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况报告是对特定事件或情况进行详细陈述和分析的一种书面材料,用于向相关人员提供相关信息和决策依据。一份情况报告可以帮助我们全面了解和把握当前的情况,找出问题所在并提出解决方案。情况报告是一种重要的表达方式,以下是一份关于应对挑战的情况报告,希望对您有所启发。
义务教育寄宿制学校管理运行情况的调查报告
一、学校现状:
洛琅村位于龙开口镇最南端,海拔1326米,是全县海拔最低的地方,距离县城88公里,属鹤庆县偏远山区,十一个自然村分布于金沙江三个峡谷中,与永胜、宾川两县毗邻,共有1700多人口,属干热河谷地区,年平均气温22度。
洛琅初小占地面积3996平方米,建筑面积1275平方米,其中教学楼(周大福郑裕彤第二十九综合楼)675平方米,学生宿舍400平方米,师生食堂(薄改项目)125平方米,厕所75平方米。运动场地1163平方米,绿化面积928平方米。
洛琅初小因生源逐渐减少,实行隔年招生制度,现有4个年级,76名学生,寄宿生56名,教职工8人,其中公办教师5人,平均年龄39岁;零时工3人,其中,用于后勤工作(炊事员)的2人,教学辅助1人。
二、面临的困难:
1、学校没能配备安全保卫人员。
安全是学校教育教学的前提,值日老师除了教学还要24小时在岗,加重了老师负担。比如,学校明文规定“禁止住校生外出”,“禁止购买垃圾食品”,为了学生健康及卫生环境的整洁考虑没有开设小卖部,但很难管住学生购买零食的欲望和行动,在学校安全重压管理制度下,势必加重值日教师的负担。
2、学校没能配备宿管人员。学校为了搞好住校生的管理,安排教师兼职管理,老师既是教员,又是保育员和清洁工,如此势必加重老师负担。
3、学校没能配备医护人员。住校生源分散各处,家离学校远近不同,最远处8公里,最近也3公里,且行路崎岖,坑洼不平路段有之。住校生一旦生病,家长无法及时赶来照顾,只有依靠教师暂时抚慰,如遇重大疾病和突发事件,教师只能驱车带人远赴15公里外的朵美甚至更远处就医,如此,一来耽误孩子病情,二来加重教师负担。
4、学校临时工待遇太低(1180元每月),明显低于当地平均收入水平,由此带来的是学校炊事员难请问题。
5、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滞后不前,究其原因多多,综合分析如下几点:
(1)、所在地属干热河谷,气候干燥,平均气温高,教育教学自然环境恶劣。
(2)、所属地区海拔较低,导致夏季高温难耐,课业负担加重不说,难以长期保留优秀教师。
一些教学能力强、教学经验丰富的爱岗敬业的教师普遍受到欢迎,一些颇占人际关系的老师包括当地教师被调往县城坝区从教,教师的更换倒是好快,但没能做到更新!因为,教学是一个长期培养的过程,学生还没适应一个教师的教学方法和情感熏陶,却又被另一个陌生的教师替代,导致知识传递的断裂,也导致情感依赖的缺失!如此以来,有的学校势必集中了一批批优秀的教师,而一些能力稍弱的或者尚未成熟的教师就被集中在了条件较差的学校。
(3)学前教育的非公办化和义务教育公办化矛盾日益突出,同时人口的锐减,导致生源的年龄逐渐偏小。
众所周知,义务教育阶段实行“两免一补”政策,老百姓当然看好这一温暖人心的民生工程,都想把子女提前入学,足六岁就想送到学校,但学校有时会基于师生人数和素质因素的综合考虑,往往婉言拒之。文明点的家长会听从学校安排,可也有据理力争分毫不让的家长存在,势必给学校工作造成很大的压力。比如,去年,我校因一年级没招生,就有家长吵上门来,为何不开设啊?我娃都快几岁几岁了,咋不给入学啊!你们办的不是人民的教育吗?不为人民着想办什么教育啊?作为校长的我有时只能勉为其难但又不得不故作镇定回答说:“大爷,不怕不怕了,你看我小学是八岁才入的学,可照样考上大学了不是?早点儿晚点儿读可不都一样,嘿嘿嘿!”可想而知,这些家长都想把子女送进免费教育。
如此等等不一列举……相信这样的情况其他学校都存在。于是,家长不得不掏出血汗钱自己操办学前教育,当然这样的操办家长们也是费劲心思,一来无教学场所,二来费用高升。正所谓“入校难,入园也难。”令人欣慰的是今年的两会中,政协的一号提案----“将学前教育纳入义务教育”若能实现,那是大快人心之事!如此,既可减轻老百姓的支出负担,又能缓解家校矛盾,期待!
(5)教师权利的弱化,是教育问题,也是社会问题。在今天看似法律齐全,对于学校最基本的也是最能保护教师权利的有《教师法》、《儿童权益保护法》,可要是学生真出了事儿,有谁来保护教师的权利?孩子在家溺水死亡了,说你教师没教好;孩子在外烧山放火了,说你教育失职,学校得担责……嘿嘿,说着说着倒成牢骚了,毛主席说得好,“牢骚牢骚太盛防肠断”,涮了,不提也罢,因为我无法改变(一笑而过)。这里我想讲的是教师教育孩子的权利,现在的学校大多教师不敢严管学生,哪怕言语上的批评,太重了也会引发更大的矛盾。(新闻上有多少,你去搜,呵呵。)能否给老师们大一点的权利,适当惩戒惩戒学生,当然在尊重学生心理的前提下,不要把“不准体罚和变相体罚”这项列入《教师法》中。
三、有关工作建议:
1、健全学校管理制度,培养教师责任担当。
2、加强家校联系,班主任要深入家庭,对学生的行为要洞察甚微,随时与家长联系联系,交流交流。
3、进一步加大对偏远山区教育的扶持力度,健全学校各种管理人员。
4、学校能否进行企业化管理?赋予校长更大的人事任免权?
5、说得过激的地方,请君多多海涵!
义务教育寄宿制学校管理运行情况的调查报告
为加大对农村寄宿制学校的建设和管理力度,不断改善农村义务教育学校的基础条件,根据今年的工作安排,我们组成专题调查组,于6月下旬至9月上旬深入到市直相关部门和鹤城、中方、辰溪、溆浦、芷江等部分县(市、区),对全市义务教育农村寄宿制学校的建设和管理情况进行了专题调查。在调查中,我们采取走访、座谈、听取汇报、查阅投入情况等方式,经过整理、分析,比较全面地了解了农村寄宿制学校的建设、管理情况和存在的问题。现将调查情况汇报如下。
一、基本情况及主要工作成效。
我市的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是2004年根据湖南省委、省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教育工作的决定》以及省教育厅等三部门关于《湖南省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工程的实施意见》的文件精神开始实施的。省政府三部门在《实施意见》中提出:“从2004年起用4年时间,在中央专项资金支持下,新建、改扩建一批农村寄宿制学校,争取到2007年使确需寄宿的学生能进入具有基本条件的寄宿制学校学习。”根据省政府的要求,我市各级政府抢抓机遇,加大工作力度,积极推进寄宿制学校建设。到2010年底,全市已基本建成农村寄宿制学校299所(小学105所,初中100所,九年一贯制学校94所),在校学生18.08万人,其中寄宿生9.83万人,占在校学生数的54.4%。主要工作及成效如下:
1、各级政府高度重视,农村寄宿制学校的办学条件有了较大改善。在推进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工作中,市、县各级政府、财政、教育及其相关部门根据我市的实际情况,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着力:一是加强领导,明确责任。市和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均成立了由分管领导或主要领导任组长的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工作领导小组,教育、财政、人社、国土、建设等相关部门为成员单位,以形成合力,有效推动建设工作的开展。二是科学规划,合理布局。为科学整合农村义务教育资源,加快寄宿制学校的建设步伐,市政府制定了《xx市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实施方案》,市教育局出台了《xx市2006-2008年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规划》和《关于加强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和管理的若干意见》,对农村寄宿制学校的建设和布局提出了指导性的意见,较好地推进了农村学校的布局调整和寄宿制学校的建设。三是多措并举,落实投入。一方面,各级政府出台了大力支持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的优惠措施,即学校用地由政府划拨,项目建设行政性、事业性收费实行减或免等;另一方面,加强对教育项目资金的管理,将危房改造资金、合格学校建设资金、闲置校产处置资金、农村转移支付教育资金等等,一并打捆用于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据不完全统计,市级财政从2006年至2010年,对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共计投入3294万元,与各县(市、区)共同新建改扩建农村寄宿制学校237所,新建改扩建校舍面积44.37万平方米,购置仪器设备11319台(套)。在各县(市、区)中,有的投入力度较大。如芷江县,从“十一五”以来,县、乡两级累计投入资金6700万元,完成建设农村寄宿制学校31所,新建校舍4.77万平方米。通过各级财政的积极投入,各方外援的大力支持,我市农村寄宿制学校的落后面貌得到了较大改善,较好地促进了教育公平与农村义务教育的普及与提高。
2、加强学校管理,学生的教学、生活、安全服务得到了较好保障。实施寄宿制教育,使学生的吃、住、行等相对集中在学校,这对学校的教育管理和服务提出了新的要求。为保障学生的学习、生活、安全等各项工作开展好,各级教育部门针对新情况,加强了对学校工作的管理指导。一是各县(市、区)教育部门出台了《农村寄宿制学校管理办法》,指导各学校建立了学生学习、生活、安全等方面的管理制度。如《寄宿生生活管理制度》、《寄宿生安全卫生管理制度》、《学生食堂管理制度》等。通过建立这些制度,较好地落实了学校管理责任。二是为寄宿生配备了部分生活管理人员。如沅陵、麻阳等县,从现有教师编制中为低龄寄宿制学校配备了一定数量的保育员,实行了保育员食宿“双陪”制度。靖州县为26所寄宿制学校,每校配备了一名学生生活管理人员。三是加强学校安全管理。各级教育部门和学校都非常重视学生的安全管理。从调查情况看,到目前,除个别县外,全市所有寄宿制学校均配备了保安人员,加强了安全工作。靖州、通道等县对寄宿制学校全部安装了安全监视设备,以加强学生的安全管理。通过加强学校管理工作,使学生的学习、养成习惯和学校的后勤服务、安全保卫等方面逐步实现了制度化和规范化。
3、不断完善助学机制,贫困家庭学生住校得到了较好资助。实行寄宿制教育,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群众家庭负担。为了确保每一名贫困家庭学生入学,各县(市、区)在严格执行“两免一补”政策的同时,根据本级财政状况,逐步建立和完善了农村家庭经济困难寄宿生生活补助机制。如xx县对村小和教学点一至三年级学生按每生每期375元的标准给予生活补助;麻阳县从2006年来,由财政给3所低龄寄宿制学校每年安排50万元生活补贴专项经费,今年增加到80万元。全市从今年开始,贫困家庭学生生活补助标准,小学生由原来每年每人的500元提高到750元,初中生由原750元提高到1000元,补助面已达住宿生的30%,有的县达到40%。
从总的情况看,农村寄宿制学校通过几年来的运行,社会效益越来越明显。一是较好的解决了路远学生上学难的问题,进一步巩固了农村学校的`布局调整成果;二是为外出打工家庭的留守儿童提供了全托服务,消除了外出打工人员的后顾之忧,弥补了农村家庭和社会教育的缺陷;三是调整了学校布局,整合了教育资源,改善了办学条件,提高了教学质量,促进了农村基础教育的发展。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湖区排涝泵站运行管理情况的调查报告
排涝泵站是湖区发展生产的重要水利基础设施。加强排涝泵站管理、确保排涝泵站正常运行,对于推进湖区经济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保命靠大堤,吃饭靠电排”,是湖区长期以来的真实写照,也折射出了排涝泵站所处重要地位。实践证明以工代赈连续投入改造排涝设施,极大地提高了排涝抗灾的综合能力。
xx市共有湖区面积4120.09平方公里,覆盖300多万人口和320多万亩耕地,占总人口、总耕地面积的近50。截止20xx年,全市排涝装机总量达到671处、1479台、22.6万千瓦,设计耕地效益面积499.6万亩。1993年至20xx年,国家和省对xx投入以工代赈资金41384万元,新建和更新改造各类排涝泵站349处、977台、14.2万千瓦,受益耕地面积比以工代赈前增加了35,为湖区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一是增强了抗灾救灾能力。以工代赈投资建设为主的羊湖口电排,蒋家嘴电排、苏家吉电排投产受益后,从根本上解决了岑河撇洪工程、冲柳撇洪工程、南湖撇洪工程、外河高洪水位不能自排情况下,通过电排既解决内河渡汛保安,又解决了上百万亩农田内涝问题。投资改造的47处大中型排涝泵站,提高了出水扬程和排渍效益。
