清音浊化、前后元音向央元音靠拢、复元音变成单元音。
脱落:有些较弱的音或不重要的音在发音时丢失了。
或者为了发音的方便而省去某些音。
增音:在语流里连续发音时有时加入没有的音。
换位。
音峰:处在紧张度的强峰阶段,即音节中心的领音位置。
音谷:渐弱阶段的尾端和另一次肌肉紧张阶段的开端之间的地方。
第四章语法。
语法:用语法形式组织各级语法单位。
并在组织过程中产生语法意义的规则。
内容包括词法(构词法、构形法)和句法(组词成句的规则)。
性质包括抽象性、稳定性和民族性语法单位:存在于具体的语句中。
凡是能在组合的某一位置上被替换下来的片段。
语素:语言中音义结合的最小单位。
词:造句时能够自由运用的最小单位。
词组:句子里面作用相当于词。
本身又是词组成的大于词的单位。
句子:最大的语法单位。
语言用于交际时最小的使用单位。
功能分类为**类,存在内部差异。
语法规则:词是造句中可以自由运用的最小单位,以词为枢纽,可把语法规则分为两类。
组合规则:包括构词法和句法。
是横向的用于表达的线性关系。
有层次性、递归性和开放性。
聚合规则:语法单位分类和变化的规则。
词类和词形变化。
是纵向的用于归类的替换关系语法形式:能够把语法单位组织起来。
并能在组织过程中产生语法意义的语言形式语法手段:有共同特点的语法形式的聚合。
综合手段:内部屈折、异根、重叠。
分析手段:语序、虚词、语调。
语法意义:语法形式在组织一定语法单位的过程中产生的意义。
句型/句式:从一个个具体的句子中概括出来的数量有限的句子构造模式。
变换:运用一定的规则把一种句式变为另一种句式的方法。
被转换的句式:基本句式转换的:转换句式。
它们之间是平行句式之间的转换关系。
第五章语义和语用。
词汇:是一种语言中词和固定词组的总汇,是集合体。
词汇意义:简称词义,是以语音形式固定下来的,人对客观事物的概括和主观评价;以及词在特定使用范围中产生的意义。词义与词的语音意义是表达与被表达的关系,词义与客观事物是概括与反映的关系。有概括性和模糊性。
语境:人们使用语言进行交际时所处的特定环境。
物理语境:现场参与因素。
话语语境:前后文,狭义语境也叫小语境,是词语的上下文和口语的前后语。
广义语境也叫大语境,是指交际时的具体场合与社会背景。语境义:词义在语境中有多种变化模式:
限制义:指词义在具体语言表达时的具体意义,而不是语言体系的一般抽象意义。
反义:指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某些词义的情感色彩向相反的方向转变。
转义:指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某些词义由原来的意义转为另一种新的但又不是完全相反的意义。
第六章:文字与书面语文字:是按一定方式记录语言的书写符号系统,是辅助语言并扩大其作用的工具。
第七章:语言演变与语言分化社会方言:适应社会分工的需要而产生的全民语言的分支,是全民语言的社会变体。
地域方言:全民语言在不同地域的变体,是统一的全民语言的分支。
谱系:一种语言分化成一些不同的语言,这些语言仿佛是一个家族,一代一代地繁衍下去,语言学把这种情况比作生物学上的谱系,把关系最亲近的若干语言合起来叫一个语支,若干语支合起来叫语族,若干语族合起来构成一个语系。
谱系分类:按语言的亲属关系的层级把语言加以分类的方法。也叫语言的发生学分类。
第八章语言的接触。
词义演变:词的形式不变而意义发生了变化,旧义的扩大、缩小和转移。
概论
作为一名学生,追求知识和成长是我的使命所在。在大学学习中,最让我印象深刻的课程之一就是“概论”。这门课程从理论到实践,从宏观到微观,让我对世界有了更系统化、全面的认识。通过不断地思考和实践,我深刻认识到了“概论”的重要性,这对我的学习和未来人生都有很大启示,下面是我的一些心得体会。
一、概论的作用和意义。
概论是一门综合性课程,通过多种学科领域的融合,带领学生逐步了解世界的本质和规律。在我们大学早期学习的时候,很多专业知识还未接触。但是,通过“概论”,我们可以拓展视野,探索知识的各个领域,增强对知识的兴趣,为日后的学习和未来的职业规划奠定基础。
二、探索知识的多样性。
“概论”涉及到的领域非常广泛。比如,从宏观的历史演变到微观的智力开发,从传媒文化的广告学到人与自然环境的关系,每一章节都在带领我们探索新领域,并在其中发现自己兴趣所在。我记得,当我学习了心理学知识后,对于自己的个性和优点缺点有了更深刻的理解,甚至能够更好地协调人际关系,这就让我兴奋不已。
三、学术能力的提升。
“概论”不仅能够让我们探索知识的广泛性,还能够培养我们的学术能力。这门课程的作业形式不仅仅局限于填空和选择题,还包括研究报告、论文和PPT等形式。在学习“概论”的期间,我们需要独立思考和深层次的阅读,这样才能更好地理解本质和规律。通过这样的过程,我们的学术能力和文献查阅能力得到了提高,这对我们所有课程和未来的学习都是有益的。
四、启示未来的职业规划。
“概论”更重要的作用是启示未来的职业规划。通过学习课程中的各种领域,我们可以发现自己对哪一个方向特别感兴趣,并有机会接触到这些领域的专业人士和组织。我认为,在此期间建立人际关系和积累经验,对于未来的求职和职业发展会有极大的帮助。
五、总结。
作为一门综合性课程,“概论”对我们的学习和未来职业规划有着重要的作用。他拓展了我们的知识视野,让我们称为具有学术能力和阅读能力的人才。除此之外,“概论”的知识也让我们更加熟悉这个世界,更好地适应未来的职业需求。希望在将来的日子里,“概论”的课程仍能够继续升华,让更多的学子受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