二是提高了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实施以工代赈以来,湖区农业出现了生产成本降低,单位产量提高的新局面。20xx年,全市农业总产值234亿元,比5年前增长50.8,粮食、棉花、油料、水产品、畜产品总产量分别增长7.5、24.3、1.2、30.1和21.5。促进了桃源、鼎城、澧县、汉寿等国家商品粮基地县建设,建成了一批农产品基地。
三是促进了农业结构调整。以工代赈新建改造排涝设施,改善生产条件,促进了农业结构进一步优化,特别是配合实施“五个百万亩工程”和构筑十大龙型产业,努力构建规模基地,一批新兴产业逐步壮大,速生丰产杨树、人工牧草和饲料粮、优质蔬菜、优质水果、高效养殖水产均已达到或超过100万亩。目前,全市珍珠蚌养殖面积占全省的90,全国的50,杨树、优质水果面积居全省第一,涌现出了全国有名的“欧美杨”之乡、“中华鳖”之乡、“柑桔”之乡,农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化经营步入快速发展轨道。
以工代赈连续十多年大规模投入新建改造排涝设施,并没有彻底改变设施老化、不配套的问题,甚至出现边建设边改造,连续几年重复改造的现象,关键是管理机制不完善。
排涝泵站的`正常运行离不开有效的管理。可以说,目前湖区排涝泵站运行长期存在的设施老化,设备不配套,年久失修,运转困难等问题,重要原因是过分依赖以工代赈资金,其他投入严重不足,人员包袱沉重,管理机制不完善造成的。具体表现在“三个不到位”:
1、水费征收不到位。
水费是排涝泵站生产成本耗费的合理补偿,也是维持工程持续正常运行的重要资金来源。虽然政府对水费征收有明确规定,但是在各地都很难得到落实,造成排涝泵站员工工资、设施设备养护费用无保障。
一是截留挪用现象普遍。很多地方采取由乡镇政府统一收水费,而乡镇政府将水费收上来后往往挪作他用,不按规定足额拨付给水电站。
二是无强制征收措施。一些地方由泵站直接征收水费,但是当受益单位和个人不缴纳时束手无策。
三是跨地域关系难协调。有很多排涝泵站跨区县(市)或跨乡镇,不同行政区域的群众利益关系难以协调。如石门桥邱家昏两处排涝泵站负责三合垸排水,与德山开发区在水费征收过程中存在争议,就发生过挖沟堵水的事件。
由于这些原因,各地应收水费通常有30不能到位,有些单位比例更大。如澧县观音港泵站,有82名职工经核准每年应收水费68万元,每年到位不足20万元,难以保证正常的运转。
2、人员待遇不到位。
由于多方面的原因,大多数泵站人满为患,人浮于事。排涝泵站一年最忙时间仅3到5个月,大部分时间是保养维护设备。按照国家水利部、财政部泵站人员定岗标准,结合工作需要,全市排涝泵站实际只要1500名工作人员,但是现有员工4007人,约超编2500人。人员过多的直接后果是造成排涝泵站将大部分经费用于人员供养,加之水费征收不到位,导致工作人员工资保障水平降低。目前,全市有很大一部分排涝泵站工作人员的工资不能按时全额发放,有的每月只发档案工资的70,更提不上缴纳社会保障金了。如安乡县近五年泵站员工年均工资在5000元以下,从起至今无一人参加社会保险和医疗保险。工资难以保障的后果则是人心浮动,造成泵站设施保管不善,被盗被损,养护不够,加速老化。
3、管理责任不到位。
一是条块管理责任不到位。
目前,全市排涝泵站有市管、区县(市)管和乡镇管三个层次。这三个层次之间管人与管事分离,造成谁都不承担管理责任。因此,对于出现的排涝泵站经费、泵站人事改革等问题,通常难以得到及时和有效的解决。
二是区域协调机制不到位。
由于排涝泵站依流域设计,以排区形式分布,跨行政区划是一种普遍现象,然而行政区域间对于排涝泵站的管理缺乏有效的协调机制,利益关系、管理责任难以理清,往往在水费征收、配套建设等问题上出现矛盾。当洪涝灾害一过,各方又重新出现扯皮和争执等现象。这种情况往往导致排涝泵站处于一种重使用、轻管理的状况,这也是个别排涝泵站运行情况越来越差的重要原因。
“三分靠建设,七分靠管理”,排涝泵站要完成担负起排涝抗灾的职能,必须推进人事、管理职责、水费征收的制度改革,建立长效投入机制,保持内部活力。
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是新形势下“三农”工作的中心任务。因此,加强湖区排涝泵站管理,扭转泵站运行现状,提高泵站对湖区生产的保障能力,也是当前湖区农村工作一项重要内容。针对当前湖区排涝泵站运行管理中存在的问题,需要做好三个方面的工作:
1、推进机构改革。
一是理顺机构管理关系。
排涝泵站属纯公益性事业单位或准公益性事业单位,具有独立法人资格。应按水利部所颁标准,结合各地实际,合理确定人员编制,由同级编办审核定编。同时,整合各排区功能,建立综合协调机制,妥善处理部门之间、地区之间的矛盾和问题。
二是推进人事制度改革,精简人员。
对于排涝泵站工作人员实行全员竞聘、择优上岗。对于不能上岗的现有员工,采取到龄退休、提前退休、提前离岗、身份买断、从事水利经济、离岗学习等形式实行分流;对于现有临时工予以清退,并按工龄实行一次性经济补偿。
2、完善水费征管。
对于水费征管,核心是要落实《水利工程水价格管理办法》,完善流域和区域相结合的水资源管理体制。
一是将排涝泵站服务区域水费归口财政部门统一征收。
跨区县(市)的排涝泵站服务区域水费,由市财政统一征收;跨乡镇的由各区县(市)财政统一征收;乡镇管理的由乡镇财政统一征收。
二是要加强对水费收支的管理。
要建立水费征收与使用的稽查机制,实行收支两条线,确保专款专用。电费由各级财政统一支付,跨流域排涝泵站的电费由市及区县(市)财政从专项资金中支付。
三是改进水费征收办法。
要严格执行水费征收标准,不得加重农民负担和城镇受益单位、个体经营户负担,即使是大灾之年也不能多收。农村水费征收纳入村务公开规范,完善农村水费收费的审批、公示、解交程序。
3、强化内部管理。
一是明确人员岗位职责。
要按照“事事有人做、人人有事干”的原则,细化岗位责任,建立体现员工管理水平、业务、工作业绩、资格经历、岗位需要的人用机制和分配机制,实行工作与年终评先、工资晋级、奖金挂钩,有效调动员工工作积极性。
二是建立泵站系列管理制度。
建立科学的投入机制,落实管护维修经费,加快实施排区续建工程配套,改造和完善一批协排泵站设施。推进政府投资的非经营性水利项目“代建制”,完善项目法人责任制、招标投标制、工程监理制和合同管理制,确保工程、资金安全。建立日常管理和维护制度,做好机电设备的维修养护和汛前备品备件的储备工作。
三是积极探索产权制度改革。
对于一些运行情况较好的泵站,可以让懂技术、会经营的能人经营。或者组建养护维修专业队伍,逐步实现管养分离,事企公开。
湖区排涝泵站运行管理情况的调查报告
现阶段,随着泵站电气设备的种类越来越多,设备的技术含量也越来越高,就在极大程度上增加了设备管理的困难程度。再加上泵站的运行环境比较复杂,会受到各种因素的限制,使得电气设备的运行效果受到了影响,经常会发生一些故障隐患,存在严重的运行风险,主要存在以下几点问题。
2.1电动机故障。
泵站电动机故障是常见故障之一,当电动机处于正常运行状态时,其定子铁心会呈现松动的趋势,导致定子绕组的绝缘效果受到了影响,容易发生短路故障。同时,当安装电泵机组叶片时,若未能正确调整安装参数,对水泵机组的运行会造成影响,会在内部出现剐蹭等问题,对水泵的质量造成影响,并会出现水泵机组温度升高、噪音过大等问题。
2.2变压器故障。
通常情况下,在对变压器进行故障检测时,首先要检测变压器的油温变化情况。当显示温度在85℃以内时,表明变压器处于正常运转状态,当显示温度误差大于2%时,则表明变压器存在故障隐患,或是内部故障、显示故障,需要根据实际情况来进行修复。
2.3输电线路故障。
泵站输电线路经常会出现放电闪络的问题,主要是因为金具存在锈蚀等情况,且母线电缆的导线截面积比较小,导致输电线路长期处于负荷运行状态。在这种情况下,会加速线路的老化,使得线路运载效率受到了影响,并会降低绝缘效果,容易出现安全隐患。另外,未能及时对输电线路下的树木清除,也会对输电线路运行的安全性造成影响,加大了安全隐患。
2.4真空开关故障。
现阶段,泵站在建设期间开始发展“五防”开关柜,但在实际应用阶段,经常会发生真空开关入位困难、无法合闸等问题,对开关柜的作业质量造成了影响。同时,在对开关柜进行安装时,未能明确安装高程,且安装固定性比较差,容易出现晃动、接触不良等问题,甚至会对开关柜的质量造成影响。
2.5软启动器故障。
软启动器在泵站电气设备体系之中的最主要作用,就是控制启动压力,以此提高设备的启动性能。而在实际运用的过程中,软启动器一般会发生以下故障问题:显示屏异常,无法进行信息的显示,显示器之中出现乱码,电机没有启动运行反应、启动器在启动过程中出现故障报警现象、启动过程中电流起伏不规律、启动电流相对较大。严重的还会出现软启动器被电流击穿,可控硅损坏的问题。
湖区排涝泵站运行管理情况的调查报告
经过上述分析,已经对我国泵站电气设备之中常见的运行安全问题进行了基本的明确。现阶段,对泵站的运行安全性以及稳定性提出了更高的实际性需求。对此,相关设备管理人员就要落实科学的设备运行管理以及养护方法,促进设备的健康、稳定运行。
3.1管理措施。
(1)人员管理。第一,泵站应用到的电气设备比较多,很多设备都需要进行人工操作,有员工的专业技术水平比较低,会出现误操作的问题,影响了设备的安全性。因此,应加大人员管理力度,确保电气设备可以正常运行。例如,市政泵站应健全终身学习制,要求员工自觉学习先进的知识与技术,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素养,以保障设备操作质量和效率。同时,泵站应加大人才培养力度,一方面要调派优秀员工进行组织培训,将操作技术、方法、技巧等培训给员工,不断提高员工的操作水平,提升员工的理实一体化能力;另一方面可与兄弟单位共建人才合作培养计划,促使双方进行技术交流与合作,以拓展员工的知识面,将先进的技术引进来。另外,泵站还可加大反事故培训力度,针对电气设备存在的故障问题进行现场模拟,培养员工发现故障、解决故障的能力,以提高电气设备的管理效果。第二,市政泵站应健全绩效考核体系,对员工的实际情况进行考核,有利于全面分析员工的优势和缺陷,并采用针对性培训措施,以提高员工的综合素质水平,确保管理效率。例如,泵站在进行考核时,可采用kpi、bsc、360度考核法等,对员工的工作能力、责任意识、岗位态度、设备操作水平等进行考核。同时,还可制定相应的奖惩措施,将薪酬待遇、职务升降纳入奖惩制度中来,坚持“多劳多得、少劳少得”的原则。
(2)信息化管理。传统的粗放式管理模式存在很多限制性问题,缺少统一的管理标准,导致电气设备管理工作存在随意性、盲目性等问题,对管理效率造成了严重的影响。对此,泵站应创新管理模式,发展信息化管理,以保障管理质量和效率。例如,一是泵站开展电子打卡制度,根据电气设备的检测管理时间、地点等进行布置,当员工进行检测工作时,需要进行指纹打卡或面部打卡,从而记录员工巡检过程。同时,要求员工将巡检结果、维护记录等记录下来,便于进行跟踪监测,为后续的处理工作提供了数据支撑,以保障管理效果。二是泵站电气设备的运行环境比较复杂,很多地区存在坠落风险、高温风险、触电风险等,给检测工作带来了很大的难度。对此,泵站可加大视频监控设备的应用力度,可实时对电气设备进行监控,便于发现故障隐患,并制定相应的管理措施。三是完善信息化体系,要求工作人员将日常工作信息以数据的形式传输至信息系统中,并由系统自动对数据进行整理、分析,以利于及时发现故障隐患,通过专家系统迅速匹配解决方案,以保障管理效果。
3.2管理与养护。
(1)电动机管理及养护。泵站工作人员在进行电动机管理及养护工作时,应加大启动前检测工作,以保障设备连接的稳定性。例如,要检查电动机的接地质量及线路连接情况,避免出现连接故障。同时,要对发电机的基本信息进行检测,包括额定电压、电流、频率等,确保电动机可以正常运行。在养护阶段,要定期对发动机进行清洁,避免内部存在杂质等问题,防止出现接触不良或温度异常等故障。另外,还要对电机电刷、集电环、定子绕组绝缘效果等进行养护,避免出现摩擦、火花等问题。为了保障发电机可以正常运行,应按照“半年一小修、每年一大修”的方式进行全面检测及养护,以保障发电机质量,延长使用寿命。
(2)变压器管理及养护。当对变压器进行管理及养护时,应先检测设备连线质量,确保油位正常。同时,在进行初步检查时,要判断是否有噪音、渗漏、指标显示异常等问题,以于判断是否存在故障,并找出故障原因。变压器应每隔3年进行一次全面维修,以保障设备质量,当需要换油时,应第一时间将油箱清理干净,并更换线圈、引线、密封垫等,确保无异常问题。当进行故障维修时,应将故障进行分类,并严格按照维修章程进行处理,防止出现次生故障。
(3)消防管理。当输电线路长期处于负荷运转状态时,会影响线路的使用寿命,容易出现短路等问题,从而引发火灾隐患。对此,泵站应加大火灾防范力度,要对各个输电线路进行质量检测,及时更换老化、破损线路,确保电气设备与线路的连接质量。同时,对高压线路下的过高树木进行清除,以提高输电线路运行的安全性,防止发生火灾隐患。另外,泵站要健全火灾消防体系,如灭火器、火灾报警系统、防火卷帘门、消防喷头等,有利于控制火情,降低损失程度,提高电气设备及人员的安全性。
(4)开关柜管理及维护。当对开关柜进行维修管理时,要先对开关柜的离地距离、固定质量等进行检测,避免出现晃动问题。在进行初步管理时,首先应检测电流电压的平衡性、信号指示是否存在异常、设计参数与实际参数是否存在误差以及开关柜的作业质量等。在进行养护时,应做好日常养护工作,对开关柜进行清洁养护,并每隔2~3年进行大修,包括低压检测、绝缘效果检测等,以保障设备运行质量。
4结语。
上文对市政泵站电气设备安全运行管理及其养护方法进行了分析,应从人员管理和设备维修养护两方面进行控制,确保设备可以安全运行,实现泵站的综合效益价值。
参考文献:
[1]董金钊.大中型泵站高压电气设备的安全运行与维护分析[j].现代农村科技,,6(10):101.
[2]蒋宏大.泵站电气设备的安全运行管理及养护[j].吉林农业,2017,6(17):62.
[3]张学英.探讨扬水泵站电气设备安全运行管理及其养护方法[j].农业与技术,,35(24):71.
机制运行情况报告
机制是指各要素之间的结构关系和运行方式。指生物体的结构、功能和相互关系机器的结构和工作原理。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关于,欢迎品鉴!
根据市委网信办《关于进一步做好政务网站信息发布工作的通知》要求,我局对门户网站运行情况进行了认真梳理。经梳理,我局门户网站运行情况良好,所有页面都显示正常,内容更新及时,不存在错误链接和断链的现象。现将网站运行情况报告如下:
我局高度重视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建设工作,成立了由局长担任组长、分管副局长担任副组长、科室和事业单位负责人为成员的网络安全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负责具体事务。不定期召开网络安全领导小组工作会议,认真开展民政网站安全防护工作,进一步完善制度,细化工作任务,认真执行值班日查制度,确保了民政网站顺利运行。同时,对网站信息上传发布进行严格管理,为网站的建立、维护和更新提供了重要依据。目前,网站机制健全,制度执行情况较好,网站管理员均能按照上述制度严格执行网站信息上传程序,严格确保了发布信息的政策性、准确性和时效性。
为进一步加强和规范网站管理,我局重点在完善规章制度、
丰富技术手段上下功夫。一是根据省、市相关部门关于加强网站安全防护工作相关要求,结合我局信息系统安全工作实际,修订完善信息安全各项规章制度,建立健全了日常安全检查和信息通报制度,及时修订完善了网络与信息安全应急预案、网络安全责任制、网络安全管理制度、值班制度、信息发布审核制度、政府信息公开工作制度、责任追究制度等,使之能不断适应信息技术发展的各项要求;二是组织开展多种形式的信息系统安全知识学习、培训,在日常工作中强化相关工作人员安全意识教育工作,加强设备安全巡检,做到防患于未然;三是严格执行政府信息公开工作要求,除涉及国家机密和个人隐私、可能影响国家利益和执法活动等以外的政府信息,积极主动进行了公开。及时更新各项行政法规依据,办事程序和服务承诺,行政许可事项和监督机制等,使我局对外信息公开得到进一步完善,真正体现了“民政为民、民政爱民”的民政宗旨,维护了党和政府执政为民的良好形象。
按照市政府信息中心的要求,充分发挥网站的政务信息公开平台作用,我局认真做好政务信息公开工作,及时采集、编辑和发布动态信息,充分利用民政门户网站资源,重点栏目进行热点新闻发布,积极拓宽网络内容建设渠道,及时转发评论社会热点信息,并进行实时的网络舆情监控,今年我局在系统上录入了600多条公开信息,工作日日均更新量3条,更新内容包括民政要闻、职能业务、公告公示等需要社会广泛知晓的内容,充分发挥了门户网站的重要信息宣传、发布作用。
我局按照抓人促事的原则,坚持引导工作人员“上网信息不涉密,涉密信息不上网”,坚决杜绝在上传和发布政务信息过程中出现失密、泄密事件。一是定期对接入互联网计算机逐台进行检查,主要针对计算机密码管理、安全漏洞、防火墙、杀毒软件等涉及到办公电脑网络信息安全各个方面,加强了在防篡改、防病毒、防攻击、防瘫痪、防泄密等方面的严控性和有效性;二是实行安全网络定期查毒和杀毒,不使用来源不明、未经杀毒的软件、光盘、u盘等载体,不访问非法网站,严格控制和阻断病毒来源。在单位外的u盘,不得携带到单位内使用,局域网中的计算机在使用多功能一体机进行打印,专网计算机使用独立的打印机,专机专用;三是涉密计算机均设有开机密码,处于物理隔离,未接入互联网,除专人使用和管理之外任何人不得接触或查看涉密计算机信息系统。禁止在非涉密计算机及信息系统内保存或流转任何涉密文件和内部敏感信息,所有涉密文件和内部敏感信息一律保存在涉密计算机信息系统中。涉密计算机信息系统配备单独的移动存储介质,不使用本局内其他科室的移动存储介质,禁止使用来历不明或未经杀毒的一切移动存储介质;同时,接入电子政务专网相关电脑与互联网物理隔离,均设有开机密码,并安装防火墙,同时配备专业杀毒软件,并由专人负责管理,有效地维护了我局网络信息安全。
按照中央和省、市委的统一部署,20*年*月,新一届*县委领导班子成立后,就及时建立、全面推行了以常委分工负责制为主要内容的新的领导体制和工作运行机制。新机制运行一年多来,县委领导班子的综合素质明显提升,整体功能显著增强,呈现出运行有序、团结有力、奋发有为的良好态势,有效引领了全县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又好又快发展。
去年10月份,按照省市要求,*县委换届中进行了减少副书记职数、扩大党政交叉任职、建立常委分工负责制的领导班子配备改革。换届后,共有常委11名,其中书记1名,副书记、县长1名,专职副书记1名,兼任政府副县长的常委2名,其他常委6名。与上届相比,副书记职数减少3名,兼任副县长的常委职数增加1名,基本上确立了常委分工负责制,地方党委领导体制改革取得实质性进展,呈现出以下四个特点:
1、集体领导,科学分工,工作推进有力。
工作中,县委正确处理集体领导和常委个人分工负责的关系,认真贯彻民主集中制,切实落实了“集体领导、民主集中、个别酝酿、会议决定”原则,不断强化常委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始终坚持集体讨论,集体决策,明确规定凡属重大决策部署、重大项目安排、大额度资金使用、领导干部任免和奖惩等事项,均须提交常委会或全委会决定,依靠集体智慧提升县委工作水平,推动全局工作。
同时,本着分工不交叉、不重叠,充分授权、各负其责的原则,对11名常委的职责进行科学合理的定位、分工,做到人岗相宜、权责相称。县委专职副书记主要协助书记处理县委日常工作,分管县委办公室工作,并受书记委托,抓好临时性重要工作,不分管有常委的部门和政府的具体工作;兼任副县长的常委分工主要侧重于政府工作;其他常委主要是主持本部门工作,适当地分管与本部门工作有关联的部门或群团组织,并联系一些政府部门工作,直接向书记负责。通过科学分工,使班子成员权责对等,在各负其责的基础上,互相支持,互相补台,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通力协作、合力推进。
2、分解目标,落实责任,促进工作开展。
按照任务指标化、责任明确化和工作时限化的原则,结合常委分工及岗位职责,从业务目标(即常委自身所处工作范围内的职责)和公共目标(即常委在全局工作中担负的职责,比如联系的重点工程项目、招商引资、社会稳定等事项)两方面,对常委任期目标和年度工作目标进行细化和量化,以常委个体目标责任的落实来促进和保证县委整体目标任务的完成。每位常委都按照县十四次党代会提出的*经济社会事业发展目标,根据分工及岗位职责,制定了任期目标和年度工作目标。
按照“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对县委重大决策和工作部署进行责任分解,明确分管常委,着力形成常委分工负责、协同作战的工作机制,形成各司其职、各尽其力的工作局面。对县第十四次党代会确定的各项发展任务进行细化分解,由各常委分别负责,落实了牵头部门和责任人,并明确了完成的时限和标准,把促进发展的责任落到了实处。20*年上半年全县生产总值完成15.96亿元,同比增长12%;地方财政收入完成3485万元,增长31.1%,县域经济社会步入快速发展、快速提升的新阶段。
3、完善制度,规范运作,理政议事秩序井然。
为了保证常委分工负责制的顺利运行,健全完善常委会议议事规则,确保决策内容、决策规则、决策程序、决策方法符合党章和有关规定,不断提高常委会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规范化水平。进一步修订完善了县委工作规则和议事程序,从工作职责、组织原则、公文处理、公务活动、情况报告、作风建设等方面作了明确规定;进一步修订建立了常委会学习制度、常委会议事制度和常委定期汇报工作等制度,规范县委工作运行;进一步推进了干部选拔任用工作制度化建设,坚持和完善民主推荐、民主测评、考察预告、任前公示、任职试用期等制度,坚持干部任免县委常委会集体讨论、会议决定,乡镇党政正职、政府部门行政主要负责人人选“全委会票决制”。
在工作中我们也遇到一些问题:
一是议事程序不够顺。换届前的县委领导体制是书记——副书记——常委三级架构,在常委会决策前,书记办公会在议事方面发挥了酝酿讨论、统一思想的作用,换届后的县委领导体制是书记(副书记)——常委两级架构,由于副书记职数减少,书记办公会的职能明显弱化,使常委会决策前必要的酝酿讨论环节缺失,如对干部动议时,往往在常委会上才酝酿讨论,把常委会的决策中心变为议事中心,降低工作效率。
二是协调沟通机制不够畅通。在旧的领导运行架构中,副书记领导常委工作,可以较好地实现对工作的协调,但在新的领导机制中,副书记减少后,常委直接对书记负责,使常委之间、常委与副书记之间的协调难度增加。实行常委分工负责制后,常委分工相对独立,彼此之间沟通较少,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常委会的决策效果。
三是监督制约机制不完善。在原有的领导机制中,书记与副书记之间、副书记与常委之间可以相对规范的实现监督制约。实行常委分工负责制后,常委直接对书记负责,副书记很难理直气壮地对常委进行监督,而书记直接面对的常委较多,也难以对每个常委进行充分的监督。
1、建立完善议事决策机制。进一步健全议事决策程序,继续坚持和完善书记办公会制度,吸收县人大、政协主要领导及县政府常务副县长、分管工作的常委列席会议,充分发挥书记办公会的酝酿协调作用。进一步明确书记办公会的议事范围,对涉及全局性、战略性重大事项和人事任免等做到先议一步,为常委会科学决策做好必要的准备。
2、建立完善沟通协调机制。建立县委班子成员谈心、通气制度,常委之间、常委和副书记之间要定期开展谈心活动,交流思想,听取意见,加强沟通,促进和谐;要定期在常委会或全委会上通报工作,搞好沟通联系,加强协作配合。书记应重视做好常委之间的协调工作,促进常委之间相互了解,形成工作合力。
3、建立完善监督制约机制。建立健全报告和通报制度,实行每半年常委向县委常委会报告工作,定期或不定期在一定范围内通报有关工作和决策执行情况。完善落实民主生活会、个人重大事项报告、责任追究等制度,强化党内监督。积极推进党务公开,使党内事务更加公开化、透明化,构建便利、管用、真正有约束力的监督机制,保证常委分工负责制的有效运行。
4、建立完善能力提升机制。实行常委分工负责制后,对常委的议事、决策、抓落实等各方面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通过集中培训、外出考察、学历教育等,进一步加强常委的执政能力建设,以更好的履行职责。同时,按照体现科学发展观和正确政绩观的要求,建立健全工作实绩考核评价体系,树立正确的工作导向。
近年来,x班子按照“集体领导、分工负责、责权清晰、运行规范、协调高效”的原则,坚持在继承中创新,在实践中完善,积极探索x领导班子工作运行机制,有力地推动了各项工作的开展。
(一)建立健全市委常委会集体领导机制,促进科学民主决策。一是完善制度,逐步形成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的执政机制。坚持以整改为抓手,以建立科学决策、民主决策机制为重点,先后制定和完善了一系列规章制度,有力推动了市常委会民主议事、科学决策机制的形成。二是把握大局,充分发挥总揽全局的作用。在决策中市委注重定战略、把方向、出思路,坚持广开言路,广泛征求各方面的意见,在各套班子内部形成了既有集中又有民主,既有纪律又有自由,既有统一意志又有个人心情舒畅、生动活泼的局面。三是夯实基础,努力提高干部选任公信度。市委认真贯彻《干部任用条例》,积极推进干部任用制度改革,完善各项任用制度,严格任用程序,加强监督,推进了选人用人水平的不断提高。四是坚持论证制度,提高决策的民主性、科学性。在坚持按照“集体领导、民主集中、个别酝酿、会议决定”原则的基础上,认真实施专家论证制度,做到重大事项不论证不决策,进一步提高了市委决策的科学性。五是明确任务,进一步发挥常委会的作用。凡涉及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党的建设等方面经常工作中的重要事项,都经过了常委会集体讨论决定。常委会议题的提出,由市委书记根据有关规定和工作需要,在充分听取常委意见的基础上,确定常委会会议议题。在市,结合常委的分工,将市委每年确定的重要工作和目标任务进行分解,明确常委在全局工作中担负的职责,比如联系的重点工程项目、招商引资、社会稳定等事项,明确工作责任,强化工作任务的落实。
(二)实行市委常委会分工负责制,充分发挥县市委集体领导作用。一是明确职责分工。对党委领导班子的职能进行科学界定,并按照“授权充分、各负其责”的原则,根据每个常委的能力特长,进行合理分工,明确责任,做到工作量大致均衡,责、权、利相互统一。二是完善决策机制。加强对经济社会工作的领导。换届后书记办公会的取消,使常委会议事范围扩大、党内民主和集体领导制度得到强化。按照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完善党委领导经济工作的体制机制和方式,经常性工作由政府及其部门按照职责权限决策和管理。进一步完善领导干部联系乡镇、村(社区)、学校等制度,明确县级干部对联系点的党建、经济建设、稳定等中心工作负有领导责任,从而提高常委参与重大经济社会事项的决策能力,强化常委对经济、政治、社会等方方面面的领导合力。三是认真贯彻党的民主集中制。严格按照“集体领导、民主集中、个别酝酿、会议决定”的原则讨论决定重大问题。坚持集体领导和个人分工相结合,充分发挥和调动班子成员的积极性,凡是重大决策、重大项目安排等都提前将议题印发有关领导,充分酝酿,保证了决策的民主化和科学化。重大经济问题、大额度资金使用都提交市委财经工作领导小组研究。坚持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认真召开民主生活会,查摆问题,及时纠正。班子成员间能够相互尊重、相互支持,以实际行动维护了班子的团结。
(三)积极探索市委常委会工作协调机制,推进县市委领导核心的形成和巩固。一个是,实行通报、汇报制度,强化了四套班子间的联系。市委除研究干部外,召开常委会议均邀请人大、政协主要领导列席会议,通报工作情况,研究讨论重大决策,促进了市委与人大、政府、政协的沟通。建立常委之间会前相互了解情况、会中通报工作进展、会后协调工作安排的沟通协调机制,促进常委对各项工作的了解,使常委在决策重大问题时能够有针对性地发表意见,有效避免领导班子配备改革后,没有副书记对常委工作的“把关”,常委之间因不很了解工作情况,常委会上不便于发表意见,或者发表的意见不能切中要害,导致决策草率和少数人决策的情况。另一个是,提高应对复杂局面和突发事件的能力。县市委班子重视提高解决问题和应对复杂局面和突发事件能力,逐步建立和完善应急管理机制,体现出了较强的整体工作能力。特别是在应对疫情防控事件过程中,县市委班子充分发挥领导核心作用,带领县市四套班子成员和广大党员、干部、群众深入基层一线开展工作,使疫情防控及时得到了控制,较好实现了“外防输入、内防反弹”的良好局面。另外,在应对今年x风灾工作中,县市委班子继续发挥了重要的领导和带动作用,及时制定救灾方案,认真抓好各项救灾措施的落实,保证了救灾工作的及时和顺利进行。
(四)充分发挥县市全委会的作用,推进县市委班子规范运行。随着县市委班子配备改革的不断深化,常委负责制的全面实施,县市全委会在班子决策、工作监督等方面的作用逐步显现,为县市委班子的规范运行起到了积极地推进作用。首先,积极发挥全委会参与县市委班子在重大决策方面的作用,县市委班子只要研究重要问题或作出一些重大决策,都要召集全委会征求意见,使决策的程序更加规范,决策结果更加科学。其次是,参与干部选拔任用工作,充分发挥全委会在干部选拔任用工作中的监督作用,如党委委员参与干部推荐提名、对拟用干部实施票决、定期听取本县市干部任用工作情况、对本县市干部任用工作进行评价等,有力地推进了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的科学化、规范化和制度化进程。
1.市委常委之间的协调沟通有待进一步加强。
2.在抓干部学习教育以及监督管理方面力度还需进一步加大。
3.在扩大经济总量,谋划财源增收思路和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上办法还不够多。
4.实行常委分工负责制后,常委直接分管一块工作,有利于抓细、抓实,但常委分工相对独立,客观上造成对其他常委分管的工作缺乏深入了解,从而在常委间工作协调配合上力度不够。
5.对如何更好发挥县委全委会在决策作用方面,需要进一步探索、研究和规范。
6.在调整发展思路、转变发展观念方面,对干部群众宣传发动、统一思想认识做的力度还不够。
一是加大培训力度,提高市委班子的整体素质。既要充实培训内容,更要突出培训重点。在认真抓好政治理论学习的同时,要重点加强市场经济、公共管理、现代科技、法律、计算机、外语等知识技能的学习,加快知识更新速度。
二是适应中央加大x大发展的形势需要,树立抢抓机遇、加快发展的意识。中央x工作会议和中央x工作座谈会相继召开,x将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县市委班子是x稳定发展的领导核心,要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央有关会议精神,全面了解各项方针政策,充分抓住这次大发展的机遇,抓紧做好各项工作,推进我市的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
三是加强监督,规范运行。一是要加强县市委班子成员的监督和管理,认真落实领导干部函询、诫勉、重大事项报告、出国政审、请销假等干部监督和管理制度,努力将权力运行过程置于有效的监督制约之下。二是重点加强对县市委“一把手”的监督,充分利用“科学规范和有效监督市委书记用人行为”试点工作经验,进一步扩大民主,规范市委书记在干部选任工作中的行为。三是加强对决策程序的监督,及时对县市委执行《地方党委工作条例》及相关议事制度的情况进行监督检查,防止决策失误和违章决策。四是不断加强和完善党内监督,坚持每年一次的民主生活会制度,认真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及时查摆和改进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切实增强班子自我完善和提高的能力和水平。
质量管理体系运行情况报告
(一)。
自20**年3月份本公司环境和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推行以来,本公司按照环境和职业健康安全贯标管理体系运行,不断满足法律法规和相关方的要求,改善员工的健康安全,注重绿色环保,确保产品符合要求,减少安全、环境风险带来的损失,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下面就简要总结一下近半年来贯标的情况:
一、本公司认证的目的及作用。
环境和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是目前世界范围内应用最广泛的管理标准,在世界上具有很强的权威性、指导性和通用性,体现了企业可持续竞争发展的思想。二体系标准分别立足于环境管理和安全管理这两个关键生产要素,利用pdca过程循环管理模式,对企业进行规范化、系统化的管理,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是对我们企业以往管理体系的补充和完善。通过体系认证,我们可以提高自己的管理水平,这是毫无疑问的。但是,提高企业管理水平并不是体系认证的最根本目标。iso14001标准、ohsas18001标准首先要解决的是市场准入问题。也就是说,他们是为了保护竞争的公平性而存在的。企业要在市场中经营,管理体系应符合这些标准的要求,这是最起码的要求。iso14001标准、ohsas18001标准的普遍适用性就是为此服务的。所以认证工作迫在眉捷,是我们目前管理工作提高的有力手段,也是市场竞争的需求。我们要在市场的大潮中立于不败之地,就要把认证的工作扎扎实实做好,将我们的管理水平提升一大步。
二、体系覆盖范围:
(一)管理体系涉及部门:本公司所属的安全环保部、市场部、综合办、质检部、生产技术部、动力设备部、财务部等七个部门。
(二)建立体系类型:
建立环境和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形成环境和职业健康安全管理整合体系;
三、体系策划方案:
为实现本公司确立的总方针、总目标,本公司建立了环境和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并对体系内各部门所分解的指标完成情况进行控制,做好各方面的接口,从而使责任明确。
本公司的管理体系的关注点是各部门根据本公司的方针、总目标制定本组织的目标责任制和指标,在本公司贯标办的指导和监督下,各部门对本系统的生产活动进行管理和控制,确保体系的有效运行,实现本组织内的指标,以达到确保本公司总方针、目标的实现,相互关联的各职能层次的体系之间,建立了信息交流,畅通的沟通渠道,达到了资源共享。
四、主要工作:
(一)领导重视、果断决策,环境和职业健康安全管理贯标认证顺利启动。
根据本公司确定的在2010年开展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和gb/t28001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的贯标认证工作的年度目标,经研究决定将环境和职业健康安全二个管理体系整合成一个体系,实现二标一次审核,同时取得二个管理体系认证证书的决定。贯标认证是一项“系统工程”,没领导的高度重视和直接参与,贯标工作就无法顺利开展,体系就不能有效保持并持续改进。为此本公司副公司长任管理者代表,最高管理层带头参加贯标培训,认真学习二个标准,理解并掌握标准的内容和要求,认真思考如何按照标准建立“自己的”管理体系,并保正其有效地运行和持续改进。在他们的带动和影响下,全体员工兴起了贯标学习高潮。同时,在整个贯标过程中,本公司领导从人力、物力、财力上给予了大力的支持。他们不仅是贯标的组织者、领导者,更是积极行动者。他们反复进行动员,强调贯标的重要性、必要性;草拟和确定环境和职业健康安全方针;深入现场布置检查工作,为贯标实施排忧解难。
(二)准备充分,基础扎实,为顺利取证打下坚实基础。
贯标以来,我们主要做了以下五个方面的工作,取得了明显的成效。
1、思想发动。2010年8月,本公司召开贯标工作动员大会。公司领导详细介绍了环境和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的内容,深刻阐明引入环境和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的必要性,系统论述了推行环境和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的作用,客观分析了本公司做好环境和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认证工作的有利条件,并对如何搞好贯标工作提出了具体要求,之后本公司各部门又相继对部门职工进行贯标工作的思想再发动。经过多层次、多阶段、有重点的思想发动工作,全体职工由过去对贯标工作不熟悉到比较熟悉,由过去对贯标工作的不自觉到比较自觉,由过去没有纳入贯标的部门对贯标工作不会操作到基本会操作。
2、普及培训。在这方面本公司做了大量的工作,进行了中层干部和业务骨干贯标工作培训和内审员培训,使全体中层干部了解了本公司所有管理体系的文件要求,从而有效地组织部门贯标工作的顺利进行;使全体内审员了解了环境和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的审核内容和步骤,从而有效实施了贯标工作的内部审核工作。
3、文件编制。本公司生产技术部组织文件编写,广泛听取和收集各岗位人员对本公司以往各项管理制度的看法和意见,再此基础上实施本公司管理体系文件的撰写工作。在文件编制中,我们根据本公司下发的程序文件编写导则和本公司环境和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文件的编写计划。经过二个月的努力终于完成了管理手册、程序文件的编写工作。此后本公司又请咨询老师对所有文件进行逐条逐句的审核和修改,直至最后定稿。
4、体系试运行。3月10日本公司最高管理者下达体系运行发布令之后,本公司环境和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在本公司正式试运行。为了保证试运行的效果,本公司对各部门进行了系统的宣贯培训,重点讲解了二个标准和本公司程序文件,通过宣贯培训使广大基层操作人员对标准和程序文件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和认识,广大职工以高度的责任感和紧迫感全面落实贯标文件的各项要求,从而使管理体系试运行工作有条不紊地进行。
5、内部审核。在本公司管理体系试运行后,本公司组成了内审小组,于20**年7月底对各部门的贯标工作进行了严格的内部审核。从审核情况看,大部分部门体系运行情况正常,运行效果明显,但也有个别部门有关领导及岗位人员对贯标的认识还有不足,对标准的理解有差距,体系运行效果未达到规定要求。由于运行时间较短,很多同志对标准和程序文件的学习不够、理解不深刻,审核共计开出了3不符合项。针对内审中反映出的问题,公司长和各副公司长分别召开会议,反复强调执行本公司管理体系文件的严肃性和强制性,要求各部门针对内审中发生的不合格项制订出具体的纠正措施并规定了纠正时限。经过加工补课,第一次内审中暴露出的问题全部得到纠正。在第二次内审过程中,情况有了明显的改观,不仅杜绝了严重不合格项的产生,同时一般不合格项也大为减少。
(三)重点关注环境因素/危险源的识别及对重要环境因素和重大风险因素的评价和控制。
1、充分识别环境因素/危险源。
本公司的产品品种多,生产流程、工艺复杂,所以涉及到的环境因素、危险源较多,环境因素、危险源的识别的充分与否,对环境管理体系、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的运行与控制能否发挥有效的功能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确保两者的识别的充分性是重点,也是难点。
为做好此项工作,我们从以下几方面给予了高度关注:
(1)环境因素的识别:
a、环境因素的三种状态(正常、异常、紧急)。
b、三种时态(过去、现在、将来)。
c、七种类型(向大气的排放、向水体的排放、废物管理、土地污染、原材料与自然资源的使用及其他环境问题和社区性问题),此方面是我们工作重点。
本公司的生产活动中资源和能源用量很大,还有粉尘、废水、废气、噪声、废弃物产生。所以必须加以控制,提高环境保护的功效。
d、环境因素的.性质分析:有害、有益。
e、应引起特别注意的环境因素的因果关系的考虑:包括直接结果和间接结果。
(2)危险源的辨识。
危险源辨识的结果关系到安全管理体系方针、目标的确定,法律、法规及其他要求的符合性及体系运行的有效性。因此,保证危险源辨识的充分性,我们是从以下几方面着手的:
b、把事故、违规违法、安全检查等作为鉴定辨识充分性的尺寸,这次危险源辨识的结果,包括了本公司和其它部门近年来发生事故的有关信息。
c、本公司将有实践经验、懂安全技术的安全管理人员组成小组采用调查表法和活动分析法组织员工进行危险源辨识,并将辨识结果发放全体员工手中,予以补充、协调和完善。本公司的危险源在生产中大量存在的,通过全面识别,除火灾、爆炸等明显的危险源外,高温、机械伤害、触电、噪声、粉尘等危险源在这次辩识过程中也给予了充分识别。
2、重要环境因素、重大风险的评价与确定。
重要环境因素和重大风险是目标指标制定的依据,也是控制的重要对象。确定是否为重要环境因素时我们从法律法规的要求、环境影响的范围和严重程度及发生的频次和持续的时间,对环境破坏的可恢复性、改变环境影响的技术难度和所需费用、相关方的关注程度等方面加以考虑,采用的是非判断法、打分法。重大风险评价包含两个方面:一是评价风险程度,二是评价风险是否在可承受范围。评价风险程度是基础工作,其对象是在某一具体作业活动中,由于种种原因可能发生的危害事件所涉及到的具体风险,我们采用的方法为lec法。评价风险的可承受过程是独立的任务,依据主要有两个:一是法律义务即法律法规的要求,二是企业的职业健康安全方针。
3、建立了环境和职业健康安全目标和指标及实施管理方案。
针对重要环境因素制定环境目标、指标并分解到各部门,针对环境目标制定环境实施方案,并落实实施措施,责任到部门,组织并要求相关人员认真学习,严格按照时间表执行,实施效果明显。
针对重大危险源制定了风险控制措施计划,通过评审计划的充分性,编制及实施了管理方案。
目标的实施情况详见附件一,管理方案的实施情况详见附件二。
(四)部门配合,全员参与,确保了贯标工作顺利开展。
在贯标工作的实践中,我们充分认识到,职工的全员参与是做好贯标工作的基础,决定着今后体系运作的成效。在启动贯标认证工作之初,本公司领导就决定贯标认证培训全员化、文件编写部门化,程序指导业务对口化、贯标责任指导部门化、体系推进专业化,这样就把本公司全体员工,各部门、机关各业务部门,体系推进部门通过“五化”牢牢的绑在了一起,使各职能部门都能在认真履行好主管程序职责,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还能以大局为重,做好相关程序的配合、支持工作,避免了推委扯皮现象的发生。
五、取得成果。
1、持续满足国家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降低经营成本及各类责任风险;
7、加大了治理事故隐患力度,本质安全得到进一步提高。
(1)源头控制能力增强,重大危险源的安全管理逐步规范。
贯标以来,本公司加大了对重大危险源的管理,组织了对重大危险源的辨识、评估,共辨识本公司级重大风险23个,重要环境因素6个,已建立档案进行动态监控。
(2)加大安全检查力度,及时整改事故隐患。各级领导亲自组织并带队检查安全已形成制度,班子成员都曾多次到现场检查环境和职业健康安全管理工作。今年领导班子集体研究决定拨出专项经费,进行环境和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专项和综合检查。环境和职业健康安全管理检查时,主要是查领导责任制、查思想认识、查制度建设、查组织机构、查培训教育、查设备设施、查事故隐患、查违章违纪,对发现的问题和隐患,各部门都立即组织了整改。
(3)完善应急预案,处置突发事件的能力有所增强。各部门分类编写完善了应急预案,强化了应急演练和宣传教育,进一步提高了应对、处置各类突发事件的能力。
六、存在的问题。
(一)各级领导和人员对贯彻环境和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的认识尚有差距。
有些部门领导和人员对贯彻环境和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认为没有必要,导致对环境管理要求不严,职业健康安全管理还停留在体系运行前的水平。没有认识到贯彻环境管理体系标准可以有助于企业环境保护意识和管理水平的提高,有助于实行清洁生产、实行污染预防,有助于企业节能降耗,降低成本,可以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能力,取得走向国际贸易市场的绿色通行证;没有认识到贯彻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能更好地体现以人为本的企业宗旨,真正实现安全生产,预防为主的管理思想;没有认识到对环境因素、危害因素和过程的管理是降低企业经营风险、安全风险、环境风险的有力手段。
(二)对标准、体系文件的学习不够,理解不深,导致体系运行出现偏差。
部分人员对标准要求和体系文件没有很好地组织学习,特别是职业健康安全和环境管理体系刚刚建立起来时,大部分人员对环境和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文件不了解,只是体系文件编写人员对标准和体系文件较为了解;并且有些部门和人员对贯标工作长期不入门,认识不到位;个别领导学习不够,对标准和体系文件学习不够,理解不深,认为贯标只是个别人的事情;导致体系运行出现偏差,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对环境因素、危险源辨识评价不全面、细致,没有完全掌握辨识的方法,没有弄清楚危险源的定义,对危险源和环境因素描述不准确,针对重要环境因素和重大危害因素制定的管理方案,尚未理解管理方案的编制要求,没有制定出具体的技术措施,方案缺乏针对性和可操作性。
2、法律法规的获取、识别和学习亟待加强。在iso14001和ohsas18001标准中,都将法律法规的获取、适用性评价、学习和更新等专门列为17要素之一,足以显示其重要性。由于存在怕麻烦、获取途径不通畅等原因,大部分部门对法律法规及其他要求的收集、评价及学习工作存在明显不足。
3、能力、意识和培训方面急需改善。各部门对员工培训普遍重视不够,对各部门人员能力评价标准和方法没有真正掌握,操作技术、安全技能、法律法规等学习培训有的没有做、有的做了也没记录,与程序文件要求有较大差距。
4、安全环境纠正、预防措施实施不符合标准及程序文件要求。部分岗位人员对纠正和纠正措施还没有真正理解,对不合格原因的分析不是十分准确,对纠正、预防措施的信息来源没有真正弄懂,对标准在纠正、预防措施实施前及实施后都要进行评审的要求,没有认真执行。
5、环境、安全运行控制存在一定差距。由于安全、环境是初次贯标,大部分岗位人员对标准和程序文件的理解不深不透,对识别出的危险源和环境因素缺少控制策划,控制措施制定的不全面,没有结合项目实际制定可操作性强的制度措施,造成运行无准则、出现运行偏差。
6、记录控制仍显不足。部分岗位人员对保持记录的重要性认识不够,对自己履行职责、开展业务活动以及相关体系要素运行等未留下足够的客观证据,与标准、程序要求有一定差距。
7、危险源和环境因素识别、评价需进一步加强。部分岗位人员对过程方法还没有完全掌握,不能随生产阶段、工艺流程、施工环境等的变化及时进行识别、更新、评价,没有理解标准精髓进行动态管理。
8、过程策划不充分。部分岗位人员未掌握pdca运行模式,任何工作(过程)都是从策划开始的,对过程输入、输出理解不透,造成输入不全面,输出可操作性不强、指导意义不大。
9、安全、环境过程监视测量方面存在不足。对pdca循环中c(检查)阶段做的很不够,要么未检查要么检查记录欠缺,造成a(处置)阶段输入不充分,不能对策划的结果进行验证,无法根据验证情况对策划过程进行改进,造成pdca不能真正循环起来。
八、下一步的打算:
针对两次内审所暴露出的问题,要求各部门必须按本公司要求限期整改。下一步为把环境和职业健康安全管理化体系运行工作落到实处,具体要求如下。
(一)各级领导要积极参与环境和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工作。
在环境和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实施过程中,各级领导的重视和齐抓共管是体系建立的前提,是推动体系前进的动力。在体系实施过程中碰到诸如环境和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管理职责的调整和划分、规范化的环境和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管理带来原有工作程序改变、环境和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责任制考核的落实等问题时,本公司领导要及时主持召开环境和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工作领导小组会议,协调解决问题。各部门领导应以身作则,认真履行本部门环境和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职责,积极配合环境和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管理部门完成各项环境和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工作;基层各级领导要发动本部门员工严格执行环境和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管理制度,积极参加培训,参加危害识别和作业安全分析等环境和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活动,规范个人环境和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行为,鼓励先进,实现全员的环境和职业健康安全管理,避免出现人为的执行偏差。
(二)大力开展环境和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宣传和教育。
环境和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是一种全新的管理模式,只有使全体员工具备正确的环境和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思想意识和观念,并自觉按环境和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的管理标准来规范自己的行为,在全本公司逐渐形成一种环境和职业健康安全管理文化,在这种文化氛围中体系才能够很好的运行。
(三)进一步强化基层员工的技能培训和行为训练。
实施环境和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的最终目的是控制风险,避免事故的发生。为了确保环境和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的有效运行,必须使全体员工都了解风险、识别风险,对风险进行评估,从而达到控制风险的目的。特别是基层部门员工,他们是直接操作者,这就需要不断强化对员工的环境和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技能培训和行为训练。
(四)继续抓好环境和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职责的落实,严格检查考核。
我们在体系运行的前一阶段,忽略了对体系的检查考核,员工的环境和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职责没有得到很好的落实,执行体系文件时产生偏差,导致文件和实际工作脱节,出现了“两张皮”的现象,重新走回了老路。因此,确保体系有效运行的关键在于建立强有力的考核机制,按照环境和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职责的履行情况,严格做到奖惩兑现,确保本公司环境和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方针和目标的实现。
本公司环境和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主要考核内容将包括部门年度环境和职业健康安全任务完成与目标的实现情况,部门和管理人员环境和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兑现情况,部门环境和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职责的履行情况,基层部门年度环境和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任务完成与目标的实现情况,对未能履行环境和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职责或因管理失误造成事故者的处理情况,员工遵守和执行规章制度的情况等。本公司将成立专门的环境和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检查考核小组,不定期对各部门、部门、个人的环境和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职责落实情况进行检查,实行考核项目标准化、指标定量化、检查记录表格化,检查者与被检查者签字确认,并以此为依据,确定部门、部门、个人的环境和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业绩表现,对照年度环境和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目标进行考核,考核结果与经济责任制挂钩。只有通过这些经常性的考核,才能及时掌握完成情况,把握工作方向,确保环境和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的有效运行。
(五)进一步强化作业现场环境和职业健康安全管理。
当前本公司几乎所有的生产、维修活动都存在这样那样的风险因素,强化作业现场的环境和职业健康安全管理,将极大地推进环境和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的全面运行。作业现场管理各部门今后应突出以下几点工作:
1.强化作业现场的风险管理。按照体系文件中《危害识别和风险评价程序》和《环境因素识别和评价程序》的要求,组织员工对所有作业活动进行危害识别风险评估,所有活动包括:日常生产运行中各种操作、开工、停工、检维修作业;进行基建、变更、采取拟定的纠正措施等;识别活动中存在的危害、环境因素、涉及的法律法规,评估风险度、环境影响、法律法规符合程度;根据风险度大小采取适当的风险控制措施,如现场控制、管理控制、人员控制等,最大限度地减少作业风险,保障作业活动的可靠运行。
2.突出抓好检修过程中的环境和职业健康安全管理。检修活动因涉及人员广,危险点源多,交叉作业频繁,一直是安全、环保、职业卫生管理的重点和难点,若管理不到位,极易发生重、特大事故,因此今后突出抓好检维修过程的环境和职业健康安全管理至关重要。在具体实施过程中,以危害识别风险评估为重点,落实环境和职业健康安全管理职责,制定环境和职业健康安全管理方案,提出环境和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保证措施,并制定有关应急预案,特别是对识别出的重大风险项目,要切实落实好控制改进措施,以防止重大人员伤亡、设备损害和污染等事故的发生,对直接作业环节严格按程序文件和运行控制文件中的有关规定进行作业。
3.加强对作业现场的检查监督。各层次环境和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人员对现场作业进行环境和职业健康安全检查、通报,对不合格项及时采取相应纠正措施。
(七)继续开展内部审核达到体系持续改进的目的。
在环境和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每运行一定时间,都要对环境和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的符合性、有效性、适用性进行审核,内部审核做为审核的一种主要方式,可以自我诊断和评审本公司的环境和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方面所取得的成效,还有哪些需求和不足,为管理评审提供依据,并且可进一步督促员工自觉履行环境和职业健康安全管理职责,因而是进一步改善体系的强有力手段。
除内部审核外,外部审核、管理评审、体系认证都是保证体系持续改进的有效手段,本公司应根据体系文件要求认真组织实施。
文档为doc格式。
质量管理体系运行情况报告
公司问绕质量管理体系要求,根据体系的各项文件,以提升质量管理体系规范化、科学化水平,完善和深化具体工作,全员质量意识已有所提高,公司体系管理情况开始规范,各项工作开展情况也更加有效。下面将x年上半年质量体系运行情况作如下汇报:
1、积极组织修订完善体系文件记录。
各部门在实际工作中,对体系中没有覆盖的文件内容及时反馈,纠正和完善了相关记录文件。特别是体系的符合性和有效性得到了很大提高。
2、积极开展内审及管理评审工作。
目前内审工作前期工作正在开展,对其中发现的若干问题,例如,各部门岗位职责的划分和确定、相关记录的补充和完善、重要问题的'协商处理等等方面,都得到了有效提高。接下来在整个内审工作及管理评审工作中将一如既往的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和改善。
3、积极围绕质量体系要求,开展各部门的培训工作。
各部门已围绕质量体系和实际工作需要制定了培训计划,并有管代汇总编制了公司x年度培训计划,紧紧围绕体系开展各项工作。目前各部门都在认真执行此项工作,重视程度也进一步提高,相关培训记录与考核记录逐步完善,在执行质量体系的同时,各项工作逐步有条不紊的进行。
部分工作人员的执行力需要提高,特别是对对质量管理体系重视程度还不够,认为有些工作不必做的那么详细,没有能起到带头模范作用,这需要各部门负责人常抓不懈的开展质量体系工作,加强质量管理体系意识。
2、质量体系相关记录还需要进一步规范和完善。
在各项工作开展过程中,发现需要记录文件断断续续,缺少完整性,有些记录缺失,需要规范和完善。质量管理人员在登记和下发记录的时候,有些相关数据没有第一时间更新和填补。后期对记录要进一步加强监控和重视,要求各部门规范和完善相关记录文件。
3、内部监管力度需要进一步加大。
此项主要存在监控的问题,部门之间缺少沟通,对存在的问题没有及时解决,往往在发现问题并出现工作开展有问题时才有所反馈,所以要求各部门内部、部门与部门之间要定期和不定期进行沟通,找出相关问题和可能出现的问题,加以协商解决。
1、根据公司工作的总体布局和要求,组织修订完善好相关体系文件,进一步提高文件的覆盖性、符合性和可操作性。
2、加强质量体系培训学习工作,结合各部门工作实际,定期开展相关岗位的培训,确保各岗位熟悉质量体系要求,自觉遵守体系各项要求。
3、加大监控力度,不定期抽查各部门对体系内容的熟悉程度和执行情况,及时发现和纠正体系运行中存在的问题。
质量管理体系运行情况报告
卫生健康工作是关系到人民群众身体健康的重要领域,医疗质量安全直接关系到广大群众的健康和生命安全。为了提高本单位医疗质量安全水平,加强内部管理,规范医疗行为,特组织开展医疗质量管理自查活动,并将经过整改后的医疗质量方案提交上级部门审批。
本单位是一家三级甲等综合医院,占地面积6666平方米,总建筑面积为15100平方米,床位800张。拥有各类技术科室38个,职工人数1100人,其中高级职称职工223人,中级职称职工317人,低级职称职工560人。全年门急诊量达到135万人次,出院人数达到3.8万人次。
1.制定了全面的医疗质量管理规章制度,内容齐全、制度科学。
2.制度全面落实,责任到位,各部门对制度熟悉,操作规范。
(二)医疗设备管理。
1.设备登记建档齐全,设备维护保养及维修改造规范化。
2.设备使用记录完整,资产管理工作落实到位。
3.通过多种手段开展整改工作,解决医疗设备带来的'质量安全隐患。
(三)医疗卫生管理。
1.开展健康教育,宣传艾滋病、乙肝、肺结核等疾病防治知识。
2.推行按疾病组织管理模式,实现对患者的分类管理,降低治疗成本。
3.加强医护人员培训,探索出一套更加科学的医疗管理模式。
1.制度实施情况需要加强监督力度。
2.完善制度落实机制,腾出更多的时间用于制度实施。
(二)医疗设备管理。
1.设备使用记录需要进一步做好记录,实现追踪管理。
2.加强设备保养工作,提升设备使用寿命。
3.设备故障率较高,需要加强跟踪管理,提高设备的整体质量。
(三)医疗卫生管理。
1.加强门诊医生和护士的心理辅导,提升医护人员工作积极性。
2.患者对医护人员的服务质量有所抱怨,需要进一步改进。
3.医护人员还需要进一步普及健康知识,摆脱忽视患者治疗效果问题的习惯。
本次医疗质量管理自查活动发现了一些问题,但是整改措施已经在实施中。将不断改进医疗质量管理工作,提高医疗质量安全水平,确保每位患者能够得到专业、优质、安全的医疗服务。
开发区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现状调研报告
为进一步摸清失地农民的有关情况,切实做好失地农民的安置及基本生活保障工作,根据上级有关精神,近期,开发区组织土地管理办公室、安置办公室及相关分管领导等人员,对开发区范围内失地农民的现状进行了调研,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经济技术开发区自2003年启动建设以来,在城市规划区内,经依法批准,已统一征收了土地13279.157亩,涉及失地农民1661户2426人。开发区失地农民失地后就业的或有其他固定收入的约占总人数的30%,大部分没有正式工作,但因征地、地上附着物、拆迁款补偿到位及时,人均都在10万元以上,暂时没有生活水平在最低生活保障线以下的。
一是规划建设移民小区8处,总占地面积2459.2亩,已完成建筑面积21.4万平方米,现已安置767户。二是为新区15个社共办理社保1008人,其中整体加入社保且以年度交纳社保金的493人,一次性交款后到达法定年龄且已领社保工资的256人,一次性交款后现未到达法定年龄未领社保工资的259人。三是为新区内150多名失地农民办理了园林环卫工人临时聘用申请登记手续,已分批安排20余名失地农民从事园林环卫工作。四是低保暂没人申请。五是商业用地安置已规划选址,正在积极进行设计工作,争取明年年初开工建设。
开发区成立以来,在区委、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区直各部门的支持配合下,开发建设工作得到了快速发展,通过三年多的努力,一座交通便利、环境优美、配套设施齐备的现代化新区已基本建成。但随着建设速度的加快和建成项目的增多,失地农民人数也越来越多,由于安置相对落后,且建成移民小区基础设施建设有待进一步完善,通过本次舆情调研,主要表现为以下问题:
(一)各方面认识不足。一是农民认为土地是生活的保障,对社会保障不不甚了解。部分农民失去土地后心里较虚,担心以后没有退路。有些农民尽管目前住上了小二楼,生活比较好,但由于没有正式工作,收入不稳定,担心以后的生活问题,希望有比较稳定的工作维持生活。二是有的失地农民没有认识到养老保险的重要意义,生怕出资有去无回。
(二)失地农民就业非常困难。农民整体素质较低,很多没有长远打算,且近年得到政府补偿较多,近期生活无忧,又爱好喝酒不愿意吃苦,所以很多都是整天坐吃山空,令人担忧。有的想找工作的失地农民,由于文化程度低,掌握新技术难度较大,就业困难重重。目前大多数失地农民主要从事重体力劳动的.行业,如装卸工、建筑业等。
(三)医疗、教育没有保障。医疗、教育支出大,部分农民不堪重负。调查农户中大多数家庭上有老,下有小,医疗占有很大的开支;有的两个小孩同时在上学,读中专、大专、大学的开支更大,农民靠本身的收入很难维持,更没有资金为自己参加技术培训。
随着城市化建设力度的加大,土地征用仍然不可避免,失地农民队伍将越来越大,问题也会越来越多,必须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要进一步提高认识,切实关注失地农民问题。解决失地农民问题必须综合考虑,统筹兼顾,既要有利于开发建设,又要从保障农民的生活需要出发,还要从保障农民长远利益出发,探索制定深化体制改革的政策,从根本上解决失地农民的生活和出路问题,以维护社会稳定。
(一)尽快建立完善医疗、养老社会保障机制。在目前农村社会保障尚未立法,而且制度建设基本空白的情况下,应当尽快把失地农民纳入城镇社会保障体系,实现与城镇社会保障的对接。建立失地农民养老和医疗保障制度,其资金筹措应按国家、集体、个人及市场征地主体“四个一点”的思路解决,明确各类征地主体无论作何种用途的土地征用,均应在土地收益中留出一块作为农民失地后的社会保障金,并专户储存、专门机构管理。引导农民从土地补偿资金中拿出一点,有条件的集体经济组织补贴一点,政府从经营土地收益中拿出一点,购买基本医疗和养老保险。除此之外,还应在补偿和分配上予以保障,一是退休年龄段农民因其已基本丧失劳动力,安置补偿标准应适当提高。二是应考虑土地增值部分农民也有权享受,要探索新路子,逐步实现让失地农民以多种方式比较持久地参与被征用土地增值收益分配。
(二)建立教育培训保障机制。重视失地农民的教育培训,一是加大以职业技术、岗位技能为重点的就业培训,提高失地青壮年农民转岗就业能力,建立健全以职业技术教育为主的、多层面的农民职业技能培训网络体系。二是对失地农民进行现代市场经济知识和转岗再就业技能培训;四是把失地农民的培训工作纳入城镇下岗人员再就业培训体系。
(三)建立再就业创新机制。农民市民化的重要前提是农民就业社会化、非农化和充分化。顺利实现就业是解决失地农民生活来源,加快其生产生活方式转变的重要保证。应按照市场化原则,制定城乡统一的劳动力就业政策,建立城乡统一的、平等的劳动力就业市场,实现城乡统筹就业。引导和教育失地农民转变观念,破除等、靠、要思想,提高自谋职业、竞争就业的自觉性和能力,积极主动地参加市场化就业。对吸纳失地农民达到一定数量的二、三产业应给予必要的政策扶持,对失地农民在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前提下,对消化失地农民、促进失地农民就业为主而兴办的二、三产业,政府应给予必要的政策倾斜。同时,认真贯彻执行商业用地安置有关事宜,力争实现失地不失业、农业转商业、农民当老板的既定目标,彻底解决失地农民的后顾之忧。
机制运行情况报告
根据市委网信办《关于进一步做好政务网站信息发布工作的通知》要求,我局对门户网站运行情况进行了认真梳理。经梳理,我局门户网站运行情况良好,所有页面都显示正常,内容更新及时,不存在错误链接和断链的现象。现将网站运行情况报告如下:
我局高度重视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建设工作,成立了由局长担任组长、分管副局长担任副组长、科室和事业单位负责人为成员的网络安全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负责具体事务。不定期召开网络安全领导小组工作会议,认真开展民政网站安全防护工作,进一步完善制度,细化工作任务,认真执行值班日查制度,确保了民政网站顺利运行。同时,对网站信息上传发布进行严格管理,为网站的建立、维护和更新提供了重要依据。目前,网站机制健全,制度执行情况较好,网站管理员均能按照上述制度严格执行网站信息上传程序,严格确保了发布信息的政策性、准确性和时效性。
为进一步加强和规范网站管理,我局重点在完善规章制度、
丰富技术手段上下功夫。一是根据省、市相关部门关于加强网站安全防护工作相关要求,结合我局信息系统安全工作实际,修订完善信息安全各项规章制度,建立健全了日常安全检查和信息通报制度,及时修订完善了网络与信息安全应急预案、网络安全责任制、网络安全管理制度、值班制度、信息发布审核制度、政府信息公开工作制度、责任追究制度等,使之能不断适应信息技术发展的各项要求;二是组织开展多种形式的信息系统安全知识学习、培训,在日常工作中强化相关工作人员安全意识教育工作,加强设备安全巡检,做到防患于未然;三是严格执行政府信息公开工作要求,除涉及国家机密和个人隐私、可能影响国家利益和执法活动等以外的政府信息,积极主动进行了公开。及时更新各项行政法规依据,办事程序和服务承诺,行政许可事项和监督机制等,使我局对外信息公开得到进一步完善,真正体现了“民政为民、民政爱民”的民政宗旨,维护了党和政府执政为民的良好形象。
按照市政府信息中心的要求,充分发挥网站的政务信息公开平台作用,我局认真做好政务信息公开工作,及时采集、编辑和发布动态信息,充分利用民政门户网站资源,重点栏目进行热点新闻发布,积极拓宽网络内容建设渠道,及时转发评论社会热点信息,并进行实时的网络舆情监控,今年我局在系统上录入了600多条公开信息,工作日日均更新量3条,更新内容包括民政要闻、职能业务、公告公示等需要社会广泛知晓的内容,充分发挥了门户网站的重要信息宣传、发布作用。
我局按照抓人促事的原则,坚持引导工作人员“上网信息不涉密,涉密信息不上网”,坚决杜绝在上传和发布政务信息过程中出现失密、泄密事件。一是定期对接入互联网计算机逐台进行检查,主要针对计算机密码管理、安全漏洞、防火墙、杀毒软件等涉及到办公电脑网络信息安全各个方面,加强了在防篡改、防病毒、防攻击、防瘫痪、防泄密等方面的严控性和有效性;二是实行安全网络定期查毒和杀毒,不使用来源不明、未经杀毒的软件、光盘、u盘等载体,不访问非法网站,严格控制和阻断病毒来源。在单位外的u盘,不得携带到单位内使用,局域网中的计算机在使用多功能一体机进行打印,专网计算机使用独立的打印机,专机专用;三是涉密计算机均设有开机密码,处于物理隔离,未接入互联网,除专人使用和管理之外任何人不得接触或查看涉密计算机信息系统。禁止在非涉密计算机及信息系统内保存或流转任何涉密文件和内部敏感信息,所有涉密文件和内部敏感信息一律保存在涉密计算机信息系统中。涉密计算机信息系统配备单独的移动存储介质,不使用本局内其他科室的移动存储介质,禁止使用来历不明或未经杀毒的一切移动存储介质;同时,接入电子政务专网相关电脑与互联网物理隔离,均设有开机密码,并安装防火墙,同时配备专业杀毒软件,并由专人负责管理,有效地维护了我局网络信息安全。
桥梁养护管理和安全运行情况年度报告
根据省住建厅《关于印发山东省城市桥梁养护管理考核评价标准(试行)的通知》、《关于做好2011年度山东省城市桥梁养护管理考评工作的通知》和《关于组织开展城市桥梁安全检查的紧急通知》要求,我局高度重视城市桥梁养护管理和安全运行工作,认真组织开展了城市桥梁自查自评工作,并对市检查组发现的问题进行了逐一整改,现将城市桥梁养护管理情况汇报如下:
xx辖区内xx座城市桥梁均由xxx管辖,由xx市政处负责城市桥梁的养护管理工作,并负责城市桥梁的日常巡查。制定了《xx城市桥梁安全事故责任追究制度》、《xx城市桥梁日常巡查管理制度》和《城市桥梁养护管理制度》,成立了xx城市桥梁巡查组,明确了城市桥梁管理责任,形成了齐抓共管、密切配合、各负其责的工作格局。
各区县所有城市桥梁均落实了责任单位和监管单位,各区县城市桥梁的管理养护工作责任清晰、明确到人。各区县均建立了城市桥梁安全事故责任追究制度,并有明确的责任单位。
所有区县均配备了3名以上城市桥梁养护管理专职人员,大多数区县养护管理人员为桥梁及相关专业毕业。大部分区县养护人员参加了国家、省、市级主管部门组织的培训,个别未参加培训的区县进行了相应专题的学习活动。
所有区县均对各自辖区内的城市桥梁进行了普查,均建立了城市桥梁档案资料卡,按“一桥一档”的要求建立健全了城市桥梁档案,并有专人负责档案管理工作。所有区县均安装并应用了城市桥梁信息管理系统,并对城市桥梁资料及巡查情况及时进行了录入、更新。
各区县均编制了2012年城市桥梁养护维修计划和城市桥梁养护维修中长期规划,并组织实施。各区县均能按要求开展城市桥梁的经常检查和评估,均有明确的城市桥梁日常巡查制度,日常巡视记录及养护维修记录齐全。部分区县对城市桥梁进行了定期检测评估。
全市共有隐患桥梁9座……。
目前我市及各区县均有专人负责报送市政设施统计月报和年报,职责明确、内容完整,能及时、准确地报送城市桥梁资料。
我市编制了《……市城市桥梁重大事故应急预案》,并下发各区县,各区县均编制了城市桥梁突发事故应急预案。汛期进一步落实了城市桥梁突发事件处理措施,各区县编制了城市桥梁防台、防洪应急处理措施,并协同防汛演练一同进行演练。
部分区县城市桥梁档案资料有缺失现象,主要原因有:个别城市桥梁移交时,没有对技术档案同步进行移交;部分城市桥梁由于建成年份较早,无法查找设计、施工、监理单位及技术资料。
城市桥梁专项维护资金的投入严重不足,难以按照规范要求对辖区桥梁实施相应的检测评估和养护维修。目前城市桥梁的养护维修多是针对桥梁观感质量问题进行维修,未经过专业的检测评估,无法全面了解桥梁的结构状况,无法有针对性地进行养护维修和合理设置桥梁标志。
各区县现有的城市桥梁养护管理人员技术水平难以满足城市桥梁维护管理要求,城市桥梁养护管理专业人才引进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城市桥梁养护管理人员水平有待于进一步提高。
协调原桥梁建设相关单位提供城市桥梁技术资料,对建设年份较早、技术资料缺失的要进行检测评估,重新确定荷载等级等技术数据,为城市桥梁信息管理系统提供准确的城市桥梁技术档案。同时在以后城市桥梁移交时,做好桥梁设施和技术档案的同步移交工作。
督促各区县政府每年列支专项经费用于城市桥梁养护维修和检测评估,根据检测评估情况,对城市桥梁进行有针对性的养护维修和加固处理,确保每座城市桥梁安全运行。
督促各区县重视城市桥梁养护管理专业人员的引进工作,积极参加城市桥梁养护管理的专业培训,提高管养人员专业化水平,以满足城市桥梁养护管理的需求。
督促各区县熟练应用城市桥梁信息管理系统,并对城市桥梁资料及巡查情况及时进行录入、更新,充分发挥信息管理系统的作用。
对各区县城市桥梁每年进行两次养护管理工作和安全运行情况检查,及时发现并解决城市桥梁安全运行存在的问题和隐患,确保每座桥梁安全运行。
环境管理体系运行情况报告
总经理、管理者代表:
2005,随着公司质量/环境体系继续完善和深化,本部门工作量也随之增大。根据体系要求,生产设备处全体职工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本着认真负责的态度,圆满完成了上级布置的各项工作任务。同时,根据质量/环境程序文件要求,经过对体系文件的多次宣贯,逐步制定和完善各项制度、考核标准,并在工作中不断改进和提高工作方法,收到了良好的效果。为更好地做好2006年工作,并贯彻“持续改进”的工作思路,现将一年来的工作开展情况总结如下:
1.1、按时编制2006年度公司供水生产目标计划及污水处理生产目标计划,编制年度设备大修计划,编制上报各类生产报表。
1.2、完成处室质量环境管理工作手册的修改工作,完善管理制度,编制、修订各类工作表格54份,并积极组织学习改版后的体系文件,结合贯标工作联系人会议及公司内审,找出差距认真整改,继续完善部门管理,严格按体系要求做好各项工作。
1.3、2006年第一次内审中,本部门被开处“纠正预防”1项(不能提供2005年公司使用氟利昂制冷设备记录),目前已按照体系要求认真整改,同时针对其他部门发现的问题,认真对照自己部门的工作,查漏补缺。
2、完成水厂二期、加压泵站、公司辅楼建设,检测中心、安装队、抢修中心、中心调度室整体搬迁等公司生产、办公、生活用房的维修、改造工作。
3、对污水厂鼓风机高压电机(3台)进行大修,保证主要设备完好率在99.72%以上,并按时制订了2006年两厂设备大修计划。
4、制定公司安全生产管理制度,落实公司三级安全生产教育制度,制定公司安全生产网络图,明确安全员职责。组织进行危险源识别工作,并落实相应的应急预案编制完善工作。在对05年全年公司安全生产总结的基础上制订06年安全生产工作计划,做好公司安全生产台帐工作。
5、配合计财处完成公司固定资产的盘点工作,并对本部门管理的各类空调、电脑类设备进行盘点和资料修订。
6、对公司采购的计算机、扫描仪、打印机、绘图仪、交换机、不间断电源、路由器、空调、柴油发电机等硬件设备的购买添置严格把关,认真做好设备选型、招标、开箱验收等工作。
7、中控室严格履行工作职责,合理调度市区管网压力,2005年管网压力合格率99.76%,未发生因调度原因引起的责任停水事故。市民投诉、求援、均及时交由相关部门处置,内容详细、清楚的记入专用表格备案,同时加强值班、交接班的管理,修订完善了相关管理制度。另外,对各测压点的压力表定期(季度)校准,发现故障及时维修。
8、严格按照体系文件进行日常工作,不断在实践中发现和解决问题,体现了持续改进的精神。
9、办公自动化系统(oa)已于2005底开始试运行,本处针对调试及试用阶段出现的各类问题认真汇总,并及时予以解决,增强了各部门之间的联系,有效提高了办公效率。
1、制订次年供水生产、销售计划,报送公司计财处,制订2006年设备大修计划。
2、未发生因调度原因引起的责任停水事故。
3、20051-12月两厂设备完好率分别为:99.73%、99.88%、99.68%、99.51%、99.68%、99.58%、99.76%、99.52%、99.67%、99.72%、99.78%、99.57%;年度设备完好率为99.72%。
4、设备、工程验收及时率100%。
5、设备强制检定及时率100%。
6、设备维修及时率100%。
7、20051-12月管网压力合格率分别为:99.80%、99.86%、99.79%、99.85%、99.86%、99.76%、99.75%、99.68%、99.67%、99.78%、99.67%、99.71%;管网年平均压力合格率为99.76%。
1、根据公司体系要求和公司管理安全生产工作的需要,生产设备处作为公司主管生产、设备、计算机、安全生产、基建、调度等等诸多工作的职能部门,在体系文件中规定承担的职责最多,人员配置明显不足(尤其是电气、自控方面的管理技术人员匮乏,机械工程师年龄老化,急需补充新鲜血液)。虽然目前工作开展情况比较正常,但随着体系的完善和管理水平的提高,今后工作量会继续增加,人员配备捉襟见肘,故要求公司在人员补充方面予以优先考虑。
2、信息沟通不畅。例如在oa试运行期间,各部门对于oa系统的认知和使用程度上存在较大差距。个别部门对oa系统中涉及本部门职权的相应功能不使用,或是抱着等一等的态度未能提出具体的意见建议,发现问题不及时上报等情况,直接导致部门之间的工作信息传输不畅,同时这也是导致oa系统迟迟不能投入正式运行的.重要原因之一。
3、对体系中规定的部门职责认识不够。很多在体系文件里有明确规定的职责范围,还在争论由哪个部门做,由谁来做;工作主动性不够,往往布置的工作要等公司督促、检查了才被动开展,出现问题拿不出具体解决方案,要等公司制定解决方案,安排落实。带来的后果是工作中的相互扯皮,不但影响工作效率,而且不利于管理水平的提高。
4、对外宣传力度不够。很多用户对于基本的用水常识、业务流程不了解:比如我们的24小时服务热线、市区供水是否水库水、江水混用等基本问题很多用户都不知道。这说明我们的宣传工作做得很不够,应结合目前开展的阳光供水工作,加强宣传力度。另外,还可以考虑结合oa系统建设公司网站,提供一个平台方便用户查询、办理业务的网上服务平台,更好地为用户服务。
5、加强人力资源管理,加强员工培训、再教育工作。任何工作的关键因素是人,因此,培养一批高素质的人才是企业进一步发展的基石和前进的动力。当今社会发展日新月异,信息化时代对企业的管理者、技术人员、员工都有更高更快的要求。只有不断更新充实自己的知识,及时掌握新技术、新工艺、新的管理思路,才能保持企业的活力和竞争力。而提供培训可以作为对员工的一种奖励,作为激励机制的一部分有计划地持续开展。
桥梁养护管理和安全运行情况年度报告
今年来,*****局按照“建养并重”的公路发展方针,将桥梁养护管理作为一项长期的重要工作来抓,牢固树立桥梁“安全责任重于泰山”意识,遵循“横向到边、纵向到底、责任到人、不留死角”的桥梁管理工作原则,加强桥梁检查检测,加大危桥改造力度,使列养公路桥梁技术状况始终处于良好状态,确保了桥梁运行安全。
桥梁是公路的重要组成部分,桥梁安全是公路安全的重中之重。为加强**县境内列养公路60座桥梁的养护和安全管理工作,我局高度重视,认真研究部署,成立了由一把手任组长、分管养护工作的副局长和局总工程师任副组长、各股室及局属单位负责人为成员的桥梁养护与管理工作领导小组,明确并强化了专职桥梁养护工程师责任。同时,建立并重新完善了桥梁管养“三个一”责任制,构筑了以行政负责人、分管负责人、技术负责人及观测承包人员为主体的四级桥梁管养责任体系,牵住桥梁养护与管理工作的“牛鼻子”,构筑全系统“齐抓共管、密切配合、各负其责”的工作大格局。
养手段。针对受制于**县境内江河湖汊众多、地质条件复杂,桥梁检查无法抵近等实际情况,为更好地了解桥梁技术状况,我局先后投入数万元,陆续添置、配备了橡皮艇、拍照望远镜、高性能照相机、电脑等检查工具、设备和仪器。同时,积极推广应用桥梁养护管理信息系统,实行一桥一档、资源共享。桥梁档案实行动态管理,结合定期检查进行更新汇总,逐桥核准基础数据库、历史维修库、病害数据库等信息,为科学决策提供真实准确的第一手资料。
在桥梁养护与管理过程中,我局针对列养公路桥梁的不同技术状况,突出“改、修、养”三字,分门别类、因桥施策、因桥管养,大力组织开展以危桥改造为重点的桥梁管养活动,着力提高桥梁的整体技术状况。一是改危桥,不犹豫。对检查中发现的四、五类桥梁,及时采取加固或改建措施,遏制危桥大量出现的势头,及时消除行车安全隐患。对一时半刻不能进行改造的隐患桥,第一时间向市公路局报告,请市公路局桥梁专家会诊并及时设置限载等禁令标志,并争取沿线群众的理解与支持,及时采取设置限高、限宽设施等限制通行措施。“十一五”以来,累计实施危桥改造19座2650.14延米。二是修病桥,不松劲。对检查中发现的二、三类桥梁局部损坏及时进行维修,将安全隐患消灭在萌芽状态,改善桥梁安全技术状况,延长桥梁使用寿命。有些修建年限较长的桥梁,由于当时的设计缺陷未设置搭板,桥头跳车严重,我局从有限的小修保养经费中拿出资金,先后对**公路**桥、**公路**桥增设了搭板,减小了车辆对桥梁的冲击;对桥面铺装损坏严重的桥梁如**国道***桥、**公路**桥、**国道**进行了桥面铺装更换,并对列养公路桥面铺装有裂缝的桥梁进行了灌封处理,延迟桥梁使用寿命。三是养好桥,不懈怠。对技术状况较好的桥梁,认真做好日常保养和小修,保持其良好的运营服役状态,防止桥梁技术状况下滑。
我局的桥梁养护与管理工作,在上级主管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克服了危桥改造资金不足特别是县道危桥改造资金严重不足等困难,取得了一些成效。我们深刻认识到,加强桥梁养护与管理,保证桥梁运营安全,是今后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工作任务。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局将认真学习和借鉴先进经验和做法,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桥梁养护与管理工作,努力构建桥梁养护与管理长效机制,全面提高我局桥梁养护管理水平,为保障桥梁运营安全创造良好条件。
质量管理体系运行情况报告
1、文件控制:
依据公司文件控制要求的规定,我们总共对公司的质量手册、程序文件、各项目的技术文件、公司各项业务开展所涉及的技术标准、顾客提供的外来文件、公司通用性的技术文件等。建立这些文件的清单,可清楚的了解公司目前有那些在受控范围内的文件,在文件发放时,对发出的文件盖受控章,文件接收部门在发放签收表上签字,可清楚的看到文件的去向和发出文件的数量。对文件变更实施严格控制,文件变更后可及时将作废文件进行更换。目前对这一块的运行良好有效。
2、职责、权限与沟通。
根据公司的实际情况,明确组织内各部门和岗位的设置,并明确各部门和岗位的职责和权限,要求各部门相互了解有关职责和权限。通过沟通,使各部门的职责和权限规定合理,使组织的质量管理活动开展得更有效。
3、人力资源管理:
根据gb/t19001-20xx要求,我们编制了各级人员的《岗位职责说明书》,明确了各岗位的职责和任职要求,提出了公司20xx年的年度培训计划,20xx全年共要求培训6项/次,现已完成6次,培训计划完成率100%,全部按计划时间完成,通过对被培训学员的考试,评价了培训的有效性。公司在体系运行期间,对新进的员工严格按照《岗位说明书》的要求进行招聘和试用,保证到岗员工的满足岗位要求。
4、库房的产品防护。
制订了《库房管理制度》,规定了库房和各部门的交接和库房的作帐方式。库房的各类物资都有标识,所有物资建立的台帐,每月对帐、物进行核对盘点,帐物保持一致。
5、基础设备和环境的`提供。
对固定资产进行统一管理,为公司的生产和运行能正常运行提供了所需的基础设施:生产车间、生产设备等,过程设备:计算机及软件,和支持性服务。
1、对质量意识有深刻的体会,清楚明白到企业的延续发展,要具备管理、品质、服务等多功能发展的需要。
2、加强了目标管理,公司自制定颁发了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后,公司全体成员朝着目标共同迈进,对自身的工作从严开始。配合质量手册的要求使操作规范,从而保证质量体系能正常运行和员工质量行为规范化。
3、全员有所共识,好的产品是生产出来的,不是检验出来的认识得到提高,各职能部门形成重视生产过程的控制。
4、员工的整体素质经培训后不断提高,安全文明生产得到充分落实。
机制运行情况报告
按照中央和省、市委的统一部署,20*年*月,新一届*县委领导班子成立后,就及时建立、全面推行了以常委分工负责制为主要内容的新的领导体制和工作运行机制。新机制运行一年多来,县委领导班子的综合素质明显提升,整体功能显著增强,呈现出运行有序、团结有力、奋发有为的良好态势,有效引领了全县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又好又快发展。
去年10月份,按照省市要求,*县委换届中进行了减少副书记职数、扩大党政交叉任职、建立常委分工负责制的领导班子配备改革。换届后,共有常委11名,其中书记1名,副书记、县长1名,专职副书记1名,兼任政府副县长的常委2名,其他常委6名。与上届相比,副书记职数减少3名,兼任副县长的常委职数增加1名,基本上确立了常委分工负责制,地方党委领导体制改革取得实质性进展,呈现出以下四个特点:
1、集体领导,科学分工,工作推进有力。
工作中,县委正确处理集体领导和常委个人分工负责的关系,认真贯彻民主集中制,切实落实了“集体领导、民主集中、个别酝酿、会议决定”原则,不断强化常委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始终坚持集体讨论,集体决策,明确规定凡属重大决策部署、重大项目安排、大额度资金使用、领导干部任免和奖惩等事项,均须提交常委会或全委会决定,依靠集体智慧提升县委工作水平,推动全局工作。
同时,本着分工不交叉、不重叠,充分授权、各负其责的原则,对11名常委的职责进行科学合理的定位、分工,做到人岗相宜、权责相称。县委专职副书记主要协助书记处理县委日常工作,分管县委办公室工作,并受书记委托,抓好临时性重要工作,不分管有常委的部门和政府的具体工作;兼任副县长的常委分工主要侧重于政府工作;其他常委主要是主持本部门工作,适当地分管与本部门工作有关联的部门或群团组织,并联系一些政府部门工作,直接向书记负责。通过科学分工,使班子成员权责对等,在各负其责的基础上,互相支持,互相补台,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通力协作、合力推进。
2、分解目标,落实责任,促进工作开展。
按照任务指标化、责任明确化和工作时限化的原则,结合常委分工及岗位职责,从业务目标(即常委自身所处工作范围内的职责)和公共目标(即常委在全局工作中担负的职责,比如联系的重点工程项目、招商引资、社会稳定等事项)两方面,对常委任期目标和年度工作目标进行细化和量化,以常委个体目标责任的落实来促进和保证县委整体目标任务的完成。每位常委都按照县十四次党代会提出的*经济社会事业发展目标,根据分工及岗位职责,制定了任期目标和年度工作目标。
按照“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对县委重大决策和工作部署进行责任分解,明确分管常委,着力形成常委分工负责、协同作战的工作机制,形成各司其职、各尽其力的工作局面。对县第十四次党代会确定的各项发展任务进行细化分解,由各常委分别负责,落实了牵头部门和责任人,并明确了完成的时限和标准,把促进发展的责任落到了实处。20*年上半年全县生产总值完成15.96亿元,同比增长12%;地方财政收入完成3485万元,增长31.1%,县域经济社会步入快速发展、快速提升的新阶段。
3、完善制度,规范运作,理政议事秩序井然。
为了保证常委分工负责制的顺利运行,健全完善常委会议议事规则,确保决策内容、决策规则、决策程序、决策方法符合党章和有关规定,不断提高常委会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规范化水平。进一步修订完善了县委工作规则和议事程序,从工作职责、组织原则、公文处理、公务活动、情况报告、作风建设等方面作了明确规定;进一步修订建立了常委会学习制度、常委会议事制度和常委定期汇报工作等制度,规范县委工作运行;进一步推进了干部选拔任用工作制度化建设,坚持和完善民主推荐、民主测评、考察预告、任前公示、任职试用期等制度,坚持干部任免县委常委会集体讨论、会议决定,乡镇党政正职、政府部门行政主要负责人人选“全委会票决制”。
在工作中我们也遇到一些问题:
一是议事程序不够顺。换届前的县委领导体制是书记——副书记——常委三级架构,在常委会决策前,书记办公会在议事方面发挥了酝酿讨论、统一思想的作用,换届后的县委领导体制是书记(副书记)——常委两级架构,由于副书记职数减少,书记办公会的职能明显弱化,使常委会决策前必要的酝酿讨论环节缺失,如对干部动议时,往往在常委会上才酝酿讨论,把常委会的决策中心变为议事中心,降低工作效率。
二是协调沟通机制不够畅通。在旧的领导运行架构中,副书记领导常委工作,可以较好地实现对工作的协调,但在新的领导机制中,副书记减少后,常委直接对书记负责,使常委之间、常委与副书记之间的协调难度增加。实行常委分工负责制后,常委分工相对独立,彼此之间沟通较少,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常委会的决策效果。
三是监督制约机制不完善。在原有的领导机制中,书记与副书记之间、副书记与常委之间可以相对规范的实现监督制约。实行常委分工负责制后,常委直接对书记负责,副书记很难理直气壮地对常委进行监督,而书记直接面对的常委较多,也难以对每个常委进行充分的监督。
1、建立完善议事决策机制。进一步健全议事决策程序,继续坚持和完善书记办公会制度,吸收县人大、政协主要领导及县政府常务副县长、分管工作的常委列席会议,充分发挥书记办公会的酝酿协调作用。进一步明确书记办公会的议事范围,对涉及全局性、战略性重大事项和人事任免等做到先议一步,为常委会科学决策做好必要的准备。
2、建立完善沟通协调机制。建立县委班子成员谈心、通气制度,常委之间、常委和副书记之间要定期开展谈心活动,交流思想,听取意见,加强沟通,促进和谐;要定期在常委会或全委会上通报工作,搞好沟通联系,加强协作配合。书记应重视做好常委之间的协调工作,促进常委之间相互了解,形成工作合力。
3、建立完善监督制约机制。建立健全报告和通报制度,实行每半年常委向县委常委会报告工作,定期或不定期在一定范围内通报有关工作和决策执行情况。完善落实民主生活会、个人重大事项报告、责任追究等制度,强化党内监督。积极推进党务公开,使党内事务更加公开化、透明化,构建便利、管用、真正有约束力的监督机制,保证常委分工负责制的有效运行。
4、建立完善能力提升机制。实行常委分工负责制后,对常委的议事、决策、抓落实等各方面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通过集中培训、外出考察、学历教育等,进一步加强常委的执政能力建设,以更好的履行职责。同时,按照体现科学发展观和正确政绩观的要求,建立健全工作实绩考核评价体系,树立正确的工作导向。
质量管理体系运行情况报告
为了确保iso9001:2000质量管理体系的贯彻落实,应对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公司管理层加大了管理力度,多次改进和完善公司贯彻的质量手册和程序文件,公司组织下属各部门及项目监理负责人不断学习iso9001:2000标准,领会推进贯标的重要意义,在质量意识上达到共识,实现公司的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的完成。
质量体系是实施质量管理所需的组织程序,过程和资源,以上作为建筑行业的监理企业,必须按标准所规定的,用一室的方式建立能行使职能的,并确定其职责,故限和相互关系的组织机构使推进贯标工作能有效运行。
(一)组织落实。
1、定了管理者代表,并代表最高管理者负责技术和服务质量方面的相关事宜和处理有关技术和服务质量问题,要求其按规定建立,实施和保持质量体系。
2、公司长期建立贯标领导小组,负责确保贯彻工作的推行和落实,有效地实施质量体系文件,使期公司推行贯标工作的顺利进行。
3、据体系的质量职能分配需求,各部组织机构作了相应的落实,但使公司各部门,各项目部各行其职,目的是让规范化管理贯穿质量体系全过程,确保公司在建筑市场上的占有率。
4、制并推行质量手册是公司质量管理的纲领性文件,它阐述了本公司的质量方针和目标,是公司质量管理的根本方法,是公司全体员工的质量行为标准。
(1)公司的质量方针。
a、珍惜委托——珍惜业主委托;
b、服务至上——服务业主,服务社会;
c、依法监理——按照规范,监理合同,严格监理;
d、持续改进——以顾客满意为关注焦点,改进服务质量,创名牌企业。
(2)质量目标。
a、合同履约率100%。
b、受监工程合格率100%。
c、业主合理要求满足率100%。
5、程序文件是质量手册支持性文件,它规定了进行某项活动的途径,要求每件事和物都要文字记录以保证过程的可溯性,在此基础上,公司根据iso9001:2000标准的具体规定,结合本公司的实际情况,编制的程序文件,可操作性较强,如每个部门都按文件的条款去实施公司的质量管理水平就会更上台阶。
(三)过程控制。
质量管理,就是控制产品质量形成的全过程,企业中所有工作都是对过程进行管理来实现的`,这是iso9001:2000标准关于质量管理的理论基础,鉴于此,管理好监理过程是我们工作质量好坏的关键所在,对监理过程我们充分严格控制,我们的服务质量顾客就更满意。
资源配置:
按照程序文件的要求和公司对各部门各项目部的资源配规定,各项目部已满足了质量体系的要求。
从上述情况表明,公司运行质量体系适应其质量方针和目标,具有推动公司质量管理工作的效能。
质量体系文件颁布以来,以种种事实,验证了质量体系运行对公司的现行情况上是有效的,每个质量体系标准的实施达到了预期目的,满足了规定的质量方针和目标的要求。
1、实现方针、目标的程度:
公司的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已作为公司的生命线,在此需述、质量方针是公司的质量宗旨和方向,是经营总方针的组成部分,它是公司质量行为的准则,如何在工作中具体体现,程序文件中阐述得十分清楚,它要求各职能部门依靠自己的职责,权限为保证工作质量,对每一过程进行控制。使之规范化,体现它的优越性,质量方针和目标实现就会永远持之以恒。
2、关键过程的质量结果。
产品是活动或过程的结果,有了程序文件的规定要求,尤其是各部门各项目部自觉地对施工过程的工作质量进行了控制,产品的质量必然性会得到顾客(业主)的满意,由于有行之有效的过程控制方法,较好地防止不合格项的产生,服务质量合格率才会是100%,由此可见,质量体系的有效性在公司运行中得到充分的证实。
和来自顾客的信息,在服务质量及质量保证方面有关问题及外界联系沟通中证明我们建立的质量体系不仅适应当前的经营环境,而且在适应内外条件的变化中也显示出可比的优越性、合理性、有效性;公司各部门各项目部门加强质量管理,按程序办事,满足顾客要求,大大提高企业的信誉,增加企业市场竞争能力。
质量管理体系运行情况报告
公司自20xx年11月公司通过了iso9001-20xx和iso14001:20xx标准认证已四年头了,通过四年来的运行,实施并保持了符合公司实际的质量管理体系。
四年以来,公司实施了多次内审和管理评审。特别是近年来在公司各级各部门同仁和全体员工的共同努力下,深化贯彻“优化管理,科学发展”,进一步推进“节能减排保障安全”;创新管理机制,开展精益化管理,实现“一流的品质、一流的管理、一流的企业”,不断健全自我完善机制,实现了持续改进,完成了公司年初制定的九大工作目标,为公司做大做强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由公司制定并发布和执行的质量环境方针和质量目标,坚持了以顾客为关注焦点的理念,明确了公司开展质量管理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准则,体现了持续改进质量体系有效性的要求。公司的质量环境目标是对质量环境方针中顾客的期望和需求的进一步展开,既追求高水平,又保证能够实现。
经过一年来的运行,与质量环境体系有关的员工已能够准确地理解公司的环境质量方针和目标,并在各项环境质量活动中贯彻执行。我们认真地管理,跟踪环境质量方针和目标的实施,及时地纠正偏离环境质量方针的现象,至今为止,公司环境质量目标已基本实现。合同履约率已达到100%、顾客满意率达到95%以上。
公司各部门各部门都制定了目标分解考核,体系推行小组根据其目标完成情况分别进行了考核,并制定相应的考核表,考核结果全部合格。
一年来,根据公司实际情况,对体系文件做了适当修改,使之更具有可操作性。公司办做好公司文件和记录的归口管理、登记下发,负责起草公司的所有文件和规章制度,经总经理审批后,下发到各部门,从文件编写、审核、批准发放、更改等全过程实施控制,做到文件保管严格受控,以防丢失和损坏。
各部门工作中严格执行文件精神,全体员工严格遵守公司制定的各项规章制度,做到分工明确,奖惩严明。
对于在内审和管理评审中发现的问题均通过原因分析,制定纠正措施,并得到了有效实施。通过对纠正预防措施的实施情况看,措施是有效的,具备了改进的能力。
为了达到公司所有从事与环境质量有关人员的能力能够达到要求相应岗位的要求,我们加强了对公司技术人员、部门经理及全体员工的培训工作,以满足规定的要求。具体做了如下工作:
1、为了达到公司对人才及技术人员的需求,我们加强了对公司技术人员、部门经理及各类人才的培训。制定了公司的.人力资源管理制度,对公司职工进行规范化管理,对有技术职称的职工进行登记备案;制定公司年度培训计划,各部门制定根据自己的职责,分别实施了培训,综合管理部监督实施情况。
2、分期分批组织有关人员到北京参加培训。培训考核成绩全部合格,合格率达到100%。除组织外培外,各部门还根据工作需要及工作特点,分别组织有关人员参加内部培训。
3、组织各部门对培训效果进行评估。内培采取笔试、口试和讨论等形式进行,培训合格率达100%,全部填写了培训记录,今年的员工的教育培训计划实施还有点偏少,有望在明年能加大培训推广力度,舍得人才投入,把全员教育培训工作推向新的高潮。
4、目前,公司专业技术人员的技能水平完全能保障产品质量控制的需求,并不断提高基层技术人员的管理水平,为公司持续稳定地发展提供足够的技术和管理型人才。
通过一年的体系运行,公司不论从产品质量和质量管理水平上都有了较大的发展,但是体系运作的各个环节还在不同程度上存在着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门部的现场管理尚存在不同程度的问题;
2)公司需加强对管理人员环境质量控制的培训工作。改进的建议:
1)加强对部门部环境质量管理体系要求的培训;
3)做好预防性的环境质量控制,从制度上建立一套预防的控制体系。
4)进一步加强管理人员的培训工作,提高管理水平;
5)严格把好检验关,保证产品质量、进度;
6)加强生产现场管理,保证安全生产。
总结一年环境质量管理体系的运行,公司文件化的质量环境管理体系基本符iso9001-20xx和iso14001:20xx标准的要求,符合公司的实际情况,能有效地控制体系生产和服务过程的全部质量活动,具备了监督审核的条件。
希望通过全体员工的共同努力,进一步改进和完善我们的双体系,为增强市场竞争能力,提高质量环境管理水平,做好我们的每一项工作!
由于时间仓促加之本人水平有限,报告如有不妥之处,请批评指正!